商业规划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规划建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of the city underground commercial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principles of,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ity underground commercial street in the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consider the various factors.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city underground business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various types, put forward the city underground commercial street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and view, for engineering designers.
Keywords: underground commercial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日益暴露出各种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口的不断膨胀和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等)的减少,这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人们意识到必须寻找一条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空间的城市发展道路。由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广阔而丰富,通过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1.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定义:“修建在大城市繁华的商业街下或客流集散量较大的车站广场下,由许多商店、人行通道和广场等组成的综合性地下建筑”。[1]
1.1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原则
(a)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按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建设法规及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是城市规划的补充,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b)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考虑人、车流量和交通道路状况。
(c)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考虑保护其范围的古物与历史遗迹。
1.2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设计
城市地下商业街在规划设计时,需要按照街道的走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出入口,在道路交叉口附近也要设置出入口;同时还需要考虑地面建筑、绿化及交通设施的布置,与附近公共建筑地下部分的联系,地下街是否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如地下停车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平面类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道路交叉口型”地下商业街。 “道路交叉口型”地下商业街多数处于城市中心区较宽阔的主干道下,平面多为“一”字型或“十”字型。目前建设的地下商业步行街其特点是地面交叉口处的地下空间也设相应的交叉口,并沿街道走向布置,同地面有关建筑设施相连,出入口的设置与地面主要建筑物及交叉口相结合,以保证人流的上下。2)“中心广场型”地下商业街。 此类地下商业街通常是城市交通枢纽, “中心广场型”地下街的地面较开阔,常形成大空间,基便于交通,又能购物和娱乐,同时还可以有休息空间。3)“复合型”地下商业街。“复合型”地下商业街是“中心广场型”地下商业街与“道路交叉口型”地下商业街的复合。这种地下商业街常常是分期建造,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几个地下商业街连接成一体的复合型地下商业街带有“地下城”的意义,这样的地下街能在交通上划分人流、车流,同地面建筑相连,与“中心广场”(含车站广场)相统一,与地面车站、地下铁路车站、高架桥立体交叉口相通。在使用功能上兼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宾馆等多种功能。
2.城市地下商业街的建筑设计
地下商业街规划研究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如道路交通、城市规划、建筑设备等,而地下商业街的某一组成部分也有差异,一般地下商业街主要由步行道、出入口、商场及附属实施组成。地下商业街的经济效益与它的营业面积有关(商场),通常情况下,营业面积越大,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低。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地下商业街的建筑空间组合,使地下商业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和谐统一,实现最优化。
2.1组合原则。1)建筑功能紧凑、分区明确。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要根据建筑性质、使用功能、规模、环境等不同特点、不同要求进行分析,使其满足功能合理的要求,此时可借助功能关系图进行设计 2)结构经济合理。地下商业街结构主要有矩形框架、直墙拱顶和拱平顶结合三种形式。我们根据土质及地下水情况、埋深、施工方案等来确定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最经济合理。3)管线及层数空间组合。 要考虑管线的布置及占用空间的位置,确定建筑的竖向层数与层高。
2.2平面组合方式。地下商业街平面组合方式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步道式组合 。步道式组合即通过步行道并在其两侧组织房间,常采用三连跨式,中间跨为步行道,两边跨为组合房间。此种组合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以保证步行人流的畅通,且与其他人流交叉少,方便使用;二是购物集中,不干扰通行人流。一般步道式组合适合在不太宽的街道下面。2)厅堂式组合。厅堂式组合没有特别明确的步行道,其特点是组合灵活,可以在内部划分出人流空间,注意的是人流交通组织,避免交叉干扰,在应急的状态下可以做到安全疏散。3)混合式组合。混合式组合是把厅堂式和步道式组合为一体,而且是地下商业街的普遍组合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结合地面街道与广场布置;规模大,能有效解决繁华地段的人、车流拥挤问题,地下空间利用充分;功能多且复杂,大多同地铁站、地下停车设施相联系,竖向设计可以考虑不同的功能等。
2.3竖向组合设计。地下商业街的竖向设计比平面组合功能复杂,是因为地下商业街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流、车流混杂,市政设施缺乏等问题。这样地下商业街的竖向设计要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分流及营业功能(或其他经营)。2)出入口及过街立交。3)地下交通设施,如高速路或立交公路、铁路、停车场、地铁车站等。4)市政管线,如上下水、风井、电缆沟等。5)出入口楼梯、电梯、坡道等。
3. 关于城市地下商业街的思考
市地下商业街出入口是由地面进入地下的必经之路,是地面景观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地面建筑物、道路和景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我们多采用棚架式的独立入口,或者地面较开阔,可采用无棚架式的出入口(平卧式出入口)。城市地下商业街一般均较长,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每隔一段距离设一个休息主题广场,方便人们休息和举办相关文化娱乐活动。
[参考文献]
[1]陶龙兴,巴肇伦编著.城市地下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童林旭著.地下建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耿永常,赵晓红编著.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商业建筑;空间规划;流线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125-04
1.前言
随着2009年底轨道交通11号线的开通,“轨道交通+物业”的开发理念在嘉定9个站点综合区域开发中得到充分运用,嘉定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生长繁荣,迅速崛起。在新城崛起的契机下,作为嘉定南大門的南翔站地块,对其公共空间和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城市以轨道交通为血脉向四周扩展同时,给地块带来了人流和商机,而交通、商业、办公、休闲、居住等综合功能的复合设计成为城市设计的新命题。下面结合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谈谈商业建筑整体规划设计与人流动线设计要点。
2.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概况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如图1)位于嘉定区的南大門南翔镇,地处R11号线南翔站南侧地块,地块东侧毗邻R17线,该地块是嘉定区内唯一两条轨道相交的发展热土。项目占地5.36hm2,地上建筑面积13.11万m2,地下建筑面积4.6万m2。由我院2008年6月通过公开招标并最终中标,从项目酝酿到建成到交付使用大约历程四年多,2013年4月正式开业运营。
3.商业建筑整体规划设计重点
商业建筑整体规划主要关注以下几点:A、商业空间规划,B、业态规划,C、交通规划。
3.1商业空间规划
主要通过热闹的商业空间、开放空间吸引人,利用曲折的空间、露天平台、下沉广场留住人。(如图2)
3.1.1open space商业开放空间
结合建筑入口、中庭打造商业开放空间,创造让人停留的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也便于顾客识别并确认自己所在的场所,成为大型商业建筑的特色空间、标志空间,使原本复杂的商业动线系统变得清晰明了。(如图3)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北侧设置一层公交换乘、出租车泊客广场,三层设置11号线轨交站厅接驳广场,将北侧人流有效地引入商业空间。东侧、南侧设置多个入口广场,便捷的将真南路的人流汇集到商业入口,引入商业建筑群。
3.1.2Bustle热闹的商业空间氛围
商业的外部影响界面,通过立面处理、外部广场空间处理、内部空间外渗透处理,结合广告、橱窗设计等方式,使商业建筑从外部可以看到内部热闹的商业卖场氛围。吸引外部人流进入,汇聚商业人气。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外立面设计时将橱窗、广告灯箱、店招、夜间灯光照明等元素,融入到建筑外界面一体化设计中,形成完善的商业对外的城市空间体系。(如图4)
3.1.3Crank曲折的空间
在传统线性的商业动线上引入局部放大的空间,形成凹凸的动线空间,不仅增加商业街临街店铺的面积,同时也营造出可供人停留的区域,增加商铺的商业价值。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设计时通过对动线研究,在人流交汇处设置多个放大的中庭空间,并适当布置休闲、休息设施。(如图5)
3.1.4Deck/Void露天平台/下沉虚空间
通过设置下沉广场、露天平台、屋顶花园等手法,增加地下一层、中间层及屋顶层的商业人气,为通过人流提供互动、交流的区域,增加人气和购物机率。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利用平台、屋顶规划绿色的景观空间,在商场的角落、室外广场、商业空间出入口种植花树,使顾客赏心悦目,构建起轻松温馨的购物空间,不仅有效地美化了购物环境,也达到了节能环保的高效,创造人性化购物环境,实现室内室外的互动,大大的提升商业人气。(如图6)
3.1.5Inferchange立体交通空间
通过扶梯、电梯或者直跑梯打造便捷的立体交通空间,实现垂直层面的互动,使人能够轻松自然的被引导到各个层面。通过空间放大形成商业体中人流最集中的节点,好的交通空间设置能规避掉很多商业死角,并提升商业档次。(图7)
3.2业态规划
商业建筑业态规划设计从消费者的目的性和建筑内部可到达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功能业态目的性强弱进行划分,将强目的性的业态布置在难到达性区域。如:电影院、餐饮、培训、健身等;将弱目的性业态布置在易到达性区域,如:化妆品、珠宝首饰、女装等。(如图8)
按目的性强弱来布置各种业态,可以使人流能够分布到各个区域,再通过内部空间便捷的交通体系进行串联,利用标识、导视系统进行引导,使消费者能够自然的、简单的、顺利的完成消费活动。项目具体操作时业态布局如下图(如图9)。
布置原则如下:
(1)合理分布院线及主力店的位置,将主力店放置在商场的中后端,在人流的影响下极大的拉动前边商铺的价值。(如图10)
(2)按照消费者的购物目的进行业态分布,将经营诱导性商品、季节性商品、时尚类商品的业态类型,分布在较低的楼层,通过商品的展示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将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娱乐、大型餐饮等经营目的性较强的业态类型分布在较高楼层。
(3)整合业态分区设置,把经营相同类型商品的商家统一设置,既发挥业态的聚集效应,又方便消费者选购不同档次、不同式样的产品,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3.3交通规划
商业建筑的外部环境虽然不参与直接经营,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对吸引人流及聚集人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畅旺的人流、车流是商业经营之根本。外部交通的易达性和人流组织的结合是商业项目成功的关键。因此,商业项目必须具有非常好的易达性。位于公交换乘站点、地铁出入口附近的商业项目,通常能获得大量、持续人流;过宽的主干道或者有护栏阻隔的道路两边,不利于人流的穿越和引导(如图11)。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地块有架高的轻轨、地面7条公交首末站、1055辆P+R及配套停车。设计中我们将P+R停车置于地下一层,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置于首层,将主要的轨道交通人流直接接入三层的商业空间,通过竖向空间交错减少交叉干扰和避免拥堵,同时在平面上形成公交换乘区、站前广场、商业广场进行人流疏通和空间导向。
停车体系流线设计也是项目的设计重点,对于中冶祥腾城市广场这种大中型商场而言,停车场地的设计及合理安排关系到消费者的便捷性,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决定。从方便大多数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宜在商场外部周围布置大量的地面停车场位,但地面停车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空间,所以我们用地下室停车来替代,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从地下停车库到商场内部的动线必须便捷、直达;另外,还需组织好商场的货物运输、卸货区及出租车停靠点的停车用地,并进行有效的人车分流,避免对消费者产生干扰和影响。
4.商业建筑人流动线系统设计重点
商业建筑人流动线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传统的线性模式逐步演变形成了适用于现代商业的动线系统,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布局模式:(如图12)。
4.1Main street线状主街系统
通过主要商业街道组织商业动线系统,在这条主要的街道上包含了多样的商业空间形式,增加店面的商业面积。此动线系统多用于带状狭窄用地商业建筑内,可通过多样的商业空间节点来吸引人,并形成小的区域回路系统未增加人流的购物停留时间。
4.2Some street多线街道交汇系统
此系统源于传统的街道加广场商业街区,在建筑内部设置一个中庭或者广场,并以此为中心,向各个方向辐射购物通道,广场部分成为商业建筑最集中最繁华的核心。此动线系统多用于地块四周有较好商业界面的商业建筑,通过多通道的引入,便捷的联系周边的商业动线,融入片区商业这个大系统中,并通过自身的核心商业空间吸引、打动购物人流,刺激购物冲动。
4.3Circulation循环流动动线系统
通过对建筑体量的切割、划分、组合,形成连续、循环的商业界面,不仅使外部城市空间与建筑与内部空间形成循环,而使建筑内部空间之间也能相互循环串联,形成具有双相循环的流动性联系方案,不仅吸引周边的人来利用商业,同时能使商业内部留得住人,而且大大的增加了店面的开放面积。
商业人流动线系统必须要符合商业建筑本身结构,应满足商业项目楼层垂直系统设计、立柱间距、中庭、大堂设计、应急出口设计等基础上规划设计。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的商业人流动线系统设计时,依据项目用地条件,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线性+岛式+平台”的商业模式。
项目由线性空间为主要空间导向;利用岛式空间产生更多的“对外商业界面”;打造三个层面的商业平台衔接来自三层的轨道交通人流和首层的步行人流,形成“三个首层”的延展性商业空间(图13)。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的商业项目人流动线系统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商业人流动线设计以直线为主。根据经验,在人流视野范围内的商铺,具有高租金的价值。但在直线的人流动线中,可以规划几个类似于小中庭的前凸或后凹形式,以提升局部商铺的租金(图14)。
2)为了有效拉动次级通道商铺的人流量,将收银台、卫生间、楼层休息区等部分功能分布在次级通道上。以拉升次级通道的人流量,同时也可降低将其设立在主要通道旁占用黄金铺面的损失。
3)由于商场面积过大,设计了若干主次通道。除了保证若干通道间的畅通及联系外,还在商铺前后都设立出入口,既方便顾客快捷的往返前后通道,又能缓解人流的拥堵,提升人流平均到达率。
4)人流通道采用了围绕中庭的双环回型结构。这种模式可以增加商场的通透感,最大化的增加顾客视线内的商铺数量,提高顾客的商铺到达率(图15)。
5)每层楼的人流过道数量为1主1辅。这种简单易梳理的人流动线,可以使消费者更加轻松的行进,而不会产生晕头转向,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从而丧失了再次光顾的情绪。在人流通道头尾端给予显著的空间或区域标识,方便顾客辨认,避免消费者认为商场像迷宫难逛,而产生下次不会再来的想法(图16)。
6)一层商铺采用玻璃墙体,内街采用通高的中庭和带自动遮阳系统的玻璃天顶,从而增加商场的通透感,使顾客不产生压抑感和不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流光顾店铺的数量。
7)通过商业装饰灯光照明设计营造舒适的购物氛围,灯光的色温、亮度和装饰空间的质感相映生辉,在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区域更显独特情调;商业建筑空间规划时注重协调性原则,在卖场、购物、娱乐、运动、休闲等不同经营特色的业态组合的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追求技术的进步、重视对新型结构形式以及技术设备的研究和探索,以适应更新的商业业态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在进行业态规划和商业空间布局的同时,也充分考虑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5.结语
篇3
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消费模式以及商业形态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趋势。为了实现商业综合体的实用性与价值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目的,我们必须了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以及相应的建筑设计原则。本文将就这两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空间特征;设计分析
1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概述
在对商业综合体建筑模式进行详细规划设计之前,我们需要结合典型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成功案例,归纳总结出其间的相似点,大致了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内容概述如下:
(1)在许多大城市中商业综合体基本立足于中心繁华区域,这就意味着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任务需要机密贴合人们的日常需求,包含了工作区,生活区,娱乐区等模块划分。大多数商业综合体也集中体现了这一空间特征。在满足人们的基础生活需求外,还需要满足建筑一体化,造型大气美观,层次感与空间感的建筑美学特征。
(2)商业综合体空间规划一般都会与所属城市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紧密结合,如大城市商业综合体一般都毗邻城市道路主干道,地铁,公交等,这不仅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还极大地扩充了商业综合体的空间范围,增加了室内模块的建设空间,使得市区建设一体化,呈现出一种简约美。
(3)商业综合体空间结构划分时,室内外交通枢纽占据很大的建筑空间。在其内部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划分,上中层包含电梯,扶梯,楼梯,安全逃生通道等,下层包含地下停车场。其外部空间划分为了实现城市道路的便捷性与通畅会增设一些交通体系建设,如天桥,地下通道等。
(4)商业综合体的总体设计一般会紧密结合当地的人文建筑特设,但考虑到建筑用地等其他安全问题,其总的建筑形象一般都是笔直且四周棱角分明的。
(5)商业综合体为了满足人们广泛的生活需求,其功能划分一般极具层次感,如餐饮一类,休闲娱乐一类,办公场所等,其空间划分与其功能成效成正比。
2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当我们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进行大致划分概述后,其建筑设计就与此密不可分了。正是这细微的建筑设计成就了无数令人叹服的冲入云端的空间感知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一定的空间感知度。在进行建筑总体设计规划时,处处都需要考虑人们的空间感知度。空间感知程度越高,人们的建筑辨识能力就越强,地理位置的转换效率就越高。所以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任务一般都是以人们的空间感知度的难易程度为出发点,结合一些人类心理学知识,设计出既能满足商场营销需求又能惠及大众的通行空间路线。通过一些旧有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其建筑特色集中体现在商业营销规划上,体现了商业高逻辑化,这时反而达不到理想的建筑设计要求。因为严重缺乏人文情怀,即空间感知度,超出人们日常地域转换的辨识度,此时的商业综合体既满足不了商家的营销需求也满足不了大众的消费心态。因此,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任务需要时刻考虑到人们的空间感知度的心理因素。基于空间感知度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任务可以通过实践演练模拟人们的日常空间感知度行为来进行规划设计。
2.1基于空间感知度的基础建筑结构设计
(1)个人对于陌生场地的路线熟知过程主要依赖于地标,在商业综合体的基础建筑设计规划中占据十分重要的版块,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在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路径划分也是一项基础的应用,也是商业综合体建筑通道规划的重要内容。从起点到目的终点有多条路径,这并不表示所有相通的路径都是可行的,需要结合人们的空间感知度来进行定位取舍,规划出合理的满足实际需求的路线。
(3)商业综合体应用布局也是一项基础性的设计任务,某个具体应用建筑的设计内容应该紧密结合人们的日常知识。如对于KTV以及咖啡厅这些常见建筑应用,人们的认知度就较高。
2.2基于空间感知度的综合建筑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商业综合体的综合应用价值,需要做好其中心模块的规划设计任务。商业模块的区域划分就是其核心设计任务,需要以客户的空间感知度为基础,拟合客户的消费心理,设计出既能实现商家最大限度利益链延续目的,又能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商业空间。这种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封闭式的,另一种是露天式的。封闭式的空间规划一般都是针对商业综合体的结构美化任务,有时一些小型的食品店也会设计成相应的建筑结构。封闭式的空间建造意味着客户是无法进入这些空间中的,无法形成相应的贸易往来,这与商场规划的原始目的好像产生了矛盾,但在实际的区域规划中,封闭空间的设计建造发挥着无法衡量的感官效益以及相应的经济链。封闭空间的画板展示,图形设计,独创性的log展示,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商场的艺术氛围,也创造了一种建筑人文美,使得原本单调冷硬的建筑棱角变得充满人文亲和力。内容的设计可以是明星潮流代言,城市特色风景,商品折扣信息等,这些都是潜在的高效实惠的商业经济行为。封闭式的空间规划,不仅融洽了商场的商业气息,满足时代潮流发展变化的要求,形成一种自发的经济效益。露天式的空间设计根据开放空间的范围大小划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半开放空间状态,另一种是全开放空间状态。半开放空间的应用设计具有空间使用权限,一般受限的客户,此时客户需要根据商家展示的商铺商品标签以及外在特征进行商品选购任务,完成商品交易。对于一些饮品店,我们就可以有此体会。一般客户说出饮品类型后,商家会自发进行相应的商品提供与金钱交易。如果说半开放空间限制了客户的购物需求,那么全开放空间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购物欲。这一类型的应用空间,客户可以直接与商品零距离接触,甚至可以直接试用,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消费体验度。空间设计一般会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厅,再者是小隔间。大厅的设计需要考虑人流量,空间容量等因素,实现空间流动的有效性。例如服饰店,客户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在衣物间进行试穿,通过衣物品质检测,形体展示,价格洽谈等完成了一次美好的购物历程。
3结语
在本文的论述中涵盖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与建筑设计分析两部分的内容,建筑设计师需要主控设计方向,无论是基础建筑设计方面还是综合建筑设计方面,都要紧紧抓住人们的空间感知度,顺应着大众的空间流动行为才可以规划出符合建筑要求与时代要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这种空间感知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社会行为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延伸发展的状态,建筑设计需要在时代的潮流里不断锻造,才能获得成功。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商业综合体可以得到更好适应性发展。
作者:魏海龙 单位:青海青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立华.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2,(32):38-39.
[2]孙静.建筑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及其设计要点探究[J].科技视界,2012,(26):368-369.
篇4
【关键词】商业策划;商业动线;人性化;设计价值
引言
商业建筑有自身的特有规律、特有的要求,不同于住宅建筑功能相对稳定而单一。商业建筑是市场的产物,是社会的综合。商业建筑设计师应全面掌握商业项目所在地域的地理条件、社会人文情况、消费特点和发展趋势、经济、技术及城市规划等各方面基础资料,熟知商业的各种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建筑师应从项目初始阶段积极参与商业建筑的前期策划,与商业策划团队和投资商一起制定合理合适的商业策划方案,而后综合考虑和整合投资商、策划师、营销师、结构、设备、室内、景观及其他各专业人员的意见,引导各专业人员完成建筑设计工作。
一个完整的商业建筑设计应包括两方面工作:商业策划和建筑设计。
1 商业策划
商业建筑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经营成功的回报也大,不同商业形态决定不同商业建筑的形态。商业策划主要研究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商业形态,即通过研究项目的规模、性质、空间内容、使用功能要求、环境、趋势等影响建筑设计和使用的各种因素,准确找到项目所面向的市场,为建筑师提供建筑设计依据。投资商和策划师达成共同的策划方案,建筑师根据策划方案有效组织商业建筑各种功能、物业、设施,不同的商业策划方案产生不同的商业建筑设计作品,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甚至事关商业项目的生死。因此,成功的商业建筑设计首先要拥有优秀的项目商业策划。
1.1 市场调查
商业策划方案必须依据市场调查得出定位结论。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系统地对项目所在区域文化特点、经济条件、城市发展规划、消费趋势、商业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进行充分的搜集、记录、整理,为市场预测和定位提供客观正确的资料。详尽的市场调查报告是策划方案的基础,是商业建筑设计的基石。
1.2 可行性研究
不管商业建筑是出租,出售或租售兼营组合,最重要的是确定业态。
可行性研究是策划工作进入分析阶段,依据市场调查成果,结合对项目具体情况,对项目的运营方式、运营周期、阶段计划进行分析研究。策划人员通过研究地段、街区、商圈、商业功能演变、不同类型物业与地段的经济效果,甚至要研究物业建成后物业与街区发展的互动关系,帮助投资商进行业态的选择、组合、分布,确定商业建筑中区域和楼层功能、铺位划分原则,提出建筑形态要求、项目环境及配套设施的需求等提高商业运营质量和水平的建议。设计师根据策划建议对项目进行前期规划设计,推导出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技术指标,分配比例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策划团队也作出相应的收益预估。
对提案目标及内容的详尽阐释,并通过合理客观的分析和正确计算方法得到的项目收益(利润、无形资产或其他),如果达到投资商的预期值,可行性方案才能获得认可。
1.3 执行方案
商业策划中,执行方案是最具个性化的,即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所采用的执行路径也是不同的。其计划性和实务性的特点,要求执行方案需把总体目标分解成可逐一实施的具体工作,并且使每一个执行者工作的步骤和执行的方法不偏离总体目标这个主轴。
商业策划执行方案是量化可行性研究的成果,决定项目的客户定位、建筑定位、形象定位和价格定位,并对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销售招商的策略、步骤和时间节点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合理安排,使每个项目参与人员能向同一个方向努力。
2 建筑设计
2.1 商业空间
商业建筑一般由营业空间、配套空间和共享空间构成。建筑师应根据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的策划方案,从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实际应用出发,明确功能、空间、商业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业态的需要,合理、清晰地安排整个空间功能需求,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商机。建筑师应创造丰富、灵活多变共享空间,功能分区合理、楼层分布适宜、铺面分割准确的营业空间,高效节约的配套空间,以及其他组合空间来包容不同层面的商业需求。
因此,建筑师随着商业地产项目招商销售进程推进,需要不断改进完善项目设计,利用各种空间组合形成的商业流线,构筑商业地产价值链,打造更加符合商业需求的最佳设计作品。
2.2 动线组织
外部接口是引导人流到达商业的方式方法,包括公共交通、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通过巧妙的规划布局,注重建筑出入口与城市广场、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紧密结合,运用立体交通手段(天桥、地下通道、自动步梯等)加强对步行人流的引导;注重合理规划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和停车数量,规范车流流线,避免流线交叉。
内部流线包括正常的客流动线、后勤流线和消防疏散。主客流动线以中庭为核心的共享空间结合内街两侧商铺形成的带型空间构成,可利用环境诱导、功能组合、秩序塑造等动线设计方法,达到连接业态单元、衔接交通、激发公共活力、吸纳客流,以保证商业复合功能和谐共生。后勤流线应与客流动线分离,实现员工流线、货流动线、客流动线等人车出入口互不干扰,各种流线互不交叉或能实现分时控制。理性分析设置消防疏散流线,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精确计算疏散宽度和距离,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空间抵达疏散楼梯,避免商业面积的浪费。
通过整合内外部流线,提高不同商业的聚合效应,达到商业空间组织导向清晰、经济高效、系统整体的目的。
2.3 配套设施
除了传统商业建筑所必备的中央空调系统、自动扶梯系统等硬件配套设施,人性化设施也日益重要起来。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和进化,商业建筑越来越偏向时间消费型模式,人们愈发注重购物环境和体验。拥有便利的无障碍服务设施、温馨的母婴服务设施和随处可及的休憩场所,注重细节、体现人性化的商业建筑才能使商业氛围更加友好和吸引人。
2.4 建筑风格
商业建筑在不同城市拥有不同的风格,建筑师在使用自己建筑风格和手法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商业文化特征,提炼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设计使商业建筑要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更要突出业态特色、空间特色、人文特色在商业建筑中使用,不仅有着可以感知的物质外壳,也表现出强烈商业建筑风采。
3 结 语
篇5
[关键词]商圈理论;商业建筑;设计方法
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商业建筑能够满足社会群众的消费需求。实际进行设计中除考虑到城市地址地段的同时,还需判断其是否便于消费者往来。而这些设计要求的实现关键在于商圈理论的运用,其强调将商品与服务中心地作为圆心,且将产品与服务的辐射能力作为半径,这样才可使商业建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文以商圈理论为指导,对商业建筑设计的具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商圈理论的相关概述
关于商圈,其指为消费者购买、商业企业销售的主要场所,其构成要素表现在环境、主体、客体与载体等方面,各要素在关系上表现为相互依存与制约。若以商圈功能定位及其自身的规模为依据,商圈在等级上将表现为特色级、社区级、地区级以及都市级等。现行大多城市中商圈的形成除得益于城市经济发展外,很大程度也依赖于区域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一般在商圈内部会有较多商业企业竞争与合作,在此基础上便使企业集群效应得以产生,成为维系商圈运行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商圈在发展中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包括起步、发展、成熟以及衰落等,通常能够影响商圈发展状况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如商圈中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等配置情况都可作为内部因素,而商圈中的企业数量、区域政府政策以及整个市场结构则为外部因素。除此之外,能够对商圈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包括商业建筑的设计情况,若建筑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建筑自身功能的发挥,且会影响商圈的生命周期,因此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需将商圈理论作为指导。
二、商圈理论指导下的商业地产定位
所谓商业地产,其广义上的概念可界定在以商业为目的,能够为拥有者创造较多利润的房地产,如服务式公寓、写字楼、酒店或商铺等,而狭义概念上的商业地产主要指零售型的商业物业,如超市或购物中心等。相比一般住在建筑,商业房地产具有较大的投资规模与较强的商业性,但其对经营管理的要求也较高,且在收益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从商圈理论角度出发,商业地产项目需在主题、规模、功能以及业态业种等方面进行定位。以其中的功能定位为例,要求项目定位中结合消费者、商铺购买者的需求,将项目功能确定为服务、娱乐、休闲或购物等功能。再如业态业种方面,要求在规划中做好业态配比的合理控制,这也是实际进行商业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指导。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定位商业地产项目中,需遵循相关的原则,包括合理选址、规模控制以及与商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等,确保定位准确才可使整个商业地产创造更多的收益。
三、商圈理论指导下的商业建筑方法研究
1.从建筑内部设计角度
在商圈理论指导下,建筑内部设计需考虑到动线设计问题,其中的动线主要指室内室外人与车移动的点,将这些点连接后形成的线便为动线。在动线设计中,需注意其保持清晰的同时,注意做到垂直与平面动线的结合。从建筑内部的空间情况看,主要以办公、餐饮娱乐、购物、仓库、停车场以及公共空间等为主,所以实际设计中应围绕这些空间开展。(1)从办公空间与仓库的设计角度,通常办公空间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选择在邻近客服中心的位置进行设计,而库房设计中主要集中在地下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库房规模的限定。无论办公室空间还是仓库空间,设计中都应注意其位置不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2)在餐饮娱乐空间设计方面,通常要求其能对购物空间功能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一般在购物空间上部进行该空间设计,能够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标。(3)购物空间设计是整个内部设计的关键所在,其需与市场“双三角”规律相吻合,主要指盈利能在商铺面积减小的情况下而得到提升。通常在购物空间营业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零售店面面积需控制在12m2以内,并以正方形作为店铺形状。同时内部设计中还需在交通设计方面保持合理,确保购物目标、交通方向较为明确,防止人流阻塞或物流阻塞问题的发生。(4)对于得停车场设计,若商圈规模为中小型,可考虑不设计地下车库,而对于大规模商圈,设计停车场中需与周边配套设施相适应,尽可能做到时间与成本的节约。除此之外,内部公共空间设计也极为重要,如其中的中厅、过厅以及门厅等在设计时既需保证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同时应赋予其一定的人文色彩,有利于强化消费者的归属感。
2.从建筑外部设计角度
商圈理论指导下,建筑外部设计需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1)满足商圈和谐原则。建筑作为商圈的构成部分,在设计中应结合商圈整个建筑格局,确保建筑整体具有全局观。(2)满足可达性原则。该原则强调外部设计中做好网络格局设计,如步行空间的安全舒适性特点,且人车分离保持合理。(3)注重体现商业活力。外观设计是影响商圈商业活力的关键所在,建筑设计中可在设计风格方面做好控制工作,尽可能使其在吻合经营主题的同时刺激消费者消费欲望,进而达到得外部设计的目标。一般商业建筑外观设计为使建筑更具活力,多要求外观具有多样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如在多样性方面,主要通过整个商业圈中的建筑群体进行空间序列的创设,这样可直接为消费者带来移步换景之感。再如开放性理念,其强调在建筑外部做好个过渡空间的设计,如室外巷道,确保行人在感受商业圈氛围的同时,能够在整个街区中自由穿越。除此之外,商业建筑在外观设计中还需从其形象方面着手,其是向消费者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可结合商场宣传需要,在外观形象上是设计出具有时尚、活力等特征的品牌形象,以此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标。
3.从建筑空间组合设计角度
商业空间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在空间设计中应保证整个组合设计体现多样化特点。实际设计中可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1)网络式设计方式。该种方式在现代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中极为常见,主要对规模较大、并列空间较多的空间采取网状设计方式。(2)辐射式设计方式。其主要指选取建筑中的一个功能空间作为中心,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功能空间的设计,具有辐射性特征。(3)综合式设计方式。通常较多商业建筑在设计中具有较多特殊要求,这样设计时便需将多种组合形式置于一起,以此使消费者购物体验得以增强。
4.从业种规划设计角度
商圈理论指导下的设计,除将设计内容集中在外观设计、内部设计以及空间组合设计等方面,还需做好业种规划设计工作,其是决定商业建筑商业氛围、店铺组合的关键性因素,若设计中忽视合理规划业种组合,很容易在建筑项目投入适用后,出现运营失败等问题,商业建筑的价值由此受到影响。实际进行规划设计中需引入业种比例分配的相关概念,其主要以商场实际的经营与规划目标为依据,对商场中各商业业种分布情况进行确定,如商场中各分区、各楼层如何安排各类业种,包括娱乐、美食、百货以及其他零售等。以大型商业建筑为例,规划时可考虑对休闲、购物与餐饮的比重分别设置为空间的30%、52%、18%。事实上,现阶段许多商业建筑在业种规划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多以多元化设计形式为主,整个业种规划完全以区域形式为设计依据,这样不同楼层中的业种组合都极为丰富。需注意的是无论哪种组合方式,实际设计中都应做好目标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保证在具备多样化设计特点的同时,体现出一定的休闲性与娱乐性特征,能够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体验。
四、结语
商圈理论是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实际进行设计中应正视商圈理论的基本内涵,将理论用于建筑的内部、外部与空间组合设计中,确保各方面设计较为合理,这样才可使商业建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整个商圈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俊.浅谈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J].科技展望,2015(36):126.
[2]曹新茹,王文婷,孙宁.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J].门窗,2013(4):190-191.
[3]李国清.浅析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J].江西建材,2014(14):21.
[4]翁璇.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5]钟奎.商圈理论视角下的商业地产项目定位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篇6
关键词:居住区 商业建筑 设计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住宅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的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理念,创造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达到21 世纪现代化居住标准的住宅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民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增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和活力,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发展历程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住宅及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契机,使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此之前,居住区的商业建筑比较简单,布局模式大多为单一的行列式布局,且数量不多。到了90 年代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逐步得到重视,居住区开始有了超级市场、复合型商业建筑、步行街和购物中心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过渡到关注生活质量这一层面。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的状况总体说来,在“商”与“住”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尤其对其建筑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空间处理不当。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处理较为草率,平面局促,不符合商业建筑大开间的使用要求。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导致无法随着居民的使用需求加以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外观设计失败。我国居住区呈现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大多居住区商业建筑却缺乏特色,呈雷同化趋势,有些则是为了达到吸引眼球和销售的目的,外观形象极尽花哨,忽视其基本使用功能,且与居住区形象格格不入。
外部环境设计单调。一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环境设计极为单调或者根本没有外环境设计。商业建筑与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连接生硬,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合理布置和设置将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现状,认为其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
以人为本。居住区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性功能。按照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居住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大中小相结合,提高单个网点面积,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行业结构要吃、穿、用、玩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要开拓一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注重商业区的空间秩序。在中国传统空间意识中,采取有层次、有发展的手法把人们从开头引导到末尾,在中实现富于戏剧的结束,具有强烈的空间秩序。在以通行为主的线状商店街面上都有一定的节奏感,使街道具有整体统一性。而招牌、幌子、匾额更是我国传统商业经营上的一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居住区内的商业建筑由于程式化程度高,它没有橱窗陈列,各个单位虽然所卖的物品不同,但从外部形象上却很相似,为了区别,就全靠招牌、幌子这种广告手段,直接点明其经营内容,并且具有装饰功能。
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本文认为住宅区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以组团单体建筑为宜。根据规划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确定建筑总量,地理位置可安排在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或整个住宅区的交通干道旁。在建筑样式上既要富于变化,又要有机联系,以形成优美的建筑景观。
结论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发展远远领先于我国,他们在商业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传统商业街的集中式商业布局设计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商业建筑设计应该遵循商业的本质规律,即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倾向,与之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商业建筑[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高层;商业综合楼;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商业综合楼是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化带来了地价高涨和商业交往需求日益增加等问题,以高层建筑为主的中央商务区的开发日益受到青睐。
1、高层商业综合楼设计原则
1.1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应遵循和满足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部门所提出的各项规定,营造城市整体的和谐形象。在尚未明确的城市设计要求的地域,建筑师更应该自觉地将单体建筑融入到城市地区的整体规划中去,使单体建筑的形象和品质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品质,而且也有利于所在地区的地位。
1.2应该认识到高层商业综合楼的建造目的主要是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购物、办公、休闲的环境,解决商务办公集约化的需求。对于业主来说,提高容积率,降低土地单方造价,节约建造成本、配置充分的设备及大气的建筑造型都是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
1.3建筑师在设计时还应认真地推敲许多细节问题
(1)如设计要综合地考虑建筑高度的限制,控制总面积、层高和层数。在选择合理的结构跨度、办公空间进深和核心筒形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简洁的几何形体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减少柱子,甚至设计无柱空间。
(2)标准层的设计除了要考虑以上因素外,还应注重对外部景观的利用。一般来说,标准层的布局,为兼顾两个方向的景观而尽量开敞,避免因外形或结构而牺牲对环境景观的考虑。标准层的核心筒也需要精心设计,既要容纳消防、垂直交通、卫生间和各种管道井的空间需求,又要细心地加以综合,尽量减少核心筒使用面积。有些建筑设计公司会指定人员专门设计核心筒,以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
(3)电梯的配置也应选取合适的标准,由建筑师先行估算,再由电梯的生产商做更专业的配置计算,以达到使用舒适、便利又经济合理。结构体系和消防设计是影响高层综合楼建筑设计的关键,目前国内已有一套较成熟的结构抗震和消防补救的设计规范。高层办公楼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向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并因此在建筑空间和形态构成等方面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创造性设计。
2、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要点
2.1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应遵循和满足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部门所提出的各项规定,营造城市整体的和谐形象。在尚未明确的城市设计要求的地域,建筑师更应该自觉地将单体建筑融入到城市地区的整体规划中去,使单体建筑的形象和品质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品质,而且也有利于所在地区的地位。
2.2 应该认识到高层商业综合楼的建造目的主要是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购物、办公、休闲的环境,解决商务办公集约化的需求。对于业主来说,提高容积率,降低土地单方造价,节约建造成本、配置充分的设备及大气的建筑造型都是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
2.3建筑师在设计时还应认真地推敲许多细节问题,如设计要综合地考虑建筑高度的限制,控制总面积、层高和层数。在选择合理的结构跨度、办公空间进深和核心筒形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简洁的几何形体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减少柱子,甚至设计无柱空间。标准层的设计除了要考虑以上因素外,还应注重对外部景观的利用。一般来说,标准层的布局,为兼顾两个方向的景观而尽量开敞,避免因外形或结构而牺牲对环境景观的考虑。标准层的核心筒也需要精心设计,既要容纳消防、垂直交通、卫生间和各种管道井的空间需求,又要细心地加以综合,尽量减少核心筒使用面积。有些建筑设计公司会指定人员专门设计核心筒,以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电梯的配置也应选取合适的标准,由建筑师先行估算,再由电梯的生产商做更专业的配置计算,以达到使用舒适、便利又经济合理。结构体系和消防设计是影响高层综合楼建筑设计的关键,目前国内已有一套较成熟的结构抗震和消防补救的设计规范。高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者应该熟悉其它相关专业知识和设计规范,使方案具有最大的可行性。高层办公楼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向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并因此在建筑空间和形态构成等方面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创造性设计。
3、高层商业综合楼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消防设计难点分析
3.1相关国家标准规定不明确
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是近几年或十几年才在全国各地陆续涌现的建筑形式。目前国家标准没有针对该类高层商业综合楼防火设计的专用规范,只能参考相关规范如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和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而这些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不适用于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防火分区与安全疏散的设计。这样,目前国内高层商业综合楼的消防设计可以说处于无明确规定可依的局面。
3.2相关规定较难执行尽管目前国内商店建筑不论从高度、体量、内部空间格局还是从内部商品的性质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但1988年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还是国内相关商店、商场、购物中心、大型商业综合楼、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等设计的依据之一。很明显,《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新型商业综合体设计的需要。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其相关规定在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消防设计中较难执行。
(1)防火分区
虽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2条将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扩大到4000平方米,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的建筑面积都远远超过400平方米,有的甚至达到几十万平方米。而如果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对其内部进行划分,则不仅会大大增加楼梯间、安全出口等的数量,还会影响综合体内部布局,影响高层商业综合楼使用功能的发挥。
(2)安全疏散
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疏散距离过长、疏散宽度不够或者首层疏散楼梯没有直通室外的出口,这是高层商业综合楼消防设计中面临的最典型问题。
4、高层商业综合楼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消防设计解决对策
4.1防火分区设计
大型高层商业建筑内部空间高大,中庭部分常常贯通几个楼层,如果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将其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则完全破坏了这种大空间通透性的视觉效果,也降低了该类商业综合体的使用功能。为此,为了保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同时保证这种大空间通透性的视觉效果,目前多数高层商业综合楼采用防火卷帘作为防火分区的防火分隔措施。
4.2安全疏散设计
高层商业综合楼建筑规模大,其长度、宽度均较长,导致高层商业综合楼部分区域的疏散距离过长,不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从目前已建高层商业综合楼的安全疏散设计来看,多数采用建筑内部设置安全走道的方式来解决。
结束语
高层商业综合楼虽然是最近新兴起来的建筑,但是其应用的广泛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高层商业综合楼虽然实用、漂亮,但是高层商业综合楼自身还存在不利的因素,所以在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把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与建设安全、质量等都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星. 高层商业综合体消防性能化设计探讨[J]. 建筑防火设计. 2011(07)
[2] 孔令春. 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研究[J]. 河北煤炭. 2011(14)
[3] 郑红. 浅谈高层商业建筑结构设计[J]. 建筑技术研究.2012(15)
篇8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空间特征建筑设计要点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中发展各种活动的大型场所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活动种类,聚集的人流量比较高。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背景下,商业综合体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合理的应用商业空间特征,引入高效的空间功能有利于发挥出最大的空间价值,以下就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以及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
1商业综合体设计的相关概述
1.1商业综合体的发生背景分析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的主要建设构成之一,所谓商业综合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多样化、开放、公共的商业建筑,促进着城市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商业活动增多,要求综合性、功能性、高效性的商业设施与商业建筑。因此,在此背景下,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所谓商业综合体就是集娱乐、休闲、公寓、会所、办公、酒店、饮食、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建筑。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包含着各项商业功能,每一个单独组成都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从而丰富了城市的环境色彩,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需求。
1.2商业综合体的基本形式与特点分析
(1)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式:
这种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但从外观上来看,是一种封闭类型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出入口与城市街道相连,因此具有较高的识别效果。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开放性质的内部购物空间,内部的空间结构大多都是节点型的建筑中庭空间,或者是线性的建筑空间。在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内,主要的交通方式大多都是扶梯,较少存在有电梯或者行走坡道。
(2)多种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式:
这种由多个建筑组成的商业综合体大多都位于老城区内,在特定空间内聚集着各种建筑的空间形态。一般这样的老城区本身就是一个商业的活动中心,因此在改造设计时,通常根据其中一个街道为主要轴线,根据原有的空间分布状况与空间大小进行改造与整合,将餐饮、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合理分配。
(3)复合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式:
这种商业综合体就是将餐饮、休闲、娱乐、酒店、住宅、商业、文化等功能综合在一起,通过不同体量组合的建筑体来表现建筑的形态,每一个单独的功能区域要与其他功能区域建立互动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统一而复杂、高效率、多功能的建筑复合群体。通常情况下,复合型建筑的商业综合体,下半部分承担着娱乐以及商业活动等,上半部分为酒店、企业办公以及住宅等。这种建筑类型的商业综合体大多位于城市商业比较密集的街区。
2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分析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中各种商业活动聚集的场所,商业活动的综合性比较强,会吸引较多的人群,所以一般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的人流量会相当的大。各种不同种类的商业活动决定了商业综合体的主要性质。商业综合体对空间利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具备的空间商业价值。商业综合体存在基本的公共行走空间,也就是专门供人们行走的公共空间,主要的特征表现为参与性、开放性、公共性、步行性。从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的空间环境来看,是一个开放性质的空间,里面存在各种消费的公共行为,总体来说,商业综合体的建筑内部空间包括了休息区域、走到空间、交通空间、出入口、边庭、内庭与中庭。消费者在商业活动中心购买时,内部的公共步行空间与其他不同功能的业务活动相连接,这样就可以为人们提供基本的活动交往空间。建筑内部空间的质量会极大的影响着整个商业综合体的空间质量。但是现在仍然有较多城市商业综合体对空间的利用与整合能力较低,没有发挥出空间的最大使用价值。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不仅为人们提供基本的步行空间,还要更具休闲性、可达性,从而提高商业综合体的综合空间利用效率。
3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综合分析
3.1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1)重视商业综合体建筑内外部的交通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还要做好交通设计。为了缓解商业综合体建筑外部交通的状况,要在建筑设计时,与周围的街道设置一定的缓冲空间,从而供车辆、人流等正常交通,避免发生交通拥堵现象。商业建筑出入口的设置要靠近城市街道,这样可以有效的协调出入口较大客流量与交通的矛盾,避免影响到商业综合体的正常稳定运营,以及城市正常的交通出行。商业建筑对出入口进行设计时,还要注意流线与交通的协调性,出入口有人流行走道以及车辆行走道,流线设计时要合理布置。
(2)建筑设计要符合商业综合体的风格与功能。
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包含有饮食、住房、娱乐与办公等多项功能,人流量比较密集,因此所需要的建筑面积比较大。另外不同城市区域的商业综合体还要满足当地的文化需求与气候特点,在满足现时期的商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的设置商业建筑空间,从而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商业活动变化的需求。因此,从以上介绍来看,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复杂程度以及困难度要比其他单一功能商业建筑大。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活动不断更新细化,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将商业综合体的业务活动功能准确定位在建设空间中,保证建筑与外部环境、街道、社区协调一致,与内部各种业务活动互补共生。对建筑外部与内部流线的设计与整合,可以表达出建筑的风格与个性,既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功能的需求,又可以使其成为城市建筑的标志代表物。
(3)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重视功能空间的设计。
建筑内部的功能空间设计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保证销售者工作空间能够密切渗透消费者的流动行走空间,比如商业综合体的中庭建筑结构,每一个楼层的作业区域都会围绕着中庭结构展开,提高了建筑空间内部的层次感,通过中庭结构,可以将工作区域、楼梯、电梯、扶梯、绿化、色彩、影子、光亮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艺术风格的空间环境。在建筑的平面结构设计中,要灵活的应用底层与顶层的色彩差、材料差以及形式差等,这样可以起到引导消费者的作用。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分布,一些专门为消费者提供休闲与办公的区域要提高设计的艺术感,合理的应用建筑材料,从而反映出建筑的空间主体风格。
3.2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首先,城市比较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都位于比较繁华的中心地带,承担着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等重要任务。另外,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类型比较复杂,且规模比较大,因此想要表现出所有类型的综合功能价值,就要在进行商业综合体建设设计时,协调好设计的各项原则,从而使建筑能够发挥出较大的潜力,提高城市的综合经济能力。
3.3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布局设计注意事项
城市建筑设计的原则要与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原则一致,一般在建筑的底部,首先要安排一些超市、百货、药店等商店,这样就可以吸引基础的人流量,其中要将饮食商店集中在建筑的单独楼层中,并且在设计楼层环境时,要提高环境的设计质量,比如布置一些景观要素等,提高消费者对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满意度。此外,在规划设计时,还要根据不同功能活动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建筑空间,比如商业活动区域一般要与娱乐、休闲区域隔开,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还要综合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应用合理的方法与技术,解决商业综合体中的一些消防与噪音问题。一般企业办公楼层、公寓、酒店等建筑设计比较简单,这些都是比较安静的区域场所,在设计时首先布置好功能区域,并采取隔离地方法布置办公、公寓与酒店,酒店占用建筑的面积较大,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可以只在底层设置一个比较小的接待室,通过酒店专用电梯进入到顶部的酒店功能区域,这样设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总之,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发展迅速,我们要重视商业空间的组合,在掌握商业综合体的基本空间特征后,要控制好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要点,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静.建筑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及其设计要点探究[J].科技视界,2012,02(8):11-16.
篇9
关键词:商业建筑设计经济效益关系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悄然的加速,中国整个经济速度的发展也呈现飞速状态。建筑在地产商家眼中是利润的载体而非建筑物。商业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和整个城市的需求。商业建筑与客体、城市和地产商的主体利益的矛盾决定了每一位建筑设计师的设计能力。而设计商业建筑又需要从策划、景观和人文等方面深思熟虑。
一、商业建筑设计的策划是经济效益的命脉
“建筑是城市生活的载体,商业是城市繁荣的肌理。”1商业建筑策划是商业建筑设计的根本所在,商业建筑策划直接决定了经济效益的源泉。商业形态决定了商业建筑的形式,而商业形态取决于市场定位和整个市场的经济效益。而定位的实现,更是对于商业建筑设施及各种功能和物业要求的充分了解和组织策划。建筑策划对于商业项目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于建筑师设计思路的引导和修正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商业建筑策划包含 商业地产融资策划、商业地产价值链构造和策划、商业地产建筑策划、商业地产技术策划和商业地产招商策划。在开发商业建筑之前首要考虑的因素则是这个建筑倘若开发后如何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驱动关系才能做下结论,才能最终决定项目的客体定位、建筑定位、形象定位和价格定位。
举个实例来说:由国际知名的美国建筑师佩利•克拉克•佩利建筑事务所(Pelli Clarke Pelli Architects)设计建筑概念之称的上海IFC商场。客体定位:各类所需购物的人群。客体定位决定经济效益的源泉。建筑定位: 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大道8号。建筑定位决定经济效益的基础和核心。形象定位:商场外形像永恒璀灿的钻石,日夜闪闪辉映着迷人光芒,完美配合浦东摩登天际线。 负责室内设计的英国贝诺建筑公司(Benoy Architects)以主要为香槟色及淡米白色的色调,显露室内简洁时尚的线条。形象定位决定经济效益的性质。价格定位:上海IFC商场的价值成本及建成上海IFC商场后的所售商品总价值。在上海IFC商场里不但汇聚了国际时装品牌,还有法兰穆勒、萧邦等钟表珠宝店铺。Balmain是这里其中一个首次登陆中国的品牌,专卖店设计反映巴黎全球旗舰店的形象,奉上女装及配饰系列。价格定位决定了经济效益的总成本和利润。不仅一例策划案例,还有加拿大的西埃明顿MALL被人们号称为“世界上第奇迹”至今风光不减,精彩无限。其总规模为47.8万平米,总投资12亿美元,共有800多家商店和服务配套设施。埃明顿MALL开创了成功将娱乐引入购物广场的先机,成为全球SHOPPINGMALL的经典之作。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经典之作离不开优秀的商业建筑设计师,也离不开优秀的商业建筑策划人员。商业建筑设计的策划在开发商业地产的商家眼中是整个商业经济运营的“心脏”。所以,商业建筑设计的策划是经济效益的命脉。
二、商业建筑设计的景观设计是经济效益的基础
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设计与经济效益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完美的景观设计为商业建筑设计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完美的景观设计为商业建筑设计所创下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举个实际例子来谈论,“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称为迷信或科学” 2 例如海口国际交易中心,它是海口市拟建设的一个以展览、交易为主,兼容办公、旅馆等功能的综合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海口市对外开放的新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但是建成后存在空间感觉分散,向心感不强。难以形成集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等缺陷。担任设计任务的设计师,依循中国传统之文脉,将整个设计方案按九宫格划分,确定总入口作为宅门的坐宫卦位;遵循挥的原则,布局建筑,即灵活地运用九宫图进行建筑布局。经过修改后的海口国际交易中心基于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该设计方案力求一种优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它主要体现在:追求多层次的景观,创造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建筑体量东、北两向高峻纤秀,西向低矮庞大,形成均衡布局。通过建筑的收合来划分空间层次,划定了近景、中景、远景等景观层次。建筑分布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绿化掩映其间,从每一条街区看都构成稳定的三角形构。如此经过设计方案的改动,使得海口国际交易中心迎来经济效益的春天。
由此可以看出,景观设计决定建筑设计的整体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效益。
三、商业建筑设计的人文主义是经济效益的驱动力
商业建筑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就是坚持一切商业建筑活动都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以人为一切价值的起点和源泉,以人的标准和尺度来理解和衡量万物的价值。商业建筑既是一种物质产物,又是一种文化产物。商业建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商业建筑更大程度上说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建筑活动引进了大量的建筑理论,借鉴了许多建筑思潮,却很少探究建筑的本质。现代社会中由于金钱的诱惑导致拜金主义盛行,许多人逐渐放弃了对人生价值和生活真善美的追求,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也日趋消失。“现代商业建筑的显著特点是“商业人文主义”精神,它强调“以人为本”的商业空间环境所遵循的基本宗旨。即同时关心人的“行为”要求和“情感”需求,关注商业建筑的城市文脉,强调城市生活的文化氛围,满足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3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得以更新,传统单一的“物质消费”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及高品质生活的需要。“精神消费”已逐步涵盖“物质消费”日益成为时尚。于是,现代商业建筑常根据社会需求、时尚热点和消费水平来界定功能空间的分区来进行商业建筑设计的整体规划。如在购物广场中不仅仅设置单纯的消费品,他们也从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方面考虑,在购物广场内部或附近设置名牌专卖、形象设计室、文化与健康及健身娱乐等新的消费场所,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如今的大型购物场所内一般会设置为方便儿童的游乐场所;为方便老人、伤残人提供的无障碍通道设计及专用厕所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表面上看,这只是增加了一系列的设施,但从深度和长远考虑,商业建筑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正是推动商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它从某一个侧面制约了经济效益同时又扩大了经济效益的利润。
任何一位杰出的商业建筑设计师都应该深思熟虑,从策划到完善景观,合理体现商业建筑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将商业建筑设计的蓝图绘制得更加完美,使得经济效益和商业建筑设计之间更加“默契”,把握住商业建筑设计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时期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香港司陪思商业经营管理集团,《建筑技术及设计》,2005(1)
篇10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 消防 安全疏散
地下商业建筑结构复杂,内部商品比较多,增加了火灾隐患。因火灾发生过程中具有比较大的烟气量,加大了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难度,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地下商业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消防安全疏散的烟气、通道等进行规划和设计。笔者借助具体的设计案例对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进行具体论述,以期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和消防效果。
1 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特点
1.1 人员疏散困难
地下空间的局限性在于发生火灾时,会使电源切断,地下空间比较黑暗,加大了消防难度。照明设备缺乏和路线混乱,导致人员疏散效果不佳,增加了安全隐患。地下建筑的特性决定了人们需要上楼梯以避开火灾,疏散速度较慢。同时,疏散方向和高温浓烟扩散方向一致,增加了人员疏散难度。
1.2 火灾扑救困难
消防人员无法对地下建筑火灾情况进行直观了解,加大了现场灭火难度。出入口的限制性,使灭火进攻路线少。并且受高温浓烟的影响,灭火人员无法接近着火点。同时,受到照明条件和通信条件的制约,增加了消防难度。
1.3 缺氧严重
地下商业建筑的空间位置使其面临供氧不足的问题,造成火灾过程中的严重缺氧,增加了人员安全隐患。
1.4 出入口不足
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比较少。在火灾过程中,限制了人们的逃生路线。部分人员距离疏散口比较远,疏散距离和疏散时间都比较长,增加了其逃离难度,严重威胁了火灾过程中的人员安全[1]。
2 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2.1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地下商业布局要力求简捷和规整,避免转折过多;确保内部空间完整性,使商场布局和环境一目了然,提高消防安全疏散效率。设计人员要注重网格状通道系统布置过程中的规则性,在通道两侧对商店进行布置,并增加安全出口数量。同时,也要对通道交汇处进行设计,确保其具备充足的集散空间,避免顾客找不到出口。地下商场建筑设计要力求规整和空间充足。设计人员可以在地下商场主通道内对美化和休息设施进行布置,确保空间宽敞性,达到良好的消防安全疏散效果。
地下商业建筑规划要力求与周围基础设施的统一。设计人员要对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疏散口位置等进行合理规划,并对通风口和排风口等进行设计。设计人员要在防火间距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对防火带进行设置,并对其进行绿化,以控制火势。同时,也要重视地下商业建筑室外防火设计。在室外出入口预留充足的场地,以满足人员疏散、火灾扑救和消防停车诉求。结合建筑规模,对出入口预留场地面积进行确定。设计过程中,要对地下商业街的部分出入口进行单独设计,达到良好的消防安全疏散效果,提高灭火质量。设计人员也要结合商业建筑具体情况单独设置消防出入口,避免影响人员疏散。
2.2 防火和防烟分区
设计人员要应用防火墙对防火分区进行划分,对火灾进行控制。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对防火分区面积进行设置。应用防火墙对地下商业建筑内的防火分区进行分隔,并将其面积控制在500m2以内。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火灭火系统进行设置。如果建筑内部装修与国家标准相匹配,可以将防火分区面积增加到2000m2。
在防火分区内对防烟分区进行划分。其能够对火势进行控制。设计人员要借助防烟垂避和隔墙对其进行划分,达到良好的阻烟效果。并结合地下商业建筑具体情况,进行防烟分区设置。在同一排烟系统背景下,设计人员要确保防烟分区大小等同,达到同等的排烟效果。相关规范中,对防烟分区面积具有明确规定,其不得超过400m2。设计人员要尽量减小防烟分区面积,以增加建筑设计便利度,确保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过程中的经济性。
2.3 安全疏散通道设计
2.3.1 通道间距
设计人员要结合地下建筑中可燃物情况,对通道间距进行设置。设计人员可以将垂直进出转化为水平进出,让人们借助台阶到下沉广场,进而呈水平方向进入地下空间。相较于传统垂直疏散,水平疏散更加安全便捷,也符合消防安全疏散习惯。合理设置安全通道,使其面积等同,有效避免消防安全疏散过程中的堵塞情况。同时,结合最大人流密度对安全出口宽度进行设计,达到良好的消防安全疏散效果[2]。
2.3.2 通道数量
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最少两个。如果防火分区毗邻,其要合理利用防火墙上与相邻分区连接的防火门,将其作为次要安全出口。如果地下商业建筑层数在3层或者3层以上,设计人员要进行防烟楼梯间设置。而其他地下建筑,要设置封闭楼梯间。通道数量要与防火要求相符合,并结合地下商业建筑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增加安全出口数量。
2.3.3 通道宽度
设计人员要结合防火分区设计容纳人数和疏散宽度指标对防火通道宽度进行计算和设计。室内地坪和室外通道地面高差在10m以下,将疏散宽度指标设置为100人不小于0.75m;反之,疏散宽度指标为100人不小于1m。同时,楼梯宽度要超出其对应口宽度。设计人员也可以结合每层营业厅和客户服务用房使用面积,对地下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进行确定。
3 结语
消防安全疏散是地下商业建筑设计中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设计人员要结合地下商业建筑实际情况和人流量进行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提高建筑工程防火水平。当前,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设计人员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以期达到良好的消防安全疏散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