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念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程质量,TIP模式,管理
Abstract: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 system for families to build a house guidanc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TIP mode,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ss, from quality plan,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control three aspects, on how to improve our country hous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preliminary study, and put forward some new concep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 engineering quality, TIP mod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殊性是由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的。工程项目的特点:一是具有单项性。二是具有寿命长期性。三是具有高投入性。四是具有生产方式特殊性。五是具有风险性。正是由于工程项目的上述特点形成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殊性[1]。具体表现在:
1、影响因素多
如立项决策、设计、材料、机械、环境、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2、质量波动大
工程建设因其具有复杂性、单一性,不像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那样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稳定的生产环境以及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所以其质量波动大。
3、质量变异大
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均会引起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变异。
4、质量隐蔽性大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较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并发现其存在的质量问题,在事后看其表面质量可能很好,容易产生判断失误,将不合格品认为是合格品。
5、终检局限大
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可以拆卸或解体来检查内在的质量,也不可能对不合格的零件更换。所以,工程项目终检验收时难以发现内在的、隐蔽的质量缺陷。
2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TIP模式的提出
2.1 解决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的思路
1、引入现代质量管理思想
现代质量管理科学在飞速的发展,新技术的引入和转向以顾客为焦点的策略也使得全球市场的竞争比以前更加激烈。TQM起源于美国,我国自70年代末期推广TQM,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广泛适用的管理科学。从本质上讲,全面质量管理属于渐进式的“改良”而不是彻底从头做起的“革命”。随着信息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我国建筑企业迫切需要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来指导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因此,我国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引入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改变质量管理理念。同时,还必须增强变革魄力,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2、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战略统筹
传统的建设项目质量形成过程是从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业务过程。当前,人们的质量概念已经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它要求项目质量控制重心要从业务过程转向业主需要。现代质量管理思想认为: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它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须围绕全局最优这一整体展开工作。也就是说质量管理要服从、服务于企业的质量总方针、总目标。
3、应用先进质量统计技术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业主的期望在上升,在以控制图技术为主要工具的质控方法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着眼于预防”、“一切用数据说话”、“合格品之间差异的影响”等新概念,这些必须使用更先进的集成化、智能化质量统计技术。现代质量管理思想认为:数据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在对工程质量的统计调查、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和最终判断的过程中,“一切用数据说话”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质量数据,用数据来寻找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反映工程质量的高低,以便分析,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才能纠正和预防质量事故。
4、.提出质量体系上的更高要求
随着现代质量管理思想的发展和ISO9000质量标准逐步推行,目前国际上正在讨论一种的“综合管理体系”概念。比如将TQM和ISO9000质量标准两者相结合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就是其中一种的尝试。因此,为了确保体系之间的相容性,达到管理体系一体化是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必由之路。
2.2 建立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想
1、TQM、ISO9000标准与项目质量管理三者的关系
TQM与ISO 9000标准是企业强调质量主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同是指导和管理企业运作并产生预期效果不可缺少的理论和实践保证,并在各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认证作为质量承诺是不能替代质量管理行为过程的,ISO9000标准认证所要求完整的文件化质量体系,正是TQM的规范化基础工作。TQM与ISO9000标准二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缺一不可的两种管理活动。
在项目组织中用一系列标准来控制和指导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不仅和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致的,也正是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2]。而ISO9000系列标准现己被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它广泛用于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的管理领域,它能使企业有效地、有秩序地开展给质量管理活动,从而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科学性和先进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选择ISO9000标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2、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TIP模式的构想
根据对TQM、ISO9000标准与项目质量管理三者关系的论述与分析,我们提出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TIP模式的构想。TIP模式即TQM、ISO9000标准和项目质量管理过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对TQM与ISO9000标准中项目质量概念的深刻理解: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包括活动和过程的结果,还包括活动和过程本身,即包括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再根据质量计划和顾客的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由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控制的各个要素,再由质量控制确保质量计划的实施,最后根据质量控制的效果调整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持续地改进工程项目的质量。其精髓是:贯彻“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质量思想,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无形之中。
3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TIP模式的主要内容
3.1质量计划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公司一级的质量方针和质量总目标。质量方针要反映企业特色,有概括性,易于理解。质量总目标则能反映企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质量水平,并为用户和社会所认同,其内容要具体,具有一定的量化程度,易于考核和评价。
3.2质量保证
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上,根据ISO9000族标准与TQM整合优化模式思想,结合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构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框架,也是企业为实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而进行质量活动的一种特定的、规范的系统。
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后,紧接着的一项工作是构建项目质量保证系统,它分别由工程质量总体保证措施、保证体系的内容和构建质量保证体系注意的事项,三部分组成。质量保证系统是对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企业向用户承诺满足其要求而建立一个长期稳定,能保证其承建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的系统。
有了质量保证体系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保证组织,并分配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落实项目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质量管理责任制强调把职责从项目经理开始落实到职能部门主管身上,进而把所有责任分解到各级各类人员。而TQM的各项质量活动,都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相互协作才能开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项目部通过建立这样的“法治”环境,以确保TQM各项活动的实施。
3.3质量控制
在质量控制的实施上,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中的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从加强对4M1E的控制、强化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设置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这四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和提高项目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项目质量管理模式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TQM强调的是预防为主,注重的是质量持续改进;ISO9000标准强调的是过程方法和质量回访,注重的是质量体系活动的持续改进。二者的综合运用,能体现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3个阶段的全过程控制。施工项目标准统一、流程规范后,所有施工人员只需按既定的自己参与设计的流程去做即可。这样,既符合流程业务要求,又满足体系的标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 质量与控制 探讨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建设项目要符合社会与时代进步的要求,确保其质量的过关。而在建筑工程的项目中,对其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是强化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一个与质量有关的活动,它是对质量目标的确立,也是对质量保证的目标的确立,对如何策划质量,如何控制质量,如何有效进行质量保障等都有包括。它是围绕着生产产品而展开的对产品质量进行组织、策划、进行、监督、实施、检查的管理活动的综合,所以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一步。
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2.1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对产品质量全面保证的一个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将所有与建筑工程项目有关的部门以及管理综合到一块,从项目的行政管理和生产管理已经成本管理与技术管理,最后到建设项目的统计工作等结合到一起,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与质量,使其建设产品符合要求,达到预期目标。
2.2全面质量管理特点
现代全面质量管理是融合所有部门的一种管理,要结合实地的情况和时代的先进性,从科学的角度对项目的进行针对性强,要求高的,符合利益最大化,质量最大化的管理,主要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将一个企业融合成一个整体性高的生产体系,其主要的特点通俗的说就是将其企业所有部门统统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2.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对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的方法就是分为四个阶段,从计划阶段开始,到实际实施的阶段,再进行检查阶段,最后进入处理阶段,从根本上完善落实对项目的质量保证。
2.4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是要求质量管理部门在工程的质量方面做到良好的协调,以质量为目标对工程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控制组织工作,其目的是将客户的要求具体的落实到工程的产品上。具体的步骤是从工程项目的策划开始,以质量为保证进行筹划,再进行工程质量具体落实的实施。它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管理,它要随着工程的进行不断的进行完善,而且它也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这要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始,一直到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全面的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
2.5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首先要从质量管理的教育培训工程开始,全面有效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对其基本的技术与管理方法进行良好的灌输,这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断的深化与人心,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氛围,从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方面入手,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要确立质量责任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问责到人的制度,将工程的质量具体落实到施工工作当中去,明确工程中各区域的问责人,形成一个严密的责任网络,以预防为主要目的,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接着要标准化工作,将工程项目具体的进行规范化,有目标和针对性的开展,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定,确保各单位能高效准确的进行各自工作,明确各类任务的目标和工作程序,使得工程的质量能合理有效的得到保障,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进度。随后,要做好计量管理工作,它是一项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将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良好的联系在一起,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最后,要做好质量信息管理工作,要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就要有良好的质量信息系统,将整个工程的信息及时的整理反馈,为质量管理的下一步工作和有效的策划打下基础,为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提高有效的支持,这具有很高的价值,要符合适用性和正确性,以及正确的等级划分,还要满足可追踪性与可加工性,从而全面保障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3.1施工项目质量职能与任务
施工项目质量的控制要从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这五个方面进行,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还有事后控制,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完整的一体的进行对质量的管理控制。
3.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一个是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具体要采取目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实行工序活动的检查,对机械设备的检查,对施工现场与施工材料的目测和手检,对现场的工程工作进行每天详细的记录,对工程材料进行抽样的检查,还要采取准确认真的试验,并且也要做到详细完善的自习记录。从而对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进行事先的排除和解决,避免事故的发生与质量的低下。
总之,在建筑工程的项目中,对其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是强化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跃进《浅析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
篇3
关键词:质量控制方法
工程项目质量是工程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也是项目建设中永恒的主题。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工程竣工后的使用。而对于建设工程来说,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不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能给职工和家属造成极大的痛苦,从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应该始终把工程项目质量放在重要的管理位置,以防微杜渐。
一、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和特点
1、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的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科学而严格地把广义的质量高度概括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综合”。ISO9000――2000版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的总和。
工程项目质量是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及项目合同对工程项目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通常体现在适用性、可靠性、外观质量与环境协调等方面。工程项目质量是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经过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而逐渐形成。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包括工程实物质量,而且包含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项目建设参与各方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所从事的技术、组织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
.2 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
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工程项目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和形体庞大,以及生产的单件性、流动性、露天作业和生产周期长,其建设过程具有程序繁多、涉及面广和协作关系复杂、生产管理方式特殊等技术经济特点,因此工程项目质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多。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决策、设计、材料、机具设备、施工方法和工艺、技术措施、管理、人员素质、工期、工程造价等诸多因素,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质量。
(2)工程项目质量波动大。由于工程项目产品及其生产特点不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及稳定的生产环境,因此,工程项目质量不像工厂化生产那样容易控制。同时,由于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其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动,都会是工程质量产生波动。
(3)工程项目质量具有隐蔽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分项工程交接多,中间产品多和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若在施工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工程隐蔽后,就只能检查表面,很难发现内在的质量问题。因此,只有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才能保证最终产品质量。
(4)工程项目质量的终检具有局限性。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依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或将产品拆卸来检查其内在质量,或对不合格品进行替换。如果在项目完工后再来检查,只能局限于对表面的检查,很难正确判断其质量的好坏。因此,工程项目质量评定和检查,必须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以彻底消除质量隐患。
(5)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方法具有特殊性。工程项目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检验批的质量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项目质量检验的基础。检验批质量合格与否主要取决于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抽检的结果。工程项目质量是施工单位按合格质量标准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由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验确认验收。因此,工程项目质量的检查评定具有与一般工业产品质量评价方法不同的特殊性。
(6)工程质量要求的外延性。工程质量不仅要工程使用的需要,更要考虑整体工程的安全性、环保性、生态性与资源保护等诸多方面的社会要求。
二、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原理
1、工程质量控制过程
由于构成最终工程产品质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对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必须按照该系统的进展阶段进行分解,它通常可分为: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质量控制。而工程项目施工过程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和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所以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然是项目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环节。具体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如图2.1所示:
所以,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按照项目施工程序,制定工程项目质量规划,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工具,以及相应工程项目监控手段,对项目施工准备质量、施工过程质量和竣工验收质量进行全过程、全面控制。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工程质量项目控制方法主要有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方法和质量管理的七种方法。
(一)PDCA循环方法
PDCA循环,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SO9001――2000标准遵循PDCA模式。
PDCA循环划分为4个阶段8个步骤,其基本内容为:
第一阶段为策划阶段(即P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定质量方针、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具体工作步骤可分为4步:
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这一步要有重点地进行。首先,要分析项目范围内的质量常见病和多发病。要特别注意工程中一些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等项目的质量分析。要依据大量数据和资料,用数据说话,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反映问题。
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就要召开有关人员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绘制因果分析图,找出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图表分析;二是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人讨论确定或用投票的方式确定。
第四步是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制定改进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执行计划,并预计其效果。在进行这一步时要反复考虑,明确回答以下5W1H的问题:
(1)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措施,执行这样的计划?回答采取措施的原因(Why)?
(2)执行后要达到的目的?将会有什么效果(What)?
(3)改进措施在何处(哪道工序、哪个环节、哪个执行过程)执行(Where)?
(4)计划和措施在什么时间执行和完成(When)?
(5)由谁来执行和完成(who)?
(6)用什么方法怎样完成(How)?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订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认真贯彻执行。这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措施和计划。如何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认真贯彻执行呢?首先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质落实。有关人员还要经过培训、实习、考核达到要求后再执行计划。其次,要依靠质量体系来保证质量计划的执行。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
)。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将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哪些做对了?哪些还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上一步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修改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把好的经验总结起来,把成绩巩固下来,防止问题发生。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到下一个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PDCA循环不仅适用于施工的质量控制,同样也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包括管理工作,制定计划、实施、检查、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二)质量管理工具
质量管理的工具主要有七种:
(1)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图和一条曲线所组成的。左侧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侧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排列,直方图的高度示意某个因素的影响大小。
(2)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整理分析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关系的有效工具。因果分析图也称特性要因图, 又因其形状常被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3)频数分布直方图法。频数分布直方图法简称直方图法,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所以又称质量分布图法。
(4)控制图法。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断生产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称为控制图法。
(5)相关图法。相关图又称散布图,在质量管理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6)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它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篇4
【关键词】 建筑施工; 质量管理; 要点分析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建筑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已经成为了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这种形势,在目前的建筑施工项目中,必须开展有效的质量管理以达到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目标。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要点进行把握,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二、建筑施工开展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对目前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开展质量管理不但可以提升整体工程质量,还可以对工程项目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从根本上保证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开展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在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作为重要的完工指标引起了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不但无法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品质,也会给工程项目带来各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开展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项目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对其必要性有正确认识。
2、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质量保证的必然需求
由于目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日趋严格,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明确的要求,如果施工质量不达标不但影响了企业声誉,还会给建筑企业带来相应的损失。所以,在目前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成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整个项目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质量管理也成为了建筑施工质量保证的必然需求。
3、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必要手段
在工程项目中要想切实提高质量,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作为保证。为了保证措施的实效性和及时性,需要一整套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撑,而质量管理就是保证质量提高的具体措施。从目前建筑施工来看,质量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了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必要手段。
三、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要点分析
在目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开展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的效果,就要对质量管理的要点进行宏观把握,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重点控制,从根本上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在目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引起足够重视,对其进行丰富和完善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的管理效果,就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措施为:首先要树立质量管理概念,要将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主要的管理制度进行坚持和推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得到实行。其次,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能够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
2、制定具体的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并对实行过程进行检查和督促
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为了取得积极的管理效果,我们要制定具体的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要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管理过程能够围绕质量管理目标而进行,从而使整个工程质量管理过程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在制定具体的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的同时,对整个质量管理过程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检查和督促,保证整个质量管理过程能够符合基本的要求,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并对实行过程进行检查和督促。
3、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质量准备工作,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在建筑施工工程项目中,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质量管理和把控。最简单的措施就是从工程项目的第一个环节就开始积极推进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能够从工程开始一直贯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从目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来看,在质量管理中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质量管理的重点,我们必须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具体措施为:首先,我们应认真核对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保证原材料质量的有效性。其次,我们要对原材料进行入场二次复验,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能够符合要求。再次,我们要做好原材料的使用,保证原材料能够按照规范使用。
4、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保证过程质量达标
我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之所以坚持质量管理工作,不但是出于维护工程质量的目的,也是为了整个建筑施工工程能够很好的达到相关标准,并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随着建筑施工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质量管理工作也要逐渐加深,不但要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上,也要在管理内容和管理理念上进行一定的转变,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过程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5、探索新科技新技术,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
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国外企业有着许多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新科技和新技术,在质量管理领域积极应用新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手段,发挥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积极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过程能够取得积极的管理效果。从目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过程来看,应用新科技和新技术已经成为了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积极利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建筑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实效性,使质量管理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手段与保证。
四、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取得的积极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持续提高,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总结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所取得的积极效果,从目前来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所取得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
通过开展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水平得到了持续的提高,不但充分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也使工程项目本身消除了质量和安全隐患,极大的提高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所以,从建筑施工的实际过程来看,我们要对质量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积极推进质量管理工作,使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目的。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促进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发展
从目前建筑施工质量的发展情况来看,开展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不但促进了工程项目的有效发展,也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由此可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不但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全面发展。
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推进了工程项目质量的全面提升
通过积极开展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不但维护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良好信誉,也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了可靠保证。通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我们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作用进行全面的评估,对其所起到的积极效果进行全民的掌握,保证质量管理取得积极的效果。
五、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质量管控只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所以想要提高工程质量管控水平,就一定要做好准备施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还有施工过程的监管和后期的竣工验收工作,只有把每一个过程和工艺都完善的同时,在积极的配备先进的而技术,才能真正提高质量管控的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国刚;;建筑土方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2] 胡飞;;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J];科技传播;2011年16期
[3] 陈建永;;试论建筑工程中低压电气安装的施工管理 [J];科技资讯;2011年22期
[4] 隋景伟;;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的措施 [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受工程移民、地质地形、河流河势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技术复杂以及地处偏远山区等特点。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发生的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我们应认真思考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提高质量的策略,找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对策。
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特性
(1)水利水电工程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它水域施工,需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及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受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施工导流、围堰填筑和基坑排水是施工进度的主要控制因素。
(2)水利水电工程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谷地区,远离后方基地,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机械设备的进出场费用高、价格波动大。
(3)水利水电工程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4)水利水电工程量大,技术工种多,施工强度高,环境干扰严重,需要反复比较论证和优选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石方爆破,隧洞开挖,水上、水下和高空作业多,必须十分重视施工安全。
(6)水利水电工程的投产时间往往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效益,所以对工期要求经常是比较紧,这也不利于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2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全面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实施工程项目的关键,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成与败,项目经理责任制:
(1)授权。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监理方、设计方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
(2)机制。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
(3)素质。包括项目经理的自身素质和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素质,高素质是项目管理运行的基础;
(4)组织。即建立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灵活的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保证(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2・2做好项目施工质量前期管理
工程项目前期主要指招投标、施工规划、对施工图纸研究、投标价格和承诺以及确定施工的投入。投标时对工程项目的规模、建设内容、产品的构成、市场分析、技术水平分析、风险分析、财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的研究是否深入全面,各项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直接决定施工质量控制的成效。如何做好前期工程质量管理:
(1)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前期准备工作。
(2)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3)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4)建立咨询工作成果的质量评审制度。只有做好了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做好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
2・3现场试验施工质量管理
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施工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分,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的认真精神。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应以数据说话,不合格的资料千万不能擅自修改后往上报,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宁愿自己返工处理,比监理抽查出不合格再返工要好,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人员和试验人员,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在试验室的各项试验中,最大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些试验都应在项目开工前做好,其试验结果将指导施工,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3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对策
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建设工程项目有关参与各方进行质量策划、编制质量计划、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的基础,通常包括质量教育培训、质量责任制、标准化工作、计量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实践证明,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使各项质量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1)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旨在确定建设工程项目参与各方中,各部门或个人在质量管理中应承担的任务和活动,规定每位员工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力。将质量职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做到人人都有确定的任务和明确的责任,使事事都有人负责,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责任网络。实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办法,一旦发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出现问题,即可查清责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与对策予以解决,并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
(2)标准化工作。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指为取得全局的最佳效果而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相关性特征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形式和程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它使组织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简单化,以保证组织的生产经营或业务管理活动能够高效、准确、有序正常地运行。标准化的对象是生产经营或业余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包括“物”和“事”的两大方面。所谓“物”是指材料、设备、工具等有形的事物;所谓“事”是指事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的无形的事物。开展标准化工作就是按照标准化的原理,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中经常重复出现“物”和“事”,用标准的形式统一起来,作为指导业务性的准则和依据。通过标准化工作,有利于使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活动合理化,改进质量,提高效率。
(3)计量管理工作。计量是关于测量、保证两质量统一和标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具有一致性、标准性、可行性和法制性的特点。计量工作是技术与管理的统一与结合。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计量保证,就是指从建设工程项目策划、设计、采购、施工、竣工和使用的过程中,计量工作在保证量值统一的条件下,通过测试技术、制定标准、技术文件以及组织管理措施的手段,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并使之达到必要的准确度,使各项工作建立在可靠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而为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以及为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提供依据。
(4)质量信息管理工作。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资源,对于工程质量改进、质量策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质量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建档并提供利用。质量信息应具备价值性、适用性、正确性、等级性可追踪性和可加工性。为使质量信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信息系统,形成一种收集、存贮、分析和报告质量信息的组织体系,以便支持质量信息管理,帮助各级决策机构和决策者做出决策和迅速传递指令。
(5)正确处理业主、监理、施工三方的关系。业主、监理、施工方要各自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的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不同,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及投资人负责,关系是否正常,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了良好环境和是否能顺利进行。监理工程师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承包商是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有所作为。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的答复,不签发开工令,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多虑,也不能代疱,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众多,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每一个参与制造的人员要切实提高质量意识,尤其是施工人员要有高度的质量意识,重视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控制,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地消除影响因素。按照设计文件、国家施工规范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综合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基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2
篇6
【摘要】在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工程项目的不断改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制约着我国项目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流程化管理理念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创建科学的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流程化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
一、流程化管理模式的相关概念论述
流程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中本身就包含精湛的管理技术,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规范、系统的管理体验。流程管理的应用范围广泛,社会组织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一个合理的、高效的流程体系。
(一)流程化管理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对流程化管理并不陌生,早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就引用了先进的流程化管理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完善,流程化管理也被广泛应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从以前的流程控制逐渐转移到流程的改造上,把已有的产品生产流程中无法造成产品价值增值的流程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新颖、更加适应顾客需要的产品生产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流程业务重组思想(BPR),这一思想的产生是流程管理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最早提出与研究这一思想的是Hammer等人,但是,这一思想在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与控制中的执行效果并没有像质量管理专家预期的那样成功,高达70%的失败率使得专家们不得不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二)流程化管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
随着质量管理机制的不断规范,建筑施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此外,由于传统的建筑市场发展模式以粗犷发展模式为主,且衡量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依据是投标价格,这就导致施工单位依靠团队施工经验来评价质量管理水平,显然,这是不科学的。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无不是因为质量管理流程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
根据现在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应用现状不难发现,尽管当前的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但是经过认真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下面两种结论:第一,流程化管理理念在项目质量管理领域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提升项目的自身价值,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流程化管理的思想在工程质量管理领域随着现代项目的复杂化与大型化而逐渐成为行业发展与进行质量管理的新趋势。通过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已有的大型化、国际化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正逐步向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向靠拢,但是从实际的管理与运行状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在理论上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创建科学的流程化工程项目质量体系
(一)体系创建的基础
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创建受到了项目本身特征的影响,即项目本身拥有的复杂性以及一次性等特征直接关系到体系的创建成败,因此我们需要从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不断引入新的管理理论知识,结合目前制约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瓶颈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质量体系构建。
(二)创建科学的流程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型
结合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以及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我们可以把动态联盟理念融入到流程化质量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缓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运行模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型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组织保障,二是流程化质量体系运行。
三、流程化管理工作的落实
随着流程化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力度的加大,我们发现了当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把动态联盟理念与流程化理念融入到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体现了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在工程项目建立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还应遵循如下建议:
第一,深入分析质量管理流程。把流程化管理理念运用到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质量,还能提升流程化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流程化质量管理模型及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然而,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各个单位仍然需要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利用WBS技术进行分解,对具体的工作流程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从而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上下的一致性与协同性。
第二,创建科学的项目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工作单位较多、管理流程较为繁琐、管理范围较广等,创建一个项目参建各方都能进入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各参建方通过信息平台传递项目质量管理资料,从而降低项目质量管理的沟通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第三,不断加强流程化管理体系的运行结果控制。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就是通过控制各项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在流程化管理模式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在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联盟应组织专门的评价考核小组就流程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分析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借助雷达图、鱼刺图等分析工具进行结果的运行控制,从而保证质量持续改进过程的实现。
四、结语
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模式是当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一,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通过对项目质量管理的统一规划,我们可以有效缓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质量沟通问题,创建合理的沟通协调制度,同时在具体的工作流程质量管理控制方面,通过规范化、动态化的循环过程,能够最大化地促M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施工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和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非常重要。论述了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几方面的质量控制,对其他工程项目施工有着指导意义。另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及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建筑质量管理,对解决目前我国建筑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监督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经常强调“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可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第1章 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1质量的概念
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中对质量作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要求不仅是指顾客的要求,还应包括社会的需求,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关政策。质量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相对性。就建筑工程而言,质量应具有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1.2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就是指导和控制某组织与质量有关的彼此协调的活动。它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因此,质量管理可进一步解释为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第2章 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影响
对于一般产品而言,顾客在市场上直接购置一个最终产品,不介入该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的顾客(业主、投资者)必须直接介入整个生产过程,参与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对各种要素的质量管理。要达到工程项目的目标,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必须对整个项目过程实施严格控制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必须达到微观和宏观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由于项目施工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后期的质量管理,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目标。
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工程质量不是旦夕之间形成的。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紧密衔接且相互制约影响,每一个阶段均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过程质量应该为使用阶段服务,应该满足使用阶段的要求。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前期必需的程序,是工程立项的依据,是决定工程项目建设成败与否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工程建设资金保证、时效保证、资源保证,决定了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否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标准来规范建设行为,也关系到工程最终能否达到质量目标和被社会环境所容纳。在项目的决策阶段主要是确定工程项目应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对于工程建设,需要平衡投资、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做到投资、质量和进度的协调统一,达到让业主满意的质量水平。因此,项目决策阶段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要充分了解业主和使用者对质量的要求和意愿。
(2)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是选择建设场地和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场地的强度依据。地质勘察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地质勘察的内容和深度、资料泊可靠程度等将决定工程设计方案能否综合考虑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条件,是全面合理地进行工程设计的关键,同时也是工程施工方案确定的重要依据。
(3)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工程采用什么样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形式,选用什么样的结构类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关系到建设投资的综合功能是否充分体现在规划意图。在一定程度上,设计的完美性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设计的严密性、合理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成败,是主体结构和基础安全、环境保护、消防、防疫等措施得以实现的保证。
(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的施工,是指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在建设场地上将设计意图
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并保证质量的活动。施工的作用是将设计意图付诸实施,建成最终产品。任何优秀的勘察设计成果,只有通过施工才能变成现实。因此工程施工活动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实现,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的实现以及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工程项目的施工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工程项目施工所用的一切材料,如钢筋、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等以及后期采用的装饰装修材料要经过有资质的检测部门检验合格,才能用到工程上。在施工期间监理单位要认真把关,做好见证取样送检及跟踪检查工作。确保施工所用材料、施工操作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5)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就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车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这一阶段是工程建设向生产和使用转移的必要环节,影响工程能否最终形成生产能力和满足使用要求,体现工程质量水平的最终结果。因此,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各阶段质量的综合反映。按照实际工作的统计,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设计的问题占40.1%;施工责任占29.3%;材料问题占14.5%;使用责任占 9.0%;其他占7.1%。
第3章 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原则、内容与方法
建筑施工是把设计蓝图转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也是最终形成建筑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因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自然就成为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搞好项目的质量控制呢?
3.1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建筑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使用年限长,相对来说购买费用较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必须始终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首要原则。
(2)坚持“以人为核心”原则。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减少甚至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3)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过程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工序或半成品、构配件)的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4)坚持“用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原则。质量标准是评价建筑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实测数据说话。
(5)坚持“遵守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在处理质量方面的问题时,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3.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
(1)对人的控制。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具体操作者。对人的控制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专业技术和安全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外,还应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工程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生理缺陷、心理行动、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对人的使用。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工序,应尽可能的安排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完成;对某些要求万无一失的工序,一定要分析操作者的心理活动,稳定人的情绪;对具有危险源的作业现场,应严格控制人的行为,严禁吸烟、嬉戏、打闹等。此外,还应严禁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作业;对不懂装懂、碰运气、侥幸心理严重的或有违章行为倾向的,应及时制止。总之,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能确保建筑新产品的质量。(2)对材料的控制。对材料的控制包括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就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材料和构配件等,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台帐,认真做好收、储、发、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错用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用到工程上去。
(3)对机械的控制。包括对所有施工机械和工具的控制。要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机械设备,要建立健全“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保养”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如施工现场进行电渣压力焊接长钢筋,按规范要求必须同心,如因焊接机械而达不到要求,就应立即更换或维修后再用,不要让机械设备或工具带病作业,给所施工的环节埋下质量隐患。
(4)对方法的控制。主要包括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应切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选择较为适当的方法,使质量、工期、成本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5)对环境的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主要有技术环境,如地质、水文、气象等;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千变万化,温度、湿度、大风、严寒酷暑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又如,前一工序往往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因此,应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严格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始终保持材料堆放整齐、施工秩序井井有条,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3.3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1)审核07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具体内容有: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质量检验报告,审核有关材料的进场复试报告,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图表,审核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书,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
(2)现场质量检查
〈1〉检查内容。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后复工检查、节假日后上班检查、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验收检查、成品保护措施检查等。
〈2〉检查方法。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目测法、实测法、试验检查等。
只要严格按上述五条基本原则和质量控制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认真控制,就一定能把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交到广大用户手中。
第4章 监理单位如何在项目施工中控制工程质量
监理方进入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主要工作内容为“三控、三管、一协调”,四控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其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首先审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检查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4.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既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
4.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
制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检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检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
4.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
第5章 政府部门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政府监督工程质量是一种国际惯例。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均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大多数发达国家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把制定并执行住宅、城市、交通、环境建设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法规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把大型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作为监督管理的重点。政府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主要侧重于宏观的社会利益,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其作用是强制性的,其目的是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及规范的执行。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权威性。建设工程质量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工程建设活动都应服从这种监督管理。第二,具有强制性。这种监督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服从这种监督管理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三,具有综合性。这种监督管理并不局限于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方面,而是贯穿于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并适用于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
篇8
关键词:变电站;施工;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质量控制
1工程质量管理概念综述
1.1工程质量管理概念
质量在工程中指产品或服务的总体特征和特性,是基于各项特征与特性而展现出的标准特性。在现代工程管理过程中,通过对于质量标准的评判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工程中的诸多客观要素是否具备某种初期要求的能力,满足真实的使用需要和应用需求。而质量管理行为作为对于工程质量的多种控制、管理活动的集合,可以理解为在确定并建立质量标准、目标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的策划、控制行为来保障工程具体质量能够符合预期的目标,达到满足工程使用、需求的管理方式。
1.2工程质量管理原则
(1)工程质量管理需要以质量结果为导向。工程建设由于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开展过程中一定需要坚持以质量的最终标准为行为向导。工程只有拥有信得过的质量才能满足使用需求,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运行和人民的经济财产安全。(2)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这一要素不仅是构成工程施工的主体,同时也是工程完成后使用的主要对象。因此在开展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在设计、实施、发出相关管理手段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与此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高效保障工程开展过程中各个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达到工程质量要求。(3)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预防为主作为工程在施工中安全生产、质量保障的重要前提,是工程项目开展前必须坚持的重点。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1.3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由于工程的种类和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工程质量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性;工程项目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也会体现出施工次序的流程性,由于各个阶段施工程序不可逆因此在具体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也体现出了独特的复杂性;由于质量呈现的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的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种工程质量管理的手段也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2变电站质量管理控制要素综述
2.1变电站工程特点综述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对电压与电流进行不同变换,接受电能并分配电能的设备,在电网中被广泛运用。变电站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具备其他常规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基础上,同时也因为自身设备的精密性、高需求性、技术复杂性等展现出自身独特的施工特点。(1)资金需求与投入较大。变电站作为精密设备,设备在安装期间对于场地环境、技术要求都十分严格。因此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安装使用的技术技巧以及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都会使得整体施工项目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2)安装的地质因素。由于变电站作为供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节点,因此在其施工安装过程中的选址问题往往需要考虑到系统内部各技术节点的地理位置。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当地复杂的地形因素使得安装施工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3)工期、施工具体内容因素。由于变电站在自身组织构成中涉及到的建筑、构筑物种类丰富,各种输电设备、管线机构复杂,因此在具体施工中需要经历较长的工期。
2.2变电站工程质量构成初窥
基于前文中分析出有关变电站建设的多种问题和复杂情况,在对变电站的质量进行分析时,工程自身的质量是基于多项部分构成的,同时工程的流程对于质量的影响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分析变电站工程质量方面,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全盘分析变电站施工的各个施工阶段和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变电站施工过程中,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在初期的策划阶段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主要对变电站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通过可行性报告对项目进行立项分析;在勘探设计阶段项目管理人员通过对场地环境选择、施工技术等细节进行分析和调查进而得出详细的地质报告;施工阶段主要需要项目管理人员针对图纸、测量数据、施工技术应用、检验方式、安全因素评估等进行实际监控;验收阶段中项目管理人员主要对项目的运行质量进行评测,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查防处理;在最后的运行阶段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与施工单位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相关保修事项进行协商。
2.3变电站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确保变电站工程的质量控制问题,管理人员需要事先根据其他项目施工经验、质量控制的基本流程来先行判断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施工前期图纸准备、技术问题。施工前期施工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施工方与管理方需要就施工方案的设计需求、技术流程、质量标准等问题进行商议与规划。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对包括人员监管、施工能力、管理具体措施、监管资源调配、管理步骤工序等一系列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进行监控和调整。
3变电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方法初窥
3.1变电站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1)质量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主要面向质量指标、质量监管措施、质量涵盖项目等多种管理制度、流程、方法的制定。(2)物资调配供给系统,主要负责在进行物资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相应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进行把关,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确保物资的调配管理做得有序得当。(3)质检系统,质检系统作为整个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系统,需要通过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充分的检验、试验等检测工作。(4)技术管理系统,技术管理系统主要面向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应用、技术工艺措施选择方案、技术应用的具体工作布置。(5)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主要负责施工相关的设备、技术材料的质量管理,对于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以及故障分析等进行规定和评估的工作。
3.2变电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方法初探
(1)质量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进行联系,根据施工单位自身工程质量检查的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评定和商议相关施工初期立项、勘探的技术细节。在参考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资质时,项目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参考iso9000体系标准中的生产与安装质量保障标准来对施工企业在施工细节上进行相关评判。(2)质量管理人员需要与监理单位确定具体的工程质量检查标准与方法。在与监理单位进行商讨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按照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明确要求与监理单位进行相关工作细节确定。具体来说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变电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具体要求与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划分各自的权责和检定范围,对于施工方的技术细节也需要进行实际的沟通和交涉。
3.3变电站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刍议
在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期间,质量管理人员、施工方和监理单位需要围绕着变电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组织架构和多种权责范围开展工作。工作开展过程中:(1)各组织需要明确共同的管理目标,并确定各自具体的管理职责。管理目标的设定需要按照变电站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构成的各个部分和阶段来进行全面的展开,权责限定的过程中各方需要在不同层级的工作细节中限定不同的责任,责任的限定需要按照各自实际利益分配的组成部分来具体限定。(2)将执行单位与监督单位进行划分,保证质量监督公正透明。在具体管理体系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与各单位在实际组织架构的管理时需要保障执行权与监督权二者分离的原则,通过执行与监督的分离,来确保各种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相应措施和手段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4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变电站这一特殊的工程项目中,通过对于变电站质量保障因素、问题因素、管理体系综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完善的变电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以帮助变电站建设工程达到一个理想的施工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苟伯让.工程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管理、质量、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质量的概念
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中对质量作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要求不仅是指顾客的要求,还应包括社会的需求,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关政策。质量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相对性。就建筑工程而言,质量应具有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就是指导和控制某组织与质量有关的彼此协调的活动。它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因此,质量管理可进一步解释为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二、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1、在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前期必需的程序,是工程立项的依据,是决定工程项目建设成败与否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工程建设资金保证、时效保证、资源保证,决定了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否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标准来规范建设行为,也关系到工程最终能否达到质量目标和被社会环境所容纳。因此,项目决策阶段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要充分了解业主和使用者对质量的要求和意愿。
2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意识淡薄
我国推行质量管理十几年,虽有所成效,却无令人惊喜的局面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3形式主义严重
在我国质量管理往往借助于行政命令来得以推行,然而由行政手段引发的形式主义却是很严重的。
4. 工程设计质量不高
目前,很多工程设计质量重视不足,很多业主为了省设计费,没有聘请专业设计院设计,而请一些“炒更”设计人员设计,这样部分工程设计文件不齐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书和图纸不吻合;部分工程的抗震概念设计考虑不周,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不尽合理,构件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其中框架梁柱设计的不符合率达7.3%。如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带女儿墙的屋面,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1]另外有的厨房和卫生间设计选用空心楼板,且不作防水层;上下水管道穿越楼板不加套管,这些都是渗漏的隐患。
5. 施工单位资质差
由于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加大和商品房开发量加大,施工企业急速膨胀,同样存在着良
莠不齐的现象。有的施工单位无论是技术、管理、设备,人员等都不能满足施工需要。还
有的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挂靠公司,他们凭着一些不正当手段揽到了开发项目,但他们难
以创造出高质量的房屋。一些设计、施工单位经营思想不正,利用自己的牌号大量转包开
发项目,有的项目甚至是多次转包分包或者肢解得七零八落。同时,有的施工单位人员波
动大,队伍稳定性差、有的以包代管、有的以包拒管,导致技术力量和工程质量都滑坡。
6. 监理单位监督管理不到位
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挂靠高级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甚至对隐蔽工程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理,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三、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原则与方法
质量管理的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人为核心;以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1.“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质量控制原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始终以业主为主,充分重视业主及监理对工程质量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在质量面前,监理和业主具有一票否决权,任何工作均以能够确保施工质量为前提而展开;以用户满意的“诚信”为宗旨。
2.“以人核心”的质量控制原则。施工人员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
3.“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原则。以“预防为主”就是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
4. 坚持“用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原则。质量标准是评价建
筑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实测数据说话。
5.“科学、公正、守法”的质量控制原则。工程施工中,任何管理人员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同时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1)检查内容。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后复工检查、节假日后上班
检查、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验收检查、成品保护措施检查等。
(2)检查方法。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目测法、实测法、试验检查等。只要严格按上述五条基本原则和质量控制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认真控制,就一定能把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交到广大用户手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以及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只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建筑质量才能有根本的保证。但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监督管理人员在树立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外,监督管理人员还要认真总结在工程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的经验与不足,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更加有效地推进建筑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目录:
[1] 李宇峙:工程质量监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2]陈雪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J],四川建材,2009(6)
篇10
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是在20世纪产生、发展并日臻完善的,经过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至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然而,质量管理理论和其他经济管理理论一样,实际上都依存于一个前提,即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并且可以反复再生的。因此,人们以投入与产出的直接比较,以人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来评价经济效益和管理绩效。ISO9000所制定的产品生命周期的12个阶段标准,是致力于把自然资源经过生产过程,最终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而这种满足往往是以生态失衡、损坏环境质量为代价的。近些年来,由于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生态经济、生态技术、生态工业等生态理论和实践纷纷问世。从生态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建筑业作为人类生产须臾不可离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建筑工程在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负面的环境问题。据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在总体环境问题中,由建筑业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所占比例为34%,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垃圾废弃物污染等[1]。同时,建筑业还是耗能大户,据统计,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这些能量主要用于建筑物的供暖、热水供应、照明、通风、冷气,以及用于建筑物间的交通运输上。因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研究生态质量管理已刻不容缓,生态质量管理是对传统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2生态质量管理
2.1生态质量观
在短缺经济时代,质量意即“合格”,传统的质量定义为“满足工程规范或容差的产品是质量产品,否则为次品”。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戴明博士指出“质量是满足顾客的需要”。ISO8402-1994将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而费根堡姆博士又将质量概念大为拓宽,认为在21世纪,质量即“用户满意”,它具体可理解为:本质上完美,经济上人人买得起,功能则由使用者来决定[2]。这种质量观以社会需要(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为参照系,可称为产品的社会质量观。而生态质量观是指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综合质量概念,认为产品质量不仅要为人类提供使用功能,社会价值,还要提供生态价值,在产品质量形成和产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不破坏或少污染、少破坏环境与生态系统[3]。这种质量观突破了立足于生产技术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来看待产品质量的藩篱,而是将其置于人—社会—自然大系统来考察;认为质量的形成过程源于自然,终于自然,即自然—生产—消费—自然;将生态价值置于首位,突出生态质量指标和生态质量保证;重视生态技术、生态工艺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生态质量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活动基本上还停留在建筑产品社会质量观基础上,其中相当一部分建设单位还是以产品技术质量观来指导其质量管理活动,在建筑工程活动中还远未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据资料,国外一些建筑企业已提出了实行全面的“生态质量管理”或“绿色质量管理”的口号。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为了保证我国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长期竞争力,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活动必须树立生态质量观,注入“绿色意识”,要及时地把它推向一个新阶段,即生态质量管理阶段。
2.2生态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目前,很多国内外学者对生态质量管理或绿色质量管理展开了研究,但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生态质量管理意为在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物质原料的投入,同时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非预期产出在必须满足环境标准的前提下降至最低。从内容上说,它将环境因素纳入质量管理活动,重视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过程的角度上讲,它是对那些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影响产品和运作质量,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辨识、评价、确认、控制以及持续改进的综合活动[4]。生态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依然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与处置(Act)。建设单位在其中每一个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成果与经验,拟定下一个阶段的实施重点,通过这种质量管理的循环达到持续趋近综合效益的目的。
2.3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的实施原则
在传统的社会质量观中,建筑工程项目只有在最终完成建设后,才会对工程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处理,在建设过程中处理的也仅仅限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物资消耗的运输和填埋。而不会涉及到这些建筑垃圾和物资消耗所产生的长期环境影响。但是在生态质量观中,所注重的不仅仅是后期的废料处理,更注重的是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的综合环境问题。基于对生态质量管理概念和内涵的认识,笔者认为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生态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遵循“5R1C”原则,即研究(Research),把环保纳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决策的要素之中;减消(Reduce),要求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废物排放,搞好“三废”治理;循环(Recycle),该原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能源和原料要尽可能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再利用(Reuse),即尽可能多次和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通过再利用,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为此应尽力采用标准化设计和施工;保护(Reserve),积极参加环境治理,加强对员工和公众的环保宣传,树立“绿色企业”、“绿色工程”的良好形象;综合效益原则(ColligateBenefit),要求建设单位既要关注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经济利润,又要重视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的负效益,力争做到控制负产出以保护环境和利用负产出以节约资源,它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产生环境利益,以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以上提出的生态质量管理5R1C原则是互相联系和不可分割的。1C原则是生态质量管理的基础,建筑工程不能为了质量而牺牲环境,同样也不能为了环境而牺牲质量。追求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使建设单位实施生态质量管理成为可能。5R原则是生态质量管理的方法性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建设单位的综合效益,应当按照消减→再利用→再循环的优先次序。而研究与保护则贯穿于生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p#分页标题#e#
3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的方法
3.1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三级控制模式
生态质量管理,以产品为对象,就是要使产品“从摇篮到坟墓”增加和保持它的“绿色”,提高其“生态价值”,也就是在具体实施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将“5R+综合效益”原则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一种产品取之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掘和生产、产品加工制造、运输、分配和营销,使用(再利用)、再循环及最终处理各阶段。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生态质量管理是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过程控制模式,在不牺牲产品93第28卷第6期方梅,等: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模式研究的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系统地考虑到产品各生命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各阶段的环境控制,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质量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产品生命周期可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即产前、产中和产后。就建筑工程而言,产前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建造之前的决策、设计开发、招投标及采购、合同委托阶段;产中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产后指的是项目营销、回访维修和处置回收(拆除)阶段。笔者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三级控制模式,简要论述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的生态质量管理方法。
3.2基于LCA的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方法
3.2.1产前控制
(1)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任何建筑工程项目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一个项目的决策,不仅仅是对一个项目本身的技术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判断,同时还应该注重其长久的环境影响。而环境影响同样不仅仅是建筑造型与环境的和谐问题,还包括了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以及建筑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因此项目决策工作的好坏既关系到项目投资损益问题,又关系到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长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问题。在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除了通常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分析,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项目规划选址中项目和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②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提出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生态设计原则;③在项目设计阶段前就生态设计原则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
(2)项目设计阶段。在项目决策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保持生态环境的要求、生态环境指标和生态设计原则以后,在项目设计中,除了保持项目的功能目标外,也应该把建筑生态化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包括“质量性能展开”、“为环境而设计”、“可回收设计”和“可拆卸设计”等方法逐渐成为设计师追求的设计理念。这些理念是建立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那么,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生态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周边环境设计。建筑项目土方量平衡,水土流失,有价值动植物保护,建筑使用对周边生活、文化活动的影响;建筑选形:建筑形体和结构会在周围形成独立小气候,这个小气候不仅仅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还影响到周围环境的使用。在建筑选形中需要特别注意建筑小气候与周边环境大气候的冲突,以及建筑本身对周围所造成的光、影、热等影响;②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在保持良好稳定和承重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模块化设计,增强建筑构件的通用性和修缮性,也能改善建筑使用完成后的可拆卸性;③建筑节能设计。通过良好的结构和综合设计,能改善建筑维护结构保温和隔热性能,提高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系统的能效比,增进照明设备效率;④建筑材料选择。减少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增大可回收和再利用材料的使用。
(3)项目招标投标及采购阶段。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同样是生态质量管理的一个重点。施工过程造成的粉尘、噪声等污染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因为这些污染而与周边居民产生各种纠纷、甚至法律诉讼,而最后浪费了时间,损失了金钱。在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浪费更是对物资的无故损耗,增加开发成本而没有任何收益,更不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许多地方的招标合同已不同程度地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对策要求,并将控制环境污染与文明施工作为评标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仅此而已是不可能真正达到建设生态化的要求的。在招标和采购文件中除了针对施工和材料的质量要求外,还应该就建设生态化提出相关的要求,如①招标文件中应有专门的章节详细阐述环境问题与措施要求;②招标文件中应包括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的清单,引起承包商重视;③投标单位应对施工流程中的环境要求提出相应的环保设计;④建筑材料的采购中要求增加相应的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等条款。
3.2.2产中控制
产中控制主要指项目施工阶段的生态质量管理。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不亚于项目建设的其他阶段。虽然项目规划、决策和设计决定了项目的布局、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并且项目招标和采购过程中也把施工流程和环境要求包括在内。但是施工阶段牵涉的单位和人员多、工艺流程复杂,不可预计状况较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施工阶段的控制关键是解决建造过程中以环境和经济为综合目标的施工流程的优化。就当前我国项目施工活动来看,重点应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现场环境管理。推行施工现场绿色管理,即制定专门的环境管理系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施工中记录环境状况;制订现场情况和平整要求;制定专门的采购政策;与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积极配合。
(2)工程噪声、建筑粉尘和有害气体控制。严格遵循当地有关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和法规;对有害气体进行识别和防护;在项目建设与拆除工作中,采用适当的“粉尘控制”技术。
(3)资源效率。采用节能灯具和设备;在工地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回收和重复利用在拆除时得到的材料;记录资源的耗用以实行相应的奖惩。
(4)建筑垃圾的处理。西方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工程中普遍应用环境保护性建筑机械,如建筑粉碎机,对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生加工处理。上海建工集团和北京城建集团都曾经将现场的建筑垃圾分拣、粉碎后,用于建筑砂浆、混凝土地面、混凝土垫层等的细骨料,从而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p#分页标题#e#
3.2.3产后控制
现在,“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已经在许多国家开始实行。也就是说,产品在由生产领域转入流通领域后,企业仍应对这一阶段产品的环境表现负责。产后控制的重点,一方面是研究如何选择采用合适的营销方式,以及设计高效的回访维修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建筑物在报废后拆除施工也是产后控制,甚至是产前、产中控制的一大难点,有待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尽可能做到在产前的策划设计阶段就把建筑报废后的材料可拆除和回收再使用性设计在内。
-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 下一篇:管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