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在这里,我试图对城市空间进行解析,以空间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制约。
解析城市空间
空间:城市空间是空间的一种,但空间是什么呢?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杰出的现代建筑代表人物赖特曾拿出中国老子的一段话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这里的“无”赖特以之为空间。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艺术,被认为是一连串联系的空间。
中西异同: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北京故宫、江南园林都是铁证!
空间概念: 一直以来,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举四合院的空间为例。
许多前人已给过我们明示。G.尼奇凯(G.Nitsche)为空间提出以下定义:“这个空间有个中心,就是知觉它的人。因此在这个空间里具有随人体活动而变化的方向体系,这个空间,绝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界限的。换句话说,它是有限、非均质、被主观知觉所决定的……”这是其所谓知觉空间。J.耶迪克在著作《建筑空间论序论》中讲:“建筑空间是可以作为体验空间来谈的,”还说,“建筑空间同人及其知觉作用联系在一起,所谓空间就是继场所而起的知觉的总和。”海迪加也提出过:“不能把人和空间割裂开来,空间既不是外部对象,也不是内部体验,人与空间是不能分开考虑的……”舒伯格。舒尔兹也在《存在空间建筑》中说:“单纯的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对我们一切人来说是共同的、一样的,但我们所知觉道的却不是那样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动机和过去各种体验所产生的形形的世界。”
然而,这关系和空间限定说的是什么?是空间本身吗?不是,它们只是平面的图底和水平面由地面逐步升起的变化,它代表不了空间。空间怎能与平面等同?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因而,现在所阐述的空间概念,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就如同我们全身的皮肤都可以感觉到“辣” 一样,“辣”不只是一个味道,不只是味觉,而是一种感觉。
空间意识远不止是脑力活动,它占据意识和感觉的全部, 要求整个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对空间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空间就是某种因场所而产生的人的知觉感受。如同人的听觉,不能用物体振动或声波曲线来概括声音;如同人的色觉,无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谱来描述颜色一样,空间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来概括。空间就是人的一种感觉,人对周围环境场所的感受,对自身定位的感觉。
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 :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舒伯格·舒尔兹在《存在空间建筑》中在谈及空间时讲到“如果把知觉心理学所带来的这些基本成果用常见词汇来表示,那就是初期组织化的图示是依靠中心(center),亦即场所(place,近接关系),方向(Direction )亦即路线(Path,连续关系),区域(Area)亦即领域(Domain,闭合关系)的成立而确立。人为了给自己定位,尤其需要掌握这些。”舒尔兹这里把空间用知觉心理学的方法分为了中心、方向、区域三部分。
美国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从领域角度在居住环境中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办公共性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的设想,这种构成是从人的行为心理来分类的。
从人的认知意向来研究城市空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归纳了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 路(Paths)、边沿(Edges)、区域(Districts)、结点(Node)、标志(Landmarks) .这个分析是真正从人的认知角度去分析城市空间,尽管凯文。林奇本人也许并没有把城市空间当作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种感受,但他的城市五个构成要素恰恰是从城市所提供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即他所谓的人对城市的意象(Image)角度出发而得出的。
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一直以来,建筑师在谈论建筑时,常用平面、模型来说明设计,经常费尽心机在设计平面、模型上。习惯性的,当建筑师、规划师们谈及城市规划、城市空间时,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模型来。对建筑设计来说,也许确实离不开平面和模型,但在城市设计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呢?按照图纸上的平面、模型能建造出设计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间吗?平面与模型,只能表现一种二维的形态,当然,以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平面上的建筑符号能代表特殊的涵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由具体的平面加立面、剖面就能绘制出一副理想的效果图来。而这一过程是足以耗费许多宝贵时光,且没法保存下来;模型,似乎是对设计对象一个整体直观的表现,但人们观看模型的视角形成的印象是鸟瞰的效果,而建筑设计要解决人的尺度感受、规划也解决的是人走在大马路上视觉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错落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这些,模型体现不出来。如昌迪加尔城市中心,这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这张精美的总平面图,我们感到它的构图十分严谨,极富现代风格,难怪曾有人评价它:“整体的构图是华丽的,使人感到出于巨匠之手,……”尽管图中加了阴影,使人感到其立体的效果,无非是让人看到在高空看这个市中心的形象,可又有几个人能从这个角度欣赏这个伟大杰作呢?人们只能在城市中欣赏和体验,同时城市空间需要人的介入。
巴西利亚新都三权广场及政府建筑群一经问世,震惊全世界,从高空俯瞰十分壮观,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它的设计者奥斯卡·尼迈也尔(Oscar Niemeyer)是勒·柯布西耶的推崇者,视觉艺术是他的创作源泉,无疑这又是一个平面城市、模型城市的典范。由于推崇勒·柯布西耶,由于从视觉出发,与昌迪加尔类似,他的城市空间需要还原成平面或模型才能显其美丽,也就是在高空中观察才见其壮观。但身在其中又如何呢?城市是不能当作雕塑来欣赏的。一位曾在那里住过的建筑师这样评价:“住在旅馆里,周围一个孩子也见不到。整个城市没有生气。”城市空间要提供给其中的人以不同的全面的感觉,不能只是视觉。
魏林比(Villingby)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距首都10公里,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干道与母城来联系,用地170公顷,人口2.3万。中心商业区占地700×800米为岛是布局,由两个大型百货商店、70个小型专业商店、咖啡店、饭店等组成。其规划模型使我们得到了极为良好的图形感受,由空中鸟瞰效果如同模型,“从飞机上看,完成的设计给人印象极深,它将观者放在设计者制作研究形模型似的同样位置上。然而当一个人实际从地面进入魏林比并在城镇内走动时,他要想找一个统一组织的空间是徒劳的。事实上,从地面上感受魏林比绝不如在空中那样令人满意。”
因而,我们现在不能再抱着传统方法不放了。平面城市和模型城市也许时上半个世纪的典范,可到了60年代后,这样的设计典范起了改变,先是雅可布斯(Jane Jacobs),再是林奇(Kevin Lynch),加上克林罗(Colin Rowe)等人的理论,都暗示了一个重返街道生活,有历史感与地点感的全新的城市设计范例的浮现我们应该寻求城市空间的本质以便找到更准确更实际的设计城市空间的方法。
本原问题即第一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城市空间的本原,也就是探讨城市空间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东西决定城市空间的问题,从而知道城市设计者的任务,知道设计师应该设计的是什么。
城市空间的本原:建筑,就是要人们去亲身体验,不只是看看而已。他吸引我们深入,亲历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感受。当水花飞溅,汩汩作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飞来时,我真的完全置身其中陶醉了。城市也是,或者说必须这样。设计者的课题并不在于创作建筑立面和体量,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感受,以促成人们的介入。
城市空间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感受,城市设计者就应千方百计的创造城市所能提供出各种感受。什么决定这种感受呢?根据什么来设计呢?城市空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城市与社会生活,与经济、工程技术;与思想意识;与运动;与时间等都有密切联系。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变化。究其共性,这些全都是“人的行动”——人在城市中的行为运动决定了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感受,人们在城市中的行动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变化,“人的行动”即城市空间的本质。
空间就是人的空间,为行人考虑是设计的全部。城市设计是为人的,正如J.O.西蒙兹所说:“ 作为计划着,我们不仅要处理地域、空间和素材,不仅要应付本能等属于心灵方面的东西……仅仅适应人是不够的,好的设计必须满足他,取悦他,提高他,并且鼓励他。”从城市空间的本质出发,即从“人的行动”出发,我们才能设计出杰出的城市,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设计城市空间,不再是空空的设计,实际是在设计人的行动,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心理感受;设计在城市中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设计不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这才是设计城市者的任务。中国园林设计师们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甚至中国设计师一直致力于在设计游人的心理、联想及运动中的感受。当今的城市设计师应该向我们的先辈取法,细心体会中国园林的精妙之处,探究先辈们是如何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和心情,运用何种方法设计出那种丰富的空间。而在具体建筑的形体刻画和理论设计上则应该取道于西方的先进内理论设计思潮。
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
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
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区域交通和信息化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空间从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化,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使每个城市都与所处区域空间的整体密切相关,城市密集地区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现象。世界上已经有六大城市密集区,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日本东京地区、英国伦敦地区、欧洲西北部、中国沪宁地区等。
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间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特别应注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作用和关系,强调在大城市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秩序,从而促使区域的整体良性发展。
空间意识与行为模式
文化观念与理想空间: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由此而形成社会空间,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普遍的事实。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拉普普特(A.Rapopot)在《居住形式与文化》一书中有大量例证阐述。在每一特定的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空间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其空间物质形体积淀和延续了历史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岁居民整体观念和社会文化的边而发展。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以中国古代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中国古人“仰观为天,俯察于地”是观察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天圆地方说”就是中国早期对宇宙万物空间形态的基本看法。“天圆地方说”作为一种整体上的文化观,方形成为人类居住空间的理想模式。它从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上奠定了中国方形城市的理想形态。
对中国传统城市而言,天人感应思想也极为重要。它通过与书等表达方式将天人相符引申到田地契合,形成了我过城市空间布局中象征主义传统。所谓“天星地形,上下相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各类建筑要素如宫室、宗庙、社稷等都与天相对应,同时由星辰的运动显示祸福。
行为活动与空间模式:20世纪50-60年代,人的基本需求以及多种社会使用方法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城市空间不仅是一个三维和四维的空间实体,而是包含社会过程的综合场所。这是一个空间观念的更新,这一更新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形式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行为科学的发展对此产生了强烈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心理学发展经理了两个重大的挫折,首先从传统心理学转向注重行为研究的行为心理学,接着再到注重饮食的认知心理学,它们构成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心理学重视研究意识观念,而忽视了物质与社会环境的作用。而行为心理学注重行为,否认意识观念,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否认存在着本能的心理特征遗传,走入了环境决定论的歧途。后来认知心理学对行为心理学进行了修正,引入了“整体行为”和“中间变量”的概念。“整体行为”是指共同趋向和目的,这种行为带有选择的性质,“中间变量”指行为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结果,而和一系列中间变量有关,包括有目的性的认识,以往刺激的情景和经验,它们与观察的反应相联系,构成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环境虽然还是重要的,但已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环境提供信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的各种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重视过去实践经验成为认知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
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
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建成环境,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发展都与建成环境有关,城市是一个连续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功能的城市,其建成环境能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形成不同的空间肌理。我国传统城市由于交通形式、营建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细密和均质的空间肌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
历史观与旧城更新:对待已有建成环境和城市的不同观念将产生不同的空间结果,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比较中西方一些重要的历史扩展诡计,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在整体建构上对已有建成环境的不同态度。古代中国的都城作为封建王朝的象征,“从项羽开了一个这样的像消灭敌人一样消灭钱钞城市的先例,其后就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特殊传统,新的王朝兴起就兴筑新的城市,王朝的败亡,就连同作为国都一起毁灭。”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⒈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⒉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⒊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⒋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⒌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⒈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
⒉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美国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包括:
⒈允许的用途。
⒉地段的设计要求(地块的最小面积和面宽、红线退后、容积率等)。
⒊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每一个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规中得到了明确控制,而没有对视觉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
⒈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
⒉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求同与求异的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美国区划的控制原则是求同,即遵循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在同一区位,保证土地转让(批租)时地价相同,自然要把地块的大小、建筑体量、容积率、红线后退等做一视同仁的规定。这种控制手法在产生和谐的风格、有序的城市肌理、保护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视觉美感的控制。美国的经验:引导性手段。
以美国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视,关心的是人在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
建筑设计之我见
起初,做设计时我经常的手法也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而且设计的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这方面,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
在现今紧促的教学制度下,我学到了什么呢?学到了功能组织、流线分析、快速设计,
而创意真的难以发挥。即使有,也觉得自己的东西太少。我自己擅长的就是三维想象。在与现今教学环境的结合下,我在透视、空间分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这是不够的。前段时间看了些论文书刊杂志,结合规划考虑了设计的做法,逐渐明白建筑更应该怎样做了。
⒈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⒉ 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关系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fo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e cit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land us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grated deployment of the specific arrang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are microscopic, usually in urban construction. There is a close link between the two: urban planning is the premise and pilot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town planning in the space. Thu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tudy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discussed, and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made a few remarks.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筑作为最终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直接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产生影响。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加强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联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取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述
所谓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整体空间的分析与设计。是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以及各区域空间关系的协调,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属于宏观层面,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满足建筑物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建筑物外部形体上,体现一定时代特征风格,并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化以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总的来说,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上的规划,以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为主要关注对象。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在具体规划设计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相对关联,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是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设计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必须服从于城市规划,它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是城市的灵魂。但是建筑设计不能脱离城市整体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建筑设计必须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三、关于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几点看法
第一,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可以说,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现阶段,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规划设计方法的包容性更强,已逐渐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料以及空间等。
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建筑物以及其它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通常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通常要执行十年以上,因而,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采取科学、谨慎、认真的态度。
第二,建筑设计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篇3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很可能代表是一个城市的标志,而发达城市往往都有属于自己的建筑标志。而城市的发展和规划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参考,无论从建筑物本身的外观和使用价值,还是在所处的整体环境中位置和形象,都要通过周密详细的规划、设计。本文即围绕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城市中的所属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脱离了城市规划设计而单独进行建筑设计,那么所设计的建筑物使整个城市杂乱无章,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相反,如果只顾着城市规划设计,而忽略建筑物设计,那么对于城市正常发展就会造成阻碍,因此两者之间必须要协调、稳定、统一发展。
1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不同之处
建筑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对建筑物进行本身的设计,而城市规划设计是对整个城市的发展、经济、建筑、交通、布局等进行设计。两者之间有很多不同:首先设计本身的复杂度不一样,对于建筑设计是根据开发商要求进行的设计,同时也只是围绕建筑物本身进行设计,而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从思维逻辑到后面的施工对比于建筑设计都更加复杂和困难。其次,设立不目标也不一致,建筑物设计是按照明确要求进行同一规划的,而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关系和需求,理顺关系同时也要找到各种关系的衔接点,妥善处理各个关系,然后才可以进行设计,对于城市设计完全是按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会时刻变化,并且城市设计的时间性对会比较长,所以会临时增加很多变动,照最初的设计变化比较大,而建筑本身设计时间要求会比较短,因而建筑设计必须要有超前的设计意识才能符合整个城市的规划。建筑设计要跟随者城市设计规划,城市规划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空间,但也限制了建筑设计的自由,城市中所有的建筑设计必须“和睦相处”,既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要使整个城市看起来规划、统一,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一个固定的空间、位置、功能来限制建筑设计,建筑设计要根据城市规划设计设定的限制条件进行设计。
2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要协调统一
2.1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决定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实施设计。建筑地址的选择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如果你在城市规划的工厂区修建学校,学校所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污染,无疑给学生带来身心上的影响。建筑设计还包括对场地的设计,场地包:绿化带设计、公园设计、交通设施等的设计,这些都是城市必要组成部分。对场地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地的情况进行设计。例如:对于中国的国情,大都城市都会先修路在建设周围的环境,但是在建设周围建筑的时候,涉及到电缆、水路等,又会把重新修好的路进行破坏,待修好后再重新修路,这无疑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因此在设计路的时候要根据城市规划发展需要为周围未来建筑预留出一部分地方给予以后的铺线等工作。
2.2建筑设计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设计必须城市的发展,对于建筑设计不应该片面的追求发展,而是要从城市设计的整体考虑,如果一个建筑设计只考虑到本身,那么往往会给城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为了满足人们追求自然的心理需求,开发商要在自然保护区中建造五星级大酒店,那么这无疑会引起各个行业的品评和谴责,影响城市的形象。同时建筑设计还要明确自己在城市设计中的定位,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背景,从多元化角度考虑建筑设计角度,符合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需要。
3城市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规划指导
城市规划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资源,同时也对建筑设计进行审核,如果建筑设计不符合城市规划设计书的要求和需要,那么对应的建筑设计将被直接淘汰。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城市规划设计通过设计城市的空间,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巨门生活质量。而建筑设计责是一个个单元项目组成,城市规划设计最后要落实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去。建筑设计不应该只看自身的价值,急于求新、求异,而是要从城市规划的长远目标着手进行设计,把人文风俗和周围的环境都要列入到建筑设计中,进行建筑设计。但是城市规划设计不能过分的过分的参与限制建筑设计,同时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应该尽量完善,避免“模糊不清”“变换频率过快”导致建筑设计师多遍的修改提交审查,即浪费设计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极大的打击设计师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要适当照顾建筑设计师的心理,不要过多的为建筑设计增加“条条框框”,同时建筑设计师也要积极和城市规划师沟通交流,不要过分强调坚持“设计灵魂”,了解城市发展规划,从而设计出符合城市发展的建筑设计。
4结语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城市规划设计约束着建筑设计,同时为建筑设计提供着条件和指导,而建筑设计又是城市规划设计结果的体现,建筑设计必须顺应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和需求。另外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建筑水平的高低,建筑水平的高低也体现着城市发展的快慢。所以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促进城市快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晓霞.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11.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空间结构整合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gn and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planning, for reference and guidance.
Keywords: city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tegr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 言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 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 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这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 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1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学
科。其主要内容是城市形象总体的把握,他的关键是户外空间的一体化,各建筑之间的排列组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空间中的某一个个体,一般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是考虑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局部地区的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将其有机的纳入到城市的整体空间当中去,而不能只考虑区域的功能和局部的结构组合的需要,无论一个单体建筑设计的多么精美,他都离不开周围环境的限制,脱离外部环境而存在的建筑是不现实的。
(2)要对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组合,尽量以自然的状态表现出地貌、植被、天空、水体和阳光所赋予人们的感受。
(3)城市规划设计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不要让城市的新建筑与周围
建筑形成太大的反差,以免给人造成不和谐感。城市的发展是连续的,因此,
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时,应顺着历史变迁的轨道来进行,使人们行走在城
市之间时,能够感觉到城市的变迁和城市的连续感。
2 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广义上指对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做的全部设计工作,这需要各方面科学技术人才的密切协作,但通常我们所考虑的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空间结构的安排,注重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从而达到一定的和谐效果。
功能是进行建筑创作的关键因素,同时形式也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前许多建筑师开始考虑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物的外观也成为建筑设计研究的一个重点,在这种设计法则的指导下,采用结构主义而出现的一种建筑新形势,这种建筑形式,先对建筑进行思考,然后在进行建设,比原来按照图纸进行建设更加注重建筑对外部的影响,综合考虑了外部空间、环境和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坚持将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建立在理性之上,达到建筑功能与技术手段的和谐一致。
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筑前期的规划、设计都不能脱离经济性这一重要指标。所以建筑师本身要克制自己对金钱的依赖,充分让建筑体现其自身个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满足城市的文化传承需要,相信一个成功的建筑必将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另外对一栋建筑的评审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建筑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他的设计是否符合任务要求,二是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他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否能将自身融入到周围环境当中去,只有这样的建筑设计产品才是真正成功的建筑作品,自然这就要求,决策者要有一种正确合理的价值取向。
3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以空间的利用和环境的建设,绿化,道路,供水系统共同组成的服务为基础,构成人类现在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要注重城市建筑群落之间的协调,而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总而言之,二者是相互影响,
3.1 城市规划设计约束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通过场地设计影响指导建筑设计,场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现状条件和相关法规基础之上,对场地内的各种元素(建筑,运输系统,户外活动,设施等)进行组合的活动。场地设计工作内容是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的整体安排,交通设施,绿色花园,垂直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如绿色园林设施(绿化,园林小品,现场设施等),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垂直场地和工程设施(管道项目)的详细设计。
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先与业主确定的建设项目和土地,然后委托建筑师设计,建筑设计任务是基于业主条件的。设计师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要进行完善和改进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培养项目的内容、规模、形式及其他相关问题作出更明确的规定,然后与业主协商取得共识。城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
控制城市土地规划布局结构的发展方向。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非常具体,直接影响场地设计,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出恰当详细的反应,一般包括:控制用地的性质和范围,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高度的控制,对绿化覆盖率,建筑红线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规定等。
3.2 建筑设计要考虑城市规划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城市规划通过对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指导建筑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下问题:
建筑设计的造型要有自己的特点,建间简单中含有复杂,不变中含有变化,整体设计和谐。
要考虑到周围大环境,使建筑本身与周围建筑相对应,包括建筑的色彩对比、虚实对比、线条处理等等。
4 结 语
城市规划设计是进行城市建筑的总纲领,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应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另外,建筑设计是落实建筑规划的前提,只有通过建筑设计才能落实城市规划的设计思想,因此,建筑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和个性,还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而后整个城市的影响,真正做到在加强城市管理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把建筑设计置于城市规划设计之中, 即局部服从整体, 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才能把城市建设得更协调、更美丽。
参考文献
[1]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建筑;规划;城市;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ity planning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defin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i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veral aspects are discussed briefly in this paper.
Keywords: architecture; Planning; The city;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时一门非常全面而综合的科学,城市规划设计的面非常广泛,社会的需求和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把城市规划定位在了“龙头”地位。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规划的对象是“人”,规划的领域是“空间”。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而建筑设计则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定义
(一)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关系的协调,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是属于宏观的,其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
(二)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在一定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因而,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上的规划,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一)二者是相对独立的
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作为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系,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
(二)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必须服从与整体的城市规划设计。
三、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建筑设计制约场地设计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体现在: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
(二) 建筑设计影响城市规划设计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往往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往往给城市的景观等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但往往也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而比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建筑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否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决定着最终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只有做好建筑设计才能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通过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1.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2. 注重造型。应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3. 理性规划。在整个规划设计中要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采用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如曲面玻璃可将天空反射向地面,使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四、结语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仅能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历史,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关系
建筑不但是城市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掀起了城市化的热潮,在热潮中,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大量兴建,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在极大的丰富了城市的景观的同时也促使城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时凸显出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的重要性。兼职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
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城市规划正逐渐完善和发展。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在实践中安排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对关联。城市规划主要有着独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主要是用于处理城市的线和面的问题。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建筑设计全面设想时要基于工程技术要求和建设任务要求进行,而且建筑物的构造、尺寸以及空间组积形式等元素要基于建筑物的具体功能确定。同样,建筑设计也具备独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其主要是解决城市的面和点的问题。此外,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实现的必要途径。因此,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二者相关渗透、相互影响、互不可缺。
2、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关系的正确处理
城市规划部仅仅是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与分析,而且也协调各个区域空间以及人类活动空间的关系。建筑设计的功能不但要保障建筑室内对美观、经济、适用等要求,而且还要使得建筑外形能够与周边环境以及城市特点、城市规划协调一致。协调城市各个建筑之间的关系、保障城市建筑群的整体效果,保障城市的历史文化以生态的、可持续的方法保留延续下去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
2.1正确对待城市规划
作为一种设计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社会实践,设计策划到城市规划维护的全过程都属于城市规划的内容,涉及方面广泛。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的类型也日趋复杂,而且城市规划的包容性更强,在内容方面也逐渐的走向综合,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由过去的单一的形态设计发展向综合设计规划转变。在城市规划中,除了规划交通线路以及区分城市功能之外,对于城市建筑物加强关注,特别是建筑物的空间、比例、尺寸、造型、材料以及体量等方面。联合不同的的物体(包含建筑物),通过相应的规划使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特征。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除了分析考虑物体(包含建筑物)本身设计之外,还要综合考虑物体(包含建筑物)与周边物体之间的搭配。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质量好坏。因此,城市规划不但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而且也是建筑设计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通常执行期为十年,即城市十年规划设计,所以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批准城市规划设计。
2.2城市设计指导建筑设计
著名的城市规划伊・沙里宁认为:设计就是将它置于一套房子之中,而后房子置于周边环境之中,周边环境置于城市规划中。在进行群体或单体建筑设计时,建筑师对于项目所在地的小环境以及建筑周边的大环境要综合考虑。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设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同样也暴漏出了不少问题,比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单纯的追求建筑设计的特、新、齐,对于建筑的人文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考虑存在欠缺。例如:北京长安街,长安街的每一个建筑单体都是全国最顶尖的设计院、设计师的作品,而且建筑所采用的材料也是最昂贵的,但是,业界人士却普遍对其评价不高,其原因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是在于建筑设计时,忽略了建筑周边环境,最终造成建筑的个体形式有周边环境不协调。希腊的伊特拉岛,作为希腊在爱琴海的著名旅游景点,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全球旅客,特别是画家和摄影家。因此,这座小岛也被誉为“艺术家之岛”。 伊特拉岛的建筑十分简单,饭店、医院甚至警察局都成为了居民式的建筑尺度。数百年来,伊特拉岛的民众一直坚持着建筑均不过三层,所以外墙为白色的理念。这种相互协调、热爱自然的设计理念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伊特拉岛的民众的生活中。由此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即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只要做好与周边环境的搭配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3建立健全建筑设计评审制度
在城市中,重要建筑作为城市的象征,对城市的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又必须针对建筑设计方案成立相关的评审制度,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主要依据两条:一、建筑技术方案是否遵守城市规划的要求。二、评审建筑设计本身,是否安装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在建筑方案评审决策时,不但要对建筑物本身关注,而且对于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也要加强关注。评审决策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把建筑设计的独一无二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3、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互渗透
通常建筑设计师为达到视觉的审美要求,一般从主观出发,将设计时间大部分放在了在建筑体量以及形体的设计造型方面,而对于细节等方面则考虑不全,出现这种情况,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环境的考虑不全,建筑不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配合。结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3.1结合环境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的设计要从城市区域规划的角度出发,确保能够与建筑周边大环境相结合。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一定是和周边的环境相联系的,而不是单纯的孤立进行,所以,在建筑设计应把建筑放置在周边的整体环境中,去考虑单体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建筑的整体轮廓上,应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3.2 建筑设计造型
建筑设计首先要要具备自身的风格,无论是简单中带着复杂、还是不变看似变化以及整体性强。在建筑立面造型处理时,首先要从整体效果出发,从大处开始,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进行推敲深入,确保建筑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能够相互映衬、搭配比例协调,从而形成完成的一体。
3.3理性
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比如:曲面玻璃,将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4、结语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相互影响、相互依托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很大部分源于建筑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互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只有在设计中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才能成就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因此,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代琳.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山西建筑.2011(10)
【2】周玉荣.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内江科技.2009(01)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众参与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概念界定
1.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某所城市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与利用及其他各项配套建设所展开的综合部署,是空间上的设计与统筹安排。城市规划主要针对人们活动的区域空间并对区域空间的不同部分进行动态的协调,是从宏观层面对空间区域进行有计划的规划,并为人们各项活动提供所需空间的一项能动性活动。
1.2建筑设计
在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和规划完成后,还必须将规划具体落实,将理论转化为现实,建设设计是根据城市规划设计,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型式、详细尺寸、构造及选材并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
如果说城市规划主要解决“面”的问题,那建筑设计则主要解决“点”的问题,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是如何安排各个“点”,使之组合成一个与预期目标一致的“面”的过程。因此,建筑设计是为城市规划服务的,长期的城市规划目标必须通过建筑设计这个具体的途径实现,建筑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此外,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对城市规划可能产生的影响,只有做好建筑设计才能保证城市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
2.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2.2.1设计目标不同
在城市规划中,规划者一般没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其拥有的只是对某个城市发展态势的预测,城市规划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其规划的核心是“人”,因为一个城市的最终使用者是城市居民。为了保证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避免“短期”行为的出现,所以城市规划必须着眼于长期目标,如3~5年中长期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反,建筑设计则是根据已经确定的城市规划,将方案具体化并加以落实的过程,建筑设计者应利用建筑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各种建筑设计方案,最终选定某一个建筑方案进行落实。建筑设计较城市规划而言,一般只着眼于微观目标。
2.2.2设计构思不同
城市规划包括物质规划、工程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及环境规划等多个环节,还涉及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的信息量很大,所以该项工作并不是一个人甚至几个人就能胜任的,必须由各个专业(包括建筑、工程、绿化、美术、广告、经济、法律等)组成团队并进行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可以说,完成城市规划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反,建筑设计更多强调的是设计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能将城市规划思想和理念恰当的从抽象变为现实。
2.2.3设计过程不同
城市规划过程需要将城市各基本要素进行整合与处理,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是一个系统分析并加以综合的过程。世界上没有哪两座城市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各个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城市规划不仅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需要与未来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各方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切忌目光短浅,因此,必须将规划的整体目标置于相互矛盾的系统中,协调处理,使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得简单明了、容易应对。相比而言,建筑设计更多是一个“从有到优”的过程,很多建筑是可以模仿的,甚至是可以复制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有限的,如地质条件、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安全性等。
2.2.4公众参与性不同
城市规划考虑的核心因素是城市居民,因此,其规划设计过程中不能缺少公众的共同参与。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城市、人、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规划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私人机构没有实力也没有权力提供此类产品和服务,因此,城市规划也是政府不能推卸的责任。政府只有让民众参与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切实考虑各方利益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才能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为了保证公众对城市规划过程的积极参与,政府必须开拓出顺畅的渠道,使公众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参与城市规划过程,并通过宣传等途径,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行动。与城市规划相反,建筑设计参与者有限,往往只包括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人员,很少需要公众参与,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更多属于私人物品,其产品参与市场交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配置资源,所以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建筑设计单位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必定会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
2.2.5终极目标不同
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并不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这就决定了其不能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说这个过程是没有终极目标的。因此,城市规划必须理顺城市各子系统之间、城市与外部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城市真正实现和谐协调式发展。建筑物的位置、性能等都取决于城市规划,所以建筑设计存在“终极目标”,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不是要让它的使用者或者参观者因为它的原创而感到震撼,而是满足人们(居住、安全等方面)实际需要。
3结语
建筑是城市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更要把眼光放得宏观和长远,协调和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这个大框架内,进行建筑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关系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兴土木的热潮,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争奇斗艳,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使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建筑设计即主要解决建筑个体中的问题,趋向于独立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也日益凸现。城市规划即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控制与设计,对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关系的协调。而建筑设计即是对室内外空间进行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控制,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子项目,城市规划更趋向于对大范围、 大局面的考虑。 合理的规划不仅节约资源,还能使城市有条不紊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1.1确定性不同
建筑设计是由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设计目标及要求,再由设计师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提供各种满足设计目标的备选方案以供选择,可以说建筑设计是一种由问题找答案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却没有具体的备选方案。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按建筑设计去找答案,而是自己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同时,城市规划还是一个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对这种“短期行为”的控制则需要用到“规划年限”,所以“规划年限”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依据。
1.2设计的复杂性不同
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而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总揽全局对城市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现代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物质、工程的规划,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以对规划师的专业要求越来
越高,同时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规划,城市规划都由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1.3任务的综合性不同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对答案的搜索过程,设计程序也是从一般到复杂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则不同,它从工作的开始就要考虑多目标的衔接,是城市基本要素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在面对城市居民的需求时,各要素间还存在着矛盾,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因规划的
单一性,所以城市规划工作有“模”可套、有“法”可推。
1.4目标的超前性不同
一般情况下,每幢建筑物设计前其性质和功能都规划确定,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次终极目标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却没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其规划的整个工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并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进行修改调整,它是一种动态设计。
2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1场地设计的概述
场地设计是在城市规划中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需要,基于现状,对场地中的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等进行后来规划,使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看,场地设计是除建筑单体外的所有建筑,包括单体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竖向场地工程设施等各要素的详细设计。从建设
流程来看,在建设流程中一般是开发商首先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报政府批准,以获得相应的土地,先对设计师提出设计任务与基本条件以进行设计。同时在具体设计前设计者都还要针对细部问题与开发商进行商谈,以确定最后设计内容。
2.2 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种种政治经济的影响,许多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直难以区分。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2.2.2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体现变化。
2.2.3 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比如:曲面玻璃,将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3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3.1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 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
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 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 。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3.2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
高层密集虽然使办公更便利,但却给城市空间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如环境的污染、交通与空间的拥挤、光照降低、气向不畅等因素。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度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使建筑环境、城市空间从更高层次上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
3.3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合理布局
建筑高层一般都分布在城市商业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段的交通负荷本来就大, 高层的集中分布更是大大的增加了交通的拥挤,所以分布在街道两侧的高层要尽量控制层数与高度,同时还就在规划是对街道进行扩展,以加大通行能力。
3.4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
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 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 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4 结语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工作在很多方面是产生于建筑设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也日益凸现。只有在设计中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才能成就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只
有了解了规划设计的特点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区别,才能更好地做好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艺术性;有机统一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are not the simple plane composition and space combination, which have the artistic quality in the meaning of lif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hall strive for the art organic unity of concept and form, publicity and character,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tradition and the times.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Artistry Organic Unit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行走在不同国度或同一国度不同地区的城市里,我们强烈地感知到城市的风格差异、舒适与否,城市漂不漂亮等等。人们对于城市与建筑艺术性的关注已远远胜于其居住功能本身。因此。探讨艺术性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应有内涵,也是其意义所在。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内涵艺术与形式艺术的统一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们对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直在进行着居住功能之上的艺术化探索。可以说,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艺术发展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内涵是艺术,艺术是规划与建筑的灵魂,规划与建筑是艺术的生动再现。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分为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而且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艺术形式是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是人们第一的直接感知。固然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离不开几何构成、空间组合、色彩协调、总体和谐,而且,这些形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是可以不断变化的。
然而,艺术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灵魂。在艺术形式的背后有着深厚的艺术内涵,也就是艺术的内容。艺术形式是艺术内容的生动展现。规划与建筑因为有了文化和审美价值而变得生动,富有生命与活力。规划与建筑绝不仅仅是技术与材料、几何与空间的简单相加,其生命的直接体现是艺术的跳跃。
作为规划师与设计师应增强自身艺术素养,培塑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丰富的艺术化的形式中,充分体现符合艺术规律的思想、价值、理念、文化和美学,这是保持艺术生命的根本。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公共艺术与个性艺术的统一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艺术性是通过规划师和设计师的创作来完成的。可以说,每一个设计师与规划师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艺术个性,这是不言自明的,否则,设计规划师也就失去了个人特色与魅力。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规划师与设计师在保持自身的艺术特色与风格时,应避免一味地突出个性,甚至追求自我标新立异,而忽视公众感受。
城市规划与建筑属于公共艺术范畴。在公共环境和空间,规划布局、建筑构成、雕塑与景观等,说白了是要公众认知、认同、欣赏,如果规划设计师过于陷入自我陶醉、自我表现,全然不顾公众的感受和接受,变成一种艺术强加,则这种艺术势必缺乏广泛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作为城市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在体现艺术个性的同时,一要强调公众的认知与参与,让艺术为公众接受与喜欢。二要突出公共艺术特色。要考虑城市的特点、地域文化、历史传统、公众审美等因素,实现不同地域的城市的艺术风格迥异,特色鲜明,避免单一化倾向,实现公共艺术的个性化表现,让公共艺术成为城市的标志和品牌。
三、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生存艺术与发展艺术的统一
城市的规划与建筑归根结底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规划的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服务于人类生活与生存。因此,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又为生存的艺术,同时也是发展的艺术。
坚持规划与设计的生存艺术理念,需要规划设计师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信守“天人合一”的思想。重新审视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无休止地扩张城市规模、推倒重来、铲丘填沟,到处是水泥、柏油、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布局与结构。尊重人们的乡土情结,尊重人与自然、人和土地的亲密、和谐关系,融入“绿色”、“生态”、“低碳”等人文理念。
目前,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论上,提倡“反规划”。“反规划”不是不要规划或放弃规划,而是要求围绕生态基础设施进行城市设计。尊重自然,顺势而为,合理利用生态格局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这种设计可以保护景观中的生态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和精神的联系,例如维护雨洪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迁移,保护文化遗产,建立休憩系统等,提供多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地区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艺术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
从历史发展客观性看,西方的城市化远远早于我国。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在西方也较早地得到重视与实践。面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国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思想也无不影响着我国的规划设计师。当前,处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时期,城市的要素、资金、信息等快速流动的集中地、枢纽点功能被强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程度被忽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国际潮流和风格影响较大,国际流行风、流行色随处可见。行走在城市中,能够感受到的中国元素并不明显,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缺憾。
艺术的民族性也是世界性。在当前,我认为尤其要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国际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结合的解决方案。比如,避免到处铁栅栏式拆墙透绿,保留艺术化的中国墙街道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和小区规划中注重中国式园林设计,在建筑上注入中国古典建筑元素,让人们很容易亲切地感受到哪里有中国门,哪里是民族的家,哪里是心灵最温暖的归宿。
五、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艺术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艺术传统是人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共同审美共识和文化、价值追求。传统的艺术思想、手法等之所以有生命力,恰恰表明人们在历史发展进程的艺术认同。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我国有着非常优秀的并为国外赞赏和学习的艺术积淀,比如中国的园林设计规划,建筑文化与风格等,是我们今天的城市规划设计师们最为宝贵的艺术财富,也应成为今天城市规划设计的历史起点。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高层建筑;个性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ave is quietly changing our lives and the surrounding cities. The structure of high-rise buildings are emerging not only enrich the cont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is to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The structure of high-rise buildings are emerging not only for people living with more work and rest space, bring more green space for urban construction, rich urban modernization planning. However, in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we continue to pursue beautiful, personalized on the basi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re are also many discordant issues. The role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alysis, and the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design and planning measures for staff.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rise buildings; personality
中图分类号:F1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和谐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主要话题,也是城市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的规划设计的实施效果与预计目标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存在不仅仅是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作为相关的城市化管理基础,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缺陷与质量问题。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系统的总结与完善,确保工程工作中各种质量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概述
1、城市规划概念
在目前的城市化发展中,城市规划已成为保障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规划主要是通过相关的国家规定和施工规范等硬性指标来确定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发展能够协调、配合进行。这样的规划要求对于控制城市发展方向和实现预计城市发展目标有着良好的作用与意义。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规划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概括和管理城市化建设中所产生和相对应的关系,从工作实施结果来完善和管理城市现代化质量控制要求。而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设工作中,其规划质量与城市发展前景紧密相关,对于城市建设质量的控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建设中,一旦城市规划不科学、不合理,那么其极容易造成城市建设质量偏低,使得城市管理工作和城市发展受阻。
2、建筑设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澎湃,城市建设事业逐步朝着高层化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和建筑方向对于缓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紧张局面十分有效。当然,在这种建筑趋势下,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与设计,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就当前社会发展而言,建筑设计可以说是地产开发这会儿追求更大经济利益和更高利润空间的主要手段。也可以说建筑设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总体而言,在目前的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根据施工成本、施工条件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总结与统计,根据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处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的顺利进行;其次,我们还需要对于当前城市发展的经济水平分析,使得建筑结构从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和生活要求。
二、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拥有着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具备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在近年来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伴随着西方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我国人们不断的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与传统的建筑结构模式合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具备着传统文化底蕴且能够满足现代化人们生活需求的一种综合性设计模式。但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于城市功能、城市能源以及相关的资源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规划与设计工作中从时代特征着手分析,确保建筑结构与城市化建设能够体现出时代特征和时代思想。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和管理城市化建设要求,使得城市化建设能够满足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并且能够将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节地、节水要求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将其合理的置放在各个管理环节当中,进而做到落实土地管理制度的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中,设计特点主要在于综合性要求。可以说城市建设与科学的规划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艺术等多个要素综合起来,融合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城市规划要求。只有我们在工作中将各个因素做到合理有效的应用,才能够保证在工程建设中形成全面的控制要求。
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关系
1、规划与设计相互制约
1.1多选择性的强制性指标组合
在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多数发达地区都已经取得了较为辉煌的设计经验。一般来说,在这些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已经形成了一套或者几套不同的控制目标和控制组合,使得工程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种可以制定和预防的建设用地,这种用地的规划与统计对于建筑事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2可行性建筑方案论证规划指标
同时,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种可行性建筑方案的研究来改进方案论证工作中存在的合理性要求,这对于促进工作施工设计十分有效。不过在目前的工作中,该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对于相关计划和规划的完善十分有效。且在应用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引申,编制出科学、全面的施工重点和设计要点,这种设计要点的采取对于可行性建筑方案的研究十分有效。
1.3加强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设计工作
就那目前我们在工作中常见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而言,每个城市在设计中都存在着自己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将其深化到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各个角落,使得各方面的工作力度和要求都能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工作要求。城市设计运用综合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可更为具体,形象地处理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关系,使城市各组成要素,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宅间关系更加完善,使得抽象的城市规划指标变具体,并具有操作性。借助城市设计这一“桥梁”,城市中的建筑在空间和功能上更好地反应城市规划意图。
2、完善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多科学的创造性劳动,由于其决策及评价标准的综合性,必须采取综合管理的方式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更加充分地体现城市意识。建筑除了本身的功用外,也被誉为凝固的艺术。重要的建筑是一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建立建筑设计方案的专家评审制度,即组织一些专家对重要的城市建筑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对建筑设计方案奉身进行评审;二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的要求,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体现了城市的意识。从专业的角度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然而,目前的建筑评审的效果并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