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地区教育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使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水平得以有效提升,?w育教师需秉持事实其实精神,着眼实际分析本地足球教育实况,深度解析本地区足球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顺应新课改浪潮,思考有效提高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学质量的有效方略势在必行。
1.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存在缺失教学场地消极现象。在当今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大背景下,农村地区土地除用于耕地及当地居民基本生活外,均用于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机构、垃圾回收站不断建设,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在农村建设发展大背景下,可用于高中足球教育使用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缺失规范足球运动场地,已然成为制约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良性发展的内因之一。
2.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现象。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农村地区高中体育教师存在沿用口传心授式教学方法消极现象,通常情况下,在教授学生足球运动技巧时,会先示范一遍动作,而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继而落实足球运动技巧教授目标,这种足球教育方法,无法激发学生自主运动积极性,在足球运动教育实践过程中,师生无法形成良性互动,影响足球教育水平提升成效。
二、分析有效提升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水平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知,高中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足球教育重要性认知,农村缺乏足球运动场地,教师沿用传统体育教育方法,已然成为影响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1.充实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师资力量。农村地区缺乏足球专业教师,足球教育缺乏体系性,仅有的体育教师足球运动专业性较差,影响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事业长远稳健发展。基于此,农村地区高中院校应通过扩展招聘路径,扩充体育教师队伍,提升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师资力量。例如,农村地区高中院校可与知名体育院校合作,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平台,引导在校实习体育专业学生,协助在职体育教师,结合本校学生足球运动相关知识掌握实况,展开足球运动专项教育,引导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朝着体系化方向发展,为提升农村地区足球教育水平夯实人才基石。除吸引体育专业高校毕业生来校实习,留校任教外,学校应注重足球教育,给体育教师足够的课时,有效落实足球教育规划,为引导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足球运动技能,掌握足球运动相关知识,学校应针对足球教育,创设教学实践激励机制,鼓励在职体育教师积极投身于足球教育创新实践过程中,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累积足球教育经验,逐渐完善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体系,使农村地区在足球运动教育资源匮乏前提下,可高效展开足球教育,在有效落实足球教育目标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足球运动兴趣,锻造强健体魄目的,凸显“校园足球”体育运动项目实践价值[3]。
2.解决农村地区足球运动场地不足且不规范的问题。农村地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极具紧缺,为使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攻克足球运动场地不规范且不充裕难题,推动“校园足球”运动项目有效落实,农村地区发展建设规划需统筹全局,为高中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留有一席之地,为农村地区高中体育教育助力。例如,农村地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可将供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如公园等大型室外活动场地,以足球运动场地标准进行规划,实现“一地多用”,在高中足球教育需求时,该室外活动场地就是学生们的足球场,在平时该场地就是农村当地居民跳广场舞、聚会、休闲娱乐重要场所,深度发掘活动场地灵活应用无限可能性,实现农村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篇2
>> 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对策思考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析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刍议 有关发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若干思考 浅析台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启示 黄石市农村地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登陆时间:2012-11-30.
[3]J县教育局. J县2011-2012学年初各幼儿园分园年报数据统计表. 2011-10
[4]J县人民政府. J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决定. J教发[2012]85号.
[5]J县教育网. J县幼儿入园不再难[EB/OL]. http:///index/content?id=893,登陆时间:2012-12-01.
[6]J县教育局. J县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建设规划(2011-2013).
[8]J县教育局.关于2011年民办幼儿园评估情况的通报. J教发[2011]217号.
[7]J县教育局. J县关于加快全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决定. J教发[2012]85号.
[9]J县教育局.关于2011年民办幼儿园评估情况的通报. J教发[2011]217号.
[10]田景正. 我国地方学前教育的现有基础与发展定位——基于对12个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文本的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12,(8).
篇3
Abstract: The report through literature, field visits surveys, questionnaires, statistics and other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in rural areas in Shaanxi provinc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
关键词: 体育教学;现状;农村中小学;陕西省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the status quo;rural schools;shaanx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50-01
1开设体育课状况
调查显示陕西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基本达到了100%,大多数学校每周上两节体育课,只有少数城镇学校每周上3节体育课;几乎没有学校一周上4节体育课。90%的学校男女混合授课,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但许多学校在上体育课时都进行的是 “放羊式”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学生都是自由活动,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由于多方面的不重视,体育课往往还会被挤占。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学校能够有条件的履行国家关于中小学开设体育课的规定;第二,重智育轻体育思想普遍存在于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心中,在农村地区人们都认为文化成绩好才是好学生,使得大家更不在乎体育课;第三,农村中小学实在缺乏体育教师,学校为了保证语文、数学等主干课程的教学不得已而舍弃体育课。
2推行新课程标准的状况
陕西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总体偏低,城乡差距大,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分别为77.5%和90.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分别为72.1%和52.6%。由此可见,新体育课标在陕西农村地区实施的情况很不好,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新课标落实情况就更差了。
陕西省城镇中小学有97.7%的中学和97.3%的小学有体育教学计划,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体育教学计划,但是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是多年前制订的或制订较为粗略,不便于实施;而在农村地区有30.1%的中学和46%的农村中心小学制订了少量体育教学计划,78.1%的乡村小学没有体育教学计划,即便有体育教学计划的学校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能很好的依体育教学计划进行体育教学。
造成陕西农村地区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低和体育教学计划制定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农村地区还较为贫困,基础教育还比较落后,缺乏专职教师尤其是专业体育教师,人才的缺乏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条件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和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第二,各级教育主答部门对于体育教学并不重视,监管和督察力度不够。
3体育健康课程上课状况
在教材使用方面:67.4%城镇中学和73.2%的小学,64.1%的农村中学和62.5%中心小学及30.7%的乡村小学完全依照国家或省统编教材进行体育教学;7.9%的城镇中学和7.1%的小学依照自编教材进行体育教学;有35.9%农村中学和37.5%的农村中心小学、69.3%的乡村小学在上体育课时没有教材。
调查显示陕西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教案书写率总体偏低,且城乡差距大。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教案书写率分别为72.1%和66.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书写教案率分别为农村中学62.8%、农村中心小学70.8%和乡村小学78.9%。教案书写率与学校级别成正比,中学好于小学,城市学校好于农村学校。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有完整教案的体育教师中有部分教师的教案往往只是用于应付检查。
教师职业素养高低是使用教案情况好坏最为主要的原因,在陕西农村中小学缺乏体育专业毕业的专职体育教师,兼职体育教师缺乏基本的体育教学理论和知识,不知如何备课。其次是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城镇中小学对教学文件的管理相对要严于农村中小学,所以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使用教案情况好于农村中小学。
4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
课外活动是体育课非常有效的延伸,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力保证。然而,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力,学生的课外活动被其他的学科占用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用来补文化课,多数学校让学生自由活动。调查显示各级中小学每周每班上4次或4次以上课外活动的班级比较少;各级中学每周每班上2次课外活动以上的只占三分之一;各级中、小学也有不参加课外活动的现象都存在,中学不上率高达12.3%,小学有3.6%。
从学生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上看,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非常少;小学生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至30分钟内的占78%左右,加上早操、课间操的时间,这部分学生每天活动时间基本能够保证达到1小时;而大多数高中学生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30分钟内,达不到每天1小时的锻炼。
5结束语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陕西虽然在经济、文教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地域、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还很比较落后,在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城乡差异巨大。目前,在陕西广大农村中小学中体育健康课程已被边缘化,体育教学现状堪忧,虽然广大学生十分喜欢上体育课,但是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相应的体育器材。制定合理有效地体育人才制度,吸收有体育专业技能的来广大农村任教;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和体育器材的补给;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督促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是优化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刘绍曾,赖天德.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3).
篇4
体育教学是一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而在体育器械和设备简单的农村小学又是怎样进行这一学科的教学的呢?
一、农村地区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陈旧。
现在应试教育未能向素质教育真正转变。农村小学学校的领导对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虽然主管部门也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只是留于形式,落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误区,使体育教育课程不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部分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消除,而是越演越烈。重智育轻体的倾向较为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习语文或数学等主课,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一律上主课或是语文、数学等来回交替,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2、师资配备薄弱。
在一些农村学校,一方面,由于师资配备不足,是导致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的主要方面。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近年来,受地方人事制度的制约,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学校,专职教师可以说了了无几,即使配备了兼职教师,也是挂名的,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此外,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教学只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能在操场上不出伤害事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锻炼身体的效果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尤其在村办小学,一般学生的人数在100——150名左右,大一点的学校人数在300名左右。这样的学校一般一个教师带一个班,实行“包干到户”,像这样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更谈不上正常的进行体育课。
3、缺乏场地和器材。
场地器材严重匮乏。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了。虽然部分学校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但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能用于教学上的少之又少。再加上购置的器材本身是低质低价,时间久了由于自然的损耗和人为破坏更是雪上加霜。在我乡8所村办小学只有5所有200米简易跑道,多数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台。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事故隐患。因此,学校经费不足,场地、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开展。
4、备课与上课严重脱节。
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留于形式,上课是自由式。体育教师存在“三无”现象,即教学无大纲,授课无计划,上课无教案。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一两年,课是认认真真上,教案是仔仔细细写。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对体育课上好上坏一个样,上与不上一个样,随之上课开始散漫,教师上课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备课成了一种形式,久而久之成了一种负担。备课簿每学期都是新的,而内容“依旧如故”,年复一年的抄备课,备课内容“换汤不换药”,一大群体育教师整日感叹在做无用功的局面何年何月何时了?
二、对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水平。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学校要把体育课堂作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阵地,正确认识它的现实价值,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逐步与日常教学融为一体。要适时召开家长会,让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制定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学校要制定小学体育学科的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两变”、“两增”、“三提高”的目标。即:“两变”——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两增”——主动收集体育教学资源的教师增多,自觉研究体育教学的教师增多,“三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学校必须把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要有详细和严格的执行制度;体育教师也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工作目标。同时,体育教师主要是从非专业体育教师实行短训速成转岗这一实际情况,要明确提高体育教师学科知识水平、学科教育教学能力、资源应用的效率的具体目标、措施。
3、建章立制,完善考核评价。
学校应当建章立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一是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坏情况纳入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不力的教师要通报批评。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吉林地区;教学理念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吉林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人员素质、课程设置、课堂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还有差距,因此在落实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上还有很多难点需要去克服。针对这一问题,经过教学工作者的不屑努力,吉林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在开展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吉林地区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值得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针对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吉林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从当前吉林农村地区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上看,目前的音乐教师的基本学历结构中,本科教育水平的占到不到三分之一,高中和专科学校学历的占70%以上,有的学校音乐教师的缺口比较大,需要采用兼职或者代课的方式进行弥补。另外在停课的现象上,由于考学的因素,一些初三和高三年纪的音乐授课已经停止,即便是正常开课的学校,也会在考试前期停止授课。
(2)在教学设施的配置上,一些音乐教学的设施还远未达到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例如在吉林市的某些小学音乐课上,钢琴的配备达到了70%,手风琴、电子琴、风琴的配备占90%,但是多媒体的音乐设备的配置还比较缺乏,甚至一些学校还无法进行多媒体教学授课。
在教学场所上,一些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师中,能够达到演出和合唱排练水平的只占到60%,能够进行管乐队、多媒体欣赏的场所还不具备固定地点的条件。
(3)在教学环节上,教学进度目前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师来推进,但是由于教师的数量不足,或者兼职和代课的情况,使得一些本来应该上的课被不断调整,或者由于一些教师的创新力理念的问题,使得课堂显得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一些音乐课的内容多以唱歌为主要授课内容。因此学生除了学习课堂的那点知识外,对于课堂外的音乐活动知之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的音乐素质。二、吉林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中小学的领导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音乐教学被边缘化,甚至由于为了给考试让位而取消。一些学校的行政领导将音乐学科视为与升学率无关的事务,因此在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教学的功能、音乐教育的意义上不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从而对于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起了不好的作用。
(2)在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本应是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身心教育和发展,尤其是音乐教育,本是全民素养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育部门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停留在是否能保持升学率,是否能够获得好的考试学科的分数上,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的音乐教学,却没有被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中小学的办学宗旨方向与全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偏差。
(3)在音乐教师的素质方面,现有的教学专业音乐素养不能达到音乐教育活动的要求。很多教师身兼数职,在音乐教学上不专业,综合音乐教学素质不高,有的教师对乐理知识一窍不通,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解决吉林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1)首先,作为学校管理方,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新理念,摒除依靠文化课成绩来判断学校或者教师业绩的位移标准的做法。
(2)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有受过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背景,然后要懂得音乐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能够不断通过创新,研究学科的技能传授与教学实践的单调等问题,利用自己所学专场,将新的理念融入到基层音乐教学工作中去。
(3)通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正确定位,将素质教育,陶冶情操作为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支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沟通,形成浓厚的音乐教学氛围,营造吉林地区良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环境。
篇6
[关键词]城乡教育统筹 渝东南农村 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秦波(1981- ),男,重庆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及专业发展。(重庆 400067)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西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FGB080529)和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8-JJ-009)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071-02
农村教育是直接影响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重庆要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目标,关键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渝东南地区,更是要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指引下,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找准、用好城乡统筹这颗“指南针”,做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一、研究被试
在渝东南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武隆等区县(自治县)的农村地区共近50所中小学中随机抽取700名教师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42份,有效回收率为91.7%。
二、测查工具
采用《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西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调查问卷》,该问卷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西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研究”专用自编问卷,共82个项目,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11项)和调查题目(71项)两个部分;访谈提纲是根据问卷并结合实际改编设计而成。
三、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1.关于教师队伍状况。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急需加强。(1)入职渠道:主要以上世纪后期学校毕业分配为主(占63.1%),本世纪初通过民办转公办的教师数量大(占15%),公招竞聘的仅占3.1%;(2)年龄结构:年龄段分布比例失衡,以30~50岁的中青年教师为主;(3)教龄结构:5年以下占10%,6~10年占22%,11~19年占39%,20年及以上占29%;(4)学历:第一学历普遍较低,中师中专学历占51.2%,通过各种学历提高途径使得最后学历大专占23%、本科占60%,基本上实现了学历达标;(5)职称结构:初、中级职称为主(初级占45%,中级占44%),高级职称教师数量过少(占6%);(6)教师获取最后学历的途径:在职函授、自考为主,通过函授取得大专的占55.3%,通过自考获取学历的占13.2%;(7)性别结构:男女比例(男54%,女46%)相对均衡。可以预测,在今后5~8年和15~18年期间(即2015~2018年和2025~2028年)这两个时间段内,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会有大量教师退休,至少在数量上会出现大量断层。
2.关于教师专业精神。一是对教师职业的职业认识不清。对“中小学教师从事着非常神圣而有意义的工作”持“非常赞同”观点的仅占6%、持“基本不赞同”和“说不清楚”观点的却达74%;二是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不足。高达98.4%的教师认为家长更看重教师的师德师风,众多教师不安于教师职守,将专业水平定格在“基本上能应付目前的教学”的道德底线上;三是对教师职业的职业情感不深,57%的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未来没有清楚的认识,高达39%的教师具有离职倾向;四是对教师职业的职业幸福感不强,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历来不高,加之“臭老九”的历史评价,造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强,尽管随着城乡统筹和绩效工资的实行,生活和工作条件总体上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是老师们对其社会地位的认识却出现了矛盾的两个极端——48%的教师认为“有所降低”,35%的教师认为“有所提高”;五是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由于渝东南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区,农村地区地理位置更处于劣势,加之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足,教师对专业水平自我评价偏高(41%的教师认为自己已成为成熟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及主动性并形成恶性循环。
篇7
关键词 彝族;双语师资;现状;研究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世居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657万多人口。其中云南有405万多人,四川省有178万多人,贵州省70多万人,广西有7000多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路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等是彝族主要聚居区 。而弥勒县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其中的高甸乡是一个彝族聚居乡,因此 ,“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当地彝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具重要意义。
一、“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对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双语”教育发展的意义
1.双语教学的定义
在我国,双语教学 就是特指民族教育中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为教学用语,借助民族语文学习汉语文,以实现民汉语文兼通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包括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以母语为辅助手段,以学懂汉语文为目的的初级形式;也包括采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与汉语文对比教学的高级形式。
双语教学顺应母语与思维发展的规律。双语教学符合少数民族儿童语言、思维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学原理。任何民族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思维和表达的最主要工具,儿童尤其如此。因此在少数民族儿童刚入学时,采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顺应了处于启蒙阶段而又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特征,有利于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少数民族母语的这种独有的功能,是不能用第二、第三种语言文字替代的。
2.双语教学的意义
云南省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同时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达1530万人,位居全国第二,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3.6% 。
1998年底,云南省彝族人口为435.00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2.8%。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彝族有4705658万人。昆明市、红河州、楚雄州、大理州以及玉溪、曲靖、思茅、昭通地区,是彝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彝族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主体民族之一,分布遍及全州13个市县,有10多个支系。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973732人,占全州总人口4130463人的23.35%,仅次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人口,远高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人口,红河州为西南彝族第二大聚居区,而弥勒县是红河州彝族人口最多的三个县之一,彝族人口超过十万以上。
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母语仍然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日常用语,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中约有650万人的地区不通或基本不通汉语。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扩大,各民族之间跨地区交流日益频繁,少数民族对学习掌握汉语文的要求日益迫切;同时在不通或基本不通汉语的地区,少数民族儿童入学前听不懂汉语,开展“双语教学”有益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并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3.弥勒县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双语教学的现状
云南的规范彝文于1987 年先后在有条件的昆明、玉溪、红河、楚雄、思茅、文山等彝族较为集中的地州市的某村或某乡进行试点。在试行中采用的是类似于四川省凉山彝区双语教育体制中的“二类模式”,即以汉语文教学为主、同时开设彝语文课的彝汉双语教学模式。
红河州有彝族89万人,州政府从1982 年起在红河县、弥勒县试行彝汉文教学,共有13个点19个班。但到2009年止,弥勒县彝汉双语教学的试点学校弥勒县五山乡法果哨村试办的全日制学前彝汉双语幼儿班也早在几年前停止开办(从懂彝文教学的那位教师去世之后停办)。当时是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扫盲办夜校的情况下开办的彝汉双语双文教学,双语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脱盲的效果。后来由于缺乏懂彝文的双语师资以及缺乏相配套的小学彝文教材等等各种原因,弥勒县五山乡法果哨村试办的全日制学前彝汉双语幼儿班只有停止。目前弥勒县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双语教学进行的是双语单文模式(使用全国统一的汉语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彝族语进行翻译的教学模式)。
4.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彝族地区双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又有赖于一个良好的教育体制与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师资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保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合格的教师队伍建设,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
二、弥勒县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现状
以云南省弥勒县彝族聚居乡高甸完小为例来进行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具有典型性。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位学生、3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高甸小学在职的21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对该校进行历史的调查分析,本文还对3名已经从该校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因此,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1.高甸小学教师的数量及民族
高甸小学现有21位在职教师,其中有14位是男教师,有7位是女教师;14位是彝族,7位是汉族。高甸小学教师中彝族教师比例高达67%,汉族教师比例严重偏低。
2.高甸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
高甸小学21位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有7位,35岁―50岁的有10位,50岁以上的有4位。高甸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老龄化,35岁以上的教师占67%。
3.高甸小学教师的学历状况
21位教师中,有4位教师是初中学历,6位是中师学历,有1位是本科学历,有10位是大专学历,其中有4位是通过修读函授获得大专学历。根据中国基础教育教师学历要求――小学教师学历要达到大学专科层次,高甸小学教师的整体学历严重偏低。
4.高甸小学教师使用彝族语教学情况
根据调查和访谈,14位彝族教师都会使用彝语进行双语教学,而4位汉族教师不会使用彝语教学。
5.高甸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21位教师中,有7位教师的普通话是国家二级甲等,有10位的是国家二级乙等,有4位的是国家三级以下。汉族教师的普通话都在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而能进行双语教学的彝族教师70%的普通话水平都在国家三级以下,严重达不到标准。
6.高甸小学教师的待遇状况
21位教师中,有2位教师的工资是每月300元(代课教师),有11位教师的工资是1000-1300元,有3位的是1300-1500元,有3位的是1500-1800元,有2位的是1800-2000元。高甸小学的教师除了每月的工资没有别的福利待遇,而他们的工资水平整体来说偏低,特别是代课教师的工资严重偏低,还没有达到个人最低生活保障的工资水平。
7.高甸小学双语教师再学习、培训、进修的状况
有3位教师参加过专业知识培训,有2位教师参加过教学技能培训,有7位参加过普通话培训。高甸小学双语教师获得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很少。
8.高甸小学双语教师的思想状况
根据实地调查和访谈,高甸小学100%的双语教师都很喜欢本民族;98%的双语认为在彝族地区农村小学低年纪(小学学前班―小学三年级)很有必要开展彝汉双语教学,同时他们也很乐意进行彝汉双语教学。
三、弥勒县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高甸小学为例)
“双语”教学工作的推行为提高彝族地区民族综合素质,为彝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取得这样的成绩, 彝族地区“双语”教师功不可没,但在进一步推动彝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中,双语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又成为制约彝族地区“双语”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1.双语教师数量不足
这些年来政府为了解决民族地区师资缺乏的问题,从外地引进了部分师资,但高甸小学位于高寒山区,交通不便,气候恶劣,严重缺水。外地来的教师由于工作、生活上不习惯,加上语言的不通,习俗的不同,缺乏与群众的感情联系;生活问题、婚姻问题都难以解决,使他们无法安心工作。同时有一部分当地彝族教师又对汉族教师有偏见(有些是嫉妒汉族教师教的好而当上校领导)。因此,外地教师几乎留不住(留的时间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五年)。而本地读大专或大学的彝族学生又不愿再回到本地当教师。因此,双语教师的数量至今仍然严重短缺。
2.缺乏精通民汉双语的教师
在高甸小学21位教师中,70%的教师是彝族。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是会说彝族语的本地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代课教师和年纪较大的彝族教师,他们中只有50%的学历达到大专,70%的普通话水平都在国家三级以下,双语教师在用汉语进行教学时主要使用当地汉语方言,普通话水平低。而普通话水平高的教师又不懂彝族语,无法进行双语教学。
3.双语教师文化素质低
近年来,双语教师水平普遍低的问题已成为直接影响双语教育地区教学质量和妨碍“民汉兼通”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的素质问题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双语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正如滕星博士在《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中所说:“双语教学师资包括少数民族母语文教学师资和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师资。合格的双语教育师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具有能够满足教学的两种语言和文字能力的基本素质;二是具有能够满足教学的学科专业基本素质。”’两个基本条件若有欠缺都会对双语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高甸小学14位双语教师,有4位教师是初中学历,6位是中师学历,有4位是大专学历,其中有2位是通过修读函授获得大专学历。他们的知识文化程度偏低,教学方法单一,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理解和运用能力低,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有效进行。
4.双语教师所教年级分配不合理
高甸小学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8位彝族教师,有3位是初中学历,有3位是中师学历,只有2位是大专学历。这8位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5位都在国家三级甲等以下,只有3位达到普通话国家二级乙等水平。本来小学低年级双语教学教师的普通话要求是很高的,但高甸小学的低年级双语教师80%的学历是初中和中师学历的彝族老教师,8位双语教师中75%的普通话水平在国家二级乙等以下,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5.经费投入不足,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双语教学工作若没有稳定的、充足的经费来源,就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双语教学质量。高甸小学因双语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学校办学条件差,缺乏必要的语言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高甸小学有20台获捐赠的电脑,但没有联网)。高甸小学14位彝族教师,只有3位教师参加过专业知识培训,有2位教师参加过教学技能培训,有7位参加过普通话培训,高甸小学双语教师获得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很少。
6.双语教师工资待遇低
双语教师的工作量比一般教师的工作量重很多,甚至重两倍,但是高甸小学14位双语教师60%的工资在1000-1300元间,有两位是代课教师(有一个已代了13年,有一个代了10年),他们的工资2006年以前每月只有85元,2007年加到每月200元,2008年到目前还只是每月300元。在这两年物价急速上涨的情况下,他们的工资仍然只是那么300元,还没有一个洗盘子的临时工的工资高。但他们所承受的教学压力却比正式编制的教师还大,他们的教学成绩比正式编制的教师还好。
四 对策与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彝汉双语教学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是否具有一支合格的彝汉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合格健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仅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而且学校内部也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师进行双语培训,例如,让参加外地培训的老师回校后对没能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双语教学人才。可以尽量多地吸收参加“西部大开发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到校支教,也可以采取特殊政策聘请外地教师,引进汉语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教师。最后,双语教师队伍中,双语教师少的局面急待改变。通过定向培养,招聘教师时优先招聘当地本民族大学生等途径,来获得一批质量高数量足够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2.加大双语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力度
“双语教育经费”是指超过单语教育的额外费用,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双语教育经费的投入涉及许多方面,用公式表示为:双语教育经费二单语教育经费十双语教师与管理人员培训经费+双语教材翻译、编写、印刷出版与发行经费十双语教育研究与评价经费+双语教育人员的报酬与津贴(除去单语教育报酬以外额外的报酬) 正如麦凯和西格恩所说: “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他都将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付出的社会代价低。”
加大双语师资建设的投入,首先,要对教师待遇进行改善。双语教师待遇偏低,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教育部门的有关领导应重视和关心双语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享有与同级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其次,是在业务培训上给予重视。应该加大这方面的财政投入,对所有双语教师进行正规的培训,给他们提供“充电”的机会,以便提高他们的彝汉双语水平以及教学水平。最后要不断完善双语教学的设施和双语师资的福利待遇状况。
3.对上岗双语教师进行考核测试
建议有关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在岗双语教师的水平和教绩进行一次考核评估。不合格的要限期补课、进修、争取达到合格;对水平很低不能够胜任教学的调换岗位;对能胜任教学并做出显著成绩的发给合格证,并进行表彰奖励,必要时可以晋升工资。
4.提高双语教师的社会地位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双语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民族教育事业的意识都有所减弱,因此提高全社会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的认识水平,创造一种有利于双语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对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双语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力改善双语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使双语教师成为全社会尊敬和向往的职业,使双语教师岗位对应聘者有吸引力,使在职双语教师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激励广大双语教师建功立业的决心。开展评选“优秀双语教师”的活动,定期召开会议,对有突出贡献的双语教师予以隆重表彰,以此表明社会对双语教师劳动的尊重和认可。
5.建立在彝族地区农村小学一、二、三年级由汉语水平好的双语教师把关的惯例
6.在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实行学校公留地,减轻学生和教师的生活负担
参考文献 :
[1]普忠良.彝族双语教育模式[J].中国民族教育,1999,(5).
[2]张仲仁.云南彝文规范进程[J].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1997,2.
[3]刘明祥,等.大方天寡彝文试点双语教学情况[J].贵州民族研究,1985,(4).
[4]丁文楼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M].民族出版社, 2002:59.
[5]戴庆厦,董艳.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J].民族教育研究,1996,(4).
[6]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55.
[7]云南省彝文规范办公室.云南规范彝文试行工作汇报[J].云南民族语文,1995,(4).
[8]吕良环.双语教学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4):72.
篇8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推行素质教育。然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测评最终还是以应试教育的考试分数高低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大部分语文老师对语文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即使安排了一定的阅读形式,也是走过场,根本不求实效。
(二)对阅读主体(学生)不重视。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着一种盲目性和随意性。不了解各年龄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接受情况,缺乏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出路
(一)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结构,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适合、有用的,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阅读获取丰富的作文写作材料。此外,教师还要利用较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读物。对于学生不懂之处,要及时指导,有争议之处要及时解决。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能力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表明:学生有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语文成绩一般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很高,有的还发表了作品。不仅如此,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强,其它学科成绩也不错。由此可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重视语文课外活动指导。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扩展。它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技能、智力等各方面都需要配合。因此,这种补充、扩展和多样化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组织开展诗歌朗诵、讲故事、演讲、作文竞赛、手抄报和读书卡片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望。
(三)关注新大纲、新课改、新教材和新教法。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学大纲》和新课改,了解各年级阅读训练的内容、重点、难点、特点和要求。结合当地学生实际,研究新教材、新课改和新教法。重点指导学生去学会泛读和精读。因为泛读是知识的横向积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精读是对知识的纵向钻研,使学生去认真领悟文章的主旨。这样就会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
(四)重视诵读。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诵读。很早就有“读万卷书,行万理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既符合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以说古人语文教育的成就不得归功于诵读的结果。青少年时期记忆力最好,趁早把信息“输入”学生大脑,逐步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内涵,将来大有用处。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古诗,对塑造学生的文化灵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重视课外作品的阅读。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初中生每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读课外作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语言的感受力,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分析,对生活中复杂现象的理解都是从阅读作品开始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讲明课外阅读的极大作用,阐明学生素质与课外阅读的密切关系。例如经济发达地区、重点中学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的比例高些,这些地区学生知识面广,有一定创造能力。我们偏僻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课外阅读很低,甚至没有课外阅读,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窄,缺乏创造能力。当前国家实行双休日和“减负”,就是对课外阅读的一种导向。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21世纪里,为了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认真仔细地搞好小学英语教育。据了解,小学教育在2001年左右小学英语课程就得到了逐步地开展,同时,这门课程也得到重用与肯定,也对小学的教育起推动作用。但是,当把城乡之间的小学英语做比较的同时,就会发现这其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小学英语存在着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及教育部门的要求等现状,这就是本文分析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课程开设情况及课程完成效果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农村来说,在2000年之前或是更早的时间,在小学义务教育的课程中都没有开设英语这门课程。在2000年以后,英语课程在小学就慢慢地展开,在学校的教育及学生的发展方面都达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以下就从课程开设情况及课程完成效果方面来分析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1.从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方面来看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将小学英语课程作为“小升初”的考试课程之一,由此看来,英语课程也成为小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其的课时安排也全部都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每个星期大多都是2-3个课时,每个课时都是以40分钟为准。据了解,目前经过调查,各个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开设的情况都不是很一样,像沿海地区及北方农村地区开设小学英语较为普遍,然而,西南及偏西的农村地区就开设较晚及不均匀。例如,湖南有很多农村地区开设小学英语情况就不均匀,像双溪等地都是在五、六年级才开始开设这门课程,像沿海浙江、上海等地就开设较早,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鉴于这种情况,目前小学英语就呈现着不太理想的现状。
2.从小学英语课程任务完成效果方面来看
根据人教版课程的规定,大多数农村地区开设的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为基础,但从实际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就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不爱学,有少部分学生就纯粹不听课,对英语已经持着放弃的心态。其次,就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但实际现状却是很多高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都还只停留在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上,没有一定的作用与效果。例如:Good afternoon,Hello,How do you do,Excuseme等等,都只是停留在低年级的水平上。所以,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并没有达到其预期所想达到的效果及目标,针对这方面,是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的问题。
二、分析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师资方面的现状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于是一支好的、素质高、知识文化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一定能教授出一批又一批英语水平强的学子。据调查表明,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的数量不多,普遍都是一所学校大概有2-5名的英语教师,如果学校条件好的学校则会站到10-20之间,这是农村地区师资数量上所体现的现状。然后,从师资来源方面看,大多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都只是中专、高职,甚至还有些自学成才的教师等,很少有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教师。于是,这样的师资队伍注定让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止步不前。所以,改善师资队伍也是目前农村地区想搞好小学英语教育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
三、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辅助工具方面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提高该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那么其教学辅助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多媒体就是各个地方都喜欢运用的教学辅助工具,这项辅助教学工具既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又能为学生延伸一些课外的兴趣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日常口语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声音让学生学习,还可以寻找一些短小口语给学生做练习等。这些都是学校必备的教学辅助工具,但是,据了解,有很多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并没有普及这项技术,大多数地区都是通过教师的字体语言或是黑板板书来学习,这种简单、传统而又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很多农村地区存在,于是,就导致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提不高的现状。
总之,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在一些地方都还存在着缺点与不足,只有采取措施及举措将其改进与完善才能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及跟上时展步伐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佩群.藏族小学英语教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杜丛娟.英语教育的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措施;思想;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我国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整体的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一个老师身兼语文数学等好几门课的"怪现象",许多老师经常是上完语文课接着又上数学课和其他学科的课程,一个老师身兼几门课程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的原因就是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就是由于师资力量严重流失,因为许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因来农村地区任教,主要是因为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以及待遇等等都不如城市地区,因此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自愿赴农村地区任教,而且目前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老师相当部分还是大专、自考等文凭,本科学历的老师依然很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由于缺少相关的培训以及进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跟上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最新的理论思想,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和改善,疲于应对,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2)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硬件设备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学过程中缺少先进的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投影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严重缺少,教室等也是十分的落后,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农村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缺少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许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粉笔和书本教学,同时相关的图书资料、体育设施等也是严重缺乏,学生在课余时间摄入的知识量也是严重的不足,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严重落伍。由于农村地区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新思想的培训,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严重跟不上潮流,教学方法落后。许多老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的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根本谈不上学习的兴趣所在,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单纯的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灌输知识,而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没有注重对学生的智力等的开发,教学思路比较保守,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举步维艰,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4)农村地区的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农村地区家长的普遍的素质不高,因此在她们的头脑中普遍有着读书无用,知识不重要,许多小学生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辍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早早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早早就进入社会打工,"为家里减轻负担",这些都无形中给学校的教学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现在我国西部地区许多农村地区的家长都外出打工,许多村庄早已形成了"儿童村"现象,老一辈人对小学生的思想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影响,许多小学生早早的辍学打工,而且对学校里的小学生的思想也有不良的影响,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农村地区的生源数量和质量,给农村地区的正常的基础教育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的措施
(1)加大农村地区小学教师的待遇条件,实施西部计划等措施来吸引大学生主动到农村地区任教。当前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很大的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不足,教师待遇等还不足。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教师待遇等方面给予农村教师更大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老师的相关的待遇,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大学生西部计划,特岗计划等,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主动到农村地区任教,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来,不断壮大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现状。
(2)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投资力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合理分布,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农村地区学校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购进更多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设备,进一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的硬件设施,只有硬件设施跟上了,才能谈得上软件设施,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号召发达地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的捐款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硬件水平,使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改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应该定期组织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老师去那些城市当中的学校进行定期的听课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通过定期的培训、外出考察学习、进修等方式努力使他们接受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的质量,使他们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大在农村地区的教育宣传力度,努力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来进一步的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三、总结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在实际的过程中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为我国的总体的教育事业做出实际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秀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方略浅谈[J].学周刊,2012,34:51.
[2]史海龙.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17:35.
[3]余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应对措施[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6:13.
- 上一篇:高中数学复数相关知识
- 下一篇:管理学的沟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