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风险点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风险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密安全问题。干部人事档案是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任何个人不得私自保存和泄漏人事档案材料,不得向社会无条件地提供服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更有甚者向干部或群众实施勒索和敲诈。档案信息化建设其中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档案信息共享,而档案建档的目的是档案信息能够最大效率被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在这个系统中难免存在一些盲点或者是缺口。目前,由于网络等高新科技的应用,使得在干部档案信息化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加档案信息泄密的途径和风险,各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整个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网络病毒防治技术、跟踪检测技术以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备份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安全威胁。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迫切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是中国人事制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本身具有全面性、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流动性、机密性等特点,基于此迫切需要更多德才兼备的档案管理人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从事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政治素质,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如不断更新学习档案管理理论内容、不断实践软件和硬件设备操作等。但是,由于档案部门受传统用人方式的限制,这就使得一些“非专业”人员掺杂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现阶段档案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力资源投资资金的有限,使得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及时积极参加培训,优秀档案管理人才也很难被吸纳进来。诸多因素导致现阶段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整个档案管理团队综合能力不强,严重制约先进管理技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
二、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档案信息的保密安全工作。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在操作过程中具有便捷、高效的特质,但存在的保密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人事档案具有机密性,各级档案管理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以保护,其中应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从录入、传输、调用、存储等各个环节加以强化信息的安全性。在技术管理制度上,通过设置档案控制使用权限,要根据访问人真实身份和等级,确定对档案资料访问限制,防止非法人员对档案资料非法输入和输出;要不断完善计算机加密技术和密集管理,建立报警预防机制,实时监测;为了防止黑客对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侵入和更改,还可以通过防写技术来保护档案资料的安全性,保证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此外,还应加强对档案管理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断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等普遍应用的条件下,各级档案管理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求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信息化时代下,每一位档案管理者必须紧随时代潮流,紧握时代脉搏,不断适应和学习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和变革。各级档案管理单位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让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定期培训学习,认真学习和掌握档案管理最新理论、最新技能。档案管理人员还应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和职业修养,如学习或者温习《保密法》《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
三、结束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是必然趋势,使用这种方式能够把人事档案的实效性、真实性等全方位提升,保障人事档案信息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因此,应不断提升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张天龙 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卜禹华.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人事管理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1(18).
篇2
关键词:档案信息;数字化;人事档案;思路
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数字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已从过去纸质、人工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数字化、电子化处理模式,以归档环节为例,在结合信息数字化处理模式进行档案分类、资料归档时,可按不同类型将规划业务档案分为不同信息模块,并按照各自时间线进行排序。即,对于某一年度之前生成的档案,可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录入后,以传统案卷方式整理归档,并注明“传统处理”字样;而对此后年份生成的档案,则可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的规定,统一转化为“按件”模式处理,同样在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录入后,备注“简化处理”字样,由此极大程度简化了归档流程,也为日后调档借阅流程奠定了“一键完成”模式的基础。此外,通过运用这种数字化档案处理模式,单位档案系统内每新增一个卷宗,卷内文件目录便可自动生成,档案管理人员只需挂接对应原文,系统便能自动检测原文是否漏挂。由此,不仅能够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有效节省整理、录入和归档时间,同时这种分门别类、高速检索的处理模式还能有效改善档案利用效率,有益于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但要注意的是,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根据单位业务档案卷宗相对固定、对象不同等特点,综合考虑是否应用卷宗整理“自动化模式”。
二、推动单位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人事档案管理必须确保内容的绝对真实与全面,这就要求在建档初期,不仅要强化档案信息录入,在原有基础上认真清查、核对信息,及时剔除无效、虚假信息,清除虚假材料,同时还要扩展存档范围,将个人可公开信息分类储存,建立与需求对口的人才数据库,为社会企业及相关单位提供最全面、准确的信息凭据。而实践中,如何有效推动并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笔者总结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路:(1)强化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夯实管理人员专业基础。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夯实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全面学习并掌握当下信息数字技术,树立数字化管理意识,积极参加档案管理学术交流,将档案管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以科学化的管理技术知识指导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检索、统计、编研、利用等系列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基于数字化建设的工作实际,设定明确、可行的人事档案岗位职责,健全人事档案资料安全管理权责机制和档案资料安全个人责任制,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储存。此外,还要端正单位各职能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行政、后勤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档案意识,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自上而下地有序开展,落到实处。(2)健全档案管理流程标准,提高内部调档查阅的效率。人事档案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推行跨系统查询操作,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检索效率。对此,工作实践中可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综合业务档案数据库,以实现人事档案的动态、实时更新与维护。比如,可将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归档管理,保障跨系统电子数据的全要素综合查询的畅通;同时,合理设置人员权限,健全档案管理借(查)阅登记制,以保障实体借阅、电子借阅、下载打印等多种形式、多重级别的同步操作,在提高内部档案使用效率的同时,亦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规范管理,提高单位整体的行政服务效能。(3)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大数字化设施投入。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录入系统和管理系统,也离不开稳定、齐全的工作设备。这就要求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及时配置相应的信息录入设备,购置档案柜、档案盒、切纸打孔机、碎纸机、扫描仪、保险箱、高内存电脑、双面打印机等,以保障数字化建设工作开展拥有完备的硬件支撑。同时,以档案利用实际和单位业务主导为依据设计人性化、科学化的档案数字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智能、高速等特性,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文档一体化目标,从被动接收档案逐步过渡为主动开发档案价值。
三、结语
普及信息数字化管理是社会各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实现自动化、高效化目标的有力手段和有效工具。在这一发展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数字化建设力度,与时俱进,同期开展一系列革新举措,以适应市场大规模的人才需求,助力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但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为工作带来了快捷与高效,但同时也存在档案信息外泄、个人隐私被公开等潜在风险。因此,在数字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各单位及档案管理人员应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强化对数字信息技术安全的定位,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系统共享、信息资源公开等程序上的缺漏,以保障人事档案规范化、制度化等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韩春红.基于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有关问题的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1):119-121.
[2]肖欣玲.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保存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015,(14):125.
[3]徐昕.简析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71.
篇3
[论文关键词]人才市场信用缺失人才信用征集系统
[论文摘要]人才市场诚信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才市场中存在的用人单位与应聘人才之间的纠纷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和市场秩序,降低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强化诚信制度建设。重构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市场诚信体系尤为重要。
人才信用是指对人才资信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它是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以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人才资信服务为目的,通过对人才信息的收集整理、调查评估、分级归类、交互运用及保障追究,实现对人才资源科学系统有效管理的人才宏观管理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为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一些国有的企事业单位在学习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市场上提供征信服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个别地方组织也开始投资征信行业,一些著名的外资征信机构也开始登陆中国市场。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以企业征信、个人征信、应收账款管理、信用管理培训和咨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信用体系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作为信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人才市场信用制度相对于中国的经济信用来讲,区别很大,差距也很大。人才市场中的信用制度需要有更多的政府部门的介人,如人事、劳动、教育、科技部门,而目前中国人才市场征信信息尚不能够满足人才求职、就业、使用、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存在层次偏低的缺陷,法律支持还不到位。
一、中国人才市场信用缺失的程度、范围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年签订的经济合同有40亿份,履约的只有20亿份。近年来,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近300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由于社会信用污染严重,人才市场也受到信用危机的影响,假学历、假文凭、假档案、假接收、假鉴定、假证明等时有出现。中国已经加人WTO,在同国际惯例接轨中信用制度建设突出地提到议事日程。各地政府都在重视信用制度建设,在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为重点的同时,也启动了个人信用体系建设。1999年5月中国首先在上海成立了资信有限公司,并开始试点个人信用联合征信,随后深圳从2002年1月起也开始了同样的试点。这些试点侧重于个人的经济行为的信用,例如上海联合征信的信息主要是个人贷款及偿还记录,信用与透支及付款记录,个人在银行发生的不良信用特别记录,个人的民事和刑事诉讼记录,个人的身份证信息和与个人信用有关的处罚记录等。然而,综观整体人才市场同经济信用相比还存在着各个方面较大程度的信用缺失。
(一)信用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制贩假证件、假文凭、假档案现象普遍,信息缺乏真实、完整性。成熟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应该是诚信经济。然而,加人wro后的中国,信用问题已经严重危害我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人才的快速流动,择业的双向选择,使得制售假证的不法行为泛滥成灾,人才信用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受到影响。
(二)信用信息的开放度与透明度
资讯的收集、使用相对封闭,缺乏公开和透明。长久以来,中国信用信息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规范的信息和收集渠道,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可以公开的企业、个人资讯没有合法开放,增加了企业和征信机构信息获取的难度。另一方面,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发育较晚,虽然也有一些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市场运作机构和信用产品,但是市场规模很小,经营分散,行业整体水平不高,技术力量不强,市场竞争不规范。人才信用信息的收集、使用相对封闭,不公开,不透明。
(三)信用档案的管理与监督
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管理目标操作不规范,档案材料没有法定责任和缺少监督保证。现阶段,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企业生存周期缩短,人才流动频率加快,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标与分散操作不规范的管理矛盾加剧,用人单位对进入档案的材料没有法定责任和缺少监督保障。目前国有经济单位的人事档案一般由单位自主管理,而大部分民营企业无人事档案管理权,只好委托人才市场进行有偿管理,或干脆不要档案。这样,不但在社会上造成了民企人才社会地位差人一等的不公平感觉,影响人才进入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大量民企人才断档、弃档,使这些人才的信用在社会上受到怀疑,给人才的流动制造了障碍,也增添了社会的失真度和无序度。另一方面,现在的档案有偿管理可能导致部分人才市场见利忘义,容易滋生涂改、伪造档案的行为还有,目前一些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滞留、接收、保管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造成流动人员原所有制身份不能保留、档案工资不能调整、工龄无法计算、难以参加社会保险,其他应享受的保障无法实现,甚至双方发生人事争议时也无法进行仲裁。
如上问题说明,在人才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管理由于日益分散的操作,规范程度不断下降,信度、效度受到影响。进行人事档案制度改革是建立人才信用制度的重要一环。
(四)信用档案内容的适用性与规范性
原有档案内容已不完全适应市场需要。中国传统的人事档案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但随着市场化就业机制的推进,内容简单、条目单一、千人一面的人事档案已经无法满足招聘双方的需要,更无法成为打假的有效手段。这是由于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干部的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为基础档案材料的内容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档案材料的收集、使用在统一的制度规范下由各用人单位分散操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人事档案内容已经表现出若干不适应:首先是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已经实行分类管理,统一的“干部”概念和管理体制已不复存在;其次是原有档案是组织部门用于考察和了解干部的工具,它记载着个人的成长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业绩等内容,是用人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依据。但是,现在进入档案的内容越来越少,档案不能满足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一个人全部信息的要求,特别是缺少反映当事人综合能力、素质、职业生涯以及综合信用信息和有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资料。由此可见,修改原有档案内容,建立社会化的人才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五)信用管理人才缺失度
根据上海市紧缺人才办公室2005年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目前上海从事信用服务行业的公司不过20家,从业人员仅500余人,每年有数千人的“信用”人才缺口。而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在今后10年内,中国将至少需要50万信用管理人才。该报告介绍,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规定,2005年上海80%的大型企业和50%的中小企业都要建立贯穿企业经营和交易各个环节的信用管理制度,建成内容完备、管理规范和定期归存的企业信用档案。而在企业经营中,随着国际化程度提高,中国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急剧增加,其中企业缺乏信用管理机制造成的风险将是最主要的。今后,企业在政府采购、公共财政项目招投标及政府相关监管环节中将越来越多地要求提供信用报告。由此,一个信用社会的诞生,将出现对信用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
就目前而言,中国高校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信用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上海仅有两所高校开设该专业,每年的招收人数只有二三十余人,最早的毕业生也要到2006年才能就业。“信用”人才缺口今后每年都有数千人的“空当”,信用管理人才即将成为企业争相抢购的“紧俏商品”。
目前上海市已经按照“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3年行动计划”,芷式启动了上海市企业信用管理岗位培训。由上海市信用管理培训与考核办公室主办的《信用管理》岗位培训,实行全市学大纲、统一考试、统一发证。重点培养信用管理专业知识扎实,创新与管理能力较强,能够熟练运用信用管理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整个国家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二、中国人才市场信用缺失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一)信用缺失是造成人才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失调的内在原因
目前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高端劳动力市场尚有缺口需要满足,整个人才市场的结构并不均衡。通过培养和开发来提高人才价值是人才市场长期的发展政策。而人才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能力价值、资源价值和道德价值。在一个成熟的人才市场中,人因为守“信”而得“用”,因“用”而集“资”,三者内在统一、相互促进。人才的道德价值是资源价值和能力价值得到实现的保证。市场经济本来就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信用是形成企业与个人双方雇佣关系的前提条件。然而,信用缺失导致了人才市场道德机制的缺失、人才信用与人才价值背离,从短期来看使雇用双方遭受损失,从长远来看,人才市场上有利于人才价值提升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进而制约人才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信用缺失提高了人才市场上企业与个人匹配的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
近年来,职业经理人违约跳槽事件经常见诸报端。职业经理人在获取了企业生产经营经验、关系资源和客户资源,甚至一些商业机密之后,转而加入原企业的竞争者或另起炉灶,给原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虽然企业针对此类风险采取了一些对策,如加大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空间、内部人推荐及增加试用周期等,但所有这些方法都不能非常有效地避免道德风险。同时,还会引发另一些问题:如用人的选择面狭窄、难以获得一流人才、容易引发裙带关系等,造成人力资本开发和有效利用的低效率,无形中增大了人才开发与利用的成本。
(三)信用缺失导致逆向选择问题严重,从而造成人才市场价格信号机制失效
虽然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对于减少逆向选择动机有一定的作用,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信度和效度不高的问题。企业在人才市场上面临这样一个困境:以一个薪酬标准来招揽人才,吸引而来的往往是低于该薪酬标准对应能力的人,而高于此薪酬标准相应能力的人则不会被吸引。这类逆向选择问题对人力资本的激励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欠缺信用体系的信息披露和监督以及职业中介的辅助,中国人力资本的各种类型还未得到有效的市场细分,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商家靠广告效应高薪招揽人才的被动局面,大大增加了逆向选择行为的机会。
(四)诚信缺失引起的劳动争议和知识产权纠纷不断
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人才的诚信度和忠诚度偏低感到苦恼,由于个人缺乏道德与自律意识,企业花巨资送人出国培训,受训者学成回国后却甩手就走,经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损害委托人利益,流动之中窃取机密、带走客户及管理团队跳槽给企业管理造成真空等等行为屡屡发生,折射出中国人才市场缺乏诚信的现状,也引发了许多相关的法律诉讼和媒体上的口诛笔伐。同时,由于人才市场上企业与人才双方互不信任,缺乏承诺,对契约关系如同儿戏。为了应对人才泡沫,企业对人才也进行“海口承诺”,许以不切实际的待遇和机会,到最后难以兑现,人才只好跳槽报复。
三、构建中国人才市场信用体系的对策分析市场经济体制的诚信缺失直接影响着企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是增强企业诚信的根本途径。为了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明确产权归属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诚信。如果没有真正的个人所有者,就不会有人有积极性维持企业信誉,企业就不可能讲信誉。所有者是否有积极性维持企业信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所有权是否能有偿转让。这就是说,明晰的产权是企业经营诚信的基础。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建立在产权界定清楚、产权的有效转让和产权的法律保护等基础之上,产权的界定、转让、保护及其相应的制度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私有权的存在是维系和支撑诚信原则最基本的制度基础。当私有产权不存在或保护不足时,诚信的成本就非常昂贵。因此,明晰产权可以有效地降低失信的概率。
(二)培育信息对称的环境,促进重复博弈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主要是在各个交易主体之间横向传递。目前,中国人才市场上的信息量空前增大,但由于市场机制远未完善,尚未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人才市场上授受信双方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坚持诚信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而诚信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信息畅通,当事人的不诚信行为能够被及时观察到,交易关系须有足够高的概率持续下去。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而缩减信用缺乏的滋生土壤。二战后美国建立的信用报告机构和目前中国汕头市政府大力推行的“信用网”都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建立信用网,塑造一个信息对称的环境是大势所趋。可见,诚信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只有塑造信息对称的环境,保障信息畅通,促进重复博弈,才能建立起诚信经营的机制。
篇4
2.网络推手社会影响之探讨陈莉,周党华
4.《新潮》思想中的道德色彩王宝端
5.浅谈行业报的发展趋势魏敏
6.美元的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annyNahimanaRumuri
7.论市场交易池特性及营销工作王博
8.货币政策的思考夏娜
9.展望烟草行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方向胡振,刘军
10.节约型社会图书资料管理成本控制章丽姗
11.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民增收浅议高举
12.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张闻奇
13.学校实训机房保护卡的应用分析及策略缪军
14.浅议我国化妆品行业品牌战略樊晓红
15.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赣州为例郭沂,曾敏
16.典型选树对公司发展的作用华斌
17.论律师营销赵亮,贺慧惠
18.高校图书馆义务管理员作用浅谈黄敏
19.关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姚敏
20.档案馆管理电子文件的可行性姚敏
21.建设施工安全监理责任思考张春利
22.浅谈塔吊拆装施工方案的编制大江周刊(论坛)吴希荣
23.阐述大型沥青拌和楼的安装使用与管理张新生
24.江西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罗燕妮,徐赵凤
25.关于地税部门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思考朱晓如,蔡艳
26.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张凤艳
27.江西"苏区音乐"在当前社会的保护与传播价值万丽萍
28.哈耶克社会保障思想的哲学解读及现实意义卢贵林,俞振宇
29.论宗教的世俗化王利涛
30.死亡下的严肃与温情——浅评电影《入殓师》陈涛
31.论《人到中年》的女性意识吴坤
32.我们的关切决定我们的未来——记赵丽宏《秋风》主题意旨程丝雨
33.疯言疯语的魅力——哈姆雷特装疯语言的背后王柳芸
3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机制浅述曾丹
35.文化观及其中国化进程研究沈银花,苏国红
36.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税务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李剑,汪英姿
37.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研究马婵娟
38.试论红色资源开发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刘光华
39.做有魅力的领导张文博
40.试论边检管理体制变革的战略规划刘源灏,于怀涛,王凯君
41.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边检工作中的应用肖子兵,杨奎,胡海燕
42.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马佳
43.影视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意识的互动关系研究论纲熊小芳,姜娜
44.袁州区地方税务局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孙晓波,卢午辰
45.论政治因素对国际法的影响——以撞船事件为例陈功勋
46.论与中国化朱娜
47.时期国际交往思想的特点探析王俊淇
48.中国的制度改革与社会公正李建光
49.论引渡的常规替代措施刘德政
50.师范生著作权意识现状分析与对策龙农,罗保泉
51.浅谈"不方便法院"原则刘佳莹
52.东海和南海共同开发方案的比较杨济浪,葛建文
53.浅析隐私权的概念郭睿,舒坚
54.浅议"人类共同遗产"原则陈洲
55.沉默权浅析及我国沉默权制度构建研究时彦峰
56.论农民"被上楼"现象中的宅基地使用权保护呼倩
57.规范社会化缺陷与个人犯罪行为姚巍,程增雯
58.商业贿赂的犯罪经济学分析程增雯,姚巍
59.大江周刊(论坛)浅析法律信仰郭蕾
60.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浅析黄宁
61.电子证据证明力问题研究郑杰
62.浅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在立法和司法领域内各自正位徐梁毓得
63.诉讼活动中的律师王庆玲HtTp://
64.河南郑州警务机制改革探析徐志豪
65.浅议当前我国司法权威流失的缘由及出路李徐杰
66.浅谈对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认识于建梅
67.论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和地位刘宏伟
68.行政事实行为浅论张瑞英
69.浅论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贺春辉
70.浅析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李笑春
71.浅析经济犯罪"免死"之合理性徐晓卓
72.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浅析王妍
73.职务侵占案件中会计资料的检查方法王贇隆
74.浅析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的重构赵书平
75.浅论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庞川峰
76.论袭警行为的刑事立法化乔旭丽,王政炜
77.论城乡结合部犯罪问题特点与对策王慧颖
78.浅析我国的卢光亚
79.浅析家庭教会迅速发展之原因大江周刊(论坛)杨绍文
80."袭警行为"频发的原因及防控对策李雪花
81.暴力犯罪的文化分析陶爱晴
8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亚文化刘昕
83.陕西省高校舞龙舞狮发展调查研究魏扬玲
84.论我国人文体育的发展形势王志强
85.矛盾叠加期新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内涵界定及应对机制建构史育华
8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适宜人格特质初探徐杰,郝春贤
87.丈夫团史实之辩孔星
88.从碑刻资料看孟子林庙修缮李宁
89.美国的现代化道路与历史反思韩新宇
90.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南越因素王幸言
91.战国时期秦的赋税管理试析张庆勇
92.德国"反犹"情节另解张典
93.近代济南戏院与市民休闲娱乐生活李振芳
94.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儒家化宁婉驭
95.对我国古代"亲属相隐"制度的理性思考徐曼
96.近代山东市镇商会发展研究李小燕
97.从对等原则论看公示语的英译姚围围
98.在英语自主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马岚
99.大江周刊(论坛)一节英语示范课引发的思考王晋臣
100.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张全生
101.在小语教学中训练学生语感时春光
102.在稳定中抓住机遇深化汉语推广工作——孔子学院建设战略新思考莫怡文
103.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探讨孟海侠
104.对撰写小学数学教研论文的一些思考赖南燕,肖鉴铿
- 上一篇:管理学计划的概念和性质
- 下一篇:风俗文化和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