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17-03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部分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就像一盘散沙,难记、难学。另外,该选修教材中部分内容涉及大学知识,如杂化轨道知识、手性分子等,空间想象力稍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有机化学时觉得很难适应,大多数大学教师也并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导致教与学的脱节。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2007)与大学《有机化学》(曾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以供中学、大学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参考。

一、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对比

由上表可见,大学与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和延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大学要求更高。如第一章有机物的分类中,大学增加了杂化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硫醇、硫酚、磺酸;第三章对醇的学习,大学增加了醇的命名等。

(2)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学习,大学要求更细。如第二章烷烃的化性(氧化、热裂、卤代)、炔烃的化性(亲电加成、水化、氧化、炔化物的生成及还原),第三章醇的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亲核取代,与卤化磷、硫酸、硝酸、磷酸等反应,脱水,氧化,催化脱氢),第四章氨基酸的性质(两性,等电点,氨基酰基化、烷基化,羧基反应,与茚三酮反应)等。

(3)大学对有机物结构特点的学习更复杂,如第一章对碳原子成键特点的学习,大学结合轨道重叠图例、轨道波函数、氢分子轨道能级图更详细地介绍共价键的成键特点、饱和性和方向性,甲烷的SP3杂化等。

二、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衔接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得知,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衔接点较多,其衔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沉没式。在高中教材简单介绍而大学教材未涉及的知识的衔接方式可称为沉没式。《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编写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板块会补充一些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内容,这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也使教材更有广度。如在科学史话中介绍碳价四面体学说的创建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介绍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的方法,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性等。这些内容考试不作要求,学生浅尝即可,却能拓宽知识面。

2.接近式。高中有些知识点在理论解释上已接近大学水平,但在练习上大学要求更高,这些知识的衔接方式称为接近式。《有机化学基础》作为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深化,如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的SP3、SP2、SP杂化等,其难度已接近大学程度,将这些内容提前放在高中学习,让学生更早了解,为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生长式。在高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知识点的外延,增加其内涵,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各方面的属性,或进一步抽象出更为本质的属性,这种知识衔接方式称为生长式。如在高中通过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来介绍共价键的形成,而在大学则是结合轨道重叠图例、轨道波函数、氢分子轨道能级图更详细地介绍共价键的成键特点、饱和性和方向性;在苯的同系物命名时,高中简单介绍二甲苯的“邻”“间”“对”的习惯命名和系统命名,大学则拓展到三甲苯的“连”“偏”“均”的习惯命名和系统命名。这样可以使学生由分散学习上升到系统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质,以便在各种情境下都能够灵活运用。

4.跳跃式。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是高中未曾涉及的,这些知识的衔接方式称为跳跃式。如有机物的构象、构型,烷烃卤代反应和烯烃反应的历程及其规则,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的解析等。这些内容使学生学得更深、更广、更扎实。

三、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衔接教学的对策

1.联系实际,激活沉没式知识。沉没式知识在高中教材中所占比例少,涉及的内容只作补充性材料,对后续学习并无深远影响,因此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很低。而大学教材缺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学习起来稍显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补充一些趣味性知识,激活高中所学知识,以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2.练习巩固,强化接近式知识。接近式知识在高中教材已作详细介绍,但涉及的练习难度不大。在大学阶段,对于接近式知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复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等方法,并逐渐加大练习的难度,强化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如学习烯烃命名时,可先让学生回忆烯烃的命名方法,完成一些简单的烯烃的命名,然后着重学烯烃的命名,使学生的知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3.注重本质,整合生长式知识。生长式知识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的介绍,但受到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的限制,高中学生对这些知识还不能全面理解。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融入新知识,并通过列举各种不同的实例,从不同侧面进行解释,抽象出这些知识的本质属性,整合所学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如学习单烯烃时,学生通过分析单烯烃官能团(双键)的形状及其电子云分布特点,知道烯烃容易给出电子,也就是容易被缺电子(如卤素、路易斯酸)的物质进攻而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反应取向符合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但有过氧化物存在时,氢溴酸与不对称烯烃起加成反应时,反应取向是反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烯烃的本质。

4.巧妙拓展,掌控跳跃式知识。跳跃式知识在高中并未涉及,所以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鲜、陌生的。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全面分析,归纳出该类知识,然后结合生活实例、故事等,逐渐呈现知识点,再利用形象的语言,对知识进行深入的解释,使知识的陌生程度掌控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进而得到拓展和深化。

篇2

关键词:大学化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国的各高校之中,不仅化学专业的学生,更多其他理工科学生甚至文科生也开始学学化学。针对此形势,大学化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改革教学内容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一、大学化学课程涵义

大学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满足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向学生揭示一个有趣的化学世界。结合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从一个较大的视野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进展。

新世纪对知识性创新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性与全面性并重。这就要求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使课程内容在基础性、实践性和前沿性三个方面实行统一。在保证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的前提下,注重化学与其它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联系。

二、大学化学在教学中的地位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大学化学课程的作用,是化学教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要学学化学?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那么相对的就会缺乏足够的动力。化学教育与物理、文学、数学、体育等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一起,综合培养现代社会科技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

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化学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先进性,而化学是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应用中的集中体现。现代科技的材料、能源和信息,是以化学为基础所取得的成果。学学化学的知识有助于了解化学与材料、能源、信息、生命和环境的关系,所以说进行大学化学课程的教育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化学是实现“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桥梁。随着自然科学的相互依托发展,化学同数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学科不断的相互渗透,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大学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基础课,通过对大学化学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具备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确立科学自然观,并为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大学化学课程建设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与高中化学相比,在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要着力于掌握理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潜能培养以及师生互动,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化学教育还应该尽可能反映本学科的新内容和新进展,使化学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让学生跟上千变万化的科技发展。

1.大学化学教学素材制作

教学素材是教学的基础,是素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对于教学效果的保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愈演愈烈。培养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主要靠高等教育来完成,而化学教育正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在选取大学化学的教学素材时,既要注意化学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2.提高大学化学教学质量

大学化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通常将面临学生人数较多,教学容量大、速度快的情况。多种主客观原因,例如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再加上专业课程多,而大学化学课程学时较少等,加大了非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课程讲授的难度。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可称得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鼓励、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大学化学基础知识,此种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由对未知领域的简单的兴趣爱好转变为浓厚的热爱,能够表达自己的新思想和新见解,更好地完成对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

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PPT、音频和视频等的制作,使大学化学课堂生动起来。例如:学完能源和环境,让学生就能源资源与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同时还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学到并提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确与化学密切相关。

最后,改善考试方法,综合考察学生成绩。大学化学课程的开设要更好地体现出它的教育意义,就必须将考试的形式由传统的单一化的期末试卷形式向多样化转变。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讨论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做出评定,给出最终成绩。

总之,在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背景下,迫切需要开设大学化学课程,普及化学知识,提高大学生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及其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普通化学;教学改革;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O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1-0127-01

普通化学主要内容是以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化学反应基本规律和物质的微观结构理论为主线,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也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也增大了普通化学教学的难度。

一、增加体现化学与不同专业间的交叉性内容

在了解学生专业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具体专业特点,授课过程中在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应该对不同的专业区分对待。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又要不断引进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且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关注交叉学科的前沿、热点知识,让学生们感觉到化学实际上在他们未来从事的行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强大生命力。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给材料专业学生授课时,在沉淀—溶解平衡一章中,可以介绍用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知识,使学生感觉到纳米材料的制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二、增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具体实例

将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入一些典型生动的具体实例;增加一些图片性、视频性的现实、热点、典型的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短片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解沉淀-溶解平衡时讲一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三聚氰胺促进沉淀形成,即增加肾结石的危险,尤其对于婴幼儿,每天饮食基本就以奶粉为主,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加剧了肾结石的形成。

三、增加与中学化学衔接内容

目前中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中学化学增加了许多内容,有部分内容与大学的普通化学有重复的部分,但是又不完全相同,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听到这部分内容时,觉得自己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了,不重视,也不能认真听讲,这样即使是不同部分也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增加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衔接的内容,便于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大学普通化学的学习系统中来,同时也能区别好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的不同点,不会产生大学化学是对中学化学简单重复性学习的观点。要特别注意化学基本概念的层层递进和铺垫过程。而对于教材中为体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与中学教材重复的内容,教师只需交待概念, 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或自学来进一步了解,这就首先要求普通化学授课教师了解中学化学的教学现状。比如在讲反应速率时,高中阶段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变化表示反应速率,又进一步引申为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但都是用平均速率来定义的;而大学的普通化学中则主要是以瞬时速率来表示,考虑了反应进度的概念。

四、引入化学史料、化学前沿知识

借助化学史、化学重要发现、化学家故事内容,化学前沿的生动实例来说明化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避免枯燥地讲授化学的理论知识,以减轻知识记忆方面的教与学的负担。一是让学生学起来有趣,二是让学生觉得学过之后有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科学态度、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同时也可以讲一些关于我国的化学成就,使学生在求知中升华爱国主义情操。在普通化学的内容中,适当地延伸出一些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重大发现或目前的科研难题,让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激发兴趣。比如在化学动力学的教学中,可以介绍华裔科学家李远哲的分子束(离子束)碰撞器和埃及科学家泽维尔创立的飞秒化学,飞秒化学对过渡态理论有推进的作用。

五、引入绿色化学内容

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产物。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既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前沿,又是化学教育发展的必然,如果要成为全面发展并具备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就必须接受绿色化学的教育,培养绿色化学意识。在进行基础课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涉及有关绿色化学知识的方面,进行及时的、适当的知识加深与更新及思维的拓展。比如说在原电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节纽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可以污染六十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四十二亿只;一节5 号电池可以使一万立方米的土壤遭到污染。让学生知道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以上这几点内容可以融入到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也可以单独进行1~2节专题讲座课,使学生较为详细的了解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还可以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先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自己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大家再共同讨论。通过这些内容改革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翟林峰,杭国培,王华林.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 22(1): 94-96.

[2] 汪朝阳,李景宁.大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大学化学,2001,16(2):19-24.

篇4

关键词:基础化学;非化学专业;专业特色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渐从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向现在的全方面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使得化学课的性质也发生了转变[1]。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时,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基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河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渤海校区在食品类、海洋科学类和水产养殖类专业中开设了基础化学课。目前,基础化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再如,面对不同的开课专业,该类课程的教材、课程大纲、考核标准均相同,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略了不同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不同需求,无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完成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2]。

二、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的教学策略

(一)针对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从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来看,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需求及应用存在明显差异。食品类专业其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课程包含仪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而基础化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是食品类专业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基础。海洋类专业其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化工热力学以及海洋化工技术,而基础化学课程中分析化学是仪器分析化学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中化学热力学部分、化学动力学部分以及四大化学平衡等内容是学习化工原理以及化工热力学的先行知识。相对来说,该类专业的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需求较少。养殖类专业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侧重于化学物质的分析及生化分析,其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后续化学课程主要包含动物生物化学、水产动物药学与药理,该类课程的开展需要学生以部分有机化学的内容为基础知识。根据不同专业对知识的需求及使用情况,可以将授课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全书详细讲解层次,其适用对象主要是食品类专业的学生,该类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化学知识在后续课程的应用面积较广。因此,可对基础化学三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全书讲解;第二层次为部分讲解和部分自学层次,该层次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学生,该类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有一定的需求,但其联系又不是十分紧密,对知识的把握重在理解,而非以此为基础的应用;第三层次为侧重讲解和广泛性自学层次,该层次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水产养殖类专业的学生,该类专业的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内容需求较大,而其他化学内容则仅限于简单的了解。因此,该层次的授课则侧重于有机化学的讲解与学习。

(二)授课模式的改革

教师应根据各类别学生的专业特色及实际情况,逐渐转变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将理论知识和专业需求及实践情况相结合。此外,该类教学活动的授课对象均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十分薄弱,所接触到的化学知识也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此为切入点,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知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势必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学习内容要求等合理设置考试方式,可以采取课堂作业、实践情况及试卷考试按一定比重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3]。由于学生的教学层次不同,各类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也应不同,如对于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要求较多的专业,应增大试卷成绩在总成绩的比重;而对于侧重知识理解的专业,则应增加实践及课堂作业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三、结语

采取分类针对性教学,能够结合我校的现状实际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需求,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专业而教,与学生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何娉婷.浅谈非化学类大学化学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2009(2):122-123.

[2]陆时洪.大类招生下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分类教学模式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7(3):151-156.

篇5

[关键词] 朝鲜族;学困生;大学化学; 教育对策

[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朝鲜族学生大学化学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重点课题吉教高字2012〔4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003-2

一、问题的提出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是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学困生问题是世界上每一个实施教育的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各个学校中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在各个年龄段、各个年级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比例。延边大学在校学生中有40%是朝鲜族,以理学院化学系2009级学生为例,朝鲜族学生及格率远低于汉族学生及格率。期末成绩班级前十名只有一到两名朝鲜族。因此,研究朝鲜族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情况

(一)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从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分别为学习动机、环境因素、学习习惯及方法、其他。其中学习动机包括内容为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他里面包括语言差异影响,高中基础影响等。

本次调查以延边大学化学专业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人数118,其中男学生52人,女学生66人。朝鲜族学生46人,汉族及其他名族学生72人。发放问卷118份,回收115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为98.3%.

(二)朝鲜族化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1.学习动机不强烈,缺乏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是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是大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和有效保证,是激励和指弓|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标引起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乐意学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等,都与学习动机的水平与强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潜力愈能发挥,因而学习的效果也愈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态度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以一定的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良好的学习动机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前提,相反,不良的学习动机则是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可以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相反,不良的学习动机和消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可以产生阻碍作用。

调查显示,大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明显很低,甚至有一些学生放弃了学习化学。根据以上调查发现,有78%的学困生认为他们学习化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目的性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结果,这必将使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缺乏足够的后劲。不少学生不愿多花精力学习化学,逐渐的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了社团、网络游戏、恋爱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还有些学生甚至因此放弃了一些本来应该掌握或完全可以掌握的基础知识,日积月累慢慢地被拉大了差距,以至从平行队伍中分化出来。这说明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由于自身缺乏学习化学的动机,再怎样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策略对他们也是无济于事。另外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动机的表现上也不相同:化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上表现为动机不足、不稳定、持续时间短,且多为外部动机;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稳定的学习动机,且多为对化学本身的内部动机。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机而产生化学学习困难,而化学学习困难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评价也偏低、缺乏自信心,这样就形成了化学学习的恶性循环。学困生不良的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在学习中因多次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多次消极情绪体验的结果,日复一日,在他们的心理上形成了“学习即痛苦”的消极情绪反应,学习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被动。学困生对学习目标即学习应获得的知识、技能应达到的要求缺乏了解。学困生往往对学习有不良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的形成往往与父母对学校、对知识的态度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关。因此,化学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态度消极导致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困难,这是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出现逃课或者上课无精打采、睡觉等现象,课后也不认真复习,搞考前突击的学生大有人在。

学科学习困难学生对薄弱学科的学习有潜意识条件性消极情绪反应,这也是学科学习困难学生长期薄弱学科习失败的结果。学生一旦在某学科领域存在学习困难,失败感增加,便会产生情绪上的消极效应,从此不爱上学或不喜欢这一学科等等。接下来便是一种恶性循环的知识发展状态,即越是不能顿悟的学科领域,越不喜欢或厌烦、恐惧、焦虑等,越是伴随消极情绪的学科或问题领域,个体检索知识、表征知识的过程越容易受阻,因此而导致其在某个领域越表现出所谓“缺乏智力细胞”。

2.环境因素。良好的环境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环境能使人产生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学生的成绩受到学生所处的环境的影响。我们把环境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调查显示,很多朝鲜族学生家庭因出现父母出国劳务、父母离异、单亲等家长不在身边的情况,虽然80%以上的朝鲜族学生都表示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但是由于父母不能在孩子身边,孩子不能及时反馈情况,这对孩子的成绩多少会有影响。不过,正由于家长不在身边,使得朝鲜族学生更具有独立性,他们对别人的依赖更少。他们不会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影响自己的学习。

学校环境对学生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本校学风端正,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也很健全,学校有图书馆,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也很严格,学生逃课现象较少。但是大学学习,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上课时间,学生大多接触寝室的同学。调查显示半数朝鲜族同学都认为寝室学习氛围对自己很重要,寝室同学是否学习会影响他们。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寝室学习氛围都很好。

3.高中化学成绩不理想,基础不好。大学化学的学习是在高中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深化的,因此高中化学基础的好坏影响了大学化学的学习。调查中很多朝鲜族学生化学成绩不及格,由于大学知识很多都需要高中的基础,导致一些同学大学时想好好学习,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

4.语言差异影响,导致上课抓不住重点。朝鲜族同学高中时候大多是朝语授课,但是到了大学都是汉语授课,化学中很多物质读法都很难适应过来,上课时容易跟不上老师思路,抓不住重点。

三、教育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

丁肇中先生说:“只有兴趣才能引导你继续往前走。”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才导致成绩不理想。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不是枯燥乏味的,化学学科的成就对促进科学发展,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有巨大的作用,化学贴近生活。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时,应多举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贡献。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最新发生的事件,国际和国内社会动态讲解其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非常深奥的成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觉得科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查中80%以上的同学表示如果增加些实践课程,他们会更愿意学习化学。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工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例如讲到肥皂的制作过程的实验时,可以带同学们参观工厂的做工流程,再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并交流。这样学生会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教师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积极的情感具有激发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的功效。很多朝鲜族学生家长不在身边,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课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动态,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高中学过的较难知识进行复习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处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大部分地区进入新课程的实施。作为大学老师,有必要掌握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知识点介绍方式及深度。了解了高中化学已学过哪些知识点,学习到了什么程度,有利于教师在授课时以学生已有基础为新课程切入点,在学生现有知识框架上进一步构建新的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化学到大学化学的过渡。对于高中较难理解的知识,应给学生进行简单复习,以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做好高中和大学知识的衔接。

(四)学生加强语言学习,学校增设习题课解决学生疑问

调查发现,部分朝鲜族学生不习惯汉语授课,上课时候抓不住重点。学生自身应加强语言学习,对书中一些专有名词要熟悉掌握,多阅读一些汉语书籍。另外,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增设习题课。没有习题课,学生有问题没有机会或者不愿意与老师沟通,这样很多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习题课上学生既可以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又可以是自己的疑问得到解决,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孙静.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黑河学刊,2011,(5).

[2]王淑红.大学学困生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J].商情,2011,(28).

[3]韩巧,卢会杰,廖新成.大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关注的两个问题,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z2).

[4]刘松艳,王宝珍,金爽.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

篇6

一、高中化学选修模块设计理念与实施情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的规定是:“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个学分,即在学完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1个模块,并获得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建议有志向于理工类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1]

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对选修模块的选学的意见分析,它们分别对文理科学生进行了不同的考虑,除了广东、海南、江苏之外,大部分省份对倾向选择文科的学生均选修《化学与生活》或《化学与技术》,其中选择《化学与生活》为最多[2]。因为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该模块主要设置的主题有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三部分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对于将要选择文科的学生一般修完化学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后,只需从中再选择一门选修模块修满所需的学分即可以完成学业。对于倾向于理科的学生,大多数的省份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三个模块。因为这三个模块与大学化学的课程联系得较为紧密,分别对应的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的内容,是理科生或攻读化学专业学生在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二、现行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新课标进入实验区后,大部分化学教师因对选修模块的调整无法适应而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反映选修模块的设置不合理,编写的难度较大、内容太多,有的教师对选修模块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自己都吃不透,还要查阅大学化学的相关文献,重新再学习一遍之后才能给学生授课。另外,由于新课标教材各化学学科模块的知识内容相当丰富,而教学时间却只有短短的36学时[3]。很多教师担心课时不够,无法按照所规定的学时讲完,这样难免会影响教师教学的进度。

其次,对于学生来说,新课改下的选修模块的设置,无疑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其中以山东和河南为例,在高考中理科总分为240分,其中化学占据2/3的命题内容,以7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所涉及的内容除必修1、必修2外,《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技术》三个选修模块则作为选考内容,各考查8分,但是每个模块只命题1道非选择题型,以供学生作答;对于其他两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和《实验化学》在高考中没作要求。根据本人对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所做的179份电子问卷调查反映,32%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了《化学反应原理》,35%的学生选择了《有机化学基础》,40%的学生选择《物质结构与性质》,由此可以看出,相对重要的三大选修模块的选择比率基本上持平,但是高考题型的考察是每个选修模块出一道题,学生可以自由选做,但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就开设所有的选修模块,这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困难。

在179份有效电子调查问卷中,24%的学生反映他们对高中化学选修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不好,49%的学生认为他们高中学习的相关选修知识点与进入大学学习的基础化学理论知识不一样,甚至对某些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解,造成了一种学习定势,这样反而不利于他们现在的大学化学的学习。以下笔者对高中选修模块与大学课程对应内容进行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中设置的选修模块各自独立,六大选修模块的关联不紧密;高中选修的各个板块都与大学化学的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在高中生学习选修课时,选择的灵活性较大,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进入大学化学学习的起点不一致。例如,选择了化学反应原理的同学,在高中阶段了解和学习了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溶解平衡、原电池等基础知识点,那么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就相对容易些,而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就显得相对吃力,再加上大学的授课方式与高中不相同,这就导致每一门学科的学生水平都参差不齐,不仅给大学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困难,而且还可能挫伤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这样一来,高中设置的选修模块和所实施的教学工作就没有起到更好的作用。

三、高中化学选修模块设置的改进和优化对策

首先,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应考虑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更多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应对高中化学(倾向于理科类)三大重点选修模块的设置进行调整和删减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笔者认为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删减之后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选修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减轻高中生学习的负担(见表2)。

其次,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下,进行自主的选择。这是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在完成高中学业之后,将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后可能直接就业,所以根据个人的情况不同,要制定出有利于他们继续深造或者直接就业的个人需求的选修方案。为此需要教师进行间接的引导,同时还需要教师必须对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内容和各个模块的特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了解哪些和就业方向联系得较为紧密,哪些是进入大学学习基础化学必需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选修模块来进行学习。

再次,学校可以根据“文、理分科”给学生指定所选修的模块,对于将来报考人文、社科类的文科类学生采用“2+1”的模式,除了必选的化学1、化学2之外,再选一个选修模块进行学习,建议另选的这个模块从《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门中任选其一,首选《化学与生活》模块,因为这个选修模块的知识结构与其他的选修模块没有交叉重叠,不受其他选修模块的限制,可以游离于其他5个选修模块而独立地进行学习。对于将来选报理科、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模块的学习之后,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中任选二门作为选修。对于将来要报考化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建议采取“2+4”的模式,即修完必修化学1、化学2后,再另选择4个选修模块进行学习,因为以上这四个选修模块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不仅是学习化学专业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生物化学、医学、能源材料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六大选修模块中最后一个模块《实验化学》的开设,由于受到一定仪器设备、财力等条件的限制,这一选修模块开设的可能性较小,建议采用2~3节在一节连上的方式进行排课和教学。这样就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靠拢,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的选学和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赖辉煌.高中化学选修模块选学策略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5).

[3]刘宝剑,任雪明.高中化学课程模块设置的反思及建议.化学教育,2009(10).

[4]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选修I《化学与生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我在09年9月新担任了高一化学三个省招班的化学课教学,担任化学备课组长。2012年我校获得9个省一等奖,其中一位学生进入省集训队,最后保送南京大学化学系。以下结合自己的化学竞赛辅导的经验,谈谈化学竞赛与化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化学竞赛辅导中学生苗子的选拨

这是化学竞赛辅导应把握好的第一关。近年来化学竞赛还特别重视考察学生对化学分子三维立体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或者说空间感受能力,考察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表述能力等。我认为参加化学竞赛的选手应该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良好的想象力、高超的创造力和良好的科学表达能力。同时作为化学竞赛小组的一名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化学竞赛辅课的要求: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应变能力、勇于提出假定、勇于修正错误、百折不挠等心理品质,必须培养好自学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化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基本过程

这一届学生的选拨培养我是利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开始进行操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初次报名下来有六十多名学生,我组织这部分学生开始参加化学竞赛辅课,明确告知辅导二次后,参加我们自命题的资格考试,选拨后将优胜的二十七名学生又分成三个小组,每组9位同学,这样本届化学竞赛小组学生成员宣告正式成立。

一轮化学竞赛活动以时间为序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上后半期至次年的5月中旬,这段时间主要任务首先是自学完成整个高中化学知识达到高考要求,其次是自修大学《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二阶段是参加江苏省化学竞赛初赛后至暑期夏令营培训和选拨,初步了解大学《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阶段是夏令营培训和选拨结束后至9月初的省决赛,若获全省前40名左右进入省集训队,集训后若进入前5名代表省队参加下年初的全国初赛,再经过由170人左右组成的国家冬令营集训队培训,参加全国决赛获前16名进入国家集训队,最终4人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这是学生学习化学得到的最高荣誉。

培养化学竞赛选手,必须强调基础知识。

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中学化学教材吃透,在辅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也必须时刻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基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要有足够宽的知识面;二是要有足够深的知识层次。因竞赛试题内容广,层次深,有时还涉及到许多新科学新技术领域以及数学、物理、生物等相互渗透的一些问题,这些知识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重视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积累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内涵、外延和实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应用能力,形成最有效的合力,进而提高学生自悟、自省、自学及创新能力。

化学竞赛辅导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做好化学竞赛辅导工作,首先要了解竞赛、研究竞赛,再辅导竞赛。高一阶段着重让学扎实好高中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了解大学无机、有机化学的初级知识,高二阶段着重是拔高,根据“奥赛”培训大纲指导学生自学大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按时间为序安排学习内容

在高一上的后半学期至高一下学期的5月中旬这段时间主要针对学生参加江苏省化学竞赛初赛,需要完成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达高考要求,确保省初赛能出线,同时安排学生自学《无机化学》上、下册(三师大主编第四版),《有机化学》上、下册(五师大合编第四版)。

在省初赛结束后主要针对出线学生参加省化工学会举办的暑假夏令营选拨性培训,在此期间作好大学无机和大学有机教材的自学辅导。若通过了选拨性考试,整个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在暑假里自学处理省决赛的相关内容和试题。

(二)培养化学竞赛选手的方法和措施

先从化学阅读能力抓起。自学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渠道,通过阅读可让学生掌握上课无法接受到的知识。在化学阅读中可分粗读、精读、复习阅读、实验装置图和化学图表阅读,辅导老师引导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完成阅读内容,找出知识要点,并做好笔记。精读则是对阅读内容作出深刻的理解,记住必要的知识,并能再现原有相关知识。

编制发散性思维训练材料。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可沿着各种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化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概念、定律、原理等来间接、概括地反映化学事物、独具特色的一类思维活动,化学发散性是一种重要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联想和某些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化学事物新意象的思维活动。

篇8

关键词 高校自主招生 化学试题 考查内容 化学竞赛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的重要措施。2003年始教育部推出2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截止到2011年,全国拥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共有83所。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关注。自主招生实施主体是大学,选拔理念与高考有所不同,其命题风格及试题特点与高考也差异较大。高校的化学自主招生试题相对于高考试题而言,更加关注化学思维品质、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考查。

1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其主要特点有以下5个方面:

1.1 重视知识与技能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化学基础知识是高中生必备的知识,是开展化学实验与研究的前提。纵观几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一直作为重点。很多试题都是从知识应用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试题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有: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共存问题;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原电池,电解池;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其推断和化学实验等。试题中,测试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2007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一基础知识:“请写出二甲基氯苯的苯环上的三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考查了硫酸亚铁铵制备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等有关基本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2011年“华约”(以清华大学领衔,包括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共7所高校)化学试题中出现了最新获诺贝尔奖的课题石墨烯,用石墨烯的多元环来考查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要求计算题目所划出形状的面积,由原子所在位置的贡献度,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原子个数。

1.2 重视过程与方法 贴近社会生活实际

我国新世纪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立足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地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学以致用”这一点。

例如:2007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结合全球变暖这一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有关能源利用的问题:“试分析:用酿造的C2H5OH作燃料,为何不会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这道试题考查了与生活有关的C2H5OH的燃烧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葡萄糖发酵过程等相关知识。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方法,从整体上分析整个过程,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让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举2个例子解释生活或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这道试题与生产生活过程密切相关,考生只有在平时生活中积极体验相关过程,才能有的放矢,举出合适的例子,给予合理的解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感受不同,举例也会不同。

1.3 重视学科交叉 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自主招生院校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自主招生化学学科的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命题者往往涉及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近几年命题中考查到的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交叉点主要有:溶液的依数性(包括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非电解质溶液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等);电学与电化学;动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和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判断等。数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的交叉点有:数据处理与作图等。化学与生物学科的渗透也在加强。

例如: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就出现了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知识的交叉。题目让学生回答:“分别用普通水和海水洗衣服,在相同条件下,哪一种衣服干得快?为什么?”本题考查了化学中的稀溶液的依数性和物理中的蒸气压等问题。由于海水中有NaCl、MgCl2等电解质,造成海水的饱和蒸气压下降,使水分子运动减缓(与纯水相比较),使海水沸点升高。因此,海水洗衣服干得慢,普通水洗衣服干得快。化学和数学的交叉在很多图像题中都有体现。2008年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和生物知识进行了交叉考查:结合人体新陈代谢机理,让考生计算血液中HCO3/H2CO3的比值。

1.4 重视思维发散 多角度设计开放性试题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以素质考查为目标,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在试题的情境、立意、设问、作答和评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开放的试题形式。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内涵的可发展性和思维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纵观近几年大学自主招生化学题目,很多高校喜欢采用一些开放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就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试题。题目在介绍了有关海底可燃冰的背景和形成方式后,请考生根据相关材料和自己所学知识谈一谈可燃冰未来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可燃冰本身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样设计的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很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题面的相关内容,快速地从广泛的化学信息中抓出一些本质的知识,然后以此为核心,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深挖,发散思维,就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1.5 重视能力拓展命题源于课标而不拘于课标

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不是以中学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大学各自的要求为标准,命题时原则上以依据化学新课标的要求为主,但不完全拘泥于课标,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延伸。相对与高考试题,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设计更加灵活,很多高校的化学试题题面信息拓展了高中化学知识“生长点”上的一些内容,如:路易斯电子式、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平衡、阴阳离子分析、双指示剂法滴定、配位化合物、热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具有不饱和键有机物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稳定性和环境化学等。这些延展性知识已经部分属于大学化学知识的范畴,经常在很多化学竞赛试题中出现。

例如:2008年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这样的所谓“拓展性”的试题:下列各组元素中性质十分相近的一组是_____。

(A)H He (B)Cl Ca

(C)Li Mg (D)P Cu

这道试题的解答涉及到了新课程标准中未曾涉及的有关元素周期律中的对角线规则应用的知识。在2008年的考题中还出现了同样关于形成内酯的超出新课程标准要求范围的知识。

例如:下列有机化合物可以形成内酯的是______。

(A)异丙醇 (B)α-羟基酸

(C)β-羟基酸 (D)γ-羟基酸

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选择题9,B选项:AgF和LiF都是离子化合物,前者溶解度大。也同样考查到了新课标未涉及的有关卤化银的结构差异和性质比较。做这样的试题,考生必须领会试题所给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抓住知识的本质,抓住延展性知识的要点,就可迎刃而解。不行的话,使用排除法对这样的题也行之有效。由于高中教学与大学要求之间在客观上存在距离,对这样的题目,相当一部分考生感到试题太难或太偏,这也应该属于正常现象。

2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考查内容归类分析

纵观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其考查内容超越了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说是高考知识和化学竞赛知识的有机交融。备考过程中,考生不仅要在高中教材中汲取必备的高中化学内容,还要有意识地拓展相关的化学竞赛知识。由于应试必备的基础知识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已反复强调,这里不再赘述。现结合近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知识点覆盖情况,就其涉及到的有关化学基础知识拓展、迁移和拔高的部分进行归类分析。

2.1 基本概念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2.2 基本理论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2.3 元素及化合物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3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对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覆盖面广、涉及面宽,考试范围、考点和高考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如果想在自主招生中取得理想成绩,必须结合其试题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

3.1 夯实基础,狠抓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夯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和保障。基础知识对于备战高考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备战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也同样重要,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才可能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筹帷幄,调用自由,取得理想的成绩。

3.2 拓宽视野,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偏”、“怪”、“天马行空”,这些高校的“自主考查”行为,凸显出他们对优秀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命题灵活,开放性强。虽然很多知识都是学过的基础知识,但在题目设置上要求发散思维。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开阔视野,注重发散性思维方法的养成。

3.3 关心时事,养成积累生活经验的习惯

化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很多试题直接是与当前化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或者社会生活中的卫生、环保等问题相关。如果考生对相关背景知识了解甚少,考试时可能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读报纸、看新闻,关心时政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勤于思考,注重平时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都有益于自主招生的备考。

3.4 研究规律,搞好适应性试题的训练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有自己的命题原则和规律,考生要及时搜集所报考院校的往年试题,研究其命题规律,由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制预测题,经常进行适应性训练。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及特长对学生进行分类推荐,选择合适的院校报考。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对其进行分类、定向辅导,帮助学生最终顺利通过自主招生考试。

此外,在自主招生化学学科的备考中,还要注意2个误区:一是追求偏难怪题的训练。有些考生平常投入很大精力学习化学竞赛的相关知识,尤其进入高三,恶补化学竞赛的内容,这是舍本求末,是不可取的。二是自学大学化学教材内容。有些考生认为,自主招生化学试题是大学教授命题,应该有很多大学化学的知识在里面,因此,抽出大量时间学学化学课本内容,这也是不可取的。这2个误区都会使学生为自主招生考试占用大量时间,最终影响正常高考的备考,值得广大教师、学生注意。

参考文献

[1] 杨悦,孟芊.教育科学,2010,(5):69

篇9

 

关键词:医用基础化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医用基础化学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的第一门化学课,它的任务是给一年级学生提供与医学相关的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知识,为基础医学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卫生学等打好基础。该课程包含多门化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教学内容多,化学专业知识跨度大。然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作出了重大改革,医用基础化学的课时被大大压缩,而教学内容并未减少,要求没有降低,这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对医用基础化学教学的要求。本文总结了笔者所在教学组近年来在该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改革教学内容,做到医学与化学紧密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与医学的交叉渗透越来越紧密,如果没有扎实的现代化学知识就很难胜任医学科学研究的需要。但长期以来,化学往往被认为是非专业课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大学化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化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抽象,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还要有较好的数理基础,许多学生觉得化学课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现行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医学缺乏紧密联系,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传授,导致医学生对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淡化学科意识,注意化学与医学的联系。目前,在现代医学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分离、检测、诊断等一系列工作中,都要用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教师应通过这些应用激发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兴趣,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学生认识到基础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兴趣。例如,胶体化学可帮助学生理解乳剂、微囊、微球和脂质体等分散系,而这些分散系又是与药物制剂密切相关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可适当加强[1]。 

从授课学时数考虑,如果部分知识点增加讲授时间,其他知识点讲授时间就必须缩减,因此授课体系也随之调整。医用基础化学中的一些知识点超过了医学生理解的程度,或与临床医学专业联系较少,可以考虑删除或由学生自学。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分析仪器已成为医院和医学研究机构的常用设备,因此教材中的很多定量处理可以压缩或删减,如删减渗透压的精确计算,以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必然地,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教师对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化学教师大多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授课常与医学基础、临床课脱节,这也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医学和药学院校的化学教师应利用条件,学习一些必要的医学知识,提高自身医学知识修养和教学水平。我们要求任课教师要经常收集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并自主学习一些医学基础知识,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并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临床医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终生学习的能力及将来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讲授式是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注重传授知识、学生参与过少、缺乏互动性是讲授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鉴于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以及课时数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经过讨论,我们主要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和“自学式”教学法。 

篇10

《Chemistry》一书秉承了《Chemistry--thecen-tralscience》文本清晰、课后习题丰富以及知识覆盖面广等优点,在丛书的布局安排上采用了更加开放、清晰的设计。插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且在每章的开头都附有精心挑选的图片,使本章的内容一目了然,对非化学化工专业普通化学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笔者在研究时发现,与同类教材相比[4,5],该书具有自己的特色。

内容安排《Chemistry》一书非常注重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编排过程由浅入深、由个性到共性、环环相扣。每章开头设有“What'sAhead”作为该章的学习指导,让学生们了解该章的关键知识点以及每个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书中各部分之间穿插有“GiveItSomeThou-ght”,用一些非正式、集中化的问题来检测你是否真正的掌握好所学的知识;部分知识配有Sample-Exercise把知识点应用到问题情境中,在每个Sam-pleExercise后的PracticeExercise巩固了知识点,使知识的学习更加灵活;每章知识讲解的后面都安排了“SummaryandKeyTerms”作为该章的小节,列出了该章每一节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重点知识,并用符号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标注。

课外拓展为什么说“化学-中心科学”呢?作者在书中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问题,让读者们体会到化学世界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ChemistryandLife和ChemistryatWork两个版块的加入,强调了化学与世界形势、科学发展以及医学的重大联系,告诉人们看待周围世界的新思路、新方法。ChemistryandLife主要是让学生们对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喝太多的水会杀了你(DrinkingtoomuchWatercanKillYou)、血压(BloodPressure)、龋齿和氟化反应(ToothDecayandFluoridation)、用于生物显像的IR光谱(IRSpectroscopyforBiologicalImaging)等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Chemistryat-Work是把一些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在化学的层面上做一些初步的解释,并且介绍了一些工作中常用的大型仪器,包括: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CO2andtheGreenhouseEffect)、澳大利亚同步加速器(AustralianSynchrotron)、气体的分离(Gassep-arations)、煤气管道(GasPipelines)等;在个别的章节中,作者还配有ACloserLook和Chats(ChemistryHasApplicationThroughoutScience)两部分,ACloserLook更加详细的介绍了本章的重点以及感兴趣的话题,如第9章后介绍的理想气体方程式(TheIdeal-GasEquation)等;Chats这一模块符合本土特色,由澳大利亚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来告诉人们书本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现实世界的,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

图文并茂《Chemistry》一书排版印刷精美,书中内容采用彩色印刷,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色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正文和很多页边缘都附有大量插图,包括模型图、反应装置图、结构图、组成图等多种形式。部分内容采用多聚焦图像、制作精良的计算机渲染图像等,从宏观、微观、符号化以及概念化等多种视角出发,十分有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清楚、直观、立体感强[6]。对分子插图的表述采用了三维度法,加强了对分子结构的认识。我国教材通常插图较少且质量不高,形式单调,这是我国教材需要向国外教材加以学习的地方。

习题设置《Chemistry》一书几乎每章的后面都附有100多个习题,习题的设计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在章末习题的前面,安排了VisualisingCon-ceptsExercises,这类习题通过使用模型、图表以及其它视觉化的材料来重新认识知识,从而对本章的关键知识点有一个概括化的理解;习题大体分为4个部分,既有巩固基础知识的普通习题,也有具有一定深度的附加题(AdditionalExercises),还有综合各章之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综合题(Integra-tiveExercise),以及方便快捷的电子版习题(eM-ediaExercises),分类清晰、种类齐全、便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