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技术学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易嵌短暂的两个月,我们从linux基础入手,强化了c语言编程,学习了linux系统编程和网络编程。时间虽短,但成长很快,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得学习更加透彻。通过用不同方法实现同一个项目,不断深入,层层推进,学以致用!
在易嵌的这个暑假,我过得充实而快乐。在这里有着同学间的探讨、师生间的互动和魔鬼般的训练!在我丰富多彩的人生路上留下了永远亮丽与难忘的记忆!
实践报告正文:看着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要结束了,心中隐隐有一种伤感与失落,我陷入了沉思:该挺直腰杆走自己的路了!学习嵌入式是我的梦想,我很羡慕能够在嵌入式方面独档一面的高手,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们那样自信自如的在嵌入式这片热土上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浪漫。
当我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暑假,学习我一直都想去学的嵌入式的时候,就注定要在我丰富多彩的人生路上留下永远亮丽与难忘的记忆!算算毕业的时间,我已经闻到了离别的气息,在这即将远离大学时代的时刻,才真正懂得回眸的意义。想想走过的路,想想现在的路,想想来时的路,不知道未来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带着无比豪迈的心情和缤纷的梦想来到易嵌学习嵌入式,希望在这崭新的一页留下人生的美好!在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和新的环境中,我开始了我的嵌入式学习,开始了新一轮的拼搏。
无论现在多么努力都无法追回失去的金色年华,所以在开班典礼的时候,我便为自己制定了目标!我将好好利用最后一个暑假,多学些知识锻炼自己,为自己储备一些精神食粮并不断开拓视野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能够在毕业的时候成为学校的骄傲!
在易嵌短暂的两个月,我们从linux基础入手,强化了c语言编程,学习了linux系统编程和网络编程。时间虽短,但成长很快,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通过对linux操作系统的学习,我初步掌握了linux基础。刚开始我对linux只是有一点儿了解,但并没有真正的去接触。在这段时间里,从linux系统安装开始着手,了解linux的发展,相比其他系统,它有很多优点。在安装好系统后,学习了linux的分区命名、linux的常用命令、文本编辑器vi、shell的使用、源代码的编译和调试、多模块的编译和链接以及管理工具。通过这些学习,我基本能够在linux系统下通过vi编辑器编写c语言程序,通过一些常用命令来调试、查看程序。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初步掌握linux,与在学校学习一门课程意义完全不同,通过老师的讲解,自己的练习,同学之间的交流,能够加深印象,熟练操作。
学习linux基础只是我嵌入式学习历程的一个开始,虽然有好多命令还不太熟悉,有好多命令都还没有去尝试过,但我相信随着后期的学习,我将逐渐熟练掌握。在c语言学习阶段,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变量、函数、数组、指针、指针函数、函数指针、指针数组、数组指针、结构体、结构体指针数组、关键字……,从模块到整体,从写代码的风格到代码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写出的代码比以前更直观,更注重细节,bug也更少了!
在半个月时间的c语言学习中,我从刚开始的重温c语言到后来的位运算、堆栈、单向链表、双向链表以及list_head。新知识以及注意点渐渐增多,在这段时间,我创造了很多个记录,比如11小时完成30道编程题,独自完成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等,特别是刚接触到链表和list_head的时候,不在像前面那样轻松了,还记得那段时间,每到晚上热醒的时候,又想起了我的学生管理系统,本来就少的可怜的睡觉时间,又被……,真可谓苦我心志矣!
不过,等我美美的睡上一觉,醒来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学习,真是一个大丰收!虽然不能说是很精通c语言,至少可以说真的入门了……,我又向自己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段时间,我时常会想,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会选择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从一开始就夯实基础!可是这是不现实的,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雨后,柔弱的我早已学会了坚强。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学习,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学习,懂得了时间,懂得了成长,懂得了奋斗和拼搏。现在知道,为时不晚,从现在开始,我将为自己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伴随着烈日,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开始深入学习linux系统程序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基础、并发性、linux系统接口、进程和线程以及进程间的通信。通过这阶段的学习,我对linux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进行多线程多进程的操作。
篇2
1大数据对中职计算机技术移动学习的价值分析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大数据技术为行业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教育行业的发展来讲,有了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市场化特征表现的更加明显,教育实效性效果有了显著提升。总结分析大数据在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其产生了三方面的突出价值。
1.1大数据为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很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实际上是与社会脱节的,这对于职业院校的价值体现十分不利。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实践积极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当前社会计算机的应用需求现状,可以为更加合理的设置计算机技术课程提供参考。简言之,大数据技术能够准确的分析技术发展以及应用趋势,可以为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的实践提供参考,使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做到充分的与社会接轨,这样,职业教育的价值发挥会更加的显著。
1.2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计算机技术教学的创新提供依据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尤其是职业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对其的限制表现的越来月明显,所以教育模式、教育方法需要做创新。大数据技术的利用一方面能够掌握未来计算机人才需要的基本方向,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各种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利用实效,基于人才发展方向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分析,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可以选择更符合人才发展方向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教学促进来讲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1.3大数据技术的利用能够为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的优化提供帮助
在教学实践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做教学问题的总结和分析,职业院校以及老师会更加清楚的掌握到教学中比较容易犯得错误,基于数据结果进行错误发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有效的帮助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实现优化和进步。
2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设定不科学
中职院校在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教学时,对于一些非专业性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只是让学生们掌握住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的操作技巧,帮助学生们通过全国计算机的考试,而对于一些非专业的学生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满足就业要求。在这种教学目标之下,很多的学生们往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过关率,而对于一些考试内容进行学习,忽视了对其他计算机以及网络应用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出现了偏差。
2.2基础教材与现实需要的差距较大
经过对当下中职院校学生们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以及大纲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包括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内容,教师们在对教材进行讲解时往往注重于理论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们对于一些实践应用的培养,这样会造成考试和需求之间的相分离。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往往注重学生们对于一些应用模块题型的练习,而忽视了对相关内容的讲解,导致学生们知识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些常见的常考的函数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多级列表设置等模块仍是相对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由于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内容不能够满足考试所需,很难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2.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对计算机进行教学时往往以理论灌输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居于主体,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受,参与热情不高,也无法提高自身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当下部分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时依然是把课堂的实际任务操作演练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们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尽管这样能够让学生们了解教材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们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这种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日益的丧失兴趣,尤其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真正的解决实际的问题。
2.4教学实践与理论的脱节表现较为明显
中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学生们的地位较为被动,教师们不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不仅让学生们的积极性下降,而且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在讲解中也缺乏重点和针对性,这样不仅导致学生们对计算机教学较为反感,而且也不利于提高自己的主观学习性,最终让学生们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依然有限,无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提高中职院校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就业。
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中职院校计算机技术移动教学措施分析
3.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灵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固定性比较强,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比较的固定,这对于移动学习来讲十分不利,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就教学模式的改变来看,主要有两点:(1)针对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问题,然后由老师基于重点做教学视频的制作。一般来讲,遵循“一个问题一段视频”的原则,这不仅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而且有效的区分了问题的解答,缩短的视频的实践。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能够利用移动设备和网络进行灵活的在线学习,比如业余时候进行短视频的观看。(2)采用平系模式做移动学习。平系模式主要指的是老师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构构建具体问题的分析平台,学生能够在移动设备中随时随地的访问平台进行询问和探讨问题,进而解决相应的疑惑。总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做“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并积极的利用当前生活中的数据交流平台和移动网络设备,学生的移动学习效率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学习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的加强。
3.2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移动教学实践的加强
教学方法对具体的教学效果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实践中基于大数据分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移动教学实践的加强现实意义显著。就具体的方法创新来讲,目标表现比较抢眼的方法有两个:
3.2.1采用碎片教育法
所谓的碎片教育法和系统教育法是相对的,这种教育方法的实施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利用课余时间做小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具体的分析来看,系统的知识量比较大,需要的学习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学生很难在教学中实现移动学习。碎片教育法将系统性的知识进行肢解,将其拆解为零散的知识点,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等进行细小知识点的存储,这样,其可以在生活休息中实现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3.2.2翻转教学法、面对面教学以及在线教学等方法
在网络时代之下,可以借助于网络教学的平台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并且制定出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们真正的在做中学、学中做,因此教师可以依托于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采取面对面教学或者是在线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这种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平台,可以让学生们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3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为移动教学提供资源
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为移动教学提供资源,这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提升来讲现实意义显著。就网络教育平台的具体构建来看,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1)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此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老师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习资料的共享,学生能够通过平台观看和学习老师共享的资源,这样,学生在课堂之余又多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与渠道。通过平台的利用,学生与老师实现了从课上到课下的对话,知识领悟会更加的深刻,所以学生无论是理论记忆还是技术感受都会有明显的提升。(2)实现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从具体的分析来看,虽然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实现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但是毕竟课程的执行周期较长,所以一些新技术、新内容无法在教材当中另做补充。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作为信息资源补充站,老师以及学校将相关专业的最新消息在平台上,由老师和学生做在线的共享学习和交流,这不仅提升了老师的知识范围,学生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发展信息。简言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技术教学有效的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的联动,实现了课本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相互补充,这对于最终的教学成果提升有显著的价值和意义。
3.4基于移动学习目标做评价和考核
在教育教学中,考核评价对于教学的具体进步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所以为了在移动学习实践中强调对学生的考核,需要基于移动学习目标制定考核体系。从上述分析来看,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教育实施对移动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所以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部分内容是以网络的方式进行教授的,这种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形成了互补,所以学生只有实现了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双重认知,其学习的成绩才会有显著性提升。在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中,为了敦促学生积极的参与移动学习,可以将网络教学的内容在考核中做更大比例的设置,这样,基于考核评价可以确定学生具体的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基于教学实践反馈的相关内容,学校和老师再做具体的课程调整,课程实施的具体价值和目标会更加显著。总之,基于移动学习目标做评价和考核体系的设定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4总结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好的参考,所以在教育教学中需要积极的利用大数据。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对于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提升有重要的帮助,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过于固定,不符合移动大环境,因此积极的分析移动学习的突出现实意义,并针对目前的教育教学问题做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移动学习分析和讨论,这能够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和生活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董琰.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学习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32):66-67.
[2]柳甲荣.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02):210-211.
[3]潘期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04):143-144.
[4]张建生.试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策略[J].才智,2016(33):73-74.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中职教育 作用
中职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丰富的专业技术能力,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拥有较强的生存与就业能力。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我们必须要尽快转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教育模式,所以,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 计算机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1.1 提高中学校信息化水平
中职学校教育工作应当进一步的强化与完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中职学校需要尽可能多的掌控计算机网络教育资源,努力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了解与获得最新的各专业各课程的知识;中职院校能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从而让自身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国际先进教育教学水平接轨。唯有如此,中职学校才可以真正的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打开,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摆脱陈旧思想认识的束缚,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当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资源,不断的吸取与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方式,不断改革自己,努力推动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1.2 转变中职教师思想理念
现阶段在中职学校的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依旧没有彻底转变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但是这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如今的信息时代所淘汰,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以及中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过于重视主科成绩导致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无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中职学校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改进和优化教育方式。对于教师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快的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确保中职教育改革的有序推进。另外,教师自身也应当不断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自己也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能够灵活科学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举一反三。
1.3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知识内容,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过去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讲解一些公式原理。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教学效率降低。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课堂瞬间更加灵动起来,如微课程的开发,应用视频来当作是辅助教学载体,通过一些时间相对较短的但是包含某一节课知识重点的趣味Flash视频来供学生观看,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这些自制的视频不但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囊括重难点知识,同时还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可以拿出手机来观看。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一些理科公式制作为微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2 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2.1 不可抛弃传统教育方式
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中职教育课堂中,可选择过去的教学方式组织习题实践课。各个专业的课堂实践练习有所差异,针对文科类的课程,应展开实例分析探讨,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实例分析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要求学生回顾之前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根据案例材料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无具体形式的探讨,最终进行总结。而针对偏向于理科类的课程,教师应当通过出当堂习题的方式,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在做的同时教师应当进入学生中抽样检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普遍性问题可在练习结束之后统一进行讲解,如此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在中职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将传统教学模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相互结合,交替应用,真正将现代和传统有机融合起来,让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2 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整合
计算机技术包含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教学手段更加形象,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接受,反而会出现学习焦虑等不良反应,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传统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够进一步发挥出教师整合知识的作用,针对学生无法较快理解的知识内容或者提问,教师可帮助学生引导解决,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适应与掌控能力,同时教师自身的语言、板书也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来创造出更加丰富真实的情境,将二者融合起来发挥出最大价值。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科学的设置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将教师的“讲”与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整合起来,可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职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与效果,我们在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合理的把握好一个“度”,针对抽象艰涩的专业性学科,可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而必要时还需要利用传统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便弱化了教师自身的作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属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于现代技术的优势来促进职业教学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益成.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235-236.
[2]张旭.试论计算机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2):252.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教学;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尤其在机械教学中,更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新颖别致、直观生动、灵活多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计算机技术对机械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不足,给机械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1、丰富教学内容。机械专业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教学和操作过程复杂,难以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机械教学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通过图形、文本、影像、动画、声音等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将抽象、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教师的讲解更加具体、生动,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理解更全面。
2、扩大知识容量。计算机技术辅助机械教学,可以丰富、扩大教学内容,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课时利用效率。课堂上需要的大量文字、图表以及机械原理等信息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教学,节约了授课时间,加快了教学进程,增加了课时容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
3、增强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机械类教材当中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通过计算机技术,使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影像演示出来,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富有成效。
4、激发学生兴趣。机械类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概念定理多,各章节之间相互独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通过计算机技术,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模拟仿真”的课堂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二、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1、实现教学内容的美观化。计算机的文本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字体多样化、色彩的丰富化,美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展示知识信息,使教学变得方便、快捷,增强了教学效果。如机械类教材中概念、原理等理论性的内容比较多,通过PowerPoint软件把相关内容制作成彩色幻灯片进行播放,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利用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及仿真软件,模拟真实机构的运动过程,可以取得一目了然的效果。如机械基础平面四杆机构的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演示公交车自动关门系统、鄂式粉碎机粉碎系统等机构的运动过程,使学生对四杆机构的理解更加形象、直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主动地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四杆机构。
3、实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机械类教材中表达零件结构形状、机器装配关系大多采用二维图形,由于缺乏直观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力。利用计算机3D软件,可以把教材中的二维图形制作成三维图形,并运用软件的旋转功能,对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机构形状的认知。
4、实现教学内容的仿真化。机械类教材实践性强,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计算机模拟机构运动、机械加工、操作演练的过程,能够熟悉操作的基本要领,从而为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能有效地解决机械设备局限、实习工件损耗、加工误差难以把握等问题。
5、实现教学内容的共享化。多媒体课件具有容易复制、便于存储和循环播放的特点,学生可以便捷地复制、下载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多媒体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上,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交流使用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教学整合的思考
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紧密结合,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何做到既顺利开展,又优质高效,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1、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技能。作为现代教育的实践者,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努力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现代教学方法及手段,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决定的。教师必须正确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的关系,做到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使之相互补充,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过硬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虽然能够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但不能替代实际操作。若一味地用计算机实验仿真软件代替实习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应避免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放在多媒体课件中,或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忽视师生间直接的知识探究和情感交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在机械教学中才能焕发出活力。
参考文献:
篇5
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综合素质,包括计算机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停留在课堂所学计算机知识范围内。这就对高校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目前,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表现在对计算机课程的认识上,由于学生是非计算机专业,相对本专业课程来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多数学生认为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考级获取证书或应付院校期末考试,只学与等级考试或期末考试相关的部分就行了,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仅限于课堂老师所教的内容。另外,一些院校或部门本身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没有充分的重视,或是过度重视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级率,使得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将重点放在了等级考试中的重点、难点的讲解上。这些认识误区,影响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
在教学方式上,由于我国计算机教育起步较晚,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程度与当地经济环境和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计算机,入学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有的学生则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计算机,使得学生起点参差不齐[1]。另外,虽然我国计算机教育起步晚,但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发展却日新月异,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一方面会导致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内容难而丧失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也会使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因不能满足学习需求或因内容简单而忽视计算机的学习。
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对计算机教育的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调配课时比例,但是这些实践操作往往仅针对相应的理论部分知识,是跟学生所学专业割裂开的,而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在所学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方面搭建起桥梁,缺乏融合。这就导致在以后的工作或科研中不能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解决专业问题的实践中,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策略优化方案
首先,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与计算机结合的非常密切,需要综合、创新型人才,面对种类繁多的计算机教材,高校应选用与学科之间融合度较高的教材。同时根据才人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点,组织强大的教师队伍,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修订。教学内容修订由计算机本专业教师根据当今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更新补充到教材中,由其他学科教师将专业内容融入实例应用中,形成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主线,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的新“教材”[2]。这样既满足了不同起点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需求,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通过和专业学科的衔接,学生可以更深入掌握和了解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的应用,拓展专业认知度。比如我校在讲授计算机基础中“演示文稿”部分的时候,临床医学专业的效果演示选用人体解剖学图片,口腔医学专业则用牙髓的图片做演示。
第二,采用多元化教学,以实践案例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计算机课时有限而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传统的静态教学无法跟上技术更新速度,这就对高校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对此,高校在进行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讲授和基本实验课程操作基础上,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一个有关计算机技术的网站交流平台,教师除了可以将课程视频或课程疑难、重点的分析总结与学生分享,也可以转载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及计算机在专业方向的最新应用技术,使学生了解专业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动向。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向学生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一方面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逐渐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同时通过对网站计算机技术资料的阅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3]能力的目的。比如我校在校园网中开设“教育技术研究”专栏,通过这个平台,各专业教师可以在上面获取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的学习技术知识。这中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以后进行工作研究有深远意义。
第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目前高校的教学体系中,教师是重要的教学主体。在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至关重要,尤其体现着计算机教学上,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严密的逻辑性、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如果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不足或者综合素质不强,不能生动的表述教学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兴趣丧失,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违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标。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第一,鼓励教师科研活动和进修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其二,多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专业动向和计算机在专业方面的新应用和新技术,将学科知识融入计算机教学中。
篇6
1 CAI的智能化历程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的CAI智能化,总结起来,经历了四个阶段: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
1.1 程序教学阶段
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程序教学具有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特点。它是哈佛心理学家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运用的,基于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原理两个理论支持。程序教学在20世纪60年代风靡了美国教学界并得到广泛运用,它推动了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它在学习领域的成功是使学习者能够快速高效的学会技能,达到会“做”的效果。随着程序教学的深入,学习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使得程序教学的弱点慢慢显现:学生与教师直接对话的机会减少,阻碍了双方的及时交流,教学成果难以保障;教学程序的功能有效,部分学科教材编写程序困难,难以采用程序教学。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程序教学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1.2 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随着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兴起和发展,1958年,美国IBM公司基于IBM650计算机设计了第一个教学系统,它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起步。广义来看,“计算机作为一个教学媒体,是帮助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任何将计算机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只要是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开展,有利于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这个教学活动就是合理的,就是有存在价值的,这个教学活动就应该被认为是‘正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这就标志着,计算机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机器,人机交互、控制灵活、高速运算的计算机优势使CAI在程序教学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认知理论的成熟和流行,学习者的认知需求也被得到了重视和研究,研究者根据学习者学习的反馈来收集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提供新的学习内容,这就形成了生成性CAI。生成性CAI系统首次构建了学生模型,它通过学生行为进行建模,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行为。它的短板在于:系统只能根据学习者的行为参数来生成学习内容和问题,而非学习者的知识状态,局限于运用在良构领域的知识教学。
1.3 智能计算机辅助(ICAI)教学
为了实现CAI的进一步发展,规避生成性CAI系统短板,卡内基梅隆大学卡波纳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CAI系统,创建了智能化的地理教学系统SCHOLAR,这一系统的出现标志着ICAI系统的形成。ICAI系统是人工智能、教育理论、专家和学生的心智模型的有机结合,学习者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学习,同时这些问题又是经过恰当的筛选的,通过学习者对问题的解答与计算机对问题的解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在ICAI对差异进行分析后,给学习者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并确认和反馈学习者是否接受并理解这些建议,通过多次的反馈循环,ICAI又会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更新学习者的技能和学习进度,更新学习模型,进入下一个问题循环。
ICAI系统不仅记录了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和基础,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学习者的动态学习跟踪,及时更新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但这一系统还是没有让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方式和途径还存在某些不足。
1.4 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认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应运而生。这一系统的特点在于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片等各种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手段,与此同时,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为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如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诊断、学习策略等等,真正的实现了因材施教。目前这一系统还在继续发展和深入中。
2 CAI智能化发展启示
纵观CAI智能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2.1 “教”到“学”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模式以“教”为主,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而通过CAI智能化的发展,能够更好的刺激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意愿,从而实现学习模式以“学”为主的转变,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更高质量、水平的人才。
2.2 辩证的看待计算机技术
教学活动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计算机的智能化发展水平目前还无法完全的取代和支持学习者的全部学习活动,它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教学工具。因此,ICAI系统必须坚持以学到为主,积极的引入各种计算机发展技术,提升计算机工具的使用效率和作用,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提高技术支持,更好的帮助学习者提升学习能力。
2.3 重视现代多媒体技术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多媒体技术对学习者学习信息加工具有直接的效果和影响,因此,在ICAI系统的构建和发展中,必须充分重视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达到科学、生动的展示学习内容,从而提升学习者的信息接收与处理效率,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2.4 积极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学科交叉通过教学事业发展
ICAI系统融合了教育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理论知识,各个学科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能够为ICAI系统提供参考和学习,积极推动ICAI系统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篇7
在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非常重视计算机专业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不仅仅面向的理工科学生,甚至文法艺术类专业亦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但是一些非工科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比较浅显,注重表面,对考核的要求不高,其实这并不利于综合技能人才的培养。
2计算机教育理念的转变
社会日益发展,计算机技术发展更为迅速,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固有模式上,要及时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根据自身学校的教育体制和理念,创造出自己独有的特点。我校的计算机教育主要分为本科、专科两个层面,应深知专科与本科教育应用型的不同,专科教育应该以就业为方向,更注重技术应用,而本科的教育更为全面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这就要求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目前主流的嵌入式、物联网、软件等热门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改革。
3对计算机教学变革的思考
3.1提高计算机教育文化氛围
人们都说计算机是年轻人从事的工作,所以计算机行业也是一个年轻的领域,高校应该重视计算机教育氛围的提高。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使得本学校计算机的教学与社会计算机潮流相协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在校园各个角落展现出计算机技术的魅力所在。
3.2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本科、专科层次不同,生源素质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别,所以我们对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和相关的课程建设定会不同,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实验实训设计、课程设计、考核目标要求等自然也应区别对待。本科和专科,首先都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考虑到学生走出校园后的专业发展,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专科教育中,加强实训环节,重视技术和素质教育,保证二次就业的竞争能力;而本科教育实验实践环节更多,注重的是应用能力的提高。
3.3如何做好因材施教
教材的选用,直接奠定了本门课程的基础学习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应选择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书籍。教学过程中,在重视理论的同时,可以适当降低理论要求,但同时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更强的实验环节,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4教学内容的传播
以所选教材为主,贯穿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尽可能使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环节,并适当选择几本相关的参考书,使得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钻研,勤动脑,勤动手。
3.5重视实验、实训、实践
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实验、实训才能巩固理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实训改革理论教学。实验随着理论走,加强实验、实训内容建设,所选做的实验要充分体现本课程内容特点并与实际结合紧密,重视课程设计环节。
3.6课后环节
教师上完课,只是开始,带学生做实验,进行课后的答疑也同样重要。可以现场解答,也可通过网络等工具进行在线辅导,将教学资源上传,方便学生课后的自我学习。
4师资队伍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也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应该不断的在课程上有所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利用假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研讨、辅导班学习、企业顶岗实践等等,目的是为了拓阔知识面,提高自身能力;加强计算机不同研究方向教师间的交流,促进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5总结
篇8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 教学优化 教学改革
1.引言
目前计算机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至关重要的[1]-[2]。高校要重视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加大计算机的教学力度,学生应该自觉学习和自己专业相对应的计算机技术,为毕业之后的公司应聘取得一份保障[3]。
2.目前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在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中,高校开设了相关计算机应用的课程,老师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实施计算机教学,然而对于书本枯燥的文字叙述,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无法获取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还导致学生降低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同时书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会通过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掌握。所以,要制定新的计算机教学措施,让学生真正提高计算机能力[4]-[5]。
3.在计算机应用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
3.1根据专业需要制定教学模式
学校通过对各个专业的计算机要求的了解分析之后,制定出每个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每个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专业的应用需求。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要比其他专业高,学校要全方位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同的专业特点相差很大,学校要根据专业特色,实施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制定一定数目的实践课程,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应用[6]。
3.2采用任务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研究,找出每个知识之间的关系,并且将每个知识形成一个大的整体,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另外,在实践课程中,应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确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存在一定的联系,提高运用能力,通过任务的完成,各个知识被综合使用,彼此结合,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7]-[8]。
3.3采用主动合作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增大了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量。具备计算机技术,是当代大学生所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懂得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主动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独立思考的解决方式。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强化自我控制能力,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不断成长,成为学习中的主导力量。还有互相合作,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团队的协作作用,让每个成员的思想融合起来,互相鼓励,吸取对方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共同实现学习目标。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专业需求的不同,高校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开设相关实践课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懂得互相合作,共同发展,进而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杜宗福.计算机应用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
[2]冯国华.VMware虚拟机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10(14).
[3]李雪.浅谈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9).
[4]许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析[J].计算机教育,2008(01).
[5]王玉锋,孔繁之.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07).
[6]程明.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中国成人教育,2006(02).
篇9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 课堂教学 实效
计算机知识虽然不难,但要上好这一门课却不容易。要上好这门课,必须充分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式,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并让学生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这是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四、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篇10
中职教育是以专业技能来取胜职位的,中职教育的开展形式有别于专门的学科、研究、工程型的普通培训教育模式,其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初级应用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中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也相当普遍,并成为社会中职教育的代表课程和表现形式,并且具有科学实践、创造、功能模块细分等主要特点,所以就以中职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来探讨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1 中职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是最适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在教学实施中的方法。总体上促进学生在知识、文化水平、技能、情感、态度端正等几个方面上都能准确的实现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培养目的,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驱动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育模式中,就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认真地分析教学形式,将教学课程和目标,积极地融合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中,通过学生的实践去完成具体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训练,从而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驱动教育符合新的教育要求和教学方式,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积极性,对学生循循善诱,由表及里的渗透式学习方法,便于学生逐渐的学习知识和技能。
2 实施我国中职教育计算机技术教学驱动法的重要方法
2.1 中职教育当前的教育状态
从中职生本身出发考虑观点分析事物,说明很多中职生没有从完成的义务教育中汲取更多的深刻思想和积极抱负,不能从社会的主观现象找问题,缺乏相应的信念、追求,更不要说中职生的远大理想,在中职生身上最容易看到社会底层的反射,他们离开学校后大多失去了原有的积极思想,进而悲观颓废,甚至自甘堕落。
所以要推进中职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得注重文化课对他们的影响意义,再加上上中职教育的学生不是文化知识功底扎实的学生,而是高考无望只能选择技术手段谋生,知识文化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带领他们不被现实所被动,进而实现最终的中职教育全面胜利,高素质的人才是因为文化知识的积淀和积累,而中职教育技术手段过硬,只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他们定能以娴熟的手艺质量来胜任社会责任。
2.2 实施计算机技术教学驱动法的主要目的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践性特别突出,当代社会以计算机为主给学习者,提供知识资源共享的文化平台,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形成了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向。当前的计算机技术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各界对计算机技术全方面、多层次、高领域的需要,计算机技术是当前各专业中,知识积累最多,以及针对性技术更新最快的专业之一。
实施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锻炼手艺的主要有效锻炼方式,其特点是:教师的引导为基础,将知识融入倒要进行的实践活动中,在学生动手实践的时候,制动中就把问题提出来,老师针对性的解答,进而促使记忆的加深。
计算机技术需要教学驱动法的实施,任务驱动法从根本上促使中职生基本手段的巩固,使手艺能力得到积极有效锻炼,系统的给学生灌输了知识技能和技术的层次加实用性,提出了由外而内的、逐渐深层的学识途径,更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和技能。
3 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的实施意义
3.1 迎合时代形式的发展
中职教育的发展,从社会技术手艺阶层上满足了我国工业的发展需求,中职生能够以过硬的技术来给自己的职业能力加分,况且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习任务境况为起点的,完全符合教育的新境况,学生在老师布置的任务下主动探究,深切的探寻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术发挥度,这种方法使学生记忆深刻。
3.2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得到切实的教育收益
任务驱动教育,是一种从根本问题出发的实际教育收益,不仅从成本上有效节约,而且从未来的发展前景上看潜力巨大。这项教育任务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中职教育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率,还能着手改善很多实践中的动手能力问题。更有利于提高中职生在学习计算机时信息的交流情况,有利于计算机信息获取更多有效的来源和途径,从而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探索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使自己的计算机专业水平提高。
4 能促使我国的中职教育事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任务驱动教学是比较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因为其把必要的知识环节结合起来,使学生进行操作演练讲解的实践性情况,为中职生的基本功打好坚实的基础,还有最后的总结环节,促使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加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了中职生的自身特点。
并且有效的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自我被动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以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计算机技术的动手实践能力,能真正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强的特点,有助于教师的课程设计安排更接近于合理科学,和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更快更稳定性的发展。以达到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 下一篇:管理学基本原理的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