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篇1

关键词: 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1 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细化招标管理

1. 1编制准确的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是招投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签订合同,调整工程量和办理结算的依据。工程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项目的合同管理和费用控制。编制工程量清单是一项专业的技术经济活动,要求编制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技经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知识和施工经验,在全面把握设计图纸的基础上,了解项目建设环境条件,按照规范要求分解、归纳,合理划分分部、分项工程,做到不重、不漏,为防止不平衡报价,减少价格风险,建立合理竞争平台奠定基础。

1. 2控制投标价低于成本价

为防止低于企业个别成本的报价中标,导致偷工减料、质量低劣的现象发生,评标委员会应对每个分项进行认真分析,看它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是否有偷工减料,是否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然后再下结论。

实际工作中可采用明确履约保证金的形式,即中标价与各投标人报价的平均值相比较,中标价越低者交纳的履约保证金就越高。这样就可以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中标单位。

1. 3报价的综合评审

总造价和单项造价的综合评审。总报价最低并不能说明单项报价最低,投标人往往在保持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将工程量变化可能较小的项目的单价降低,将可能变化较大的项目单价增大,以期达到竣工结算时追加工程款的目的。单价和相应工程数量的综合评审。工程量大的单价要重点分析。单价与工作内容、施工方案、技术工艺的综合评审。应仔细阅读投标文件,发现问题及时请投标人做出解答或承诺。例如某项目招标中,根据资料和现场情况,施工中可能要采取降水措施,费用约6万元,但投标人在报价中未列该措施费用,经答疑投标人以书面承诺,该费用如实际发生也不另计。

1. 4签订严密的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应明确各方责任、义务和权益。国标规范中未明确的事项,都要在合同中明确。如:有关结算方式条款,应明确投标文件中含有的项目实行单价固定或变量调整;投标文件中未含有的项目采用定额计价并约定取费标准或协商解决等。有关风险责任的条款,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增加合同价款、延误工期的情况进行约定和量化,防止索赔和争议的发生。

2 控制设计变更和签证,强化施工管理

2. 1控制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无论由哪方提出,均应由各方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单位提交相应的图纸及说明,办理变更手续下发实施。变更应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质量、设计遗漏和错误、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的;认真图纸会审,尽量提前变更,最好在开工和后续施工之前;变更后的施工工艺不宜复杂,对总工期不产生影响;不得降低使用标准。

2. 2控制工程签证

工程签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在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之外,工程量清单、工程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

签证数量应有各方确认,应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增加约束力;强调办理签证的及时性,由于工程本身的特殊性,施工时的一些隐蔽工程及工序上的交叉作业,客观的数据资料事后难以证实;签证的描述要准确,图纸上不明确的隐蔽签证应表明几何尺寸并附简图,图纸外的签证,必须写明时间、地点、事由、原始数据,不能笼统地签注工程量和费用;对已考虑在合同总价中的情形不予签证,如:标段众多,交叉施工时发生的费用;因自身原因赶工期增加的费用;提前进场做施工准备而发生的费用。

2. 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树立全要素、全方位的造价管理理念,现场各方工程技术人员不仅控制工程本身的成本,还应同时考虑工期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及环境成本,通过技术方案比较、经济分析,把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工程实践中应注意:变更后产生的效益,与其引起的施工索赔费用加以比较权衡;变更费用是否控制在合同范围内,是否超概;接到变更指令后立即实施,还是确定变更费用后实施;分清变更的责任原因,确定费用承担方及承担额。

3 依据合同严格审核,加强结算管理

3. 1工程量清单计价合同

仔细、正确核算最终完成的工程量,根据施工合同比照工程量清单,对于下列情况予以核减:图纸中减少的内容;未按规定办理的设计变更和施工签证;合同中包含的风险费用。结算时,招标时依据的施工图纸之外的工程量变更、清单漏项和差错应予调整。工程量审核重点是与图纸出入较大或图纸表述不太明确的部分,如:土方工程、室外工程、零星工程、临时工程、配套工程、拆除工程以及标段界线接口等。

3.2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掌握工程造价变化。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变更一旦发生就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避免事情积压成堆,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

3. 3定额计价合同

采用定额计价结算时,除对工程量认真审核外,对于定额中的可变部分尤其是材料价格严格控制。材料费占投资比重大,供应渠道多,品种规格复杂,这就要求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深入现场,了解市场行情,掌握第一手的施工情况和材料信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材料价格。应重点审核以下内容:调增的材料差价是否计取间接费、直接费或人工费增减后,有关费用是否做了相应调整;与概算偏差的费用;四通一平费用;专业交叉费用等。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细致的招标准备,签订严密的施工合同,规范设计变更,减少施工签证,客观公正联系实际,严格结算审核,实现工程造价的可控。

4 结束语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也要求造价工程师全面掌握和运用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书及有关设计、施工文件,以合理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抓住计量支付这个关键环节,认真审核支付申请,使每笔资金都能得到合理控制和支付。

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设计阶段未考虑周全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变更,造价也随之变化。

参考文献:

[1] 宁素莹. 建设工程价格管理[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

[2] 何红锋. 工程建设中的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M].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2.

篇2

【关键词】建筑项目;实施阶段;质量管理

一、建筑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

建筑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伴随着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而形成的。在项目决策阶段,需要确定与投资目标相协调的项目质量目标。可以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决策质量和建筑建筑项目的质量,并确定建筑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因此,项目决策阶段是影响建筑项目质量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要能充分反映开发商或投资商对质量的要求和意愿。

建筑项目勘察设计阶段,是根据项目决策阶段确定的建筑项目质量目标和水平,通过初步设计使工程项目具体化。然后,再通过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该项目技术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因此,设计阶段决定着项目建成后的使用功能和价值,也是影响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项目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和施工图纸的要求,通过一道道工序施工形成工程项目实体。这一阶段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因此,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建筑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是对施工阶段的质量通过试运行、检查、评定、考核,检查质量目标是否达到。这一阶段是工程项目从建设阶段向生产阶段过渡的必要环节,体现了建筑质量的最终结果。因此,竣工验收阶段是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二、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建筑项目质量管理,是指为满足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管理是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其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质量第一原则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

要确立质量第一的原则,必须弄清并且摆正质量和数量、质量和进度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数量和进度都失去意义,也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且数量越多,进度越快。造成的损失也将越大。因此,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才是符合质量管理所要求的质量水平。

2、预防为主原则

对于建筑项目的质量,长期以来我们采取事后检验的方法,认为严格检查,就能保证质量,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因为好的工程项目是好的设计、好的施工所产生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必须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种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如果各质量因素预先得到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3、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项目的建设,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要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真正好的质量是用户完全满意的质量。进行质量管理,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在项目内部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各个部门、各项工作、各种人员都有个前、后的工作顺序,在自己这道工序的工作一定要保证质量,凡达不到质量要求不能交给下道工序,一定要使“下道工序”这个用户感到满意。

三、建筑项目实施阶段质量控制的任务

1、事前控制的主要任务如下

审查承包商及分包商的技术资质;协助承包商完善质量体系,包括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同时对承包商的试验室资质进行考核;督促承包商完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现场会议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和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与当地质量监察站联系,争取其配合、支持和帮助;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对有的工程部位应下达质量要求标准;审查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审核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技术鉴定书;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审核其技术性能报告;对项目建设所需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对永久性生产设备或装置,应按审批同意的设计图纸组织采购或订货,到场后进行检查验收。

2、事中控制的主要任务如下:

督促承包商完善工序控制。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产生的,工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人控制状态中,建立质量管理点,及时检查和审核承包商提交的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严格工序交接检查。主要工作作业包括隐蔽作业。需按有关验收规定经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重要的工程部位或专业工程要做试验或技术复核;审查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并对处理效果进行检查;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验验收;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现场会议,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

3、事后控制的主要任务如下:

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文件;审核承包商提交的竣工图;组织联动试车;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组织项目竣工总验收。

4、工程项目保修阶段质量控制的任务。

审核承包商的工程保修书;检查、鉴定工程质量状况和工程使用情况;对出现的质量缺陷,确定责任者;督促承包商修复缺陷;在保修期结束后,检查工程保修状况,移交保修资料。

参考文献

[1] 罗布.托姆塞特.极限项目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年:118-128.

[2] 徐丽,赖一飞,程鸿群.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年:86-97.

[3] 高德敏.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 年:15-18.

篇3

【关键词】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

1 招标投标阶段管理

对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关系十分巨大,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招标投标的管理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既然招标投标对工程建设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在进行工程造价的时候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

1.1 注重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

招标文件是一个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程量清单又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量清单是招标单位进行招标的重要参考基础。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的时候应该坚持科学合理、客观务实的态度。在编制的过程中除了按照施工图纸以外,还应该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所属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编制,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1.2 注重标底的编制审核

标底的确定是保证投标人利益的重要指标,标底的确定需要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标底的价格水平是与市场上的人力、材料、机械等情况的变化有关的,建设工程的这类价格的确定是与同类的工程的造价水平有关的,工程标底的确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慎重的比较、分析、研究,和市场上的标底相持平的。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标底制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招标是否能够成功。

1.3 慎重确定合同类型

在工程量确定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合同将成为报价人选择投标策略的重要因素。但是预先的工程量清单只是一个预测值,与实际的情况会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造成了合同双方的利益关系存在一定的变动,也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招标人必须合理的选择合同类型,从而有利于取得竞争性报价以及规避合同中的风险。在不同的工程中采用的合同形式是不同的,在大中型的工程中应该采用总价合同和单价合同相结合的合同形式,而在小型的工程中应该 采用总价合同的合同形式。

1.4 重视回标分析

回标分析是检查招标文件的可信性,真实性的重要做法,是投招标阶段的重要环节,需要对商务报价进行合理仔细的检查和分析。在进行检查的时候,需要对主材的数量、质量、价格等作出合理的分析,而在单向措施费的检验过程中,要明确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存在恶性低价的现象,在检查完成以后需要将整理后的材料移交评标委员会,从而形成投标人的最终评价。

2 施工过程阶段的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将设计图纸上设计的图形转换成实体。这个过程是发生在承包合同已经确定下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只有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工程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间接的达到对工程造价产生有效的管理目的。

2.1 岗位经济责任制

2.1.1 存在的问题

施工单位内部的监察部门的监督机制没有得到完善,项目经理的素 质总体上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和个人能力也有所差距,这样就造成了在财务上管理不严,资金大量流失,工程成本急剧增加、利润不断降低的现象。项目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经济理论知识的培训,从而使得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成本管理的难度。

2.1.2 岗位经济责任制

制定以上的问题,在项目内部施行内部经济制,建立权、责、利紧密联系的一整套制度,这样的制度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负责整个项目的项目经理来说应该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保证他们的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项目经理主动的去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

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该按照施工图纸严把质量关,对不合格或影响整个工程的环节重新修建。

材料员也是整体的框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材料的验收、保管、使用和回收工作都应该一丝不苟的进行,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加强与预算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联系,及时的调整项目的采购任务,从而降低成本。

预算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认真的研究合同形式,根据合同的相关结算形式来进行价格的计算,从而为整个工程服务。

2.2 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编制和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知道整个工程的施工的重要文件,这个文件的内容会因为工程内容、规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文件编制的时候应该充分的把握好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需求,以最小的投入来满足合同的要求。

2.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建设工程的质量是最基本的要求吗只有达到质量要求的建设工程才能提交使用,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就开始对工程的用料等做好了要求,这些要求也必须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降低因为质量问题造成的成本问题。

2.4 做好现场的签证工作

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会随着当时的情况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施工的程度、设计深度等都会因为当地的实际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发生变化,当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就会对合同中的相关条款进行变更,这种变更的条款内容和过程就需要采用书面的形式予以记录。现场的签证、记录工作室一个非常重要的做法。

2.5 加强技术与经济结合,从而加强投资控制

合理有效的投资控制是保证造价控制的重要措施。而有效的投资控制是从“组织、技术、经济和组织设计等几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建设单位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管理,并且协助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经济人员应该将工程招标、合同谈判、造价预算、造价分析等充分的结合起来,整体的把握,严把工程造价。

3 竣工结算阶段管理

竣工结算管理是保证业主和施工单位利益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的内容就是竣工结算的编制和竣工后费用的控制两个个方面。工程竣工结算是确定工程造价是否合理正确的重要依据,而工程竣工结算书的编制和审核问题也是分别由施工单位和造价中介结构进行的,因为工程造价关系到业主和施工单位两者的利益,因此,工程竣工结算的实际情况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关注。工程竣工结算是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客观的进行编制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的工程竣工编制的结果和审核过后的工程造价存在一定的款项差距。要想做好竣工阶段管理工作可以根据一下几条进行。

3.1 工程竣工以后就需要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在验收的时候应该根据相关的条款、标准,客观合理的按照验收程序做好验收工作。

3.2 工程竣工决算是确定资产是否已经保值或者增值,从而充分的了解资产的现状。

3.3 各种费用的处理工作必须做好。在整个工程中会存在许多的费用开支,这些费用是不包括在建设成本内的,因此应该合理的进行处理。例如,因为勘察、设计等造成的保修费用的处理,使用的设备、材料、构配件等不合格造成的保修费用的处理,用户的不正当使用等造成的保修费用的处理等类似的情况的处理。

4 结束语

综合以上对刍议建筑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可以看出对整个工程的工程造价需要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价,就必须从几个方面逐一的进行,尽可能的找出因主观原因造成的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也只有经过三个方面的管理和协调,才能真正的做到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晓.建筑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J].土木碗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

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 工程项目 实施阶段 质量控制 管理

中图分类号:TN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20-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政工程项目作为生活的基础设施数量也随之增多,这些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问题。市政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施工条件复杂、施工规模庞大、施工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对于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如何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我们不断追寻的目标。

1 当前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管理的不规范

大多数的市政工程项目,其建设都是政府拨款的形式来承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也由政府来承担,这就导致了一些承建单位对待工程项目态度的不端正;因为是市政项目,所以有些承包商并没有签订相应的施工合同,也就是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没有签订下具体的施工标准、施工方法、施工目的等,导致工程项目完成后无法判别项目质量是否达标、是否安全;有的市政工程项目虽然承包给了建设单位,但是建设单位应有的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没有办齐就开始施工。出现的这类问题就是因为对待市政工程项目的市场管理条例不够规范,没有按照应有的条例执行,该有的、该办的证件不齐全导致的问题,市场管理的不规范容易使建设单位的施工态度不够端正,容易出现施工隐患,工程项目的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

1.2 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质量意识不强

对于承建单位而言,经济效益是首位,因此会有部分承包商为了利益,强行降低生产成本,不仅偷工减料,还采用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这样完成的市政工程,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和国家利益,甚至还会酿成重大事故。出现这类问题就是因为对市政工程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是政府拨款建设的项目,就不那么重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要杜绝的,市政工程造福与市民,千千万万的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用到这些市政工程,显然,这些工程的质量应该更为牢固才是。建筑行业内的结构调整,也使得对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出现薄弱的地方。

1.3 监理单位监督力度不强

要想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实施过程中监理是相当重要的,这就需要不少具有高水平、管理能力强、监督水平高、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工程实施阶段,不少承建单位很少甚至从不请监理单位的人员过来进行监督,这样就不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造成安全隐患。有的监理单位派出的监督人员只是在施工场地看看就当作完成了工作,没有把好监督的关口,执行监督的力度不强,没有认真履行监理单位应有的职责。一个良好的监理单位,不仅能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苗头,还能杜绝承包商或施工人员发生偷工减料的现象,所以为了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是必须的。

2 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对待市政工程项目,要坚持质量为首要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控制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处理原则。本着对政府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争取将安全隐患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一个阶段的工程质量,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

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个人素质高的从业人员,使工程质量和安全得到保证,在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参照标准实行。建立专门的市政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部门,专项处理市政工程项目事项,加强深化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避免出现遇到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无论项目的大小,认真对待每个市政工程项目,认真编写相应的招标文件,进行公开招标,在比较过各个参与投标单位的标书后,按照公平、公正、诚实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承建单位,并最终一起制定好相应的合同,强化双方的合同意识,按照合同要求办事,严格制定市政工程项目中的指标和施工参数,便于施工结束后进行检查工作。总结并汲取之前市政工程项目的经验和教训,紧抓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努力做到双赢。在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也要加强各自的监督力度,对于一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做为重点检查的部位,随时抽查工程项目的材料以及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做好报告汇报给政府和承建单位,一旦出现问题立即改正,从各个方面避免出现安全的隐患。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把好关头,努力提高对于原材料质量的重视程度,对于需要用到的各种规格的碎石备料也要从生产的源头把好质量的关口,有些生产材料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出厂合格证书。保证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示值误差应该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保养工作,严格按照规章流程操作设备,禁止随意对设备进行操作,以为影响精度与检查结果。对于原材料进行平行检测试验,其结果应该尽量满足平行检测试验的精度要求。将误差超过标准差的数据进行剔除,从而尽量减少试验中的偶然误差。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办培训课程和技能操作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工程建设理论和实际操作机械的水平,使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进行操作。加强基础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使得施工人员对于工程建设理论和使用测量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机械出现的问题和临时突发状况做出相应的措施。

3 结语

只有认识到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才会抓住项目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过程管理。本文从政府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个角度来分析,提出了一些在实施过程中控制质量和管理的方法,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不仅仅局限与项目本身的验收和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也是需要管理的,只有不断克服实施阶段中出现的薄弱环节,才能推动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希望对于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伟伟,马玉娟.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J].硅谷,2011(4):110.

[2] 黄卫平.论工程项目管理与投资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10):270-271.

[3] 刘特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54.

篇5

关键词:业主方;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合同;界面;合同界面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wner's perspective, explores the contract interface management the basic content and basic principle,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working experience,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hase of the contract interfa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owner; engineering project; phase; interface; contract; contract interfa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1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随着建筑领域的迅速发展,建设项目的规模日益庞大,建设的功能也日益复杂,完成这样的大型建设项目往往需要众多参与方共同协助才能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的时间、空间上的交叉作业等等,导致产生众多的界面。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证明,在大型项目环境下,许多工作的遗漏与缺陷、纠纷与索赔都发生在界面上。界面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建设项目偏离计划,导致建设费用增加,质量出现缺陷,工期被延误,甚至严重损害业主的利益。

因此,工程界面划分清楚与否、接口整合成功与否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有效地管理界面,保证界面的契合和项目各部分对界面的识别与信息的沟通及监督,对搞好项目管理十分重要。而合同确定了工程项目的造价、工期和质量等目标,规定着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是工程过程中双的最高行为准则,是解决争执纠纷的依据。因此,作为业主,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来加强合同界面管理,理清各个合同之间的界面责任,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关于合同界面管理的基本内容剖析

(1)业主方合同管理分析

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总控制和总保证作用。业主方为了实现工程的总目标,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必须与许多个单位签订不同类型的咨询、土地使用、勘察设计、施工、供货、房屋销售、物业等等合同。具体的项目生命期合同主体及种类见表1所示,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项目实施阶段的合同界面管理。

表1 项目生命期合同主体及种类

(2)合同界面管理的涵义

如表1所示,这些处于不同阶段层次的合同构成了业主方的合同体系。在这个合同体系中,不同合同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存在许多界面。合同界面是指同一工程项目,相关同级合同之间以及主、分合同之间,在时间、空间以及工作内容上的分界,如设计合同与施工合同之间的界面、设计与供货合同之间的界面、施工与供货合同之间的界面、分包合同之间的界面等。

这些界面如果界定不清、处理不当,就会对项目管理产生阻力,引起不同合同在工期、质量、技术上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重视合同界面管理。所谓合同界面管理,是指为完成某一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企业之间以合同为基准,在资源、信息、技术等要素方面互动,解决合同双方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需要之间的矛盾,实现控制、协作与沟通。

具体来讲,合同界面管理以工程项目合同界面空间位置、工作内容和特性标准定义为基础,划分相关组织责任,借助现代通讯与网络技术,协调合同之间工期、质量、技术上的矛盾与冲突,减少无谓的争执,降低成本,实现合同界面动态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业主方合同界面管理的基本原则

(1)业主方合同界面管理的考虑因素

从业主方的角度考虑,要想做好合同界面管理工作,应尽可能做好建设项目的合同结构策划工作。合同结构策划就是根据整个建设项目自身特点、工程类型、规模、自然环境、技术复杂程度、施工条件、工程范围、工期、质量及业主方的管理水平和具有的管理力量、期望对工程管理的介入深度、业主对项目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将项目分解为多个合同包。在项目合同结构策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合同包之间的界面管理。不同合同包之间的界面及界面的处理方式、方法等应尽可能在项目招投标及合同谈判阶段进行落实,并最终通过合同文本以书面形式有效地确定。

(2)业主方合同界面管理的基本原则

1、根据业主方管理力量及成本控制要求

如果业主方管理力量较强或者聘请了专业的项目管理顾问公司,自身专业水平较高,对投资控制要求较高,业主就可以适当增加界面管理的数量,对一些自带安装的项目进行独立的分包,比如防火门、门窗、栏杆、瓷砖、地板、地毯、成品隔断、橱柜、家具、苗木、门锁五金及卫浴五金、石材等。

2、根据设计进展的状况

国内采用大部分项目都采用DBB(设计-招标-施工)的模式,招标工作的开展必须以设计图纸完成为前提,因此合同包之间界面具体如何划分也要以设计为基础。譬如支护和桩基是否划分成一个合同包、精装修区域的普通水电是否纳入机电标等,都要综合考虑设计的进展状况。

3、根据专业来划分

按专业划分来划分合同包之间的界面,譬如桩基及支护、土建、机电、建筑智能化、电梯、外幕墙、室内装修、室外景观等主要合同包。常规情况下,按“在哪个专业的图纸上,就由哪个单位来实施”的工作。

4、根据减少或转化界面的原则

在考虑到专业化分工的同时,将许多可能由多方参与完成的多个界面转化为以一个承包单位(可以是总承包单位或者称作总体管理单位)为管理责任主体的内部界面,由该承包单位在承包合同范围内进行内部界面管理。该方法对于业主方来说减少了原本需进行多头管理的界面数量,只需协调总承包或总体管理单位之间的界面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根据现场工程状况

在进行合同界面划分的时候,业主可以根据现场工程的实际进展状况,确定具体工作由哪家单位承担。譬如破桩头和换支撑,按理说是桩基单位和支护单位的责任,但是由于其已不在现场,所以一般建议由土建单位完成;地下室的机电预留预埋、幕墙埋件的预留预埋,根据后续单位是否进场而确定是否由土建单位完成;±0.00以上的普通装修,一般不考虑由土建单位来完成。因为土建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完成后,其基本施工内容已经完成。但是,会将机房的普通装修由其施工,因此一般机房需要提前施工,但此时内装单位还没有进场。

6、根据责任界面

考虑到责任的统一,可以将合同界面统一到一家单位。譬如考虑防水责任,可以将卫生间的防水、卫生洁具等安装由一家单位完成;考虑标高的控制需要,将地下室30cm余土由土建单位完成;考虑墙面的开裂,将墙面粉刷和面层统一由内装单位完成;建筑智能化房间的装修和水电、空调的施工,可以纳入智能化的施工合同包中,由其自己协调;室外整个市政管网,一般由一家单位完成。所有收口要求、封堵、在其他专业的工作面上开孔、开槽及其修补等管理规定,都是考虑责任的一致性。

三、项目实施阶段的合同界面管理

(1)设计界面协调与管理

工程界面管理在设计阶段开始最佳,设计界面协调主要是施工图二次深化设计的协调、专项设计的设计协调、现场设计深化,详见表2。

表2 设计界面协调内容

序号 工作名称 界面协调内容

一、综合设计协调

1 吊顶机电管线的综合管网图 机电(风管、消防水管、桥架等)各个专业公共区域的走线综合布置,在保证吊顶标高的前提下,实现各个专业优化布置。主要分典型区域(比如标准层走廊)管线综合布置、特殊区域(一般指机房外、楼层标高突变处)等管线布置,必要时设置检修孔的位置;

2 机电末端设备的综合布点图 主要包括吊顶综合布点图(防止各专业位置冲突)、墙面综合布置图(各种开关盒插座、信息点等在满足美观要求)

3 屋面设备综合布置图 屋面等室外设备平面位置综合布置,防止位置冲突,保证工艺流程要求;另外屋面的走线综合布置,满足使用需求;

4 室外管网的综合布置图 保证市政管网和室外机电设备管线的平面位置综合布置,必要时1)增设检查井位置,2)便于安排各专业的室外管线统一施工;

篇6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实施阶段 工程造价 控制 管理

一 、引言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关键环节。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以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及单位工程为对象,通过运用科学、技术原理与经济、法律等管理手段来解决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经营与管理、技术与经济等实践问题,进而完成为企业获取投资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目标。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有效的控制与管理能够将项目投资控制在合理的预算范围之内,同时能够科学的使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资源,为企业创造最佳的投资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影响。

二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整个建筑项目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加强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合理管控资金,实践项目中要从经济、技术、组织、合同等多方面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进行动态管理。

2.1 严审、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与制定合理工期是项目实施阶段控制成本的关键

合理工期是项目施工阶段的时间资源,在项目管理中逐步凸显出工期价值。工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实际生产工作中,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最大限度的压缩工期,降低工程投资成本是施工单位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根本保障。正确处理好施工质量、工程造价、施工工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是整个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成本、工期的基础保障,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合理优化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2.2 把握市场动态,压缩材料成本是控制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核心

降低材料成本主要体现在对采购材料的价格控制与用量控制。采购材料要把握市场动态,采购材料前相关部门要做好市场考察与询价工作,在波动的市场价格中选择最佳时机来购进材料,实现对采购材料的价格控制。与此同时,强化施工现场的材料用量管理,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市场采购,依据合同现场对材料质量、数量进行验收,对每一个独立的工程量进行造价追踪,收集实际值,将工程造价实际值与项目设计预算成本相比较,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工程实施阶段明确进行施工跟踪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管理职能及具体任务,加强材料的管理,避免材料的浪费。

2.3 加强工程变更管理,科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加强设计变更与工程签证的有效管理是建设单位的科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内容。实际工程中建设单位要制定项目的《工程变更设计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现场经费签证,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同时留档备案。建设单位要强化现场施工管理,最大限度的控制或减少设计变更,以达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将企业投资成本控制到最低,为企业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4 加强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严格已完工程子项目的工程量计量

项目施工图绘制完成之后,合同管理人员深入了解施工前的工区实际情况,与造价人员做出详尽的施工预算,做到施工合同款的合理确定。材料设备价格是决定工程项目造价的核心因素,对材料的选货订购要实行招标,以此选择最质优价适的材料设备,实现设备材料合同款的合理确定。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项目子项目在支付工程款时要强化对工程量的计量,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计量程序及付款比例对施工阶段工厂造价进行科学的控制。

综合分析,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要强化施工合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及施工工期控制,同时通过进行施工方案优化、降低材料成本及严格工程量计量等手段来实现整个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为企业获取最大限度的投资利益与社会利益。

三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策略

工程实施阶段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涵盖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及结算管理三个关键环节,招标、施工与结算环节的有效管理是实现工程实施阶段项目工程造价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

3.1强化工程项目的招标管理,选择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投标

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评标过程中,审查投标单位报价要加强总报价和单项报价的综合评审,保证评标过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通过招投标制度的竞争环境将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到最佳水平。与此同时,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依据,工程项目启动前必须签订严密的施工合同,强化合同管理,一切施工活动都需以签订合同为前提,施工期间一切费用支出均以合同为依据,保证施工活动的科学、合理化。

3.2 细化施工现场管理,控制预算的合理支出

工程项目的工程实施阶段,建设材料的成本控制是工程造价得以控制与管理的前提条件,实际项目中现场管理人员要伴随工程实际进展情况,把握市场动态,掌握第一手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外部市场材料价格信息,为工程施工阶段材料采购提供有力依据。与此同时,严把工程变更关、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将工程预算控制在概算之内,将技术、经济与管路进行有效融合,最大限度的进行工程项目投资的造价控制。

3.3 工程项目加强结算管理,严格把好项目审核关

工程竣工结算工程量的审核与结算须以项目合同为依据,坚决依据合同执行工程竣工结算,对工程预算外的支出费用要强化审核环节,超出预算部分相关单位必须出具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强化工程项目竣工阶段管理来严格控制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为企业获取最大限度利益把好最后一关。

综合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策略要强化项目招投标管理、严格把控施工现场管理与工程结算造价管理,通过将技术、经济与管理的有效融合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进一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 、总结与建议

建筑项目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子系统,影响着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核心。建设项目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显示出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经济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平。工程实际项目中强化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观念,完善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措施,创新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策略,从技术、经济、组织与合同等方面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为企业带来最大限度的投资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翟久梅. 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2]王田生.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与措施[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600.

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 合同管理 风险 索赔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067-01

一、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设计、设备询价等系统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直辖市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工程建设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最终的实施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的最后一步,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坏对工程建设产品优劣的影响是难以更改的。

二、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

三、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四、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五、非计量风险的防范

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动乱、、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经济风险包括:外汇风险、通货膨胀、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常常被称作“致命风险”。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折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由于置信度较低,不宜作为项目的决策依据。

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泉眼、流砂等。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六、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刻苛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

七、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

八、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九、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除进行工程、设备、人身事故等保险外,还应通过保险机制减轻风险损失;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合理控制风险费。

参考文献

[1]钱昆润.建筑工程合同与索赔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篇8

关键词: 资源配置优化资源施工效率

Abstract: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how to rationally configuration project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mos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during the project faced with i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rough the research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l and realization process, find out the resources dis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ptim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system building.

Keywords: resource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设项目资源配置

项目的建设过程,是各类资源的消耗过程,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消耗的资源各有不同,开展项目资源研究,应针对不同时期项目管理的特点和组织目标,进行资源配置的研究。

1.1资源配置概念及其影响

资源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要素,工程项目通常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一般把项目的资源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但是在做项目管理时,习惯上把资源按照费用类别进行分类,如人工费对应人力资源、材料费对应材料资源以及机械费对应机械资源。

资源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效,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才能达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通常讲的资源配置是指根据组织目标和产出物内在结构要求,在量、质等方面进行不同的配比,并使之在产出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应的比例,从而使产出物成功产出[2]。

资源配置对项目的影响,一方面是对组织目标的影响,项目各干系人之间的目标不仅相同,近年来国内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成本上涨巨大,必然对项目执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来降低投资和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与项目的特点有关。“项目是一种临时性、创造唯一产品和服务的任务” [1]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项目,同样的项目采用不同资源来实施,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各干系人对项目的资源配置结果非常关心。

1.2资源配置的模式及分类

由于项目资源的配置随组织目标、产出物不同而调整,因此需要确定各类资源在各作业及项目各时间段内的需求情况。在项目计划的初始阶段,可以根据项目工作范围确定一个初始的目标计划(Master Schedule),该目标计划是按照各作业的最早开工时间进行安排的计划(最早开工-完工计划)。基于该初始目标计划和项目各作业的预计工程量,按照定额,可以计算出项目各作业对各种资源的具体需求量,再根据项目各作业的前后逻辑关系和开工、完工时间来计算项目各时间段内对各类资源的整体需求情况,实现资源的初始配置,形成一个初始的资源需求计划。

然而,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其具有作业种类繁多、作业对资源的需求状况各不相同以及作业间的前后逻辑关系复杂等特点,因此,在初始形成的资源需求计划中,往往会出现资源在项目工期的某些时段分配过分集中,而在另外一些时段分配却偏少的情况,导致资源需求的分布很不均衡。

资源需求的这种不均衡性会造成资源供给和管理的难度,使施工现场拥挤和协调成本上升,造成工程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增加,另外,在许多情况下,由于项目施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提供和进行配置的各种资源量总是有一定限制的,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的资源计划必须在满足这种资源限制的条件下进行安排。

按照网络计划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不同,可以将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结为以下两大类别。

(1)能否通过合理的安排,在保证预定工期的前提下,使资源的使用比较连续、均衡。

(2)在限定资源用量的情况下,按预定的工期完成项目建设,即保证某种资源的使用量不超过规定的资源限制条件,并尽可能地缩短工期。

其中,第一类问题是传统所说的“工期固定、资源均衡”问题,也可称为无资源约束的资源均衡问题;第二类问题是“资源有限、工期最短”问题,亦即资源受限的项目调度问题。这两类问题同属于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统称为资源配置的标准模式。本文不对项目具体配置的模型、算法进行讨论和研究,而是主要集中在对资源配置过程以及采取的优化措施进行研讨,通过研究资源配置与施工效率之间关系,研究不同配置模式下对项目执行效率的影响。

1.3资源配置的实现过程

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过程就是要在项目网络计划图的基础上,在为作业安排具体的施工时间和各类资源之后,将各阶段的资源需求量进行累加以求得资源配置的曲线,并结合资源配置曲线的情况对作业的安排进行反复的优化与调整。

工程项目资源配置的基本实现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1、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基础上,明确项目各作业之间的紧前紧后逻辑关系,并基于这些逻辑关系画出项目的网络计划图。通过网络拓扑排序的方法对该网络计划图中的各项作业进行编号,并计算所有作业的各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

2、将作业间的逻辑关系表示为邻接矩阵的形式,并结合已求得的项目网络计划时间参数,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求得作业时间和所需资源的具体安排方案。

3、将各时刻正在施工的所有作业的资源需求量进行累加,形成在时间维度(日、周、月)上分布的资源配置曲线,并根据相关评价指标和约束条件对资源的配置结果做出评价。

4、当所求得的资源配置结果不理想或达不到要求时,则可以重复进行第(2)、(3)步骤,直至资源配置结果满足要求。

1.4资源配置的原则及优化措施

实际项目管理过程的资源的配置优化,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很多,如优先资源,资源限额、工期、资源作业强度等,通常在项目编制目标计划时的资源优化手段有三种:工期确定,资源均衡;资源强度不变,时间最短;资源强度可变,时间最短。每种优化都应考虑前期作业资源分布、资源日历、主要资源及限额、资源协同作业等约束条件。

资源配置的原则如下:

(1)关键工作优先满足,按每日资源需求量大小,从大到小顺序供应资源。

(2)非关键工作在满足关键工作的资源需求以后再供应资源。

(3)最后考虑给计划中总时差较大、允许中断的工作供应资源。

资源配置的优化先决条件很多,包括目标计划、资源的优先级、资源限额等等,以资源强度可变,时间最短条件资源优化为例,项目作业的资源强度的取值通常是在项目计划的前期结合项目作业的工程量通过估计得到的,往往只是制定项目初始目标计划时所依据的参考数值,而并没有规定必须在资源均衡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因此,在对项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就可以考虑放宽传统模型中作业资源强度不可变化的假设条件,允许适当地减少非关键线路作业的资源需求强度,而在其时差范围内相应地延长其持续时间,从而达到使资源配置更加均衡的目的。

2资源配置及效率评价体系在项目中的应用

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合同效益越来越差,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项目管理的需要,必然要加强资源配置和劳动生产效率的研究。我们在考虑项目施工效率时,主要通过“赢得值法”来进行。“赢得值法”是将完成工程实际发生的人工时与计划使用的基本人工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三个重要参数,BCWS(拟完工程计划消耗基本人工时)、ACWP(已完工程实际消耗人工时)、BCWP(已完工程计划消耗基本人工时),计算人员的工时效率和评价项目的资源配置的结果。

对资源配置以及效率评价体系实际应用,一般要按照以下3个步骤进行:

(1)提出项目实施阶段资源配置方案,包括项目目标计划,实物工程量的估算、施工周期的评估、资源的初始配置、拟采用的施工效率指标,资源配置方案说明等;

(2)资源配置方案的优化和实施过程中的调整;

(3)项目资源配置和执行效率总结、考核等。

我们在项目测试中发现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在项目实施期间一直存在,并对项目执行效果起到主导作用;从项目运行结果来看,采用的施工效率指标基本上能够准确反映项目资源管理实际情况,通过对数据的跟踪,能够及时发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3结束语

承包商资源配置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项目最终能否成功,但由于国内项目普遍存在分包、转包现象,实际过程中资源管理混乱、无序,随着国内建筑市场逐步规范,资源配置管理必将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今后在对资源配置及效率研究时,还要注重企业的资源能力的研究,包括企业的装备、技术能力和资源技能,在每月进行配置和效率评价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数据采集频率,可以将资源的管理提高到每周、每日,建立企业在项目实施中的核心管理能力,即资源标准化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涛..丛培经.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0-30.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50.

[3]石振武.建设项目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0-60.

[4]雄鹰.周风萍.建设项目优化配置理论[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6):18-22.

[5]马锋.建设工程多项目管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J].山西建筑,2008,(33):215-216.

[6]Jerzy Stawicki.实施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从标准到执行[J]. 项目管理技术,2008,(2):40-41.

篇9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管理,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前 言

面对日新月异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开发楼盘的同时,一方面尽量控制成本的,一方面又不断要求提高工程的质量。房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和广大业主的切身利益。作为房地产开发管理者,不仅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而且还应以战略眼光探索和研究技术质量管理策略和措施,把提高房产质量作为己任。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贯彻到时间的开发过程中即分布于设计、施工和房屋交付后等各个阶段的具体行为。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了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作为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房地产开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一、明确业主身份和房地产开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

业主是工程项目投资人,是项目产品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如何使投资项目如期完工,发挥投资效益,是每个业主的头等大事。业主工程项目管理应该是包括项目从决策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业主工程项目全面管理的中心,对项目管理的成败负有全面责任。尤其是施工阶段,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一定要全面而有效。

依据包括:国家建设部、省市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规范及专业技术标准;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正式合同、协议、文件及补充合同和协议;经批准承包商使用的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检测评定标准、试验规范等;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单及说明;业主签发的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指令及文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签字确认并报业主批准的工程变更、工程延期、费用索赔、工程分包等指令及文件。

二、房地产开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技术交底。开工前,由企业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工程复杂、工期长的工程可按基础、结构、装修几个阶段分别组织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参加该项目施工的所有班组和配合工种进行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

测量控制。复核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等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准确地测定与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的桩位,抽检建筑方格网。控制高程的水准网点以及标桩埋设位置等。

材料控制。材料质量抽样应按规范规定的部位、数量及采选的操作要求进行,避免材料损失、变质,按质、按量、按期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

三、在项目施工阶段,加强对工程监理的管理

业主要选择好的监理单位,依据《建设工程监理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审核项目监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审查项目监理规划,检查监理合同履行情况。监理单位的选择可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委托的方式选定监理单位。好的监理单位,将对工程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完善的监理机构及人员配置才能较好地开展监理工作。审核监理单位是否按工程特点、项目的总体目标及要求设置监理机构,了解监理人员的专业结构、技术职务和职称结构是否合理,监理机构能否根据工程建设强度、复杂程度、业务水平、职能分工等配置人员数量。监理规划方面,重点审查项目总体目标是否与合同目标一致,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控制措施是否得当,合同管理、信息管理措施是否落实,组织协调方式、方法和内容是否齐全,监理工作流程是否合理。

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主要是检查项目监理对工程实际进度的控制是否在进度目标范围内,工程质量控制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等规定,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工程投资控制是否在满足进度和质量前提下,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业主督促监理单位履行合同, 实现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期望。

建设监理制实施以来,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期和投资控制有了保障。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监理单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房产开发企业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去做,并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权力,使监理工程师能够较好地履行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四、在项目施工阶段,对施工单位的管理

通过招标,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从事工程建设,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房产开发企业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工程监理进行。工程监理依据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控制之中,通过控制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工艺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通过现场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参与分部工程、隐蔽工程验收等措施来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由参建各方人员参加的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成立督察组织,随时对工程建设质量实施督察,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

业主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主要委托监理单位来实施,业主为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条件,对施工单位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施工条件方面,业主为施工单位提供“三通一平”的施工场地,解决施工现场与城乡公共道路的通道,向施工单位交待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线等资料,协调各方之间关系,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督促检查合同执行情况,按合同规定支付各项款项,处理好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矛盾冲突,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施工环境。

日常工作方面,业主已将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信息管理,协调工作委托监理单位实施。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日常工作不在委托范围,业主应要求施工单位制定相应的制度,编制相应的技术措施,监督施工单位遵守政府有关对施工场地、施工噪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管理规定,并检查施工单位执行情况。把日常管理工作当作施工阶级的管理理论看待,实现工程项目效益。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在实行建设监理工程项目中,业主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积极创造施工的基本条件和外部环境工作方面,依据工程项目各类合同的规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督促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进行管理,确保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 房产开发企业应该做的

加强培养、学习,提高企业素质。房产开发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逐步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满足要求日益严格的工程建设的需要,只有让员工感到有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员工工作起来才更有积极性、进取性、开拓性,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提高要求,各方积极配合。不断召开由参建各方参加的质量管理会议,使参建各方明确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提高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调动各方积极性、齐抓共管。参建各方积极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是搞好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树立全过程的质量意识。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配合质量监督机构搞好工程质量检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参建各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对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对工程扫尾工作的管理力度,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成,确保工程完整。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的完工许多许多阶段工作的支持,如设计工作、施工工作、完工后的维护与保养工作,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都需要项目管理的支持。因此研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对于提升施工阶段的施工效率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要点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包括了相应的前提与要点,这主要体现在注重提升工程质量、增强标准化水平、工程数据及时反馈、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

1.注重提升工程质量

通常来说质量是一切建筑工程之本。而工作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时也需要首先将目光放到工程质量的提升上。例如项目管理人员为了能够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当对于施工中使用的施工技术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以及施工中的施工职能分布是否合理包涵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进行判断。在施工阶段中这些管理内容都是项目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到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项目管理人员为了提升工程质量应当竭力回避项目管理前期决策与项目实施、设计、施工等环节相互脱节问题出现,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于建筑工程的投资、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都带来很大的损害,因此也是项目管理人员在提升工程质量时应当尤为注意的问题。

2.增强标准化水平

增强标准化水平本质上来说就是提升工程施工的标准化水平,这首先体现在施工标准上。项目管理人员在增强标准化水平时应当首先提升施工材料种类、使用量、配合方式、配合比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施工材料而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除此之外,在增强施工标准化水平时肩负着这一重任的项目管理人员应当真正的把“质量第一”这句话放在心里,并且以此为基础贯彻与执行标准化、规则化的施工原则。另外,标准化水平的增强也离不开施工企业的支持,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时应当协调好每一个人的工作任务,并且设立一个具有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制度,从而能够在施工阶段中及时的解决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并且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粗心大意、不拘细节的施工氛围形成。

3.工程数据及时反馈

工程数据及时反馈的关键在于数据反馈管理制度的建立。在数据反馈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当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在进行汇报时客观的反映出施工阶段中的真实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对于这些第一手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整理规划并且根据原始数据和以往的工作经验规律来进行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另外,项目管理人员在对于工程数据进行处理时始终应当秉持着保持数据真实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及时的解决施工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最终保质保量的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4.保障建筑工程安全

保障建筑工程安全可以说是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工作所最难以进行管理,但是又是最为需要进行管理的管理要点。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将会对于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以及工程完工后的工程质量都起到非常直接的影响。另外,由于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高效的对于施工阶段有限的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与分配,因此能够使得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问题得到最完善的管理并且也能够达到最高的施工安全水平。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措施是一项系统性的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完善质量管理措施、增强进度管理精确性、注重施工成本管理、加强工程安全管理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1.完善质量管理措施

完善质量管理措施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建筑工程中的自我监督制度进行进一步的贯彻与执行。除此之外,完善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也离不开施工企业的有效支持。众所周知无论一个企业的大与小、好与坏,这个企业自身都应当有一个相对完善的高效质量监管机制和检测机制。而施工企业只有合理的建立质量监管以及检测机制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企业通过对于施工质量检测人员进行定期化、常态化的培训就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就能够对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2.增强进度管理精确性

工程进度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成本管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较差则必然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而如果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出现延误则必然会使得投资成本和施工成本不断增加,最后的结果就是增加了施工成本管理的难度。因此施工企业在增强进度管理精确性时应当首先在每一个施工环节中都对其需要的金额以及及时长进行细致的预算与规划,从而能够使得建筑工程如期进行。在进行施工进度管理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对于施工的实际进度以及规划进度进行对比,并且从中找到两者存在的误差,然后以此为基础找到导致这种误差存在的原因,从而能够制定出详细的调整方案,最终可以如期的完成整个工程建筑。

3.注重施工成本管理

施工成本管理的进行能够促进施工阶段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阶段的每个施工环节都离不开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而不对其进行合理、详细的规划必然导致施工问题的频繁出现。例如我国许多“烂尾工程”、“烂尾楼”的出现都是由于施工企业没有进行详细的施工成本管理所导致的。因此在施工成本管理时施工企业应当对于每一个环节要需要的成本都要求进行预算、核实以及监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避免施工资源的无端浪费,项目管理人员也应当对于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损害情况进行详细的复核,并且对于运输成本、安全管理成本等也进行细致的管理,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施工资源浪费的出现并且尽可能的优化施工成本。

4.加强工程安全管理

加强工程安全管理的关键是要从安全施工制度上下手。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开始就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将其与企业的奖惩制度进行直接的挂钩,从而能够让安全管理制度真正的深入到每个施工员工的心中。除此之外,为了有效的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施工人员也应当加强自我安全的管理意识,当发现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施工环节时应当及时的对其进行上报,在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进一步的施工,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和质量风险的增加。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因此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时应当精准的理解管理工作中的要点,从而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