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产评估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资产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资产评估

篇1

关键词: GARCHVaR模型;LAVaR模型;流动性风险调整;综合风险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3/8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2)05—0002—05

一、引言

2009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了《金融工具: 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针对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与减值确认提出了重大修改建议,明确提出了摊余成本计量的目标、原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采用了更富有前瞻性的预期损失模型(Expected Loss Model),取代了IFRS 39《金融工具: 确认与计量》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此举旨在消除损失确认的“滞后性”和会计信息的“顺周期”效应。另外,为了弥补美国金融危机前的监管漏洞,“巴塞尔协议Ⅲ”进一步强化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要求把流动性风险也纳入监管范畴。因此,寻求建立金融资产预期综合风险价值的动态有效评估模型将有助于会计准则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综观相关研究,关于市场风险因子与流动性风险因子的集成方法可以归纳为简单加总调整方法、相关系数法、联合分布法与copula连接函数法。尽管数理逻辑严谨,理论经典,但因为计算繁琐及其静态化,联合分布法(如Dimakos和Aas(2004,2007))始终无法成为主流文献研究的首选方法;而使用线性相关系数法需要满足椭圆分布假设条件(Alexander和Pezier,2003)。大多数早期文献研究与业界多使用流动性风险加总调整方法,针对现有的市场风险价值计算模型中隐含假设的局限性,做出相应的扩展,如Hisata和Yamai(2000)把市场流动性水平与投资者交易头寸大小对金融资产变现价值的影响引入风险价值模型;Bangia等(1998)、LeSaout(2001)以不加权买卖价差及加权买卖价差波动的变化反映流动性风险,建立流动性调整的风险价值模型;shamroukh(2001)把最优变现速度作为了流动性风险调整因子;宋逢明等(2004)则是以变现时间作为流动性因子,调整市场风险价值。流动性风险加总调整方法计算比较简单、直观,技术已经成熟[1];但是它只有在完全相关的条件下才非常准确,另外,流动性需要从市场宽度、市场深度、市场弹性、市场即时性这四个方面综合反映,这些文献都只调整了某个方面的流动性风险。

随着copula连接函数的提出,学者们开始利用copula连接函数集成各种风险因子,通过拟合非正态性、非线性相关性等特征,构建出多个风险因子的联合分布函数,再用以计算相关风险指标,但是因为copula连接函数法涉及到确定风险因子的边缘分布、合理选用copula类型与估计参数以及过多地使用模拟计算,不可避免地导致叠加的模型误差与大量计算,所以,现在还只是处于研究阶段。

与以往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利用日内相对波动幅度与变现时间综合反映流动性风险,而且日内相对波动幅度采用了与市场风险价值的置信水平一致的置信区间估计值上限,变现时间融合了交易量冲击与等待时间信息,两个流动性调整分别依据相应的规则,从而对金融资产综合风险价值计算提供比较合理严谨的全方位动态评估模型。二、综合风险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原理

(一)市场风险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5期(总第179期) 王周伟,邬展霞:金融资产综合风险价值动态评估研究

大量的金融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序列波动率通常具有集聚性、分布的尖峰、厚尾性 、时变性、杠杆效应和异方差性[2]。金融工具收益率与其波动方差之间通常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金融资产收益率分布具有尖峰、厚尾、右偏等特征,因此,对于不同风格股票投资收益与股指期货收益率序列的建模,宜同时采用GARCH基准模型、GARCH—M等对称模型以及TARCH、EGARCH、PARCH等非对称GARCH模型[3];对于条件方差,适宜用正态分布、学生t分布、广义差分分布GED来拟合单变量时间序列的残差分布[4],上述5个模型各选用3种分布,共构建15个模型拟合收益率序列,比较选择最优拟合模型,再根据定义推导风险价值计算公式①。GARCH(1,1)— N模型为:

rt=c1hst+εt

εt=ztσt zt~N0,1

σ2t=c2+c3ε2t—1+c4σ2t—1

(1)

利用GARCH(1,1)— N模型计算市场风险价值MVaR的公式为:

MVaRr=Φ—1ασt+c1×hst

(2)

GARCH(1,1)— t模型为:

rt=c1hst+εt

εt=ztσt, zt~tv

σ2t=c2+c3ε2t—1+c4σ2t—1

(3)

利用GARCH(1,1)— t模型计算市场风险价值MVaR的公式为:

MVaRr=t—1v(α)×σt+c1×hst

(4)

GARCH(1,1)—GED模型为:

rt=c1hst+εt

εt=ztσt, zt~GEDv

σ2t=c2+c3ε2t—1+c4σ2t—1

(5)

利用GARCH(1,1)— GED模型计算市场风险价值MVaR的公式为:

MVaRr=GED—1v(α)×σt+c1×hst

(6)(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指标设计

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不能按照市场价格立即变现而使变现价格产生的不确定性。它需要从市场价格变化与变现时间两个角度同时反映[5]。为稳健估计市场价格变化,与其他文献不同,本文使用日内价格相对波幅的置信区间估计值上限,这样可以保证与风险价值具有一致的置信水平。日内价格相对波幅的计算公式为:

SWt=PHt—PLtPSt

(7)

其中,SWt表示第t期的日内价格相对波幅,PHt为第t期的最高交易价,PLt为第t期的最低交易价,PSt为第t期的收盘价。在置信水平99%下,日内价格相对波幅的置信区间估计值上限,即流动性风险扣减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MSW=SW+3σsw

(8)

其中,SW是日内价格相对波幅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值,σSW是日内价格相对波幅的标准差。利用变现时间LT综合反映委托量和委托等待时间,其定义式为:

LT=1to×FPF=VVOL×FPF=

PF/PSVOL×FPF=FVOL×PS

(9)

其中,VOL表示股指期货在第t期月的成交量。变现时间LT等于日均换手率to的倒数、持仓量F和流动市值PF倒数的乘积,等于持仓量F除以成交量VOL与收盘价的乘积。(三)风险集成的综合风险价值评估

综合风险价值就是在变现期间内、一定置信度水平下,由于市场交易与流动性因素带来的金融资产最大损失。考虑到技术的成熟性,本文选用流动性风险价值加总调整方法,集成两个风险因子,即根据加法集成法则,加上日内价格相对波幅的置信区间估计值上限,得到经流动性风险调整的日综合风险价值LA—VaR;根据时间转换T规则,把经流动性风险调整的日综合风险价值LA—VaR乘以变现时间,就可得到在变现期间内、一定置信水平下,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集成的综合风险价值。综合风险价值TVaR的计算公式为:

(10)三、金融资产综合风险价值的计算实例

(一)基于GARCHVaR模型的市场风险评估实证研究

本文选择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作为样本。该品种同时有四个合约上市交易,即当月、下月和随后两个季度月份交割的期货合约,我们选取交易较活跃、流动性较高及与标的指数相关性较强的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下月合约。样本数据收集时间为2010年4月16日~2010年9月8日。按照期货投资的会计准则要求,期货合约以当日结算价计算当日对数收益率。全部数据均逐日采集自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

中国股指期货是以沪深300股票指数为标的资产的标准化期货合约。买卖双方报出的价格是一定时期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在合约到期后,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来进行交割。中国股指期货的对数收益率主要决定于沪深300股票指数的对数收益率,所以,GARCH—VaR模型中的均值方程,以中国股指期货的对数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以沪深300股票指数的对数收益率为解释变量。

1.股指期货对数收益率的描述统计。股指期货对数收益率的直方图见图1。

图1 股指期货对数收益率的直方图

由图1及描述统计结果可知,股指期货对数收益率的均值都接近于0,偏度等于—0.5681,是中等左偏分布;峰度等于4.9984,属于中等尖峰分布,说明其收益率具有尖峰、厚尾特征;从JB检验结果也可以看出,J—B统计量等于21.798,其P值非常小,也说明收益率序列不符合正态分布。

2.收益率残差的描述统计与正态性检验。收益率残差序列的直方图见图2,正态性检验Q—Q图如图3所示。

从残差序列的直方图与描述统计可知,残差序列的偏度系数等于0.2945,呈现右偏分布;峰度系数等于3.4791,说明序列分布的尾部比正态分布的尾部厚,其分布呈现出“厚尾尖峰”形状。残差序列的QQ图也显示,残差的分位数散点并没有全部落在直线上,因此,残差序列的分布并不符合正态分布。序列经验分布检验结果再次显示,在0.01的显著水平上均拒绝原假设,表明不服从正态分布。由于该残差序列分布是尖峰厚尾、非对称分布,对于随机扰动项适合于选用不对称分布的GARCHVAR模型。

图2 收益率残差的直方图

图3 收益率残差的正态性检验QQ图

3.残差序列折线图与条件异方差检验。均值方程估计的残差序列折线图如图4所示。从残差序列图4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残差表现出波动的聚集性,ARCH效应检验如表1所示。

表1 ARCH Test 检验

图4 均值估计方程的残差序列图

检验辅助方程中的所有滞后残差平方项是联合显著的。Obs×Rsquared 等于26.93825,其概率值P为0.002664,因此,在0.01显著水平上可以认为残差序列存在条件异方差。 4.不对称GARCH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检验。不对称GARCH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在0.01显著水平上,均值方程中沪深300指数对数收益率始终是显著的,ARCH项在除了TARCH模型之外的其他模型中都具有显著性,GARCH项在各模型中均为显著,但是,不对称效应项在各模型中均不显著,GARCH—M模型均值方程中用于表示风险的条件标准差均不显著。

同时,正态分布性检验结果显示,残差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不考虑正态分布的GARCH模型。按照AIC准则值和施瓦茨准则SC值的模型有效性选择规则,综合考虑模型拟合程度与对数似然率,以GARCH—t模型作为中国股指期货收益率的拟合模型比较合理。

表2 15种GARCH模型的参数估计

表注:C(1)表示均值方差中沪深300指数对数收益率的参数估计值,C(2)表示条件方差方程中的常数项估计值,C(3) 表示ARCH项的参数估计值,C(4) 表示GARCH项的参数估计值, C(5) 表示各GARCH模型的特征项值,对于GARCH—M模型,它是均值方程中标准差项的参数估计值;对于不对称GARCH模型,它是不对称效应项的参数估计值。“***”表示在0.01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表示在0.1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

5.GARCHt模型的预测评价。利用GARCH模型预测下一期中国股指期货对数收益率,预测的标准误差为0.0398,预测的沪深300收益率为0.0015,c1等于0.9242。结果见表3。

模型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值等于0.012778,平均绝对误差MAE等于0.009611,Theil不等系

表3 GARCHt模型预测中国股指期货对数收益率结果

数等于0.374169,偏倚比例等于0.001319,方差比例等于0.027876,协方差比例等于0.970805,显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二)金融资产综合风险价值的计算

根据相关研究文献,衰减因子取值为0.94,利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方法预测收益率均值方程中的解释变量,即沪深300股票指数的对数收益率;日内价格相对波幅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以及变现时间中的相关变量都采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方法进行预测;然后,利用第3部分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表4中的综合风险价值模型计算结果。

表4 综合风险价值模型预测结果

四、结 论

会计准则中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金融监管中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都需要集成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这使得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地融合多种风险度量技术,在已经成熟的市场风险度量技术的基础上纳入流动性风险,构建起综合风险价值动态评估模型。本文选用拟合效果较好的GARCHVaR模型度量日市场风险价值,采用与日市场风险价值一样的置信水平下的日内价格相对波幅的置信区间估计值上限值调整为日LAVaR,并根据时间延展T规则把单位时间的日LAVaR调整为变现期间内的综合风险价值估计值,这样,与其他文献不同,本文构建出了估计金融资产综合风险价值的全方位动态评估模型。然后,以中国股指期货为例,证实了该建模方法的便捷合理性。因为该模型构建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个样本的风险特性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其实证并不影响该金融资产综合风险价值的全方位动态评估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与推广使用。只是需要注意,对于中国股指期货,GARCHTVaR模型度量市场风险效果比较好,当推广应用于其它金融资产时,则要具体拟合检验确定边缘分布。

参考文献:

[1]张金清,李徐.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的集成度量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9,24(2):164—172.

[2]刘庆富,仲伟俊,华仁海,刘晓星.EGARCHGED 模型在计量中国期货市场风险价值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2007,20(1):117—121.

[3]徐炜,黄炎龙.GARCH模型与VaR的度量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120—121.

[4]龚锐,陈仲常,杨栋锐.GARCH族模型计算中国股市在险价值(VaR) 风险的比较研究与评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7):67—81.

篇2

关键词:无形资产评估;结果失真;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2-0053-03

一、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结果失真的原因及其表现

1 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发展滞后。财政部于2001年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对无形资产来说,用不同的方法评估,结果差异巨大,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自由裁量权则在注册资产评估师手中。目前无形资产评估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收益现值法,而运用收益现值法的关键因素就是要确定无形资产未来的净收益、折现率和净收益可以持续的年限,以上三个指标都是需要评估人员进行预测的,而一旦加入预测因素,就可能由于预测的误差导致评估结果的失真。

2 无形资产交易市场不活跃,缺乏可以参考的信息。任何资产评估都需要完备的信息支持,而这必须是在市场交易较为活跃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相对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信息收集往往更为困难。目前在我国,无形资产的交易案例较少,市场不活跃,评估人员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参照对象,这就使得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很容易造成评估中价值的失真。

3 由于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造成对评估对象和范围把握不准。在中外合资合作过程中对中方无形资产不评估或低估的现象十分严重,常被合资企业无偿使用。据统计,我国有90%的合资企业在合资初期未将其商标权、专利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企业资产往往按账面原值折股,或者对国有无形资产不评估计价、不入账,使得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股本之外。一些企业对无形资产作价计股往往也只限于商标、专利等易于评估的无形资产,而对那些评估难度较大的无形资产如商誉、特许经营权等则忽略不计。在企业承包、租赁经营以及兼并、联合过程中亦是如此。有的地方、有的企业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无形资产评估值过高,评估对象、范围过大。据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在《2001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中报道,2001年中国最有价值的十大品牌及其价值分别为:红塔山460.00亿元,海尔436.00亿元,长虹261.00亿元,五粮液156.67亿元,TCL144.69亿元,联想143.55亿元,一汽116.21亿元,美的101.36亿元,康佳98.15亿元和科龙98.08亿元。而同一时期,北京北方亚事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山东电力集团所拥有的“鲁能”品牌的评估价值高达428亿元,但在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出来的中国十大品牌排行榜上却不见其名。可见,两者对“鲁能”品牌价值评估的结果相去甚远。

4 评估专业标准不统一,评估方法不科学。我国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仍处于借鉴、探讨之中,由于资产评估管理体制不科学,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资产评估法》,更没有无形资产评估的实施细则,各行业分头制定各自行业特殊需要的资产评估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评估行业技术标准透明度低,阻止外部系统进入领域;各评估机构往往只采用本行业制定的方法、参数和标准,很难与其他部门沟通,增加了执业风险;随着资产评估业务量的增加,评估过程中的各种纠纷随之增加,因为评估具体资产缺乏统一标准和科学的方法,使当事人在理解上存在差异,也给司法调解裁决增加了难度。

5 无形资产评估不具有物质实体,加之评估人员业务水平和执业能力有限,评估误差较大。无形资产评估功能的发挥具有依附性、共益性的特点,如某些技术类无形资产是通过特定的机器设备反映出来的,其收益的发挥与该机器设备往往结合在一起,难以有效地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收益贡献做出科学的界定。由于对无形资产收益的贡献大小难以准确界定,从而影响了资产评估人员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客观判断。评估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资产评估工作涉及财务会计学、工程技术、市场学、经济法律学等各门科学,知识含量高,要求执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而对于无形资产评估人员素质要求则更高。我国目前不少执业人员是从行政机关分流的退休人员及聘用人员,未经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资格审查,结果导致评估中操作不规范、鉴定不科学、数据不准确、评估质量不高,造成评估误差较大,评估结果失去准确性。

6 评估事务所从委托方接触的资料不确切,缺乏可信性。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各种统计数据对无形资产评估工作并无多大参考价值,且缺乏行业统计资料,评估中所需的数据都来自于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委托方却由于主观或客观限制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资料,使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7 缺乏评估监督机制,评估责任不明确。没有监督机制的无形资产的评估结论,其真实性很难确保。无形资产评估需要多方面的监督,如政府部门、技术部门、财政部门和社会等等。无形资产的评估结论对委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运行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评估机构应当也必须为自己所做出的评估结论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但是,我国现行的无形资产评估政策和评估规范,对评估机构的评估活动和评估结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应当承担的各种责任缺乏必要的规定。不需承担责任的权力,没有监控,必然导致权力滥用、权力的腐败,很可能造成无形资产的评估结论失真。

二、解决无形资产评估结果失真的途径

1 积极探索更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为无形资产评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实践起步较晚,评估理论较为单薄。从目前来看,无形资产评估的三种方法在操作上都有一定的难度。成本法的困难不仅表现在计量方面,还表现在无形资产的成本与其价值之间往往严重不对应。市场法的困难在于,一方面难以找到可比的参照物,另一方面无形资产之间可比因素往往也无法准确定量。收益法的困难在于需要预测,而预测本身就不是真实可靠的,很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失真。我国目前无形资产的理论已经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国内立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研究机构更是寥寥可数,国家应加大对无形资产评估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以期在理论上获得突破。

2 加强与国外评估机构的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无形资产评估经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尚属于新生事物,而国外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及实践都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建议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通过建立国际

无形资产评估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积极引进先进的无形资产评估理念,也可以邀请国外的无形资产评估专家到国内进行讲学和培训。同时我国资产评估界的专家、学者应深入研究国际无形资产评估模型、评估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修正,以期建立一套适合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

3 加强无形资产评估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规范。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混乱,致使在现实工作中有的评估机构为了迎合顾客的需要任意拼凑评估值,有的评估人员在操作中不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在评估方法的选用上和评估参数的确定中存在主观随意性,这些都有损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的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无形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形势,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规范体系,以此来调整无形资产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中介机构以及使用者、占有者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界定各主体的责、权、利;规范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职能、标准、范围、规则及职业道德;保障无形资产占有者、使用者的各种权益。通过这些措施促使无形资产资源在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在国家的宏观调节下合理流动,提高全社会无形资产的效益。为了尽快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政策,如河南、深圳等地颁布了《无形资产评估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或行业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发展。

4 建立统一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建议应着重抓好以下法律法规的制定:制定和颁布《资产评估管理法》取代现行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以此作为资产评估全行业管理的法律规范,使资产评估管理更具权威性。《资产评估管理法》的制定宗旨应是:资产评估不仅要保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要保护各类非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国有资产评估和非国有资产评估都要纳入其管理范围。《资产评估管理法》的内容应包括总则、组织管理、评估程序、评估方法、法律责任、附则等。制定和颁布《注册资产评估师法》,以法的形式对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管理,更好地发挥注册资产评估师维护各类所有者权益中的中介服务作用。《注册资产评估师法》应包括总则、考试和注册、业务范围和规则、注册资产评估师协会、资产评估机构、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制定资产评估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和后续教育准则等,共同构成中国资产评估准则的框架,进而制定资产评估具体准则。有了法律法规的依据,评估标准才能统一,评估结论才能科学、合理。

5 提高评估人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评估人员是实施评估业务的主体,资产评估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大批优秀的评估人才,不仅要求执业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而且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等。然而,我国目前无形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从总体上来说,素质与实际需要还不相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创造性和较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执业人员。执业人员一是要认真学习、熟悉、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依法评估;二是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评估的技术和水平;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我约束力,不出现越轨、失职行为。

6 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信息网服务体系。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无形资产评估应使用现代化的评估管理手段。在评估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多种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对于实现评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高效化,对于无形资产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3

企业档案是直接记述和反映企业活动的各种原始记录总和。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结合两者定义分析,不难得出“企业档案是企业资产”的结论,《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也明确提出。然而,企业对无形档案资产价值认识及评估鲜有管理实践。究其原因:一是对此类资产价值认识不清;二是在企业资产评估对象中,企业档案因其显现市场价值不明显,其价值又难准确以货币计量,故在全部企业资产中的重要程度与有形资产相比有明显差异;三是依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规定,企业档案如同企业商誉等无形资产一样,虽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但资产负债表中并不反映它们的资产价值,因而未能列入资产评估。笔者认为,企业资产评估一贯针对有形资产的做法,是现代企业资产评估中存在的缺陷,需加以改进。

1 企业档案资产的价值属性

档案不是商品,但作为劳动产品,也具有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除此外,笔者认为企业档案还具有与有形资产共存的关联价值及别类无形资产的载体价值。

1.1 企业档案资产具有抽象劳动价值

按价值理论: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可知企业档案有劳动价值。企业档案形成、积累、归档、管理和利用等过程中,有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档案人员的抽象劳动,也有来自企业各方面的成本投入,这些共同构成了企业档案资产的抽象劳动价值。值得注意地是,企业档案资产抽象劳动价值量具有特殊性:一是抽象劳动价值量仅是企业档案货币价值的一部分,因此企业档案资产价值不能仅用凝结在其中的一般劳动来衡企业特点不同而不同,企业档案资产的抽象劳动价值无法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衡量;三是档量;二是企业档案工作中各项劳动因案原始性特征决定企业档案资产是不可重置的,所以用于有形资产评估的方法仅能估算其大致的成本价值。

1.2 企业档案资产具有使用价值

企业档案的使用价值是档案资产的价值基础。企业档案是评估和利用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的参考依据,具有相对的经济价值,同时它包含的信息,如专有技术、独享权力、占有资源等方面可以作价、转让、出售和资本化,故又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因而企业档案可通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具有使用价值。国家档案局在1994年也颁布了《开发利用科技档案所创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规定》,该文件针对企业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提出了评估模型和计算方法,是企业档案资产使用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

1.3 企业档案资产具有同有形资产共存的关联价值

同有形资产共存的关联价值是一种相对价值。档案资产价值有一部分必须通过有形资产得以展现。有形资产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是因为有档案资产的支撑,失去档案依托,有形资产的使用、保养、维护、转让、更新、开发和改造就无法顺利进行。这种关联价值归根结底是由档案所包含的信息决定的。

1.4 企业档案资产具有别类无形资产的载体价值

企业档案记录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是企业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载体,因而具有载体价值。载体价值不同于使用价值。档案资产使用价值主要从自身发挥的效益中体现出来,而载体价值则从其包含的无形资产价值中展现出来,因此档案资产既有自身的使用价值又有无形资产的载体价值。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专项成果等无形资产利用和转让属于企业成果管理部门负责,而企业档案利用和开发则是企业档案部门的事,实现两者价值观的方式不同。在资产价值评估中,既不能将档案无形资产价值计算在档案使用价值之中,也不能忽视档案对无形资产的载体价值。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企业档案资产不但在企业内部运营活动中具有价值,也具有企业外部市场价值,企业应当像对待有形资产一样,对无形资产也采用货币计量对其价值评估,并将企业档案资产纳入企业资产评估范畴。

2 企业档案资产评估方法

企业档案内容丰富多维,有些类别档案的资产价值评估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如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工作的档案只能主要以形成的成本和在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工作获取的经济效益计算其价值量;还有党政群工作的文书类档案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将其价值用货币计量。笔者认为,企业档案资产价值评估应抓住企业科学技术档案这一主体。

国务院颁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指出,企业资产评估方法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清算价格法等。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档案资产评估应针对科技档案特点及价值属性,综合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分别评估企业档案资产抽象价值、使用价值、有形资产关联价值和无形资产载体价值,然后汇总计算出总价值。四类价值的评估方法如下。

(1)抽象价值主要由企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档案人员的抽象劳动和来自企业各方面的成本投入构成的,因此可从成本耗费的角度运用重置成本法来评估它的价值量。计算公式为:抽象价值的价值量=重置成本-有形损耗-功能性损耗-经济性损耗。

(2)使用价值是通过档案信息源开发利用创造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其价值量计算可参照《开发利用科技档案所创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规定》中科技档案价值计算方法。

(3)有形资产关联价值与相关有形资产的价值紧密联系的。价值量计算公式为:关联价值=相关有形资产的价值×关联类档案资产享有比例。其中“享有比例”可根据关联档案资产对企业设备仪器、各种建筑物使用、维修、改扩建等作用程度确定。

篇4

关键词:品牌资产;品牌资产评估;超额收益现值调整法

一、品牌资产定义及实质

(一)品牌定义

在定义品牌资产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品牌的定义,过去人们总简单的将品牌等同于商标,直到资本主义进去垄断时期,品牌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竞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品牌是能够为品牌拥有者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它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是拥有者与社会、市场以及消费者之间帅相互关系的产物。品牌是通过产品或服务将企业与消费者以及市场联系起来的,它是需要企业主动维护的一种关系,只有逐步建立企业与市场消费者这一稳定关系,才能铸就一个企业的品牌资产。

(二)品牌资产概念及实质

品牌资产概念实质上将营销学中抽象的品牌进行了价值量化,并以此对品牌进行评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品牌资产,大多分为三类,一是从财务会计层面,而是基于市场分析,三是基于消费者层面分析。笔者认为品牌资产是依附于企业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至少,并且能带来附加价值的资产类别。企业的未来收益可以从企业树立品牌后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取。因此,品牌资产评估是资产评估范畴内的概念。

二、品牌资产评估基础理论

(一)品牌资产评估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为了更加全面的考察品牌资产的价值,在评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因素:1、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该指标是体现企业品牌资产价值的首要指标,针对不同企业的规模和类型,考察范围有所差异,总体分为区域性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三方面考察产品占有率。2、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品牌发展受到产品所属行业发展总体趋势的影响,处于朝阳行业和成长期的行业,具有广阔前景的行业,品牌评估价值自然较高。3、市场竞争。同类其他企业的竞争是品牌评估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竞争者的新技术和品牌造成的冲击都会影响企业品牌资产的估值。4、品牌收益。预测品牌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是品牌资产评估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一般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分析企业品牌净利润等。5、品牌的宣传和维护费用。营销学认为,提升企业品牌价值需要依靠不断的投入支持。6、品牌的发展潜力。品牌资产的估值并非完全取决于过去和当前的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未来获得收益率的可能性,只有综合考察品牌未来发展前景,才能正确评估品牌资产价值。

(二)品牌资产评估方法评析

1、基于财务要素的评估方法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大多从财务会计角度对品牌资产进行评估,包括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其他方法。市场法是基于品牌资产所有权未来能带来的收益为基础,通过分析市场上同类企业品牌的交易价格,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计算出本企业的品牌资产价值。成本法评估是根据品牌资产在初期开发或购置时原始价值为依据,从品牌开发成本与损耗等方面核算以此确定品牌资产价值。收益法是通过预测品牌资产未来的现金流的现值来评估和评价品牌资产价值,是各类评价方式中较为合理,评估较为准确的方法之一。

2、基于市场要素的评估方法

成立于1974的全球最大综合性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长期一直致力于为大学品牌客户提供全方面,专业的品牌资产咨询业务。Interbrand法是在研究了被评估企业品牌资产过去相关财务指标和综合分析基础上,预测未来品牌资产可能带来的收益、净利润等指标来评估企业品牌资产价值。市场力、领导力、稳定力、支持力、趋势力、国际力和保护力这七方面因素成为品牌强度倍数是该评估方法评估中重点考察对象。根据评估,每项得分越高则系数越大。七个因素基本涵盖了一个企业品牌资产价值的重要方面,但是每项因素的权重比例分配仍值得商榷。这种评估方式适合考察处于成熟阶段的品牌资产,但是此方法也有局限性,例如计算品牌净利润时,是以未来收益为基础,但是现实中未来收益受到市场多方面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了评估的准确性。

3、基于消费者要素的评估方法

消费者品牌评估方法是比较主观的评估方法,通常是企业内部自我调研评估,看消费者对品牌的反响度和忠诚度分析,识别品牌在市场的优劣势,据此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目前主要有十要素法。此评估方法认为品牌认知、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专有资产和品牌联想五项构成了品牌资产,并通过市场研究方法考察上述五方面。评估中将10个核心指标分为5大类,前4组由品牌认知、品牌忠诚度、知名度、联想度构成,代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程度,第5组为市场状况。这种评估方法更为详细、客观、全面,从品牌的受众方即消费者和市场两方面综合考评,既可以用于专项研究也适用于连续性研究。但应注意该评估方法运用于不同行业的品牌资产评估应做相应调整,考虑特定行业品牌的特殊性。

4、对上述评估方法的总体评价

品牌资产评估方式的多元化是由品牌资产概念的多元化引起的,评估方法均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在融合考虑了多种要素的基础上预测分析,但是每种方法又尤其的缺陷性。从财务会计角度评估品牌资产价值的方式为体现出品牌资产丰富多样的内在价值,过多关注短期财务指标;基础市场角度的评估方式忽略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夸大了品牌的扩张能力对品牌资产价值的影响力;而基于消费者考察的方式主观性过强,随意性较大,可能导致品牌资产评估的不准确性。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运用中应结合客观的数据分析和主观的分析判断,合理选择恰当的评估方式。(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1] 柳思维.《企业无形资产》[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2

[2] 于玉林.《现代无形资产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

[3] 黎波涛周清明.《关于无形资产价值基础的几个问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2)

篇5

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起步较晚,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但相对于市场经济发达成熟的国家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如果我们不能对各种资源进行产权化,就不能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市场经济也就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对各种资源进行产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是无形资产产权化的前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无形资产评估为我国的产权市场的生成与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无形资产评估是无形资产产权化的前提,如果没有无形资产评估,就不能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不能衡量无形资产价值的多少,就难以进行无形资产的交易、转让等,因此也就不存在产权市场了。

其次,无形资产评估为建立现代企业、培育基本的市场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企业的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必需进行评估,进而产权化。我国现在进行的产权化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缺点就是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不科学、不准确。

第三,无形资产评估在对外开放中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资产评估作为公正的中介行业,在客观上防止了我国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损失,因为在资产交易中,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资产和对方的资产进行正确和准确的评估,进行交易就没有底。我国出现过许多技术引进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引进技术的评估不切实际。另外,如果不能对资产进行正确和准确的评估,对方也就不敢和你合资或进行交易。

第四,无形资产评估维护了无形资产拥有者的权益。市场经济中必然要进行产权交易或变动,产权变动必然会涉及到交易关系的各方利益,资产评估以其客观公正执业,维护了当事人的实际利益。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必然会维护无形资产拥有者的权益。

第五,无形资产评估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做出了积极作用。很明显,拿国家所征的税收来说,征税必须依据资产的权益和资产的收益等进行。如果没有把资产量化,就难以征税,资产评估就是科学合理地量化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非实体性、垄断性、效益性和不确定性、完整性等特点。从无形资产评估特点可以看出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主要有:

无形资产的成本。即创造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一般说来,它包括发明成本、法律保护成本、发行推广成本等。

机会成本。是指无形资产转让、投资、出售后失去市场的损失大小。

效益因素。成本是从无形资产补偿角度考虑的,但无形资产更重要的是其创造收益。一项无形资产,在环境、制度允许的条件下,获利能力越强,其评估值越高。反之,如果其创造成本很高,但不为市场所需求,或收益能力低微,其评估值就很低。

使用期限。无形资产使用期限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无形资产先进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无形损耗的大小。无形资产使用期限的长短,直接影响无形资产的评估值。

技术成熟程度。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评估值高低。其开发程度越高,技术越成熟,运用该技术成果的风险性就越小,评估值就越高。

转让内容因素。无形资产转让有所有权和使用权转让。一般说来,所有权转让的无形资产评估值高于使用值转让的评估值。

无形资产的发展趋势、更新换代情况和速度。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越快,无形损耗越大,其评估值就越低。无形资产价值的损耗和贬值,不取决于自身的使用损耗,而取决于本身以外的更新换代情况。

市场供需状况。无形资产市场供需状况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无形资产市场需求情况;二是无形资产的适用程度。无形资产的适用范围越广,适用程度越高,需求者越多,需求量越大,则评估值就越高。

同行业同类无形资产的价格水平。

此外,无形资产评估值的高低,还取决于无形资产交易、转让的价款支付方式、各种支付方式的提成基数、提成比例等,在评估无形资产时,应综合考虑。

篇6

关键词:司法鉴定项目 风险识别 风险防范 操作要点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是 司法部门委托专业资产评估机构 ,运 用资产评估学的原理 、专门 知识和技能 ,依据资产评估及司法鉴定有关规定与方法,对司法活动中的诉讼、仲裁 、执 行等所涉及的价值纠纷或争议 ,通过 现场勘察取证及市场调查,并在分析、研 究 、鉴 别后作出鉴定结论的活动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结论是由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出具的客观、公正、科学的专业意见,是一种司法实践中的独立证据 。实 际评估鉴定流程和大多资产评估业务相似,即先由司法部门委托,资产评估机构根据项目难易程度、自身胜任能力、人力和时间安排等情况确定是否承接,决定承接后调阅卷宗,与经办法官沟通,编制评估工作计划,再进行具体的现场勘察、市场调查、评定估算和编制评估报告等评估程序。

一、司法鉴定项目特点

司法鉴定项目因其涉及司法活动中的诉讼、仲裁 、执行等,相对于一般的资产评估业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体的特定性

司法鉴定项目的委托方为司法部门,具体包括各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部门、各级仲裁机构等,受托方为具有资产评估资质且进入司法鉴定机构备选库的各类评估机构,具体包括资产(动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土地估价、矿业权评估和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等。

(二)涉案当事人利益的对立性

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对象为涉案资产,进入诉讼的涉案当事人利益是完全对立的,对司法鉴定结论均极为敏感,这就要求评估机构在评估时必须站在超然的中立立场上,谨慎、认真、科学的进行评估鉴定,确保评估结论的客观、合理、公平、公正。

(三)项目的复杂性

司法鉴定项目往往存在评估对象基础资料缺失、现场勘察受限、被评估单位不配合等特殊情况,特别是对于成套设备和隐蔽工程,经常会因组成设备缺失或无法勘察而不能确定其实际状况。同时被评估单位往往不提供评估所需的很多基础资料,评估人员需要从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增加工作量。

(四)项目的风险性

司法鉴定项目因其具有利益的完全对立性、复杂性,以及对鉴定结论的合法有效、客观合理并能得到市场信息的支持及验证具有较高要求,故较一般资产评估业务具有更大的风险。

二、司法鉴定项目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一)风险识别

司法鉴定项目因其特殊性,从评估风险来源或起因角度来看,主要为两类风险:一类为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原因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因鉴定对象、价值类型、评估基准日、取价标准、评估依据、评估假设、评估程序等方面判断或选择错误,导致形成错误或不实的评估结论,从而可能致使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因此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甚至刑事法律责任的风险;另一类是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以外原因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因业务流程、评估机构内部控制流程、评估工作底稿、外部沟通等方面不符合相关规定引起的风险,如未经正常司法摇号选定方式承接的鉴定项目引起的风险;或签字评估师和现场勘察人员不一致可能引起的风险;或私下与一方当事人沟通引起的风险等等,上述风险均可能致使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因此承担相关责任。从评估技术角度划分,评估风险可以分为评估技术风险和非评估技术风险,上述具体风险可分类归入。

(二)风险防范

针对司法鉴定项目的特殊性,识别其风险类别后,首先应对项目可能涉及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以选用风险概率矩阵法、专家评价法、综合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先确定影响单因素风险高低的关键因素,评价单因素风险的高低,再从整体项目综合分析,评价整体评估风险的高低,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团队力量、时间安排、评估人员执业胜任能力及执业经验等,判断能否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使整体项目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在风险防范对策上,应紧密围绕如何使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合法有效、鉴定结论客观、合理、公平、公正并能得到市场信息支持或验证,以及如何使项目业务流程、评估机构内部控制流程、外部沟通等方面合法合规,工作底稿全面符合资产评估准则及司法鉴定相关法规规定并能从证据方面支持评估结论,同时证明自身无违法行为的角度,实施具体防范措施。

三、司法鉴定项目的操作要点

(一)规范业务承接

司法鉴定项目的承接一定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司法部门通过公开摇号或其他公开、公平的选择方式确定资产评估机构,并出具正式书面的司法鉴定委托书,资产评估机构在收到司法鉴定委托书后,根据委评涉诉资产情况、项目难易程度、自身胜任能力、人力和时间安排等情况确定是否承接。资产评估机构不得以不当方式取得委托、私下接受当事人委托以及承接自身不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以防范可能因承接不规范或专业能力不胜任而产生的评估风险。

(二)规范编制工作底稿

司法鉴定项目最终形成的评估报告是司法实践中和一种独立证据,对于案件的审理和执行、涉诉当事人司法权益的保护和实现均具有重要作用,必要时需通过当庭质证方可发挥其作用。而评估报告结论的形成是以工作底稿为基础,工作底稿必须客观、准确、全面、科学,必备的基础资料完整、现场勘察记录翔实、相关人员签名齐备、取价有据、计算过程正确、各方面影响因素考虑全面,能够完全支撑评估结论,并在评估报告出具后及时整理归档保存,以备质证及日后调阅之需。

(三)认真全面进行现场勘察

司法鉴定项目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进行现场勘察。首先,应由司法部门经办法官进行组织协调,在司法部门经办人员、涉案当事人、资产评估机构相关评估人员均到场的情况进行现场勘察,资产评估机构两名项目负责的资产评估师应均到现场;其次,现场勘察时一定要认真全面,按照司法鉴定委托书所列评估对象逐项清点,明确评估范围,必要时需与经办法官沟通确认,做到不重不漏,全面准确;最后,做好现场勘察记录,对委评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各种实物特征、运行状况、现时状况、维修保养情况等全面勘察记录,并对评估对象逐一拍照取证。

(四)充分的市场调查

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对象为各类涉诉资产,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和一定的复杂性,很多涉诉资产现场勘察时无铭牌、标识及相关的基础资料,很多隐蔽工程无法从外部直接勘察,无法准确辨识;同时因为司法鉴定的评估结论最终还需得到市场信息支持或验证,对其客观性、准确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要求较高,故在进行评定估算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包括调阅案件卷宗、直接向相关供应商或经销商询价、充分收集同类资产的市场交易信息、咨询相关领域的资深人士或专家等,确保评估对象及评估范围明晰,取价准确有据,资料全面客观,为进一步的评定估算提供充分的基础资料。

(五)准确的评定估算

评定估算是得出评估结论的必经步骤,在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司法鉴定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评估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进行评定估算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估结论。评定估算时须保证评估方法和相关参数选择准确、各方面因素考虑全面、计算正确,必要时采用两种以上评估方法进行相互验证,确保得出的评估结论合理有据,得到市场的支持或验证。

(六)精心编制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是司法鉴定项目的工作成果,也是公开对外提供的一个独立司法证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评估风险也由此引发,因此须重视评估报告的编制,不能简单套用模版,应针对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涉案资产的实体特征、类别、现时状态、产权瑕疵等,作出充分的披露和说明,准确表述评估价值、评估方法、价格标准的选取依据,准确表述评估依据、评估假设、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审慎、全面表述特别事项说明和评估报告使用限制说明,充分揭示和披露涉案资产重要的受限和瑕疵事项、评估结论的价值内涵以及需提请报告使用者关注的其他事项等,以使报告使用者能够从评估报告中获取到客观、准确、充分、有用的涉案资产价值鉴定结论,同时体现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工作成果和专业价值。

(七)规范资产评估机构业务控制流程

资产评估机构在承接司法鉴定项目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评估准则规定的流程完成业务,委派具有资质且胜任的评估人员承做项目,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和内部三级复核程序,报告签字评估师一定为承做项目负责人,不与涉案当事人任何一方私下沟通,不受任何第三方的不当干扰等,防范因流程不合规而可能产生的评估风险。

四、结束语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是司法案件审理和执行的一个重要依据,所形成的评估报告是司法实践中的一种独立证据,也是资产评估机构一个重要的业务领域,所以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承做司法鉴定项目时一定要充分识别相关评估风险,做出准确评价,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实施不同的防范措施,规范操作,把握要点,高质量地完成司法鉴定项目,将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卫东.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风险风析・资产评估

[2].资产评估司法鉴定业务几个亟需规范的问题・资产评估

篇7

(一)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纳入有效的制度建设范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法律保护意识,无形资产开发后,不懂得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品牌保护意识淡薄。技术创新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若不加以保护,就会使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发明创造被其他企业所侵蚀。任何忽视和低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行为,都必然导致无形资产流失。自加入WTO以来,从DVD、彩电、摩托车、数码相机到MP3、芯片、汽车、电信的开发与研制,我国企业由于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使其造成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有些纠纷甚至对有些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真实性。在我国最早实现股份制的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现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同样也没计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和外商的合作合资中,对商业信誉、经营资质等无形资产没有计价折股,使企业丧失了许多竞争机会。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评估也不规范。评估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顺应被评估单位需要作出的评估,也造成了无形资产流失和经济损失。

(三)无形资产缺乏价值量化标准。目前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是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困难。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记入无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和自创商誉则费用化处理,使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得到准确的确认,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地体现,影响了对经营者业绩的公正评价,进而导致投资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四)忽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有效地使用能增加其价值。但是,由于企业缺乏无形资产增值的有利氛围,许多企业没有充分有效合理地使用无形资产,而是过度使用,或长期闲置不用。在企业合资过程中,许多优秀品牌通过折价入股后,被企业闲置不用,使其价值丧失殆尽。另外,企业长期不参与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的竞争,也削弱了其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举措

首先,加强无形资产权益管理,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WTO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协定》和相关条约以及我国《商标法》均采用注册在先原则,即谁先申请商标注册,商标权就授予谁。我国企业要保护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必须及时准确把握和运用优先权原则,享受优先权以增加商标注册的成功机会《巴黎公约》规定,一个商标在本国已获得合法注册,则在其他成员国注册也就不应被拒绝。因此企业要及时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商标来保护企业商标,以防止国外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侵权行为。目前我国企业对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议还不够了解,对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仍然很淡薄,商标注册滞后于外国,因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常常发生因出口产品侵犯外国专利而遭索赔现象。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无形资产权益,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保护我国无形资产不受侵犯,同时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

其次,加强无形资产营运管理,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无形资产的有效营运,是无形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企业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可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增值。无形资产的运筹和谋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利用延伸品牌价值。充分利用现有品牌、商誉研发、生产其他产品,帮助新产品顺利上市,减少风险,品牌的延伸可进一步扩张和增加品牌价值。二是建立融资策略。运用无形资产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拓宽融资渠道,吸收资金。三是建立扩张策略。企业要利用名牌效应、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资产扩张。四是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企业可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合作,用品牌参与投资,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实行强强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产品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使无形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

篇8

【关键词】文化企业;并购;无形资产;层次分析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总书记在十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确保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购重组是企业资本运作的高级形态,也是推动文化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无形资产是文化企业的核心资产,但由于无形资产自身的计量属性特点以及我国当前在无形资产评估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使得文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未能充分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直接影响了文化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估价行为。

一、文化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的意义及内容

无形资产评估结果是产权交易双方决策时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确认目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依据,又是衡量其交易价格是否公允的价值尺度,评估有利于界定与维护各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

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现在:

(1)收购前企业价值的评估。当无形资产是目标公司运作和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无形资产评估有助于企业进行交易费用及交易方式的决策。

(2)财务会计对企业整体购买价格进行分配。当以评估价作为购买价时,要按评估结果对原有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使其账面价值更趋于合理。

(3)购买特定的无形资产。当并购战略只涉及无形资产时,需要单独对其进行评估。

二、文化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及其原因

第一,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和独创性。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不断创新带来的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文化企业通过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必须具有独创性才能赢得市场。此外,无形资产仅与它特定的主体相关,离开特定的主体,无形资产缺乏可以参考的市场价值。目前法律制度为保护无形资产的独创性,严格禁止非持有人无偿取得和使用该项无形资产,使得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由于无形资产的独创性和独占性,市场上很难找到其替代品,因而也没有相近的市场价格可供参照。而且有些无形资产仅对特定文化企业才有意义,这使得其在市场上交易很困难,因而其市场价值更难确定。

第二,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盈利能力和经济寿命受环境影响较大。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收益是以对创意产品拥有的传播权、复制权而获得的。与实物资产相比,其盈利能力和经济寿命因宏观政策、市场竞争力、新技术的发展更新、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和需求价格弹性、替代品的出现等各方面的影响而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三、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及其局限性

(一)成本法

成本法分为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用成本法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固然可靠,但这种方法有以下缺点。首先,成本法无法揭示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如前文所述,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独创性和独占性,与实物资产相比,其不存在活跃市场和替代品,这决定了无形资产如果以成本法计量,那么提供的信息将缺乏决策相关性。其次,以成本法计量无形资产价值不符合资产的本质特征。资产是能为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若无形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会导致其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严重背离。而且相对于实物资产而言,无形资产的研发成本与其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不相关,有些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较低,却能带来超额经济利益;而有些无形资产虽然花费很高,但可能由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使其价值急剧贬值。

(二)现行市价法

采用此方法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市场参照物,而且它们与被评估对象之间有较强的相似性。由于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和独创性,很难找到可类比的价格,因此这种方法也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三)收益现值法

该方法克服了用成本法计量无形资产的缺陷,更符合资产的本质,但其缺点在于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采用这种方法难以保证最终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可靠性。

四、层次分析法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无形资产收益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由若干个无形资产共同带来的。因此在组合无形资产形成的价值中,应正确界定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这就是组合无形资产的分割问题。本文介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解决此问题。

用在组合无形资产的分割时,关键是找出组合中不同类型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在组合无形资产价值中的比重。这样,可以将确定不同无形资产在组合中的权重作为AHP法的总目标,其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作为方案层的各个不同要素。由于各种类型无形资产对超额收益产生的作用不同,将超额收益产生的各种原因作为准则层的诸因素。分清AHP法中的三个层次后可以在相邻层次各要素间建立联系。下层次对上一层次某一因素,有贡献的用线连接起来,无贡献的不划线,这就完成了AHP法层次递层结构模型的构造。

模型完成后,设计出反应层次间各元素相互关系的比较判断矩阵调查表,邀请有关专家和被评估单位不同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请他们根据历史业绩、现行结构、未来预期的各种因素,凭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填写调查表。调查表收回后由有经验的评估人员综合整理出符合要求的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总排序等所有计算都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得到的方案层总排序权值即为各种不同无形资产在组合无形资产评估价值中的权重,用组合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乘以权重,即得到了各种不同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完成了组合无形资产的价值分割。

参考文献

[1]刘伍堂.文化资产评估助力文化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J].中国资产评估,2012(2):18-19.

[2]蔡尚伟,钟勤.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版权评估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139-143.

[3]张毅.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问题探究[J].新视野,2010(2):18-19.

[4]李先瑞.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问题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0(2):73-75.

[5]蒋衔武.企业兼并收购的无形资产运营与整合研究[D].同济大学,2004.

篇9

一、评估中介机构与评估委托方的归责

评估机构作为社会中介组织,对外承担三种责任:

(一)行政责任。国务院91号令规定,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国资管理部门可以宣布评估结果无效,并可以对该资产评估机构给予处罚。还规定,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国资管理部门申请复议。但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再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因此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在现行体制下能否成立,在实践中值得探讨。

(二)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229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前款规定的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三)民事责任。评估机构作为受托方,与委托方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之间形成委托合同,适用《合同法》调整。对由于资产评估机构的过错,给国有资产占有方造成损失的,可依据《合同法》第406条的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评估机构在处理委托事项过程中,由于重大过失或故意,给国有资产占有方造成损失的,应由资产占有方追究其违约责任。

从另一角度来考虑,国有资产买受人出于对资产评估机构出具报告的信赖,做出并实施了国有资产购买行为,但因评估报告存在重大缺陷使其形成错误的判断,造成重大损失的,国有资产买受人是否可向评估机构请求损害赔偿?要解释这一问题可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

浙江某鞋业厂(A1)为国有企业,其投资主体为浙江省某鞋业集团公司(A)。鞋业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常年亏损,企业难以维系。为甩掉历史包袱,鞋业集团公司努力为其寻找新婆家,后被江苏省某民营鞋业公司(B)相中。B公司长期以来欲扩大在浙江省的市场份额,想通过兼并浙江老厂的行为实现其市场战略意图。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A公司委托某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后鞋业厂净资产为245万元。买卖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以评估确认值作为转让价款的依据,并签订了正式的国有资产转让协议,B公司一次性支付了245万的转让价款。B公司进驻A1厂后,发现评估报告结果与实物资产情况相距甚远,评估机构未按国家评估规范进行实物核查,只是“闭门造车”,简单根据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套上某某计算公式,在一天内“计算”出评估值。A1厂的实际净资产仅为52万元,大多数实物资产都因国有企业常年管理失控而早已丢失。

B公司立即要求解除与A公司的国有资产转让协议,并要求A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还要求评估机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评估机构辩称,其与B公司未发生业务关系,评估机构也未从B公司处获得收益,B公司不应向其主张赔偿。B公司以侵权为由,坚持将评估机构告上法庭。

评估机构对B公司的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应从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切入分析。按照民法通则,构成一般侵犯责任要具备四个要件:(1)损害事实客观存在。国有资产买受人因评估报告不当,做出错误判断,给自身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这一事实客观存在;(2)行为违法性。评估机构未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等行政法规、文件的要求,履行必要的评估手续,其行为具有违法性;(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B公司的购买行为,出于对独立中介机构所出具报告的信赖,如未有该评估机构提供评估报告,B公司也不会支付对价。因此,可以认为,B公司的购买行为与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的过错。评估机构搞“纸上评估”,存在严重过错,这是不争事实。对于评估机构执业过程中的归责原则,笔者认为应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即以行为人——评估机构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为规避上述风险,评估报告常有下列声明:“本评估报告仅供贵公司为本次特定的评估目的使用,并报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评估行业管理机构审查,未经评估机构同意,本评估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向委托方之外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媒体上。”评估机构意图以此来规避评估报告由委托人以外的第三方使用所带来的侵权责任。

二、评估方法对评估报告公信力的影响

通行评估方法有四种:(1)收益现值法,将被评估资产在剩余寿命内的预期收益用适用的折现率折现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并以此确定被评估资产价格;(2)重置成本法,在现时条件下重新建造或购置一项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该被评估资产的各种陈旧贬值(含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后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现时价格;(3)现行市价法,按市场现行价格为价格标准来确定资产价值;(4)清算价格法,以清算价格为标准,对企业或资产进行价格评估。

上述四种评估方法各有利弊,收益现值法在未来年限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将难以操作;重置成本法简便易行,但成本增加与价值增加之间未必具有必然联系,因此很难反映市场真实价值;现行市价法如遇到同类物品交易实例太少,将会使评估结果缺乏参照;清算价格法的运用容易出现价格低估的情况。

在现实评估运作中,一份评估报告往往对不同种类的标的采用各异的评估方法,而且各评估机构在具体评估过程中采用的参数也不同,这将导致同一交易标的由不同评估机构评估得出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我们在实践操作中曾遇到一件有趣的案例:某有限责任公司的两家国有股东关系不佳,都要转让所持有公司的50%的股权,各自委托不同的评估机构在同一评估基准日进行评估,得出评估值分别为300万和600万,究竟采用何种评估结果引起了较大争议。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为:(1)评估协会细化评估操作规范,使同一时点、同一标的的评估值在不同评估所之间趋于一致;(2)对账面原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国有资产评估项目,要求由两家以上评估所共同出具评估报告,一来可仿照再保险的有关做法,降低评估机构间的恶性竞争,二来可降低因人为故意或过失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

三、或有债务影响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个别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内部管理混乱,公章管理失控现象常有发生,这就造成许多或有负债未在账上体现。而评估机构的原始资料来源于委托企业,如委托企业未提供相应资料,评估机构便无从着手。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评估,净资产=资产-负债。这不同于简单的资产评估,提供多少实物就评估多少。如果负债未完全列入报表,将直接影响净资产评估值的准确性。

或有负债有时连现任企业经营者都不清楚,所以当委托评估企业未提供或无法提供真实、完整资料,致使评估报告失实,给评估报告使用人造成损失的,受损人是应当向资产占有方索赔还是应向评估机构索赔?举证责任在评估机构一方还是在受损方?笔者认为评估机构承担的责任应为过错责任,即需要受损方提出评估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其损失的有力证据。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出售时,出卖人对所售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损益状况等重大事项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影响企业出售价格,买受人就此向人民法院主张补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四、评估机构收费与评估结果的关系

评估机构的收费有国家统一规定阶梯标准,基本上体现“高估高收、低估低收”的原则。这一收费方式事实上诱导了评估机构高估评估标的,评估报告的公信力易于受损。

五、无形资产评估的障碍

我国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作如下表述:“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主要特点是:(1)依附性。无形资产不具有独立的物质实体,不占有空间,但又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其自身,这是有别于有形资产的重要特点。如土地使用权依托于土地,商誉混于企业的整体资产;(2)不确定性。无形资产价值受市场、经营等综合因素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今天上百亿的无形资产,明天可能一文不值;(3)独特性。无形资产常是各有特点、独立成形,互相之间缺乏可参照性。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国有资产评估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无形资产属法定评估范畴,但在许多实际工作中,无形资产未评估即出让的现象普遍存在,原因在于无形资产评估缺乏定性定量标准,即便评估也因与市场价值严重脱节,缺乏实用性。但如任由无形资产未评估即出让的现象发生,可能会导致百年老字号的招牌拱手送予他人,造成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

笔者认为评估不能解决的事情,留给市场机制去解决。不管评估值合理不合理,只要确定国有无形资产的出卖时点,交由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充分的出让信息披露,实行公开交易,用市场机制检验价格,这就能从制度上确保在这一特定的时点上,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六、评估结果的确认或备案

长期以来,对国有资产评估结果采取确认制,即《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委托单位收到资产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后,应当报其主管部门审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确认评估结果。”以往,评估机构对行政部门的确认行为是喜忧参半,“喜”在有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相应的评估机构的自身责任似乎有所缩小;“忧”在评估过程有了确认程序,许多评估机构的结果被调整或修改,评估时间过程也相应有所延长。

笔者认为,在评估机构出具结果后确认程序,容易导致责任模糊。如评估报告的使用者认定经确认的评估结果有重大瑕疵,是对评估机构提起民事诉讼还是向评估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尚有争议。所幸的是,2001年12月31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第14号令)出台后,国有资产评估确认制改为备案制。备案制减轻了评估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相应增加了评估机构的责任感,评估机构无法再用行业主管部门的确认书来抗辩自身的过错。《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2号令)更加明确了这一定位。

但需指出的是,《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91号令)是行政法规,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14号令)、《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2号令)是部门规章,后者效力低于前者。以部门规章改变行政法规的规定,恐有不当之处。建议在适当时机,应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对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重新加以明文规定。

篇10

关键词:林权流转评估体系;建立;分析

1 目前林权流转评估体系的滞后性

1.1 林权评估法制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林权评估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颁布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1996年12月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财政部、林业局2006年12月25日印发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客观上讲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法律、法规与政策规章在加强我国林权评估方面确实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当前我国在林权评估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章的建设上还需要走一段路程。

1.2 当前实施的评估体系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林权评估体系的真谛是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实话实说,目前我国从事的林权评估活动中,评估的技术有些不科学,和实施的方法不太完善,而且具体操作中偶尔出现受人为因素干扰等。

1.3 林权评估结果易受价值评定程序简单化的影响。农村集体产权的森林资源,在实施转让经营或承包经营,需要经过招标、拍卖形式所发生的资产评估情况时,产权主体单位往往采取“简易评估”的方法(即由村集体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实地评估)。这样的评估过程缺乏合法的评估程序、科学的评估方法,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介入、以及评估主体的模糊,最后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的评估价值相差很大,这就给集体资产的流失打开了方便之门。作为林权上级主管部门的一些地方政府,或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有时会利用行政手段实施命令林权流转,简化评估程序,以至于出现了贱卖或无偿相送森林资源的现象,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流失,引起群众的不满。

1.4 社会评估机构与林权流转评估行为相脱节。在实际操作中,林权评估是一个综合行为,这一操作过程涵盖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如会计学和资产评估学,还涵盖林学专业知识如森林经济学、林业经济学、造林学等,可以,这一评估行为需要既懂经济学又熟悉林学的综合性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既懂林业又具有评估资格的专业人才是凤毛麟角。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熟悉本专业的情况,但对林权评估体系很陌生,难以参与林权流转的资产评估;而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虽具有评估资格的,但他们不了解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特点和方法,对林业专业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样,这些评估机构也难以参与进去,即使接收一些林权流转的评估业务,出具的评估报告不见得十分科学,各方各面的合法权益不一定都能兼顾。

2 构建新型林权流转评估体系的时代诱因

2.1 林权交易市场日益繁荣的内在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我国森林资源的科学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基于市场行为的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资产的转让、拍卖等林权交易行为发生的越来越多,使得林权交易市场日益繁荣。林权交易市场的活跃对林业产权价值评估的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这就需要构建新的林权流转评估体系。

2.2 林业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发展需要科学的林权评估环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林业经营形式不再单一,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一些经营形式如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已层出不穷。这些经营形式的出现,要求在法律上对投资各方的产权和投资价值进行科学界定,可见,林业多种经营形式协同发展的局面促使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林权流转价值评估体系,以预防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

2.3 新型林权流转价值评估体系可以为林权抵押贷款行为扫清障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为了实现森林增值,一些农户开始对所拥有的林业资源进行扩大化经营,经营扩大化对资金的需求大大增加,农户也迫切需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这时,林权抵押贷款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户和林业企业的资金来源,林权评估价值便成为林权抵押贷款的重要依据,林权抵押贷款的出现迫切要求建立科学健康合理的林权评估价值体系。

3 新型林权流转评估体系的建立方案

3.1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用法治的精神、法律的条文规范林权流转评估行为。具体而言,在中央层面上,推动与此评估行为相关的立法进程,让一切行为都有法可依,把与此行为相关的各项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政策意见都统一起来,为不断发展的林权评估行业提供科学化指导意见和法律依据。在地方层面上,各级地方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中央部门的文件精神,严格遵守法律条文规定的实施细则,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能参与具体评估行为,只能监督评估过程,把林权流转评估工作交给第三方机构来做,自身起到监督作用,保证每一次评估行为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现违规行为的应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建立科学的林权评估体系

3.2.1 推行科学的评估方法。森林资源资产与其他资产一样,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等,但由于森林资源资产又不同于其他固定资产,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都会带来资源价值的变化,因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该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经济学上,有一个适用于林权拥有者破产、抵押、停业清理的林木资产评估的方法,叫做“清算价格法”,指的是在评估时先按现行市价法或其它评估方法进行估算,再按快速变现的原则,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确定一个折扣系数,然后确定被评估林木资产的清算价格,具体操作上,这种办法有一个计算公式:Eo=Do・Ew(Eo-林木资产清算价格;Do-折扣系数;Ew-林木资产评估价值),运用这个评估公式,得出的结果是最科学的。

3.2.2 推动林权评估程序走向公开化。林权流转评估程序不能暗箱操作,需要公开运作公平运作,使林权评估程序走向公开化阳光化,林权流转评估行为应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评估结果也应第一时间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并设立公示期,只有这样做才会提升资产评估的业务质量,制止森林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为发生,保护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平合理的产权交易市场,使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3 设立专业林权评估机构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的中介评估机构几乎不涉及林权评估领域,以至于林权流转评估程序缺乏第三方机构的介入,而且,很多地方也不存在具有林权评估资质的机构,这是摆在现实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放开政策,鼓励社会的评估机构介入林权评估领域,制定林权评估机构的设立条件,批准设立专业的林权评估机构,明确各类评估机构的资质等级,在适当的时间内完全把林权流转评估行为交给专业评估机构。

3.4 加强对林权评估从业人员的管理

评估人员具体参与评估过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评估结果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林权评估从业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这类从业人员进行考试,以提升他们的林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每年度对他们所取得的评估资格证书进行年审和考核,发现不合理不称职的执业人员应及时处理,清除出评估队伍,确保林权评估队伍时刻保持高尚、纯洁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支业务过硬、道德高尚的林权评估队伍。

参考文献

[1]彭东生,袁红萍,董新春.江西省林业产权评估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