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

篇1

Keywords: Jintang Lake; scenic;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重?c市璧山县政府于1997年12月批准建立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图1-1、2)。其定位为:“以环境保护、人文资源保护为前提;以金堂湖自然山水为主体;以旅游业开发为中心;以提高‘三个效益’为目标;达到多学科、长期有效地为社会综合利用和服务。”

1.现状概况

1.1 地理位置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重庆市西郊40公里的璧山县正兴镇境内,西北距璧山县城约2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106°7′,北纬29°27′30″-29°28′之间。(图2)

1.2历史沿革:

金堂湖一带盛产金砂矿,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法国传教士垂涎于此,在挖矿同时建起了庞大的内路传教基地――天主教露德堂(图3―图7)。教堂风格为哥特式建筑,占地面积约为70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为2000余平方。现存教堂建筑为:圣堂、钟楼、鼓楼、神父楼、回廊、苦道、教堂花园等。可于天主教四个重要节日(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耶稣圣诞节)同时接纳朝拜、观光者2万余人次。

1958年8月,璧山县农机水利局对正兴镇西北佛灯桥的璧南河支流梅江河段开始进行勘测设计,经过近一年的“会战“突击建设,终于1959年6月建成了一座坝高21.5米,蓄水330万立方米的金堂湖水库。1961年因坝体出现沉陷裂缝,于1964年冬重新彻底整治,最终建成了现在这座坝高30.5米,蓄水1252万立方米,集雨面积约为19.6平方公里,最大泄流量为221立方米?M秒的土石混合大坝型人工水库。(图8)

1.3建设现状:

金堂湖现状水域“形如游龙,港曲湾多”,当地俗称“有三十六曲,七十二弯”。湖岸断崖众多,小岛、暗礁、浅滩、孤石、潜洞等密布水中,加之岸际修竹(图9)、果树、农舍(图10)等,为人们勾勒出一幅郊野“自然山水画卷”。

1989年2月20日,被璧山县政府命名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璧山县政府提出了打造“三湖”(注:金堂湖、青龙湖、白云湖)旅游形象品牌的口号,进一步构建区域旅游体系,对外展示品牌旅游形象。1995年组建了重庆市金堂湖旅游有限公司,对湖区展开了适度开发与建设,现已建成金堂湖宾馆、游船码头及其他配套设施。1996年8月,举办了第一届重庆市龙舟赛,吸引游客达10万人次,现已辟为重庆市体委水上运动基地。此外,位于金堂湖北岸的天主教露德堂,成为重庆市重要天主教活动场所之一。

2.轶趣拾遗

金堂湖地区自古就有颇多民间轶事、趣闻,这些均为风景区规划提供了诸多设计素材。经过整理可归纳为以下二类。

2.1史迹类:

金堂湖畔石坎村一带,现有五座保存较为完整的东汉画像石棺,在史学界具有极高的考古及观赏价值。在画像石棺中,四壁均刻有“神鸟画”、“伏羲女娲像”、“西王母画像”、“相欢图”、“宴客乐午图”以及“作坊图”等壁画。(图11―图12)每幅工笔栩栩如生,着真如初。

如“神鸟画”多为辟邪四灵之一的朱雀,以表对死者之护佑;“伏羲女娲像”则多为人首蛇身相缠像,以二神对后代之祈福;“西王母画像”则多为“驾龙骑虎”、“簇拥三足鸟”、“九尾狐”等瑞鸟神兽之神化福祉。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古璧山人崇尚“主神敬仰”的精神世界。

2.2传说类

2.2.1金罗盘

在金堂湖畔石坎村境内,传说民间有一块直径40厘米的纯天然“金罗盘”。它可“鉴物、测八字、侧屋基、测槽门、测期辰”;可“发达富贵万年春”;可“定年月、谈亲戚、开生根”等,此物于1840年被法国侵略者盗走。

2.2.2金马灯

在金堂湖佛灯桥一带,传说有一尊天然灯形纯金物,它“飞来飞去,光芒四射,普照大地”,此物于1840年被法国侵略者盗走。

2.2.3挖断山

湖畔小地名,海拔351.0米,与相邻红堡岚垭仅由一条宽约50米的颈状相连,故成半岛状。民间顺口溜:大山高来彩云间,山下有个梨花院。地主农民住一起,穷人富人不一般。地主穿绸又穿缎,农民耕田流血汗。有一年来腊月间,夜深人静风雪寒。忽然天上金光闪,窗外飞来一座山。任你锄来任你挖,挖断不久又长全。(图13)

2.2.4金竹湾

系天主教露德堂东侧一港湾。传说:在未建金堂湖之前,此地有一座古庙,坐北朝南,四周遍植“金竹”。人间凡善良者,则可取金竹享清福;凡恶人,则遭此金竹鞑靼致残。另外,金竹湾水中有一尊自然山石,形似“犀牛”,故传“犀牛望月石”。

2.2.5醉诗岩

系挖断山南麓断崖。传说:唐朝?圣李白落泊途径璧山时,受应山寺方丈邀约于此,饮酒赋诗,品茗邀月。“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眼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2.2.6佛灯桥

位于金堂湖西侧坝外。传说:当地百姓痛恨恶霸,以河作弓,以桥作剑,射死官吏一片片。

2.2.7响水洞

位于金堂湖王家坡小溪入湖处。系天然凹崖,形似洞穴,高度约为5米。有溪自上落下,轰响得名。传说:此洞是蜀汉恒侯张飞镇守璧山时,藏其祖器之处,故又名张飞洞。

2.2.8螺岛

系金堂湖中一座孤岛。传说:是汉代螺娘修身飞升之地。 “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

3.风景资源评价

3.1自然属性评价

3.1.1地质地貌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地处川东弧形褶皱带边缘,中梁山脉云雾山支脉尾端,因受控于长江准地台的川中台拱,所以境内溪流迂回,河床自然延伸。风景区内最高点蛮子洞海拔为379.0米,最低点佛灯桥为301.2米,相对高差约为77.8米。地质基岩由须家河区组原砂岩组成,因受淋溶、浸蚀等,故表现为“单面山多,断崖多,独立山包多”的呈连续垄岗状或孤立分散状山丘,系典型丘陵地貌类型。

金堂湖中心地带因湖区中部寨子坡、挖断山、红堡岚垭、观音岩、棺山坡、瞿家岩等诸丘的自然契入,致使湖岸线曲折幽深,变化莫测,整体呈现为“河港多叉形”水系特征。

3.1.2土壤类型

景区内的土壤为地层系统三迭系上须家河组,呈棕黄色,由厚层石英、长石砂岩及薄层碳质页岩等混合组成。由于陡峭山岭而形成了冷沙黄泥土层。除了裸岩断层外,一般土层较为深厚肥沃。土层厚度在45-100米之间。土壤PH值为4.5-6.0,呈微酸性。

3.1.3气候特征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年平均气温为15.6℃,夏季平均气温为32℃,极端最高温度为34.8℃;冬季平均气温≥6.2℃。年平均降雨量为107.45毫米,雨量充沛,终年多云雾,全年有雾日达100余天。

3.1.4动植物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属于次生林相。植物群落以亚热带常绿针叶林马尾松为主,其次有杉木林,果林和竹林等。其中竹林品种多为楠竹、慈竹等。地被植物有蕨类、油茶、杜鹃、红继木、莎草、淡叶竹等。湖边稀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如桉树、香樟、黄葛树、冬青、青杠、千丈等。林分郁闭度为0.2-0.5。植被覆盖度约为0.6。据统计,整个风景区内现有植物共计165科340个品种。

风景区内现栖生有多种小动物群落,如野兔、黄鼠狼、野山羊、猫头鹰、蛇、乌鸦、秧鸡、斑鸠、野鸡、杜鹃、八哥、喜鹊、画眉、鹌鹑、山雀、燕子、百灵鸟、布谷等二十余种。

3.2景观特色评价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港叉自然,崖美谐趣。特别是酷似游龙摆尾般的水域形态,宏观上构就了“夫境界之呈现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此外,岸际洞、窝、沟、壑、崖的千变万化,为游人频添了“山境林泉,通幅皆灵”意境般享受。

按照“山景、水景、林相、气候、文物古迹及其他诸多因子”的“综合因素评分法”计算,获得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特色评价总评分值为70分(表一)。评价系数分别为:山景0.286;水景0.214;植物景观0.143;气象及旅游季节0.157;文物古迹0.200。

4.风景区规划设计

4.1功能分区

按照《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规定及要求,结合现状条件、景观构想、景点设置、出入口位置、园林空间序列艺术编排、竖向及地貌、水系以及植物布局等,将整个风景区有机地划分为十一个功能组团(景区)。即:金盘画卷、钟乐山水、黄葛琼城、金堂临华、巧怪崭岩、龙涧风回、天渊泉流、万寿蟠秀、曲诗情远、断峰云敛、世外凭临等(图14)。

4.1.1金盘画卷

位于景区西南隅主入口处,占地面积约为242.99亩。由金堂三进牌坊大门、多功能厅、鲜花大道、停车场、金马灯喷泉广场、金罗盘小品、东汉画像石棺、佛灯桥等景点组成。因列文序,渐展历史人文画卷,故名。

4.1.2钟乐山水

位于景区西南侧,占地面积约为353.39亩。由卧龙山庄、金堂湖管理处、重庆金堂湖旅游有限公司、水榭码头等景点组成。

4.1.3黄葛琼城

位于景区西端坝侧,占地面积约为599.25亩。因地处黄葛坡、黄葛堡,所以规划为一条以金堂湖水烹饪,富于地方特色小吃为名的“美食街”,故名。

4.1.4金堂临华

位于景区南侧中部,占地面积约为611.99亩。由南大门、沙口广场、露天剧场、商贸服务部、弧形长廊、方亭、沙滩浴场、仿古栈道、青少年科普馆、艺展画廊等组成。因规划以综合娱乐、科技等活动为主,故名。

4.1.5巧怪崭岩

位于南大门北侧,占地面积约为428.39亩。因景区内沿湖自然崖段“巧怪多致,崭岩寥嵯”,故名。特色石崖主要表现在:棺山坡、寨子坡、观音岩、瞿家岩、望月石等处。

4.1.6龙涧风回

即金堂湖水域,总面积约为509.98亩。因湖面港叉纵横,蜿蜒曲折,犹如蛟龙腾午,故名。该景区主要特色表现在:浅滩、暗礁、孤岛、雷打石、飞来石、宝石、深水洞、响水洞、金堂摩崖石刻、醉诗岩、溪流、吊桥、板桥、石拱桥等。

4.1.7天渊泉流

位于景区东端,占地面积约为254.99亩。由侧门、双飞亭、竹桥等景点组成。因小溪汇流,仿若天渊,故名。

4.1.8万寿蟠秀

位于景区东南端,占地面积约为550.79亩。由猎人小木屋、露营基地、帐篷区、烧烤广场、架空索道、茂密森林等景点组成。因地名万寿,景致叠峦蟠秀,故名。

4.1.9曲诗情远

位于景区北侧中部,占地面积约为164.99亩。由自然山林组成。因取意“境因径曲诗情远,山为稀画嶝开”,故名。

4.1.10断峰云敛

位于湖中半岛,占地面积约为141.75亩。由挖断山、晴虹桥、金堂阁及其附属建筑群组成。因隐喻“风转云头敛,烟消水面开。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唐?常飞月《河亭晴望》),故名(图15)。

4.1.11世外凭临

位于景区西北侧,占地面积约为873.91亩。由天主教露德堂、清真大寺、北门、停车场等景点组成。因追求“世外山静原野,凭临览胜湖光”,故名。

4.2绿化规划

金堂湖风景名胜旅游区,除保留原有森林植被、观赏树种外,可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配置。

4.2.1功能性植物配置

于保护区界周,按照由外而内“疏、松、较密、密”配置层次,设计杉、松、桉树混交防护林体系,功能上恢复并重建景区生态环境。

于湖畔30-100米的范围内,广植竹类、垂柳、杜鹃、满天星、棕竹、棕榈、桉树、构树、朴树、樟树、果树、钢秀竹、扁竹根以及草坪等,功能上即涵养水域,清新环境;又创造景区特色景观(图16)。

于主干道两侧按4米间距配置行道树―天竺桂、小叶榕等。

4.2.2观赏性植物配置

(1) “点状”植物配置

根据各景点特色景观需求,进行“点状”园林植物艺术配置。如卧龙山庄―桃、梅、海棠、紫薇等自然丛状配置;露天剧场、沙口广场―小叶榕、红叶李、毛叶丁香等自然丛状配置;金堂阁―金桔、岩豆、红枫、枫香等自然丛状配置。各坐憩点、承露台及观赏平台上的孤赏黄葛树配置。

(2)线状植物配置

除主干道行道树等距离列植外,风景区内各个支路、游步道、栈道等,均采用海桐、小叶榕、丝兰、花叶良姜、红叶李等自然丛植方式。鲜花大道采取模纹色块植物艺术配置方式。

(3)面状植物配置

在保留原农舍零星小果园外,其他如“黄葛琼城”则片植重庆市树―黄葛树,市花―山茶等。于露营基地、池塘四周采取配置水杉林方式。

篇2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

核心课程

《园林美术》、《园林制图》、《园林材料》、《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和花卉》、《园林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学》、《室内环境设计》、《AutoCAD》。

园林树木花卉学、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工程计价、园林工程施工等。

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小型绿地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工程设计等实训。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设计就业单位包括园林局、设计院、苗圃、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大中专院校教师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本科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类的硕士学位。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房地产、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房地产;

3 广告;

4 环保;

5 农/林/牧/渔;

6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 其他行业;

8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景观设计师、方案设计师、园林设计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景观设计师;

2 景观方案设计师;

3 景观施工图设计师;

4 方案设计师;

5 施工图设计师;

6 植物设计师;

7 园林景观设计师助理;

8 景观设计师。

拓展阅读: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就业前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上是有目共睹的,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逐渐出现在世界城市排名榜上,国内的城市建设也在稳定而高速的发展中,社会对各类型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

其中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园林景观设计师相关设计建筑类职业就业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篇3

关键词:旅游公路 景观设计 文化特色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nChuan Jizu mountain tourism along the road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nd different sections, combined BinChua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ourist road landscape design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thods to explore how to regional cultural integration into the tourist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o as to other tourist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reference.

Keywords: tourist road, landscape desig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宾川是云南省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城市,是具有佛教文化、侨乡文化和热区文化特质的著名养生疗养胜地和生态旅游城市。鸡足山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是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游客众多。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的修建,将大大促进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宾川旅游事业的发展。

1、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的性质与景观特征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是通往旅游区的干线公路,公路等级为二级。旅游公路作为通往景区的门户,既是游客了解景区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区域文化的重要平台,对其景观建设有着较高的要求。

(1)景观类型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途环境地形多变,道路交叉口较多,景观类型相对复杂。其次,旅游公路经过生态敏感区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比较高。

(2)综合功能需求多,拉动经济发展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分布着许多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因此旅游公路所承担的不仅是交通运输功能,随着旅游公路及其景观的建设,势必将带动沿线村庄的旅游开发,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舒适的休闲度假场所,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2、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概况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起于大理机场和宾川县城,止于鸡足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沿线经过多个白族村落、大片橘园和葡萄园、大片自然山林和水库等。

(1)灵山佛都,旅游胜地

宾川鸡足山享誉南亚、东南亚,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自古与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山齐名称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旅游景区。

(2)白族特色,名村风采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散布了不少白族村落,至今仍保留着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特色,其中村、上苍村等都是大理著名的白族文化名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人文景观,也是大理白族村庄游的重要节点。

(3)桔果之乡,热区宝地

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肥沃的土壤,使宾川成为“天然温室”、“热区宝地”,成就了“桔果之乡”的美誉。大面积的果园,使得宾川县的果园风光独具特色。

3、旅游公路景观规划理念

(1)生态保护、环境协调理念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途径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生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旅游公路建设应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选用乡土植物材料,营建多样化的群落式植物景观,使公路与环境相融合,公路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2)尊重地域特色理念

旅游公路作为通往景区的带状空间走廊,穿越不同的民俗文化区域,成为传递文化、交流情感的精神场所。公路景观设计应注重对宾川地方文脉的延续,对鸡足山景区佛教文化的展现,并充分利用旅游公路沿线周边的果园、自然风光,创造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富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公路景观,形成景观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1)沿线景观分类

在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展示公路沿线的独特风景,在公路景观的设计中将公路沿线的景观主题进行了分类分段规划,每一段都有一个文化主题,大致分为以白族聚居村落为主的白族风情、田园风光段;以果园风光为主的果林观光、采摘体验段;以云南山区特色为主的自然山林段三个部分。通过不同文化主题的集中展现,使驾乘者更好更快的了解并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习俗中去。

(2)旅游公路行道树种植方式

宾川旅游公路沿线风景有好有坏,在进行公路行道树种植设计时,为了能透好遮差,进行沿线风景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最终确定了4种植物种植搭配的方法,即:

1)全密型种植,针对公路两旁景观较差,暂时无法恢复景观效果的路段,采用全密型植物进行遮挡,如柏树、松树等;

2)上密下疏型,针对公路沿线附近或者地势低矮处风景较佳,但是远处山体景观较差,需对上部进行绿化遮挡,下部敞开观赏的路段,选用树种有小叶榕、云南樟等;

3)上疏下密型,针对公路沿线附近或者地势低矮处风景较差,但是远处山体景观较好,需对下部进行绿化遮挡,上部敞开观赏的路段,选用浓密灌木,如三角梅等;

4)稀疏型种植,针对公路沿线景观均较好,无需遮挡,可直接敞开视线供驾乘者观赏风景,在公路沿线考虑种植速生草本花卉,点缀沿线风光。

(3)公路边坡景观设计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多修建在山地中,沿线护土边坡较多,为了满足旅游公路对绿化景观效果的高要求,在边坡绿化景观设计中,对边坡类型以及绿化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段设计,具体分为四种做法,即植草、草花结合、草灌花拼纹、三维网爬藤等。通过不同的植物组合并搭配以上四种种植方法,达到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边坡景观多样、丰富的效果。

(4)节点策划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文化类型丰富,景观独特,除了对公路沿线进行遮、挡、透、敞等方式来展现公路两旁的风光,还对公路进行了节点的规划设计,可分为4类:

1)迎宾标志性景观节点:机场迎宾节点、地界标志节点;

2)参与性景观节点:旅游公路游客休息站、橘果卖场;

3)文化展示性景观节点:佛山迎宾、洗心桥鸡足山佛文化节点;

4)观光型景观节点:村观景台、旅游公路建设纪念观景台、白族田园村庄观景台、花桥水库观景台等。

通过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节点文化规划,为游人搭建起解读地域文化、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平台,增强人们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增添道路空间的趣味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进一步激发人们沿途观光、游览的兴趣。

(5)植物体现文化特色

宾川鸡足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通往鸡足山的旅游公路,其植物选择也以佛教植物为重,尤其在景观节点中运用较丰。适合宾川当地气候特色的佛教植物有:菩提树、大青树、地涌金莲等。

5、结论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从文化出发,对旅游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风土人情的详细调查,充分吸收当地的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的景观内涵,提升公路的使用品质。从而创造出自然和谐、风格鲜明、特色独具的旅游公路景观效果,为带动公路沿线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旅游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和相关研究却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从旅游学术研究发展过程来看,早期阶段的旅游学术研究仅仅是关注旅游活动的经济影响,直到二战结束、世界旅游也经历近百年之久,旅游学术研究进入第二阶段,即“全面发展阶段”之后,学术研究领域才对旅游资源的相关问题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旅游学术研究开始向非经济领域倾斜,人们更加关心旅游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人类关注的核心问题,关注重点的转移推动了旅游资源研究的深化和扩展,特别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的理念、方法和技术等领域,逐步成为旅游资源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使人类对旅游资源的研究由开发利用转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使旅游资源的理论体系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我国关于旅游资源学的相关研究开始得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旅游业的起步开始,至今也仅有三十的时间,对旅游资源的概念、构成、分类、评价及开发的理论与方法等,也是引进、学习国外的学术成果开始到逐步走向创新研究。随着我国一个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即《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三个重要的国家标准,GB/T 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GB/T17775―2003《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实施,对一些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一的概念和理论问题进行了技术规范,统一了实践口径,对相关理论研究也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1]。

二、国外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在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人们常常援引外国的管理模式。外国模式大致有两类。即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和前苏联模式[2]。

(一)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以国家力量介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最早提出世界遗产地概念的国家。也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主要由国家公园(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森林(由农业部林业局管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由内务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管理)国土资源保护区(由内务部土地管理局管理)、州立公园(一般由各州政府的自然资源部管理)和某些博物馆等组成。其中的国家公园体系规模最大、制度最先建立、最完善,且包括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3]。其主要特点是:

1、行政上实行一元化垂直领导。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的管理者为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局。该局成立于1916年, 专门负责全国的国家公园事务。1935年通过的历史纪念地保护法规定将国家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统一交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由于国家公园管理体系隶属关系明确,国家公园体系各组成单位所在地政府没有权利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所属区域,即使是治安也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独立执行。

2、规划管理高度集中。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规划设计中心全权负责,独家垄断操作。丹佛设计中心的职员有风景园林师, 生物、生态、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有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专家。这一方面保证了规划设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又阻止了违反规划事情的发生[4]。

3、管理与经营分离。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特许经营法》,规定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不得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公园内商业经营项目通过特许经营的办法委托经营,管理机构从特许经营项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改善公园管理。国家公园机构是纯联邦政府的非赢利机构,专注于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日常开支由联邦政府拨款解决。特许经营制度的实施,形成了管理者和经营者角色的分离,避免了重经济效益、轻资源保护的弊端[5]。

4、公众参与与社会支持。美国全国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只有115万人, 旅游旺季时招聘1万人,参加服务的志愿者达8万多人。国家公园的大量接待服务和环保工作由志愿者协助完成。国家公园的经费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内外都有大量的科学家,对国家公园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们围绕着“为什么设立、设立范围”或“保护目标、范围、方法和措施”,行了大量的研究论证,为国家公园各层级决策者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来自政府和非政府的各类研究基金, 都能有效地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恢复、外来物质入侵、病虫害防治方法、火灾控制方法、资源利用方式、保护监测方法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研究,使各项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二)前苏联自然与文化资源管理体制

一切自然与文化资源均归国家所有,完全由政府管理、政府接待、政府保护, 其管理经费与员工开支全部由国家包揽。这一模式排斥任何形式的市场经营。这是高度集权的行政指令式计划经济模式在遗产管理中的表现。实施政事合一,事企合一,表现在各资源行政部门即是资源的所有者、监护者,又是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这些部门既有资源保护的职能,又有服务接待和社区管理的职责。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经费与员工开支由国家包揽,由于财政拨款有限,所以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资金严重不足,这不利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开发利用。自1999年起,俄罗斯对旅游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普京就任后对政府机构进行大规模重组。机构改革后,俄政府成立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新建的旅游局成为该部的众多部门之一。此举表明,政府已经不再将旅游当做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事业,而是开始将旅游业看做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6]。

三、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旅游资源按照不同属性,分别由住建部、文物局、林业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旅游局等国务院主管部管理,并且按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地域范围等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分别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同时为了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国家采取立法,设立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局)、文物管理委员会(或文管所)等,他们作为国家资源所有者代表,统一实施管理权。

(一)建设部门的三级管理体制

国务院公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我国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县级、省级、国家级,并相应实行三级管理,由各级人民政府的建设管理部门行使管理职权[7]。1982年,中国首次设立风景名胜区,30年间先后审定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截止2012年10月,全国已设立风景名胜区962处,总面积约19.7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06%。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和全国主体功能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风景名胜区已有32个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8]。

三级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的职权划分分别为: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地方各级城乡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

(二)旅游部门五级管理体制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的规定,旅游区划分为五级,以A字表示,从低到高一次为A、AA、AAA、AAAA、AAAAA级。等级划分的评价内容包括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经营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资源吸引力、市场吸引力、接待游客规模、游客评价十二个方面[1]。

中美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中美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比较

中国 美国

名称 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水利景区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历史纪念地

所有权 单一国家所有制 大多为国有制,部分自然保护地和历史纪念地属自治团体、企业或个人所有

管理部门 由中央、省、市、县政府文化、文物、建设、林业、环保和国土资源部门管理,他们作为国家资源所有者代表,统一实施管理权 联邦政府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总局――7个地区管理局――国家公园

规划体系 各部门、各学科规划单位和教学研究单位分别编制规划,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区分别制定规划设计规范,由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由联邦政府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总局下属丹佛规划中心统一编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和单体规划

经费来源 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和部分保护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职工福利和部分保护经费自筹 管理人员薪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保护经费基本上由国家财政拨款, 有相当多的社会支助(企业和个人捐赠),少量收取门票补充环保和宣传经费

经营机制 由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管理机构直接经营接待、食宿、购物、娱乐等服务项目,政事合一、事企合一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不经营食宿购娱等商业性业务,由政府特许商业处管理食宿购娱等商业服务民营企业

资料来源:《旅游资源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四、我国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混淆

“三权”混淆是造成我国国有旅游资源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管理体制使然,资源的产权是虚化模糊的。风景名胜区资源管理体制异常混乱,直接导致了风景区旅游资源的所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不分,彼此责权利不明。三权混淆,以行政权、经营权管理代替所有权管理,国家所有权受到条块的多元分割,管理部门被授权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此问题带来的结果是谁都可以行使所有权,特别是到了市县一级政府,实际的情况是风景资源的土地使用权可以随便出让。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不到体现,其收益转化为一些地方、部门、集体或个人的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在这些开发中,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的职责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他们已经从公共资产的代表者、管理者、监督者,变成了投资者。也就是说,不仅其行为是企业行为,而且其本身也已经成了企业。这种政企不分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9]。

(二)产权流转性低,资金短缺,自收自支,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文化、自然遗产和风景资源历来被认为是公益物品或公共财产资源,应由国家直接管理,而不应参与市场流通。但现实是,由于国力所限国家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资源的维护和保护,所以各景区必须自己筹集保护资金。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主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部每年可支配的用于景区管理工作的经费是1000万元,平均每个景区8.4万元,但那些较大的景区,如黄山、庐山等仅职工工资一项每年就需要1000万元以上。在如此紧张的财政约束下,各景区早已涉足风景名胜资源的市场经营。风景、文物等属于国有资产,其所有权当然不能进入市场流通,但作为特殊形态的经营性资产,将其经营权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发挥市场配置效率,从而让其保值、增值应该是合理的。

(三)多重管理,资源权益归属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目标,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现行资源管理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重委托。旅游资源的多重管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旅游资源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资源范畴,作为某类旅游资源聚集区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分别受到建设、旅游、地质、林业、环保、文物、宗教等主管行政部门的控制,即所谓条条管理。另一方面,旅游资源还要受到地方行政部门的控制,即“块块管理”。这两类机构的管理目标往往不一致,每个管理机构只能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行事,势必导致管理过程的不协调或管理机构的不合作[10]。

五、对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与保护体制创新和改革探索

(一)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基于我国旅游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应该对现行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明晰旅游资源产权归属,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国家对旅游资源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使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实现[10]。为防止条块分割等现象的出现,要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组建新的风景名胜资源管理委员会,在管委会下面再成立各级分支机构,逐级分清责任,落实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责任。只有在解决了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所有权,实现风景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7]。

篇5

关键词:游客中心;设计要素;科学问题;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169-05

1引言

公园的游客中心对于规划设计者和广大市民而言皆是新兴事物,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论述方面,而指引游客中心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经验更是不足,虽然国内部分公园存在着能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的建筑,但游客中心的发展及设计尚处在初期阶段,功能尚不完善,更没有相应的设计导则或规范,难免会造成公园的类型与游客中心的功能不匹配、选址不合理、规模不适宜、没有统一的标志和服务标准等问题,游客中心使用效率低,形同虚设的状况就不可避免。因此理清公园游客中心设计的基本理论,明确各种类型公园与游客中心之间的关系,系统总结出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对促进游客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公园的管理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游客中心的概念和内涵

2.1游客中心的概念

游客中心(visitor center), 又称“游人中心”、“访客中心”或“游客接待中心”,就是接待游客的地方, 是旅游休闲区对外展示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公园甚至一个景点都应该有自己的游客中心。游客中心的设置起源于美国国家公园,现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中对游客中心的定义是:旅游区(点)在区内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1]。

2.2游客中心的内涵

游客中心的设置起源于美国国家公园, 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游览景区所必须的信息和相关的旅游服务, 现在随着游客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完善, 其提供的服务种类正在日益增多。现在,国外的风景区大都有自己的游客中心并且功能完善, 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等,国内一些风景旅游区近年来也建设了一批游客中心, 并且有一些著名景区已率先建成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化游客中心, 例如: 峨眉山、九寨沟、三峡等[2]。

张咏(2003)以不同形式的叙述对游人中心这一概念作出诠释,将游人中心的内涵归纳为以下几点:

游人中心是为游客提供各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专门场所;游人中心应起到集聚和分流的作用,即拥有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对于一个旅游区而言,游人中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同时有几个[3]。

张咏对游客中心的内涵归纳为三点,其中包括游客中心的功能性需求原则、选址和空间布局原则,本文的主导思想除上述三点之外还包括游客中心的规模和主题相符合的原则,即不同规模的旅游区应设置不同规模的游客中心与之相配套,游客中心的主题亦是如此。因此笔者将游客中心的内涵增加两点:游客中心的规模应该和旅游区的规模相配套,以适应不同游客规模的需求;游客中心的主题和风格直接反映了旅游区的形象,所以应与其主题相符合。

3公园游客中心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游客中心设计现状

我国公园的游客中心建设起步较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也在逐渐的完善。于此同时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管理、功能设置、规划设计和旅游区形象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游客中心作为公园的门户形象、旅游接待的主题建筑、服务引导设施成为旅游区(点)必不可少的建筑之一,许多公园针对自己主题、规模以及有利和不利因素建造不同的游客中心。一些旅游区近年来已经建成了一批游客中心,并且有一些著名景区已率先建成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化游客中心,例如:华山、峨眉山、九寨沟等。

游客中心的建设和设计尚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因此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沈花晨(2007)对现阶段国内游客中心的研究和设计现状总结为以下三点:相关建筑法规与规范制订时间过早,也未及时更新,不能适应现今的市场发展状况;与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相比,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设计依据和评价标准;大部分论著研究的是旅游规划,对于公园游客中心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规划层面,没有对公园游客中心进行针对性研究,在建筑学层面更缺乏进一步的深入探讨[4]。

3.2游客中心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公园游客中心在使用和管理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对比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1)游客中心并不是作为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出现在游客的意识中,游客体验项目的设计也被忽视,所以使用效率低,没有发挥其服务和接待的功效。

(2)游客中心的数量远远不够,并没有形成公园的旅游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游客旅游的需要,而导致公园整体上降低了功能。

(3)普遍存在着选址不当、规模不适宜的情况。

(4)宣传少、没有统一的标志和服务标准、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甚至有些游客中心是为赢利而设置的设施,造成了很多城市旅游信息咨询单位利用率极低,形同虚设的状况。

王军军,等:公园游客中心设计问题探究园林与景观

(5)功能不完善、形象和公园的类型(主题)不符、和环境的融合显得参差不齐等,降低游客中心美感的同时也影响游客对整个公园的印象。

目前公园游客中心在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功能要求、景观设计、技术设备和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对设计者和管理者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对公园游客中心的相关理论和设计中基本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较高的科研价值,其成果对我国旅游市场合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4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

游客中心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并且各个基本设计要素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并且这种逻辑关系是不可逆的。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相关游客中心的方案设计,系统的总结出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用于解决设计游客中心理论不完善、设计不规范和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涉及到的科学问题有公园的类型、游客中心的规模、空间布局和数量、选址、功能模块和建筑风格等。

4.1公园类型

设计任何一种建筑其所在的环境都是首要因素,游客中心也不例外。无论是公园的类型或是规模均是决定游客中心后续设计的必要因素,因此,公园的类型是游客中心设计的首要因素。公园的类型可以分为公园服务客体、公园主体特征和公园功能三种,根据公园服务客体的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公园(城市居民公园)和休闲观光公园;根据公园主题特征可以分为:自然公园和主题公园;根据公园功能可以分为:科学公园、遗产保护类公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类公园)和纪念类公园(和平公园)[5],公园类型的分类见表1。

公园的类型是设计游客中心的首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公园其环境和功能以及服务对象都不同,这点可以从表1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游客中心是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因此不同类型的公园应配备相应规模、功能和风格的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各项服务。

4.2规模

影响游客中心规模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公园环境容量、公园游客规模,所在区域的经济情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公园的环境容量直接影响公园的游客规模,而公园游客规模决定了旅游接待建筑的规模和数量。游客中心是公园服务接待设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增加旅游接待建筑建设,可以增强风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游客规模一旦出现接近或大于公园合理环境容量时,就必须及时考虑建设新的景区或景点,同时按照比例有计划地增建新的旅游服务设施,否则将会影响游客的旅游效果或对公园环境造成不可恢复性破坏等。以上影响游客中心规模的因素中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量化分析,但剩余因素由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背景等难以量化分析,所以从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来分析游客中心的规模比较恰当。

其中,H为游客中心运营的小时数,TR为游客中心每小时游客周转率。 由游客中心预期单次人数乘以游客感到舒适的最小空间,得出游客中心展览区域的最小面积[6]。可以统计出在公式中需要的公园游客数量,再经过计算便能得到展览区域的最小面积,这个面积对游客中心规模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公园游客容量的量化分析同样有相应的公式,董成森(2008)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一文中根据旅游区内景点特征设计出总量模型和流量-流速模型两种公式计算出张家界森林公园各游览区资源空间的承载力,并得出结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为244.2 万人/年, 在不同的季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日空间承载力在其夏半年(旺季)为8200人/d, 冬半年日承载力为4800人/d, 此数据可作为公园门票销售和游客管理的依据[7]。其他公园同样有类似的公式或方法计算出公园的环境容量,游客规模是可以统计和监控的,通过环境容量和公园的游客规模的分析比较,制定适宜的管理机制来确保公园能持续良好的发展下去。

4.3空间布局和数量

根据不同区域、环境和面积将公园的形态结构分为三种,即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和面状结构,但无论是那种情况游客中心所处的空间环境都离不开它所在的大环境(旅游地),而大环境也被更大的空间环境(区域)包括在内。从图1中可以看到区域、旅游地、景区、景点之间的空间关系,通常游客中心的规模和空间布局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游客中心服务的对象是区域级别的那么他接待游客的规模会相应增加,如果是景区级别的自然就会减少。进一步说对于一个区域级别的公园来说它的游客中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如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有3个,分别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站、武陵源门票站和黄龙洞门票站。

根据区域、旅游地、旅游点、景区、景点之间的空间关系,游客中心的空间布局通常采用“集中型”、“星座型”等形态。集中型空间布局的形式多指将游客中心单独设置在公园的一处,这样可以集中对游客服务节约资源,但这种空间布局形式对土地的占用比较大,适用于用地条件宽松,地势平坦的公园,如香港湿地公园访客中心、深圳锦绣中华游客中心等,图2左为游客中心集中型空间布局简图;星座型空间布局形式一般根据公园的规划要求,结合公园有利地势,将游客中心分级别设置与公园的交通换乘处或重要节点处,这种空间布局形式适用于用地紧张或景观丰富的公园,如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等,图2右为游客中心星座型空间布局简图。

4.4选址

游人中心的选址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游人的可达性和解说效果。美国国家公园的主管们( Park superintendents) 意见比较一致, 认为将游人中心设置在公园入口, 或在游览服务比较集中的区域, 或邻近被解说资源最有效率的地区[8]。游客中心如果过于远离自然、历史或人造吸引物, 对游人的教育和游憩作用将会受损。基于上述两点考虑通常将游客中心设置在公园入口处、交通换乘处、重要节点处或其中两处(三处)结合处这几个位置,如图3游客中心选址简图,因为这些位置游客相对集中,并且疏散方便,同时在这几个位置设置游客中心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在符合公园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游客中心所在的大环境最小应该是景群(旅游村)级别,那么它的服务半径覆盖率要足够满足整个景群。景点或小型景群级别的旅游区设置服务点(站)就可满足游客的需求。

(2)应具备游客中心服务游客规模相匹配的环境容量,因为游客中心是公园主要的集散中心,它将服务、解说和游程安排等功能集于一体,势必会聚集大量的游客逗留、休息等,所以应具备一定面积的空旷的广场,这不仅便于游客出入和疏散而且利于旅游车辆的停放。

(3)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通信、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段, 依托现有服务设施及城镇设施,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建设的地段[9]。

(4)同时还要分析所选位置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10]。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规则(2006)规定: 所有公园设施的规划设计都必须首先要考虑到它对资源保护的影响。为了减少对公园重要景点的视觉干扰, 游人中心通常不可布置在这些景点周围。若设置在公园内对环境影响较大, 则应将游人中心布置在公园以外。只有当室内解说媒体最有效率并且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公众联系点(public contact point)时, 游客中心才是必要的[11]。

4.5功能模块

游客中心作为公园旅游服务设施中一种功能性建筑,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公园的解说中心、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游客中心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在尝试着改变游客传统的旅游方式,引导游客走入以吃、住、行、游、娱、购为特点的全新文化旅游的时代。《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对游客中心的定义指出游客中心应具备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和休息等这几方面的功能,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得出公园游客中心应该分为基础功能和外延功能,其中基础功能是所有的游客中心都应该具备的功能,而外延功能是除基础功能之外需要额外增加的功能,游客中心应具备的功能见表2。

4.6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曾说:“建筑风格不是一个时代可以形成的,而要经过很久的时间积累而成。”当代中国建筑风格和流派众多,并没有形成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除了某些地域性比较强的建筑风格如徽派建筑、岭南建筑等,当然这些建筑通常也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演化过来的,鉴于此笔者并非要总结出现代建筑的风格,而是要论述决定建筑风格的要素,其中包括:地域和文化特征、气候特点、建筑群体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平面布局、立面构成、空间组织、结构方式、材质、色彩、体量等。

游客中心的建筑风格首先是受到公园类型的制约,如自然公园倾向于体量小、材料色彩与地域环境融合等特点,华山游客中心就体现了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藏不宜露的特点,但主题公园更多的是突出其主题,并带有强烈的景观标志性和对游客的吸引性,深圳锦绣中华游客中心便是采用非常传统的设计风格,体现的就是突出其主题的特点;第二个决定因素就是规模,规模反映的是建筑的体量和空间的组合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规模大则游客接待量也相应增加,自然游客中心的体量和空间就会增大;第三个是空间布局和数量,集中型的布局方式空间和体量相对大,香港湿地公园游客中心是集中型布局,接待游客规模也比较大,功能非常完善所以它的体量较大,建筑面积约1万m2。而星座型的布局方式体量通常会比较小,因为功能和规模分散在各个单体游客中心中,相应就变小了,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游客中心采用星座型布局方式,体量小的多且每个游客中心建筑面积都不超过1000m2;第四个是选址,游客中心所处的小环境,涉及的因素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群体关系等,而在建筑和环境融合的因素中也包括建筑的材质、色彩、立面构成和结构方式等,游客中心所处的大环境涉及的因素有地域和文化特征和气候特点等,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和白沙湾海水浴场旅客服务中心均是结合地形和环境设计的非常成功的案例;最后一个就是功能,功能反映的是建筑的使用情况和平面布局以及部分空间组织和结构方式方面的内容,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旅游接待中心便是以传统和地域精神为基调设计出的平面布局方案。综上所述,各个设计要素对游客

中心建筑风格的确定都有影响,并且都要求将游客中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给游客带来亲切和舒适的游憩体验。

5结语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也在与日俱增,公园游客中心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学术界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是关于游客中心的规模、选址、布局或者建筑风格方面的论述,各部分之间也没有相关的逻辑关系,相关理论也多偏向于定性的分析,更缺乏指引游客中心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经验。国内大部分公园都存在着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旅游接待、风景展览等功能的服务性建筑,其规划、设计和管理尚处在初期阶段,没有相应的设计导则、规程或规范,所以公园游客中心的设计合理与否通常取决于规划设计者对游客中心的理解深度。本文系统的总结出设计公园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在实践意义方面能指导公园游客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在理论方面能深化公园规划和游客中心的设计理论,规范公园规划和游客中心的设计及建设。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2]张静,刘娅. 浅谈游客中心的构建[J]. 农业与技术,2007,27(4):32~35.

[3]张咏. 游人中心的规划研究[D]. 长沙:中南林学院, 2003.

[4]沈花晨.风景区游客中心的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7.

[5]李同德.地质公园规划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约翰·A·维佛卡.旅游解说总体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7]董成森.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J].系统工程,2008,10(26):90~94.

[8]Roy E. Appleman. A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Mission66 Program [EB/OL].[1998-07-03].http://cr.NPS.gov.

[9]李宏.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规划设计评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31(6):57~63.

篇6

【关键词】度假旅游;旅游度假区;可持续方法

On the tourist resort area of sustainable planning methods

Li Yun1,Wu Xia1,Zhang Yan2

(1.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Qingdao 266000;

2. Taia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design company, shandong taian 271000)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leisure hot, many cities and regions are active i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resorts. Its prospects are considerable, but the problems exposed can not be ignored. Problems caused by modern tourism Tourism and Planning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scholars and, therefore, for the current tourist resort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a series of questions, this article sustainable tourism planning theory as a guide, the scenic resource protection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but also focus on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blem in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and study on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resort planning methods, and certain aspec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elaborated.

【Keywords】holiday; tourist resort; sustainable methods

1.度假

度假可以说既是一种旅游活动,同时又是一种休闲方式和生活经历。区别于其他相近行为(如休闲、旅游、游憩),度假需要度假者具有自由的休闲支配时间;像旅游行为一样暂时离开常驻地一段时间;并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憩活动。

休闲的概念较为轻松和日常化;游憩活动的品种繁多,大部分并不适宜度假活动;旅游则目的性较强,偏向于对目的地的观赏和游览。度假是度假者利用闲暇时间、离开常驻地,有计划地以休闲方式参与进行的观光游览特征不明显的游憩、旅游等活动的行为或经历[1] (图1)。

图1 度假的概念

2.旅游度假区

“四川大学杨振之教授通过度假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对旅游度假区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现行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只适用于观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而对度假旅游资源并不适宜。在对度假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他认为度假旅游资源由观赏游憩资源、生态环境资源、服务设施及服务、餐饮及其环境、娱乐项目五大要素构成。”

根据以上论述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旅游度假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以游憩、休闲、健身、康体等目的而设计经营的生态环境良好、配套度假服务及设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整体。

旅游度假区可持续规划方法

2.1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指既达到旅游地当前一段时问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旅游地的资源和环境。使其能够永续发展。换而言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要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最小限度地消耗旅游资源,并避免其遭受破坏。

旅游度假区在开发建设中,同样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旅游度假区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时,要避免对度假区旅游资源及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2.2资源评价与保护

自然旅游资源往往需要通过有意识的规划和不同程度的开发,才能创造出有吸引力的旅游度假环境。作为规划设计其任务不仅需要立足于保护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还必须积极利用和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规划的目标和构想。

2.2.1旅游度假区的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目的物,使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凭借条件。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①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在单项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单项要素组合的整体进行评价。综合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质量、规模、资源组合与分布。

质量: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特色,即“事物本质”、“特殊的运动形式”。有了特色,旅游区才有鲜明的形象,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二是资源的功能价值;三是资源的品位,即旅游资源质量的级别,旅游资源品位越高,旅游价值就越大。

规模: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规模。例如: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就以种类多、数量大而著名,黄山上有岭30多处、山峰77座、景石120个、植物1450种、摩岩石刻200余处、古建筑近百座以及多项自然奇观。

资源组合与分布:各资源要素是相互有机组合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分布是相对集中还是分散,直接影响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最佳风景旅游区都以资源要素组合的完美和谐见长,并且在分布上各景区都各有特色。

②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指拟开发的旅游区与客源地、中心城市距离、交通可达性和相邻旅游区的关系。区位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有加强或减弱的作用,必须认真分析并做出恰当评价。

③区域开发条件:无论旅游开发,还是景点建设,都同区域环境分不开,受多种因素制约,如空间容量、基础设施、用地条件、气候植被条件、安全性、卫生健康条件等。其中前三项最为重要。

总之,旅游评价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旅游区可持续规划的基础。它包括资源要素单项评价和旅游综合评价。单项评价是旅游资源研究的深入,也是以旅游开发角度来衡量每一项要素的价值。综合评价则是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对资源以外的要素进行整体评价,评价最终结果,就是被调查的地方可不可以开发、按什么方向开发。因此,单项评价侧重原理分析,综合评价侧重方法研究。一个区域用什么评价方法,应视当地实际情况而定。

2.2.2旅游度假区资源保护

大多数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一些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古迹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旦破坏是难以恢复的,脱离了历史和其处在的环境氛围的“假古董”是无意义的。同时,支撑度假区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其生态系统是极其脆弱的,所承受的外部压力的耐力是有限的。因此,对其合理的开发是将人类经济活动纳入一定的环境尺度以及在生态健全的规划控制下进行的。

旅游度假区资源保护的原则是:

①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②普遍保护与专门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③综合防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④依法保护的原则

2.2.3总体布局与分区

尽管每一个旅游度假区的坐落位置、经营项目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度假区却存在一个共同点,即经营理念。在规划阶段必须将度假区的经营理念作为考虑、评价问题的出发点。

(1)旅游度假区总体布局原则:

1)突出主题,强化特色原则

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明确旅游区,找准并积极强化各旅游区的主题,创造鲜明的特色,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2)资源基础,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文化为内涵的旅游开发规划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区位、资源和市场准确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明确旅游市场、产品、形象和价格定位,合理配置资源,深刻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确保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人的旅游度假行为和需求出发,注重人的活动与感受,在规划布局、规划标准等方面体现人性的思想。根据游客和度假者对环境和功能的不同需求特点,合理分区布局,游览区主要选择景观优美,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带。

4)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景区的开发规划要与资源条件、景区的性质、区位、市场及环境条件相结合,既要突出主题和特色,又要适当筹划和建设一些新景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已有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与当地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与当地的“大旅游”战略相配套。

5)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原则

动态开发与静态开发相结合,体现旅游业的观赏性、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和新奇性;远期开发与近期开发相结合,在考虑远期规划合理性的同时,重点研究近期开发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6)注重效益,永续发展的原则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开发效益,尤其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要将旅游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与环境美化、景观保护结合起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以旅游区的环境容量为定量指标和依据,建立生态、旅游、生活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2)旅游度假区的总体布局形式

度假区的地貌形态与活动、设施的地域配置决定了空间布局的形态,归纳起来有带状式、组团式、环状式、复合式等。

1)带状式

主要是由于受到环境与用地范围的限制,各功能区域呈带状布局。带状式的旅游度假区在规划时,应该注意控制度假功能块的大小,在功能块之间预留生态廊道;应重点加强对所依托生态带的保护,比如河流,湖滨湿地等,保持建筑后退生态带足够的距离,保护沿河湿地及植被等。

2)组团式

组团式布局型有景观异质性高、度假设施比较完善以及娱乐体闲活动丰富的优势。但由于规模较大,有些功能区不能享受到位于度假区局部地段的优势景观。比如凤凰岛生态度假区中的生态观光区组团以及服务中心区组团的大部分区域就不能享受岛屿水系景观。因此这类的城郊旅游度假区在规划中就应该注意组团内部资源的挖掘,通过不同的功能设置以及自身资源的开发来营造特色;同时,强化与优势景观区域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廊道以及空间景观廊道的组织来加强与优势景观的联系。

3)环状式

环状式布局是在湖泊类旅游度假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布局模式。以湖泊景观为核心环绕布置度假功能团,一般主要的道路也围绕湖区呈环形布置。这种布局模式的好处是几乎所有功能组团都能享受湖区的优质景观,与湖区联系紧密。这类度假区在规划建设中应该注意临湖生态湿地缓冲带的保护。

4)复合式

复合式的空间布局模式以古镇类度假区为典型代表,各种功能复合交织在同一公共空间,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以上四种基本的空间布局模式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城郊旅游度假区用地的空间布局应结合地形灵活布置,而不宜拘泥于固定的空间布局模式。

(3)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1)突出主题形象

2)集中功能单元

3)协调功能分区

4)规划动线与视线协调

5)保护旅游环境。

(4)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设施是旅游度假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它是联系旅游度假区与客源市场及周边地区的一个重要纽带,另一方面它为各景区间的通达性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旅游区的外部交通是否完善,内部交通是否通达,是评价一个旅游度假区好坏的重要条件。

度假区的道路交通组织要根据人的行为心理、游览观光路线、人流及视线空间组织、地形地貌条件、景观意向表达等因素,充分利用已有的道路,完善交通系统。路线的选择应该尊重自然,结合地形,减少破坏环境,路面标准应力求就地取材,近期与远期结合,并由低级到高级设置不同路面,宽度、曲率、坡度适宜,同时应该满足森林防火,林间伐木以及生活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5)景观环境设计

景观环境的设计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来解决旅游区中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伴随著景观生态学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集中体现了景观生态学在旅游区规划系统中的应用价值,并成为旅游区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景观管理的必要手段。

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规划师始终把旅游区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景观全局角度协调人与环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也使得景观环境设计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手段,并越来越为规划人员和公众所重视。

旅游度假区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应避免以下两个误区:

①避免“城市酒店化”和“物业小区”式风格。要少一些富丽堂皇,多一些自然、轻松和温馨。

②充分利用自然特色,不盲目追求“设施齐全、应有尽有”的做法,毕竟,游客到某一度假区是为某一特色而来。

(6)建筑设计

旅游度假区的建筑形态与风格对于旅游度假区的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度假区开发的成功与否,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设计出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的旅游风景建筑。

设计原则:1)满足功能、突出个性

在满足不同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强调每个建筑的个性设计,是度假区的建筑具有可识别性和个性特征。中心区的建筑尤其要体现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度假地的吸引力。

图2 苏州拙政园

图3 南京灵岩寺建筑布局

2)结合自然、突出环境

建筑布置充分体现地形和环境特征,力求自然舒展,和谐共生(图3-6)。

3)因地制宜、突出文化

建筑是文化的结晶,度假区建筑作为建筑的一种类型,表现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其所在环境的景观艺术特征。体现景观艺术特征的建筑,其营造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和突出当地文化氛围,使其特色更鲜明动人。

4)重视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为了考虑组合中的应变性和保持相对的稳定,则要求因时空关系、因变化采取了不同的组织方法。建筑中为了考虑组合中的应变性和保持相对的稳定,则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活适应性。在总体上通过一个基本平面为母题,根据需求而扩大延伸;在各单体建筑之间,通过各种联结方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图3-7)。建筑看似静止,但在这种应变状况下形成了动态的变化,构成了建筑的灵活适应性。

(7)旅游设施规划

运转良好的旅游设施综合体系是形成旅游规模市场的保障条件,旅游设施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两大类。

1)基础设施

设施与旅游人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及比例关系,因而必须统筹规划以下系统:

①供水系统;②供电系统;③通讯设施系统;④排水系统;⑤交通系统;⑥保健、救护系统等

2)服务设施

a.住宿设施。主要对以下方面做出指导和规范:

①根据旅游规模预测确定旅馆床位数;②从区域规划和风景区整体布局的角度研究旅馆选址、风格、容积率、高度、级别以及类型;③未来扩建的可能性。

b.餐饮设施。主要考虑:

①基于文化风格的餐饮类型配置(中、西餐);②基于地域风格的餐饮类型配置(菜系、菜谱);③基于消费档次的类型配置(中、高、低);④餐饮(功能)类型的配置;⑤餐饮与风景方位的协调配置。

3)体育娱乐设施。

根据旅游区的性质、目标市场特征以及当地供给能力进行规划,某些主题鲜明的旅游还需专项规划,如高尔夫旅游区等。

4)辅助设施。

主要是指吸引游客、增加其逗留时间和消费的设施,如商店、加油站、艺术画廊、会议中心等。这类设施虽然规模小、产权归属多元、布局零散,但关系到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因此必须采取规范和导向措施,规划布局分区配置。旅游区的设施规划应遵循“区内旅游,区外服务”的原则。遵循分区所确定的布局原理,设施应主要集中在外圈的服务社区内。

总之,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度假区形象,就要充分研究了解其历史文脉、自然资源、布局结构以及发展目标等一系列的问题,并从中提炼出旅游度假区设计的意境思维。旅游度假区建设理应追求特色,适时适地地综合营造。在规划设计中应对环境进行整体思考,既有益于建筑与城市的融合,又能形成适宜的外部环境,使旅游度假区承担它所应当承担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邹统钎.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2] 严国泰.城市旅游发展规划案例研究:承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28.张良皋.匠学七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曹文彬.旅游概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

[4] 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5] 姚弘.风景区规划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07.33(30)74-75.

[6] 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J].国外城市规划,2003.18:25-29.

篇7

去年,我县与长沙维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签订了《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曲幽谷创4A改造提升方案》、《主入口(大门洞)游客集散中心修建性详规及施工设计》、《漂流修建性详规及施工设计》、《黄桑生态旅游区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方案》。2013年2月4日,我县在长沙举行《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曲幽谷创4A改造提升方案》两个专项规划的专家评审会,并通过专家组评审。3月,副县长唐艳带领各相关部门及规划公司就该规划的建设设计进行现场踩点,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对规划再次进行最后论证修改。4月,启动了曲幽谷国家4A景区申报,就4A景区的创建与省市旅游局进行了衔接,在对照国家4A景区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严格进行了自查自纠,并根据曲幽谷国家4A景区申报的现状,提出整改措施仔细认真的查找差距,完善资料收集存档,积极向省市进行曲幽谷4A景区申报。至9月,我们初步已经完成了资料的编集和档案整理。10月,我们又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金水湾5A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的申报工作,准备了相关的申报资料。11月,我局会同环保局一起到、长沙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进行申报,并得到省局的大力支持。

2、筹备节庆活动,有效扩大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积极做好合2013年苗族“四·八”姑娘节活动的举办工作,打破过去当日办节的形式,围绕“狂欢苗家‘四·八’,体验神奇黄桑”这一主题,全力打造一场活动时间跨度最长、活动内容最丰富、群众参与最广泛的集生态旅游、文化交流、经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与旅行社对接合作推介路线。以2013年苗族“四·八”姑娘节为契机,加大旅游促销的力度,5月9日—11日,由副县长唐艳带队,在举办了2013年中国苗族“四·八”姑娘节旅游专场推介会,并邀请旅行社代表来绥踩点,推介旅游线路。参加了在贵州贵阳举办的国内旅游交易会。现场分发旅游宣传光碟、旅行社线路指南及自驾游指南等宣传资料。在“四·八”姑娘节期间,我们又接待了《今日女报》等重要的媒体,深入黄桑、寨市、大园等景区进行新闻采访,积极快速宣传报道我县“四·八”姑娘节的举办盛况。精心组织摄影家采风活动。中国摄影家协会知名摄影家等共40人慕名来绥采风,通过微博、杂志等方式推介旅游资源,扩大知名度。此外,还参加了在城步举办的“大桂林风情旅游节”和由市旅游局牵头参加在云南昆明举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开展县民族风情文艺展、特色旅游商品展以及宣传资料的发放等活动。

3、策划旅游招商,加快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处国家3A以上的景区景点,只有一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国家2A级景区,一个省级旅游名村,一个省级旅游名镇,景区建设一直是我们的短腿。由于县财政比较困难,今年以来,我们一直想努力想通过景区景区招商引资来实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突破,先后跟华泽集团、长沙的中惠旅体验式产业培训有限公司、兆佳集团、长沙维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及香港、广东的一些旅游地产、旅游景点、旅游酒店的连锁公司进行了洽谈,大部分公司对我县的生态环境、景区的资源给予了很高的评估,但在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受到限制,致使招商引资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我们计划编制《黄桑景区旅游整体招商项目书》,并做好曲幽谷(含六鹅洞)、上堡侗寨、黄桑漂流、铁杉林、坪溪楠木林、九溪冲、寨市古镇、大门洞休闲度假区、黄桑旅游假日小镇及南北大门等十一个具体的旅游子项目,出台专门的旅游招商政策措施,积极引进资金雄厚、管理模式先进、专业运营团体的大型旅游企业战略合作者,突破我县旅游招商和景区建设的瓶颈。

篇8

关键词:旅游区;规划设计;综合价值;和谐构建;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into new towns at the paper to the rock fortress Forest Park and Dongshan tourist attractions tourism planning, for example, discusses how to not only protect the natural landscape in the tourist area, min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but also with business, tourism, vacation, health and other industries to develop clever fusion, so space and urban history and symbiosis of nature, culture and people of interest.

Keywords: tourism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integrated value; harmonious build;

[F292]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小城镇建设正方兴未艾。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实际上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的建设,是城市经营与旅游区域开发的全面结合。目前众多旅游专家一致认为,生态、绿色、极限、人与自然、度假、文化、体育等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主题。观光旅游已被体验式旅游所取代。一、设计理念篇

01、项目背景

磐石市处于以长春为中心,松辽平原向长白山过度地带,属于丘陵半山区。沈阳、哈尔滨三小时经济圈中心地带,交通十分便利。沈吉高速和沈吉铁路是磐石最主要的对外联系通道,哈大高铁的开通,使交通更加的便利。02、设计定位与目标

汲取当代“文化旅游新城”开发建设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以可持续城市主义为核心理念与指导,建设具有地域传统文化特征与山水环境资源的文化旅游景区。

具备精品文化项目、精品旅游景点、旅游集散等功能的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商务会展、娱乐、居住等功能融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宜居名城。

以创意文化为依托,以都市旅游为主线,打造独具生活魅力的山水宜居新市镇。

集合当地的多民族性、文化各异、宗教多元性特征;使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打造具有城市门户区域形象标志和便利完善配套设施的度假休闲山水城。

建设磐石市度假休闲、娱乐观光、郊野康乐和文化教育综合性风景区。是人们日常、度假首选之地,营造便利宜居的城市高尚生活。

03、项目解读

周边用地分析从磐石用地分析图上了解到,基地的东侧和南侧为居住用地,项目开发将与周边用地形成互补,满足城市自东向西发展策略。另外从沈吉高速下道,经过永盛大路进入磐石市中心,景区作为城市门户,必经之地,可以说是磐石市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一个重要的示范区。

04、基地概况项目主景区西山景区位于磐石市西北部山地区域,东山景区位于城市东南区域,与西山风景区隔着磐石市区遥遥相望,两基地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西山景区毗邻沈吉高速和202国道,占地约450万平方米,与209省道相连,永盛大路作为进入市区的主干道路横穿基地。风景区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功能定位等不可代替的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成为磐石市向西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进入城市中心地段的首要名片,其特有的景色展示着磐石市独有的文化和地域风貌,让人流连忘返。东山景区位于磐石市东南部,七个顶子山坐落于此,刘菜籽水库东西贯通,明镜一般倒映着如画美景。

05、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协调本旅游区与老城、开发区、以及现有村落之间的发展关系,有效整合旅游景区与磐石市的旅游资源,从而利用独特的项目建设来带动地区发展。

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与本旅游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应对基地相对贫瘠的土壤和受到破坏的自然资源的现状,严格保护和恢复基本山林资源,通过旅游开发尽可能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途径。

经济发展的问题,当地政府仅依靠自身的经济力量来发展旅游产业难度较大,作为与外部交流密切的产业,需要有超越小城镇范围的投资眼光,外部资金和外来投资者会对本区域的发展发挥深刻的影响。

这些,将作为规划设计改造的重点问题,在总体构思中着重思考和解决。

06、设计主题

本次设计从山、水、城、人这四个主要的小城要素出发, 提出“山水田园,碧水串珠”的总体构思, 引入“山水园林城”景观主题——突出磐石山环水绕的城市整体发展格局,让山体成为城市优美背景,通过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的组织,达到“远山、近水、郊野农田、城镇公园”之间的有机融合。完善特色生态与文化气息并重的旅游休闲度假新城。

07、旅游发展策略

交通——组织区内循环交通,打造绿色出行模式区网络化内电瓶车、自行车、徒步系统,区外城市公交、绿道系统。

四季皆可游——分区域、分季节开发旅游模式、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

吸引外资——创造条件和提供优惠政策,通过景区的不断建设丰富城市经济来源。

旅游富民——利用本地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开发旅游产品,带动区域发展。

二、规划篇

01、功能分布

根据现状空间、规划及景观特点,把景区分成四个功能片区,其各自的景观特点和功能,满足市民及游客出游、纪念教育、登山观光、休闲娱乐、信仰文化交流等等需求。

02、总图构架

土地利用规划

针对西山和东山风景区进行了局部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原有居住用地和生态上体用地的基础上,增设娱乐用地、度假用地、旅游用地、公共文化用地、滨水用地等,丰富基地用地种类,促进区域综合发展。

绿化景观规划

在尊重和保持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进行精心设计,打造疏林草坡、密林景观和公共景观想结合的公园绿化形式。

道路交通分析

东西两侧整个风景景区在交通的组织上,设置有主要游线、休闲漫步道以及滨水步道。每种步道都各具特色,做到人车分流。主要游线可以引导人们快速的到达各个活动点;而休闲漫步道则可以让人们避开大量的人群,独自逍遥;滨水步道则满足人们亲水的乐趣,欣赏碧水蓝天山体一线美丽景色。

岸线景观分析

驳岸景观设计注重软质与硬质的搭配与穿插,丰富了驳岸形式。利用微地形及水生植物的分隔,形成自然地形的浅水池。滨水硬质铺装与地形结合而自然形成的剧场或者滨水广场。

木质平台探入水体成为观赏水景和水生植物的场所。

滨水的大草地形成了软质的休闲空间,稀疏种植的小乔木提供了局部荫凉,可以在此遛狗、休憩、野餐。

季节性旅游

春夏季节整个景区的各个区块将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场地如有氧活动、水上运动、场地活动、滑草运动、采摘等。

秋冬季节以组织冰上运动为主要特色,结合滑雪、场地运动、室内活动等,丰富人们冬季活动的需求。

03、服务设施分布

为了更好的完善景区综合发展,我们在划分功能区域种类的同时,在不同的功能区也合理的设置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停车场、游览车乘坐站、公交乘坐站、餐饮设施、购物设施、银行等,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04、功能布局

规划强调功能的多元与复合,通过体验式的休闲娱乐、情景购物,特色化祈福、养生、多元化的文化体验以及全方位的健康运动主题,是本项目具备全季节性的持续活里,多元功能穿插互动,构建四大功能板块,即养生祈福休闲游 主题度假体验游 现代生活户外游 文化教育纪念游四大主题景区。

05、景观功能分区

西山景区(石城森林公园)

度假旅游是综合性旅游,可分三个层次进行开发:

建设富有吸引的休闲地,开展新颖的时尚活动,开发周边村落。

建设充满想象力的度假地,建设会馆、市民广场、体验基地和度假中心,作为西山度假旅游的发展重点。

建设独具魅力的居住地,抓住度假旅游和房地产业的互动,开发养老产业,建设高品质的养老院和养生度假公寓。改造独具特色的民俗村落,推广地域特色文化。

东山景区

作为常规的户外活动目的地,可分以下几个层次适度开发:

打造核心入口区域空间为前景,强化与周边区域的景观和空间联系,使其成为人流聚集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

加强交通组织的梳理,形成便捷交通网络,以不同的步道形式和铺装材料相结合,为市民提供一个完善、连续的充满趣味的生活化活动空间和文化交流场所。

建设生态绿化共生系统,以台地花园、生态林地、水生植物走廊等营造一片都市生态展示场所。在展现不同植物群落景观的同时,还具有生态科普教育的功能。

06、交通组织

在整体城市交通路网的依托下,景区内交通系统规划充分考虑地形的制约因素,因地制宜,随行就势,注意土方平衡。强调各功能区之间交通联系的特性,内部交通的相对独立性。合理组织车行、步行系统,并与绿化、水系、地形相结合,创造景观多变的游览线路。

西山景区

景区车行路网,在原有现状路的基础上形成的,景区内部形成“十字加两环”结构体系。

“十字”——东西向是入市区的主要道路-永盛路。南北向是连接仙人洞山和石城森林公园中心路。十字路网主要起到景区与城市相互联系的作用。

“两环”——指仙人洞山和石城森林公园各有一条环路,通过车行环路将景区内部各个功能区紧密连接,规划车道宽7米,提供游客可以临时停靠欣赏景色的同时,也保障景区内部游赏路线安全与舒适性。

景区人行路—以网状分布,分为主要登山路和次要漫步路。主要登山路通过研究景区内部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和位置,选择最方便最省时的路网,使游客能够畅游每个景点。次要漫步路精心选取相对私密、观景最佳的路网进行规划,达到一步一景,流连忘返。

东山景区

因靠近城市中心,户外活动以市民登山为主,景区从功能上为步行交通。

在市民登山习惯以及不破坏周边地貌的前提下,将路网系统做主次之分。主要登山路,材料上规整大方。

08、绿化布局

绿化设计整体上强调人工与自然状态的对比和融合,力求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主要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1)广场绿化

广场绿化即强调核心广场的礼仪,又兼顾了市民游客驻留休憩的需要。

2)街道绿化

欧陆风情街、民俗文化街的绿化以硬质场地为主,通过种植高大乔木的方式,形成硬质景观林荫空间,为大量人流的活动提供适宜的空间。

3)滨湖林荫区

环湖保留原有的树木格局,补植乡土树种,强化原有的林荫硬质场地空间。

4)疏林草坡区

结合地形地貌,与建筑有机穿插结合,形成疏林草坡式的建筑场地绿化。

5)五彩花卉带

广场区域可临时摆设不同颜色的盆花,配合活动需要。

6)梯田花海区

以观赏性的花卉乔灌木为主,创造层层叠叠的台地绿化景观。

7)生态林区

林地和草坡的有机结合,纯粹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大尺度的自然场景。

8)湿地绿化

绿化与水体相互渗透穿插,创造出具有磐石自然风情的景观氛围。

09、分期开发建设

根据基地现状考察,考虑城市发展及景区建设,我们将景区由周边向中心分期建设。景区周边地势完整,施工方便快捷,同时周边景点与城市道路相连,建设后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可谓一举两得。而景区的中心由于城市以往建设留下的痕迹比较严重,以及现有的村庄覆盖面积大等,都需要长期的建设的维护,将景区分为三个期限来完成。

景观篇

石城森林公园

滨水风情区,水库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滨水特色空间色营造是吸引游客和塑造城市活力的关键要素。滨水风情区担负着城市广场、道路景观、滨水体验、游览展示等多重功能,因此在设计上尊重自然,建立生态平衡的滨水生境。

梦幻欢乐谷,该区现为采石场,北部山体因开采所致,出现断崖现象。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这块自然地貌遭到破坏的场地改造成为内容多样化的娱乐中心,并与周围的森林,茂密的山地环境形成和谐的对比。人工构造物的设计包括东西两个新的停车场、售票处、入口前广场和情景商业街。

梦幻欢乐谷内的设计划分为三大部分:主题中心广场、成人游乐区及儿童游乐区。

主题中心广场主要突出迎宾和展示功能,通过树阵的围合提升欢乐谷入口气势,同时该区域也通过建筑小品等展示梦幻欢乐主题效果。

欧陆风情街位于欢乐谷南侧,是进出游园的前广场。规划街区长500米,宽30米,主要以临街2-3层欧式建筑围合构成,建筑风格上由半圆拱形的门窗、暖色调的墙面、红色的瓦砖构成偏地中海式的风格,同时局部设有塔楼、角窗丰富街面效果。

藕遇芙蓉,位于大坝西侧比邻大榆树水库。因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池,园区以水池为中心,改造成以市民休闲娱乐为主的和荷花公园,其取名为“藕遇芙蓉”。区块内环境富有特色,功能齐备,满足多层次消费对象。

生态体验区,整个区域与滨水风情区相连接,邻近水系。由于人类的破坏,山体局部破坏,现将其规划为“生态山地体验区”, 通过对该区域修复与利用,稳固山体,境地水土流失,同时开展各类创意文化活动,矿坑温室区、创意中心区和自然林保护区等。同时根据地形的特点与优势还规划了滑草区和划船区。两区的建设使游客及市民来到此处感受动静结合的游览模式,流连忘返。

仙人洞山,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丘起伏缓和,山体众多,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山林较多,海拔480米,具有一定的地标性。临近山腰处有慈恩寺和卧龙禅寺,两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道家寺庙,市民主要以步行登山为主,且局部路坡较大。

形象与特色营造:旅游规划以道家文化和古盘文化作为设计的切入点,着力打造区域道教名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扩建道教建筑群,利用道观宗教活动进行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2、把道观中和古盘石的神话传说有机地引进旅游点,能有效增加旅游的宗教文化内涵。

3、引入道家与古盘文化的特色符号、文物古迹、和奇观来吸引众多的游客。

4、利用山地条件,突出仙境,以道家五行、八卦思想和追求吉祥、如意、长生成仙的思想来规划养生居住、度假疗养区域。

近年来,由于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为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不仅解决了宫观的自养问题,还带动和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使道教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东山风景区

基地位于磐石的东南部山林地带,周边绿树环绕,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由于临近市区是当地居民户外健身的首选之地。景区由烈士陵园和七个顶子山共同组成。

七个顶子山,磐石最早景之一,海拔550米左右,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生态观光和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开展风景观光、爬山、慢跑、徒步、湖畔垂钓、滑板等活动。设计着力改善和优化市民户外活动的环境质量,除规划出两处登山特色入口广场以外,结合不同材料、形式和趣味的登山路径、观景平台、休憩游园,使整个山林路路相通,处处有景。

四、建筑篇

设计上,对建筑风格做分区考虑,统一于现代技术和地方材料的应用,满足新城镇形象的要求。无论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建筑物的细节处理上,力求简洁明快,形式上与功能相吻合。组团设计欧陆风情街,色调以暖色调为主,尺度亲切,简约大气,突出滨水建筑,强调都市简约时尚风格。东蚂蚁屯农家乐、阿里郎民俗村,传统的形式与现代的材料完美的结合。东北及朝鲜建筑风格完美的体现,围合式院落的建筑布局营造出安宁的氛围,山间小镇的理想生活使游客,感受回归大自然的快乐。“民俗文化”这一概念完美诠释。单体设计

体现了综合、统一、灵活、合理的原则。建筑元素协调:和谐的立面元素(如门、窗、檐板、里面的处理),在形体变化的同时,保证形象风格的统一。单体设计中除考虑日照、通风等基本因素,还突出考虑与场所环境的结合,充分考虑地形和广场、水系、绿化、停车及建筑,从而实现景观、功能的完美结合。

五、结语

石城森林公园及东山风景区涵盖了城市郊野公园和城市边缘的旅游区,其规划设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均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或旅游规划,二是兼有两者不同的特点,本次设计对此进行了一定探索:一方面注重贯彻生态理念,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民生等方面落实与推行旅游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继承、文化发扬与文化创新,以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区域综合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9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约60平方千米,其中湖面6.5平方千米。为实现建设像“西湖”风景名胜区那样国家5A级的“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目标,建议扩大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可以考虑将现在规划22.73平方千米面积的基础上扩大一倍达到45~50平方千米,将规划范围内的捞刀河区域的南岸、北二环北线的北面区域以及福元路以北的区域包括秀峰公园、太阳山森林公园、黑糜峰公园、长沙园林生态园、山鹰潭等划归到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范围以内,增加规划景区的自然森林面积、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考虑加大规划中的湿地建设、湿地恢复、湿地保护的面积,最好能够达到总规划面积的50%,这部分的面积包括湖面、水塘、水渠、河流、小溪、滩涂等,打造适宜大量水生动植物、候鸟生长繁殖的湿地景观,可以引来候鸟在这里歇息、生活,打造观鸟景观,吸引爱鸟、欣赏鸟的人群来这里观鸟、赏鸟;而规划用于城市房地产开发的面积应限制在30%以下,在靠近主城区的区域规划建设商业地产,如在芙蓉北路的东侧、福元路的北侧,在北湖公园景区、湿地公园景区规划出一定的区域建设旅游度假的地产,其余的20%面积用于新农村的建设用地。这部分面积解决当地村民的安置,将这个区域建成像四川“五朵金花”那样的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区,解决当地农民的安置和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此区域可以将传统的村庄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农庄,如荷塘村、草莓村、百草村、园艺村、鱼塘村等,在荷塘村可以欣赏荷塘美景,品茗、休闲娱乐;在草莓村可以去草莓园摘草莓、吃草莓,了解漂亮、可爱、可口的草莓的栽培过程;在百草村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的中草药的种植与栽培方法与技术,懂得中医技术和中医文化,品尝传统的药膳,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在园艺村可以欣赏到一些本土的一些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和造型各异盆景,在欣赏艺术、美景的同时品茗交流将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在鱼塘村可以品尝到湖南本土的活鱼美味,龙虾、螃蟹美味。这样既满足城市居民等大众人群的不同的休闲游玩需求,又能促进当地休闲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北湖湿地风景区建设成包括秀峰公园、太阳山森林公园、黑糜峰公园、长沙园林生态园、白鹭湖湿地公园、北湖公园、楚家湖公园、捞刀河风光带、湖湘民俗文化园、现代休闲农庄等十大景区的风景名胜区。在这些景区的周边适当地开发一些低层的高尚住宅区,不破坏景区的景观是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二、制订相应的法规来规范、管理风景区的规划建设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风景区内每个拟保护、建设和开发区域的控制性详规,进行公示,让全民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同时聘请相关学科如生态、园林、地理、水利、生物、旅游和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然后再修订控制性详规,进行公示,由全民参与投票表决,最后提请区、市人大讨论表决通过,提交省人大、省、市、区规划部门备案,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规划的随意性,解决主要领导一变动,规划设计就随着改变的问题,例如云南昆明的规划建设“像种庄稼,一年一改”。当然要解决规划朝令夕改,缺乏延续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借鉴《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来制定《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的措施,达到用法规的形式进行规范、管理风景区开发建设的目的。

三、挖掘当地风俗民情风貌,打造出北湖湿地风景区的特色

长沙河西的梅溪湖公园的建设是为了打造城市的商业地产、人居地产服务的,洋湖湿地公园,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的城市居住环境,周围没有什么人文特色。人文色彩浓厚的苏圫垸,四周分布着众多名胜,如道教福地鹅羊山、清初古刹铁炉寺,以及罗汉庄、山鹰潭、秀峰山等。充分挖掘当地的地域民情、民俗、风貌等特点,结合湖湘文化的特色,打造出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特色,如:湖湘的寺庙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让到此来的游客享受湖光山色、感受湖湘文化,体验农耕之乐、收获垂钓之悦,享受湿地野趣、欣赏候鸟之美。以此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使北湖湿地景区的经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打造开福区旅游经济的增长极。

四、做好风景区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

篇10

一、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力度加大

一是旅游业发展机制健全。2011年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我区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九龙湖镇、蟹浦镇、招宝山街道等旅游重点镇、街道健全了相应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相关人员;二是旅游业发展定位明确。2011年编制完成的《镇海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2012年召开的全区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区十二次党代会,区政府工作报告都把旅游业纳入重点工作;三是旅游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对旅游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2013年,用于规划编制、招商引资、旅游宣传促销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达280万元。

二、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增长

2013上半年,我区旅游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和谐城乡游”为主题,按照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区的目标要求,不断丰富景区内涵、推进资源整合、发展乡村旅游、规范旅游市场、打造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8.31万人次,同比增长84.48%;实现旅游总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15.2%。

三、重点景区、项目开发有序推进

九龙湖旅游区,完成了九龙梦幻乐园、九龙人家、环湖景区和香山寺连接线工程,启动环湖南线改建工程和九龙湖公交客运站工程建设。朗家坪白金五星度假酒店、九龙源二期、猴岛、十字路老年公寓、斗鸡岙地块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预计下半年,完成朗家坪白金五星度假酒店规划设计并动工建设。在旅游投资洽谈会上签约斗鸡岙地块项目,完成全年引资目标。

招宝山风景旅游区,完成了山下公园围墙拆除,开展连接巾子山大桥规划和鳌柱塔旅游开发策划。下半年将招宝山景区总体规划,完善宝陀寺寺院格局,建设游客中心、招宝山连接巾子山大桥,推进仿宋神舟、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零公里碑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景点规划建设。

商帮文化旅游区,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帮博物馆动工建设。郑氏十七房完成旅游策划,成立了开发公司,3000万开发资金已到位,下半年将深化策划,完成整体规划。

乡村旅游,确定了横溪村、郑氏十七房村、光明村等三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年内将优化提升乡村环境,初步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