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2 17:1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事管理工作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事管理工作制度

篇1

关键词:人事;人事档案;问题;对策

人事制度是随着社会需求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人事管理模式,是通过工作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认识档案、纳税管理、社保缴纳能人事服务项目经营统一管理,而这一管理方式主要是以委托的形式进行。医院中使用这种人事管理方式对认识档案进行管理能够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使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使医院的人才资源配置结构得到优化,对医院人才管理效果增强及档案管理水平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这种方式下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优化能在推动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医院体系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1 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1 医院和机构之间职责不清

医院在推行人事制度时,与人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时,没有详细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缺乏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从目前我院人事人员的档案管理情况来看,在的初期,当事人的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在以后工作中,由医院人事部门对其陆续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鉴别、收集、整理和上交。医院和人事结构的关系仅仅停留在“收”和“存”的层面上,人事制度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人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存在困难

人事档案的利用是人事档案工作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人事档案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的状况是“人档分离”,即人事的当事人口常事务由医院管理,人事档案则由人事机构管理。实际操作中发现,对医院来说,在对人员进行职称晋升、职务提拔、考核定级、工资调整、政审函调等工作需要查阅档案时,必须要联系人事机构,将当事人的档案借回查阅,或是在人事机构查阅,这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1.3 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

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落后,通常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档案的保管和整理条件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所需的计算机和其他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所需的专业管理软件配置不全。随着医院的发展,医护队伍不断壮大,人事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加上人才流动的口益频繁,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能迫在眉睫,而现有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已不能适应口趋繁重的工作需要。

2 针对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人事制度的档案管理是为了高效、有序地利用档案材料,社会要求高。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时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明确服务方向,增强服务他人、方便他人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要积极学习和掌握人事政策、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档案利用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2.2 制定符合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实际的管理流程

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在编职工逐步达龄退休,以及医院发展的需要,人事的覆盖范围在逐渐扩大,人员数量在快速增长。这就需要我们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整理、暂存、鉴定、统计、转递、和利用等方面,建立人事机构和用人单位各自职责范围内可行的人事档案工作制度,使人事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制定严格的合同,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可操作的措施、具体工作流程等,使人事档案管理符合医院人事制度更深次层改革的需要。

2.3 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人事档案管理团队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不高、技能不成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那么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不会很高。因此,要求医院的档案管理委托部门建立高素质、高专业性的档案管理队伍,要求该队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拥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最重要的是要求改队伍中的所有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使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得到最大程度提升,为医院认识体制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2.4 实现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

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目前通过网络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档案管理的质量提升及效率增强非常重要。医院认识档案是对医院工作人员的主要信息进行记载的主体,是对医务人才进行全面了解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在对档案进行管理时重点是对档案进行保准及管理,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程度和完整程度,而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是十分重视。

然而,档案管理工作是有档案保存及资源利用共同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重保管不中利用,那么档案的管理水平将始终不能得到提高。而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加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建立信息化、数字化的认识档案可以减少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多种不安全因素,使得纸质档案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得到了弥补。

另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编号管理,然后将档案进行管理,根据档案的世界分类情况将档案信息录入电子管理系统中,建立统一的医院人事资源信息库,这样也能够节约很多档案查找的时间,使纸质档案管理及利用的效率得到提高,这样可以解决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档分离的不足。通过电子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的效率能够得到增强,而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性具有积极性意义,促进人事资源管理结构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需求改变,将人事制度引入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模式对医院人事档案进行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档案管理的灵活性,对医院系统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使得档案价值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同时也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增强档案管理质量,为我国档案事业进一步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对我国医院体制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我县地处第二松花江和嫩江汇合处,第二松花江和嫩江在我县平凤乡十家户村三岔江口汇合后注入松花江干流。我县第二松花江和嫩江河道总长120公里,堤防总长83.5公里。自1998年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后,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奋斗,全面加快了我县防洪工程的建设步伐。据统计,我县共计争取防洪工程建设资金10816万元,上级下达我县单项工程共54项。目前,我县下达资金的防洪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现已完成国家投资8900万元,共建设穿堤建筑物20座,完成险段护坡长度23.59公里,治理塌岸长度4.78公里,使堤防护坡总长度达到28.88公里,占我县堤防总长度的34.6%,在已接受验收的28项单项防洪工程中,全部通过了省水利验收委员会验收,并有17项被评为优良,优良率达到60.7%。松嫩两江防洪工程的建设,全面提高了两江堤防抗御洪水的能力,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国家投入巨资高标准建设防洪工程,我们深知管理好防洪工程责任重大,怎样实现由过去的“重建设、轻管理”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转变,使堤防管理步入“管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的发展轨道。近年来,我县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把我们的做法汇报如下:

第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我县第二松花江和嫩江堤防是关系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的一条生命线、安全线,只有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才能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按照防洪工程总体规划要求,我们高标准建设了第二松花江防洪工程管理设施,建成县级管理站一座,加之开发运作,建设总面积达5049平方米,建成乡镇堤防所3处,总面积1500平方米,结束了我县无防洪管理设施的不利局面,同时解决了局机关和8个基层事业单位的办公问题。在建设管理设施的同时,又建设了通讯设施,建立通讯塔、通讯台和计算机网络,实现“三网”即局域网、宽带网、业务网随时开通,适应了现代化办公的需求,实现了防汛通讯和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为加强堤防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经过有关部门评价,我县二松防洪工程管理设施和通讯设施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标准不仅在我县是一流的,而且也达到了全省同行业一流水平,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加强了堤防管理单位交通设施的配备,为河道堤防管理站配备了专车,2003年以来,先后筹资25万元,更新执法用车1台,新购堤顶洒水车1台,为便于水上工作,筹资5.0万元购置堤防管理船1艘,为护堤员配备专用摩托车4台,为随时对堤防进行检查提供了保证,全面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探索管护资金新途径。

我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一改多年来形成的单纯“看大堤”,管理经费依靠国家的观念,摒弃只讲管理不讲效益,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老观念,按照“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效益是目的”的原则,注重发挥水土资源的优势发展堤防经济,积极探索生态型堤防建设,在堤防绿化上大做文章,精心打造“清水绿带”工程,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创建适合自身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营管理机制。

自2002年以来,我们抓住春季绿化的大好时机,采取超常措施,大打堤防绿化、美化攻坚战,把堤防绿化美化作为整个江河堤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来,我们在松嫩两江堤防上共计栽植各种经济树木近35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有些品种成活率达到95%以上,实现绿化总长度30公里,播种草坪7.0万平方米,筑起了一道集美化、生态为一体的风景线,宛若一条绿色长龙在松嫩两江堤防上蜿蜒逶迤。由于形成了绿色植被,不仅有效地抵御雨滴击溅、降雨径流冲刷,防风消浪,减缓江水冲淘,也起到了护坡、固基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改善堤防工程区域的生态景观。在堤防绿化建设上,我们为充分调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坚持“谁建设、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将部分堤段绿化林木所有权下放到基层单位,实行自栽、自管,林权长期归己。为使堤防管理实现自身发展,我们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全面实现以树养堤,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堤防工程的永续利用。据测算,按照杨柳树15万株每棵年均增值2.0元计算,年可储备库存林木资产额为净增资产30万元。其它以杏树为主的经济林三年后进入初果期,20万株每株效益按1.0元计算,年果品收入可达20万元。我县堤防绿化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做法,得到了省厅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许,并在去年召开的“全省十年美化绿化吉林大地工作现场会”上代表水利系统作了典型发言,《吉林日报》和《中国水利报》也曾做了报道。

此外,为了解决堤防资金现实短缺的问题,我们还加强了河道采砂和护堤地的管理,严格执行河道采砂的审批制度,并在不影响正常行洪的前提下,对可耕种的护堤地、林间地进行公开对外拍卖或承包。同时提取60%的河道采砂管理费用于工程管理维护经费,并将拍卖护堤地的承包资金用于群管员开支,从而实现资金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充分发挥了两江堤防的综合效益。

第三、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强化堤防目标管理。

要全面加强堤防工程的管理,加大规章制度建设力度,强化目标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们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方式,制定了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运行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包括《日常检查制度》、《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等。具体做法是层层落实堤防管理责任,局抓堤防站,堤防站抓堤防所,堤防所抓护堤员,逐人落实责任段,实现了站、所、护堤员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河道堤防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同时建立和执行《约束激励制度》、《分配激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用制度鼓励人、约束人,赏罚分明,严格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使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目标化、规范化,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

通过建章立制,使各级责任人都能够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持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特别是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把各级责任人的切身利益和堤防管理成效紧密联系起来,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形成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利益的工作氛围。在全面实行浮动工资与功效挂钩、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以后,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和护堤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是给堤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护。

针对我县堤防战线长、建筑物多、管理人员匮乏和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我们建立了县、乡和流动护堤员三级立体管理和执法网络,主要是在沿江设立专职的财政拨款堤防管理员,加强巡堤;在三处乡村堤防所配备专人昼夜看护,重点堤段上设立栏杆,严禁重型车辆通过堤防,雨天和道路泥泞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同时又面向社会公开招收4名优秀青年作为合同制护堤员,建立了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和看护体系,坚持做到每天对堤防工程和资源进行“地毯式”排查,确保在第一时间制止和打击一切破坏和非法占用河道堤防资源的案件。

在配齐、配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我们坚持经常对堤防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吉林省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使其在思想上做到警钟长鸣,努力提高执法人员和管理人员水平,确保着装持证上岗,确保准确运用法律法规,达到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和公正执法的目的,真正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我们加大对沿江村屯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使河道堤防法律、法规家喻户晓,全面增强沿江百姓的水法制意识。同时,我们建立了举报奖励制度,使沿江百姓在知法、懂法、守法的同时,积极举报各类破坏河道堤防案件,积极配合我们打击一切违反水法规案件,使我县的堤防管理更加社会化、规范化、法制化。

第五、加强领导,以人为本,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

当前,我县防洪工程正处在由大规模建设向全方位管理的转轨时期,我县的堤防管理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市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专家多次到我县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为我们强化堤防管理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首先是将河道堤防管理站列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既使我们日常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也解除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其次是在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按照水利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了文件,进一步明确和保留了水利部门对水工用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第三是在我县乡镇站所机构改革,水管站划归乡镇管理时,我局积极向上级反映,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在沿江乡镇根据工作量的不同保留必要的堤防管理人员编制,每年由县财政为管理员解决工资8.0万元。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推进了我县堤防管理工作的开展。

篇3

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个大课题,离不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的医院的和谐,而和谐医院构建需要通过和谐人事管理来实现。如何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贯彻和谐理念,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和谐”之内涵,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利益问题,把握和谐与科学和现代医院发展的关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强调全面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协调、平衡、进步的和谐,达到社会效益、医院效益和员工自身目标的完美结合。

本人从事人事工作多年来思考的是如何将和谐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人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医院的人事工作是涉及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又是医院的整体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医院、和谐的医患关系,都需要有合理的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做保障,才能提高员

工的积极性,才能在人才战略上保证医院的科学发展、和谐建设。

1完善人事制度为和谐医院提供保障

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医院人事管理从人员管理转向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因此就要有以此为导向适合构建和谐医院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确定对人事管理的领域、任务和职能进行完善,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和目标明确的人才评价机制;定编定岗,建立职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考核制度和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一系列基础性管理工作制度,使人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以和谐理念为人才成长创造最优环境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支柱,和谐人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推进人才强院的战略,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是要“以人为本”制定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协调好医院各类人才的利益关系,保护好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对院外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对人才要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不仅要以事业留人,还要以感情留人。

我院近几年来的具体措施是:重视专业人才梯队建设,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技术骨干的引进,招聘高层次高素质的毕业生,返聘高水平的退休知名专家指导临床工作,强化继续教育和规范化培训,营造我院专家外出讲课和请外地专家来我院讲课的氛围,鼓励并有计划安排不同年龄层次的专业人员到三级以上医院专科进修,做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创造人才成长的优越环境,为“二级甲等医院”细化学科培养了大批专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医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3用和谐理念提高人事管理部门的整体水平

由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事管理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事管理部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政策的执行者,同时还是院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因此,构建和谐医院,人事部门首先要转变理念,以和谐的理念指导自身工作,从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全院医务人员队伍素质提高的角度来实现自身的职能转变。客观上要求人事管理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特别是加强创新、决策、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从“管理人”向“服务人”转变,实现工作方法的和谐,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繁忙,我们的人事工作人员在为临床一线人员服务时多以主动送去为主,有些专家的事宜经常是约定休息日专程服务,力争为和谐医院做出应有贡献。

4以和谐理念指导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人事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始终是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影响医院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步骤,注意用和谐理念来探索、寻求改革的突破点和契合点,精心部署、细心操作、平稳到位确保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因改革而使个人利益暂时受到损害的群众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安心工作,理解改革并对改革充满信心。其次,通过召开职代会,各类人员的座谈会以及党团组织活动广泛宣传政策,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措施,如在收入上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通过定岗定员,实行按劳取酬;推行聘任制,通过合理的考核措施,打破岗位终身制,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特别的岗位和特殊人才实行低职高聘;推行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如科室分级管理、职称评聘分开等;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把医院的有限资源向重点岗位重点人才倾斜。

5运用和谐理念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公正

人事管理涉及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要着力解决的也往往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和谐的人事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公正。

篇4

人事档案的作用和意义

高校人事档案作为党和国家人事干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做好人事干部动作的基本条件之一,它有如下重要作用:

1、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管理部门任免的重要工具

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中,需要千千万万具有各种各样专业特长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产生,要靠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在选拔推荐时不是凭主观想象,而要进行全面考察,人事档案便是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全面考察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2、人事档案是“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

在选拔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各级领导干部时,不仅要考察所选干部人员的现实表现,还要考察他们的一贯表现。不仅要看他们的一时一事,更要看他们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就不外乎要看干部的人事档案,借助于人事档案了解干部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如实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经党委会研究讨论,依据个人档案记载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3、人事档案是解决个人有关问题的直接信证

人事档案材料在形成过程中,都是经组织认可的,这些材料是解决它本人有关问题的证据。比如落实政策、解决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上报军衔、入党、以及离退休待遇问题、核实年龄、工龄、学历等,都要考察本人的人事档案,所以说人事档案是解决个人问题的直接信证。

4、人事档案是研究历史的宝贵材料

人事档案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不少人事档案是在战争年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形成并保存下来的,极其宝贵。这些史料,是研究和撰写历史传记的重要素材。这些材料为有关单位的组织史、党史、地方志、校史的研究和撰写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充分显示了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目前影响高校人事档案建设与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1、思想观念僵化,创新意识较差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着僵化的思想观念,缺乏创新意识。

2、社会档案意识薄弱,依法治档力度还不够

由于高校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影响,高校领导和教职员工没有档案意识,使人事档案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理解和重视。

3、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素质需要提高,队伍结构亟待调整

长期以来,有的高校档案馆(室)往往是老、弱、病、残的养尊处优之地,缺乏专业符合型研究人才。档案管理人员多是“半路出家”,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学术研究、史料研究更是无从谈起,也缺乏计算机管理的基本能力。

4、机构设施和信息化管理落后

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目前,为数不少的高校档案馆(室)库房,办公室建筑简陋,办公条件差,空气污浊,“八防”设施不能到位,办公、阅档、库房未实现三分开,档案信息化建设及档案保护设备不全。

5、缺乏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缺乏档案学术研究成果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中难见著书立说者,档案理论研究成果及档案史料研究成果的数量甚少。

充分发挥高校人事档案作用的几点思考

要做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充分发挥高校人事档案的作用,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是使人事档案信息完整的根本保证。由于领导和教职员工档案意识淡薄,对重要的档案材料没有足够的认识,致使一些重要的档案材料难以收集,这就需要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加强个人档案意识,使收集由被动转为主动,使人事档案更加充实、完善、健全。

2、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

人事档案作用发挥得怎样,首先取决于硬件条件和周围环境。其次,还取决于社会的档案意识。各级组织、人事或其他主管人事档案的领导干部及其管理人员,一定要增强档案意识,充分认识人事档案工作。1999年锦涛同志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人事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性和保密性,所以在选拔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时,一定要十分重视,要选贤举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4、加强和改进档案的信息收集

收集信息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只有先将记录档案人在各个时期形成的有关经历以及德、才、能、绩的材料完整准确的收集归档,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收集人事档案信息时,不仅要主动上门,还应扩大收集范围,而且要对每一份材料进行鉴别、筛选,整理加工。

5、实现人事档案工作的现代化

篇5

1.围绕人事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积极拓展、深入调研,高效地获取各类信息,更好地服务全校教职工。教育不能原地踏步,必须积极进取,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对学校整体发展有利,反过来也才能对自身有利。教育现代化要时时刻刻对社会信息保持高度敏感,从社会上来的需求变化,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吸取精华,确保管理工作走到前端。

2.根据科技进步的程度,受用先进手段,完善工作程序、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为人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进一步释放人力,借助先进工具和先进软件和完善的数据库信息对人力资源进行解放。工作不单单是体力劳动,更重要的脑力劳动,更需要我们节约时间成本做更多的进修和培训学习工作,精益求精,永不落后。

二、高校人事管理办公效率化的主要问题

通过笔者几年人事管理工作经验,且常常与其它高校交流,查阅相关文献,借鉴一些高校的管理方法及经验,得出效率化办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人事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沟通交流问题。目前,人事工作常常会面临着同时与多个部门一起完成一项任务的困难,问题在于时间紧,人员交流存在时效性的问题,有些重要人员同时有其它任务要一起完成。这样就对任务的完成会有滞后作用。部分单位人员工作轮换,信息交接不明确,资料存储不完备,手机更换新号码,妨碍联系速率。一是在联系方面就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二是在工作分派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更新教职员工的最新信息,使得很多部门的数据依然处于一个不通互联互通的状况。各自管理自己的系统,一旦遇上在做统计工作时候就得各个部门重新再做一次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高职人事管理办公效率化的对策和措施

为了更进一步做好人事管理工作,加强效率化办公,实现更科学更人性化的管理,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笔者认为效率化办公应该从以下几项方法做起。建立各个职能部门联系人通讯网。包括一些最基本的联系方式和负责管理的内容,如有教职工信息更新,部门联系人应该及时更新数据,做到时刻能联系上负责该工作的职员。联系人还能起到一个很良好的信息传达功能。只有建立起这一张强大的联系网,信息才能及时传递到各个部门,工作效率才能更高。加强业务培训。这一点是每个高校都会做的,但是笔者认为,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培训才是根本,比如做一些日常办公软件的培训、文章和公文写作培训、基本说话技巧培训等都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进修方向,特别是一些刚刚参加工作青年职工。青年职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种如何处理工作和同事关系的能力。其次,业务能力当然也是培训的重点,可以请一些专家、资深人士举办一些座谈会,人数不需要太多,重点谈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使得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进一步提升,最终达到效率化办公的目的。做好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统一数据资源库,引进现代化管理。高校管理应该是先进的、和时代接轨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大力度建设校园信息自动化。利用网络的高效性,可以更好的处理日常人事管理的各项工作。无论社保、工资、培训、职称评审等等的工作都离不开人员的信息,更不用说一些日常的统计工作。只有做好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工作,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把工作做得更快、更好,少烦恼。

四、小结

篇6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在现实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主要从主体上、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监管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革,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 人事档案 管理 改革 创新 优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对人事档案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人事档案内容单一、管理方式落后,利用率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和优化。要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利用的有效性、及时性,使之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服务,探寻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优化模式势在必行。

一、复合型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主体优化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始终是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多是非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加之领导不重视,他们很难有学习、提高的机会,造成了他们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专业素质亟待提高。要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优化,管理主体必须达到优化。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研究水平。其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再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最后,要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如实现微机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辅助立卷、检索、统计、借阅等管理。

二、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管理技术优化

信息化、自动化在高校发展中广泛运用,图书馆、财务、行政管理、教务管理等工作借助网络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档案管理上却运用不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档案管理工作仅限“收、管、查”,不能形成综合性的人力资源信息。因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任务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构筑人才资源共享平台。从长远看。信息化建设促进了人事档案管理技术的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促进人事档案信息服务范围扩大,实现资源共享,使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空间更为广阔;其二。实现了人事管理工作和档案信息存储的同步完成,使人事档案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高校在积极实践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知识密集的特点,加强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更好的实现为本校展现人才风采,促进人才交流的目的;其三,有助于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人才能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和全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做出贡献。

三、制度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优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要靠相关制度来保障。目前。许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人事档案的材料收集、鉴别、归档、整理、利用与转递等制定相应的制度;或者已有制度多年来未修改,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日新月异的人事改革发展的需要;或者是有制度却执行不力。为此,制度优化的主要任务就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要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细则和岗位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具体而言,一方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有制度可循,要将人事档案管理纳入工作制度体系中去。为此.健全各项制度是重点。另一方面。人事档案管理j.1:作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体现人事档案制度的特点。比如:查借阅制度、转递制度、保管制度、保密制度等等。不能让制度流于形式,也不能让制度因人而异、随意改变。制度优化不是一日之功.这是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管理人员共同的责任,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四、人才社会化: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优化

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事。工作社会化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高校如何适应人才市场化需要,合法用人、规范用人,提高高校的人才市场竞争力,建龟自主用人、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这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形势,也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题中之意。其中,最主要的人才管理社会化方式就是在高校实行人事。人事是指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或授权的人事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为其提供人事管理方面的综合性的人才服务形式。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人事工作社会化的一种新型人事管理模式。高校人事的主体是高校的人事机构和受聘者。人是人事机构,被人是受聘人和高校。人事适应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通过人事,高校能借助社会化人事服务使人才使用权与所有权分开,打破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所有制界限,把“身份管理”逐步改变为“岗位管理”,把“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五、个性化: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优化

在管理方法上,除了标准化之外,实行人事档案个性化管理,为高校的各种人才提供个性化档案服务也是管理手段的创新方式。比如,针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科带头人、专门化人才建立能够反映个性特征、专业技术特点、业务能力水平的业务档案资料,从而对高校中的人才做出全面综合的评价,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为高校的发展选好人才、用好人才。

篇7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就目前来说,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个以知识、信息、服务等特征的新信息时代己经到来,因此,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入的基础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主动顺应时展的需求,开创新局面,者是我们人事档案工作者需要正确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总而言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档案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信息和决策依据。在新时期背景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管理方法受到挑战

长期形成的人力资源分配制度已逐渐被聘任制所替代。而且人员流动现象日益增加,“档随人走”现象越来越常见。在市场供求机制的引导下,一些医院对人事档案的要求日渐弱化,人事档案正逐渐边缘化。而转档手续繁琐也会死造成更多人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档案的原因。目前,很多医院为引进高层次人才,都采用了软引进政策,可以不需要个人人事档案,只要签订聘用合同,通过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就可以确立劳动关系。另外,部分医院为了防止人才流失,以档案为关卡,把扣压人事档案作为阻止人才正常流动的手段,造成了“弃档”现象日益严重。

2.档案收集方面

从近年医院录聘或引进的医务人员来看,在这其中大部分人员的档案中没有原始档案材料,为负责人事审核、工资审批的工作人员带来了难度,这是因为难以确定该人员参加工作的具体时间和经历。而且,在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档案材料的不完整。主要是原因是部分医院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从而造成档案资料不能够被及时的入档,最终造成了档案资料的不完整。从档案材料收集的角度看,在收集的资料过程中,真正能够反映个人特点的材料较少,档案材料没有科学合理的定位描述。还有就是在考核鉴定的材料中反应个人缺点的描述很少,优点描述相对较多,造成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价和反映真实的个人情况。

3.人事档案资料利用率低

医院的人事档案资料是广大医务、科研和管理人员长期从事实践活动的详细记录,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就目前来说,绝大部分人事档案仅提供最基本的利用方式,也就是查阅原始纸质档案材料。这种方式利用领域相对狭小,而且档案信息服务也处于一种被动的、落后的等客上门服务状态,不能很好地为医院的医、教、研和管理服务。

二、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在新时期下,医院管理工作产生了许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管理机制、管理方法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严格,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和没有建立现代化服务理念等,所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医院各方多方面的努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施行全面动态管理

医院人事档案应实行全面动态管理,应该着重关注档案新内容,涉及一个人每一个阶段的真实面貌,不仅要可以体现个人特色,比如医德医风,又可以反映医疗技术水平,例如技术特长或者科研成果。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能及时补充体现个人特色和时展的新内容,可以是诚信材料,包括为人信用度,病人满意度等,也可以是德、能、勤、绩的考核材料,其中“德”代表政治思想认识水平和职业道德,“能”就是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勤”主要是工作态度是否积极和有没有遵守劳动纪律,“绩体现在门诊量、疾病治愈率、篇数、科研成果、学术地位、奖励等。同时,还应该及时增加体现医疗技术水平的工作项目,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同发达地区医疗技术存在的差距,新技术的开展和使用情况,疑难杂症的治疗和研究等;还应该将涉及本人的学历材料、专业技术职称材料、党团材料、工资情况等及时归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动态管理,即通过查阅档案,能够准确反映当事人所有的信息,并能查到当事人某一阶段的真实情况。

2.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中存在着年龄老化的现象,而且档案管理人员多从临床科室中产生,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常见,另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件落后,工作环境不尽人意,使一些人员不愿意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思想素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事业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应该树立"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

其次,提高文化素质。医院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起着非常大的影响,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必须从文化基础抓起,具备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广的医学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公文知识和写作技能。

最后,提高业务素质。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的保证。医院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应该有一定的娴熟的专业技能。

3.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制定健全的制度来规范工作的有效进行。管理人员在日常中不仅要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还要结合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将本部门的工作制度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比如完善检查核对制度、材料鉴别归档制度、保管保密制度等。在了解人员的具体特点的基础上,为医院实行人才的开发和调遣,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4.提高信息化水平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人才预测、宏观调控、微观管理等工作将更多地依靠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所以建立计算机网络,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比如,我们可以在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的帮助下,通过人员信息,学科梯队建设情况等,综合运用科学管理方式,为领导提供一整套有理有据,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资料。

篇8

[关键词]政治思想;人事工作;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53-01

企业、公司、单位在对自身人事工作开展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要把政治思想工作摆放在首要位置。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规章制度设定的在完美,可以约束住人的行为,但是无法约束住人的思想,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事问题。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人事工作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事工作当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工作目前有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本文便从这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政治思想工作在人事工作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视业务,忽视政治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常常在当前的人事管理中被忽视,并且没有被摆到重要的位置,人事管理工作目前大多重视员工的业务水平建设与考核,人事管理与人事调动,绩效问题等,对于政治思想工作,常常不做工作,甚至没有概念。

工作方法简单,常常流于表面。目前的人事工作中,很难看到有公司企业去思考如何如何深入的开展整治思想工作,使得思想整治工作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工作方法也较为简单单一,多以强制命令,约束,口头教育等等,让政治思想工作缺乏一定的说服力,无聊乏味,让人抵触。

过分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感受。在目前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政治思想工作往往成为了人事工作中强调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手段。过分的强调个人利益为集体利益牺牲,不注重个人的感受,削弱了个人的积极性,让政治思想工作成为了疏远公司与个人的阻碍。

二.政治思想工作在人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政治思想工作是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障。

思想工作往往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它能统一人的思想,给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对于人事工作,这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来说就更是如此。人事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最害怕的恐怕就是思想不统一,思想不明确等等,它不仅让管理者自身出现混乱,也会让被管理者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如何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作用,是人事工作开展最应该先思考的问题。

(二)政治思想工作是化解矛盾的利器

人事管理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中大部分的工作是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人事调动,调转,晋升;福利,薪水调动,各项服务等等,其中不可避免的会伤害到一部分的人利益,也不可避免的会因为人事工作上的灵活性而产生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此时,单靠政策等手段很难化解这部分的矛盾,此时就需要政治思想工作发挥其作用。举一个例子:单位评选职称或进行晋升评选时,常常会出现两个人业绩,水平,态度,学历等不相上下,对于没有评选上的人来说,常常会把怨气发泄到人事管理工作上,此时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把正确的思想认知态度及时灌输到员工当中,安抚情绪,提升斗志,其实,只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位,很多矛盾是可以提前或及时化解掉的。

(三)政治思想工作是团结人心,提高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人事工作开展的如何,很大的一个体现就是表现在员工是否团结,企业是否具有很高的凝聚力上,而想要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绝不是依靠人事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的约束力能够完成的。想要团结人心,想要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搞好强有力的思想整治工作,可能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一个充满希望的理念,一段历经考验的公司文化,都会通过整治思想工作的开展达到团结人心,提高企业凝聚力的作用。出色的人事管理就是需要利用政治思想工作,掌握每个人心之所想,团结人的思想,提升企业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政治思想工作有利于人事管理各项工作灌输执行的有力保障

人事管理工作能否高效顺利的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事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出台,就算制度设定的再怎么完美无缺,也都是需要人来完成,想要通过人的力量来完成人事工作的执行与灌输,就需要平时政治思想工作于细微处不断落实,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克服利己思想,如果脱了政治思想工作来抓人事工作,各项工作制度的开展就会显得生涩,摩擦不断。政治思想工作就好像是人事管理工作当中的剂,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便利了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政治思想工作是执行人事纪律的依靠

人事工作中的人事纪律工作一直是工作的难点。毕竟在人事中与人打交道时,出现违反纪律,违反秩序的现象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个人与人事工作之间的矛盾或是摩擦。执行纪律要对违反者进行批评教育和行政处罚,政治思想工作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员工说服教育,积极引导,提升个人觉悟,提升纪律意识的作用。思想工作和纪律执行相结合,是企业管理,企业人事工作的重要保障,政治思想工作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在员工违反人事纪律,或未违反人事纪律之前,提前加以说服教育,滥施惩罚决不是人事工作所希望看到的,我们更希望看的,应该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纪律工作严中有理,让人心服口服。

总 结:

思想政治工作是人事工作的基本工作,也是人事工作的重要工作。它是人事工作、人事管理的灵魂所在,具有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人事工作的根本保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人事工作乃至企业公司发展的重要性,结合新形势下的具体要求,把政治思想工作与人事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发展,创新,让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使政治思想工作不再是一句空话,落到实处的同时可以让人事工作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栾英.浅谈政治思想工作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79.

[2] 罗艳.如何让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桥头堡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28-29.

[3] 杨伟,梁琦.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04:14-15.

篇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的规定,做好北京市外地务工人员的管理及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确保首都的发展建设和社会稳定,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外来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发〔1999〕10号)的要求,现将1999年度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管理工作目标下达给你们,并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北京市的外地务工人员管理及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在各区、县劳动局及各省、市、自治区劳动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市政府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以及80%外来人员来自劳务基地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此,特制定了北京市各区(县)劳动局、各省(市)自治区驻京劳务管理处及各外埠劳务基地1999年的工作目标,以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及民工有序化流动工作的管理。

二、为落实工作目标,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和通报制度。各区(县)劳动局、各驻京劳务管理处、各外埠劳务基地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每季度以书面形式报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劳动局每季度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年底组织评比考核。

三、建立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度,对未完成责任目标的单位,将影响年终考核成绩。同时将考核情况反馈北京市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四、在管理及工作中如出现突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与北京市劳动局就业管理处联系。

联系人:金 建

联系电话:63021613附件1:

一九九九年

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管理

目标责任书

(区县劳动局)

北京市劳动局

一、严格执行规模控制规定,不得突破市劳动局下达的使用外地务工人员指标数。

二、严格执行“证卡合一”的流动就业制度,加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就业证》的办理工作,保证所属用人单位办证率达到95%以上。

三、根据本市招用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实行劳务基地化管理要求,1999年所属用人单位从本市认定的劳务基地招用外地务工人员不低于80%。

四、按照《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务工管理规定》的要求,规范外地务工人员管理工作,公开办事程序和时限,并上墙告知。

五、必须按照规定的审批及办理《就业证》的权限进行审批和办理《就业证》,差错率为零。

六、结合“三五”普法,做好所属单位使用的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法规教育培训工作,培训率不得低于95%。

七、加大对辖区内用人单位的专项和日常巡视检查力度,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劳动监察人员的作用,每个季度组织外地务工专项检查不少于2次,全年检查的户数不得少于辖区内用人单位总数的60%。

八、劳动监察大队建立对违反使用外地务工人员大案的倒查制度,对严重违法案件要予以曝光。

附件2:

一九九九年

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管理

目标责任书

(驻京劳务管理处)

北京市劳动局

一、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省(市)、自治区进京务工人员的情况,在劳务管理处登记建档的务工人数,不低于本省(市)、自治区外地进京务工人员总数的95%。

二、做好所属劳务基地与北京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工作。本地区向北京市输送的劳动力,80%以上通过劳务基地,且培训率达100%。

三、协助劳动行政部门和北京市用人单位处理劳务纠纷和本地区劳动者因伤、残、亡工作,协助率达100%。

四、补办本地区进京务工人员《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办卡率不得低于95%。

五、春运期间做好本地区民工就地安置的政策宣传工作,不得发生本地区民工集体盲目流入北京的现象。

六、做好对本省(市)、自治区劳务基地的管理与检查工作,所属劳务基地在评估考核工作中100%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七、本省(市)、自治区在京务工人员不得发生违法犯罪案件,如有发生,将取消发生违法犯罪案件劳务基地资格,同时递减省(市)、自治区明年进京务工人数。

八、督促检查劳务基地组建自管小组情况,如发生劳务基地向北京输送劳动力未建立自管小组问题,将影响年终考核成绩。

附件3:

一九九九年

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管理

目标责任书

(外埠劳务基地)

北京市劳动局

一、从劳务基地输送的务工人数,应占本地区在京务工总人数的80%。且培训率达100%。

二、根据“三/五”普法教育规定,劳动力必须经过法规教育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向北京输送。且培训率达100%。

三、及时准确地向华北网提供劳动力资源信息,上网率达100%。

四、积极协助省、市、自治区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驻京劳务管理处及北京市的用人单位处理劳务纠纷和本地区劳动者因伤、病、残、亡率达100%。

五、春运期间,做好本地区民工就地安置的政策宣传工作,不得发生本地区民工集体盲目流入北京的现象。

六、劳务基地应当将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北京市的相关民工有序流动的法规、规章等宣传到村、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篇10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5月26日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按时按质,扎实推进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要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各项政策较好落实。岗位设置管理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各个环节,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执行政策是核心,严格工作程序是关键,严肃人事纪律是保证。要加强学习,掌握政策规定、熟悉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对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请示汇报,及时沟通衔接,不得随意开“口子”。人事部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将不予确认岗位等级和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按人事管理权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