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可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1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可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产可视化管理

篇1

本文针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 把可视化技术与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相互结合, 设计了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相比,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具有更加直观的表现形式, 能更好地展现出资产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挖掘出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基于数据的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能有效地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1 数据可视化

1.1 数据可视化的定义

数据可视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综合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把海量的数据以静态的或者动态的图形形式展现给用户,在呈现给用户图形的同时, 支持图形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数据可视化的实质就是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数据的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等, 从而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 为人们分析、理解、利用数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了增强用户的体验度, 数据可视化应该朝着四个方向努力:a)直观化。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数据。b)关联化。能挖掘、分析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c)交互性。能实现用户、数据之间的交互,用户对感兴趣的数据能进行深度挖掘呈现。d)艺术化。能从审美的角度, 美化数据的呈现样式, 增强数据的呈现效果。

1.2 数据可视化的过程

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过滤、数据挖掘、数据表述、数据修饰和数据交互七个步骤。数据获取是指通过传感器或者人工操作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 采集的数据作为数据源提供给计算机处理; 数据分析和数据过滤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提取有用信息形成概括性结论, 并进行结构化处理的过程; 数据挖掘是指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归纳,从数据集中挖掘出数据的典型特征;数据表述是用规范化的语言格式,以图、表、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的过程,为了增强用户的体验度,一般辅以颜色、过滤等渲染形式对数据进行修饰;数据交互实现数据与用户相互操作,使数据能响应用户的请求。

目前数据可视化的主要方法有基于Java Applet(用Java 语言编写的小应用程序)的轻量级Web 动态图表、面向网络应用的SVG(可伸缩矢量图形)矢量图以及基于JavaScript (一种解释性脚本语言)的第三方控件等。基于JavaScript 的第三方控件支持Java、HTML、PHP、aspx 等开发语言, 兼容大多数主流浏览器,是数据可视化的首选。

2 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是借助计算机技术, 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资产的增加、修改、入库、出库、维修、查询、借用、归还、调拨、领用、故障、报废等情况进行管理,为单位进行资产全程跟踪,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工作效率。

2.1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 / S 架构,以Web 技术为核心,参照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层次化设计,通过浏览器这种瘦客户端模式提供用户操作界面, 便于用户访问和查看系统信息。Web 技术成熟地应用到资产管理,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具有资产管理、耗材管理、维修管理、报表中心、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 所示,分为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和表示层。

1)基础层包含资产、耗材、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系统运行的基础设备设施和基本条件。

2)数据层包含系统运行的各种数据库。在资产管理系统中, 系统运行的数据库分为固定资产数据库、耗材数据库、资产厂家数据库、资产状态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可视化图形库等。

3)支撑层位于表示层和数据层之间,为系统提供访问数据库的统一访问接口,有资产管理、耗材管理、维修管理、报表中心、系统管理等主要功能。支撑层处理前端用户的查询等访问请求, 并把请求的结果返回到表示层。

4) 表示层以Web 方式为用户提供访问系统的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以及多样化的数据呈现界面。

2.2 系统功能

在传统的B / S(浏览器/ 服务器)架构的资产管理系统中,当用户访问系统时,客户端根据用户的操作产生不同的参数提交给服务器端, 服务器根据客户端不同的请求参数,执行相应的动作,进行请求响应,并把响应的结果以DataTable、DataSet 等格式化的数据列表形式返回给客户端, 由客户端的数据呈现控件进行呈现, 客户端的呈现方法大部分都是列表的形式。在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中,服务器端响应客户端的请求结果以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JSON(JavaScript 对象表示法)或者其他的数据格式送给XML / JSON 数据解析器, 解析后的数据交由Java Applet、SVG 或其他第三方可视化呈现控件在客户端进行二维或者三维可视化呈现。在客户端可视化的呈现支持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等操作。

3 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MySQl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在ASP.NET 环境下进行开发,开发时综合利用HTML、CSS、JavaScript、Ajax 以及SVG 和Web前端可视化呈现等技术。在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交互方面, 尽可能使用WebServices、ashx、JavaScript 方法,避免在服务器端处理大量数据,减轻服务器的压力,提高客户端的访问速度。

系统按照楼房楼层机房/ 实验室装备四级的顺序, 逐级呈现出资产的具置以及当前情况。第一级是楼房的呈现,在这级里面,要呈现出单位的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楼房的区域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第二级是楼层的呈现,在每座楼房每层建筑平面图上的机房或者实验室的位置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 第三级是机房/ 实验室的呈现, 在每个机房或者实验室的平面图上呈现机房的布局等可视化视图, 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第四级是装备,用户通过点击装备的图标呈现装备的具体细节。

采用SVG 技术实现用户与资产位置布局图的交互式设计。SVG 基于XML 标准,以文本的形式描述矢量图形,可以很好地兼容HTML、CSS 等标准,具有图形质量高、占用存储空间小、动态交互性好、传输快的优点。SVG 继承了XML 的动态交互功能,能响应用户的鼠标事件。在交互式设计中,首先根据建筑物的AutoCAD 图纸生成SVG 格式的图形文件或者JPG 图像文件, 然后在SVG 文件编辑器中使用path 图形元素, 勾勒出要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 再对勾勒出的热点区域设置mouseover 和mouseout 属性。

然后编写path 响应鼠标onclick 事件goURL()的JavaScript 代码:

添加了用户交互代码的SVG 图形文件另存为jzt.svg,在HTML 页面中用方式引用。

当用户的鼠标停放在客户端的建筑物布局图上机房所在的区域时,所在区域块的颜色将高亮显示;当用户点击该区域块时,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访问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参数调用ashx 一般处理程序。ashx 程序通过访问数据库的统一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访问数据库的结果序列化为标准的JSON 格式的数据返回到客户端。客户端对JSON格式的数据反序列化后, 调用第三方可视化控件进行可视化呈现。在客户端,除了显示资产所在位置的建筑平面图外,还以饼状图、柱状图、气泡图显示资产的情况。

篇2

关键词:Google地图;API;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TP39

1Google Map API概述

Google在矢量地图测绘的业务基础上,通过卫星图像的融合向全世界提供地图搜索与缩放的服务,使得用户在地图服务中体验全新的感觉。Google提出二次开发的开放式地图服务应用程序接口(Google Maps API),允许开发者在不必建立自己的地图服务器的情况下,将谷歌地图数据嵌入到网站之中,并允许开发者利用JavaScript脚本进行开发拓展,实现多种功能应用。

谷歌作为第三方的引擎,提供了免费的地图数据及多种位置服务,通过Google Maps API进行相关应用服务程序的开发,为开发者节省了运行的空间与成本。Google Maps根据开发者自身的需求定制进行相对应的地图显示,主要有电子地图及卫星地图等。谷歌地图的主要脚本语言采用Javascript,此语言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通过HTML来完成语言的调入或嵌入,其直接的响应不需要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在自身的脚本浏览器中也可以运行,因此,基于Google Maps的应用服务具有很大的优势与前景。本文正是利用Google Maps API进行地产资源的可视化系统研究。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系统整体框架。本系统的设计是基于Google Map的地产资源可视化管理,必须充分的考虑地图之间的交互性、便捷性以及美观性的功能需求。此系统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地产资源可视化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结构图

系统可以为土地与建、构筑物的空间数据提供功能及可视化管理功能,并且能对土地与厂房的利用情况进行跟踪与维护管理。本系统可以分为数据处理模块,地图模块,可视化管理模块,系统维护及应用模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系统数据块由土地资源数据块与建、构筑物管理数据块以及空间数据块组成。在各个系统之间设置防火墙,并且将服务器与客户端通过一定的内部网关进行连接的方式完成。

2.2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通过对地产资源可视化管理平台各应用功能的设计,可以为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既方便技术的交流与反馈,又可以直观的掌握土地与厂房的运行状态与资源利用情况。根据上述的描述,本文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设计如下:(1)用户管理模块。此模块主要实现对使用本系统的人员进行身份确认及权限管理的功能,使用者必须通过此模块的验证才能登陆系统,根据被授予的权限,实施相应的操作,完成对土地资源与建、构物信息的浏览、查询、、统计等功能。(2)土地资源管理模块。此模块主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类型、名称、颜色标示等进行编辑与修改,并通过Google Maps API的调用在地图上进行选择性,并实现数据传输的功能。同时在系统的可视化界面上对的土地资源进行类型、坐标、面积等信息的图文展示,为土地开发以及厂区规划设计提供直观的辅助支持。此模块还支持对的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查询与统计,根据一定的查询条件在AJAX的方式下进行查询,并将返回的结果通过JSON格式,调用Google Maps API在地图上显示出来。通过jQuery控件来完成对当前土地资源的数据分析,并可以选择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3)建、构筑物管理模块。此模块通过Google Maps API接口,实现了在地图上对建、构物进行查询与统计,同时提供了对建、构筑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等操作,并完成在系统可视化界面对选定建、构筑物的权属信息、建筑结构、竣工年代、维修巡查记录等信息进行展示。(4)可视化功能显示模块。此模块实现将选定的土地及建、构筑物资源,在谷歌地图上同步显示出来,做到数据与图形的直观可视,通过Google Maps API的接口实现地图与资源间的数据交换,并利用多种类型的图表及图片展示方式,在系统的前台界面将信息进行交互式的展现。

3系统应用实现

本系统采用的开发工具为php语言,数据库的选择为MySql,并选择Apache作为web服务器,实现了用户界面与数据库之间良好的通信。本文地图服务采用的是谷歌地图,通过Google Maps API接口来调用,数据的统计与采用的是jQuery,数据之间的交互功能的实现是通过AJAX来完成。

可视化的电子地图的加载过程中,在web页面中调用Google Maps API的应用添加到系统中,然后通过jQuery控件将数据嵌入到谷歌地图中。在创建了静态的HTML页面后,在该页面中通过API接口的调用,实现电子地图的加载与显示。

在静态网页中创建基本Google地图的主要实现步骤如下:(1)在web文件的头部进行API类库的导入,通过div标签来完成一个地图装载元素的定义,并指定其长度、宽度及样式。(2)地图的加载与关闭可以通过onload与onunload事件来完成。(3)对于显示地图的平移/缩放等控制功能,可以根据地图的大小及实际应用需要来选用GLargeMapControl或GSmallMapControl来实现。(4)地图的创建,以new_GMAP()来完成,如New GMap2(document.getElementById("map"))等。(5)通过GMAP2定义的两个类setCent()与pnaTo()来完成对地图中心坐标的显示与平移。(6)对地图的标记、折线、面积等通过GMaker,GoPloyline与Godimension来表示。

当地图成功加载完成后,通过设置地图中心,平移到相应的新的位置处完成对地图的初始化操作,在创建第二个地图后,地图的显示必须先进行GMap2.setCenter()方法的调用。

读取了地产资源信息后,在矢量数据交换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在一定的区域进行块的划分,以多边形的方式表示出来,计算了此多边形的面积后,将其数据信息记录到列表中,通过选择相应的土地资源信息,在系统交互的处理下,完成对相应土地的标记。

对于web静态网页文件的嵌入式系统,其脚本对象是xml格式或者Html片段,也可以是一段JavaScript脚本或者字符串。服务器端仅仅是作为一个数据接口,客户端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来请求这个页面,服务器端在页面内写入结果文本,这个过程和普通的web开发没有任何区别,所不同的只是,客户端在异步获取结果后,不是直接显示在页面,而是由客户端的Javascript脚本处理后再显示在页面。至于各种控件所返回的DataSet对象、Date对象或者其他的数据类型等,都是封装了这个处理过程的结果。

整个系统界面包含了土地资源的名称,编号、纬度、经度等,通过两个文本框来进行地产资源的经度与纬度的表示,当进行删除与编辑此信息窗口链接的时候,会自动的形成取消与保存的链接,点击后会对纬度与经度的值进行更新,这些操作直观地显示到页面地图上,再利用的功能实现了数据的显示与存储。而通过选取一定区域的坐标,还可以完成土地及建、构物资源面积的计算,并显示出该区域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4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Google Maps API的地产资源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采用了在web页面中调用API接口将地图应用添加到系统中,并通过jQuery完成数据嵌入,AJAX完成查询、更新的方式,实现了该可视化的管理系统,同时完成了选定区域的编辑、增删及面积计算等辅助管理功能。通过该系统,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地产资源状况,并辅助土地规划开发及厂区内建、构筑物的管理和维护,实现了有效的数字化管理,使得地产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三维 全景 机房 可视化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业务的飞速发展,IT设备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而复杂,为保障IT系统的正常运行,计算机机房针对各类核心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UPS等)已完成了管理系统的基础建设,关注各类管理对象的数据采集、异常报警,并取得了良好的监控效果。在建设过程中,比较缺乏从统一可视化的角度,整合监控数据,构建整合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目前管理系统的操作方式和使用界面在易用性、友好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机房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关注于机房环境、机房管控、程序监控进程监控等,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实时三维展示机房具体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而目前机房建设过程中都严重依赖于外包厂家进行系统集成,绝大多数机房管理员和信息系统管理人员都不清楚具体的机房内部情况:如机型、接线情况等,因此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实时全景展现机房信息的管理系统,使得人未入机房,但是能够全景漫游,看到机房的三维展示信息。

借鉴先进数据中心可视化监控管理的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引入业界领先的前端工具平台,构建直观易用、功能完备、体系统一的新一代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根据当前现状,结合智能机房管理需求,加大对机房的掌控力度,尤其是加大机房管理人员对机房的掌控力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监视运行环境上。因此,应用够实时全景展现机房信息的管理系统,使得人未入机房,但是能够全景漫游,看到机房的具体内部情况的一种适用于智能机房管理的三维全景管理系统。

2 应用目标

针对机房的日常运维管理,能够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基于三维全景虚拟现实的最佳表现形式建立IT管理的可视化平台。可视化平台是统一IT管理系统的数据展现平台,也是重要的信息交互和获取界面,更是IT运维管理走向可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通过三维全景技术实现对数据中心的真实展现,能够实现基于三维环境对数据中心、机柜和各类设备的管理功能,构建数据中心环境、设备和管理信息的可视化平台,集成现有的数据中心环境监控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和主机监控系统,实现所有资产对象的管理及相关监控信息整合展示,让相关管理人员清晰直观的掌握IT运营中的有效信息,实现透明化与可视化的管理。可视化管理能让IT的资产配置信息和运行状况更加直观,使复杂的IT信息变得易于表达、理解和传播,从而消除IT运营过程中不同角色之间的认知偏差和监管盲区,实现管理的透明化,更进而有效提升资产管理与监控管理的效率,真正实现一个立体式、可视化的新一代数据中心运行管理系统。

3 解决方案

可视化管理平台采用三维全景建模通过专业的设备拍摄全景图片,提供简单可行的三维全景展示环境,借助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全方位互动展示。目前在设备运行实况展示、企业宣传、远程运维、现场业绩考核等方面有较多的应用。

以三维全景图像为基础,通过可视化手段展示信通机房或信通机房的虚拟现实技术,借助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互动展示,基于全景图片的场景快速建模技术和电气设备信息可视化结合起来,在三维全景的环境中,实现信通机房场景图像的精准展示,并提供设备数据信息和图像资料。

实现了全景技术和远程运维管理技术结合的方式在信通机房可视化领域的应用,配合视点切换的方式,可以如亲临其境地对信通机房场景及设备进行查看,在对接设备通讯的情况下,通过信息总线进行实时通信的方式,可以提示信通机房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运维管理,并可扩展VR系统;减少现场的巡检和管理,明细设备维护台账,实况结合。

三维全景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为地区管理者,提供一套实时管理维护平台,系统可以对接实时的设备通讯管理数据,对各个信通机房点提供可视化工具,可以集中分析对比各站点运行实况,通过信通C房摄像头,人脸识别摄像头,提供实况补充;更高级的管理者可以准确的,通过全景平台查看真实现场运维实况,而不是通过图纸,照片来局部反应运行情况。有利于管理单位规范现场,作业,更深层次的细节管理。

3.1 三维全景技术简介

三维全景技术(Panoralna)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逐步流行的一种视觉新技术。三维全景又称全景图像,全景图像(PanoramaS)是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中最具特色的概念,是空间中一个视点对周围环境的360°的视图,也可以理解为以点为中心的具有一定高度的圆柱形的平面,平面外部的景物投影在这个平面上。三维全景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一组照片拼接成一个全景图像,用户可以通过鼠标上下左右旋转来选择自己的视角,任意放大和缩小,如亲临现场般环视、斜视、俯瞰和仰视。

3.2 三维全景可视化

以三维全景形式展现数据中心机房所在建筑、机房布局、设备及网络链路,实现三维全景场景中设备及网络链路的可视化管理。实现以机柜为单位的数据中心机房容量管理,并与主机监控、网管监控和日志监控系统集成,实现对设备性能、告警的实时监控。

3.3 设备信息可视化

可采用Excel导入方式,将各个机柜及机柜内设备的基本配置信息纳入可视化平台,通过任何物理可见的设备就可查找到相关的配置信息,通过任何一条配置信息也可以查找到相关设备,完成资产配置可视化。

3.3.1 信息查询

支持在3D可视化环境中通过鼠标点击操作实现对设备台帐信息的直观查询。

3.3.2 机柜搜索、定位

通过输入机柜模糊查询条件检索机柜,系统在当前视图范围内列出符合条件的机柜名列表。根据用户选择的机柜进行定位,未被选择的机柜以虚化表示。机柜模糊查询的条件包括此机柜所有资产信息属性名称。

3.3.3 设备搜索、定位

通过输入设备模糊查询条件,系统在当前视图范围内列出符合条件的设备ID列表,并根据选择的设备进行设备定位,未被选择的设备以虚化表示。设备模糊查询的条件包括此设备所有资产信息属性名称。

3.3.4 设备位置跟踪

当上架设备物理位置发生变化时,在3D场景中自动变更设备物理位置。

3.3.5 设备信息管理

支持基于现场实际机柜布局和已有设备台账数据自动生成机房3D场景。在相关场景中,机柜间的位置关系、设备在机柜中的位置与实际中的布局一致。

3.3.6 设备端口管理

以3D可视环境中直观展现实现配线架,和设备前后面板、端口占用情况的直观展现和信息查询。

3.4 配线可视化

3.4.1 按设备连接查看

查看一个设备的所有对外的网络连接,包括经过的每一个中间设备的每一个端口信息。

3.4.2 按线路连接查看

查看一条网络链路的所有跳线信息,包括经过的每一个中间设备的每一个端口信息。

3.4.3 设备端口管理

以3D可视环境中直观展现实现配线架和设备前后面板和端口占用情况的直观展现和信息查询。

3.5 O控可视化

数据中心机房现有多个监控子系统,包括网管监控、主机监控和日志监控等。所有监控系统协同运行,相互补充,共同监控着数据中心机房的各项指标,为数据中心机房全天候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但是各个监控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在发生故障时无法有效综合各方面的告警情况,帮助故障的分析处理,大大降低故障排除效率,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监控平台对多个监控子系统进行良好整合集成。各类监控数据可以用图层的方式进行叠加显示。

与网管监控系统、主机监控系统进行集成展示:以便在可视化平台上实时展示设备的告警信息,能查看设备CPU、内存等使用信息。

设备性能监控信息展示:通过3D视图展示设备监控到的性能数据信息;

设备告警监控信息展示:要求机房的所有告警信息在机房3D展示界面上实时展示。

与日志监控系统集成展示:能在设备上实时展示设备的日志信息。

设备日志信息监控展示:通过三维视图的展示设备监控到的日志数据信息;

日志告警监控展示:要求机房的所有告警信息在机房三维展示界面上实时展示。

3.6 第三方系统集成

可视化管理平台通过与IT网管系统、IT主机监控系统等第三方系统进行有效集成,主要实现以下的功能:

3.6.1 告警事件的统一展现

能够以设备对象编号为唯一标识,有效整合IT网管系统、IT主机监控系统等第三方系统的告警事件,为运维人员提供一个统一的告警监控管理界面。

3.6.2 各系统监控数据的统一集成展示

可视化管理平台需要以设备对象编号为唯一标识,把现有的IT网管系统、IT主机监控系统等第三方系统的监控信息,实现以设备对象为基础的监控信息集成展示。

作者简介

王建宾(1982-),男,河北省保定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国网铜陵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信息通信建设及安全管理工作。

篇4

西南交大校园信息化是由犀浦、九里堤、眉山三个校区数据中心和基础网络构成,包含3000余台网络交换机、3000余台无线AP设备、若干的业务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不断扩大的网络和应用系统使得运维管理面临设备多样化、品牌多样化、管理多样化的难题,依靠传统的以人为管理核心、各系统分散的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学校信息化系统维护的要求,而RIIL的部署应用,带来了智慧化运维的七大亮点:

■统一IT资源管理,全面、动态掌握IT资源的异常变化

RIIL实现对学校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IT资源的实时监控,包括有线/无线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数据库、应用服务、机房环境等。可实时掌握学校骨干链路流量和异常情况,规范设备管理(如配置文件规范、管理IP规范、命名规范等),并对资源以地理位置进行分区分组,方便管理员对各区域的IT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通过丰富的资源状态指标的实时采集,识别资源运行的负载和异常情况,如监控主机的异常进程、网卡流量、系统日志等信息,帮助分析设备的异常风险和性能瓶颈。通过自动巡检功能,帮助管理员轻松完成巡检任务并识别存在的风险。

■从学校业务视角全面掌握IT系统健康水平

通过对学校应用系统的分析及建模,构建IT资源到业务的关联关系,借助健康指数K线图、业务雷达视图、业务卡片等多种业务视图实时掌握IT资源异常对业务造成的影响,从业务视角全面掌握IT运行的健康水平。

■无线设备精细化监控,助力无线优化和可视化管理

通过RIIL实现对其他品牌的无线AC和无线AP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并根据学校的物理位置分布直观呈现出无线AP的分布和运行状态,以及用户的分布情况,可点击查看告警设备或各区域用户的详细在线信息,快速识别各区域无线网络的异常情况,定位故障设备的物理安装位置,便于现场故障处理。

提供对AP的射频卡状态、AP待机用户数、单用户连接速率、终端类型、信号强度等信息和排行信息,为管理员提供详尽的管理数据,助力无线网络的优化和可视化运营管理。

■机房与管线可视化,直观了解机房与管线的使用状态

通过对学校数据中心机房的3D建模,直观呈现机房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机房环境信息的异常情况,实现对数据中心机房的360度可视化管理。

通过对校园光纤布线的走线进行建模,从楼宇之间布线,楼宇内垂直布线、楼层水平布线等多维度实现对光纤和双绞线等配线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并与运维流程系统相关联,保障配线信息的及时更新和数据的一致性、可用性。

■丰富的智能工具,为管理员带来更多管理便利

提供端到端故障分析、设备位置管理、配置文件管理、拓扑管理、IP地址管理、自动巡检、配线管理、日志管理等场景化智能工具,极大地方便了管理员的运维管理工作。

通过拓扑管理功能,可直观了解校园骨干网的链路状态、流量信息、设备运行状态、及各区域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可直观呈现异常设备,并提供丰富的管理工具帮助管理员了解设备的详情和进行故障的处理。

通过配置管理功能,可对接入交换机按季度、汇聚交换机按月、核心交换机按天进行配置文件的备份和变更告警分析,实现对设备配置文件的规范管理和灾备恢复。

■丰富的图形化综合视图,呈现IT建设与管理业绩

具备良好的可视化效果,利于大屏展现,采用3D图形技术,模拟真实的机房环境布局,完美呈现IT设施的分布及运行状态,让管理更直观、更轻松、更高效。

■服务流程管理与运维数据分析探索

结合ITIL最佳实践标准和教育行业运维经验,为学校建成运维与资产管理一体化平台,通过电子化、自动化管理手段,帮助学校全方位解决日常运维与流程化管理、资产设备维护,从而实现高效运维,有效提升运维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开展以下服务流程优化和运维数据分析的探索主题:

故障报修流程:让用户更便捷,让管理更高效。

用户可通过呼叫中心、web自助服务台、微信或运维监控系统检测等途径发起报修故障事件,并制定高效、便捷的故障处理流程,实现故障的快速处理和相关(知识库)信息的存档,为运维管理的决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设备更换流程:让流程更规范,让资产更清晰。

学校网络设备众多,常出现设备发生变更却难以更新资产的信息,造成设备资产的管理混乱,拟通过设备更换流程,规范日常设备的变更行为,制定合理、快捷、高效的更换流程。并与资产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快速的设备更换服务和资产数据的自动更新,提高学校对IT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告警数据分析:让数据有价值,让系统更稳健。

通过对学校校园网资源统一监控系统的历史告警数据的多维度挖掘,能够分析出各类资源的历史运行状态、性能趋势及各厂商设备故障率的高低,通过多个维度分析资源的运行趋势和告警的根源,为学校强化信息化建设和IT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对学校运维流程系统中的工单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出工单的服展残裕如因用户上网账号欠费导致无法上网的故障请求占据故障申报较高比例,可分析挖掘共性的服务事件,针对此类服务事件进行优化,提供自主解决方案供用户自行处理。降低常规事件的受理压力,不断提升服务部门的运维效率,释放服务事件的处理压力,并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业务用户的服务体验。

项目管理探索:让进度更清晰,让风险更可控。

篇5

IT治理面临的挑战

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背后,企业的业务发展与创新对IT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正如汽车需要保养一样,IT系统同样需要类似的保养、优化与管理(IT治理与风险管理),这时IT系统才不会宕机、不会泄露商业机密、不违反法规遵从,从而保证IT与业务目标的一致性。缺乏IT治理与风险管理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Bete F. Demeke认为,环境的变化对于今天的IT治理提出了众多的挑战。

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而言,随着市场变化脚步的加快,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也变得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风险上升的平衡问题。由于人员的流动,企业信息系统内的数据可能面临与前文案例企业一样的风险,包括数据丢失、数据泄露、数据被更改等。

除了员工流动性增强外,企业的全球化拓展也是中国企业当前的一个显著特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有5000多家中国投资实体在海外17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万多家公司,2008年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加。快速扩展也给企业带来众多IT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难题:海内外系统业务连续性、各级系统访问安全控制、不同国家地区的法规遵从……

一些中国公司虽然已经在海外拓展了业务,但是国内外的业务连续性始终无法保证,最后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类似的问题,随着中国市场快速变化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服务管理是治理基础

到今天,相信所有的IT管理人员都能了解IT治理的重要性。而如何成功实现IT治理,则涉及到服务管理、安全和业务容灾性三个方面的内容。不同企业的侧重也不同。

对于上海电信这类企业来讲,他们需要解决的是多系统引发的应用复杂性提升的问题;对于中化集团来讲,他们需要解决支持业务连续性的灾备问题;而对于交通银行而言,他们可能最需要解决的是授权不当引发的信息安全漏洞问题。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IBM软件集团亚太区Tivoli软件总经理Mitchell Young表示,IT服务管理是成功实现IT治理的基础,企业首先应当建立起组织服务的管理能力,而IBM认为成功的服务管理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实现IT和业务的可视化、可控化和自动化。

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层、业务部门和运维部门以及合作伙伴都期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实时“看到”同自己相关的企业业务和IT运行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避免业务风险和危机,从而保证业务连续性与业务目标的实现,这就是IBM强调的IT和业务的可视化。

可视化的核心是指企业应当对业务和IT实现全面可视。对此,IBM提出了IT业务仪表板(Business of IT Dashboard)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基于资产评估的服务套件,通过帮助客户评估其当前IT治理领域的优缺点,为企业提供系统各级用户完整视图,帮助企业外部客户了解业务相关信息,以帮助他们规划和管理在线行为,从而实现IT业绩与企业业绩同步。

而对于资产控制而言,企业期望IT不仅仅是在控制IT资产,还应当有效管理和控制非IT资产,进而帮助企业提升资产使用率和投资回报率。该愿望与IBM强调的IT和业务可控性不谋而合。

Gartner认为,有效的企业资产管理(EAM)在第一年中将为企业带来30%的成本降低,并在未来的5年内持续带来5%到10%的节省。而来源于一家全球知名金融杂志的调查显示:在大多数企业中,只有40%的企业资产可以很好地被描述并很快被找到,未实现对另外60%企业资产进行管控的原因主要是由企业的底层架构缺乏管控导致的。

因此,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资讯咨询服务部总经理李雅弼认为,仅专注于IT基础架构的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不但需要实现对IT基础架构、网络环境的管理,更需要实现对包括企业业务资产等在内所有业务元素的管理。比如医院,发电机也是重要资产,它对医院的不间断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IT系统起到应急支撑作用。因此,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中是将IT资产与非IT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的。

IT和业务的自动化则是指IT系统应当通过整合的IT流程和自动化工具支持企业关键业务流程,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和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提升企业敏捷性。IBM的一项调查显示,CIO的预算清单中,约32%花费在人力成本上。也就是说,目前企业主要是由人力来完成IT的运营和维护。

“IBM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将从IT角度协助企业实现业务服务和流程的自动化。”李雅弼说,“在改进服务质量的同时,帮助企业提升IT生产力。”

五点切入实现三化

IT和业务的可视化、可控化和自动化无疑是所有企业都期望获得的,但是通过哪些手段去实现却是一个难题。对此,IBM总结提出了实现三化的五个切入点:IT运维、安全运维、存储运维、企业运维和运营商运维。

对于电力、能源等需要大规模IT系统支撑日常业务运转的企业而言,从IT运维角度切入实现IT和业务的可视化、可控化和自动化显得更为合适。此时,服务管理能够覆盖到服务提供和流程自动化、服务可用性和性能、SOA管理等方面,通过对服务提供和流程自动化的治理,可有效优化成本控制与服务交付质量;通过对服务可用性和性能的治理,能够让企业从响应式管理转化到前瞻性管理,从而优化IT基础架构利用率和服务可用率;而通过对SOA管理的治理,则将为企业提供一个敏捷、高性能和安全的Web服务基础架构。

对于类似交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讲,它们可能最需要解决的是授权不当引发的信息安全漏洞的问题。因此,从安全运维角度切入,服务管理将有效覆盖安全、风险和法规遵从等方面,从而有效规避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对数据、系统和应用的威胁。

中化集团在实现以ERP为核心,包括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分销管理系统、内部门户等系统在内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后,迫切需要实现支持业务连续性的容灾能力。此时从存储运维角度切入显得更为合适,这样能够更好地建立高弹性的存储基础架构,保护有价值的信息资产并符合数据保护策略,支撑业务连续运行。

篇6

关键词:RFID GIS 可视化 电缆 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015-03

随着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供电方式由架空线路改为地下电缆埋设已经是大势所趋。准确、快速定位现场目标电缆的空间位置,并实时获取电缆走向及相关设备信息,是地下电缆运行维护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人们基于传统的AM/FM、GIS、SCADA和感应器等手段,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构建了各种地下电缆管理信息化系统,出现了成熟的专用探测仪器和技术体系。然而,单纯依赖这些电缆探测设备和技术,对电缆运行维护的实际作用有限。在电缆应急抢修或日常维护时,依然需要对电缆进行开挖探测等重复性试验、逐一排查,导致地下电缆维护工作繁重、操作复杂、难度大、风险高,不能降低电缆等地下设施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较大隐患。

本文所论及的是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空间信息技术(GIS、GPS)、网络通信技术、分布式计算和海量信息处理等技术,集成先进地下电缆探测装备,建立了一套电缆地下电子信息标识系统,突破基于离散曲率的空间形态感知技术,研发出地下电缆空间拓扑分析模型和目标诱导模型,实现地下电缆三维形状检测和精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可视化地下电缆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实现了地下电缆的精益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为地下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1 RFID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视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新兴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它能穿透雪、雾、冰、涂料,尘垢和条形码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阅读标签,并且阅读速度极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1 RFID基本原理

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应答器、阅读器、应用软件系统组成[1]。一般由标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由芯片与天线组成,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识别目标对象。阅读器主要用于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受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带标签上其他相关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应用层软件则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为用户所使用。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内部天线发送一定频率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天线工作区时,内部天线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被激活,其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射出去,或者接受阅读器的数据;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出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受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此时,应用层软件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是否合法,针对不同的请款后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处理。RFID标签的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数据并送到应用层软件系统,应用层软件系统接收到指令完成存储等相关操作。RFID的基本原理图如图1所示[2]。

作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自动数据采集技术,RFID应用到资源管理系统上,其优势表现尤为突出,如以下几点。

(1)防水、防磁、耐高温,不受环境影响,具有防冲突功能。

(2)无源和免接触操作,应用便利,只需置于阅读器形成的电磁场中就可准确读入数据,减少甚至排除因人工干预数据采集而带来的效率降低和纠错成本。

(3)RFID读取数据快、距离长,能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可对标签上的数据进行反复修改,使标签上可重复利用。

(4)RFID标签的识读不依赖于可见光,因此不需以目视可见为前提,可在条码技术无法适应的恶劣环境下使用。

(5)RFID芯片不易被伪造,且标签上可对数据采取分级保密措施,使得数据只在供应链上的某些点可读。

2 可视化地下电缆管理系统

该可视化地下电缆管理系统平台主要基于RFID技术,由电子信息标识器、(读写)探测仪、移动智能终端(带GPS模块)和后台服务系统组成,充分利用RFID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地下电缆的精益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为地下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其工作结构图如下图2。

2.1 RFID数据采集系统

RFID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4],分别为视频识别(RFID)标签和RFID数据采集终端。

2.1.1 视频识别(RFID)标签

系统的射频识别标签采用的是只读非接触射频卡,由天线和微型芯片组成[5]。电子标签微型芯片里面存有两种类型的数据,一种为UID(Unique Identification,唯一标识号),用来唯一标识电子标签,它固化在电子标签中(只读);另外一种为产品标识码,产品标识码可以选取多重的编码标准。

本系统中的地下电缆每隔30 m安装一个电子信息标识器,电子信息标识器上写有电缆回路信息,以电子信息标识器的唯一编码ID号作为该标识位置点的标志,记录该位置点的电缆信息:电缆回路名称、敷设方式、电缆沟道深度、电缆沟道宽度、同沟电缆回路数量、同沟电缆回路名称、设备描述(顶管、接头井、埋管口、槽盒等)、标识器安装位置描述、该位置点电缆沟内部情况照片及外部外景照片。

2.1.2 RFID数据采集终端

RFID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由读写器和数据采集接口组成。

读写器由读写模块和天线组成。只要距离适当,读写器的天线和电子标签的天线之间就会形成磁场,能够读到产品的相关电子代码,通过串行口将其传入计算机中的数据采集接口程序中。

数据采集接口是读写器和企业应用程序之间的联系纽带,代表应用程序提供一系列的计算功能,处理、存储从一个或多个读写器发出的数据流或传感器数据。

在本系统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将RFID电子标签上的相关信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录入电脑网络,实现了对地下电缆的实时观测。

2.2 后台服务系统

本文中提出的可视化地下电缆管理系统,是通过GIS结合RFID技术来实现电信电缆静态、动态信息的可视化管理,方便信息的查询和电缆资源的规划。通过若干台前端机统检测中心构成一个简化的观测环境,及时获知电缆运行的一场、定位故障发生地点进行抢修,减少损失,从这两和方面来预防和减少以上环境的发生,提高地下电缆的管理水平。

2.2.1 地理信息系统(GIS)简介[6]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通常泛指用于获取、存储、查询、综合、处理、分析和显示与地球表面位置相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即,GIS以地理信息为内容,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操作、分析、模拟、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价、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服务。

将GIS技术用于电力行业中,为电力系统设备的管理科学化,数据的“可视化”创造了条件。因此GIS早已在电力部门离线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中的后台服务系统则是基于GIS而设计的。

2.2.2 后台服务系统设计目标

基于本文所提到的可视化地下电缆管理系统,本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如下。

(1)在检测中心可视化浏览、编辑和查询辖区内地下电缆的详细资料,并通过与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对地下电缆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日常维护。

(2)发生异常事件时,接收到数据采集终端发来的事件信息,调出相关电子地图,定位事件发生地点,根据不同的事件性质做不同的处理。

(3)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维护、历史事件及相关数据做统计分析,形成报表,总结经验,为提高维护水平提供有力的材料和思路。

2.2.3 后台服务管理系统

根据系统设计目标,并使GIS与实时检测系统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系统采用如图3软件功能模块。

GIS软件提供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如对多种文件格式的显示和编辑支持栅—矢转换、图层控制、地图缩放、漫游等,利用这些功能可以方便的完成电子地图处理的问题,已达到可视化管理的目的。

3 系统工程化实现

在使用本可视化地下电缆管理系统前,先需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将电缆有关属性数据等信息一一写入相应的射频识别标签上。将各电子信息标识器每隔30 m安装于地下电缆的相应位置,带有发射无线射频信号模块的读写终端仪器通过发射无线射频信号与电子信息标识器和带有接受无线射频信号模块的后台电脑相连。

地下电缆上安装的电子信息标识器利用读写终端仪器发射无线射频信号,搜索探知标识器的位置点,完成对标识器的定位及数据读取,从而获得电缆位置的所在及电缆属性信息。通过以现场安装点的标识器及其唯一ID编码作为位置点标志,于该位置点记录GPS数据,于电脑后台地图上,输入GPS数据,可生产该位置点的标识图标。以标识器及其唯一ID编码作为索引,于PC端可点击展示该位置点的电缆敷设方式、标识器编号、写入信息、经纬度、距沟底深度、距沟中心距离、现场描述情况(地理位置描述)、现场图片、关联电缆。

如此即能准确对地下电缆定位和方便管理。

4 结语

本文中所提到的可视化地下电缆管理系统为电缆的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提高电缆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电缆设施定位的精确度,在配合辅助相关部门的设计、勘测、规划、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RFID技术将在识别技术中占主导地位,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

参考文献

[1]李泉林,郭龙岩.综述RFID技术及其应用领域[J].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2006(1):51-52.

[2]李昕.RFID系统的优点及应用前景[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18):76-77.

[3]李,司少先,杨玉坤,等.基于RFID/GIS的市政管线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6):67-68.

[4]熊春如,冯俊域,戴青云,等.射频识别(RFID)数据采集系统终端设计[J].新余高专学报,2006(4):89-90.

篇7

关键词:高科技成果;能源机电设备;评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能源开发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能源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机电设备本身科技含量就高,因此对能源机电设备的监测和评估就需要高科技的支撑。本文在分析能源机电设备的评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同时,介绍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可视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以期利用现代高科技成果来实现能源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控与评估。

1 能源机电设备评估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了能够准确的对能源机电设备进行评估,评估人员就应该了解机电设备评估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科学的评估方法,才能正确对设备运行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能源机电设备的评估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该了解整个能源行业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类型,细分出哪些设备室机器设备,哪些设备是电气设备,还有哪些设备是用于采掘系统的,哪些设备又是用于井下运输与井筒提升系统的。只有正确的掌握了这些机械设备的分类,才能对设备的评估做出准确的判断。

2 基于GIS技术的可视化系统构建

2.1 数据库建设

对于整个系统的构建中,数据库的建设使至关重要的。可视化系统的数据库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对于图形数据库的建设,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比例尺,这样就可以保证地图的精确性。图形数据库包括矿井的井下巷道布置图、设备分布图、配电系统图,涵盖了井下所有的机电设施、巷道等信息。图形数据库明确的表明了各个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方便在以后的观测中,通过图形界面至关的观察到各个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将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制作成电子文档,录入到数据库中,这样数据库就涵盖了所有设备的运行参数。此外,为了保证设备的运行参数能够实时的被传送到监控中心,可以利用无线传输技术进行数据的实时传送,保证系统能够实时的监测到设备的运行状态。

2.2 系统的建设

整个系统的构建是采用超图公司的Superman组件,在VC++的环境下设计开发的。开发的可视化管理系统界面,可以有效的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系统的各个模块建设可以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整个系统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基本操作模块、数据接口模块、数据查询模块、预警模块和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模块。为了保证设备运行参数能够被实时监测,需要借助传感器和射频标签等传感设备,能够高效、准确的采集到设备运行参数,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其传回系统控制中心。

1、对于基本操作模块,其任务主要是更新数据库和地图信息,保证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获得设备运行的图形界面。2、数据库接口模块主要负责接受实时的监测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系统中,在这个模块中,需要利用对无线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设备运行参数,然后将信息传输到数据库当中,保证系统能够监测到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3、数据查询模块主要是负责设备运行信息的实时和历史查询,帮助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设备运行情况。4、预警模块负责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预警。当设备的运行出现状况时,预警模块要及时的通知设备管理人员,及时对设备进行修复,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5、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模块负责对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进行全面分析,预测设备未来运行可能出现的状况,预防问题的出现。在这个模块中,要对设备的电流、电压和工作时间等信息进行分析评估,结合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备运行的历史参数对设备做综合分析,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为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2.3 系统应用

本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对能源机电设备的状态评估,通过可视化系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分析设备的历史运行状态,掌握设备运行的一般规律,将设备的现行运行信息进行整理,以便日后的估测。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设备进行检修,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成果应用到了能源机电设备的监测评估当中,由于机电设备的复杂性已经能源开采加工的隐蔽性,使得能源机电设备的监测非常困难,而基于GIS技术可视化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的对能源机电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测,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预测设备故障,为设备的检修提供参考,促进能源机电设备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篇8

聚焦核心技术 促进大数据应用落地

华为企业云战略规划部部长高明在分论坛上发表了“打造开放的云端大数据产业生态”的主题演讲。

中国整个大数据产业,仍然处在发展初期阶段。高明提到:“我们的数据积累还不够,具有数据思维的人才方面积累也是不够的,应用案例偏少,需要完善产业生态。可喜的是今天积累数据和以前积累数据的方式相比容易了,因为今天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的积累会更加容易一些。”

据了解,在目前中国,应用大数据最多的是互联网公司,进行广告营销;其次就是政府,现在政府数据确实比较多,包括在智慧城市,公安刑侦、舆情检测这几个领域应用比较多;再一个就是金融行业,在互联网带动下,金融行业在拥抱大数据方面非常积极。很多客户都在探索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简单地说中国的大数据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政府、互联网、公共事业,还有一小部分在其他领域。我们再看一下大数据应用需要的能力,实际上大数据是很专业、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咨询和应用等等,首先要从各个领域搜集到相关的数据,这个数据量非常大;其次要用很快的速度把它分析出来,应用到各种各样的统计学模型,基于这个模型对业务进行预测。”高明总结说。

大数据的落地需要云的支撑,没有云服务的技术很难落地大数据。今天人们谈到大数据的时候,一定是全量的海量数据,能够实时分析和预测,其实云计算服务是非常匹配大数据IT需求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云计算本身有开放平台特性,有利于大数据的数据、共享、安全交易等等,完全可以作为承载体,来构建开放的大数据生态,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应用落地。

据高明介绍,华为企业云专注于打造云基础设施服务,发挥华为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基于软硬件平台方面的优势,去构建云平台,为大数据产业落地提供技术和商业平台。华为一直聚焦在技术的层面,是永不进行数据变现的,这是华为公司高层一直强调的观念,华为的盈利不是通过客户的数据变现去完成。

华为在全球布局了六大数据研究中心,持续投入大数据核心技术的研究。跟很多做公有云的服务商不太一样,华为的企业云布局是三层架构,除了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构建了一级节点,还在自然条件比较好,成本比较低的地方,构建了一级节点成本中心,另外在每个省都构建二级节点,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IT的需求,以及当地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需求。

此外,华为还做了开放的大数据联盟,聚合国内80%以上的大数据生态伙伴,了大数据企业年度排行榜等等相关的成果,也被很多企业广泛的引用,开放联盟里的成员从事以下几大领域:数据价值咨询、大数据源、数据整合、数据可视化以及商业应用。

大数据助推智能制造

美林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首个军工制造业大数据落地提供商。美林数据营销总监张鹏飞认为,实现工业大数据落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工业大数据若想做好,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两化融合的架构图中心就是数据,所有的流程和组织都是围绕数据开展的。第二重视人才培养。中国大数据的技术环境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培养一批懂业务、懂数据、懂分析的人才,企业也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第三做好从数据流程化向数据资产化转移。以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更多的是作为备份、归档、查阅使用,将来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就要进行资产化的利用,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

利用大数据可以对产品的研发进行创新,帮助数字化车间更好地实现生产管控,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供应链以及更高效地完成产品维护。张鹏飞提到了在制造业做的典型案例:“当时客户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生产的钢铁缺陷率比较高,每年都在30%左右,客户计划用传统的解决方案去解决。

传统的解决方案一般有三种,一是对高炉进行改造,二是做原材料成分改进,三是做生产线的改造,这些方法不是时间长就是成本高。我们的团队跟客户一块儿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定制了建模以后,给客户提供了工艺控制的方案,客户按照我们提供的模型去进行工艺参数的设置。缺陷率从原来的30%降低到了1.8%,每年大约节省2800万元。”

在谈到供应链优化时,张鹏飞说:“像航空领域的企业库存占资金的比重非常高,每年大概有4个亿左右的库存资金。这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由于采购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它的预测没有办法用线性方法去完成。我们给客户提供了一个方案,构建了安全库存的模型,缩短了10到15天的采购周期,另外也降低了库存的资金占比,每年节省了大概1.2亿元的资金占比。”张鹏飞如是说。

为大数据应用插上云的翅膀

英特尔大中华区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王加森在演讲中提到:“英特尔CPO在数据中心市场目前占了95%的份额,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亚马逊,谷歌还是百度,它的数据中心绝大部分都是Intel的处理器,还有网卡技术,所以英特尔有责任做更多的努力,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

对于大数据在云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一个是数据的规模问题,数据是爆炸性增长的,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储存数据,还有数据分析的速度以及安全性问题,王加森说:“Intel提供自己的CPO还有网卡,为云计算提供基础架构,从而保障大数据分析的性能,半个月之前刚刚了一个新的CPO,性能提高了18%左右。这是讲千兆网卡从万兆网卡迁移以后,性能会提高1.4倍和1.8倍左右。还有安全性的优化,2014年以后我们投资了Cloudera公司,对AES进行加密,速度可以提高17倍。”

篇9

1 引言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商业环境中,信息的重要性被广泛接受,信息系统在商业和政府组织中得到了真正的广泛的应用。许多组织对其信息系统不断增长的依赖性,加上在信息系统上运作业务的风险、收益和机会,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越来越关键的一部分。

管理高层需要确保信息技术适应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也恰当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运营商对信息安全十分重视,在多年信息安全工作中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在各级公司均成立部门和专职安全岗位从事信息安全管理;然而,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目前主要还是由相应岗位人员管理水平和管理经验决定;为了使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化,知识传承和经验积累更能显性体现,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流程的信息化,使得信息安全工作可管可控可视化,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信息安全对持续发展造成的风险,最终保障安全目标得以实现。

2 安全管理的问题与需求

随着网络建设和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网络安全也日益重视。尤其是电信运营商,为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对各系统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部署了防火墙,防病毒系统等安全设备,具有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也建设了一些专业安全系统,安全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但安全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问题,目前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列举如下:

(1)缺乏统一的安全政策制定与执行。企业的安全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没有统一的平台,政策执行的效果也无法得到全面清晰的反映。

(2)安全事件无法及时发现。没有统一的安全事件收集、监控平台,安全事件无法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安全事件无法准确定位。安全事件发生以后,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无法准确定位到发生的位置,也就无法有效的采取措施。

(4)缺乏统一的主动作业质量考核与被动事件考核。没有一套量化的安全工作评价机制,难以对下级单位、合作伙伴的安全工作作出考核,难以调动安全人员的积极性。

(5)安全工作缺少统一展示的平台。各级管理者和安全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共享整个中心及各地市的安全工作信息,影响安全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

3 平台方案

面向安全业务的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平台首先实现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流程的信息化,实现信息安全工作可管可控可视化,主要功能包括:

(1)安全决策中心:安全管控平台的最高决策控制模块,企业管理层对于安全控制的方向和力度通过该模块进行调控,它是整个安全管理平台的核心。

(2)安全健康检查:安全管控平台的一项基础功能,通过对每个资产的安全检查,经过安全专家的处理,从而得到整体业务系统的安全状况,为管理层实时了解企业安全状况提供依据。

(3)合规性管理:在合规性管理方面,可以在接到明确的制度、要求之下,辅助管理人员开展一系列达标活动。

(4)关键安全事务管控:定义了事务之后,系统就自动跟踪整个事件的执行及效果,并且在此事件执行结束后,进行审计以确认执行结果是否与审批完全相同。

(5)安全运维管理:统一对系统内所有设备、应用进行操作管理,人员操作行为进行流程化管理。

(6)安全设备集中管理:对安全产品的集中管理、监控及告警,管理的安全产品包括:UTM统一安全网关、防火墙、IPS、IDS、VPN、异常流量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设备的安全策略进行集中配置管理、分发和管理,协助管理员实时掌握设备工作状态和安全状况。

(7)安全项目进度及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协助管理人员对项目进展进行跟踪,另一方面能够监控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安全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8)安全公文管理:入网审批等公文的新建、处理批复、流转、查阅等,可支持工作流定义。

(9)安全对象管理:资产类型应包括:主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和信息。

资产的表现形式为其属性,包括通用属性及特有属性,通用属性为所有资产具备基本属性信息,特有属性为特有资产具备属性。

(10)安全例行工作:定期扫描(漏洞、基线、病毒)结果、加固工作、结果填报。

(11)安全数据采集:通过分布在各处的探针,收集原始的数据,并进行系统自动分析、处理,再经过专家系统的过滤和人工规整,呈现给管理人员的是符合人阅读习惯的可理解的安全事件。

(12)安全风险呈现:以安全对象为基础,结合不断更新的安全对象脆弱性、不断产生的威胁事件,进行持续性风险计算,并将最后的量化的风险显示到用户页面中。

4 结语

篇10

【关键词】三维;GIS;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O34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人类在改善技术方面是一直没有止境的,目前三维GIS技术已经在地球信息系统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城市规划以及在气象的预报,甚至在军事方面是有非常广泛的运用,因此三维GIS技术到底是什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无疑是很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二、三维GIS的行业应用

目前三维GIS在诸多行业中获得了广泛运用,如城市规划、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地理国情监测、环境气象、通讯行业、综合应急、军事仿真、旅游展示等。现就三维GIS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业应用进行探讨。

1、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要求高瞻远瞩,因此一直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要求高瞻远瞩,因此一直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有效提高规划编制的工作效率。三维GIS可以集成多源规划数据,拥有大量三维模型、纹理、遥感航摄影像,具有海量信息,从而减少踏勘的工作量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建设项目的审查周期。在三维GIS中,展示待审查项目的相关信息,如建筑物的密度、高度、风格、协调性等,并实时对建设目标进行参数化修改与调整,立即展示审查意见,最终得出科学的审查结论。

2、城乡建设管理

计算建设项目挖填方量。在建设项目设计中,根据三维GIS中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设计高,计算挖方量和填方量,经多次模拟计算,可求得挖填方平衡的最佳设计高。提高道路设计效率。输入各种设计参数,如行车道、隔离带、路缘、人行道、边坡、附属物等要素尺寸,使道路按设计高与DEM上融合,并计算建设时的挖方量和填方量,提高道路设计效率。快速实现水利工程的前期选址和灾害评估。结合水动力水文模型,对淹没损失和水利工程前期选址的科学性等进行空间分析,从而合理确定移民安置范围、科学评估淹没地区生态环境等。

3、国土资源、国情监测管理

借助三维GIS技术,建立国土三维信息系统,实现国土资源、地理国情的高效、准确和科学管理。在三维场景中能够实现一系列有关地理信息系统和图形的操作,如漫游、查询、量测等,实现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可视化,保障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序发展。 在三维GIS中,模拟三维地质构造形态、岩石内部结构等分布状况,展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产资源遥感调查和监测等数据,并实现查询、分析、统计,进而实现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有效监测矿产资源。依托三维GIS平台,可以多维多时态展示道路交通、水系信息、植被覆盖、滑坡等信息,进而分析地形地貌、道路密度、城镇建设、人口密度、建筑用地适宜性、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等,实现开发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加强应急保障、国情监测的目的。

4、环境、气象管理

三维GIS能够展示出多层次的复杂环境情况,涵盖地下到空中,如对大气成分、气压、气流以及空气质量在不同高度时的变化情况,空气中的污染物受风流影响迁移情况,地面或地下的污染物受水流影响迁移情况。通过分析技术,展示气象及环境的发展规律,并进行预测,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将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更好地展示给公众。

5、通讯行业管理

在三维GIS平台中,通过对通信业各种资源的有效展示,并实现基于GIS的网络规划预算、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资产统计分析、市场分析及预测、通信线路运行检查和实时监控等功能,有利于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迅速准确地进行滚动规划研究、动态地查询网络运行情况、提高通信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

6、公安、消防、水利应急管理

三维GIS技术也可以在公安系统中发挥作用。运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控、监听警情,把握治安状况,提升工作效率。建立消防地理信息管理数据与三维GIS的关联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处警效率。例如,在郊区森林防火方面,展示山势、道路走向,根据系统分析功能,模拟火势发展及影响面域,从而快速灭火;市中心部分区域,可以分析最近消防警力、消防水源,实现有效灭火,减少社会损失。建立交互式的三维管理调度系统,配合防汛防洪预警系统,实现水利应急管理。制定、修改、维护、更新防汛预案,提供决策支持平台更加直观的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7、军事培训演练

在军事领域,三维GIS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军事学而言,建设可靠的三维地形地貌平台系统至关重要。此外,还可以依据实际需求,构建军事演练的虚拟现实平台,方便进行单项演练,同时也支持大型的综合演练,为作战机动车和人员配置专业的GPS定位系统,依靠三维GIS技术进行实施跟踪和定位,确保观察效果,降低军事培训和演练的成本,节约人力物力。

8、三维旅游展示管理

旅游景区拥有独特且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风光,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三维GIS技术引入其中,建立多功能互动式旅游服务平台,将旅游资源特色全面展现出来,除了推介旅游产品、展示景区风貌以外,还能实现品牌效应,使景区的对外形象得到提升。

三、三维GIS技术在我国电力行业中具体分析

三维可视化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再现三维世界中的物体,并能够表示三维物体的复杂信息,使其具有实时交互的能力的一种可视化技术,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再现[2]。三维可视化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由于受到计算机硬件条件(如内存小、速度慢等的限制,该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制约。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三维可视化技术才日趋成熟。由于人们对三维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三维可视化技术方兴未艾,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交互的三维可视化在学科与产业中日益成为一个主流技术,它完善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处理能力并拓展了地理信息的表现形式,而且它是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与人的交互的窗口和工具,所以三维可视化可以动态地、形象地、多视角地、多层次地描绘地球科学中的客观现象。

三维可视化的发展,缩短了现实世界和计算机虚拟世界的差距,其对三维现实世界的可视化是以GIS为前提的。三维GIS能以其真实可视化效果生动地再现现实景观,直观地表达智能变电站中设备同周围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并将各种巡检信息综合起来,实现在变电站的统一、规范、精细化管理。

随着变电站的增加,传统的以文字加图片描述对站内设备进行管理的方式由于信息表现的不足,越来越不适应电网建设的需要。例如文字和图片无法表现变电站内部各种设备的空间位置关系[5]。将三维GIS技术应用到智能变电站巡检中,采用三维GIS技术对变电站场景进行高仿真建模,从而在系统中真实呈现变电站场景,为业务人员提供设备异常预警、智能巡检等功能,为变电站的日常运维工作提供支撑。

我们将三维GIS技术应用到智能变电站巡检中,通过自定义常用巡检路线,集成设备帐台数据、历史缺陷数据、自动化系统监测数据、监控系统视频监测数据等,结合三维仿真场景的设备空间数据,提供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漫游方式,在高仿真三维场景中进行自动巡检,并结合双屏场景及数据输出,全方位展示巡检,最终实现实时远程巡视。

将三维GIS用于智能变电站巡检中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GIS的模拟、虚拟功能,对变电站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缺陷数据等各种数据进行可视化综合展示,为变电站的日常运维工作及辅助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四、目前国内外公司三维GIS的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GIS应用的不断深入,在很多领域如地质、矿山、环境、海洋、气象、数字城市等,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空间的、立体的三维GIS。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三维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建立三维GIS成为可能,而“数字地球”对建立三维GIS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三维GIS不仅能表达空间对象间的平面关系和垂向关系,而且也能对其进行三维空间分析和操作,向用户立体展现地理空间现象,给人以更真实的感受。

由于三维GIS的复杂性和涉及领域的广泛性,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面临着一些应用方面的需求: 首先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快速处理。由于数据量庞大,海量数据需要分布存储技术,可以采用云计算的分布式存储技术保证数据量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云计算可以同时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并行地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并且具有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

其次是,空间数据模型的合理选择。由于3D-GIS的应用领域不尽相同,各领域对3D-GIS的功能需求差别甚大,寻找一种适合于所有领域的3D空间数据模型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研制出一个通用的3D-GIS系统。各专业领域可以根据其具体的专业需求,选择适当的数据模型,开发出适合于其需求的专业3D-GIS。

目前国内外三维GIS主要面临的挑战。三维GIS的空间数据模型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明确对象的定义语言,几何变化关系;可以包括多种可视化模型的显示;具有一定的计算分析能力;形成高效的信息检索机制;并可与其他模型进行转换[4]。已有的数据模型主要是从面、体、集成和对象四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但现在的三维数据模型缺少统一的数据描述模型,无法真正实现现实世界地理实体三维数据模型的高度统一。 目前国内外面临的挑战包括:

1、三维数据实时获取

实现三维GIS表达非常困难,由于三维GIS数据采样率很低,无法像二维地图那样准确的描述,容易出现偏差。同时,三维GIS的属性对于二维来说并不是线性增长的,且其复杂性使得几乎无法准确描述。因此,二维的数据模型在三维中是不可用的,三维数据实时获取尤为关键。

2、海量数据存储与分析

三维数据量相比二维数据量更是指数级的增长,快速处理海量数据是一个巨大的问题。除提升硬件性能外,更需要高效的数据模型和高并行多线程处理和分析技术。

3、三维GIS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库是GIS的基石与核心,三维亦如此。而要建立三维空间数据库,必须首先建立准确的空间数据模型,否则根本无法实现三维GIS的客观描述

4、智能决策是GIS的高级应用,在二维中以显示其能力的不足,目前仍很难实现,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数据库操作,无法实现智能决策。在三维GIS中,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五、三维GIS的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GIS应用的不断深入,在很多领域如地质、矿山、环境、海洋、气象、数字城市等,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空间的、立体的三维GIS。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三维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建立三维GIS成为可能,而“数字地球”对建立三维GIS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三维GIS不仅能表达空间对象间的平面关系和垂向关系,而且也能对其进行三维空间分析和操作,向用户立体展现地理空间现象,给人以更真实的感受。

由于三维GIS的复杂性和涉及领域的广泛性,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面临着一些应用方面的需求。例如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快速处理。由于数据量庞大,海量数据需要分布存储技术,可以采用云计算的分布式存储技术保证数据量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云计算可以同时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并行地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并且具有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

随着3D-GIS的发展已经出现了4D-GIS,即在三维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如自然灾害会造成局部地址条件剧烈变化,需要将时间数据与3D模型相结合,形成时间-空间的4D-GIS。例如地质学家评价某时刻的所有地质条件或某时间段内的平均地质条件,就可以考虑时间数据与3D模型的结合,形成4D的空间-时间GIS模型。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3D-GIS不仅局限于单机,而更多的应用于网络,使得更多的用户通过Internet突破空间限制,共享地球空间的各种信息。

三维GIS优势在于对空间信息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其目的是使用户更容易完成对空间信息的认知。三维GIS涉及到很多支撑技术和研究领域,重点在于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目前准三维平台一样在发挥强大的作用,支持专业的应用。三维GIS开始向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方向发展,对智慧城市中的主动聚焦决策服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六、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维GIS技术一定不会仅仅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在图像的生动以及在图像的效果上肯定是有更大的追求,因此随着人们对于地质了解的需求越来越高,那么三维GIS技术无疑是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陵,方军,陈利生等.三维GIS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矿山测量,2011,4(2):71~75

[2]朱庆.3维GIS技术进展[J].地理信息世界,2011,2:25~33

[3]陶琼,朱大明.三维GIS的发展趋势与建模分析[J].地矿测绘,2008,24(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