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特色范文

时间:2023-09-22 17:1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特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管理特色

篇1

关键词:BIM;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发展

0引言

2015年06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年底,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同时,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的发展目标,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明确了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建设行业BIM时代的到来。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1],属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专业特色是指其固有的特征与其他院校同专业相比与众不同,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性[2]。伴随着BIM时代的到来,如何依托学校自身优势办好这一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与时展所需要的高级工程管理专业特色人才,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1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目前全国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已达662所[3],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管理类、土木工程类、矿业类、电力类、财经类院校等,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工程管理相关工作和研究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工程管理专业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但是,各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各不相同,因此在专业设置、院系设置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阳光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连续招生至今,招生人数基本呈现递增趋势。伴随着工程管理专业招收院校的增加和各院校的扩招,学生就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那么,阳光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本科普通院校,如何在高手如林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需要潜心思考,顺应时代潮流,构建合理课程体系,逐步凝练出专业特色,寻求特色发展道路。

2BIM发展概述

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和应用引起了工程建设业界的广泛关注。伴随着BIM理念在建设行业内不断地被认知和认可,其作用也在建设领域日益突显。所谓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英文缩写,实质是通过创建三维建筑模型,利用和共享模型中的信息,实现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过程的无缝对接以及项目相关方的信息畅通,实现项目周期全过程手段和方法上的信息化[4]。BIM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发展很快,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中已经交付使用,将来肯定还会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美国70%的项目使用BIM,目前国内大型工程率先使用了BIM技术。如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上海中心大厦这样一些大的工程。

3BIM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3.1外部环境对BIM应用人才需求

①大量项目需要懂BIM综合应用的人才。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建设领域越来越多地出现超高层、异性复杂建筑、城市综合体等大型的、复杂的建设项目,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懂BIM综合应用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则成为发展之所需。②传统企业也需要专业的BIM咨询服务。伴随着建设项目的大型、复杂化发展,政府部门、业主方、设计院、施工方、咨询机构等项目建设相关单位对专业BIM咨询服务人才的需求愿望正逐步提升。

3.2BIM应用企业内部的人才需求

BIM技术的逐步推广,迫使企业发生业务转型,单项专业人员在BIM时代将急剧减少,同时促使单专业人才向BIM综合应用方向型发展;在客户关系上,同样的客户关系,由于企业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拓展业务可获几倍到10倍甚至更多的收益。所以说,优先掌握BIM技术应用,会使个人和企业在业务拓展、管理方面获得极好收益。

4BIM时代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发展探索

4.1注重专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98版)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1]。各高校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培养目标,比如,国内工程管理专业领衔高校天津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法律和外语的坚实基础,接受工程师、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成为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5]。根据广泛的调研和征询专家意见,阳光学院组织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确定出阳光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扎实的现代工程与经济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与实务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与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熟练的实务技能,具备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与经济管理、工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应用型的高级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管理人才[6]。综合学校以阳光城集团为主导的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为了定位准确,使培养目标更具针对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更突出背景优势,培养目标是高级复合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在办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还应具有足够的人际交往、沟通及团队协作的能力,顺应BIM时代的到来,了解专业发展前沿,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阳光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中在应用BIM技术方面已取得初步效果。

4.2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突出实践性的特点,为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据自己学校的特点,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阳光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中“双师型”师资达67%,且寒暑假还安排老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随着BIM时代的到来,学院还派出老师参加BIM师资培训,阳光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目前具备BIM技术应用的教师达16%,对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应用具备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4.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人才知识结构与人才需求口径的拟合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为适应BIM时代建设行业的发展需求,阳光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按“厚基础,宽专业”原则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例如,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建筑识图能力较薄弱的现象,要求制图老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将单独开设《建筑识图》课程;为适应BIM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要求教师将BIM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实施BIM相关课程设置,学生可选修BIM理论基础、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应用、BIM技术在工程招投标中应用、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等课程。这样,尽可能地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强化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整体上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4.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

在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的课程安排上,凡能开设实训环节、有条件增加实训的课程,都增加实训环节,而且实训形式最好能多样化。阳光学院在实践环节已经实行了实践课程单独开课,单独考核制度。扩大学校自身的教学优势,形成特色教学。通过增加实训环节,达到部分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工作,其他学生经过很短的见习期也能马上胜任工作的目标。阳光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别的专业实践类比赛,主张“以赛促学”,促使学生在专业类赛事中更扎实地学习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随着BIM时代的到来,阳光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了各类全国性BIM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5建立专业校内校企合作专业创业创新工作室

基于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特点,争取在校内建立一个专业实训工作室,以专业老师牵头,适当接收一些生产项目,争取让学生能够参与项目,即参与一个生产任务的完成过程。这样,对学生来说可以更好地在校内就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达到以“用”促“学”,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阳光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已设立创新创业工作室,且工程管理教研室已有BIM相关项目获省级立项。

4.6建立一批稳定的、专业对口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专业对口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这样,可以解决部分学生专业、毕业实习的单位输送问题。学生在基地的实习过程中,通过校内外教师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强化实训,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并且,逐步派遣师资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这样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双师型”师资的培养。阳光学院已与阳光城集团旗下的名筑集团(BIM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了校外教学实训基地。每逢假期,均会派一些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企业给顶岗实习的学生配备指导老师,与校内指导老师联合指导实习,达到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具备BIM相关知识的学生到BIM技术应用相关单位实习、就业的学生达80%以上,且呈逐步上升趋势,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7实行BIM综合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伴随着BIM时代的到来,寻找合作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双方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科学深入地分工和配合,形成良好的BIM技能应用教学方案改革,共同做好BIM人才培养,实现学校在学生培养,企业在项目效益上的共赢,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特色发展方向。该方案实施路径探索:①与学校共同进行项目投标,编制投标文件,强强联合,提高在BIM项目招投标中的竞争力。②根据项目特点和团队情况,科学分工和配合,合作完成BIM项目和教学案例。③组建BIM实训学生团队,在合作过程中分享企业BIM实施应用的流程、方法和经验,利用BIM项目进行学生培养。④酌情选择一家软件公司,利用软件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丰富的IT行业经验,为学校提供创新BIM技能教学的软硬件技术支持。⑤进行BIM技能教学方法探索。阳光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正在进行BIM实训室的建设,且以上部分路径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

4.8应用型特色课程建设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闽政〔2015〕46号)、《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闽教高〔2015〕39号)等文件精神,为扎实推进转型试点的工作,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任务的落实,阳光学院自2017年起开展了院级应用型特色课程建设工作。阳光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的“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已成功立项。

5结论

BIM是建筑行业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校师生积极参与,为早日培养出大批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BIM专业人才而努力,针对自身学校的情况寻求专业特色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以上BIM时代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发展新思路,在阳光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部分已实施并初见成效,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徐定华,关勤,楼盛华.论高校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的内涵及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8):57-58.

[3]新东方高考院校库.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DB/OL].[2017.2.20]./college/m_zkc_490.

[4]何关培.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天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介绍[DB/OL].[2015.11.08].

[6]阳光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介绍[DB/OL].[2015.11.08].

[7]刘元芳,严玲,尹贻林.工程造价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85-86.

[8]马晓国,熊向阳,张福生.工程管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178,270.

[9]李勇.工程管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1):134-136.

[10]杜艳华.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4):44-48.

[11]王旭.中英比较构建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82-84.

[12]刘广文,牟培超,黄铭丰.BIM应用基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篇2

关键词:滨海特色;住宅景观;项目管理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9-0128-02

为推进滨海新城住宅景观工程建设,加强园林绿化技术管理,提出加强住宅景观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促使项目更好实现其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从而打造宜人、宜居、生态的绿色家园。

1滨海新城住宅景观工程的地域性

随着社会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住宅景观的地域性特征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当地区域条件和基地的自然条件,通过一定的景观手法来保护自然山水格局,打造滨海特色景观,从而表现其地域特色和文化特性。

滨海特色住宅景观工程尊重其地域性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通过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乡土植物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福州滨海新城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季候,11月底至翌年3月多为东北季风,7月至9月多为台风季节,滨海气候的特殊性极大影响着园林景观风格的形成。其次,滨海地区的地形多为开阔的滨海平原,通过尊重场地地形地貌打造富有个性的微地形景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滨海地区植物选择上应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选择易成活、易养护、适应性强、耐干旱、抗风耐盐碱的树种。

2滨海新城住宅景观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管理环节:建设方在项目整体把控上更多的注重土建成本,园林景观作为建筑结构的附属工程,常常为了节约造价而忽视了景观整体的实际效果。

设计环节近几年园林景观的飞速发展,由原先的人工造景、模纹化景观转变到对自然、生态的追求。设计思维和手法未能及时更新升级,忽视了人在住宅景观中的行为特征和实际需求;特别是具有滨海地域特色的景观,在植物造景上缺乏对场地土壤、风向、水源的了解,导致植物种植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冠、死亡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施工环节目前建设市场中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普遍缺乏园林专业技术,未经过专业的园林培训,专业知识不足,对滨海地区的地理条件、水文情况不熟,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的对项目进行把控,容易造成返工,延误工程进度。

3滨海新城住宅景观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及任务

滨海新城住宅景观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核心是目标控制,建设单位作为景观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组织者,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的成本造价、进度等多方面进行把控并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

4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图1)

滨海新城景观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养护阶段等四个方面。

4.1投资决策阶段管理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根据项目的基本前提条件,加强与规划、建筑、市政、成本控制等各部门沟通交流,针对前期建筑规划方案的大框架、大基调,在符合上位规划的相关指标基础上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其中包含绿地率、消防要求、停车需求等经济技术指标,并详细制定每个设计阶段成果提交深度及时间。

4.2工程设计阶段管理

项目设计阶段是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在设计阶段重点审查设计成果的合理性、造型美观性与经济性,对初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图纸组织部门内审,审查内容包含:各项经济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区内道路宽度、消防登高面是否符合消防规范;建筑出入口与场地的竖向关系,场地内的排水找坡方向等;场地覆土厚度与地下室顶板的关系;树种与地下室管线的关系;场地景观小品构筑物的配置、人车交通流线组织、标识系统、夜景照明系统、智能化系统、植物、微地形等专项设计。

植物专项在设计阶段也是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重点考虑和把控的环节。不同于福州其他地区的绿化种植,滨海新城独特的气候特色对植物有着特殊的要求,在绿化选择上要根据不同区域、地形、风害的严重程度及建筑的朝向和功能性进行设计,作出相应的技术措施。种植在东北向风口处宜采用不透风、半透风、透风林过渡的防风林带,以增强居住区内部植物群落的抗风能力。

在早期住宅项目施工过程中桂花、石楠等种植在建筑迎风面,未考虑到滨海新城东北季风的风害影响,出现了严重的偏冠现象。随后经过一定的研究和实验,根据场地和建筑的朝向来分别设置不同习性的植物品种。建筑南面选择喜阳、耐旱植物来保证建筑通风采光的需求并创造自然优美的植物景观;建筑北面常年光照少,选择耐阴植物;建筑东、西面充分考虑夏季防晒、冬季防风的要求选择抗风、耐寒、耐盐碱的植物。

4.3施工阶段管理

在项目施工管理阶段组织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熟悉工程合同等有关技术标准并对现场风害、盐害、施工条件、水源、地害、地坪标高和坐标系参考点等环境勘测;督促监理人员严把园林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对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对施工单位进场的苗木及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在园建工程大面积施工前,为避免大面积返工造成工期、工程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损失,遵循样板先行原则,施工单位需完成一个工艺样板段且经过参建各方确认后实施。因滨海地区风害严重,季风中常带有盐分、沙质等有机物,对景观材料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根据经济性、实用性、美观性原则,在景观材料选择和使用上宜选择耐久性、耐腐蚀性材料。

在滨海盐碱地的绿化建设中,绿化施工作为滨海新城住宅景观工程的管理重点。在滨海新城前期的住宅项目建设过程中部分植物品种不适应,出现严重的偏冠、死苗现象等,如桂花种植后常年受季风影响,一半常绿一半落叶、香樟因部分区域地下水位高导致烂根死亡现象。经过一定的研究发现存在风害、盐害、土壤贫瘠、浇灌水盐度超标等四大问题,需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来保障滨海地区植物的良性生长。

(1)盐害植物栽植前必须进行地下水位勘测、土壤含盐量检测,土壤含盐量在0.3%~0.5%时,应换土或扩大栽植穴(槽)进行局部土壤改良;土壤含盐量在0.5%以上时应采取填高地面做淋水层、设排盐管等措施。

(2)土壤沙化严重、土层薄无法更换种植土的场地可在土壤中掺入泥炭土等保水透气材料,待树穴挖好在树穴内铺20~25cm的腐殖土或苔藓并覆盖树叶,以利于保水保湿,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滴灌以保证根系正常水分需求。

(3)风害植物常年受秋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台风影响,大风季节前为了减少植物末端失水须对乔木进行合理修剪,迎风面的枝条末端采用缠干、包扎切口等措施;大风季节后,植株进入生长期对受风害影响而干枯的枝条应及时修剪去除。树种选择根据不同区域整体植被生境情况、地形、风害等严重程度总体分为三大片区:滨海片區、东湖-漳江河片区、壶井山及河网周边片区,分别对应较差生境、一般生境及较好生境。

4.4验收养护阶段管理

组织各方对各阶段工作及资料进行验收,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和相关资料归档工作。养护单位在养护期内需进行精细化养护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绿地养护时,采用建养结合、持续改良等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以保证苗木良性生长。

5结语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现在我把王家店小学2018年度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及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完成情况作如下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王家店小学始建于1976年,学校占地面积30033平方米。教职工总数65人,专业教师36人,学历合格率100%,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3人,区级及以上教学能手25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9人;现有学生405名;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6276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066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46.8万元;2018年9月班级12个,最大班额40人。2017年我校被评为学校教育教学实绩比较突出单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实绩突出单位,市级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1.严格执行三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招生、考试、作息时间符合有关规定,制定了减负实施方案并落到实处。没有乱订资料,补课现象发生。对教师课程计划的制定,进度安排,教案的书写,作业留批等教学活动实施全程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2.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和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决策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到管理保障,各环节实施到位,成果显著。去年重新修订《经典诵读读本》,今年新编订使用《小巧手剪纸》教材和《写字》教材,着手编制我校的《版画》和《电子琴》等教材,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在校本课、兴趣小组和美术、音乐课堂开展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校本教学活动。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上,我们抓实信息课教学,在四五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在一二年级开设活动课,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教研室10月份教研活动要求,我校开展“篮球与我们的生活”的综合实践课程,有切实可行活动设计方案,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重视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活动过程资料齐全。

学校利用基地、社会资源,分别在3月份和10月份在学校基地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土地施肥,灌溉和种植蔬菜的技能,秋天体会收获的喜悦。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月28日少先大队联合“华夏老年公寓”组织开展了敬老爱老社会实践活动联谊活动,此项活动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增进了老人们与孩子的交流,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通过搞好环境卫生,帮助老人整理内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本次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突出学生体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也在学校中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3.狠抓写字课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几年来抓学生写字是我校三大工程之一,学校计划中始终强调写字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我校学生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是练字时间,做到有内容,有检查,重指导,定期展示。5月中旬教导处组织历时一周听全体语文教师的写字课。语文教师参加听课研讨,其中8位教师节节听课,学习很多方法,受益启发较大,对写字教学有深入的理解。使写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

为加强汉字书写教学,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和语文教师指导水平,5月28日开展了学生写字竞赛活动,此次活动在六一活动期间进行了展示。

9月刚开学,利用写字教材,开展对学生写字姿势的纠正与培养,辐射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分别举行了“文苑杯”读书征文;读书月活动;在寒假和暑假分别举办两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报制作评比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科技意识和激发学生科技兴趣;数学竞赛,学生综合能力(语文学科的写字、识字、作文、朗读等)测试等活动。

我校积极参与第二十三届“文苑杯”暨2018年度“千佳小读者”全市中小学生征文活动,39位同学荣获“文苑杯”征文奖。

5.深入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组织开展了“守则规范知识测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等一系列既有声势又有实效的主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周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6.坚持立德树人,以班队会及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深化德育主题教育。从校长、政教主任到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德育队伍完整,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管理到位,计划总结齐全,评价真实,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立了家长学校。

本年度,我校先后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结合上级关于未成年人“十大好习惯”和“三爱三节”的具体要求,“一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德育主题教育:三月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以学雷锋活动为依托);四月份的环境保护月系列活动;五月份的“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九月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教育活动;十月份的“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十一月份感恩父母、感恩师爱主题教育,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7.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积极研究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的“自主高效课堂”,针对我们在各科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惑,积极通过派出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校内研究、咨询专家等途径加以解决。充分发挥校本听评课活动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本领的促进提升功能,截止现在,本年度我们3月份、5月份、9月份和11月份开展了四轮全校性听评课活动。每次听评课后,都组织集中反馈活动和学科首席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活动,这种校本展示活动,接近我校同学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有效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重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开展学生合作学习即综合素质“小组捆绑式”量化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小课题研究;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和作业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的稳步发展,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创造性的教师,并在教育科研中发挥示范作用.

8.加强评价制度改革  教改重点落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全面、综合等级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六月下旬进行音体美学科的等级评价;进行了语文综合能力评价和学生的整体能力评价,指导学生整理“成长记录袋”。

4月份圆满完成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4年级质量检测工作。

9.教师业务实行精细化管理  各类教师业务有具体要求,有评价标准,有检查记录,有集中反馈。5月份、7月份,11月份、对教师业务进行综合检查,纳入对教师的考核。

10.教师队伍建设

(1)业务提高方面:

在校本培训方面,我们结合课堂教学、业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制定学期培训计划并加以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校本培训务求真实有用,先后进行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意义”;“教师心理健康探讨和学习”;“集体备课策略”;“对上课的认识和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等十五次培训。

在专家引领方面,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针对我们在各科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惑,积极通过“请进来”教研室、进修校专家把脉课堂教学8人次,“走出去”先后派教师到湖北武汉,苏州的校长培训,第七届中信北京史家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乌丹的全市英语青年教师培训、山东济南的音乐名师工作坊培训,阿旗天山小学英语阅读工作坊培训、锦山全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等6人次到松山区外培训学习;尽可能多组织教师到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八小、实验二小、七中附小,木头沟小学,河南营子等地培训学习,走出去总数达63人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举行“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3月7日学校进行“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派出6位教师参加松山区小学第三届“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我校英语轩冲老师和美术武晓琳老师获得一等奖,同时获得这两门学科的第一名,武晓琳(王家店)在松山二小代表美术学科进行大会交流展示;我校在3月30日两位教师进行英语和语文“说课标,说教材”展示活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师德建设方面:强化德育工作,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各科教师都有义务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后进生,要讲究为人师表,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后勤教师在不同岗位上同样肩负着与前勤教师一样的育人责任。制定师德考核标准,同伴互评,家长评,学生评,班子评,评比结果纳入综合考评之中,近几年教师的幸福感,进取心明显在增强,师德行风好,本年度,截止到现在,共召开了3次家长会。形成了家校共同培养教育学生的良好态势,社会满意度较高。

11.体卫艺工作

本学年,我校积极落实“三化三高工程”。组织开展各项艺术、体育活动,活动设计尽量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实际,尽量扩大参与面与影响力。

(1)5月31日,我校为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举办了主题为“凝聚正能量  托起中国梦”的庆六一暨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2)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小型比赛常态化。3月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全校性的每月一次的全员参与的年级组体育竞赛活动共六次,分别是4月篮球赛;5月拍球、运球赛;6月踢毽子、跳绳比赛;10月篮球赛。

(3)积极开展教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五月份开展了全体教工参加的拔河比赛活动,六月份和木头沟小学开展了两次教职工篮球友谊赛。六一期间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4)五月和六月,我校女子篮球队分别参加了片区比赛和全区比赛,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我校体卫艺工作自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鼓舞人心,是历史性的突破。

(5)9月份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

(6)10月11日举行了第六届秋季田径运动会。检验了运动员的水平,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明白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7)11月末开始全校性冬季长跑活动。

12.美育规范化, 社团活动校本化 、常态化  开齐开足了美术、音乐课程,新建了美术、音乐教室,对美术的耗费品及时补充,保证教学与活动小组活动正常开展。学校现在有篮球队(2个),葫芦丝,合唱队,版画,剪纸,独唱,文学社,心理健康等9个社团每周一,周三下午活动,做到了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活动过程,有活动成果。在全区小学十佳歌手竞赛中,我校参赛五位选手,有四位出线参加全区的竞赛。

13.信息化建设、图书与实验工作  我校计算机教室,图书阅览室和实验室已经按照标准配足配齐。成立了各种组织,制定了各种制度,注重使用管理,尤其是图书室近几年我们为了书香校园建设投入很多资金,更新部分图书,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期刊,图书利用率非常高,学生爱读书习惯已经形成。

14.基地建设  既让学生受到了劳动教育,又解决了部分食堂用菜,现在正积极争取局后勤办支持建造阳光冷棚。

15.住宿管理  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召开会议、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实施就寝课程化管理等措施,使生活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依托均衡发展,在原有条件基础上,又进行了美化装饰工作,宿舍文明温馨,宿舍门牌号、楼层示意图、安全疏散标志等明显,通风良好,地面干燥清洁,墙体明亮,学校为每位住宿生提供了床单苫单,内务良好。为入住学生建立基本情况信息册、管理登记册,交接规范。生活教师注重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已经申报宿舍管理区级达标学校,上个月已经通过局宿舍管理达标的验收。

16.食堂管理  在采买、储存、加工、售卖、留样等环节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操作,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成本核算,定期公布均衡的营养配餐食谱,倡导勤劳节俭、健康饮食。食品加工制作贮存专人负责,坚决杜绝质次、变质、过期食品进入学生餐桌,杜绝剩菜剩饭再次进入学生餐桌,食堂账目财务管理已经按局后勤办公室的要求进行了规范。

   17.“三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利用旧教学楼翻新改造的机会,学校班子成员与部分教师对学校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高标准的设计,设计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育人功能更强,对原有的橱窗,宣传标语进行了维护,内容进行了更新。门厅、廊道、教室、各功能教室、食堂宿舍文化布置品味高雅,处处体现教育性,操场改造后更加适合学生运动。

今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少年宫楼廊道文化重新设计,一楼的感恩主题,二楼的行为习惯主题,三楼的书香主题。同时,对班级园地进行整体布置。

18.不断挖掘、提炼学校优良传统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我校地处夏家店文化的发源地,浑厚的夏家店文化造就的淳朴民风、向上向善的朴素理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校师生,多年来,我们的教师早来晚走、努力工作已经成为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提炼了我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执行理念、团队理念。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重要位置悬挂,在重要场合宣讲,取得了振奋人心,激励人心的良好效果。

三、 学校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完成情况(有专项报告)

(一). 2013年我校启动书香校园特色项目建设。

(二).主要思路:有书读、爱读书、会读书、活动读。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1.成立领导组织和推进组织。

2.建立健全阅读推进机制与评价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书香校园工作的推进。

3.加大投入,塑造环境。

4.开发校本课程,编印校本教材,扎实进行经典诵读工作。

5.以活动促项目创建。(今年主要工作)

(1)分别在4月和10月开展第九届、第十届读书月活动。

(2)第二十三届“文苑杯”暨2018年度“千佳小读者”征文竞赛37位同学荣获“文苑杯”征文奖,我校六年一班孙美琪同学的作品《给我启迪最大的一本书》获得“千佳小读者”征文一等奖;四年一班杨英楠同学的作品《在成长的路上》获得“文苑杯”征文三等奖,

(3)开展“最美读书人摄影展”活动,通过联系借到赤峰市图书馆的“最美读书人摄影展”展板62块,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六一活动时两次开展展示活动,推动师生从“爱读”走向“会读”,让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努力实现人人因读书而精彩、校园因书香而美丽。

(4)5月27日在音乐教室我校武晓琳老师开展“读书摄影讲座”和“欣赏赤峰市最美读书人摄影作品”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读书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5)教师读书交流。积极倡导、鼓励教师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人生品位、职业修养与专业水平。4.23日进行全体教师参加的读书交流活动;9月19日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10月28日开展语文教师读书交流会。

(6)开展讲座。 “小脚丫”文学社举办写作讲座4次,给文学社的社员传授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

(7)开展亲子共读和师生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8)经典诵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固定的宣传版、电子显示屏,宣传读书和经典诵读活动;用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班级利用板报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校园广播在早晨、中午、晚放学时播放《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小说《三国演义》等经典,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校内已形成浓厚的书香气。

尊敬的各位领导,把这所学校办好,办出特色,让上级、家长和社会满意,是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望,殷切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在检查中严格要求,在反馈中知无不言,以利于我们及时改进,使我们的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4

【关键词】财经院校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广的专业覆盖范围,但在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综合性和应用型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已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财经类院校由于受到资源限制,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是薄弱环节,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实训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工程技术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基础薄弱,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很多来自书本或者有关的参考书,大多已过时或与实际脱节。

1.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分析

我校是一所以经、管、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艺术学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工程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下设专业,结合我校的财经特色和我院的工科背景,学科基础课设置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设置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30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要突出工程管理的特色而不是工程特色,财经类院校具备培养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和经营意识的学生。纵观国外工程领域的情况,工程管理公司提供的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服务,而对工程管理人员并不要求太强的专业资历,但要其有过硬的管理知识和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水平。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凭借较强的经管类学科和师资优势,初期设置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方向,随着就业环境的需求变化,教学计划修改后改为工程造价和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向,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也在筹备中。

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课程设置层层递进,由简入难,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设置专业课,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任选课,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人文素质、艺美体卫、专门史、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信息技术等模块。结合工程实际教学,扎实打好经济类和管理类知识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工程造价方向,则充分利用我校丰富的财经类资源,开设一系列基础课和专业课,另外,我院拥有的信息技术等实验室,可以提供相关软件的教学。总的来说,我校在理论教学方面颇有特色,但实践教学环节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2. 就业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据建筑英才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的招聘职位数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27%,企业招聘需求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五大热门招聘职位分别是项目经理、室内设计师、测量员、建筑师/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其中,项目经理需要熟知项目管理之道,熟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熟练运用项目内外各种资源,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招聘需求岗位增长较快的以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基建专业为主。从区域看,二三线城市的招聘职位数还是要低于一线城市,但在招聘需求的涨幅上明显胜过一线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建筑业人才需求增长明显加快。随着各地基础建设的推进,市政工程、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致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中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然而,企业普遍反映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好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专业培养要面向实际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路有所更新与发展,更应面向工程实际,使学生在实践能力上,更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随着我国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工程技术人员不但需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取得必要的执业资格证书,如全国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建筑行业人才的特点是门槛高、起步低、成长慢、流动大、人才培养的周期长,用人单位需要招聘一部分储备人力资源来维持公司的长期发展,但储备饱和后就会停止相应岗位的招聘。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要求工作经验外,还需要应聘者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提高了进入门槛。

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认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校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

3.1 完善实践教学的制度化

建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要做到有据可依。首先,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其次,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校外导师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可参与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最后,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和反馈制度。一方面,对于每一门实践课程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另一方面,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对创新性实践的指导进行奖励。

3.2 实践教学内容要面向工程实际

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如《房地产政策与法规》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补充一些宏观政策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做些适当的调整。或者组织学生到项目部实地调研,当实际情况与法规政策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又如《工程招投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招标大会,让学生了解在招投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单一的招投标方法、过程等理论介绍。

3.3 开设模拟实践课程

例如可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增设《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突出直接参与及体验式的教学特色,以工程项目管理沙盘为载体,构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仿真环境,将施工项目“搬到”学校课堂中,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业务流程和现场情况,自行决策,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体验真实的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另外,可以增设《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课程》,使学生亲身体验招投标全过程的主要工作及其职责,掌握实战中的一些策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面向就业市场开展工程实践教学

目前,与工程类有关的执业资格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等。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可以围绕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尽早的了解相关的备考信息,使学生毕业后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能通过考试很快拥有执业资格证,从而做到持证上岗。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也可以考取相关的资格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5 构建校内外实训平台

一方面,建立校内的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计实验项目。如在《工程造价》实验课中,以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编制实际工程预算,培养和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大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购买成熟的教学软件,如《房地产估价》课程的实验软件,并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训平台。目前,我院正在与蚌埠市荣盛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望实现“3+1”的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后,就可以去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一年后达到考核要求即可留在用人单位。

3.6 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也是对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结构的模拟训练与检验。而现在大多的毕业设计都流于形式,改革势在必行。毕业设计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完成。一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选取其中一个模块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由校内指导老师全权负责;二是由校外指导老师定题目,在实训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由校内指导老师审核。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也要做出调整,在大学四年期间都可以进行,毕业前完成即可。

总而言之,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以经济和管理知识和综合素质见长。这个优势也是特色,是土木工程专业所没有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方向和工程造价方向,更应该保持这个优势,在加强工程实践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建筑英才网.http:///

[2] 瞿焱.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3):107-108

篇5

关键词:城市燃气;燃气公司;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系统

一、燃气公司工程管理特点及工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燃气公司项目类型较多,有高压管道、场站工程、办公楼和一般工程,尤其市政管线、居民、工业及公建配套等一般工程项目数量多、建设工期短、不可控因素多、计划性较弱、采购协同要求高、工程专业人员少,在缺少满足燃气行业特色的工程管理系统情况下,较难实现燃气公司内跨部门、多岗位协同管理及相互监督。不同的燃气公司内部部门和岗位设置也会不同,所对应的管理流程也大相径庭。大型燃气集团公司管理则更为复杂一点,常采用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母公司不直接参与建设工程,更多时候承担的是管理、监督职责,需掌握和了解子公司的工程管理情况。掌握和了解的程度会依据项目类别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对于一般工程,可能只需了解基本情况、备案关键资料以及汇总分析相同数据等,而对于重点工程更要在工程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诸多环节介入,进行审批和验收等。在对子公司的管理过程中,母公司也面临着子公司数量多且区域分散、工程管理人员较少、工程一线情况较难掌握等困难。在上述情况下,亟需建立满足燃气公司业务特色的工程管理系统,来适应不同类型、类别的燃气工程,满足不同管理层级的管理要求。通过该系统,各级管理层能够实时掌控工程项目合法合规情况、设计委托受理情况、现场踏勘情况、招标情况、预算及执行情况、工程报装收入情况及发包支出合同执行情况、工程指标计划及执行情况、物资需求及采购执行情况和工程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等情况,能够对一些重点工程的项目前期、立项、建设、验收、转固等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监察,从而达到横向提高公司内部的信息共享及传递效率,纵向增进母子公司管理协同,最终实现燃气公司管理提升。

二、工程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工程管理系统建设整体目标应是建立能覆盖燃气公司所有基建工程的前期管理、立项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进度管理、验收管理、决算管理、产出物移交管理、文档管理的统一工程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整合项目信息、状态信息、采购信息、收付信息,实现工程管理信息标准化、工程管理流程规范化、工程管理过程可视化。具体目标如下:

1.与物资管理能够集成一体化,本着谁需求谁申请的原则,通过工程管理系统按照具体项目提报物资需求并进行采购执行,跟踪工程项目物资备料情况,实现集约化采购与安全库存管理。

2.与设备管理能够集成一体化,工程交付验收后可以将管线、阀门、调压箱等产出物自动转成资产设备卡片,实现与生产系统的衔接。

3.与财务管理能够集成一体化,工程收付款审批后能够自动生成应收应付数据和财务凭证,工程竣工决算后可以自动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实现与财务系统的衔接。

4.既可以满足高压管线、场站及办公楼等大型基建工程管理需要,也同时满足中低压市政管线、小区、工业及公建配套等小型基建工程管理需要,较好适应一个工程人员管理多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子公司能够设立不同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审批流程。

5.能够实现工程项目前期报批报建、设计委托受理、现场踏勘、工程招标等管理要求。

6.能够实现工程报装合同及收款管理要求,能够实现工程设计、监理、施工、无损检测、阴极保护等合同及付款管理要求。

7.既能够按照工程项目分部分项进行计划与任务进度填报管理,也能够按照工程管线公里数等指标进行计划与形象进度执行管理。8.可以通过移动APP,实现工程现场施工数据采集应用,满足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参建单位管理协作,提供现场旁站、巡检、进度填报、问题闭环、工作联系等丰富的移动端功能,并可充分利用手机拍照、定位等优势,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并能快速采集工程进度情况,实现现场全过程控制,通过关键节点上传过程照片的方式,甚至能使隐蔽工程变得“透明”。

三、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建议

笔者认为,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实际上就是把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固化到信息化系统中。系统不能游离于业务体系之外,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也不能“线上一套,线下一套”,不然只能沦为形象工程,导致“劳民伤财”。具体建议如下:

1.工程管理系统整体架构建议分项目层和公司层进行两层搭建。项目层为子公司操作层,应满足工程信息上传、内部流转、审批功能,同时满足向公司层报送信息的需求。公司层为母公司操作层,在其上可对子公司基建工程数据进行备案查询、汇总、展示、分析、审批,并可向更上一级公司相关系统报送的需求。

2.在工程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公司实际量身定做,不能削足适履,避免实际业务细节与系统业务脱节。应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梳理和改造。在业务流程梳理清楚的情况下,设置系统岗位、配备人员,避免系统中一人多岗、一人多职、提交和审批为同一人等情况的出现。

3.工程管理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之间(如GIS、ERP、财务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应能有效衔接。尤其对那些需定期搜集和提交的数据,应在系统建设之初就设置有效接口,设置这些信息传输的具体格式,实现精准传输,避免后期二次输入。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矿业高校

作者简介:王一新(1980-),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王伟超(1979-),男,河南新密人,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讲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39-02

自1998年国家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工程管理专业出现在专业目录中,并于1999年正式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根据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和工程造价(八个本科专业)。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1]

如何体现具有矿业背景的专业特色、适应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矿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发展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是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其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

2001年,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增设工程管理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及相关领域从事投资与造价控制、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2]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掌握与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阅读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基本的专业外语文献翻译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2]

3.主要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设置课程为: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运筹学、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1、工程项目管理2等。[2]

4.就业或发展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工程咨询公司、设计院从事投资与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规划、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各类企业及公司从事项目建设论证、建设规划、建设管理、投资管理工作;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从事投资与项目管理的行政管理工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工作一定年限,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可进行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师、注册评估师、注册招标师等考试,取得相应注册执业资格。[2]

5.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3~6年弹性学制;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二、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别设置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共五个课程平台,六个课程模块: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和创新学分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别。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详见表1。

三、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了39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0.31%,修读时间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共14个环节。其中设置了工程经济、工程估价和工程项目管理这三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并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训、工程算量与计价软件实训、工程招标与投标报价实训,从而更加有效地结合工程管理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详细设置见表2。

四、完善矿业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议

1.完善课程设置

对于具有矿业背景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偏向工科理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偏多,经济、管理、法律方面的课程设置力度不够,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1]培养方案应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然而,在总学分一定的条件下,通识教育类课程已经占了38.55%的学分,若要强化经、管、法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急需更加均衡地设置课程学分比例,适当删减不必要的工程技术理论课程,课程设置侧重体现工程管理专业交叉学科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充分体现矿业院校的学科特色

矿业背景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矿业院校特色。在保留必要的矿业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些矿业企业或矿业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教学实践环节,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入矿业工程项目方面的案例,并编制矿业工程监理和造价管理等方面的教材或者讲义,创建具有矿业特色的精品课程,以体现河南理工大学的矿业特色。

3.全面开展教学实践环节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弱,[1]因此,应强化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校企联合或者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落实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活动,这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路有所更新与发展,更应面向工程实际,[3]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华军.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篇7

Abstrac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however, the universities hav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chool stud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dustry-education mode is not perfect. Meanwhile, information a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role in "indu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and comparative study, it combines the information and the"indu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mode, proposes and constructs information pattern of "indu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用”;信息化模式

Key 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industry,education,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information patter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063-02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用”结合的研究主要包括: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产学研”相结合的背景及依据,提出了工程管理“产学研”相结合实施方案[1];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2];通过中英工程管理专业定位和教育模式比较与思考,针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充分发挥院校优势,办出专业特色,优化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产学研”基地的教学模式[3];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统筹规划构建全面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加大实践经费投入、加快工程管理实验室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模拟教学,强化实习基地功能,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实践性要求,注重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等完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等措施[4];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思考了产学研的合作机制[5];通过信息化实践,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和体系[6]。

综合以上资料分析,国内学者都认可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的意义和价值,也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的一些模式和具体做法,但是对“产学研用”中的“用”都没有很好的分析,也就是只注重产业对工程管理教学的辅助提高作用,忽视了工程管理教学科研的产业化应用模式。同时,对“产学研用”的信息化建设还有所欠缺。

1 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用”面临的问题

1.1 应用范围受限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应用方面,除了工程经济类的应用可以脱离现场展开,如工程造价、建筑企业会计等方向可以不必深入现场,只需要借助相关图纸,规范或会计资料就可以独立完成工程实践应用。其他的工程管理方向,如施工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房地产项目管理等方向应用内容,都必须深入具体工程并全程跟踪才能够实现。而依据现行的工程项目人员资质规定,除了业主方的项目管理以外,不论是施工项目管理还是工程监理,参与实际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具有上岗资格证书,而持有上岗资格证书的前提条件是具有大中专以上的毕业证书。因此,大多数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是无法参加资格考试,也无法取得上岗资格的,也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承担工程管理岗位职责,进行具体项目管理。

1.2 应用时间脱节 理论上最优的的应用时间应是课程教学跟实践应用完全同步的,现实条件下可选择的方案应是尽量缩短课程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时间间隔。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体系中,虽然也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但由于时间过短(认识实习只有半周,生产实习只有两周),因此只有在十周左右的毕业实习环节才能够让学生较全面投入到具体工程项目实践应用中。同时,专业课程教学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和大四上半学年,其中大二,大三的课程教学与毕业实习间隔时间较长,大二专业基础课与毕业实践环节间隔超过18个月,大三专业课与毕业实践环节间隔超过6个月,长的在15个月以上。也正是由于专业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集中应用环节时间脱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总是感觉所学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但到了毕业实习环节又感到无从下手。

1.3 应用通道缺失 工程管理的很多现场工作都是基于注册资格或者上岗资格展开的,而国内的注册资格或上岗资格的前提条件是毕业生。因此,在校生即使具备相应的工程管理技能,也因为缺乏相应的从业资格而只能在现场管理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因为没有从业资格而缺乏相应权限,只能从事辅工作,无法参与现场管理工作,特别是缺乏决策权。

1.4 应用管理困难 对于短期实习,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可以集中在少数工程中进行,但介入程度低,实践应用价值有限。对于长期实习,例如毕业实习,基于应用通道问题,只能分散到更多的工程项目中,这给学生的教学、安全、监管都带来了极大困难。而“产学研用”信息化模式正是为了建立学校——企业合作而构建的平台,学生的日常活动在校内展开,不存在监管问题。

2 现有“产学研”信息化模式探讨

2.1 现有信息化实践模式

2.1.1 角色扮演 现有的比较成功的角色扮演模式是广联达公司推出的工程管理沙盘软件,其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策划,通过管理沙盘来进行动手操作。其不足之处在于,软件模块功能不够强大,与实际工程贴合度低,沙盘模拟的条件过多,仿真度受限,同时,由于其只能在设定条件下进行静态操作,仿真度偏低。

2.1.2 工程管理软件应用 工程管理软件目前比较繁多,比较常见的如Primavera System Inc.开发的工程管理系列软件,微软的Project软件,国内的PKPM,梦龙等。这些软件都能够针对单个项目,或者项目群进行全面管理。对于学生来讲,其抽象性较大,难以理解。同时也存在国内工程案例数据较少,制作案例难度较大,难以推广的问题。

2.1.3 仿真实验室 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验室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信息化实验室模式,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构建实验模型,设定实验效果的判别标准等,仿真实验室包括了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技术人员等内容。当前的仿真实验室存在一定的局限,即单方面强调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忽视了与企业共建、双向互动的必要性。

2.2 现有信息化模式的不足之处

2.2.1 沙盘软件仿真度偏低 现代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角色扮演模式下必须设定许多静态参数,这就使得角色扮演的仿真度偏低。而软件应用在欠缺建筑施工企业支撑的情况下,大多只能是教师人为设定的虚拟工程或是比较陈旧的传统案例,软件应用模式存在如何寻找更贴合实际的大量的工程实际案例的不足。

2.2.2 时效滞后 由于缺乏共享数据通道,使得企业实践数据必须经由相关教师通过社会实践获取,并进行二次加工后才能用于课堂教学,这本身对于实践教学就存在一定的时效滞后,与此同时,当前建设工程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升较快,又凸显了时效滞后的不利影响。

2.2.3 仿真实验室建设在应用上的不足 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校内实践环节的最大不足在于缺乏应用,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成果不能转化为工程管理实践需要的内容,这点与工程技术类专业存在巨大落差。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校内实践实训环节可以较易实现工程应用化,因此,应用效果较好。单纯依靠学校建设的仿真实验室,其信息量及实际应用价值尚有欠缺。由于大量剔除工程信息,大量设置虚拟环境,而使得学生的实训内容缺乏可用于工程实践的途径及价值。

3 “产学研用”新型信息化模式

3.1 概述 通过分析上述模式的不足,可以探讨建立“产学研用”的新型信息化模式。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建设信息化实验室,在学校实验室和企业信息管理中心之间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在不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把施工现场的管理活动信息传递给学校用户。学校用户的相关工程管理方案,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模式传递给企业信息管理中心,由企业相应的信息管理者来进行处理,以决定是否可用于具体工程项目实践。

3.2 “产学研用”信息化模式的优势

3.2.1 高度仿真 相当一部分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已经建成了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中心,对企业的建筑施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与大型施工企业共建信息化中心的模式,通过一定的通道来高度仿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

过程。

3.2.2 实时对接 因为两者之间的工程数据库是共建并实现了互联互通。因此,企业信息管理中心的数据经过修正,可以实时反馈到学校的信息管理实验中心,形成类似于虚拟股票市场的模式,在时效上不存在滞后,提高了学习科研与生产应用的结合程度,避免了时效的滞后。因此,可以直接安排在课堂理论学习的校内实践环节进行,既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模拟参与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实现了理论知识对实践的快速应用。

3.2.3 双向互动 “产学研用”信息化模式所强调的双向互动是当前所有校内实训环境所不具备的特色,其强调企业与学校共建信息管理中心,强调工程信息数据的共享,对企业的工程信息过滤商业机密后直接作为学校实训环节的工程案例,同时,对学校学生进行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成果,可以经过筛选直接应用于一些重要性不大的

工程。

4 结语

文章从近几年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的理论及实践出发,加入了工程管理应用内容,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用”模式。针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趋势,分析了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信息化手段在“产学研用”上的不足,提出了校企共建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用”信息化模式,并分析了其优势。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章中所构建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用”信息化模式具有较之当前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具有较大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慧,殷惠光,王杨等.加强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相结合问题的几点思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5).

[2]张潞.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山西建筑,

2008,34(1).

[3]王旭.中英比较构建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4]孙虹,刘红,程赟.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

篇8

Abstract: A curriculum group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was established, which includes eight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three practical courses. Then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specific construction measures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DIO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 in order to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enhance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become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课程群;CDIO;人才培养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curriculum group;CDIO;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151-02

0 引言

在目前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和方向。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1-2]。将CDIO理念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中,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手段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学习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正契合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改革目标。

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构建

根据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中的专业课程推荐,以CDIO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如图1所示。该课程群包含了八门理论课程和三门实践课程,旨在形成一个从项目构思-方案策划-建筑施工-运营维护的包含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理论和实践框架,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通过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所有知识模块的融合和转化。

2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方案设计

2.1 强化基础,突出专业特色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针,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知识点的系统化研究,同时在课程群中突出学科的专业特色,打通课程教学之间的壁垒,使培养环节更连贯、更成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认知的系统性和实践能力。

2.2 提升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坚持多元化、启发式教学,将课堂讲授、计算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结合起来。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工程管理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3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实践环节应贯穿课堂讲授、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甚至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深入工地现场。课程群内不同课程的案例讲授及课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能完全割裂、各成体系。

3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措施

根据CDIO培养大纲和标准[4],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提升、考核方式改革、实践环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第二课堂建设七个方面全面对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进行改革(如图2所示),以培养学生在企业和工程实践环境中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方面的能力。

3.1 教W内容整合

3.1.1 整合知识点分配,强化专业基础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针,合理规划总体目标与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课程目标设置知识点。明确知识点分配,避免课程之间知识重复或脱节,保证单门课程知识的独立性和课程群知识的系统性。协调知识点讲授的顺序,使培养环节更连贯、更成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认知的整体性和专业实践能力。

3.1.2 系统规划特有知识点,突出专业特色

在《地下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案例设计、专题讲授等方式,将“深部岩土工程”的专业特色延伸到管理领域,系统培养学生在特色领域的管理技能。部分知识点设置应与职业资质认证(建造师、造价师、项目管理师)无缝衔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3.1.3 做好与课程群外其它课程的衔接,共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与课程群外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分配,如《土木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将专业特色延伸到课程群外的课程体系中,形成系统的专业特色培养模式。

3.1.4 适当增加前沿性内容,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引进前沿的管理理念,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2 教学方法提升

3.2.1 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开展项目式教学,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知识讲授”的被动学习转变为“问题导向”的主动学习。课程内容围绕实际工程问题逐步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建立以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为主的“现场调研、提出解决方案、研讨、改进建议、评析”五个环节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探索“研究性”教学方式,组织讨论、讲演、辩论等,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论文,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2.2 教学手段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设课程群网站,形成数字化网络平台资源库,强化师生课后的联系和互动。运用先进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氛围。如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际工程资料,运用选择器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BIM软件、模拟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等等。

3.2.3 大案例建设,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

在课堂讲授时,以同一已建项目背景作为讲授案例,这个案例将贯穿整个课程群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的范围应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进度、质量管理。在课程设计环节,也以同一在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以使得学生形成系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和实践。

3.3 考核方式改革

加强过程管理,构建多元考核体系,从“知识性”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的考核。结合课堂考勤、分组讨论、论文写作、读书报告等,全面评定学生课程总成绩,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考试内容上增加实务性及开放式问题。

3.4 实践环节设计

调整各课程设计任务书。以同一在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以利于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除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现场调研、资料收集、论文撰写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要求应提高到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应是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一次练手,在内容上应更强调工程管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此外,通过充分利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性体验。

3.5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群的任课教师均应是“双师型”。课程群内所有任课教师要对课程群中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基本了解。在讲授一门课程的同时,能拓展到与其他课程相联系的知识领域。

3.6 教材建设

落实课程群建设的新思路,需要有配套的教材。建议先选用已出版的精品教材,然后逐步编制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材。在教材选用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避免选用如监理培训教材等纯实务性教材。避免不同教材在知识点上的的重叠,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7 第二课堂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利用现场调研、课堂外实习等方式促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工地。适时邀请校外的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分享工程现场的管理经验。此外,可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申报和实施与课程有关的课题。

4 结语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下,课程整合和课程群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这与CDIO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改革既顺应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和方向,又契合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在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程群改革方案和措施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阚连宝,段庆茹,崔红梅,李芳,李岩.基于CDIO模式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30):155-157.

[2]张浩.从“厨师”到“营养师”――CDIO的理念在工程管理学生培养中的借鉴和探讨[J].高教论坛,2009(5):62-64.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兴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科交叉复合而成的学科。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成效较好的专业之一,截止到2008年,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已经有628所。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工程项目的大量实践助推工程管理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日趋完善,工程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普遍的认同和高度的重视。近1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已经成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独立学院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如何凸显自己的竞争优势呢?目前,大多数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独立学院还是主要克隆“母体”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致使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上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实施过程中显为尤为突出。当前,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独立学院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较量――脱离母体院校,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应抓住这一良好机遇,重构课程教学体系,体现自身特色优势,以期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加以剖析,积极探索转设后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如何进一步搞好实践教学。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应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然而现在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是盲目照搬母体高校的学科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做法,没有考虑到自身生源的特点。从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衡量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及体现特色办学的关键之一,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还严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适应不了市场需求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他们可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机构、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工程设计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与建筑业相关的研究所、银行投资管理部门、工程相关软件开发公司、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但独立学院由于生源的特点与一本、二本本科院校相比没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受聘单位主要还是集中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咨询机构。近年来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的人,而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理论知识不足,与职业技术学院相比――实践能力不够,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独立学院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由于成长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还是主要照搬“母体”院校,还是和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宽口径厚基础、广而不精。学生毕业后更是不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1.2 不重视实践教学

从国外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来看,它们的实践课时占总专业学时的40%左右,而我校实践课时仅占24%,明显偏少。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现阶段独立学院由于没有国家教育资金的支持,主要还是来源于民营企业。因此,基本上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而现在随着我国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越来越重视生产的安全性。[2]施工现场存在的不稳定性也高,大部分学生对“工程施工”不甚了解或知之甚少,由于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刚到工地想对问题想探个究竟。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给施工单位的企业声誉和投标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很多学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实践教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不监督具体的实习过程和效果,只要学生能上交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日志及报告,即表示进行了实习。

1.3 师资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的教师主要还都是合同制,和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有编制相比在待遇上要相差很多,导致一些高科研和实践经验强的教师不愿意来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主要还是来源于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由于没有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很多指导老师对实践中的某些问题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时候也带来比较多的困难,讲课的效果也不太令学生满意。

2 转设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能否成功转设为民办普通高等院校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未来发的展。截止到2011年3月14日,湖北省――这个独立学院保有量全国第一的教育大省就已经有三所独立学院正式转设成功,而我校在2012年也准备正式转设,那也就意味着可以不用交30%的“冠名费”了。那么这一笔省下来的费用就可以用来加强对实习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像工程管理专业这样对实践性要求比较强的专业。以建筑业优秀企业的适宜的实践教育合作计划对于形成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专业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校企双方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研合作,可以委托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同时学校也从科研上来支援企业的发展。[4]2007年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与中海地产联合成立了“重庆大学―中海地产职业发展研习中心”。这是学校教育机构与建筑业优秀企业开展合作教育模式的实现与创新,目的在于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学生视野,增强本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改项目的推行,对于进一步形成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特色,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

工程管理行业需要的是有专业技术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管理者。所以,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的培养、锻炼自身的实践技能,做到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良好结合,来不断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进场前听取指导教师的入场教育,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后,主动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了解工程概况和工地情况,认真观察施工工艺并做好现场参观的记录。课程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与理论教学相配合而进行。如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在学完理论知识后,学校安排期末统一组织学生到工地实习,通过在工地观察生产工人从事的挖土石方、砌砖、打桩、浇筑钢筋混凝土等现场劳动,了解施工工艺及方法。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如《工程估价》这门课的课程设计是通过施工图纸让学校算出工程报价,但往往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存在普遍的抄袭情况致使课程设计流于形式。对此,可以将一个班一套图纸改成由7~9人一套图纸甚至改为1 ~2人一套图纸,这样就能保证到人人能够动手避免抄袭,同时也给学生在学习这门主打专业课的时候增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生产实习是应用和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认识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在生产实习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注重细节,而且要深入了解其产生、形成、发展的实际背景和客观条件,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其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从而逐步提高自身对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2.3 加强理论教学与执业资格考证的结合

执业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条件。与工程管理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执业资格考试主要有5个,即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可以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融入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如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从2008年正式开始由一级建造师证和二级建造师证代替原来的项目经理证后,已成为近几年来比较热的一个执业资格考试。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相关的课程有: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等。教师在教授这几门课的同时要注重它的适用性,加强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联系。

2.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功底比较强但实践经验还是比较匮乏,给实践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首先要先要求新近的青年教师必须到本专业实验实训室,熟悉本专业各个实践环节和常用仪器、没备的使用,再分配实验教学任务;其次青年教师应该在施工单位连续三年内至少呆半年,加强实践经验,教师在施工单位工作期间,视同完成额定工作量。[5]并且把此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一项制度,与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结合起来长期坚持。如我校在下半年,要求承担实验的教师必须要把自己承担实验的项目至少要做一遍并交一份实验报告,以保证教师对实验内容、仪器的熟悉。而且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几名青年教师在明年暑假必须去施工单位呆一个月,增强实践经验。

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处理积极探索和试验阶段,这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校从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角度出发,研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对策,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尽量做到“量体裁衣”。

参考文献

[1]任宏:《建设工程管理概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宏青,杨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5)

[3]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10月

[4]马力强,曾繁伟:《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刍议》[J].淮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

[5]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

篇10

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是对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系列的专业特色课程进行课程一体化建设,具体地包括以《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为代表的技术、经济、管理与法规等四个系列中的专业特色必修课课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的建设的目标包括:(1)在内容上,加强系列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与联系,加大教学内容整合力度,并对不同层次的课程提出不同的要求,便于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内容搭接;(2)建设层次分明,风格统一,考核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共性与个性的建设;(3)通过系列课程的建设,深化和加强学科建设,推进教师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4)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按照系列课程教学要求来设置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系列课程建设还必须体现强化基础理论、处理好学科重点与内容交叉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体系和实践环节的整体优化等目标。系列课程必须相互支撑,构成合力,不能是单门课程的简单叠加。

二、工程管理系列课程的共性与特性建设

1.系列课程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各课程具有共同的建设标准与内容:(1)完善教学文件的建设。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习题集、案例库、实验指导书等齐全完备,质量高,并能严格执行。1)组织参与各门课程建设的教师认真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大纲,使教学大纲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时数的要求,课程内容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既重视基本理论、设计原理与方法等基本知识知的讲解,又注意介绍学科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加强试题库及案例库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师编写系列课程的试题库。试题库的建立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基本训练,还能规范和完善考试制度。同时根据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大量案例教学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大量工程实践或国内外的工程实践编制各门课程的案例库,重在进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还可结合工程实例编写读书报告,或撰写科技小论文,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系列课程的特点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在系列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研制、购买、收集整理等途径增加多媒体教学资料,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直观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修改性强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系列课程建设为契机,从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学队伍的目标出发,通过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相关教师相关的教学培训,参加相关教学会议,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4)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加强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系列课程建设中各门课程应设置与完善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课外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配合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教师与企业科研合作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本着双赢的互惠互利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社会,通过学校、学院等不同层面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架起学生和老师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5)注重教学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将讲课及教学环节(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研讨课、实验、考核等)的质量较长时间内稳定在较高水平,注重学生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讲教师授课效果要获得听课学生和后续课程任课教师的好评。(6)注重教学改革与教育研究。要求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和教学成果总结。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如图2。

2.系列课程建设中各门课的建设特色

在满足系列课程共性要求的前提下,系列课程中各门课程应具有自己的建设特色。本文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为例,阐明各门课程的建设特色。(1)通过多媒体资料库的建设达到“虚拟施工现场”的效果,提高间接性实践教学效果。工程技术类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根”。其中,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实践性强,讲授难度相对较大。且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教学目标高、涉及面广、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在课程建设中,重点收集与整理大量与建筑施工相关的工程图片,照片,录像视频,动画等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达到以丰富的图形界面、逼真的视频动画、生动的音响效果,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动态性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大大缩短认知进程,提高讲授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总之,通过课程建设,使课堂教学环境达到一种“虚拟施工现场”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吸取“间接实践经验”,弥补课时较短,实践时间不足的缺憾。(2)改善教学条件,通过直接与间接实践教育提高工程管理学生实践能力。建筑施工课程教学必须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方面入手,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直接经验是通过课内实验环节,结合课外实习与生产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工程实际,增加直观经验。间接经验包括阅读专业刊物,间接接触工程实际。课程建设中应注重教学条件的完善,引导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充性资料,间接接触工程实践。例如,国内著名的建筑施工类刊物有《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开发》等,这些刊物介绍了大量典型的施工案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施工管理的好经验及招投标新动向。经常阅读这些刊物,可间接获得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还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典型的专业网站帮助学生获取更为广泛的信息。同时,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方案、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方案。在网站上提供相应的规范规程与工艺标准,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等,供学生免费下载学习。

三、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