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文化常识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语文文化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语文文化常识

篇1

一、用“兴高采烈”来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利益的最大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了,其情趣往往趋于激越状态。此时,教师可打破常规,不受教学环节、容量、方法的局限,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以丰富的阅历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从而弹奏出课堂教学的美妙乐章。如笔者在讲《消逝的仙湖――罗布泊》一文谈及生态环境时,问学生们是否了解古楼兰的历史,一位学生竟唱起了《楼兰姑娘》,同学们顿时来了精神,课堂气氛随之生动起来。笔者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和顺序,先让这位学生唱了《楼兰姑娘》,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了楼兰古国的文明及其衰落史,“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又毁灭了自己的文明,有谁能想象到西部大漠下面竟埋葬了显赫一时的楼兰文明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重视环境保护。如果我们今天不重视环保,明天我们就是第二个楼兰!”悠远的历史,现实的教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历史知识演变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宣传环保的附加值。

二、用“即景生情”来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利益的最大化

有些教学话题往往不是备课时所能预见的,具有一定的偶发性,这就要求教师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及时捕捉教学信息,挖掘教学资源,能动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得到心灵洗礼的“及时雨”。一次,笔者提前几分钟走进课堂,只见黑板上有这样一句话:“×××,你不是人!”不用说,这是一位调皮鬼的“杰作”。笔者看了后本来想发火,但后来一想,倒不如借此机会去挖掘教学资源,于是笔者就决定放下备好的课,做出临时安排。笔者以“即景生情”的方式笑着说:“×××,怎么就不是人呢?明明和同学们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课,怎么就不是人呢?你说他不是人是什么呢?喔!他不是人是神。”学生们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笔者接着又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你们太有才了。我教了一群神仙。”笔者接着按照既定的内容进行教学,那堂课的纪律出奇的好。事后那位写此话的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一个“即景生情”的课堂设计,让课堂生动有趣,并且学生们的纠纷也顺利解决了。一段“即景生情”式的教育,获得了较高的思想教育的附加值,比空洞说教要有用得多。

三、用“节外生枝”来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利益的最大化

课堂教学有时会跳进一两个不和谐的音符,使教学走音变调,学生注意力发生转移。这时,教师要有应变机智,变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以高超娴熟的教学技巧,灵活地驾驭课堂。这样,不仅不影响后续教学主值的取得,反而会创造出高附加值。在教授《藤野先生》时,当讲到日本人不相信鲁迅先生的成绩还污蔑说是得到藤野先生的泄漏题目,一位学生失口喊道:“落后就要挨打!”引起全班同学的一阵哄笑。笔者接着说:“落后是要挨打。同学们,回去找一找书,看看在过去的历史中,我们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些落后被打的事例。今天我们该怎么办?”不用说,第二节课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老师,历史不能忘记。今天,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振兴中华。只有这样,才不会挨打!”望着一张张稚嫩的脸,我感到这是一次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掌握更多知识的道理。想起上一节课的“节外生枝”,由于做到了适时调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教学利益最大化吗?

四、在“旁伸斜逸”中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附加值

学科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必然联系的,享受思维也不是单向的,而是有关联的自然复合。教师不能就学科教学科,尽可能多学科地“旁伸斜逸”,使学生所接受的东西不是孤零零的小岛,而是一组鬼斧神工的群岛。笔者在讲述《出师表》陈述诸葛亮对刘氏父子忠贞不二的情感时,有位学生认为这是“愚忠”,笔者说:“你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呢?”他的观点得到不少同学的支持,但他的理由大多数同学并不认同,看来讲清楚“尽忠”、“愚忠”很有必要,它不仅关系到对诸葛亮的评价,而且关系到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的形成。笔者要求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地理情况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角度认识这个问题。学生依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有的谈及了诸葛亮的出身,刘备的“三顾茅庐”、“临终托孤”,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正统思想的角度,认为诸葛亮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是千古名相,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楷模。顺着学生的热情,笔者穷追不舍:诸葛亮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于是,学生们各抒己见:要知恩图报,要尽忠爱国,要明辨是非……看来,学生们已懂得了“尽忠”、“愚忠”的区分,更懂得了为什么去“尽忠”。这种“旁伸斜逸”所取得的教学利益最大化真是不菲。

五、在“见缝插针”中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附加值

篇2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施教改和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需要,是加强教师备课程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那么,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怎样体现她成功的一面呢?

一、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笔”的原有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还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

2、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课件中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也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

3、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多了,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大大扩充,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现代教育技术的确让我们的课堂得到了最优化,但纵观目前多数学校媒体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本人以为仍有几个问题需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 多媒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要认识到推行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事情。实施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育的整体改革,只有实现了教育的整体改革,教育技术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否则便会束缚教育技术的手脚,使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发挥不出潜在的作用。实施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促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所以,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考虑,只有形成高屋建瓴之势,才能全面推广。这就需要得到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与关注。我国的教育技术部门工作人员虽然已经形成了一支力量,但毕竟只占教育界的小部分,长期以来只扮演教辅的角色,其中存在一定的历史原因,势单力薄是现实情况。将推行教育技术的责任完全落在教育技术部门的身上是不合情理的。

2.其次是观念认识上的偏差,信息化条件下,不少教育工作者仍在用旧的观念看待教育问题,不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技术观念的具体内容。因此,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的整体变革,不知道如何发挥信息的优势来培养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3.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存在恐惧感,认为计算机太复杂了,学起来太麻烦,加之目前仍存在“高考”、“中考”的压力,多数人忙于应付日常教学,突击性工作等,或各类文化进修,对计算机这种“可有可无”的教学媒体置之不理,导致一些教师不努力探索,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热了一阵,参与人数逐期减少。

4.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对繁琐,要耗费大量时间,现存的课件使用又不能得心应手。(出售课件的制作部门往往考虑市场商业因素,真正适合教学的课件数量不多),以至使一部分教师心存反感,故相当一部分教师拒绝使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并认为这些“新玩意儿”没给他们的教学带来多大的改进,也造成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较少涉足多媒体教学。这样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仅没有解放教师,反而使教师感到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只能敬而远之了。而对于多媒体教学已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则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相当部分的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 为达到“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要求,才使用或临时请人帮助做上课时使用的教学软件,匆匆学一点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的本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了解甚少,操作环境又不熟悉,课件设计、制作均由他人代其完成,上课出现些失误,甚至造成干扰。多媒体技能的掌握滞后于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将多媒体权当作单一媒体来使用,放一段录像、一段音乐,出现一些文字内容,课堂整体效果可想而知。转贴于

5.也有的只为体现本节课“教学手段的先进与时尚”用多媒体取代教师的教学,忽略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勿庸置疑,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一部分作用将由它的一些功能代替。但其作用仍只是媒介,无法代替教师成为主导。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反之,仅将它当作一种摆设和装饰,也将毫无意义。所以这些问题未澄清,将制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健康发展。

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清醒认识到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计算机应用于教育,使教育技术信息化,将是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陈至立部长提到:“我们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怎样使这些真正落到实处呢?

三、多媒体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学习一些理论,课件制作应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课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笔者从实践出发,认为有几种理论是课件制作者(设计者)所必须掌握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教育信息化、关键在教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门新的教学技术,不仅要求教师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学会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项工作除要求教师自学外,最好形式就是组织教师集中进行培训,边进行理论辅导边上机操作,这样即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2.确定一个原则,课件制作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它姓“教”不姓“电”。课件制作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计算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媒体在教学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呢?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我们不要“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学设施再高档,也只有适用于具体的教学目的时才具有效力。不能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可言。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精心策划制作课件。教学需要多媒体,但用了多媒体未必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搞好教学,但教学不是为了多媒体。

3.掌握一个趋向,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

“教无定法”,固定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经过不断实践和反思,现在课件制作开始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的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国际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初具雏形的积件,它们虽然还不完善,但已受到普遍欢迎,这也是课件制作向积件制作发展的趋势的有力证明。

4.做好一个定位,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技术起着补充和辅助作用,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不容忽视,这不仅是因为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还因怎样做、怎样学取决于教师,即使有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不当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教师。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可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起主体作用,媒体仍起中介作用。

但愿每位教师能不断超越自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完成观念的转变,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最优化,使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徐丹

2002-3-31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对策

曹金鑫 李小君

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

黄凯艳

2002-3-29一名英语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思考

彭常青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弊端

篇3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以人文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基于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高校人文教育的偏失有着密切的关联。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整合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求得实效。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

从整体上看,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育认识不到位,教育机制不健全

当前,一些大学的行政管理者在对待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上,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很少有把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放到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定位。部分大学管理者认为“人文学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认为“人文学科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中无足轻重,充其量只是知识面的扩展,远非人才素质的必备要素。”这种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使得部分大学管理者对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强调,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一些大学虽然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成立了人文素质教育领导机构,但由于缺乏经费和人员保障,加之在工作中没有形成科学的考评机制,致使工作开展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

2.课程设置不规范,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教育教学管理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设置对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许多大学开始的《中国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等人文课程种类偏少,课时不多,不能满足大学生个体精神文化的需求;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适合大学生使用的人文课程类教材极其缺乏;教学管理缺乏长远规划,没有规定课程的具体学分要求,因人设课,随意性大,等等。

3.教育师资队伍比较紧缺,教师人文文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资料统计,2006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总人数为47428人,工学教师、理学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24.4%、17%,这两个学科教师所占比重达41.7%。而文学教师、历史学教师、哲学教师、法学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6.5%、1.9%、3.1%、5.3%,这四个学科教师所占比重合计为26.8%。这一统计资料表明,目前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较为紧缺。根据2006年《中国公民人文素质》报告对我国1101名大学教师进行的文、史、哲基本常识的问卷调查,我国大学教师在中外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哲学常识、文学常识上的认知均值分别为80、63.884、71.18和79.64。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教师的中外历史事件和哲学常识掌握水平差些,教师人文文化底蕴不足,整体水平仍需提高。

4.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思想上存在误区

由于长期以来左的思潮的影响、高等教育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偏见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不少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认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会挤占专业课程的学时,影响专业学习;不少学生仅把上大学作为将来择业的手段,只重视专业学习,轻视人文社会学科;追求功利、淡于修养、实用第一成为大学生选择知识的价值标准等。这些思想认识误区导致一些大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对人文素质教育漠视。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努力把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成为迫切需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是以文化科学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能力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学术氛围受到局限;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做事。

2.重视人文课程建设,加强学习儒家经典的引导

人文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又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手段。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高校应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增设诸如《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等人文类课程,还应加大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力度。要提高学生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儒家经典的引导,甚至有必要开设部分必修课。当然,学习儒家经典切不可“食古不化”,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领悟其合理的内核,并将它与新时期的社会需要、社会特点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

3.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好坏。教师应该做到将教书育人和自我学习、提高相结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身,特别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教学相长,不断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作用,贯穿着高校人文教育的全过程,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在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重视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潜移默化作用

应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开展以人文素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同时,还可利用学校的各种文化载体宣传人文文化,让学生在校园浓郁的人文氛围中感悟人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升高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是时代赋予学校发展和建设的新的需求,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营造浓厚的文化和学术氛围,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如果说一个大学生能够主动汲取优秀文化的精华,他绝不会拒绝吸收其它中外文化有价值的成分;他不仅会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会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把学习人文知识与学习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且个人又能自由与自觉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汪俊辉,朱国平.试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35):51.

[2]孟令臣,孟庆东.河北省普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在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