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篇1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21 世纪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高度城市化时期。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开拓城市规划新思维,把“生态思想”引入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引导正确的城市化方向和城市“生态化”,实现城市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创造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生态”,这里已不是狭义的生物学概念了,而是包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城市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已不是“城市市”,而是“区域市”(城乡空间融合的含义),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所以它不同于以往城市以掠夺其外界资源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繁荣,它是非掠夺性的,既能供养人类,又能“供养”自然。可见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基础而存在,这是最普遍意义上的概念。从世界范围来看,相对独立的国家(地区)城市之间又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需要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合作,因而生态城市是具有全球全人类意义的共同财富。

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是在对传统规划方法反思基础上,摒弃传统规划价值观,适应城市生态化建设而提出的。我们知道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就是以此复合系统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价值取向,应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生态工艺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去摸拟、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与传统的规划价值观有本质区别,是对人类主宰自然、追求物质利益的传统规划价值取向的彻底否定。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实质上是从人类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出发,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以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采取行政立法、科技等手段,促进系统向更有序、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最终目标是建设宜人的人居环境,实现人、自然、城市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

2.1 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的特点

2.1.1 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是在对传统规划方法反思基础上,摒弃传统规划价值观,适应城市生态化建设而提出的。我们知道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就是以此复合系统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价值取向,应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生态工艺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去摸拟、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与传统的规划价值观有本质区别,是对人类主宰自然、追求物质利益的传统规划价值取向的彻底否定。

2.1.2 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实质上是从人类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出发,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以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采取行政立法、科技等手段,促进系统向更有序、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最终目标是建设宜人的人居环境,实现人、自然、城市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

2.2 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对策

2.2.1 以生态城市所在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

城市的形成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所在的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城市与其区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城市本身就是“区域市”,规划的地理空间从城市建设区扩大到城市的补给区,扩大到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相关地区(生态腹地),而且还把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也包括进来,规划强调城乡空间融合,视建设区与区域为一整体。城市单单只追求其自身繁荣而掠夺其外界资源或将污染扩散、转嫁到周边地区的时代必须终止。生态城市应当与其区域共存共荣。

2.2.2 强调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的结合

这意味着规划内容的扩大,仅仅考虑物质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出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对策,如社会生态方面,提出保持合适的性别比、合理的年龄构成的对策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必须结合起来考虑,三者兼顾,全面规划。规划是多学科、多工种协作配合,进行跨学科研究,从而使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综合性。

2.2.3 以土地适宜度等分析为依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通过对不同区位土地开发成熟程度(开发度)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适宜度)及土地对人类活动强度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值(承载力)的分析,进行土地分区(比如可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从缓发展区、限制发展区、更新改造区、自然保护区等),确定土地开展顺序,保证城市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布局,将城乡土地及绿色空间加以统筹安排,把城市融合、组织到大自然的天然网络中去,保证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与田园化,避免城市无限制地扩散,使其有充裕的预留空间,保护了环境,又将郊野绿地引入城市,也利于城乡空间融合,回归自然。这种“灵活性”保证了城市持续、健康地生长,又保护了已建立的使用价值。

2.2.4 公众广泛参与

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人,与城市共兴衰荣辱。市民大众参与规划才从根本上体现出规划为人服务的宗旨,从而提高规划的社会满意度。公众参与体现在城市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而不仅仅在于规划决策这一环节。在规划的制订、实施、建设中都要给公众不同程度上的参与机会。这种参与同时也促进了新的规划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和生态意识在公众中的普及和提高,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安全、公正的生活环境。

2.2.5 规划具有持续性、动态性

生态城市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可能做一个十完十美的终态规划。一个时期内的城市发展规划不能仅从那一时期的利益出发,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来考虑,不能因一个时期发展目标的盲目追求而致使下一时期发展的失衡。规划设计与建设实施形成动态反馈的有机互动的持续过程,使规划有强的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能力,提高规划的适应性。

2.3 生态城市功能区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重视多样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优美人工环境的创造,将人工建造的生活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创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区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日照等条件,小气候宜人,增添居民可随时接触到的绿地和水,增加地面的透水性能,降低地表径流量,减少区内环境的“水泥化”,如道路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路面上有孔隙,孔里种上绿草)。规划设计中也注重加强立体绿化,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另外还可起到隔热、截水、净化空气等效果。

2.4 生态城市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城市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这些由砖瓦砂石、钢筋水泥形成的人造地貌、人工环境改变了其自然演进过程,自然环境(地貌、气候、土壤、水、生物群落等要素)发生剧烈变化,其再生能力受到制约而日趋脆弱。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指导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则运用一定手段来减弱或消除这些消极影响,进行必要的还原与补偿而达到新的平衡,促进和适应城市自然演进过程,增强环境的健康性,提供舒适的城市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关 键 词:城市商业综合体;含义;特征;规划设计策略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也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有了飞跃。然而,就在城市开发和拓展需要更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有限土地资源局限城市发展产生的矛盾之下,如何将有限土地资源更大化合理开发利用成为了城市发展伴随的重要研究问题,因此,也孕育而生了“城市综合体”这样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国情和发展的高密度,多选择性的综合建筑体。

1 城市综合体的含义及特征

1.1城市综合体的含义

正如这个概念的名称一样,“城市综合体”的英文为HOPSCA,即为Hotel(酒店)、Office(办公,写字楼)、Park/Public(停车/公共空间)、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onvention(会议)、Apartment(公寓)首字母的缩写。就是将商业、办公、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多种性质的城市生活空间,其中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融入一个大型的空间体态之中,而各部分之间建立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高密度且多选择的综合性建筑体。

1.2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a. 开发定位点的中心性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和设计定位,有着明确的中心性。城市综合体作为一个城市经济、交通发展的承载体,其定位一般多选在经济、交通发展的密集点,如城市的交通枢纽附近;或城市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又称中央商务区或商务中心区)区域;商业街区或商铺密集区;经济开发区和城市新中心区域;新型交通区域,也是作为综合体选址的宠儿。

b. 高密性

综合体的高密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交通的高密性。它不仅仅体现在综合体其外部交通网络的高密性,也体现在综合体内部的交通网络的高密性;其次综合体内的业态组合,往往是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功能有机组合,这种业态布局的密度,也是体现综合体高密性的关键之一。

c. “All in one”的“合一”性

正如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所述,将单一的商业、娱乐、居住、办公等功能空间以多种类、有机的组合形式,布局于一个新的综合式大型空间中,使其各个功能空间在这垂直式综合空间中各司其职,这恰恰体现的是综合体建筑中“All in one”的“合一”性。然而“合”的内涵,却不仅仅包括将这些能够提供收益的功能组织一体化。对于构成建筑整体每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功能的一体化,却是在综合紧凑利用土地使用的同时,满足各功能间的联系与交通不受干扰。

d. 内部空间的渗透性与关联性

大型的综合体内部空间,由于多种功能空间的组合,使得综合体的总体交通联系必须保证各个功能的互相联系,从而可以使商业、娱乐、餐饮等功能之间有独立的交通方式却又互相渗透,相互联系。

e. 空间的大尺度

f. 高科技集成设施

g.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2 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盲目跟风效仿带来的“千城一面”局面

近年来,城市建筑综合体的项目建设在中国大小城市中都开始有所效仿。跟风效仿随之带给大家的遍地神似的建筑形体和外表,缺少了建筑灵魂和心意的建筑,是造成当下“千城一面”局面的根源之一。

2.2空间的不紧凑利用

我国国内的综合体建筑,存在着占地面积和体量庞大,而内部空间却不够紧密,内部交通流线冗长、散乱,空间浪费严重的问题。

2.3城市综合体的交通流线与城市环境相脱节

我国目前的城市综合体从开发到建设时期缺乏考虑与城市整体环境的联系,造成综合体与城市交通联系不紧密或导致交通拥堵等局面。

2.4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封闭性与绿化的缺乏性

国内城市综合体建筑公共空间和城市环境一分为二,不论是室内的公共空间还是室外的开放性广场,多显得相对独立,都不能很好地与城市环境相融合,而绿化的缺乏性更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问题之一。

3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支撑理论和方法

3.1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绿化

日本作为世界上建筑领域的翘楚之一,在综合体的设计思想上,日本往往更多的注重综合体中公共空间与城市开放空间联系的开放性,日本大阪难波城,作为美国捷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综合体方案,设计方将难波城定义为难波公园。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和空中花园覆盖了几乎多半个综合体的屋顶,整个综合体流线自然,浑然天成。蜿蜒曲折的步行街贯穿整个商业区,身临其境带给人们一种悠远绵长,自在徜徉的感觉......

难波城作为新时代城市综合体的典型示例,带给人们的是钢铁林立的冰冷都市中,一抹自然绿色的清新气息。这里,在购物娱乐的同时,可以尽情体验树木、岩石、花草、水面、露台给人们内心带来惬意、舒适的绿色心情。难波城的成功,正是建立于设计师渴求建筑公众空间与城市开放空间可以在可行的条件基础上,打破传统内外空间差异,从而建立一种二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关系。

3.2底部空间与城市交通网络的开放性、合一性

日本大阪南海南塔酒店,是一座车站与商业结合的城市综合体范例,将城市中的车站功能,巧妙地渗透到综合体建筑的底部,从而开放了综合体建筑的底部空间,完美的将城市交通环境与综合体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位于香港金钟道的太古广场综合体建筑,北览浩瀚海景,南对香港公园,地处香港黄金地段,许多香港的重要市政建筑都在此附近,且位于地铁交通网络站点上盖,是香港主要的交通换乘枢纽之一,途径80多条巴士线路,更有机场机场快线和机场穿梭服务在其中,交通便利,可达性高。

3.3综合体的紧凑性与“垂直城市”理念

对空间的紧凑利用,香港的“垂直城市”,作为全世界最节省能源的城市建造形式,却凭借着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发着这座经济繁荣的大都市。香港的垂直城市,体现在其城市的紧凑性——高密度的城市系统,高容积率的混合土地使用以及高效便捷的公共客运设施。它有效的避免了城市的蔓延和土地使用支离破碎情况的发生。

4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策略

4.1结合地域文化,发展我国综合体建设的新技术

4.2开放综合体公共空间,融合个体绿化与城市环境

4.3促进城市设计与综合体建筑的有机结合

4.4高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综合体内部空间的紧凑性

5 总结

目前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市场的开发和设计,还面临着很多探索。如何将综合体和它内部各个子功能与城市通过公共空间的联系有机结合;突出建筑特色;促进城市建设与综合体建筑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及开发新的科技技术,在建设技术上发展我国建筑综合体等众多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正视和研究的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并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从世界中的特色标志性综合体方案中,吸收总结适于我国国情和发展的可行性因素,去探索我国未来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桢栋;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2]:齐康;城市建筑[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3]:王建国;城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4]:(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

1.城市建筑综合体面临的问题

城市建筑综合体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问题。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开发建设要求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行业要与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然而我们国内与城市建筑综合体相关联的服务行业才刚刚起步,这造成了国内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在运作、经营、管理和品牌的打造上存在不足之处,并且对于地块缺少专业的定位与规划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良性发展。今后应加强城市建筑综合体在规划、开发、运作、管理、经营和品牌打造等诸多方面的水平提高。本文以某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例,对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做出了探讨。

2.规划设计

2.1选址

对该项目的选址总结得到一般城市综合体选址的要求:(1)选址在人气旺盛、商业气氛浓厚的城市中心,可以保证足够的人流;(2)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可达性,充分考虑到与公共交通的良好对接;(3)选址应有助于城市地标的打造,营造出一个强有力的汇聚人气的城市节点,吸引更多的人流为商业持续盈利提供保障。

2.2总体布局

(1)为避免同业竞争,错位经营,本案做成露天峡谷商业模式。将客流自两个主入口方向引入致平面的核心,在核心区打造一表演舞台,使得客流能够均衡地达到商场的每个位置。由露天将平面切割成“L”型和“”型。“L”型以带外廊的商铺为主;“”型内设中庭,可作为独立的商场使用;(2)总体布局充分考虑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对接,如出租车、公交车。在总体布局中落实公交系统中站点的位置,并在设计中考虑泊接站点的设置,实现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衔接;(3)总体布局需遵循土地价值利用最大化的原则。总体布局的设计原则是满足出入口及广场的合理设置下,尽量满足龙游城商业部分的土地价值需求。

2.3概念引入

(1)一个优秀的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名片之一,作为城市的代表,它的建筑立面应与城市的文化、历史相结合。建筑应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得该城市综合体造型、空间、立面等具有独创性、不可复制性,同时又能够融入当地文化底蕴增加城市的地方特色;(2)在设计的时候结合地域特色,形成自身独特的建筑文化。

2.4动线设计

在动线设计中,淮安龙游城坚持几大原则:主动线设计简单明了,避免游客“迷路”;主动线设计中将“峡谷、阳光、空气、水、植物”等生态与生动精彩的建筑空间相结合,让体验式购物充满变化和趣味性;室内动线与主动线衔接形成环通杜绝尽端式,使得整个商业不存在“死角”。

2.5人流引导

传统的建筑设计着重强调“金角、银边”所以导致商业内部往往缺少人气,淮安龙游城在总体布局上坚持把人流引入内部的设计理念。

(1)创造“金角”,聚集人气。在城市中心区由于用地紧张,所以面向公共开发的广场是稀缺资源,但它是实现聚集人气最佳的手段之一。总体布局设计在主要城市干道、节点设置面向公共开放的广场,而且利用水景、绿地景观等创造出“金角”广场,实现迅速聚集人气。

(2)开放“金角”,引导人流。在设计中把“金角”打开,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城市、面对公众,并通过空间设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收放有序的空间,仿佛一个自然的峡谷,诱惑着人向里面探寻。通过这一手法有效地将聚拢的人气引导进入内部,保证每个商业店铺的人流量,增加商业购物机会。

(3)立体引导。通过在主动线及主入口合理设计下沉广场与自动扶梯将人流引入地下一层及较高的楼层,不仅实现地下商业地面化还能够带动较高楼层的商业价值,能够提升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

2.6景观及节点

在总体布局规划设计上,以流动的水为主体引入阳光、空气、植物营造一个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休闲购物主题公园。

(1)水。最独具特色的是在商业内部利用人的亲水特征设计了人工景观运河,打造一种游憩体验的购物空间。这一特质不仅迅速建立起他专属的名片,还是聚集人气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2)光、空气、植物。该项目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自然阳光、空气、植物引入到龙游城内部,将造成一个开放式购物公园,打造一种别样的舒适的与自然相融的购物环境,突破传统大型商业单调的沉闷的室内购物模式。

(3)屋顶花园。该项目设计中始终贯彻绿化还原的理念,为城市增加绿地、将绿色还给自然。不仅为其他功能的建筑提供较好的景观,还是商业休憩娱乐的场所,也是将人吸引至高层的又一手段。

(4)中心舞台龙游城的中心节点应该设置一个中心舞台,通过各种表演形成一个全天候的剧场。通过中心舞台免费的演出,吸引各年龄段的人群,将以家庭为单位的目标消费群体汇聚至此,带动商业的销售。

2.7动态交通

(1)出租车。在出租车动线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临时停车及港湾式泊接站点,将上客与下客的不同流线和商业主动线设计共同考虑,令其成为一个整体。

(2)社会车辆。社会车辆主要是通过地下车库的垂直交通进行梳理,所以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和垂直交通应合理布置。根据不同方向的车辆流线设置多处地块出入口,地库垂直交通系统依据商业动线设计,让所有的流线最终与商业动线相适应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8静态交通

(1)临时停车。临时停车主要是地面公交车站点、出租车港湾、货车临时卸货区及部分的临时停车位。出租车及公交车临时停车设置在距离城市道路交叉口较远处,尽量与广场、绿地景观等结合。货车临时卸货区考虑设置在背商业面或次商业界面,避免布置在主要商业界面及商业主入口附近。临时停车位依据需要而灵活设置,并结合景观设计。

(2)停车场。停车除去少量的临时地面停车基本都是通过地下停车库解决停车问题。

2.9货运物流

货运设置地面及地下出入口,但不与商业出入口共用,且应设置在背商业一侧。设置在地下的货运出入口,其货运车道与普通地下车库车道共用,严格依照货车要求设计车道。卸货区设置了卸货平台,并且保证其与货梯之间的流线简短便捷。货梯依据不同业态而分开设置,尽量减少每层货运通道的长度,保证货运便捷性。

2.10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存放

(1)短时存放。摩托车、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作为市民出行最便捷的工具,存放理应是“便捷”式存放。总体布局中在道路两旁结合绿化设计部分摩托车、自行车最便捷的临时停车处。

(2)长时间存放。设计中十分注意合理的层高,并单独设置非机动车车道并恰当地设置坡道位置,同时要考虑从地库进入商业区的便利性。

3.结语

该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流线的衔接,细致设计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通过灵活的建筑设计手法创造一个趣味性的体验式购物环境,利用景观节点与自然的融合打造一个特色商业综合体。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原则;重点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城市综合体设计概述

城市综合体实现了城市娱乐、工作、消费等城市生活空间至少三项功能的合理组合,并在综合体设计的功能中建立相互补充、相互激发的能动发展,从而形成功能丰富、效率较高的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城市综合体是城市进程步伐加快、城市工程建筑日渐成熟等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综合体的位置一般为城市的中心部分、中心地带,交通便利。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综合体已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进步的象征,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模式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 城市综合体设计的特点城市综合体给城市带来的是多功能的城市开发。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主要集中在某些单一功能的开发上,其他只能作为附属配套,如纯住宅开发、纯商业开发或纯酒店或写字楼的开发等。而城市综合体是集中包括酒店、写字楼、大型商业和商业街、公寓、高档住宅和市民广场于一体。将不同功能、时间段的城市功能组织在一起,各种功能互为补充,大型商业中心与商业街是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充满激情和商业气息;写字楼是人们的日常办公工作场所;酒店功能提升了消费的档次;公寓及住宅为人们提供了居住的空间,从白天到夜晚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市民广场又极大的聚集了城市的能量与人气。各种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满足了人们从工作到生活、休闲、娱乐等,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城市综合体以其多功能的特性、大面积的体量、高人气的社会地位,在城市中独树一帜,在城市中成为重要商圈。例如,我们做的贵州综合城项目,一河两岸,由4栋公寓,两栋写字楼,一个中大型商场组成。小河上的风情桥和广场成为连接生活、工作区域纽带。

3. 城市综合体规划要素分析

城市综合体发展到第3代的区域开发,已经无法用单一建筑思维去设计组织,通过以往城市综合体开发经验的总结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必然需要规划控制,它不能无的放矢的随处建造,也不能毫无限制的膨胀开发,它存在的前提跟项目地域及城市需求关系极大。上面讲的贵州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整个区域是城市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旺地,区域本身的素质和氛围对综合体支撑很大,综合体的开发就顺势而成了。

下面是贵州项目的总鸟瞰。

4. 城市综合体规划选址要求

4.1城市综合体开发所在位置通常要求为城市的核心区,具有一定的人流和消费基础。

4.2 需要拥有交通便捷这一区位优势。

4.3 需要具备完善的生活系统。

5. 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重点在于合理地将市场因素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模式。

5.1 正确的规划布局思想

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综合性强,导致人流和车流多且杂,在总图规划阶段要布置好商业综合体的各功能分区,使交通关系清晰。规划时,应把步行者的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准则,使步行者容易接触公共活动区间或商业店面。规划布局应该注重地区性的整体观念,尽量不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昼夜营业带来的声、汽车流对居民区的干扰、光污染等。

综合体功能合理分布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项目的整体运营。贵州项目在不大的市政开口情况下,把排洪渠利用蓄水形成风情小河,把两岸的地块通过小桥、便道连通,盘活整个地块的出入口,有效提高地块的整体经济效益,获得甲方和当地规划的好评。

贵州项目总规划:

5.2 合理的整合设计

整合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一些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实现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从商业综合体的角度来说,其设计的宗旨就是将各种功能空间和谐、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商业综合体区域功能丰富,涵盖了所有常见的城市功能区间:公共设施、办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娱乐功能、零售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停车设施、以及会议功能。商业综合体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协同组织在一起,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系统组合。

贵阳项目的有效整合,使地块变成一个完整紧密区域,对项目的整体形象大大提升。

5.3 合理的结构规划

在一个城市综合体中功能复杂,各个功能的空间从跨度、净高各有不同,并且在同一个基础之上,必然给结构设计提出了挑战。一般存在的问题是底层的商业规整的柱网和上部公寓酒店小开间结构的转换,及影城部分大空间、超高净高的要求。结构专业需要在考虑结构安全和合理性的同时,通过结构转换、梁上升柱并结合部分钢结构的设计,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各功能的使用及相互转化的需要。因为商业建筑是有变化性的,在销售过程中根据业主商业使用的要求经常会在主体施工完成后进行修改,运营过程中又会有一些的可变性,这更增加了结构专业的工作难度,有时就需要一些结构加固的工程来满足商业部分改造的需要。

5.4 城市综合体空间规划

对一个城市进行城市综合体开发前,要分析研究该城市的各种零售功能、商务办公功能以及其他具体功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分析各功能场所的空间选择习惯,结合所需的辅助配套条件(如交通方式、货物运输等)的要求程度,才能确定城市综合体规划中每一种功能的地价区位的位序,为了实现城市综合体内各个物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不同类型的物业依据其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空间组织。贵州项目的空间功能分布利用城市主干道的便利,把商业和办公设于紧邻主干道,公寓、住宅设于后面的河岸边,使建筑主立面和时尚空间均处于繁华地带,有效树立局部区域地标的概念,形成区域商业中心。

5.5 交通流线组织规划

为有效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建筑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使其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因此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否则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出入口的流线组织,应做到交通与流线设计的合理性,尽量减少和避免人流的不合理交叉。流线主要划分为人员流线和货运流线,两者出入口位置应临近各自的功能区段,且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隔,顾客人流较大,流动频率高时,可分设多个出入口,引导人群有序地流动,而卸货停车处,通常设置在较隐蔽处,以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感。

以下是贵州项目商业和居住人流示意:

以下是贵州项目车流示意:

5.6城市综合体的4种发展模式和条件分析:

模式一:酒店、写字楼、商业、公寓等各种功能均衡发展的COMPLEX模式

模式二:以写字楼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

模式三: 以酒店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

模式四:以商业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

发展条件分析

四种发展模式KPI体系分析: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U9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30-04

城市规划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就业范围较宽,但近年来,随着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各级院校增多,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大幅增长,研究生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增大[1]。在此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就业,扩展就业门路,是高校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为例,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手段。

一、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由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大面广,这一领域需求的专业人员也相对较多。城市规划从业人员主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

长沙理工大学2002年开设城市规划专业,虽然学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表1),但潜在就业压力不容忽视。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表示,有些本科毕业生虽然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研究能力差需要长时间培养。针对这些就业信息,学校应发扬开拓进取的教学精神,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热爱专业,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的教学安排及教学特点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是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此次调研实习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紧密结合,以主城区用地现状调研为主,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要求学生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是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课程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城市总体规划(一)和城市总体规划(二),均安排在毕业设计前的1~2个学期。因此,城市总体规划

调研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践课程,对学生融入设计类实际工程项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次重要的实际体验,对学生就业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的教学内容安排

长沙理工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时间与其他五年制本科院校相比时间较短,如同济大学的调研时间是4周,而长沙理工大学只有1周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将包括城镇体系和主城区两个部分的现状资料收集完成是不可能的,而只能采取分组分片调研方式,以主城区用地调查调研为主,辅以设计院提供的基础资料汇编。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城市现状。

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课程侧重点,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比对自己优劣势,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点。从实习动员到实结,各个阶段都要按部就班,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表2)。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野外实地考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到调研城市实地观察、判断和体验,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通过认识实习,学生对专业有了新的感性认识,增加了专业的积极性,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巩固和充实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表2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时间安排

序号 实习教学工作内容 教学工作内容教学要求

1 实习动员交待调研任务,下发调研提纲要求学生寒假期间熟悉调研内容及方法。复习《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规划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相关技术规范

2实习准备工作准备实习所需工具(行政区划图、地形图、2B铅笔、马克笔、拷贝纸、数码相机、记录本等学习工具及个人生活用品)要求学生熟悉城市总体规划实习的基本工作要求

3地方技术人员讲解地方技术人员讲解当地城市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对实习城市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

4 现场调研通过现场踏勘,采用现场讲授和个别指导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研要求学生掌握调研的方法和主要内容,了解县域各乡镇及主城区的现状,能结合理论知识,初步形成对该县城的感性认识

5 实习成果制作、汇报指导学生运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整理调研成果,完成县域的基础资料汇编、调研报告及相关图纸绘制工作要求学生完成现状分析及其成果制作

6实结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与运用能力,考虑下一阶段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的侧重点通过对实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总结实习的经验与不足,并撰写实习报告

(二)教学主体多样化有效指导实习进程

在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中,专业教师从动员大会一直到学生调研成果的完成验收,都投入了大量心血。不仅是校内的调研教学,与校外设计院、调研所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实习基地教师先行指导

自2007年成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以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项目即来源于当地基地设计院,为了让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内容有初步了解,邀请实习基地教师对实习县城作概况介绍是实习先行阶段。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大致熟悉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编制过程,对所调研城市也有了初步认识。基地指导教师的初步介绍还能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 统筹发展 编制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前提。面对新形势新条件对城乡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城市规划要按照科学性、超前性和可行性并举的原则,围绕建设“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把城市规划纳入50年以上总体部署,使城市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持续推动作用,使城乡一体化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各个方面达到最佳组合,取得最佳效果。

一、城市规划应具有时代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更加开放,我国的城市化推进进入了加速期。如何使城市规划工作适应新形势,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一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二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乡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因此,城市规划要充分发挥协调的作用,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局部和整体、需要和可能、平常时期和非常时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现代化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过去强调生产转向强调生活,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怀,努力创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同时要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四是要树立公众参与的理念。城市规划是反映公共、私人及各个团体的利益,通过相互协调对话的产物。公众参与应成为城市规划制定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组成部分。

二、城市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就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而言,要重点强化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事关城乡发展全局的战略研究。对这些重大战略的研究,一定要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认真分析研究城乡经济流向,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来明确城市的定位、性质、规模和发展战略及方向,从而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以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汇集中外各城市的先进规划理念,拓展规划思路,从而使城市总体规划真正做到高起点、有新意。三是要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衔接。既要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又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空间。搞好与计划的衔接,是保证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近期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

三、城市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依据,要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搞好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分区规划要明确用地性质,确保一定深度,在实施过程中力求少作或不作调整。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确保一定广度,减少规划盲处,为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提供依据。二是要加快专业规划的编制。绿地系统规划、道路网络规划、给水系统规划、排水系统规划、供电系统规划、供气系统规划、停车场规划、菜市场规划、教育设施配套规划、公交场站规划等等,由规划部门牵头会同相关专业部门对这些专业性规划进行共同研究,并根据总体规划提出主导性意见,以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要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对规划成果的质量要进行评审和考核,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定性研究的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从系统的角度加以研究,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四、城市规划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是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要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扩大规划设计的招标范围。将所有修建性详规以及城市设计方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城市建设的设计品位和档次。二是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一些专业规划在正式出台前,首先要征求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的意见。规划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应建立通报制度或会签制度,以便能及时发现和弥补规划中的不足,提高规划的质量,确保科学合理。三是要实行规划设计方案公示制。对重大项目、标志性建筑等规划设计方案要公开展示,听取民声,问计于民,认真吸纳他们的建议,增强透明度。四是要对规划设计适度放权。 转贴于

五、城市规划应具有经济性

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因此,城市规划一定要强调经济性。一是要有远见。城市规划要为城市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对城市用地功能、规划红线应进行严格控制,切不可随心所欲,急功近利,任意迁让。二是要加强对有增值潜力土地的控制。对道路两侧、广场四周的土地应尽量在道路及广场建成后再安排开发建设,以确保土地增值部分用于城市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要充分发掘城市资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市土地正日益减少,为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基础设施容量满足、不影响城市景观和日照通风等的前提下,项目规划时应适当提高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向城市空间发展。四是要优化规划设计方案。规划方案特别是专业规划要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定,以避免设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六、城市规划应具有严肃性

规划的权威性来自规划的严肃性。一是规划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实行垂直指导,一个城市只能有一个规划管理部门,规划预案由市规划评审委员会集体讨论,“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规划权不得层层下放。二是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必须坚持法定程序,重大项目用地调整应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人大常委会议集体讨论。要严格决策程序,对规划评审委员会讨论的事宜和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更改规划。要严格政策程序,规划中涉及《规划法》、《土地法》、《建筑法》的要按法律、法规不折不扣执行。三是建立“法定”图则,控制性详规一旦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按详规实施,不可随意更改。四是规划实施应接受社会监督,让市民知情,及时纠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偏差,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住户的合法权益,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五是加大规划执法查处力度。一方面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规划审批后的跟踪管理力度,对违反规划擅自超越规划进行建设的单体建筑和破坏规划整体布局的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对到期的临时建筑,应及时组织拆除,以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拆迁矛盾和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游憩系统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leisure function already more and more the importance of fully reflected, how to better planning of urban leisure function,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experts, scholars and the urban management department wide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urban planning, and how to design a special city idea, is facing the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ersonnel to an urgent and challenging task.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leisure syst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户外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城市公共健身游憩活动空间的需求不断上升。规划一个高效率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游憩系统,是游憩系统规划追求的目标。研究游憩系统的空间布局,必须针对公共空间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空间资源特征、从事活动的人群和公共活动特色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以建立“人群―活动―场所”特征突出而相互匹配的系统系统。

本文尝试从我国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现实处境出发,探讨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如何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思考。这对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游憩空间,满足民众的游憩需求,推动城市规划研究城市游憩、“优化城市生活空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我国城市游憩及游憩系统规划的现状特征

1.1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缘起

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城市病”使城市空间缺乏人,性化和场所精神,如何提高城市空间的环境品质和人文价值,体现城市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如何创造适应人们需要的户外生活空间,这些问题在风景园林学科中首先得到重视。风景园林学科把创造适应大众需要的游憩空间作为学科研究的首要问题,从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郊区游憩地三个层次进行规划研究和实践,因此关注人们生活空间布局的风景规划设计便成为游憩规划的起源。早期,专门化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在国外主要由风景建筑师承担,国内主要由风景园林师完成,其工作内容基本相同,都以风景规划设计为中心,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来满足人的情感、健康等的需要。传统风景园林的审美艺术理论与方法主要关注美好的物质形态,然而除了美好的物质形态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游憩活动的质量,传统的规划与实践是难以全面满足市民的游憩需求的。时至今日,现代游憩规划的设计范围已远远超过风景园林的传统范畴,也超越了旅游规划的一般意义,直接关系到闲暇资源的开发使用效率和城市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可以说,城市游憩系统规划虽最早纳入于风景园林规划,但其要解决的问题却不是单纯的思考如何进行游憩场所建设,而是要综合考虑更多方面的问题其规划更加综合化和复杂化。

1.2 当代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现实处境

游憩活动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其大众性和日常性决定了城市游憩功能具有共属性城市应建立不同级别的游憩单元以形成完整的游憩系统,从而满足人的基本游憩需要。但游憩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公共活动,商业,性的游憩活动产生的经济效应都与产业活动相关聪城市游憩系统也需要通过经营和管哩才能发展起来。因此游憩活动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城市游憩规划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实现城市的基本功能为目标同时因―部分游憩活动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属性,而需鼓励相关产业开发,以实现城市的基本功能的多样化。综上所述,城市游憩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是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相互制约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提供城市的休闲游憩功能。

从我国的现状看,―方面,在强调发展效益的主导观念下,政府没有花专门的精力关注城市游憩系统的质量,导致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缺位:另一方面,开发商与企业只关注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产业部分,很难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关注游憩系统的整合。城市游憩系统因未受到政府和市场这两大推动城市发展力量的关注而备受冷落,同时社会休闲游憩需求不断出现的多元化现象,对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公平合理、有效分配游憩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活质量成为城市游憩空间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作为指导城市游憩系统合理利用与发展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正名册”迫在眉睫。

2 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首危游憩作为人是基本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形成了游憩作为城市基本功能的事实。然而,城市的游憩功能在中国尚未得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注在中国发展历史过程中,广泛意义上的休闲游憩一直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基本功能。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充足的时间和金钱的支持下,民众对游憩的需求迅速增长,游憩资源正日益成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规划师和市民的关注,对游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成为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与城市环境的必要环节。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可以直接提升游憩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与“工作''、“居住”、“交通”城市规划传统三大功能同等重要的功能。

其次,目前属于风景园林规划领域的游憩规划只着重研究了自然生态、户外空间等物质层面。然而,游憩系统规划除了对休闲空间和休闲要素等物质性层面的规划设计外,还涉及到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和游憩管理。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追求生态的自然环境或者美的形体空间,而是要在引导、安排市民各种游憩活动的基础上,为市民提供方便、舒适、愉悦和安全的不同层次的游

憩场所系统。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规划机构及相关人员来完成城市游憩系统的规划设讹可以提升和强化其专业性。

最后,与城市游憩密切相关的城市旅游规划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下于20世纪80年代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85年第―个由政府主导的市域旅游战略规规划―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成为城市旅游规划的范本,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999年国家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地方政府上报旅游项目资金的制度也刺激了城市旅游规划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区域层面的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工作包括了旅游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风景名胜区、森材公园、度假区的建设也促进了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和度假区旅游规划的发展。从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城市旅游规划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它强调城市及备类景区对外服务的功能,可以认为城市旅游规划是―个特定经济部门的发展规划,这便决定了城市旅游规划与具有公共属性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不同。城市旅游规划是―种产业发展规划,具有经济属性,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来经营,关注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市民闲暇生活规划,具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关注市民的游憩需求与城市生活质量。虽然前者对城市规划休闲游憩空间的塑造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产业发展的经济属性导致缺少从市民的角度对城市游憩功能进行直接关注和系统规划。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使城市游憩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区别开来,构成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目前与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密切相关的风景园林规划和城市旅游规划都无法在总体层面上整合城市游憩这一基本功能,城市游憩系统规划自身的目标和特性决定了相关规划是无法替代它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以专项规划形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城市总体规划重要内容的必要性正在于此。

3 建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

3.1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子规划

我国规划类型众多,相互关系复杂,其中,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简称“四规”)是目前我国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有效保护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四种规划类型。为切实提升城市“游憩功能”的地位,以优化居民休闲生活结构、提高城市空间生活价值为目标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只有与法定规划相对接,才有其贯彻和实施的途径。在具体的衔接途径方面,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和子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规划存在并列而又有所交叉的关系,三者共同接受“四规”的指导和约束(图1)。

图1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与法定规划的衔接

图3城市游憩空间中的宏观体系

3.2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框架和规划内容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以人为中心,以户外生活空间为对象,科学开发利用城市闲暇资源,优化生活结构,提高城市空间的生活价值的规划。城市游憩系统包括由游憩活动体系、游憩空间体系和游憩管理体系三大体系。在“四规”的指导和约束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基本框架包括两个层面:休闲空间和休闲要素等物质性层面的规划设计,以及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和游憩管理等非物质性层面的规划。

从规划内容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涉及游憩活动的全过程,其核心在于把游憩需求与游憩空间联系起来,游憩活动体系由室内游憩、社区游憩,城区游憩和地区游憩四个层次组成,形成了由近及远、从大众化到专门化、从多数人到少数人的游憩体系。城市游憩空间体系建立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游憩空间系统基础上,由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园与游乐区、森林公园、

高尔夫球场、购物中心和工业园区、历史性城镇等对环境品质有特定要求的空间组成(图2)。

圈2城市居民游憩活动体系

篇8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强,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合理的市政给排水规划可以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水资源,防止城市水资源受到污染。

一、城市总体规划和现实的差距我们知道,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城市规划期限、规划区范围、土地的利用和空间的布局以及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等。由于城市规划时间较长 因此总体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规划,过若干年之后需要重新修订。就是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也仅仅是一个总体框架。不少变化因素是很难预见的。但有关“规划”对于给排水工程要求相当“细”。收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分析、水质化验,勘察测量等大量基础资料,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工程可研和设计方案的工作内容,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求如此“细”似乎没有必要。另外,在给排水工程规划的图纸中,给排水干管除标出位置和走向外,还要给出“管径”。由于在总体规划阶段。很多因素处于变动之中。因此给给出比较正确的管径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就将城市总水量除以干管的长度,得出管线的比流量;也有的设计人员根据总体规划中界定的不同性质用地估算出管道的沿线用水量.进行流量分配和口管网平差。可以想象,这样求得的管径究竟有多少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城市供水系统规划设计

市政给排水工程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管理,给排水规划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它为给排水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合理的规划也为城市整体的快步发展提供用水保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城镇给水中也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居民数量增长速度远超于预想的速度,导致市政给水系统不能满足要求,市政给水规化缺乏长远意识。随着城市的大开发步伐日益加快,一座座居民楼拔地而起,各种商业中心,工业区、开发区的大量兴起,常常是未规划先施工建设,造成给水管线缺少相应规划、重复设计,重复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强规划的时效性,不能够只考虑当前的给水系统建设,更要结合城市发展,按城市远期的发展规划考虑。但在规划中,又要结合实际,不能单纯为了远期考虑而造成经济浪费。我们可以做到分区域、分期规划,按着项目用地使用状况,合理规划给水水源及水厂位置,保证城市供水。另外, 用水量指标的合理选取也很重要。在规划设计中,我们常常根据用地性质按规范选取用水量指标,可如何在用水量指标的范围内合理选用呢?实际上,工业,企业门类多,对用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差异很大,所以在进行给水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实际,多了解用水单位的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合理的满足城市和工业企业的各类用水要求。三、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划分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目前市政排水工程规划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排水系统网络的建设不够完善,城市化造成的内涝严重等。目前我国的排水系统还是不够完善,市政排水工程常常是按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进行。例如工业区的排水规划、生活区的排水规划以及商业区的排水规划等,但是这样的规划和设计只是考虑了某一部分或区域的排水,不能够真正起到合理的利用和处理水资源的目的。排水规划设计一定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让市政工程的排水工程成为一个系统,使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够统一协调的发展,达到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随着城市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城市内的大兴建设,使得城市内绿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的雨水不能通过绿地自渗,加大了雨季城市排水量。而城市雨水系统的不够完善,雨水口堵塞、雨水口设计过少等因素更加剧了城市的内涝问题。近年来,雨季时城市“水灾”现象屡见不鲜,尤以大城市更明显。由此造成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在市政雨水及防洪规划时,要合理的确定雨水及排洪方案,在设计年限上及公式选择上多结合城市实际情况,既要做到安全排水,又要做到水资源的经济循环利用。所以说在对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内容,在保证排水畅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完善排水系统的建设。

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的关键及原则

对于城市给排水系统来说,其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总结起来其关键的方面和设计原则为下面2个方面。

1、规划设计中的整体性布局考虑

城市给排水系统需要整体性考虑主要体现在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都是城市水系统这个复合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具有独立功能的给水、排水系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协调存在于城市水系统这个整体之中的。给水、排水任何一个系统不能离开水系统整体去设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也不能脱离水系统整体去考虑,同时由于因为城市供水系统不是给水、排水系统的简单集合,否则水系统就不会具有作为整体的特定功能。因此,对城市水系统的分析必须强调给水、排水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从整体出发全面考察研究,单独从某一环节着手并进行简单的串联叠加是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系统结果的。

2、规划设计中的层次性结构考虑

从城市供水系统的组成可以看到该系统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本身又包含了若干子系统,各子系统既成体系,又彼此相关,不可分割,并存在着一定的层次结构,于是便形成了一个由较高层次逐步向较低层次分解的三级谱系结构或三级递阶结构。不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一层次的各系统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和冲突,因而需要上一层次系统的综合和协调,以保持系统整体性或稳定性。例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二级谱)构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个完整的过程链,这个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其中某个节点出现了问题,则需要在系统的层次上通过调整供需关系来达到子系统之间的协调。

结束语

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市政给排水工程关乎一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也关乎整个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市政给排水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与其他专业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建设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意义。因此在具体的给排水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用水单位和排水单位的不同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只有合理规划,才能进行正确的设计、施工,才能够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水资源利用大大增加,而我国的水资源又十分匮乏,所有我们一定要合理的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才能不断完善和加强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使水资源能更好的循环利用,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刘志强.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10):52--53.

[2]朱军:《浅析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西南给排水》, 2007年03期

篇9

关键词: 城市规划设计, 设计策略, 公共利益

Abstract: As urban planning, urban design also belongs to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intervention and management,whose concern is the public value field of urban form and landscape.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urban design control has a long history. The most famous modern successful examples are the city designs in the New York and Philadelphia city in the 1960s and in San Francisco in 1970s. The city design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s the strategy fields of urban form pattern, natural and historical protection, large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there should separately formulate urban design goal and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necessary implementation. Later, these urban design results according to law, and translating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became the rules of zoning regulation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tools of urban design.

Keywords: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design strategy, public interests

中图分类号: TU9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峰时期, 现代城市建筑的新概念、 交通方式及生活理念的变化, 造成传统城市空间的消失, 原有维持建筑在城市中角色的有机制约力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消失,规划师不能用传统的手法对待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 必须寻找一种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能够适应各个阶段和层面规划的设计方法, “城市设计”就是一种有效的设计工具。

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都能够处理城市空间等问题, 两者关联较高, 但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 “城市”或是 “城市” 的一部分。通常情形, 城市设计工作可以镶嵌在更大范围、 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功能区域 (商业区、 住宅区、 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 以及其它问题予以确定之时, 城市设计便已在各个特定模块之间建立其空间属性, 合理深入组织其相关的特性, 并随之考虑与其所属物质群体的整体和空间形构。

举例而言,在处理城市交通系统时, 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考虑大众运输路线所延伸服务的周边其他城市、 郊区或乡村, 以及这些地区透过大众运输路线与城市所串连而产生的整体社会现象,还要考虑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等问题。同时, 城市设计需要考虑: 公交车站或轨道与社区的关系,例如社区居民如何便利安全地往返于住家与公交车站、 公交车站在社区生活中的服务功能与其他社会意涵,轨道、公交车辆行驶与社区景观如何和谐共构、对社区生活的妨碍与防范...等等。此时,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交融。另外,两者的差异在于: 市总体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空间尺度, 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 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 镇、 乡村的关联。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城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此处所指更大范围,可以指涉及都市群、 “区域”(以区域规划专业角度所认定的区域) 、 省, 甚至经济协作发展网络等, 而这些往往是城市设计较少着墨的问题。

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还在其他几个方面有所差异计不需要在互为关联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 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其次,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城市设计比城市总体规划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

凡从事规划工作的都很清楚, 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是确定城市发展的重大原则和目标,城市性质、 规模、 发展方向、 总体布局等;分区规划主要编制分区土地使用性质、人口分布、建筑开发强度等级控制, 目前嘉兴市在制定分区规划时按照六级控制

开发强度,并建立强度开发控制预测模型,综合各地块的开发条件,对全市可开发土地进行强度控制;而到控制性编制单元这一层面,只是进一步细化各地块的控制强度,将强度等级分配到各个地块,并结合各种专业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而具有指导意义的最后一个规划控制层面为各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这个层面着重制定控制每个开发地块的使用性质、 建筑容量、 建筑密度、 高度、 退界等一系列的强制性控制指标,即通常我们所说的 “项” 硬指标。按照嘉兴市目前的规划审批程序要求,到这一层面就直接指导项目审批和管理了,控制

性详细规划一经市规划局批准生效后就作为项目审批的法定依据。很显然, “项”指标仅仅是在符合法定规划管理条例下开展城市建设项目最基本的要求,除去这些硬性指标,还有很多包括建筑风格、色彩、 体量、 公共开放空间等方面的内容根本没有指导性的依据,仅

仅根据这些强制性控制指标来管理城市建设,明显是有缺陷的,因为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优美的城市景观,舒适的公共空间,优秀的建筑品味,良好的文化氛围,具有活力的社区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按照嘉兴目前的规划管理控制层面来看,缺少了这一环节的控制和引导, 没有指导具体的城市形态和空间景观等领域的并具有法定效力的有力依据。从文章一开始谈到的国外的城市设计经验告诉我们, 城市设计可以弥补目前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这一不足,城市设计也就在指导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城市设计的内容非常广阔,涵盖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态、空间、景观、环境、人文、社会活动、经济活力策划等等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具体如形象品位的打造,区域名片的塑造;建筑形态、风格、色彩、天际轮廓线;街道空间、家具小品;绿化景观;夜景、灯光照明;文化氛围塑

造、 场景活动营造、活力策划等等。一个好的城市设计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是重点突出,个性鲜明,有着明确的主体和自身的特色,这也是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于控制性规划层面的另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城市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它自身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鲜明特征和历史文化底蕴。而对于一个城市中不同的特定的区域和地段也是有自身的特色和发展轨迹的, 因此“因地制宜”, “量体裁衣”的开发建设和控制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城市设计也正是由于自身这方面的优势,根据不同的地区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设计要求和控制引导方向, 由此可见城市设计也就在指导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综合目前所作的城市设计成果来看, 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城市在城市设计导则总体的指导原则上基本都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活力。一个好的城市环境的空间形态所能提供的保持群体、 个体以及其他物体具有非凡活力的存在的能力,包括三个特性:可持续性;安全性;和谐性。

2、可识别性。感知城市环境的空间形态要通过人与场所的相互活动获得, 是人的主动行为。对于空间形态中构成元素组合方式即“空间结构” 的认知是把握环境的基础;同时,对时间和空间的精神感受与对物质形态的感知是交融在一起的。“一个地方的场所感和归属感” 是良好城市空间形态被感知后所留下的独特印象,是 “独此一家,别无它有” 的可识别特性。

3、适宜性。 指空间形态与人的活动相符,它不仅包括物质功能,还更多地涉及文化习惯。由于城市人群背景、 习惯的复杂性,单一功能的城市空间或者设施在飞速发展的城市中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的活动要求。因此,为各种潜在的城市行为提供弹性的甚至偶然的使用功能是设计者的应有的策略。

4、可达性。 一个城市居民接触他人、 各种活动以及资源、 信息、 服务和到达其他地方的能力非常重要,这是活动发生的前提。

5、控制管理。城市环境的空间和其中人的行为是要进行规范和引导控制的,对空间的占有和使用必须经过有效管理才能达到高效。

6、 社会公平。 应尽可能地依据需求、 平等、 权利和能力等原则和实际情况将环境益处和城市公共资源分配到每个可能使用的群体或个人。

7、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自然生态环境的,还包括城市的文化、 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进步。

篇10

关键词:县域城市; 道路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

Abstract: Union author city many years road and traffic plan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designing practice , under the control of Xiu arranges into aspect such as stage , road design stage from overall city planning , the area piece having set forth the county region city road detailedly planning the exploration and suggestion having designed an essential, and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specifically for at present, county region city traffic have problem planning and building to city traffic.

Keywords:County region city; The road plans; City traffic plans; Mass transit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134-02

1引言

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城市建设也与经济增长同步成长,目前许多城市面积比以前都扩展了很多,在城市建设重要组成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交通设施。对于县域城市而言,有很多都依山而建,城区面积不大,但区块分割较多,又面临城市扩充。因此对现阶段县域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建设等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道路规划

县域城市总体人口量不大,一般在30万~50万,城市人口在8万~12万,城区面积同样不是很大,现状多数在10km2以内,近期规划建设面积在12 km2~15 km2。同时,因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城区分区极为明显,新老城区的分界结合必须要依靠城市道路予以连接。在人口、城区总量不大的情况下,要保证道路畅通,满足道路最重要的功能--交通功能,则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道路的规划布置问题。在总体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路网密度,县域城市区块小而多,对这些区块之间的连接及区块内部的功能需求,要求城市的路网密度较大城市的路网密度更高一些。特别在小区块四周,为保证消防功能和道路维修过程的交通分流,势必要求主路网的布置形成畅通的网状形式,防止区块周边有一条道路交通不畅时,确保能及时分流,保证区块四周的交通顺畅。

城市主路网的密度相对较高,部分县城的城市主路网密度达3.65km/km2。为保证上述交通功能的组织顺畅,在路网布局中,道路要明确区分等级要求。主干道以机动车交通为主,满足城市区块之间的连接功能,保证区块之间和城市的对外连接顺畅。设计时速相对较高,道路宽度在30m以上。同时,所有接口均与城外的高速公路、国道或省道入口对接,以保证顺畅入城。次干路作为城市主干路的分流道路,平时满足生活功能为主。在主干路有特殊情况其功能缺失时能起到分流作用,道路宽度一般在24m以上。

3在区块控制性规划修编阶段的道路规划设计

3.1区块高程的确定

要充分考虑区块高程的确定问题,特别是道路交叉点,这将直接影响道路的坡度、防洪与建设的投资。

1)如果点与点之间的高差太大,容易形成路网的坡度不合理。若坡度不合理会造成非机动车出行受到影响,同时对雨、污水管网的建设也相当不利。

2)控制点高程的确定,除满足坡度、坡长要求外,还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县域城市多为山溪性涨水,平时水位不高,一旦洪水暴发,水位上涨极快。从这点考虑,要满足防洪功能的要求,保证道路在满足设计防洪标准的要求下仍然能交通顺畅。

3)在坡度和防洪要求满足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土方开挖,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投资,降低城市开发成本,增加城市开发经营的经济效益。山地、丘陵区块在城市建设中,前期的“三通一平”中的场地平整对投资影响极大,应尽可能在区块高程设计时,能满足小区块内部的土方平衡,减少土方开挖、运输的工程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浪费,尽可能增加城市经营效益。

3.2道路线型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与地形的结合

县域城市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道路的设置必然有很大的困难,在线型平面选择时要充分对地形进行分析,尽可能减少穿越高程较高的山体,减少对城市现状植被的破坏和减少土方开挖,降低投资成本。

3.3要充分考虑桥梁与道路的连接

鉴于县城城市单块区块面积小,城市路网中几乎所有道路都有桥梁在其中,城市道路中如何做好桥梁与道路的衔接是一个重点。有些城市以前在道路建设中未能充分考虑这一特点,现有桥梁与城市道路建设存在防洪不利的问题,已建成的桥梁达不到城市防洪的要求,造成城市防洪闭合圈在桥梁位置断开。新建的桥梁与已建的道路连接,首先要满足顺畅交通的要求,但这样在连接段会形成较大的坡度,这个问题在县城城市道路建设的道路纵向设计中要充分予以分析,着力解决连接问题,以尽可能满足防洪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道路纵坡,对道路两侧建筑物室内标高的确定也较为有利。

4在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道路设计

当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路网密度、主干路等级,依据控制性规划对道路交叉标高等各个方面确定之后,城市道路就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4.1县域城市道路的转弯半径以及是否需考虑超高、局部加宽处理

由于有些县城处于丘陵和山区,城市道路许多路段因受年处理位置的限制,可能造成大量的山体开挖,对山体植被破坏严重。为减少破坏的影响,需减少转弯半径。当转弯半径较小时,需考虑道路超高和局部加宽的处理。如一些城市道路工程在穿越一山垭口时,为尽可能减少房屋拆除量和避免山体破坏,最后采用降低转弯半径(由原500m降至200m)、超高(坡度 2%,局部加宽1.10m)的方法来处理该路段。通过这样处理后,能达到满通要求的同时,降低城市建设投资和减少山体破坏。

4.2城市道路与周边景观的综合处理

现代县域城市道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均要求建成山水园林城市,势必会要求“显山露水”,这就提出一个对道路与周边景观和谐统一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在道路施工图设计要求建设单位能同时考虑地质灾害处理和边坡景观设计。在道路建设时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完成投入使用,以达到山水共融的城市景观。如果地块规划标高与路面标高相差很大,为避免景观单调,在不影响建筑与道路各自的功能的前提下,施工图设计时应运用“先实施景观设计,再进行地质灾害处治”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地质灾害处治符合表面景观建设的需要。

4.3道路与路边功能性建筑的综合考虑

很多县级城市因处于山地区域,高程相差较大,如自来水厂多数建设在较为低洼的地块,为保证城市供水,势必在道路交叉口设置一些提升泵房,以保证小区的供水压力。这些建筑在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中需综合考虑。

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在县域城市道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营造良好的道路和景观共建,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创造宜居的人居环境。

5做好县域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针对目前县域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内交通拥堵,城郊居民出行困难,各乡镇与县域城市缺少正常的公共交通等现象,笔者人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县域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方便人民出行。

5.1加大宣传力度,使市民充分认识公共交通的地位、作用和性质。

为避免出现大城市道路交通堵塞现象,必须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思想,针对公共交通的作用和地位,公共交通公司可利用公交车站牌,车内广告位、报纸、电视专题节目、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认识和认可。

5.2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甚至城镇总体规划,实现“公交城乡一体化”

实施“公交城乡一体化”,会简化管理程序,有机合理的利用城乡各类站场,使交通资源充分利用,而这种“城乡公交一体化”战略思想必须在县域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中得以体现和落实,对公交设施用地规模及其位置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公交城乡一体化”构想将是一纸空谈。

5.3认真研究城市布局结构,根据城市布局结构特点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城市布局结构会直接影响居民出行结构,从而影响城市公交线路走向和公交基础设施的布置。由于县级城市各区域面积较小,充分考虑公交车运营线路的合理里程,在各区域内以“环形”公交运营线路为主,各区域之间采用“直线形”运营线路连接,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5.4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公共交通健康发展。

1)政策支持,法制管理,保证公交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公共交通财政补偿、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予以法制化的保障,并将其纳进行强制性管理,对交叉口优先和路段优先写入法律中,确保公交快速、准点、通畅运营。

2)对公交车辆及运营公司实施财税减免制度,加入财政投入力度。对公共交通实施养路费等财税减免政策,同时对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使公交车票价下跌,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导向作用,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

3)建立科学的补偿评估制度,对公交企业进行适当补偿。

5.5革新管理手段,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公交调度准确及时。

公交公司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交通公安部门联合,对城市路况以及公交运营情况实施监控,及时对乘客需求量较大的线路实施车辆调度增援。

6结语

综上所述,在总体规划阶段中,应适当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和注意城市道路等级的综合协调,以保证城市的交通功能;在区块的控制性规划阶段应综合考虑高程、线型选择、道路与桥梁的衔接问题,以满足城市道路的坡度、防洪要求,同时尽可能降低城市开发成本;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转弯半径、超高、功能性建筑和景观建设的综合要求,以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的景观效果。因此,做好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为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的成功实施和城市建设将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代锐.城市交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博弈分析[J].发展研究,2006(7):50-52.

[2] 顾尚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J].交通运输,200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