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内容中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这一系列的内容都体现出国家对农村教育改革的决心,农村教育的面貌正在悄然改变。
一、农村教育正在全面发展
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重男轻女的思想决定了子女的受教育机会,改革开放之前,在农村,一般家庭的人口数量都在7―10人左右,让所有小孩接受学校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就会选择让男孩入学,而现今社会,农村同城市一样,也在响应计划生育的政策,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已从之前的7―10人缩减为4―6人,重男轻女的思想不再延续,由于我国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小学初中上学均免学费,这一政策使得农村家庭自愿的送孩子去上学,因此,是国家的政策改变了农村家庭对子女上学的态度。
家庭态度的转变直接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也带动了农村创办学校的积极性。农村教育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范围要小很多,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半数以上的人口都愿意到城市生活,而农村的学校也只开设至初中阶段,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要到镇上或县城上高中,因此,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就是要加强对小学初中教育的投资,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始免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凡适龄儿童都必须履行这项义务,这一政策使得农民子女也享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权,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一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二是提高农村基层学生的教育质量。以陕西省为例,每年会组织大学毕业生参加“振兴计划”考试,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医、从教,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相应的其他省市,也有“三支一扶”等政策,不断为农村培养基层人才。每年定额分配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给农村孩子带来了最先进的思想和最全面的知识,使得农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大学毕业生对农村孩子的教学方式很先进,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年轻教师会用更为标准的普通话教学,也更吸引学生的集中力,再加上国家对农村教育设备的大力投资,让农村学生能够全面学习计算机、体育运动等课程,这使得农村学生的教育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小。
农村教育的改变是全面的,从农民家庭态度的转变、学费全免到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再到课程范围的全面扩大,这些改变是有目共睹的,未来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农村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城市化发展吸引农民到城市去打工,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学校生源也随之减少,政府关于农村教育的有利政策在这些情况下显得有心无力,城市化的发展间接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数量不断地减少,部分学生没有家长辅导作业,有些课程还需要家长配合完成,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学校机构不完善,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学校工作无法全面运作,这就使农村教育不能与城市学校教育同步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能与城市学生相提并论。
其次,农村少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考到城市去读高中、读大学,学业完成后却只想留在城市,并不愿再回到家乡去,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农村没有发展空间,回到家乡,只能做些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或者继续务农,那么所学到的知识和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将毫无价值。
第三,目前留在农村的人口,大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一部分,半数是文盲,他们的思想转变工作是最难做的,他们不愿学习文化知识,不愿学习新型机器的操作方法,排斥城市,排斥一切新事物,坚定不移地守着自有的一方土地,并坚持认为学习书本知识完全没有必要,只要学到一门手艺就可以生存下去。这种思想会间接影响到年轻人,导致许多学生在上学中途辍学,这种现象通常是集体出现的,带有跟风的趋势,使得对于年轻人的教育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农村教育的对象是全部农民,并不仅仅是青少年,只有全部农民的文化和思想都提高了,城市才会无条件地接受农村人,这是农村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而农村教育工作最艰难的一项,就是怎样提高农民的身份地位,长期以来,农民的地位一直被归为中下层,这是诸多历史原因造成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而现在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推翻这种思想,农民与市民同样是我国的公民,仅仅是生活地域和工作性质不同,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农村教育就是要让农民自己意识到这一道理,让所有农民知道,他们与全国的市民都是平等的,因此农村教育不是一味地让农村人转变为城市人,而是让城市人尊重农民,让农民以自己的农民身份而感到自豪。
三、农村教育发展途径分析
农村教育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小部分,城市化的最初目的就是让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但由于我国农业人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盲目进入城市并不能带动城市的发展,反而会限制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教育,来改变农民的观念、素质、生活方式等,使农民真正转变为城市人。要改变农民的观念、素质和生活方式,就是要让农民接受更全面的知识补充,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学校知识,还应包括先进设备的操作、与外界沟通能力的增强以及精神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的提高等等。这些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实现。
第一,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创办高中、高职学校。农村普及教育,就是推行基础教育,减少农村学校的辍学率,但从长远来看,要提高农民子女的文化素质,就一定要在“普及”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教育,不能认为农村子女只有在城市里才能读高中、读大学,未来的农村教育,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求来积极创办高中,积极鼓励本地区的孩子继续读高中、读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引导人的思想,教育政策的推行,是让人们能理智地选择自己要走怎样的路,因此,在普及中小学教育的同时,更要鼓励农村办出有特色的高中、高职学校,让农村孩子可以学习到先进的农业知识。
第二,确保教学设备、教师资源达到国家标准。要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就要确保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备、教师资源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政府参与大力宣传,与城市学校建立一对一互助项目,在农村学校增加图书馆、计算机教室,与城市学生共享资源,并定期交换图书学习,使各类图书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来投资教学,增加奖助学金的发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将不再由本学校管理,而是在县级范围内统一管理,建立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制度,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缓和薄弱学科的部分,同时,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也要实现“同区域同等级”。
第三,因地制宜,创办适应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学校;鼓励农村知识青年个人办学。借助地域优势,吸引大型企业到农村创办职业学校,扩充农业知识的比例,增加职业技能的学习课程,培养专向人才;鼓励农村知识青年回到农村自主办学,支持企业与学校建立良性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特色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合理利用惠农政策,向政府申请先进的农用设备,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传授指导;鼓励专业协会免费为农村的贫困者、妇女提供就业指导,为农民从农业劳动向城市非农产业劳动的转换提供平台。
篇2
【关键词】农村;教育现状;策略探究;解决途径
当前,农村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逐渐萎缩,城镇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优质学校班容量越来越膨胀,这种愈来愈强的马太效应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当“城市学校挤破头、乡村学校无人读”的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时,消除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实现教育的相对均等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社会课题摆在面前亟须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学生生源逐年减少,招收困难。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和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现在乡村学校学生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一届比一届少。教学点较多且分散,学生人数少。教学点较多且分散是偏远山区乡村教育典型的特征。生源流出现象比较严重,当年给村校带来强势冲击的中心小学,而今强烈感受到辖区内生源不断涌向镇上、县里甚至市里学校所带来的生存危机。除了越来越少的人口出生率和随父母在外就读的因素外,城乡教育越来越大的差距加剧了乡村学校学生的不断流失。
教师方面:一是教师总量不足。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学校虽然学生人数不断减少,但年级不少、班级不少、科目不少,相对师生人数比例来说,农村学校教师超编,但实际在使用上仍存在很大的短缺,不少学校不得不雇佣临时代课教师。
二是教师严重老化。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40-5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占到了80%以上,有些甚至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其语言、知识结构、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很难让学生适应,无法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教师流动性较大,缺乏补充机制。这几年沁水县大力实施了大中专毕业生储备机制,每年都有一批新招聘教师充实到各个乡村中学,但好景不长,刚分下的年轻教师在基层呆上一至两年就通过各种关系返回县城。
四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农村学校同科目的代课教师人数较少,特别是在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教师更是缺乏。一方面是原有编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这些大中专学生毕业后返回原籍人数也十分有限。
五是教学理念较为陈旧。现在在农村教育中,由于缺乏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沿用的还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有相当差距。
六是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由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学校只注重主科的成绩而缺乏丰富多彩的其它课程,使学校素质教育很容易流于空谈。
设备方面:设备设施落后,数量有限,使用率低。随着近几年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乡村学校在教学楼等硬件设施上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相对县城来说,这些乡村中小学校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调研情况看,这些学校没有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虽有图书室,但里面的图书大多年代久远,没有及时更新和引进新的图书;体育器械不足,开展体育健身的场所也寥寥无几;与教学配套的软件资料,由于管理不善而残缺不全,就是这些有限的仪器设备,由于各种原因真正使用的效率也非常低。
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困难,严重制约农村的教育发展。我省现行的学校经费划拨规定是基于学校规模处于理想状态设置的。农村学校由于学生逐渐减少,每年的经费也随之减少,导致学校在各项事务的运转上捉襟见肘。这种不足同时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且难以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数量不足与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矛盾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特别是超小规模学校来说,存在着学生少但年级不少、教师不少但教师不够用的结构性矛盾。按照这样的编制配置教师往往难以开展教学工作。按学生数量算,现有教师完全够用,但实际上要想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每位教师必须要承担7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而音、体、美、英等学科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教授。学校既要实现开齐、开足课程,又要实现学科的教学质量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教师只能选择教学考试科目而放弃非考试科目的教学。即使如此,老师的上班时间都用来上课了,备课、批改等工作只能用休息时间进行,学科的教学质量还是难以保证。
近年来,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农村学龄儿童的逐渐减少,一些学校规模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学校生存发展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已经不适应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同时,随着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农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客观上要求打破原有的以行政区域界限办学的模式,进一步统筹发展规划,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达到使学校布局更合理、教育结构更优化、教育经费使用更高效、办学条件和规模标准化的效果。根据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内人口状况、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应采取不同的推进策略和不同的建设模式。
一是集中办学模式。全乡(镇)集中办一所寄宿制学校,中、小学一体,资源共享。这种办学方式适合于规模适中、靠近县城、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
二是联合办学模式。几个村就近就便,以地缘为纽带联合举办寄宿制学校,这种办学方式适合于规模较大、村与村距离较近、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
三是交叉办学模式。即分散办低小、集中办高小,一、二、三年级在本村办,四、五、六年级联合办,实行集中寄宿制办学。这种办学方式适合于乡镇规模较大、村与村距离较远的乡镇。
四是合办模式,即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邻近乡镇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适合于两个或以上距离较近、生源重叠的乡镇。
五是改扩建模式,即依托一所原有学校,进行寄宿制改建和扩建,为学校增建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增大学校容纳学生的能力。这种模式在实践中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很多农村地区都有乡镇中心校,中心校一般有相对较好的教学设施、学校位置也比较理想,对中心校的寄宿制改建和扩建会节省学校的建设经费,也更容易让村民接受。
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学校教师任用和补充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知识培训和考核。应从经费和制度上,保证农村教师等得到有效培训,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学的骨干。
二是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检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教师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评价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篇3
一、重视读写,轻视听说
虽然从小学英语测试中已增加了口语、听力内容,但是笔试占的比例大。许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片面地侧重于读、写的训练,无形中忽视了听、说的训练,造成了学生口语落后,只学会了一口“哑巴英语”。
例如:有的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笔头训练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看他布置的笔头作业:抄单词、抄音标、抄词组……恨不得让学生把整本书抄写几遍,才能达到他所谓的教学目的。这种重笔头、轻口头的错误观点和做法在农村学校英语教学中并不少见。如果不尽快转变这种做法,长期下去只会教出“高分低能”的人。永远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重视传授知识,轻视培养能力
我们以两位教师教“map”这一单词时的不同方法做一下比较:
甲教师为图省事直接告诉学生发音和中文,然后让学生反复地读许多遍,学生背的次数多了自然会记住,但是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机器,一味地让他们做简单的机械劳动。却不知道这种低效的教学活动只会使学生将辛辛苦苦记住的东西很快忘掉。
乙教师在教此单词时,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接着让学生看音标[mp],利用音标进行发音练习,再让他们根据音标规则来拼读单词,这是一个重读闭音节单词,学生很快就能拼读出来:map,指名学生看地图背单词,最后做一个读音比较:出示一组单词,hat,bad,bag,cat,引导学生掌握字母a 在重读闭音节单词中发[]的语音规则。
将甲、乙两教师的教法对照一下,乙教师的做法看起来麻烦,但仔细分析一下,他那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记得快、记得牢,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利用音标记单词、语音归纳等等,还掌握到了学习英语单词的好方法。
三、重视课内,轻视课外
学生对英语乏味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中尤为突出。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内,轻视课外,总认为课内教学是硬性任务,而课外活动则是可以稀里哗啦的。因此,教师往往是加班加点、拼命灌输,一门心思、目不“斜”视地扑在课本上,对英语方面的文化没有做过多的介绍。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连书本上的知识都学不好,有关文化知识更不能告诉他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结果不仅严重地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培养不出高素质,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才。
其实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学好书本以外的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他们更得体的运用语言。因为,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不可断然割裂的,生活中时时可学英语,处处可学英语,况且学生的天赋也是十个指头各有短长,如果一味地采用单纯化的一个模式,势必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想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英语的学习是不能一曝十寒的,非经年累月不可。
篇4
论文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教学;问题调查;被动语态;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174-02
引言: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比如说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薄弱、教师上课累、学生不愿学、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鉴于此,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把着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有效性教学改革的原则在于以更少的教学资源投入取得更好地教学成绩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进而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更多的初中英语教师认识到教学效益的实现不在于教学内容灌输量的多少,而在于学生真正接受了多少,;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主动在课堂实践中运用并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性教学的新模式。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制约英语教育继续发展的不足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及时找出问题、探讨改进策略。
一 认识初中有效性英语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人际交流和沟通,但是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方法都与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升学率和教师职称评定等利益直接挂钩。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英语教学把重点放在了考试成绩的提高上,片面注重单词、语法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交流和西方文化理解的培养,学生即使是考试高手,也未必能在实际交流中成功应用所学的语言。
2.未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只认识到了自身知识传递者、教育者的地位,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要么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要么就是教师自己滔滔不绝的讲,完全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存在。英语课堂成为老师自己的课堂,学生的需求和尊严得不到重视,英语教学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
3.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有效性教学虽然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同时也给教师上课手段和方法的提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丰富深层的知识、多角度的知识结构、流畅的英语口语和卓越的协调组织能力。然而实际上很多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课,还有很多教师自身口语表达能力差强人意,另外有的老师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却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这样一来,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发挥就受到了限制,学生学到的英语也是标准的哑巴英语。
4.多媒体使用不恰当。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误以为多媒体运用的越多、现代化氛围越浓烈、学生积极性也越高,所以有的课堂上甚至会出现多媒体完全取代教师板书的现象,所有的内容都被投射到了大屏幕上。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是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兴趣,丰富学生的视野的。但是,如果多媒体的使用喧宾夺主,过多的图片和音频冲击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的话,学生正常的思维活动反而受到干扰和限制,不利于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训练。
二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1.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既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初始环节。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置必须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把重点放在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育上。第一、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目标也要灵活多变,随着课堂实际情况的变动而变动。第二、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整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理解层次,制定富有个性化、层次化和动态化的教学目标,保障每个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取得进步。第三、教学目标要注重发展性,有效教学的初衷在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下偏面重视学生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局限,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2.营造温馨活泼的上课氛围。英语教学与其它学科的一个显著不同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课堂学习上对语言交流的环境和氛围有着更高的要求。没有一个温馨和谐、活泼有序的课堂氛围就无法保障学生有一个参与语言交流与实践的平台。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和语言环境。第一、教师要主动走下讲台,多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秉性,给与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帮助学生树立张口说英语的自信心,让学生怀揣愉悦的心情走进英语课堂中去。第二、要引领学生走出课本,让学生主动以生活中的趣事和琐事为例进行英语交流,进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积极、开朗、自信的性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学生语言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变得爱学习、想学习、会学习,这自然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不但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学生转变低效的学习方式,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接受水平,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浅析被动语态的学习方式
下面,我们以中学英语的难点、热点--被动语态的学习为例,阐述英语学习的具体方法。英语与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语法。语法的学习是中学英语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语态的学习也是一大难点。
例题: have you got your test result?Not yet.I believe that the papers( )
A.are correcting B.have not corrected.
C.are still being corrected D.had not been correct
该题答案为C。分析题目的意思是——你有没有拿到你的考试结果?还没有,我想试卷还在批阅。批阅这个的动作
的发生不是the papers自主发出的。而是被教师等人执行的,所以应用被动语态,同时根据汉语意思可知,试卷正在被批阅的过程中。所以这个选项毫无疑问选C。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结构是由“be+过去分词”构成的。作为动词的一种形式,过去分词可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被动。在被动语态中,不仅要考虑句子的语态,同时还要兼顾句子的时态。在一般现在式与一般过去式中,我们直接考虑相应的人称动词就行。但是要放到进行时和完成时怎么办呢?将进行时的“be+doing形式”改成“be+being+done'即可。同样对于完成时而言,我们将“have/has/had+done”的形式改成“have/has/had+been+done”的形式即可。
下面我们认识一下被动语态的使用场合。我们先从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例句:
Each child( )an apple at the end of yesterday's party.
A.has been offered B.was being offered
C.was offered D.has offered
分析题意:在昨天的聚会上,每个孩子在结束时都得到了一个苹果。对孩子而言,苹果是从他人处获得的,是被给予的。所以应使用被动语态。然后句子中有一个明显的时间状语“at the end of yesterday's party”,表现的是过去,所以时态上应该用过去时。综上所述,此题考察的是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答案选C。所以说,被动语态用于“与动作执行者无关,仅仅强调动作的接受者”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6
一、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研究回顾
国内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研究,代表作有以下成果:李少元的《农村教育论》、谈松华的《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马戎和龙山主编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24县调查》和《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袁桂林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研究》、翁乃群主编的《村落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以西南四村为例》等等。可以说国内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还是较为丰富的。
1.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研究的进展农村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任平指出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教育正徘徊在“有为”与“难为”之间;[2]邓琴等人的研究指出,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的城乡二元化发展格局;[3]李芳云的研究从经费投入、基础设施配置、农村师资配置方面剖析了农村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状。[4]
有的学者从功能论的角度对农村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功能的弱化反映出农村教育现状的不容乐观。如曹晶的研究结果说明当前农村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越来越弱化;[5]谢俊红分析了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制约着农村经济增长。[6]有部分学者对农村地区特定研究对象的教育状况进行了研究。如董强等人对中国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进行了研究;[7]马洪江等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师生比偏高、软硬件建设滞后、三低一高现象进行了研究;[8]刘新科专门对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现状开展了相关研究。[9]
有的学者在研究农村教育问题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结合,如刘小锋等人运用公共物品理论,以福建省40个行政村为例,通过入户调查资料及数据对农村教育的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农村教育供给陷入短缺困境的结论。[10]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村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秦玉友等人指出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的主要矛盾从扩大教育规模实现教育普及转向关注教育质量和有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竞争力。[11]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逐渐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此外,当前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如邬志辉等人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关键性、战略性的地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来评价、监测和指导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是非常必要的。[12]
2.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的进展
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学界最关注的问题,这是研究农村教育问题的学者所共同关注的。很多学者对当前农村教育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危害性进行了研究,如王文龙等人指出城乡教育差距的长期存在导致农村内部教育的分化,这带来了一系列恶果;[13]孙艳霞等人指出处于困境中的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功能是存在限度的。[14]
此外,也有学者如万运京从各个方面具体罗列了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5]有部分学者对特定的区域、对象的农村教育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毛书林指出发展西部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教育任重道远,仍存在历史、观念、体制和教师短缺等问题;[16]张西爱等人对海南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农村教育仍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17]对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视角是非常广泛的,有学者从教育政策、教育财政、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信息化等一些具体的问题着手进行了研究。如胡伶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所遭遇的阻力;[18]张乐天指出,综观农村教育发展支持政策的实施,在看到它的积极影响和良好成效的同时,也须认识到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19]刘惠林探讨了我国农村教育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20]杨锦兴通过对广西贵港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的调查,从教育行政的角度对“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1]解月光等人对农村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2]
还有的学者如安晓敏、[23]李军对教育贫困、[24]教育消费等一些特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在研究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时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如秦玉友对美国、印度、日本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对这些问题予以关注和研究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5]武锐等人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对比中日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现状,梳理出了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的主要问题,他们指出我国的农村教育投资效率总体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26]
3.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综述
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学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较为丰富的。有的学者对现有的对策建议进行了反思,如杨挺等人指出当前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政策和建议大部分是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设计的,所以政策和建议的可操作性效果并不好。[27]很多学者对如何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其中既有偏向理论性的建议,也有偏向实践性的建议。如胡俊生等人提出,为了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顺应城市化潮流和民众意愿,实施农村中学由乡向城的转移;[28]陈旭峰指出农村教育应该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之下适时地开展分流教育;[29]杨志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探讨了我国农村教育的体系创新;[30]梅健等人指出政府在农村教育上的最大责任也是最大作为就是在全社会中进行一种价值引导。[31]有部分学者如毛书林、吴淑娴等人分别对中国西部、中部等相对落后地区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32][33]
在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上,很多学者借鉴了中国近代一些教育学家的的思想。如叶凤刚通过研究黄炎培的乡村教育思想得到了一定的启示;[34]刘小红等人指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35]刘河燕对当代教育家晏阳初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乡村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36]
此外,在研究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时,还有很多学者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如冯广兰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兴办农村教育的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37]赵丹等人通过对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关于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探索,分析了这些经验对我国中西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启示意义;[38]刘贤伟通过研究马来西亚农村教育资助项目,探讨了其给中国农村教育政策带来的启示;[39]解月光等人通过研究俄罗斯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意义。[40]
二、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研究的评述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笔者发现以下几点:第一,学界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讨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即“留农论”和“离农论”,但主张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留农”的研究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主张“离农”的研究,在学界“留农论”占据着上风,这当然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存在很大的联系。第二,解读国家已有的关于教育的政策,可以看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也是定位在“留农”上,农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热爱农业,从小立志为家乡农业生产服务的学生,就是要培养为农村建设服务的人才。可见政府也表现出了极强的“留农”倾向。第三,已有的研究已经开始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开放的角度研究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系。第四,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现象的描述,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症结或原因作了分析与论证,但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第五,在已有的研究当中,研究方法重理论研究,少实证分析,大多数文章是解释性,实证性文章比例较低,这也是农村教育研究不能走向深入的原因之一。第六,已有的研究多数是在宏观的层面上来研究农村教育问题,也有少部分是在微观的层面上来研究农村教育问题,但没有很好地结合宏观与微观的视角,降低了研究的说服力。第七,已有的对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没有很好地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这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说明与解释农村教育问题。
三、对农村教育发展研究的展望
1.今后研究的重点
对于一项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研究,农村教育发展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笔者认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更加深入了解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只有在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对不同区域的农村教育因地制宜地提出对策,从而有效解决农村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第二,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积聚人力资本,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是一种投入,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则是一种产出,研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以验证这种投入是否合理有效,从而可以为农村教育的改革提供方向。第三,比较不同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通过横向研究达到纵向研究的效果,总结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经验,为落后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的原则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国外农村教育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国外农村教育的政策、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教育结构、资源配置等情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当前农村的教育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2.今后研究的难点
对于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研究,如果要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问题,又要考虑社会变迁因素,难度是很大的。笔者认为最大的难点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教育地区差异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差异较大,即使在各个地区内部的农村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情况决定了对于农村教育很难有统一的模式,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的对策,这无疑是今后研究的一大难点。第二,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复杂。农村教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很多潜功能,农村教育的作用很多时候是间接的,很难为我们所发现。教育投入的回报周期是很长的,在有些农村地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没开始显现,这些情况决定了要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难度很大。第三,不同地区之间农村教育的横向比较很难达到纵向研究的效果。地区之间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性决定了要在不同地区之间对农村教育进行横向比较的效果较差,很难达到纵向研究的效果,对落后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有限。而今后的研究如果想要通过横向比较达到纵向研究的效果,这无疑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借鉴国外农村教育经验要结合中国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国外农村教育的成功经验不能照搬到中国,而是要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国外的成功经验也许在中国有些农村地区适用,而在另外一些农村地区则不适用。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这也是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面临的一个难点。
篇7
【关键词】农村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09-02
随着新时期教育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薄弱的农村教育,呈现出辍学率高、学生厌学的普遍现象。家长无望、学生无意的教育现状,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制约着农村学校前进的步伐,使农村教育岌岌可危。
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特别是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受教育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上存在的许多不良习气及人们认识本位的偏差,使农村存在“教育无用论”的现象。许多人士和家长认为念了书也未必有用,还可以找出许多“以身试法”的案例来论证其说法,其影响虽不太大,但对受教育的孩子和支持孩子上学的家长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为他们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长的认识促使其在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及影响,使农村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动力,孩子们对学习也只是应付而已。受教育意识淡薄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 教育资源匮乏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努力,倾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无疑是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师资力量薄弱,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利用及施展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学生除了课堂上、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课外知识积累太少,也无从积累(缺乏应有的资源)。
3 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学是“以学论教”,把学放在教的前面,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在广大的农村,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由于条件的制约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和普及,学校缺乏形象的教学呈现仪器。教师仍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乏味,家长更是望洋兴叹、无可奈何。教师“老一套”的教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特别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是得不到施展。致使学生越学越乏味,提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无从谈起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 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由于教师资源短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由于社会的发展,条件较为优越的家庭将孩子送入教学质量较好的城区学校接受教育,致使城区学校人满为患,而乡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源急剧减少,有的班级甚至只有1人,一所学校有六个年级,而只有4个或更少的教师的情况在许多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师整天忙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无法研究课堂教学,也没有时间研究教法。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和现象也就随即出现。这样种情形不仅是教育资源浪费,更是教育的失误。
5 课程的开设存在严重的漏洞
由于应试教育及教师配置不合理的原因,大多数农村小学只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课,音乐、美术、体育、品德、科学等课程也只是走走过场或形同虚设。并不是教师懒,而是由于老师整天想着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而无暇顾及。致使六年级小学生不知水蒸气为何物,更不知水蒸气和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教师每天都要完成三至六门主课的教学任务,忙于升学率及排名,对于所谓的“副课”根本无暇顾及。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在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学历合格率低,“拔高使用”、“跨年级使用”、“超负荷使用”的现象十分突出,为此要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打造一支务实、创新、进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农村教育的形势所逼,也是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根本。教师是教育的主导,一支没有创新、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就如同一潭死水,没有生机与活力,学校也得不到发展,学生也就得不到更好的教育。教师只有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校本培训与教师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农村教师由于条件的限制,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太少,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也相对陈旧,只有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与创新理念,农村教育才能步入正轨,农村教育才会焕发出活力。
(3)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在农村,教育资源不是没有,而是相对匮乏,优质的资源无处寻觅,先进的教学仪器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多数教师和学生只是一味地死啃书本。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充当解读文本的角色,教师仍以“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高高在上,学生也只能充当可怜的“小绵羊”,“耐心”地聆听教师的“催眠曲”。这些都是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
因此,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给教师、学生创设优越的教育环境和媒介,是强化农村教育的基石。
(4)优化学校布局调整: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农村学生涌入城市,乡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师少、学生少、年级多的情况,致使正常的教学无法开展。一位教师教二、三个年级;七、八个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寄宿制学校也就应运而生。近年来,大多的农村中小学由于生涯的不断减少,都在合并,相对来说,这是个好事情,因为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受教育难和不均衡的问题,更使优质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使条件较为优越的农村中小学得到长足发展。资源的集中和共享,不仅使更多的孩子受益,更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使农村教育健康、稳步、均衡发展。
篇8
一、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强农村社会教育环境监管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如果从小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会成为制约农村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大障碍。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游戏厅、网吧,但在农村由于法制意识不强,监管不到位,网吧和游戏厅往往成为未成年人经常出入的场所。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发现,有73﹪的学生认为,在节假日他们唯一的活动场所是网吧或娱乐厅,而在与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座谈中,也认为现在大多数学生逃学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迷恋于网吧。很多班主任认为: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抵不上游戏厅或网吧的一夜网聊或游戏。虽然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进入网吧游戏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制止,但收效甚微,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周围娱乐场所的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是解决现存矛盾的关键所在,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不可能保证子女在工作地点上学,而使农村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因此,开发利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开办家长学校,对监护人进行短期培训。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比较高,却又苦于文化太低而无法进行家庭教育。在对家长的问卷中,有68.5%家长认同对家长进行短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应对新时期未成年人教育的需要。
2.丰富农村学校文化生活,为未成年人创造有安全保障的学习环境。学校的安全成本越来越高,安全责任越来越大,现在社会普遍认为教育成为一个高危行业,现在学校的一些活动,不是考虑学生的发展问题,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安全成为学校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基于安全考虑,建议学校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具有安全保障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从学校层面上来说,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校外住宿学生进行登记和排查,一是要加强安全教育,二是与校外住宿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对住宿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和教育状况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必要时也要对家长的有关情况进行登记,以便能够及时和家长就子女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家校双方的努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生命的体验,感受父母般的温暖,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三、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1.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教育改革制度。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城市有着很大的差异,城市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家庭中可供利用学习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城市家庭信息化占有率比较高。但是在农村,真正可以用来帮助学习的信息工具很少,同时缺乏与父母的心理沟通,农村儿童多数情况下出现一些棘手问题,很难获得有效的帮助,只能根据自己的、同时也是极端的方式来处理,从而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改革的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农村家庭教育方式。
2.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农村中学建设学生公寓,实行公寓化管理。现在,农村初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租用学校附近的私人房屋,学生在外面居住,学校很难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由此造成这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也使很多学生游离于学校的监管之外,在周末大多数学生进游戏厅或网吧成为必然。
3.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节假日课外辅导制度。在调查中发现,经常进网吧的学生当中,有64%的学生回答去网吧的原因是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才去的。所以,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节假日课外辅导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总之,为了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政府和社会、学校都要认真研究农村教育,积极探索,形成适合农村实际的教育方式,也要制定与农村教育现状相适应的、与城镇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建立与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相吻合的教育策略,切实支持农村教育发展。
作者:李剑南 单位:庄浪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吴雨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面临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5(36)
篇9
摘要:促进农村教育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农村教育的落后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农村今后的发展。我们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契机,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
教育
农民发展农村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城市和农村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次,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对于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农村、农民和农村问题,增加农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水平,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城市教育相比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的农村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师资力量较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结构功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1、
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短缺现象严重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且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县级政府没有财政能力承担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责任,造成了农村教育面临着经费不足的严重困难。2001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县级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当,有些县级政府教育资金投入较少,使得校舍面积小,教育设施少,对于学生必须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等,也远远达不到现代化的教育要求。而且,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有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和特殊人群(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儿童等)的基础教育就成为了困难,或者负着债务接受教育的情况也不少存在。2、
农村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农村教育中还存在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有些教育观念落后、知识能力不高,方法落后的教师还活跃在农村教育课堂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农村的教师选拨、任用和培训机制不完善,造成教师逐渐向城市学校流动,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逐渐拉大。近年来,农村增加大量的任课教师,却又不给任课教师及时编制,打击了教师的敬业精神,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责任心,造成农村教育质量不高。3、
农村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在农村教育结构上,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只有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相对缺乏。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对于成人和职业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于成人和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农村的教育结构严重向义务教育偏离,忽视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这种现象使得农村的教育结构单一,农村教育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另外,我国农村教育的功能仅限于向高一级学校培养人才,只是希望通过一级级地升学离开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通过简单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只要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行,品德和其他方面都不行,因此不再关心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不仅忽视了成绩较好学生的全面教育,还忽视了成绩较差学生的基础教育,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二、分析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对策1、在政策中突出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政策要突出农村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力争体现农村教育政策的可行性。第一,政府要关心农村的教育问题,将农村教育问题看作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育问题中突出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在政策中对农村教育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农村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关系,一方面,只有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体,地方政府及学校自身为补充的教育资金支持,才能让农村教育免受教育资金缺乏的危机,另一方面,只有以中央政府的科学决策为指导,才能在农村教育中稳步前进,少走弯路。第二,政府要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并在法律和制度中体现可操作性,以确保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特殊而复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实行宏观调控,还要注重侧重群体和区域的教育现状,只有根据具体区域的农村教育问题,才能使农村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政策得以很好实施和农村教育问题得以解决。2、
篇10
>> “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农村教育之痛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教育向何处去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 西部农村学校“后撤点并校时代”所面临的困境 “后撤点并校时代”的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传承 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的发展现状探究 后名校时代的办学反思 慕课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应对策略 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点反思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 发展我国GIS基础教育的思考 中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础教育” 浅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关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措施和建议 反思我国现代基础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思考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06-11.
[3]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师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M].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段成荣.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西北人口,1998.
- 上一篇:人事岗位规章制度
- 下一篇:工程管理和项目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