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无形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有无形资产管理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有无形资产管理规定

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无形资产;企业管理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等。要使无形资产适应国有企业改制的环境,就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对策。

一、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概念

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国有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这些企业资产表现为技术或权利,其并没有物质实体。而后者则仅包括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等,其定义范围更加狭窄。以下所提及的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是指广义上的国有企业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忽视无形资产价值

天津无形资产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有90%都飘在账外,绝大多数无形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管控,甚至“驰名商标”这类价值含量极高的无形资产也没有得到有效管理。还有的国有企业仍然被“只有有形资产才是企业的资产”这种陈旧的观念禁锢着,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评估,不以无形资产作收益源,继而导致无形资产大量减损,流失。更有很多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栏是空白,不知道如何使用无形资产,如何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这充分反映出一些国有企业对无形资产认识的不足,管理力度的薄弱。

(二)管理不科学,流失严重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国有企业忽视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是孤立的认识,单项的利用无形资产,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文化建设工作,却不能很好的进行技术开发、专利保护、商标保护等,使得员工没有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也就不能通过利用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收益。改制上市后企业资本结构失衡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缺失的重要表现。如湖北某改制上市公司的每股首发价为7.5元,但实际发行后,每股净资产3.65元,溢价率>100%,差价之所以产生,根源就在于企业长期经营产生了大量的无形资产。这使得其上市后的股价要高于净资产价值,使得企业资产结构失衡。

三、国有企业改制背景下的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一)提高认识,做好价值评估

首先,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该要求有关部门完善无形资产方面的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条款,规范其工作流程。其次,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教育,使其意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其身体立行,重视无形资产,从而更有效的带领员工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保证无形资产的长期性发展。再者,建立规范的会计处理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无形资产的质量。第四,建立规范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机制,从其标准性、科学性、客观性、统一性、公平性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并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通过评估和核算使国有企业掌握无形资产的现存状况。最后,无形资产可以作为国有企业融资的依据,从而凝聚更多的资金,增加无形资产的附加值,为企业增加更多的合作机遇,如此能保证无形资产不流失。

(二)健全机构,创新无形资产管理方法

首先,在国有企业内部设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专业的管理。其次,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指标体系,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还要保证管理人才素质的同时不断吸引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不断挖掘无形资产的潜力。再次,企业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对原有的死板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运用科学的有效的专业的管理来保证无形资产的长远发展。第四,管理人员应鼓励员工创新无形资产,发挥创新力,注入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因素,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效力,保证无形资产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不断的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优化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评估制度,及时的对无形资产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审核,加强日常的会计核算和评估,在准确核算的同时要准确把握无形资产的范围,保证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

四、结语

无形资产是重要的资源,它作为国有企业资产的一部分,既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提升国有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背景下,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极为重要。只有对无形资产进行专业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以保证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穆昱 单位:包头市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亚薇.国有企业无形资产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2]张了,陈志平,刘冰冰.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问题[J].经济视角(中旬),2011(02).

篇2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3-0065-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等院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提高以及高等院校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因此,当前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强,我们应该通过积极有效的制度创新使科研经费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一、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评价和科技评价机制存在不科学因素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称评聘制度、科研工作量考核、科技奖励机制等往往只认第一负责人或第一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成果报奖等方面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缺乏团队意识。虽然高校拥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但高校的这种评价机制、人事管理制度以及科技资源分配机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人员松散孤立,申报项目规模小而数量多,研究方向纷繁杂乱,制约了科研项目的做大做强,使得大团队的跨学科联合科技攻关受限,很难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的学科优势互补和交叉集成效应,很难产生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及核心技术竞争力。

(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过于宽松

1、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缺位。科研成本应包括与科研活动有关的学校公共资源(如图书馆等)、水、电等的使用费,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科研人员的薪水、福利等的支出费。由于部分高校只注重科研经费的总量,从不计较科研工作的经济效益情况,甚至认为“宁可学校赔钱,也要支持科研”,因此在科研经费到账后,只提取少量的管理费,有的甚至不提管理费,而将原应计入科研经费的成本支出转到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这样使多数科研人员误以为科研经费全部属于个人所有。

2、科研经费实际支出随便。近年来,高校为了鼓励教职工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在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上一般相对宽松。有的科研人员钻政策的空子,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或将个人及家庭生活开支列为科研费用,将科研经费转入私人财产等。

(三)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1、课题立项资金的不规范。大多数高校为了集中学校财力,对科研经费没有设立独立账号。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收入账,这既违背了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又有可能当科研经费到账后,因收入款项的具体课题负责人不详。难以及时分配给相关科研课题组,进而影响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给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带来麻烦。另外,学校中某些部门或教师为了增加课题经费,完成上级部门的课题要求,不惜将创收来的预算外资金,划转为课题资金。某些教师甚至与外单位“合作”,要求将个人资金打入校财务。权当横向课题。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与高校提倡科研活动的原有宗旨严重背离。

2、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缺乏沟通协作。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高校科研处(许多高校细分为科技处与社科处)与财务处两大部门。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将经费花在何处,是否花的与科研有关,对此科研处从来不管,财务处也只有流水账。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的监管过程中脱节严重,往往容易导致科研经费在科研课题还没有结题前就全部被“用光”的尴尬局面。

3、科研项目剩余经费结题结账有待规范。目前,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剩余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题不结账。按《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课题的结余经费应进行审核、结算。以及国家对科研经费结余分配规定的不明确和管理上的混乱,使得大部分课题组在科研经费使用上想方设法,花干用完,一些人将课题结余资金用于个人的旅游费、通讯费、家庭日常开销等与科研无关的支出,变相成了个人的活期存折。

(四)科研经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落后

1、出现用科研经费购置与课题项目无关的资本性设备的现象。各高校为了鼓励教职工的积极性,在科研经费特别是横向课题的管理上都比较宽松,而部分相关人员亦认为科研经费是靠个人能力争取来的,只要财务报账手续过得去,个人想怎么用都行。这种思想造成了许多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出现无序性和随意性。如报销收据中所列的明细账与实际情况不符,发票开具时间与科研时间不统一,把立项之前的旧发票充作报销单据等。个别单位甚至存在有人用科研经费买房、购车和购买其他与课题无关的固定资产的现象。

2、科研资源共享难,设备利用率低。科研经费实行专项经费制度,且各个课题内容不同,设备资源购置也不同。也有课题相近,设备重新购置者,由于分属不同课题,不同部门,资源往往独享,共享性差。

3、重视有形资产管理,忽视无形资产管理。所谓无形资产,就是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将越来越多,各高校今后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

4、科研资产流失比较严重。既有有形资产的流失,也有无形资产的流失。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名义上存在着科研处、院所、财务处等齐抓共管,实际上共管缺位。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整时,缺乏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更有甚者,某些固定资产被化整为零,将国有资产拆分成材料开具发票。由于科研处与财务处缺乏监督,从而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另一方面,对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等,学校管理的意识、措施非常薄弱,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五)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腐败”现象

近年来,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在评价一个大学、一个学科和一个学者科研实力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加之目前科研项目立项制度的不甚健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的腐败问题愈加复杂和严重。很多高校中都出现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和“跑项目”的不正常现象,这也造成了“钱权交易”的腐败问题。表现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便会出现一些以专家招待与咨询、专家鉴定

和小型会议费等不同名目出现的变相行贿。

二、加强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加强和完善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在体制、机制及制度上做好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每个高校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改革和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学校适时出台一些有利于调动科技创新积极性的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科技奖励、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在用人机制上突出以人为本,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在激励机制上采用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在竞争机制上实行绩效考评,优胜劣汰;在运行机制上提倡联合开放,资源共享;在监督机制上完善审批程序和经费使用审计;在项目类型上强调纵横向均衡发展。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制,对科研经费的支出实行全成本核算

科研要全成本核算,应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科研支出的合理水平。科研经费支出包括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项目管理费)和协作研究支出。其中,直接费用主要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耗用的可以直接计人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员费、设备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外协测试化验与加工费及其他直接费用等,对于同一课题组的不同课题之间费用划分,各科研人员应提高认识,在报账时据实划分,确保科研支出的真实准确;项目管理费是学校组织和支持科研活动发生的,但无法准确核算其成本的各项费用,应根据国家和各高校的有关规定或合同协议的规定计提,提取的管理费用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协作研究支出是指将协作研究工作委托给其他单位所发生的支出,经费转拨业务应向学校科研、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协议和其他必要的资料,经学校各部门严格审批,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避免借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

(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并高效地使用科研经费

1、高校科研经费来源不同,均须纳入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并设立独立的科研经费收入账号,集中核算,以确保专款专用。纵向科研经费一般为财政拨款,属国家预算资金,虽不具有创收作用,却是促进高校科研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素质的支撑条件。横向科研经费是学校通过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让等服务性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投资,是学校的主要财源之一。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共同构成了学校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2、要在制度上保证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

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要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共同目标,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不仅要经常检查,还要共同制订下一步的经费计划并在实践中合理使用。可以试行在财务管理部门派驻科研管理人员,也可以在科研管理部门派驻财务管理人员,以便在制度上真正把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到整个科研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3、完善科研财务管理办法,合理使用结余经费

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联系,制定出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结题时,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经费结余的真正原因,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结余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及时清理结题经费,避免长期挂账,防止科研结余资金的浪费与流失。原则上应在课题完成并通过验收后六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对于无正当理由却不按照管理办法执行的课题,学校财务部门应根据科研管理部门的通知给予强制性结账。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应通过管理软件定期统计出已结题项目的信息,使财务部门能真实、准确地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避免盲目投入。建立经费结余奖惩制度,对结余经费实行配套奖励,鼓励节约,提高实验室及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此外,课题按期保质完成奖、超工作量奖、科技成果推广奖等也可为结余经费使用的一项内容,鼓励将结余经费用于自主课题方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四)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减少和避免科研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1、对科研设备应采取统一管理,实现资产的共享。高校传统的按项目分散管理科研经费的模式,造成每个课题组都独立购置所需科研设备的分散管理局面,这在客观上分散了科研经费的整体运作效能,加大了科研成本。因此,要加强科研经费中设备购置的监督和管理,从财务管理上防止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应对科研资产采取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有偿调配和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科研经费,而且还可以使部分经费少的小项目由于有先进仪器、设备的支持而得以高质量的完成。

2、重视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的入账管理。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只重视有形资产的投入,对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长期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措施。从财务管理角度看,高校科研形成的无形资产应纳入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只有平时做好财务核算和记录,才能为无形资产的对外使用提供充分、合理的作价依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拥有的无形资产数量会越来越多,对学校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无形资产核算管理办法,以便高校对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规范的管理。

3、财务部门应定期联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购置设备进行资产清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除非另有规定。凡是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不能当做课题组或课题负责人的私有财产,结题后应上交单位保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时应按《固定资产处置暂行规定》中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经批准后才能处置。

(五)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监察,开展绩效审计

高校的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审计监察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深入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了解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基本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合理完备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监督力度,对于数额巨大的科研项目进行项目审计,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纪问题,对于那些弄虚作假和截留挪用课题经费等违纪行为,要进行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还有就是必须开展绩效审查,对生产、经营、投资等活动及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发掘潜力,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绩效开展事前、事中、事后跟踪审计,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效益性,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

(六)推进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财务人员可以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针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特点与需求,共同开发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手段创新,对科研经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

以下为一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程序控制的例子:

比如,某高校取得一个横向项目50万元,经费预算要求资料费5万元以内、差旅费3万元以内、测试加工费在8万元左右、人员经费7万元以内、设备费控制在13万元左右、材料费7万元左右、鉴定费5万元以内、其他费用为2万元以内。

首先,根据到款金额设立科研项目代码×××××,同时,输入控制程序使在该项目代码×××××下,分科目报销总额为:资料费5万元、差旅费3万元、测试加工费8万元、人员费用7万元、设备费13万元、材料费7万元、鉴定费5万元、其他费用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