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反应式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化学反应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化学反应式

篇1

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能够参加*师范大学应用工程学院20*届新生军训阅兵式暨总结表彰大会,感到非常荣幸。同学们的队列表演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口号嘹亮,非常精彩,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军训,充分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展现了我们学校的精神风貌,也进一步激发了参训学生的昂扬斗志和爱国主义精神,加深了大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理解和热爱,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应该说,军训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对学校军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协助和指导军训的部队首长、官兵以及全体参训的教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问候!

高等学校学生军训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任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学生军训对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来说,既是精彩的,又是艰苦的,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军事技能训练,活动强度大,动作难度高,质量要求严,加上连续训练,劳累可想而知。军训中同学们不仅保持了高昂的热情,也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真正做到了像那样“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确保了军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同学们,艰苦和富于挑战的军训生活结束了,新鲜而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活即将在你们面前展开。希望全体同学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军训中养成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继续保持在军训中建立起来的同志情、同学情、军民情,并最终把军训的优良品质和作风带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牢固树立起国防意识,刻苦学习,勤于实践,发奋成才,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为伟大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谱写绚烂篇章!

篇2

关键词:示范性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 个性化教学

一、示范性院校中大学英语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步伐的加快,各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了专业建设。而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中的主干课程,是普及全院的必修课程,影响面在所有课程中是最广泛的,因此,搞好大学英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示范性院校建设的大事。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尽管作为主干课程,高职院校中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学校对英语教师的投资欠缺,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和业务进修的机会很少。师资短缺,师生比严重失衡。教师每周课时多,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没有精力进行科研,科研能力下降。

二是很多教师把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同于电脑加投影,信息化教学意识薄弱,不会熟练使用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设施保守落后,信息化教学技术更新慢,跟不上互联网教学发展步伐。

三是英语教学目标不到位,脱离高职英语的学习本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普遍,过于偏重词汇学习和阅读训练。对听说基本技能重视不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

四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差,缺乏良好的策略使用意识。对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受传统教学方法和策略影响,应试心理和功利意识重,个性化学习氛围不浓。

五是由于师资短缺,英语教学普遍采取大合堂上课,客观上妨碍了英语学习的有效进行。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减少,师生沟通受阻,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关注减少。这违反了语言习得的规律,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个性化教学在高职英语中的突出作用

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需要学院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套以及软硬件设施方面有所改变外,还需要教师根据客观现状,不断探索,改进教学策略,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去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各示范性院校在层次、类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地域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而高职院校主要是面向社会实际需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个性化的教学原则最符合高职院校特点。

学生因其个人兴趣、所学专业要求、未来发展考虑等不同因素,学习具有多元特征,如果采取一刀切的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没有效果。只有注意到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不同的专业需要为导向,提出有差异化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个性化,才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

1.个性化教学首先要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备课

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他们不同的能力倾向,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进度,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从实用够用的角度,摒弃传统的一套课本一个模子的授课思路,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大胆进行个性化备课。

2.个性化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学习

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家长制的教学习惯,给学生充分自,让他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摒弃古板落后的课后作业形式,采取国外流行的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方法,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材料开展自学。

还可以针对学生基础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缩小范围,关键是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

3.个性化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授课方式

尽管在不久的未来,网络教学会因其更注重个体化教学而成为主流教学手段,但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离不了教师的引导,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点集中反映在教学设计上,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设计规划课堂的自,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知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及学习。

在设计环节中,教师要融合自己的教学思路、经验和能力,对各个教学环节不断完善和改进,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预设课程发展空间,对生成情况随机应变,用富有个性特征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个性化教与学的统一。

4.个性化教学要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个性化最主要的体现形式是分组讨论和个人汇报环节。利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围绕学生自学过的内容,启发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讨论的问题不可太广泛空洞或者太抽象,应该是具体的,最好是学生熟悉的。

比如在讲社会暴力的课文时,不宜提出诸如:你如何看待我国的暴力犯罪现状;你如何看待青少年犯罪等太过宽泛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出如下问题以供讨论:假如你在公交车上目睹一起偷盗犯罪行为,应该怎么做;假如你邻居小孩犯过罪,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该怎么帮助他等。

在个人汇报环节,让学生尽情按照他们的思路进行自由表述,教师起引导作用,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做总结。也可以根据讨论的话题设计成小组间辩论和其他的比赛形式,目的就是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排除紧张情绪,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动态的教学氛围,这可以大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效果。

5.个性化教学要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黑板加课本教学模式退出了讲台,取而代之的是多种现代教学媒介的交互使用。能否有效利用好这些资源,是能否成功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能熟练使用各种教学媒介,熟练应用网络课堂和制作教学课件,用灵活直观的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学目标。

6.个性化教学还要体现教学评价机制的个性化

传统的标准化统一考试,不符合个性化教学精神。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采取分卷测试,开展测试评估的层次化,也可以在同一份试卷上进行设定,还可以增加附加题或者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增加日常性规范考试的次数,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五、小结

总之,只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目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东风,身体力行地大胆改革,全面开展个性化教学,就一定会推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主”的方向深入发展,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守仁.语境下个性化英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4).

[2]刘秋芳.示范性建设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3]刘旭萌.院校示范性建设中“两课”教学的改革[J].时代经贸(下),2009(6).

篇3

[论文摘要]大学古代文学课程应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课程特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并保持大学课程应该具有的开放、多元、学术、个性等特色。

高校中文师范专业担负着为基础语文教育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但今天高校师范专业在教学上很大的问题就在于对基础教育的漠视。笔者在近两年指导中学教育实习中发现大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程结构、教材建设等方面都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直接的反映就是毕业生在教育实习阶段进入中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实习单位提出毕业生自身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都有待提高,否则难以适应中学语文课改的进程。这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适应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深化高等中文师范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语文课的改革都明显地更为强调对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传承,扩大了古代作品在课文中的比例,然而笔者在中学指导实习期间,通过和学生交流、课堂听课等方式对银川几所中学的语文教师古代作品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相关了解,从采集的信息看,古代作品的教学存在较多的困难。部分教师自身古代文化知识储备欠缺、对诗词歌赋的鉴赏停留在一般的、表层的知识讲授上,而对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学观念、思想意蕴、审美理想、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文体风范,以及创作主体所体现的人生态度、人格力量和艺术创造力等挖掘很少,这就导致学生对古诗文认识不深入、不到位,无法真正领悟其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情怀,同时由于古代作品时代久远,使得学生在理解上有距离感,觉得难学甚至学不懂,长期下来,学生失去学习古代作品的兴趣和信心。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测验卷面上涉及古代知识的题型失分较多。这种情况一定程度表明了担负着中学语文教师职前培养使命的高校中文师范专业在整体上与中学教育是脱节的,培养的语文师资还远未达到基础教育方兴未艾的课改的新要求。因此,大学古代文学课程应如何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课程特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宁夏语文基础教育的现状很好的结合,都将成为古代文学教研室课程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讲授的高校教师,笔者认为,大学师范专业古代文学课程在改革中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

针对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需要,高师古代文学教学的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从知识层面、素质层面、审美层面及理论层面都做相应的调整。以宁夏大学为例,大学古代文学课程分为四段:即先秦两汉段、魏晋隋唐段、宋元段、明清段,在教学中把《中国文学史》与《历代文学作品选》结合起来,但该课程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就是在有限的课时里,如何让学生把握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学、如何让学生理解众多的经典名作,实是一件捉襟见肘的事情。以至于长久以来教学中采用的基本方法就是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加作品分析的“文学史模式”,忽略了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主讲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把重点用于讲清文学发展的脉络、形制特点、作家贡献、文学主张、文学现象上。而对学生的鉴赏评介,审美和领悟作品的能力以及对其阅读范围、知识的整体储备等等的检查较为忽略,这就使得毕业生走入中学岗位后自身的文化底蕴薄弱,在实践教学中困难重重。就此,笔者认为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根据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把教学重点做适当调整,例如先秦两汉文学把重点倾向于对学生古汉语基本功底,原典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魏晋隋唐文学继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侧重学生对文学自觉地阐释和理解;宋元文学更多的强调学生诵读能力、鉴赏审美能力;明清文学倾向于较广的阅读面,加强学生作品形象分析能力。与此相对应,教师可在古代散文的教学中形成文史结合,严谨扎实,重视史料的教学风格;在诗词歌赋文学中形成审美、吟咏讲解的教学风格;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形成知人论世、人物分析的教学风格等等,这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时数不足导致人才培养上的不利影响,缓解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缺失导致其走入中学工作实践后和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作家、作品、世界、读者是构成文学的四要素。传统的大学教学还是中学教学只侧重于作家、作品的介绍,以及作家、作品与世界的关系,在涉及读者时,则仅仅注意到作品对读者的教育作用,而对读者(学生)是否接受作品或在什么程度上接受和理解作品,是不够重视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家写出作品只是完成了文学活动的一个部分,作品本身并不产生意义。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读者的阅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要把作品和读者的关系置于文学研究的首要地位,充分承认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作用,这一理论已成为文学史研究的新方法。中学新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说的“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教学建议”说的“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主要体现的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而这一教育理念也符合文学活动的本质,所以完全适用于大学及中学的教学。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在整体教学改革上提出“四环节”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中贯穿“讲授—讨论—论文—阅读”四个环节,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型教学方式,把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上,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获得专业的知识,通过课堂讨论锻炼自身的表达、理解能力,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加强其书面写作水平,通过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目拓宽知识层面、提升其对文学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最终目的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希望通过这种改革,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种创新型的人才的培养目标显然也完全符合接受美学理论提出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具有的创造性作用这一文学命题,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中更应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让各类体裁所承载的有效知识交互使用,相互辅助和映衬,促使学生分析知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知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知识的边缘性和内涵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思索、感悟、再造的空间,从而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趋势。

值得说明的是,笔者提倡高校中文师范专业古代文学的教学面向基础教育,绝不意味着将大学教育等同于基础教育。我们甚至需要警惕中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对大学教育的干扰,拒绝教学上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面向基础教育的同时,始终保持大学课程应该具有的开放、多元、学术、个性等特色。

[参考文献]

篇4

主办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承办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一、晚会宏观模式2.节目表演部分分为两个版块:篇、前行篇中间以游戏隔开

3.晚会整体要章显大学生的高尚品位以及青春活力,增进自管会内部凝聚力

4.晚会节目类型主要有独唱、舞蹈、话剧、串烧、乐器、走秀、朗诵,可以适当添加、游戏二、节目相关准备工作:

1.各部要求准备2~4个节目,节目类型不能相同,尽量由部内成员参加。

2.12月8日各部上交初步节目名单

12月15日进行节目筛选,确定最终节目名单

12月22日进行第一次彩排

12月26日进行第二次彩排

12月28日上午进行最后彩排带妆彩排

3.各部道具服装需自己准备校团委可提供部分晚会需要服装

4.主持人:女主持:耿伟

男主持:

5.晚会的开场音乐宏阔、隆重以及晚会前调动气氛音乐的选择

6.篇:乐器开场、舞蹈、独唱、话剧

游戏:

前行篇:走秀、串烧、舞蹈、独唱、朗诵

颁奖表彰:

晚会结束民族或美声唱响晚会结尾三、晚会相关准备工作

1.秘书处:采购、部门间协调工作

2.宣传部:现场布置

3.女生部:晚会现场节目间衔接工作

附表:工作细则一览表

晚会前准备工作:

1.场地申请

2.礼仪小姐的选定以及相关培训工作

3.印制节目单、门票

4.邀请嘉宾

5.借用所需工具

6.提前联系好DV制作人员

7.采购:鲜花、礼品、荧光棒、化妆品、请帖、气球、礼炮等

8.相关PPT制作

晚会现场准备工作:

1.引领观众入座礼仪;发放节目单、荧光棒

2.现场进出口工作人员到位

3.道具准备治安部

4.音响设备调试、灯光调试

5.投影设施的准备工作

6.化妆、换衣间工作人员到位

7.DV制作、拍摄照片人员到位

8.现场维持秩序人员到位

9.负责献花、喷放礼炮人员到位

10.催台人员到位

11.工作餐定制生活部

12.后台秩序整体负责四、其他晚会要求:

1.上一个节目演出时,其后的两个节目在后台准备前一节目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按时出演时,下一个节目可即时跟进

2.任一节目在演出过程中发生失误或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时,由节目的领演人迅速组织演员重演此节目;若重演仍出现问题,则该节目立即退场,视具体情况决定其再次重演或取消。

3.各部成员需遵守晚会现场纪律,不得随意走动、吃零食

篇5

【关键词】大学四级考试改革翻译教学中国文化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07-02

一、大学英语教学

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四、六级考试改革为契机,大学英语教学应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明确新的方向,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这个层面,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逐渐攀升,大学英语要加大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来帮助学生做文化交流的使者。

二、 大学英语四级改革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一项重大测试,在中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基于英语听、说、读、写等各个能力后,翻译题由单句翻译变成与考研题相同的整段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分值提升15分。原来学生只需要翻译给出一半已知信息的句子,而现在要求学生对整段文章进行理解,毫无疑问,这是在考验学生对主观题掌握的能力。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这一消息发出后,我校很多学生表示,这次改革翻译新题型的挑战最大。教师也反馈过去的大学英语课堂过多地重视英语文化背景而轻视中国文化知识的渗透。大学四级改革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大学英语四级的关系

1.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体现在:字面翻译能力literal translation,是依据积累的词汇和语法和基本的句式结构。而深层次的推论翻译inferential translation,是积极的交际和深刻的思维活动,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把原作品中包含的世界的逻辑映像,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来。[2]这就要求译者对文化背景cultural context 和情景situational context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因此,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 和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有重要意义。文化洞察力和技能,再流利的外语学习者也可能误解听到的或读到的信息或者交际的意图 [2]。外语学习的过程也是外语文化学习的过程。“语言学习中的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 [3]。

2.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文化”的含义是很广的。从人类文化学的观点看,文化有两个意思:一是正式文化(英文中大写开头的Culture),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另一个是普遍文化(英文中用小写开头的(culture),即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相互关系等。古德诺夫(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曾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4] 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与那种语言相关的文化。语言教育家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 [5]。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3.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差异则是障碍,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翻译常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不同文化色彩,会给翻译者的转换(code―switching)造成障碍。

文化差异是学生从字面翻译能力向凸轮翻译能力的一大障碍。在教学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强化文化差异背景下处理翻译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就有意识地渗透中国文化的翻译教学。比如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译第一册 UNIT2CONVERSATIONAL BALLGAMES为例,此文是介绍东西方谈话特点的不同,作者把东方的谈话形象地比喻为保龄球,谈话者静观其变,礼貌谦让,不会在谈话的过程中轻易打断对方;而西方的谈话方式被比作是激烈的球类运动网球。谈话中,大家积极互动,热烈讨论,场面可谓热火朝天。这篇文章是一个介绍中国文化以及对比西方文化非常好的契机。因此,借用此课文拓展了中西方其他文化上的不同,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比如说生活方式:西方老人独立,以养宠物消磨时光;而东方老人的晚年生活是为下一代照顾子孙。再比如人际关系上:中国人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西方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细;在表达观点上:中国人喜欢拐弯抹角,西方人比较直截了当。同时,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利用课下时间去搜集有关中西方文化不同的材料,以PPT的形式在下一节课Presentation。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到了中西方文化上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在最后一个环节,我就所提及的话题帮助学生总结梳理相关单词和句式,使学生们在这一话题中能储备一定的词汇量。布置给学生翻译的作业,内容就是在小组学习中讨论过的文化话题。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们的输出能力比以往提高很多,所用到的词汇和句式也是我们课上所讲解的部分。这和他们对于文化深入了解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系统地增加中国文化课程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对于翻译教学意义深远。

四 、结论

大学英语应重视文化的传授。Moran曾指出:“语言不可能脱离它所在的文化而单独存在。” [6]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不仅体现在大学四级改革这一方面。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层面上来讲,中国的社会地位在世界上逐渐地备受重视,当今时代的英语学习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世界传输中国的文化精髓,促进中西方的合作和交流。英语学习不能单纯地学习语言的本身,只学习西方的文化,而脱离中国文化的渗透。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真正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从而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大学教育,2004:5.

[2]原虹.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2.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89.

[4]Goodenough W H.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 [A].Garvin P L. Report of the Seventh Round Table Meeting o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Study [C]. Washington, D 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5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