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农业规划设计

篇1

关键词:都市农业;规划设计;农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

近些年,农业在我国一直是热点话题,也由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新城镇化的背景下,都市农业依托自身区位、资源优势,迎来大好发展机遇[1]。都市农业的特点、功能,促使其在整个农业新时期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未来都市农业发展还需落实到具体的都市农业园区建设中去,在此之前,需要先行谋划,保证长远发展。

1都市农业概述

1.1内涵及国外模式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农业经济地理》中提到都市农业受都市经济的影响,是分布在都市中或围绕都市外围的特殊农业形态,集约化、专业化种养殖生产和经营[2];到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提出“都市农业生产区域”“都市农业生产方式”概念[3];在1977年《日本农业模式》中正式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韩国、新加坡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研究。中国的都市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概念引自国外,以国外都市农业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的研究和实践。对于都市农业虽然争议颇多,但综合起来,从范围、体系、内容和功能等角度来说,都市农业范围有3种:一是镶嵌在城市内部;二是处于城市边缘近郊地带;三是城市化程度高的都市经济圈内,辐射半径2h的交通圈。依托现代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等,创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生产、休闲观光、绿化、市场创汇等目的,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文化与教育于一体,是服务于城市的新型农业[4]。都市农业在国外发展较为前沿,形成了几个典型模式:①美国模式———典型的都市区域内的农业,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引擎,构建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其主要形式是农场与社区的结合,风险共享、利益共担,搭建了固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模式。②德国模式———人地矛盾并不突出,城镇化率较高,城市的公共设施也比较完善,整体土地利用较为均衡,经济上也属于发达国家行列,“德意志森林”和“自然崇拜”文化盛行,注重生活品质,农产品以进口为主,林业非常发达,比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以生态、社会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③日本模式———插花型都市农业,人地矛盾相对突出,都市农业镶嵌在城市中。政府通过立法和改变税收政策推行都市农业,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实现防火防灾、绿化城市空间、形成城市景观、科普教育及休闲娱乐等功能。同时从事都市农业的农民平均收入甚至高于城市居民平均收入,都市农业发挥重要的经济功能。以功能进行划分,即经济功能型都市农业、生态社会功能型都市农业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兼具的都市农业模式。

1.2发展意义

我国的都市农业原型由20世纪90年的城郊农业发展而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趋势,人均收入的提升,人们对农产品需求发生了转变,不仅需要绿色无污染的鲜活农产品或初级加工农产品,还要满足体验、消费等需求。从农业供给侧来说,由农产品的供应发展为满足城市“三生”需求多元化供给状态,而且城市对供给质量要求更高,业态要求更多,旅游、休闲、体验功能需求上升。从经验上来看,城市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的时候,才可能进入都市农业阶段[5],以此标准来说,我国大多数地区已进入了都市农业阶段。早期的都市农业实践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成都等大中型城市,依托自身积累的都市资源和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率先实现了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到现在形成了以农业公园、农业嘉年华、农业科技园区、休闲农场、观光农园、民宿农庄等形式为主的都市农业模式,但离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还有很远的距离。都市农业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发展前景远大。都市农业涉及产业链的延伸、生产要素集聚、利益联结等多方面,不仅满足市场需求,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都市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与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市农业是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体现形式,有利于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都市农业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及城市经济的基础[6]。发展都市农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社会意义。

1.3规划的必要性及目的

都市农业在调整农业结构和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农民增收等方面承担了重要的作用,而都市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一个具体展现形式,也是都市农业发展中引进资金、人才、科技等的落脚点,承载着都市农业多样功能。我国各地发展不均衡,土地、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各不相同,对于发展都市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园区,没有现成的既定模式和建设条件可以生搬硬套,投入的资源要素也有限,如何制定合适的规模、如何定位、采用何种发展模式、如何正常运营,为了避免重复改造、浪费资源,需要规划先行。规划是园区发展的蓝图,以宏观层面的战略性、区域性规划为前提,通过总体规划制定园区发展方向,融合微观层面的农业技术,以中观层面的园区规划,确定园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整体平面布局、具体的建设内容,细化道路、景观及园区内的基础设施规划,预测投入产出值,探索适合园区发展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指导都市农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

2规划原则

2.1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研究国家及省、市(区)相关政策,依据上位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规划,保障都市农业园区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在规划前,要进行详细的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因为城市及周边都在不断发展,对待当地的情况也应以发展的眼光去判断和评估;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基础、交通区位、农业及相关产业、经济条件等情况,分析与周边的相容性和产业结合性,选择都市农业园区类型或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布局,选择恰当的配套内容,确定合适的规模体量,预测评估开发价值。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

2.2主题突出、产业明确原则

主题的确定依赖于都市农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区域地位、政策支持、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结合都市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技展示等多功能,确定园区主题定位,主题也决定了园区未来的运营模式。既要充分利用政策,结合资源条件,还要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合理划分园区一二三产业比例,产业突出优与特。

2.3质量优先、保持生态原则

都市农业园区坚持质量优先原则,一方面要引入高质量的项目,设置严格的引进入园标准,通过高质量的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核心品牌;另一方面是确保产品质量,产品的高质量是价值和销路的前提。在规划和实际开发中,通过引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效生态的设施种养殖技术,达到提升品质的目的,同时通过必要的措施处理好生产中带来的污染,整合土地、环境、水及产业等多方面资源,兼顾质量与生态,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4市场导向、政策支持原则

一个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服务、经营模式,是否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决定着园区的成功与否。紧跟市场,瞄准都市消费需求变化,融入农业高科技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科普教育产业、农业旅游产业、健康养生产业等新产业,融入农业嘉年华、农业奥特莱斯等新业态及新业态产业集群,集多功能于一体,满足都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自我造血。同时,为了推动都市农业稳定发展,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经营主体的税收优惠、建设融资等方面,起到辅助作用。

3功能定位

都市农业的兴起依托于城市,距离城市比较近,拥有区域、人才、市场、科技等得天独厚优越条件,同时也是农业功能拓展需求最大的区域[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市农业由最初的生产特性,演变为现在的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以及高度开放性。都市农业园区中,可以具体体现为生产加工、科技示范引领带动、观光体验休闲、企业孵化、科普教育等功能。

3.1生产加工功能

都市农业园区中,生产加工是最为基础的功能,在国内除了公共性比较强的农业公园,其他模式的都市农业还是很注重园区开发的经济价值,生产加工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基本保证功能。内容可以涵盖标准化生产、初级及精深加工,延伸市场交易、仓储物流配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

3.2都市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功能

以不为城市居民熟知的农业生产过程、农事体验为主,结合园区和当地的文化、产业资源及自然景观,达到满足休闲、旅游、享受田园、体验民俗等需求,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目的。

3.3科技示范引领带动功能

研究和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新材料,通过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植物工厂、农业机器人及数字农业、物联网等农业高新技术,作为对外展示的窗口,对其他地区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3.4企业孵化功能

都市农业园区科技和品种等研究,需要各方面的资源,通过引进国内外新型技术进行中试推广,结合园区的辐射和传递作用,可以吸引多方资源集聚,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在农业科技园区中体现比较明显。

3.5科普教育示范功能

都市农业园区中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还是以其他模式为主,里面涉及到现代化科技、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控制平台以及生产技术等,一方面可以为青少年进行科普展示、拓宽知识面起到科普教育的目的。同时这种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的引用,在农业领域的创新探索,在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篇2

关键词:农业区域规划;图纸;设计思路;绘图软件;平面布局图

中图分类号:F123.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2.025

The Design of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Drawings

LIU Xin-yu,HUANG Xue-qun,NIU Gao-hua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Tianjin,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design principles, ideas, drawing content and technical support, which also analyzed the drawing designs with this kind of programming by taking examples of general plans includ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 Beichen District and Binhai aquarium fish science park in Tianjin, so as to propose sugges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sign of planning drawing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drawings; design ideas; paint software; layout diagram

农业区域规划是指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农业生产,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编制好农业区域规划,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任务[1]。

农业区域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两部分。规划图件是以各种符号反映农业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包括农业资源的种类、特征、数量、质量,以及农业类型或农业区域的空间位置。表达某些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区域差异,用制图手段清晰地定位、定性和定量,反映农业资源状况及其变化。为因地制宜指导农业发展服务,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2]。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空间上表述规划的内容,为规划提供更形象、更直接的描述。具有空间定位性强、表达准确、直观性好等特点。

1 农业区域规划图件设计原则

1.1 遵循实际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编制图件所采用的各种资料要准确可靠,在图中所表示的线条、面积、位置要力求准确,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1.2 遵从文本原则

图件要与文本内容相符合,要遵从文本、服务于文本。合理确定图件比例尺、色彩风格,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准确表达文本中的重要内容。

1.3 创造性原则

图件要基于文本的表述性之上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规划内容,就要有独特的创新性,要敢于突破以往的图件模式,尝试用更新奇及生动的形式表现规划内容,这要求图件编制人员具有良好的规划水平并能充分理解规划文本的内涵,敢于突破传统。

1.4 艺术性原则

图件的内容是通过它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一个好的图件,直观易懂,要通过其特殊的艺术特点表现出图件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更好地传递规划内容的信息,使得规划更具有说服力和表述性[3]。

2 农业区域规划的类型及编制内容

农业区域规划按照其规划主题方向可分为两种类型,区域性农业规划和农业园区规划。

2.1 区域性农业规划

区域性农业规划是以一定地区的农业布局为研究对象。而地区是指某一地域整体的组成部分,即地域单元。区域性农业规划是以整个地区的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欲解决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发展综合配置问题。此类规划图件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3方面。

(1)区域总体综合规划布局。其主要是表现规划地区农业的分布及分区等总体情况。

(2)分产业农业规划布局。通过农业的各个分项分别表示,及农林牧渔等,表现各产业规划的一般情况、特点及分布,规划的主要意图和具体内容等。

(3)分块农业规划布局。在规划地区以下,根据合理分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划为若干规划分区,并对各个区内的农业资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如按照地区的各个行政单位进行划分,及各个镇或者村等。

2.2 农业园区规划

农业园区规划是指以单个地块的布局为研究对象。以单个园区性质为基础的规划,此类规划面积一般不大,且规划内容比较具体,是属于详细性规划。此类规划图件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2方面。

(1)园区总体布局及规划分区。主要表现园区内的各个功能区及其内部详细规划内容。

(2)园区附属设施规划布局。包括园区内部道路、给排水、电力、卫生设施、绿化及旅游路线等布局。

3 农业区域规划图件设计思路及技术支持

3.1 设计思路

农业用地又称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如水库、闸坝、堤埝、排灌沟渠等),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4]。

在收集所设计地块的综合背景下,根据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规划,确定农业产业发展的空间范围,对农业用地现状进行分类,重点区分开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和养殖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并严格按照土地类型进行后续的规划设计。

按照区域农业结构类型,各个地块性质及特点区分其产业类型及功能,绘制出功能分区图和布局图。根据所处区域及其与外界区域关系等绘制出区域位置图、相对位置图以及道路、水系图等。

3.2 技术支持

农业区域规划图纸的设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选择好的绘图软件首先要看其操作是否方便快捷,界面是否简洁明了,是否简便易学等,最后看其提供的功能是否适合于规划。

目前广泛应用的绘图软件主要有:CAD、Adobe Photoshop和Adobe Illustrator等。

采用的其他软件还有Google Earth,3D MAX等。

4 规划图件设计的实证分析

4.1 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地处天津津南区八里台镇,在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区内,是市农委、市滨海委、市科委建设天津市6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规划的依据及参考资料包括:津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津南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津南区八里台镇域总体规划、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该园区地块现状图及CAD图件等。

经过对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CAD图的测量,园区地块总面积70.81 hm2,地块呈长方形(南北向延长)。根据园区现状图,园区地块南部有大片的水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原有自然条件进行水面养殖和景观创意;园区地块北部紧邻津港公路,交通优势明显,是园区物流交易场所选址的最佳位置,有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交易,故在此处设立出入口和交易中心最为合适;园区地块中部土地平整,面积开阔,很适宜进行观赏鱼的生产设施建设(图1)。

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将建成中国北方观赏鱼研发中心、北方观赏鱼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现代化观赏鱼产业化示范基地、北方观赏鱼集散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园区将形成观赏鱼养殖业、物流配送业、科技服务业、休闲文化产业4个主导产业。由此,基于对周边环境、交通组织的分析和对区域环境的综合考虑最终将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从北向南依次布局为研发服务区、物流配送区、标准化养殖区、新品种展示区和种苗繁育区,形成物流研发、设施生产、展示繁育等有分明区域特点的园区分布。

依据整体规划、主导产业及观光休闲的需要,规划园区道路时,选线位置要合理,主次分明,功能明确,分级布置道路。园区的过境道路要与其内部道路连接畅通,道路密度适当、位置合理,规划道路的骨架应将各个功能区完好的连接。主要过境道路有北部的津港公路、西侧的天嘉湖路、中部的友谊南路延长线和南部的唐津高速,构成园区对外交通体系。园区内设定“二纵五横”的主干道路体系,各功能区配合主干道路建设多种形式的甬道、简易道路等,实现路网体系畅通。园区设出入口3处,其中2处分别位于津港公路上,1处位于天嘉湖路与新品种展示区交界处(图2)。

园区内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主要为耕地、河流、坑塘水面等。园区在规划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设施养殖用地、生态养殖用地、物流加工用地、科研办公用地、科技试验示范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

根据以上方法,确定图件比例尺,确定图件主要反映的内容,设计图纸21张,主要类型包括以下5点。

(1)位置及区域图。包括区域位置图、产业空间布局图、农业园区分布图,共3张。

(2)土地利用图。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共2张。

(3)园区功能及布局图。包括功能分区图、平面布局效果图、园区鸟瞰图,共3张。

(4)园区设施分布图。包括道路分析图、给排水分析图、旅游线路图,共3张。

(5)园区意向图。包括物流研发意向图、标准化养殖意向图、种苗繁育意向图、新品种展示意向图、绿化意向图,共5张。

4.2 北辰区现代农业总体规划(2009─2015)

北辰区地处城市近郊,其农业必须以发展高水平设施农业和高科技现代农业为目标。该规划的设计是针对北辰区农业地面积逐年减少的问题,通过规划主要解决未来北辰区农业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各主要乡镇农业结构分布问题。

规划的依据及参考资料包括:《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北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指标落实方案(2006年―2020年)》、北辰区区域图(CAD版本)以及各乡镇提供的镇域图。

此类规划一般是采用由点到线和由点到面的方法。点就是在规划范围内,农业分布的聚集地(如园区的分布等)。线和面就是点有一定规律分布而形成的条状带和块状(如产业带和功能区等)。通过点的分布,总结出其分布规律,并将其以线和面得形式表现在图上。在此利用了系统分析中的演绎法。

根据规划内容,先在《北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指标落实方案(2006年―2020年)》上区分开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和水域,在草图上分不同颜色标出,并根据提供资料标出北辰区近期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及占用土地。

根据各乡镇提供的资料,统一标出各种种植业类型用地,如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生态种植等;标出养殖业小区分布,如生猪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小区、蛋鸡养殖小区等;标出水产养殖小区分布;标出种源农业、旅游观光小区等分布。

通过系统的分析,将以上各种农业要素进行整理并分类表现在图纸上,及形成了各种产业分布图和功能分区图等。如将种植业分为设施种植用地,特色种植用地,生态种植用地等,并根据其在北辰区的分布形成三带两区:设施种植的3条发展带,特色种植和生态种植的两个发展区,同时标出各个重要发展节点(图3)。

根据以上方法,规划共设计图纸21张。主要类型包括以下5种。

(1)北辰区位置及区域图。包括区域位置图、区域交通图,共2张。

这主要体现了北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北辰区周边交通情况,用以说明北辰区有利的的地理、交通状况。

(2)北辰区农业布局及功能分区图。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图、农业功能板块布局规划图、特色农业园区布局规划图,共3张。农业功能板块布局规划图(图4)将北辰区未来农业分为3大板块:西部特色农业板块、中部精品农业板块、东部生态农业板块。农业特色园区布局规划图表现北辰区未来构建的“一区九园”的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3)北辰区水系、道路、绿化图。包括道路分析图、水系分析图、绿化系统分析图,共3张。分别表现了北辰区区内道路交通、水系以及绿化的状况。道路分析图表现了北辰区区内高速公路、道路和铁路分布状况。水系分布图根据北辰区水利局提供的资料,在表现全区主要河流的基础上标注了扬水站、倒虹吸、涵闸、桥的位置。绿化系统分析图分别表现了道路、铁路、高速公路、河道两侧的绿化以及主要节点的绿化。

(4)北辰区农业主要产业布局图。包括优质高效种植业(图3)、健康水产养殖业、生态畜禽养殖业、种源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布局规划图,共6张。

(5)重点镇农业规划布局图。包括双街镇、双口镇、青光镇、小淀镇、大张庄镇、西堤头镇农业布局规划图,共6张。这几张图件的主旨是将各乡镇农业根据其农业类型划分出设施种植区、水产养殖区、果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休闲观光区和畜牧养殖小区等。同时标出乡镇在北辰区的地理位置和一区九园在各乡镇所处位置及其功能分区图(图5)。

5 进一步提高图件设计水平的建议

农业区域规划图是农业区域规划成果最直接的表现,在各项农业区域规划工作中不可缺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日益更新,农业区域规划图的编制的技术和要求也逐年提高。同时,图纸设计的基础资料也更加详尽,以前的底图一般都是纸质,需要进行扫描,并在CAD中描绘出线条,现在底图已经基本电子化,直接就可在CAD中打开并导成图片格式。这样绘图的速度和质量也得以大大提高。

农业区域规划图的设计有一定的规律和版本参照,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5.1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设计农业区域规划图不仅要熟悉农业规划的知识,也要不断提高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更加熟练地使用各种软件,每一款软件的功能都有其侧重点,一个好的图纸是利用多种软件相结合的作品。同时,充分挖掘使用的绘图软件的功能可以使绘图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 借鉴其他规划图件

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多参考其他农业规划图,不能生搬硬抄,而是学习和借鉴其他图件中所运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取百家之长,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独立的风格。

5.3 不断探索更加新颖的绘图内容

好的农业规划图件是可以最直观的表述文字的内容的,因此能够更全面、更出色地将文字的内容表现在图纸上就是绘制好的规划图件的一大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图纸类型将文字中所阐述的一些特定性问题,如文字中的规划依据、优劣性分析用图片的形式,更好的表现等。

农业区域规划图纸和文字都是规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文字与规划仍然为独立的两个部分,笔者认为能够将文字和图片更好地结合,在文字中穿插图件,图件中形象的表述文字的内容,将两者融为一体,必将使得农业区域规划的内容更加丰富、直观,也必将使得农业区域规划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文飞.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26-29.

[2] 热拉尔・希巴里斯,唐正平.多语种土地词汇手册(中文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30.

篇3

喜逢《长江蔬菜》创刊30周年,为盛赞其在中国蔬菜事业发展上的巨大贡献,特作七言乐府一首敬献。

杂志走过三十年,回首中国大菜田。

吃菜大事总理管,西安开会把组编。

东北华北算两片,长江流域画方圆。

苏申浙赣湘闽皖,粤桂琼渝川滇黔。

高产协作绘长卷,菜农越来越有钱。

年年推广新技术,交流大会抢发言。

上海举旗领头雁,武汉居中摆棋盘。

创办杂志有远见,曙轩教授作主编。

《长江蔬菜》千里眼,坐唱念打功夫全。

足遍全国踏菜田,文入万户把经传。

全国人民有好菜,杂志功劳数不完。

蔬菜媒体第一家,菜农拇指翘在前。

3.3 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把上茬植株残体、病株和残根彻底清除干净,集中深埋或毁。深翻施肥:深翻土壤25 cm,或起土30 cm,施用不带病源的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土壤消毒。药剂防治:播种或移栽前每667 m2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4 kg或10%噻唑膦颗粒剂

2 kg杀虫;发病初期用1.8%齐螨素乳油4 000~6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防治。

参考文献

[1] 李宝栋.温室芹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J].吉林蔬菜,2000(9):16.

[2] 张若飞,张亚军,赵欣文.大棚蔬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农学学报,2006(2):11.

[3] 王永强,陈亚辉,于洪军.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10(2):39-40.

[4] 张志武.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1(6):39-40.

[5] 胡剑文,阮卓卿,汤少英.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14(18):10-11.

[6] 宋威,玄印.芹菜六种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04.

篇4

1调整科研结构,明确创新重点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及时调整科研结构,拓宽科研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为我市效益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种苗。一是保持原有优势,加强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及良种产业化研究。重点是优质晚梗稻新品种及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二是培植新优势,加强蔬菜、林特、花卉等新品种的选育。去冬我院首次有4个蔬菜品种在海南岛进行了3.4亩南繁,收获种子200千克。三是加强农产品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尤其是蔬菜、瓜果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四是加强生物技术研究,用生物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技术,扩大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的规模,开始了一些花卉的组培,努力生产具有市场前景,农民喜欢的各类试管苗。至今已生产89个品种、70万株试管苗,力争年底达到100万试管苗供给各县(市、区)的种植单位。五是大力引进新品种,重点引进名特优稀瓜果新品种、优质牧草新品种、名贵珍稀花卉色块树种以及中药材品种。近两年来已引进各类品种种质资源119个,其中48个已有了较大的应用面积。

2面向广大农村,推广创新成果我们坚持走出去为农服务,加快成果推广步伐。一是建基地。各所(中心)根据自身研究特点,结合地方种植特色,共建大小基地28个。如作物所在郸州区高桥镇、奉化市松番乡、余姚市马诸镇等地建立了雨优1号、雨优2号、甫优3号等9个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总面积2770余亩,生产杂交水稻种子98.3万千克。再如引种中心在郸州区郸江镇建立太子参生产基地;在江北区庄桥镇建立优质牧草生产基地,每日为动物园提供新鲜优质牧草近300千克。二是进园区。如生物所为郸州区下应镇湾底农业示范园区提供扶郎等各类花卉试管苗3万株;为镇海区庄市镇光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供薯条马铃薯试管苗20余万株;在余姚市建立了生物技术所余姚分所,并生产丰香、章姬草葛试管苗3万余株。再如蔬菜所与慈溪市长河镇,郸州区下应镇、钟公庙镇、洞桥镇,北仑区三山乡,奉化市滕头村等地开展技术合作,为他们提供优质网纹甜瓜、小西瓜等新品种制繁种和栽培技术,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又如林业所为江北区洪塘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茶花种植园,帮助引进茶花108个品种,1200余株。三是进村入户,科技下乡。我院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54场次,分发资料3.2万余份,培训84场次,受训人员7960人次。今年4月18日和7月10日,我院与郸州区农技推广中心共同举办全市网纹甜瓜培训班和嫁接西瓜现场会,100多位来自各县(市、区)农技推广部门、种子公司的同志和种植大户参加了培训班,接受了最新品种的技术培训,受到了普遍的好评。育成雨优系列杂交稻组合,2002年种植面积超50万亩,实现了浙江省杂交梗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3扩大对外合作,拓宽创新视野我院与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主要是共同开展学术交流、珍稀品种引进、合作研究开发和技术培训。我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就耐盐碱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体细胞杂交和抗盐碱水稻研究等项目开展长期合作,并引进了有关的种质资源。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合作的蔬菜花卉新品种引种项目已被市科技局立项并落户江北区洪塘都市农业园区。与日本大和种苗有限公司签订的部分优质瓜菜良种试种示范和制繁种合同已进人实施阶段。去年日本大和种苗有限公司在宁波制繁种29个品种、560余亩,今年在我市的制繁种面积达700亩,我院一直担任该公司在浙江省制繁种的技术指导。本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水稻所合作开展“优粒野生稻和栽培稻体细胞杂交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成功获得疵粒野生稻和栽培稻的体细胞杂交再生植株及其后代,并从中培育出抗白叶枯病的材料,该研究已通过由哈佛大学、中国农科院组成的专家鉴定,认为总体研究水平达国际先进。今年4月,德国洪堡大学植物学家屈恩博士第二次来我院进行为期fl天的学术交流与访问,帮助我院解决在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的技术难点,还带来了花卉品种19个,其中2个为屈恩博士亲自选育。5月,以台湾省农会前理事长简金卿先生为代表的农业参访团一行21人来雨,与我院在花卉苗木、瓜菜种苗、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并签订了合作意愿书。本院引种中心与安徽毫州市名贵药材种植研究所共建宁波分所,并就发展我市名贵中药材生产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同时,我院已先后派7名科技人员赴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美国进行科研考察与培训,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学习技术,提高水平。近两年来,我们共组织学术报告18场,接待国内外专家28批,还聘请了台湾省农学会原会长简金卿先生、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薛刚平博士、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成卓敏研究员、浙江省林科院院长汪奎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顾问或客座研究员。

4加强人才培养,构建创新队伍创新是灵魂,人才是关键。我院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近期以引进为主。首先是严把进人关,其次是重视培养关。对科研人员在工作上给予支持,生活上给予关心。如在学历的提高方面,我院专门安排10余万元经费,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项目的启动方面,专门建立院长基金,充分挖掘年轻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去年安排巧万余经费支持n个项目,今年还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篇5

关键词:发展;休闲农业;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06-2

1 休闲农业在当今社会已成为农业发展主流方向

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为主体,利用自然环境、农事活动、农村生活等农业自然与文化资源,适应人们观光、休闲的需要,增进人们对农业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总体上体现出多产业共同融合、主客体双向互动的特征。发展原因和背景如下:

1.1 观光农业的高效益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一条新途径

我国传统的农业,是以种养为模式的第一产业,比较利益低,经营风险性大。开展观光农业旅游,使农业从土地本身单一经营发展到“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空间,可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又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壮大农村经济实力,符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方针政策。我国要改变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发展高精尖、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无疑将成为主流方向之一。

1.2 社会资金寻求新的投资利益方向的必然选择

汽车与城市房地产业曾经火爆一时,一度给我国疲软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性优惠,并以其形式新、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很快得到社会资金的青睐,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后续跟进。同时,这一产业也因为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和情感渴求,而迅速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1.3 后工业文明时代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拥有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人类日益或者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喧闹的城市,忙碌的人群,林立的高楼大厦已经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乡村的泥土气息与田园花香。我国城市居民大部分来自农村,与农村、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山下乡”、“五•七”干校的经历,沉淀在几乎两代人的记忆深处,形成一种怀旧与寻根意识。近几年广东几个旅行社以“当一天农民”、“插一次队、落一次户”为口号,组织了知青游、干校游等旅游项目,参加者十分踊跃。

2 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1 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基础设施薄弱,布局分散

我国现有的休闲农业大多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自发形成的。地方政府为激发投资者的热情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财税等系列政策,但由于政府对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不到位,加上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使得一些地方休闲农业的景点开发一哄而上,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多有重复或雷同。有的虽然园区设计理念和规划较好,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么资金缺乏,要么管理和服务体制不健全,功能缺位,导致实际效果和当初的规划设计差距甚大,影响了应有效应的发挥。特别是那些直接由农民个体或乡村集体出资开发的休闲农业项目,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基本相似,无序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按照国际惯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大于9.5公里的区域(面积)时,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而我国大多小于这个规模,由此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效益低下。

2.2 区位选择不合理、产品类型单一、缺少特色

2.2.1 区位选择不合理 发展休闲农业的区位定位至少应考虑到以下三点:一是大中城市郊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最基本的客源市场是“城市游客”;二是著名的旅游点应以景点内的游客为目标客源,直接将休闲农业纳入景区之内,编入旅游路线,作为景点开放,供游客观赏;三是特色农业基地就应以特色农业为特色。但近几年来我国的休闲农业在区位选择上却很少充分考虑到休闲农业的客源、旅游项目和其他经营条件等特性,导致休闲农业在数量上虽然得到不断增加,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但经营成功的案例却不是很多。

2.2.2 产品缺少特色 我国已有的休闲农业园中,多见观光果园、观光林场、垂钓园,旅游项目大同小异,没有突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民族化、地方化和特色化倾向,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有的休闲农业园区一味追求经济利益,造成非自然技术手段为主体的现象,致使城市化和人工痕迹十分明显;有的则是休闲农业园区在开发新产品时,不重视地方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价值,过分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反而使游客感觉不到原有的特色;甚至有的休闲农业是由当地农民自行盲目开发的,在视野上仅仅局限于当地,缺乏对外部相关信息的了解,结果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品种单一,互补性差,间接形成同业的恶性竞争。

2.2.3 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和知名品牌 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资金投入少,存在整体建设水平低、旅游环境差、卫生条件不达标、接待水平不高的问题;二是缺乏统一、有效管理,加上缺乏专业水平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导致管理粗放、涣散,各旅游项目间得在协调、配合方面存在不统一等问题,产品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三是由于协调力度不够,休闲农业多采用农户独立经营模式,项目较分散、内容较单一,这样的话,很难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更不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3 根据国际经验,针对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政府部门对休闲农业的规划、管理要到位

3.1.1 要合理规划布局 要遵循科学性、区域优势性基础性及市场特定性原则,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做出规划,实行区域、功能和形态定位,将休闲农业规划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规模化经营的目标重新整合资源,并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统一结合的方法,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1.2 政府要主动做好治安、物价、金融等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引导、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

3.1.3 可采用多种所有制方式,充分尊重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注意发挥企业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为此,可以引导农户开办与休闲农业项目相关的协会,通过协会从而帮助农户自律,规范这一行业的发展,有效地弥补政府直接管理带来的盲点。

3.1.4 提高休闲农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 休闲农业经营者可以采取引进专门人才、进行统一培训,增加外地学习机会等多种方式,既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也要保证从业人员素质。必须克服小农经济思想意识,具备独特的眼光、清醒的商业头脑、丰富的农业知识、较强的环保意识和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唯有如此方能经营新型休闲农业。同时,休闲农业经营者还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推行新的管理模式。从实际情况来看,休闲农业发展初期多采用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家族式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很难适应社会化、市场化、知识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的需求,例如,目前大部分个体农户从自身角度来看,他们基本没有能力接待团体游客,特别是海外游客。所以,推动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渐走上农场规模性发展的道路成为一种重要选择。

3.2 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力度

在我国,已经有不少的城市自发将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可是在休闲农业方面却没有更多的投入,所以,一方面要加大对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和旅游业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开发农业的同时发掘旅游资源,也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便利完备的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配套条件,才能够满足游客的多种需要,尽快加强园区景点科学化、规范化,才是休闲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休闲农业不是搞个温室、棚架或是简单建造围墙挂个牌子那么简单,而是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努力提高游客的重游率,甚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3.3 充分利用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已有五千多年农耕文明的历史,贴近大自然、回溯农耕文明的渴求正是休闲农业得以发展的内因。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我国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劳动技艺对外乡人、外国人都很具吸引力,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更是别具特色,可以在利用发展休闲农业同时,与民俗风情风俗相结合,让前来体验的游客可以领略到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产方式。

3.4 加强客源市场开发

从客源市场开发业务的角度来看,以巩固城市客源为根本的情况下,同时大力开发学生市场和农民市场。作为城市里的孩子,休闲农业恰好为他们提供了学习新知的机会和场所,弥补了他们在这类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之处。从另一角度看,以高科技为主导的休闲农业园对广大农民,以知识教育为内容的教育农业园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都具有相当大吸引力。因此通过对农业资源、旅游休闲农业产品进行精心加工、包装和组合,使之具有丰富而完备的教育功能,让游客们可以在旅游中获得知识,在观光中增长见识,在劳动中陶冶情操,在娱乐中升华思想。

参考文献

[1] 王曦.近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概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0):118.

篇6

一、项目基本情况

__县__镇土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是我县十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中的第一个国家重点项目,总建设规模为1982公顷,总投资3048万元,该项目涉及__镇16个村民委员会。项目于20__年1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入库,20__年10月资金全部到位。项目于20__年11月6日开工,计划20__年4月30日完工。项目主要是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目前,已进入了收尾验收阶段。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迅速成立班子,明确职责

为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__县__镇基本农田整理领导小组(陆政办发[20__]141号),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__镇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国土、财政、农业、环保、林业、水务、审计、监察等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指挥部在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局长任指挥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和__镇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主要负责指挥、协调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国土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打总体战的管理体制和良好局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曲靖市国土资源局的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工程建设极为关注和重视,对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亲自检查过问,实地了解一线情况,听取汇报,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困难。项目区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也给予了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

(二)强化资金监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施与资金的投入息息相关,资金是项目建设的保障。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并订立了详细的资金风险防范方案和措施,配置了专门的财务专职会计、出纳人员,资金的支付和申请实行一支笔审批,严格财经纪律,按工程进度拨款。上述措施,使项目资金得到安全、高效运行,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刀刃上。

(三)阳光操作,严格招投标

资金下达后,县国土资源局做为项目法人,制定了招投标方案该项目共划分为7个标段,工程委托云南国合建设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

投标,为使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采用编制工程预算控制价,无标底开标确定施工企业。招标前,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__县__镇土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招标监督委员会,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还邀请了县纪委、监察、检察、工商等部门的同志参加,招投标工作运作比较规范,公正公平。(四)搞好宣传发动,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

土地整理建设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因此,宣传发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会议、广播、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项目区召开了土地整理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层层发动。制作公告牌、召开项目区群众会进行公告。并将施工进度表、施工监理制度、指挥部小组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

(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一是严格工程监理。在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同时,项目工程监理委托__县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配备有固定、持证的监理人员10名常住项目区指挥部,负责对七个标段工程项目的“三控制,一协调”。现场监理工作按《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监理规范》实施,施工进度表、施工监理制度、指挥部小组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同时当地村组干部积极配合工程质量的监督。

二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求施工队成立项目经理部,将工程范围、内容、质量要求、施工进度、完成时限、项目负责人、实际安排的施工人数等进行挂牌公示,接受乡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和各级领导的监督。

三是坚持巡视办公,及时解决问题。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坚持每天现场巡视办公,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使工程质量、进度、资金得到了有效控制,合同约定得到了有效履行,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得到了有效协调。

三、项目实施成效

实践证明,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项目修建田间道路29797米,生产道849米,农沟58424米,农渠2986米,斗沟14343米,田埂828米,闸门300道,涵管1500米,新建(改建)泵站13座。 机耕路、排灌渠密度明显增强,道路通达度和质量快速提高,防洪防涝抗旱能力进一步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原有耕地均为基本农田,原有耕地形状极不规则,水利和道路设施部分不配套,总体数量少,田间排水不畅,长期受水患威胁,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田间道路不畅通,耕作条件差。通过项目建设完善灌溉、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立农田正常的排灌功能,使项目区达到田园化、水利化水平,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将得到根本改变,农作物产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增的耕地可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土地供养人数,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项目实施后人均耕地将由原来的0.21公顷增加到0.22公顷,人均耕地增加0.01公顷。项目实施前,人均纯收入为2175元/年,项目实施后,净收益增加489.19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96.57元/年,人均收入将达到2771.57元/年。

四、取得经验

在缺乏实践经验、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质量要求严、标准高的情况下,最终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为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并加快我县土地开发整理步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子,面向未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项目符合民意、顺应民心,是深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名符其实的“民心工程”。来源于:

第一,争取各方支持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对促进这项工作至关重要。__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受到了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县及时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亲临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问题。项目建设涉及水利、农业等部门,我局十分重视与这些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这些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当地农民对项目建设也经历了从将信将疑到充分理解,从犹豫不决到积极参与的过程。事实证明,取得农民的支持和理解,既要靠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更要用实际行动让农民感受到政府是真心实意为自己办实事、办好事。

第二,因地制宜是项目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了部分规划设计方案。

第三,抓好财务管理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在财务管理上,实行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专项资金,从严控制各项支出,在施工中,精打细算,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保证项目不突破预算;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款项,并加强了审计监督。整个项目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第四,维护农民利益是项目实施的根本出发点。土

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在马军堡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比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征求农民意见本着方便生产的原则确定出水口,一般一家一个,地块较小的几家合用一个,在平整土地时根据农民意愿,一部分选择了“大平小不平”,最大程度地保护农民利益。

第五,结合新农村建设是项目实施中统筹考虑的重要内容。土地开发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__整理项目在实施中注意与当地的村镇规划、农业规划相结合,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还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五、下一步完善措施

(一)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统一工作技术标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业务,除技术骨干以外的工作人员对业务的了解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在业余时间又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虽然在工作中能做到态度端正,虚心请教,但难免有所欠缺。下步我局将开展专题培训,确实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