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规划方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街规划方案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街规划方案设计

篇1

关键词:项目开发前期;管控要点

中图分类号: TL37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集成性”和资源整合能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职能会趋于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决策和投资对各阶段价值活动的资源整合和控制上。项目开发具有过程的系统性、实施的整体性、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广泛的社会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必须不断开拓思路、创新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统筹管理能力。

一、目前,在房地产开发前期系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轻视管理,把项目管理简单化,习惯于照搬照抄规范,甚至以专业管理、技术管理替代全面的系统管理。缺乏创新意识。

2、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注重重大建设方案的论证,全局性问题的研究,按过去的老经验办事。

3、管理理念的滞后性和封闭性。不接纳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缺乏谋全局、谋发展、创“精品"的勇气和胆略,喜欢就事论事,不求进取和创新。这些都会阻碍项目开发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项目前期开发的管控要点分析:

房地产开发包括项目决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市场销售、物业管理五大增值价值链,开发前期主要包括项目决策阶段和规划设计阶段。

项目开发前期包括项目决策和规划设计阶段,方案报建工作完成后,项目的前期工作结束,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规划报建工作完成后,规划、建筑单体方案及相关指标已无法更改,目前成都市规划局更提出了方案与施工图零误差的要求。如果在项目开发前期阶段管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难以做到项目的快速去化及利润最大化,还会增加项目的施工难度,难以确保项目的顺利交付。目前,成都雍华府项目已进入竣工交付阶段,对于项目的成功经验不再赘述,本文侧重于结合项目,具体分析开发前期的管控要点:

(一)、项目决策阶段

项目决策阶段的关键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开发过程的系统考虑和全面风险预防。项目决策阶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顾客是谁、确定项目定位,同时需要研究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常常因为开发节点的要求,项目决策阶段工作时间太紧张,决策阶段难免顾此失彼:

1、市场调研

雍华府项目属于成都驷马桥片区,从成都市居住习惯及周边环境及配套来判断,该项目不具备做豪宅的先天条件。周边存量产品品质一般、户型面积较大、价格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中档偏上的品质刚需项目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明确了主力客群后,产品应更为纯粹,主打品质刚需类型的产品,大户型仅作为补充。因为总价超过100万的客群属于更高一个层级,会选择更宜居的其他片区居住。目前118-140平米的大户型滞销得到了印证。

因此,市场调研阶段的需要重点研究主要客群,科学决策,并选择与之对应的主力产品,为项目的成功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2、项目定位

成渝地区的住宅项目景观开发水平属于全国领先水平,中档住宅的投入成本均在400元/平米以上。雍华府项目销售卖点是景观和公共区域的精装修,雍华府二、三期景观中标价格不足300元/平米,因为投入不足,现场景观呈现效果与客户的心理期望之间形成了巨大落差,导致了雍华府二、三期交楼风波。

项目定位的目的是明确建筑的档次和建筑功能。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普遍水平。从公司的层面进行整体协调,综合考虑销售卖点,根据项目的售价水平合理匹配项目成本,方能确保项目的顺利交付。

3、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招商雍华府项目用地条件详下图:

地块一的地上、地下的开发面积约12.8万平米,地块二地上、地下的开发面积约38万平米。地块一因被市政道路隔开、为项目的一期,面积及规模可控,顺利交付。地块二因开发面积过大,在总部以销定产的思路下强行将其分为四期施工、两期交付。二期交付时因不能为业主提供完整的交付界面,虽然做了大量的补救工作,仍不能为业主提供完整的展示效果,进一步加剧了交付风险。

可行性分析除了根据销售收入及成本测算进行盈利分析外,还需要重点考虑分期实施、分期交付的可行性。对于超过20万平米的项目,决策阶段应明确分期开发思路,在新项目中建议可商业街将地块一分为二,既可以增加底商、提高项目利润,又可避免分期交付的管理风险。

(二)、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应重点关注土地价值的挖掘,最大限度的规避开发风险。

1、土地价值挖掘重点在于抓住项目利润来源,深入研究,准确描述、表达顾客需求,实现项目利润。

成都雍华府规划方案

雍华府的楼面地价偏高、约为4300元/平米,住宅售价在8000元/平米左右,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商业价值的挖掘能力。

根据规划方案,项目的独栋商业及商业内街沿凤凰河布置。首先,凤凰河阻断了商业街与商业内街的联系;其次,商业街南侧为燃气调压站;此外,北侧的市政道路为规划路,实施时间不详。商业内街的可达性及可视性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内街的商铺去化不佳;燃气调压站的北侧为地下超市出入口,由于缺乏展示面,人流及车行难以到达,万家超市也面临毁约的风险,虽然万家超市最终同意入驻,但公司也付出艰苦的努力及巨大的代价。而项目南侧的双荆路为城市主干道,商铺单价高,去化好。如果商业内街沿双荆路布置,万家超市的入口也可沿双荆路内街布置。将一举解决商业街招示面和可达性的问题,降低招商难度,大幅提升项目的商业价值。

因此,规划设计阶段的关键是如何用建筑艺术和技术准确描述、表达顾客需求。为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土地价值,应该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客户需要精准设计才能最终实现项目的整体价值。

2、方案设计的合规性:

成都市规划局在2013年初就开始向各房地产公司吹风,方案要与施工图做到零误差,否则不予验收通过。雍华府二期报建完成时间在2011年,根据旧的验收规范,施工图可以在方案的基础上有局部小的调整,设计的控制也是按照旧验收标准进行控制,新规则出台后,需要做大量的补救工作通过验收,延误了竣工交付,只能在未完工的状态下,强行在客户开放日向客户开放,导致了客户群诉事件的发生。

因此,设计应提高对政策走向的预判能力,方案设计及调整均应将合规性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降低开发风险。

篇2

关键词:商业建筑 设计条件 变化 自我更新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师理想状态下的建筑设计条件

建筑师(Architect)是指受过专业教育或训练,以建筑设计为主要职业的人。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在逐步复杂的建筑营造领域,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扮演一种在建筑投资方和专业设计方(比如机电设计,结构设计等等)及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角色。而业内传统建筑师更偏重与工程技术的控制,较少从经营和后期管理方面考虑问题。大部分建筑师希望得到的设计条件是用地、规划技术指标、业态分区指标,然后开始投入到设计中去。不希望设计条件的变更导致设计的反复和工作量的浪费。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市场随时的改变、业主的招商的形势和入驻商户的要求,都每天左右着设计条件的变化。设计师需要变换自己的角色,思考更好的应对方式,才能满足业主与时代的要求。

二、商业街设计分析

1、项目概况

1.1 地理位置

象山风情商业街项目项目位于象山丹城。本项目东临兴盛路(在建),西依东谷湖路(规划中),南靠丹河路,北临史家泾河。

同时周边分布着水木华庭、世纪花园、金域华府等居住区,勇金国际广场、财富中心等商业建筑、象山重要文化建筑――象山文化中心,城市公园――陈家山公园。所以,项目在地理位置上虽然不是象山最中心位置,但还是处于城区比较优越的区域。该地块环境怡人、交通便捷、闹中取静,规划总用地面积29646.62平方米。

1.2交通条件

项目地块西为城市主干道――东谷湖路,南为城市次干道――丹河路,东为城市次干道――兴盛路。项目地块的交通便利,人流可达性好。而且,又避开了城市交通流量最大的象山港路与天安路产生的不良影响。乃闹中取静,发展特色休闲商业的有利位置。

2、设计原则

形式对应功能业态、环境配合商业气氛、空间适应消费心理。

体现先进性、超前性的同时映射传统。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地理优势,把建筑置身于环境氛围内,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设计先进的中高端休闲商业街。

3、总图设计

3.1 概述

从城市设计要求和本方案设计原则出发。

为增加商业面、联系西侧城市景观带与东侧陈家山公园,方案用内街形式将地块分割成南北两个区域。

沿丹河路一侧由西向东布置集中式商业,满足大型餐饮、休闲、娱乐对大型空间的需求,并且隔离了丹河路交通、东侧农贸市场、医院对地块内侧的不良影响。沿史家井河一侧由西向东布置独栋式商业形体,满足高档餐饮、公馆会所等对独立营运的要求,同时最大限度的对地块开放史家井河及对岸沿河公园景观,引入自然环境,满足餐饮消费群体对视觉环境的较高要求。

北岸景观公园与本地块联动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环境提升作用,并帮助解决一部分停车需求。

北侧公园、史家井河、风情商业街共同作为城市中心景观带与陈家山公园的联系组成部分,从整体上提升区域环境,使其成为周边区域乃至整个象山县重要的休闲、娱乐区域。

3.2 交通组织

基地人流主入口设置于地块东西两侧,沿丹河路设有三个人流次入口。人流进入建筑内街一层平台进行分配组织,利用连廊、平台进行水平向联系,使人流内方便的到达沿河景观带。利用电梯、自动扶梯形成竖向交通,联系上下层。使人流能够自然串行于各层空间,达到良好的商业可达性。同时,沿河独栋区每栋拥有单独出入口,有独立楼梯和电梯,满足这些商业体对独立性、私密性的要求。而沿路集中商业区则通过内廊、外廊、平台等多种形式将各家店铺有序组织,形成高效、便捷的人流流线。

基地车行入口位于北侧靠河两角位置,通过坡道直接进入地下开放式车库,环形双向车道组织车流。同时由于地下车库完全对下沉广场开放,所以车库将是有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区域,驾车人流也能自然的进入下沉广场开始购物、娱乐及休闲。

4、建筑设计

4.1 平面设计

设计将整个组群分成四大区域:

地下车库、下沉式商业广场、地上沿河独栋区、地上沿路集中区。

地下车库布置在地下一层,包围下沉式休闲商业广场。全部平面停车,可容纳344个车位,加上地上车位的补充,满足项目对停车位的要求。由于车库对下沉式广场的完全开放性,既改善了地下车库的环境条件,又方便了驾车人群直接进入风情街。

下沉式商业广场作为内街的地面层存在,与一层通过台阶、坡道、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全面联系。地面人流能够极其方便的到达下沉广场进行消费,同时也能够快速的到达各个楼层。下沉广场两侧布置项目大部分的中高端零售业态,既与地面以上的餐饮、娱乐等业态达到有效的分割,又加强了可逛性,帮助项目聚拢人气,增强商业气氛。

地上沿河独栋区设计了7个独立建筑体,各栋2~3层。每栋沿河一侧设有单独出入口,沿内街一侧有廊道联系,在各层部分设置出入口。各栋配有独立的竖向交通,方便其单独经营。沿河独栋区主要布置风情餐饮及大型会所功能,满足这些业态对功能及景观的要求。

地上沿路集中区集中了一层商务餐饮、二~三层大型娱乐休闲等需要大空间的商业业态,解决了项目的大部分面积需求。通过内街一侧的3组竖向交通联系各层空间,并通过平台和廊道空间联系沿河独栋商业区,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互动。

4.2 剖面设计

地下部分:1层

层高商业4.2米、车库4.4米

地上部分:2~3层,

层高4.5米

三、商业建筑的自我更新

然而在商业建筑中,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设计条件。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项目在

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变数。

项目沿路一侧大面积商场空间,被大型银行、洗浴中心、酒店、影城及个人店铺所分割,与原先商业业态布局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原设计的店铺分割,消防系统,空调系统都需要相应的改变。不仅严重影响了工期的进度,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这其实也是国内一部分本地商业开发的通病――业态随着市场走,缺乏一贯与坚定的招商思想。

作为建筑师,面对这样的项目应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改变应试答题的工作方式。在概念设计前期,全面了解项目的情况,参与业态与空间的对应关系,提出意见帮助策划部门及开发商调整业态的分布。在方案设计期间,及时与策划招商部门协调,根据招商情况,做好大部分的空间适应性调整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营业商户的具体要求,进行平面流线、功能布局,立面需求等的调整工作。在施工图阶段,最后进行每个商业空间的细部空间利用、与未来装修协调等细微的调整工作。

在实践中我们遇到最多的可能性是直到施工图完成,项目招商还没完成,甚至在项目开街之时,业态还在变化。作为建筑师只能采取最大化加强空间的容纳性和可变性来弥补开发过程中业态变化对空间不同要求的问题。象山商业街就是这样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就在内街两侧,分别布置了两组不同空间形态与不同面积的建筑用来适应未来不同商业业态的需求――沿河独栋小面积和沿路集中式大空间。

然而,商业建筑的自我更新不会停止,或许在开业的几年之内还在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如空间分割,立面改造,景观等。细微的变化会一直持续直到商业街的没落,比如广告牌、店面标志等。

所以,建筑师必须以最大的包容性接纳并理解商业建筑自我更新的特性,并在每一阶段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如何提高所设计的空间的适应性。

篇3

台州国际塑料城是目前在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模式最新的多功能国际化现代塑料产业交易市场之一,是集国内外品牌塑料制品、塑料机械、模具展示交易,机械配件供应、物流配送、机械维修保养、塑料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球性塑料产业交易服务平台,并融入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市场理念与管理模式,将成为世界塑料产业交易服务中心。

台州国际塑料城的设计与建设历时数年,将于今年9月开业,在此对建筑设计作一总结,为下一次设计积累经验。

1 现状和背景研究

台州国际塑料城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在路桥大道和75省道东北角,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台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年轻的滨海城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上海经济区的最南翼。台州市中心处东径122度,北纬28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市区设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台州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台州交通便捷,通信先进,拥有港口、机场、104-国道、沿海高速公路,已初步建成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台州市确定为浙江省城市化格局中的大城市和一级经济亚区中心。台州第二次腾飞的目标是:在2020年建成科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台州从事塑料行业的企业达1万多家,年销售额达290亿元。塑料制品及配件年产量达150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为60%,原料年消耗量280多万吨。位于中国日用品商城的塑料制品市场占地1.5万平方米,拥有摊位近1000个,展示产品达10000种,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产品最全、价格最低的塑料制品集散地。

本项目用地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线浙江台州商贸中心路桥区,是路桥区兼容房地产开发,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及模具市场的重点项目。当地城市规划要求: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48786平方米(合:223.18亩)

――土地用途为;商业,市场,办公,住宅

――容积率≤1.61,建筑密度≤36%,绿地率≥20%,建筑高度≤60米

――总建筑面积≤239000M2,其中商业≤9000M2,办公≤10000M2,市场≤141000M2,住宅≤79000M2

――市场用房中81000M2为整体市场用房,不允许分割销售

――住宅所有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

通过现场勘察,看到用地平整:

――基地南侧紧临商业气氛浓郁的路桥大道,东侧有规划中的住宅小区,具备商业开发价值。

――基地西侧为75省道,规划要求沿路不应开设商业门面。

――基地北侧为规划中的腾达路。

――基地东至永宁河,与松塘小区相邻。

根据项目的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及与业主沟通,本项目的开发要求为:满足市场,商业,居住,办公功能,突出区块主题,创造独特的环境空间,全面提升该区域潜在的商业开发价值。

2 设计分析

我们重点考察华东地区的批发市场,结合长三角区域经营发展特点,对市场设计进行深入的动态研究,得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市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六代业态演变

第一代:最早的市场是露天展示形式,最常见是农村集贸市场。

第二代:街铺式市场。

第三代:集中式批发市场。

第四代:综合式批发市场。

第五代:专业个性化批发市场。

第六代:shopping mall式批发市场,以义乌福田市场为代表。。

本项目作为目前最新的第六代市场,应该拥有多功能配套设施,其核心在于国际贸易和信息中心功能,经营理念为市场资源的国际化,批发商业和其他经营业态的复合化,经营科学的现代化。

整体式MALL与个性化主题市场是目前市场发展演进的重点方向。

根据我们的的研究成果,针对本项目开发目标,作设计分析如下:

项目有利条件和机遇:

――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线浙江台州商贸中心路桥区,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是中国塑料行业的源头产地和模具之乡,具备强大的产业支持。

――基地西侧为75省道,交通便捷,有利于市场经营。

――基地南邻路桥大道,商业气氛浓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势,是当地市民购物、饮食、经商人流量最为集中的区域。

――基地东侧为规划中的住宅小区,具备商业开发潜力。

――机遇:位于中国日用品商城的塑料制品市场拥有摊位近1000个,展示产品达10000种,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产品最全、价格最低的塑料制品集散地,待本塑料城建成开业后将全部迁入本城。

项目不利因素和限制:

――规划要求沿75省道不应开设商业门面。

――基地用地形状窄长,给总平面布局带来较大限制。

――基地北侧用地规划情况不明,不能判断其规划有可能给本项目带来的影响。3设计概念

本项目主要功能区如下:

――整体市场区(整体市场3F,约81000M2;办公楼16F,约9500M2)

――可分割商业街区;(单体2F,约65000M2)

――住宅区(住宅单体18F,约79000M2;商业用房2F,约9000M2)

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概念:

以整体市场区为市场经营的核心发动机,带动可分割商业街区共赢发达

其中包括以下系统:

3,1总平面功能系统

以整体市场区为市场经营的核心发动机,充分利用地块周边四条城市道路所可能带来的不同商机,合理布局各功能区。

3,1,1整体市场区:

――整体市场区位于地块西部,紧靠西侧75省道展开,展示塑料城气势恢弘的整体形象

――整体市场区按现代化综合性商业市场而设计,将购物、展示、仓储、停车等全方位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南北两侧道路转角处特殊处理,与整体市场可分可合

3,1,2可分割商业街区:

――可分割商业街区位于地块东部,与基地南,北,东三侧道路均有密切联系,并针对其所在位置进一步作出功能细分,力求全面提升该区域潜在的商业开发价值

――基地中部为塑料交易区,为企业和经销商提供“黄金档口”,满足商品展示,商务洽谈和办公休息三大功能

――基地南部临路桥大道为综合服务区,结合市场主人口规划有展示,休息,住宿等功能,营造舒适宜人的购物和生活环境

――基地北部临腾达路为市场配套区,结合市场主人口规划有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等功能,为市场经营提

供完善配套

――基地东侧沿规划道路为餐饮一条街,形成鲜明特色

3,1,3住宅区:

――沿西侧规划道路布置板式住宅,沿永宁河布置底层架空的点式住宅,将永河景引入小区内部

3,2总平面交通系统

妥善规划市场内的人流,车流和货流,避免其动线互相干扰,同时充分利用地下,屋顶空间作为停车场所。

3,2,1出入口:

――设计三个主出入口。其中,两个为市场机动车兼人行出入口,根据规划要求,开在北部腾达路一个,开在南部路桥大道一个。第三个出入口开在西部75省道上,为人行出入口,也可作少量小车出入用

――沿基地东侧规划道路设计若干人行出人口,连接规划道路和市场内部

3,2,2主要车行系统:

――在基地内设计一条39米宽的南北主通道(南北主轴)和一条30米宽的东西主通道(东西主轴),作为市场内部交通主动脉,把成串的可分割商业街与整体市场联系起来

――在西面设计机动车道,宽7~9米,与南北主通道形成环行车道,连接三个主出人口及其集中地面机动车停车场。环状机动车道在转弯处局部加宽,以利货车通行回车

――货运通道:南北主通道同时作为货运通道,与立体汽车坡道连接

3,2,3主要步行系统:

――在可分割商业街内设计商业步行街,宽8~12米。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原则有二:1,最简洁地连通到市场内部的南北主通道上或城市规划道路上;2,合适的尺度以营造浓郁的商业气氛

3,2,4内部停车:

――在两个主通道设机动车停车位并采用绿荫式设计

――在整体市场地下层和屋顶分别设集中停车库,同时二一四层每层设停车带

――沿环状机动车道布置地面机动车停车位

3,3公共开放空间景观系统

以增加购物的舒适性和商业氛围为目标进行环境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结合设计市场配套功能,以保证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准确度和经济性。

3,3,1主要景观功能区设计:

――景观设计与总平面功能相应,重点为三轴一面,即南北主轴,东西主轴,南北次轴与综合服务广场

3,3,2综合服务广场设计:

――本广场是市场与城市道路的转换空间,对于购物者而言,这是建立购物意向的首站

――设计的重点在于综合利用组合植栽、座椅、铺面、指标等设施,塑造欢迎、愉悦的气氛,以提升购物意念

――以空间设计及地景配置的方式,塑造出清楚的购物路线指示

3,3,3南北主轴设计:

――这是连接市场南北主人口的主通道,也是整体市场与可分割商业街区的联系纽带――妥善规划行人与行车设施,对于行人与车流的冲突点加以处理,避免其动线互相干扰

――道路停车场以植栽等作为软化景观的工具

3,3,4东西主轴设计:

――与南北主轴相呼应,妥善规划行人与行车设施,

――两大主轴的交点做重点处理

3,3,5南北次轴设计:

――这是深入可分割商业街的步行道路,强调对人流的引导

――在可分割商业街的组团空间设置一系列与塑料产品有关的小品

3,4主要建筑设计概念

现代大型整体式MALL与可分割个性化主题街区形成对比,在碰撞中塑造出一个蕴藏无限激情与财富梦想的空间。

3,4,1造型

――整体市场造型追求时代气息,采用花岗岩干挂,充分展示南苑集团与塑料城的实力,并以个性化的开窗形式与广告位相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可分割商业街造型充分结合功能,在规整的平面中形成变化,在整体统一强化各个组团的可识别性,尤其是东侧沿街立面和南侧综合服务广场区立面富有特色,突出休闲功能

3,4,2平面

――整体市场区按现代化综合性商业市场而设计,为四层全框架结构(另有半地下室一层),柱距统一,可自由分隔,同时市场内配有自动扶梯、客货梯、智能消防报警及喷淋系统、通风系统、通讯系统、全天候保安系统等

篇4

关键词:混合型 高密度 居住区与商业中心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发展也日臻成熟。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二、三线城市也都兴起了一股建设城市综合体的热潮。城市综合体的蓬勃发展正是因为它满足了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对建筑的新要求。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及其设计特点

1.1关于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HOPSCA)是出于城市土地资源高度集约需要而产生的,是将城市中酒店(Hotel)、办公(Office)、停车(Parking)、商业(Shopping mall)、集会(Convention)、公寓(Apartment)的功能空间中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补充的能动关系,形成一个多功能、多元复合而高度集约的街区建筑群落。综合体在城市化过程中起着营造城市新的商务、商业中心区,打造城市新地标的作用。同时,在避免城市中心空洞化,减少城市通勤交通压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综合体可分为三类:城市CBD型城市综合体、城市副中心型城市综合体和城市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体。

1.2城市综合体设计特点

1.2.1 多功能的城市开发

城市综合体给城市带来土地的多功能开发。传统城市的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某些单一功能的开发上,其它功能只作为附属配套,如住宅开发、商业开发等。城市综合体将酒店、办公、城市广场、商业、会议、公寓等功能空间中的三种以上功能进行综合集中开发,形成一个多功能复合城市微缩体。大型商业中心和商业街区是城市活力之源,现代化的写字楼使城市充满了时代气息,星级酒店的进驻提升了消费的档次,高档公寓及住宅区充满了生机,城市广场聚集了城市的能量与人气。通过公共空间的功能复合,城市综合体催发了冲动性购物和目的性购物混合消费行为,将更多的间接顾客转化为直接顾客,在为商家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引导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模式。城市综合体必将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一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其综合程度和方式也将不断演化发展。当城市功能需求发生变化时,项目整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各种功能相互协调,形成“城中之城”的经营方式。

1.2.2 开放式的城市空间

城市综合体是以高容积率和高密度的设计手法将多种功能的建筑空间集中布置,这种集约布局的规划手法使得项目中能够设置大型的市民广场等公共开放式空间。开放的广场不但有效联系了综合体内各个功能空间,而且与城市空间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联系。综合体内部空间向城市开放,城市空间变成了综合体内部空间的外延;城市空间渗透到综合体内部,综合体成为城市的内涵。这种空间一体化的过程也是综合体城市化的过程,构成了集约化城市的基础。

1.2.3 街坊式的街区布局

城市综合体的街坊式布局很好的保留了城市的骨架-道路和历史文脉。街坊式的布局使综合体建筑群与原有的城市机理形成呼应,将城市的历史文脉延续下去。不会对城市原有的机理造成伤害,割裂人们原有的城市记忆。

1.2.4 地标式的城市建筑

综合体的多功能、大体量的设计,主流开发商的实力打造,大批品牌商家的引入,因此,城市综合体往往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区域性地标建筑,甚至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名片。

湖北黄石市市建村城市综合体项目规划策略

项目鸟瞰图(图1)

2.1 项目背景与概况

2.1.1 项目背景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江南长江中游沿岸。是继武汉之后湖北省建立的第二座城市,武汉城市副中心城市。黄石港区是黄石市中心区域,面积42.4平方公里,人口22万。近几年,黄石港区的财政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等主要指标年均以12%以上的速度递增,总量居全市城区第一。黄石港中心区不仅聚集了黄石税务、、财政、、民政、、交通、港务、等政府职能部门,更涵盖了卫生、电信、中小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电影院等市政配套工程。随着黄石大道十几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中心的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必然汇聚大量居住、商务、商业、休闲等复合型消费群体。

2.1.2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黄石港区,地块东侧为城市主轴线—黄石大道,西临滨湖大道,地块南面的天津路是联系城市旧区中心和新区的主要干道,地理位置优越。地块自然条件优越,位于长江和城市核心景观区——慈湖风景区之间,景观资源丰富。项目主要涉及商务、商业、居住三种功能性质。用地335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容积率5.49,建筑密度48%,建筑高度110米。项目包括一栋110m高29层的星级商务酒店、一栋99m高29层高级服务式公寓、七栋30层高档住宅、大型综合性商业中心,及大型地下停车库。

2.2 设计理念及规划特点

2.2.1 项目设计理念

项目设计紧紧围绕着“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的规划理念:一条步行休闲购物主街、三条次要街道以及中心下沉广场组合形成。这种理念强调商业场所具有开放的空间结构、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及公共空间的生活场景化、城市化。

项目总平面图(图2)

2.2.2 项目规划特点

项目地块沿西南至东北方向倾斜,与流经此地的长江水流方向一致,倾斜的地块为错落的建筑布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建筑错落布置,争取到了更多的阳光和无遮挡的景观。建筑群体布局由南往北依次规划了七栋高档住宅,一栋星级商务酒店,一栋高级服务式公寓。住宅、酒店、公寓沿用地边界均匀布置,建筑单体通过底层商业联系起来,形成了500米长的“U型”步行内街。建筑组群形成了混合型的高密度居住区和商业中心布局,既满足了居住功能采光、日照和通风的要求,又实现了商业功能的最大化。简洁大方的单体建筑经过精心的排布组合,形成了震撼的现代建筑群体,具有国际大都市的风范,成为区域标志性的地标。与传统的购物中心相比,本项目的商业中心以蓝天白云代替天花板,自然清风代替了空调管道新风,简洁清新又不失绚烂的建筑,宽窄适宜的街道,没有人潮拥挤的逼迫感,为消费者创造出了一个舒适宜人、富有亲和力的开放式购物环境,让消费者从拥挤的江边小城来到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国际大都市。

2.2.3 交通流线

项目用地周围的城市道路状况为:东侧为黄石大道,北侧为芜湖路,南侧为天津路,西侧道路为规划路,主要人流方向为黄石大道。据此分析,项目商业主要入口设置在场地的东侧,西侧道路为住宅区入口,南北两侧为地下车库出入口,实现了地面人行系统与地下车行系统的分流。商业主要步行入口位于地块东北侧芜湖路与黄石大道交界处,及东南侧黄石大道与天津路交界处,在地块西南侧、西北侧靠近芜湖路和天津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商业次入口。综合体在东北侧入口通过一条弧形走廊进入商业步行街内部,到达街区的中心下沉广场。广场周围分布了通往四个方向的商业街,通过景观电梯、自动扶梯、景观楼梯和人行坡道,将不同层面的商业空间有机的串联起来。 中心广场直径达40米,上下联通5层商业空间(地上4层,地下1层),不仅消除了建筑地下空间的封闭感,而且提升地下商业空间的附加价值。

2.2.4 景观绿化

景观以硬质景观为主,采用规则的树阵、灌木、草坪等景观植物。在步行街主入口设置开放的市民广场,以标志性的演艺电子屏幕为引导,吸引城市道路上的行人驻足、停留,将人流有效的引入商业内街。步行街通过精心设计的铺地、小品,使得景观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同时,对商业的屋顶进行了绿化种植,形成了立体的绿化,实现项目整体设计界面的景观化。

2.3 酒店、公寓与居住功能

住宅区由七栋塔楼组成,沿地块西侧的四栋塔楼可以俯瞰慈湖景区的优美景色。良好的景观,提升了住宅的品质。住宅户型为四居室和三居室户型,顶层设计有豪华观景套房。住宅户型设计方正,动静分区合理,采光通风效果良好。建筑主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满足了底部商业大空间的需求,使住宅单体和商业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位于地块北侧的高级服务公寓,入口位于芜湖路。公寓立面采用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轻盈的脱开,凸显公寓的高档气息。公寓裙房屋面设置屋顶花园,为居住在公寓内人士提供了便捷的室外活动场所,提升的公寓的居住品质。星级商务酒店高110米,是本综合体项目中最高的建筑,也是进入商业步行街的标志物。酒店裙房屋面设有露天咖啡座和观景平台,裙房还与商业街的精品店结合一起,居住在酒店中的客人可以方便的进入商业步行街购物,融入到体验式购物的乐趣中。

2.4新的辅助设计手段

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建筑技术、材料的更新,现代建筑越盖越高,建筑群体之间的日照间距的处理要求也更高了。本项目规划中,建筑日照设计软件在方案设计初期就参与其中。通过日照软件的计算,在保证建筑日照间距符合国家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了区域内高密度的建筑群体规划。

日照分析图(图3)

商业规划策略

3.1 新的购物中心理念

生活方式购物中心(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起源于美国,在上世纪八、

九十年代得到蓬勃发展。它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是新颖多样的购物休闲方式,更有传统商业无法比拟的开放的体验消费环境。国际购物中心协会对 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的定义“位于密度较高的住宅区域,迎合本商圈中消费顾客对零售的需求及对休闲方式的追求,具有露天开放及良好的环境的特征。主要有高端的全国性连锁专卖店,或以时装为主的百货主力店,多业态集合,以休闲为目的,包括餐饮、娱乐、书店、影院等设施,通过环境、建筑及装饰的风格营造出别致的休闲消费场所。”

3.2 商业功能

本项目商业区总建筑面积为73500平方米,包含16000平方米超市、57500平方米综合商业中心(含17000平方米公寓、13000平方米酒店、2500平方米电影院)和商业步行街,形成了合理的区域商业中心的业态组合。商业主力店凭借着品牌吸引力,吸引人流前来消费,成为整个项目聚集人气的“吸收器”。商业步行街依托主力店旺盛的人流,经营与主力商家互补的商品,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3.3 商业动线

商业动线设计在商业建筑的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商业项目必然有着合理的动线设计。商业街的动线设计主要从人流引导和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两方面来考虑,最佳的商业动线应该是“通而不畅”、“畅而不漏”。“通而不畅”的做法是,商业内街连接各个街面的店铺,让消费者方便的到达,避免出现商业死角。内街设计疏密结合,避免出现长直的“铅笔路”,在的街内尽量多的提供“兴奋点”。通过空中连廊和商业广场,将商铺有机的串联起来,让置身其中的顾客能够获得愉快的购物体验。“畅而不漏”,是交通动线从总体上考虑商业各业态的平衡,使得所有商铺的人流通行量趋于最大化。通过商铺的组合以及各种手法引导顾客在商业街内流动,形成“内循环”的模式。增加顾客的逗留时间,促进顾客在其中进行消费,达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中心下沉广场设置于商业街交汇的中心,是人流活动最频繁处。音乐灯光喷泉广场、儿童活动专区、精美花车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多种休闲方式的提供,使消费者在愉悦中提高消费兴趣,实现“消费—疲劳—休息—再消费”的良性循环。

结语

席卷全球的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重视消费体验这一趋势,将顾客从Shopping mall的大盒子中释放出来,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完成消费。作为项目区域首个Lifestyle Shopping Park的市建村城市综合体项目,不仅保留了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的种种优势,而且更加贴合了消费者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多元的体验式消费购物环境。项目区域内配套设施完善,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文化、商业为主体的城市中心区域的氛围。随着周边高档社区的不断发展,未来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市建村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后会对本区域内的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

篇5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中国传统建筑;城市表达

Abstract:There are commercial and recreational in the commercial street.It must construct the strong business atmosphere and amuses the recreational features. It makes the mos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building's element in the building design,and make modern is good with tradition to combined to get up.At the same time,we figure that it's important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rseness and simplicity bur the luxury and overdoing.Moreover ,we give prominence to it's practicability,co-Mpati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What's more,we also notice that how to economize the gound and the cost,how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architectural space,and how to construct a pleasant campus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mmercial Street;Chinese Traditional Building;City Express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0-0119-03

1项目概况

武冈市位于湘西南的雪峰山脉东麓、南岭山北缘、资水上游,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市)中心,。总面积1549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4km2。有苗、侗、仫佬、回、瑶、壮、土家、满、蒙古、黎、白、水、高山、彝等15个民族,总人口74万。

武冈铜保新城商业街位于铜保新城中心,紧邻新区行政中心,东临规划的主要干道铜保路。规划建设用地东以规划的主要干道铜保路为边界,南面以城市交通支路春园路为界,西部以原有城市干道强武路为界,边界呈方形,总建筑面71024.3m2。

2设计构思

2.1设计定位

商业步行街,其主要功能服务于商业活动,同时也承担娱乐休闲的功能。本方案设计既注重起功能上的实用性、兼容性与高效性,又注重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营造宜人的商业氛围。

2.2设计理念

2.2.1节约土地,节省建设成本

设计伊始,以场地高差为方案切入点,充分考虑与场地高差进行有机结合并加以利用,从而减少建设中的挖填方量,以降低建设成本。

2.2.2商业步行街的多功能性和兼容性

商业步行街兼有商业性和休闲娱乐性,它既要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又要体现其娱乐休闲性特色。

2.2.3建筑性格的恰当表达

建筑外墙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以蓝灰色麻石喷涂、青灰色贴面砖(主墙面),深灰色亚光不锈钢和深灰色铝合金(栏杆和窗框)、灰色镀膜玻璃及白色涂料(部分梁柱和构架)表达简约的建筑风格;大量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丰富了建筑立面。

利用设计中的虚实对比,均衡与侧重,统一与变化,形成具有较强光影变化,构图和谐,营造具有视觉愉悦感的空间效果。良好表达了商业建筑的内涵,同时也避免大空间和大构架给人带来的空洞和冷漠。

2.3设计构思

商业步行街的位置与规模决定了设计首先如下问题:一体化构思“规划――建筑――景观”;整合设计功能与环境。规划既着重与环境生态和商业步行街功能的研究,又关注商业步行街内部与外部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将整合设计的理念贯彻与内外功能的组织,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再利用;建筑形态以群体面貌出现,与环境巧妙结合,在追求建筑风格延续和统一的同时,保持对复杂地形的多样适应性。

2.3.1整体有机的景观格局

根据场地特点,在建筑轴线、景观轴线上组织室内外空间,形成各种空间序列,相互汇合、渗透、转换、交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且不受车辆交通及功能分区之干扰。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整合,空间相互渗透,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体验空间序列,最终形成新校区的整体感合场所感。

2.3.2理性与浪漫结合

布局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将理性与浪漫结合,有规则式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与周边环境、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创造人文、尺度适宜的商业购物空间。

2.3.3强调交通组织的层次性

人车分流,快速车流置于城市干道,内部为步行道,并考虑紧急车辆通行,以保持中央腹地的完整性;同时,交通路网设计尊重原有竖向特征,在此基础上改造利用并形成特色。

2.3.4可持续发展与良好的周边环境

考虑规划、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功能的合理转换,延续现有周边环境的多样性与地方性,在浓郁商业氛围下,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购物场所。

3总体布局

完全规则的用地孕育了建筑的雏形。椭圆形的广场和横向的步行主轴形成规划的核心。广场和步行街的交汇处是商业步行街的中心。规整组合的建筑体块与道路完美地结合。某种程度上讲,建筑大体就应该这样,我们只不过是此时此刻顺理成章地这样做了。建筑自然地簇拥成一个个群落,其间演变出多重性格的公共活动空间,组织成纵横交错的步行系统。二号地块延续了之前一些流畅的做法,赋予商业铺面以崭新的面孔。

两个地块自成一体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体现了一种和谐而活泼的美。

4空间的营造

建筑形态满足了商业构架与空间的关系。顺沿横向道路的运用,使单一的沿街界面变得富有层次,形成了一定的商业空间网络。线性空间与广场片状空间的结合,加大了商业休闲的逗留余地。

我们在这里积极创造公共空间,提高开放性,引入了步行街,露天广场,灰空间,室内庭院,空中庭院的概念,几个层面的空间组合形成有趣的空间序列。自然的形体组合给各个方向的城市道路带来独特的城市景观。

首先以半圆形休闲广场空间作为商业步行街的主出入口,行道树及铺地的导向将人流引入商业步行街。鲜明的主题雕塑、椭圆形的玻璃幕墙及一排排柱子架空的走廊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奇妙的光影效果,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柱廊形成的灰空间成为了公共活动空间到商业空间的自然过渡。清澈的喷泉、有序的行道树及斜向的硬质铺地将人们带入到个性空间的惊喜中。适宜的空间尺度,细腻的环境处理,成为我们设计的一个核心。向东西两端行走,有更细腻亲切的步行空间,空间的收放自如,打破了几百米冗长的感觉。同时,各种样式的休息椅凳合理设置很好的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

亚历山大说过,一个好的设计并不是告诉人们如何设计空间,而是让空间有机会长成生气活泼的花。在这中间我们试图给顾客提供一种充满阳光、空气、艺术品的有人性、有精神的场所,让室内室外环境的融合改变全室内令人窒息的购物空间。形成一个人们乐在其中、不知疲倦的购物展示平台。连廊与边界,其尺度、体量及被关注刻画的程度,已远远超出了“交通”功能。

5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引发了商业步行街的建设热潮。商业步行街由于自身功能的综合化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大批商业步行街再很短的时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宜人的空间尺度,细腻的环境处理、浓厚的商业氛围构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商业步行街;大规模建设的同时,盲目建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武冈新城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强调应尊重当地实际情况,力求在满足实际商业功能的基础上,整合处理功能与环境,探索了富有特色的新商业步行街空间的方式和策略。希望对步行街建设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伟.商业性街道的评价体系建构――生态学的启示和方法.[硕士论文].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4.

[2] 刘刚松.商业步行街外环境照明设计研究.[硕士论文].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

篇6

关键字:规划设计 单体设计 竖向设计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北部,距老城区较近,东北至规划30米宽站前路及新湖中宝地块,东南至规划30米宽德化东路,西南至规划20米宽道路,西北至浔南大道及规划火车站南广场,项目用地为374.75亩,地块长约664米,宽约397米。本宗地用地性质为商业、住宅用地,经济技术指标:容积率为1.8,绿地率35%,建筑密度27.29%。

二、规划结构设计

本小区总体布局采用“一轴、一环、三片、五区、多节点”的整体结构。

一轴:即南北向贯穿本小区的中央景观带,是小区的核心开放空间,也是整个小区的视觉中心和人流集散中心。中央轴线带内设置入口水景、风情商业街、公共绿地、休闲运动广场、喷水池及沿山景观绿色游步道,配以各类休闲活动设施,成为小区的卖点与亮点。

一环:过场地的局部改造,使中心谷地连通,形成一条区内半开放的公共服务和景观空间,将整个5个片区的游步道系统串联成为一个整体;成为整个地块的精神核。

三片:以中心轴为依托,沿轴依次分布地块西北及中部多层区,北部及东北部高层组团,南部低层组团,从用地北面主入口往南,城市型住宅、多层住宅、低层住宅序列,从城市到乡村,从大尺度到小尺度,创造舒适多变的生活场景。

五区:五个区域,将高层分离在,为中心地块的低层高密度开发方式提供空间可能。高层大尺度属于大城市快速的生活,低层小尺度属于小城镇慢速的生活。五片为地块西部和中部的两个多、高层住宅及商业片区,地块南部一个低层住宅片区,地块东南部一个高层片区以及地块北部一个多高层住宅及商业混合区域。

多节点:小区内部主要节点由公共景观节点(风情商业街节点、入口沿水景节点、中心景观轴线节点)、半公共景观节点(各组团间游步道、组团间节点广场)、私密景观节点(组团内部节点)。

三、竖向设计

1、竖向现状情况

小区基地现状地形地形复杂,呈指状南北交错,整个场地由西向东起伏分为三个段落,地块内标高在47--70米之间,起伏山体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约为15米左右,大致为南部高、北部低。与周边城市道路相比,东北面与城市规划道路存在高差,需要一定的填方。

2、竖向规划原则

小区的竖向设计以基地的现状情况、地形地貌和周边城市道路的控制标高为依据,结合小区的建筑空间形态规划意图来进行设计,并应以减少土方填挖量、做到土方平衡、尽量保持原地形地貌特色为原则。

3、道路竖向设计

小区的竖向设计以地块西北面浔南大道和东南及东北面城市规划道路的现状标高为依据,在满足排水坡度要求的基础上,尽量使设计标高与现状接近,以减少土方量。由于地块地形较为复杂,根据小区地形的大致走向和功能区块,分别于地块临四周城市道路设置小区主要出入口,小区竖向规划也大致控制为南高北低,小区内道路坡度控制在0%―8%之间,最高点位于小区南部低层区,标高为65.00米;最低点位于北面临浔南大道入口水景区,标高为45.00米。

4、建筑基底竖向设计

小区各建筑的场地标高根据原有自然标高和小区道路的标高来确定。一般来说,地块标高最少要比地块周边道路最低点高20-30cm,以利于地块内部雨水和污水的排放。为保证建筑室内地坪的统一,建筑基底标高一般比室外地坪高0.30-0.60米。小区内的绿化用地基本保留利用原有地形和地貌进行建设,不作地块的平整。

四、建筑单体设计

小区以成为九江的高尚精品住宅区为目标,以创造具大众性、超前性、示范性、科学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为指导思想,力争在住宅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使用上有所突破。在保证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前提下,尽量使用新型建材,并达到住宅设计的先进性及新颖性,在江西甚至更大地域内起到示范作用。

1、住宅户型设计

根据小区的总体定位、市场调查结果和市场需求,住宅建筑类型有高层、多层、类独栋排屋、小院排屋、山地排屋、多联排屋,户型设计了从每套建筑面积从70-320平方米不等,其中排屋的主力户型以290平方米为主,多层主力户型控制在130-140平方米,高层主力户型控制在90-130平方米。

2、住宅套内设计 套内分区:住宅套内分区明确,以客厅或起居厅为中心,家庭内部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寝居分离、干湿分离。室内布置紧凑,设计尽可能减少开向起居厅门洞的数量,走道短捷,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和舒适程度。住宅套内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在保证经济实用的原则上,力求套内做到全明设计。

起居室与主卧室:强调大起居厅的活动空间和良好视野,尽量争取面向景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增加室内温度,并在夏季能有效地组织室内穿堂风,降低室内温度。

厨卫设计:在厨房、卫生间设计上综合考虑现代生活用品设备的布置,满足现代使用功能要求,采用设备整合设计方法,综合考虑操作顺序、设备安装、管线布置及通风的要求。厨房、卫生间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和直接采光,争取冰箱入厨,按操作程序布置厨房器具与冰箱机位,同时设置排烟道,集中处理厨房的油烟废气。

阳台:各房型除朝南设生活阳台外,部分房型在厨房外还布置服务阳台。并且高层住宅阳台采用错层处理手法,增加户型的实用性。

储藏:套内尽可能安排贮藏间,并在卧室内留有壁柜的空间。

复式房型:多层住宅一层和地下室相结合,巧妙利用交通空间安排上下楼梯。并且在一层设置地上花园和下沉花园,下沉花园与地下室相结合,使得地下室得到通风和采光,提升了住宅的舒适型。

3、住宅造型设计

本小区的住宅建筑为意大利风格,充分体现文化品位与特色的同时,打造了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情小镇的氛围。建筑立面造型活泼、注重色彩的搭配,利于市场的包装和提高项目的形象,力争在建筑造型上成为九江乃至江西省内的精品。

多层住宅和排屋采用台地手法将建筑形成山地建筑的感觉,与九江当地特色景观环境完美的融合,使住宅既有古典又具有时代的风韵与雅致。住宅立面造型通过底层的连廊和拱券的运用,以及建筑立面的比例设计,强化立面的细部,增强建筑本身的观赏性和可识别性。高层采用现代风格,在端头做出退台处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建筑的天际轮廓线、高度变化与沿街建筑立面。

4、公共建筑设计

小区设置了一条商业内街,由北侧浔南大道斜穿小区而过至西侧规划道路。本小区的一大卖点与亮点,除了设置大型超市、商场外,小区的储蓄、邮政、医疗等社区服务设施和餐饮、小吃、美容、娱乐等服务功能也可在此集中安排。商业的集中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商业群体效益的优势,同时借助本地区已经形成的商业氛围,完全可能成为未来整个片区商业中心之一。

5、亮化设计

根据九江市城市规划要求,沿城市主要道路设计夜间灯光亮化设计,配合城市夜景,提升小区形象品质之外,增加城市夜间的层次感。

篇7

一、上阶段工作情况

尽管受今年国家宏观调控,土地、资金从紧,以及征地、拆迁困难等影响,都市路桥项目建设在各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下,总体完成情况仍较好。截止9月底,有15个项目已完成或基本完成,30个项目按年度计划顺利推进,31个项目因资金、天气、规划调整等原因延缓了实施进度,有11个项目由于土地政策、征地、拆迁等较大问题而严重延缓工期或无法推进。

(一)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完成较好,路桥分区规划,新行政文化中心区块详规、远东商贸广场西扩区块控规、中部工业区商业街区城市设计等规划已通过会审,并上报审批;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方案正在修改中,给水、排水专项规划正在设计委托中,村庄布局规划方案、金清镇总规方案已基本完成,其它一些规划编制也都比较顺利。

(二)城市设施建设

1、交通设施建设。因用电紧张,滨海大道一期工程进展受到影响,现路基、桥梁已完成,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已完成招投标,预计能在11月份完成;椒新公路路桥机场北段改造工程、路泽太公路北延工程、椒新公路泉井至新桥改造工程因受土地政策限制,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双水路(银安街-徐翁泾)因涉及后蔡、前蔡、三角陈等村民房拆迁,目前停工;腾达路西延因涉及徐翁村民房拆迁及土地等因素目前停工;银安街北延因涉及蔡於民房拆迁,目前尚未动工;中心大道已完成路基填筑、排水、排污,推进较为顺利,能在年底前完工;洋叶村二条半圆弧道路正在进行路基填筑。

2、水电气设施建设。市供水二期工程已完成管线铺设测定、土地丈量及管线内的青苗评估工作,并已上报农转用供地审批;供水保障工程已按时完成;城区截污工程进展良好,已基本完成单位排污纳管工程,螺洋干管、桐屿干管、迎宾大道东西延干管已完成,峰江干管及樱花路干管已完成工程量的一半以上,1#泵站已完成,4#泵站已完成工程量的50%;污水二期工程正处于前期准备阶段;管道燃气工程已敷设主干管300m,望景湾小区庭院管网已完成70%,新安安置小区庭院管网已全部完成;电力设施建设总体推进良好,220kv双水变、110kv横街变主控楼快要结顶,城区配电网建设已完成9座开关站和6条线路。

3、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路桥小学扩建工程、桐屿中心小学搬迁工程均存在资金不足问题,南山小学因资金无法保证而停建;恩泽医疗中心已完成立项上报工作,疾控中心办公业务用房土建工程招标准备工作已完成,二院迁建工程已完成土地征用上报工作。

(三)重点建筑工程。部分进展比较顺利,如世纪大厦已完成初勘和方案设计,可在年底前开工,三友大厦已结顶,电子数码城已完成桩基工程的40%,市教材发行中心已建至三层,质技监大楼桩基工程已完成一半,家私城扩建已完成投资1970.3万元,塑料化工市场二期已开始打桩,山水华庭小区已完成投资额3.6亿元,部分多层已结顶;水天一色小区已完成填渣,开始打试桩。部分项目因拆迁问题突出,推进存在较大的难度。如商业银行大厦方案已评审,涉及松塘村22间民房拆迁未落实;玉峰大厦方案调整完毕,涉及松塘村5间民房未拆迁;装饰城二期工程建筑方案正在调整,后蔡村征地拆迁未落实;龙头王村旧村改造,将开始土地征用工作,因工业企业、学校安置地未落实而难以推进。而另外一些项目还处于前期阶段,因土地、政策等问题推进缓慢,如华东塑料城规划正在调整中,业主还未确定;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规划选址已上报市局,准备地质勘探;恩泽医疗中心还在项目审批中。

(四)市区环境美化。河道整治工程因受汛期影响及政策处理难度大等原因,进度稍显滞后;世纪公园、文化公园因选址未确定而停建;南山植物园、花木桥花木路、山体游步道及景点建设已基本完成;城东公园、莲花山生态体育公园、肖王生态居住区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旧城改造及安置房工程工期比较紧张,施工难度大;路北三山小区、沧前车安置小区因拆迁未完成而影响工程施工。

二、下阶段工作措施

对照现代化推进年排定的进度计划,都市路桥建设的许多项目进度滞后,完成任务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所剩时间不多。在最后一个季度,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准着力点,突破难点,采取强有力措施,更好地完成今年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我们的许多项目都涉及到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以及业主单位,虽然都明确了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往往出现错位、缺位现象,把许多保贵的时间“落在路上”,导致工程延误。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加快各项目的推进速度。

篇8

关键词:商住综合体;公共空商;场所精神;设计策略

1引言

场所精神的最早提出者为诺伯格•舒尔茨,其是指建筑的一种总体气氛,是人的意识和行动在参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场所感与空间感。场所有着能够吸收各种各样内容的能力,其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固定的活动空间,在一段时期内为特定的群体保持认同感与方向感,即是指场所精神的内涵。对于商住综合体项目而言,场所精神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项目公共空间设计中,其十分强调空间的归属感、方向感与场所感。因此,如何利用场所精神的内涵进行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以提升综合体建筑的整体品质,满足现代人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作为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2场所精神理论分析

场所即是指有历史、文化、活动等意义的空间,而场所精神是指在一个固定空间给人带来的一种归属感、安全感、方向感;从广义上来看,场所精神也是指这个场所符合城市当地气候、地形、生活、以及建布局的一种气质。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场所精神是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内容,认为对建筑的分析讨论应该回到场所。在建筑设计中,因为有了场所精神,使建筑空间不至于仅是冰冷的三维几何系统,光线、声音、活动等所有的一切融入这个场所,给予了空间温暖、协调感,赋予了建筑存在的生存,使建筑空间不突兀,节奏与周围合拍。由此可见,场所精神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涵。

3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

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即是指位于商住综合体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是为消费者、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公共交往、便民服务、日常集会、节庆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生活、休闲必不何少的空间,更是承载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空间。与其他类型的公共空间相比,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大多处于城市的繁华地段,交通便捷、独具特色,居民可通过公交、地铁、开车、骑行、步行等各种简单便捷的方式到达。商住综合公共空间的良好建设,不仅能有效提高商住综合体项目的整体形象及影响力,还能增加综合体项目的服务半径,吸引更大范围内的居民来此消费。因此,在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建设中,必须要注意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多功能性、能够广泛参与性等性能特点,才能确保商住综合体空间的长久活力,提高建筑的凝聚力。

4场所精神在吴江华润中心商住项目中诠释

4.1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吴江华润中心商住项目,项目用地面积8.2hm2(约123亩),总建筑面积147336.0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57910m2(包括商业面积100000m2,住宅面积1577910m2)。地上商业总面积100000m2中,含自持约80000m2,可售商业约20000m2。本项目位于吴江太湖新城,与老城区隔苏州河相望,北临开平路,东至冬梅街,西至秋枫路,南至规划支路,项目东侧为华润凯旋门项目。本项目中,临邻开平路一面的商业价值最大,其也是整个项目最优的展示面。东侧规划路与开平路相交,且与东部住宅小区入口相邻,能够为商业带来固定人流,形成重要节点。项目西临秋枫河,作为临床景观为住宅建设带来的一定的提升价值,但同时也受河道阻挡,阻断了其与西边地块的联系,故商业价值较低。而南侧规划支路受到规划用地性质的限质,虽然有较高商业等级,但利用优势不足(图1)。本次规划充分发挥项目基地特点,地块北部区域为商业,南侧为住宅区。在商业区,临近地铁口,沿主干道开平路设计为购物中心,商业街沿冬梅街与购物中心南侧设置,保证了商业界面的延续性,方便东侧与南区住宅人流的导入,创造良好的商业氛围。住宅通过建筑的高低错落和形体组合为苏州创造优美的沿街风景。每个区域均合理组织交通动线,保证了城市交通组织的有序运行。遵循“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设计准则,在尊重原有环境的前提下,努力创造出自然的、生态的、美观的理想商业与生活环境。为进一步促进该项目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提升项目的整体品质,本项目公共空间设计中十分注重对场所精神理论的融入。

4.2多元化场所空间形成

将场所精神应用于本项目公共空间设计中时,则表现为对公共空间的认同感、方向感与归属感。基于空间与特性两方面考虑,设计多元化、多样化的场所空间,通过丰富的环境意向,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空间的认知,满足不同人士对于空间环境的各种需求。本项目中,充分考虑到购物者与居民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利用平立面的轮廊、建筑物风格、标志物等,创造丰富的、适宜的、具有强烈方向感的、富有韵律的、连续扩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场所空间,以实现环境空间系列对不同行为方式的支持。在地块北商业区域,遵循商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合理组织室内外人行动线,机动车交通路径清晰明了。合理的商业布局有助于拉动人流,提升区域商业影响力,打造吴江太湖新城充满活力、个性鲜明、主题突出、多种层次的商业空间氛围。在地块南住宅区域,设计灵感源于都市人对于“绿”的渴望与追求,以“绿岛”作为方案设计的主线。同时结合生态设计的一些理念和特征,通过合理的设计,巧妙利用中心绿化,营造出户户看景,户户有景的宜居社区。景观绿化利用地形的起伏变化创造出丰富、多元的竖向公共空间,大气又不失典雅,开阔又不失灵动(图2)。

4.3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通过广厅式的城市与建筑过渡空间,将商住综合体项目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良好融合,是本次项目中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点之一。其一,加强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灵活性,使具体操作便于实施和房地产经营,尽量在不削弱项目整体布局与环境的前提下,设置合理比例的房型分配和架构,便于市场经营。其二,项目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项目空间个性,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通过简洁典雅且具有鲜明个性的设计手泮,创造高品质的商业与社区空间环境。其三,利用标志性的城市元素以及鲜明特色的标志物,形成富有风格、独特的空间特征,以便于本项目的正确定位,帮助商住综合体项目有效汇聚人气。本项目中,北区商业由一个持有型购物中心和沿地块东侧及购物中心南侧,呈”L”型布局的可售型商业街所组成。购物中心共四层,商业街为两层。商业区总建筑面积为100000m2。建筑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了与城市空间的连接,城市地铁出入口位置与商业区很近,主要购物人流的来源方位面对商业区。充分运用场所精神理念,商业区呈广厅式开放的公共空间,为人流的休憩、交流、娱乐打下了良好基础,进而为太湖新城打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南区住宅由7栋高层住宅(共12个单元)以及2栋商业建筑所组成,住宅层数从10层~34层不等,南区住宅地块总建筑面积169162.66m2。建筑公共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到了与城市空间的良好过渡、衔接效果,沿规划支路考虑高低错落的天际线关系,为城市创造良好的住区形象。物业管理及社区用房布置商业建筑的2-3层及1#首层,物管用房和社区用房面积为1679m2。小区内共设置3个小区变电站、1个开闭站,全部设在地面上位置合理均布,且兼顾景观绿化的需求,充分满足了场所精神的高要求。另外,住宅小区内设置有一个煤气调压站,位于4、8#楼之间,位置隐蔽并与景观绿化完美结合,不会影响公共空间的协调性。

4.4个性化场所的营造

营造个性化的场所也是体现场所精神内涵的重要设计策略,本次项目中,主要在商住综合体内部的重要节点位置进行个性化场所空间的营造。综合体内部重要节点的公共空间主要是指与电梯、自动扶梯等垂直空间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其作为各业态空间人流的转换中心,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场所感,是人们处于商住综合体内部时所聚焦的重点。因此,在对此类空间场所进行个性化设计时,主要是从艺术的角度考虑,营造出具有鲜明个性,能够吸引人在此驻足休息,能够放松人们心情的空间场所。本项目商业区楼梯分为客用楼梯、内部专用楼梯、避难专用楼梯三种,遵循均衡、合理布局原则,保证三种楼梯在商业建筑中的布置距离合理,并通过鲜明的标志使人们明确知晓每种楼梯的用途,以方便人们的日常购物及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安全避难需求。将自动扶梯设置成单向流线型,使人们在上下交通时需要一段距离来转换方向,这段距离的公共空间设计艺术感、鲜明的背景图案,不仅能够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还能通过舒适的空间环境吸引顾客,增加他们在商业综合体内的停留时间,对提升建筑的商业价值也有重要意义(图3)。在中庭空间设置观光电梯,观光电梯形成了中庭空间的动态景观,通过观光电梯还能使人们在上下的过程中观赏到中庭公共空间的景色,提高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充分发挥出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内涵。另外在设计中,通过将水平公共空间与垂直公共空间进行良好的衔接,为营造个性化场所打好基础。本项目中,在节点与端头设计中庭或厅空间,同时通过曲线型、直线型、网状型、辐射型等多种的平面交通形式及垂直交通的合理应用与良好结合,形成明朗、有较强导向性的人流动线,使人们处于商业综合体中时不至于单调、枯燥,有逛商场的兴趣。也便于人们对建筑整体格局有良好把握,不会因空间布局混乱而迷失方向,在各节点与端头的公共空间还能休息、娱乐,减缓疲劳(图4)。

4.5人与环境的共鸣

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决定了对场所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在本项目公共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人们对当地自然与环境的亲切感。在公共空音设计时,充分引入一些当地独有的特色元素、自然环境元素等,以创造出宜人、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项目商业区的设计方案旨在通过苏州吴江印象,展现地区的特色风貌:太湖、水乡、假山……自然给了这个地区特有的景致,而人文历史又给这个地区烙上特有的江南风情。在公共空间的设计方面,十分重视对场所精神的诠释,重视人与环境的共鸣。在公共空间立面设计中,借鉴和利用苏州地区的造景手法,各种元素的相互重叠、相互映衬,把人们对景观的印象转变对空间立面语汇中,结合不同的材质、体块、甚至包括广告灯箱等元素在很长的沿街立面如山水画卷般展现。添加后的元素将这里变成有创新意识、魅力四射、令人神往的地方。商业项目不仅影响该地区周边的建筑形象,同时也要在整个区域中突显出自身的风格,所以,在了解和周边竞争项目的立面形态后,更加坚定了以现代的、灵巧的的设计风格和手法,回归设计的起点:让商业人流活跃起来,更为自由、流畅地在建筑空间的活动(图5)。

5结语

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内容便是场所精神,将其应用于商住综合体项目公共空设计建设中时,其对整个建筑的品质与质量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商住综合体项目公共空间设计时应该重视对场所精神的合理融入。从城市经济水平、地域文化、居民生活习惯、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将建筑、环境与人三者相互融合,力求商住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效果,使人对场所有良好的感知与体验,带给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认同感、方向感与归属感,进一步为提升整个综合体项目的建设质量,促进经济效益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泓.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J].现代城市研究,2009,24(11):48-52.

[2]刘皆谊.地下街结合城市场所精神的演变趋势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4):645-650.

[3]温馨.城市公共信息设施设计的场所精神[J].装饰,2011(7):27-30.

[4]朱一荣,吴龙,李文娟.休闲时代下商业综合体室内公共空间的使用特征研究[J].规划师,2015,31(s2):84-88.

篇9

一、城市升级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毗邻市区,是市区东拓的承接地。我镇城市升级的指导思想是:融入大市区,按照市区新的组团来规划建设*,从边缘走向核心,从郊区变成东莞未来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实现由初级的城市化向高级城市化方向转变。总的战略目标是:把*建设成为与大市区一体化的东部新城。

市委在谋划东莞新一轮的发展大局中,在城市结构上提出了市区、同沙、松山湖与东快两侧统筹地带“四位一体”的新构想,并把*放在“中心提升”这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心提升”就是要高标准规划建设松山湖大道两侧地区,推进四个街道、同沙、松山湖与东部快速两侧统筹地带“四位一体”的融合,做大中心城市规模。我镇必须充分把握这一大好机遇,贯彻镇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准确定位、长远规划、着眼当前、建设新城、整治旧村”的原则,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以新型现代成熟社区建设为重点,先做熟两大板块,搭建一大平台,积极主动参与市区城市功能分工,逐步与大市区融为一体,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配套齐全、城市环境优美舒适的花园城市。

*年我镇城市升级的重点内容应包括:做好城市功能定位研究,抓住特色;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做好城市环境升级;集中力量建设新城中心区,促进一批项目的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抓好城市功能配套建设,为城市功能升级打好基础。

二、城市升级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年城市升级的主要任务包括:修编总规、完善控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门户节点建设,城市功能配套建设,重点项目促建和闲置地消化,环境建设及农村“五整治”。

(一)修编总规

1、修编总规的必要性:我镇位于“四位一体”大市区的核心,从以前主动要求融入大市区到目前事实上已被大市区所覆盖。此前,市有关部门先后编制了《东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东莞市东部快速路沿线(六镇)土地统筹协调规划》,以上不同层次规划都对*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镇作为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总体规划层面响应和落实上一层次规划。其次,市级功能设施落户*引发我镇城市用地功能和发展方向的调整。近年来,市一级的城市功能设施,如中国CBA第一馆、理工学校、车管所、海关车检场等在我镇选址建设,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市级设施落户,*将会承担更多的主城区功能。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全面审视*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制定更为合理的发展目标,重新确定*未来的发展定位,在产业、功能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与主城区接轨,有必要完善《*镇总体规划》。

2、修编总规步骤:分两个阶段开展《*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第一阶段组织对*的城市定位、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第二阶段组织编制总体规划成果。

3、进度及其它安排:邀请有实力的机构承担修编工作,*年年底前完成修编。

(二)完善控规

今年要编制或送审多项控规:编制《体育馆周边片区规划》、《*地区控规》、《*片区控规》以及A、B、C、D四个片区控规,完成《*镇近期建设规划》,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松山湖大道两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将镇中心区、华南工业城、*片区等多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送交市规划局审批。其中,《*地区控规》、《*片区控规》、《华南工业城控规》6月底前完成,其余控规年内完成;12月底前制作好*地区控规模型。

(三)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按计划实施新、旧城区重要道路的升级改造工程,主要项目包括道路及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景观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供电、供水、电信等设施建设;抓好公交站场线路建设。

1、道路升级改造。

(1)旧区道路升级改造:主要抓好教育路和大博街的升级改造,其中教育路全长1180米,大博街全长1110米。要求5月10日前完成教育路、大博街的改造设计,9月1日前完成道路升级改造工程。

(2)新城区道路升级改造:主要抓好*路、*路、富荣路、陈家埔大道及星城国际项目周边道路的升级改造,其中*路、*路上半年完成改造设计,下半年完成升级改造工程。*年12月底前完成其它道路的改造方案设计;同时争取完成寮城中路与汽车东站的衔接。

(3)镇街联网路及镇村联网路升级改造:其中,镇街联网道路有两条,一条连通茶山;一条途经我镇分别连通东城和东坑,作为莞樟路的分流道路。镇村联网路初定为8条,即:元英路(竹园村—岭厦莞樟路)、金富路(*路—石大路)、一环路(泉塘村石大路—富竹山村莞樟路)、松柏路(东部快速路—翠香路)、河滨西路(石大路—莞樟路)、荔园路(莞樟路—石大路)、源丰路(药勒村—泉塘村)、叠彩路(福民路—金松路),待市政府审批通过后实施改造。*年先完成改造方案设计。

2、供电、供水、电信等设施建设。主要抓好电网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抓好供水设施建设,完成公共消防栓的规划设计、建设,不断完善电信、邮电和有线电视网络。

3、公交站场线路建设:在做好全镇公交规划、精心设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统筹建设公共汽车上落点(候车亭)及公交枢纽站。*镇近期公交规划已由湖南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所编制,已提交方案。上半年完成公交枢纽站的选址及设计方案,9月份前全面完成公交枢纽站及公交候车亭、牌的建设。

(四)环境建设

1、门户节点建设。

(1)在成熟社区门户节点设置高品位的城市景观雕塑,或建设标志性公共建筑,强化松山湖大道东快节点、*立交节点、*路莞樟节点、寮城中路汽车东站节点等的广告效应。以上节点是*的门户,代表着*的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标志性作用,要高水平设计和建设。

(2)建设好市民广场、政府办公楼群及周边商业建筑,使之成为新城中心区代表性城市景观节点。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已编制详细规划,研究论证市民广场商业街区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分区,定位为商住混合功能,形成以居带商,商居两旺的布局,广场周边的建筑以维护政府办公楼的主体地位为原则,强化广场轴线的空间序列,广场空间整体性要强,两部分呼应。7-8月份先后完成搬迁三联机械厂、轴承配件厂、东富布厂,两年内将这一区域建成商住综合配套区,布局酒店、娱乐、饮食、名牌店,集约发展,做旺人气,今年先完成相关报批手续及规划设计,并把土地推出市场,加快建设步伐。

2、环境项目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建设。完成绿地专项规划,抓好城市绿化工作,广泛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特别在新城区要进行高密度、多层次植树布绿,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企业“拆墙透绿”,提升城市绿化率。强化对污染企业和内河涌的整治。

3、深化农村环境“五整治”。上半年完成环境卫生整治、农贸市场整治工作,生态环境整治年底之前实现“三个60”的目标。旧村改造方面,各村(社区)年内完成至少1件“见缝造景”亮点工程。

(五)城市功能配套建设

1、完成新城小学建设。今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规模为50个教学班。

2、建设好水景公园。建成集水利、景观、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绿心,使之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心区的中央公园。目前,东莞市岭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已提供初步方案,并结合实地现状进行了局部调整。该方案要求于4月底前定案。水景公园作为镇财政投资的亮点工程今年要基本成型。

3、抓好读书公园建设。

4、抓好两大社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两大社区:一是政府办公大楼周边2-3平方公里的区域,二是良横片区(环城路一带)。

(六)项目促建和闲置地消化

1、促进项目建设:做好*等项目的跟踪服务,抓紧协助办理国土、规划、报建以及工程质量、安全登记等审批手续,全力协助和推动成熟的项目上马,并要有标志性建筑,以带动城市升级。促进照华酒店招商或由镇政府收购。按规划完成水利工程建设,贯彻城市水利的建设理念,将水利工程与城市景观紧密结合起来。

2、地块回收及推向市场:上半年,完善原商会大厦、玫瑰园及上底村地块的相关手续后推向市场。下半年采取措施将供电局、国税、三联厂等地块推向市场交易;同时,制定方案,共同协商,协议收回林辉、美尔顿、富竹山、晶都等地块。

3、消化闲置土地。按照闲置土地处理办法和原则,采取收取闲置费、协议收购、政府托管等措施,进一步消化闲置土地,争取闲置土地消化率达到90%以上。对新增的闲置地动态管理,依法登记、依法处置。

(七)强化城市管理

继续推行城市管理物业化、小区化、市场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并做好经营城市文章。

三、城市升级的主要措施

1、实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各相关单位、部门将任务进行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人。

2、强化督促检查,建立激励机制。坚持项目挂牌督办制,并由镇联合督查组每月督查一次,每季评比一次,将工作实绩与奖励挂钩,实行责权利统一。

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保障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年度安排由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资金由镇财政分局统筹安排,实施倾斜措施,保障工程建设资金。

4、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对经营性项目实行向社会招商,做好经营城市文章。

5、以镇村一体化的思路整合土地资源,提供大发展平台。打破产业在社区的地域界线,将产业的优势聚集成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6、成立*第二社区居委会,解决房地产花园项目购房业主入户问题,搞活房地产市场。

7、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对于有意向落户或由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投资项目,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努力争取用地指标、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措施,吸引和力促项目尽快落实。

篇10

2006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晓钟工作室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合作了华远地产和西安立丰集团共同开发的首个项目:西安1001厂改造项目,这是一个集商业、娱乐、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设计对于现代建筑融入传统文化、提升生活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项目背景的优势和挑战

项目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外,这里是西安小寨商圈核心,商业环境成熟。用地向西为高新区,新的办公楼、总部基地以及住宅区不断涌现,潜在消费市场预示着小寨商圈今后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南城是西安传统的高校区,人口密集程度和整体知识层次高,加上完善的生活配套,便捷的交通以及无限的升值潜力,使南城成为西安人理想中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这都使开发商及建筑师对项目充满了期望。华远地产将迈向西部市场的第一步选在西安小寨显示了对于当地地产发展的洞察力。

在传统文化积淀厚重的城市,建造一个高密度的城市综合体无疑是一种挑战,前期对项目的分析和设问显得至关重要。分析认为,有三个方面应该得到关注,并应妥善解决。首先是城市设计的问题。西安城市具有鲜明的特点,在高容积率的情况下,如何塑造丰富的城市空间以及具有西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态和城市界面,将成为贯穿设计始终的线索。其次是高容积率问题。项目用地有限,6.5的容积率将复杂功能的有序排布以及用地三维空间的合理利用提到关键位置。第三,合理划分用地的问题。该项目是由北京华远地产及西安立丰集团作为资方与土地方总参第1001厂三方合作,设计要求用地中须划定0.86ha给予1001厂作为还建用地,其上建设还建住宅和商业。合理的用地划分是方案可行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上述三个问题的综合解决贯穿了本方案的总体规划,建筑平面以及立面造型设计。建筑设计体现了对城市传统空间的认知

西安传统城市中围合布局占有重要的地位,城市如此,每个街区也是如此。“围合”体现了一种内敛的性格和“内藏天地”的精神取向。中国人将这种精神用到了极致,大到长城,小到合院式的民居。以至于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城市就是“围墙”的城市。“围合”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城市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一点在西安显得更加突出。传统城市的建筑群体布局,应当反映特色空间形态,在不同功能单元的共同组织下,形成对城市空间以及群体内部空间的界定。

通过对设计任务书的解读,建筑群体主要由四类功能构成――高层公寓、高层还建住宅、高层销售住宅以及商业裙房。四类功能相对独立,都需要直接的对外出入口。首先,高层公寓及商业更多需要对外的形象,应该邻近城市道路。北侧小寨西路商业氛围浓厚,西侧含光路是交通干道,因此将商业出入口设在北侧,公寓设在西侧。其次,还建住宅以及销售住宅是内向型的功能,需要回避喧闹的外部城市空间。因此考虑将两者延东侧及南侧布置,以获得安静的内部环境和充足的日照。如此的围合布局,四大功能各得其所,流线明确,同时便于塑造良好的群体内空间。

总图布局中重要线索之一就是对还建用地的划分。划分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首先,需要保证两块土地的完整性及使用效率。其次,还建用地的位置要满足还建住宅的独立使用以及商业建筑的价值体现。最后,用地划分需要考虑两侧商业的结合,同时便于今后独立经营。通过多方案的比较,最终将还建用地置于项目东北部。这里北邻小寨西路,东邻城市规划路,交通便利。还建商业具有良好的临街商业面。同时有一条长边与西侧的持有商业结合。上部的住宅避开了喧闹的十字路口和商业广场,南北向的板式塔楼拥有良好的日照。还建住宅和商业可以围合院落,拥有独立的内环境,便于经营和管理。该用地划分方式得到了厂方职代会的一致认可。

由此,确定销售住宅宜位于用地南侧,为板式高层,这里具有充足的日照且有条件形成独立住宅入口和内环境。商业主于北部,货流延销售住宅与商业主体间的内街解决,分为地上(大型货柜车)及地下(厢式小货车)两种方式。各流线清晰明确,互不干扰,保证了复杂的综合体的正常运行。

本项目建筑覆盖率接近60%,外部空间十分有限。设计着眼于建筑群体内部空间的塑造。由于西安每年有较长时间的室外活动期,方案在高层建筑围合的“U”型空间中,布置了两个屋顶花园,为公寓和还建住宅住户提供了优美的室外环境,漫步其中,已经忽略了身处闹市。这也成为了方案的亮点。为了强化销售住宅的品质,建筑师将其独立处理,在住宅南侧设计了结合入口空间的院落型景观,住宅北侧结合商业后台,布置了大面积的种植绿化,减小了商业对于住宅的影响。同时,两处屋顶绿化,也为高层住户提供了极佳的可视景观。群体内部空间的立体化塑造,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整体品质,这对于在复杂综合体中建设高品质住宅十分重要,使西安1001厂项目具备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综合体的鲜明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1001厂拆迁问题的影响,总图曾经修改了另外一版方案,除还建用地位置加以调整之外,最大变化在于将销售住宅形成自身围合的独立环境,不仅更加提高居住的品质,更丰富了总图布局的空间层次,对围合空间作了进一步的诠释。但由于一些原因,最终确定了原方案。设计在完善过程中也将修改方案中对多重围合的理解加以应用。

与总图不同的是,建筑平面设计着眼于在围合中对内部空间灵活使用的塑造。项目的商业平面由于市场的原因而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建筑师对此提出了“灵活空间”的解决方式。平面设计综合考虑建筑轮廓、消防疏散以及可能的商业布局,将疏散楼梯延四周布置,为今后的商业平面创造了很大的设计空间。由于商业楼层面积过大,建筑师在持有商业与还建商业之间设计了一层高的室外商业街。这有效地解决了首层疏散问题,增加了首层入口空间和临街店铺的面积,便于交通组织,提高商业价值。因其仅为一层高,对楼层商业整体性的影响非常小,更会通过挑空中厅形成极具趣味的空间。同时更具实际意义的是由于它的存在使还建商业与持有商业独立经营成为可能。

建筑外观体现对传统城市记忆的提取

城墙是“围合”空间的构成要素。对于城墙的体验给了建筑师以灵感。城墙由城门、垛口、角楼等一系列设施构成。这些元素形成了人们心中对古城墙的认知。设计对元素进行重构,以“城墙印象”为概念,汲取其神韵,感受古城墙带来的厚重与灵动的完美结合。

建筑群体造型处理关键是整体性。西安1001厂项目在形体塑造上采用了类似城墙主体的几何形体组合,简洁明快,形体挺拔。城市天际线错落有致,犹如垛口,富有韵律,体现了印象中古城墙那厚重、大气的形象和不凡的气魄。建筑色彩采用西安具有代表性的土黄以及灰色的组合,是对城市整体性的回应。

建筑单体的立面处理,首先表达了对城墙墙面肌理的解读,错动的砌筑工艺形成了统一的大秩序,稳重且灵活。建筑师将这种元素运用不同手法进行表达。公寓的立面中以窗为“砖”、以墙为“缝”,商业立面中以墙为“砖”,以窗为“缝”,类似的处理在住宅中也有体现。这既满足了甲方对立面虚实度的要求,又求得了整体性。夜晚时分,跳动的灯光使群体沿城市干道形成了“光之墙”,这是对“城墙印象”的经典诠释。

为使设计概念更加完整、生动,建筑师将对城墙的印象反映到了每个细节处理。例如住宅的顶部,设计为突出屋顶的玻璃盒子,夜景中玲珑剔透,是对群体天际线的最佳点缀,使人联想到城墙的角楼,稳重中不失活泼。其次是裙房的商业入口设计。“主城门”是位于西北角的商业主入口。由穿孔铝板结合玻璃幕墙构成的楔形体使其更具气势和强大的吸引力。夜晚,大型的LED显示屏烘托了商业气氛,内部灯光透过楔形体投射到广场中,更富活力。北侧的商业次入口及西侧的公寓入口均采用柱廊的形式。其形成的灰空间,将城市融入到了建筑之中。内侧的玻璃幕墙投射了商业空间的活动,建筑内空间与城市空间在此处产生了互动,这正是现代商业设计所倡导的。人的活动为建筑提供了一幅动态的立面,使这座印象中的“城墙”具有了生命的活力。

结语

西安城市的特殊性,促使了建筑师去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去融入传统的城市文化之中,西安1001厂项目是一种尝试。从城墙中提取灵感,用写意的手法去解读城市空间、城市文化和城市印象。在西安“城市复兴”的大环境中,建筑师有责任去创造既体现传统文化,有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建筑,使西安城继续保持其几百年来一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