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范化

加入WTO,是我国入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体制面临着更多的冲击与挑战。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划化势在必行。

一、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范化的必要性

最初,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投招标制度的目的,除了是要追求更加高水平的设计方案之外,另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投招标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以及挑战,因此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范化势在必行。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范化是规划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是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必然举措。

二、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是工程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居于龙头地位。所谓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指的是以工程建设中的要求为出发点,综合利用规划设计人员的实践经验、管理知识、技术知识等多学科知识,对建设工程需要的各种条件(技术、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论证,为工程建设提供设计文件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划设计作为一个商品开始进入市场交易,能够获得提供规划设计服务的权利主要通过招投标、协议委托等方式实现。但由于我国规划设计招投标实施细则一直未能够出台,规划管理手段以及体制落后,又由于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行业垄断、行政干预等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市场的管理混乱无序,甚至出现恶性竞争、暗箱操作等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市场,不仅造成腐败现象横生,还不利于规划设计的专利保护,出现设计成果被别人盗用的现象。

三、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范化的有效举措

(一)学习国际通行规则,借鉴国际经验

国际通行规则其实就是一些国际通行做法。就西方其他国家来讲,他们的法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远远早于中国,其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机制、体制是在市场经济以及法制建设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形成的。而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机制、体制则是在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以及法制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形成的。因而,国内外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机制、体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必须要尽快学习国际通行规则,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市场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应对加入WTO之后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规划设计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具体问题问题分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体制

改革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构建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又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涉及人的道德水平、文化背景、思想道德观念、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对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体制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与完善。

1.对规划设计咨询行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经济与贸易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考虑成本的粗放型规划设计咨询行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等、靠、要”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改革规划设计咨询行业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必须要尽快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及时进行改革以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从根本上改变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生产管理模式,以提高效率。在对规划设计咨询行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过程中,主要是要对设计资质管理办法以及技术法规标准体系进行改革与统一,具体来说,要做到:第一,发展具有“精、新、特”特点的设计公司;第二,扶持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综合大院;第三,允许一些大师、院士独立执业,充分发挥他们的名人作用,以实现设计单位资产以及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促使管理转向科学化、经营实现集约化;第四,发展能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为工程建设提供智力服务的独立性市场主体;第五,实现政府在管理上的统一性,避免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第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完善的法律制度,从而为规划设计咨询行业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实现政企分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秩序中的监督管理作用。

2.改革市场规则,加大对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的监督力度。尽快实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的相关实施细则,对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的评标定标、投标补偿、组织机构、监管主体以及招标范围等各个方面进行法律归责,建立一套统一、完善、有效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体制。以国外成功经验为基础,对竞争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合理处理行政审批与设计招标之间的关系,提高招投标工作的效率。加大对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不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保证规划设计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3.改革并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存在遗留,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行政干预现象严重、各自为政相互掣肘、条块管理、分段管理、行业标准不统一、市场无序等。这些问题导致设计咨询体制无从生存。必须要实行项目管理总承包以及项目建设总承包的模式,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设计单位,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

虽然我国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的规范化上已经具备一定的改革意识并采取了相关改革措施,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需要我国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舒美英,夏子谦,范义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的可拓评判[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02).

[2]张艳华.建筑市场招投标规范化模式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

[3]林玲.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规范化及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09,(16).

[4]陆守超,黄河清.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08,(02).

篇2

一、公厕规划设计的要求

公厕规划应当根据城市发展、街道分布、固定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变化情况,详细编制。其内容要求是布局合理、数量适宜、选址适当、环境协调、专业监督。

1、布局合理

布局合理是指公厕在城市的某个区域内要有适当的分布密度和服务半径,要做到随人口分布基本均匀、使用起来尽量方便。所谓“随人口分布基本均匀”是指:繁华区域公厕间距宜在300米以内,一般区域控制在500米左右,人口稀疏区域控制在800米-1公里即可。而“使用起来尽量方便”是指:尽量消除公厕盲点,服务于各类人群及分等级的公厕分布基本均匀。

2、数量适宜

数量适宜是指公厕的座数和每座公厕的使用面积应与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成正比。即:新城区和新建住宅小区每万人不少于2座,每座面积不少于50平方;平房及棚户区每万人不少于10座,每座面积不少于100平方;流动人口较多的商业区以及广场、车站、港口等每千人不少于2个蹲位,内部公厕对外开放的酌情减少。

3、选址恰当

选址恰当是指寻找方便并便于清运粪便。具体要求有:1、距离市政道路不能太远,以50米以内为宜;2、最好是行人必经之处;3、要有恰当的标志和特征;4、不要与其他建筑物功能构成矛盾。

4、环境协调

环境协调主要指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适当布置,尽量选址于路边、街角、绿化点外缘、转角空隙;

2、式样不要过于突出或夸张,宜用绿化或其他景物点缀陪衬;

3、选型和谐,与周围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

5、专业监督

专业监督是指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规划的要求,在具体的区域详细规划审批定稿时,一定要征求环卫部门的意见或建立各相关行业合署审批机制。

二、公厕规划和建设的原则

城市公厕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城市化的建设中,景观设计发挥着提升城市品位的作用,但是人们在进行整体景观设计的同时,往往忽视其中一些小的细节,那就是公厕的设计。从这方面来说,公厕设计具有细部景观设计的效果,因此,公厕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要点:

1、公厕的整体方案设计要体现全面先进的原则

所谓全面先进就是指无论在投资、造型还是在设施上都要精品化,要比周围环境提升一个档次,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市民长此以往对公厕形成的脏、乱、臭的印象。

2、公厕的外观设计和谐的原则

所谓外观和谐是指无论公厕的内部多么先进,其外观一定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公厕可以设计成区域环境的焦点,也可以是景观环境的景点,也可以是环境过渡的连接点,但绝不能是区域环境景观的“破坏点”或“飞来点”。

3、公厕的内部设计简约清爽的原则

公厕的内部设计简约清爽是指内部功能分区简单明了,不要迷宫化,视觉上要给人清爽的感觉,利于清洗保洁。用料上成熟化,既不要一味最求新颖、精巧,也不应为降低造价而采用淘汰、落后产品。

4、公厕的设施设计成熟先进的原则

所谓设施设计成熟先进是指公厕的给排水设施应该通畅并易于检修,管理设施自动化程度高,空气清新度高,卫生设施节能且安全可靠,使用寿命较长。

5、公厕的附属设计人文关怀的原则

公厕的附属设计人文关怀是指公厕根据其所处环境的不同,应设计加载不同的附属功能。中、老年居多的休闲广场除应强调公厕设施的无障碍化以外,还应加载休闲及短暂休息功能;少年儿童居多的游乐园附近公厕除应强调卫生设施的安全性以外,还应加载简单娱乐的功能;而商业购物中心周边的公厕除应加大女厕的使用面积外,还应加载洗面、化妆的功能等等。

公厕的规划与设计其实都是为公厕建设服务的,没有建设行为,再好的规划与设计也只能是镜花水月,因此,公厕的建设才是纲,纲举目张,规划、设计甚至建成后的管理都要落实到广义的建设上来。

三、公厕建设、管理的难点和解决对策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公厕建设,概括起来都有三大难点,分别是:观念、机制和资金。其他诸如公厕规划、用地难,周边居民反对,开发商利益驱动,财政投入捉襟见肘,甚至公厕管理素质低下等等,其实都是由公厕建设三大难点衍生或相互作用形成的。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吃喝”而轻视吃喝的另一端,导致了中国享誉世界的食文化背后隐藏着难以启齿的陷患。多少年来,中国“是厕就臭”的事实反映了中国人厕所观念和如厕行为的落后,也反映了我们长期以来在社会公德教育和环境意识教育上的疏漏,以及社会文明意识的缺陷。因此,毁坏公厕设施、污染公厕环境、“宁愿就近找个墙角方便,也不愿多走两步如厕”的现象屡见不鲜。

所谓观念的更新,是一个系统的改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思想的内涵。首先,它是城市环境意识的转变。它要求树立保护公厕设施、为维护环境清洁做贡献的文明、健康、卫生的公德意识。

其次,它还是人的一种形为方式的转变。它要求人们在如厕行为上做到文明、礼貌,摒弃那种不讲公共卫生和公共道德的行为。

人的思想转变了,机制的突破就有了基础。所谓机制的突破,其实就是转变单纯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厕的惯例,建立“公厕公建”的机制。

首先,“公厕公建”并不是不要政府投资了,而是将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政府更多的应该是制定游戏规则,出台公厕规划建设的法律条例,对城市区域规划行为进行管理。“公厕公建”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加大督促力度,制定相关规定,敦促开发商在进行房地产规划、设计时,强制设置一定规模的厕所,供业主和社会使用,逐步通过政策引导,将之发展成开发商的一种自觉行为。

其次,除了以政府投资建设公厕外,还要通过审批、税收等调控手段大力提倡大型商场、宾馆酒店、餐饮场所等公共建筑附建公厕,并负责附建公厕的管理、维护,将公厕建设、管理行为转化为一种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积极行动的公益行为。

为更多的筹措公共厕所的建设资金,首先,政府应效仿国外成熟经验,鼓励或组织成立旨在解决城市公益事业资金困难的类似文明基金会。积聚社会闲散资金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和个人捐款,甚至国际组织及金融机构的公益资金,投入到城市旧城区公共厕所的改造及管理等相关工作上来。

相对于公厕建设来说,公厕管理的困难和投入要大得多。公厕的管理分人员的管理和设施的管理两部分。两部分的管理各有其特点,同时又相互影响。无论是什么类型、什么档次和处于什么位置的公厕几乎都一样。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一个公厕从建成投入使用到拆除报废,少则十年,多则几十年,在这相对建设周期长的多的时期内,无论是人员、日常使用经费还是维护的投入都比建设经费要大得多。

而国内大多数城市均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造成公厕逐步由景观变成污染源,面貌由文明变成丑陋,市民由欢迎变成抵制,公厕的建设陷入越走越窄的境地。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公厕的建设力度,更重要的是提高公厕管理的水平,提高公厕管理人员的待遇。

篇3

关键词: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 A

城镇在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提升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在我国推行城镇化建筑的方针下,城镇的给水排水系统中却存在较多的问题,对城镇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提高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加快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城镇给排水工程特点

1.给水特点。

(一)水源类型和取水方式较多。小城镇水源类型较为复杂,目前很多欠发达小城镇并不积极普及自来水,而是广泛推广压水井。由于小城镇水源形式、充沛程度具有较大差异,从而对小城镇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用水点分散,给水量小。我国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小城镇的居住点比较分散,人口多为几千人,某些大型镇或重点镇人口较多,通常达到1万~3万人,城镇日供水量为几十立方米到近万立方米不等,比城市的供水规模要小得多。

(三)用水结构单一。在我国小城镇中,用水对象绝大多数是城镇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和牲畜用水。尽管许多小城镇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很少形成规模经营,生产用水结构较城市单一。

(四)用水时间集中,给水安全性要求较低。在同一居住点上,大多数城镇居民从事基本相同的生产活动,生活规律也大致相同,用水时间相对集中在每天的早、中、晚,其他时间用水量很小,短时间停水不会造成重大损失。

(五)水厂规模小。小城镇给水工程,由于其规模小,一日内各个时段的用水量变化非常大,而且有些水厂或泵房是间歇运行,常用的调节构筑物有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和水窖等。

2.排水特点。

(一)排水管网普及率低,排水方式简单。小城镇现状排水管网普及率约40%,规模较小的城镇大多采用排水渠,因为小城镇的排水系统一般都是由自然沟和泄洪渠、农田灌溉渠发展、利用起来的。有的仍采用明沟,有的经过修缮,加盖形成了暗沟或盖板涵,排水方式简单。许多小城镇污水处理几乎是空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势在必行。

(二)排水规模小、排水系统滞后,排水体制多为合流制。小城镇排水量较大城市小,目前小城镇排水系统普遍滞后,现状沟渠布置零乱、排放口众多,居民多自发修建一些排水沟。小城镇集污系统在老镇区采用合流制,在新建区采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较为普遍。

二、城镇排给水工程现状

1.市政规划与实际脱节 小城镇发展往往重建设、轻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镇的无序发展,缺乏基本的建设和规划的资料。对小城镇缺乏规划意识也使小城镇实施的规划并未建立在本镇发展的实际之上,从而导致了城镇的规划不符合城镇实际,也难以具体实施。

2.水资源缺乏保障,水厂工艺简陋 小城镇的发展对供水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今小城镇的供水状况是水源地比较单一,缺乏备用水源及水资源保护措施,这些都对其供水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小城镇供水多采用地下水为水资源,而长时间地开采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加上水源地单一常常会造成供水量不足的现象。城镇企业的发展及排水设施的不完善造成污染逐渐加重,水源水质受到一定的影响,相对于此,水厂以往的处理工艺就显得简陋而不能满足要求了。

3.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小城镇给水设施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城镇的供水管网渗漏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了小城镇水资源的浪费,加剧了小城镇供水不足的现状,对小城镇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供水的压力。供水管道压力不足,有的小城镇建设初期大都为平房,现在建起了多层住宅。这样原有供水压力明显不够,改建供水设施己成为紧迫要求。给水系统缺乏统一规划,随意性强;管网分布不合理,管网基本呈枝状分布,未构成环网,对安全供水不利;城镇的管道设计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管径偏小、供水量不足。

4.水厂运营困难 由于小城镇给水缺乏规模性,从而也无法发挥供水系统的整体效益。因此,尽管对给水水质要求较低,水厂的运行成本仍然偏高,致使许多水务集团不愿接收小城镇给水项目,小城镇的水厂运营困难,小城镇给水厂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有待在市场发展的前提和状况下进一步调整。

三、城镇排给水规划原则

1.城镇给水规划原则给水工程的任务是向城镇居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公共服务部门及各类保障城市发展和安全的用水个人和单位供应充足的水量、安全的水质和适量的水压。

(一)小城镇给水管网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按照小城镇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布置时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② 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少到最小; ③ 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④ 力求一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输水管渠条数主要根据输水量、事故时需保证的用水量、输书管渠长度、当地有无其他水源和用水量增长情况而定。

(二)用水量预测 城镇用水量预测是给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规划用水量是决定水资源使用量、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额的基本依据。应根据城镇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镇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城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 率等因素确定。

2.城镇排水规划原则 一般来说,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体制有三种情况: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后全部送入污水厂进行处理后排放,是最佳选择。但污水厂的处理能力增加太多,截流干管的尺寸很大,增加工程投资,晴天时又造成输水能力和处理能力的极大浪费,从维护管理方面来讲,是较差的。 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从环保方面来看,分流制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与合流制比较它较为灵活,截流干管尺寸不算太大,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市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获得了较广泛应用。是现阶段城市首选的排水体制。从造价方面来看,分流制可节省初期投资费用。从维护管理方面来看,分流制系统可以保持管内的流速,不易发生沉淀,同时,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和水质比合流制变化小得多,污水厂的运行易于控制。

四、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建议

1.规划设计方面:应结合小城镇自身特点,对全镇辖区范围内的村镇进行合理分布和对对应项目进行全面布局。小城镇规模小,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不宜截然分开,应具体布置建筑、道路、绿化、管线工程等,细致规划,尽量减少拆迁量,避免浪费。 2.水厂的运营模式:应不断探寻各种新的运营模式,如BOT模式,使城镇给水系统可持续发挥作用。加强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提高供水水质标准,保证用水安全。 3.给排水系统的管理:针对给排水现状的混乱状态,应切实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及现状普查工作,为以后工作提供依据。对此,也可建立专业部门,承担以上工作的同时可对给排水设施进行日常的养护和管理,以保证建成后的设施能正常运行。 4.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根据各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水质特点,结合当地环境及地质特点选择运行成本低廉且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工艺,切莫照搬照抄,并综合考虑流域的环境容量,不仅要控制污染物浓度,还要对其进行总量控制。

五、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镇规划要求将越来越高。加快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工作的进程,对于提高我国城镇化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研究才行。

参考文献

[1]龙锐;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设施建设的思考[J].给水排水,2012,35

篇4

[关键词] 规划竣工测量; 规划验收;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规划验收的申请。规划验收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已批准的建设工程,在完成建设后,进行规划监督检查的基本环节,是取得《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的主要依据。未取得合格证的建筑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不得投入使用。

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简称“竣工测量”) 是指对已竣工的建筑物进行精确测量,获取测量数据并最终形成成果的测量活动。主要测量建筑物及其附属构筑设施的形状、大小、平面位置、高度以及与周边建筑和规划界线的关系等。竣工测量是在工程竣工之后进行的重要工作,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能直观地反映审批后的建筑物建前、建成两个阶段的变化情况,对建设单位是否按照规划的要求完成建设进行审核,是规划监督检查已建工程的基本环节,所以对已建工程进行竣工测量是必要的。

本文以昆山市竣工测量工作为例,结合昆山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规划验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具体分析和探讨了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关键工艺等。

2 、竣工测量中的一般规定

竣工测量是规划验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是建设项目规划验收审核的重要依据。竣工测量成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规划管理部门掌握建设工程现状信息的正确性和规划管理部门对规划审批结果的落实和监督管理。因此,昆山市规划管理部门对竣工测量提出了下列规定:

(1) 竣工测绘必须由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并组织各测绘单位具体实施;

(2) 竣工测绘成果实行备案制度。竣工测绘成果应由测绘单位及时送至规划主管部门检查、备案,经检查合格加盖“竣工测绘成果备案”章,并出具竣工测绘汇交单后,方可申请办理下一步验收的手续。

(3) 各测绘单位竣工测量工作中须统一采用昆山市独立坐标系统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方能确保全市竣工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将有利于对建筑物建前的规划和建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 竣工测绘数据是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更新的重要数据源,为保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建立长效的数据更新机制,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标准。受昆山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委托,苏州市规划局规划编制(信息)中心依照昆山地理信息平台数据库的标准,开发了《地形图成图建库一体化处理软件》。并要求各测绘单位使用该软件完成竣工图的绘制,竣工图的电子数据标准应符合《昆山市1:500 1:1000 1:2000数字地形图图式》。

(5) 竣工图按1:500比例尺成图,可进行任意分幅,但规格不得小于50cm×50cm正方形分幅,坐标应取整至10米。

(6) 平面及高程成图精度要求

1) 绝对精度:按工程测图精度(《城市测量规范》7.3条),应实测竣工建筑物及相邻建筑物的细部点坐标,其平面和高程中误差要求详见下表。

注: 其余地物测量精度可按1:500地形图的要求执行。

2) 相对精度要求

建筑物竣工测量的实测坐标反算距离与实量间距较差限差应满足±8cm。

(7) 高度测量精度要求

建筑物竣工测量,室内地坪高测量误差限差为±5cm,层高测量误差限差为±3cm,北檐口高误差限差为±10cm。

3 、竣工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流程

竣工测量是在工程竣工之后进行的重要工作,专门为建设工程规划验收提供审核依据,既有工程测量的普遍性要求,也有规划管理的特殊性要求。

3.1基本要求

(1) 竣工测量必须在竣工建筑物、附属构筑物、内部道路、管井管线和绿化等完工后进行。

(2) 竣工图及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报告须满足规划竣工验收的需要,数据应全面、准确,能如实的表示竣工建筑物和竣工建筑物周边的各规划要素:

① 竣工图必须标注竣工验收建筑物各房角的坐标和各边的边长。

② 竣工图须标注各建筑之间、竣工建筑至用地红线(围墙)之间的最小间距,标注位置应与规划红线的位置保持一致。

③ 竣工图须标注项目用地红线,标注消防通道宽度,标注竣工建筑退用地红线、退道路边线、退河道边线等相邻地物的距离。

④ 竣工图须标注竣工建筑自身、南侧相邻及北侧相邻(指遮挡与被遮挡关系的相邻)建筑的室内地坪标高与北檐口高。

⑤ 竣工图须如实反映该项目用地红线向外50米范围内地貌地物、并满足与基础地形图自然接边的需要。

⑥ 竣工图须包含范围内各类管线管井、电力电信设施,消防设施的位置及道路、地下设施、停车泊位、绿化的位置和范围边线。

(3) 部分测量上有难度的竣工数据,可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3.2 竣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 《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第9.9条规定,竣工测量地形图应包括工程建设地面建〈构〉筑物、道路、植被、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地下防空设施、地下隧道、空中悬空设施等要素,主要内容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形状、结构和层数,道路、绿化带、桥梁、围墙、栅栏的位置,管线及附属设施的位置,连接走向,水系及附属设施的位置和边界,坡坎等土质地貌的位置、形态和类别,植被的类别和范围。

(2) 为了检核建设项目是否出现移位、超面积建设、不按设计图施工等违规行为,竣工测量成果须与建设项目的规划申报后的材料进行对比。依据规划验收的相关要求和内容,主要包括:

① 测算建设项目实际基地占地范围和占地面积。

② 实测建筑物各房角点的坐标,与规划位置进行比对,计算移位差。

③ 实测建筑物的室内外地坪标高、层高和北檐高度等。

④ 测算建筑物四至距离(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建筑物与道路、围墙、用地红线等的间距)。

⑤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 建筑物尺寸,单体建筑物占地面积、地上和地下总建筑面积,项目总建筑面积等)。

⑥ 测算停车场的位置、面积和停车位的泊位数量。

⑦ 测算建设项目的绿化面积,依据实际占地面积,计算出绿化率。

⑧ 其他规划验收需要的相关数据。

3.3 工作流程

竣工测量工作分为7个阶段: 准备工作、外业测量、内业处理、成果自检、成果审核与备案、成果发放和成果归档。

工作流程图

(1) 准备工作

接受委托单位的竣工测量委托,签订测量合同,确定项目负责人和作业人员后,项目负责人应联系委托单位,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编制技术设计书,明确施测范围、内容和技术规程,同时做好仪器设备的准备与校验,为外业测量做好准备工作。

(2) 外业测量

外业测量内容主要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形状、面积、结构、层数、层高,北檐高度,围墙、栅栏、道路、绿化带、桥梁的位置,管线及附属设施的位置,连接走向,水系及附属设施的位置和边界,坡坎等土质地貌的位置、形态和类别,植被的类别、范围和面积,停车场的位置、面积和泊位数量及其他竣工相关数据信息的测量和采集。

(3) 内业处理

对外业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处理,绘制竣工图,填写竣工表单,计算建筑物的房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计算绿化面积和绿化率,编制成完整的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

(4) 成果自检

竣工测量成果的自检实行二级检查和一级验收的制度。二级检查分为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由工程部组织实施,最终检查则由公司质检部负责实施。一级验收由竣工测量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验收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验收。

① 过程检查

过程检查贯穿于整个作业过程中,工程部负责组织实施,包括作业小组内部的自检和作业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检。

a、参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完成过程检查。

b、竣工测量的过程检查应包括野外巡查、野外设站检查,数据正确性检查、图面检查和接边检查。

c、检查组应在《测绘项目流程记录单》上的检查栏内填写检查意见。作业人员根据检查意见,做出相应处理,并对处理的情况进行填写。处理工作完成后,检查组应对处理的结果进行复检。

② 最终检查

a、组长组织最终检查的实施,并填写检查意见。

b、组长在最终检查完成后,按照《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主持工程质量的评定。

③ 成果验收

在完成最终检查、质量评定后,应及时通知任务委托单位,由任务委托单位或受其委托的具有成果验收资格的专业检验机构进行验收。应独立完成各级检查和验收工作,不可省略或替代。

(5) 审核与备案

为保证测绘成果以及后续规划验收和房产证办理数据的准确性,昆山市实行房产测量报告审核与备案制度。房屋建筑面积测量报告必须由昆山市房产交易管理中心进行审核,并备案登记后,方具有效力。并且,必须在完成房屋建筑面积测量报告的审核与备案后,方可至昆山市规划局办理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的备案,并领取成果汇交证明。

(6) 成果发放

完成了审核与备案工作,委托方即可领取测绘成果,并付清测绘费用。

(7) 成果归档

成果归档是便于日后查询和成果再次利用的重要措施。竣工测量项目完成后,应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进行归档。

4 、竣工测量的关键工艺

4.1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应依照《城市测量规范》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等规范进行。以昆山为例,在昆山市规划局的主持下,全市测绘单位的GPS统一使用同一个基站数据源,设定相同的参数,以RTK方式进行作业。该措施确保了全市竣工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利于建筑物建前、建后成果的对比分析。

4.2 外业测量

竣工测量是按照《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测量规范》上信息的采集和取舍要求,完成现状竣工图的现场实测工作。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竣工测量测量范围原则上以项目用地红线范围为准,并包括红线外50米范围内的地貌地物。若项目有超用地范围建设部分,须反映在竣工图上。

(2) 竣工测量应据实测绘,采集满足规划竣工验收需要的各类要素,包括项目用地范围的四至信息,如道路、河流、桥梁,企事业单位等的位置和名称。

(3) 竣工测量应准确测量建筑物外轮廓的拐角点、悬挑部分的投影点等,其施测精度应满足要求。

(4) 竣工测量应包含建筑物附属的构筑物,如室外平台、台阶、装饰柱廊等。

(5) 竣工测量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房屋建筑面积测量尺寸检核的需要,在对勒脚、附墙柱、垛、装饰墙(面)、镶贴瓷砖、外挂石材等装饰性部位进行测量,应记录相应尺寸,遇到需要偏心改正时,必须完成偏心改正。

(6) 竣工测量应以控制点起算,测量建筑物的室内外地坪高、层高和北檐高。室内外地坪高采用水准仪、全站仪进行实测。建筑北檐高度利用全站仪的悬高模式进行测量,有屋顶楼梯间的,可在建筑屋顶使用GPS以 RTK模式进行实测。建筑物层高可采用手持测距仪测量建筑物的净高,加上设计楼板厚度,两者之和作为层高测量的结果。所有高度至少测量两次,测量差值满足精度要求时,取平均值作为测量成果,并与设计高度进行比对检核。

(7) 竣工测量应参照设计总平图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测所有拟进行竣工验收的建筑物,以免遗漏。

(8) 竣工测量应绘制竣工测量草图,并保留外业测量中所有原始数据和相关记录。已有的成果数据和资料,必须进行实地检核,在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4.3 房屋建筑面积的测算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是核算建设项目的总建筑面积和各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是主管单位进行规划验收工作,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要求进行建设、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也是办理房产证时确定产权面积的重要依据。房屋建筑面积测算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以及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时必须据实测算,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测量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包括建筑物单幢建筑面积(包括地上和地下建筑面积) 、功能区建筑面积、共有分摊建筑面积的测算,以及总建筑面积的测算等。

(2)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规则按《房产测量规范》( GB/T 17986.1-2000和GB/T 17986.2-2000) 要求执行,有地方标准的参照地方标准进行测算(昆山市按照江苏省地方标准《房屋面积测算技术规程》(DGJ32/TJ131-2011)执行)。

(3) 房屋建筑面积指的是具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单位为平方米,数值默认取至小数点后两位。

(4) 斜面设计结构屋顶下方加以利用的空间,层高大于等于2.20m或屋面底板距楼面净高大于等于2.10m的部分,应计算房屋建筑面积。

(5) 全封闭的阳台,应按其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顶盖高度小于两个自然层,且进深大于等于1.00m,小于2.10m的未封闭挑廊、阳台,应按其围护结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当围护结构向内倾斜时,按围护结构上沿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当围护结构向外倾斜时,按底板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上盖投影范围超过围护范围时,按围护结构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建筑面积;当围护结构超过上盖投影时,按上盖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建筑面积;进深不小于2.10m的凹阳台按其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6) 房屋内的楼梯间,电梯(观光梯)井,提物井,垃圾道和管道井等应按照房屋的自然层数计算其建筑面积。

(7) 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计算全部建筑面积;当楼梯顶层上盖高度小于2.20m时,顶层视为无楼梯,不计算建筑面积。室外楼梯顶层无永久性顶盖或顶盖不能完全遮盖楼梯时,视为无顶盖的室外楼梯,应按楼梯各层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8) 与建筑室内相通,具备房屋一般条件,并能正常利用的伸缩缝、沉降缝,应按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9) 不计算建筑面积的部分:

① 层高小于2.20m的技术层、插层、夹层、架空层、地下室、半地下室、车库等。

② 突出房屋墙面的构件、配件、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装饰柱、装饰性幕墙,以及内侧有主墙体的玻璃、金属及其它材质幕墙等。

③ 位于房屋之间,无上盖的架空通廊。

④ 无永久性结构顶盖的建筑,房屋的天面、天面上的花园、泳池、眺望间等景观建筑。

⑤ 与建筑物室内不相通的平台、花台、晒台,挑台、挑廊、檐廊,以及房屋间与建筑物室内不相通的伸缩缝等。

⑥ 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以及建筑物内的操作、上料平台。

⑦ 骑楼、过街楼的底层用作道路街巷通行的部分,临街楼房、挑廊下的底层作为公共道路、街巷通行,边上无人行道的,均不计算建筑面积。

⑧ 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等路面作为顶盖建造的房屋。

⑨ 房屋主墙外的防潮层、保温层和采光井等其它装饰性材料的贴面。

⑩ 独立烟囱以及亭、塔、油(水、气)罐、水池、地下人防的干、支线等。

? 活动房、临时房屋、无顶盖或部分倒塌的房屋。

? 无永久性结构顶盖的架空走廊,用于检修、消防的室外钢梯、爬梯等。

? 无顶盖或最大进深

? 顶层檐口以上的隔热层(用结构层全封闭)的,不计算建筑面积。

? 楼梯已计算面积的,无论其下方空间是否利用,不再计算建筑面积。

4.4 管线竣工测量

管线竣工测量是对9大类23小类管线(给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讯、工业、综合管沟、不明管线等)实施竣工测量,分为开盖调查、仪器探测和管线测绘3个步骤。目前昆山市管理部门仅要求对雨水和污水管线进行简单竣工测绘,为其监督建设项目是否完成雨污分流提供依据。

(1) 开盖调查是对明显管线点或附属物(雨水井、污水井)直接打开井盖进行调查, 目前仅须查清管线的流向(或走向)、支管情况等。

(2) 管线测绘使用全站仪或RTK, 测量地下管线各点的点位,编绘成图。

4.5 内业编绘

为方便规划验收部门对建设工程核准的规划和竣工现状进行比较,直观地了解竣工建筑物是否与规划相符,在内业编绘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竣工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可采取任意分幅,但规格不得小于50cm×50cm的正方形分幅,图廓坐标应取整至10m的倍数。

(2) 竣工图上应标注竣工建筑物4个及4个以上主要房角点坐标,标注角点的选择原则上应与《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记录单》上标注的点位保持一致。

(3) 本次竣工验收的建筑物应画上斜阴影线,与原有建筑物区分开。

(4) 竣工图上的建筑物具备结构与层数属性。结构和层数注记格式如“钢3”,其中:“钢”表示建筑物的结构,“3”表示建筑物的层数。

(5) 竣工图上应标注各幢建筑物的幢名称,幢名称必须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的名称相同。

(6) 竣工图应对每个绿化区域进行构面,单独绘制绿化竣工图,并统计建设项目总绿化面积,核算绿化率,形成统计表单。

(7) 竣工图的应依据管线竣工测量的数据,单独绘制雨污水管线图,标明污水管线和污水管线各自的井位和流向,以及与市政主管线(井)的连通关系。

(8) 竣工图图名的格式为“建设单位名称(项目名称)+竣工图”,建设单位名称和项目名称应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保持一致,并在竣工图左下角注明施测单位、采用基准和施测时间,在右下角注明施测、绘图和审核人员等信息。

4.6 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编制

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是在利用原始测量数据完成竣工图编绘的基础上,将各类测量成果与规划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按一定的格式编制而成。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是规划验收部门对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之一,具体内容和格式应依据规划验收部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5 、结语

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是竣工规划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国内各城市均已实施规划验收竣工测量。昆山市自实行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和成果汇交制度以来,已完成了覆盖全市的多尺度、多数据源的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为规划管理部门在城市建设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有效地帮助了规划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进行规划审批与监督管理,确保了规划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对违法建设单位起到了警示,也推动了建设工程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CJJ/T 8-2011. 城市测量规范[S].

[2] GB/T 17986.1-2000.房产测量规范[S].

[3] DGJ32/TJ131-2011.房屋面积测算技术规程[S].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规划;设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building also gradually toward the high-level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can reflect not only beautiful and strong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people on the structure and style are constantly trying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and constantly build better on tall buildi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hope to provide help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在上个世纪初已经出现了高层建筑,并且一直在持续的发展。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特点,给人们的视觉带来较大的冲击力,是城市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并且,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也给高层建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动力。正是因为这样,有关人员正积极的开展关于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和理念等问题,这些研究无疑会促进高层建筑的发展。

2.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

2.1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在材料领域的不断突破,高层建筑正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其发展方向可概括如下:高层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楼层数也越来越多,现在有的建筑已经达到80多层,在中外建筑行业上处于领先水平;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应用,也产生了新的结构形式,例如作为建筑业的基础物质的混凝土的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对建筑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外形更加复杂化,现在新建的很多高层建筑不像之前那样大多是很规则的外形,现在更多的是表达美的曲线外形或部队称的结构,这些都充分利用了会计发展的力量[1]。

2.2高层建筑的尺度设计

高层建筑的尺度设计主要指:细部尺度、街道和城市尺度、整体尺度等。在关于整体尺度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均衡性的方面,要想使高层建筑很完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就需要处理好顶部、裙房、主体的尺度问题,整体尺度做好了才能保证细部尺度的合理和优美,才能保证其他小部分的结构的丰富;在街道和城市的尺度上,要使高层建筑能够给城市带来美感,如果设计的不合理,不仅影响人们的视觉还会使人感觉到突兀等不舒服的感觉,高层建筑应该一般较大,宜将裙房设计在沿街的部分,这样就能减少高层建筑给道路带来压迫感;细部尺度,就是设计师在进行相关的细节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尺度问题,包括要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们的观赏和使用要求。

2.3高层建筑的生态性设计

高层建筑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当前城市用地紧张的需要,但是高层建筑在建设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且给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所以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考虑高层建筑的运行的生态性。建筑的体型系数和建筑平面会对建筑的采暖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建筑体型系数的减少会降低建筑的采暖成本,所以在设计是要予以考虑,一般来说圆形建筑的面积最优[2]。还应合理的基址,高层建筑的很多设计都和基址有关系,应积极遮蔽带和植被开发的潜能。还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对空调的依赖,从而降低能耗。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能够合理的进行设计高层建筑能够实现很好的生态性,在设计时应从宏观到微观的方面综合考虑高层建筑的生态性发展,使城市和建筑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2.4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者常常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却经常忽略对节能方面的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效益低、能耗高等问题,导致建筑的使用成本增加,所以在设计时需考虑到节能问题。

首先要考虑建筑的选址和建筑的朝向,如果建筑的容积率太高,就无法满足人们日照的需求,不仅影响建筑的舒适度还会是采光成本增加。一般在满足采光的前提下,靠南的窗户的面积一般要加大,靠北面的窗户要减小,这样在能够获得太阳光照和热量和同时又保证热量的损失较小。

其次要优化维围护的结构和墙体的设计。在一些温度比较低的地区,在设计墙体时可以采取粘土实心砖和空心砖符合墙体、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保证建筑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

其他因素对高层建筑节能的影响,高层建筑的护墙体的耗能较大,占到整个建筑的四分之一。建筑的外形影响着建筑的外露面积,外露面积越大建筑的散热就越多。因此,高层建筑在设计时不应太过复杂的外形。

2.5高层建筑的环保设计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高层建筑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对环保的体现,向建筑无污染、可循环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设计者再设计时,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地质、人文等条件合理的进行设计工作;还要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建筑的整体设计,重视绿色科技的应用,因为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可能会提高建筑的造价,但是对于长期使用来说会带来较大的效益。

3. 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

3.1要控制高层建筑的数量

虽然高层建筑对城市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很多建筑并没有体现预期的效果,只是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并且,如果建设太多的高层建筑,不仅会使建设的成本增加,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

3.2在规划时应控制高层建筑的密集度

密集的建筑群有较多的优点,例如会使办公很方便。但是如果城市中的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太过密集,就会增加城市中的空间的压力,会造成交通拥挤等问题,还有就是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玻璃幕墙会导致光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

3.3城市街道与高层建筑

在城市中,高层建筑一般建在中心的发达区域,由于这些区域人员较多,本来交通就存在较严重的拥堵问题,因此高层建筑会加剧这一问题。所以在高层建筑在规划时,要尽量的将城市街道拓宽,方便人们的出行。

5.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使高层建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较好的审美体验,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和规划工作。高层建筑在希望发达国家发展较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在我国的发展也较快,只要相关设计者能够做好高层建筑的设计规划工作,那么我国的高层建筑行业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设计规划 模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建筑工程是在一定的规划原则指导下将一栋栋住宅和公共建筑按照一定的间距或服务半径分散布置在建设用地上。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各项房改政策的出台,住宅建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形式下,居住小区的规划、开发、建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建筑工程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建筑工程设计规划的指导思想

城市建筑工程规划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休闲的空间,创造有利于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建筑住宅工程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住宅工程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人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此外,城市建筑工程规划文件要有远见,不可只顾眼前。规划的目的在于实施,一定要立足于现实,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基础上,规划要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因此,城市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特别是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一定要尊重环境、因地制宜,这是设计者的共识。

2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模型研究

建筑工程规划的是否合理,严重影响到建筑的体形系数和建筑功能,工程规划设计创作也是建筑功能实现的重要一环。

2.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设计是将项目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是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同时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按照使用要求对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调节控制。如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提倡建筑节能首先应该重视规划节能。规划节能是指在规划设计当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节能作为指导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从总体上为建筑节能创造先决条件的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十分重大。太阳的辐射得热在夏季会增加制冷负荷,在冬季则能降低采暖负荷。朝向选择时应从当地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等全面考虑,从节约用地的前提出发,优先采用本地区的最佳或接近最佳朝向,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得热,还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从长期实践经验来看,南向是我国各地区较为适宜的建筑朝向,但在建筑设计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采用南向,就应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筑朝向,以满足节能与舒适的要建筑体形系数是节能建筑设计特别要重视的问题。体形系数就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建筑体形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空调的能耗大小,因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须权衡利弊,合理确定建筑造型,凹凸面不要过多,尽可能减少建筑的护面积,避免体形变化过多而使体形系数增大,应将体形系数定在一个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以减少建筑能耗。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的目的。

2.2高层建筑

论证高层项目和高层政策的可行性是一个相当繁复的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实证工作,其涉及因素之多,范围之大往往对正确决策造成不利。因此,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慎重对待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片面和主观的决策失误。由城市发展的规律看,高层建筑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是很难避免的。为尽可能减少高层建筑由于规划和设计不当而导致对城市环境和空间品质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需要两个方面的协同工作:一是决策者客观认真的工作和研究态度;二是建立一套有价值的科学论证体系,两者缺一不可。利用平衡法则为后者提供起指导作用的工作方法和组织原则,它逐个梳理了影响高层建设的诸多因素,针对各个项目不同的要求和建造环境,分析高层建筑的正、负面特性,其结论在决策模型中整体平衡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力后得出。平衡法则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能帮助决策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构架,避免了由于概念的含混不清而造成的片面决断,同时也为规划和设计者今后的深入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3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设计是以智能建筑的中央监控管理系统为核心,围绕着各个子系统与核心的关系而展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接口、协调和界面等细节设计。目前我国智能大厦系统集从子系统功能集成到控制系统与控制网络集成,到目前的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集成。智能建筑是装备有建筑物自动化、远程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建筑物。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基本功能之一。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的主要功能有:文字处理、模式识别、图形处理、图像处理、情报检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印刷排版、文档管理、电子帐务、电子黑板、会议电视、同声传译等。另外先进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可以提供辅助决策功能,提供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建立为领导办公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逐步得到应用,它是解决常规布线系统存在问题的办法。结构化布线可以支持电话、计算机、建筑物自动控制等系统。目前结构化布线系统是遵循有关标准设计的,因而它是一种符合工业标准的布线系统。它可以连接各个设备,可以支持多个厂家的语言和数据设备。系统集成就是将建筑物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由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的过程。只有综合性的系统,才能有机的协调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智能建筑系统功能的综合是提高总体性能的一个长期的过程。

4. 结束语

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时期,今后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化将推动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筑工程设计规划中,应该把建筑设计创作与规划、构造、材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特定效果和内在品质。

参考文献:

[1] 郑振祝.商业住宅区规划设计研究分析[J].民营科技,2010(10)

[2] 刘勇,马腾飞,宓学民.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J].科技致富向导,2009(10)

篇7

关键词:医院迁建工程项目;设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通过多年发展,目前在房产开发与改造的项目规划、设计、开发上有了自己成熟经验,也有相对完善的设计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制度,对项目规划设计的把握程度较高;但也有些规模小的房产公司,在规划设计方面技术力量不足、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的薄弱环节,同时规划设计的项目问题百出,导致房地产项目质量低下,直接造成房产项目的失败。本文就结合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一期项目,简要论述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

1.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一期项目情况

1.1基本情况

目前,双流县经济、人口都发展迅速,承担着93万人口和周边地区部分人口的医疗。为了增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现将迁建;本工程选址于双流县东升镇北蛟村11大队5组,航林路北侧,城北上街东侧,航都大道南侧;规划用地面积约115499.85m2。用地为平行四边形地块,南北方向长约368米,东西方向宽约231米。

1.2工程简介及建设规模设计范围

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现已发展成为基础设施齐备,功能齐全,实力雄厚的三级乙等医院,编制床位300张,占地面积4万7仟平方米。本次设计为在用地的北部形成“门诊医技区”,南部形成“住院区”,南北两区通过连廊连接。设计范围为工程住院楼、门诊医技楼、地下室及其总平面。

2.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一期项目规划设计

2.1设计指导思想

现代化综合医院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内部环境和高层次,高标准的建筑设施,还应具有高效能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以及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使其成为集治疗、预防、保健、康复、避难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中心,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双重需求是我们的追求。优化设计,尽量减少各功能之间的流线干扰,结合医院发展要求,作出近期与远期规划。在单体设计中尽量实现自然采光通风,提高室内外景观绿化和空间环境的质量,营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明亮、整洁、舒适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环境。

2.2规划布局特点

2.2.1整体分区合理

根据医院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通过规划设计,做到合理布局各功能分区。保证在建设期和建成之后,医院既能进行完整的功能运转,又能逐步继续扩建完善,实现医院各功能建筑的合理分布。在靠近医院主入口附近布置住院楼:住院楼东侧及下风方向布置传染科和后勤综合楼。从而符合综合医院科学管理及现代化要求。力争形成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管理方便的完整医疗服务中心。

2.2.2道路交通设置与组织

我们在城北上街道路一侧设有门急诊楼主次入口,航林路设置住院部出入口,两处的出入口呈垂直方向布置,既满足医院门急诊大量人流的出入,又保证各自流线不交叉。为保障后勤供应,后勤与行政人员出入口设置在整个场地的东面的规划道路上。医疗废物以及尸体从地下室的污物通道运出至总平面的污物出入口。机动车进入园区后直接开向地下停车库,做到园区内无人车交叉。7米宽的道路形成环形道路系统,串联整个区域内的所有单体建筑。真正做到人、车、物流路线分开;病人和职工、健康人分开;废物和污物分开和便于管理。

2.2.3形成“品”字型的结构

门诊综合楼、住院楼之间的用地设置内部庭院绿化空间为景观主节点,由主入口集散庭院及绿地形成院区景观主轴线。在辅以住院楼南侧两大绿地,并设置座椅、凉亭花廊、名人雕塑供病人休息,交流。结合门诊楼形成前、中、后三部分景观,形成绿化系统。同时为医院的规模,医疗技术、设备进一步更新,改造和发展予留空间。

2.3规划设计重要性和内容

笔者对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做过相应的调查和分析;油的房产项目不顾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增加工期,造成最后项目变成烂尾。而且规划设计技术水平欠缺。往往规划设计的目标很好,这反映出一方面规划设计人员素质不高;同时业主指令太多,让规划设计人员产生歧义。规划设计的方案和图纸的非理性因素直接导致项目萎缩。还就是房产开发商的管理不到位、内容不明确。针对于本项目设计而言,其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建筑电气、弱电、暖通、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节能、人防设计等。

3.规划设计细则

3.1重视规划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设计只是纯粹技术的问题,但从设计管理角度,它却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重视和采取有效的手段是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查找影响设计管理的因素,并重视设计管理标准化、程序化,尽量用规范性的管理方法和现代管理手段做好设计规划设计工作。

3.2提倡“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在提倡的观念,很多行业规范都在强调“以人为本”重要性,从本设计的角度来说,医院的迁建工程是为了满足病人和医护人员需求的,无论怎么样,人都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将“人”“生态”“现代”三者的有效融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最大化的利用大自然的赋予的阳光、水资源、空气等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利用现代化的元素,将迁建工程设计成为一个完美协调的一个整体,也是“以人为本”的最佳体现。

3.3设计讲求自然因素回归创造

迁建工程设计讲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统一,不损伤自然环境,不破坏自然形态,同时我们加入了一些与自然相互贯通的的连接点,使设计与自然界协调统一,如绿化的布置、散步公共区域的设计等,将人的因素尽量贴近大自然因素,相互整合相互交融,不仅从内外部体现出自然美感、流畅、舒适,而且能在病人居住质量上和舒适度上得到有机的提升。

3.4设计需要满足各种功能需求

迁建工程设计中,几种功能的运用不是简单的划分和隔离,他们之间存在相互的分离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如停车场的设计、门诊与检查联动、急救和住院部各个区域之间,必须要创造一个主体元素来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讲求和谐、美观、精致,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必然会导致整体设计的失败,勉强加入会导致整体布局的混乱,这就要我们实实在在的思考在满足所有功能的同时,能否保持线条的流畅性;其中门诊和检查由于功能的不可缺少性,它又是病人活动较多的地方,设计时候要尽量全方位考虑使用者的细节动作,考虑不同人不同的行为,以确保其舒适度。

结语:

从设计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功能来看,明确说明设计管理的内涵和组织流程是关键所在。结合项目的详细研究和分析设计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设计职责、设计人员的配备以及协同设计等内容,将设计管理的全过程展现。本文尚有不完善之处,也有个案的局限性。但完全依照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一期项目实事求是的情况出发,希望对相关的房地产企业设计管理工作以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篇8

引言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将水利和生态理念进行结合,能够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好的做到环境保护,同时,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水利工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综合性工程,其实现了对河流的综合治理,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水利工程的功能非常多,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电能和水资源。

一、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含义,是指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及可持续发展,以环境友好为出发点,建设可以持续化使用并逐渐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的水利工程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化共同发展。

近年来,自然生态环境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环境破坏伴随着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以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实际建设工作会给周边土地、生物多样性、小区域气候以及水利工程施工区移民等诸多问题都带来巨大影响。针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打破传统思路的束缚,实现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二、新农村建设下的生态水利工程基本内涵的概述

1、生态系统

城市河道在建设以后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实现了和谐统一,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生态化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指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要和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娱乐休闲的附属物进行相互融合,工程建设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然后对岸边的植物资源进行影响,保证其在水资源的影响下能够更好的生长。

2、生态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在进行设计时,相关的设计人员要对当前水资源的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掌握,利用相关的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更好的尊重客观的规律,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水利工程建设为了更好的体现生态性,要和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在保证水利工程防洪以及供水功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更好的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

3、生态理念与环境的关系

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人员的工作,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各个相关的部门进行配合,对水利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程度进行重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和对相关的自然环境进行人为改造有很大的关系,对自然规律进行尊重,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重视,同时,运用相关的生态技术来进行改造,促进人们的生活更加的生态化,同时,建立完整的生态产业。生态化建设要对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对水利工程建设当地的人们生活环境进行重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改造,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协调。

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要求及要点

1、生态水利的设计要求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对工程设计进行指导,同时,在技术方面要进行不断的革新,实现水利工程的更好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完美的结合。

1.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调研,对物种的引进要非常的重视,同时,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意义完美结合,利用不同的物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生态的多样化。

1.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要将重点放在蓄水以及通航方面,因此,要保证航道内没有淤阻情况,同时,对水流的基本特征也要进行重视,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也要进行重视。

2、要点

2.1水利堤线及堤型的优化

水利堤线及堤型会给河流形态造成影响,进一步给周边生物物种多样性带来影响,因而在布置堤线选择堤型时应慎重考虑。堤线的布置应当尽量维持原有水域的自然形态,尤其是其蜿蜒性等多种特点,主要包括了原有水域内自然湿地、河流浅滩等代表性自然生态区域的保护及恢复多方面工作。堤防的距的最终确立,应当统筹优化防洪与保护生态环境两方面工作,宜宽则宽,一方面要充分满足防洪需要,另一方面尽量保证区域内浅滩的宽度及原有植被的多样性,保障水域内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水域的自净功能。

2.2河流断面与岸坡防护工作的改善

河流断面一定程度上会给生态环境多样性带来影响,故实际施工应当尽量使河道和自然河床相适应,减少人为的平坦化。最好采用不规则的断面,且使之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岸坡的防护工作改善,主要是指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的优化,作为水域内动植物重要的栖息环境,岸坡的防护工作极其重要。在设计其机构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周边生态自然环境向协调,以保障工程安全为基础,最大程度上保障生态环境及岸坡防护形式的多样化。

2.3生态化建设同景观建设的统筹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应该重视景观的建设,更多的还应该注重水域内原有自然环境景观的美观性,充分重视水域内生物栖息地的建设工作,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2.4周边植被环境的恢复

水利工程施工,会不可避免的对原有水域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等多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破坏,这就要求在施工结束之后,针对采料场、临时施工设施及场地等一系列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的区域采用生态化措施进行后续处理。

2.5加强工程管理

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需要尽量减少施工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提高工程效果,促进生态化水利工程的长久使用。这就要求应当在水利工程的前期就做好养护等准备工作,在水利工程后期,又要从维护管理、性能监测以及综合评估等多个方面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在提高该期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工作质量基础上,为其他工程提供丰富的参考数据及经验。

四、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应用

1、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

以河道周围多样化物种的栖息作为建设的核心,在确保河道具有足够的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把河道建设成最接近大自然的状态。首先是创建丰富多样的构造,以便于营造最接近大自然河流的生态环境,比如岸线设计成不规则的形状,陡缓错落,宽窄有度,深潭和浅滩有效结合,顺应大自然的动力,允许淤积、侵蚀、冲刷等出现在河底和河岸。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营造出多彩多样的河道生态系统,为河道周围的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其次是河道与周边环境的生态搭配,把河道的生态环境与周边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扩大其食物链范围,把暗渠变为明渠,增加河岸线树木和绿地,形成和河中生物相结合的生态系统,使整个河道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最后是在设计河流景观时,尽量做到朴实简洁,采用自然的石材和植被,并合理地应用在河道设计规划方案中,使河道更加接近大自然状态。

2、建设生态河堤

生态河堤主要作用是以人工护岸,实现河水水体和河岸的调节和交换功能。而生态河提的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布置河道中心线。此时需要考虑河流的实际形状、周边环境和水流动力等多个影响因素,展示河道的整体形态。在设置河道宽度时,施工人员需要测算河道的水流能力,基于河道宽度的控制线来确定施工规划,不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可变性。所以,河道的宽度控制线应该和河道轴线联合搭配成平行线,这样就可以增大河道可变空间。同时,为了能够达到一定效果的河道景观,需要在河道两侧布置浅水域,一方面能给人们河道变宽的直接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河道沿的造景空间,增强河湾、河滩、以及湿地等河岸线景观的美感;其次,选择合理的护岸材料,结合河道附近的自然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考虑所选材料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和河道的综合空间融为一体。

3、恢复退化河岸带

河道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的河岸带,能够为河道周围的生物构建显著的边缘效应,这个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态模式,通常含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并且可以储藏地下水资源。因此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一定要恢复河岸带功能。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恢复河岸带的物种群体,包括培育、引入以及物种的保护,协调物种群体在河岸带的存活空间,对物种群体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另一方面能够恢复河岸带的生态环境,在陆地和河道的交接处,栽种一定宽度的草皮和树木,并提升生态物种的异质水平。经常所使用的技术有控制土壤污染技术、土壤肥力修复技术等,以便杜绝河岸线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篇9

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一直在为人类经济繁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诸多方面对于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通过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只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收益,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工程设计师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以总体经济效益出发,以提高工程价值为目标,从而真正达到高质量的设计效果。

一、水利工程设计为什么不能较好实现投资控制?

(一)监督控制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水利行政部门对水利工程设计审查形成偏重安全、规模、施工,轻造价的观念,然而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由业主和工程设计单位自主负责,在工程项目有补助资金时,更是不严格把关,睁只眼闭只眼。根据现有体制,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评机制,多靠设计会审来发现一些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则不能全面考虑到。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项目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由此使设计单位在向追求产量和数量的方向滑坡,安全施工则成了全部工程的主体。

(二)水利设计市场体制不健全目前水利工程设计领域,未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部分设计单位人员还是事业编制人员混岗,设计经营也往往讲区域、讲地盘、凭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提高设计质量和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缺乏压力和动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造价的比例计取或事先协定,设计质量的优劣无法在设计收费中得以体现,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加大安全系数现象,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设计单位对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积极性。

二、水利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的重要关系

(一)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工程造价。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个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环节就在于设计。按水利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总寿命费用的2%~3%左右,但正是这样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很大,某些工程甚至可能成倍的增加或减少投资,单项工程设计中,其设计方案和结构形式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工程布置、坝型选择、堤型选择、方案比较、材料选用、细部结构、基础类型选用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

(二)设计方案影响工程造价。

水利工程地形条件和基础差别极大,沿坝面、堤线的工程地质、施工条件变化大,设计成果是否完整并达到要求精度,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水利工程最后结算的价款远远大于投标报价,一些工程施工下来甚至堆集了几十份设计变更联系单,有的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浪费。

(三)工程设计对运行费用的影响。

工程设计质量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运行费用,例如,增加工程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保养、检测费用等等,如某供水工程未能对设计年用水量作充分分析,设计规模偏大,工程运行费用居高不下,项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当然,工程一次性投资与运行费用经常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提高设计质量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工程建设项目运行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四)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部分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对其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日后使用(如城防工程设计对美观考虑不足);或者使用落后的机电设备,使设备维护费用过高、对水利系统运行不利;这些都会造成工程在运行使用当中需要进行重新改造,造成了资金浪费的现象。

三、提高设计产品质量控制造价的措施

(一)深化水利设计单位体制改革。

水利设计单位是设计工作的主体,其现有体制较其他行业落后,要通过研究探讨,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对于外部环境上,要打破设计地域分块现象,设计单位要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不断提高质量、进度、信誉、服务水平。在内部管理方面,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信誉挂钩,建立个人信誉库,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设计成果应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设计人员的聘用及合理流动机制也亟待建立健全。

(二)建立必要的水利工程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其招标体系不够完善评标方法不够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1、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招标时应加强对投标单位的专业性选择及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2、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3、业主应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对拟建项目应提出明确的功能及投资效益目标;4、设计招标应根据项目情况有充足时间,同时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充分、公平竞争。

(三)加强提高设计产品综合质量的监控。

1、要加强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施工图阶段主要是注重对结构、安全等方面的审查,要在设计阶段控制造价,初设阶段的咨询和审查尤为重要。在初步设计方案咨询审查人员中,要注意有造价专业人员组成和参与,设计方案比较中要注意审查各方案造价分析的正确性,而这对方案正确的优选至关重要。2、要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提高设计综合质量;在加强对水利造价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同时,注意提高非造价工程人员造价专业知识水平和经济意识。3、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四)加快设计监理工作。

设计监理应是建设监理的一部分,也必须是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一部分,项目负责人应当重视勘测设计及设计监理工作。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阶段进行设计监理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它能帮助项目建设单位较好地控制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质量、设计进度和设计费用。目前,水利工程设计监理工作开展面较小,而大规模或复杂水利工程,仅靠政府监控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业主专业人员较少时,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工程任务所需。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修建水利工程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进行水量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特点主要包括:工程量大;投资多;工期长;工作条件复杂;受自然条件制约,施工难度大;对环境影响大。

1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含义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目的是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地面和地下水资源的控制、开发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经济、高效。水利工程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各种治理和开发目标,按照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选择合理的工程规模,制定安全、经济、运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

工程地质资料是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内容。水库是治理河流和开发水资源中普遍应用的工程形式。在深山狭谷或丘陵地带,可利用天然地形构成的盆地储存多余的或暂时不用的水,供需要时引用。水库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径流分配,提高水位,集中水面落差,以便为防洪、发电、灌溉、供水、养殖和改善下游通航创造条件。在规划阶段,须沿河道选择适当的位置或盆地的喉部,修建挡水的拦河大坝以及向下游宣泄河水的水工建筑物。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划设计作用分析

(1)优化施工规划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当建设单位工程造价,设计该项目投资项目成本控制与施工有显著影响,尤其是直接关系到规模级项目,建设标准,技术方案,设备选型等决策阶段和决心投资该项目的水平成本,设计是基础,确定项目成本,直接影响决策,以确定和控制施工阶段的各个阶段后,该项目的成本是科学的,合理的问题。

(2)优化施工规划设计方案,可以起到限额设计工程项目的作用限额设计,项目成本控制,加强定额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旨在加强配额管理实施限制的实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设计阶段的执行情况,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下,目的是不仅要在批准的费用限额的投资项目,更重要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现最大的投资回报,限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设计的有效手段,提高投资效益,应大力推广。

3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3.1确保水利工程规划经济性和安全性

水利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与庞大的工程,不仅包括着防止洪涝灾害、便于农田灌溉、支持公民的饮用水等要素,包括保障电力供应、物资运输,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该从总体层面入手。在科学的指引下,水利工程规划除了要发挥出其做大的效应,也需要将水利科学及工程科学的安全性要求融入到规划当中,从而保障所修建的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保障,在抗击洪涝灾害、干旱、风沙等方面都具有较为可靠的效果。

3.2 保护河流水利工程空间异质原则

河流作为外在的环境,实际上其存在也必须与内在的生物群体的存在相融合,具有系统性的体现,只有维护好这一系统,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才能够达到其有效性。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的时候,有必要对空间异质加以关注。尽管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并非聚焦于生态目标,而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建设当中同样要注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确保所构建的水利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对于异质空间保护的思考,有必要对河流的特征及地理面貌等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确保所指定的具体水利工程规划能够满足当地的需要。

3.3注重自然力量自我调节原则

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将自然的力量结合到具体的工程规划当中,从而在最大限度的维护原有地理、生态面貌的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作为一项人为的工程项目,其对于当地的地理面貌进行的改善也必然会通过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维护,这就要求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必须将自身的一系列特质与自然进化要求相融合,从而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将自身也逐步融合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4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重要因素分析

4.1设计方案对比的重要性

一个方案的确定包括方案的拟定、方案的设计、方案的比较和方案的选择四个步骤。方案的拟定是根据工程开发的任务、规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建筑物布置、施工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经过分析,拟定两个或多个参与对比的方案。方案的设计是对各参选方案进行一定深度的设计,分析各方案的建设条件及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估算各方案的投资、工期等,为方案的比较提供依据。方案的比较是结合比选因素,对各方案进行全面的比较,得出各方案的优劣。方案的选择是在方案比较后,经综合分析,推荐最优方案。

4.2设计方案对比原则

方案对比的首要原则是方案的设计和比较应实事求是,对各方案的利弊应进行科学和客观地分析。拟定方案时,不能凭设计或建设单位的意愿而故意舍弃可能较优的方案。方案设计时,对各方案应一视同仁,不能故意压减或做大某一方案投资方案比较时,不能由于偏好哪个方案,而重点分析和夸大其有利因素,而故意突显该方案的优点。

方案设计完成后,应结合对比因素对各方案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比较前应列出影响方案比选的各种可能因素。比较时应针对各对比因素按顺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进行工程量和投资比较时应计入影响投资比较的所有项目。方案对比应抓住关键因素,对比前应分析哪些因素为关键因素和控制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如果各方案各有优劣且难以抉择时,对关键因素应进行重点分析和对比方案比较的结果应明晰,针对各对比点应明确的结论,在报告编制中应将比较结果列表。

4.3 方案设计

对水工设计来说,建筑物的型式、布置和工程处理措施等应根据设计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首先是场址不同时,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等不一样,建筑物的型式、布置等有所差别。坝址比选中,各参选方案的坝型、枢纽布置等会由于场址不同而可能不一样,而不仅仅是工程量和投资等的差别。长距离输水渠道中,渠道的型式、断面尺寸等随着渠段所处位置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4工程投资

工程投资决策阶段要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论证,对不同的开发方案(如海堤走向、工程规模、平面布置等)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开发方案。海上工程要充分考虑海上作业风大、浪高、潮急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台风大潮带来的风险等多变因素,科学地编制投资估算。这是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龙头,应适当留有余地,不留缺口。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工程任务与综合利用要求;拟定总体布置,选择主要工程位置、工程形式、工程规模与主要参数;研究工程实施程序与运用方式;估算工程费用、工程效益;评价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综合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等。

水利工程规划通常是在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或工程初步设计时进行的。由于拟建项目多是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或专业水利规划中推荐的总体方案的组成部分,在编制这些规划时,对项目在流域或地区中的地位、作用和其主要工程的有关参数等都已作过粗略的规划研究,除了围绕上述任务要求落实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外,要重点研究以往遗留的某些专门性课题,进一步协调好有关方面的关系并全面分析论证建设项目在近期兴办的迫切性与现实性,以便作为工程设计的基础,并为工程的最终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