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数字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数字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产数字化管理

篇1

1.1数字化管理意识淡薄[3]当前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实行的是资产管理部门、各院系、后勤部门等多头共管的格局,每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负着管理者的角色。因而国有资产在管理时“人治”思想较浓,他们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常常更倾向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而认为数字化管理是需经过大量复杂运算、耗时费力的管理手段,难以如行政命令般快速上情下达,发挥作用。出现这种认识其实是因为数字化管理意识淡薄,说到底是对数字化管理认识不足。

1.2数字化管理水平低通过对当前已经建立国有资产数字化信息系统管理的高校进行考察,笔者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就是数字化管理水平低。首先,大部分的资产管理系统为单机操作,缺乏开放性,除了本部门的管理者可以进入系统查阅相关资产数据外,其他部门的管理者无法进入管理系统参与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因而无法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致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其次,数字化管理要求配置高标准的软硬件,以使其管理系统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甚至能够达到分析和模拟人脑信息处理和思维过程的能力,即人工智能。但是当前许多高校的数字化信息系统软硬件的配置普遍偏低,仅能进行最简单的运算分析,因而难以满足当前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再者,管理系统效率低下,难以独立完成管理任务。如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由于实行的是单机操作,且没有配备一些高质量的资产管理软件,导致一些较简单的操作如资产调拨、变动、报损等都无法独立完成,还需要人工来填单子、录入数据等,因而效率极低。

1.3缺少数字化管理系统专业从业人员[4]高校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使用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这部分人员既需要精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较扎实的电脑操作知识,如计算机语言的读写,数据的录入、传输,简单的编程等。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要求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安全级别,能够抵制一些网络病毒、黑客的攻击,而现有高校的资产管理队伍知识结构普遍老化,大都未接受过专业的电脑知识培训,从而为数字化管理带来不便。

1.4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费用较高高校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对软硬件的要求都较高,因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较高的经费投入。现在软件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运算速度非常快,因而对计算机配置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其运算内存至少在1G以上,硬盘容量至少在80G以上,而对后台服务器的配置要求更高,如果后台服务器配置较低,则其响应时间较长,运算速度过慢,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市场上配置越高的计算机,售价就越高。同时铺设Web网线构建局域网,为每个资产管理部门构建系统平台等,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而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花费巨大,大多数高校出于成本考虑没有完全按高标准配齐软硬件,从而使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6]。

2当前高校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实现的途径

作者所工作的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对全校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在推动工作过程中,深切感到数字化网络管理不仅要有健全的机制和保障措施,还要有较高素质的各级管理人员。在学校下达的《借助网络管理平台推动全员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感到有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以使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落到实处,实现人人关心,人人参与。

2.1切实提升全校的数字化管理意识要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数字化,首先必须树立起数字化管理需要全校人人参与的认识。高校资产管理者一定要摒弃过去认为数字化管理是纸面文章的偏颇认识,要认真学习数字化管理领域的有关知识,了解系统特点和共用领域,并对其在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状态进行深入的了解,准确把握其对学校工作推动的趋势。同时要建立健全一套与数字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从人员配置与系统构建上为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奠定基础。此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要建立一套分管校长负总责,各二级单位领导具体负责的制度,从而将资产管理的责任具体到人,以便管理系统可以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损耗、出借等具体行为实施全过程跟踪和监测,从而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2.2构建高效的数字化资产管理平台当前高校大多都构建有局域网,且多采用光纤接入,传输速度较快,技术比较成熟,因而可以采用购置相关资产管理软件和后期自行开发的方法建立包括资产购买审批系统、资产清查系统、资产设备管理系统、资产维修系统、调剂、报废系统和考核在内的数字管理系统。平台可借助现有成熟的Internet网络,构建自己的分布式数据库,客户端不需要安装软件,只需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实现访问。系统要设置分级权限,针对不同管理者设计不同授权,实行全方位管理。

2.3持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加强对现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教育资源,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软件使用方法的培训,以使其尽快熟悉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常用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同时要根据高校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的特点,采用“引进来”的方式向校内外公开招聘相关的高素质人才。此外,还应该积极地“走出去”,组织现有资产管理人员积极学习其他高校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的先进经验,以强化自身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方法。

2.4定期考核与分析,提高管理水平国有资产管理是系统性工作,不仅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各级管理人员负责,同时一些专家学者购置的专用教学科研仪器也需要他们的参与管理。对资产管理定期考核,并提出分层分类管理的一些措施,不仅可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量化,同时可以为仪器设备等资产的有效使用提供指导,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

3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作者所在单位的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始建于2011年,平台使用Internet网络,后台服务器使用WindowsXP构造的Web服务器,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进行管理。系统采用的资产管理软件是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普诺迪公司开发的系列产品。产品分为单机版、超级客户端和网络版。该软件主要包括资产清查系统、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及人员管理系统、家俱管理系统、低值品管理系统、材料(仓库)管理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设备、家具、交通、房屋、土地)管理系统、高校用房管理信息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资产采购管理系统等14个子系统,借助实验项目及人员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平台中各系统数据汇总、统计、查询等功能,并能以图表格式输出打印,从而使主管部门和领导能全面了解全校资产情况,实现了资产动态化管理,同时为学校事业发展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为更好地发挥数字化网络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支撑作用,先后出台并修订了国有资产购置、使用、报废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办法。随着校园网的升级换代,资产管理网络从过去的单机版扩展为网络版,各个二级单位均在网上开展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业务。随着事业的发展,学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断强化自身素质,选派多批次基层管理人员外出培训,以提高资产管理软件的使用效率,强化信息化意识和国有资产管理技能,国有资产数字化系统已经在学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结语

篇2

煤矿生产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工种,同时因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煤矿生产的难度大大增加。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同时提高煤矿管理的效率,使煤矿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运行,将数字化管理应用到煤矿生产之中,已经成为所有煤矿管理者共同的选择。 

1.现代化煤矿生产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1.1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将生产数字化管理应用到煤矿生产之中,为管理者的合理决策提供了可靠地数字支持。好的管理者和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管理决策是煤矿安全生产、获得效益的重要手段,将数字化管理应用到煤矿生产之中,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煤矿产量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变化分析未来煤矿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第一时间内做出最合理的决策,指导煤矿进行科学生产,保证煤矿的市场占有率,获得合理的收益。同时科学管理能够调动每一个生产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煤矿创收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1.2增加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安全生产是每一位管理者最大的追求之一,将数字化管理引进到现代化煤矿生产之中,将能够极大地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应用数字化管理后,煤矿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各个生产环节的画面,及时的对一些存在潜在危险的操作行为进行制止,对一些已经出现危险的环节进行及时合理的补救,保证生产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安全损失。同时,也可以及时掌握各种设备运行的状态,及时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维修或保养,从根本上预防安全问题的出现。 

1.3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优秀的管理者能够充分的应用每一份现有资源,进行最大化的资源利用,最大程度上获得经济效益。将数字化管理应用到煤矿生产之中,管理者可以及时的对每一份人力物力进行最合准确的把握,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质和每一分资源的潜在价值,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减少人工因素对生产环节的影响,避免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资源人员浪费,积少成多,煤矿生产在数字化管理的作用之下,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一定是最大化的。 

2.如何更好实现现代化煤矿生产数字化管理 

2.1加快信息数字化的脚步 

煤矿生产者如果想提高自身煤矿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快引进先进的数字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进行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依托管理上的优势获得管理效益。 

2.2管理者要与时俱进 

没有管理者,企业便不会存在。优秀的煤矿管理者能够为煤矿生产制定合理的目标,制定战略计划,为未来的煤矿生产提供方向上的指导。如果管理者想提高煤矿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就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引进相关技术和相关领域的人才,大力推广数字化管理在煤矿生产之中的应用。一旦管理者能够从自身进行观念上的转变,上行下效,员工们也会进行及时的观念更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得煤矿生产的数字化管理获得质的飞跃,使煤矿永葆活力和创造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引进优秀的数字化管理人才 

人才是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拥有众多的优秀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达到聚集人才、汇聚智慧、推动自身发展的目的,各行各业都在“不择手段”的吸引本行业的优秀人才。煤矿管理者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就必须不断加快引进数字化管理人才的步伐。优秀的数字化管理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数字化煤矿生产管理之中。同时他们也会不断的进行自我纠正和学习,保证自身技术的先进性,为煤矿创造收益提供技术支持。所以,煤矿管理者必须加快引进数字化管理的人才,为管理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行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完善,提高管理质量。 

2.4加快生产技术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进步的核心与灵魂,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了竞争优势,没有创新企业将会很难维持自身的企业活力,没有创新也就意味着企业自身的灭亡。所以如果煤矿管理者想提高自身煤矿生产数字化的管理水平,就必须不断的进行相关技术的创新。煤矿可以在引进的技术基础之上,更具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强大的技术队伍为依托,不断实现自身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创新,依靠管理创新,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高效生产,为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创造条件。 

篇3

【关键词】房地产 直管房 保障房 档案管理 数字化

近年来,房产市场不发展快速,档案使用频率大幅提高,实现了房地产档案的促进社会发展功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在档案管理中得以运用,激发了档案管理策略运用的多重性,促进了档案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主管部门必须思考如何有效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这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

1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任务

1.1 形成数字化管理思维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日渐深化,房地产档案的利用频率也日益提高,需求也不断增长,这对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档案管理的手工方式耗时、耗力,工作效率较低。伴随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转型,管理模式已经由封闭型转管理模式转变为开放型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房地产档案管理模式要求管理人员观念必须转变。基于此,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将数字化的管理理念应用到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形成数字化管理思维。

1.2 明确各构建阶段的内容与任务

数字化管理档案馆是房地产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体现在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管理环节当中。研究表明,房地产数字化档案馆的构建分成不同的发展阶段:

(1)档案馆业务自动化管理阶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管理。

(2)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发展阶段,完善网络,通过档案馆局域网和与主管单位办公自动化接口的连接,实现资料和信息的共享网,实现由纸质文档向数字化信息数据的转换与保存。

(3)数字房地产档案馆的网络化建设阶段会将各档案馆的联网,全面数字化。

1.3 制定与长期坚持构建原则

实践证明,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必须有原则的建立与坚持。在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将视野放长远,明确工作重点,拿捏好轻重缓急。

(2)需求导向,应用促发展,明确构建目的、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服务对,以及为什么要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

(3)整合资源,机制创新,注意现有管理资源的利用,通过删除机制不合理内容及创新,使管理数字化有效实现。

(4)防管结合,保障安全,构建数字化房地产档案管理办法,对其资料的保密工作给予重点关注。

2 我国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策略

直管公房等保障房是我国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其为例,分析我国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策略中的重点。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直管公房等保障房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档案收集完整、系统、准确、按时归档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做好直管公房等保障房的档案管理,必须建立健全档案的收集制度、整理制度、归档制度、查阅制度、安全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管理人员培训制度,等等。

2.2 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

首先,数字化是现代档案管理的主要趋势,需要做好材料调查和搜集,对房产档案进行清理、检查和鉴定,保证档案资料完整。其次,档案内容要精确简洁,应精简档案中的不必要内容。最后,保证档案资料内容清晰,排序也符合规定;数字化后,还应对信息质量进行检查。

2.3 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套并存

直管公房等保障房的档案数字化是档案工作中的新内容、新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数字化档案中信息归纳问题、档案的执行凭证问题、数字化档案的安全访问和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者信息规范化问题,等等。因此,必须在相当时间内,对档案管理实行双保险:在使用电子计算机保存的同时,做好纸张档案储存,保证档案的安全。

2.4 加强前期资料的收集

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房产档案必须是真实准确。如直管公房等保障房档案本身存在记录错误或误差,那么档案的法律效力就会被大幅削弱,在发挥凭证作用时出现证据无效和证据不足。因此,直管公房等保障房档案必须做好事前控制,在归档前严格把关:一是加强文件资料审核的管理,在搜集资料时做到真实、完整,保证资料合法有效;做好资料事前审查,为后期档案管理打下基础;二是档案资料移交的管理,在交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对档案资料进行再检查,如发现错误或不足,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拒收,但要说明原因,以便当事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5 注重人才的培养

从直管公房等保障房档案管理未来发展来看,只懂得计算机技术和纸质等载体的档案管理人员将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现代化发展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建设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实现直管公房等保障房档案管理的全面进步。数字化房产档案管理人才必须是全面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面对挑战,解决问题。房产档案数字化的实现减少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为直管公房等保障房档案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有效增强了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房产档案部门必须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直管公房等保障房档案管理的发展。

2.6 建立直管公房等保障房信息管理平台

为了支持直管公房等保障房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有效、高效,还应积极建设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网络全程监控,实行申请调查、审核登记、批准发放等保障房申购程序的全面监管。

(2)对低收入家庭、保障户、房源等的档案资料申请或退出实行全程管理,对保障对象从申请到实施保障的信息实行跟踪管理。

(3)设置合理化保障标准及合同模板,如租金、补贴、住房面积等。

(4)实行数据自定义管理,开通业务提醒,提倡业务流程查询,时限控制系统。

(5)建立资源共享系统,加强与其他相关房产管理机构的沟通联系。

参考文献

[1]朱志明.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5).

[2]玄艺.兰论房产档案室的数字化建设[J].中华教育周刊,2003(6).

[3]黄禹康.关于房地产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房地产,2004(04).

作者简介

杜海(1974-),男,现为吉林省四平市房产铁东经营管理处助理馆员。

篇4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电子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房地产产权档案是城市房屋管理部门在房地产权属登记、调查测绘、权属转移、变更等房地产权属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载, 是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房地产产权档案具有真实性、凭证性、动态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产权档案形成于产权管理过程中,其数量大,内容涉及面广,多为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内容涉及建筑、测绘、法律等专业知识。产权档案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产权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民生,它为解决群众房产纠纷、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解决长期以来城镇房屋产权不明、产籍不清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产权档案也在利用过程中彰显了它的作用和地位。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各界对房屋产权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工作程序及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房产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1 建立数字化产权档案的条件已成熟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城市的房管部门都已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登记发证,并采用局域网、数据库技术对登记信息进行管理,但真正全面实现了产权档案数字化的地方并不多,其原因除实现产权档案数字化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例如没有成熟的大容量存储技术、高速扫描技术、模糊识别技术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实现产权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条件已逐步成熟。换成以磁盘、光盘或磁带为载体的档案,首先要进行数字化处理,扫描和数字照相是最常用的技术。

1.1 高速扫描技术

高速扫描仪能够实现每分钟上千页的双面扫描,是以前每分钟只能扫描几页的单面扫描技术无法比拟的。数码相机虽也可以实现档案快速成像,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不易实现程序控制。因此,高速扫描仪的出现,为档案数字化提供了最现实的手段。

1.2图像处理技术

要保证数字化档案图像清晰、又不能占用过多的存储空间,以提高在网络应用中的传输效率,必须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自动采用更高效的存储、压缩格式,还要实现对图像的自动识别分类,提高建库效率;对要求全文存储,全文检索的档案资料,在扫描建库时,还需用到汉字识别技术。

1.3存储技术

数字化档案必须有大容量、高效率的存储介质,以前,由于技术的限制,硬盘存储容量小、成本高,因而普遍采用容量大、成本低的光盘库作为介质。近年来,硬盘技术飞速发展,容量、可靠性均大幅提高,而成本却下降了许多。目前,专用存储克服了光盘库检索速度慢、机械故障高的缺点。另外,通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地房管部门都培养了一批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技能也大幅提高,各级领导也对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前所未有地重视,把它作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建设。

2 房屋产权档案数字化管理较之传统手工档案管理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

2.1 提高经济效益

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费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2.2 提高办事效率

房屋产权档案数字化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以证实房屋产权为例,产权人的首套房、二套房的证明都需要详细准确的房屋产权档案信息。

然而房屋产权档案数字化管理变可提供详细、即时的数据信息,为社会各界及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档案数字化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本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

2.3增强档案原件保护

由于保管条件的限制导致纸张发黄、易粘、易脆等。特别是长期高频率的调用,纸质记录的原始资料中已有不少字迹模糊或破损,对长期保存档案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而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但能够有效地管理日益庞大的档案信息并能满足快速查询的需求,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如代替原件使用,保护档案原件。数字化副本异地存放,使档案资料在出现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不致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还可以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防止了部分档案篡改的行为。因此实现“数字档案”是档案保护的一种必要手段。

3 做好房屋产权档案数字化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人员培训。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选择的数据库技术,对员工进行培训;二是数字化管理的职责划分, 即分清谁是权属档案微机数字录入员、扫描员、审核员、备份员。并明确其相应的工作内容、责任后果。

3.2 录入、扫描及备份。对相应人员进行培训后,就进入了由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的生产运行程序。

第一道工作程序:房屋产权档案资料的录入。档案资料录入人员必须具有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打字基础, 对所输入的每一卷房屋权属档案的内容不得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确保所输产权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第二道工作程序:房屋产权档案资料扫描。房屋产权档案资料扫描人员在扫描过程中,不得漏扫或随个人意愿随意增减、丢失房屋产权档案中每一页材料, 不得造成因在这个工作程序中房屋产权档案资料得不到应有的完整保护而丢失或散失, 给房屋产权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三道工作程序:对录入、扫描的全过程进行检查。房屋产权档案材料每一个信息历经录入、扫描以后, 就进入检查阶段。检查阶段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是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最后一道关键环节。检查人员要对房屋产权档案中每一个信息的真实性负总责,并对图片的歪斜程度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四道工作程序:对形成的电子档案进行及时备份。在这一点上,工作人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每天房屋产权档案的录入、扫描、检查全过程完毕后,都要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备份工作。备份工作不能松懈、马虎,要严格按照备份制度进行备份,把备份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以防由于不可知的破坏性,为数据丢失后的补救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房屋产权档案的重要性需要我们慎之又慎。在完善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对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绝不能抛弃,因为它是真实原始凭证。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结合起来,是今后房产事业发展的一个必定趋势,是服务民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何晓玲.浅析房地产档案管理[J].福建建设科技,2011,6.

篇5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勘查数据;自动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大,使得矿产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作用,只有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从勘查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给矿山企业决策者提供生产经营依据,促进行业信息化建设,保证矿产资源的有效开采和利用。

一、质矿产勘查的基本理论和基础

地质矿产勘查的特点就是各种决策需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勘查方法的理论原理也都在理论基础的范畴之内。勘查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地质矿产勘查的地质基础

查明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矿产勘查中成矿地质特征是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矿产勘查的难易程度和精确度受矿体地质特征的制约;地质矿产勘查目标的选择和勘查范围的确定,其基本依据是致矿地质异常。

2、地质矿产勘查的数学基础

作为一种地球探测活动和地学信息工作,在地质矿产勘查的过程中要接触到大量的数据,因此,必须在勘查的过程中获取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解释和评价。

2.1 包括矿体在内的地质体的数学特征,是对地质体(含矿体)进行定量区分、鉴别、预测的重要依据,也是对于地质异常及致矿地质异常进行揭示和圈定的前提,更是“数字找矿”的基础。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数量规律性,而这种数量规律性的表现形式就是地质体的数学特征。这种类量规律性是进行定量预测和评价、地质异常圈定、预测模型建立、进行数字找矿和数学模拟的基础。地质运动客观存在着数量规律性,它反映了各种地质事件的本质,而数学特征则是包括各种地质体和矿体在内的各种地质产物的具体表现。

2.2 概率法则对地质现象和规律、勘查工作的主要制约作用。一是地质规律只能通过一定的概率对于成矿进行指示,当在时空上各种成矿因素异常有效地匹配或耦合时,地质异常才能对成矿的概率进行较高的控制。二是勘查工作只能通过一定的概率去发现一定规模的矿床。三是地质观测结果具有误差及其随机性。

3、 地质矿产勘查的经济基础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经济因素始终制约矿产勘查:一是工业要求和市场价格制约着矿体的属性特处;二是矿床勘查及评价必须遵循经济合理性的准则;三是在矿床勘查的过程中,评价矿床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4 地质矿产勘查的技术基础

在对地质矿产进行勘查、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发展始终是积极因素。无论是研究勘查理论和方法,还是在勘查中解决实际问题,都需要依靠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正是由于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推动了矿产勘查理论、方法和实际工作的重大发展。一是勘查的深度和广度受技术水平的影响,同时技术水平也影响着处理和分析数据信息的速度和精度。二是技术水平深刻影响着勘查战略、程序和方法。三是新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一些经济因素,从而使矿床的勘查评价受到影响。

二、地质矿产勘查数据及其特点

1、地质矿产勘查数据

地质矿产勘查数据,就是指在矿产勘查工作中,采用露头观测、钻探、水文地质的调查等一系列方式,对地质实体的相关属性识别与收集,从而得到可以进一步处理的地质矿产的源数据。地质矿产数据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图形数据,二是属性数据,其中图形数据就是对勘查和矿床开采中采集的数据进行描述,并将其绘制成图纸信息。

2、地质矿产勘查数据的特点

地质勘查数据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钻探、坑探,化探、物探等探矿手段所取样分析得到的数据。这些专业数据包容性较强、结构松散,数据冗余程度较大,多源、多维、多时态与多层次的特点较为明显,所以在进行数据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管理混乱、编码繁琐的情况。

三、地质矿产勘查数据的管理现状与方案分析

1、地质矿产勘查数据的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的地质勘查数据管理,查询效率低、可利用程度较差,数据的存在满足不了数据的需求,很难符合生产以及研究工作的要求。且数据管理的方案比较单一,自动化管理水平较低,未能有效实现数据的整合。

2、地质矿产勘查数据的管理方案分析

针对地质矿产勘查数据的具体特点以及使用需要,可以引入虚表,将数据的用户操作与计算机数据处理分开,将虚表作为中间件来为用户提供操作,这样既不会影响到业务模块的开发使用,又可以让用户能够对自己的表结构做更改,只需简单的配置就能完成多层次的业务开发。

2.1 虚表设计

虚表,就是将用户表的映射结构的元组集存放起来的表,它通过业务开发,将用户表映射结构抽象出来,并通过建模、业务分析等功能的一些关键字来构成,虚表模式可以实现结构的扩展,如果有了新的业务需要,就可以通过在系统中添加新的元组来满足开发需求。

2.2 数据管理配置

数据的配置流程,如图所示:

地质数据管理方案配置流程示意图

当配置完成以后,数据管理方案的备份功能也实现了,可以根据地质业务的需求来获得相关数据。以下几个方面是数据管理配置中较为重要的:(1)虚表的编辑。虚表的编辑关系到整个的管理方案能否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因为虚表当中存储着业务开发中的关键属性。这一部分的配置可以使用系统控制字典来完成存储。采用四张控制字典,一个用来储存虚表的信息,例如名称;一个用来储存虚表的结构,即用户表的映射的元组集;一个用来指定虚表信息中含有连接关系的部分(例如可以通过相同的ID来将两个不同的信息表连接起来);一张用来指定相应的虚表字段所对应单点信息,如坐标及坐标类型、文档编号等;(2)查询配置。根据查询条件和虚表的连接条件,通过SQL语句,将用户所需的查询配置信息展示出来,这些查询出的信息由一张系统的控制表进行存储,并由管理系统完成对数据的可视化的表达。

2.3 勘查数据的综合管理

自动化管理系统提供多种查询、统计数据的方式,并且支持多种格式的勘查数据资料的上传、浏览、下载,还同时具备严格的权限管理,使得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全面性的管理。

四、勘查数据的应用

在完成了地质矿山勘查数据的自动化管理后,可以对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操作,例如:应用 Surpac 软件构建出矿山的三维模型,为矿产的生产活动等提供有效指导。Surpac 是采矿行业的专业性软件,它能通过勘查数据信息,进行矿产的评估、企业开采规划、矿山生产管理等工作,并能够让许多矿业工作实现图形化,方便应用。以矿山钻孔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应用过程为例,先在自动化管理系统中,采集矿山钻孔信息数据,然后利用 Surpac 软件连接到已创建好的数据库,Surpac 软件中有映射数据库功能,所以可以直接完成数据的采集,并将钻孔信息以三维效果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让用户清晰的看到钻孔的分布、每个钻孔品味信息等相关情况,减少了传统的依靠图纸来分析判断的工作难度。利用 Surpac 软件,还可以构建块体模型,通过分割矿山的地理空间,对矿床储量、矿体走向进行了解,方便矿山企业制定出合理的开采计划。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质矿产勘查的目的是为了在较短周期内,探明矿产资源的储量以及矿山建设所需地质资料,所以地质矿产的勘查数据十分重要,勘查数据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也决定了以后是否能做好地质业务的开展。以上所介绍的质矿产勘查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地质矿产勘查数据的特点都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并且通过这些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特点和数据管理的需要,可设计出了一套良好的自动化管理模型,以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与利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铝企业;能耗;智能分析;自动化

0引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型能源、有效地节约已有能源成为众多企业、学者研究的课题。传统铸造行业设备多、能耗大、生产过程复杂,能源消耗的水平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和利润指标。

铝工业是我国现阶段单位能耗最高的冶金工业过程,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优化其生产工艺、创新其控制和管理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优化铝工业生产过程,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生产智能化程度,有效利用能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节能降耗的统一,对我国铝加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铝企业生产流程及约束条件

1.1 现代铝企业生产主要环节

现代铝工业生产有4个主要生产环节:

(1) 铝土矿的开采过程;

(2) 从铝土矿提取纯氧化铝的氧化铝生产过程;

(3) 用冰晶石一氧化铝熔盐电解法生产金属铝的电解铝生产过程;

(4) 铝加工生产过程。其中氧化铝生产和电解铝生产是最复杂的两个工艺过程,此外还有铝的再生利用以及两个重要的辅助环节:炭素电极制造和氟盐生产。

铝企业具有独特的生产过程,主要体现在:

* 生产阶段性显著。在熔炼阶段,主要以化学变化为主,对铝液中化学成分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在铸造阶段,主要以物理变化为主,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按照限定尺寸严格控制产品外形。

* 生产能力体现集中性。熔炼与铸造阶段中关键设备的好坏将决定铝企业生产能力的大小。因此,关键设备性能通常作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 生产阶段具有连续性。从熔炼到铸造,整个高耗能阶段以一种连续的生产方式进行,各操作之间的缓冲有限,前后工序要求衔接匹配。

* 生产中的持续高温操作,所产生的能耗较大,加强能源管理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1.2 现代铝企业生产的约束条件

由于铝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对于生产调度产生了一定的约束性,主要体现为:

(1)工艺约束。工艺约束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所应遵循和满足的生产规程。

(2)设备约束。设备约束指在生产过程中为实现设备的合理利用及生产顺畅、保证产品质量等目的,设备所应遵循的使用规程。

(3)能源平衡约束。铝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其质量及生产持续性,应保证整个过程中的能源平衡。同时,抓住主要环节降低能耗,建设资源浪费。

因此,需要提出信息化的高效手段,将铝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跟踪能源变化实现智能调度。通过对数据采用专家智能分析手段,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能耗,减少资源浪费。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与互联网相结合打造全新型铝加工企业。

2 铝企业生产信息及能源管理系统

以铝企业生产现状为出发点,梳理铝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及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对主要环节及设备安装数据自动采集装置,实现生产跟踪管理,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铝企业生产信息及能源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图如图1所示。

主要功能包括:

1、基础能源及生产设备管理功能

应用物联网设备对生产设备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实时跟踪设备运行情况,并将设备运行数据与生产运营数据进行联系,为制定生产优化方案奠定基础。

而基础能源管理作为能源管理中心在线平衡调度及在线能源管理的补充,包括能源计划管理、能源实绩管理、能源生产运行支持、能源质量管理和能源对比分析等模块。

2、能源监视功能

能源监控功能主要包括常规设备监控,在线管理和调整,工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协调监控,满足节能要求、以远程监控为核心的节能调度,扁平化的故障监测及分析处理等。分燃气、电力、水、供气等子系统监视,对重点设备用能情况单独监控,对车间工序进行综合监控,对能源系统无人值守进行远程监视控制。

3、能耗预测支持

根据生产、转运、检修计划,结合产品单耗等相关量,预测一段时间内的能源供需量,并辅助能管人员制定相应的能源生产供应计划,从而达到预测性能源供需平衡。

4、能源平衡与优化调度

(1)能源平衡

基于物料移动和平衡、能源生产和平衡等数据,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运行、物料移动、生产执行和生产统计等情况;加强各业务层次间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提供灵活的生产报表格式定制功能,使报表功能具有良好的维护性和扩展性。能够方便地基于装置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以物料、能源平衡图表形式实现。

(2)能源预测与优化调度

主要完成电力负荷预测、用电量预测、多介质平衡优化调度等功能,利用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数据和控制平台,建立能源主要介质的产销预测模型,并通过能源综合分析,给出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案,通过用户的调度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实现能源系统的平衡优化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5、铝电解节能专家

该功能通过实时采集铝电解过程中电解工序、出铝工序、换极工序、母线提升工序等生产环节的工艺操作参数与能耗数据,构建适用的数据多维模型,挖掘生产工艺参数(生产负荷、氟化铝加料量、氧化铝浓度等)与能耗之间的关系及潜在规律,形成专家知识库,对电解槽焙烧启动与正常生产进行指导,优化不同工况下的操作参数,实现电解槽稳定高效生产,提高整个电解过程的电流效率。

3 结论

铸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同时铸造行业也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大户”,铸造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关系到全社会整体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

本文依据铝企业生产现状,以降低能耗、优化管理为目标。提出铝企业生产信息及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实时采集,智能化分析生产问题、优化生产过程、减少冗余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企业能耗,担负起改善环境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柴天佑,郑秉霖,胡毅,黄肖玲.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控制工程.2005,12(6):505-510.

[2] 邱竹贤.预焙槽炼铝[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篇7

本文针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 把可视化技术与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相互结合, 设计了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相比,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具有更加直观的表现形式, 能更好地展现出资产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挖掘出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基于数据的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能有效地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1 数据可视化

1.1 数据可视化的定义

数据可视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综合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把海量的数据以静态的或者动态的图形形式展现给用户,在呈现给用户图形的同时, 支持图形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数据可视化的实质就是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数据的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等, 从而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 为人们分析、理解、利用数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了增强用户的体验度, 数据可视化应该朝着四个方向努力:a)直观化。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数据。b)关联化。能挖掘、分析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c)交互性。能实现用户、数据之间的交互,用户对感兴趣的数据能进行深度挖掘呈现。d)艺术化。能从审美的角度, 美化数据的呈现样式, 增强数据的呈现效果。

1.2 数据可视化的过程

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过滤、数据挖掘、数据表述、数据修饰和数据交互七个步骤。数据获取是指通过传感器或者人工操作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 采集的数据作为数据源提供给计算机处理; 数据分析和数据过滤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提取有用信息形成概括性结论, 并进行结构化处理的过程; 数据挖掘是指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归纳,从数据集中挖掘出数据的典型特征;数据表述是用规范化的语言格式,以图、表、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的过程,为了增强用户的体验度,一般辅以颜色、过滤等渲染形式对数据进行修饰;数据交互实现数据与用户相互操作,使数据能响应用户的请求。

目前数据可视化的主要方法有基于Java Applet(用Java 语言编写的小应用程序)的轻量级Web 动态图表、面向网络应用的SVG(可伸缩矢量图形)矢量图以及基于JavaScript (一种解释性脚本语言)的第三方控件等。基于JavaScript 的第三方控件支持Java、HTML、PHP、aspx 等开发语言, 兼容大多数主流浏览器,是数据可视化的首选。

2 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是借助计算机技术, 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资产的增加、修改、入库、出库、维修、查询、借用、归还、调拨、领用、故障、报废等情况进行管理,为单位进行资产全程跟踪,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工作效率。

2.1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 / S 架构,以Web 技术为核心,参照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层次化设计,通过浏览器这种瘦客户端模式提供用户操作界面, 便于用户访问和查看系统信息。Web 技术成熟地应用到资产管理,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具有资产管理、耗材管理、维修管理、报表中心、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 所示,分为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和表示层。

1)基础层包含资产、耗材、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系统运行的基础设备设施和基本条件。

2)数据层包含系统运行的各种数据库。在资产管理系统中, 系统运行的数据库分为固定资产数据库、耗材数据库、资产厂家数据库、资产状态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可视化图形库等。

3)支撑层位于表示层和数据层之间,为系统提供访问数据库的统一访问接口,有资产管理、耗材管理、维修管理、报表中心、系统管理等主要功能。支撑层处理前端用户的查询等访问请求, 并把请求的结果返回到表示层。

4) 表示层以Web 方式为用户提供访问系统的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以及多样化的数据呈现界面。

2.2 系统功能

在传统的B / S(浏览器/ 服务器)架构的资产管理系统中,当用户访问系统时,客户端根据用户的操作产生不同的参数提交给服务器端, 服务器根据客户端不同的请求参数,执行相应的动作,进行请求响应,并把响应的结果以DataTable、DataSet 等格式化的数据列表形式返回给客户端, 由客户端的数据呈现控件进行呈现, 客户端的呈现方法大部分都是列表的形式。在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中,服务器端响应客户端的请求结果以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JSON(JavaScript 对象表示法)或者其他的数据格式送给XML / JSON 数据解析器, 解析后的数据交由Java Applet、SVG 或其他第三方可视化呈现控件在客户端进行二维或者三维可视化呈现。在客户端可视化的呈现支持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等操作。

3 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MySQl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在ASP.NET 环境下进行开发,开发时综合利用HTML、CSS、JavaScript、Ajax 以及SVG 和Web前端可视化呈现等技术。在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交互方面, 尽可能使用WebServices、ashx、JavaScript 方法,避免在服务器端处理大量数据,减轻服务器的压力,提高客户端的访问速度。

系统按照楼房楼层机房/ 实验室装备四级的顺序, 逐级呈现出资产的具置以及当前情况。第一级是楼房的呈现,在这级里面,要呈现出单位的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楼房的区域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第二级是楼层的呈现,在每座楼房每层建筑平面图上的机房或者实验室的位置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 第三级是机房/ 实验室的呈现, 在每个机房或者实验室的平面图上呈现机房的布局等可视化视图, 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第四级是装备,用户通过点击装备的图标呈现装备的具体细节。

采用SVG 技术实现用户与资产位置布局图的交互式设计。SVG 基于XML 标准,以文本的形式描述矢量图形,可以很好地兼容HTML、CSS 等标准,具有图形质量高、占用存储空间小、动态交互性好、传输快的优点。SVG 继承了XML 的动态交互功能,能响应用户的鼠标事件。在交互式设计中,首先根据建筑物的AutoCAD 图纸生成SVG 格式的图形文件或者JPG 图像文件, 然后在SVG 文件编辑器中使用path 图形元素, 勾勒出要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 再对勾勒出的热点区域设置mouseover 和mouseout 属性。

然后编写path 响应鼠标onclick 事件goURL()的JavaScript 代码:

添加了用户交互代码的SVG 图形文件另存为jzt.svg,在HTML 页面中用方式引用。

当用户的鼠标停放在客户端的建筑物布局图上机房所在的区域时,所在区域块的颜色将高亮显示;当用户点击该区域块时,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访问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参数调用ashx 一般处理程序。ashx 程序通过访问数据库的统一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访问数据库的结果序列化为标准的JSON 格式的数据返回到客户端。客户端对JSON格式的数据反序列化后, 调用第三方可视化控件进行可视化呈现。在客户端,除了显示资产所在位置的建筑平面图外,还以饼状图、柱状图、气泡图显示资产的情况。

篇8

【Keywords】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real estat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3-0007-02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对于后勤的管理和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对高校后勤房产管理施行数字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实现整个高校后勤房产管理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 高校后勤房产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数字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校的后勤部作为学校各大部门的基础,担任着服务和管理师生生活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勤的房产管理水平及效率,借助当代数字化信息建设的有利支撑,使得高校的后勤房产管理更加的规范有序与协调,极大地彰显了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性化。同时,管理者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后勤房产进行管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管理机制以及运行机制效果。

2.2 数信息化建设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通过运用现在的网络技术来构筑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相融合,促进了后勤管理朝着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充分借助于数字信息化、网络化模式,使管理更具有科学性。信息化建设不但为高校的后勤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文化水平[1]。

2.3 高校后勤房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促进高校教育体制的变革提供强大动力

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后勤管理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由此也为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运用信息化的后勤管理模式,有助于后勤管理者充分了解各种管理信息,实时更新管理措施及方法,以便实现高校各个方面更加长足的发展。

3 高校后勤房产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房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经之路,因此,无论是对后勤的服务管理质量还是范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后勤管理者将管理技能与信息技能相结合,这不仅为提高后勤的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成为促使高校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首先,办公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不同校区的各个部门的文件均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实现整合与审批,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也大大地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对于工作的分配以及检查,领导无需事必躬亲,而只需在电脑上就可以完成以上工作,办公效率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对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减少经费支出也具有重要意义,原来对于各种信息的共享与都会面临着信息闭塞以及沟通不畅的问题。而现在,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下得到解决,通过信息化平台,各种需要公布或者共享的文件、信息都可以在整体的平台系统中查到。同时,网络化办公实现以后,无需大量使用纸张来打印、复印各种文件,因此,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经费的支出,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实践,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对于聘用人员方面,聘用人员的条件不再仅仅限于具有较强的管理技能,因为现在各个部门之间文件的传递以及信息的沟通与交流都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所以还要求聘用人员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工作人员的素质具有明显的提高。

4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4.1 思想观念过于落后,支持力度欠缺

目前,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实施数字信息化建设,大家对此还是各执一词,部分高校后勤管理者对于数字化信息建设的了解不够,思想观念过于陈旧,对于信息化建设还存有一定的疑虑。因此,也就导致大家对此的支持力度不够,也就使得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建设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4.2 信息管理人才比较匮乏

高校后勤房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由专业的人才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但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一般为学校分离出来的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一些,对于新事物的理解与接受还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也是现在很多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如果没有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以及规范、科学的管理系统,就很难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发挥出来。

4.3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的后勤管理普遍不够规范化、科学化,制度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譬如管理文件比较混乱、报表不规范、各种资料不统一等等。鉴于后勤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宽泛,并且管理者的水平参差不齐[2]。因此,要想更好地实现后勤房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建设,需努力改善后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5 高效后勤管理的对策

5.1 更新旧有观念,创新管理观念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在信息化环境下,管理者不但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时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创新管理观念。同时,管理者还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确保管理组织的体制、信息的输入以及控制的一致性,因为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很难满足当下的管理需求,就需要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5.2 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人才,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目前,高校后勤房?a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建设人才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因此,要想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3]。重要的是,不但要选用信息化人才,还要注重选拔其他方面的人才,以便于给予不同的优秀人才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5.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大部分高校的后勤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就需要完善相关方面的设施,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已达到高校后勤房产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同时,应根据不同高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在后勤的管理工作中能够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由点到面,最终实现高校后勤房屋管理全面的信息化建设。

篇9

关键词:继续教育 数字学习资源 知识产权管理 内容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193-02

1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50%,2015年比2009年提升近50%[1]。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提出要创新继续教育发展思路,鼓励行业企业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共建专业化、综合化的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和产学研基地,组建各类继续教育联盟,扩大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行业系统继续教育,是由行业系统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针对该行业系统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以水利行业为例,其行业规模大,涉及面广,人力资源需求量大,水利职工人数多,分布广,人才培养任务重。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水利高等教育资源,使高水平水利院校的名师、精品课程、优秀教材通过网络在水利系统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构建水利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公共平台。数字学习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保障数字化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 现状分析

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较传统学习资源具有多样性、共享性、互动性、扩展性、再生性等特点,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在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涉及到教学管理、教师、制作者、投资者、公共教育平台服务提供者,以及资源使用者等诸多利益相关主体。其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出现了许多与传统信息介质不同的特征。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经验可知,便捷的网络数据资源能够让更多人获得学习机会,但任何无限制的资源开放都是不能长久的。依靠制度对资源建设者的知识产权给予保护,能够有效调节资源分配,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调动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保障终身教育资源持久发展。综上,研究并实施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模式,是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 行业继续教育数字资源知识产权管理内容研究

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涉及到投资者、制作者、资源素材提供者或创作者、公共教育平台服务提供者,以及资源使用者等诸多利益相关主体。该研究涉及到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是由水利部和行业教育联盟内院校共同投资,由联盟内院校承担或委托制作并提供服务平台,由联盟内师生制作完成后在服务平台,供行业职工学习之用。因此,在该研究中可将上述利益主体具体化为联盟内院校、联盟内师生和联盟外相关者。

由于这些数字学习资源的来源和授权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下面将根据资源的不同种类和性质,分别研究讨论它们的知识产权归属、授权许可、使用方式以及保护等几个问题。

3.1 产权归属研究

可按资源的构建模式分为独建资源与共建资源,独建资源是指由联盟内某一院校的职能部门作为资源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成立资源建设小组,组织校内各相关院系参与该资源的建设。共建资源是指以某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依托,选择联盟内此学科杰出的院校作为牵头单位,多所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共建资源。两类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的归属都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主体。

独建资源知识产权的归属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享有所制作资源的所有知识产权,并享有将之用于远程继续教育的权利。

(2)授课师生享有资源的署名权、并依法就其讲授的作品享有权利,即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3)授课师生有权在其个人网站、博客中提供该学习资源的简介或指向服务平台中该学习资源网址的链接,但不得以盈利性目的使用该学习资源。

共建资源知识产权的归属在授课者享有的权利方面是相同的,但在校方享有的权利上有所不同,可以规定如下:负责投资并承担制作的几所联盟内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共同享有该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但任何一方不得私下以盈利性目的使用该资源。

3.2 授权许可研究

知识产权为私权[2],这就意味着,第一,权利人享有对其作品的专有权,除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过许可的之外,任何人使用作品应当取得权利人的许可。第二,权利人可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作品是否被使用,选择使用者、使用方式、使用条件。使用者应当取得权利人的许可,与权利人订立合同。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是纯市场化的安排,权利人和使用者能否达成许可使用协议,取决于交换各方的价值取向。

在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管理中,授权许可涉及到投资制作方(即联盟内院校)、授课者(联盟内师生)以及使用者(行业职工、联盟内和联盟外师生)三方的利益要求。对于独建学习资源,首先投资制作方要通过许可使用合同从授课者那里得到双方共同建设的数字资源的全部知识产权的授权许可;其次制作方再和使用者签订使用协议。对于共建学习资源,每个教育机构除了要和该单位授课者签订许可使用合同之外,当其要以盈利性等目的使用该学习资源时还需取得其他共建方的授权许可,并签订许可使用合同。

根据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特色,该研究提出的解决思路是通过市场寻求授权许可的方式,在实际案例中可根据协议各方的具体意愿制定知识产权协议书,并依此为根据,对授权许可的使用关系、许可的权利和价格做出具体详细的各方满意的说明。

通过以上分析,该研究制定了以下两种授权许可方式。

(1)投资方将授课者授权许可使用的相关权利一次性买断,付酬标准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也可以按照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付酬标准支付报酬。

(2)在合同有效期内,投资方根据该学科学习资源一段时间内的点击使用量实时支付授课者授权许可使用相关权利的报酬。

3.3 使用方式研究

该研究中的数字学习资源,不论是独建资源还是共建资源,它们又都可以分为两类:即,公开资源和特色专有资源。对于公开资源,其不仅允许行业联盟内部各院校的师生无偿使用,同样允许联盟外行业职工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师生可以无偿使用。对于特色专有资源,其有偿使用的方式又根据独建和共建的构建模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1)独建资源中的特色专有资源有偿使用方式。

该资源的有偿使用方式可以根据使用者性质制定三个标准:该教育机构内部师生有偿使用标准、联盟内其他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和联盟外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详细的使用条款协议由投资制作方另行制定,由服务平台管理者具体实施。所得收益由投资制作方按照机构内部各院系部门所做出的贡献按比例进行分配,并需要拿出一定的收益作为授课者的奖励,以此来调动师生的主动参与性,保证行业内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学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共建资源中的特色专有资源有偿使用方式。

该种资源有偿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两个标准:联盟内各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和联盟外教育机构师生有偿使用标准。详细的使用条款协议由参与建设该学习资源的所有投资制作方共同制定,由服务平台管理者具体实施,根据每个投资制作方的贡献比例签订相关的收益分配协议书,按协议书进行收益分配。同样,每个机构也要拿出一定的收益作为该机构授课者的奖励。

3.4 产权保护研究

数字学习资源可以无损地任意复制和传播,这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无偿下载、任意复制和随意传播也使数字学习资源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受到了损害,因此,对于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不仅需要从法律角度进行保护,同时也需要从技术手段上进行保护。

(1)法律保护措施:在使用该资源之前,权利人与使用者明确使用条款,使用者享有的权利以及需要遵守的各类事项,使用协议中还应包括侵权处理方式和违约责任,用法律手段来约束使用者,尽量避免侵权的发生。

(2)技术手段保护:现在用来保护数字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而被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应用数字水印技术[3],针对特色专有资源该研究主要分析采用了双水印保护措施。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原始资源中嵌入可见水印信息和不可见水印信息来达到知识保护的目的。当用户非法对资源进行拷贝传输时,资源的权利人就可以追踪资源作品的不可见水印信息,从而证实资源的知识产权归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的数字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应促进资源的共建互享和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为:共建机构享有优先使用参与建设形成的各类学习资源的权利;创作者按许可协议等相关规定依法享有劳动报酬和授权许可报酬;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各项权益均通过协议约定;使用者遵守学习资源开发单位制定的使用条款;依据法律的同时采用技术手段维护资源的知识产权。

4 结语

该研究结合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特色,探讨了数字学习资源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制度。研究结果主要包含:不同类型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归属、授权许可方式、使用方式和保护措施。同时在实际案例中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知识产权协议等相关文件。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资产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073 ― 02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无论是工作、生活、学习,随处可见互联网的影响,随时体会得到互联网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另一方面,随着工作环境的完善,应用到教学、科研、日常办公的设备逐年增加,资产规模扩大迅速,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互联网技术与资产管理的结合,也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

一、互联网技术及资产管理的内涵

1.互联网技术。所谓互联网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开发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信息技术,从概念上可将其划分为硬件(主机及网络通信设备)、软件(对信息进行搜集、处理的各种软件)、应用(检索、分析、评估使用各种信息)三个层次,其核心功能在于对数据的处理、传输和存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

2.资产管理。所谓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是指单位对已购国有资产,通过单机软件或是手工录入的形式对各大类资产进行统一监管,实现帐卡物相统一。

二、互联网技术与资产管理相Y合的实践与研究

互联网技术以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个体操作灵活等优势,一改传统的资产管理多采用管理员跑单、服务时间固定化、高成本低效率的模式,显示出了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具体表现为网上资产信息录入、资产管理调拨及报废处置审批等的便利性〔2〕。

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资产管理的创新,建立分层次的国有资产网络化管理平台和服务环境,对资产信息资源进行整体优化配置,使得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建立“资产主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二级管理平台,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清查、统计等各项管理内容;以技术手段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控制资产运营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国有资产资源使用效益,从总体上使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上一新台阶〔3〕。

三、互联网技术在资产管理共享平台应用中的不足2

1.安全性存在隐患。自互联网技术诞生以来,其安全性问题就一直受到广大网民的广泛关注。而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资产管理共享平台,因其操作平台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安全性对于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资产管理共享平台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无疑是制约互联网技术在资产管理共享平台中应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安全认证手段强化安全管理。目前使用较为广泛,并行之有效的安全认证手段主要是验证码及实名认证等方式。他们的使用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互联网的使用安全,然而,为了给互联网安全提供更为强大的保护,仍然需要在创新安全认证手段方面进行努力,以现有数字信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为依托,采用不同的手段、方式强化互联网的安全管理。

加大对网络访问的管理力度。可以通过搭建防火墙、网络服务器安全管理、入网访问管理等手段加强对网络访问的管理。此举不仅可以对保护网络安全提供助力,有效避免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不良因素的入侵;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管理访问的同时,允许合法用户进行访问,有效阻止非法用户的访问,在保护网络资源方面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于移动存储设备的管理,培养安全使用意识。为了满足数据信息在各终端之间传输、存储的需求,光碟、优盘、硬盘等各类移动存储设备,因其携带便捷、存储量大、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而频繁的使用,在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媒介;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威胁。这是因为各类移动存储设备主要通过直接连接的方式接入网络或计算机,极易携带各终端设备的病毒,并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各终端设备之间病毒的传播。因此,加强对于移动存储设备的管理及培养安全使用意识尤为重要。首先,健全设备使用的登记制度,检查是否存在病毒,一经发现及时查杀;第二,对于较为重要的系统设备,在使用时应关闭设备的USB接口;第三,做好隔离内外网的防范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第四,培养并养成安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的意识,更大程度上杜绝安全隐患〔4〕。

提高信息的加密水平。信息的泄露是互联网安全管理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广大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此,应加大研发力度,创新研发思路,在提升互联网安全性的管理中,积极运用加密技术,并提高加密技术水平,防止发生数据及信息的泄露现象,保障互联网安全。

2.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互联网技术在资产管理共享平台中实践的管理,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建设与运行过程的监管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对于这两方面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尚有不足。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促进互联网技术在资产管理共享平台中的实践与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条件的保障,同时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体制的保驾护航。

首先,在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应建立双向约束机制,一方面对于诸如黑客恶意攻击网络及泄露网民信息等不法行为,应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中予以明文规定,明确具体行为、造成损失的衡量、相关的处罚方式及标准等,以细化的规定保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针对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中生存的各类资产管理共享平台,也应出台并细化相关法规予以约束。针对目前市场上资产管理共享平台良莠不齐的现状,法律法规的规范与约束无疑是规范资产管理市场的有力武器,为此,应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明确准入门槛,加强对此类机构建立的审核力度;明确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运行过程中操作规范化的监督检查;明确、细化违规经营的处罚机制。全方位、全过程的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其次,在监督管理的强化方面,应从技术、人才、职责及落实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强化监督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技术上,由于所监督的对象处于虚拟化的互联网环境当中,因而技术水平对于监督管理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对监督技术的提高予以充分的重视,为有效的监督提供技术保障。人才上,由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其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要同时包括互联网技术及资本管理的相关知识,为此,应加大对于人才的培B力度,广开渠道,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现有从业人员工作能力;优化人才管理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职责上,对于需要各职能部门协同完成的监管工作,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协同机制,避免“九龙治水,水不治”的现象发生。落实上,应建立互相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机制,确保制度得以真正、有效的得以落实〔5〕。

四、互联网技术在资产信息管理中实践的研究

1.资产管理网络统一身份认证

依据资产信息管理的特点,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JSP技术建立独有的门户登录入口。一级管理员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各个科室或主管领导自定义用户名及管理权限,建立二级管理身份。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网关登录系统,二级管理员可通过门户单点登录进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本部门的仪器设备(家具)账目。系统内部权限由一级管理员下发。登录后,用户选择相应模块(仪器设备管理模块、家具被服装具管理模块、房屋及土地管理模块、无形资产管理模块)进行登录查询、资产调拨、资产入账等操作〔6〕。

2.各类资产信息管理的理论研究

各类资产管理模块充分利用Internet网,采用成熟、安全、开放、可伸缩、高效能的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资产信息的动态管理。共享的资产信息可通过Internet网利用Web,实现在账信息查询、修改、打印,以及新购资产信息的输入、修改等。注重其实用性、专用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实现资产信息的日常管理、处置等信息网络化管理的要求。突出其专用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各单位对需求的差异及上级部门的不同上报要求。

总结

资产信息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对各大类资产进行多样化管理。管理的功能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活动,包括固定资产验收、增加、处置、变动、调剂、分布、清查、统计、分析、帐表、上报数据等等。该理论研究运用了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是促进管理手段科学化的新型管理系统。对理顺固定资产管理体制、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监控和有效利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并表现出强大的效能。将资产信息管理工作搭建在一个高水平的管理平台之上,推入了科学化、网络化、规范化的轨道。不仅彻底改变了被动局面,而且有力地促进了资产信息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关晓.互联网行业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冲击〔J〕.经贸实践,2015,(02).

〔2〕李冰,潘晓萌.e时代互联网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1).

〔3〕喻国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趋势与对策〔J〕.新闻与写作,2015,(04).

〔4〕章[.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5〕李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