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控制对策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风险控制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大多数典当企业虽然有内部风险控制标准,但典当企业之间管理水平差距很大,并且大多还处于较原始、初级风控阶段,而国际上的先进金融机构已处于风险管理阶段。典当企业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全面正确的风险管理文化理念
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典当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行为模式,它渗透到典当企业业务的各个环节。目前典当企业所从事的工作已与金融业非常类似,之所以在风险管理上出现问题甚至失败,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严谨的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及程序,同时落后的风险管理文化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程序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典当行业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风险管理理念还比较陈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典当企业内控体系不够健全,流程监管还比较薄弱,操作过程不规范对全面风险管理构成了潜在威胁。
2.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被割裂开来,被看成两个对立面,认为风险管理必然阻碍业务发展,业务发展必定排斥风险管理。
3.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缺乏,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等重视不够,事实上这两类风险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已变得相当突出。
4.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贯穿到全业全员和业务拓展、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二、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落后
在产品创新以及各项工具的使用方面,典当企业远落后于金融业,尤其缺乏衍生金融工具等有效转移风险的手段,同时典当企业虽然大都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但由于未能建立起类似于银行的风险判别系统,很多判断人为痕迹较重。同时缺乏统一管理,数据共享性较差,使得从中提取的共同信息非常有限,尚未发展出一套监管者、市场、典当企业共同认可的风险测定标准和方法。风险管理所需的工具和基础信息缺失,典当企业就无法建立起相应的风险模型,从而直接影响风险决策的科学性。风险量化管理的不足,使得日常管理中过分依赖风险的定性分析和人为直接控制。虽然这种定性分析是重要的,但如果缺乏量化分析就难以在风险的识别、测量上精确把握,事先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难以建立,使得早期风险的防范缺失。
三、没有建立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
典当企业客户一般对借款时间要求较高,需要典当企业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给予能否借款的明确答复,这就会出现为了效率而牺牲内部风险控制要求,导致内部风险管理被业务绑架,使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有些形同虚设。
业务过程中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以新的面目出现,对风险管理体系构成新的挑战,典当企业多年积累的风险难以有效地控制和消弭。对大多数典当企业来说,现代意义上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风险管理部门,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典当企业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由于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权威性不够、使其难以总揽全局。对于分散在其他部门的风险未能起到检查督促作用,有时只能任由各部门自立门户,自成体系。
同时,典当企业监管职责移交至商务部后,给典当行业的管理带来新的课题。由于典当属于冷门行业,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对典当行业很陌生,了解不多、重视不够,对典当行业帮助、扶持力度很有限。另一方面,商务部不象央行那样实行垂直领导体制,无法对典当企业实行现场监管和行业风险管理进行指导,这就为延缓了典当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步伐。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防范风险的一条重要原则。典当企业业务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将项目风险进行前置及过程控制,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通过分析我国典当企业融出资金业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改进中国典当企业融出资金业务风险控制提出如下对策:
一、强化谨慎性风险防范理念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消费者的需求多元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创新产品越来越复杂。典当作为一种类金融行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典当企业防范项目风险不可掉以轻心。营运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已成为各典当企业所关注的首要问题。
对于典当业来说,必须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突破简单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发展,严把发展质量关,要把典当业防范经营风险放在重要的位置。典当企业在办理民品典当以外业务时,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接触的每项业务都要对当户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当户的信用品德、能力、资本、抵质押物保证、经营状况、借款用途及其还款来源。如果在决策、管理及流程方面不科学、不严谨,就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典当企业接触的客户往往是银行认为暂时贷款条件不够或者是不符合要求的客户,他们总是在责怪银行贷款程序多、手续繁、审查严。典当企业对这类客户,要谨慎对待,判断银行不予贷款的理由是由于暂时性原因还是因为企业自身的诸多缺陷。典当企业要做到对项目的综合判断,不能片面的依赖抵押物折扣保证,还要加强对当户信用的全面了解。当户的信用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当户的偿债意愿,就是愿意不愿意偿还债务,二是当户的偿债能力。有些当户虽具有良好的偿债意愿,但却不具备偿债能力,不论是偿债意愿或是偿债能力上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典当企业的损失。所以要把认人放在首位。同时还要考虑到当户的还款来源,其经营性现金流或银行发放贷款往往被视作第一还款来源,当户的偿债意向和还款来源存在问题,只能处理当物这第二还款来源。但在处置当物中情况比较复杂,不可测因素比较多,如当户不配合,还需通过法院解决,这样不仅花费一定的人力、财力,而且这个诉讼时间会拖得很长,使企业丧失许多机会成本。所以典当企业必须坚持适度谨慎原则,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拓展业务,创新产品,稳步发展。
二、细化典当企业风险控制点
典当企业内部风险是典当企业融出资金业务风险中非常突出的一块风险,它包括鉴定评估风险、项目调查风险、绝当物变现风险、职业道德风险等。要控制这些风险,首先,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手段,通过规范项目报告、制订业务操作手册等方式将业务操作过程规范化,减少因人为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操作失误。其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最后,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树立公司全员防控风险的文化,将风险尽可能控制、消灭在业务的前端。
1.加强当物真假的鉴定及合理估价
既要提高评估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又要增强其防范风险的能力,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对黄金、钻石、名表、名画、高级轿车等技术性专业性要求高的,应采取聘请有经验的技师鉴定、与专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或由国家有关检测机构鉴定等措施,以保证当物不假。
当物估价低了解决不了当户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典当企业的收益;当物估价高了,绝当后发生处置亏损,长期如此会威胁到典当企业的生存。因此,典当企业业务人员要熟悉商品的价格信息、供求信息,可以快速合理的确定当金,做到当价合理。
2.提高风险评估水平
开发风险量化模型,实现风险组合管理是提高风险评估水平的有效方法。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是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风险控制管理的实现有赖于具体技术与方法,使各种不同的风险能得到统一的衡量。例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IRB)是新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体现了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典当企业虽然不是金融机构,但类似于金融机构,因此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许多做法都是值得典当企业参考借鉴的。
3.加强报表分析来识别风险
由于财务报表分析往往是原则性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实际情况又是千变万化,因此,这就要求业务人员有较强的业务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来分析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业务风险的防范能力。
⑴提高业务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⑵业务相关人员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考虑的问题往往较多,这就需要审阅客户的财务报表,并将纳税报表与财务报表进行核对发现问题,特别要关注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项目和范围。
⑶充分分析财务报告内容。
⑷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可能与它们公布的报表并不相符,这就要以客户的财务比率与行业标准相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
⑸充分发挥业务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⑹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业务相关人员还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询问和查询,了解企业的行业信息、市场信息和信用信息,结合这些信息,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4.加强融出资金业务前期非常规项目审查
在典当融出资金业务实际审查过程中接触的多为民营企业,可能存在民间借款、隐性担保等问题,这就需要业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对企业非常规项目进行调查,了解企业有无内帐、民间借贷、诉讼、税务等问题;企业法人个人信用状况、个人资产规模等情况,对整个项目的判断起到关键作用。
5.加强典当项目当后管理
典当在借款管理全过程中,特别强调当后管理这一重要阶段。当后管理包括从典当借款发放之日起到典当本息收回之日止的各个环节的借款管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当后管理保障借款安全,提高借款效益和质量。典当企业在办理典当业务后要对当户使用当金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最大程度控制当金的风险。当后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
⑴对当户进行定期当后回访了解最新情况,须调查当金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生产经营、资金回笼、经济效益情况;产品销售市场、经营策略的变化情况;典当抵质押物保管及价值变动情况,客户银行贷款变化情况等。对回访了解到的情况根据贷后报告要求进行填写并上交风控部门。
⑵做好当金利息按期催收工作,以免当户忘了时间,造成人为罚息。
⑶建立当户档案。完整的当户档案是典当企业内部管理的必备要件,档案包括客户基本资料、抵质押物资料、业务调查报告、典当合同、当票、当后管理报告等。管理着从放款到收回当金这一完整过程,对这期间一系列信用活动进行真实记录和反映。
6.加强当物保管及绝当物的销售
根据当物特性实行分类保管, 严格按其存储要求存放, 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重要当物实行重点保管, 定期检查, 必要时请专人看管。对更新换代快的商品,尽可能缩短当期, 避免商品贬值缩带来的保管风险。对当物在保管期内发生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努力提高典当企业自身营销能力,通过开设门店、附设柜台等措施开拓自销渠道,同时加强与各类专业机构的合作, 建立一个畅通的销售网络, 避免绝当物长期不能变现, 以加快实现资金回笼。
三、提高典当专业人才素质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基础,具有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现代典当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懂金融、财务、营销,还要懂法律,这就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今面对已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典当业,庞大的人才缺口成为制约典当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快典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成为当务之急。整体人员素质提高了,全员风控意识才能深入人心。
首先,要大力培养典当专业人才。典当作为一种特殊行业,许多中外学者曾从经济、金融、政治、历史、民俗、法律等不同的视角对其现象和相关问题进行考证、研究,但将之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却尚未开始。
同时,要注重典当机构在职人员的再培训。典当企业应该注重在职人员的日常培训,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同时,加强管理制度、网络系统、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经验水平。除了典当专业性的培训外,要求从业人员以金融从业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随着现代典当业的发展,传统典当业务的占比在逐渐缩小,创新类典当业务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典当从业人员要具备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判断业务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融出资金业务风险控制在前端。
四、完善公司激励机制
1.建设风险管理构架
从某种程度上讲,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那些在风险管理做得比较好的典当企业,其在制度建设方面必定是相对完善的。在这方面,金融机构的做法值得典当企业学习,他们每种业务都会制定详尽的操作手册,并列示所有的潜在风险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操作人员因经验不足或操作不当引发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并为事后部门的监督提供了依据。典当企业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明显不足,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先开展业务,后制定规则,从而产生大量风险。
⑴设定风险管理的目标
⑵优化的风险控制环境
⑶完善信息与沟通的渠道
⑷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2.完善公司激励机制
典当企业目前人才短缺,如何留住人、用好人,需要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落脚点放在凝聚人、促进人、引导人上,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工作、学习、进步的欲望。
⑴奖惩激励
企业合理设定短期指标和中长指标,短、中、长期指标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和连续性,又要避免棘轮效应,否则就会出现鞭打快牛,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给业务部门制度明确的业务提成奖励制度制度,同时也制订业务风险保证金制度,将业务人员一定比例的奖金提成固化为风险保证金,作为所做业务产生风险时的一种惩罚手段。其目的是增加业务人员的审查责任心,在业务的前端进行风险控制,降低出险概率。
⑵关怀激励
为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管理的功效,通过关怀激励的办法来增强职工队伍的团结、进取和奉献精神。一是在精神上关怀,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多让他们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和责任。二是工作上鼓励,对工作卓有成效的员工,不仅给予充分肯定和表彰,而且通过实际行动使他们精神上受到鼓舞,物质上得到实惠。三是生活上照顾,对员工、家属生活上有困难的,部门领导热情关怀,竭力解决;使员工切身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
⑶股权激励
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的日益复杂化,企业为了合理激励公司管理人员,创新激励方式,纷纷推行了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典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内部审计;治理机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长足进步,集团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都已经逐渐进入正轨,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但是现阶段集团企业发展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已经影响集团的正常运转。这就需要会计工作人员结合集团发展实际和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会计准则因地制宜的为集团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控制暴露的会计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但是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不但需要集团企业财务或会计部门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管理层予以积极配合,综合整治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和小企业相比,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复杂、财务风险种类更多来源更广。“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意思是集团企业为了解决财务上的各种风险状况在事前采用管理措施。如果企业面对财务风险的时候必须要首先评估和识别风险,从而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风险的决断。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以及风险的规避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一下是这三个方面的全部内容: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可以为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提供先天的依据。通过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数学统计法对数据进行量化的处理,根据不同的行业的特点做出评估方法或建立风险模型。先合理假设可能发生的财务问题的影响大小以及企业财务风险所发生的概率,从而进行具体的评估。
风险识别: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指的是将集团企业遇到的种种财政风险问题进行分类,从而分别出不同的风险对企业财政所造成的影响。判断出企业集团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而预测出风险对企业财政所造成的影响对企业将来造成的不利因素。
风险规避:风险规避说白了就是提前对企业财政可能出现的财政问题进行避免,以及风险问题出现后对问题进行及时的作出有效的措施,使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提前发现企业将会发生的财政风险,可以为企业防患于未然。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以湖南有色金属集团为例
近几年来,有色金属集团在项目建设、固定资产以及并购投资的投入一直在增长,相对的集团企业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然而,对于有色集团总资产的收益率处在很低的水平,而且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不合理,就拿银行贷款来说所占的资本总额竟然是最大的,将来可能会面临着很大的偿债风险。此外,有色集团公司资金一直处于不足的状态,因为筹措资金的方式选择十分单一,不利于企业的长期资产建设。
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色集团”)是一家利用色金属生产以及销售为主业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在2004年7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而成立,由原中央下放湖南的7家企业与1家研究院组成(“7+1”)。
1.资金管理存在弊端
流动资金缺口是指有色集团在当年集团与子公司发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与流动资金实际规模的差距。有色集团2011年-2013年流动资金缺口规模分别为3.72亿元、4.65亿元及6.09亿元,流动资金缺口不断上升,且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流动资金缺口的扩张不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造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是有色集团各子公司各自为政,造成集团整体流动资金缺口的不断增加。
2.风险预警系统缺失
现阶段有色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只有简单、低效、单一的预警系统,对于风险的预警主要集中在应收账款规模控制、项目成本费用控制上,但没有针对集团整体财务情况建立相对完备的风险预警系统。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没有事前计划、事中监督、事后归纳的行为,在此条件下不但无法体现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控制的作用,且预警体系的过于死板可能会制约集团经营规模的扩张和生产方式的合理转变。
3.内部审计有待健全
有色集团尚未建立能够有效连接集团与子公司的内部审计机制。集团对于子公司经营情况监督不足,子公司存在虚报、粉饰报表的条件,而且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根据2011年-2013年有色集团内部审计情况绘制成表。
根据上表数据能够看出,有色集团内部审计并没有覆盖全面工作部门,无法满足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而且现阶段有色集团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较差,内部审计只集中在少数部门,无法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且有色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往往还兼职财务工作,审计的效率偏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且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忽略造成内部审计方式落后。
三、促进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1.实现集团资金资源优化配置
有色集团可以逐步实现对各子公司社会金融机构的撤销与整改,将所有子公司的结算账户都归结到财务公司上,通过资金结算代替银行结算,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监控与管理,同时财务公司应该加强资金汇报与信息披露工作,财务公司定期向集团总部与所有子公司公示资金的使用方向与规模,加强集团与子公司对现有现金流量的准确把握,同时财务公司要实现对集团资金的统一调度,通过对资金运转的有效监管,通过集团管理层赋予的调度权实现对整个集团日常资金的科学管理,在此模式下既能够有效监督集团子公司的资金流向,也能够通过集中支付把握集团发展方向,实现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
2.完善集团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有色集团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包括安全、盈利等子系统,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以安全子系统为先导,盈利子系统为核心,现金流、周转和负债等子系统为补充。该系统的运用主要是在确定警戒线的基础上,明确相关责任目标,并通过指标实际值与期望值的对比,找出原因,从而控制集团成本费用的规模,调低产品价格和调整销售结构。
3.建立健全集团内部审计机制
有色集团要实现的内部审计应该是以风险为立足点,通过有效的分析、串联与审计整个集团经营情况,由传统风险评估转为风险控制。有色集团应该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小组,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协助集团与子公司提高经营效率,及时规避预期将产生的各类财务风险。通过加强对核心子公司、核心业务与破坏性严重的风险审计,不断扩大审计范围,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与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实现风险的有效评估,有效提升有色集团对于财务风险的掌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卓徊.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研究[J].中国和外国企业家,2013(17)11-12
[2]黄益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34-35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 集团企业 财务风险
一、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民营企业集团就是一个现金流转的复杂系统,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金流量的质量与数量,取决于企业集团现金流量管理水平。现金流量管理水平高,财务结构良好,企业就能拥有高质量的现金流,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差,财务结构不合理,企业就无法获得稳定健康的现金流,从而影响企业集团的以收抵支,按时清还到期债务。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快速扩张过程中隐含着巨大的现金流转风险,具体表现为:
(一)投资分散化、非相关多元化
受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可分散风险观念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集团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有盲目跟风的思想,在没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和风险预测的情况下就投资新项目,盲目进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结果投资分散化成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导火索”,而并非“防火墙”。首先,很多集团在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资金成本及其运用效率的控制,缺乏资金运用的风险意识,导致资金结构比例失调、资金周转速度缓慢,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往往造成新项目投资收益低,耗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原本的利润也被新项目消耗掉的局面。其次,不断涉足对自己而言是陌生的领域,忽视商品市场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特殊性,即:市场环境不同、管理、运营等多方面的人才与经验,存在高低不同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等,也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二)自有资本不足,盲目产业整合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创造更多的利润增长点,企业家纷纷把产业的新拓展和整合作为目标。但许多民营企业集团在资本不充足的情况下,甚至不深入细致地研究被兼并企业的资产状况,行事草率,缺乏周密的兼并计划,通过并购实行产业整合,造成整合后资金流无法正常运转。虽然并购后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财务风险增加的程度高于资本规模增加的幅度,往往由于并购的目标企业负债率达到60―80%,或经营状况出现严重问题,结果过度膨胀的资产负债规模提高了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市场稍有波动,控股集团公司的总风险就迅速放大。
(三)大股东恶意占用资金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成本高、缺乏融资渠道等问题,尤其是民营企业集团问题更为严重。为解决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企业集团常常通过收购,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投资控股具有充足现金流和融资能力的公司,一方面构建起庞杂的层级控制链条,通过内部资本市场中公司间的资金借贷、担保贷款、资产抵押贷款、股权转让等方式进行融资,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直接的再融资或者资金占用来解决融资问题。这样导致企业相关方的经济来往相当频繁,互相持股成为普遍现象,形成了复杂的债权债务资金链。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资金能够及时结算,一般业务往来会给相关方带来好处。但是,如果由于控制或被控制的关系而导致相关方恶意占用对方资金,就会导致资金链紧张或者恶化。
(四)关联交易错综复杂
关联交易本是一个中性的经济范畴,对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关联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经济业务运作中,关联交易更多地成为集团内部进行报表操纵和资产转移的工具。一些民营企业集团为避税转移利润,或追求控制者利益最大化,集团内部通常会有着大量的关联交易,主要包括: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之间对股权的直接投资或者相互持股;集团内公司之间的资产、产品的购买或出售交易性运营;集团内公司为了另一公司利益进行的交易;集团内公司相互担保、承诺、抵押等行为;集团内公司之间相互提供的技术服务信息共享、专利转让品牌共用等行为。这些行为有可能造成潜在的财务风险,损害公司所有者、中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
二、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科学理财理念和系统有序的资金运作
1.筹资渠道狭窄,融资风险高。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资金需求很大的企业集团,面对着十分艰难的融资环境。现行的融资体制主要是为了适应国有企业外部融资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对于外部融资,民营企业面临很多障碍:一是直接融资渠道堵塞,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沟通,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二是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短,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外部融资的正规渠道基本上被堵截,这就意味着民营经济只得主要依靠内部融资。但内部融资要受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状况的限制,依赖这种融资形式融通的资金非常有限。
2.投资盲目、方向不明。首先,盲目投资。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高度统一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其投资决策主要由所有者做出。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家素质普遍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家中懂市场、会营销、善交际的占80%以上,而长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只占36%。它们通常很少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随意挪用资金,投资行为短期化,缺乏战略眼光,容易导致企业投资失败。其次,投资主体不明,集团成员产权没有明晰化,导致投资责任机制不明确,投资决策权限划分不清与论证草率。多元化扩张投资过度,竞争优势丧失,达不到相应的投资报酬;只重视对被投资项目的资金投入,而忽视对项目的运行的监管等。主要表现为证券投资风险、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和风险投资风险等。
3.集团现金流量管理权限不明。集团公司对现金的管理与控制不当,预算监控不力;营运资金不足,销售信用风险,流动性不足;企业集团的现金流量结构与企业集团的生命发展周期不相称;集团公司过于重视资本经营而忽视生产经营等,导致现金流量风险。主要表现为现金流量结构风险、现金流量期限风险等。
(二)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在市场经济中,因企业本身处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许多时候不得不首先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中垫支资金,然后通过产品或劳务销售收回资金(即销售收入)进行财务补偿,以进行下一轮的经营活动。许多企业日常营运资金不足、缺少基础性的资金管理,对财务补偿的滞后性严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既没有资金计划、也没有现金流量管理,平时不能对进货与销售中的资金结算实施有效控制、对销售客户缺少信用管理,企业产品畅销且不作其他投资时似乎一切太平,一旦经营稍有不顺就会引起应收账款风险、存货风险、收支平衡困难。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用人制度的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科学或不健全,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能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只有极少数。一般很少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内部审计人员,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人员,也只是名义上的。由于民营企业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企业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财文化氛围和财务运作。许多民营企业因处在竞争的弱势地位、在夹缝中求生存,忽视长远安排、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平时也不分企业所处阶段,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会计利润(即绝对数额)的多少判断经营业绩,风险意识薄弱,未能将长短期目标有机衔接。
三、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集团必须经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阵痛,才能理顺权责关系,企业部门各司其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才能为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良好环境。为了保证风险管理落到实处,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应专设风险管控部门,将财务风险决策提到企业管理决策的较高位置。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民营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从简明实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开始,逐步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预警体系建立之初,应尽量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从财务部门选聘知识经验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风险控制委员会,逐步建立起全面预算制度,并应注意成员的培训和企业整体的风险观念的树立,培养和聘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初期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可以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和杜邦分析体系中偿债能力系列指标作为核心,参考金融机构对企业风险的诊断方法体系,设定风险临界值,建立一套能快速识别风险做出预警的体系;在企业中运行实验测试效果后可以进一步采用多变量分析等方法建立更为全面的风险预警模型,提高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三)控制营运资金,提高使用效率
民营企业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时,账面上往往存在着大量营运资金被占用的问题,这说明其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营运资金管理出现了问题。我们应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加强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减少资金占用,规避因营运资金不足而造成的财务风险。Z
参考文献:
1.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篇4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种种问题,尤其是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更是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为房地产行业在完善内部控制以及防范市场风险提供思路。
1. 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风险分析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的风险有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和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企业内部风险、法律风险等。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稳定,社会安定团结,故对房地产经营管理影响最大的国家政治变动对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影响有限,社会风险也不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由房地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自然灾害,诸如地震、洪水、风暴、火灾等造成的房地产破坏和损害而形成的风险;由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变动引起的,或者说是由市场运行状况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风险;由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的风险;由房地产经营管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等问题,形成经营管理风险等风险因素影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
2.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成本控制的风险意识淡漠
商品房价格涨速过快,空置率不容乐观。在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同时,其空置面积也不断增加截止到2009年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 1.33亿平方米。截至 2010年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共计19182万平方米,即接近2亿平方米的商品房建筑完毕之后无法投入销售使用。可见,房价的激增和商品房空置率的增长共同加重了房地产行业的资金负担,直接促成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风险。
2.2内部控制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在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等方面均有较多的不完善之处。例如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
由于很多企业的内审部门并未单独分立出来,严重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特征。并且在审计的过程中,重点是在会计账目核对,帐帐是否相符层面,较少涉及审计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否规范,是否需要完善以及各部门是否能够依照职能高效率完成任务,内审的监督机制作用并未发挥出来。
2.3监督职能弱化,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目前有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岗位设置上为节省人工费用,实行一人兼多岗、一岗并多职,没有很好地构成内部牵制;在货币资金管理、实物监控、投资和资产处置等方面,没有制定成文的内控制度。
3.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需要完善财务会计系统,并将其与监督系统区分开来。即,将财务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真实发生并记录的经济业务,要在则一务会计报告中做出适当的分类,另外,重大的经济业务要进行必要的详细描述;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准确记录其货币价值;准确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期间,不影响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将其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并按要求披露相关事项等职能,与监督系统中的审计、稽核等职能区分开来,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部门,并赋予其应有的职权。
3.2完善业内部控制操作过程
改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治理结构。房地产企业要优化管理、正确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更要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这是是内部控制系统构建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决策机制,将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的作用。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稽核等监督部门,并确定其独立性,行使相应的监督权。要以制度约束人,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改进激励和约束机制。
3.3建立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收集、生成、传递的信息在内容、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可用性等方面保证信息的质量。信息沟通在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在风险评估阶段,能够自动收集市场的各种信息,计算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相关财务指标,计算出采购预算;在风险管理阶段,根据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信息系统应具备决策咨询和支持的功能,提出解决策略;在实施风险控制方案阶段,信息系统根据预定的方案,在房地产开发前期成本、服务质量、土地成本、等关键环节引导和约束人员按风险管理和合同操作,充分降低开发企业过程的操作风险;信息系统能够定期生成集中开发企业执行情况的报告,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部门也能通过信息系统查询财务风险控制情况,及时了解开发企业的进度,提出相应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昊国春.浅述内部控制制度[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l).
篇5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应加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本文分别对施工企业组织层面和流程层面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 风险 内部控制
近年来,在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施工企业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与日俱增。一系列的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也揭示了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经营承包模式、施工进度等活动存在风险隐患以及内部控制的薄弱。因此,施工企业只有树立风险意识,识别和分析业务活动中的风险,并采取内部控制措施,加强管理,才能保障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组织层面和流程层面分别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对策,以期对提升我国未来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一、组织层面风险及控制
组织层面风险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制度缺失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组织层面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制定、颁布及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而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安全、有效运行。
(一)战略风险及控制。施工企业的战略风险包括由于政治、经济、市场等因素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和由于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引起的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企业无法预见也无法回避。在非系统性风险方面,许多施工企业缺乏战略意识,不能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要制定符合自身的管理战略,在战略执行方面缺乏配套人员和机构,缺乏实时持续的监督和追踪。内部控制对策如下:增强企业战略意识,在明确企业目标的基础上,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和市场战略;根据市场需求、法律和政治变动对企业的影响,定期评估并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战略制定后,对战略执行情况及时监督和跟进。
(二)制度缺失风险及控制。具体表现为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风险意识,缺乏事前的风险评估机制;一些企业只有某些基本的内部控制规定,尚未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对策如下:根据业务流程中的风险,不断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授权审批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严格内部控制执行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进行全面有效控制。
(三)人力资源风险及控制。施工企业按项目开展施工活动,项目经理拥有较大的自和决策权,由于缺乏监督机制,极易发生道德风险;施工企业工作环境较为艰苦,这可能会使得一些技术骨干跳槽,人员流失风险极易发生;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雇佣大量农民工的情况,项目人员根据工程需要随时招用随时遣散,根本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纠纷,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内部控制对策如下:在项目经理的选拔任命上严格把关,项目经理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对于业务较好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予以物质激励,减少优秀工程人员的流失;凡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核发的入场证,无证者不得进场施工,以防止分包商私招乱雇施工作业人员;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和意外伤害保险,一旦出现事故,由保险清偿,减少法律风险。
二、流程层面风险及控制
流程层面风险是指企业在业务流程中的风险,包括工程承揽和分包风险、采购风险、施工风险和资金风险。流程层面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公司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和战略目标,在业务流程中采用的控制。
(一)工程承揽和分包风险及控制。工程承揽是施工企业工作的初始,工程承揽后,由于项目大、工期紧,越来越多的分项工程需要分包商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产生风险。
1.低价竞标风险及控制。很多施工企业急于获得工程项目的中标几率,未对工程项目的规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不管自身技术条件是否满足要求,盲目低价竞标,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留下隐患。内部控制对策如下:建立健全项目投标评估、决策制度,严格落实项目前期调研、成本预测、投标报价确定等管理程序;在投标时要组织各专业人员认真分析工程项目本身、项目合同条件以及技术要求和工程量,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经济标的;选择投标策略时,施工企业既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劣势和目标利润,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认真分析投标项目的整体特点以及业主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从而对症下药,选用最恰当的投标策略。
2.合同风险及控制。在合同签订时,许多施工企业容易忽视对对方法人资格的辨识、合同专用章真伪的鉴别以及合同中有关工期、技术、质量要求等重要规定,形成较高的合同风险。内部控制对策如下:签订合同时,聘请法律顾问进行分析审核;严格执行合同签订、审批等不相容职务分离;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必须经管理层集体研究决策,避免投标失误或人为原因造成低价中标风险。
3.工程变更风险及控制。有时工程变更仅为口头约定,没有落实到纸面的洽商合同或补充协议中,导致最终对工程变更的管理责任不清晰,结算价款存在争议,易产生经济纠纷。内部控制对策如下:企业根据工程变更的内容及时修订合同,明确变更细则和相关责任。
4.分包风险及控制。有时分包商违约不能按时完成分包工程,影响了整个工程进度。个别分包商不具备施工资质借用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名义承揽工程,工程质量可能会存在问题,加大了返工风险及返工成本。内部控制对策如下: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分包队伍,专业分包工程承包人应当将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全方案报发包人备案;凡交由施工分包商施工的工程,分包合同必须严格执行;合同中明确约定支付工程款和劳务工资的时间、结算方式以及保证按期支付的相应措施,确保工程款和劳务工资的支付。
(二)采购风险及控制。采购业务流程一般包括接受物资请购,编制采购计划;联系供应商,与供应商洽谈、成交并签订合同;到货验收、入库;付款等工序。
1.采购订单风险及控制。主要有由于请购不合理,导致企业库存物资过多,占用过多资金或者库存物资不足,影响施工活动的风险;供应商选择不合理,供货能力不足,材料质量不符合工程要求,影响企业施工进度的风险;企业的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串通舞弊,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内部控制对策如下:结合有关生产预算预测需求量,制定材料请购计划,请购计划制定与审批分离;采购人员、技术人员、质量人员共同参与对供应商的考察,重点考察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产品质量、产品规格、技术指标等能否满足本工程需要等,在此基础上选择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考察和审批分离;大宗材料应招标确定,避免产生舞弊行为。
2.验收入库风险及控制。包括工程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国家规范、工程材料的数量和规格不符合合同内容而引起的风险。内部控制对策如下:材料必须经过验收与订购单复核后才能入库,验收时需关注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是否符合订购单和合同要求。因对方原因造成的材料规格质量问题,根据合同采取退货、索赔措施。采购数与验收数核对,并分析差异,验收时应及时作完整记录。
3.存货管理风险及控制。有的施工企业库存管理不严存在着材料领取随意、设备闲置、材料任意废弃甚至监守自盗的现象。内部控制对策如下:存货的转移和领用要有凭证,并预先编号;建立日常的存货抽查盘点制度和定期的全面盘点制度,以便发生问题及时解决;严格执行存货出库的核对、清点、登记等流程手续;存货保管与记录由不同人员担任。
4.应付款管理风险及控制。有的施工企业财务人员没有对请购单、入库单和发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就盲目付款。有的施工企业对于金额巨大的预付款缺乏授权审批手续,给企业带来了资金的损失。内部控制对策如下:严格进行付款审核,付款须经负责采购、验收与应付款职能以外的人员检查单证并核准;对比订购单、验收单与发票,对供应商的对账单与本公司账簿加以核对,检查折扣期并确定付款;进行应付款的账龄分析,建立应付款档案。
(三)施工风险及控制。施工流程包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生产计划、下达任务书、投入机械材料和劳力进行施工并形成工程实体,剩余材料机具退场、工程移交等活动。
1.成本风险及控制。施工企业成本主要由分包款、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管理费等组成。施工中常常出现工程项目成本超支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程物资管控力度较弱,材料浪费或者预算成本执行粗放式管理,不能全面控制成本造成的。内部控制对策如下:首先,建立工时、原材料的领用及退料单等原始记录,以便正确核算成本,及时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并加以处理。其次,明确重要成本控制点。将材料控制、劳动控制、机械设备控制、项目费用控制作为控制重点,定期考核成本控制结果,并将其纳入项目经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再次,及时了解技术进步信息,采取先进的技术流程降低成本。
2.质量和安全风险及控制。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但有的企业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忽略了对于质量的要求;有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达不到合同的规定。一些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内部控制对策如下:在施工前期,根据合同要求,制定明确的质量规范,同时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使每个施工人员都参与到质量控制过程中来;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日常材料、设备采购、机械施工方法、施工环境都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这些风险点的管理,把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关;平衡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以及工期进度的关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按时高效地完成项目。
3.工期进度风险及控制。施工企业项目大,周期长,影响因素众多,施工活动又受到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存在着不能按时完成工期进度的风险。内部控制对策如下:企业在施工前应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好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施工进度,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如遇导致拖延工期的事项,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问题和原因,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以减少违约风险。
(四)资金风险及控制。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果资金链断裂,企业必定处于毁灭的边缘。因此资金风险及管理贯穿施工项目整个过程。
1.经营风险及控制。施工企业各项目部权利较大,缺乏制约,存在着权限不明确和授权审批程序不具体的现象;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企业常常借支备用金供项目负责人使用,但对备用金的使用情况缺乏监控,备用金存在着被挪用的风险。内部控制对策如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通过内外部审计监督各项目部的权力和实际资金用度情况;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保证各个控制岗位能够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明确项目备用金的限额和使用范围,项目备用金仅能用于小额零星支出,项目分包工程款、大宗材料款支出权限必须集中到公司,经联签审批后支付;强化对公司备用金的申请、审批和领用环节的控制,定期清理,摸清资金的真实状况。
2.会计核算风险及控制。企业筹资融资会计核算不完整或不准确,资金划转会计核算错误、不及时,造成财务信息失真;资金收支记录出现偏差,相关原始单据未能有效保管,导致财务报告的编制无据可依。内部控制对策如下:明确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根据经济业务设置“审批”“核对”“盘点清查”“对账”等内部控制关键点;确定各岗位会计分工和工作职责,建立会计岗位间相互约束的良性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定期学习,提高其专业素养;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奖优罚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资金短缺风险及控制。资金短缺风险表现为:首先,资金预算的前瞻性和准确性不足,资金管理策略不恰当,造成资金紧张或者资金闲置。其次,保证金和垫资问题也会带来资金短缺风险。施工企业投标需要保证金, 抵押时间长,项目履约保证金往往变成了实质上的“垫资”, 给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了困难。中标后,施工企业也需要前期垫付资金,有时垫资回收很困难。内部控制对策如下:通过加强资金的调度控制,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益;在合同中需要对保证金以及垫付资金的归还方式、归还期限、违约责任等作出细致、明确的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采取措施尽快地回收保证金和垫资款,以保障施工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
4.结算风险及控制。结算风险是指工程结束后,业主资金不足或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完整造成项目结算滞后,企业不能及时收回工程尾款的风险。内部控制对策如下:结算时由专业人员以合同、图纸、变更、签证等资料为依据,准确核算单价和工程量,在竣工完成后及时编制结算书;结算办理人员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职责分离;对于合同内和合同外的项目要分类结算,结算资料要分门别类、准确、清晰,以利于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结算做完后,由项目经理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核对,查漏补缺;结算经业主认可后,施工方应加强对应收款的催收缴工作。
三、结语
综上,施工企业在组织层面和流程层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风险隐患,企业只有树立风险意识,梳理和分析这些风险点,并针对性地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传峰,台玉红.具有施工企业特色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探索[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34-38.
2.王海林.价值链内部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沈真真.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2):53-61.
篇6
(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每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运营管理难度非常大,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也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如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分析了目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策略;指导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57-02
1.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企业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经过总结分析,详细如下:
1.1 没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较差,尤其是一些政企不分的企业,使得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较差。但是今后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立足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还是没有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将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1.2 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运营模式相对落后。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基本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不能够有效的衔接好企业的运营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并且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机构设置比较分散,要想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比较困难。
1.3 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效果较差。
1.4 没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一定的经营自主权,经营决策的主观性比较强。此外,很多企业的董事会都是摆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阻碍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1.5 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是多个部门构成的,他们是相互监督和协调的关系,进而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顺利运转。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由于没有监管,很难发挥出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使得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成为摆设。
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成功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的策略:
2.1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由于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做好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打造较好的财务风险控制理念,加强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而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的发展目标。
2.2 健全企业的财务监管机制。
完善的企业财务监管机制能够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企业的财务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全方位的监管财务会计实施,及时考核财务监管的效果,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内外协调监管,及时找出问题,不断完善控制制度,进而形成主动监管的控制体系;健全企业的内部审核和审查机制,保证每个部门之间的独立性,这样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够及时向企业的管理层汇报;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力比较弱,这就需要聘请综合能力较强的外部审计人员审计企业的内部财务报表,进而进行有效的监管。
2.3 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运营管理难度非常大,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大,因此,企业必须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聘请综合素质较强的管理人才,提升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构建完善风险评估制度,有效评估企业的风险,规避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将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降到最低;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2.4 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性,找出关键控制环节,明晰每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将团结协作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要想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必须精简人员;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进而公布科学的标准。
有了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还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控制力度。不但要保证现金的持有量,提升现金的利用率,而且需要加强收账款的力度,避免资金的延迟阻碍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2.5 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来说非常重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针对公司层面的风险,应该做好职责划分和分工协作。需要制定出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向企业的各部门讲解企业的管理和战略目标,要求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向员工传达企业的管理目标,确保每个员工都熟悉公司的发展目标,明晰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而能够较好的做好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反馈。(2)针对业务层面的风险,业务部门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企业的业务目标,并且将每个业务目标的具体计划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制定出详尽的策划方案,达到目标的具体计划安排要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策略支持。实现各业务层面目标所需要的项目团队和所需要的资源支持,并且允许相关业务人员自己调动和协调资源的情况都要过书面的形式进行授权。(3)针对评估机制层面的风险。公司要健全整体识别源自外部风险的机制,对外部风险控制评估,能够及时识别风险确保应对方案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对内部风险,企业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维护信息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一旦企业的控制系统遇到故障,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恢复运作,将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每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运营管理难度非常大,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也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必须不断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分析了目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没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并提出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企业的财务监管机制、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由于本人在知识面、篇幅及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性,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本文上尚有不足之处,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加以改进和提升,本文只是作为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好的见解,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盖虹霞,胡秋红,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4(8).
[2] 孙忠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2013(14).
[3] 刘继伟,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 柳树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控制与防范措施[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7).
[5] 赵凤云,苏艳芝,杨宜,房燕,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内控措施研究[J],商业时代,2010(13).
篇7
关键词: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正在不断的优化和改变,不仅整体的管理模式有了改变,整体的管理现状也有了新的突破。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也越发明显,这就需要相关财务人员强化基本的工作职能,促进财务工作顺利发展,针对比较低质的实施程序进行集中的策略优化。
一、会计管理的基本内涵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基本的就在于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不仅是对整体经营项目的评估和测算,也是对风险项目的制度促进。企业运行中产生的必要的运营关系都在财务管理的范围内,相应的财务活动就是要实体化地解决项目中的基本问题,对于各种企业运营产生的预测项目要进行优化的审计。另外企业的会计管理也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发展以及应用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数据收集,财务人员在企业内运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成本以及亏损数额在相应的规定范围内,从而促进领导层对企业财务水平进行基本的决策以及控制。通过财务管理手段进行基本项目的协调以及核算,并对整体的发展建立良性的分析和评价报告,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相应管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运行基础财务管理,能有效提升相关人员对企业运行的预测和评估[1]。
二、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项目
对于企业的实体运营来说,基本的企业会计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化的管理模式,除了会为企业带来最基本的数据管控外,还会产生一些相应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可控风险以及不可控风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对可控因素进行及时的分析并且进行有效的预估和规避,而对于不可控风险也要进行情况的科学化对比,保证形成基本的应急预案,从而助力企业真正得到优化的发展。对于可控风险,主要产生的因素包括定位以及管理的混乱、基本金融市场的分析不足以及整体财务审核和管理水平落后等。
(一)财务管理中的管理目标定位模糊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企业的顺利发展,但是由于财务目标的定位模糊产生的风险却成为了掣肘企业顺利发展的阻力。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清晰地意识到,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基本的目标就在于对所有相关财务活动进行及时的监控,保证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本质促进作用。只有树立基本的管理目标,才能进行基本的管理体制制定,并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基本的数据收集,形成针对性强以及目标明确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多数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目标模糊的现象,财务管理政策和目标呈现出的是一种无序的状态。企业的经营反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形成的是盲目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另外,多数企业对知识能力的忽视也导致基本管理目标的不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要进一步贴合市场,才能建立目标明确主动经营的管理结构[2]。
(二)财务管理中的管理制度疏松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还会存在以下的问题,财务管理机构会制定相应的企业经营制度,但是制度的基本使用和监管却不能得到有效的践行,许多财务管理制度只是一纸空文。这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是最大的诟病,企业针对这样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应对措施也导致企业的负债以及交易的不良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管理不善会导致投资项目的盲目选择以及盲目生产,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基本财务负担,导致企业内部对于资金管理的混乱,使企业陷入资金链脱节的经济危机中。管理模式的缺失会导致企业陷入经营管理的恶性循环,越是经营不善管理模式越落后,导致企业基本的投资项目得不到有效的回复,就产生了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的整体废置[3]。
(三)财务管理中的管理数据滞后
在管理中对于基础数据的收集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结构的优化,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管理数据整合滞后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若是生产和经营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则会对下一步的发展造成影响。另外还有一部分企业在运营结构中出现非理性资金使用和支出机制划分混乱的现象,这便使企业的基本运营费用和基础的非经营性支出出现了项目上的漏洞。数据的收集能助力相关人员进行公司基本情况的有效反馈,能实现对于企业的无形监控,但是如果数据收集不能及时有效,甚至出现不实数据和报表的生成,就会导致整体企业的运营发展产生滞后。
三、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内部的相关财务人员只有集中升级相应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推动企业的顺利发展。而要保证策略的提升就要对基础项目进行优化升级,其中包括基本的管理目标、会计控制以及基本管理模式规范化。首先是对于管理目标要进行优质的提升,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基本的财务人员要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保证财务管理行为的准确性以及对财务情况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只有建立优化的管理目标才能保证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步。另外,企业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目标的确立,形成明确的目标设定,从而鼓励管理人员对基本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基本的优化控制。并且,信息化时代对于管理模式的革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财务人员要集中提升自身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并结合良性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内部的管理目标优化。财务人员要认知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利益追寻是目标,但却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追求,财务人员要助力企业建立健全长期的发展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对基本合约风险进行管控,提升企业整体的专业性,从而保证企业的管理风险得到最大化的化解[4]。其次是相关人员要强化对于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监管,企业的发展最根本的依据就是人才的发展和素质升级。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道路上,企业管理人员要利用好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保证对企业内部的基本人员进行优化的集中管理。企业管理人员要完善公司法人和基本人力系统的管理,在人才管理过程中,优化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定期进行集中的专业培训,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和管理计划。若是想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减少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要对人为错误进行及时的规避。管理人员可以对财务会计进行集中的考核,也可以辅助相应的测评和绩效模式,促进财务人员提高自身优化意识[5]。另外,在管理制度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从全局出发,保证对于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充分挖掘,提升整体人员的金融专业素质。并且,企业管理人员要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的管理,保证专业能力得到良性的发挥,从而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能降到最低。最后是对会计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要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建立,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相应的财务人员要对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进行分析,整合相应的数据建立有效的财务指标,保证整体管理模式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借鉴优秀的国内外管理经验,然后整合为适宜自己企业发展的模式,保证管理结构的及时有效。另外,在模式建立健全过程中要对经济模式进行良性的内化,充分警惕由于金融风险带来的企业管理不良。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基本决策的过程中,要融合多方面的因素,充分考量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自身结构,建立合理化的评价模式,从而助力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渐趋于零风险[6]。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就要力保自身的优化发展。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对基本的可控性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也要对不可控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对比,强化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总而言之,企业提升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不仅能促进自身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有效推动中国经济整体的良性发展。
作者:何菁 单位: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邱冬珍.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4,19(11):221-221.
[2]孙文春.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财经界,2014,35(23):224-224.
[3]陆细青.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08):150.
[4]郭飞.浅谈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风险与防范建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10):95-96.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防范;方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是一种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微型经济风险,通常意义上是指在企业的经营发展构成中,企业的财务出现结构不合理,由于融资不当、负债经营、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关系复杂等原因而导致企业出现的在无法按时支付融资产生的相应利息的情况下导致公司的收益无法预期效果甚至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现实的财务问题,因此寻找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第一步。1.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市场经济的生态瞬息万变,这就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前景空前复杂,充满挑战性。现在的市场呈现出技术升级、创意升级等一系列发展势头迅猛态势,市场的环境不断变化,受众群的观念也在不断升级,这就造就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局势。在这样的宏观的外部背景下,企业势必会做出相应调整,以升级自己的产业链条,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所有的经营活动都需要依托于资金才能得以发展,资金的流动就将牵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工作就会出现工作量大的情况,这就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财务的风险。2.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风险认识不足,财务风险层出不穷。财务风险是存在于企业的各种生产活动中,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特征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决定了,风险是处处存在的,风险可以规避,但无法全方位消除。但是关于财务风险客观存在的事实,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对此认识不足,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方面存在明显缺失。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绝大多数的财务人员只着眼于眼前的办公室工作,他们普遍缺乏对于财务风险预防的敏锐度,只是把工作重心完全放在处理现有的财务问题上,无法积极地捕捉和发现现成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就会导致财务风险不断的扩大化。3.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扩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也迎来了一片大好的发展前景,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就会进行经营范围、涉及的业务、包含的产业等方面的升级扩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越大、覆盖面越广,相应产生的财务风险就越高,这是企业在扩大经营谋求高效意识必须要面对的。企业要进行业务的扩大,就必须要进行融资,以企业的融资行为为例,当企业通过融资所获取的实际利润空间大于支付的债息率时,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就会大幅提升,但与之呈正相关增长的是,企业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产生财务风险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有通过良好的防范才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的正常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的现状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常见的财务风险类型
1.融资风险。企业在不断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进行投资行为,但是企业的流动资金往往不足以支撑这些投资项目的正常进行,为了正常运作这些项目,企业往往会通过融资的方式来筹措资金来保证充足的资金流。融资分为两大类:债务性融资与权益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融资的本质就是借人的资金进行企业的资金周转,并向债权人提供利息,以取得两方的双赢局面。融资金额与财务风险成正比,一旦融资之后,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资金损失,就会危及公司的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局面。2.投资风险。企业所有进行的业务都是存在风险的,在这里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对于正在进行的项目未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造成投资风险的因素可以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决策性失误以及项目所处的投资环境产生变化而打乱了项目跟进的节奏。有必要在进行投资时,对市场环境进行调研,研究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前景,这样才能指导和确定投资项目的大致方向,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3.资金回收风险。产生经济效益的前提就是要进行资本投资,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和生产商品就要占用绝大多数的资金,成本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收益空间都是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企业资金回收的因素,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宏观背景下的国家经济政策和市场调控,以及落实到企业本身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宣发工作。
(二)财务风险预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陈旧,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脚步。一般的小微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员配置方面都颇为短缺,这就导致在财务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知识,无法合理地将企业有限的资金合理的运作起来。通常在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的情况下,企业就会产生两种极端的资金问题。一是由于前期预算失误、分配不均而造成的资金闲置,闲置的资金无法投入到正常的运作链条中产生经济效益本身就是一种损失和资金价值的贬值;二是普遍企业存在的通病即负债经营,由于资金不足许多企业都会选择负债经营,一旦经营不善,就会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全方面大规模性爆发,危及企业的生存。2.财务控制力度小,致使企业财务混乱。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的经营者既是企业运作的管理者也是企业资金的投资人,这样的经营模式就给财务管理埋下了隐患。企业工作人员支取资金随意且不通过正规的财务结算方式,企业收益无法及时反映在财务报表上。混乱的财务情况就会加大财务清算工作,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成倍增加。
三、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对策
1.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状况,因此加强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意识尤为重要。作为财务人员要积极进取,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勇于用质疑的态度来审视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加大企业财务风险的潜在隐患,并及时进行总结和报告,思考控制风险的解决办法,打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端正态度在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防做出贡献。人是工作的中心,一切工作只有围绕工作人员才能展开进行。企业要规避财务风险,就要多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业务知识培训,从根本上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这就能使工作人员得心应手的工作,从根源上控制财务风险的滋生。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控制财务风险的发展势头。财务风险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一旦由于财务风险而致使企业产生财务危机时,就需要有应急措施来将企业损失降低到最低化。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用于防范风险的专项资金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机制,保证财务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资金补充。同时,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也要加强对于流动资金链的管理,提高资金的周转和变现能力,及时处理企业闲置,回收资金以提高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3.加强企业的信用建设,为企业资金运转提供坚实保障。企业信用是企业立足于市场得以发展的根本,一个企业的信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的品牌形象。良好的企业信用度会增加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优势,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的信用建设涉及广泛,一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要秉承诚实守信,公平竞争、遵纪守法;二是要主动接受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与督查工作,再则就是企业的财务要实现条理化、透明化。结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稳步发展,只有当财务工作人员建立起财务风险意识,用敢于质疑的态度积极开展财务工作、企业在进行融资和投资时能够摸清市场的状况、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强企业的信用建设和风险防范机制才能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占荣.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4)
[2]胡春生.李强.田丽艳.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6(06):24-25.
篇9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管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新时期企业的发展也会有新的变化,尤其在提倡低碳经济的今天,企业财务的管理也要求加强成本的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这样才能够达到最终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比较少的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的投入降低生产的成本,尤其是降低对环境的破坏,逐渐改变生产观念与落后的生产方式,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统一的局面。所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要采用科学的战略方式,不断增加企业的利润,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要注重控制好财务的风险,同时要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情况
新时期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资金的使用成本比较高,经济效益却很低,一般来说,要想提高企业的效益,就要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目前我国很多的企业的负债总额非常高,贷款的利息又在持续增加,所以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本只升不降,导致企业的亏损率提高,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逐年攀升。
其次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水平比较低,缺乏完善的内控监督体制。一些企业仅仅建立了经营成本内控制度,却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监督,这就间接导致了会计内控制度难以落实到位,再加上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这都导致了内控制度难以发挥真正作用。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是由审计机构得以实施的,但是一些企业的审计部门仅仅对会计的财务工作加以监督,忽视了其他管理部门与行政部门监督工作,这对于整个内控制度的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阻碍和制约作用。
最后会计人员的内控意识薄弱,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一些企业尚未形成强烈的内控制度意识,企业法人没有针对这项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于内控工作缺乏较强的监督力度,使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健全的内控制度体系,也有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对于企业内控制度不甚了解,误认为企业的内控制度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新时期下为了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
首先是可以通过实施风险导向的会计内部控制方式,增强内部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企业实施风险导向的会计内部控制首先仔细确认企业想要实现什么样的会计目标,进而对实现这一目标各个具体环节进行风险评估,接着就要按照某种标准找到企业会计内部审计的重点,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整理出有效的风险控制建议规划,然后经过后一阶段的具体审计,对风险控制的程度和效果进行科学的测试与评价。企业在实施风险导向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在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制定出企业的会计年计划方案,计划工作准备得越充分,具体的审计工作执行的效果就越明显。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判断企业的发展方向,充分掌握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最终成效,了解企业近期的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变化,尤其是要掌握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序。
其次是对企业存量的资金进行必要的优化,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要增强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在企业日常经营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资金使用的时间观与价值观,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的国有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避免资金的浪费。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一定要降低各项工作的筹资成本,增大资金的利用率,争取在比较短的生产运营周期中,完成负债资金的增值任务。有些企业的负债程度更高,如果不能及时偿还到期的债务,会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重重阻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进一步演化为财务危机。所以企业在面对随时随地都会出现的财务风险的时候,最好进行及时的分析与监测,更有效地预防财务危机的生成。
第二点是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变和优化投资的比例,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融入产品的设计开发环节中,减小成本的损耗,将基建的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断开发附加值比较高的新产品,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可靠的技术保证。
第三点是要不断拓宽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货款回收的速度,为企业的资金积累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很多的企业拖欠银行贷款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没有能力还清贷款,对维持日常的生产运营都比较困难,资本积累工作更是举步维艰,所以扩大销售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根本渠道。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诸如企业自身的信誉问题,市场的实际需求,客户的满意程度等,要布置灵活的销售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快速将所有货款收回。另外,可以依据相关政策的要求,使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对诸多不合理的摊派进行有效的抵制,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资本积累数量,为企业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最终提高企业的财务安全,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财务的有效管理,降低企业的负债几率、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要对债务结构进行重组与优化,并提高对企业存量资金的管理水平,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与此同时要不断扩大企业的销售渠道,增强资金的流动与周转速度,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霞.从会计内控到企业内控——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与发展的梳理[J].会计之友,2010(12).
[2]张蕾蕾,李佳.基于内控假设的内控系统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经济管理,2010(6).
篇10
【关键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对策
一、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指对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以此来反映其任职期间财政收支管理的实际情况。而受工作复杂程度、内部管理制度、审计方案以及审计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发现财政收支报告中存在的错误,从而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意见的公正性,使审计工作无法产生应有的效果。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1.企业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性相对较强、审计范围较大,因此就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水平。但目前,由于企业的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就会使企业的审计工作开展困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就应该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既要懂得专业的审计知识,还要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的知识以及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只有这样企业审计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
①企业审计的方法具有局限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依据就是相关会计资料、单位的财政报表、各个专业领域各类资料以及相应的合同、招投标、物资、建设、工作报告等资料,然后审计人员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与计算,由此得知相关人员的经济审计情况。但由于收受贿赂、收受回扣、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履职不到位等各类问题无法从会计资料以及财政报表中发现,仅用现有的审计手段也难以对此进行查证,因此就需要相关执法部门利用特殊的审计手段对此进行调查,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审计工作。
②企业经济责任界定模糊
经济责任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领导的直接责任和领导的主管责任。领导直接责任是指领导认同或者是领导批准的决策的经济行为,而领导的主管责任是指领导没有直接决定或者直接经管的经济行为,两者在责任性质上以及程度上都是不同的。但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界定。从法律上来说,可以将经济责任分为两种:故意责任以及过失责任。然而是否故意是对责任人心理层面的界定,在数据资料上面是无法显示出来的,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故意与过失的界定也是十分困难的。
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
1.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大、要求高,以及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审计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就需要企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以此来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首先,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对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企业就应该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其次,企业还应该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知识学习,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可靠性,从而有效的规避审计腐败的情况发生。
2.建立承诺制度
承诺制度是审计对象与审计人员双方诚信的体现,对于被审计人员而言,应该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以及企业财政报表的真实性实行承诺,从而明确法律责任,从根本上避免因资料问题所带来的审计风险。此外,除了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承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以外,审计组长也要对审计方案进行承诺保障,以此来保证按照规定的内容以及操作流程进行审计工作,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
3.统一审计标准
企业应该根据审计评价对象的不同,比如行政领导干部、机关领导干部、企业领导干部等设置出不同的审计评价体系。审计评价应该要将量化与定性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对审计给予适当的评价,因此审计评价就应该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语言清晰、简洁,并且要通俗易懂,对被审计对象的审计结论要做条理清晰的归纳。第二,应该对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主要评价,而且要做到突出重点,不能够仅从表面论功过。第三审计评价要客观、公正的进行,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渗透到评价当中,从而影响审计评价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只有遵循以上三点审计原则,企业才能够统一审计标准,为审计工作的展开提供帮助。
四、结论
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的重要机制,其实质就是对企业的分支机构、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相关的经济责任人经济责任履行的情况进行审计。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企业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实现对企业运行机制的全面监控,使企业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对企业的领导层进行监督、检查,从而杜绝领导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春敏,张孟军.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控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6,01:64-66.
- 上一篇: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
- 下一篇:对项目管理的理解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