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90-01

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经历过初中的数学学习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高中的数学。初中的数学繁而不难,而高中的数学则是既繁又难。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都无法适应和掌握高中的数学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其实初中的数学教育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是从初中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和展开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的对初高中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数学,并且找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和联系。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巧妙衔接初高中数学,不断促进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把初高中数学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衔接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一些数学的基础知识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比较广泛。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已有的初中数学基础让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联想和回忆,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高中数学的深入学习,让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发挥垫脚石的作用,为高中数学提供相关的知识积累。对于教师来说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教师不仅要深入的了解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和核心内容,同时还得对初中数学各个方面的知识结构都要很熟悉。教师要知道哪些初高中知识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哪些是学生的强项,然后通过巧妙的方法在生疏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中间建立起相关的联系,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基础知识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比较生疏的数学基础知识。比如说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新的概念和公式,积极带动学生回忆初中相关的知识,建立起学生心里的数学知识网。也可以在讲解高中数学的概念和公式的时候,先带领学生回忆初中数学中的相关概念和公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和延伸。这样就把初高中数学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巧妙的结合起来,达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2、把初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进行合理的衔接

初中数学的解题思路比较简单直接,而且初中数学的一些题目都是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只要学生会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思考就行了,学生自己也做的比较轻松和简单。但是高中数学解题思路需要不同的技巧,同时要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的驾驭能力,高中数学题型抽象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强,都是很多复杂问题的综合。数学知识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分析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比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学生不再像初中那样只要依靠简单的分析和记忆一下公式定理就能完成数学题了,但是只要经过具体分析和思考,就会发现虽然高中数学题型繁杂,知识点全面,但是解题方法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触类旁通,一题多变,。只要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和整理,就能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例题进行说明:

例:已知a、b、c均是非负数,并且a+b+c=1,求(c-a)(c-b)的最大值?

解:因为,a、b、c均是非负数且a+b+c=1所以c∈[0,1]所以(c-a)(c-b)=c2-cb-ca+ab=c2-(a+b)c+ab≤c2-(1-c)c+(a+b)2/2=c2-(1-c)c+(1-c)2/2≤1所以,当c=1,a=b=0时,(c-a)(c-b)的最大值是1

3、把初高中数学内容的不同之处进行有效的衔接

篇2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理论的基本,主要表现为概念与定义,如复数的定义,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等;亦是对基本公式的变换,如三角函数公式的变换;还可以是定理以及特殊几何体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较为抽象且枯燥,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情境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数学概念知识教学时进行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基点。而且数学概念知识教学的情境导入一定要遵循自然性、简便性和兴趣性等原则,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素材,创设情境。

二、引导探索,掌握基础知识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记忆上,而是提倡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学习方法。因此,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方式应多样化,不应只局限于单一、被动的方式。如定义的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树立探索教育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索的同时掌握知识的相关概念。

如在教椭圆的定义时,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将细绳的两端都固定在木板的同一点处,并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什么样的轨迹?

如果将绳子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将圆心分开,形成两个定点,绳子两端固定在这两个定点上,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此时笔尖画出什么样的轨迹?在这一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应满足什么几何条件?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工具,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探索椭圆的形成,积累感性经验,总结椭圆的定义。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列举实例,归纳基础知识

实例是使抽象事物形象化最直接的手段。在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列举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基础知识,体验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教“集合”时,教师给出一系列对象:1到30内的所有偶数;我国近几年内发射的所有卫星;2013年大众生产的所有汽车;班级所有的学生;我国某市所有的肯德基店;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相互交流,概括出这六个例子的特征,归纳出集合的概念。

列举实例使学生明确集合的概念,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列举实例还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和形成需要大量实例做基础,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概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提供给学生一些参与机会,这样才能更清楚地理解问题,从而掌握相关概念。

四、课后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从而掌握数学中的概念、定义以及性质。比如知晓椭圆的定义、集合的定义,并且掌握各知识点的公式;比如椭圆焦点,三角函数公式变化。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上课场景: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新知识,抛物线。(而后,教师开始在黑板上以例题为依托讲解,再次证明课本上的知识点)

学生:(认真听讲)

课结束后:教师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这是最简单的教学场景,但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公式是否记住了?概念是否清晰?

因此,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利用概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此环节也是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基础知识是否能够巩固成功,直接关系着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

五、总结

篇3

关键词:策略与方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方法

基础的教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应用型的基础学科。在高中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一般有两条主线贯穿着: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基础知识。通常情况下高中数学老师教授给学生的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就是数学教材中的各个数学知识点,它是直接由文字或者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的,这是一条明线,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很重视这条明线,但是很多时候却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这条暗线,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它是高中数学知识的灵魂和精髓,它包含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1]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思想是在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数学的规律、方法、知识的本质的一般规律的认识;高中的数学学习方法主要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程序和策略,实质反映的是一种具体的数学思想,因此数学知识就是数学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载体,在高中数学中应渗透的几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有:1.分类讨论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在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分类讨论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异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类别应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数学渗透方法有利于避免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片面性,可以通过具体的分类具体分析问题,达到全面解决问题,防止漏解的结果的出现。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能克服思维的片面性。[2]2.类比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在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类比,并把相同的属性的对象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推理,类比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是具有创造性的一种数学渗透思想方法。3.数形结合的数学渗透的思想方法主要指的是将数学中的图形和数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和找到解答思路的一种思想方法。4.化归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主要指的是将要解答的问题转化并归结为比较简单的或者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从而很轻松地得到问题的答案。5.方程与函数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指的是通过数学的公式和函数方程等来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6.整体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指的是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从数学的整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观察,从宏观整体上全面地解答问题。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方法

1.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等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数学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等数学思想。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常需要先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概念才能运用方法和解答思路来解答数学问题,但是只懂公式和概念,不会用方法和没有解答思路,也是解答不对问题的,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体系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渗透思想方法来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渗透的思想方法,通过图形等比较来加深学生对“函数”的学习。[2]2.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在解决数学题的过程中,需要把相关的数学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数学题的解答中,比如做“函数的最值”方面的题目时,比如在“求函数y=x2-4mx+4在区间[2,4]上的最小值与最大值”这一例题,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将相关的题目的函数图表画出来进行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运用类比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方程与函数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等相关的数学渗透方法来分析和解答题目。3.数学复习小结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在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小结复习过程中,更需要相关的数学思想渗透,运用整体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树立整体的数学思维来全面应用和渗透,使学生能够从感性的具体数学题目中提炼出对数学学科的理性认识。例如,在总结“数列”这个知识体系时,可以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类比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化归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整体的数学渗透思想方法等开展总结复习。[3]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基础知识的更高层次,对高中数学的方法和基层知识的学习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是解决数学方法感性到理性的不断升级和飞跃,数学思想的形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概念,有利于学生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静.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时代教育,2014,7(1):73.

[2]许桂兰.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函数奇偶性教学为例[J].学周刊,2015,9(6):82.

篇4

关键词:交汇;高中数学;试题;分析;研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进步,衍生而出了一个全新的名词――“交汇”,它是在高中数学试题编制过程中的一种类型,它的提出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追求数学学科的高度和思维价值的探索中,“交汇”体现出了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全面而突出重点的考查,具有其特殊的优越性。

一、研究的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试题的“交汇”形式成为研究的潮流和趋势,通过探究其提出背景,我们不难看到,在高中数学的“交汇”式试题分析研究中,重点是着眼于高中数学试题的交汇类型和交汇特点,教师也普遍认同“交汇”试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为系统地把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专业全面发展。然而,我们还应当从交汇的背后探寻“交汇”特殊的编制分析与研究,它是对交汇类型的特殊到一般的归纳与思考,注重其交汇思想的指导性,并有益于高中数学思维的强化与巩固。

二、“交汇”高中数学试题的分类分析与研究

高中数学试题的“交汇”研究,可以从隐性和显性两个层面来看,它们各有侧重,但是都是基于高中数学知识的“交汇”分析与研究,关于高中数学高考试题“交汇”分类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分类来探寻:

1.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交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各模块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其交汇试题数不胜数,如:函数与导数的交汇试题中,函数贯穿高中数学,而导数是新课程中重要的衔接内容,是研究函数性态的工具,对交汇试题的函数与导数综合考查中,可以将导数内容与不等式和函数的单调性、方程根的分布、几何中的切线等知识点进行融合,创新高考试题内容。

例题:已知双曲线C:y=m/x(m

试题交汇性分析:这个例题要求熟悉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并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单调区间等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用交汇的理念连接了函数与数列、曲线的桥梁。

2.立体几何知识的“交汇”研究。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重点研究物体在三维状态下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位置等,立体几何的符号与图形成为表达其特征的途径,在高考高中数学试题中也展现出交汇的类型。

例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矩形,PA垂直于底面,E为PD的中点。求证1:PB平行于AEC;求证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1.3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试题交汇分析:这一例题考查立体几何的知识与概念,要将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进行有机的联系,进行交汇的思考与问题的探析,实现由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的过渡与交汇。

3.解析几何知识的交汇分析与研究。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它以平面几何为基石,以代数的思维进行几何问题的解析,这是综合性较强的高中数学考试题目,体现出代数与几何知识的交汇。

例题:如果不同的两个点P、Q,它们的坐标分别是(a,b),(3-b,3-a),那么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l的斜率为多少?圆(x-2)2+(y-3)2=1关于直线L对称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交汇解析:解析几何是高考数学常见的试题,它是融合多个知识点的试题内容,涉及不同的相关知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系统特性。

三、高中数学交汇试题的编制分析与研究

对高中数学交汇试题的分析离不开对交汇试题的编制研究,高中数学的交汇形式试题编制的原则,主要是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1.依据性原则。高中数学的考试试题编制要根据其考查的目标不同而加以区分,如:高考试题目标下的试题要具有层次化的差异特点,而期末考试目标下的试题要根据不同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加以确定。

2.课程性原则。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我们要充分体会高中数学抽象性的特点,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对数学知识加以描述和学习,并在广泛的社会应用中加以充分的利用。在高中数学试题编制中,要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展示出数学学科课程中对于事物的抽象性知识和概括性理解,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表达其课程的学科价值与应用。

3.精准性原则。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课程知识,它借用不同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达其数学的内涵与精要,我们必须在数学试题编制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寻找出符号、图形、字母之间的关联,从而准确地把握试题的主旨。

4.综合性原则。高中数学的交汇试题编制要寻找数学知识的交汇点,这就体现出数学试题的综合程度,随着其交汇的重复应用,数学知识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则越为明显,显现出更高层次的交汇思维。

5.适宜性原则。在高中数学交汇试题编制的过程中,要注重试题的“精要”把握,避免出现交汇过多或选择“偏题”“怪题”的现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的交汇试题要注重自然、系统和综合的特点,要把握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避免混乱无章的状态,要在数学知识的交汇过程中,体现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通过对交汇试题的知识内化与迁移,可以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和想象,用较高的层次把握高中数学试题的形式与内涵,不仅在交汇试题中展现出较强的解题技巧,而且培养解题的数学思维,真正达到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统一。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思维 转变

经历了中考洗礼,大部分学生特别是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都带着胜利的喜悦,充满期待希望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大显身手。然而,由于初、高中阶段知识难度、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初中阶段的数学“优等生”却在高中的考试中发挥失利,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后续的学习。高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模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初、高中数学思维模式的不同及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方式转变的方法。

一、初、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差异对比

(一)学习难度加深,知识点增多

首先,我国目前教科书的组织结构采用螺旋式的上升,同一课程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使得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的加深拓广,逐级深化,难度上加深。比如:初中阶段讲授了角的概念都在“0度―180度”之间,高中阶段则将这一概念延伸,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同时也会将两个甚至更多的知识点关联起来,综合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初中阶段学习了“角”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高中阶段就会根据图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学习“内错角”、“平行角”等内容,拓宽学习的深度。

其次,在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对知识量的增多,很多学生对之前的知识会产生模糊、遗忘的情况,导致思维混乱,这也是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下滑的重要原因。所以,刚进入高中阶段,对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回忆、识记,对后续的数学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逻辑思维方式不同

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初中数学的学习多建立在对例题的复制和模仿,老师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给学生讲解,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操作,使学生习得类似公式、定律类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初中阶段学习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我们首先会运用分解的方式推导出求立体几何表面积、体积的公式,再联系各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来判断等,学习这种基础的理论知识。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重难点往往集中到学习的方法上来,比如:立体几何部分会涉及到图形的组合、不规则图形的计算等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更多的时候,不再是知识点的不断累积,而是学习数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训练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和激发的作用,往往同样的题目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提出自己解决方案。其间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动力,寻找最优解决方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二、高中数学学习的思维转变

(一)学会总结和归纳

随着高中阶段知识量的增多,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在头脑中形成对已有知识的系统逻辑。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掌握数学内容,并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利用学习树状图、分类统计等方法,可以使学生脱离死记硬背概念定义、生搬硬套解题套路的怪圈。只有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熟练掌握已有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做到灵活运用。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问题,所以改变原有的模仿、重复的学习方式,学会举一反三,发现规律尤为重要。改变原有的教师讲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发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只有每个学生都深入其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发现每个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循循善诱,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三)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与初中不同,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较大的改变使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感到不适,特别是部分女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掌握不透,出现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影响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指数、幂指数、函数等理论概念,就脱离了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很多学生难以进入学习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训练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加感性的认识,同时,通过适当的奖励鼓励机制,奖赏积极发现问题,乐于思考的同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四)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引导

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对适应能力较差,成绩下滑较为严重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与辅导。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克服学生随时产生的焦躁、不安情绪,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方法三个方面,理清头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成绩 方法研究

一、引言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难度有所加大,更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课程的新特点,如何提高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是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主要因素

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等特点,许多学生认为高中数学高深莫测。为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状况,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我校对高三所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数学成绩普遍都在中上游水平,而认为自己在数学学习上没有天赋,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大多数学成绩比较差,由此可见,兴趣爱好等主观心理方面的因素是影响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数学是一门承接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不能将初中数学的基础打牢,必定会影响到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和成绩,一旦跟不上班上同学的学习步伐,学生的心理也会出现波动。课堂效率和课后复习的效果也是影响数学成绩的主要因素,提高课堂效率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每堂课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非常多,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完全消化和理解透彻,所以课余复习是对课堂的很好补充。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觉得平时学得不错,但考试的时候总发挥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这是缺少应试技巧的体现。

三、 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方法研究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甚至涵盖了一些大学高等数学的知识点,如概率与统计、微积分等知识点。学生进入高中后,能否迅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环境,提高高中数学成绩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等外部因素外,思想观念、数学基础、课堂效率、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也是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1.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习中遇到问题要及时找老师或者同学解决,千万不能让问题累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作为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的必要性,而这都是以学习自信心有密切关联的,只有对学习有充分的自信,学生们才有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数学学习也一样,学生首先应该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在此信念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相反,如果在学习中有畏难甚至惧怕的情绪,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充分的自信,学生就会在学习中有意无意地去避开数学,从而严重影响数学的学习。在考试中更是如此,面对数学考卷,内心习惯性的恐惧感会导致思维混乱和间歇性遗忘,以这样的状态应对考试,自然无法考出自己的平时的真实学习水平,这也是许多学生经常在考试中发挥失常的重要原因。自信心对高中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不仅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学习心态和学习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在考试过程中直接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由此可见,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提高数学成绩非常重要。

2.夯实数学基础

数学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课程,基础没打牢,必定影响数学成绩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关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熟记,数学概念是熟悉基础知识中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牢固熟练掌握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必须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最近几次联考的情况来看,有许多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很多基础概念仅限于粗略地知道、有印象或者残缺不全,因此在解题中对一些综合题无从下手,而且对一些基础送分题也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丢分。

夯实数学基础必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单项突破,其次,在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了各个击破之后,必须从整体上对所学全部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只有从个体和整体两个方面对全部知识点分别进行突破和梳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遇到考试才不会慌乱,因为学生会感觉所有知识点都在自己的掌握中。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考试之前复习的时候,可以很快找到薄弱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对进行复习和加强,避免考试前的盲目复习,从而提高了复习效率。必须注重“个体和整体”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 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的提高与教和学有密切的关联。教,指的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内容,提高教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从作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对教师的整体知识水平普遍都认同,但对有些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学生都提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其中关注的两个焦点问题是备课和板书。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的效果,认真备课是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教学过程,与学生进行直接信息交流的是板书和口述,口述大多教师都能做得很好,但疏于板书,或者在讲解过程中只简单写出解题思路、解题方程组、最后结果等,这种教学行为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据生理学家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学生每节课只能够集中注意力30分钟左右,而在这30分钟时间里,大多数学生都有偶尔思想走神的时候,从而造成学生经常性地对老师讲解的某些部分内容“失听”,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能够完整地对讲解内容进行板书或在书本上让学生标记出来,即使出现课堂上走神,学生也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教师的板书,将走神时“失听”的内容加以补救。学,指的是学生学习和消化知识的过程。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对教学过程的行成了自己的知识构架、思维特点、侧重倾向、教学方式和职业经历,在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特点,从适应教师教学风格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课堂行为和学习方法,使自己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做到多提问、多动手、多归纳、多总结。

4.加强课后练习

养成良好的课后练习习惯,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学生应把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翻译成方便自己记忆的特殊语言。良好的课后练习习惯包括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独立作业、解决疑难和系统小结等几个方面。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有些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解题就丢下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导致在正规作业或考试中经常由于疏忽大意演算出错或者解题中途“卡壳”。课后练习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是对知识面的拓展,但课后练习不等于简单地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有针对性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强化和拓展。

5.提高应试技巧

解题能力和考试成绩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最直接的体现,也是高考录取的重要依据,掌握应试技巧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一环。首先,在考试之前必须对考试大纲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如果时间不够充裕,可对重要知识点和薄弱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特别要点针对平时练习和模拟测试卷中的错题进行强化练习,避免重复习惯性的错误。其次,在考试前,要保证适当的睡眠时间,调节好心态,充满自信去迎接考试。在考试的时候要不断地在心里暗示自己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一定能考好。另外,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解题过程中尽量少用心算或者口算,一定要动笔将计算过程较为完整地在草稿纸上演算只最后的答案,以减少在心算过程中的失误。

通常一门课程考试结束,学生可以接着准备下一堂考试,不必对上一堂考试的某些失误或者解不出的题目而分神,考一门丢一门。另外,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学生千万不要去核对答案,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下一门课的考试情绪,还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负面影响。

四、 结论

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多年教学经历和学校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学习自信心、数学基础、课堂效率和应试技巧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刘小丹.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教学研究, 2010.33(1).

篇7

本文主要研究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方法,基于我自己的学习经验,分析了现阶段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并对反思性学习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

诚然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主要依赖习题训练,但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机械性的做题,而是应该在做题过程中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思维,学习数学思想,才能够获得题目背后的深层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多思考,多反思,总结规律,形成良好的反思性学习习惯,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现阶段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反思性学习理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广泛流行,近些年得到了我国学者重视,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优秀方法,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持续反思,分析自身和数学知识规律,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是一个双向过程,我们掌握反思性学习方法之后,能够根据教学规律,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及时调整,从而跟上教师的节奏,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一)学习任务繁重,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反思性学习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学习任务重,从早自习到一天的课程再到晚自习,属于自己的时间十分有限,除了课堂学习,自习时间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各个学科作业,时间非常紧张,应付作业已经应接不暇,深埋在题海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对自身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缺乏认识,缺少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机会。

(二)对反思性学习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在过去将反思性学习错误的理解为学习反思,因而将反思性学习的关键理解为找寻自身学习行为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给予改进调整。然而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真正的反思性学习包括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对自身的优秀之处予以发扬也是反思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反思自身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还应该积极总结自身学习过程中应用的各种优秀的技巧方法,予以发扬。反思性学习是一种研究型学习行为,学习目标是发现和解决问题,实际上,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行探索一种学习方法的效果,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反思,而反思性学习则是转变不自觉的反思为自觉系统的反思学习,提高反思学习的有效性。

(三)反思内容有限

我们自身的学习反思行为有较大的局限性,很多学生都将反思行为局限在自己做错的题目,分析错题原因,找寻自己没有掌握或者记忆错误的知识点、公式,“查缺补漏、亡羊补牢”,反思的深度不够,对自身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以及课堂学习和教师的配合等层面的反思不足,导致反思学习内容局限在数学知识点,对数学技能、数学素养、数学思想缺乏关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策略

(一)学习过程的反思

1.概念的反思性学习。高中数学题目新颖多变,但是数学概念知识点数量却十分有限,出题者都是围绕基本数学概念,从多个角度、多个题型和多个层次入手命题,我们如果对数学概念掌握不牢或者记忆错误,就有可能因为对题目理解的偏差以及概念对号入座错误而解题错误,为此,在概念学习过程中,需要反思自身掌握的数学概念的严谨性和正确性,深入学习公式的推导过程,深化对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打好基础。

2.知识结构的反思梳理。高考数学题的最显著特点是知识点考察全面而突出重点,强调学科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锻炼自身的知识点联合应用能力,积极在脑中建立数学知识点结构树。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抓紧教师章节知识点总结的机会,跟随教师梳理自身知识结构,深入探索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和数学进程关系,对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加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练习,融会贯通,从而适应高考数学题的特点。例如在高一年级学习代数函数部分内容时,在掌握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和三角函数等多种函数之后,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比较不同函数之间的异同,包括图形形状、表达式、奇偶性、单调性以及对称性等,可以自行绘制方便记忆的表格,和教师整理内容相比较,将知识点集中起来,方便理解、记忆和比较,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的结合使用函数表达式和图形,形成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

3.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高考题目重视基础知识掌握的全面程度,因此我们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同时,对解题思想方法进行积极整理,了解某一种解题思路的适用题型范围,避免混淆,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高中数学中最为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配方、消元、反证、归纳、演绎、归纳与猜想、类比、特殊与一般、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通过深刻学习理解数学思想方法,事倍功半,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准确度。

(二)解题过程的反思

解题是高中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的能力,高考数学也以解题分数为最终考核标准。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找寻最佳解题思路方法而成功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锻炼自身的解题能力,我们需要考虑自身解题技巧、思路的正确性以及数学思想的先进性,找到自身解题思路的成功之处和有待提高的不足,了解题目计算正确和失败的原因,找寻解题思路的核心特点和适用范围,做到读完题目已知该用哪种解题路线。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他人优秀的解题技巧,找寻最佳解题思路,形成从优从简的解题思维。反思性学习策略能够转变我们的不自觉反思状态为系统自觉的反思性学习,在继续发扬自身学习优势的同时找寻不足予以改正,是一种优秀的高效率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在应付题海的同时真正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作者:刘慈航 单位:衡水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希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14(10)

[2]白伟雄.浅谈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J]数学通报,2013(12)

[3]邵翠华.浅谈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J]新校园(中旬刊),2016(1)

篇8

一、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环境的改变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说,学习环境完全改变了,新同学、新老师、新班级、新校园……这些需要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再有,学生刚结束中考复习,又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会产生一种懈怠情绪。

2.基础知识不扎实。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因课改和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会删减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不重要的内容,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比如立方和(差)公式,因式分解,几何部分有关概念,等等,这些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或只是很浅显地讲解一下,但在高中却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这样由于部分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这些内容的学习时就感到恐惧,还没有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

3.心理准备不充分,承受力不强。

高一新生由于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没有足够的估计,心理准备不充分,加之当突然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力不够,因此一进高中学习就感到不适应,在数学学习上出现较大障碍。

4.学法和学习习惯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这显然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适合初中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二)初高中数学存在的差异。

1.数学语言上的差异。

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上变化很大,对于集合、映射等概念不好理解,不像初中的内容直观易懂,这就使得部分学生陷入困境,觉得数学高不可攀。

2.思维层次上的差异(由直观到抽象)。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直观的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联较少,运算能力要求不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低。但是,高中对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在初中数学中只能很模糊地体现出来,但在高中却需要充分地理解和运用,这对学生学习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3.知识体系的差异。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虽说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受高考的限制(考察内容以及难度变化不大),高中教学难度基本没有降低。课改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无形中拉大了,导致学生一进入高中就感到力不从心,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学习方法指导

(一)摆正学习心态。

要尽快走出中考成功或失败的境地,重新开始,调整好心态,不要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放平心态,好好学。

(二)转变学习习惯。

在初中,很多学生都养成临考前突击一周就能得好成绩的习惯,对数学的认识不够。进入高中,这种学习习惯千万要不得,要养成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将自己没听懂或模糊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及时找老师解决,还要做好阶段性总结,长此以往,自然见效。

(三)重视基础。

高中生经常会出现简单题不屑做、难题不会做的现象。其实,高中数学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难,做题不用多,但要经常做。什么叫基础题,自己一看就懂、一做就对的就是基础题,把老师讲的题重新做一遍,80%能做对就是高手。

三、教学方法指导

(一)做好新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应对高一新生分析初高中数学在内容、思想方法上的差异,使学生正确认识高中数学,消除恐惧感。可以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节奏。

由于初中生学习节奏相对较慢,因此刚开始,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慢教学进度,待学生慢慢适应后再逐渐加快教学节奏,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三)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高一新生仍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

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抓住初高中内容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工作。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应针对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的差异,就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3.加强初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

篇9

一、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

(1)教材的差异

初中的教材比较通俗易懂,其涉及到的思想也比较简单,题型也不复杂,但是高中数学的内容就比较的抽象,涉及到大量的字母以及变量,注重计算的同时更注重分析。高中的数学教材与初中的相比,难度加大了很多,所以初中学生升入高中之后对高中的数学学习不适应,学习兴趣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2)学法的差异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老师对学习内容讲得很详细,对题型的归纳也做得比较全面,课后的练习时间相对比较充足,学生只要掌握好题型,记住解题公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升入高中以后,学习的内容大大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变得更重,不可能把知识和题型讲得很详细,只是针对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精讲,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很不适应,学习方法上跟不上,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会降低。

(3)心理上的原因

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设计

(1)做好衔接的准备工作

做好衔接工作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认清高中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再者就要结合实际的题型,将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进行比对,将高中数学的特点以及思想做一个大致的讲解,让学生先有个底,在学习中知道哪是重点;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再结合教材的内容,将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做一个归纳性的对比,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做好衔接的准备工作。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本身的特点是循序渐进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也是有低级到高级逐步培养的,在学生刚接触高中数学的时候切记不可因为教学任务而强行对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将初中的思维模式逐渐转变为高中的思维模式,加强思维分析,强化逻辑推理能力。第二,重视学生对知识发展过程的探索,在认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将知识产生的背景以及形成过程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3)调整学习节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

学习数学和学习音乐一样要把握好节奏,轻重舒缓都要有度,把握好学习的节奏,学生才能进入学习的状态,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对于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就要扎扎实实的完成,把每一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延伸意义都弄清楚,将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掌握牢固,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懂的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正确的思想去思考,这样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再者,要注重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输知识给学生,还要适时适当的给学生鼓劲,鼓励他们上进,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抱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学习,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表现,破解,方法

所谓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现在一些学生发生学习困难,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数学思维存在各自的障碍。因此,研究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及破解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1.1 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2 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

1.3 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

2.破解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方法

2.1 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2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