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篇1

 

各位领导:大家好!

按照今天座谈会要求,下面,我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全县共有行政事业单位343个,其中行政单位37个,事业单位276个。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12.6亿元。县财政局内设了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明确有分管领导,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其职责是专门负责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配置、处置、调拨、资产网络系统管理等工作。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各项资产管理均按相关制度、办法、标准执行。

目前,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已全面做到了管理有机构,机构有人员,人员有职责,执行有标准,办事常态化、制度化。

二、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我们依据中、省、市财政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标准和程序。我们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业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强化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机构改革中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类资产配置标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车辆处置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等办法、通知、标准、方案、制度等。以上所述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极大地提升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绩效。

2、全面履行职能,积极推进工作

一是加强资产配置管理。目前我县各单位资产配置严格按照我县《资产管理配置办法》和《办公类资产配置标准》执行,单位提出资产配置申请,国资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政府采购。

二是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各单位资产处置均严格执行《凤翔县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凡涉及资产调拨、捐赠、报废、出售等处置事项,均应报县财政国资部门批准,单位不得随意处置资产。对大宗资产的出售,还应报县政府批准,由申请单位、财政、住建、国土、审计等部门组成专门资产处置小组,通过市场化的形式,公开拍卖,评估机构和拍卖机构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确定,拍卖收益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近年来,我县体育场、招待所、中医医院等房地产处置,党政机关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

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通知》,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所用,必须报财政国资部门批准,经营合同最长不得超过两年,经营收益应按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执行“收支两条线”。

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管理。随着近年来机构改革、撤乡并镇、撤并学校、单位搬迁等,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许多闲置房地产。2017年来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调查摸底,基本弄清了这部分闲置资产的底子,除一部分划入了凤翔县投资发展集团公司外,其余资产也明确了管理单位和管理责任,规范了管理行为。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2014年,我县财政、审计、监察三部门联合对全县各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了一次大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在每年例行的财政监督检查中,将资产管理做为一项内容,每年都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单位整改,对严重违规问题进行了处罚。

六是认真完成省市安排的工作任务。(一)按时完成每年的资产更新数据上报;(二)完成2016年清产核资工作;(三)编报完成2017年经营资产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四)完成检、法两院上划涉及的清产核资工作;(五)积极参与车改,完成了机关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事业单位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也正在进行当中。

    三、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力量薄弱。从局机关到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着人员不足,力量单薄的问题,制约了业务工作的时效性。

2、在资产配置环节,我县个别单位不能严格按标准配置资产,超规格、超价格、超数量问题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部分单位未经审批,自行随意处置国有资产。

3、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保管和使用制度不够健全。未明确管理人员职责,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不及时,个别单位资产长期不进行盘点和清查,出现了账实不符现象。

    4、资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操作技术水平不高。

四、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市财政局有关资产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规定,全面做好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资产配置和处置工作严格按规定办事,没有发生任何有悖于上级精神的违纪违规事件,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保障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效能的正常发挥。

对市上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有以下两点:

篇2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 资产核算管理 现状 改革

一、事业单位资产的范围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按照流动性,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

二、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规定

按照新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的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另有规定除外,一般不得自行调整账面价值。应收及预付款项要按照实际发生额确认计量。

三、基层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管理现状

(一)基层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流动资产的核算中,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了一些更改和完善,符合当前财务工作的需要。但是,非流动资产的核算还存在某些不足,例如: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略低,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物价水平的快速提高,目前固定资产中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确认标准分别为1000元和1500元,但有些电脑耗材(如大打印机的硒鼓)就达到了1000元以上,如果按固定资产核算就不合理,不按固定资产核算金额还超过了确认标准,所以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略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笔者认为应该结合行业需求再细化,便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操作;会计核算工作有时滞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资产调入、报废、捐赠等入账、调账不及时的现象,因而不能时时反映和有效控制事业单位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造成账实不符。

(二)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制度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保障。目前,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购置、保管、领用、报废等制度的缺失,导致资产丢失、损毁、租借的现象时有发生,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只停留在账面上;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但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工作人员的不配合,执行力度不够,资产管理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所以说,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

基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有的主管部门不重视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工作调整时,离任审计不包括固定资产移交等相关工作,因而领导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事业单位内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也不设专人管理,容易形成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管理混乱的局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监督力度不够,这些都会造成资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造成资产流失。

3.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报废不规范

基层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在被无常调拨、捐赠时,各部门缺乏沟通,存在不告知财会部门、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就被调出本单位的现象,客观上造成账实不符;还有个别单位在固定资产报废时,随意性比较大,不经审批就将固定资产转让或出售,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还有的单位清查盘点不及时,对长期闲置、损毁的资产不及时报废,虚增了固定资产的价值。

4.基层事业单位中资产核算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落后

目前,事业单位中已实行财务电算化管理多年,财务系统的软件也更换升级了几次,但始终缺乏一个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大部分事业单位已使用、正在使用的金蝶软件、用友软件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都是一个单独的板块,不能与财政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不能实现财政对事业单位资产时时监控的作用;事业单位内部办公软件也缺少资产管理模块,所以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滞后。

四、基层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管理改革的建议

针对基层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资产核算方面的建议

(1)根据物价水平,适时提高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明细,利于事业单位资产核算。

(2)在资产核算时,应以权责发生制为主,收付实现制为辅,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使用年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提取累计折旧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利于提高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

(3)加强对财会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管好用好事业单位资产的意识,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账,尤其要加强对财会人员责任心的培养,避免会计核算滞后现象的发生,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工作。

(二)资产管理方面的建议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各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制度内容要全面,包括资产购置、保管、领用、调配等,健全资产登记制度、保管制度、领用制度、损坏赔偿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以上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账实相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其次,强化对资产的预算管理,避免资产购置的盲目性、攀比性,节约财政资金,避免浪费。

2.加强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基础工作

首先领导要提高认识,重视此项工作,单位负责人要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把任期内资产管理工作的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其次,单位内部要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并指定专人管理,强化资产核算和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使每个资产管理人员都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最后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工作人员约束机制,明确责任,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确保资产管理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

3.强化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的规范化操作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做好定期盘点、清查工作,对损坏的及时维修,对需要报废的及时履行报废审批手续,避免因资产损毁影响单位正常工作,避免因报废不及时造成资产账实不符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4.建立完整的财产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

针对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的现状,首先要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内部局域网,实现单位内领导部门、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的连接,保证各部门联系密切,以此来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其次要创建与开发应用软件,既满足单位财务系统、财政预算编制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的连接,又具有管理、查询、分析、统计等功能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协调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按照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不断提升资产核算水平,同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岩磊.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核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杨爱莉.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

篇3

摘 要 乡镇财务管理在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乡镇固定资产管理属于乡镇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加强对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定期检查的制度,确保账实相符等,对于我国乡镇经济的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我国乡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将针对我国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乡镇 固定资产 管理

一、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

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三点。第一,我国部分乡镇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没有设置明细账,对近期新购建、改建、拆除、变卖等形成的固定资产,未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及财务核算。第二,固定资产不入账。属于上级部门列支的项目资金,在项目完工之后,固定资产的相关移交手续没有办理妥当,致使在管理层面上出现漏洞,使乡镇单位的固定资产安全出现问题。第三,某些管理单位及工作人员职责不明,存在不审批,擅自变卖,出让集体资产流失或账实不符等现象,最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固定资产管理财权分散

乡镇部门及单位多种多样,使得不同的工作人员都有着自己对应的收入来源和收入的支配权限。对于乡镇下属管辖的单位而言,不仅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分工,在管理上有属于乡镇直接管理的,也有属于上级委派下来管理的,同时也有双管的。这导致在固定资产问题上,存在当地政府统一购置的、上级单位专门配备的、也有单位自身购买的现象。有的并没有相对应的记录,导致在管理上过于分散于混乱。

(三)固定资产管理力度不够

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保管、处置、使用等问题上,相关采购人员没有做好实录和遵循相应的采购制度,更没有定期盘点,导致出现了一些公物私用的违规现象,这严重损害了集体的利益。

(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乡镇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乡镇财务人员责任感下降。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工作管理,同时许多乡镇领导及单位过分看重现钱,忽视物资,重视购置,轻视管理。同时,一些乡镇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的发展等问题放在了首位,忽视了对乡镇资产的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有关部门对于乡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同时乡镇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乡镇单位只是不断地购置新的资产设备,从而忽视了对现有的资产的管理与利用。许多单位维修所形成的资产及更新的资产都没有及时登记入账。对于淘汰处置的资产也没有办理核销手续。

(二)乡镇固定资产在购置程序上存在不足,资产采购制度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与此同时固定资产购置太随意,采购计划制定不科学,各种超支、超标现象普遍存在。

(三)乡镇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业务水平有限,对于如何履行职责,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全盘不知,监督约束机制缺失,导致出现上级监督不到,下级不敢监督的恶性循环。

三、乡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议

(一)出台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律制度

国家制定、出台相关制度,严格确保乡镇固定资产的验收、领发、保管、调拨、登记、检查等程序的执行,力保账实相符。对于购置及变卖处置的固定资产和相关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根据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做到有据可查。同时也要加大对债务及往来款的清理,建立责任制,制定具体的方案,成立清理、催收小组,对长期欠款、还款不积极的单位和个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严厉打击将公款借给个人的行为。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

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将查漏补缺工作落实到位。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于下级部门的管理与监督,下级部门也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由上级部门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项目完工之后,一定要将相关移交手续办好,这样既为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上下级都不管的现象的发生。

(三)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合规

不断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保管、处置、使用等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定期盘点,力保账实相符,严厉打击公物私用和出现帐外资产的行为。作为政府,应该严格遵守采购制度,对于乡镇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购买政府采购品目商品,必须严格履行政府采购手续,规范资产处置,乡镇部门在资产出售、出租及土地出让等环节上,更应严格履行必要的资产评估、公开出让手续或程序,以确保国有、集体资产安全、完整。

(四)规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乡镇部门应该确立固定资产管理专员,同时聘请名师,加强对乡镇财务人员的工作培训力度,逐渐提高这些工作人员在基层工作的责任心,力争配合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对于乡镇固定资产购置的时间、负责人员、使用情况、管理人员等工作都需要做好登记,并且落实好相应的维护与保管。

四、结论

乡镇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管好这些资产,对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对乡镇财务管理的工作,尤其是

对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加大对该工作的管理力度,落实好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只有做好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推动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才能不断提高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一、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现行的会计制度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1)资产管理和员工绩效评价相互关联。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条件。通过将员工绩效和此项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进而激励员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2)固定资产折旧。新会计制度中提出了“虚提”折旧,具体是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以及累计折旧进行。具体落实时,行政单位要明确固定资产的性质,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资产折旧的年限,采取相应的措施;(3)固定资产分类的变化。现行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规范细致划分,资产类别更加明晰;(4)固定资产的确认。新会计制度执行下,使得设备的单位价值得以提高。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说,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制度不完整。因为固有资产概念相对模糊,制定资产管理政策时缺少全面性,需要不断补充,进而完善管理制度。通常来说,行政单位购买固有资产必须按照相应的程序,由于部门责任不够明晰,购进固有资产时,没有做好统计和管理,进而影响着资产管理效率;(2)监管不到位。对于固定资产的购进以及使用,缺少有效监督管理,进而难度保证采购结果;(3)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方面,存在着浪费和毁坏等情况。究其原因,是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产生了很多漏洞,因此需要加以完善。

三、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策略的总结

(一)加强领导,增强认识

对于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有效改善和处理,必须要加强领导,增强管理人员的认识,明确划分资产管理的职责和内容,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具体实践中,行政单位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增强管理的责任感以及紧迫感。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产配置率

在具体实践中行政单位加强资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全面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和需求,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进行部门预算的编制,要充分融合固定资产预算,并且加强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联系,积极配合政府采购,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充分利用资产预算以及统计报告,做好资产的全面分析,科学合理评价资产使用效益,保证资产预算和各个单位职责的一致性;(2)科学合理计划资产采购和配置。制定的预算和资产购置计划,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节约。根据资产配备的具体情况,按照使用标准合理进行资产配置,盘活现有的资产,减少积压浪费情况的发生。加大资产采购管理,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分析,强化对采购随意性的把控。

(三)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

新形势下,为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必须要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具体实践中,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积极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水平。除了提高管理的精准度以外,积极建立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发挥资产管理的效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强化,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更新管理办法,践行科学化、规范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艳梅.新会计制度下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8(21):172-173.

篇5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财务管理作为反映事业单位全部经济活动的重要工作,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时期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服务性机构,职责包括满足大众对社会事业的需求,推动文化、教育、医疗、生活等领域发展[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目标是要实现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收入。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地推行部门预算、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引发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动,许多事业单位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改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果。在过去,我国事业单位有着鲜明的特征,首先,不以盈利为目的,收费完全按照国家规定收取;其次,事业单位没有业绩压力,费用支出由中央或地方财政部门拨款;最后,事业单位无权支配资金使用,要按照政府计划执行。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过去的事业单位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事业单位需要进行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责和社会使命更加艰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和现在时代经济大环境的发展相结合。事业单位一般是非生产单位,但是完全依靠政府拨款不能很好的完成事业单位的资金周转活动,加上财务管理自身的复杂性,如管理类别的多样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目前,事业单位不再由国家统一计划管理,它的发展面向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去创造经济效益。如,一些事业单位推出了与本单位工作性质和职责相类似的业务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自己的地位。新时期下,事业单位要通过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方式、优化体制,推进事业单位的兴旺。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体制不完善,首先体现在:财务主管和事业单位领导对于资金运转和会计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内部管理存在拖拉现象,导致问题处理的滞后,这也体现了内部员工缺乏规范的制约条例,直接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损失。其次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内部仍存在着过去依赖政府计划的观念,如等待政府拨款而不主动创造效益。缺乏创新意识、危机感、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等,自主开展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积极性差[2]。最后还体现在: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损失往往没有落实到直接负责人而是直接归单位承担。

2、资产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资产的变动不能很好的在财务管理中落实,忽视资产清理工作,在年终总结时,盘点的资产与实际资产变动情况不相符,存在着陈年积账和坏账。资产的购买控制严格,但是购买后忽视管理;重视资金的管理,而忽视实物资产;对于闲置的资产不按规定的程序审批报废,报废后不及时入账,导致了账实不符,使资产管理陷入困境。

3、预算程序不规范

预算程序的不规范也使得预算执行中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一是单位支出费用控制不严,存在乱发奖金、补贴、超标准购买汽车、公费旅游、出差费用和招待费用高昂等现象,这些现象引起了预算的严重超支和资金的浪费;二是日常支出占用项目资金;三是专项资金的使用与预算不符。

4、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局限性大

事业单位主要财政支出由国家拨款,这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市场意识,没有自主获取资金的观念,财务管理业务知识面狭窄,在平时的工作中只注重纯粹的算账工作而不能为财务管理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去获取更好的效益。财务报表常采用倒轧的方式,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粉饰了财务的真实情况,降低了财务信息的透明性和质量,削弱了财务部门的职责。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快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加快完善财务管理体制,首先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完善会计监督与激励制度,将整体目标分割为多个小目标,将小目标落实到具体负责人。二是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完善财务管理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仔细检查运行状况,整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单位财务工作实际的财务管理机制。三是要严格遵守国家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并逐条针对财务管理体制不合理处进行修改。

2、加强实物资产管理

实物资产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常被忽视的部分,但是其作为资产的重要部分,应采取措施规范实物资产管理。首先应制定合理实物资产管理程序,建立长效的盘点机制,形成实时化管理,落实实物资产变动情况[3]。其次应确定实物资产管理责任,实物资产数量多,分布散,资产使用、转移、移交频繁,这就增加了管理难度,责任也难于落实。最后要确保实物资产管理信息与实际情况同步,如某项资产的报废要及时计入账本。

3、加大预算约束力度

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环节围绕着预算展开,从这个角度说,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核查预算执行情况。要彻底消除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现象。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细化预算收支项目,统筹内外预算,禁止项目资金、专用资金的挪用,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4、拓宽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面

拓宽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面主要从以下三步着手:一是根据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学习新理论;二是在财务管理人员挑选上应选择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定期接受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领域;三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市场意识,培养自主能力,将其财务职能运用到事业单位经营决策和风险决策中。

结语: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激烈,传统事业单位经营模式受到了很多冲击,并对新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良好的财务管理能推动事业单位的顺利发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也对国家经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成.浅析新时期事业耽误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

篇6

一、驻外机构国有资产的概念及管理机构

驻外机构国有资产,是指由驻外机构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驻外机构的国有(公共)财产。驻外机构国有资产包括驻外机构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驻外机构的资产、驻外机构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外交部驻外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分为部主管部门和驻外机构日常管理使用单位二级。外交部财务司为主管驻外机构固定资产工作,行政司对房地产、文物资产行使管理职能。各驻外机构为日常管理使用单位。

二、驻外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意识不强,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驻外机构一直以来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投入了大量资金及设备,但各驻外机构普遍存在只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而忽视财产的合理配置。一方面不断向财政申请增加投入,投资兴建或购置资产,对一些尚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使原有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对已购的资产管理不到位,较长时间不清楚、不盘点,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不仅容易造成资产流失,也使监管部门不能真实掌握驻外机构国有资产存量的情况,增加监督管理的难度。究其原因是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从思想上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松驰,尤其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造成不良后果

一是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会计账上资产的存量情况,财务人员对资产实际使用情况也不甚了解;二是在资产购置、登记、保管、使用、交接、检查等方面未能按章办事,不掌握资产实际变动情况;三是对无偿调入或捐赠的资产未纳入单位资产管理的范畴,形成账外资产等。为了加强驻外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国内下发了《驻外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该项《办法》对驻外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不少馆没有按照《办法》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本馆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三)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操作不熟练

外交部根据驻外机构固定资产数据量大、人手少、不易管理的特点,专门开发了“外交部驻外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断进行升级补充工作。但有不少馆没有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其主要原因一是系统使用培训不到位,二是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有待提高。

(四)缺乏长期管理的观念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但在某一阶段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有些馆认为完成了任务、交差了,思想上产生了松懈情绪,在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上缺乏长期管理的观念,短期行为较为明显,以致于“查完就乱、乱了再查”的情况。而且驻外机构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如果缺乏长期长期管理的观念,会为下任对资产管理造成困难。

(五)驻外国有资产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

由于驻外机构远离祖国,遍布世界各地,监督管理即是重点也是难点。通常只重形式,忽视效果,表现为重管理权力的归属,轻监督责任的落实,重预算的编审,轻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从而造成资产清查年年搞,搞来搞去老一套,前清后乱,流于形式。

三、对驻外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驻外机构体制改革和预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驻外机构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驻外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应利用财务人员出国前培训、回国休假等机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驻外机构财务人员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业务培训。培训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熟练掌握驻外机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操作;二是重点提高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如何合理配置资产,使其效率最大化方面加强研究和讨论,介绍和推广一些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强化效率管理,改变我驻外机构原有的“小而全”的资产配置观念,争取做“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宣传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馆员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自觉提高保护国有资产的意识,让大家都成为管理的主人,真正把财务人员的一双手变为全体馆员的多双手。

(三)加强建章建制工作

在国内下发的《驻外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各驻外机构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既要做到细致、严密,也要有可操作性。

(四)重视和加强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是做好驻外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财务人员要立足本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踏踏实实、认真仔细地做好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和情况及时解决,摒弃“等、靠”思想。各馆也要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本馆特点的日常资产变动工作程序,既保证对国有资产有效监管 ,又要避免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五)进一步推进和提高计算机管理水平

努力推进财务软件和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合并工作,加快高科技信息收集手段的建设,筹建通过卫星传输的远程管理网络,增加数据上传的时效性,真正实现对驻外机构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将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30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2

近些年,我国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不再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固定资产购置的资金来源包括向银行贷款,接受社会各界的热心捐赠或通过高的收益等多渠道,越来越广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日益壮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也就成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已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体系,但由于固定资产种类多种多样,数目较多,且非经营性的固定资产使用都具有无偿性,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面临挑战。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更好地为事业单位发展而服务。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同部门分管各自的固定资产,许多部门以部门利益为重,在开展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时没有明确目标,出现偏差。

1.2 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或执行不力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维修率、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盘亏率等指标;定性指标有管理制度建设考评、管理队伍建设考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的考评和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的考评等指标。然而这样的绩效考评指标不够周密,比较简单;并且,有些指标评价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而又没有可取代的其他评价方式;再者,许多事业单位虽已建立评价体系却没有将绩效评价落实,使得绩效评价沦为空谈。

1.3 绩效管理过程中缺少沟通协调

当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沟通不足。如此一来,对于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工作情况难以及时上传下达,当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管理层没能及时进行沟通,阻碍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不同部门间缺少对管理工作的沟通,使得信息不能顺利流转,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

1.4 绩效考评结果不尽人意

首先,落实固定资产绩效考评单位,绩效考评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存在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完好率不高、年维修率超标等问题。例如,购置固定资产后,固定资产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如存放地点改变、领用人变化、使用单位变换,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领用不做记录,归还时手续不完备,资产流失损毁现象严重,固定资产完好率低。再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部门占有使用演变为部门所有甚至个人所有的现象。例如,人员职位变更时,经常不按规定移交资产,造成公用资产被个人据为己有,导致固定资产丢失。其次,考评结果并没有充分利用,常常只是应付式的考核,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法律体系不完善,思想观念较落后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现今我国虽然已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然而已有的法律法规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规定不够全面,有时甚至模棱两可,缺乏规范性。法律体系不完善,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效率低下。

同时,事业单位各级领导与管理者普遍存在“注重固定资产购置而忽略其管理”的落后思想观念,尚未清楚意识到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因为固定资产使用具有无偿性,资产使用者使用起来没有负担,也就没有考虑到经济效益,管理意识淡薄。

2.2 缺乏预算审批机制与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时没有建立严格的预算机制,贪多求新而盲目购置的问题普遍存在。有些事业单位各部门配备的固定资产超过实际工作需要,造成部分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利用或闲置。

同时,许多事业单位并未建立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监督机制,或监督机制对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威慑力。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监督,工作中出现纰漏,如使用时没有按照规定手续领用造成不按时归还或毁损丢失等情况得不到监督纠正,使得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2.3 缺乏统一管理,资产共享机制不完善

各类固定资产管理分属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是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的重要原因。管理上的交叉,相互间又因为缺乏沟通造成“无人管理”或“重复管理”的问题。有些事业单位虽设立统一管理部门,但由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监督机制等制度缺失等原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因为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闲置固定资产没有建立共享制度或制度并不完善。因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率将会增加管理成本,所以许多部门宁愿固定资产闲置,也不愿调剂给其他部门或与其他部门共享。并且,大多数时候,在无偿共享与获取部门利益之间选择,各部门多会选择后者。

2.4 管理队伍质量欠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中,普遍缺少专业人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统计学、会计学、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更好地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服务。然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常常由其他岗位人员调岗担任或退休员工兼职。同时,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导致了管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责任意识不够,成为制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难上加难。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对管理人员形成激励与约束,规范管理人员工作,确保管理人员对待管理工作认真负责。然而实际上,不完善的制度对责任人的约束力低,即便制度有明确规定违规处罚,也经常出现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

2.5 会计数据不准确,账实不符

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及使用过程,并未形成及时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以致会计数据不准确,账实不相符。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账面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会计信息无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全貌。这就影响了对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信息提供。

2.6 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混杂

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并存是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之一。虽然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实际上也有一部分经营性活动,如固定资产外租等。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含有一部分经营性资产,但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没有明确区分,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增加了难度。

3 改进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建议

3.1 转变管理观念,健全法律体系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改变思想观念,摒弃“重采购而轻管理,重使用而轻维护”的老旧观念,提高管理意识。值得一提的是,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不应只局限在管理者。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多是面向单位员工提供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除了管理人员外,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配合。此外,单位员工还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行使监督权力。当发现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时,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部门必须给予满意的答复并及时改正。

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是一切制度制定与执行的依据和基础。为此,应不断更新完善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标杆。

3.2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设置要有广度,应全面覆盖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全面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评价方式应多样化,且应充分考虑操作的可行性,绩效评价结果要实用,应易于理解,便于运用。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有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包括结构、使用、效益三个方向的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指标。结构指标包括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固定资产分布率、固定资产完好率等指标;使用指标包括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共享率等指标;效益指标包括固定资产盘亏率、固定资产维修率、固定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3.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应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应独立设置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由各部门作为二级单位分级管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级管理与二级管理部门间,除了要协调配合,还要相互监督。由特定的综合部门统一领导有利于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目标的明确与统一,各部门共同协作做好管理工作,为绩效管理目标共同努力。

3.4 建立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占用比例大,应加强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投入应根据单位发展需求、承担的任务、整体经费预算等方面制订预算计划,再经过会议讨论、预算公示等流程最终确定。

通过预算管理,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购置与分配,能避免铺张浪费而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级管理部门可搭建闲置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二级管理部门可在确保本部门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提供本部门闲置资产信息以供一级部门调剂给有需要的部门。如此一来,闲置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也节省了大量人力与财力。

3.5 规范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闲置固定资产在实行共享机制后,仍有闲置的,可转为经营性资产,用以租赁、出售、投资等。这样不仅达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为事业单位带来收益。当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还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约束,为的是整个单位的经济效益乃至国家的利益,而不能以一己私欲为目的。经营性资产应规范管理,首先,要明确划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其次,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再者,对于出租、出售的经营性资产应建立健全的手续、程序。

3.6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明确管理职责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必须具备专业的管理团队。首先,在选拔管理人员时,应注重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其次,管理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也十分重要。再次,管理人员还应实时掌握新出台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规政策,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自我充电。此外,应通过交流学习、参加培训、再深造等方式,不断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同时,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能从正反两方面提高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并且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7 加强财务监管,科学管理资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加强财务监管。首先,应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这是做好财务监管的重要基础。其次,应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和对账工作,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除了定期的盘点,还应有不定期的抽点。清查盘点是最基本的资产管理手段,能及时将实际盘点情况与账面及时核对,也能监督固定资产购置后的状况,便于全面掌握管理的真实情况。

同时,可利用现今发达的信息科技,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公开资产管理信息。根据每个事业单位管理需求,建立合适的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将申请、采购、登记、使用、报废、查询等个环节均纳入信息系统流程,使其能全面反映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类型、变动等详细信息。二级管理部门实时将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等动态情况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反映,各单位可以随时查询了解固定资产相关信息。现今大热的二维码技术也可利用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中。将各类固定资产贴上二维码,用手机等工具扫描,即可对固定资产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如此一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不仅能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提升管理效率,还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天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5(23).

[2]王素珍.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通讯,2015(25).

[3]文兴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9).

篇8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教育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也随之增大。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扩大学校规模,而且能够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本文介绍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22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225- 02

0 引 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可见,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 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部分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关人员的考核意识较低,考核标准不具体,进而导致固定资产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等特点。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性。大多数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做不到管理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并且经常出现购置混乱、采购盲目、财物不符等现象。然后,资产管理思想落后。资产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无视资产管理制度的存在,特立独行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当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1.2 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在其他学校中的竞争实力,增强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校规模,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科学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有利于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资产使用率,进而促进学校有序运行。

2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 制定清查制度

学校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管,学校会计部门就要定期、及时的做好财务工作,会计人员每月底进行账目全面统计和具体统计,认真、谨慎的开展账目核对工作。工作人员对于已经存在的学校固定资产,要相应对其进行标签明示,即以便利贴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规格、名称、使用者、编码、购置日期、类别、型号等明确记录,同时,还要具体到人员签名,并附加相关机构公章。如果个别固定资产没有上述便利贴的详细说明,那么其固定资产享受不到报销待遇,只有在相关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符合一定的报销标准。

2.2 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要制定明确的资产购置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前,要向学校财务部门请示,财务部门针对采购资产进行预算分析,最后告知明确的综合预算结果,如果部分资产不在综合预算的范之内,那么固定资产在进行购置时,要坚持急用及购原则,禁止发生随意采购、盲目采购等现象。其次,学校要强化固定资产验收制度以及资产保管制度。购买完成后的固定资产,要经过采购人、使用者、管理者以及保管者进行同时验收,资产验收的过程中,四位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且还要彼此间相互监督、共同合作,确保所购固定资产的优质性。最后,学校要细致落实资产报损制度。资产报损处理时,要遵循规范性流程,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忽视任一报损细节,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系统性。

2.3 健全监督制度

学校健全固定资产监督制度,即学校有意识的成立资产监督队伍。财务部门要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检查,并公开告知检查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奖罚制度,奖罚分明。健全监督制度不仅能够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而且能够在发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为固定资产制度提供切实保障,进而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运行。

2.4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使再完善、再健全,同样需要管理者来实施、执行,因此,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的提出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绩效考核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方面,固定资产不仅要满足上传下达的需要,而且还要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等级水平以及学校规模等相适应。第二方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与否,资产便利贴核对是否详实、准确,固定资产的保护工作是否到位,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第三方面,资产清算制度以及固定资产报损制度是否有序进行。第四方面,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处理工作是否依据程序开展。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对资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健全资产管理系统,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进而扩大学校的招生数量,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 结 语

综上所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理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结构。同时,资产管理的过程较复杂、系统,进而学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制定清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度以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青.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5):86-88.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增进社会福利的国家机构分支,而且事业单位不易盈利为目的,其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主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事业单位不像一般的企业单位,为了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经营目的,对财务管理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安排,其资金来源于国家政府拨款,又不能随意运用赚取利润,其资金来龙去脉都有严格的限制。作为国家机构的分支与社会服务组织,为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财务管理更加要谨慎严格,以便促进各项事业稳定健康的发展。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这些不足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已经急需进行。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福利的增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处于改革摸索阶段,还有很多地方不尽完善,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机构分支,使得监管机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不尽职尽责,没有像企业单位一样严格,这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松懈。而且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有政府拨款,对于社会公用事业的投入也有计划,不必自负盈亏,也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失去应有动力。另外,财政部要求事业单位执行单一的财务管理,这一要求也严重滞后于目前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现成障碍。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不到位

事业单位对其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真实反映。在财务管理中出现单位总资产随着固定资产的折旧反而增长,而且其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净值也严重背离。这些都是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没有合理有效的计提与分摊造成的,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明显的问题。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核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不统一,都给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存在不足

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预算编制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二是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预算编制并没有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也不去考虑其社会效益的大小,只是简单的预算编制;三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往往没有进过深思熟虑,对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思考得不够,盲目的编制;四是预算执行随意性大,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支出时,管理不严格,使得编制的预算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五是预算外收入没有得到规范的管理。

二、改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与管理,财政部应该针对实际问题出台一些政策规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流程、操作程序以及监管做出相应的要求,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尽可能规范。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让财务管理工作有据可依,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与纰漏。

(二)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

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质量,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最好按照一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一样,严格要求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与分摊。并且对于固定资产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定期核查制度,有统一的入账标准,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更加有效,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实际价值。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要重视预算管理,按照“综合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编制单位内部经费执行预算,加强经费执行实时控制,通过对比分析预算与实际支出,及时预警经费超支,加强对单位经费执行情况的考核,将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在预算经费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限额经费、尽量减少计划外专项经费,从而加强经费管理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增进社会福利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晰地看到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且要在必要的时候做出适当的修改调整,以利于事业单位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对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但由于笔者学识经验所限,论文还不尽完善,有待后来研究者改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是我国财政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为了配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财务管理策略,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得以顺利运转的基础。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到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与服务型,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也应该以保证其实现对应的公益功能与服务功能为基本保障[1]。同时,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范围相对广泛,呈现出较为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程序较为繁琐,需要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接受上级的检查和人民的监督,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内部审核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通过规范的财务管理方式为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提供资金支持。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工作重视度不足

当前,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着这样两个方面的不足:①在财务改革没有进行之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及管理工作受到其上级部门的严格管理,通常下级单位将财务管理工作直接交给上级部门管理即可。这种情况导致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简单的将财务管理工作视作为会计记账工作,忽视了具体的管理工作;②长期以来,事业单位职工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就是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对相关的工作不予重视。殊不知,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整个单位的运营,直接关系到单位的上下。财务工作不受重视会造成单位其他工作受阻的问题。

2.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亟待完善

在没有实施财务改革之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及其管理多由上级部门予以供给,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导致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对应的漏洞[2]。尤其是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尤为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急需完善,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①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分工不尽合理,相关的责任没有完全予以落实,导致财务工作处理效率较低;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程度不高,尤其是在大额费用审批、出差管理、现金管理以及物资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位;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缺乏连续性,存在着会计账务、管理人员频繁更替等,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持续波动,容易出现乱账问题。

3.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亟待规范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尤其是高等学校、科研事业单位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解决科技问题的物质基础支撑。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状况,甚至影响到其对应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随着国家对相关事业单位的投入增加,固定资产迅速增加,使得这些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日益重要。部分单位存在着资产浪费、重复购买、利用率低等问题,需要财务部门进行统筹管理。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1.以事业单位整体为对象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事业整个事业单位,需要全体单位职工予以重视,否则将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必须做好财务管理的宣传工作,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必要的教育和指导,使得管理人员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向每一名职工进行宣传、普及,并将之纳入到单位管理的范畴中。保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职工能够上下一体,权利配合做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财务经费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对财务经费的合理控制,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形成对财务经费的有效约束,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1)形成票证、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体系。设置专门的岗位进行现金保管工作,当日将现金账目结清,且每月进行解算,确保资金与账目的完全吻合,保证现金余额处于库存限额当中。与此同时,必须安排人员保管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并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查[3];

(2)建立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体系,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评价和管理,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3.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尤其是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是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摒弃传统的“重钱轻物”管理思想,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并制定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不论是课题组还是各个部门的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都归单位所有,有单位进行统一协调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同时,对于大型事业单位,还可以使用资产管理软件,从资产购置、登记,到资产的使用、变更等进行高效管理,能够实现对资产的协调使用,显著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总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在新时期应该以财务管理改革为契机,结合单位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事业单位的顺利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加强水利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