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岗位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作岗位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你们大家好!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代表局党组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几个月以来,各股室站队领导班子积极运作,超前谋划。广大干部职工锐意进取,争先创优,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公路站顶风冒雨,合力奋战,公路建设进度稳步推进;运管站治理客运,保障安全,运输市场更加规范;征费站保任务,争一流,为公路建设补充新鲜血液;路政队治理超限,昼夜巡逻,有效维护路产路权;出租站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早出晚归,毫无怨言;执行室严守规章,密切协作;机关食堂保质量,上档次,为一线人员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一”长假,本该是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但为了工作,为了任务,你们牺牲休息时间,坚守工作岗位,奋战交通一线。在此,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
为进一步做好交通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值此慰问之际,再提三点希望:
一、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交通是形象,交通是窗口,执法与服务是你们的天职,所以你们一定要熟读法律法规,谨记有关规定,照章办事,提高服务质量。
二、保障安全,劳逸结合。交通工作复杂,交通任务艰巨,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劳逸结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车主。
三、讲究卫生,一定要勤消毒勤通风,搞好个人卫生(!),提高身体素质。
同志们,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甘于奉献,勇于拼搏、众志诚城、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篇2
关键词:典型工作岗位;理实一体化教室;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民用机场、通航机场及航空公司生产、服务、建设与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安全检查实际操作能力,从事机场、航空公司及各类生产服务型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优良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了基于工作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实践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了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建设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的意义
传统高职教学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的传授,虽然也有技能实训,但实训项目的设计脱离企业工作岗位实践,对课程设计的内涵和本质缺乏真正了解,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课程授课过程通常先由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室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再在实训场所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机械式地练习,实训操作基本只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而没有真正遵循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导致教学中容易出现专业知识理论和岗位工作实践脱节的现象。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以学生为本,把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相结合,鼓励在学生在完成岗位工作项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生的自主思维,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工作过程的反思。把真实岗位工作项目引进课堂,按“任务布置、实施、评估、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进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岗位工作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良好的职业行动能力。课程岗位工作项目设计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入机场,回归岗位服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变成实践经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培养合格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教学必需遵循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的实训项目融为一体,采用任务驱动,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形成理实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于同一教学场所,教、学、做合一。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室都功能单一,多媒体教室用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训室单纯进行操作演练,不能很好的满足理实一体化授课的需要。建设科学规范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服务于特定工作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以本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为依据来设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主要是验证检查岗位、人身检查岗位、开箱(包)检查岗位及X射线机操作岗位。
证检查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查验旅客证件,核对其相貌与乘机有效证件的相片是否相符。将旅客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核对有效乘机证件姓名是否与登机牌或电脑显示的姓名一致。检查无误后在登机牌规定位置加盖验讫章,严禁涂改、伪造、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或登机手续不全的旅客进入隔离区。注意观察旅客动态,发现可疑对象时,要及时将重点检查的信息使用暗语手势通知到前传岗位。发现布控人员按预定处置方案处置,防止嫌疑人逃走。
人身检查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密切注意安全门报警情况,防止漏检、错判,同时使用规范动作和文明用语对经过安全门后需要接受检查的旅客进行手工或仪器检查。对经过安全门检查时存在可疑的或前传检查员告知应重点检查的旅客要进行严格检查,必要时请示领导实施人身手工检查。对查出的违禁物品和限制物品及时交领导处理。及时提醒旅客拿走自己放在托盘内的各种物品和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
开箱(包)检查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负责根据X光机操作员指示的位置,对旅客的行李实施开箱(包)手工检查。掌握各种物品反映在X光机显示器荧屏上图像的形状和颜色深浅程度及其在箱(包)内的位置,以便检查时能准确地、迅速地查出可疑物品。对查出的违禁物品和限制物品及时交领导处理,同时负责需要办理暂存物品的旅客移交内勤的工作。认真检查箱(包)内X光机操作员指示的位置的每件物品,直到排除疑点,同时将检查的情况及时回馈给X光机操作员。
X射线机操作岗位的主要岗位职责为:负责对进入候机隔离区的所有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禁止危害航空安全的物品进入隔离区或被带上航空器。集中精力认真观察X光机荧屏,仔细分辨物品图像,对图像模糊不清或有怀疑的物品进行重新检查或告知开(箱)包检查员实施手工检查,并向开包(箱)检查员指出可疑物品的位置,及时了解可疑物品的性质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三、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实践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取得民航安检员职业资格。目前,我们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安检站合作开展这项职业资格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最佳的培训模式是教学演示区和实训区融为一体。理实一体化教室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边教、边学、边做,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而这符合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这种不需要复杂设备,更加强调意识、要领、沟通的专业的教学需求。目前已建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实训室有全套安检设备,将作为进阶实训场地,满足更高层次的实训需求。到机场的顶岗锻炼、工学交替,是最高层次的实践教学。理实一体教室、专业实训室、机场三者组合实现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全体系教学。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主要承担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安检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同时作为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技能鉴定与考核的场地。利用金属探测门、X射线机、手持金属探测器等安检仪器设备,模拟民航安全技术检查的真实环境,让学生熟悉民航安检业务的流程,熟练掌握证件检查操作、人身检查操作、X射线机操作、开箱(包)检查操作岗位的基本岗位职责。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既要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又要保证学生进行典型工作岗位的实践操作,因此其功能区域的布局必须科学合理。理实一体化教室需80平方(10m*8m)教室一间,可开展40人规模的相关课程教学,满足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技能鉴定及考核的场地与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学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前二分之一区域,配置教师演示操作台、学生移动座椅、全套多媒体设备。实训区分设教室后二分之一区域,共布置两条旅客安检通道,安检通道配置通过式金属探测门、X射线机、验证台、手持金属探测器、行李箱(包)、开箱包检查台以及常见的违禁物品和生活物品等。
基于典型工作岗位的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结合了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际需要,能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从而更好满足民航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俊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因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59).
[2]姚岚,叶琦.高职院校“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刍议[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篇3
实习之余,部分的大学生还协助厂办及其他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在合理化建议方面,我们共收到销售公司大学生提交的合理化建议228份,其中有73份被工厂采纳,53份被工厂留用。在这里,需要特别感谢的是***、***、***等几位同学,你们给工厂提交了相当数量的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为我们的工厂改善工作作出了贡献!其次,在宣传方面,我们1车间的销司大学生自发组织了编辑小组,制作了一版高质量的大学生实习版报,为工厂的宣传添设了亮点,在此,要特别感谢主编***同学,以及参与了投稿的所有的大学生们!
8-9月份的两个月正值我厂的生产旺季,在你们当中,大多数的成员自始至终都同我们的一线员工战斗在一起,却没有怨言,有一首老歌在唱:“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此,我谨代表公司所有的车间和部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完本周,我们的大学生培训就要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大家要面对将会是具体的工作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已经分好了部门,找好了归属。不管分在哪一个部门,建议各位一定要端正好心态,初到一个岗位,在一个时期可能是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大家可能都会“打杂”,因为我们需要一个适应期,在这段时期里,建议各位不要急躁,在岗位中要虚心地向老员工请教、学习,作到不耻下问,尽快掌握好独立上岗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合理地调整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读书的时候是希望爱一行干一行,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干一行爱一行。这几年,我们看到很多的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定位及目标不清楚,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结果一晃几年过去了,到头来是一事无成,白白耗费了光阴,而能脚踏实地地工作的大学生,在短短几年内成为经理人的案例并不鲜见。
篇4
关键词 工科毕业生 职业适应性 现状
在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高等教育涉及的两个市场:教育市场、人才市场的直接相关者。在教育市场中,学生承担自己的部分教育费用,成为高校的“客户”和服务对象。在人才市场中,毕业生成为高校的“产品”,经受着人才市场的评价和考验。我国的工程教育同样面临着这“两个市场”。由此,实施工程教育的高校需要了解其“客户”―毕业生对工作是否满意,能否适应;同时也需要了解其“产品”―毕业生是否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满足工作的需要。职业适应性作为衡量个体与职业和谐程度的指标,其概念与高校需要了解毕业生情况的两个调查面不谋而合。为此,本文拟对工科毕业生的职业适应现状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制约工科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原因,期望能为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建议。
1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了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中国通信四局、中铁七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郑州大学5个单位工的工科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涉及电子通信、机械、能动、电气、土木、水利这6个门类,共涉及工程技术、营销、科研、行政管理、教师及其他6种职业类型。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工科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方面的学术论文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2.2访谈调查法
走访或电话采访了5家单位的部分毕业生、部门领导及项目合作方,就有关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进行了咨询与调研。
2.3问卷调查法
对河南省5家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8份,有效回收率为89.33%,符合社会调查研究需要。
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取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从个人对职业的“满足”角度研究工科毕业生职业适应性
个人对职业的“满足”属于职业适应“人―环境”互动概念中职业作用于人的方面,在这里主要从工科毕业生对职业条件的适应性、职业人际的适应性及职业心理的适应性来研究工科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
3.1.1工科毕业生对职业条件的适应性
表1列出了从工科毕业生对其所从事的职业要素满意度来描述了职业条件的适应性的结果,主要考察了工作岗位社会地位、工资福利、硬件条件、岗位的工作环境、未来发展空间5个指标。
表1显示,被调查对象在对自己职业的各个方面的评价中,对工作岗位的社会地位“非常满意”的占8.96%,“满意”的占52.99%,超过50%;对硬件设备条件“非常满意”的占17.91%,“比较满意”的占51.49%,也超过50%,而且在对工作岗位的社会地位和硬件设备条件这两项没有“非常不满意”的被调查对象。而被调查对象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工资福利和未来发展空间两项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调查对象不到一半,且对这两项“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被调查对象达到了近20%和17%。由此可以看出,工科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社会地位、硬件设备条件较为满意,但是对岗位的工资福利和所从事工作的未来发展空间还不是很满意,尤其是对工资福利。
3.1.2工科毕业生对职业人际的适应性
表3列出了通过工作压力选项,对工科毕业生工作压力的调查结果。
表3的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对自己工作压力的感受认为压力“不大”的占27.239%,“可以承受”的占54.851%,共占被调查对象的82.090%,占大多数。说明工科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但是可以承受,处于较良性的心理状态。
3.2从职业对个人的“满意”的角度研究工科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
职业对个人的“满意”属于职业适应“人―环境”互动概念中个人在职业中的表现是否满足职业要求的方面。在这里,笔者通过参考相关文献,选择个人在工作岗位奖励表彰的获得情况、工作效率、才智的发挥情况来考察工科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
表4列出了工科毕业生在工作中获得表彰奖励的情况。
表4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在工作岗位中“已获得多次奖励”的占13.433%,“获得过一次奖励”的占49.254%,走上工作岗位后获得表彰奖励的调查对象占62.687%,超过一半。由于在本研究中选取的对象均为参加工作1-3年的工科毕业生,有的甚至工作不到1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已经在工作单位获得表彰奖励,这说明工科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工作表现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获得表彰奖励是个人的工作和表现获得职业“认可”(即“满意”)的标志之一。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工科毕业生自己评价的职业能力适应状况,笔者将工科毕业生在“目前的工作位置上发挥了多少才智”的自我评价情况作了统计。具体结果见表5。
表5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在对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才智的发挥情况中,认为能发挥自己才智的占31.716%,而53.358%的被调查对象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不能确定”。这说明大部分工科毕业生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能否发挥自己的才智不太确定。
个人在工作岗位的工作效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个人的工作技能掌握情况,完成任务效率情况,可以间接地反映个人的职业能力适应情况。对工科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工作效率的调查结果统计如表6。
表6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和“比较高”的分别占2.985%和53.358%,超过的一半,而认为自己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和“非常低”的被调查对象人数为0。这从一方面来看,可以认为工科毕业生的工作效率较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多数人在面对自己的弱点的时候没有办法完全客观,因此这一情况并不能说明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在了解的被调查对象的工作效率中,认为自己工作效率“非常高”和“比较高”的数据较为可靠。而在“一般”这一选项中,可能包含了工作效率比较低的调查对象。
3.3职业综合适应水平
以上从人对职业的适应――“满足”和职业对人的适应――“满意”两个层面对职业适应性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为了直观地看到职业适应的总体情况,笔者将“职业满意度”、“领导作风适应度”、“同事相处融洽度”、“工作压力”、“工作中是否获得奖励”、“工作效率”、“在工作中的才能发挥”7项职业适应度指标,按其取值由低到高分别赋予1、2、3分,对于在问卷中采取5分法的指标,将“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两个极端评价转化为“满意”和“不满意”计分,从而生成一个新的变量:职业综合适应水平。该变量的取值范围在7―21分之间。相应的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笔者对新生成的工科毕业生职业综合适应水平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7。
表7结果显示,有效样本的职业综合适应水平平均得分为16.14。为了更直观地看到工科毕业生职业综合适应水平情况,笔者对被调查对象按照三个等级进行划分,并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见表8。
表7和表8显示,被调查对象的均值为16.03,在职业综合适应水平取值范围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一半多的被调查对象的职业综合适应水平处于中等级别,由此可以看出,工科毕业生的职业综合适应水平一般。
4结论
工科毕业生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产品”,其步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性状况是高校需要跟踪了解的重要信息。研究工程教育和工科毕业生对高等教育来说具有普遍得意义且影响重大。本文提供对工科毕业生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研究方法,对工科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获得了以下研究结论:
工科毕业生职业适应综合水平一般。其中,工科毕业生在单位的人际关系(包括与领导、与同事的关系)较为融洽,工作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但可以承受,处于良性状态;工科毕业生已经有大多数都在工作中获得表彰或奖励,反映出其工作业绩较好,较能满足职业对其的要求。但是,工科毕业生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一般,而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否发挥才智,发挥才智的程度感到不是很满意。工科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社会地位、硬件设备条件较为满意,但是对岗位的工资福利和所从事工作的未来发展空间不很满意。
在研究中,笔者收集了工科毕业生对高校工程教育的意见。经统计,绝大部分的工科毕业生认为母校的工程教育对自己的职业表现是具有影响力,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对其今后的工作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工程教育经历对工科毕业生职业人生的重要性。在对工程教育各环节改革建议的统计中,大多数工科毕业生认为学校工程教育中的实践环节、课程设置、就业指导需要进行改革与改进,学校工程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校园文化、考核方法、心理辅导工作需要完善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旦.变革环境下我国公务员职业适应性水平的实证研究[D].山东:济南大学,2007.
[2] 杨蕾,金蕾.毕业生职业适应及其指导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2(12):12-14.
[3] 张代明,刘荣佩,史庆南,等.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测评体系与测评方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56-59.
[4] 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0-92.
[5] 罗教讲,罗忠勇.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J].调查报告,2001(5):59-65.
[6] 朱高峰.论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3):1-4.
篇5
关键词:财务会计;实训;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84-02
财务会计课程是各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更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课程。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中,“实际操作能力”为65%排在第一位;能容忍会计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6个月以内34%,1年以内24%。因此,财务会计课程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研究其实践教学对加强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模拟资料缺乏必要的“仿真性”。目前我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会计核算实验来进行。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育成本的束缚,与课程配套的实训资料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必要的会计仿真情境;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静态,这与企业真实业务的复杂性、动态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让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调整过程,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实训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涵盖面广,专业性强,更新内容比较快。而教师仍难以改变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原因是由于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工作的阶段性和时间性、工作环境的限制及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性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校外实训大部分只是走过场,应付实习任务,无法接触真正实际业务,也无法全面掌握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流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局限于校内实训,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服务于实践。
(三)考评上缺少对实训环节的关注度。现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仍倾向于闭卷考评,或者实践考核最终无法实现质变、无法转化为卷面形式,形同虚设,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且课程考核中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较少,大纲要求校内实训占20%,校外假期实训占10%,而且基本以平时分形式出现。这与社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不相符,严重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鉴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会计专业,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就业形势明显供大于求。因此,对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尤其是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解决财务会计实训过程在存在问题的建议对策
(一)按照财务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优化实训内容体系,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1.布置学生调查任务,明确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首先得让学生通过发调查表的形式向企业调查对各会计岗位的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归纳汇总调查结果,明确企业对会计主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现金出纳等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让学生对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实训起来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起到更好的实训效果。
2.细分财务会计岗位层次,确定相应岗位层次的岗位能力要求。根据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岗位能力要求,本人认为财务会计岗位可细分为出纳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岗位层次确定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如出纳岗位要能完成支票等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成本会计岗位要求具备综合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并能协助参与成本控制。
3.建立财务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步进行的实训模式。通过上述细分会计的岗位来确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分模块进行教学,建立财务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构建并优化财务会计实训内容体系,使财务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具有更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建议将财会会计的实训内容将划分为出纳岗位实训、债权债务核算岗位实训、材料会计岗位实训、资产核算岗位实训、工资核算岗位实训、负债核算岗位实训、财务成果核算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模块来进行实训操作。此外,通过细分财务会计职业岗位,明确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财务会计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即岗位的能力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就业。
(二)开展情境实训、小组合作实训模式,让学生分岗、轮岗进行实训,突出岗位意识培养
1.模拟企业的职业环境
(1)模拟企业的职业环境和实训工具准备。“将企业搬进课堂”,在课堂中营造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模拟企业运营过程,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到“真实的企业”工作,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科学组建实训小组
根据财务会计实训需要科学组建实训小组,各实训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小组成员要注意性别结构,活跃程度等因素进行科学组合。会计角色大致为总经理、会计主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现金出纳;每次实训要选定各小组的组长,组长负责分岗、轮岗、传达实训任务、收缴实训作业,并安排实训结束后的小结发言人等工作,强调每次的单项实训角色扮演要进行轮换,直至全部角色扮演完成。
篇6
关键词:培训;学历教育;需求调查;建议
H公司是大型流域水电企业,工程建设和生产营运点多、面广、战线长。在培训意见征求及组织开展的基层调研活动中,有部分单位和个人提出进行在职学历教育集中办班的需求。为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调查公司系统正在和计划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员工情况,了解掌握公司员工的在职学历教育需求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方案及做好相关工作的建议,并为相关制度设计提供参考。
一、调查开展情况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关于开展公司员工后续学历情况调查的通知》进行问卷调查。为力求全面了解相关情况,本次问卷明确调查对象为:一是正在进行学历学位教育学习者,二是计划攻读后续学历学位者。并在问卷的设计上,结合本次需求调查,同时开展了员工基本情况、在学情况及对现行制度的意见等调查。经过组织,本次调查共收到各单位答卷585份,参与答题人员共有基层班子成员2人,占0.3%;中层干部64人,占10.9%;一般员工519人,占88.7%。男同志520人,占89%;女同志65人,占11%。
二、问卷主要信息分析
1.关于工龄和年龄。正在及计划攻读文凭人员中,在公司工作不到2年的128人,占总人数的22%;3-5年的301人,占51%;6-8年的111人,占19%;9-12年的26人,占4%;13年以上的19人,占3%。年龄方面,26岁以下的138人,占总人数的24%;26-30岁的335人;占57%,31-40岁89人,占15%;41岁以上23人,占4%。
2.关于学历层次。计划攻读本科学历的75人,占总需求的13%;硕研学历340人,占59%;硕士学位137人,占24%;其他48人,占8%。
3.关于专业。计划攻读水利工程的58人,占总需求的10%;电气工程246人,占42%;建筑与土木工程18人,占3%;机械工程19人,占3%;软件及计算机工程12人,占2%;环境工程6人,占1%;项目管理62人,占11%;工商管理及其他164人,占28%。
4.关于学校。选择清华大学的35人,占总需求的6%;北京大学12人,占2%;华中科技大学24人,占4%;华北电力大学48人,占8%;河海大学35人,占6%;四川大学56人,占10%;昆明理工大学184人,占32%;云南大学100人,占17%。
5.关于教学形式。选择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的113人,占总需求的19%;函授102人,占17%;现场集中办班授课179人,占29%;网络教学63人,占10%;各种方式都可行146人,占24%。
6.关于学习费用。参加学历教育发生费用,认为应由个人全部承担的30人,占总人数的5%;公司全部承担57人,占10%;个人承担为主175人,占30%;公司承担为主265人,占45%;无所谓58人,占10%。
7.关于学习目的。参加学历教育旨在提升个人素的364人,占总需求的62%;为了职称职务晋升30人,占5%;增加经济收入19人,占3%;个人发展需要158人,占27%;工作岗位需要93人,占16%;提高文化程度91人,占16%;说不清楚7人,占1%。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1.存在“重学习轻业务”的趋向,建议从申报条件限定等方面进行引导。调查结果显示,要求提升学历者普遍年轻化,这反映了年轻员工追求进步,是可喜现象。但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员工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就忙于考试进修,而不是钻研工作业务,对正常工作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对员工个人和公司发展极为不利。公司学历教育管理制度规定,员工申报参加学历教育除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政策外,必须在公司工作满三年及以上。因此,集中组织学历教育更应充分考虑工龄条件,为树立正确导向,鼓励员工立足岗位有所作为,建议员工在公司工作满5年后方可申报参加由公司统一组织的学历教育。
2.存在“学非所用”的问题,建议重视学历教育与工作岗位的结合度。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员工对专业及学校的选择较为分散化,在一定程度存在盲目追求文凭的现象。在学习目的上,为工作岗位需要而学习的仅占总需求人数的16%,部分同志甚至不清楚学习目的。在专业的选择上,计划攻读工商管理及其他专业者占总需求人数的约30%。调查发现,各单位对公司规章制度的落实还不到位,对于公司颁布的学历教育制度,有40%的人不清楚。应加大对现行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的原则是“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根据公司学历教育管理制度规定,建议员工参加学历教育所选择的专业,应与本岗位的专业要求相符合,做到用以促学,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3.对教学形式的要求难于统一,建议结合实际组织实施。调查意见主张现场集中办班授课人数占一定比例,但非绝大多数。鉴于学历教育延续时间较长,若集中在现场办学,需要进行大量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管理等工作,而目前公司培训组织尚难满足其管理要求。而且,现场办班仅对现场所在个别单位提供了便利,其他单位仍存在跨省、跨区问题。为满足公司系统职工求学深造和学历教育需求,建议按就近原则,选择一所大学联合办班,集中在学校授课,由校方统一管理。
篇7
【关键词】2010年;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状况;调查
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是保证一个组织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力量和不竭动力。2010年我单位从各高校共招收毕业生158人,是历年以来引进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为了深入了解2010年新进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思想状况,积极探索针对大学毕业生工作的新规律,提升相关工作的水平,人事处于九月中旬在新进员工中开展了问卷调查,此外也希望能够藉此机会进一步听取新员工们对各基层单位及全局系统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调查设计与方法
(一)问卷的设计
(二)、问卷调查概况
除一线单位有41人因出野外,通讯不畅,无法参加问卷调查外,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16份,收回108份,回收率为94%。为了确保调查所得信息真实可靠,问卷采取了无记名的方式。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2010年新进毕业生的生活现状
1.收入与支出相对平衡
通过调查显示,目前85%的新进员工收入在2500元以内,93%人员支出费用保持在1000-2000元以内,大部新进员工的收支可以保持平衡,但是也有个别新进人员表示需要来自家庭的资金支持。他们的主要费用支出集中在住房、伙食、交通等基本生活项目上。
2.感到生活压力较大,总体生活状况满意度不高
由于毕业生来自全国各地,并且是初次进入社会工作,需要独立处理诸如住房、饮食、出行等一系列事务,许多毕业生表现出一些焦虑情绪,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调查中发现,住房问题成为新员工生活上的一大难题,给他们的发展造成比较大的压力。
3.各级领导给予了大力的帮助与支持
虽然在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但新进员工们普遍肯定了各级领导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并列举出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各单位所开展的一对一帮助活动,老同志们积极帮助新员工查找房源信息,了解周边交通状况等;为他们发放《新员工生活指南》,在生活的各方面给予指导。此外,各级领导能够经常主动地去了解新员工的学习及生活困难,在精神与物质上积极给与帮助;还有部分领导们放弃休息,陪同不能回家过节的员工共度中秋之夜。对于这些帮助,新员工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此次调查中,新员工们对各级领导在生活上为他们提供的帮助反应热烈,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二)2010年新进毕业生的工作现状
1.对当前工作岗位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工作可以胜任
在对新进员工的调查中,91%的人员认为当前的工作岗位与其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岗位满意度为84%。很少有员工认为工作任务很难完成。认为当前的工作与之前所想象的工作性质差别很大或完全没有差别的人数比例也较小。这个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出我单位对新员工们的岗位分配比较合理,同时新员工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也做了一些职业准备,对能很好地完成当前的工作比较自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新员工对工作岗位了解还不够透彻,困难认识不足,或由于刚刚接触工作,领导交办的任务还比较简单等原因产生。
2.对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满意度较高,工作状况总体评价高
除了感到工作岗位对口外,针对具体的工作,78%的新员工认为强度适中,73%的新员工认为企业文化良好。此外,工作环境,设备条件,同事关系的满意度都超过了90%,只有考核方式和培训机会的认同率偏低,分别为63%和50%。工作状况总体评价的满意度为75%。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各级领导给新员工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设备和氛围,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安心工作,快速融入我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当中,但是各级领导还需提供新员工们更多的培训机会,并在考核方式上进一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工作积极性高昂,成才愿望强烈,竞争意识较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新员工认为自己当前工作中最大的烦恼是“事业前景不明朗”及“工作成绩不突出”,他们最需要“良好的职业培训”和“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诚然,这些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同时也和他们本人的努力密切相关,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新员工们对得到锻炼、获得晋升和施展才能机会的渴望。
三、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解决新员工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各级领导要重视新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体谅他们在外地工作的困难和艰辛,切实帮助解决问题,形成长期的一对一帮助,不要忽冷忽热一阵风;能够予以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予以解决,提高办事效率;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与新员工进行沟通,提高透明度,积极取得新员工们的谅解与支持。
(二)开展传、帮、带,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到工作中
各单位应该鼓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们与新员工多沟通,并结合野外实践,让新员工有机会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利于他们更快地成长。针对很多在办公室工作的新员工们希望能够去野外进行实践,在部门内进行轮岗,尽量接触每一个工作领域,以利于今后有深度及广度地开展工作等要求,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创造条件使之得以实施。此外,老员工在传、帮、带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专业细节要严格要求,对一般性的错误也需多予以谅解并耐心指导。
(三)培训及方式
篇8
一、政治方向明确,擦亮窗口,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王同志是奋战在控申检察工作岗位上的一名老兵。他在进入管城回族区检察院工作的21年里,有11年是在控申检察工作岗位上度过。其中,他担任控申科副科长两年,担任科长9年。他在担任控申科科长的时间里,以创建文明接待室为契机,大力开展窗口建设,推行涉检首办责任制,实行文明接待,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使该院受理的数百起控告、举报、申诉案件全部得到按期处理,无一人出现赴省、进京涉检上访,被誉为检察院的“消防员”。由于工作突出,该院的控申检察工作连年被评为全市控申检察工作先进集体。其控申、举报接待室,分别被省检察院授予文明示范窗口称号,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称号。控申科也连年被管城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稳定先进单位和处理涉法涉诉先进单位。
二、大局意识强,深挖犯罪,促进本辖区经济健康发展
王同志自年2月担任管城回族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以来,在市检察院反贪局和院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高检院和省、市院关于查处贪污贿赂大要案的指示,认真落实“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增强效果”的十六字方针,本着服务辖区经济建设为出发点,积极推进该区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查处,取得了突出成绩。年元月至今,该院反贪局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案件15件32人,其中大要案共计14件28人,占立案总数的93.33%。
1、狠抓了国有公司和企业贪污贿赂大案要案的查处。年以来,王同志带领该院反贪局不断拓宽案件来源渠道,深挖了辖区内国有公司和企业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大要案,共立案侦查国有公司和企业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案件4件8人,大案、要案的比例高达100%。如:年,该院立案侦查了郑州中原粮食储备库主任周建民(副处级)涉嫌受贿62万元案。该案在侦查中,犯罪嫌疑人周某和另外两名主要证人出现全面翻供。王同志积极带领办案干警深入调查取证,通过再生证据的收集和深挖余罪,最终查明了犯罪嫌疑人周某涉嫌受贿62万元的犯罪事实。
2、采取多种形式,拓宽案源渠道,在发现和侦破大案要案方面下功夫。年3月,该局干警在街谈巷议中了解到圃田乡小店村村干部在土地拆迁补偿中做手脚,从中大捞好处。王同志带领办案人员对此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后认为,该村位于郑东新区征地拆迁范围内,拆迁任务量大,且拆迁补偿标准不一,村干部极有可能利用这一时机从中做假,骗取补偿款。经检察长批准,王同志带领办案人员依法立即对该村拆迁补偿原始手续进行调取,并到有关部门进行核对,从而发现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陈留砖等3名村干部伙同乡政府财政所副所长焦卫民,伪造土地部门出具的罚款手续,骗取土地补偿款73万元窝案。
3、立足于本辖区查处案件,深挖新农村建设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年以来,王同志带领全局干警认真贯彻高检院和省、市院“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确立“立足于本辖区查处案件,为辖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想,深挖了本辖区新农村建设领域发生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成效显著。年以来,该局从辖区农民群众反映突出的征用土地、拆迁补偿、电网建设等热点问题入手,经过深挖细查,共立案查处了涉农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案件8件18人,其大案件8件18人,占立案总人数的100%。如在侦查十八里河镇八郎寨村支部书记乔月林、会计李建民挪用公款117万元案件中,该院反贪局发现该村在办理征地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透过这些现象,经分析后认为该村干部很有可能利用征地之机从中收受贿赂。围绕权利运行这条“主线”,通过摸查和强有力预审,一举挖出该村支部书记乔月林、村主任李长林等六人利用土地被征用之机共同收受贿赂窝案,受贿金额高达92万元。此案经一、二审法院审判,乔月林因犯挪用公款罪和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李长林因犯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4、开展个案预防,努力为发案单位服务。工作中,王同志结合案件的办理,有针对性地抓好个案犯罪预防工作,经常带领办案人员深入企业、乡镇走访或召开座谈会,适时向发案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如:通过办理河南省油脂公司经理李振彬贪污案,及时向该企业发出检察建议,一举为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400余万元。该检察建议在年度郑州市检察系统检察建议评选中,被评为十佳检察建议。
篇9
大家早上好!
很荣幸能接到人力资源中心的邀请参加今天这个培训总结会,由于刘厂长要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所以委托我代表工厂出席。
我们本次大学生培训共有学员102人,其中海外事业部77人,部品事业部委托25人。在三个月的培训期内,我们根据人力资源中心以及制造中心人力行政部的安排对所有的大学生分成了五组进行培训,培训版权所有!的内容包括工厂的整体运作流程以及各部门的具体运作流程,并且为每一位学员在不同的阶段都安排了具体的工位,让大家亲身体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所有的大学生都非常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整体的培训计划,虽然说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个别的意见分歧,但是通过沟通后都能够理解、接受。实习之余,部分的大学生还协助厂办及其他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沃尔玛审查的过程中,协助我们整理生产线资料的几位大学生都能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沃尔玛审查的顺利通过作出了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工厂对于他们的付出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之前一直从事大学生培训的工作,到我们这一届已经是第五届,虽然说我们这次大学生培训,是我们海外制造中心首次举办的大学生培训,但是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涉及部门之广不但在我们中心,即使在其他事业部、其他中心都是罕见的。然而,我们在事业部领导的领导下,在人力资源中心及中心人力行政部的精心策划下,在各部门,尤其是实学生的的密切配合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我们的培训计划,基本达到了我们学习的目标,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不能忘记的是,在实习过程中,人力资源中心及中心人力行政部的培训管理人员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与劳动,在此,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版权所有!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刘燕!小陶!!罗经理!!!
过完本周,我们的大学生培训就要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大家要面对将会是具体的工作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已经分好了部门,找好了归属,不管分在哪一个部门,建议各位一定要端正好心态,初到一个岗位,在一个时期可能是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大家可能都会“打杂”,因为需要一个适应期,在段时期里,建议各位不要急躁,在岗位中要虚心地向老员工请教、学习,作到不耻下问,尽快掌握好独立上岗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合理地调整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读书的时候是希望做一行爱一行,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干一行爱一行。这几年,我们看到很多的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定位及目标不清楚,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结果一晃几年过去了,到头来是一事无成,白白耗费了光阴,而能脚踏实地地工作的大学生,在短短几年内成为经理人的案例并不鲜见。所以,建议各位不要因为所分配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相近或者与自己的兴趣不一致,就无法安定下来,总想着另辟蹊径,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到头也许猴子掰玉米的故事就会重演了。
篇10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延迟退休年龄是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中国也将逐步延迟退休年龄,这也意味着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将得到延长。但是国内鲜有专门从安全生产的角度研究年龄较大的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
相比之下,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建立了国家老龄从业人员生产效率和工作研究中心(NCPAW),专门从事年老从业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OSH)方面的研究,希望通过延长职业生涯,鼓励年老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产出。美国科学院也对年老从业人员的OSH需求进行过研究。美国鼓励科研人员把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保护技术和新出现的、推进从业人员的健康与预防疾病的努力加以整合。
研究年老从业人员OSH现状
研究有群体性也要注意差异性
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年老从业人员的人口学特征,比如人口统计趋势、健康和就业岗位特征;在变化中的劳工市场和工作岗位,其工作经验和健康状况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比如劳工市场的变化情况、工作岗位的变化特征;社会经济问题,比如社会经济地位、性别、民族和种族特征、年龄歧视、工作岗位特征;年老从业人员和年轻从业人员在生理和认知上的差异,比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年老从业人员工作场所暴露情况,比如化学、物理和生物暴露的影响,工伤、职业病和工作组织结构对其健康的影响,高风险就业岗位、职业病造成的负担;针对年老从业人员的法律政策和职业安全健康计划,比如法律强制介入,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计划,安置受到伤害的从业人员并制定回到工作岗位计划。
年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不仅仅反映了个体的生命历程,同时也反映了从业人员的社会经济状态、性别、种族、民族和近期劳工市场与工作岗位的变化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社会阶层、民族和种族特征存在着差异,因此研究时,不应当把年老从业人员作为一个单一的群体加以研究。
研究年龄和工作业绩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认为,对年老从业人员而言,以下身体器官的衰老变化情况,最有可能对他们的工作能力产生影响:肌肉、骨骼、视觉、听觉、肺功能、皮肤、新陈代谢,以及免疫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身体器官的衰老变化情况会变得异常快速。
但是,目前人们对年龄和工作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还没有一个结论性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年龄和工作业绩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某种波动性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在认知能力下降和获得与年龄相关或工作岗位相关经验之间波动。
研究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组织架构影响
除了关注物理、化学和生物机械工程方面的工作场所危害,研究人员对年老从业人员在工作相关的个体心理问题、社会心理学和组织架构方面的认识有所增加。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美国和绝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从制造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过渡,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问题变得非常明显。在许多情况下,年老从业人员的情感比年龄较轻的从业人员的情感更为稳定,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有工作的老人比没有工作的老人更不容易患上心理问题。
关注年老从业人员OSH促进对策
研究人员发现,美国制定的一些公共政策的介入方法对年老从业人员的就业产生了影响。比如,美国的公共政策规定,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从业人员就业进行歧视是违法行为,所有参加社保体系的从业人员,只要按照规定参加特定时间的工作就能够得到一些健康保障、残疾保障和退休收入保障。但是,由于雇佣政策必须确保在就业年龄上保持中立,专门针对年老从业人员的法律保护几乎没有。
研究人员认为,针对工作场所的最好介入政策,是通过改变工作环境适应从业人员的需求,而不是通过行政政策或培训让从业人员自己适应。原则上,必须尽可能地关注危险源,因此,就业岗位设计、再设计、工程技术再设计,改善年老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应该得到最高度的关注。同时,研究人员建议政府和研究机构在制定雇员援助计划时,应当考虑与雇员年龄相关的需求。
研究人员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关注年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信息研究项目计划
制定信息研究项目计划,改进数据库和数据记录系统,记录年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需求,关注这些从业人员。加快建设可以互动的、包含详细信息的职业信息网络数据库。
对数据设置进行新的纵向安排。要求包含从业人员雇佣历史的详细信息以及他们所在就业岗位的特殊要求和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信息。
在进行持续的纵向调查统计时(比如,从业人员健康和退休调查统计、收入动态专家小组研究),增加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因素的信息,或建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的模型,并关注风险。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应当开发一套数据库,对与工作相关的暴露接触情况类型和接触等级进行记录,暴露接触情况包含化学、物理、生物机械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应当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至少包含年龄、性别和种族),对工作场所出现的工伤和职业病发病率进行报告。建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和美国劳工统计局开展合作,对工伤、职业病或健康紊乱报告系统进行详细地评估和审查。
建议美国健康统计中心和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在全国健康调查访问统计报告中增加一套调查统计补充报告,定期把工作场所的风险因素和职业病记录在案。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应当与美国劳工部开展合作,投入资金,设计与雇佣质量调查统计类似的调查统计工具,定期开展岗位特征、工作场所风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
继续深入研究需求 了解需求原因
对于年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需求进行必要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出现这些需求的原因。
对工作场所普遍存在、可能存在的暴露危害,对年老从业人员所产生的生理、病理和功能性影响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从个人和人口学角度,对年老从业人员身上的慢性疾病与工作场所暴露接触危害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进行系统性和实质性的研究。
开展目标明确的研究,确定社会经济变量和人口统计变量与年老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之间存在哪些关联机制,这些变量是否能够预测各类危险性岗位和各行业的从业人员雇佣情况,这些变量如何与从业人员作出退休或阻碍其退休的决定进行关联。
明确有效的介入政策和计划
确定和明确哪些政策、项目计划、介入技术和介入战略能够有效地满足年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需求。对于工作岗位设计、培训和工作环境介入措施开展研究,确定这些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年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需求,以及采取这些措施需要花费多少成本。还应当对年老从业人员出现的工伤和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所有直接和间接损失进行评估。
研究人员认为,介入研究无外乎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关注具有较高技术能力的年老从业人员,他们能够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这些人员,社会有强烈的愿望把他们留在工作岗位,这类政策和计划将主要关注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岗位设计,使他们能够最为有效地开展工作。
- 上一篇:工程项目履约管理总结
- 下一篇:工程项目合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