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业种植;休闲;生态;发展;经营模式
建设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不仅可以改善人们平日的高频率生活,更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结合地方特色,建设有特点、有质量的农业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由于此类生态园区是一种新兴产业,在展开运作的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农业、休闲、生态三者有效的结合,是当今社会中一种新型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休闲度假与农业生产发展的相互融合。不少地区对于此类发展形式已经开始广泛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援此种农业发展模式,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克服种种困难,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外界实行高科技的信息交流,多种方面同时着手,将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产业办理得越来越好。
1发展现状
农业种植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正式成型,所以这种新型农业发展形式的历史还不是很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因此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重视度已经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农业种植与休闲度假的结合,我国对此类发展形势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性较弱。但是通过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此类农业的发展模式正在飞速扩张,每年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新建数量都非常可观。目前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建设的主要形式分为特色主题、生态主题和高科技主题几种。结合地方的自然特色与人文发展特点,开辟出最具有当地特色的模式,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的产业都离不开信息化,农业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地引进高科技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低碳环保的生态园区。生态园区的建设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要突出生态的优良性,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秀丽的位置,让休闲度假的人们感受到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特色与优势。此类生态园区的初步规划,要突出设计主题,以游客的感受为出发点,建立符合大多数人思想的生态园区。当今农业种植生态园区的建造数目逐渐攀升,每年都会有新型模式的生态园区建立起来。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大批量建立,不仅可以让人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体会大自然,更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生产总值逐步增高。以当前的形势看来,在未来建设的生态园区中,大多数的发展趋势则会是逐步的突出个体的独特性,拒绝雷同性较强的建设。因此要结合各个地域的区别性,充分利用地区的优良特点,实现多种项目相结合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建设上具有地域特色、风格上具有人文特色的优质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
2存在的问题
2.1生产模式不够成熟
虽然此类新型的农业发展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是毕竟生产时间过短,生产模式还不是特别成熟。对于生态园区的经营理念,消费群体根本无法理解这种理念。这就要求在生态园区的工作人员对于生态园区的理解非常深刻,可以对前来休闲度假的人们提供良好的知识梳理与生态园区的介绍。保证任何工作人员被求助时都能够及时的帮助消费者,使各个部门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分工明确,不互相干扰,争取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2种植项目单一
在农业种植建立的过程中,很多生态园区的农业种植项目单一,让休闲度假的人们没有感觉到生态园区的多样性,对此,应该加大对于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农业种植力度,增加多样性。让前来休闲度假的消费者能够在种类繁多的生态园区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让消费者积极的参与到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中来。某一地区的生态园区的建立,都存在着共同的特点,此类雷同现象的产生,让消费者对于生态园区的期待值直线降低。各个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都应该具备自己的生态园区特色,结合自身生态园区的地域特色,种植独特的植被,或突出农业种植,或突出观赏性,或突出休闲。
2.3缺乏竞争力
无论哪种方式的生态园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让消费者在体验的同时,找不到其他生态园区的影子。同等条件的竞争不存在竞争力,为让自身的产业存在一定的竞争力,在行业内成为佼佼者,就一定要具有生态园区特色,独特的自身魅力,在博弈中战胜对手。既然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是以广泛的人群为消费对象,那么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突出对人的重视,以人们的思想或兴趣为出发点,建立一系列具有人文特色,具有人性化的项目。现在的很多生态园区都是由各种项目简单拼凑,没有一个完整的主题特色。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都应该主动解决,并建立具有独特魅力的综合性产业。
3未来规划
3.1出台政策、引进高科技技术
对于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建设,应该进行一定的规划,设计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尊重自然为基础,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建造更贴近自然、符合消费群体思想的生态园区。农业、休闲、生态三者有效的结合,是当今社会中一种新型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休闲度假与农业生产发展的相互融合。不少地区对于此类发展形式已经开始广泛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援此种农业发展模式。对各项的设施逐步完善,引进高科技技术,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所需的各项要求。
3.2功能性划分生态园区
以农业种植项目为前提,有效的结合地域的优良性,集合休闲度假、娱乐观光、果蔬采摘等内容,建造绿色高效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将生态园区进行功能性划分,可以大体分为植物观赏区和果蔬采摘区。在植物观赏区中,将林木区与花卉区进行大体的分类,让喜欢林荫的消费者可以在林木去里感受到森林的独特魅力,让喜欢花卉消费者可以看到具有地域性的花卉,感受蝴蝶围绕身边的美感。还有很多消费者喜欢更自然的分类,那就需要建立花丛与树木相结合的自然感官体验区。果蔬采摘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可以在生态园区内对采摘进行分类——蔬菜采摘与水果采摘。让喜欢水果的人可以食用到无农药添加也非常饱满的水果,让喜欢绿色蔬菜的消费者能够吃到最健康最无害的蔬菜。在喧嚣的城市之外让广大群众能采摘到最绿色的果蔬,通过自己的挑选进行采摘,在食用时心情更加愉悦。这种构建模式在当今的生态园区中并不多见,所以结合地域特点,建立属于自己的更有行业特色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
3.3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
相信在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之下,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建立一定会克服种种困难,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外界实行高科技的信息交流,多种方面同时着手,将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产业办理得越来越好。
4结束语
结合当今社会体制与经济发展状况,建立绿色、高效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不仅可加速农业的发展,还可以有效的结合城乡特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不离开信息化社会的同时可感受到与平日繁重的工作不同的,全方位的身心放松。以当前的形势看来,在未来建设的生态园区中,大多数的发展趋势则会是逐步的突出个体的独特性,拒绝雷同性较强的建设。结合各个地域的区别性,充分利用地区的优良特点,实现多种项目相结合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建设上具有地域特色、风格上具有人文特色的优质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
作者:贺生芳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后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X171.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1.022
Analysis of Eco-agricultur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Basing on Post Modern Agricultural Theory
CHEN Shou-yue, WANG Lia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stmodern agricultural, clearly and design relations between, and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Hebei Lyurun of Eco-agriculture park, target loc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design and functional zoning in four aspects, expounds theory of the post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gricultural park should be used,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future design research word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Key words: postmodern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1 研究理论
1.1 后现代农业
美国学者C.迪恩・弗罗伊登博格认为,后现代农业[1]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的价值转变与价值拓展[2]。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后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两者之间不仅是时间上的差异,还是内涵上的区别。后现代农业本质上是大农业的开发、利用及其产品生产前后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农业超大产业化经营系统。后现代农业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农业的生态服务、社会支撑功能,注重农村的三生(生活、生态、生产)协调,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视农业的多元化功能拓展,如生产、娱乐、生态等[3]。
1.2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一般包括总体规划的项目设计。农业园区总体规划,是依据园区立地条件,对给定农业园区的发展理念、功能定位、项目建设、区划布局、基建完善、景观设计、环境保护、组织管理体系、运营机制等进行策划和总体安排,而项目设计指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构思,并给出详细表达[3]。
1.3 后现代农业理论体系是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来源
后现代农业以农业生态化作为农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和关键所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信息装备输入组织生产,要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协调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优化品种组合,建立良好的物流系统,实现三大效益高度统一[4]。农业园区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保护和优化环境放在首位,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休闲环境景观和空间,确保农业园区生态可持续发展。
1.4 后现代农业理论体系是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哲学基础
后现代农业要求推动“双赢”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危害最小化,实现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要求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约束性压力,严格保护生物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同时改善生产条件,确保园区农业的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这与后现代农业中提倡的生态永续性理念不谋而合[5-7]。
1.5 后现代农业理论体系是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后现代农业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农业科技设备,坚持生态保护原则,将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范畴中各环节,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农业园区设计过程中要在资源环境条件及各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各产业链做出有效延伸与合理串联,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8-9]。
2 研究区概况
园区位于京、津、冀大城市群的腹地,靠近全国政治中心,处于华北经济中心双巨城中心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以及京津城际交通线中心,是京津城际中心花园,华北和东北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通道的咽喉。区位优势明显,距北京国际机场60 km,距天津滨海机场80 km,距天津港约80 km。园区的公路、铁路、高速公路贯穿廊坊南北,四通八达,市郊铁路,京山、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廊万路,京津高速铁路横穿东西,104国道、光明线近在咫尺。位置得天独厚,是成为园区进行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为园区农业的成功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农业开发理念与目标定位
3.1 农业开发理念
在京津冀一体化组团发展背景下,立足京津大都市区的先天优势,以“服务首都、融入首都”为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产业兴园”为理念,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以“高效出产、享受生活、生态保护”为核心功能,推动园区多元化开发;园区的建设为建设“平原森林城市”任务,完善和优化廊坊市城市功能提供了一种现实途径。创立一个工农有机结合的商业盈利新模式,实现绿润集团的使命与战略,打造“廊坊绿谷”和绿润集团“农林综合体”。
3.2 农业发展目标定位
综合园区区位独特性、水资源限制性、文化特殊性、环境约束性的特征,以及京津发展预测、区域内外农业现状以及开发的目的与理念,借助区域发展优势,将园区农业发展成为最具创新的城郊型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最安全的优质彩色苗木精品研发生产供应中心、世界首个城乡一体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全国一流基于农业的综合生态休闲服务区[10]。
4 产业组织结构设计
农业产业框架设计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园区资源环境条件及各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各产业链做出有效延伸与合理串联,从而保证农业充分融入生态城总体产业发展大环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外部分工合作体系,维护园区的生态平衡。
园区生态城生态环境良好,区位条件优越,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结合前面几个章节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园区发展以下产业较为较妥当:
(1)基础产业:苗木驯化繁育、中药材种植、绿色(有机)鲜果种植、林下经济;
(2)主导产业:生态休闲旅游与农商服务、工厂化植物生产(花卉苗木);
(3)衍生产业:废弃物CPU②(食用菌生产、有机肥生产、沼气发酵池、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处理站等)。
坚持以“绿色、环保、低能耗”作为生产标准,逐步建立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竞争力强的园区。
5 农业产业功能区划
5.1 总体功能分区
根据园区生态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确定“一环、五区”。一环:彩色大道内环线;主体建设区:农林科技展示区、都市花木体验区;配套建设区: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区、观光农业风情区、私家农庄休闲区、市民公共服务区。
5.2 重点项目建设
(1)彩色大道内环线围绕园区内环路两侧设计,以花期果期相交错的果树和流光溢彩的苗木、林果为要素,既是良好的防护屏障,又构成优美的外向型景观,也可沿环形道路,精心设计建筑、小品和休憩等设施,突出文化主题和内涵及多个景点的连续性,并结合植物造型布置,开展赏花、采摘、摄影和自行车骑游活动等。
(2)农林科技展示区规划面积27.13 hm2。分为自然、农林、未来等三大主题板块,是园区景观、文化、服务、活动、高档设施、赢利和公益项目精品的聚集区。包括光伏温室、高档花卉温室、育苗温室、现代农林展示中心、苗木科技研发中心、管理服务培训中心、高档彩色苗木展示区、停车场。规划主题为展示高新农业科技,集锦现代缤纷园艺。
(3)都市花木体验区规划面积83 hm2。确保园区大规格苗木繁育主体地位,是园区景观建设重要组成,也是美丽乡村高档社区的门前花园。精品大规格苗木区、珍稀苗木种植区、林下经济示范区、苗木绿谷、都市花廊等。
(4)观光农业风情区规划面积23.4 hm2。依靠产业背景,以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体验为核心吸引力,包括异域农业风情区(荷兰农园、法国农园、日本农园、韩国农园)、房车营地、树屋营地、拓展训练基地、阳光草场、农耕展览馆、草地婚礼、珍稀动物世界、休闲主题庄园(薰衣草庄园、海棠庄园、郁金香庄园)等,规划主题为汇聚欧亚精彩农园,展现海外乡村风情。
(5)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区规划面积18.13 hm2。通过露地和设施相结合的栽培方式,采用灌溉微喷节水化、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等果树栽培新技术进行设施管理,结合不同的季节,开展赏花和采摘项目。包括百草园、设施果树园。规划主题为展现果林缤纷精彩,品味城中果园风情。
(6)私家农庄休闲区规划面积27.3 hm2。以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体验为核心吸引力,形成家庭农场承租、文化体验、休闲生活的魅力农场。包括人工湖、木屋别墅、水上餐厅、人工湖、大棚、菜园、停车场等。规划主题为体验家庭私有庄园、漫步低碳农林公园。
(7)市民公共服务区规划面积21 hm2。通过生态环境的打造,为廊坊市民营造一处修身养性的农业公园性质的公共服务区,吸引人气,扩大园区的社会效益。规划包括都市彩色广场、农耕雕塑、人工造林示范区等。规划主题为鸾凤筑巢吸人气,和谐共建生态城。
6 结 论
后现代农业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与现代农业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更加注重农业发展的生态化、永续型和综合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11]。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展示的窗口,其规划设计过程中融入后现代农业的理念与内涵,必将丰富完善区域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提升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水平,以期为我国发展后现代农业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周淑景.农业发展战略转变与后现代农业[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73-75.
[2] 陈成斌.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53-55.
[3] 曹仁稳.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03,28(3):110-117.
[4] 林祥金.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3(7):76-80.
[5] 董慧.后现代农业是可能的[J].与现实,2008(5):124-127.
[6] 胡晓兵.现代农业技术异化的表现及其根源探析[J].学术交流,2007,159(6):96-99.
[7] 王凌香,孙金福.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后现代农业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7):369-372.
[8] 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期刊,2004(1):221-229.
[9] 潘润泽,李春德,李俊峰,等.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3):61-63.
篇3
观光农业是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游客前来观、尝、娱、劳、购的农业类型,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复合经营型产业,具有“农游合一”的性质。
观光农业园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园的设计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一、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观光农业一般是在原有生产基地的条件上,进一步开发而成。因此观光农业园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同时,观光农业园必须结合所处地区的人文景观与文化,将生产、旅游综合考虑,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
(二)发展特色,营造主题。观光农业的景观资源具有地域性,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挖掘资源潜力;同时,注重所处地区的人文与文化,加强对传统民间风俗活动和具有时代特色的项目的开发和乡村环境的营造,创造出有特色、有主题的农业观光园。
(三)效益兼顾,持续发展。农业观光园在保证游客使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闲置空间,仅兴建必要设施,并且尽量使用当地传统做法和乡土材料,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一定要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观光农业的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好的生态效益。并通过观光旅游活动,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人们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以提高全民素质,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观光农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二、观光农业园规划方案
(一)观光农业园功能分区规划。依据园区的资源基础、景观特征,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重庆市铜梁桂圆都市生态农业园区为例。根据项目特点及综合现状评价,规划成“二心四区”的功能分区布局。“二心”即人口管理中心与综合交易中心;“四区”指生态养殖加工区、高效园艺生产区、生态农业庄园区与观光农业休闲区。
1. 人口管理中心和综合交易中心
入口管理中心因经营管理农业园而设置的专用区域,主要为管理、接待等功能,方便游人集散。综合交易中心主要承担产品展示销售、产品信息、餐饮住宿、娱乐服务等功能。
2、高效园艺生产区
农业生产是观光农业的主体部分,是农业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分为种植和养殖两大部分。高效园艺生产区属于种植部分。该区域有温室、大棚、组培车间等设施,主要生产一些特色、反季节花卉及蔬菜,同时还培育一些花卉、蔬菜繁殖幼苗,并种植一些观赏价值高的乔木与果树。主要承担现代高效特色园艺生产、特色乡村景观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等功能。
3、生态养殖加工区
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生态养殖加工区属于农业生产的养殖部分。该区域主要承担生态综合养殖、绿色生态食品加工等功能。
4、观光农业休闲区
观光农业休闲区应与环境相协调,注重环境质量与生态保护,强调文化内涵与旅游参与性。其设施包括老年公寓、度假村 、服务接待中心、儿童游乐园、野营烧烤、水上活动中心 、露天茶座、濒水茶室 、景观建筑。主要承担休闲娱乐、商务接待、生态渔业综合开发。
5、生态农业庄园区
生态农业庄园区其设施包括高档别墅群与水库建筑、水上娱乐、休闲茶场、野外露营与烧烤、森林球场、森林游戏、景观与绿化建设等。主要承担开发高档别墅住宅、农耕文化体验、水上娱乐。
(二)观光农业园其他规划。1、园路规划
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农业园的使用功能出发,建立循环路网。园区道路采用3级道路系统布局 。1级道路即主干道,为园区的骨干道路系统,满足各种车辆通行;2级道路为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重要景点;3级道路即游步道,主要为观光农业园展示区的游赏道。
2、园区绿化设计
园区绿化设计从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为突出 “桂都”特色,规划选择桂花为主要树种,并搭配其他常绿树种香樟、天竺桂、杜英等,做到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三、 小结
篇4
关键词 农业观光园;概念规划;福建厦门;同安区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13-02
Abstract With the case of Tong'an agricultural park in Xiamen City,the mea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 conceptual plan to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nature,the target,the resource and the tourist resource market of parks.It showed that the conceptual plan should become a supplement and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to the existing planning system.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conceptual plan;Xiamen Fujian;Tong'an District
概念规划是规划体系中的新星,通常不被列入传统完整的规格体系中,其与总体规划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成型的总体规划,属于一个可修改的变量型规划;概念规划更着重于对未来发展、可能的经济效益、市场增长点等内容的预测,更侧重理论上的参考意义;而总体规划着重界定园区的建设格局、内容、方向、步骤等,其约束力和指导性更强。
国内在20世纪后期开始兴起概念规划热潮,从城市规划体系的概念规划逐步向其他行业规划领域延伸,但在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设规划实践中概念规划的应用极为罕见。2012年受到委托对厦门同安农科乐园进行概念规划,以帮助投资方和有关政府部门判定该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本文以此案为例,探析农业观光园区概念规划对项目目标定位、功能模块、开发方向、资源及客源分析等内容的参考指导意义。
1 项目现状
园区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交通便捷,厦门本岛可30 min内方便到达,同安区内10 min即可到达。场地周边现为大型蔬菜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配套设施已有一定规模,享有一定的声誉,农业景观本底较好,具有与城市景观完全不同的异质性,具有强烈的景观吸引力与开发潜力[1-2]。
2 项目性质与目标
2.1 性质
本园区将建设成为都市高效植物工厂样本,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和现代农业休闲园区,融研究、生产、示范、教育、休闲、产业模式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现代农业园。
2.2 目标定位
本园区建成后,在市域、省域范围内成为厦门乃至闽南地区的现代农业展示与体验中心、商业城市高效现代农业模式推广示范中心、现代智能化农业研究中试基地、厦门新兴农业休闲观光胜地。
3 发展战略
3.1 园区景观吸引力营造
建设区域范围内技术与设施水平领先的智能化现代植物工厂,展示新型都市(市郊)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与现代农业科技景观,凸显园区景观吸引力的第一层面。展示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高效、安全与可控、可追溯的生产体系与产品;展示现代农业文明,构成园区景观吸引力的第二层面。设立温室花园餐厅和蔬菜卖场,强化休闲观光设施和功能建设,促使产业模式的当场转化,提高生产经济效益。集农业文化、现代温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科教文化于一体,通过文化创意展示园区景观吸引力第三层面。通过区域农业景观与城市景观间的异质性比较,园区现代农业景观与周边传统农业景观异质性比较,创意休闲景观与自然景观异质性比较三方面提升园区景观异质性和吸引力。
3.2 宣传与市场运营策略
借助政府与公众媒介平台宣传迅速打开知名度;通过诸如食品安全生产体系等热点话题提高园区知名度;融入区域旅游系统,提高园区知名度并获取更多的游客和市场资源;通过各类旅游创意、文化创意活动提高园区知名度并获取更多的游客和市场资源;结合科教宣传,赢取基础游客群体。
4 重点分区与项目
根据融合园区的自然生态体系和人工生态、景观体系,并使各分区拥有不同于其他分区的景观中心点。有利于行政管理、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有利于建设简明的游览组织结构的原则进行园区内部分区。将园区分成植物工厂、休闲观光温室、附属综合服务休闲区3个功能模块。3个分区分别承担一定的功能需求,展现不同的特色景观。
4.1 综合服务休闲区
建设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品商店、电教宣传室及休闲景观区。总体风格控制为现代自然式景观,建筑为与智能化玻璃温室相协调,强调线条形式美,糅合古典和地方特色的小组团形式。停车场为树阵隔离的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与旅游品商店可以互相依存,提供各类商务服务,并与电教宣传室一起构成室外建筑主群体;电教宣传室主要承担科普教育的功能,拓展、弘扬传统与现代农业文化,增加园区服务与赏玩项目,提领园区农业文化创意;景观区以园林植物与果菜作物混合造景,营建优美景观,着力营造3类公共空间以达到增加园区空间容量,延长旅客在园区停留和消费时间从而提高园区效益的目的。3类公共空间分别为儿童活动空间、游客休憩空间、游客过渡休闲空间。
4.2 植物工厂区
植物工厂区内,根据作物生长所需最佳条件,由智能化系统协调有关系统、装置及设备有规律运作,综合调控各环境因素,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农产品周年生产,均衡上市,实现生产高速度、高产出和高效益。
植物工厂区以高顶玻璃大棚为基础结构,外观加以现代建筑形式的美化修饰。植物工厂主要包含四大区域,分别为组培播种区、育(炼)苗区、生产收获区和包装储藏区。为了方便展示、参观和示范,设有3.0 m宽的参观走廊。
4.3 休闲温室区
休闲观光温室以蔬菜主题餐厅的形式加以体现;以食品安全、绿色蔬菜为基本要素,开发主体餐饮系列,融合文化创意,成为园区主要的经济支撑点之一。
5 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和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围绕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传播,商品创意新颖、人性可爱,服务贴心到家这四大特色从两大商品品系3个层次进行园区的旅游产品开发。两大商品品系分别为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系和科教及服务商品品系。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系是是一个以实物商品开发为主的商品品系,分为绿色无公害蔬菜销售(绿色、反季节、高附加值品种)、专题饮食创意蔬菜饮品等附加服务、衍生的旅游农产商品三大类。
科教产品品系:以思维与服务产品为主体,适当的实物支持为体现的一个产品品系,分为科教服务与宣传、科教商品销售服务(书籍、光盘、培训、讲座、咨询等)、创意科教产品的销售与服务(家庭菜园的设计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壁垒的创意型服务项目)。
6 资源和客源市场的分析和预测
6.1 景观资源分析
借鉴目前国内风景区总体规划通用的景观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对未来本园区建成后的设施和景物进行评价与分析的结果见表1,综合评定本园区的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自然景观以现代农业科技建筑、农田自然景观、乡村自然景观为主,与都市景观具有迥然不同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景观吸引力;现代化全智能温室蔬菜工厂具有独特性和显著性的吸引力,在厦门市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显著性是园区主要吸引力所在;人文景观以农业科教景观为主,虽然比较单调,但科普宣教活动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典型性吸引力,可以作为园区辅助吸引力。
6.2 客源市场分析
据资料显示,福建总人口约3 700万人,城镇人口约占40%;而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厦门人口约为4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比例更高达约80%;厦、漳、泉闽南三角地区普遍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总数约1 000万人,城镇人口比例较高,具有非常高的旅游出行潜力。因此,分析园区客源分级如下。
主客源来自厦门市区的常住人口,前期以散客游或者自驾游形式居多,中线以后要通过旅行社组织客源为常态客源,散客自助为节假日重要客源。第二客源来自闽南三角经济发达区域的城乡居民。借助发达的区域交通和大力宣传以及厦门本岛的旅游中心城市优势,闽南三角经济发达区的城乡居民很快将成为本园区的主要客源组成部分之一。第三线客源来自省内其他城市的游客,比如福州等省内中心城市的游客,在交通、宣传和接待工作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也会成为园区客源的一个重要组分。第四线客源为特定的参观人群和部分来厦门旅游的省内、国内游客。这部分客源的可预期值变化较大,主要取决于整个旅游系统的资源整合和融入,但对于提升园区知名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3 客源组织策略
融入区域旅游大体系,开发以组团游和自驾游等各种形式一日游为主线策略。以各种群体的科普教育游为另一类组团游的重要形式。以绿色蔬菜配送和家庭菜园服务等延伸服务形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固定一部分基础客户群。
7 结语
农业观光园区的概念规划可以在项目投资建设之前预测明晰项目性质、目标、投资方向、效益增长点、客户市场、建设格局等关键因素趋势状况,对判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合理性,投资的安全性、回收预期等具有相当的参考指导意义,是对现行园区规划设计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园区建设前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8 参考文献
[1] 吴春波,于强.我国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7):25-28.
[2] 李志强,黄锡隆,李超.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初探:以眉山农业观光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9):55-57.
[3] 张丽丽,岳本良,宋艳梅.浅谈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J].现代化农业,2009(6):26-27.
篇5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首批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形成了以肥西三岗、庐阳三十岗、蜀山南岗、长丰水湖、瑶海磨店和肥东赵光为主的7条乡村旅游观光带。截至2008年4月,合肥市从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景观环境保护、服务项目等四个方面评定出全市星级农家乐共101处,标准从低到高设置五个星级,星级越高,农家乐旅游档次越高,其中5星级农家乐3家、4星级16家、3星级14家[3]。通过对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的调查,发现随着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开发层次低,缺少系统规划。由于缺乏农业旅游观光园宏观的开发指导,加之管理体制和相关的管理法规不健全,出现了投资随意性和开发盲目性,大家一拥而上,景观规划随意性强,缺少系统规划。②农业旅游项目单调,形式雷同。由于对乡村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只注重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少量景观元素,设计单一,旅游项目单调,都以采摘、垂钓等传统农业旅游项目为主,整个园区缺乏长久的吸引力。③农业旅游缺少当地的人文内涵和特色。大多数农业旅游观光园缺少当地本土的人文内涵,对当地的文化挖掘不够,形式趋同,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使人们感觉每个观光园都差不多,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吸引力。④园区旅游管理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很多园区的旅游功能往往是其生产功能的延伸。由于人员素质、重视程度和经济能力的问题,使旅游功能处于次要地位。加之品牌意识不强,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⑤资源利用效果差。很多农业旅游观光园不重视自己的资源优势,一味效仿其他的农业观光园的做法,导致有自己的优势资源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浪费资源。此外,开发层次低、旅游项目单调、缺少人文内涵和特色、管理不足、资源利用差等问题严重束缚了合肥地区农业旅游观光园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的现状,本文以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为例进行分析。
2案例分析———桃蹊农业桃主题公园
2.1项目概况
合肥市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东瞿、汪堰等村,周边有三国遗址城、合肥市董铺水库等重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园区北依滁河干渠,东依汪郢干渠,西临东瞿干渠,三面临水。在这样一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环抱下的地方开发农业旅游观光园,充分借助了周围环境的优势,保证了园区的客流量,也为以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园区由采摘区、园林苗木栽培区、管理区和停车场组成,采摘区分为A、B、C、D几个区域,主要树种为桃。其中,A区为早熟桃(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摘区,B为中熟桃(6月中旬到8月上中旬)采摘区,C区为百果园区(全年采摘),D区为零星采摘园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了在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采摘,使游客们在任何季节都可享受采摘的乐趣。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注重生态规划,构建合理生态格局。它为合肥市西北部地区增添了一片200hm2以上的“森林肺片”,每天吸收消耗工业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200t以上,制造释放氧气和负氧离子145t以上。同时,还可吸收大量粉尘,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涵养水源。生态园对降低合肥碳排放,提高周边地区环境质量,促进该地区居民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尤其是对合肥大水缸———董铺水库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以桃为主题,打造特色园区和现代农业品牌。桃占总规划面积的70%左右,辅以核果类的李、杏等果树树种,营造出200hm2桃花源。同时,果园餐饮部设立特产自选销售专柜,推出具有纪念意义的“桃主题”纪念品、地方特产、名产和玲珑可爱的小工艺品、小挂件等,达到农业经营和文化经营双赢局面,打造自己的农业特色品牌。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依托特色农业,不但发展“采摘”、“垂钓”等传统项目,而且发展园区内景观建设,增强休闲设施,让游客既可体验农家乐,还可体验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情趣。同时,该园区结合产销为一体,注入商贸理念,让生产出的果品有市场。园区还积极与安徽省各高校和六安市果树研究所合作,进行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园区科技力量。园区果树新品种的示范栽培对周边形成了巨大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合肥近郊等地开发绿色生态果园,栽培高档果树新品种1000—1333.33hm2,对调整该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提升水果种植技术和绿色水平,提高市场水果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园区还是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和生态农业素质教育基地,每年可接待合肥各大高校尤其是安徽农业大学等在校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15000人次,接待在校初高中学生素质教育20000人次,意义深远。桃蹊农业旅游观光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桃树和其他果树,在策划理念上注入旅游、示范、教学、商贸概念,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模式,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2规划设计方案
合肥市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周边有三国遗址城、合肥市董铺水库等重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园区北依滁河干渠,东依汪郢干渠,西临东瞿干渠,三面临水,分布在合肥市近郊区,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规划设计方案为:①在设计理念上桃蹊农业旅游观光园注入旅游、示范、教学、商贸概念,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正是抱着这种理念,园区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入进去,每建设一个园区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学和商贸、销售等因素。②园区走企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桃蹊农业旅游观光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桃树和其他果树,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商贸的概念,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模式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③规划设计方案注重细节上的推敲。方案中在左侧路边设置了一个主入口,在上下两条路上设置了次路口,满足了园区内的交通流量。在主入口处增加了一个亲水平台,并用浮桥连接了右侧的景区,亲水平台上设置了两道景墙,可刻上与本园区有关的人文信息,增添园区内的人文景观。亲水平台与对面的凉亭隔水相望,在亲水平台周围还增加了一些水上游客项目,如快艇、游船等,这既增添了园区内的园林景观,又增加了园区内的玩赏性。右侧园区分别设置了两块铺装地,靠南边的保留了原来的花架设计,靠北的设置了一个攀岩假山游乐项目,丰富了园区内的游乐活动,让人们来到园中既可采摘、垂钓,还有其他的娱乐项目可供游玩。此外,改进方案中设置了3个可供游玩和休息的区域,分别是亲水活动区、攀岩活动区和休息观赏区。通过这三个区域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原设计中只是一个花架和树木的搭配不足,改善了园区内主要以采摘为主、娱乐活动较单一的窘境,同时提升了园区的档次,创造了优美的园林景观和人文景观。这样不但丰富了园区内的游览项目,而且增添了园区内景观效果,让游客在园中既可高高兴兴的采摘、游玩,又可以享受一份大自然的静谧。
3合肥农业旅游观光园发展对策
篇6
一、前言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加快投资、财政等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平台,我镇应当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加快新镇人口集聚和工业园区建设。
二、背景
凤林镇总面积94.3平方公里,4.2万人口,下辖48个行政村,耕地23569亩,林地87754亩。现有工业基础较差,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镇,经济弱镇。下一步的出路在哪里?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凤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基本定位
一方面以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为抓手,搭建工业平台,发展环保型生态工业经济;另一方面要以沿江两带开发为抓手,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建设集农业、工业、旅游、居住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区域新镇。
四、选址
205国道以东规划建设成江山市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沿江两带以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主,建设大型观光农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居住区。
五、主导产品
1、食品按原材料分为:蜂产品、绿牡丹茶叶、鹅产品、山茶油等绿色产品精深加工。
2、农业按类另可分为:以花卉苗木、生鲜蔬菜供应为主的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
3、旅游可以分为:水上乐园、垂钓、农家乐等几类
六、可行性分析
1、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的整体思路与我市十一五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思路相衔接。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市级食品加工工业园区,我镇可以结合林地开发,包装该项目,争取市级和省级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实现工业发展,工业立镇的思路。
2、交通极为便利。北接江山城区仅半小时路程,南临福建浦城,西边可考虑打通205国道至江西的大通道,该工程可作为浙江省扶持欠发达地区交通项目上报,可争取省级资金的支持,打通之后,我镇的交通将大大改善,将非常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业。
3、源丰富。我镇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林地资源较多,可以缓解我市工业用地不足的的矛盾。同时江山江上游白水坑水库和峡口水库水资源丰富可供利用。
4、工业经济相对不发达,环境保护较好,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目前比较注重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比较受欢迎,上级扶持政策比较多,可以通过包装项目,争取支持,赢得发展机遇。
5、集镇建设一同规划设计。我镇区域调整之后,新镇的规划设计工作刚刚开始,可以一同做好规划设计,这将决定我镇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出路。
七、意义
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附加值及土地价值;有利于形成以蜂产品、茶叶等绿色产品为核心的食品产业集群;
篇7
在国民收入增加,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方式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的社会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服务业的融合,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市和乡村的距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体现出了重大的价值和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游客接待量为每年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表明现代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受种种因素和条件制约,休闲农业园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研究农业旅游背景下休闲农园的规划与发展问题,对于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功能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休闲农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休闲农园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和生产条件,吸收农业景观、农耕文化、生态产品、乡村环境等要素,开展观光、休闲、旅游等活动。休闲农园能对农村农业资源进行重组和开发,完善农业结构,改变农村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在休闲农园内,游客可以参加劳作体验、观光采摘、垂钓休闲等活动,还可体验各种非物质的农业旅游资源,如美丽的乡村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等,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休闲农园实质上是一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1],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
科学化是休闲农业的核心,商品化是休闲农业的特征,集约化是休闲农业的方向,产业化是休闲农业的目标。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第一位,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2]。农民通过经营休闲农业实现生活富裕,同时促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2.2能创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休闲农园将一产业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从住宿、餐饮、服务业等方面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链。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休闲农园的出现能够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2.3有利于筹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
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开发观光、休闲、体验等产品,促进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加工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同时休闲农业发展筹集到的资金能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休闲农园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和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旅游景区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节假日休闲娱乐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时尚,既增加了消费群体的数量,刺激了居民的消费,也促进了休闲农园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在农业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目前休闲农园规划与建设的许多问题。
3.1开发模式雷同,缺乏特色
全国的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而且同一区域内的观光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常常出现雷同,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另有不少园区只注重道路、温室、操作间的美观,其内部种植的作物仍是普通品种,科技含量不高。另外,观赏性蔬菜园、花卉园、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发较少,耕作、栽培、植树以及小型农业科研实验等农事活动的开发不够,导致其旅游特色难以体现。
3.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水平不高
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可进入性差,容易造成旅游旺季的交通堵塞,浪费游客的时间,影响游人的心境;进入休闲农园的旅游线路不多,公交车的性能比较落后,在道路曲折的地段会引起游客的不适;进入休闲农园的道路标识系统不完善,园区的指示系统和宣传栏等不完整,影响游客进行休闲活动;休闲农园的服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更有甚者,个别农园园主追求短期效益,不做长远规划,坑骗游客。所有这些,使得许多休闲农园没有稳定的客源,很难引发游客再次旅游消费的热情。
3.3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发展单一
各地的农业休闲园虽然都有特色水果、观光蔬菜、特种养殖基地,以及一些科普教育基地,但尚未建立较好的产业支撑。我国的休闲农园仍处于低层次开发,以生产和观光功能等为主,对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园区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体验性项目的开发不够独具匠心,没有把地方的资源和文化特色融入进休闲农业活动中,没有形成产品系统[3]。
3.4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我国的许多休闲农园都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园区建设开发时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设计,进行战略定位和合理布局,在建设完成时没有注重园区的经营管理,在宣传策划、人才培养上面没有下功夫,管理水平较低,没法满足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
4休闲农园规划建设的措施建议
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以绿色、低碳、安全等理念为基础,这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最大特点所在,一些成功的园区或景区在园区开发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在后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绿色、环保等理念也始终贯穿其中;在园区或景区建设之前,为了防止重复建设,要对园区或景区进行科学规划,规划定位和规划目标要准确;提倡节约、环保等理念,避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4.1规划先行,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按照“总局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性的开发,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体现民俗特色,连线成片地推动主题型、景区化的休闲农园建设,以形成集群效应。
4.2生态立园,服务领先,品牌经营
保护园区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怡人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农业生产的过程要严格控制,以名优、安全、绿色为特色,使园区成为真正的绿色农园。加强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开拓市场,打造专属品牌,使园区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综合性休闲农园和优质旅游胜地。
4.3注重产业功能,农旅协同
要把农业生产功能和旅游功能结合起来,发挥农业、旅游产业协同效应,坚持朝特色化、精品化和都市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定位、项目策划时要注重农业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合理搭配,了解农作物和果树的生态特性,不断满足和开发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导当地农民向第三产业靠拢,从而获得农业和旅游协同发展的双重效益。
4.4产品特色发展,创新思路
篇8
关键词:休闲农业;园林艺术;自然环境
休闲农业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并将旅游业与农业结合到一起进行发展。这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休闲农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而是将新颖的人性化的休闲服务融入了其中,这样不仅仅是可以对农业资源的潜力进行深度开发,有效地改善农业环境,促进农业价值增加,同时还能够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园林艺术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如果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到休闲农业中去,将能够让休闲农业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
1“相地合宜,因地制宜”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在中国传统的园艺理论中提出“相地合宜,因地制宜”,在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时也应该应用园艺理论。在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之前,需要对现场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势等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也就是要做到“相地合宜”,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如遇山则应顺其势,这样将能够在休闲农业规划上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从现有的项目区域基址的地形地貌与原来的道路水系情况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相地合宜、合理利用投资的原则,将现有的区内的道路以及基本水系作为规划的基准点,发展农业项目时要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做到土地规模化的利用。在确立了具体的休闲农业开发思路的前提之下,需要对项目选择、土地利用现状、区位特点、周边交通以及社会基础配套设施等各种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因地制宜、系统考虑、科学规划,对不同项目的用地位置与规模进行统筹安排,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大拆大建的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休闲农业更好地发挥出作用。
2立体种植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所谓立体种植就是对空间、时间等各种种植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在开展立体种植的过程中运用园林设计的方法,将人们眼中单调的农作物变成了可以真实接触到的园艺作品,让人民可以享受到更加高品质的休闲农业。在园林艺术中立体种植主要包括了空间、色彩与形状这3个方面。空间上的立体指的是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因为不同的生长特性,在时空上得到合理的搭配[1]。例如那些高大的农作物之下可以种植那些低矮形对光照要求不高的作物,在向阳的地方可以种植上喜光的农作物,在背面则可以种植耐阴的作物。从农作物的特性出发,对休闲农业土地利用率进行改善,形成一种具有空间层次的种植结构。色彩上的立体,在园林艺术上的表现就是冷色系与乱色系之间的调和与对比。运用到休闲农业中,就是充分的利用农作物各个生长期的颜色。例如在桃树下可以播种油菜花的种子,因为两者之间的开花时间较近,两者开花之后,粉白想捡桃花加上其底部的柠檬黄与绿色的点缀,会让色彩更加的丰富饱满,并具备良好的层次感。所谓形状上的立体,在园林艺术上指的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形态来对主题进行表现。为此,在休闲农业中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之下,对农作物进行一定的整形修剪。通过不同的造型,形成一种似曾相识却又迥然不同的氛围,让人们可以置身到造型精致的作物之中,感受到移步“换景”的乐趣。
3文景相依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在园林艺术中,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这是园林艺术设计中的“文景相依”的具体体现。在休闲农业中,文景相依的应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世界范围内,文化旅游的思想已经逐步地成为了旅游的主流。而文化旅游就是指得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对特定文化群体区域的民俗文化的了解与熟悉,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又能够增长知识、陶冶个人情操。如今的游客,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看风景,对于景区背后的文化内涵所产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2]。在规划设计休闲农业的过程中需要与文化进行紧密的集合,做到文景相依,使得休闲农业园区做到“诗情画意”,并成为城市居民回归田园、拥抱大自然的精神寄托所在。为此,在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从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出发,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有机结合,将文化融入到自然之中,让游客在欣赏休闲农业园区风景的同时,还能够品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而能够产生共鸣。为此,需要挖掘当地的特殊文化项目,例如剪纸、糖人、织网、牧羊、挤牛奶、手工艺品加工等等。都可以作为特色文化内容,融入到休闲农业规划中。
4结语
在休闲农业上,园林艺术的运用相当广泛,这不仅仅是可以有效挖掘农业生产潜力,还可以推动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积极的就园林艺术与休闲农业两者的结合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胜利.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4
篇9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观光;规划设计;实践研究
农业生态观光作为一项新型以农业为基础的交叉性旅游产品,在我国当前市场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与上升空间。生态农业观光与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农业生态观光园与普通城市公园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分别,应在设计与规划方面彰显其自身特色。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设计经验比较缺乏,依然处于探索学习阶段中。以下就农业观光园的设计规划进行深入分析。
1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
由于农业本身特有的周期性与地域性特征,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过程中,务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力争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发挥该地区现有的农业生态资源,打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农业生态产业,切实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应尽量加大对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投入成本,实现园区内物种的丰富,从而开发出更具创意的经济项目。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务必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以此为交通、住宿等基本生活所需提供有力保障。力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业观光项目。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基础上,拉动社会发展。
1.2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切实保护好周边的自然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都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加分项目,只有将顾客吸引来,才能进一步促进其消费。因此,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过程中,务必要也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禁止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同时,规划期间应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证生活垃圾的合理分类。对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规划始终。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对园区内的收益进行适当规划,不仅要实现农民的增收,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价值。
2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定位
2.1主题明确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涵盖了观光、体验以及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功能。由此可见,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设计应该创造出更多的经营空间,旨在实现空间层面的丰富与人文精神的充实,便于满足不同客户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多方位需求。其中农业园区部分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亲身参与的机会,加入到种植或生产队伍中,通过品尝或购买等环节实现农业收益。观光服务可将重点放在休闲与农业特产销售方面,包括为客人提供食宿、度假以及各种会议接待等方式,真正实现人文景观与经济服务的有机结合。作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其在为人们提供观光与体验的同时,还要凸显自身的教育意义。通过鼓励客户对农业发展演变历程的理解,让其真正了解农业对社会生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与规划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并将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进行充分结合,根据农产品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保农业园区内的主题突出。
2.2生态景观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中,务必强调生态景观的价值与作用。设计规划人员应对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的景观设计进行综合考量。尽量保证原始生态景观的保护,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设计始终,切实维护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力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造经济收益。
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方式
3.1发挥景观植被作用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与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应明确自身的设计理念。将顺应自然规律发展置于首要地位,视景观与植被为天然资源。利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充分发挥景观与绿色植被的加害者,积极拓展其现实作用,以此更好的推动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与发展,切实提高植被覆盖率与利用率。
3.2彰显本地特色
以苗族的歌舞、服装为例,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假设可以充分将地域特征融合进去,参与者加入到篝火晚会的活动中,在优化体验者旅行感受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宣传。在活动中,旅游者收获了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快乐与放松,当地特色也因此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心中。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名度的高度对地区旅游影响十分重要。设计者应对其引起重视,力争实现地方特色与人文文化的充分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可以将当地特色商品融入到旅游设计中,以此吸引游客进行购买,切实提高农业文化价值。在彰显商品文化内涵的同时,赋予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实现美学韵味的融入,提升纪念意义。
4综合体系建立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务必突出农业部门的主体地位,从建筑风格到道路规划,都应彰显农业元素。重视规划设计细节处,以常见的垃圾桶、指示牌为例,设计人员要时刻营造农耕文化氛围。同时,在艺术品的选择上,应尽量凸显农业耕作气息,适当结合神话故事对整体加以渲染设计,力争打造出原生态文明艺术效果。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应围绕农业园区开展,并对整体园区效果进行美化与装饰。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农业文化特色,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时刻遵循科学的原则与规律,合理对各功能区域进行设计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进行特色设计。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投入的影响,并结合其自身特点评估其内在价值。在实现整体环境发展与人文文化表现的同时,实现综合性的发展设计,旨在实现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
篇10
关键词:桃花源 生态休闲 居住区 规划设计
1概况
桃花源生态休闲居住区位于余杭市余杭镇凤凰山,紧邻杭州市西郊,交通十分便捷,基地总用地面积78.54hm2,山明水秀,鸟语花香,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该居住区由绿城房地产开发公司下属的杭州桃花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参加开发。面对多样化的社会结构,充分利用风景区环境景观,提出了高档独立住宅与面向大众的休闲度假村相结合的新型模式,也作为对高档风景独立住宅园区规划研究的一项探索。
2对用地状况的评价与分析
用地范围内以丘陵为主,相对高度30~50m,地形缓和起伏,地势北高南低,西北多山冈,东南多缓坡。针对不同坡度的基地,可以设计富于变化的不同类型的住宅户型。现状用地主要由水塘、山地、农田以及农居组成。基地东西两边各有一行政村,东部修筑有三个水库和若干水塘,西部有两个大水塘、一个水库,可保留开发作水景之用。农田耕地主要集中在用地东南部,可保留作农业观光园。基地内主要植被是树龄不大的马尾松,还有部分杉树林、竹园和茶园,考虑尽量择良保留。根据坡向分析,可以看到基地内的坡地以适宜居住的南向坡地为主,在建筑安排上可以有良好的选址。综合以上各项,可以看出大面积的用地都是适宜居住的。
3规划定位
桃花源生态休闲居住区,规划定位于风景区游憩休闲与高档居住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因而,规划设计上除了普通独立住宅园区所必须的内容外,还应考虑到游憩度假地的规划原则:以不破坏地区的生态和优美景观为原则的建设;满足短期休闲度假地的基本设施,包括少量的住宿设施、餐饮设施(会馆中心)、游憩设施(30项游憩景点)以及交通设施;游憩项目的策划;如季节休闲游、农业观光游、体育健身游、团体组织游等。交通上除了预留游憩的停车位外,还设置作为保安巡逻、游客接送之用的电动车。
4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作为与游憩相结合的居住园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以及对生态结构的调整,是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在规划过程中,仔细分析了现有地形的基础,不采用对基地进行大规模的平整、开挖等,对现状地形适当整治改造,依托山势和溪流湖水,合理组织场地排水走向。道路线形设计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开挖。
住宅建筑不能全面铺开过于平均,而应做到局部集中留出必要的山林绿地,留出优美的山体轮廓线,突出园区田园风光的景观特色。并且,住宅建筑多安排在山坡向阳面,争取大面积和良好的日照与观景朝向,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
(2)文化性原则: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文化理念出发,突出居住园区的文化特色,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乡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交融,营造出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围。
景观设计上,重视中国文人山水园林之主题,重视壶天模式的中国传统理想景观。居住区紧靠城郊快速道路,出入便捷,同时,通过毛石挡土墙、实心围墙、葱郁绿篱形成封闭界面,隔绝外部环境的喧嚣;茂盛的桃花林,幽静的竹林,层层跌落的瀑布,高耸嶙峋的石壁,四季常青的草地等入口景点的引导性处理,在连续的封闭界面中出现一个亮点,使过往车辆行人一眼难忘并产生好奇心理。沿路进入居住区,穿过竹林便“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犹如进入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
建筑风格多样化,体现对现代多元文化的认同。细部设计是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融会贯通地运用中式、欧式及日本建筑符号可以更好地反映规划设计思想——增加居住区景观的丰富性、多元性,提高建筑文化品位的同时增强居住建筑的可识别性。
(3)整体性原则:强调规划的远近期结合,在结合远期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完善内部结构,同对园区的经营管理、环境形象等都有整体的考虑。
从现状条件出发,考虑开发分期要求。整个园区分成东西两片,各有宽阔的湖面核心,东为桃花湖,西为凤凰潭,通过桃花河中部设绿地及桃源林荫路向南延伸至河边,预留出远期园区向南发展的通道。
整体性原则还体现在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紧密联系,共同营造居住环境。同时,相互之间具有延续性,有利于地形复杂、休闲要求高的项目的设计。
5规划设计
(1)规划结构:桃花源生态休闲居住区外围用大坝、高墙、防护林围合,形成封闭界面,以减低繁忙交通产生的噪音、废气等对园内环境的影响。居住区内部形成“一路、二核、八村、十景”的格局,即:一路为桃源林荫路,是园区的主要道路,贯通全园,联系各景点。二核在于从分期建设的要求和现状条件出发,把园区分成两片,两片的核心为宽阔的湖面,东为桃花湖,西为凤凰潭。八村为住宅建筑形成的八个聚落,根据住宅群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周围绿化特色而分别取名。各村建筑形式可有较大差异,各村之间由道路和宽度20m以上的绿化带(包括山林湖溪等)分隔,使村落镶嵌在绿色环境之中,景观优雅。十景是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十个景区,各个景区由若干个小景点组成,为居民及休闲度假游客提供众多观赏游憩项目。
(2)道路交通:园区道路结构以桃源林荫路为主干,支路呈尽端局部环状,园路分成三个等级。主要道路根据地势而形成,相对平缓,纵坡在6%以内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并适当增加线形的曲折,设置路拱石、小拱桥,以限制车速,同时丰富空间层次,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园区交通量少,完全人车分流的意义不大,人车分离主要体现在建立园区游憩步行系统和重要赏景路段,例如在入口区行人能够走车道旁边的小径穿过桃源洞,游赏桃花园而不受车辆干扰,增加游赏入口花园时的舒适性。设置山林游憩步行道,串联各个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不受干扰的健身游憩环境。
结合地形与建筑设计,考虑多种形式的停车,如:架空层、平台底层、单独的车库车棚等。公共建筑周围,结合主要道路路边布置部分公共车位,独立式住宅除每户设一个车库外,庭院中设一个临时停车位,以满足居住和游憩的需要。
(3)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从景观与环境的角度出发确定住宅层高与形态,独立式住宅为1~3层,联立式住宅和公寓2~3层。建筑设计应反映滨水地、山坡地环境特征,并与环境巧妙结合,例如多采用举架、出挑、错层等等。材料上多选用卵石、块石、仿木材质。色彩追求明快淡雅,做到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另外建筑位置和形式应尽量保护原有具观赏价值的植物。
(4)绿化系统:对应于居住区的地形及性质,绿化系统包括中心绿化、村落绿化、庭院绿化、周边绿化、道路绿化和山林绿化。
远近两期各有由大片水面及沿湖绿化草坡构成的相对中心绿地,中央服务点由游泳池沿南部湖边向北伸入湖面。综合楼为层层退台、底层围廊,屋顶平台绿化层层挂落,象征结合自然的绿色建筑。村落绿地分别体现各自的主题。不同的植物群有助于增加村落的个性,提高园区居住环境的可识别性。住宅庭园尽量保留原有良好植被,除道路、铺地之外,用草坪灌木等加以绿化,边界用矮墙、竹篱、绿篱围栏,甚至仅用高差划分边界不设围栏。除住宅庭院以外用地范围内绿地都予以保护和利用,园区南边沿河绿化防护林带和游憩步行道带,北边堆土筑挡土墙种植杉树林、珊瑚树绿篱作为阻挡外部杂乱噪音的防护林。行道树采用不规则式栽植,间隔性开辟草坪花坛,增加绿化空间层次;停车场地采取嵌草铺装,增加绿色面积,提高绿化效果。对人工针叶林采取更新择伐、林冠下更新等措施,人工诱导培养针阔混交林,发展果林、经济林,不仅提高山林群落环境质量,还提高了观赏游憩价值。同时应注意制定山林防火、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的措施规章。
(5)景观环境:园区的整体环境特征确定为镶嵌在田园山林之中的村居聚落,充分利用并呈自然景观。建筑风格结合自然环境,反映滨水地、山坡地的环境特征,形成多元化建筑景观环境,并且强调“二核”中心景观。自然式大水体——桃花湖和凤凰潭视野开阔,四面山体围合,形成山水相依的主体景观。建筑轮廓线与背景山体轮廓线相协调,起到丰富和增强的作用,两者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景观形成序列,且有山有水、有屋有林、有幽有敞,具有节奏和变化。主要道路串联各大景观:先是桃花林、桃花洞岩壁,穿过竹林便豁然开朗,见良田美池,屋舍俨然,经过起伏的桃花村道路,眼前呈现出广阔的桃花湖,接着穿过桃花山、桃花岭住宅建筑群,见到迷你高尔夫公园的大草坪,然后就是由堤分隔的凤凰潭,真正做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山林景点由次要道路和步行游憩道串联,形成山林、坡地、湖溪等立体化的景观游憩系统。
- 上一篇: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
- 下一篇:智能化项目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