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的要素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事管理的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个企业为了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多的产出,在无情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决策、管理、执行等经济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配置的过程和结果衍生出比原来更多的新的财富。我认为,企业从这种获利愿望到实施再到结果的整个过程就是经营。新的财富越多,即经营得越好。本文将从这个意义上来解释人是主要的经营要素。
人类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产生了若干企业,企业之间形成市场。而企业一旦形成后,为了生存,在市场中,不同类企业相互依赖,同类企业相互竞争。依赖中存在谁主谁从的问题,竞争中存在谁生谁死的问题。这里,每个企业的各种经营要素都在共同发挥着试图主宰与已互相依赖的其他企业伙伴,以从伙伴那里挤占到更多的利益;试图打败与已互相竞争的其他企业对手,以从对手那里夺得更多的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现实利润。在各种经营要素中,人是主要的经营要素体这一命题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经营活动之目的是人的目的
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如何生存得更好,他总是千方百计地以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付出去寻找和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的目的也是如何生存得更好,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调动自己的经营要素去寻找和获取生存所需的外部资源并创造出新的价值(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而企业只是一个壳,只有有了人后,企业才成其为充满生命的有机体。因此,人与企业的结合,自然是企业的经营活动之目的与人的目的的结合,只有两者的目的一致,企业与个人才可能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如果两者(指企业与企业中的大部分人)之目的不一致,企业将衰弱甚至解体,个人将另找生存出路,原有意义上的经营也就不存在了。
二、经营活动离开人便不覆存在
经营活动是由若干经营要素在瞄准企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为适应外界条件变化和内部发展变化而适时调整配置方式的矛盾运动过程,他把人力资源、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等若干要素全部调动起来参与经营。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个配置过程可以看出,除了人力资源本身作为一种要素外,其他要素都是由人直接或间接操纵或决定的。并且,所有经营要素的决策、管理、操作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反馈都是由人直接干预或由人设计为计算机程序,按人的意志间接干预,并最终由人控制的。如果没有人,经营活动将立即停止。
三、人的素质决定经营成功与否
篇2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8-02
On the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and nursing care quality requirements
Chen Jianfen
Wujiang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pration
【Abstract】Hospital operating room is an important departmen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spit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assume an important place for rescue work.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of the?clinical care. If the lack of strong management prone to fuss on the phenomenon of nursing, impact of care, treatment . This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to patient safety, will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操作技术和极强的应急能力。管理者可根据科室及个人情况,民主地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组织学习《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抓基础护理的同时,按期组织专业性的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力争掌握各种新手术的步骤,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术中配合时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有了这样的高素质人群,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工作。
术前准备的质量管理
手术室内清洁区、污染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应有明显标志,清扫用具绝对分开,定期消毒,定期检查。手术间必须每日进行专人清洁消毒,每月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一次,定期对消毒后(无菌)物品及一次性耗材用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护士长可根据监测所得数据,认真总结消毒无菌和清洁卫生质量。手术室自身每月专人定期专样抽查采样,对存在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督导全体人员执行。
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的功能和保证供给,对手术的进行及手术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对特殊器械、精密仪器等应实行定点放置,专人管理以保障使用,对每一器械的功能也应定期检修,对已消毒的无菌物品应统一放置无菌储藏室,有效期为1周,每日清理过期器械,敷料1次。
手术配合中的质量管理
手术配合包括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患者手术结束出手术室的全过程。手术室质控管理的主要环节有:(1)控制无菌切口感染。(2)消毒灭菌的监督、监测。(3)各种手术的术前准备。(4)手术过程中的配合。(5)各种手术器械的保管、维修及使用。(6)急诊抢救手术的应急能力。(7)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8)兄弟科室的协调。
要求洗手及巡回护士均应在术前了解患者病情、手术名称、术式、等,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除做常规准备外,应对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初步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并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对术中输液、输血、用药及药敏试验应严格查对,术前术毕洗手及巡回护士必须认真清点手术中用物数量,严防遗漏。术中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汇报并做出相应处理或协助其他医务人员处理。此外,手术室每位工作人员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因此,无菌技术的认真执行要依靠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完成,护士长应每天深入手术现场督促检查,调动群众力量,实行群众监督,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有菌观念,进行无菌操作。
术后处理的质量管理
严格控制手术间内人员流动情况,术后要认真清扫手术间地面,将血迹清洗干净,更换手术台上所有铺单。对污染或传染性疾病手术的相关用药须做特殊处理,如用加氯制剂消毒液擦洗,紫外线照射消毒等以彻底控制传染源和尽可能切断各种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非污染或传染性疾病手术的手术间则清扫干净后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30 min。另外,对术中所用器械物品,非一次性使用的,术后应认真清洗干净,对传染性疾病手术的器械物品须作特殊消毒处理后再行常规消毒处理,以备后用;对一次性使用物品应做好后,再进行销毁。
手术室人员素质的管理
尽责、献身、仪表端正、热情和蔼、技术精益求精,是每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手术室尤其重要。由于手术室工作特点是紧张连续、不分昼夜地协助医生抢救危重患者,要求每个护士都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除此以外,还需动作灵敏,沉着果断,能迅速地处理意外情况。这些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教育和训练,使之逐步形成。此外,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1]。
手术室的工作特点是急诊抢救频繁,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医嘱多以口头交代形式,因此工作中更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在任何环节上的疏忽均会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从质管角度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时时事事处处为患者着想,把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同时要抓好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使人人都技术娴熟,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所遇的各种问题;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养成照章办事的习惯。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要立即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护士的审慎作风和“慎独”能力,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依靠内心信念和自觉性,做到高度负责。重点培训、考核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等,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在工作中质量教育作为第一位,“质量第一”成为护士自觉行为贯穿全过程。
手术室与外科各病区关系密切,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仅接触面广,而且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征求各科室对手术室的意见,及时疏通各种关系,协调科室之间工作,尽力缓解同志间、科室间的矛盾。同时对全科室护士实施正确指导和帮助。另外,由护理部向有关科室征求意见,反馈给护士长。这样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努力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
为提高急诊抢救手术的应急能力,我们制订了各种急诊抢救手术的配合常规,对各种基本操作进行经常性的训练,既要规范、熟练,又要快速、准确,使人人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急诊抢救手术的常用技术和使用手术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如接到通知后,迅速做好手术准备,包括器械准备和氧气、吸引器材等急救用品,了解麻醉方式,与麻醉医生配合;在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较多,执行时应准确、及时,并做好记录;对于清醒患者,注意保护性医疗措施,以保证医疗效果;及时调节室温,采取保暖或降温措施等。为防止夜间值班在班人力不足,每日应配备急诊各班人员,根据需要,随时参加急诊抢救工作,保证急诊抢救的配合质量。
机遇与挑战
手术室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值夜班的护士年龄占全院首位,而新生力量培养的年资又没有及时跟上,这就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护理缺陷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手术室工作与病房工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就为科室的带教和梯队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制定学习计划,从基础抓起,带教老师言传身教,以尽快为科室培养出新一代的接班人。管理者必须把好关、负起责,在管理方面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带小、能带差,一些重大手术要培养好接班人,以免给工作安排带来一定难度。另外,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成为护士学习的楷模。在护理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管理,不断提高每个人的素质,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创造精神,合理使用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加强管理,提高了护理管理效果。
当然,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还不能仅限于本科室,还应积极与相关科室密切联系和合作,征求意见,以不断地改进和协调手术配合工作,本着一切从工作和病员利益出发的宗旨,与相关科室构建和谐环境,执行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手术室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报[J].2007;14(12):35-36
[2]张军花,新形势下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面对的挑战与对策.南方护理学报[J],2004;11(11):57-58
篇3
关键词: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政工素质
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退休人员数量急剧增加,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解决退休人员管理问题的出路在于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所以,根据退休管理工作特点,从政治素质、工作技能方面加快提升政工人员的素质十分重要。
一、退休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管理工作对象人数多,个体之间情况差别大
我国人口虽然年龄层次不一,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导致各年龄层的人口绝对数也大。根据我国退休管理制度,凡是男职工达到60岁、女职工达到50岁就应该办理退休。在我国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背景下,随着时间地推移,退休人员数量逐年增长,退休管理工作对象人数不断增多。另外,退休人员在个体情况上面的差别也较大,由于工作岗位、缴费多少、家庭情况、退休时间、身体状况上的差异,退休人员的个体情况都不一样,主要表现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数额、经济负担、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二)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工作量大
我们的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养老金的发放和调整,医疗保险待遇的落实,退休人员文体活动的开展,退休人员中困难群体的帮扶等等。由于退休人员数量多,个体差别大,导致退休管理整体工作量大。除了主要的退休管理工作以外,在实际工作中,退休管理工作内容事无巨细,非常繁杂。例如,有的退休人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遇到突发疾病,往往也是依靠从事退休管理工作的人员送往医院,及时就医。又如,有的退休人员由于年龄大,行动不便,在参加文体活动时也需要管理人员给予特殊照顾,防止出现意外。
(三)要做好管理工作,必须在情感上和管理对象贴近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加速变化,年轻人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在同步增加。不少家庭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经常忙于工作,根本顾不上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而退休人员本身就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地增加,身体素质逐渐衰退,不少人在思想上变得比较消极,加上家庭成员之间沟通和情感交流地减少,很多人变得更加孤僻,性格也表现得非常怪异。因此,要做好退休管理工作,政工人员必须理解退休人员的难处,注重和他们的情感交流,得到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二、退休管理工作对政工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政治素质较高,具备一定政策理论水平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风气和不正确的政治观点。一些退休人员虽然人生经历丰富,生活经验多,但是由于退休以后接触的社会人员减少,在学习时间上也不如在职时多,观念逐渐落伍,一些不良风气和政治观点乘虚而入,导致他们对人生和社会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和认识。因此,从事退休管理工作的政工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观念,这是做好退休人员思想工作的基础。同时,由于有的退休人员的文化层次高,与其沟通就应该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这样才能在退休管理工作中做好思想引导,帮助退休人员提高鉴别能力。
(二)熟悉老年人心理特点,掌握与老年人的沟通技巧
从事退休管理的政工人员面对的管理对象在年龄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属于老年人。这类人员与年轻人相比较而言,其心理特点普遍表现为相对保守和消极,当然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现为乐观和豁达。为了做好这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政工人员必须熟悉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并能掌握每个退休人员的个性特征,懂得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运用交流和沟通技巧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退休人员对政工人员言语冒犯的情况,政工人员必须做到包容。政工人员只有在熟悉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交往和沟通技巧,和退休人员从交朋友到交心,成为退休人员可以信赖的人,从而为开展好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工作认真负责,有耐心
对退休管理工作而言,只具备政治素质和工作技能是不够的。要做好退休管理工作,政工人员必须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能够承受工作带来的各种压力,不计报酬,勇于付出。同时,为适应退休人员的交流特点,政工人员在工作中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遇事必须冷静处理,千万不能急躁。政工人员面对的退休人员多,遇到一些群体性问题或者不容易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时,有的退休人员往往在情绪上不够冷静,这就要求政工人员要注意工作技巧,以对工作负责到底的态度和耐心,来帮助退休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赢得退休人员的信任。
三、结束语
要想做好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政工人员的素质是关键。选拔从事退休管理工作的政工人员,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杜绝关系用人。并按照政治素质、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对所选人员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选择到素质较好、能力过硬的人员来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葛幸松.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刍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四地质队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2).
[2]侯洪飞,吴连营.做到六个坚持做好新形势下的煤矿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J].经济研究导刊,2010(34).
篇4
一、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演变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 能为企业提供及时、会计毕业论文准确、有效和完整的财务信息, 从而增强决策有效性,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进而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 会计信息系统也是一柄双刃剑, 其不当使用的负面作用不可小觑。企业到底要不要设立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何种会计信息系统, 如何使用会计信息系统, 如何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人”的作用,“人”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中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目前在我国, 既掌握扎实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 又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素质以及与其他技术人员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信息时代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更是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创新意识、管理才能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综合能力。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会计知识和全新的财务理念、开放性思维和宏观把握的相关领域观念, 领悟先进的管理思想, 还必须具备熟练的网络技术和对信息的迅速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
2、合作能力。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更加重视人际合作与信息交流。有效借助组织的团结和他人的帮助, 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从而实现共赢。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会计人才必需具备的重要的能力素质, 创新型会计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勇气, 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本科会计信息系统教与学的启示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定位是: 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熟知国内外会计财务、审计、金融、证券、税务等业务惯例, 完成会计师基本训练, 能在中外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中具体业务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掌握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应用计算机技术熟练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科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与此相适应, 提出几点启示:
1、建设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会计模拟实验, 就是将模拟对象模型化, 通过模拟其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会计活动。实验的范围一般是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开始, 然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这样能使学生独立完成整个会计循环, 从而掌握会计理论和熟悉会计操作技能。会计模拟实验主要是培养财会学生综合应用会计理论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外会计实训基地。实验室毕竟代替不了真正的会计信息统的工作环境, 要深入切实地了解体会会计信息系统, 实践是检验功夫的唯一标准。学生直接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操作, 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 实践实验室的模拟, 而且能够在具体的业务与环境中触类旁通, 发现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比较。学生在熟习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相关会计知识的基础上, 先根据资料进行手工模拟, 建账、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每月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表、编制年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然后再根据同样的经济业务, 以及手工编制的记账凭证进行上机操作, 将凭证输入计算机, 并自动生成报表, 可将自动生成的报表与手工报表相核对。既可检验手工操作的正确性,又可以形象地认识计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质, 比较手工环境下与计算机环境下处理的异同。
4、正确处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技能训练只通过一门课程来完成,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 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而会计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又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够容纳。所以, 如何树立正确的意识, 合理安排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中融会贯通, 在实践中举一反三, 是留给学生的最大的思考。
5、具有较强表达沟通协作能力。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互相合作,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书本, 而且要平衡自己多方面的发挥, 锻炼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知识再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学习性、适应性强的人才, 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总之, 会计信息系统光有精湛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或者光有经验丰富的会计业务人员或者管理人员都是远远不够的, 而应该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因此,企业要真正做到充分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系统, 就要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 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 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 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 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信息社会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徐跃华,《中国农业会计》, 2007 年11 月。
篇5
摘要: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直接影响着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任何企业在人力管理部门都会进行详细与完善的人事管理方法制定,从而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发挥人才的个人优势,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人事管理与人才应用的价值最大化。但是,由于网络时代信息的透明度极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事管理的方法。因此,本文重点解析基于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自由理论 应用
人才是企业的原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一个企业如何可以做到良好的人才管理,那么自然未来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企业对于人才的管理重点表现在人事管理方面,人事管理的重点是让每个员工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并且让员工可以享受在工作之外的福利。内部活动,自由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未来人事管理的主要方向。因此,在强调自由的同时,也需要对自由的度有一定的考量和限制。本文就重点针对人力资源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现代社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让信息成为了一种可以共享和透明的商品,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收集。因此,与传统的时代相比,现代社会,信息的透明度过高而信息量也非常大。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于人事管理而言,就不能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如何巧妙使用人事管理的方法呢?
第一,明确现代社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信息过于透明化,那么对于人事管理而言,也要更加客观,符合人才要求。如果按照传统的蒙蔽或者是欺骗的方式进行人员管理,势必会让人才的感受不是很好,从而造成人员流失。因此,对于人事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一定要紧跟社会的步伐,让管理更加人性化,透明化。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管理的重要性才可以。
第二,在人事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人才思想动态的把握,实现人尽其才,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人事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把握人员的思想动态,了解人员对于工作岗位的满意度。每个季度进行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从而能够更好的了解人员的真实想法。此外,在人员内部进行适当的活动开展,让内部员工进行生活转化,从而让工作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加强人事管理的维度,实现人员合理化管理。
二、人力资源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人事管理的关键性因素是要对时代和人员的动态进行把握,并能够让内部人员真正活跃起来,让工作环境生活化,从而让员工能够享受工作之外的福利。例如一些企业就会在企业内部举办球类运动或者是登山旅行等活动,从而加强企业内部的生活气息,让人事管理更加多元化。但是,仅仅通过这些活动还是无法满足现代人事管理的需求的,仍然需要全新的理论来进行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理论是目前人事管理中相对广泛的理论方法,比较适合现代社会中对于人员的人事管理。
在人事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理论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对于人员的管理,人力资源自由管理是目前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论,也是人力资源理论的核心要素。其中,自由的概念相对比较广泛,但是对于人事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理论的自由旨在能够让员工有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比如在内部的职位调动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能力范围进行岗位的合理调用。此外,目前一些大型的企业开始实现内部创业的机制。这些创业的机制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过程中,是不会出现的,但是由于现代设计的信息透明化,也让人力资源理论有了应用和发展的空间,在人事管理中,充分发挥人才的相对自由,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在晋升空间和发展空间方面,人力资源理论都给予了员工充分的空间,让企业的人才管理机制更加明确和富有活力。企业的发展自然充分动力,其方向也自然明确。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代社会的人才管理现状和人才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人事管理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人力资源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运用方法和效果。由于人才的选择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重点内部管理就需要对人事管理进行深化改革,并能够通过有效的人事管理提高员工能力的利用率,通过合理的人事管理将人才能力最大化使用,从而使得企业实现良性发展,企业内部可以更加完善稳固。
参考文献
[1]杨叶.探析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 J ] . 科技致富向导,2011(18):28-28
[2]梁秀英.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28-28
[3]李一文.浅谈校园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报,2011(4):78-79
[4]黄金海.转型期民办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路径[J].理论观察,2011(4):45-46
篇6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篇7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 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篇8
[实践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践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 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篇9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篇10
关键词: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企业管理在恢复、整顿中起步,伴随着企业改革和重组,企业竞争的焦点也已集中到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要素上来。德鲁克曾经说过“所谓企业管理,最终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这句话阐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在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性质如何,都有一个专门从事人事管理的部门,诸如劳资科、人事科、组干科等,尽管称谓不一,但究其工作内容都大致相同,即负责接收安排上级分配给企业的员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任用、培训、考核和报酬定级、档案管理等工作,其职能主要是对劳动力进行管理,停留在事物性管理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引起广泛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作为一个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职能部门在众多企业的组织机构中得以设置。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是如何演变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要解决此问题,我们必须从两者的形成背景中加以阐述,从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必然性。
1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理论背景
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事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侧重于雇佣关系的管理者一方,特别是有关招聘、选拔、培训和报酬、激励以及与雇主交流等方面。它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管理运动与福利工作运动两大运动的融合。这两大运动的出现和结合,使得人事部门作为企业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得以出现,对劳动力的管理便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科学管理提出的“劳动定额”、“工时定额”以及“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奠定了人事管理的基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对科学管理和福利工作运动的缺陷的修正和补充,“人际关系”和“工业民主”运动的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人事管理的内容。人际关系理论强调把员工个人所得与企业所得连在一起,不仅鼓励了努力工作,而且强调公正对待和个人进步。工业民主概念的引入,使得“职工代表制”作为增进工人和雇主双方利益的途径。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人”理论基础上,随着工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兴起。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支柱之一的组织行为学。它强调对人的管理不仅要依靠一定的规章制度和一定的组织形式,而且要保持组织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激励并保持组织成员的责任感、成就感、事业心、集体精神和高涨的士气。行为科学极大地丰富了人事管理的内容,表现为人事管理领域的扩大,它除了对工作人员的选用、迁调、待遇、考核、退休等进行研究之外,还注意对人的动机、行为目的加以研究,以求了解员工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工作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条件的发展以及其他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开始对人力资本进行系统地研究;另一方面战后西方经济理论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宏观经济学的兴起和经济发展理论的逐步成熟,使人们对于诸如总投资、总收入、总储蓄和总消费之类的总量关系的探讨日益深入。这种总量分析方法揭示出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说,相同的实物资本总投入量会带来差异悬殊的收益增长。对这种差别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了其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的质量存在的差异。显然,这些研究过程说明,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使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有了充分的依据。通过不断地获取人力资源,把得到的人力整合到组织中而融为一体,保持和激励他们对本组织的忠诚与积极性,控制他们的工作业绩并作相应调整,尽量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支持组织目标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激发人们的工作潜力和主动性。依靠对于职工内在因素和外部管理环境的系统协调,提高劳动生产率。
2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管理学史上的跨时代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从以工作为导向转变成以员工为导向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从国外企业管理研究的经验上来看,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关于人的哲学的演变。关于人的哲学先后有过4种观点: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受经济因素制约,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社会人假设则认为人工作的主要动机社会需要;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都有发挥自我潜能的需要,组织应当把人作为资源,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人就可以自我激励;复杂人假设更深入地认为人有复杂的动机,不能把所有的人简单地归类为某一假设,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动机需要。由于对人的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因而引起对人的管理的思想理论不断演变。
(2)管理理论的演变。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基本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此后人际关系学说以及行为科学理论基本以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为前提。特别应强调的是,行为科学理论使传统的人事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注重外在要素管理为内在要素管理,变注重外在量的调整为内在要素质的提高。它特别强调人的心理、价值观、群体文化等。理理论的变化必然引发实际工作中管理内容的变化。
(3)管理内容的演变。一是由雇佣管理的劳资对立,逐步转向劳资双方根本利益渐趋一致。雇佣管理认为人是一种成本消耗,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成本。因而在一系列实际管理措施中人被工具化,势必出现劳资双方严重对峙。劳资双方根本利益渐趋一致的观点则认为,人是一种可以创造比消耗的成本价值大得多的可再生资源,人事管理不仅要控制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发挥人的潜能,维持并激励人的工作动机。二是由劳动力的事务性管理为主,逐步转向继续教育为手段,事务性管理为保障,潜能持续开发为目的的过程性资源开发管理。
(4)人事部门负责人角色的演变。伴随着对人的管理的一系列演变,人事管理的角色也悄然发生变化:一是由偏重对员工监督、控制和操作性管理,转向支持、支援、关心、关怀、督导、咨询、激励的角色;二是由传统型单一的资方代表,转向劳资双方的沟通桥梁;三是由企业人工成本的单纯控制,转向为企业目标实现而进行全方位经营人才的开发培养。3我国企业传统人事管理存在的弊端
在人事管理思想的引导之下,我国大多数企业人才观念淡薄,企业缺乏有效的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最终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出现了人力资源相对过剩与绝对匮乏的矛盾等。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
(1)人事管理在员工激励方面,一是缺乏总体激励策略和措施,没有形成系统的激励机制;二是缺乏激励手段、方式、力度与激励对象、拟定目标的一致性,没有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三是缺乏合理可行的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是缺乏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没有形成多元的激励机制。
(2)人事管理在员工约束方面,一是轻约束,有的甚至无约束;二是约束体系不健全,约束目的不明确;三是重违法违纪责任的追究而轻经营成果责任的追究;四是重事后追究轻过程控制;五是没有建立经营者信誉制度,经营者没有生存危机。
(3)人事管理在绩效管理方而存在的弊端:
弊端之一,绩效管理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是:①缺乏系统的绩效目标和刚性的制度约束,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相分离。②没有建立系统的绩效考评系统,只有对员工的考评,缺少对管理者的绩效考评,且以非正式谈话为基础考评员工,员工绩效考核与实际工作相脱节。③绩效考评标准模糊、不切实际,随意性强,绩效保证体系不严密,透明度不高,可操作性差。④绩效管理缺乏全过程的沟通或沟通不恰当,绩效考评的结果对员工没有及时地反馈。⑤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分离,激励与约束不对称,缺乏一致性。由于绩效管理没有系统性的支撑,造成绩效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有的绩效考评也流于形式,而且奖金计划在企业业绩较低的时候,对员工往往缺乏激励,而当业绩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对员工的激励又显得不足,员工的薪酬支付并没有与企业的利益实现共享。
弊端之二,绩效考评指标设计不当,容易产生误导性。从组织的绩效考评来看,过分强调定量指标的考核。忽视定性评价指标的使用,并且在定量指标的选取上,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产生偏差。并且将员工的素质考评与绩效考评混为一谈,以至在员工的绩效考评指标中,对员工基本素质的考核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弊端之三,强调激励的统一性而忽略了激励的差异性。受环境的影响,企业内部各组织之间以及员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员工,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企业激励的层次性。不对环境和员工的需求进行具体分析,一味追求企业激励政策的统一性,其结果必然导致激励效果停留在浅的层面上,最终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弊端之四,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缺乏统一性。通常,被考核者是最易感到焦虑的群体,员工对绩效考评首先采取自我保护的态度,以至自评分普遍接近满分的水平,基本上失去相互比较的意义。在对管理者的评议上,受个人价值观和偏见的影响,那些成绩突出但个性较强的管理者,员工评议的平均分明显低于那些工作四平八稳且性格温和的干部。而基层管理者往往又用员工知识多少、印象好坏作为评价标准。从而导致绩效管理的结果与初衷大相径庭。
- 上一篇: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
- 下一篇:女职工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