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未来规划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未来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城市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成为一项人们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主要内容,环境设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感受,因此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十分重要。
关键词:
城市规划;环境设计;重要性分析
城市的容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要想建设一座环境优美、职能健全、布局科学的城市,需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职能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比较明显,因此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工作非常重要。
一、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
解读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是了解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和城市规划重要性的前提,在城市规划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城市建设等,这些概念具有联系也有区别,这些概念都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每个工作的范畴又不尽相同。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个城市在某段时间内的社会发展目标所进行的规划工作,城市规划既服务于城市发展,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方向,因此城市规划工作也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工作。城市规划能够避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企业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合理规划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出色的规划才能够有可能打造出出色的城市。城市规划总的来说,是站在一种全局性的视角来把握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一定要结合相关的规划常识,在规划常识的理解下,逐渐探知城市规划的意义。也就是说,任何城市规划都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状态,在这个实际发展状态中进行规划。
2、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人们尤其关注的内容,城市设计主要是按照城市发展的整体目标进行系统和比较详细的设计,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细化,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之间既存在差异又有联系。与城市规划相比城市设计具有抽象性、数据化等特征,只有通过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规划才能够进一步得到体现。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化的实践,没有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城市设计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城市设计是在城市设计中进行的,是在城市设计中一步一步地完成城市规划的具体目标的,总而言之二者一个是在宏观上把握城市发展的方向,另一个是在微观上保证城市发展的方向。二者的关系是不可以分开来认识的,必须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3、环境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主要是利用一定的围合手段,对城市的空间界面进行处理,环境设计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居住舒适程度,因此环境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与土地使用情况,而且对于城市人工照明、自然光利用、城市绿化等细节还要进行考虑,通过环境设计营造出城市整体或者某个区域特有的氛围和风格,满足人们对城市功能和视觉审美的双重需要。在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处理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绿化、环境污染等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环境设计的范畴包括城市绿化、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环境设计工作涉及建筑学、化工学、城市规划、艺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环境设计通过综合上述各学科将富有艺术感的共享空间呈现在公众面前。
4、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不仅包括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而且还包括对城市的建造过程,如果说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等相关工作的主导者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城市后期的建设工作的主导者中除了政府等相关部门,还包括企业、市民等,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对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当然,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在前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之中,任何城市建设都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这是城市设计中者必须认识到的。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特征和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优质的环境设计是提升城市规划品质的重要工作,随着城市规划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当今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特征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环境设计的艺术特征主要是指在环境设计中创造优美环境的艺术,运用艺术的方式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环境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工作就是要把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把握好艺术的度,既不能因过分追求艺术感而牺牲客观的自然环境,也不能过于依赖自然环境而不进行艺术设计。环境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城市文化的特点,结合城市文化的特点设计出具有整体感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具体特征主要包括整体性、多元性、艺术性和人文性。
1、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整体性
城市环境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站在城市整体角度进行设计,设计城市整体环境系统,环境设计所要求的艺术性就强调城市整体的艺术效果。进行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时,人们首先会考虑的就是如何整合城市建筑和城市绿化等问题,如果环境设计不能充分体现出整体性,往往很难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严重者还会给人纷繁杂乱的感觉。成熟的城市环境设计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城市风格,环境设计的各个部分能够互相映衬互相协调。
2、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多元性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多元性是指在进行环境设计时需要融合城市人文、历史、地域等不同元素,最终呈现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环境,如在设计城市住宅环境时,可以将当地的风俗建筑特色融入其中,就会形成具有当地风俗特点的建筑环境,一些城市因古典气息而著名,一些城市因田园风格得到大家的喜爱,也有很多城市因为现代风格而远近驰名,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多重特点,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最突出特点,艺术具有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用,城市环境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环境设计过程当中,不仅应该考虑城市的基础功能,还应该考虑城市的观赏功能,缺少任何一种功能城市环境设计都是失败的。无论是设计城市的使用功能还是观赏功能都应该注意其艺术性,如在设计人们的住宅区时,住宅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宅区如果没有艺术性设计人们很难被吸引也很难满意。
4、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人类或者城市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或者沉淀下来的优秀的、精华的人类文明和成果,在环境设计过程中所设置的档次和层次应该与城市人文相适应,避免出现人文和环境的冲突,只有如此才能够营造出和谐的城市环境。人文性在一定程度上指的就是一个外在物品对人的一种感染力或者感召力,总的来说就是依据人们的内在的心理需求把人们的这种需求以合乎心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性实际上指的就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心里的某种需求,根据这种需求实现人们的某种心理预期,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人文性,实际上指的就是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的一种人本思想的体现。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进行环境设计才能够设计出满足人们需要的城市环境,在环境优美、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城市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人们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对城市充满情感。本文将从住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滨水区设计以及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环境设计一定要综合人们对环境的一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水平,也就是说,综合人们的大部分人的一种审美体验,以这种审美体验为标准来进行环境设计的总体规划。突出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要突出人文设计的重要性,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对环境设计的重要性进行规划。
1、城市环境设计中住宅设计的重要性
住宅是城市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住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从微观角度来看,住宅环境是影响人们心情的重要因素,住宅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根据相关人员的研究住宅区是人类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住宅区不仅是人们饮食、居住的地点,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一个住宅小区包括多个家庭,是人们共同的感情寄托和心理寄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温饱,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需求,住宅设计也应该根据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如今,住宅设计能够较好地考虑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满足人们对住宅环境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带给人们更多的正能量,在清晨阳光升起时让人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夜晚来临时帮助人们从忙碌和疲惫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从宏观角度来看,优质的住宅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一般情况下,住宅区占城市总体建设用地的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人均住宅用地为每人二十立方米到二十四立方米左右,住宅区在整个城市建设面积中的比重可以显示出住宅区对城市形象的重要影响,城市住宅设计能够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好的住宅设计能够让人们觉得城市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和谐富足。对于一些具有吸引投资目的的城市意义重大,由此可见好的住宅设计还能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城市环境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无论如何发展,其宗旨都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程度,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宽敞舒适的公共空间给人天高云阔的感觉,在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园林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形式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当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公园、步行街、绿地以及广场等,公共空间从古至今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容量不断增大,城市的公共空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停车场、交通道路所取代,狭小的城市空间给人压抑的感觉,除此之外,城市公共空间被噪声、废气等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城市居民不愿意步行或者不愿意进行户外活动。研究表明城市生活质量与公共空间具有明显的依存关系,解决目前我国在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工作,做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工作已经成为提升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公共空间从根本上来说有一种公益的性质在里面,没有公益的性质,那么公共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含义,所以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要符合环境的审美观,没有环境的审美观,那么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这是由公共空间的性质和属性所决定的。
3、城市环境设计中滨水区设计的重要性
滨水区是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共同发展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和城市文明的不断发展,滨水区的职能和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城市滨水区需要重新定位,使其融入城市发展,滨水区设计已经成为一项决定滨水区未来定位的工作。新区开发和空间整合是比较常见的城市发展途径,在新区开发时,原有滨水区需要扩展,在空间整合时,需要对根据整体规划对滨水区进行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的滨水区体系。滨水区是一个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没有一个对滨水区的良好设计,也就当然不能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整体进行把握,实际上也就是在破坏环境设计的重要人文标准。
4、城市环境设计中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出色的景观设计能够增添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能够带动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这里所指的景观环境主要是指城市专门设计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场地,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品味。进行景观环境设计时需结合城市运转节奏和人们生活状态,具有协调性的景观环境才能够为城市生活增添情调。景观设计实际上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城市居民而进行的,没有对景观设计的人文性的把握,也就没有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说,在一定的高度上一定要认识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没有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景观设计在其设计阶段就可能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困惑,不能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设计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在了解基础概念和城市环境设计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从住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滨水区设计以及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庞旭.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2]戴德艺.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3]王诗嘉.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6:90.
[4]刘清云.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5,31:180-182.
[5]陈文秀,庄凌逍.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0:101.
[6]黄可可.简述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篇2
关键词:校园环境设计;空间环境;教育功能;文化
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不能塑造学校良好的形象环境,促进学校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达到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的目的”。因此,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校校园环境景观加以规划和设计,也就成为校园建设的重点。
一、校园环境设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塑造学校形象
良好的校园环境设计会对校园形象的塑造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且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彰显。例如,北京大学充满历史韵味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不仅使其成为判断学校品质和历史文化的最直观的途径,还使其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成千上万的旅客在校园漫步参观的同时,也在无形为校园形象做了最生动的宣传。
(二)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
学校生活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一味地追求教育目标,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负面的影响。新时代的校园环境设计不仅要能给学生带去轻松愉悦的舒适感,还要能体现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有利于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播知识、培养技能、促进学习交流等方面,还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制定未来职业规划,使其能在人才竞争中抢的先机,帮助其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实现心理教育健康的正常发展。
(四)为学生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
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成功的校园设计不仅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学习环境,还应该为师生塑造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休闲娱乐场所,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和交流。
二、影响校园环境设计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成功的学校校园环境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时还应切合实际、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首先,需要考虑的自然因素,包括学校校园所处的地理区域与地理环境,如地势、植被、湖泊、气候等,这些都是设计者在对学校校园进行环境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自然因素。只有结合学校校园所处区域的自然特点,才能设计出符合地理特点的环境设计。其次,还需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城市空间。不同的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因所处区域而形成不同的地貌特点,同时又因不同的经济、人文等因素形成不同的级别划分。设计者在对学校校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只有充分考虑到校园所处地区的城市空间构成、地理特征、交通环境等因素,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实际建设要求的环境设计。
(二)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学校校园文化和城市地域文化。前者是学校校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校规校纪校训,出现的杰出人才,以及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等;后者是指不同的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其中包括城市建筑、园林遗址等。人文因素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沉淀和人文精神的反映,它们都可以作为保留和开发的元素,最大化地应用到校园环境设计过程中。
(三)可持续发展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学校校园建设也提出了科学健康合理发展的要求。作为展示先进文化知识的前沿阵地,学校校园环境设计必须积极响应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的要求,维护好生态平衡的同时,也促进高校的长久发展。
三、校园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生态性校园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作为传播和展示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学校校园必然会反映到这一趋势,因此建设绿色、环保、生态的校园也就成为许多学校校园环境设计的主题。从绿化资源的应用方式区别,绿色生态校园一般可分为:原生态性校园和景观化校园两种。原生态性校园,是指校园原环境的绿化面积较为广阔,天然植物较多,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应根据其原来的地理地貌特点进行规划和设计,尽量减少人为设计对原有生态系统和地理区域的破坏。这样的环境设计因校园天然生物保存比较完整,有氧性高。景观化校园,是指校园原环境缺乏绿化资源或者基本没有绿化,为了适应时代和校园建设的发展需要,只能引进绿化资源进行种植,这样的校园环境设计可保留的原环境因素较少,人工设计手法较多,设计风格和植物配置更加美观合理,整体设计效果工整,审美性较高。原生态性和景观化校园虽然绿化资源的应用方式不同,但二者都是在利用原校园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园林美学、环境学、植物学、规划学等知识,使学校校园的生态环境和师生的教学活动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谐,进而保障了高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地域人文性校园
地域人文性校园是指设计者在对校园环境设计时,侧重发掘校园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风俗人情、人文地理,并将应用到设计过程。影响校园环境设计的地域文化性因素包括校园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气候,以及园林建筑等。人文景观既是进行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学校校园开展教育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建设人文性校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校园建筑的设计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学校都进行了扩展,为了能适应校园建设的发展速度,不少新兴科技也被引用到校园建筑设计之中,一方面,新科技大大缩短了校园建设的工期,另一方面模式单一的形式也造成了校园建筑人文精神的缺失。校园建筑不仅是学校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人文精神的反映。因此,在校园建筑建造时注入人文精神也就成为校园环境设计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增强校园建筑的审美品位。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不同的校园建筑可以用来识别和注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美好的校园建筑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的审美品位和思维方式。例如,厦门学校的校园建筑,秉承了传统闽南宗祠的建筑风格,向上翘起的屋脊和檐口与校园所处的山海环境相得益彰,既体现了独特的校园建筑文化,又对“百年树人、代代相传、兴家报国”的闽南儒家文化进了良好的传承发扬,可谓是校园建筑的典型成功之作。其次,能够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节奏。学校校园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是展示先进社会理念和学习交流的场所。设计师在对校园景观规划时,既需要紧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还需要紧跟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抛弃一些已经不适合时代节奏的风俗和规矩。例如,湖南学校校园的无院墙设计,在不破坏学校校园本身良好的绿化状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校园所处地理区域以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合理地进行区域空间的开放,使在校学生既能更多地了解社会现象、体验社会生活氛围,又能增加积极的思想政治氛围的辐射面,促进了师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学习,体现了新时期校园建设的创新思想和交流学习的愿望。2.校园雕塑的设计校园雕塑是校园人文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设计既要服从校园环境人文设计的整体性,又要与校园贴合校园原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理念,体现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成功的校园雕塑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学校校园的文化品位、审美趣味,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在院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例如,厦门大学的《跨世纪的嘱托———陈嘉庚与学生》群雕设计。设计者利用厦门学校校园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学校校园周围的自然植被作为雕塑作品的背景,雕塑与环境相互呼应、融合;而开放式的空间形式,则使观众可以直接接触作品、产生互动,进而营造出亲和、宁静的氛围。这一雕塑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让学生通过雕塑作品与校园文化产生了互动,发生了情感共鸣,体现了时代精神。3.知识研究性校园学校作为传播知识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教育,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除要满足绿色、生态、环保等必要因素外,其自身的知识研究性也是不能忽视的。由于目前我国国内的大多数校园还为综合类学校,因此对知识研究性校园的相关研究还不够,但这并不影响知识性校园的建设,由于此类校园都是在地域性和人文性校园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并且学校教育本身侧重传播知识的特点,使其能与前两类校园彼此融合、共同促进,并随着社会和学校校园环境设计的不断发展,尽可能体现出知识研究特点。
四、结语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学校校园的环境设计不仅要为师生交流学习的创造一个和谐的园林环境,还要促进学校教育观念和人文历史的传播和发展,这就使校园的环境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环境设计。成功的校园环境建设,既是一所学校得以科学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校园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得以沉淀、延续和传承的基础。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知识的更新换代,以及设计理念的不断变化,都将导致未来的学校校园环境设计将不断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融合更多新时代的元素和创新精神,有关学校校园的环境设计的研究和探讨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张斯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14):38-39.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徐勇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2.
[4]范利飞.学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80-9382.
[5]薛岚,郝东升.学校校园文化景观的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6):58-59.
[6]张凯莉,周曦.学校校园环境设计问题的探讨[J].风景园林,2006(3):80-83.
篇3
本文对环境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先对环境设计原则理念和精神传承本质的进行了分析,接下来论述了环境设计对城市建设的做出重要作用,文章第三部分介绍了环境设计在具体城市建设中实例,最后指出了环境设计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希望本文可以对环境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一定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环境设计;城市建设;建设应用
作为现代化城市环境设计中的一部分,环境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景观设计,还具有科学的综合设计特点,以及在文化方面和实用方面的趣味性实际性。其作为社会与自然连接的纽带,环境设计,一方面,从微观上看,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度与密度。另一方面,从宏观上看,又加快了人类精神文明建筑方面的发展进程。从而使得,环境设计变成了现在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城市现代建筑也在人类精神文明建筑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现代化科技的大前提下,作为设计原材料的工艺与材料,在建筑设计者的不断挖掘下,在发展的道路上,给环境设计带来的新的生命力,使其前景得到充分保障。除此之外,城市建筑在时间和历史的打磨下,去糙取精,成为了人们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载体。
一、对环境设计原则理念和精神传承本质的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同时从人类的角度出发,也是环境设计应该遵守的基本条款。环境设计,作为一种空间设计艺术,其目标和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供更优越,更合理的生存空间。但随着人口指数的爆增,空间条件的受限,以使用为价值的空间设计,就更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所以能否将人类自身需求与环境设计紧密结合,是能否体现空间设计价值的标准之一。而对城市建设而言,其主要宗旨,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简单而言就是从人类为基础出发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改造工作。作为设计体现的基础单位,设计者应当以实践作为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说,设计者要在自身实践工作的不断积累中进行更深层次的经验积累和方法思考,以此在众多设计者中脱颖而出。而在这种不断提升中,往往会出现一种循环现象,比如水平较高,有一定造诣的设计者常常会被一些平凡的设计方式和平庸的思维,产生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波动,而这种循环,更是另一方面的创新,也是,人作为一种感性动物不断从思想方面提升自己的有力证明。所以,环境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环境设计应当以人为本。
2、注重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作为传承至今仍生生不息的环境设计,对于古老元素文化的吸收与革新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历史一分子的环境设计,难免会被烙下历史的烙印。在时间和文化的洗礼中,能够保存下来的文化设计元素和观念,必然有他可取之处。由此观之,我们不能完全舍弃历史文化,而应当将其作为环境设计的特色,传承下去。但又不能一味照搬照抄,因为不产生革新的发展是会被淘汰的。所以环境在注重历史传承的同时,应当作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革新,才能保证环境设计长足的生命力。环境设计是一种有着良好的优良传统的技术,很多环境设计者在很大程度上不注重环境设计的传统方面,而导致了环境革新的失败就典型的说明了,环境设计革新离不开对传统的吸收,很多情况下,人们对环境的偏爱或者对环境的适应,已经成为人们的内在的生活习性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这个程度上讲,人们已经很难再对传统产生任何偏见。从这个论述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革新总是抱有着让革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接合起来,如果一定程度的革新没有传统的因素,人们往往很难接受这样的革新,所以,环境设计一定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与革新的衔接。
3、环境设计中应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
再流于外表的我国环境设计的大环境下,思维和风格的创新越发显得难能可贵。而流于外表的环境设计,则忽略了人类对环境设计的需求,而变得流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环境设计的需求。这使环境设计缺失了原有的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从实际出发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环境设计作品,才是现在环境设计者们的当务之急。前已述及,创新性与创造性一定要建立在对于传统的良好的吸收的基础上,没有对传统的吸收,创新性与创造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就无从谈起。很多环境设计的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不注重在传统的基础上谋求发展的思路,而是仅仅注重一味地、没有逻辑地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害了创新,抹杀了创造力。
4、环境设计应注重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环境设计是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以求达到美观科学的效果。那么在这种改造中,对环境的改变是必不可免的。但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家园,若过度的破坏自然环境,破坏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整体性,那么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也会给我们带来难以估量的生活损失和经济损失。由此观之,环境设计,以环境为基础,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这也是环境设计科学性的体现。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对于作为个体的设计师的要求是,在材料和能源方面尽量选择新型和环保,以求达到,环境亲和性的目的。这样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二、环境设计对城市建设的做出重要作用
1、体现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环境设计基本单位的环境设计者们,在完成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体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国民人均设计水平和创造能力将会显著大幅度提升,由此观之,这将作为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环境设计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建筑功能方面和审美诉求方面,都会产生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实现,从整体和细节上的完美掌控。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往往是设计者在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一种思维训练,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一定要对设计者进行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其创新意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又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水平。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也就是说,建立在理论水平上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创新思维,也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创新思维。
2、环境设计有助于城市和谐建设
别具一格的环境设计,将给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从而拒绝中庸化平凡化,是城市建设带有各自独特的色彩与标签。长此以往,城市建设将会达到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理想境界,这就需要基础设计者们,在环境设计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创造思维,不断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够完成城市建设与人文生活的和谐统一,从而进一步达到,人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也就是达到了环境设计的最初目标。环境设计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是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也就不言而喻了。在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尤其是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当今的社会发展对人们的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挑战,同时这也是环境设计的一种挑战,环境设计只有遵循这种规律才能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3、环境设计可以提升人类的视觉美感
环境设计是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协调发展的产物,对环境的设计基本原则是应保持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由此观之,高水平的设计师所设计的环境设计产品,能够体现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符合人类的基本审美,能够赋予人类充分的美感体验。在自然山水中生活,是环境设计的理想境界,也是其最终奥义。
三、环境设计在具体城市建设中实例的对比与分析
1、擎天柱式广告牌差异
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在高速公路两旁伫立的擎天柱式广告牌与泰国的广告牌相对比,优劣一目了然。中国的擎天柱式广告牌,由于建筑长度过高,建筑视野范围不合理,常常会导致宣传力度不够,达不到预期,宣传效果并且有失美观。公路过往的司机,由于专注于眼前的道路和行进目标,往往不会将视野投及于更高的地方,而在可以看见广告牌的远方,又受限于广告牌宣传标语字数的大小。几种因素综合来看,中国的擎天柱式广告牌往往达不到宣传的效果,是投入的资金得不到有力的回报。反观泰国,态势擎天柱更注重产品的宣传,设计者往往会实地考察,从而确定擎天柱的高低以及字体的大小,并且同时会考虑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况,配以相应的灯光,从而保证在各种不利环境条件下,如夜晚或者暴风雪,都能保证擎天柱的宣传效率达到具有价值的辨识需求。综上所述,在擎天柱的设计上,我们更应借鉴泰式擎天柱的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
2、人流密集地区停车场设计差异
面对人口骤增以及私家车的占有量迅速提升的现象,商场机场等人流密集地区,设置足够的停车位成了商家必须考虑的元素之一。不同于由于我国停车场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车辆拥堵现象,在泰国商场酒店等市内繁华区,其产业主导者往往会建造多层立体式和半封闭式停车场。这样的停车场,一是保证了空间垂直高度上的利用,二又保证了私家车辆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提供了消费交通的便利。一举多得,更好地促进泰国经济繁荣发展。并且不同的营业机构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停车场规划,如酒店,一般会将自己一至十层的部分设为停车场,而建筑的剩余部分,则作为酒店的居住区和消费休息区,充分利用格局又减少营业面积与营业成本。而不同于酒店作为商场来讲,往往会建立1/3左右面积的封闭式停车场,这样能够满足消费者方便出行的基本需求,真正做到了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综以上两点来看,推而广之,可知在曼谷的街道上车辆很少出现拥堵乱停现象的原因。这种合理的设计方式,也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部分。
3、店门招牌环境设计差异
在我国内随处可见店面门牌上都有自己设计的招牌,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店面招牌在店内宣传中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招牌设计特点为,独立性和杂乱无章性。独立的商家希望通过自己的招牌凸显个性,往往忘记顾及到所在街道所有商家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给人以廉价和拥堵之感。而泰国的店面招牌,虽然也有个性化的设计部分,但从大体上来讲,会遵循整体风格,以保证整条街道的美观性和整体性。这样的设计既不失个性,又给人以简洁大方之感,从而保证消费者的消费心情,激发消费欲望,保证经济繁荣。
四、环境设计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1、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以全球闻名的花园城市新西兰为例,作为资源匮乏的海上之国,新西兰在发展初期,前途是迷茫的,但其正确的选择了环保设计这条道路,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成功打造了世界上有名的花园城市。由此观之,通过一定的环境设计,加以本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发展。环境设计,既是一种人文情怀的熏陶,又体现着一定经济利益的收获。所以适当的环境设计,能够完成与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
2、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的文化发展事业不仅仅包括人文文化,还包括自然环境文化,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近期的发展过程中将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城市的环境建设应当是和文化建设相互配合,彼此协调的发展项目。城市的文化建设不仅仅需要宣传,更需要践行与落实,需要在具体领域上加以行动落实,而环境的建设可以作为城市文化的落实与体现部分,因此城市的环境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附于文化建设而存在的。
3、促进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居民的生活质量不仅仅包括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基于市民良好的心情、放松的生活氛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谐的自然环境,这都是居民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到保障的有利支持。通过环境建设的方法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这样的做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最典型的代表城市温哥华,政府通过规划自然环境,改造居住区和林区结合,使得温哥华的城市建设依附于海滨和林区,被评价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这不仅仅是地理条件的良好,更是加拿大和温哥华市政府努力进行环境建设设计的结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设计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既受到局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借鉴优秀的例子,在不断学习进步中改正自己原有的错误与缺点,遵守基本的原则,保证环境设计的生命力,从而更好的保证环境设计为人类生活献力。将环境设计与城市建设塑造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带来人文环境的幸福感。体现着环境设计,在未来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阳.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04:84-86.
[2]田鸿喜,范利飞.城市地域文化在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04:6-8.
[3]褚海峰.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以桂林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例[J].艺术百家,2010,S1:85-88.
[4]任倩岚,蒋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63-65.
[5]朱坦,吴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01:29-34.
篇4
教育部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于2010年中启动,该项举措对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的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贯彻与落实,同时,该计划也是作为我国人才长期发展规划纲要重要项目存在的,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时间不是很长,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为我国提供应用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内容
1.对环境设计专业办学层次进行有效提升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层次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源于该培养模式只针对于本科生,很少有迈向研究生的培养层次。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开拓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利用对优秀学生实施卓越人才的培养,从而对研究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基于此,围绕着卓越工程师计划,应建立先进的工程以及联合硕士的培养模式,使研究生学历教育发展更具前景化。
2.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提高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是能满足社会以及市场需求的,他们能够对一线设计工作进行很好的胜任。因此,在该模式中,不能仅仅关注单一的装饰美化理念,更要结合其他学科领域的设计层面,包括:工学、建筑学和经济学等。由于环境设计的跨学科性、交叉性和包容性较强,因此,在进行环境设计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时,要注重各相关学科的融合。具体措施包括,可以在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里增设装饰工程预算或装设设计等初级课程,从而使学生的环境设计知识结构更加健全。
3.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卓越工程师培养主要定位为高级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因此,该人才的定位方向为职业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开放性。该教育定位方向与技能学校只注重单一技能的培训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应对专业主干课的课时比重进行适当的增加,对专业基础课中3DMAX等电脑软件课程技能的训练相对减少,因为该项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培训在短期内即可获得。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内容包括:增设实际环境设计工程的案例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使该课程教学更具应用性和创新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1.对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
在环境设计专业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培养中,团队协作能力占有很大的权重。环境设计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其学科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多样化特点,该专业的属性对学生群体性的工作模式进行的明确,例如:办公空间、商业空间、景观和住宅涉及等都需要群体共同协作完成的设计项目。而在这些项目中的方案深化、草图和成果表达阶段都不能通过工程设计师单独作业就可以完成的,由此可见,团队协作的建立在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专业教师可以通过组建设计团队的教学模式,对实际工程设计案例进行研究,从而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够进行能力互补,并使其能力得到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卓越工程师的有效培养计划实现。
2.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启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要求动员全校学生参与其中,它是以整体教育为前提,还培养模式面向未来、世界以及工业界,为社会培养一大批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目前,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还不能全面实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这个基础上,实施分层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可以在学校的校内的环境设计专业内,依据自身意愿进行专业优秀学生的选拔,最终进入环境设计专业卓越队伍。并采取分层培养的卓越模式,经过适当的调整和验证后在校内进行广泛施行,这就将基于整体培养实现部分卓越的目的得以实现。此外,本科院校通常实行的管理机制是校、院和系三级,为了促进管理政策执行更加有效、便捷,可以采取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方式进行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提出有赖于对国外高等教育经验的借鉴,在经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反思后完成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环境设计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不仅仅是大众教育质量的提升,更是针对不同层次的环境设计领域的精英教育。该培养模式要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卓越”模式培养。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篇5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住区 公共环境 交互设计
在一个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居住用地一般占城市用地的40%―50%。住区不仅是社会学上的环境,还是人文上的环境。在当代住区公共环境的规划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设计,但大部分设计强调的只是设计的外衣,而非设计的实质内涵。好的设计能使人们的生活在美化的基础上更加便捷和完善。研究一个住区公共环境的设计,要研究一切与它相联系的物质和非物质。本文提出了住区公共环境的“交互设计”方法。从用户角度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设计易用,且让人使用愉悦的设计方法,它致力于了解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与使用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强化和扩充。
一、对现代住区公共环境交互设计研究的意义
现在很多住区的公共环境设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设计思维的扩充和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忽视住区公共环境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考虑公共环境里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性。本文对设计方法作了改善,提出了“交互性”设计方法,以在设计中强化住区公共环境的整体互动,使得住区公共环境设计更加舒适和完整。
本文着重研究存在于当代住区公共环境中的诸多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住区公共环境与其所有相关联的元素之间的相互“交互”为问题的切入点,寻找一个解决住区公共环境设计问题的新方法,最终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现代住区公共环境。
二、“交互设计”在住区公共环境中的应用
“交互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注居民与住区公共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另外一个特点是:关注住区公共环境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的交互作用。所以,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寻找要素自身的特征、规律和内在关联,以完善住区公共环境设计。除此之外,“交互设计”还应延伸到其他各个层面中,它们存在于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中,“交互设计”方法强调的是系统化的设计方法。设计中任何一个阶段都能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并深化。另外各个设计层面都拥有共同的背景因素,产生共同的主题,这些背景因素也是设计的前提。
同时住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在住区公共环境营造过程中,“交互设计”应涉及住区建设的全过程,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各方都能满意的公共环境设计,并且“交互设计”还必须强调人的感受,进行人性化设计。
三、现代住区公共环境设计中“交互设计”的研究
1.住区公共环境与住区空间的类型、层次。
一个住区公共环境的品质取决于住区的规划与空间的布局。随着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的出现,住区公共环境在其规划形态上有了明显的变化,由“小区―组团―宅间”三级住区规划基本模式发展成“小区―宅间”式两级模式,再形成街区邻里式概念,最后发展为高层院落式和城市低层高密度等模式。
住区公共空间的层次感产生于从公共空间向个人空间过渡的过程中,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四个层次: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人由开放空间进入私密空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居民通过不同层次的户外空间,使交往成为一种必然。而且居民的心理也会受到影响:心情会放松舒畅,领域意识会逐渐增强。
2.住区公共环境中的物理因素。
住宅公共环境的设计,必须满足住户的生理和物理的需求,一般是指光照充足、通风、空气新鲜和没有噪声。
(1)公共环境中的光照
人们对住区公共环境的物理需求中,光照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住区的光照受到住区建筑布局和建筑个体设计的影响与制约,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住区布局和建筑单体的设计,使阳光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提高住区的日照率,优化住区公共光环境。在建筑的规划中,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的间距与角度和利用太阳的方位变化,规划布置建筑的形式,这样不仅能丰富空间环境,而且能提高日照质量。
(2)自然通风
在夏季里住区公共环境中的自然通风尤为重要。良好的自然通风能够使空气中的污染物迅速弥散,使得住区的空气清新自然。
住区规划布置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住区公共环境中自然通风。首先是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和迎风方位。住区公共环境中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和迎风方位成正比,所以要改善自然通风,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和迎风方位是必须考虑的。其次是朝向。合理的建筑朝向是住区获得日照的前提。一般来说,选择建筑朝向时,要尽量使建筑大立面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小立面对着冬季主导风向。需要时还可留有适当的开口部位或在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使流动的空气易于穿过建筑群,形成穿堂风。最后是建筑的间距与住宅群体的布置。建筑的背风面形成的风影区和涡流面与建筑物外形尺寸有关。当房屋的长宽一定时,风影区长度随房屋的高度增加而加大;当房屋的高宽一定时,风影区随房屋宽度的增加而加大。要使建筑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必须考虑周围建筑物的阻挡状况。
(3)噪声防治
噪声污染是四大环境污染之一,噪声不同程度地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等,影响人们的健康。在住区公共环境中噪声的控制更加重要。
住区公共环境中噪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活动噪音、交通噪音和生产噪音。在噪声防治中,住区公共环境的合理规划是噪声防治的关键,住宅区的选址,交通道路的合理布局,以及绿化设施的配置都可以将噪声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优化居住的环境。
3.住区公共环境中交通的组织。
(1)住区交通道路的规划原则
住区交通道路的规划要考虑社会、心理、环境、使用功能等因素。首先,住区道路要满足居民安全的需求。其次,住区道路要避免往返迂回,满足居民便捷的需求。最后,住区道路的设计应能改善住区景观环境。
(2)住区环境中的交通组织
①无机动车交通
无机动车的交通可以建立人行街巷系统,采用住区周边停车、主要出入口停车及地下停车等方式将机动车辆限制在生活区以外。还可以建立大运量公交中心,以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伸入住区中心,这样既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客运目的,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发生率。
②人车共行
人车共存的道路可以分级组成道路网。道路网按干路、次干路、支路顺序连接。这样由于支路和干路不直接相连,提高了干路的通行能力;由于支路不能通过过境交通,从而增强了汇集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划分区域,建构分散道路体系,用分散道路体系对住区进行划分形成不同的空间,严格禁止无关交通和过境交通进入区域内部,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人车共存。
③人车分流
首先是内外分流,这种模式在每个住宅单位有一条直接开口于周围道路的车行道路,住宅的后院面向这些车行道,汽车可直接开进后院;住宅单位之间是步行道,住宅的主要居室面向前院和步行道;行人与汽车通行于各自独立的道路系统,不产生平面交叉。
其次是立体分流,通过建设在立体空间不同层面上的道路系统以实现人车分行的目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架空步行走廊、抬高步行平台、建设天桥等进行分流;二是通过将车行道嵌入地下的方式实现人车分离。
4.住区公共环境中的景观。
景观设计是住区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景观设计应以人为本,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住区公共环境的整体具有感染力。在设计的同时要体现人性化的设计。户外公共环境的景观设计应实现“无障碍设计”,它包括:无障碍坡道、扶手、满足轮椅通行、防滑地砖、夜间可识别的照明等设计,提供残疾人活动的可能,提高老人和小孩的舒适程度。
其次要明确景观的功能和特色。住区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性,因为住区公共环境是居民主要的活动空间,所以住区的景观可以调节住户的心理感受。不仅如此,景观设计还要体现地方特征和自然特色,这样才能塑造出富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同时景观设计要紧密联系建筑的主题,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决于建筑的特色。
最后是植物和水景配置。住区植物的配置需要考虑其造型、色彩、生长期等因素,合理搭配,才能形成不同季节的景色。在色彩的把握上,一般以绿色为主,绿色可以缓解视觉疲劳。而且要注意植物色彩的季节性变化,做到枯荣交替。水景是住区公共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进行住区公共环境设计时,应以点缀、环绕、穿行等形式使水景与公共环境相结合。
四、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将人居环境的理念体现在住区的建设中,是新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所以拥有高质量的住区公共环境是人们的迫切需求。本文就现代住公共环境设计的“交互设计”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任何一个成功的住区公共环境设计,都离不开“交互设计”这个方法。“交互设计”的含义不仅是住区与住区公共环境的互动关系,还是住区公共环境设计中物质与非物质、人的心理行为等所有微妙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李信,潘猛.环境设计中的产品设计[M].浙江:东南大学出版社.
[2]荆其敏,张丽安.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M].浙江:东南大学出版社.
[3][美]卡斯腾・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M].华夏出版社.
[4][日]黑川纪章著.覃力[等]译.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M].
[5]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6]王彦辉.走向新社区――城市居住社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文章遵循设计结合自然的理念,针对目前大部分建筑环境设计对自然要素的忽略,导致阻碍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一普遍现状,提出一种简易有效的设计方法—“叠加法”。该方法旨在通过对区域中的原生环境、次生环境进行合理横、纵向分析,使建筑环境设计在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同时,能够对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叠加法”;自然要素;建筑环境设计
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共同生存。但人与自然又不能只停留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而应是人类更加主动地借助自己的思想、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处,充分利用自然,同时处理好人类为了自身发展而进行的、必要的局部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在对自然环境进行人为改造时,设计的出发点应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在人为利用自然资源时,设计首要考虑的应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主动地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问题。现实中在进行建筑环境的系列设计时,经常会遇到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的实际问题,如果能尊重设计的本质,依照自然规律,遵循合理利用、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准则,探索出合理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将会对保护自然环境、维系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叠加法”的提出
美国学者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指出,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自然的再生循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应以破坏它为代价。在建筑环境设计的实践中也应遵循此原则。以往的设计者受到交叉学科知识的限制,或者出于设计周期、设计资金等各方面的考虑,对于设计案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关系,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与研究,通常只将设计的重点放在设计构思上,而缺少在设计之初对案例本身所包涵的自然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叠加法”的提出,正是鉴于此类设计的弊端,通过分析案例中的自然环境,如对土壤、水域、植被、温度、气候、风向、风力等要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辅以人工利用、改造的手法,综合制定设计方案,从而使自然要素最大限度地被保留、利用,以确保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就是“叠加法”的根本所在。
二、“叠加法”的含义
所谓自然,是指地球上所有原生和再生生物的客观世界,它包含全球与区域两部分环境。地球上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以及生物圈形成了全球环境,这是一个宏观的环境范围。区域环境属于小范围的环境,由原生自然环境与人工改造环境两部分组成,同时它也是建筑环境可持续性设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区域环境研究范围里,除大气、水源、土壤、森林、植被、矿藏资源之外,还包括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名胜古迹、风景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的生活居住区等。对上述自然因素有了基本定位后,我们再来详细看一下“叠加法”:“叠加法”分为横向与纵向两个叠加步骤。横向叠加是将区域内地面上所包含的自然要素,如土地、湿地、山丘、平原、草原、森林、水系以及地表上的野生动植物、水中生物,还有各类天然风景区、历史名胜古迹、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人类生活、居住区等,分别制成不同颜色但透明度相同的塑料胶片。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参照该区域内所涵盖的自然因素,按照次序依次叠加,以得出该区域的可利用价值率。在横向叠加中,如果原生环境可利用或需保护因素过多,则胶片叠加灰度就会加深,需要设计者增强对该区域的保护意识,适度进行人为的改造与开发。在实际操作中,可结合计算机软件Photoshop进行辅助设计,从而提高设计效率,节省设计时间。如图1至图7以透明胶片的形式分别分析了在该区域内草原、森林、沼泽、水生生物、野生动物、风景区及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图8将以上自然环境分布景区相叠加,有些区域是两种颜色叠加,有些区域是3种或4种颜色叠加,则证明该区域内原生环境因素很多,需要规划及设计者减少对该区域进行人为破坏,而多加以保护。纵向叠加则是将区域内包含地表上的所有各类自然要素,包括大气、阳光照射角度、日照时长、风、霜、雨、雪、雾、地下含水层、地下水回灌区、地下矿产等,分别制成不同颜色但透明度相同的塑料胶片,并参照横向叠加的方法,求得该区域的最大价值利用率。最终将横向与纵向所得结论再次叠加,以求出该区域的最大合理使用度。在前期设计准备中,这种设计方法会因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耗费一定的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于保护区域内自然环境、确保区域内自然要素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放眼未来,设计前期所做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是有百利而无害的。
三、“叠加法”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场址区域分析
位于哈尔滨市区东部的金龙山镇,总面积200平方公里,东起松峰山镇,西至阿城原种场,南与小岭镇、玉泉镇、亚沟镇相连,北与红星镇接壤,是阿城区的近郊乡镇之一。它涵盖新镇区、老镇区及头道河子区。
(二)“叠加法”的应用
根据镇域内现有土地状况,借助“横向叠加法”进行分析,对镇域空间内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得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及禁止建设区,以最终形成土地合理利用规划图。
1.禁止建设区:出于对自然环境、基本农田的合理保护、维持基本生态平衡的目的,将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镇域内主要交通道路及两侧道路防护绿地、基本农田等,规划为禁止建设区。
2.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比较好,或已建、待迁还耕农村用地,或区域发展预留用地等。
3.适宜建设区:除了已经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域之外,都属于适宜建设区。具体用地规划包含老镇区、金龙山镇区、农产品加工区、规划保留村庄等。遵循三个镇区的自然要素及社会要素特点,分别将其功能合理定位。其中,新镇区主要职能为行政文化中心,包括居住、旅游、商贸等社会服务,其职能定义为综合型区域。老镇区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主要发展种植业、农产品商贸加工等,其职能类型定义为农商贸型区域。根据自然条件,头道河子区主要以发展旅游、商贸、居住为主,其职能定义为综合服务型区域。
结语
在设计实践中,无关规划区域范围的大小,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应遵循两种设计依据:一是尊重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其自然要素;二是尊重社会环境,对其社会职能进行合理规划。二者的有机集合就是对区域内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最好的总结,而“叠加法”正是传承这一设计理念,从设计伊始确保设计师能够将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与利用,从而为人类的建筑生存环境提供舒适、惬意且能够满足后代人生存发展需求的可持续性生存空间。
作者:杨丽娜 孟胜欧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
本文为“哈尔滨市阿城区金龙山镇”镇区规划项目为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实体项目;2012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术团组项目“地域文化影响下小城镇环境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XXTJ04)
注释:
①杨丽娜.解析“自然叠加法”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以新镇区建筑环境设计为例[J].艺术与设计,2014(3):74-76.
篇7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性
上个世纪开始,人们对于“泊来”文化的追求达到空前高涨,东南亚风的流行,欧美复古风的盛行都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渐渐躲至角落,险些被人遗忘。但是随着人们理性的回归,经过徘徊和盲目跟从阶段之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角也逐渐回归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中。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便是反映我国的民族特点。环境艺术设计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兼收并蓄地吸收外来文化,弥补本民族文化的不足之处,发展本民族的特点和特色,基于我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和基本生活方式进行设计,才能使环境艺术设计活灵活现,具有民族根基。否则,环境艺术设计便成为无水之木、无根之源。
2.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性
环境艺术设计还要注重传统艺术的文化性。环境艺术设计的现代化加入传统元素,并非是对传统元素的简单罗列,而是要根据传统元素所表现的文化内涵进行整合,而后统筹规划。世界格局已经向东方倾斜,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东方世界,关注东方世界的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中要体现我国民族的文化特色,反映我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元素反映相同的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多的应当是反映我国先进、文明、科学的文化,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性最重要的便是理性回归之后的本土化。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更加注重从传统内部衍生而出的东西,注重自己的独特性,注重融入发展地区或者我国特色地区的文化内容,追求文化的地域性、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将地域的文化要素纳入环境艺术设计中,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反映文化的地域性。这是一种文化的反弹,也是一种文化的反思,更是一种文化的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提出文化的地域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化
传统文化要素纳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注重传统文化要素的表现形式,运用显微之处彰显深刻文化内涵,力争做到“一滴水见太阳”的特殊效果。并通过对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不断推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形式
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形式多种多样,设计者要运用自己独特的构思和想法将其灵活运用,使其展现不一样的特点和特色。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绿色植物的运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植物一直有一种内心的偏爱。无论对于梅花的歌咏还是对于君子兰的赞颂,无不彰显了我国民族文化中对于绿色植物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内涵的深刻寓意。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候,如何让绿色植物展现传统文化则应当被设计者纳入考虑范围。比如在进行环境绿化设计时候,可以运用竹进行装点,结合环境需要,表达竹的清高和气节,彰显传统文化中竹的深刻内涵。
第二,注重装饰物的作用。现在环境设计中对于装饰的运用已经越来越灵活,因此将具有传统元素的装饰物应用于环境设计中可以让环境设计更加灵活,在单调的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统一空旷的环境中放置我国传统的百宝格,在百宝格中放置形态各异的中国瓷器进行点缀和装饰,既可以体现环境的高雅之风,又可以体现环境主任的品位之高,更可以使整体环境体现出浓烈的人文气息,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注重空间的自然设计。我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自古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情怀。因此,在环境设计中加入自然元素,也正与传统文化理念想契合。在环境的设计中可以运用玻璃的通透感打造视觉上的自然效果,也可以在休息区添加自然景观,在自然景观中设置天然休息区,让人们感觉到如同在大自然中畅游,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2.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艺术语言,它用含蓄的语言进行着环境与人之间的交流,让人们充分感受到环境所带给人的舒适感和愉悦感。也这正是传统文化所寄予的意义和将其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础。正所谓“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者也”。因此,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应当是话语无形,但却时时处处都在,如同空气一般,不觉其存在,但却让人愈加无法离开。这是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更是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最高境界。
三、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则当属儒、释、道思想的传承文化,三家思想均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法中人与自然的融合。传统文化讲究情与景的契合,探究天与人的合一。因此,传统文化要素若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达到完美的协调发展,则需要在环境设计中减少技术的应用,减少工业化技术的应用,更多的运用自然手段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只有不断建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深化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才能让传统文化要素得到潜移默化的应用,才能让传统文化要素更好地为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服务,并让人们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进行精神世界的净化。同时,设计者也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传统文化交融一起,将具象的知识与无形的文化交融在一起,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候,随手拈来的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环境设计中出处点染的尽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要做到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可持续。
篇8
关键词:校园景观;景观三元论;丘北县第二中学
Abstract: the landscape three yuan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yunnan province north of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county landscape desig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ainly through north high 2 high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ree yuan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research object design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technique and the ideas to the campus for the next similar landscape design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and the reference.
Keywords: campus landscape; Landscape three yuan theory; North county high second middle school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现代素质教育指出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现今的学校教学不仅是课堂上的教与学,而已发展成为环境教学、体验教学等等,所以,校园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也受到广大师生和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的关注。本文以景观三元论为理论指导,将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深入到丘北二中整个景观环境设计当中,综合分析丘北二中景观环境设计是如何体现并合理运用景观三元论来创造出一个舒适、优美、生态的校园景观环境的。
2 设计理论
景观三元论是由刘滨谊教授提出,他认为现代景观设计应当包括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亦称为景观三元论。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主要以三元论为理论依据,通过空间尺度变化、景观形象
变化;植物景观营造与利用;精神文化塑造三个方面来体现整个设计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具体景点规划设计和实施来体现景观三元论在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 设计过程
3.1项目背景与分析
项目地位于云南省丘北县双龙营镇,南临丘广公路,东、西、北三向均临市政道路,西北方向为市政河流。整个校区总面积123759.67m2,校区内含中学区和小学区两部分。
由于丘北二中为新建校园,规划为两部分即中学区与小学区,建筑整体呈轴线分布,校园呈长方形地带分布,依地形而建,高差起伏变化大最高达10米,给景观环境设计带来一定难度。学校本身是教书育人之地,在景观设计时,结合景观三元论,充分考虑了丘北的文化底蕴以及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景观环境,合理规划就能够很好的与整个大环境融为一体。(图1)
图1:总平面图
3.2景观设计理念
丘北二中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以景观三元论为理论指导,遵循“树木树人”的理念,进行整体环境景观设计,主要表现在:
1、空间尺度变化、景观形象变化,注重大尺度主干道、广场与小景观的衔接,利用组团空间与道路交叉口营造景观空间;景观小品有序依次组织分布。以体现景观三元论中的景观环境形象这一要素的指导。
2、植物景观营造与利用,校园占地面积大,植物景观营造中利用自然环境,合理进行设计,按照生态种植科学管理模式,形成生态平衡小系统。利用地形造就植物层次,丰富植物景观。以体现景观三元论中的环境生态绿化这一要素的指导。
3、精神文化塑造
利用校园环境景观塑造校园文化,利用景观题名、小品等方式将地域文化进行展现。以体现景观三元论中的大众行为心理这一要素的指导。
3.3总体规划布局
整个设计结构是围绕“两轴五区”来展开的。两轴指的是:第一,从学校正大门入口一直到主教学楼――智丘楼所形成的一条轴线,称为树人轴;整个中学部分的景观围绕着这条轴线展开。第二,从小学部分的入口处直至小学区教学楼所形成的一条轴线,称为育人轴。五区分别是:入口片区、中学片区、生活区、小学区以及运动区。(图2)
图2:景观结构分析图
体现了丘北的地方文化和特色。学校空间布局以学校主入口景观结合标志性建筑――智丘楼周边绿地为核心,教学、文化、生活、体育运动和学生宿舍等功能区分布四周,在各功能区之间是核心区的绿地延伸。
3.4景观分区
(1)入口片区
主入口片区由三个花池、及台阶上部6个题名文化柱组成,在植物配置方面采用了高大的乔木,如黄连木,大叶榕,结合低矮一些的小灌木以及地被植物,创造出一个层次丰富的入口景观。高大的黄连木以及大叶榕,结合学校入口处的宽阔台阶,营造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气效果。题名柱分别刻有“动力之源”、“探索求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海无涯”、“宁静致远”、“展望未来”象征着丘北二中的师生前进方向与目标指向,一种学无止尽的氛围油然而生。
(2)中学片区
中学片区的景观设计围绕着“树人轴”周围的六栋建筑展开。在主入口两侧以26棵大桂花作为行道树,象征着云南26个少数民族和谐共处,桂花后侧结合树形较高的银杏与大桂花配合栽植,再配以种植红叶石楠、清香木、黄连翘等低矮灌木,通过对灌木的分片几何造型,形成宽阔的主要道路景观。主道路中央用5个花池将路分为两个部分。每个花池当中栽种两株海枣,从大门入口处看,能够产生非常震撼的效果。象征着丘北二中欣欣向荣的发展以及美好的未来。学术报告厅与不倦楼之间的设计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樱花大道。通过两侧密植的樱花以及垂丝海棠营造出一条“绯红”小道,身在其中,仿若仙境。有利于创造出一种适合师生休闲的生态环境。躬行楼左侧的侧入口,设计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花架从主要道路直接可以进入,可谓是整片区的一个亮点。师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通过此入口进入到教学楼内学习。(图3)给在校人员营造了一种轻松、上进的学习氛围,课间小憩时间也是不错的去处。其他几栋教学楼两侧的行道树用常绿的滇润楠、天竺桂。绿树成荫,象征着老师和同学们永远充满生机、健康阳光的学习生活。
图3:花架效果图
志远路入口右侧的大面积绿地采用了代表了云南特色的动物,孔雀羽毛的设计灵感来营造出一种五彩斑斓的植物景观。象征着丘北二中师生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多方位培养人才的育人方针。主教学楼――智丘楼前有大片绿地,设计者秉承“学、思、问、敬”的主题在此设计了一个小游园性质的休闲广场,分别取名为耕读广场和思源广场,(图4)在休息的时候可以给师生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大树之下,三三两两的学生分别坐此或读书或休闲。校园文化无处不在,主教右侧的孔子像则更是象征着学校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是整个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丘北二中的老师在教学中如孔子一样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将祖国的花朵呵护着茁壮成长。主教两侧向外辐射分散的色带更加体现了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发展方向,相信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今后一定能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将“树木树人”在这里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
图4:思源广场效果图
(3)生活区
生活区位于主教后侧楼梯之下的空地。中学学生宿舍德邻楼、惠心苑分别为男、女生宿舍。宿舍和食堂毗邻,方便学生的食宿,并与教学区分隔,避免相互影响。生活区周边采用竹子来围合,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效果,配合条状的小灌木,以及色块的不同来丰富景观的颜色和层次,宿舍楼靠近主要道路边的行道树依旧采用银杏,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
(4)小学区
小学区的景观设计围绕着“育人轴”展开,整个小学部分的灌木图案,采用象征着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小树苗形状来设计,结合常绿大乔木,如天竺桂等营造一个相对围合的环境。保证了小学生活动的安全性,家长们让孩子在如此健康、阳光的环境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是非常幸福的,相信这些祖国的未来的花朵会像旭日一样冉冉升起,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5)运动区
运动区设计在中小学之间,方便中小学生运动。身体是根本,只有拥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很好的学习生活。运动区周围用银杏和樱花来围合,通过树形和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激烈的气氛,相信我们的孩子在这里能够充分的施展他们的运动才能,将他们的汗水尽情的挥洒在这块土地上。
丘北二中文化,行云流水,浓墨淡彩。海纳百川,厚德载物。丘北二中必将称为一所文化底蕴丰厚,拥有着灿烂明天的中学。
3.5植物景观设计
以体现景观三元论中的环境生态绿化这一要素的指导,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如下:
(1)、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其多样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植物配置与功能布局有机结合,通过植物的空间塑造,引导视线,并在重要节点布置高大乔木,起到视线焦点的点景功能。
(3)、注重各种植物的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季相变化的结合,力求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并注重在人流集中的地方配置常绿的林荫树,方便人们遮荫。
(4)、校园绿化树种主要选择无剌、毒、臭、有香气的乡土树种,配有花叶小乔木,及观赏性强的花灌木、宿根花卉、草本地被等。
(5)、采用不同的栽植方式,如群植、对植,形成了丰富的景观。
4 结语
校园生态景观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多层次、复杂的结构。它是物质循环、再生的载体, 同时它与社会物质文化息息相关。丘北二中景观环境设计中,我们采用景观三元论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将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融入景观设计中,营造丰富多样的景观环境空间,为今后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9
当前在全球社会高度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2015年赴美进修,实地走访调研后,详细介绍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的生态规划、生态牧场、绿色建筑、可持续景观等设计方法,为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总结得出现代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应遵循所在地区的传统生态特色,大力倡导新能源新技术在校园内的发展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遵循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生态环境。
关键词:
大学;校园环境;自然生态;绿色设计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波莫那市,该校是所实践技能型的公立大学,创立于1938年。学校占地7900余亩,在校学生23000余名,拥有100余个学科专业。同时该校也是全美七大理工大学之一,全美景观建筑学科排名第三的高校,加州州立大学体系的23所大学之一。2015年夏季,我们有幸来到该校进行访问学习,并被这所学校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深深吸引。这所校园坐落于连绵起伏、绿草如茵的山丘上,宽阔的校园、绿色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环境都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整体规划遵循自然规律
1938年W•K•Kellogg先生将自己的阿拉伯牧场捐给加州政府,建立了一所新的大学,这就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学校位于洛杉矶地区的东面,在一片连绵起伏的山丘上,学校后来的整体规划都是依靠这片山丘而建。同时校园布置也是开放式的,不设任何围挡设施,校园的每条道路都能连接洛杉矶地区的城市街道。校园的整体规划是座西朝东的布置格局,校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地,是这所大学的教学区域,布置有各类教学楼、各类实验楼、图书馆、大学生生活区、各类体育场馆、停车楼、停车场等主要教学设施。校园西北面为山丘地带,是这所大学的景观区域,布置学校的接待中心、会议培训中心、各类牧场、各类植物种植中心、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等配套设施。整座校园的道路规划结合了所在地区的自然风貌,并加以利用。在校园平坦开阔的教学区内设计了一条可循环的主干道,路面较宽、方便车辆通行;再通过这条主干道延伸设计出各条次干道,路面偏窄、方便行人通行。这样的规划设计体现出人车分离,以人步行为主,并且降低了校园内汽车的使用,极大方便了师生的出行安全[1]。同时在校园西北面的山丘地带,也依山而建了车辆通行的爬坡道和行人通行的楼梯通道,这样既做到了人车分流,又保护了校园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养殖丰富校园环境
首次进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各类农牧场。主要有牧马场、牧牛场、牧羊场、农作物种植区、花卉植物种植区等。由于学校源自私人捐赠的农场,所以历代办学者都坚持保留这份源于自然的特色区域[2],并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使这些原生态的农牧场转变成学校重要的科研与实践中心。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饲养马匹的阿拉伯牧马中心,这座牧马中心位于学校的东北面,占地面积500余亩。阿拉伯牧马中心设施齐全,包括了340余亩的户外天然牧马场、马驹饲养所、马匹繁殖基地、马匹兽医院、马技表演馆、跑马竞技场和三个谷类仓库。平时在这座牧马中心里,也经常可以看到畜牧专业的大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户外实践锻炼,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的技能。如今阿拉伯牧马中心已经成为美国西海岸的马匹类学科教学、推广、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国际公认先进的饲养和训练马匹的科研基地。另一个就是农作物种植中心,里面包含了蔬菜种植区、瓜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等。它位于学校的东南面,在一片地势平坦开阔的土地上,里面主要种植的是苹果、橙子、西瓜、南瓜、向日葵、玫瑰等农作物。这里也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的课外实践中心,师生们可以在这里锻炼农业类的实践操作技能。由于加州气候十分适合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再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培育,所以这些农作物都生长得很旺盛。同时这些农作物种植区也美化了校园的自然环境,还给学校师生们带来大量的绿色食物。
三、校园建筑的绿色设计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建筑都是遵循当地的自然环境而建造,设计中对自然的阳光、风、水等加以充分利用来减少其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3]。由于学校所处的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的地震高发区,所以校园内大多数的建筑都不高,层数一般是3至4层,且依山而建。最有特色的是1号至9号教学建筑群,这些教学楼均采用木质建筑结构,能够加强建筑的抗震力。并且每栋建筑都采用逐层递增或逐层递减的方式,随周边地形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自然环境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学生服务大楼,这栋建筑是整座校园里最高的建筑。其顶部耸立着高大的三角形结构十分醒目,象征学校追求卓越、拼搏向上的文化精神。再往里走就是学校的图书馆,该建筑采用了有机形式的组合设计[4],将长方形的主体建筑与三角形的入口门厅建筑相结合,最大限度拓展了图书馆的自然采光区域与室内空间,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为了缓解学校师生的停车问题,在校园内设计建造了一座5层高的停车楼,每层可以停放100余辆汽车,并在每层设置电梯和楼梯通道,方便人们上下楼。这样既解决了师生们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学校的土地资源。
四、可持续性发展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的观赏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但它本质的生态效应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景观设计就十分看重本质,希望能够更多地给学校产生有利的生态效应,这里较有特色的是玫瑰花园与再生研究中心。玫瑰花园的历史悠久,当年是W•K•Kellogg农场的一部分。花园位于学校行政管理和学生服务大楼的正后方,整体设计为圆环型,中间有一座精美的美式凉亭,在花园的各条小路路面上都刻有学校知名校友的名字、就读时间、学习专业等。玫瑰花园不仅景色优美,所种植的大量玫瑰还可以做成茶料来泡茶,有行气活血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制作成化妆品,滋养人们的皮肤。现在玫瑰花园已经成为学校主要的可持续性景观。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位于学校的山丘上,周围都是高低起伏的丘陵,里面主要包含了太阳能电力发电中心、水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垃圾回收处理中心等。美国加州的阳光是十分充足的,学校充分利用阳光优势,在中心所有的建筑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来吸收阳光,在平地上修建了水资源回收与进化的池塘,在中心的北角设置了各种垃圾回收处理中心,这些既能为学校提供再生能源,也能净化校园环境。
五、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启示
在当前全球社会高度重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度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生态环境设计也不断调整和修正其设计思想和设计目的,关注大学校园设计的环境效益和社会道德观念正逐步形成新的生态理念。通过论述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方法及影响,为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
1.坚持传统地区生态特色
校园的生态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地形的多样性、绿化种植的广阔性、人文景观的节能性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校园生态设计时,应尽可能恢复原有的自然平衡状态,保护原有的地方生态环境。对于山林、坡地、田野等自然地形,应依山势随地形而布置,校园建设遵循减少人为影响的原则,依据现状地形作适当平整。对于翠绿成阴的树林、绿草如茵的田野应坚持能留不移、能移不伐,使这些绿化植被自然的形成系统,让绿色生态意识充满整座大学校园,同时也能够在校园内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5]。在美国加州,众多大学的前身大都是来自私人农场的捐赠,这些学校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但大多数至今能在校园内保留下农场、牧场、林场等。学校的历任管理者和师生们一道,精心维护这片绿色的土地,因为这里能够见证一座大学的历史与未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也有近80年的历史,学校的牧场、农场一直为广大师生提供课外的学习与实践,同时这些农牧场产生的农业产品、畜牧产品也成为学校师生餐桌上的食物来源。现今在大学校园内设置的生态农牧场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校园的生态特色,既保护了校园内各类生态多样性良好块区的自然风貌,也有利于生态系统向外扩展,使校园内外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
2.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技术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环境建设依托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实现了生态功能的创新。在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中,通过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打造更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既能减低校园的碳排放,也能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能源支持与储备[6]。在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太阳能发电中心、水资源循环中心等新兴能源技术得到了充分运用,为这所拥有两万余名师生、数十座建筑的学校带来了强大的能源储备,学校可以依靠自身的生态设施解决部分的能量供应问题,同时也能降低户外碳排放。对新能源与新技术的大力倡导,并加以运用给学校带来了清新的校园生态环境,提升了师生们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垃圾处理中心、废弃物回收中心等再生能源项目的投入使用,都有效降低了这座大学校园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学校对周边环境形成超负荷的压力。同时通过废弃物分类回收也能促进资源再生,垃圾焚烧处理也能够为学校提供部分电力。所以,新能源新技术的大力运用要突破传统的校园环境审美观念的局限,将校园的生态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考虑,使大学校园从节能环保向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大力倡导先进生态技术的实验与运用。
3.构建和谐共生校园环境
和谐共生的自然观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共同发展。西方哲学家认为自然世界是“和谐”的,而和谐的世界是由不同的物体构成的。在古希腊人朴素的整体自然观中,和谐自然的世界应体现在多样性之中,“和谐”在希腊文中的本意就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7]。西方社会在20世纪后期兴起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也十分强调自然哲学思想,甚至将目光移向东方,进而认同、赞赏和憧憬东方“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8]。而在美国,1967年设计学家戚克多•巴巴纳克撰写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强调设计要认真考虑地球的自然资源使用问题,应该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服务。所以在美国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基础,运用生态学、建筑学、设计学等原理及方法去优化协调人类、建筑、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波莫那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内部环境设计会直接影响周围地区乃至整个城市。所以该校的环境设计始终将“和谐共生”的发展观放在首位,并坚持人文校园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学校在建设中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如所在区位、地形地貌、各类植被、农场牧场、新能源新技术、绿色建筑等。这些资源构建形成的校园环境含有丰富的生态关系,反映了十分协调的校园生态平衡,以及随着春夏秋冬不同气候状态而变化的生态景色,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身场所。
六、结语
“崇尚自然、回归田园”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生态设计的特色,这所学校也是美国加州众多高校中的一个代表。这些不仅仅只是培育孵化出“硅谷”,同样也拥有生态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每年都能够吸引全世界众多师生前往学习访问。目前在社会高度重视人类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大学校园环境的生态内涵正得到快速的发展,并成为未来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原则和趋势。
作者:刘波 史青 单位: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谢浩.适应地域特征的校园生态设计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06(12):55-58.
[2]刘华东,腾华忠,刘新田,等.美国高校的校园规划建设与后勤管理措施[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61-63.
[3]毛琳.美国大学校园道路交通景观设计探析[J].华中建筑,2015(9):117-120.
[4]张晓燕.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4(3):192-193.
[5]张健.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美国大学校园规划——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14-115.
[6]杨修明,赵辉,陈杰,等.美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技术解析及思考[J].建筑节能,2014(12):17-20.
篇10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既是高等学校培养设计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有效统一实践和教学的关键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本科学习阶段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应用,提升综合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减少学校教学和实际设计项目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此,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培养,在目标制定、教学要求和实践创新等方面都有详实的规定。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从选题、调研、设计、表达和考核等多个方面,探讨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策略和实践。
1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规范性和多样性
选择合理规范的毕业设计题目对整个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最终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能否应用本科阶段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系统、全面地完成毕业设计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同时,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还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有明显作用。为此,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来讲,务必关注题目的选择,实现选题的多样性和规范性。在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应当全面地思考一系列的环节。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还应当实现学生交流表达技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升。选题应当具备可实施性、典型性、综合性的特点,不可以设置过多的工作量,应当将重点放在深入设计上,并清楚地要求设计的深度。为了跟学生不同的兴趣点相符合,可让教师选择选题范围,而学生只要在教师要求的题目范围之内选择具体题目就可以,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设计的方向,可以是自己擅长的方面。例如,教师可安排商业空间、餐饮空间、酒店空间、居住空间、办公空间等异样的设计题目,学生结合自身的爱好加以选择,指导教师严格把好学生的设计质量关。如此一来,才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选择题目的时候,指导教师需要注重控制各学生的选题,防止学生一味地模仿,学生选择题目之后提出设计思路并撰写开题报告,教师审阅开题报告后签字。
2调研市场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是调研市场,这也属于方案设计之前的准备事项。为了提升这项工作的有效性,在调研市场之后需要进行发表和归纳。在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之后,让学生通过实习时间来调研市场。借助问卷调查、观察场地、查询网络资源、咨询业主、查询文献信息等方式,搜集设计项目的区域标准、实际信息,以及新工艺技术和新材料等成果,研究制约环境艺术设计改变的一系列要素,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新方向,根据需要将调研市场的报告写好。学生在调研市场的报告当中,应当对选题的意义和背景、选题的渗透点、选题的设计思维、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等加以解释,且对毕业设计阶段的时间加以规划,说明各阶段计划实现的任务,在完成之后以PPT的形式进行发表。指导教师把握学生搜集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以及学生对选题的理解,阐明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概念设计,以及评价和审查设计规划和程序的可行性、科学性。倘若学生没有通过调研报告,应禁止学生开展下一个环节的事项。
3规划设计过程
在系统地把握项目及其战略目标之后,设计的内容也随之清晰化了。例如,针对景观的设计来讲,规划景观的过程涵盖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等一系列内容,其空间尺度存在差异性。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所以在规划景观的时候,应当主要着重设计城市,而规划城市和区域是次要的。实际的设计目标应重点涵盖阐明分期开发环节、分析景观构造、设计内部和外部交通流线、分析开放区域的私密性和公共性等。设计原则应重点涵盖延续场所地域性、功能分区合理、设计生态策略、实现技术经济指标等。在此阶段,学生结合之前的调研数据以及结果,全面地思考艺术、生态、自然等要素,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事项,注重营造兼顾人类感受的空间与空间关系。这个时期,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变得非常关键。每一名学生都负责规划一个区域的设计事项,且让一名协调和组织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对设计概念的目标进行一致规划设计,立足于大局与宏观,负责把握整个场地,对整体的空间形态原则进行确定。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经历重复地设计和推敲“规划整体——规划区域——规划整体”的过程,从而实现更加理想和成熟的设计。
4形成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最后结果的体现受到构思设计方案的影响,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形成设计方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让学生敢于摆脱束缚,敢于实现创新创造性思考,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技法,有效地统一形象和逻辑思维、求异和求同思维、逆向和正向思维、收敛性和发散性思维等,通过各种方式的分析,将设计的闪光点体现出来,且借助草图加以演示,要求每一组的设计构思都具备五张以上的草图方案。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与3DMAX等方式重复地推敲和修正方案,最后选出能够进一步设计的方案,且对方案的有关设计细节进行改进,细化功能分区、深化和分析样式造型、选定材料结构、协调色彩搭配等。然而,为了防止学生在构思方案的时候一味地注重创新性的设计而导致不科学的空间概念,应让学生务必首先兼顾设计应当处理的问题,且对设计的实际功能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对设计方案的尺度、形态等进行确定,最终使设计的可实现性大大提升。
5表达设计成果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是设计效果图,其可以实现具象化与视觉性的设计方案,设计效果图属于表达设计成果的关键方式,并且还能够实现工艺材料、外部形态、色彩、内部空间构造间协调联系的优化。因此,在毕业设计当中,效果图的制作要求协调搭配色彩、清晰地处理界面、空间尺度科学、设计素材体现准确、结构关系清晰,正确实现虚拟情境的成效。设计的施工图可以实现规范化的施工以及具体化的效果,因此,制作毕业设计施工图应当满足规范要求,如跟指标要求相适应、大样和节点做法明确、精确地标注尺寸、设置正确的线型、清晰地标明材料、界面的大小适宜等,争取能够实现真实的施工标准。
6注重监控学生和完善毕业设计考核机制
毕业设计的课程存在较多的工作任务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将系统的考核和监控搞好。能够划分考核的毕业设计为三个时期:一是前期的准备,在第五学期的末提前进行毕业设计,拿出三周至五周的时间搞好毕业设计前期的准备事项,对任务书进行,清楚毕业设计一系列时期的任务,将选题完成。二是中期的检查,也就是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应当对学生的开展现状进行不定期检查,针对在外地实习的学生,能够通过一些通讯方式进行监督和督促,且辅导好学生,将考核的记录做好。三是考核结果,诚邀企业的基层工作者和校外的专家参与学生的答辩,实现多元性的考核主体。学生呈现毕业设计成果,且进行答辩,教师评定学生成绩。四是评价过程,针对考核的成绩,注重评价其过程,像是在毕业设计的总成绩当中,毕业答辩占据四成,而毕业设计的过程占据六成。(图1)
7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与总结
经过积极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毕业设计的成果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共获得奖项47项,本专业学生先后多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全国大学生新人杯等重大国内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竞赛奖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5年共获批大学生创新计划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申请专利4项。同时主干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五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得校教改面上项目5项;大连理工大学教材出版基金项目1项;校教学成果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项。
结语
- 上一篇:乡村振兴培训总结
- 下一篇: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