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度可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进度可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BIM技术大型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制与管理在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施工进度计划可以使项目各参与方达到“协调一致”。因此,不管是从业主方还是从施工方,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多数项目进度计划多是对设计方设计出的图纸用专门的进度计划软件编制,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的相关信息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增多,但是由于项目各方不能很好的传递信息,以及相关的设计变更,致使进度计划编制的工作量加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02年Autodesk公司首先提出将所有建设工程信息放在一个平台上,这样,建设项目中的所有相关人员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中获取信息,保证协同工作,增强工作效率。这个平台就是BIM,自2002年后,Autodesk公司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BIM。在其的《Autodesk BIM白皮书》对BIM进行了如下定义:BIM是一种用于设计、施工、管理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并持久地获得高质量、可靠性好、集成度高、协作充分的项目信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s an approach to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t supports the continuous and immediate availability of project design scope, schedule, and cost information that is high quality, reliable, integrated, and fully coordinated.)。
本文结合大型机场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对BIM应用于进度计划编制的贡献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BIM的进度计划编制过程,构建了基于BIM的进度计划编制模型。
一、建筑信息模型及应用现状分析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这项被众多国内外设计师称之为“革命性”的技术,最早是由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Georgia Tech College)建筑与计算机专业的查克•伊斯曼(Chuck Eastman)博士于30年前提出的一个概念:“建筑信息模型综合了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和构件性能,将一个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中,而且还包括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等的过程信息。”
自2002年BIM被提出以来,BIM的涉及面已十分广。目前来说主要被应用于设计阶段。除此之外还被人们应用到建筑业的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设计、文档管理、成本估算、施工管理、项目管理、可视化等(如图1所示)。
从众多相关资料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建筑信息模型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BIM是对建筑构件数据化或智能数字化的表述;第二,BIM是一种协作过程,它包含自动化的处理能力,和维护信息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第三,BIM可用于信息交换,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可重复、可验证、可维持的明晰的信息环境;第四,可以产生完整的非图形数据的报告,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可靠、高质的项目设计规模、进度和成本信息。同时,BIM能够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并可提供访问,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这些信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能促使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使项目质量提高,收益增加。
在BIM中涉及了多个专业的多个数据,为此,建立了开放的建筑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的国际标准IFC(工业基础类别,IndustryFoundation Class)。最新的IFC标准包含了以下9个方面的建筑实务:建筑、结构分析、结构构件、电气、管道与消防、暖通空调、建筑控制、施工管理、物业管理。将来,IFC还会扩充到施工图审批、GIS等的领域。
二、应用BIM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可行性
BIM从3D模型发展出4D(3D+时间或进度)建造模拟功能[3],让项目相关人员都能够更加轻松地预见到施工建设的进度计划。Innovaya是最早推出BIM施工进度软件的公司之一,支持Autodesk公司的Primavera及Microsoft Project施工进度软件[4]。Visual Simulation这个新型的进度计划和施工分析工具可将MS Project或者Primavera的施工计划与3D BIM模型关联起来。那么,项目进度计划便通过3D构件在进度计划安排下的施工过程表现出来――这便是4D(3D+时间) 施工模拟的含义(如图2所示)。由此方式产生的相关任务可以自动地关联到BIM软件上,调整施工进度图后,进度安排也会自动变化,并在4D施工模拟时体现。该模型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可以形成可视化的进度信息、可视化的施工组织方案、以及可视化的施工过程模拟,在建设过程中可将工程变更结果及风险事件结果进行模拟。类似软件还有Navisworks公司的Timeliner。
对比建设行业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横道图、网络图,4D模型的优点显而易见。传统的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应用多适用于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人员,不能被参与工程的各级各类人员广泛理解和接受,而4D模型将施工中每一个工作以可视化形象的建筑构件虚拟建造过程来显示,使建筑工程的信息交流层次提高了。
在工程施工中,利用4D模型可以使全体参建人员很快理解进度计划的重要节点;同时进度计划通过实体模型的对应表示,可有利于发现施工差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调整;即使我们遇到设计变更、施工图更改,也可以很快速的联动修改进度计划。另外,在项目评标过程中,4D模型可以使专家从模型中很快地了解投标单位对工程施工组织的编排情况、主要的施工方法、总体计划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做出初步评估。
需要指出的是,4D软件所承担的分析推理工作其实离不开使用者的介入,这就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操作经验和足够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介入施工人员,才能更好的依靠4D模型来调整方案,进行进度编排,使设计更具备可施工性。
4D模型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应用到进度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多个方面,主要表现为进度管理的可视化功能、监控功能、记录功能、进度状态报告功能和计划的调整预测功能,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策划可视化功能、辅助施工总平面管理功能、辅助环境保护功能、辅助防火保安功能。同时还可以应用到物资采购管理方面,表现为辅助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功能、物资现场管理功能及物资仓储可视化管理功能。
通过4D模型的应用,可以在项目建设整个建设过程中实现工程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可视化减少了进度计划编制人员翻阅图纸的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前期的技术准备时间,提高了编制效率和准确性。还可帮助施工人员更深层次的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案要求,减少因信息传达错误而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问题,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保证项目决策尽快执行。
三、BIM在某机场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的应用构想
1.项目概况
某机场工程是一个以机场建设指挥部为主要投资单位,同时有其他多家投资单位同时并存的大型复杂项目群,它所包含的实施项目多并且范围广。其中建设指挥部投资的工程项目包括:地基处理与土石方工程、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货运区工程和综合配套工程;非建设指挥部投资的工程项目包括:航管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供油工程、场外综合配套工程(场外道路及轨道交通工程、场外供电工程、场外供水工程、场外排水工程、场外燃气工程、场外消防工程、场外通信工程、场外环卫工程、场外邮政设施)和其他项目。
该工程中的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综合配套工程和驻场单位工程相互之间有大量的工作界面, 需紧密配合协调解决之外, 还有许多驻场单位生产生活设施和场外配套工程需要机场建设指挥部协调配合。因此该机场总进度计划覆盖所有与此机场工程有关的项目,包括建设指挥部投资的工程项目和非建设指挥部投资的工程项目。目前采取的进度计划编制方法如图3所示。
该机场建设项目总进度计划先由总进度计划编制小组编制,并采取由总进度计划编制小组通过定期的专题调研会议沟通不同部门的进度实施近况,并指导各部门在统一的总进度计划控制下逐层编制分层进度计划。通过总进度计划逐一细化、分层计划, 直至月或旬、周进度计划, 及时地采用循环模式预测可能产生的偏差并做出提前预警、提出产生偏差后的纠偏措施,使实际的工程进度不影响关键性节点控制, 按计划完成工程任务。
项目总进度计划编制小组是直属于机场指挥部领导的独立课题组,在施工过程中不跟随施工队伍进行现场追踪,对施工的进程情况只能从各阶段的专题研讨会中获得。进度课题组的成员在编制进度计划的前期对项目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如项目可研报告、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不同专业施工措施要求等,然后借助相关软件对进度计划进行编制,尽量从实质上把握各单位的实施情况,编制可行性的进度计划。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也要对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重新整理,输入到进度计划编制软件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进度计划编制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对设计资料进行整理,出现了重复性工作;另外,进度计划编制人员还需阶段性的组织相关部门对目前的实施情况做汇报总结,根据汇报结果重新组织面向指挥部的汇报文件,这样使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任务量加大。
2.BIM的实现方案
要将BIM应用到该机场项目中应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建立一个BIM信息平台,使机场项目相关人员可在同一时间看到相关资料;第二,结合时间进度,借助BIM软件编制机场的进度计划;第三,机场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跟踪检查;第四,根据实际资料鉴别偏差,实施过程诊断(如图4所示)。
图4 某机场项目基于BIM编制进度计划步骤示意图
(1)建立一个BIM信息平台。为保证项目信息在实施阶段能够在各参建主体之间顺畅地传递,并为各管理职能部门所调用,需要建立机场项目集成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以机场项目为管理基本对象,构建协同管控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跨部门、跨企业、跨地域的协同管理,达到信息资源共享。① 机场指挥部不管在指挥部投资的项目上还是非指挥部投资的项目上都需要信息的及时交换、传递和共享。包括领导决策层和业务执行层(各职能部门) 以及各现场项目部之间都需要流畅的信息传递途径与方式,使执行层内部实现信息共享, 保证有工作面交接的相关部门得到协作信息,发挥协同效应。②BIM 还能提高机场所有建设文档质量,改善施工规划,实现施工模拟,从而节省施工中在过程与管理环节上投入的时间与资金。最终结果就是,能将业主更多的施工资金投入到建造,而不是行政和管理中。
(2)借助4D模型编制机场进度计划。①利用常规软件形成机场项目的3D建筑模型。②利用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相关软件产生机场施工进度,应首先用WBS的分解模式将项目目标进行分解,判断并输入工期的估值,创建时间列表并按大纲的形式将其组织起来,给各个任务配置资源,决定这些任务之间的关系并指定日期,然后检查项目甘特图是否符合要求。③将3D模型的构件与进度表联系,形成4D模型以直观展示施工进程。
目前应用4D模型实践大型建筑工程的不多,主要是一些工程数量巨大的项目,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盖里事务所最新完成的迪斯尼音乐厅建筑群。
(3)收集机场项目施工信息资料,实施跟踪检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的过程主要是收集项目进展信息资料的过程。项目施工各有关控制部门和控制人员,应当视控制内容和控制目的的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实施跟踪检查。不同部门的实施情况等相关内容应及时在BIM信息模型上,保证其他工程人员查阅。
(4)鉴别机场项目施工偏差、实施过程诊断。这个阶段由机场指挥部进行,在对相关信息的反馈中鉴别进度偏差,发现和揭示项目施工中的问题,执行相关控制职能。
四、结语
本文通过运用管理集成的思想,研究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并结合工程实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工程项目进度控制集成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借助具有多维化、可视化基本特征的BIM工具,构建基于BIM的进度计划编制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周迎丁烈云:地铁工程建设集成控制系统研究[J].施工技术,2009(10).116-118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论建筑行业信息化及其相关标准发展[R]
[3]陈建国周兴: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多维集成管理的实现基础[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0).150-153
[4]丁杰:建设工程项目4D模型实现方法的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2008,11.21-25
[5]刘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J]. 数字学报,2008.2,100-101
[6]Rob Howard, Bo-Christer Bjork.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Experts’viewson standardisation and industry deployment[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22 (2008) 271280
[7]Bilal Succa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ramework: A research and delivery foundation for industry stakeholders[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8 (2009) 357375
[8]C. Eastman, P. Teicholz, R. Sacks, and K. Liston.BIM Handbook: A Guide to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or Owners, Managers, Designers, Engineers and Contractors[M], NY:John Wiley and Sons, 2008.
篇2
关键词: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ling) 4D可视化施工模拟 项目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1 绪论
基于BIM的可视化项目管理是一项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现代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管理软件等现代技术的集成。
BIM,英文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建模), 是一个综合工程项目全部参与方所设计和运用的建筑信息来指导决策工程活动的过程。具体来说,BIM是在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通过管理与共享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各工程活动参与方之间协同合作的操作模式。2002年,BIM最早作为一个工程建设行业的专业术语被提出。十余年来,BIM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并受到全世界建筑行业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现场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就是通过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摄像机进行视频采集,通过无线视频传输到现场办公室,并通过视频编码器进行数字化,再通过网络传送到监管中心,并由视频管理系统集中管理[1]。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CIFE(Center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提出了4D理论,在建筑施工领域4D模型技术的应用,是指以建筑物的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工程的进展形象地展现出来,形成建造过程的动态模拟。4D技术不仅应用于建筑施工进度的三维可视化和动态管理,而且还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建立了4D现场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场地和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和动态管理。2000年,清华大学课题组提出了一个4D施工管理模型4DSMM(4D Site Management Model), 4DSMM 将施工对象和场地3D模型与进度计划链接起来构成4D建筑施工模型,实现了施工进度和场地布置的4D动态管理。2002年,课题组提出的4D施工管理扩展模型4DSMM++,以WBS结构为核心实现了建筑施工进度、材料、机械、人力、成本和场地布置的4D动态管理以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2]。工程施工过程中,把经验储存、分类、转移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通过跟踪监控建设项目的进程并且把项目过程储存为多媒体文件作为日后其它的项目团队的参考[3]。
本论文通过研究 BIM 技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致力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中不同参与方、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结构化组织管理和信息交换共享,以及协助各参与方之间有效沟通,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
2 系统的总体结构
本系统是以业主为核心结合监理方和承包商而建立的关于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其总体设计目标是实现项目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网络化。采用本系统旨在使业主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整体进展状况,并能及时、准确的提供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完整的保存历史信息以便预测未来,为业主方提供决策的依据,并能发挥电子计算机的管理作用,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应用,做到页面的可视化程度高,简洁明了,使业主对工程进度、资金流向等一目了然,可及时的与施工方沟通,提高沟通效率,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由工程可视化仿真子系统、远程实时控制子系统和管理信息子系统组成。全面体现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面貌,经研究分析确定了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应用了C/S、B/S结合、网络1000Mbps、数据库优化、Web与数据库的连接、可视化、权限管理等技术。其主要由工程可视化仿真、远程实时控制和管理信息三个功能子系统构成,其功能及实现内容介绍如下:
3.1 工程可视化仿真
此模块主要实现的是BIM模型、施工过程的4D动态仿真、施工现场的三维漫游。BIM模型将整个工程设计的最终成品及其信息通过三维的表现形式,应用三维软件将其更直观的展示给大众,让我们能够在宏观上对建筑形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施工过程的4D动态仿真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将施工进行的状态用三维的实体表现加上时间参数做动态工程建设过程的展示,以便更直观、更真实的展示施工的进度与工程实体现状。施工现场的三维漫游可以说是施工现场的导游,它作为一个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各个楼宇之间、走进工地的各个角落让我们置身于钢筋混凝土地柱、梁所构成的空间内,使我们了解了我们将要建造或生活地空间是如何构成的。本模块的设置旨在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工程的建设情况。
3.2 远程实时控制
比尔.盖茨认为,互联网可能会变成最重要的工具。一些项目经理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们做在美国的办公室里就能保证各种不同的海外项目齐头并进。用数码相机每天拍摄两次,而且每天经互联网把照片发送出去,让整个团队了解各地项目进展情况,并对麻烦区域提供集中可视化展示。[4]
根据工程项目管理“三控两管一协调”的内涵,本系统主要设计包括:实时成本、实时进度、实时质量的控制。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对于建设方来说,是指从工程项目确定建设意向直至建成、竣工验收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所指出的总费用。因此实时成本控制模块主要实现的是,从策划阶段开始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投资实时跟踪,提高项目投资的及时核算和控制能力。由于每一笔费用的支出都是以合同额的形式表示,故本系统以合同的执行情况来记录费用的支出,并进行及时地支付统计。实时进度控制不仅提供了项目的进度计划更是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实际进度和形象进度,为及时了解项目进展状况和更好的调整投资计划提供保证。通过照片视频、图表等方式将施工进度可视化,直观地反映工程变化,从而帮助业主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与决策。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保证,优良的施工才能体现现代建筑的气氛和建筑设计效果,因此而设计的实时质量控制模块,通过对质量控制目标、各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控制点及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使其实现预定的质量目标。
3.3 管理信息系统
本子系统根据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建立文档管理、范围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沟通管理以及收尾管理各模块。
(1)文档管理模块,旨在实现对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文挡存储、备案、检索等信息处理功能。
(2)范围管理,以确定并完成项目目标为根本目的,通过明确项目有关各方的职责界限,以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合同管理模块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业主对工程中所产生的合同进行系统化、自动化管理。此系统能够对工程中所产生的合同的原始信息(包括评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合同价格信息)、过程信息(如:合同变更信息、补充信息、执行状态等)进行统一管理,并对合同计量、支付、计算、变更进行实时监控。
(4)采购管理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为: 及时掌握库存、招投标文件管理、 材料、设备分类成本自动归集等。
(5)安全管理系统涵盖了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工程安全监督及相关证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与考核、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安全技术交底管理、安全检查管理、安全教育管理、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安全隐患整改与事故处理、机械设备设施验收检测管理以及安全报监管理等等,从而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6)环境管理其内容包括:确定环境管理的目标、环境保护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7)资源管理,系统包括项目资源管理的指标、依据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资源计划。
(8)沟通管理,针对业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沟通内容,本系统设计了包括其沟通对象及内容等的沟通管理模块。
(9)收尾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一个规律性、阶段性、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它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最后阶段。本系统的项目收尾管理涉及的内容包括:验收和移交、费用的决算和结算、合同终结、项目审计、文件归档、项目后评价、竣工图等。
4 系统的特点
本系统与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软件有不同的立足点和侧重点,它是综合应用BIM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数据库、虚拟现实以及计算机软件集成及网络技术、结合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需求和建筑规范,而开发设计的。其主要特点如下:
(1)4D施工管理模型的应用,实现项目的优化控制和4D可视化管理,以及各施工阶段造价、材料、时间、人力和场地布置等资源的动态调配。为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体现整体工程的各有关单位的空间属性。能够及时、准确地反应工程进度,为系统的运行结果,提供了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
(3)网络化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使其原本错综复杂的关系更为有序。并为此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新技术手段。
(4)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及系统管理的动态实现,实现系统的可交互性,可视化技术与动态管理的结合实现了一种强大的人机对话功能。[5]
5 结论及建议
在项目管理领域,基于BIM及互联网技术的可视化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将是一个热点。应用BIM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开发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将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与施工计划及建筑模型相链接,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及结果进行动态模拟及碰撞检查,进而检测及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同时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应用远程监控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控。该系统不仅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它的迅速发展必将给古老的建筑业管理带来一场革命。
通过对本系统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基于BIM及互联网技术的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为未来的项目管理建设提供快捷、便利的管理支持,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节约建设资金、优化合同管理、减少施工索赔等起到积极作用。
(2)从系统开发理念角度看,本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中国未来的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叶少帅,周红波.施工现场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EB/OL].
http:///members/jsxxjs/m_Blog/Detail.aspx?id=320,2007-3-20.
[2] 张建平等.建筑施工现场的4D可视化管理[J].施工技术,2006,10.
[3] Ihab Mohammad Hamdi Saad,Donn E. Hancher,Multimedia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Navigator[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8(2).
篇3
[关键词]GIS;RIA;AE;Flex;Silverlight;高标准基本农田
中图分类号:TF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18-03
1 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简称“高标农田建设”)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重点推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但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展与监管仍采用手工方式,实时性不高且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分级审批和监管,也不利于存档、汇总和报备。针对目前高标农田建设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如何实现建设任务、项目进展、资金去向的实时动态掌握?如何解决省级人员在立项、验收等工作下放后对全省高标农田建设的全程实时监管?如何解决市县项目范围重叠、实施项目进度监控与上报?基于以上问题,应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构建基于GIS和RIA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引入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模型,以及Silverlight的“一张图”监管,制订规范的数据共享接口,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一次填报、分级管理、多级共享的对下监管和对上报备,提高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信息。
2 系统设计与功能特点
2.1 系统设计
系统体系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依据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思路,系统在统一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备份等安全体系下,结合统一的数据规范与标准,构建统一的土地开发电子政务与空间基础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层建立系统的设施层、数据层、地图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表现层,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如下图所示。
(1)设施层
网络体系、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等设施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系统建设按照最大限度节省投资的原则,尽量考虑运用各类现有的设施与设备,只对部分确实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少部分设施进行升级。
(2)数据层
根据数据存储结构的不同,将数据分成关系型数据源、非关系型数据源。关系型数据源包括系统元数据库、字典表、系统表、各类业务专题数据库表等。非关系型数据源包括各类文档、图片等。业务表包括年度计划、项目、规划编制、中介、用户等专题数据库表。
地图服务层
在数据层上进行地图服务的,供系统业务逻辑和应用层功能调用。的地图服务包括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项目范围等。
业务逻辑层
处在数据之上、应用表现之下的系统业务层,主要用来实现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与服务,包括数据服务、目录服务、工作流引擎、安全验证、权限控制、日志管理等。
应用表现层
处在最上层的应用表现层是业务功能的最终交互终端,包括年度计划管理、项目进度管理、规划编制进度管理、月报管理、中介管理、项目范围管理、接口开发与集成、系统后台管理等。
2.2 系统功能特点
本系统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
采用Flex技术的工作流引擎,可以根据项目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具有执行效率高、易用性等优点。
2、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张图”
系统利用GIS成熟的数据共享及互操作技术,实现项目区在“一张图”上的各种空间分析功能。
3、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通过信息的逐层填报、审核、汇总,系统自动实现归档检索、统计分析,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管理。
4、图形化管理,解决数据规范与统一问题。
通过统计报表与图表的联动、项目范围自动生成与重叠检查,解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据的规范与统一问题。
3 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3.1 基于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与定制应用
为实现对高标农田项目的逐层填报、审核、汇总,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本系统采用了工作流(WorkFlow)技术和模型。
工作流(Workflow)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任务。实施工作流管理可以规范业务流程、跟踪业务处理过程、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流程设计器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人员通过流程设计器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从而产生一系列可以在流程引擎中运行的业务流程模型。本系统采用基于Flex技术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Flex是一种很轻便的客户端技术,只要客户端安装了FlashPlayer就可以使用Flex技术,而目前世界上95%的机器上都安装了Flash播放器。Flex项目最终编译成的Swf文件在FlashPlayer中是以字节码形式运行的,其执行效率远远高于浏览器解析执行的JavaScript,而且Flash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对比其他技术实现的流程设计器,可以根据项目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在效率和易用性上具有优势,如下图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右侧的操作导航来进行流程各个组件的创建,如拖动缩放工具条,可以缩放整个流程查看界面,点击“选择”按钮则可以选中节点或连线,点击“节点”按钮则可以在左边的画布中增加一个活动节点,点击“连线”则可以增加一条迁移线,如果用户需要删除流程的节点时,则点击选中需要删除的组件,然后利用键盘上面的Delete键就可以删除组件,如果用户无意做了错误操作,则点击“撤销”按钮撤销前一操作,或者“重做”按钮返回上一操作,整个流程设计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进行流程保存。整个过程基于可视化操作,简单明了,用户可以很容易上手。
通过可视化工具对流程进行定制,流程定制完成之后,将会生成相应的xml文件,通过调用Web Service接口将流程配置保存到数据库,从而实现整个工作流的配置操作。
3.2 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张图”监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张图”监管是以空间数据库引擎与GIS空间分析、Web Service、Silverlight等技术为基础,结合项目建设地块信息、空间分析服务等云服务资源,开发对地块坐标等空间信息全过程管理的应用接口,与可视化工作流、定制应用等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它不仅实现项目地块在地图上的浏览、查询、定位等操作,同时具备地块空间信息的属性信息检查、逻辑检查、空间拓扑检查,实现空间数据导入导出的数据接口和与其他模块交互操作的应用接口,强化空间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从而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全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测与监管。“一张图”监管在实现中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统一坐标系统的确定
坐标系统是GIS图形显示、数据组织分析的基础,所以建立完善的坐标投影系统对于GIS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的空间数据由各县级单位生产提供,其采用高斯克吕格3度带投影坐标系统,且广东省包含37、38、39共3个投影带号,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均采用西安80地理坐标系统来存储和显示数据。系统开发了ProjectXian80ToGaussKruger()和ProjectGaussKrugerToXian80()方法实现了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与西安80地理坐标系统的坐标正算与反算。
2、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共享使用
“天地图”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利用编程接口将“天地图”的服务资源嵌入到已有的各类应用系统中,并以“天地图”的服务为支撑开展项目管理的地图服务与应用,从而有效缓解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动态更新难等突出问题。编程接口通过继承ArcGIS API for Silverlight中的TiledMapServiceLayer类,重写该类的Initialize()与GetTileUrl()等方法实现了对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嵌入式调用。
3、空间数据的检查与提交入库
用户在客户端导入项目空间数据之后,客户端负责对数据进行逻辑检查并提交至服务端的Web Services接口,服务端将数据检查后分类存放入空间数据库中。采用Web Services + Arc Engine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提交,可以使该工作在服务器后台运行,减少客户端压力与节约用户时间,并且实现较为全面的空间数据检查。
4、图形应用接口与交互
地图管理模块设计应用接口供项目管理模块调用,从而实现项目管理模块对于图形的多种操作。在地图管理模块中对其他模块开放RunOperation(string OperatorArgs)方法,传入参数OperatorArgs中指定地图操作类型、操作对象及其他必须与可选参数,在RunOperation方法中实现对参数的解析与操作的实现。
4 系统实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从总体功能结构上分为基础框架、五大业务功能、后台管理、接口开发、项目范围检查工具等模块。
1、基础框架平台是支撑整个系统平台的基础,根据统一数据库、地图服务、工作流引擎、权限控制、接口集成、标准机制、网站服务等7个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实现系统平台各个子系统模块的数据及资源共享。
2、五大业务功能。年度计划管理、高标农田项目进度管理、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进度管理、高标农田项目月报管理、土地整治中介管理等组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业务功能。
3、后台管理功能。包括行政区划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系统基础数据管理,以及业务账号管理、用户管理等业务数据管理。
4、接口开发。系统接口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与部报备系统对接接口,实现与国土资源部新版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报备系统)的无缝对接。二是项目报备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将本系统涉及的报备数据按条件、批量导入、导出为如excel、word、jpg等通用中间格式,方便与其他系统对接或撰写整理文字报告。
5、项目范围检查工具。对各类高标农田项目的空间范围是否重叠进行检查,主要功能包括:坐标导入:读取、导入固定格式的txt或excel坐标文件,自动生成图形。当坐标系统不一致时,自动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范围审核:对导入的项目空间范围进行叠加检查,包括与已有高标农田项目的空间范围、基本农田范围、行政区划范围进行叠加,检查是否有重叠。截图打印:当有重叠发生时,对当前项目范围进行截图、打印。
5 结语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及相关业务管理提供全程的信息化服务及管理支持。该系统解决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工作量大、任务多、人员少的情况下,在立项、验收等工作下放后如何实现任务进展、资金去向的全程有效监管的问题,为高标农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为职能部门大幅节省了劳动力投入和项目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伍育鹏, 郧文聚, 李武艳. 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 2006(04).
[2] 胡存智. 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研究――兼论《农用地分等规程》总体思路及技术方案设计[J]. 中国土地科学, 2012(03).
[3] 张凤荣, 郧文聚, 胡存志. 《农用地分等规程》的几个理论问题及应用方向[J]. 资源科学, 2005(02).
[4] 王加恩, 胡艳华, 宋明义, 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J]. 广东土地科学, 2012(02).
[5] 陈柏松, 游娟, 潘瑜春, 等. 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6] 兰小机, 刘德儿. ArcObjects GIS 应用开发-基于C#.NET[J]. 江西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7] 朱仕杰, 南卓铜. 基于ArcEngine的GIS软件框架建设[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6(04).
[8] Nagel Karli Watson Christian, Others. C#入门经典[J].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9] 马建辉, 吴克宁, 赵华甫, 等. 我国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1).
[10] 颜国强, 杨洋.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J]. 国土资源情报, 2005(03).
[11] 彭强勇, 周卫, 张彦彦, 等. 基于ArcEngine的地图整饰功能的实现[J]. 现代测绘, 2007(04).
篇4
[关键词]BIM技术;机电安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TV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369-01
作为机电施工企业,在机电施工阶段,建筑信息的搭建更多体现在对工程的机电深化设计上。目前,随着建筑信息化发展,BIM 技术已成为当今建筑业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逐步有了三维深化设计的需求和要求。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建筑信息逐步向三维可视化方向发展,并融合更多的工程信息,向完整的工程管理方向发展。例如在模型中点击任意一段风管,其所在系统、材质、楼层、高度及尺寸等相关信息就完整地展现出来。在机电施工阶段,通过搭建的信息模型,可进行碰撞检测、管线综合、工程量统计、预制件加工、系统平衡校核、施工进度模拟等相关工作。
1 BIM技术概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又称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它具有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BIM是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的方法,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将规划、设计、建造、营运等各阶段的数据资料,全部包含在3D模型之中,让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中任何阶段的工作人员在使用该模型时,都能拥有精确完整的数据,帮助项目设计师提升决策的效率与正确性。
2 BIM在机电安装运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2.1 管道碰撞检查
碰撞检查是指在施工前预先发现安装工程中不同部分、不同专业之间的冲突和干扰。因为硬碰撞给施工带来的影响很大,因此安装工程中的碰撞检查以硬碰撞为主。在安装工程中出现较多的碰撞为各种管道之间的碰撞、管道与桥架、管道与设备以及管道与结构之间的碰撞。利用BIM软件对各专业管线进行碰撞检查,根据碰撞检查情况,不断调整管线的空间布局,以达到最合理的综合排布效果。在使用软件碰撞检查功能中,发现标准层风管出管道井后,与走廊处消防管道发生冲突。于是通过调管局部安装高度,成功避开冲突,避免了后期施工中的返工现象。
2.2 管线综合设计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越大,其设备、管线也就越多,施工难度也就越大。利用 BIM 技术的专业软件,可以实现机电专业的深化设计,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管线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项目在开工的初始阶段,各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图纸深化设计时,同步创建BIM三维模型。同时根据项目进度和各专业要求,综合各专业图纸进行碰撞检查,形成碰撞审核报告,根据审核报告对设计再进行优化,生成三维管线综合设计方案,合理进行机电管线综合排布,有效安排施工工序,有利于规避施工工序混乱引起的工序冲突、返工等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 BIM 技术开展漫游检查,可对整个楼层最终完成的管道布置进行漫游,展现机电管线整体效果,展示机电管线及设备的空间关系及支架形式,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2.3 优化设计及出图
相对于常规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BIM 更配置了更为强大的出图功能。可利用BIM软件经过碰撞检查、净高优化、漫游工序后,确定机电各专业合理的位置、标高,从三维模型直接导出带有准确、清晰标注的平面图、剖面图来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图对施工过程的指导具有显著的意义。
2.4 三维可视化交底及指导施工
通过BIM软件优化后,整个项目的设计情况已实现三维可视,针对管道及设备布置复杂的地方,要采用三维图纸或视频进行交底,指导现场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首先,使用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功能,能够直观的把模型和实际的工程相比较,发现其项目中实际与理论的差距以及不合理性,既直接又方便;其次,可以通过与三维模型的比较,使得业主对建筑相关联的功能性以及施工的过程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评估,可以尽早的提出意见,这样可以及时的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修正。
力图,在较为复杂的地下室机电安装工程里,不规则轴线过多,配电室、锅炉房和制冷机房都在地下室里,但是地下室的设计层高又有些低,而结构梁又相对较高,风管的尺寸也相对较大。
而利用BIM的可视化功能,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3 BIM在机电安装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 对施工材料进行统计
在建造建筑信息模型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元素都被会赋予与其相对应的参数。在完成模型的绘制工作之后,应该按照实际需要对单个系统所使用的具体材料以及数量等进行统计,有效的减少了前期算量周期,加快预算的进行,为项目管理策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满足各方面需求,该软件还能够通过设置一些条件进行适当的筛选。物资小组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模型进行操作即可获得相应数据,不仅能够方便物资招标,还有利于物资进场计划的制定以及库房设置的开展。过去某些继电设备的施工完全凭经验,安排劳动力,材料配件都是根据经验领用,没有准确的数量,有了BIM数据模型,各种施工信息已十分精确,人力安排、材料计划、劳动定额十分精确,实现了精确的过程控制,对提供施工管理效率和提供成本管理水平起到直接效果。
3.2 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结合使用Navisworks软件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对项目施工进度进行编制,同时做好跟踪跟进工作。在使用该软件的过程中,会将当日需要完成的施工内容通过高亮显示出来,并能把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或者待完成的工程量全部标记出来,通过对施工进度进行监督,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有助于实现四维功能。
3.3 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新一代4G工程造价软件能够按照三维图形的模式进行“框图出价”,提高了预算的精确度,加快了月度产值的审核速度。另外该技术还可以按照业主投入的资金实时追踪,并且及时更新,能够在任意时间查阅到投资资金的拨款比例。除此之外,在进行设计变更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变更部分的造价进行计算,确保工程项目不会遭到经济上的损失。
4 结束语
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国际国内建筑市场要求我们企业必须尽快改变,不懂BIM技术安装企业就会被排斥在市场之外。通过实践证明,BIM技术在解决机电工程各专业协调配合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随着BIM技术的应用推广,在以后的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BIM技术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成为未来机电施工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
参考文献
篇5
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0,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学工业设计院于万里同志的文章《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看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所言: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多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项目计划的编制。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
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2.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实时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
3.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甚至会进入货物及其流通的细微部分,使需求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网上交易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监督交易全过程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买卖双方的合作经营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人才上网,网上各专业专家组在网上会诊技术难关和质量难题,对土木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说,现代建筑企业更加依赖网上技术研发,依赖网上人才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三种体系,为项目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和交换手段,使项目信息共享更及时、更灵活、更广泛,并具备了实施异地交互讨论的环境,参与项目的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的查看项目管理信息,总部管理人员也可以同时访问其他地方项目管理信息,随时了解项目总体情况,通过这个数据库把公司本部、公司分部、施工现场、分包商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异地协同工作的环境,并可实施异地指挥和控制。
篇6
关键词:PMC项目管理进度管理
项目管理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运行了多年,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以往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下称SEI)对多个项目实施了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近年来随着PMC即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引入,给我们带来了大型/一体化项目执行的经验、工作集成的经验、管理工程采购/工程采购施工和施工承包商的专家、全球采购和后勤专业的知识、雄厚的财务状况、风险管理能力、项目信息管理经验等,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领域,SEI通过与国际工程公司合作,对大型、复杂的投资项目进行了PMC管理,本文通过PMC项目阶段及主要工作内容的介绍,对这一管理模式中的进度控制管理的特点、关键活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为确保实现PMC项目进度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PMC管理的阶段划分及主要活动项
PMC管理涉及从项目最初的概念到建成后装置试运行,直至业主接收全过程各个发展阶段中所有管理活动。过去传统的做法是业主用自己的人力组建一个项目管理组来承担此部分管理工作,但随着业主内部的组织机构不断变更重组;国内中外合资项目不断增加,合资方中外方要求将PMC这一国际通行模式运用于项目的建设中以及金融机构提出的要求,使得业主越来越多地使用专业的PMC承包商,通过PMC承包商管理来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并确保建成的装置安全可靠,符合环保要求。在这种情况下,PMC的角色相当于业主组织机构的延伸,其在与所有第三方的合作中,要确保业主利益最大化。
1.PMC管理的阶段划分
PMC将项目划分为三个不同但连续的阶段来执行。
第一阶段—前期规划阶段:
是从项目定义、确定经济的工艺路线到成立业主合资公司,其中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政府审批、定义PMC工作范围、初步组建业主合资公司、PMC投标、完成BOD(BasicOfDesign)、成立业主合资公司等活动的管理。综合SEI正在执行的南海PMC项目及即将开展的其它项目,在前期规划阶段主要由业主委托一家工程设计公司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组织协调审批工作,其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项目开展的基础,而对PMC招投标及确定其工作范围是PMC开始投入的起点。
第二阶段—FEL阶段:
在PMC管理活动中FEL(FrontEndLoading)阶段是项目自概念设计到项目实施阶段前的所有活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授予PMC合同(FEL阶段)、材料管理战略、基础设计文件的编制及审批、提交初步出口信贷(ECA-ExportCreditAgency)资料、EPC承包策略、完成基础设计包(BDEP-BasicDesignEngineeringPackage)、提交+/-10%估算、确定ECA、完成初步设计包(CPDP-ChinaPreliminaryDesignPackage)并获得审批、确定项目贷款。PMC管理在计划、进度方面重在对所有管理活动进行策划,而在FEL阶段PMC通过对全厂的工艺优化、平面优化,建立项目标准规范、EPC合同策略的规划,+/-10%估算等各项活动的管理,为项目贷款的审批及EPC实施阶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由此看来,FEL阶段是PMC管理投入的重要阶段。
第三阶段—EPC实施阶段
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长的一个阶段,主要管理活动包括:授予PMC合同(EPC阶段)、授予EPC或EP+C合同、施工分包商招投标、各装置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活动管理、机械竣工、试车及开车、验收。
由于我国开展EPC总承包管理已近20年,对于EPC实施阶段的很多管理活动我们并不陌生,但采用PMC管理的项目与以往的EPC总承包项目有所不同,即其通常是一个大型综合的工程项目,如SEI正在进行的南海项目即包含11套工艺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PMC作为业主组织机构的延伸,在EPC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侧重于运用现代化、集成化的管理软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协调各EPC(或EP+C)分包商、国内外采购供货厂商、国内外专利商、其他第三方等界面关系,其中自然包括对各分包商所负责的各级计划、进度的管理以达到项目目标。
2.PMC管理的关键活动
每个工程项目在各个阶段都有其重点,即关键活动,控制好这些关键活动直接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就是进度控制的重点,以某一项目为例,PMC在项目统筹级计划中的主关键路径是:
接收专利技术包
授予基础设计合同
专利商及基础设计分包商提供各项公用工程消耗指标
获得初步设计审批
完成公用工程、界外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基础设计包
完成+/-10%投资估算
定义执行阶段的招投标策略
第二层关键路径是:发展执行阶段合同策略、EPC或EP+C分包商资格预审及投标过程。
第三层关键路径是:从财务规划到最终融资确定。
另外,在FEL阶段前90天应完成的关键任务是:确定PMC办公室及人员动迁计划、发展项目标准规范、确定+/-20%估算、BDEP分包商招投标及授标。
二、PMC管理中进度控制的特点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是EPC总承包、还是PMC管理,在计划、进度的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上是大致相同的,但PMC管理因其项目大型化、复杂化及高投资特点决定了其进度控制具有以下诸多特点:
1.组织保障:
一体化的PMC组织体系强调建立并保持项目计划管理和进度控制的核心管理组,设立核心项目计划进度经理,通过编制控制方法程序、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所有FEL、EPC项目组的计划进度工作,为进度控制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客户化的项目工作程序:
PMC在中标意向书发出前,成立特别的联合工作小组,结合业主的要求、希望和PMC的经验,制定项目特定的计划进度程序,确保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革新完善和严格执行,如SEI的某个一体化项目特定的进度管理和进度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的WBS结构和WBS编码
进度计划体系和进度检测程序
项目FEL阶段工效检测和报告程序
项目EPC阶段工效检测和报告程序
项目进度控制软件使用程序
其它工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这些程序在充分体现业主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规范了进度管理流程,为进度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全面性:
由项目阶段的划分可见PMC管理涉及项目从概念开始直至项目运行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计划进度的管理更是大到一体化项目的总体统筹计划、各阶段进度计划,细到业主审批文件计划,其中涉及项目融资、专利商选择、合同分包策略、HES策略、质量策划、采购/施工/EPC分包商资质预审、各装置/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码头等各部分FEL阶段、EPC实施阶段直至项目运行、交付全过程进度。
4.整体性:
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寿命周期内各阶段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必然联系,PMC管理通过系统地组织、计划使各相关活动有序地、合理地交叉,各阶段按项目发展一环扣一环,其计划既遵循统筹网络计划,又是各阶段工作进一步的细化,这样大大缩短了工期,加快了工程进度。
5.多界面性:
PMC执行的是大型、复杂的一体化项目,工作内容在FEL和EPC阶段不可避免地与第三方专利商、分承包商和制造商之间发生管理界面联系,在项目FEL阶段初期由PMC核心控制组建立并保持有效的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nStructure)体系和计划活动编码体系(ActivityCodeSystem),并严格规定各级计划所涉及的WBS与ActivityCode的要求,各级计划的分层汇总必须服从编码体系的要求,即PMC通过统一检测及汇总准则、统一进度报告要求实施计划、进度一体化的多界面管理。
6.计划的分级管理:
一般项目的计划、进度由各EPC分承包商编制、控制而PMC管理的项目其一级与二级计划由PMC核心控制组管理与控制;对此两级计划所涉及的任何里程碑的建议、修改与变动都要报送PMC同意和批准;制造商、分承包商和第三方专利商在服从于由PMC确定的项目的一级和二级计划的前提下,编制和执行各自的控制计划(三级计划)和作业计划(四级计划),并规定:
计划的任何调整和变更如若满足二级计划的进度要求,即里程碑要求,则无须报告PMC;
计划的调整和变更如若影响了二级计划的进度里程碑要求,则必须报告PMC;制造商、EPC或EP+C分承包商和第三方专利商的进度更新必须满足有关PMC二级计划所确定的工作结构分解(WBS)和活动代码方面的要求。
通过计划的分级管理,不但使整个项目达到统筹管理、协调一致,同时也降低了PMC在计划进度方面的风险。
7.强调计划及协调重要性:
在PMC的管理思路中计划、协调、进度的关系是:计划=60%、协调=25%、进度=15%,其中可见计划在进度控制中的地位,简单地说计划就是将工作范围用时间(进度)和资金(估算)表示出来,它是所有管理活动分析、控制和预测的基础;反映了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管理活动及内外部交付文件的相互关系。沟通则是以良好的管理理念为前提,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经验、建议并与相关人员讨论问题所在及可能出现结果的过程。计划、协调、进度三者的比例关系为进度检测及动态性、全员性进度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8.计划工具的集成化:
集成化的项目管理软件是现代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支柱,拥有集成化的管理软件的各大国际工程公司在PMC项目管理中不容质疑地处于主导地位,如美国FLUOR公司从QuickPlant软件可以快速地生成OptimEyes三维模型,从而建立三维平面布置模型、实施平面优化、进行早期大宗材料鉴别、开发装置三维可视化,通过可视化模型进行平面布置优化、可施工性研究,减少了项目周期内的费用支出、缩减了工程进度,同时生成的各专业工程量为P3软件提供了进度控制基础数据,由此在项目初期通过数据库有效地连接了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管理。
9.风险区域的管理:
PMC通常认为安全、质量、项目控制(费用和进度)是管理活动中的风险区域,并按横向的专业划分或纵向的区域划分将整个施工工作分成若干个分包商,通过将工作转移到表现较好的承包商那里来降低项目的费用和进度风险。
三、影响PMC进度管理的因素
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因其诸多因素影响,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影响PMC进度管理的要素及时进行分析,是尽早寻求解决办法的前提,根据SEI正在执行的PMC项目进度管理过程,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是对大型、复杂的资本投资项目进行PMC管理的模式在世界其它地方已经广泛采用,但在我国却刚刚起步,由于文化、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差异,中外PMC双方、中外各个业主间管理理念及参与项目管理的深度在定义项目执行的工作程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程。
二是审批工作是项目在不同阶段(FEL和EPC)最大的进度风险之一,具有法律强制性和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进展。
三是PMC管理为降低费用及进度风险常常采用多家分包商管理策略,但界面的增多使得管理处于多分支状态,为进度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带来一定困难。
四是承担PMC管理的国际公司通常具有融资能力,但外部融资的程度也会影响项目进度周期。
五是由于PMC工作流程决定在FEL阶段前期其工作地点在国际PMC办公室启动,随着工作的深入又转至国内,详细设计进行到足够深度再进入项目现场,这样工作地点过于分散,致使项目管理及技术人员的阶段性动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PMC项目进度目标
1.加强协调沟通:
保证项目成员之间以及项目各类信息的沟通顺畅,是提高项目工作效率,缩短有效工期的根本办法之一,项目的沟通管理包括沟通计划的确立,建立和保持有效的项目内外的沟通程序、团队建设、项目信息平台的运行等诸多方面。
2.协调政府关系:
在项目组织机构中设立专门的审批和许可组织机构,专门负责与有关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协调和归口管理项目所有审批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审批成果的一体化,并达到保证和缩短项目总工期的目的。
3.预防分承包商的进度拖延,确保整个项目总进度工期目标的实现,可采取如下措施:
严格进行分承包商关于项目进度控制方法和业绩的资格预审。
在分承包合同中明确项目进度管理体系和进度控制的要求。
进度款支付:采用里程碑付款方式,不用或尽量少用依据分承包商进展完成百分比付款的合同方式。
设立进度激励和惩罚条款。
4.尽早将PMC办公室移至项目所在国,保持资源(关键人员、工作程序与工作平台等)投入的连续性
从FEL阶段转移至EPC阶段的连续性,以及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内投入资源的连续性,这样可以减少由于资源交替带来的弊病,提高效率,缩短有效的工期。
5.管理技术措施:
运用网络技术,以PrimaveraProjectPlanner(P3)为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的工具,重点关注关键线路和关键活动的逻辑关系极其活动时间(工期),通过合理改变关键活动的持续时间、调整关键活动间的管理逻辑关系、利用工作交叉等传统方式,达到优化和缩短项目总工期的目的;对于非关键线路上的大量活动,充分利用其浮动时间,在资源利用和资源平衡方面获取管理效益;即:“对关键线路促使工期缩短,对非关键线路实现资源优化”。
6.重点关注关键线路上的关键活动,对长周期设备的采购活动予以特别重视。
7.在项目策划和实施过程中推行E、P、C深度交叉的管理理念。
篇7
0引言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是指完成整个软件开发项目所需活动的过程和时间周期。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而对其各项活动及阶段进行的管理。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包括4个步骤,其中软件开发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和进度控制是实际工作重点,但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前,应先分解项目,明确该项目包含的活动,并对项目活动进行排序[1]。下文中“软件开发项目”简称为“项目”。
1项目工作分解
一个项目提出后,根据项目目标确定项目的研究范围后,应对项目进行分解,将可交付成果和复杂的项目逐步分解成较小的、便于管理的组成部分,并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图,为项目进度计划打下基础[2]。
1.1项目工作分解的作用
项目分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便于进行综合性方案设计。工作分解就是在项目目标的指导下,在任务范围中从粗到细、从简到繁,逐步分析,直到可执行的最小独立单元,这样能够较好地保持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策划者据此可以通盘考虑实现项目目标应完成的工作,能够清晰地分辨任务实现的重点和步骤、完成周期、成本费用,并评估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发现潜在的不明确内容,为项目总体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2)便于分配任务和明确责任。项目工作分解把项目划分成多个独立性较强的任务单元,明确区分各任务的目标、范围和界限,对每个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便于在执行项目时,落实责任者或完成单位。既可以作为委托工作或下达任务的依据,也便于观察、了解和控制整个项目过程。
1.2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主要依据是前期取得的项目主要资料和其它相关项目的借鉴性文件,包括项目需求文件、任务(合同)范围说明、本项目的其它资料、其它项目的相关资料等。
工作分解结构的原则是:在各层次上保持项目内容的完整性,不能遗漏任务必要的组成部分;每个项目单元只能从属于某一个上层单元,不能同时交叉从属于两个上层单元;相同层次的项目单元应有相同的性质,各项目单元应有明确的任务界限,保持各项目单元的独立性;项目分解的原则应事先确定,同一层次上分解出的项目单元,其分解的原则应该是一致的。
工作分解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等方法。自上而下法是先明确项目最终产品,然后确定中间可交付成果,再对主要可交付成果细分,直至每一个工作只包含一个可交付成果;自下而上法是首先明确项目的所有可交付成果,然后将可交付成果进行逻辑分组,接着将每组汇总成一个母元素,成为上一层次的元素,再将高一层次的元素进行分组、汇总,以此类推,最终汇成一个母元素。
1.3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一般步骤
工作分解首先应识别项目的主要要素,项目的主要要素就是项目的主要交付物,然后对识别出的主要要素作进一步细化,分解出更详细的有形的、可检验的产品或服务,在此基础上,选择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编制工作分解结构图(也可以使用单位标准模板或以前项目的模板),编制完工作分解结构图后,应编制详细的结构图说明,说明的内容包括各要素的界定、说明、估算经费、时间、预安排的责任部门、人员等。
1.4项目工作分解结构输出
项目工作分解的输出结果包括项目结构图和相关说明。项目分解结构图(WBS)是通过分解技术,将项目任务按照其内在性质和结构逐层细化而形成的示意图。它涵盖为完成项目交付物需进行的所有项目工作,为项目责任分配和任务协调提供依据。项目结构说明包括各层要素的详细描述、工作说明、负责组织、进度日期、成本预算等。
2项目活动确认及排序
完成项目工作分解后,应对所确定的可交付成果的具体活动进行分析确认和排序,为编制项目计划打基础。
2.1项目活动确认
依据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成果、其它关于项目范围的说明性文件、项目约束条件、项目的假设前提、管理计划和单位的历史信息等[3]确认项目活动。对于一些小项目,可通过大家集体研究讨论,集思广益的方法,形成可行的活动清单并估算所需时间,对于较大、较复杂的项目,则需要由相应领域专家研讨或使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来确认项目活动,这些方法包括:进一步使用活动分解技术、采用已有模板法、领域专家判断法等。项目活动确认后,形成的结果包括:涵盖项目所有必要活动的项目活动清单、描述项目过程中基本关键点的项目里程碑图等,此外,还应适时更新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图和项目总体管理计划。
2.2项目活动排序
确认了项目活动,要识别各项活动的相互关系,项目活动之间的关系也称为项目活动之间的先后信赖关系,包括人们无法改变的硬逻辑关系和需由各种因素综合确定的软逻辑关系,在项目活动排序时,要根据项目活动清单、项目里程碑和一些约束条件,先识别并安排硬逻辑关系,再安排软逻辑关系,同时要考虑项目假设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影响。项目排序图的编制方法可以采用节点图法或箭线图法。项目排序的最终结果,是描述项目各项活动相互关系的项目网络图及其活动说明,项目网络图应包括项目的主要活动和情况,并明确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或依赖关系,在网络图的说明中,应描述活动排序的基本方法,对于特殊的排序应进行说明。
2.3项目时间估算
项目时间估算是指根据项目范围、资源及相关信息,对项目已标识的各活动持续时间所进行的估计。大多数项目活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人力、物力、财力及资源的多少,同时还受人的能力、物资质量和设备效率的影响。对项目活动时间进行估算时,即要考虑各活动所消耗的实际工作时间,也要考虑活动的延迟时间。因此,一般由熟悉项目活动或有经验的人员或团队,采用专家判断法、类比估算法或模拟估算法完成。
3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是综合分析项目活动排序、持续时间、资源需求和进度约束,确定每一个项目活动及整个项目起始和完成日期,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的过程。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是一个迭代过程,需要运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将时间、经费、人员、设备及各种资源作统筹安排,还要与其它相关项目协调一致。
3.1编制依据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依据包括:项目活动排序后得到的项目网络图、项目活动估算得到的时间值、现有的和能取得的资源、项目时限和重要里程碑、项目约束条件以及其它风险和假设前提。
3.2编制方法
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本文重点介绍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3种方法。
(1)甘特图法。甘特图又称横道图或条形图,它是通过赋予时间以含义的横道图形式,列出项目活动工期及其相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反映项目进度信息的一种可视化计划方法。甘特图左侧列出项目活动和工期,顶部列出时间,横道长短代表活动持续时间长短。甘特图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直观、易于绘制,缺点是不能系统地将项目各项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也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更不能指出影响项目的关键所在。
(2)关键路线法。关键路线法也是通过横道图以日历形式列出项目活动、工期、相应的开始结束时间来进行规划。它与甘特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运用特定的、有顺序的网络逻辑方法来预测总体项目历时,是一种数字分析技术。关键路线法的重要功能是确定项目的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关键路线的确定是将项目网络图中每一条路径上的所有项目活动的历时分别相加,最长的那条路径就是关键路线。
(3)计划评审技术。计划评审技术是指当项目或项目某些活动历时估算存在不确定性时,运用加权平均历时估算法,来估算项目历时的网络分析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不可预知因素较多,或从未做过的新项目或复杂项目。计划评审技术网络图的画法与一般网络图画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项目活动时间的估计和分析[4]。
3.3编制结果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成果用表格或图表形式呈现,项目各项活动都标明了各种日期参数的项目进度计划文档。此外,还应包括进度管理计划,用以明确项目进度计划发生变化时的处理原则。
4项目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控制是进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过程,是前期一系列进度计划工作的延伸,是进度管理中与实施并行的实践性关键阶段。
4.1进度控制依据
项目进度计划是经过论证和批准的,在技术和资源上具有可行性,所以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依据。通过项目跟踪监测和沟通形成的有关项目进度的绩效报告、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提出的变更请求、编制进度计划时形成的进度管理计划,也都是进行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
4.2进度控制主要工作
控制项目进度的主要工作是:依据作为项目进度基准的项目进度计划,通过跟踪监测和沟通,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项目进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找出变化的原因,对影响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或制定项目进度的补充计划,从而确保进度变化朝着有利于项目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5]。控制项目进度还可以借助项目管理软件来实现。
4.3进度控制结果
进度控制的结果有两种,第一种是项目所有进展均按计划顺利进行的理想情况;第二种是发生一些偏差,并制定一系列纠偏措施,之后更新项目进度计划。两种情况均应记录项目控制的经验或教训。
篇8
关键词:BIM技术;旧建筑改造;应用优势;探析
BIM技术是信息化时代下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在很多范围内已经取得了具体的发展。使用目标范畴是在全寿命周期内使用信息工程模式,提升具体的BIM使用效果。故此在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原有工程项目开发成本投入,提升原有的项目投资效益,在满足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好项目能源的资源节约与利用。
一、BIM的概念简述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由于工程建设行业最近几年提出了很多新的技术,BIM技术的出现能够改善现有的工程项目协作模式,且能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工程建设改革。
BIM是建立三维模拟图形,将工程建筑行业由原有的二维平面时代带入到三维立体时代,并利用数字化模型技术,为该模型提供信息资源数据库。数据库内不仅要描述建筑几何构建信息、专业状态化信息、更有非构件信息,通过这些丰富的建筑模型,能提升信息集成化状况,从而为三维建筑方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这些工程项目不但能增加建筑工程方的效益,也能增加建筑生命周期效率,提升整体建筑质量。
二、旧建筑物改造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节能理念正在持续性更新,由于建筑节能技术和相关的研究发展已经有较大的发展。自从20世纪开始,我的建筑发展始终奉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从1986年开始实施30%的节能目标;第二步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50%的节能标准,第三步是从2005年开始天津等大型城市以及沿线发达城市都要执行65%的节能标准,且该改造标准正在以持续稳健的步伐前行。
随着我国建筑总量的逐年加大,建筑能耗正在急剧增多,改造中部分条件也将受到影响。部分建筑物由于围护结构老旧,导致结构的热工性能或者暖通空调系统不能满足现行的标准化要求,所以就要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合理改造方案后,运用BIM技术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上的应用能力,让施工或者运维的应用更为广泛,并为BIM技术的旧建筑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想法。
三、BIM技术的旧建筑物改造流程
(一)BIM在项目规划阶段的应用流程
旧建筑物改造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建筑物周边的现状。在人员无法控制的情况下,项目改造量化较难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以BIM模型为主的可视化技术。由于该模型的仿真性能较好,能改造项目方案的决策以及规划,并对其提供有利的实施条件。如图1所示,项目建筑中原有的建筑在工程扩建时要标识原有的扩建图,既在原有的办公楼或者员工宿舍楼上扩建办公区域,然后在项目进行规划的时候扩建整个办公楼的面积。该扩建方案的制定,能对园区的风景环境或者人的居住场地产生影响。故此,可以通过BIM模型为该项目搭建风场环境用以模拟原始的模型,在进行全部园区风场环境模拟的时候能获悉全部信息。扩建办公楼以后,园区内的办公楼或者员工宿舍之间的风场风速应做到适中。如在人员活动区域的1.5m处,风的速度集中与0.6~3.9m/s,在整个过程中为更好的满足风速要求,就应为项目改建提供有力的模拟验证。
项目投资以及规划阶段,应结合建筑物的BIM模型标示现有的数据图形,然后利用原有拟建工程项目中的相似点进行工程数据改造。比如项目所在地的基本建材或者人力的价格统计,还有在进行模拟输出的时候要完善类似于工程的单方面造价信息等内容,在使用BIM模型技术的时候可以改造项目的总投资额度,然后在对项目开展规划,这样就能在项目的决策阶段为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BIM技术在项目设计阶段的具体应用
相较于传统的CAD技术,BIM技术主要是使用Revit设计软件满足其三维可视性的效果图。所有的设计均应摆脱原有平面立体剖面图,并建立二维模式图。作为设计人员进行三维平面图设计的时候就要在同步产生三维可视图的前提下,结合现有的设计要求做部分效果图的渲染和建筑设计的仿真,这样能全方位的观察建筑物,做到建筑的全方位修改。
针对当前建筑物改造的既定方案,其中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以及空调,供暖的节能改造等都要做系统化操作。就冷热源系统改造为例,从冷热源改造的角度探寻问题,原有的冷热源机房改造中由于空间受限,设备或者管道在进行改造的时候有很多工作内容有待完成,相较于新建的建筑物的复杂性较大。但若使用BIM技术就能解决这一现状。第一,BIM自身是一种可视化的三维可视图,改造过程中要做好实际的情况考察,了解到具体的情况以后做好具体内容跟进,避免改造的面目全非,要通过改造做好具体的内容规划,使改造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变动,避免大范围的改造,浪费人力和物力;第二,针对改造我们能够获悉BIM模型中包含了很多建筑物的几何属性,特别是物理使用功能方面,不同信息的输入能让改造的可视化增大,其中可视化模型也会随着BIM设计模型的改变而进行动态化更新,其设计模型不仅能满足改造的需求,同时也能为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样就能让可视化与建筑设计的动态具有一致性。
(三)项目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
项目施工阶段对于旧建筑的改造非常重要。在对旧建筑进行施工改造的时候,各项要求都极为严格。例如在资源与成本的控制上要合理管控,防止资源浪费与成本攀升。对项目进度要严格监管,每一个环节都要按期或尽量提前完成。由于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情况出现,因此传统经验式的施工计划往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工期常常被拖延。导致整体施工进度计划的差异性非常大,最终导致整体施工成本超出原有计划。
BIM技术能够在施工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BIM建模可以为施工方提供可视化展示,能够清晰、准确表明改造方案中的要点。因此,当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特殊情况,项目方与设计方可以在模型中进行最准确、最快速的沟通和改进。其次,BIM技术可以模拟出旧建筑在改造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施工进度,并附加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模拟。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把控施工进度,同时也为成本的控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能够为把控实际施工效率以及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帮助。
(四)BIM在项目运维阶段的应用
旧建筑物改造完成以后,为实现建筑物的高效或者节能,就需要通过验证期,将改造效果作为重要的参考。通常,旧的建筑物改造主要是在BIM规划阶段通过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特别是在设计阶段的建模开发以及应用的时候,为更好的实现施工模型的深化变革,就要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以BIM技术为基础,进行建筑运维的研究,结合现有的改造过程对空调、供暖、照明等系统进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性的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
(五)BIM在旧建筑设计中的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即网络化的设计沟通方式。协同设计是要建立共享资源库,让设计人员能获得一份完整的系统图,可以了解到整个设计的系统状况。若能对系统的整体规划有着直接的了解,在进行改造的时候就能结合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改动,可以保有原设计的精髓,加入实用性的内容。借用网络的形式,管理软件的运行,然后让项目组成员按照自己的角色登陆系统,保证成果的唯一性,满足科学化的设计流程管理。并结合设计行业的特殊性,可以在CAD平台上开发协同工作软件,满足共享平台的建设要求。BIM系统的使用,让不同地域的设计师处于同一设计空间内讨论设计细节和设计内容,然后借助网络高效的完成任务,及时解决出现问题的部分。
四、BIM技术的应用实例
以小型的住宅,就旧建筑改造未来建筑为例,借此分析BIM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和要点。探究BIM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认知新技术的优势性,探究传统设计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并将其应用到新的建筑设计使用中。
该住宅是一座两层小型别墅,虽然整体建筑物的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部设施完整,空间分布合理。该项目需要利用Autodesk内的Revit软件创建BIM物理模型,需要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建立拓展项目深度,对接不同部门和专业,让该建筑物成为可以施工建造的产品。
别墅建造的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该别墅的建设由两方面主体构成,建筑师建立模型和结构工程师构造建筑结构,只有这两方相互配合,共享基础性数据信息,才能保障别墅住宅的质量和使用效能。Autodesk Revit平台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工程师创建结构模型,根据被送往现场的施工图,检查协同问题。
Autode Revit Structure 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其中运用到的数据、图纸、明细都是数据库内共享的信息。建筑团队处理项目时,要结合实际状况优化现有设计方案时,均要变更建筑结构。若没有此系统平台,这种变更就要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传输,不但实时性不好,且传递过程中信息稻萑菀锥失,接受方很有可能接收不到完整数据,出现设计误差。但Autode Revit Structure中的参数若出现变更能将所有的项目都反馈到数据可视图内,反馈的项目信息包括:模型可视图、图纸、明细表、截面图、平面图,网络实时更新的方式,能够让变更方及时查看变更状况,了解信息和数据变更情况,有问题能及时的解决和处理,使设计与文档做到和谐统一。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改造与传统的旧建筑物改造相比较,能更好的节约成本,做好资金的把控,从而实现建筑物的最优化发展。通过全方位的了解旧建筑物情况,能细致的看到建筑物中设计的不合理之处,通过细节改动和优化,实现其能源节约的成效,满足建筑在整体节能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提升BIM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具体使用价值,实现高新技术的旧建筑改造能效,从而让旧建筑物改造进入到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舒绍云.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工业,2015(35).
[2]徐长春.BIM技术在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工业,2015(52).
[3]杨培德.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07).
[4]张顺宇.BIM技术在建筑改造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勘察设计,2014(11).
篇9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构件可以预先在工厂完成预制,运输至施工现场只需要对预制构件加以吊装与拼装即可。与传统的建筑形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十分凸显,但在施工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非常注意的要点,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极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设计因素、生产因素、协同因素和人为因素,均会对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影响较大,因而务必积极落实项目管理工作。
1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
作为建筑行业一种发展快速的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是十分显著的,直接革新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和深远的。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可有效提升施工质量: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构件均由工厂预制完成,在预制阶段可以严格按照标准数据来生产,因而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一些施工质量问题,比如可避免墙体开裂。另外,可以大大提升建筑物整体的安全等级、耐久性和防火性。可加快项目进度:凭借工厂预制的优势,装配式建筑可以在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立即着手施工,对加快项目进度有十分大的裨益。长期的研究发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可以高出传统建筑形式施工进度的30%左右[1]。有助于提升建筑物品质:从装配式建筑室内精装修的角度来说,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即拆即装,又快又好,施工人员正在开展吊装施工,如图1所示。足够的节能环保:从节能方面来说,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外挂板是两面混凝土中间夹挤塑板,有很好的保温性能,保温效果明显优于外墙保温和外墙内保温。另外,应用这种材料可以此来解决传统建筑所做外墙保温层脱落的问题。在环保方面,因为所使用的构件均是通过工厂化方式来制作,因而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可以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控制在最低。有助于文明施工和安全管理:与传统的建筑作业现场有所不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现场不需要太多的施工人员,只需要留有一小部分的施工人员即可,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四点,即设计因素、生产因素、协同因素、人为因素。设计因素:设计工作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基础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其可以直接影响工程管理质量。就设计阶段的工作来说,若是设计人员未在前期阶段充分考量结构构件的分离、运输、堆放等相关内容,势必会导致整体的设计方案较为模糊,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性,最终影响工程管理的质量[2]。以构件生产、存放及运输等环节的困难与成本为例来说,若是在设计阶段缺乏全面的考量,势必会导致所设计出的构件结构单薄、节点复杂,后续施工难度有所增加,且构件还易发生断裂和崩烂。再比如若是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构件安装工序及安装难度、施工成本,则易导致后续施工钢筋穿插绑扎困难,甚至出现无法施工的情况,导致成本增加。生产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其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构件均由工厂加工,这让工厂在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十分凸显。具体来说,以加工厂的预制构件运输工作为例来说,为确保预制构件的运输质量,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做到车启动应慢,车速应匀,转弯变道时要减速。在运输墙板时需要竖放,用槽钢制作满足刚度要求的支架,而后将墙板搁支点设定在墙板底部两端处。在运输楼梯、阳台等预制构件时需要单块堆放,在叠放时则需要用四块尺寸大小统一的木块衬垫。但若是加工厂在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并没有做到这些工作,势必会导致预制构件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无法确保后续的施工质量。协同因素:与传统建筑形式的施工有所不同,装配式建筑虽然施工现场的工序较少,但工序划分和岗位的配置更加的精细,在实际开展施工时非常注重多个部门的协同作业,尤其是需要设计部门、加工厂、施工部门和监理部门的协同作业,这无形中增加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3]。具体来说,装配式建筑涉及顶层设计、技术标准、产业链打造和关键技术等重要内容,单纯依靠企业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紧紧依托于产业协同和优势对接,以此高效完成建筑施工。以标准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精益化装配、BIM信息化管理这四个部分为例来说,彼此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一项工作完成质量不佳时均会对其他环节造成影响。但若是在工程管理中缺乏统筹管理意识,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势必导致各个工序的设计工作、加工工作、施工及验收存在问题,更易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人为因素:人员是装配式建筑高质量落实的关键,人员的核心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比如在智能化制造环节,对工厂工人的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要求工人可以借助自动化系统来完成构件的预制,尤其是要确保构件的预制精度。再比如进行精益化装配工作时,会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综合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钢筋绑扎、楼板吊装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要求更高。另外,在BIM信息化管理这一方面,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将建筑、结构、机电一体化设计等诸多工作联系起来,对装配式建筑实施全过程控制。另外,BIM技术有着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性的显著优势,其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中,有着安全耐久、施工快捷、可视化程度的优势,非常值得推广应用。但若是项目人员对BIM技术掌握不足,实际使用时会导致BIM技术无法发挥最佳的优势,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质量。
3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3.1创新管理理念与模式
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工作对落实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管理理念创新中,需要及时去转变管理理念,要彻底改变以往存在于传统现浇建筑的管理理念,需要做到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让技术前置和管理前移。具体来说,装配式结构的实施效率是项目效益的基本保障,在管理工作中要将设计、生产和施工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例来说,均要严格按照产业化要求来施工,转变以往的建设方式,注重设计规范化、标准化,尽可能地去形成一种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为确保各个生产工序可以与单位协调配合,可以结合生产加工周期、安装时间和工程工期等因素,通过倒排的方式来制定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计划,并事先确定好重要构件的技术参数,提升对各方面因素的管控能力。在管理模式创新上,装配式建筑可以尝试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和EPC(工程总承包)施工模式。以EPC施工模式为例来说,项目可以落实五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对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BIM一体化加强管理,确保整个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4]。通过应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势必可以保证和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水平。
3.2引进先进技术
就当前阶段装配式建筑在技术上的应用情况来说,最具应用优势和发展潜力丰富的技术当属BIM技术,有很多的施工单位会选择使用BIM技术,通过发挥好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性优势,可以确保装配式建筑设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具体来说,施工单位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为工程的协同设计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施工单位可以此来进行各项信息的整合,构建BIM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可以凭借BIM软件的可视化和模拟化功能,来评估协同设计是否具有足够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经济性,以此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在工程管理过程中,BIM技术的共享特征可以将各个生产部门紧紧联系起来,建立一种动态、协同化的管理体系,这可以为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施工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对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有十分大的裨益。
3.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与管理有着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员工的专业能力培训工作。具体来说,施工单位为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需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不断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帮助员工认识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职责,继而积极参与到施工与管理工作中去。二是要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活动,引导员工参与到技术知识的学习中去,以此掌握更多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知识和管理知识。
篇10
【关键词】BIM;建筑信息模型;建设施工;项目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三管一协调”,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BIM技术,可以在优化方案、布置现场、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沟通协同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一、BIM概述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数字化的表达,工程项目相关方可以BIM中插入、提取、修改和更新信息,以达成协同作业。BIM可以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实施和使用的全寿命周期,具有可视化、协调性、仿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利用BIM,将3D建筑模型与资金、时间、工序等因素相结合,能够实现建设项目的4D、5D、6D以至ND管理。
二、成本控制
在工程的开始,将项目组织机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合同价款、施工定额和企业管理费用等标准输入到BIM中,建立成5D数据库,就可以准确而且快速地计算出工程量,提高施工预算的准确度和效率,轻松地进行成本预测,从而编制精确的成本计划。随着项目的发展,通过将现场人工、材料、机器的实际消耗资源量以及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等相关数据输入到BIM,一方面有利于项目成本负责人员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的成本部门及财务部门使用其相关数据,既实现了总部与项目部的信息对称,也强化了对实际成本的动态维护和管理控制能力。通过与计划成本的比较,使用各种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能够更加方便,快速实行多维的成本分析。
三、进度控制
将建筑项目三维数据模型与项目进度计划相结合的4D模型,能够精确的控制工程,劳动力、材料、机械和施工现场的动态优化配置。计划可用甘特图和网络图来表示,也是三维动态效果展示。首先根据合同期限、确定的施工方案以及从BIM提取的工程量,和资源消耗定额,可以很方便地制定和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快速计算时间参数,确定施工关键路径,确定施工资源。建设过程中,工程三维模型和施工进度连接,通过仿真计算的过程,得出活动时间,劳动力,材料,机械和设备等资源的占用情况,实现建设资源,建设过程的可视化仿真,随时地快速直观地将计划进度、资源和成本、实际进度、资源和成本的比较、分析,自动生成工程量表和资源用量表,确定进度计划的调整内容及方法,方便项目管理负责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工程进度,进一步优化调度。
四、质量控制
在工程设计和图纸审查过程,利用BIM对结构、机电、建筑等设计进行碰撞检测,能够快速地发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前对管线、结构和设备等标高、位置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能够减少建设中的设计变更,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制定施工方案时,也可以根据相似的碰撞检测实验,根据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材料堆放与运输线路,进行施工过程可视化模拟,分析施工操作的矛盾,确定一个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中使用5D模型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同时对工程质量检查,扫描将数据反馈到BIM中系统将质量信息或报告质量及信息模型相关联,能够自动生成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报告,实现实时的人机交互。使工程技术人员更加方便地利用PDCA、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工程质量管理。
五、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通过BIM能够轻松地了解工程及场地环境的3D模型,根据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的交通、社会环境,结合法规、规范安全文明施工的规定,可以在场地规划、临时建筑布置、材料放置、机械设备选择、安全保护、标牌标识、消防设施、CI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仿真和优化,确定最好的安全及环境管理计划,并对安全文明施工设施进行标识,然后输入到BIM系统,实现现场布置、机械操作、分割管理等的实时调整。利用BIM能够轻松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对控制风险十分有利;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可以将其运用在火灾模拟、应急疏散与消防演练上。将深基坑开挖、高大脚手架、高大模板、起重吊装等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方案与BIM进行关联、模拟,能够使方案设计得到优化,检验方案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与合理性。把安全与环境检查数据输入到BIM里,将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视化地直观显示,能够让施工、建设、监理等各方更方便地进行查阅、评估,方便于各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管理,消除安全上存在的隐患,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安全,实现环境保护。
六、合同管理
BIM在招投标的阶段就能展现出它超强的优越性,能够根据需要从中提取出非常精确的工程量,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有利于准确的确定合同价和进行投标报价。BIM同样也能够用于对分包方的选择和合同管理。只要将各种合同的数据信息输入到BIM中,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及各种索赔信息就能够及时地反馈到合同管理模块,以便及时地进行工程价款的调整和索赔工作,然后快速编制进度款支付申请和工程结算书。
七、信息管理
BIM技术本质是信息技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BIM能够使项目的各个相关方在局域网内达到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的状态,如果与PMIS系统进行对接或者是整合,就能够方便地控制成本、控制进度、管理合同等。把项目管理的BIM和相关方总部信息系统进行链接,以PIP方式实现信息的集中存储及共享,能够用于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上,能够用于项目的文档管理,促进项目各个参与方的协同工作。
八、组织协调
协调性是BIM的重要特点,BIM为工程的各参与方提供了一个共享数据的平台,所有的工程问题都能够在BIM查看,直观清楚,能够快速地提取信息,所以各方能够实时地进行沟通,在文字、图像、语言、视频等各个方面,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意见分歧,达成共识。这种沟通和协调不只是在发生问题过后才能进行,利用BIM技术提前进行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测,完全可以实现预测和预控,并且这种协调性向前可以延伸到项目策划阶段,向后可以延伸到项目的运营使用阶段。
九、结语
总而言之,以业主、设计方,或者项目总承包方搭建的,由工程相关方参与构建与使用的,用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系统,一定会带来建筑行业的又一次伟大革新,一定会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效率,提高建设工程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李丁,林佳瑞,颜钢文.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41(371):10-17.
[2]张建平.基于BIM和4D技术的建筑施工优化及动态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2010,(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