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21 17:3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1、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严格按照省、市编办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稳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2、认真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好行政审批牵头抓总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在承接好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对照省市行政审批清理结果,进一步清理我县现有行政审批事项。
3、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按照省市机构改革工作部署和安排,做好我县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准备工作,重点稳步推进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改革。
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4、加强机构设置管理。适应县委、县政府“三大战略、五项重点工作”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坚持“撤一建一”原则,适当调整机构设置。
5、规范人员编制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5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坚持按编制按计划补充人员,对职能弱化或工作任务明显减少的事业单位适当减人减编;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职能增加的,适当调剂增加编制。二是全面推进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在全县推广使用新版实名制管理系统。三是规范人员调配程序。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现工作异动或辞退、辞职、调出等情况,及时办理编制转移或核销手续。
6、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一是推进事业单位实地核查。二是有序推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工作。三是强化事业单位日常登记管理。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年检年审、变更、新设单位登记等日常工作,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7、继续推进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管理。巩固我县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覆盖率,加大对网络红页的指导运用。
三、加强监督检查
8、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治理“三超两乱”,重点整治在编不在岗、“吃空饷”、违规借用人员以及临聘人员管理等问题,规范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管理。
9、完善综合督查协调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督查机制,全年将对《县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县关于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若干规定》及“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加强考核评估,维护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管理的严肃性。
四、强化自身建设
10、加强学习。建立和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实行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持每月集中1天学习,每次学习选定1-2个课题,由专人授课辅导;个人自学,须做好1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并撰写学习心得,使机关工作人员理论、法规政策,业务知识水平有新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服务和创新能力有新提升。
篇2
发令枪已经打响,这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所处的状态。
9月25日,安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明确的改革思路仍然是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推进的路径。按照改革时间表,11月1日在21个试点县启动,12月15日在74个县(市、农业区)全面推开。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标志着医改进入“深水区”,积淀已久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必将显现。那么,什么才是破解医改难题的“钥匙”?在战略、战术上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制度设计?
目前,安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都已基本明晰,改革的第一枪将对准哪个靶心?
又多了一个“婆婆”?
“由于制度设计不科学、体制不合理,造成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导致医院和医务人员角色错位,使公立医院逐渐偏离公益性的发展轨道。”安徽省医改办专职副主任程进军对《决策》分析说。这种“偏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本刊记者深入多个县医院采访后,概括出三种病症,即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药品和设备成为赚钱的工具,医生成为药品销售的“商人”。对此,安徽省医改办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我国的公立医院是一个在不正常的体制上培养出来的‘怪胎’。”
把脉问诊之后,问题已经找到,怎样才能彻底解决?
“从制度设计入手,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突破。”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说。按照改革方案的设计,管理体制改革被放在首位,这也是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四分开”中的第一个分开。
安徽省医改办2011年5月的调研报告认为,由于管办不分,卫生行政部门相当于当地公立医院的“掌门人”,既管医院又办医院,即是裁判员又是教练员,同时还是运动员。但县医院存在的诸多问题,仅靠单一环节的改革难以奏效,突破的药方是什么?
首先是进行权力重组。安徽省改革意见的第一条操作性措施,是成立县级医院管理委员会(医管会),作为县级医院管理的决策机构;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相对独立的县级医院管理办公室(医管办),承担医管会日常工作,监督县级医院运行;县医院执行医管会的决策。这是一种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机制。
其次,县级卫生部门的职责将发生重大转变,“履行好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职责”,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介绍说。通俗来讲,就是由办医院、管医院向“管医疗行为”的回归,并承担县域内全体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但改变的不仅仅是卫生局。对于新成立的“医管办”,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是设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且相对独立;同时,财政局负责县级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按照这样的体制设计,医管会、医管办、卫生局、财政局、医院之间,会是什么样的关系?
“医管会是不是又给医院多了一个‘婆婆’?”定远县总医院院长陈必如有些担忧。这也是本刊记者深入县医院采访时,院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毕竟新成立的“医管办”只负责2家县级医院,在定远只有一家。但安徽省医改办认为,不是多了一个“婆婆”,而是明确职责分工,把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分开。
拥有“组阁权”的院长
管理体制变革带来的更深层次改变,是医院的法人治理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般认为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公立医院的内部治理,即运营管理;二是外部治理,即出资人与管理层的关系设置和职能分工。如果把这些抽象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具体化,其核心就是院长。
安徽省医改办调研了67个县级医院发现,由于县医院没有规范的院长选拔制度和培养机制,绝大多数县医院院长都是由业务骨干担任,缺乏专业管理经验,往往是边干边学,管理水平总体不高。
“改革后,医院院长由医管会聘任,院长与医管会签署绩效管理合同。”程进军介绍说。如果更进一步,“在新的法人治理结构中,院长的权力到底有多大?”担任定远县总医院院长的陈必如,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在此次改革文件中,详细列举了6项权力,分别是人事管理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副职推荐权、中层干部任免权、收入分配权和年度预算执行权。在这6项权力中,有关医院领导层和管理层的“组阁权”,备受关注。实际上,不仅仅是安徽,在其他省的县级医院改革中,已经产生出有院长提名“组阁”的领导层。
院长“组阁”,需要一整套绩效考核体系来保障,简单概括就是“三张报告”。具体来说,一是院长向县医管会做的医院年度工作报告,二是医管办所做的医院运行监督报告,三是县财政局做的医院资产情况报告。“通过这些报告,一个院长是否胜任就能看出来了。”詹夏来说,“要改变过去那种在县委常委会上讨论医院院长的状况,改革后是在医管会上讨论产生院长。”
但是,通读改革文件会发现,院长如何提名、由谁提名没有出现。换句话说,院长产生的“第一粒纽扣”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制度设计。对此,詹夏来做了特别说明:“没有明确规定,就是鼓励各地探索和创新。”
同样没有明确的,还有院长的任期问题。按照惯常的思路,一般会是5年。是否可以连任,连任的时间是多长,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毕竟医院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有自身的管理规律。
篇3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通过调研和收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本次调查突出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往届毕业生。
二、社会需求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广告行业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人才。
长期以来,广告行业鱼龙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正规广告公司人才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理念正发生着改变。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广告行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艺术设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批规模小设计水平低的公司将被重组兼并。个性化、时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艺术设计公司正逐渐占领市场的主流阵地。因此,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艺术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调查结果
(一)市场概况
据2016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1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9.47%,业务人员80.8万人,占47.27%,其他人员是73.9万人,占43.2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二)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三)就业领域
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以及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热门的行业。
(四)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3500―4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5000―7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7000―9000元之间。
(五)专业要求
(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2)发明创造的能力;(3)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4)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5)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需要掌握的软件:熟练操作Coreldraw 或 Illustrator;图像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大量文字排版件:Pagemaker;方正排版等等。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我们总结认为:平面设计分类及就业岗位目前常见的平面设计项目,可以归纳为十大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
本专业在校生,要掌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理念与电脑艺术创作的技能,熟悉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中外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现代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和的能力,具备市场分析、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以及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外企业进行形象策划。能自主创业。从艺术素质来讲,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训练,具备本专业设计创新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对在市场上的发展尤为重要。还要建立市场营销观念,具有分析和解决具体操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协调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运用电脑能从事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具备与装潢艺术设计相关行业实施和经营管理等能力。
根据近年来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内相关学校调查显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单位工作,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五、建议
1.装潢艺术设计是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2.建设以室内设计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打造本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3.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4.结合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提高职业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并以此为目标,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规律,师资结构、教材系列和与其相对应的实训基地。
篇4
科学发展观是医院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院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作为医疗卫生行业,如何提高全体职工的科学发展能力,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实现医、教、研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指导工作实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院职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强化了求真务实的意识,管理理念不断进步,科学管理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进而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推动了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深入开展。
二是激发活力,鼓足干劲。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高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鼓足了干劲,推动了医院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转变作风,科学发展。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了医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建设,转变了思想作风,实现了医院迈向科学发展的第一步。
四是认真总结,梳理思路。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理解,院领导班子认真地对医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分析影响医院发展的政策机制因素、技术特色、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等主客观原因,梳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找准今后的努力目标,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扎实。
一、注重特色发展,强化技术创新
特色发展是医院立足的生命,技术领先是加快发展的保障。作为一所建院近60年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特色专科,要有一批高层次的拔尖人才,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技术。
医院应努力走科技兴院之路,发展医院的专科特色,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型三级医院应是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领军团队,担当着医学前沿科学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新领域的突破的职能。因此,要求我们要在学科建设上有所作为,通过发展重点学科优势,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注重培养高、精、尖人才,建设一支服务优、技术精、质量高的医学临床与医学科技尖端人才队伍。要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重点专科的投入,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努力争取在某个专科、某个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进而带动医院的专(学)科建设上新水平。重点专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科研攻关,实现引进一个专家、带起一个专科、开创一个特色、取得一流成果、培养一批骨干的“五个一”目标。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建创伤中心、[:请记住我站域名/]微创中心、心脏中心等,组建医院的特色品牌专科。加大科研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在全院形成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的风气,组织相关科室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努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运行体制机制
要实现医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医院的体制和机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增强医院的管理能力。
一是实行全员聘任制,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人事管理规则,医院必须实行全员聘任制,根据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员工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医院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要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实行岗位规范化管理,制定上岗条件、职位说明书和职位考核评分标准,实行竟争上岗。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医院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流动机制,做到各级各类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在工作中要选贤任能,任人唯贤,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在实施聘用制的过程中,要把握科学设岗、岗责明确,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形成一个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又符合法律规范和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各级各类人员的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工作目标的执行和落实,真正做到责岗相符、绩效挂钩。
二是建立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大内部分配的改革力度,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医疗工作知识密集、体力与脑力相结合、高风险等特点,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要根据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具体操作中主要是把个人报酬与职位、技术、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工作量大小等紧密挂起钩来,制定比较详尽的人才评价标准,通过严格的考评兑现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待遇,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在内部分配中,要充分考虑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把这些要素一起纳入分配考核体系,充分调动起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医院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经营意识,实现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医院虽然是公立的事业单位,但要加快发展,必须强调两个效益,必须强化经营意识,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加强医院核算,要走全成本效益型之路。成本是医院在医疗活动中所能发生的各种医疗消耗,是医院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所必要的代价。医院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经费、卫生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就应特别注重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医院 财务内控体系,建立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开展临床路径的应用和研究。要合理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降低各项费用,重视医院整体运营状况和综合效益的分析,同时要把降低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结合起来,创造最佳效益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强化院科两级负责制。医院是由院科两级管理组织构成的,加强院科两级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加强院科两级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医疗管理、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以及医德医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就是在医院的统一指挥下,给予科室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使科室主任合理组织各项收入,对科室的各项费用支出及消耗精打细算,合理使用人、财、物,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达到励行节约、增强经营意识,做到人人理财、个个当家,增强整个科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科室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的院科两级分配方案,把科室人员的各种待遇与科室的经营效益挂钩起来,充分调动科室的积极性,这样,实现医院总的发展目标才是有保障的。
三、强化服务,在实现群众满意上狠下功夫
服务是形象,也是生产力。医院作为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应该始终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和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尺。
(一)强化服务意识是促进病人满意的根本。意识决定行为,医院服务理念的提升是从医院文化高度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中形成的一种发自内心,形于外表的自然过程,是长期不断强化的一种积累,它使恒久保持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服务意识的强化需要我们不断的灌输和教育。要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把“一切以病人满意为目标”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加强医患沟通是促进病人满意的有效手段。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加强与病人或病人家属的沟通,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与同意权,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的医患关系。要重视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等各个环节的沟通,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要以负责的精神,宽容的态度,深入浅出地向病人及家人解释,不敷衍了事,不冷淡厌烦。同时对病人及家属的无理要求或无理指责要耐心细致地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理解和支持。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三)重视服务细节是促进病人满意的关键。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病人对医院不满意,说明医院和医务人员在服务细节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要尽可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一想我们在诊疗流程、服务措施、服务态度等方面还有哪些问题,不能以繁琐而不为,应以患者方便为目标,为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四、多渠道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拓宽医疗市场
今年医院将面临着医药体制改革,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必须将医院的发展纳入全区卫生事业改革的大舞台中,争取多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区域卫生规划、财政拨款渠道、行业业务指导、医疗市场拓展等,使医院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要进一步吃透医保政策,紧跟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努力探索适应医院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市场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市场的占有率和覆盖率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健康教育、下乡义诊、与乡镇医院全方位的合作等措施和手段,进一步拓展医疗市场,尤其是农村医疗市场,把__市人民医院的品牌优势用足用好。
五、加强宣传工作,强化医院文化建设
篇5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2日
实践教学作为财经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财经大类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财经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符合财经大类专业用人标准和职业要求。通过多元化和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将各种管理决策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应用到实际中,找到与实际工作岗位的结合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保证学生就业时能尽快熟悉岗位标准,快速适应上岗。
(二)体现了高职财经大类专业教育的内涵特征。“工学结合”的内涵就是要将工作和学习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多元化和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将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建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基础上,并依赖“校”和“企”合作的平台。例如,财经大类中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企业家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来说,虽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但真正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强化才能掌握。
(三)符合学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财经大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是立足于企业需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职业基本专业学习任务后,将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顶岗实习交叉进行,相互促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职场和课堂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大量的动手操作、岗位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目前高职高专财经、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情。
面对行业对财经大类专业人才技能多元化需求的变化,以及在“注册入学”背景下学生类型和基础的差异化,笔者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财经大类专业为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根据学院的整体专业学生分布情况,采用典型调查的方式,抽取学院财务会计专业群中的会计与审计专业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典型对象,对相关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和教师共10人进行了访谈,并查阅了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资料。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基本状况
1、实践教学包含两个基本环节:即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践。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表1)
2、实践教学课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在理论上达到或接近50%。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如表2所示。(表2)
3、实践教学标准,主要包括集中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分项标准。
4、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上机操作、大作业、实习报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集中实践考核方式如表3所示。(表3)
5、实践教学合作企业数量不多,与学生数比例大概为20:1。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集中顶岗实习企业学生数比例如图1所示。(图1)
(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目前,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课程设置“学科性”痕迹较重,有的课程的实践教学仅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没有按照企业需求和岗位标准进行设计,甚至未真正摆脱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
2、实践教学资源缺乏。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习实践岗位提供给学生。但目前学校和企业难以对此达成共识。校企合作企业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实习机会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由于企业难以接受大批一定时期内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该专业学生;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企业管理类岗位如人事、会计、营销等岗位具有一定的性特征,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积极性不大。除了校外实践实习岗位不足之外,校内实习基地的投入也不足。学校虽然有专业实训室,但硬软件更新较慢,同时师资培训跟不上,实训室教学质量也难能得到保证。
3、实践课程开发不足。课程开发立足于专业培养目标而定,财经大类专业各种实践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岗位要求,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训练各种专业技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较快进行工作角色。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目标针对性较差,再加上合作企业所能提供的实践实习管理岗位有较大的波动性,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活动实施等一系列教学及管理过程中,投入性不足,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及实施的主动性欠缺,使得理论课和实践课未能有效整合,课程标准不具体,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模式陈旧。目前,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课堂案例教学、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实习等。课堂案例教学是广为推崇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互动环节得不到重视,教师常满足于自身的说教与分析,不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的教师对案例的选择随意性较大,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新颖性不够。实验室实训在教学组织、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教学成效再打折扣。顶岗实习一般是专业培养的最后环节,由于实习基地匮乏,学生分散实习较多,难以进行有效监控和考核,同时面临学校就业率压力,实践教学往往草草收兵。实践教学模式陈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实践考核改革力度不大,由于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成果难以物化,最后考核就变成了批改作业或主观评分,不利于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基于工学结合,改革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依托工作岗位标准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针对目前实践教学未能真正按照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建设的现状,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以专业目标岗位工作标准为基础。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的目标岗位包括生产及后勤管理岗、营销管理岗、行政及人事管理岗、财务管理岗和门店管理岗。岗位标准可以以生产管理员、营销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配备实践教学师资。
1、设置多位一体实践教学环节
(1)继续完善实训教学环节。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以往在设置实训教学环节时,以开设分课程实训为主,实训时间短,效果不明显。目前,针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开发的经营管理沙盘实训软件综合性较强,且以模拟企业的真实经营过程为背景,仿真性很强,管理游戏的形式很新颖,易于激发注册入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操作可以以管理沙盘为主要的实训课程,对不同年级设计不同难度的操作内容,如表1。(表4)通过上述分阶段的操作,让学生掌握目标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
(2)增加企业入校培训。采用“引进来”的办法,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将企业培训课程如《职业心态》、《职业生涯规划》、《销售技巧》等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带进课堂,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意识,与社会行业相衔接。
(3)加强学生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经历企业管理的基本经营过程,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针对目前高职财经大类专业校外实习形式较为单一的情况,可以考虑将识岗、贴岗和顶岗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重视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对于财经大类专业而言,校外实习基地单一岗位接纳人数有限,因此安排顶岗实习时分散实习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通过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实习岗位;另一方面可选择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商业流通企业统一安排1~2个月的集中顶岗实习,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为学生独自走上社会工作打好基础,将实习落到实处。
(4)强化社会调查。财经大类专业的社会调查是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企业发展等情况的了解分析,是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投入社会的积极性,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将社会调查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起来,为达到调查分析的一定深度,可采用分组形式进行团队调研活动,由教学团队教师进行综合指导,形成有有效结论的调研报告,计入学分。
(5)常态化职业技能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并以此为平台,将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和方式引入校内比赛中,并使之常态化,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
2、搭建多种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应由三个分支组成:一是理论知识应用平台,主要指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用于深化学生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体系;二是校内实训平台,主要指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仿真实训室,用于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三是校外实习基地平台,主要指合作企业现场,用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总的原则是数量持续增加,质量严格把控。
3、配备专兼结合实践教学团队。为了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需要,要建设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适当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的制度。
(二)构建分层实践教学方案。所谓分层实践教学就是按照专业教学周期规律,对照企业职业发展通道,由易到难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具体来说,可从岗位认知、岗位见习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分阶段构建。
1、岗位认知:大一阶段实施,在职业能力课程中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企业进行参观,了解行业背景、企业的岗位设置和描述,学时比例达到8%左右。
2、岗位见习:大二阶段实施,对职业能力及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要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实践课时,同时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安排学生集中到校外实习基地“做中学”,学时比例达到12%左右。
3、岗位顶岗:大三阶段实施,要求学生进入企业空缺岗位以“管理培训生”、“营销员”、“生产操作员”、“人力资源专员”、“出纳”等身份进行工作实践,学时比例达到30%左右。
总的来说,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可以由图2说明。(图2)
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分层实践教学方案,对于高职财经大类专业而言,将使实践教学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满足人才技能多样化的需求,符合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韦东海.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广西教育,2012.5.
-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 下一篇:国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