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21 17:0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市场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市场研究

篇1

【关键词】儿童玩具;竹木材料;古建筑;益智;安全

竹木类类玩具在我国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先人的聪明才智创造出的竹木作品一直广受大众欢迎,诸如孔明锁、七巧板、华容道等。在当今工业时代,大量砖瓦、混凝土、玻璃、塑料、金属等成为了生活的主角,玩具行业也不例外,在成本、工艺等多方面的较量之下,竹木类玩具一度处于下风。

中国学龄前儿童竹木类玩具存在着一些不足,缺乏专业设计人员,玩具产品主要为来样加工,产品的附加价值比较低,企业的品牌及产权保护意识差,甚者寄希望于营销人员与外销,而忽略设计师与内销。市场占有量不大和品牌匮乏对于玩具行业的长足健康发展是一种危险。

但是,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当前玩具材料主要有塑料、金属、毛绒、玻璃、竹木等,可以说,除了竹木以外都是人工加工合成的原材料,经过再加工而成玩具。塑料材料可以赶新潮,金属、玻璃可以炫酷,毛绒材料使人感到体贴,而唯有竹木才能引导着古代传统与当代时尚,穿梭生活的每一处。蒸汽弯曲、雕琢等发达完善的的竹木制造技艺,赋予了竹木新的内涵,用竹木可以展现出自然界与制造业的平衡以及与众不同。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安全意识的增强,低碳节能成为人们的首选,人们厌倦了这个时代的嘈杂与浮躁,开始思索并寻觅自然化的事物形式上以及天然化的材质。于是竹木,这类饱含生命力的材质就这样携着沉稳温润的质感与自然清新的气息出现在了钢筋水泥的城市。自然生成的纹理、淳朴天然的木色以及清新的气味,简单而直接地带来了生命的呼吸。

当前,儿童的父母多为70后、80后,这些70后、80后的大人们小时候大都拥有那么几件木制的玩具,它们或许来自百货商店干净明亮的柜台,或许出自父亲粗糙的大手,无论以何种方式何种形式出现,都是童年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也许明亮华丽,也许自然质朴,甚至可能非常简单,但它为上一代人了纯真的快乐,它承载的时光是甜的,它所孕育的气息是温暖而自然的。这些70后、80后的父母也想让他们的孩子享受到注目了玩具带来的这份快乐,因此竹木类玩具成为他们的青睐。

换个角度思考之后,让我们看到玩具市场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企业可通过完善产品、树立品牌、把握时尚化、增强互动性、集合国情和国际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木制玩具的发展。

一、融入中国风的竹木类玩具的设计与开发

我国玩具行业所具有的的弊端,导致我国自己研发的的木制玩具产品很少,我们的木制玩具市场缺乏自己的品牌产业,国际玩具品牌主导着我国的市场,国产玩具缺乏市场竞争力。像德国haha、意大利的塞维(sevi)、西班牙的果乐(goula)、澳大利亚的lolorific等世界著名的木制玩具品牌没有一个属于中国。国内木制玩具市场上的这种状况已经存在很久,如此巨大的玩具市场如何可以看到“中国”的身影呢?

每一个国家、种族都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儿童木制玩具也应带有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它对文化的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玩具不只是用来哄小孩子的“玩”具,也是一种形象的、直观的教育方式和文化的传播工具。设计、生产出对儿童成长有益的玩具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由此看来设计出适合适龄儿童的益智玩具,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着深远的重要作用。中国市场上儿童玩具缺乏一定的中国传统元素,无法达到材料与样式无法形成统一。

二、竹木制玩具与中国古建筑的结合

中国古建筑建筑设计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见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木结构、构架式体系的基本品格,在世界建筑史中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建筑体系,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世界建筑史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赫赫声名,我们有义务将它继承并发扬光大。正所谓,具有文化底蕴的东西要从儿童抓起,让儿童在小时候就感受具有中华古韵的古建筑风韵,由此看来,把我国古建筑的精髓通过木制儿童玩具发扬光大可谓是有效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开发。

材料的协调。我国的古建筑使用的材料以竹木为主,正符合木制儿童玩具的开发研究。儿童在玩木制的仿古建筑玩具,接触到的是木质材料,这就使儿童无形中领略了我国古建筑木架结构的精华。这样,不会因材质的问题误导儿童对于事物的认识,比如,有许多的玩具汽车、房子、主题乐园都是塑料制成,儿童在接触世界的时候感受到的就是塑料,使得他们眼中的实物都是塑料的。这样的玩具干扰了孩子对世界感知的正确性。

样式的统一。仿古建筑的木制玩具以拼装的形式组合,可以通过几种单一的个体组成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如天安门城楼、长城、北京四合院、古牌坊等各种代表我国建筑特色的建筑。让孩子在家里不仅仅是通过电视、书刊等平面感知仿古建筑,而是通过视觉、触觉感受到立体的古代精华,对孩子的认知和学习更有帮助。

采用益智拼接积木类形式组合成完整的建筑造型。积木玩具是学习和娱乐的最完美结合,儿童喜爱积木,是因为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再创造,他没有固有的游戏模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组合。在设计儿童拼装木制玩具的时候,其连接方式需要严格的考虑,因为这涉及到儿童的使用安全因素。结构合理,各部件结合要牢固,避免尖锐的形态,尽量圆滑等。由此可以借鉴我国古代明式家具,明式家具可谓是木制产品的典范,其设计制作注重结构美,不用胶和钉,主要用榫卯结构。把这样的插接卯榫结构根据儿童使用的特点引入到木制玩具的插接中,可谓是锦上添花。

通用件的使用。古建筑的建造都是由一砖一木组合而成的,儿童木制建筑类玩具应当把这些建筑共有的部分设计制造成通用件。例如墙体的木块、房顶的瓦片、飞檐、台阶、立柱、门窗等等做成通用的单一件,通过通用件不同的组合及通用件数量的多少,组合成样式与规模不同的建筑个体。在设计制造时,为儿童提供几种典型的拼接组合样式,给予儿童学习。当儿童熟练了解掌握之后,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喜好自由的拼接,甚至可以与父母、玩伴合作拼接成一个古代城池。此类竹木类益智玩具对学龄前儿童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思考能力、思维构建培养能力、空间想象构建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具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启迪、训练作用。

目前,仿古建筑木制玩具设计只是一种理想的设计创意,还处于前期的设想阶段,要想真正地实现这样的创意,最终让这样的创意以量化的产品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它走向市场,抓住家长的目光,走进中国儿童的世界,仍需要经过设计师、公司决策者、工厂生产者、市场销售者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我相信,在考虑到儿童玩具的安全、结构、兴趣、功能等方面的基础上,这类具有中国古文化元素竹木类玩具,一定会开辟新的市场,也会使得世界玩具行业为之震惊。

【参考文献】

[1]陈思宇.木制玩具设计发展趋势探索[J].新西部,2009(8).

[2]李毅,周跃朋.关于木制玩具市场需求问题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09(3).

[3]江牧.产品设计中有关人类安全理论研究[J].中国美术报,2007(7).

篇2

关键词: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市场机制;可持续发展;市场理论

一、建筑市场监管法律的概念

1.建筑市场是建筑商品交易的机构,客观上来说,建筑市场分为广义市场及狭义市场两个部分。狭义上的建筑市场主要包括商品交易过程中的建筑商品场地。广义上的建筑市场涵盖了建筑生产工作的各种活动,它是不同种经济关系的综合。通过对市场理论的分析可以得知,建筑产品涉及到公共安全性,建筑产品具备其专业性及特殊性,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世界各国政府进行了建筑市场的重点监管及干预。所谓的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就是以维护建筑市场公共安全为目标,进行建筑市场监管行为法律制度的规范,确保建筑市场的健康及有序发展。建筑市场自身具备其特殊性,在建筑市场的法律化监管过程中,相比于其他行业的监管制度,它的监管法律化表现在几个方面。建筑市场的监管具备综合性的特点,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是由于建筑市场监管范围及对象的特殊性、多样性、复杂性,涉及到建筑产品流通、分配、生产等各个环节,需要做好建筑市场监管对象的综合性的调整。

2.在建筑市场监管过程中,其需要进行法律化调整手段的应用,这些手段涉及到经济领域、行政领域、技术领域等。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具备明显的技术性,其从建筑技术专业领域进行建筑市场相关主体利益的协调,而不是直接进行社会关系的调整。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具备明显的强制性,其建筑产品涉及到公共安全、不同参与者利益,为了保证建筑市场的稳定性,必须保证建筑市场监管的强制性,受到这种强制性的制约,当事人的决定不会随意更改,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二、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的重要意义

1.在一般情况下,建筑市场会利用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等进行市场经济运行的调节,进行市场活动参与者利润的合理且公平地分配,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性。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法律,缺乏强有力且统一的利益协调机构,导致建筑市场机会主义的产生。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由于市场交易各方,缺乏对市场信息的统一性的掌握。建筑产品的技术性非常强,也就容易导致建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筑产品的购买者不能掌握和建筑产品提供者相同的信息,导致建筑产品购买者的产品购买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从而导致其自身购买行为的抑制状况。

2.市场失灵是由于建筑产品的垄断及不合理的价格,而导致过低的资源配置状况。在建筑市场中,市场失灵主要受到业主优势地位的影响。业主利用市场的供给不足状况,强迫承包方出现垫资施工的行为,从而影响到建筑市场的健康及稳定发展。通过对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的应用,保证强制性规范的实施,从而进行建筑市场生产活动、流动活动、分配活动等的约束,实现市场供给的合理性、规范性,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现象。

3.通过对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的强化,可以确保社会的公平性分配,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单单依靠建筑市场的调节机制。在建筑市场监管过程中,价值观念难以进行统一性的规划,通过对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的开展,可以为其制度规范提供一个统一性的价值观念标准,有利于全体参与者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为实现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体系不断健全,其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建筑市场的有序运作,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的运作,必须针对建筑行业的特性,进行市场准入制度的运作,实现市场运作环境的规范性及合理性,防患于未然,从而杜绝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进行各种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制定及公布,为建筑市场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三、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工作模式的优化

1.目前来说,我国建筑市场的监管法律化体系尚不健全。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是评价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日益市场化及国际化,建设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的过程,其出现于现实脱节的状况,我国的很多建筑市场规范制度尚不健全,这影响到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导致建筑行业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受到立法技术的影响,我国的建筑市场监管制度虽然不断得到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有些建筑市场活动,比如保险制度、工程融资制度等尚没有完善的规范制度,导致建筑市场的主体责任不清楚,导致工作过程中的责任推诿问题。我国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有些制度不能满足现实管理的要求,不利于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建筑市场出现一系列的违法行为,导致一系列的暗箱操作现象。我国的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体系是不健全的,比较流行的价值取向是重准入标准,却缺乏对过程的有效监控。市场主体经过审批程序进入市场后,如果脱离法律的有效性监控,就会导致无监管情况的出现。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缺乏强有力的行政监理体制,有些监管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权责,无法针对现实中的建筑违法行为展开有效性处理,导致建筑违法行为的猖獗.我国的建筑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健全,在建筑市场中,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开滞后的现象问题,也就不利于进行建筑市场主体交易信用风险的控制,不利于进行违规作假行为的控制。我国的建筑行业信用体系依旧处在发展阶段,缺乏强有力的信用信息评价体系,难以实现建筑信用体系及社会信用体系的系统规划,导致其对接过程中的问题,不利于建筑市场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导致行业风险的大大提升。

2.建筑工程的开展离不开人的因素,在现阶段建筑市场监管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存在超时工作的状况,这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安全责任事故,有些产业工人自身缺乏严格的培训,缺乏必要性的安全防范知识,导致其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这都不利于我国建筑业的平稳及健康的发展。为了有效维持建筑市场的环境,保证其有序性、高效性运作,必须实现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及优化,这就需要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筑法体系的健全,不断更新建筑市场的核心法规,明确建筑市场中不同参与者的自身权利及义务,针对建筑市场中的交易活动行为展开积极调控,实现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确保监管部门的执法有法可依。

3.在建筑市场监管过程中,保证准入制度、退出制度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从而满足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进行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将不符合行业需求的市场主体排除在外,保证市场壁垒过滤效能的有效发挥,切实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实现市场退出体系的健全及完善,从而维持市场的公平性及高效性,保证其双向动态性调整,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性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监管资源配给需要与监管对象、监管范围相协调,在监管过程中,避免由于监管资源缺乏问题而导致的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实现监督深度及广度的兼顾,确保监管公平性的提升,通过对各种手段的应用,保证建筑市场监管法律化的有效运作,实现对经费环节、监管强制环节等的明确规定,做好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监管队伍的建立。为了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必须确保跨部门监管协调沟通机制的建立,实现联合监管体系的健全,进行监管部门内部各个工作程序的协调。在监管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保证监管工作的高效率,避免由于责任推诿而出现的内部监管资源消耗问题。在建筑市场交易安全的维护过程中,要保证公平竞争机制的健全,确保相关工作步骤的有法可依。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考虑到市场活动的多样性,需要考虑到法律自身的局限性,从而最大限度的进行法律作用的发挥。

四、结语

为了满足我国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要求,必须要实现建筑市场监管法律体系的健全,进行市场监管信用机制的引进,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监管工作的要求,切实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

作者:武宇鹏 单位:乌兰察布市建设工程执法监察大队

参考文献:

[1]黄如宝.建筑经济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218.

[2]百度百科.信息不对称[EB/OL].百度百科网.

篇3

关键字:建筑施工;现场监理;问题

一项建筑工程要经过提出决策、设计施工图、现场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阶段才能完成,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衔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的现场施工阶段是影响最终工程质量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多,进行劳动投入也很大。所以做好现场施工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

一、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建筑业的特殊性,在建筑现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高,由此也会给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应该是施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对现场的安全监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有的监理人员未明确自己的安全监理责任,缺乏安全意识,审批方案时不严密,致使一部分不合标准或计算有误的方案进入生产过程之中;第二,监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总监理不经常到岗,对现场安全生产事故未能及时向安全监督部门反映。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低,法律意识差。有的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总体素质偏低,工作不踏实,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导致其不能发现某些施工方案存在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缺少有效安全防护的措施,企业的监管机制也不完善,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选拔不够严谨,工作人员都缺少必要培训,各自的责任也不够明确等等。

(二)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质量监理立法层次比较低,立法不完善不健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要求不明确,使得质量责任人监理操控性较弱;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初期,建筑业市场机制不健全,质量监理随意性比较大,人情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某些职能部门不正常干涉,都导致质量监理缺少原则性;质量监理的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渠道也不畅通,质量责任人在主体形态和工作流程上不一致,不利于监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卫生状况体现着企业的现代化施工水平,也反映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水平,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创建优质工程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建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废弃物的处理不妥当,大气污染较严重;污水排放不合理,排水系统不畅通;某些临时设施不齐全,材料与规定要求不符,影响工人生活;施工噪音太大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保洁工作不到位,卫生清扫不及时,防疫措施也不完善。做好建筑施工的环境卫生监理工作,有利于保证人们身心健康。

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监理的措施

(一)监理人员要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监理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理,首先要加强安全监理。这要求监理人员应该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安全制度、法规进行监理,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安全纪律的行为要及时上报,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同时监理人员在审批方案时,应该严密认真,防止出现漏洞和疏忽。对于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还监理人员也应该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比如关于防火、戴安全帽、禁止乱搭电线、安全带的使用、脚手架的搭设等施工安全问题,应该进行监督管理,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防患于未然。

除此之外,监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学习安全技术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工作的要求。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理是一项比较重要又比较繁杂的工作,施工企业必须重视该工作,监理人员也应该提高认识,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具体严谨的措施进行监理,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安全,保证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完善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理体制

体制不完善是造成施工现场监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建筑企业应该提高认识,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理体制。首先,要制定并完善工地的评审制度,具体包括评审的申报范围、评审的原则、评审的流程等要求,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评审过程应该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各项质量标准,以保证质量。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理制度、质量监理制度以及卫生环境监理制度等,在检查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第三,对不合规定的行为,进行一票否决,坚决向上级部门汇报。

(三)对监理工作方式和规律进行细化

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改观,文明施工,向施工人员普及安全知识,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具体的赏罚措施,促进施工现场监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坚持对施工现场的验收,以控制工程的质量。还应该明确具体相关责任人职责,进行任务分解,对工作准则进行细化,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推进施工流程,把指标量化,对施工现场定期进行考评,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推动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有效规范地开展。

(四)对环境卫生进行严格监理

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工作,对周围的居民施工企业本身的知名度有重要影响。所以,施工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对环境卫生的监理工作,健全环境卫生建立体制。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完善建筑工地的排水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防止其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备齐临时设备,使用的材料应该符合要求,满足建筑工人的正常生活;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影响;做好保洁工作和卫生清扫工作,完善防疫措施,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五)加强监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监理人员在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至关重要。建筑企业在招聘监理人员之时,应该严格谨慎,选拔有较强责任心和较高技能水平、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的人担任监理人员,以满足企业施工的要求。监理人员应该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安全知识与急救措施,有比较强的执行能力和决策能力。还应该规范监理人员工作的流程,监理人员应该及时汇报施工现场状况。企业还应该对监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现场监督,提高监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对建筑工程实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通过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可以看出承建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大部分建筑工程都处在人流比较密集的地区,如果现场管理较好的话,可以产生不错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促进施工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相反的话则将损害施工企业自身的声誉,从而阻碍企业发展。同时,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及劳动力等要素在施工现场有序运作,从而顺利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在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上,包括了城区规划、交通、消防、安全及文明施工等。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法制观念,要合理的安排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并精确的计算出施工材料的消耗数额,以确保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浪费,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承建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2.1、做好工程的基础工作

管理工作是施工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基础工作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对于工程的计量、标准化、定额以及核算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2.2、综合性的管理原则

现场的管理工作,综合性比较强,工程中的整个环节都需要通过管理工作来对工程进行监督。其中包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对现场工作人员安全操作的监督,对建筑工程工期的控制,对施工中各个阶段程序的详细掌握等等。管理工作是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统筹的管理和安排,并不是单纯的对一个小方面,某一个环节,或者是某一个技术进行的,因此我们应当把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作为施工中大的方面来考虑,让它在工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在现场资源的利用上,合理分配资源,让建筑施工顺利有序地进行。

2.3、现场管理要随时的变动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并不是在施工之前就能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都能预料到的,很多情况下,管理工作都是在现场动态地进行部署和安排。施工的情况不是按照计划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随时在发生改变,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在现场的管理上应当做到随机应变,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不能死板,要灵活多变的对现场情况进行及时地处理。

3、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3.1、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通常具备工程量大、工期长及工序多等特点,因此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因素比较多且复杂,给全面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挑战。而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一般是采取抽检方法进行,容易出现某个中间环节的漏检现象,导致质量与安全问题产生。

3.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一些施工现场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正确认识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从而在施工前,没有对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从而导致在施工时经常出现,施工人员违反施工质量与安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等情况,促使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影响承建企业的声誉,并给施工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损失。

3.3、设计的变更频繁

设计阶段极大地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工程中80%的工程预算都来自工程的设计,但是在实际工程当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物的标准尺度或者是设计的深度没有能够严格把握,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的变换。与此同时,设计的变化,未能对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很好的监督,这都让工程的造价难以控制。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与控制措施

4.1、做好施工现场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大量的建筑工程施工实践表明,样板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落实到位,对施工现场的监督与检查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施工现场资料,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特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一旦发现施工现场存在任何问题,都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避免问题积累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要将质量隐患控制在萌芽阶段。

4.2、加强对施工现场中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施工材料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所以在采购施工材料之前,要事先对施工材料展开分析与调研,充分掌握施工材料质量与价格情况,要在合理的价格基础之上,通过不断对比分析来选取最合适的施工材料。同时,还需要构建完善有效的材料质量相关验收机制,要对进场的所有施工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与验收,禁止质量不过关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中。此外,在投入到施工以前,要对材料实行检测,以进一步保证施工材料符合施工标准。

4.3、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应当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和转变安全管理措施,以减少施工安全隐患产生。对此,首先要认真分析并总结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处理经验,制定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特点的安全保障管理体系,以有效的贯彻落实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例如当进入到施工场地时,应当正确的系好安全带,并佩戴好安全帽;搭设脚手架时,应当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施工标准。

4.4、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

为了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必须对工程施工和操作要点进行全面了解,充分掌握施工的每一个重点与难点环节。例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何对振捣时间进行控制,养护管理工作怎样进行才能有效避免出现裂缝;砌砖施工过程中灰缝厚度、砂浆饱满度的控制以及拉结筋布设要点等。只有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力度,才能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4.5、积极推广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现代工程施工中所运用到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新工艺和新设备也层出不穷。他们为现代化的施工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些有条件的工程,应当尽量集中设置搅拌站,或者是采用商品混凝土或者混凝土构件等等。尽量采用工厂化生产,广泛地运用新型材料,变换施工工艺,尽可能减少现场工作人员的手工作业,降低作业以及劳动的强度。运用电子计算机和闭路电视来进行现场的监控,提高工厂化生产的比重,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水平,努力实现施工的现代化,把文明施工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4.6、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

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建筑工程的组织、操作、指挥,因此,他们的业务素质情况将决定着施工现场的管理情况。所以只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才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施工积极性,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做出更大贡献。对此,首先要从建筑工程自身的施工特点出发,加强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要深化他们对于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科学认识。同时,针对不同施工岗位,要根据施工人员自身素质水平,正确合理的安排好相应的施工人员,同时落实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以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5、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施工现场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意义非常重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就必须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制定出严谨的管理标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切实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推动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可视化管理是一项现代化管理技术,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视频、管理软件等先进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监控,通过安装于施工现场的摄像头,对施工现场作业及各项施工活动进行视频采集,借助于无线视频,传送至办公室,通过视频编码器转换为数字化信号,利用网络传送至监控中心,通过视频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首次提出了4D理论,并提出将其应用于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2000年,清华大学成功构建了4D施工管理模型。2002年,进一步构建了扩展模型,采用WBS结构对施工现场材料、进度、机具设备、人力、成本、施工现场布置进行4D动态化监控与管理,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可视化。通过对施工项目进程进行跟踪与监控,将项目过程分别存储为多媒体文件,并为日后其他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近些年来,面向对象技术发展速度日趋加快,可视化技术也越来越受开发设计人员的青睐,也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标准。

2构建4D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

本文以4DSMM++为技术依托,结合面向对象技术,构建了4D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该系统以施工现场实体3D模型库、施工现场管理数据库作为基础。其中,施工现场实体3D模型库负责提供该系统所需的所有机具、设备、设施等三维立体信息。在构建施工现场实体3D模型库时,先在AutoCAD中,对施工现场3D实体场地模型进行构建,利用转换接口,将该模型转换成相应的三角形,并将其顶点坐标存储于数据库内。将此类顶点坐标提取出来,借助于OpenGL图形系统,可以构建出施工现场3D实体。而施工现场管理数据库,可以对施工现场所有信息进行保存,如施工设备、设施位置坐标、存在的时间,施工材料需求量、施工设备的型号及位置等,是对施工现场全局的综合反映。系统管理员及用户可通过增删、修改数据库中的记录,对施工现场管理数据库进行构建,实现建筑施工现场实时规划与布局。建筑施工现场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施工现场的3D布置、4D模拟、施工机具设施的动态化管理等功能。

2.1施工场地3D布置

施工场地3D布置,是以建筑施工方案与进度为依据,对建筑及其施工所需设施、机具、设备的现场平面与空间进行综合规划与科学布局,也是施工准备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文明作业的基础。施工场地3D布置是将施工现场所有地上、地下已有建筑、拟建建筑、管线、构筑物位置及尺寸、运输道路、机械设备、加工厂、库房、临时建筑、水电线路、安全防火设施等进行全面布置。系统所提供的现场实体3D模型库及多种辅设计工具,可以对建筑施工不同阶段现场的布置,如红线、围墙、运输道路、建构筑物、堆放地、搅拌站、加工场地等所有设备、设施进行规划,实现了施工现场布置的可视化。

2.2施工场地4D模拟

传统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很难全面反映施工场地布局的动态化变化,也难以表达不同施工层场地的利用情况。在施工现场布置过程中,工程师只能通过经验进行调配,加之情况复杂、考虑不周,极易引发施工现场运行的各种冲突、矛盾,甚至导致设备、设施等出现不良事故。可视化管理系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系统以4D施工模型为基础,可对施工进度计划及实际进度进行动态化模拟,并能够显示任意时间场地的布局情况,并结合施工进度,对现场设施、设备变化进行动态模拟。在系统中,用户可指定某一施工时间,并显示出该时间下的施工状态,便于用户及时修改场地布置,加强施工现场的优化控制。

2.3施工机具设施的动态化管理

系统提供了施工机具设施综合管理功能,通过系统所构建的4D化场地模型及3D化设施、设备实体,可以链接至施工进度计划。用户仅需在屏幕点击场地,就可以显示该实体的名称、型号、标高等信息,也可对其进行实时修改。用户还可结合场地类别及任意时间段,对设施、设备信息进行查询,借助于图表对不同阶段设施、设备及场地分布、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输出,实现了施工机具设施的动态化管理。

3结语

篇6

所谓自主探究式教学事实上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提出、优化,产生可探究问题,并进而主动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活动,最终获取正确科学概念的过程。本课题组经过了大量实践与研究,初步构建了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常模。

一、“自主探究式”常模构建

1.模式流程

2.模式特点

自主性 学生主动质疑,主动制订与实施计划,主动交流分析、运用拓展。

问题性 从质疑到最终释疑,自始至终围绕问题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产生问题与解决问题。

开放性 探究问题的产生、探究活动的开展以及探究成果的运用,每一个环节都追求非封闭,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切感受探究活动的真实,才能落实探究全过程的鲜活。

3.适用范围

本模式主要适用于小学科学实验课、活动课等。

二、“自主探究式”常模分析

1.设置情境,引导质疑,生成可探究问题

问题贯穿于“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始终,设置形式多样、生活活泼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优化问题,最终产生可探究的问题,明确自主活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功创设问题情境,可使学生认知失调,产生知识的“缺陷感”与“饥饿感”,进而产生质疑的欲望,生成探究问题。我们可以设置趣味式情境,引发学生趣中质疑;设置悬念式情境,使学生产生疑惑;设置冲突式情境,使学生或“愤”或“悱”……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价值进行正确评估,最终确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完善科学探究方案

猜想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是探究方案的前提。猜想与假设一般分为猜想环节与假设环节。猜想是建立在各种事实及对事实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直觉,假设则是对猜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较为科学的一种假定。科学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一般建立在对学生长期训练的基础上。基于猜想与假设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位置,我们需要十分注重引导,要让学生形成在表述自己猜想假设的同时说明自己的依据,久而久之,学生猜想假设能力自会有长足进步。

计划是为了证实假设的具体的探究方案,是后续探究活动的具体化与程序化,一般而言,首先要引导学生围绕假设分析可采用的研究方法,然后根据自身兴趣、知识储备及相应的器材条件确定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验操作步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实验前我们应组织汇报计划,让学生在交流、质疑中不断完善计划,实验中应随时关注,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计划,实验结束后鼓励学生反思计划制订的得失。

3.观察实验,搜集数据,获取完整探究信息

首先应注意合理分工。实验小组学生要明确各自的分工,主持人、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等职责明确,这样方可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高效。同时每个角色尽可能实现流转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应注意方法的指导。无论是观察还是实验都有科学的方法,如观察时应注意观察的有序性,实验操作应注意规范性等。

再次应高度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与记录。后续的解释与说明前提是实验信息准确与采集的完整,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描述,详细记录。

4.展示交流,解释说明,形成科学探究结论

展示交流环节是教师组织学生向全班学生汇报、展示本组采集的实验信息,并引导学生补充、甄别、解释与说明,最终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这一环节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描述与表述能力,又可以引发学生的相互质疑,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理解认识的层次。

为有效提升这一环节的教育教学效益,我们要努力营建和谐奋进的氛围,鼓励想说敢说、实话实说;要丰富学生展示模式,采用参观展览、编讲小故事、角色扮演、辩论会、信息会、自主板贴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展示兴趣与展示实效。

5.运用拓展,自主评价,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运用探究获取的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内涵的认识,拓展科学概念的外延,有效巩固、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正确的自主评价,明确自己探究过程的得失。

三、“自主探究式”常模变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主探究式”教学常模有时仅包括其中的一些部分,进而产生许多变式。例如:

1.引导质疑式。整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般的环节为创设情境引发提问,分析问题价值生成可探究性问题。这一模式的关键是和谐氛围的创设和有效情境的设置,和谐氛围创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想问也敢问,有效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好奇、疑惑或冲突,使学生能问。

2.猜想假设式。猜想假设很容易与学生的“胡乱猜想”混同,因此,这种课型的主要流程是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猜想与假设,强调学生表述时的“事实性依据”与假设生成的逻辑性特点,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

3.循环递进式。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的具体情况,将一些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形成阶段性结论,再探究第二个问题……最后完成所有的探究活动。

篇7

关键词:韶关市主城区;开敞空间;宜人性;城市规划;享乐模型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1-0125-02

开敞空间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开敞空间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噪音,提供清新的空气,为人们提供舒适、洁净、清新的游憩环境。然而开敞空间的宜人性往往被规划者和政府决策者低估甚至忽略,结果造成城市的无序扩展和蔓延,开敞空间大量地被侵占和蚕食。

我国开敞空间研究起步晚,研究内容还很不系统,导致政府与规划界在营造开敞空间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因而城市规划往往对城市居民的切身需求没有深入调查分析,较少关注开敞空间的生态和社会文化效应,极少关注开敞空间系统优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规划设计存在许多弊端,如设计呆板,缺少人情味,无特色,不注重人们心理行为的要求;休闲场地与设施不足,儿童缺乏户外活动场地,居民缺少娱乐场所;绿化指标偏低,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需要。

一、开敞空间及其宜人性

(一)开敞空间

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狭义来说就是在城市里的绿化地区,城市森林里真正可以利用阳光和水、分解温室气体制造氧气的绿地。城市开敞空间是城市中的外部空间环境,是与相对封闭的建筑内部空间相对应的概念。从城市居民生活的角度看,开敞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方面。开敞空间具有开敞性、可达性、宜人性等功能特点。

(二)开敞空间的宜人性

城市开敞空间的宜人性是指开敞空间所提供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功能使城市居民的满足程度。开敞空间的宜人性是隐性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提供的服务或功能是没有市场价格的公共商品。开敞空间的宜人性分析常用的有享乐价格法和抽样调查平价法。目前,享乐价格法已成为公共商品宜人性分析的经典方法,许多学者采用此方法对开敞空间及其主要类型如公园、城市绿带、城市滨水地区、城市农田、高尔夫球场等的宜人性进行了估算。

二、开敞空间布局理论与原则

(一)开敞空间布局理论

开敞空间的布局极大地影响着其服务功能,开敞空间应具备良好的层次性,不同的层次开敞空间的规模、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均不同。开敞空间规模大、类型多样,具备满足视觉愉悦、娱乐消遣、经济资源、控制都市蔓延等功能,在景观、历史意义和舒适方面具有特别价值。在规划设计中,应通过廊道空间把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串联起来,使开敞空间网络更具整体性。

(二)开敞空间布局原则

城市开敞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滨江风光走廊、林荫带等。这类开敞空间有的规模较大,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城市、城市周边地区甚至更广阔的区域,能够满足人们周末或假日尤其活动的需要。因此,城市及开敞空间应布局在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古迹众多的地方。

三、基于享乐模型的韶关市主城区开敞空间宜人性分析

(一)韶关市主城区开敞空间规划布局宜人性评价模型

1.宜人性评价模型。享乐价格法是基于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各方面属性给与消费者的满足这一效用论的观点而建立的。由于组成环境商品和服务的各属性的数量及组合方式不同,其价格也就有所差异,通过分析每增加一单位的属性消费者愿意额外致富的费用,就可以评估这种影响因素的隐性价格。该方法通过房地产市场的房屋价格间接的表征开敞空间等环境商品与服务的宜人性,这是因为房屋是典型的差别性商品,通常由多有差异的属性(区位特征、环境特征、邻里特征等)组合而成。

享乐价格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P=P(Z1,Z2,Z3,…,Zn)

式中:P为住宅价格;Z为住宅价格影响因子(如房屋结构、位置、住宅周围的邻里环境以及区位条件等)。

交通、房屋结构、公共绿地面积以及周边环境的景观等要素对韶关房价都有较大的影响,对韶关市开敞空间规划布局的研究是在调查、搜集这些要素资料。

2.交通因子。房屋的价格受城市交通影响,越是交通区位好的地段,房屋价格也就越高。

3.房屋结构因子。房屋结构是影响房屋价格的重要传统因子。这与房屋建筑面积、所在楼层数、装修情况和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的数量等有关系。

4.面积因子。面积也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子之一。公共绿地面积越大,其对房价的影响也越大,影响的距离也会越远。

5.景观因子。房屋周边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也是影响房价的因子之一。

(二)基于享乐模型的韶关市主城区开敞空间宜人性分析

作为韶关市的主要空间类型,开敞空间不仅是居民的游憩场所,也是能体现城市文化底蕴与特色的场所。开敞空间的作用和功能可以分解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所谓使用价值是指来源于当前资源的使用,如使用开敞空间进行娱乐、景色观赏或控制城市无序扩展;而非使用价值是指来源于将来可能的开敞空间使用,如人们为了保护开敞空间而愿意支付的维护费用或开敞空间的生态价值等。

开敞空间的分布、面积、类型对房价具有重要的显著影响,开敞空间具有重要的宜人性,但不同的类型、面积的开敞空间对房价的影响有所差异。居民多选择靠近大型绿地和河流居住,从而形成围绕大型开敞空间的社会

分异。如三江边及芙蓉山、帽峰山附近居民较多,房价较高。

四、韶关市主城区开敞空间规划布局

韶关市主城区开敞空间适合建设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沿江边及周边山体地区、老城区及西南区。开敞空间布局以总体规划图的用地布局及现状开敞空间为依据,结合交通区位条件等要素布局点状开敞空间;线状开敞空间作为连接点与面状开敞空间的廊道,应结合河道及道路设置。

(一)优化开敞空间结构与布局

根据开敞空间分级系统进行分类,在城市地区满足休闲和非休闲需求的开敞空间以及在都市范围内能满足娱乐或非娱乐需求的开阔空间。

(二)增加开敞空间的数量与面积

为生活、工作和旅游者提供露天设施(如休闲、游憩、运动和游览);注意景观、历史、建筑和自然保护等特色的协调性;形成线状开敞空间,以及通过有路标的人行道和其他步行路连接成整体,穿越居住区和其他建筑密集区域,并通过高密度的绿化措施,增加开敞空间的可进入性和环境质量。

(三)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开敞空间的可达性

建立一个连接开敞空间和乡村的绿色人行道网络,在韶关城区享受乡村式的体验,并使以步行去工作、上学、购物和去汽车站及火车站成为可能,以便减少使用汽车。在建筑密集的区域,加大人行道的绿化密度,并在人行道穿过主要公路处,建设穿越设施。

(四)合理引导开敞空间周边土地开发,促进社会融合

韶关城市空间布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市区和郊区协同发展,本着“繁荣繁华看市区,郊区体现经济实力”的指导思想,重点建设好郊区城镇,形成“大城市,大郊区”;依托快速交通干道网络,实现中心地系统区域条件匀质化,重视区域内基础设施管网的建设;形成“多层、多核、多轴”开敞式布局,合理规划各级中心地的职能作用、发展规模、服务半径及等级体系的数量组合;充分利用原有城镇和产业集聚点的发展基础,培育各级空间增长点,要考虑区位条件、资源优势、环境容量、经济腹地等城镇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五、结语

开敞空间的合理布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应用享乐价格法对韶关市主城区内的各级开敞空间规划布局进行一定的分析,以指导开敞空间系统的规划布局,并在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韶关市主城区开敞空间优化的建议。韶关市主城区要构建一个等级清晰、城乡融合、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的网络型城市体系,并以交通网线为基础的开发轴构成网络结构。中心地等级系统的建设要以方便、迅捷的交通网络为基础,高等级的中心地为全市交通枢纽。

参考文献

[1] 尹海伟.城市开敞空间――格局・可达性・宜人性[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绍增.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生态机理研究.

[3] 柳学军.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J].科技广场,2007.

[4] 胡明星,马菀艺.无锡主城区开敞空间规划布局研究[J].规划师,2009.

[5] 韶关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篇8

关键词:高层超长建筑;裂缝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当今建(构)筑物工程中,高层超长建筑的形式出现得越来越多,应用得也更加广泛。在这类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层超长建筑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裂缝,对建筑的使用与美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威胁着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对高层超长建筑的裂缝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好能在施工阶段就采取预防措施,控制高层超长建筑裂缝的产生,或者是在裂缝出现后针对这些具体的原因制定相应补救的措施,是当今工程界工作的研究的重点。

一、高层超长建筑裂缝成因

(1)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是由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是高层超长建筑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越高的用水量以及水泥用量就会产生越大的混凝土的收缩。选用不同的水泥品种,也会产生不同的干缩以及收缩的量。收缩应力是在混凝土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硬化而引起的收缩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如果这个收缩应力已经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哪怕是水灰比并不高的混凝土里,也不会产生很大的自身收缩量,但是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与收缩应力叠加得话,就会增大应力,也进而增大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及其深度和宽度。

(2)温差裂缝

温差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表面的温差产生的非贯通裂缝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裂缝,以及在混凝土成型过程中由于水化热升温时产生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温差而导致贯通裂缝的产生。这类裂缝大多是在搞成超长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因为这类混凝土施工的时候通常都是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体积大的原因不易散发,大大提升了混凝土内部温度,但同时混凝土的表面却散热较快,这就促进了较大的温差的形成,进而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却会产生拉应力,造成裂缝的产生。

二、高层超长建筑裂缝控制措施

(1)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是预防裂缝产生的前提

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抗渗性、水泥用量、水化热大小、塌落度、初凝和终凝时间以及混凝土收缩率等性能指标都是由混凝土的配合比决定的。一般来说不同特点的工程结构以及不同的设计要求与气候条件等等,或者是施工现场施工情况都决定了混凝土配台比的合理性。最科学的配合比设计应该由混凝土搅拌站和膨胀剂厂家共同完成,尤其是商品混凝土,更需要两者的合作。为了设计出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使得混凝土能够具有高性能,大多采用低水化热普通水泥,还需要针对不同的配合比进行大量试验,尤其是通过试验来选择不同的掺和料与外加剂,得出混凝土的收缩率及收缩和龄期与不同配台比的关系,最后得出最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严格控制温度

严格控制温度是控制高层超长建筑裂缝产生的重点,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和变化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高层超长建筑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在浇筑后会产生很大的水泥水化热,并且其水化热不容易散发出来,集聚在混凝土内部使得其内部温度大大升高。同时,混凝土表面在浇筑后散热的速度很快,就会导致产生过大的内外温差,使得其在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其内部产生压应力,很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个阶段的温度,尽量保持其内外部温度,使其内外部温差降到最低,控制高层超长建筑裂缝的产生和拓展。

(3)选择和使用合理的浇筑方法

合理的浇筑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对于高层超长建筑裂缝控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由于混凝土结构成型阶段就是在浇筑阶段。混凝土在处于不同的施工阶段时,由于各工序之间衔结的差异,会出现各种预料之外的问题而导致施工冷缝的出现。在浇筑阶段,如果选用了不合理的浇筑方法,不仅会影响混凝土浇筑成型,还会使得混凝土出现更多或者是更深更宽的裂缝。浇筑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施工部位来确定,对于需要分段分层浇筑的部分就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分段分层施工,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浇筑时间。只有选择和使用了合理的浇筑方法,才能减少高层超长建筑裂缝的产生,才有利于高层超长建筑裂缝控制。

(4)加强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方式以及振捣时间的控制也对高层超长建筑裂缝的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混凝土的振捣方式要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决定。比如对于超长地下车库混凝土的浇筑,就要根据地下车库的的实际工程情况,分别将两道振动器布置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第一道是为了确保下部混凝土振宴,因此将其布置在混凝土卸料车,第二道是为了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宴,因此将其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对于地下车库的墙、柱、梁板等等部位,其最合适的振捣方式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而对于板混凝土表面则一般都是选用平板振动器振捣。要求密实、不能漏振、过振是混凝土振捣的振捣原则,15 s~30 s是最合适的振捣时间,达到振捣合理的标准是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以及不再冒泡。振捣的过程中讲究快插慢拔,还要均匀布置振捣点,在顾埋件集水坑、墙柱根部必须振捣密实。只有合理确定和选用振捣方式,合理控制振捣时间,才能有效控制高层超长建筑裂缝的产生。

(5)严格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也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过程,只有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才能减少由于温度产生的应力差带来的裂缝。尤其是对于掺加了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其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一般加的膨胀剂大多是膨胀结晶体钙矾石,它的形成与发挥作用时需要水的,膨胀变形的主要阶段就是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l~7d内,这个时间段最需要加强浇水养护,在加入膨胀剂7~14d之内还需要加强养护,只有这样才能将混凝土的膨胀效应发挥出来。换句话来说,如果不重视混凝土的养护或者是养护很马虎,就不能够将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发挥出来。据多年的工程经验来说,一般用麻包袋或草席覆盖来养护地板或楼板,通过定期浇水来加强养护就能取得比较好的养护效果。而对于受外界影响较大并容易发生纵向裂缝的部位,比如墙体等立体结构,就需要结合其他的养护措施。很多实验表明,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3~4d内具有很高的水化热,却具有较低的抗拉强度,如果太早将模板拆除,会由于墙体内外产生很大的温差导致开裂。因此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和养护时间对于墙体的混凝土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冬季和雨季施工的混凝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养护。

三、总结

在近几年以来,经常遇到高层建筑超长结构这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如何控制高层超长建筑的裂缝控制是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很多工程实际经验表明,必须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以便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好高层超长建筑裂缝。

参考文献

[1]冷卫兵.高层建筑超长地下室外墙裂缝的控制[J].基建优化.2004,25(1)

[2]王荣.浅谈高层建筑住宅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J]. 建材发展导向. 2011,09(4)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现场;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物在各方面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建筑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场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重大施工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事故防范是当前的重要任务。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是最直接的现场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内涵

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公司为保障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对策与措施,它是以质量充分保证为前提、工程结构优化为手段、施工成本降低和企业效益提高为目的,包括施工进度计划与管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施工现场合同及成本管理,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施工现场资源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施工现场收尾管理等一系列具体而实际的施工现场管理活动。

二、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制度未严格执行

行业、部门、企业等都制定有个、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但是,到施工企业执行工程项目建设时,代表施工企业的项目部不愿意也无法承担企业责任,多数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造成企业、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利益关系协调困难。因此,在现场施工中往往不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

2.人力的使用

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为节省人员费用,尽量使用文化素质低、专业知识缺乏的临时工,尽量削减专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导致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低。

3.分包施工质量

分包商为了在很薄的利润中保证的自身经济利益,往往会出现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不足而拖延工期的现象,也会在本专业上有信息、技术、价格的优势,主动采取一些牺牲工程质量的不正规的,诸如混淆材料品质型号、厚度规格、生产厂家、环保标准等偷工减料施工手段,成为施工管理的一大难点。

三、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全方位监督管理现场的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人员要予以充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对于施工安全的事前防范要更加好过事后弥补,所以管理人员不能够存在任何侥幸的心理,要切实对安全管理负起责任来。首先,管理人员要在施工前配置好相关的安全措施,排除各种有可能带来安全问题的因素,对于施工设备要认真检修,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这是有效预防施工事故发生的环节之一。其次,要检查施工人员的施工装备和配置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例如高层作业人员是否按照要求添加了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等等。再次,施工进程中,管理人员要做好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督导工作,监督施工人员是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规范的施工操作,对任何越规的操作行为都要严厉制止。管理人员可以制订一些科学的奖惩措施,督促施工人员更好的开展安全施工作业。另外,安全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操作情况,适当的变更管理方法,达到最优的管理效果。总之,现场施工安全工作需要各级人员共同协作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

2.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增强施工企业的整体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以及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监管。施工人员必须在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的指导下进行项目操作,使施工行为标准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对每一项工程环节的达到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对不合格的工序要进行返工,并加强对工程施工全过程施工质量的动态实时监管,认真落实旁站监理制度,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3.应该重视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防护问题

首先,应认真检验进场设备的性能,保证其在安装后进行安全试验,坚决杜绝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设备投入正常施工中。其次,应该给所有设备建立档案,详细记下设备在使用的时候出现的问题、检修和维护情况,决不允许对处于使用状态的设备进行违反规定的操作,保证设备良好地运行。

4.加强技术指导工作,策划先行,使每道工序都要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交底,明确标准,明确要求

项目部技术质量组要根据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和项目管理策划纪要,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长要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操作技术交底,对一线施工班组工人要进行培训。对后期装饰阶段的分部、分项工程更要进行详细的策划,有的还要进行二次设计,使工程观感不但要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力求美观,体现建筑艺术、塑造时代丰碑。

5.把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关。

材料组要加强对材料性能的考察和材料分供方的调查评价,所有大宗材料都必须招标采购,材料供应商必须是本企业合格材料分供方,材料动力组和技术质量组对所采购的材料,要检查其外观、品质,检查厂家企业资质、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按规定做好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并对进场材料做好标识,防止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工程实体施工中。

6.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场管理的科学化。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运用于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实际中去,并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7.合理控制工程投资成本

施工的效果不仅体现在施工质量上,而且还体现在能否遵循施工的经济性方面。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要尽量控制资金等各方面的投入数量,防止发生资金浪费的情况,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管理者对于成本的控制要从各方面入手,在施工前科学的进行施工成本的预算,施工时视情况再做出后续调整,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8.施工现场进度管理

工程现场施工人员主要在企业组织的构架中活动,员工人事受企业辖制,企业行政命令与经济分配方法控制管理,往往效果直接、迅速、有效。对保证质量、加快进度和偷工减料、延误工期分别进行奖励与处罚。通过施工小组、工序好工种之间技术的规划、控制和协调管理,实现对进度的控制。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繁琐的工作,管理人员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身负重任,必须将自身的管理工作开展到位。在管理工作中,要兼顾全面性和高效性原则,对工程现场的各项环节都予以同等程度的重视,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施工细节,对于施工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做到防微杜渐,切实有效的履行管理的职责,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曲颖.试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J].科技与企业,2013,08:38.

篇10

关键词:燃机电厂;建筑设计;城市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2-0162-01

1总体建筑布置及与城市环境分析

总体建筑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应尊重城市的机理,研究城市的机理演变规律,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同时要根据电厂厂区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因燃机电厂根据工艺要求不同,附属建筑在电厂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建筑物有十数幢,加上各种外露设备及贮罐等,对电厂整体外观的影响不可忽略,总体建筑布置时综合考虑工艺流程和降低造价的要求,将部分设备如部分水池等做埋地处理,将厂区变压器用降噪板进行围闭,对其他部分外露设备,做绿化遮挡处理,通过增加绿化面积,这样尽可能的保证场地内建筑构筑物体型的统一。

2城市电厂建筑设计

2.1城市电厂建筑设计理念

与常规的燃煤电厂相比,城市燃机电厂无论是从厂区的占地面积、还是从建构筑物的体量上来看,都比燃煤电厂要小得多。我们看不到庞大的水塔、连续的栈桥,更看不到200m高以上的细长的烟囱,主厂房的体量更类似于大型公共建筑。在进行城市电厂建筑设计时,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和谐优美的环境中,应适当弱化工业建筑造型,加入公共建筑设计的概念及元素,以简洁的、更富有艺术感的类公建造型来达到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目的。

2.2生产区建筑设计

在具体设计时,应该对燃机电厂生产建筑物特殊性进行分析。因生产工艺要求,基本含有主厂房、锅炉房、烟囱、底层工业厂房以及厂前生活区,其中主厂房、锅炉房、烟囱体块最大,直接影响着城市立面的美观,是城市电厂建筑设计的重点。在主厂房模块建筑设计时,通常对主厂房采用了“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利用底部实墙、玻璃幕墙与压型钢板间不同材质、不同表面产生的划分,将主厂房高大完整的体块,分割为多个体量相近的体块,使其尺度更贴近城市空间的尺度,同时主厂房近人的部分,设计采用公共建筑的细节处理手法,使主厂房造型更具有了大型公共建筑的形象与气质;通过采用冲孔铝板将锅炉及机力冷却塔等大型设备进行包裹处理,同时运用建筑设计相关手法,赋予其富有雕塑感的造型;烟囱是整个电厂的制高点,也是常规电厂的标志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其当做城市的纪念塔或者电视塔造型概念处理,去掉原来死板的电厂形象,使之真正成为该城市区域的地标建筑。一般辅助厂房建筑物立面造型力求简洁统一,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城市电厂建筑设计时也应该在建筑单体平面组合上,与工艺专业紧密配合,优化设计,尽量将各种工艺车间合并布置,使得厂房交通流畅,并根据平面布置情况,适当设置相应的宽敞舒适的公共休息空间,形成相对丰富的空间系列。

2.3厂前生活区建筑设计

厂前生活区建筑一般以生产办公楼(含汽车库)、宿舍楼(含招待所、检修宿舍)、职工食堂、综合活动中心等组成。该区与主厂房以及附属生产区应通过道路及绿化庭院分隔,层次分明的绿化隔离带,结合雕塑、景观绿化广场,使其成为相对安静,靓丽整洁的区域。厂前生活区的规划,设计理念以为员工创造舒适环境为核心,建筑错落有序,街巷纵横,建筑主从关系明确,庭园广场穿梭其中,通过现代建材及建筑手法,以崭新的形象形成充满情感、层层入境的空间序列与叙事结构。厂前生活区建筑作为燃机电厂地标建筑,而且是厂区形象的重要展示,该区域建筑设计,应该结合企业文化,城市脉络,城市电厂员工的实际需求,从各个方面深入设计,体现出既传承又创新的特质。某城市电厂效果图。

2.4城市电厂厂区景观设计

良好的城市电厂景观能树立和宣扬企业的形象,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城市区域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电厂景观设计主要是分为生产区景观设计,场前生活区景观设计、场界景观设计。生产区景观设计,主要是将厂房与道路之间产生的零星空间作为生产区景观节点,通过绿化美化、设置小品、雕塑等,丰富景观层次。厂前区景观设计,关键是在建筑之间精心的组合布置前提下,适当的增设封闭及开放景观广场,适当增加室外绿化面积,合理组织停车场地与道路交通,这样厂前区景观空间疏密有致,开合有度,与环境更加协调,成为展现优秀企业形象的靓丽窗口。场界景观设计同样十分重要,城市电厂为了方便内部的运行管理以及降噪措施要求,一般会用适当用围墙将其与城市道路隔开,但围墙设计不同会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感受,但都应与城市整体景观保持一定的联系。例如在城市电厂景观设计时,围墙可高度不一,错落有致,类似跳跃的音符,或者围墙上做室外艺术画廊,成为城市道路边一道具有艺术气息的风景线。

2.5噪声控制以及环保电厂建设场所设计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城市电厂设计时应考虑改善人们对工业建筑特别是电厂建筑的不良印象,让公众更多的了解发电厂的运作和人类与能源的依存关系。因此我们在城市电厂设计中应该发展用地建立电力科普馆,向公众展示电厂生产过程及先进设备,环境保护的设施,变害为利、变废为宝以及城市电厂如何采用各种措施进行降噪处理,对城市周围不产生噪声污染的实例,介绍当今各种清洁能源,向公众推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为城市广大中小学生的电力教育基地。

3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在飞速发展,城市电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对其厂区环境、建筑外观形式、内部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电厂建筑设计应转变思路,树立精品意识,依靠精心的优化设计,协调好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关系,合理平衡电厂环境内部的矛盾,城市电厂与城市环境外部矛盾。

参考文献:

[1]周志伟.燃气电价政策及燃机电厂的发电策略[J].电力与能源.2011,(02):52-53.

[2]朱立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初探[J].江西建材.2016,(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