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09-21 17:0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工业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建筑安装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各省已建立起有形建筑市场,逐步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电源点的投资规模和速度都会大幅度下降,一些大型工程可能拖后或中断。大多数施工企业都不同程度面临任务不足、负担沉重的困境。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旧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被取缔,加上法制不健全,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本来就僧多粥少的施工行业除面临完全的买方市场外,还必须承担不正当竞争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冲击,形势相当严峻。市场经济要求施工企业在国家定额的指导下,依据自身技术和管理情况建立内部定额,提高投标报价的技巧和水平,并积极推进工程索赔的开展,最终实现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确定工程价格的管理体制。
尽管目前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对施工企业参加竞争很不利,但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向来看,施工企业走向市场已经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如何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在竞争中取胜就成了电力施工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
a)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学习集体企业、个体企业那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人事分配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就是把现代管理思想和一些集体企业、个体企业的分配办法揉合在一起,使企业的分配制度有大转变,形成企业独特风格的员工分配制度。
b)对于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施工企业要从其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计划,既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又招聘一些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服务,并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为各级人员创造机会,稳定骨干队伍。
c)积极开展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d)企业在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重点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开拓市场
随着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凡属8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都必须到有形建筑市场进行公开招标,这对施工企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国家在几年内不批电源点项目意味着全国63家电力施工企业,将有一半被社会淘汰,市场就是这么残酷。电力施工企业之间将真正地在竞争中比成本、比质量、比安全以及市场的开拓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成本控制,同时要大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3重视价格资料积累,提高投标报价水平
对施工企业来讲,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对投标报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大多数工程在招标阶段还无法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只能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征,借用以往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进行投标报价。为此,如何保证工程造价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造价资料虽不具有法定性,但要真正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讲质量。资料积累工作不仅仅是原始资料的搜集,还必须经过加工、整理。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搜集就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还必须立足于企业以往工程的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竣工决算等资料;为保证其合理性,就必须将竣工决算价与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预算价进行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造价资料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和单价。
4增加成本控制力度
施工企业要结合财务年度、月度预算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成本控制力度。财务部门通过分析各种费用支出情况,提出各种费用的使用计划数,努力降低管理费用。用盘活资金来降低财务费用。在加强人工费发放监督力度的基础上,建立人工费发放超支部分列入利润分成预提制度。加强班组定额划块管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施工班组的工作效率。
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和质量水平
企业要全面认识和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宣传和学习《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迅速在企业内部倡导和鼓励全体员工学科学、用科学,钻研技术的良好风气;设立科技风险、奖励基金,制订科技奖励实施细则,调动广大技术工程人员和员工开展科技攻关的积极性。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从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型向市场经济下的经营开发型转变,从劳务型施工企业向施工管理型企业转变。努力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班组长的工程管理水平,把企业建设成为具备一流的工程管理水平、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机械装备、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一流的售后服务的管理型企业。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大部分施工企业都获得了IS0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认证是一个起点,关键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质量体系的定期审核和检查是促进工程管理的有效方法。更加重要的是全面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返工并杜绝质量事故,这样就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认真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强化员工的质量名牌意识、精品意识及工程达标意识。
6发展其它产业
篇2
随着建筑安装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各省已建立起有形建筑市场,逐步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电源点的投资规模和速度都会大幅度下降,一些大型工程可能拖后或中断。大多数施工企业都不同程度面临任务不足、负担沉重的困境。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旧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被取缔,加上法制不健全,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本来就僧多粥少的施工行业除面临完全的买方市场外,还必须承担不正当竞争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冲击,形势相当严峻。市场经济要求施工企业在国家定额的指导下,依据自身技术和管理情况建立内部定额,提高投标报价的技巧和水平,并积极推进工程索赔的开展,最终实现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确定工程价格的管理体制。
尽管目前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对施工企业参加竞争很不利,但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向来看,施工企业走向市场已经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如何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在竞争中取胜就成了电力施工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
a)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学习集体企业、个体企业那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人事分配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就是把现代管理思想和一些集体企业、个体企业的分配办法揉合在一起,使企业的分配制度有大转变,形成企业独特风格的员工分配制度。
b)对于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施工企业要从其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计划,既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又招聘一些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服务,并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为各级人员创造机会,稳定骨干队伍。
c)积极开展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d)企业在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重点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开拓市场
随着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凡属8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都必须到有形建筑市场进行公开招标,这对施工企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国家在几年内不批电源点项目意味着全国63家电力施工企业,将有一半被社会淘汰,市场就是这么残酷。电力施工企业之间将真正地在竞争中比成本、比质量、比安全以及市场的开拓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成本控制,同时要大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3重视价格资料积累,提高投标报价水平
对施工企业来讲,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对投标报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大多数工程在招标阶段还无法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只能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征,借用以往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进行投标报价。为此,如何保证工程造价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造价资料虽不具有法定性,但要真正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讲质量。资料积累工作不仅仅是原始资料的搜集,还必须经过加工、整理。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搜集就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还必须立足于企业以往工程的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竣工决算等资料;为保证其合理性,就必须将竣工决算价与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预算价进行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造价资料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和单价。
4增加成本控制力度
施工企业要结合财务年度、月度预算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成本控制力度。财务部门通过分析各种费用支出情况,提出各种费用的使用计划数,努力降低管理费用。用盘活资金来降低财务费用。在加强人工费发放监督力度的基础上,建立人工费发放超支部分列入利润分成预提制度。加强班组定额划块管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施工班组的工作效率。
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和质量水平
企业要全面认识和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宣传和学习《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迅速在企业内部倡导和鼓励全体员工学科学、用科学,钻研技术的良好风气;设立科技风险、奖励基金,制订科技奖励实施细则,调动广大技术工程人员和员工开展科技攻关的积极性。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从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型向市场经济下的经营开发型转变,从劳务型施工企业向施工管理型企业转变。努力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班组长的工程管理水平,把企业建设成为具备一流的工程管理水平、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机械装备、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一流的售后服务的管理型企业。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大部分施工企业都获得了IS0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认证是一个起点,关键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质量体系的定期审核和检查是促进工程管理的有效方法。更加重要的是全面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返工并杜绝质量事故,这样就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认真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强化员工的质量名牌意识、精品意识及工程达标意识。
6发展其它产业
篇3
关键词:电费营销管理 集约化管理 电力营销 标准 规范化
1.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下暴露的问题
电费管理是整个电力营销工作的核心。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抄、核、收3个环节相互关联, 但由于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所限,常常出现脱节现象。体现在“业务分级管理,资金分层归集”的电费管理方式,各支公司自行抄表、计费、统计之后通过报表汇总到分公司营销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电费职能分散,管理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差,业务流程不统一;政策执行不易跟踪检查,存在人为调整报表数据的可能,不能真实反映各供电单位的电力销售情况。
2.电费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集约化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实现电费的集约化管理,国网公司组建了“一部三中心”,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结合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数据集中,分级负责”的管理要求,建立一套新的电费与收费账务管理模式。实现了营销数据集中、算费集中、抄核分开,收费实时冲欠,客户账目统一化,提高了应收电费的准确性。电费管理中心职能在营销部监督指导下对全局电费业务进行管理,核心业务是对全局电费核算、发行、账务处理、资金归集等实行集中处理;以核心业务为基础,对抄表质量进行监督、统计分析,对电费回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供电单位催费提供准确数据,电费风险预警信息,为营销部提供电费回收考核依据、抄表质量考核依据等。
3.实现电费集约化管理过程
3.1整理基础信息,加强系统应用,实现全局电费统一
利用国网SG186营销系统平台①清理客户资料,完善基础信息确保关键参数在控。②整理计算模块,规范计费标准,以利于电费计算过程的可控。③扩大系统容量,提高运行速度,确保业务与数据集中后支撑平台可靠。
3.2人力资源整合,提高电费业务处理的质量与效率
通过考试与考核,整合电费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将基层供电单位既具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计算机专业基础又有多年营销岗位工作经历、对营销信息系统功能了如指掌的电费管理专业骨干人才聘到中心,确保中心业务正常开展。
3.3整章建制,实现规范化的电费管理
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整章建制,实现规范化的电费管理。在业务流程上重点对抄表质量管理、电量电费退补、电费回收等关键环节实行重点监控。基层供电单位负责现场基本信息在营销系统的初始录入,电费管理中心则利用营销系统信息、负荷管理系统信息、合同资料等对电费进行复核。通过电量波动核查及营业差错的考核对供电单位抄表工作起到可控与在控作用;通过严格退补流程设置,真实还原了营销数据;通过及时准确电费账务数据对电费回收与催缴起到了督促作用;通过对抄表例日、抄表线路的固化并通过客户现场调查为营销部提供基层供电单位的抄表到位率、准确率的考核依据,同时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在优化业务流程的同时,强调了复核业务的规范管理,编写《复核步骤》来规范电费管理中心电费复核员的操作过程;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使中心业务处理按标准化运行,如《抄表管理制度》、《应收电费核算管理制度》、《电量电费差错报告、统计、分析制度》、《电量电费退补管理制度》、《电量电费退费管理制度》、《账务管理制度》等;根据管理制度对中心各岗位设计了《岗位工作标准》、《岗位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到每个岗位,强化了抄核收的内控能力,使电费监管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4.电费管理愿景
4.1实现集中报表统计分析
以电费管理中心核算人员转账数据为准,负责对核算人员提交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真实的汇总。负责营销指标分析管理,掌握全局、各基层供电单位电价电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变化,及时向营销部提供相关信息,为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4.2实现电费账务集中管理
①负责核实全局电费发行数、实收电费、余额数,其电费账务平衡,与财务、银行账务相符,对账务余额发生不符的及时组织人员查明原因,确保电费账务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②维护全局账务系统科目,及时录入凭证。③按周期记录总账和明细账。
4.3实现业务全面监控
复核是营销内控制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营销成果最终实现的关键环节。旧体制下的复核,由于其岗位角色处于最基层,“独立性”缺失,其功能被弱化。成立电费管理中心后,使复核具备了“独立性”,真正成为一道堵住营销各环节“跑、冒、滴、漏”的关。
4.4营销管理全面提升
新的核算模式以“倒逼”的方式,逆向推动各单位基础资料、流程的健全与规范。电费管理实行1个中心,1个出口,从而与计费有关的合同、计量方式、抄表质量、业务变更都会受到专业的审核与监督,因而这道最后的关口能逆向推动基层营销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提高了对基层供电单位的业务处理精细化程度要求,如原来各单位自己抄表、自己核算、自己收费,有的业务资料不齐,有的抄录信息不全,按容量计算基本电费的就不抄需量、按需量计算基本电费的就不比较容量限额,造成基本电费的流失时有发生。
4.5指标考核标准化、规范化
将电费核算业务集中后,各供电支公司除输入表码外,其他所有数据变动都需要经过规定的审核流程,虚增电量做线损指标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少报电量提均价的办法也行不通,指标数据已无法随意调整,数据真实性从机制上有了保证,促使各基层单位只有在强化管理上下工夫。电费账务集中后,电费管理中心对指标真实性控制作用更加明显:①杜绝了供电单位用客户预交款冲抵应收账款,遏制了基层单位截留收入的现象;②防止了供电单位随意调整营业外收入。
5.电费管理中心运作优势
5.1实现精细化的电费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监测客户的用电量曲线,对客户逐月的用电量趋势分析,与去年同期对比分析,结合客户业务变更的信息,即可发现客户用电量是否出现突变,因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客户的用电量变化进行监视,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所有在趋势分析和对比分析中结合业务变更情况设定阀值,如净变化量、同比变化率等,变化幅度超过阀值,即可认为该客户进入了预警范围,将所有进入预警范围的客户列入专用的数据表中,客户服务中心、稽查中心、营销部及相关管理共享该数据,随时查阅进入预警范围内客户的名单,从而迅速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市场负荷的萎缩和电量的流失。
5.2实时监测电费动态,预防电费风险
通过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实时监视全局电费数据、收费数据即应实收的数据的动态变化(包括预购电和磁卡表售电的方式),采用集中统一的营销数据中心,因此所有收费网点和代收电费的银行收取的每一笔电费的数据都实时地进入数据中心,通过综合查询和分析系统,查询每天的电费收费数据,包括实收总额、回收率,以天为单位,以月为周期,分析月电费实收、回收率趋势,通过与上月与去年同期对比的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分析,及时掌握分析全局电费动态数据,及时发现隐藏的电费风险,同样分析客户的每个月的交费日期、交费规律,利用计算机系统检索出可能出现电费风险的客户,并将其列入预警范围,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启动电费催缴程序,通过“95598”呼叫中心发送欠费提示,欠费通知的传真、电话以及人工进行催缴,加大欠费处理的力度,减少、预防电费风险。
参考文献:
篇4
十年磨一“电”
广西地处低纬度区域,降雨充沛,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这样的水利资源一旦转化为电力,其前景将不可限量。但是,要将水利资源转化电力,除了需要高成本、大投入,还要解决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水电部门分治问题。
1998年,国务院做出“两改一同价”(即:建设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决策,把农网改造作为政府决策、企业实施的一项全国性工程,要求省级电力企业统贷统还。当时,国家发改委已决定广西农网改造由电网公司一个承贷主体实施,但广西自治区为了更好地发展广西水利事业,争取到水利部支持,使广西农网改造由两个承贷主体负责实施,自发自供电量在50%以下的县(市、区)由电网公司负责实施,50%以上的县(市、区)由水利系统负责实施。
1998年10月28日,广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即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在南宁应运而生,一举奠定了广西水利电业发展的基础,也拉开了广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跳跃式发展的序幕。
1999年4月,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广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成为广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两个承贷主体之一,实现了从“一省一贷”(即由电网公司独家贷款并还款进行农网改造)调整为“一省两贷”( 即由电网公司和广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两个单位分别贷款并还款进行农网改造),全面负责大新等43个县(市、区)的“两改一同价”工作。这一年,广西全区各县(市)实现城乡用电同价。
2000年,广西自治区政府同意将43个所属公司的人、财、物划归广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直接管理。
2002年9月,广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获得自治区政府批准经营农网建设与改造形成的国有资产,开始以资产为纽带,按《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了41家县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水利系统的农电体制改革工作由此走到全国前列。
2003年5月,公司与南宁地区电力公司签订协议,控股开发大新格强水电站,开创了集团公司开发水电站的先河。2006年底,完成农网建设与改造投资43.8亿元,并全面实行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1600多万群众受益,农民每年减轻负担5亿多元。2007年,集团公司与岑溪市人民政府签订组建岑溪市水利供水有限公司协议,为集团公司开发供水市场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落实集团公司“以发电供水为增长点”的战略方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今,集团公司正按照“以供电为基础、以发电和供水为增长点、以其他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战略,继续在农村电网改造和电力体制变革中做出新的篇章。
在调整中做大做强
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重点大型国有企业,目前总资产126亿元,员工2.5万多人,承担着广西近一半县(市、区)的供电任务。
对于广西水利电业的十年创业,公司总裁陈润秋感慨最大。2001年10月,陈润秋走马上任;2005年,陈润秋总裁因为致力于广西水利电业改革而被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家”。
10年回首,陈润秋认为,集团公司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根本,在于大胆创新,整合了市场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比如,“国有企业,民营管理”的治企理念,很快改变了企业的面貌;抓辖区内县县联网工作,实现了电力电量的优势互补;统一物资设备采购和工程招标,减少了物资设备投资和工程建设成本;进行公开竞聘上岗,实行岗位任期制、全员竞聘上岗,建立了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增能减的机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人才竞争机制;财力资源的整合则使企业的信誉增强,实现了由原来求银行贷款变为银行希望企业贷款。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不仅给集团公司注入了可持续性的发展经营力,使集团公司所属公司供电量一直以每年逾20%的速度增长,而且大大增强了集团公司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和执行力。
篇5
一、目前输变电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
输变电企业进行管理体系认证已经有多年的时间,认证的方法、模式已经相对成熟。越来越多的民企也参与到三体系认证中,同时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自觉要求。通过三体系的持续运行,企业的管理水平会不断的提升。
虽然三体系认证在输变电企业中越发成熟,但是从组织机构的建立、体系审核及企业内审员能力、意识和培训的锻炼到企业《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写也趋于固化,同时输变电企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这样就造成一个局面,输变电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与国标、行标、企标进行有机的统一,并真正按照标准要求去实施,并做到持续改进。
二、输变电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实例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模式和流程同上级要求不一致的示例较多,现就其中一项进行举例如下:
某输变电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程序文件》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控制环节《送电施工过程控制过程》中,施工过程控制分为若干个小节,从施工任务的划分和总体策划到合同保修期内服务及工程回访。过程控制中需要形成的文件共有十四项,包括《施工任务划分表》、《项目部成立审批表》、《施工生产月度计划》、《成立项目部审批表》、《图纸审核纪录》、《线路复测记录》、《材料备料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审核记录》、《技术资料审核记录》、《技术交底签证书》、《混凝土配合比审定表》、《工程开工报告》、《施工试点签证书》、《工程竣工报告》、《竣工验收签证书》、《工程质量回访单》。其中,《施工任务划分表》、《项目部成立审批表》、《施工生产月度计划》等文件的编写和报审流程在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中都有相关明确的规定。如《施工生产月度计划》的编制要求是:“工程开工前,根据业主项目部下达的《基建进度实施计划》和监理项目部编制的一级网络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报监理项目部和业主项目部审核(其中《施工进度计划》以横道图形式表达)。这样一来,程序文件中的过程控制同上级企业和业主单位的要求就不相一致,施工项目部在进行进度计划编制时需要采用两个模板进行编制,其中程序文件要求的需要上报本公司,按照施工项目部标准化手册编制的则需要上报监理及业主项目部,两套文件内容相同,形式确不同,并且迎接相关专家检查时也不可以互相使用,对项目部的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
输变电企业施工过程中,迎接上级领导企业的检查频率远远大于迎接体系认证检查的频率,部分项目部逐渐就会忽略《程序文件》中文件的编制和报审工作。久而久之,《程序文件》中原本规定的要求就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持续改进也较为困难。
三、输变电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发展的思考
笔者根据输变电企业内部审核员的教育培训反馈和历年来参加审核中统计的问题,认为输变电企业程序文件需要按照国标、行标、企标新的要求,同时结合ISO9001文件的精髓,编制一套统一的程序文件,既能充分体现质量管理体系PDCA持续改进的精髓,又能有效的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施。做到《程序文件》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条件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和带头实施
输变电企业领导班子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中指标甚多,按照三体系中相关要求进行企业管理,可以有效规避企业管理风险。
(二)组织机构进行优化配置
组织机构是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石,输变电企业在上级部门要求搭建的整体架构下,需要尽量按照高效的业务流程去构造组织机构,并努力减少中间环节。在职能划分中,既不能出现遗漏,也要尽量避免过多的交叉管理,同时要处理好部门之间的接口问题。
(三)持续加强公司的能力、意识培训
目前输变电企业优秀管理人才出现较为严重的断档局面,在体系管理的推进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人力资源教育工作。基于到位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企业就可以培养出一批胜任岗位,有创造力,认识到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并且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青年人才。
篇6
关键词:档案;电子;农业基层;概况
中图分类号: G275.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68
1农业基层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
农业档案事业发展在我国整个农业发展体系中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支持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的稳定。不论在制度上还是科技活动中都起到了支撑和提供依据的作用。不仅如此,农业档案事业的发展还是我国档案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地完善和呈现我国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
2基层农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
虽然农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然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当前世界是一个早已走进现代化,社会与电子信息对接的时代,电子信息的来临对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要求增高,相应的法制也要随之出现,并且在哲学层面上予以认识和解释,才能使电子信息时代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电子档案也不例外,为了适应这种科技带给人类的生活剧变,我们应该为迎接这个时代做更多的努力,电子档案就是这样一个适应当今时代变化的产物,我国《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写道:“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制度与办法,积极推广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试点接收电子档案进馆,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在档案利用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显然,农业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的利用和发展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是做好未来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然而农业事业单位基层档案管理的方式依然停留在相对传统的管理状态中,严重阻碍整个农业事业单位工作进程。
当前,农业基层档案处于以下发展背景中:一是随着农业科技发展,农村服务的深入,农村活动的不断增加,农业相关档案正在呈几何倍数不断增加,数量众多、档案整理难度加大;二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加之有的农业事业单位领导层缺乏重视的现象,各个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老龄化程度严重,专业化程度需要提高,工作任务繁重,管理人员过少,造成档案工作进行困难效率低下;三是总体上不论是档案管理人员本身,还是单位管理层,都普遍存在档案管理法制观念不强的现象,使档案管理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中;四是由于各单位发展状况不一,对档案管理认识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对电子档案的推广和利用程度较低,电子档案发展进程缓慢;五是由于有些单位的领导层对档案的不重视,不愿花钱投入到建设电子档案的基础硬件上,设备老化,不能支持电子档案的建立,或者使电子档案数据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
3电子档案使用的优势
电子档案的利用可以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结合使用。如果单位有条件,结合使用事半功倍,我国很多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早就为达成无纸化办公做了很多努力,其中办公自动化AO系统等将综合政务需要合作的各部门用网络联系起来。这也为电子档案的传递、利用、审批等步骤提供了便捷的利用方式,同时也让行政审批和利用变得更加透明和高效。
电子档案的利用同时给人类带来了一轮对历史记录的重新认识。如果档案只存在于虚拟之间,那么,哲学上应该会对这一现象予以新的思考和解释,这也是哲学的前进,法律也是如此,跟随电子档案的积少成多予以法律解释的更新推陈。
数字化了的档案在保管上也十分有优势。存储的载体具有存储量大、节省空间、不易损坏、逻辑性强、利用方便等特点。
4农业基层电子档案的使用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4.1电子档案的利用对环境要求较高
电子档案固然要在电子设备中形成、利用和保存,这就首先要对电子设备有较高的要求,要保证其在安全、良性运行的环境中进行。各单位的电子设备普遍还是处于相对陈旧或硬件不齐全的状态,需要及时升级,以达到电子档案运行和储存的要求。这就不仅仅对各基层单位有要求,对上级单位的采购审批和无纸化办公、现代化办公的推广力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电子档案的建立逻辑应遵循纸质档案的整理逻辑
然而实际上,各个单位的电子档案建立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对于电子档案建立的标准化不能要求太高,在形成方式上应该鼓励创新,只要能方便、安全地利用,就可以施行,但是建立逻辑要万变不离其宗。
4.3各电子档案一旦建立,便意味着大规模的改革
各单位多年积累的各类型档案数量不但众多,整理利用过程中破损、丢失的情况也存在。所以如果在依照全宗基础之上建立电子档案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现状,可以从制作年份起向从前完成。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思路更清晰,由简入繁,逐渐深入。由于农业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的发展比较缓慢,所以将纸质档案数字化保存成为电子档案元数据,这是一个走向建立电子档案的最初形态和步骤。将实体档案电子化,通过:照片、扫描、影像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同时,可以联合各部门工作中积累,当文件等形成档案时可直接移交较完整的电子数据,这也是电子档案形成初级阶段比较实用可行的办法,将来可在不断更新中继续完善。
5结语
篇7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电力企业 职工培训
论文摘要:为改善电力企业职工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不足,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中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的活动,以促使电力企业员工潜力的发掘和利用,文章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创建出可持续发展型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并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各个环节的的方法和技巧。以培养出复合型、高精尖型电力企业人才。
纵观电力企业职工发展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规模不足,实用人才不能满足电力企业发展需求。二是整体质量不高,在电力技术高速更新情况下,电力企业员工的质量依旧不能同步。三是培养速度较慢,由于电力企业长时间注重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而忽略了企业职工人才的培养,导致电力企业职工人才培养耗时长、效率低。
文章立足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基于员工素质与能力水平、着力于培训职能长期强化和提高的新模式,形成符合电力企业发展实际的独特可持续发展员工培训模式。在此文章对可持续发展型员工培训模式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1 评价培训需求
电力企业培训实践中,评价培训需求由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需求分析二个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
1.1 培训需求调查
在电力企业内部全面、客观、公正地收信培训需求信息。充分考虑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调查主题三个方面因素。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1.2 培训需求分析
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电力企业可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系统的鉴别和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准备培训、何时培训、需要何种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它既是确定的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
一般对于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尽早在员工上岗前就进行培训。即新员工培训。对新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培训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选择在项目进行前一、二个月进行。
2 培训计划设计
电力企业培训计划体系包括培训规划、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在制定计划时,按需求进确定培训项目,本着员工、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年度计划要求在前一年的12月份制定出来,月度培训计划每月20日左右制出。
2.1 培训规划
电力企业必须将职工培训规划纳入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理,作为个经营目标进行实施。在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来宏观指导长时间跨度的职工培训工作全方位地实施,为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提供了培训目标。
2.2 计划制定
制定电力企业职工培训年度计划突出了它的可操作性和效果。没有年度计划的点滴落实,企业的长期培训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一部分由公司所属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及年度培训计划实施情况制定出现场培训计划:另一部分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制定职工培训计划。电力企业在实施一个培训项目时,充分考虑其资金成本来源可靠。使培训规模、水平及培训程度达到平衡,确保培训管理人员及学员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培训心态。
2.3 月度计划制定
电力企业应将年度计划的目标详尽分解,具体落实到培训性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员及授课教师、注意事项等培训细节以供培训管理人员及实施人员监督考核。
3 设计培训方案与课程
在实践中电力企业依据培训目标进行选课,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以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佳化。
3.1 培训方案的设计原则及手段
根据学习能力、个体差异及培训实效的原则设计培训方案。由于历史的原因及职工文化素质存在差异,造成运行人员学习自主性较强,检修人员相对较弱,因而形成培训能力的差异。追求积极转化培训成果,尽可能使培训情境与工作情境相一致;因而,在设计培训方案时,运行检修人员常常采用集中授课统一考试的形式,而管理人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因而多采用网上授课、网络教学的形式,让管理人员自主安排培训时间。
在采取强化培训方法时,多奖少罚,最重要的是学员单位的表扬;采取练习的方法时,倡导学员主动练习、扩大学习范围、有比较长的实践期。另外,在培训中充分考虑激励在培训中影响培训热情(强化因素)、保持对培训的注意力(指导因素),巩固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可以抵制回到工作岗位后倒退回去的压力(维护因素)。
3.2 行为改造模式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要求学习过程本身有注意力、记忆力、重复所学知识或技能的能力以及激励。可以采用行为改造模式,具体包括下面学习步骤:
(1)建立示范模型。利用各种公开会议向学员表扬奖励典型人物。(2)角色扮演。给学员分配角色,让每个人在模拟的情况下练习这种正确方式处理问题,像反事故演习。(3)社会强化。电力企业根据学员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用表扬和建议的方式给予行为强化。(4)培训转化。鼓励学员在回到本职工作岗位上时,将培训中学习到的行为有效地应用于工作中。
3.3 培训课程设计
(1)在培训课程设计时,严格遵循以下程序:课程决策一课程设计一课程改进一课程评价四部分。(2)遵循课程设计准则。课程的选择与培训目标一致;设计固定与机动二种形式的课程,课程设计时照顾大多数人的需求,密切联系公司实际,慎重选择任课老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4 实施培训
培训实施是培训工作的主要阶段,是实施培训目标和计划,并根据目标和计划,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控制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开展。
4.1 培训实施的重点
为确保培训实施顺利进行,在实施时注重强调三方面的因素。
(1)做好培训准备。做好培训氛围、培训人员及培训工具的准备工作。
(2)重视分工配合。培训项目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的培训项目,组织工作非常复杂。因此企业将培训实施过程所有涉及的工作按照类别进行分工,然后安排在该项目具备专长人员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落实,培训管理人员随后及时跟进和沟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偏措施。
4.2 掌握培训进程
(1)掌握控制方法。电力企业采用具体控制方法有收信相关培训资料、比较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分析实现目标的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计划检查考核方法、培训计划纠偏、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到位。
(2)培训实施是培训工作的关键过程,在实施中要给项目起一个好的名字,具体明确、清晰。即时检查教室、仪器、设备状况,确保培训正常进行。对学员的参与及时给予认可、表扬和奖励,培训管理者特别注意不扮演上帝的角色,而努力成为培训工作的协调员和促进者。在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内容客观真实的总结。
4.3 培训人员的准备
为确保成功培训,在实践中采用不同方式,例如:充分关注学员;使用各种培训技巧来吸引学员的兴趣,并适应他们不同学习风格;鼓励学员提问,并有效地回答问题;利用视听设备及有吸引力的视觉手段,提高学习和演讲效果等。
5 评估培训
这一过程中涉及培训效果问题,确定培训方案的推广应用价值。评估是培训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数据无法量化,因此尽量将培训项目细分、量化,用数字来衡量培训效果。在进行评估工作时一般采用建设性的评估和总结性评估。
6 结语
文章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适合电力企业的职工培训模式。达到了系统性、经济性、通用性和有效性要求,并将不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地量化,为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及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纪多多,王晓松.企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有效途径[J].成人教育,2005,(5). 转贴于
篇8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公司,向公司系统广大员工、家属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公司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xx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一年,是公司组建并正式运转的第一年。一年来,公司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取得了生产经营开门红,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是公司第一要务。公司在组建初期,就确立了“ ××××”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把公司建设成为要素组合合理、资源配置优化、管理机制先进、经营状况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复合控股型、规模效益型、集团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构想,并明确了公司改革与发展的远、近期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公司上下本着“坚持发展为本,实现科技领先,构筑人才高低,形成特色”的理念,以“×××× ”的公司价值观感召员工,立足现有、抢抓机遇,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对内“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对外积极开拓电源点建设,按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效益目标和每年“三个四百万”的电源建设目标,奋勇拼搏,扎实工作,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2015年,是公司进一步夯实基础,谋求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改革的精神努力实现存量资产的科学管理和集约经营;以创新的机制大力推进增量资产的理性扩张和健康发展,在全系统开展“”活动,从强化基础管理入手,扎扎实实提高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创新战略、人才强企战略、管理竞争战略,大幅度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做大、做强公司的目标,进入全国大型企业先进行列而努力奋斗。
电力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要创造公司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我坚信,只要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9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公司党组,向公司广大员工、家属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公司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xx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一年,是公司组建并正式运转的第一年。一年来,公司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取得了生产经营开门红,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是公司第一要务。公司在组建初期,就确立了“××××”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把公司建设成为要素组合合理、资源配置优化、管理机制先进、经营状况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复合控股型、规模效益型、集团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构想,并明确了公司改革与发展的远、近期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公司上下本着“××××”的理念,以“××××”的公司价值观感召员工,立足现有、抢抓机遇,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对内“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对外积极开拓电源点建设,按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效益目标和每年“××××”的电源建设目标,奋勇拼搏,扎实工作,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xx年,是公司进一步夯实基础,谋求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改革的精神努力实现存量资产的科学管理和集约经营;以创新的机制大力推进增量资产的理性扩张和健康发展,在全系统开展“××××”活动,从强化基础管理入手,扎扎实实提高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创新战略、人才强企战略、管理竞争战略,大幅度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做大、做强公司的目标,进入全国大型企业先进行列而努力奋斗。
电力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要创造公司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我坚信,只要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10
【摘要】工业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部分,因此一定要将新兴的科技大力引进工业领域中,电气自动化在工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工业效率、降低成本与能耗,但传统电气自动化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弊端,需要及时创新与发展,电气自动化是综合了电气工程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技术。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工业 应用
电气自动化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发展都非常迅速。它不但是技术上的革新和突破,更是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编程技术与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更是使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有着质的飞跃。工业生产引入电气自动化能够全面的、合理的、科学的、安全的发展。
一、电气自动化概念理解
电气自动化是综合了电气工程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技术。电气自动化主要是对强弱电的结合,电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配合,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的综合使用进行研究。各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使工业生产精度更高,效益更好,提高工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其中电气工程更是一项基于电路、电磁、电力、信号处理等多门学科的高端技术,它是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是一个控制系统,它能够严格的按照程序,指导生产设备完成生产活动。
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史
伴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已经走出了工厂,并且在办公、交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时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晶闸管出现,标志了运动控制新纪元的开始。继后出现了交流变频技术和全控制式器件GTR等,即电力电子器件第二代。第三代器件包括IGBT和MGT这类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而第四代器件则由功率集成电路PIC构成。
(2)电路低频向高频发展。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变换器电路也随之改变。在普通晶闸管时期,整流控制主要由直流传动变换器完成。交流变频传动由交-直-交变频器完成。在第二代时期,PWM变换器得到广泛的应用。PWM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减少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可以改善电动机低频转矩脉动问题。
(3)交流调速理论发展。德国学者F?Blasche提出了交流电机磁场定向远离市,并得到德国大学教授Depenbrock的继承和发展。教授Depenbrock继F?Blasche提出了直接转矩控制思想,并将它推广到了弱磁调速范围。这一控制思想具有结构简单、思想新颖、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的特点,属于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4)通用变频时期。通用变频器是一种系列化、批量化和占市场量最大的中小功率变频器,经历了由普通功能型U/F控制型到高功能U/F型再到高动态性能适量控制型的发展过程。
(5)单片机发展。由于占主导地位的MCS-51单片机的8位机功能简单,指令短小,后来就有了适合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的推广和使用,其可靠性和保密性都非常高。
三、电气自动化在工业上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各行各业都有所渗透,文章对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
1、电气自动化在能源工业中的应用
(1)煤炭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设备中,采煤机的开采范围已经从中厚煤层扩展到薄煤层范围,并且开采机已经发展成为大功率、高强力的模式。机械设备从以往的有链牵引逐步过渡到电磁滑差和变频调速无链牵引模式,液压支架高度也做到可以自动调节,并且支架形式多样,可以四柱支撑式进行低位放煤、也可以进行两柱式高位放煤等。液压支架控制系统是综采工作实现高效的重要技术设备,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当然,在面对新技术,我国的煤炭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煤矿的特点努力尝试这一套自动化系统,在技术的指导下以及实践当中,将这套系统应用到更广的层面。
(2)电力工业。电力部门也属于能源工业。目前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也在逐步建设和完善中。如自动发电控制,配电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检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都逐渐应用于电力工业中。这种智能的控制和管理模式,必然会使电力的分配更加合理科学,输送更加及时,管理方式更加先进。做到电力的充分利用,真正服务于生产生活,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电气自动化在水利工业中的应用。在水利工业方面,尤其是水厂工业里,电气自动化的自动检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水的利用率,使水资源的得到充分的利用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于水的检测也更加严格,能够保证水的质量问题;对于高层管理来说,企业更加系统化,现代化,管理更加全面。真正使企I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很细致的结合在一起。
2、电气自动化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钢铁工业中,电气自动化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钢铁冶炼和加工,大多管理系统陈旧,而且不够完善。生产过程比较粗糙,不能很精确的完成生产。电气自动化把传统的生产,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统一操作和管理,使生产效率和生产精确程度大大的提高。尤其是自动控制和动态安全监测系统的使用,把钢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安全系数大幅度提高,降低生产中的事故发生率。钢铁工业引入电气自动化的先进技术,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开发和创新新型的产品。电子技术与生产相互结合,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
3、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电气自动化是未来社会中具有相当能量的一种技术手段,它的价值和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电气自动化在未来可以作为一项很全面的技术手段出现,它既能作为高端技术手段服务于企业软实力,又能为企业的各项硬件设备高效运行提供保障。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求能源高效利用,污染程度最小。电气自动化不但能满足工业生产中的这些要求,还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统一管理,全面管理,制定合理的生产方案。使我国工业水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满足我国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
计算机技术也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未来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将会在工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电气自动化是将电气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高端技术手段,它将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