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7:0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出口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加强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防止其流入非法制毒渠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易制毒化学品系指《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附表所列可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及化学配剂,目录见本规定附件。
第三条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以任何方式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均需申领许可证。
第四条商务部负责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工作。同时接受商务部委托负责本地区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许可初审及部分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许可工作。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通过对外交流、交换、合作、赠送、援助、服务等形式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应按照本规定申请进(出)口许可证。
第六条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或加工制成品、副产品为易制毒化学品需内销的,应首先按照本办法规定取得相应的进(出)口许可,并凭进(出)口许可证办理相关手续。
第七条混合物中含有易制毒化学品的,经营者应折算易制毒化学品数量后按照本规定申请进(出)口许可,含易制毒化学品的复方药品制剂除外。
第八条易制毒化学品样品的进出口应按照本规定申请进(出)口许可。
第九条易制毒化学品的过境、转运、通运应当按照本规定申请进(出)口许可。
第十条易制毒化学品在境外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申请进(出)口许可证。
易制毒化学品在境内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或者在上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无须申请进(出)口许可证。
第十一条经营者在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时,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提交进(出)口许可证,海关凭许可证办理通关验放手续。进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还应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
第十二条进出境人员随身携带《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和高锰酸钾的,应当以自用且数量合理为限,并接受海关监管。
进出境人员不得随身携带前款规定以外的易制毒化学品。
第十三条国家对部分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实行国际核查制度。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麻黄素等属于重点监控范围的易制毒化学品,由商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定的企业进口、出口。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进出口许可申请和审查
第十五条经营者申请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应通过商务部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如实、准确、完整填写《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申请表》,并提交电子数据。
第十六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自收到进出口申请电子数据之日起3日内进行审查,符合填报要求的,网上通知经营者报送书面材料;不符合填报要求的,网上说明理由并退回重新填报。
第十七条经营者收到报送书面材料的通知后,应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经签字并加盖公章的《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申请表》原件;
(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
(五)进口或者出口合同(协议)复印件;
(六)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申请易制毒化学品出口许可的,还应当提交进口方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合法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证明复印件或进口方合法使用的保证文件原件。
对本条规定的材料复印件有疑问时,商务主管部门可要求经营者交验上述有关材料原件。
书面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书面材料之日起5日内告知经营者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书面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八条申请进出口目录第三类中无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自收到齐备、合格的书面材料之日起5日内对经营者提交的书面材料和电子数据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
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上述期限内发放《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批复单》,并将电子数据报商务部备案;不予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书面通知经营者并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对于申请进出口目录第一、二类易制毒化学品和目录第三类中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自收到齐备、合格的书面材料之日起3日内对申请进行初审。
初审合格后,对于申请进出口无需国际核查的目录第一、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将电子数据转报商务部审查;对于申请进出口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将书面材料和电子数据转报商务部审查。
第二十条对于申请进出口目录第一、二类中无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商务部应自收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上报电子数据之日起8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通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商务部依据前款对进出口申请予以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许可决定后2日内发放《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批复单》;不予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书面通知经营者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对于申请进口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商务部应自收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上报电子数据和书面材料之日起8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通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商务部依据前款对进口申请予以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许可决定后2日内发放《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批复单》;不予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书面通知经营者并说明理由。
应易制毒化学品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的国际核查要求,商务部可会同公安部对经营者进口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情况进行核查。
第二十二条对于申请出口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商务部应自收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上报书面材料和电子数据之日起5日内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进行国际核查。
商务部应自收到国际核查结果之日起3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通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商务部予以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许可决定后2日内发放《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批复单》;不予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书面通知经营者并说明理由。
国际核查所用时间不计算在许可期限之内。
第二十三条申请进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商务部在作出许可决定之前,应当征得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
申请出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需要在取得出口许可证后办理购买许可证的,应当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购买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在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许可审查过程中,商务主管部门可以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实地核查。
第二十五条经营者可通过商务部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管理电子政务平台查询有关申请办理进程及结果。
第二十六条经营者凭《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批复单》依据《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申领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
第三章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许可申请和审查
第二十七条外商投资企业申请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通过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管理网络系统申报,如实、准确、完整填写《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申请表》,并提交电子数据;手工不经过网络系统申报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须按规范录入上述系统。
第二十八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自收到进出口申请电子数据之日起3日内进行审查,符合填报要求的,网上通知外商投资企业报送书面材料;不符合填报要求的,网上说明理由并退回重新填报。
第二十九条外商投资企业收到报送书面材料的通知后,应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经签字并加盖公章的《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申请表》原件;
(二)盖有联合年检合格标识的批准证书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商务主管部门关于设立该企业的批文及企业合营合同或章程、验资报告;
(五)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
(六)进口或者出口合同(协议)复印件;
(七)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申请易制毒化学品出口许可的,还应当提交进口方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合法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证明或进口方合法使用的保证文件原件。
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进口许可的,还需提交申请进口易制毒化学品的报告,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对监管手段的说明及不得用于制毒的保证函。
对本条规定的材料复印件有疑问时,商务主管部门可要求外商投资企业交验上述有关材料原件。
书面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书面材料之日起5日内告知外商投资企业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书面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三十条申请进出口目录第三类中无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自收到齐备、合格的书面材料之日起5日内对外商投资企业提交的书面材料和电子数据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
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上述期限内发放《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批复单》,并将电子数据报商务部备案;不予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书面通知外商投资企业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一条对于申请进出口目录第一、二类易制毒化学品和目录第三类中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自收到齐备、合格的书面材料之日起3日内对申请进行初审。
初审合格后,对于申请进出口无需国际核查的目录第一、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将电子数据转报商务部审查;对于申请进出口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将书面材料和电子数据转报商务部审查。
第三十二条对于申请进口目录第一、二类中无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商务部应自收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上报电子数据之日起8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通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商务部依据前款对进口申请予以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许可决定后2日内发放《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进口批复单》;不予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书面通知外商投资企业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三条对于申请出口第一、二类中无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商务部应自收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上报电子数据和书面材料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通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许可的,商务部应在上述期限内发放《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出口批复单》,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通知外商投资企业;不予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书面通知外商投资企业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四条对于申请进口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商务部应自收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上报电子数据和书面材料之日起8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通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商务部依据前款对进口申请予以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许可决定后2日内发放《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进口批复单》;不予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书面通知外商投资企业并说明理由。
应易制毒化学品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的国际核查要求,商务部可会同公安部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情况进行核查。
第三十五条对于申请出口需国际核查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商务部应自收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上报书面材料和电子数据之日起5日内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进行国际核查。
商务部应自收到国际核查结果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通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许可的,商务部应在上述期限内发放《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出口批复单》,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通知外商投资企业;不予许可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书面通知外商投资企业并说明理由。
国际核查所用时间不计算在许可期限之内。
第三十六条外商投资企业申请进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商务部在作出许可决定之前,应当征得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出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需要在取得出口许可证后办理购买许可证的,应当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购买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在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许可审查过程中,商务主管部门可以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实地核查。
第三十八条《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批复单》须加盖商务主管部门公章。
第三十九条外商投资企业可通过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管理网络系统查询有关申请办理进程及结果。
第四十条外商投资企业凭《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批复单》依据《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申领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履行对本地区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的监督检查职责,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依法查看现场、查阅和复制有关资料、记录有关情况、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物品;必要时,可以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物品,不得拒绝或隐匿。
第四十三条易制毒化学品在进出口环节发生丢失、被盗、被抢案件,发案单位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和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接到报案的商务主管部门应当逐级上报,并配合公安机关查处。
第四十四条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档案,至少留存两年备查,并指定专人负责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相关工作。
第四十五条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或者得到商务主管部门通知,拟进出口的易制毒化学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时,应及时终止合同执行,并将情况报告有关商务主管部门。
经营者违反本规定或当拟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存在被用于制毒危险时,商务部或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对已经颁发的进(出)口许可证予以撤销。经营者应采取措施停止相关交易。
第四十六条经营者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本单位上年度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情况,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经营者还须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本单位上年度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情况。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情况汇总后报商务部。
有条件的经营者,可以与商务主管部门建立计算机联网,及时通报有关进出口情况。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未经许可或超出许可范围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或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由海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商务部可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经营者未按本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二)将进出口许可证转借他人使用的;
(三)易制毒化学品在进出口环节发生丢失、被盗、被抢后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五、四十六条规定的,商务部可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经营者或者个人拒不接受商务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商务部可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篇2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逐渐走向合作化、全球化的发展模式,进出口业务在我国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了解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将使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关键词 进出口 公司 财务管理 措施 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企业的逐渐向国际化市场进军,参与国际间的竞争,并在角逐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财务管理是保障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在进出口贸易中,我国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已在国际市场经济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进出口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财务管理未能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另外,进出口公司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也不够清晰,这也是导致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加强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的措施,以供读者学习交流。
一、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机构不完善
在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负责记录资金流动、借钱、贷款,和真正的管理相差太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国际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然而,在很多进出口公司中,没有成立单独的财务机构,或是财务机构不完善,公司的财务机构依附于其他部门,公司的财务制度依然沿用传统的由领导决定的观念。财务机构不能真正的对公司的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这就导致了公司财务的混论。
(二)财务监控力度不够
财务监控主要是对公司企业内部财务和公司外部资金流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目前公司财务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内部监控不够
公司内部的监控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目前,很多公司内部的监督体制形同虚设,特别是对内部管理层的监督,很多内部管理人员凌驾于监督机构以上,公司内部的监控不能落实到实处,依然遵循领导说了算的原则。
2.财务只理不管
财务人员对公司内部一些资金流动不清楚,也不敢过问公司资金流动方向,财务人员完全听命于上级领导,对公司的财务只作表面的记录,更谈不上真正的管理。
3.财务不清晰
一些公司内部的财务非常混乱,内部资金的流向经过很多部门,各部门明面暗面偷拿挪用,造成了入账资金和实际资金的不符。财务人员只作为单纯的收银员,对公司的财务不清楚。
(三)沿袭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
中国的市场经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深,在企业走向国际化地时候,这种问题就日益尖锐。很多进出口公司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其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财务管理没有深入到公司内部经营活动中去,对财务的控制基本没有。财务管理只涉及到付款、借钱以及执行财务纪律,谈不上真正的财务管理。
(四)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
市场的不断发展,公司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逐渐增加。现如今,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会计学知识,对公司内部财务进行核算,而且要具备管理公司的业务和业务信息的能力。财务人员必须要具备财务核算、预测、决断以及资金分配的能力。另外,财务人员的跳槽行为也直接导致了财务内部的不稳定,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公司的业务不熟悉,这也使得财务管理出现了很多漏洞。
(五)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风险管理是近几年来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指的是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识别、估计、驾驭以及监控。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公司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而使得公司获得良好的收益。目前进出口公司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业倒闭
公司倒闭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公司业内部资金无法正常运转。一般来说小型公司抗风险的能力更弱,如果公司资金无法回笼,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公司就会面临倒闭的危险。特别是现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很多公司纷纷倒闭。
2.企业收益下滑
公司发展良好与否的指标主要是看公司盈利与否。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很多公司的收益下滑。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很多企业未能抵住外企的冲击,纷纷倒闭,或是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公司收益大幅度缩水,进而倒闭。
财务人员作为公司财务的灵魂,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很多公司的财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够清晰,不具备专业的风险预测知识,进而不能使公司有效地避免风险。当今,进出口公司面临的风险有很多,在财务方面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汇风险
进出口公司贸易涉及地域宽广,在实际的交易中,通常会用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如美元、英镑、日元等。货币汇率的变动是外汇风险的主要原因。金融市场的变化难以预估,因此外汇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客观存在。
2.关税风险
关税的征收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也是关税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关税作为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具有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作用,因此关税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进出口公司在进行外贸交易的时候,未能预测到关税的变化,可能是公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外贸风险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信用风险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债务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在实际的进出口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来自不从的国家、不同的地域,对彼此的生产经营状况认识不清晰,如果公司的业务出现了问题,就可能导致公司不能按时偿还债务。
二、加强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机构
财务机构作为公司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具备完整性、独立性、权威性等特点。个人不能凌驾于财务机构之上,财务机构负责对公司的财务进行核算、监督、管理和分配,财务机构不能受其他部门的制约。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的培训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专业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学知识,对公司的财务进行记录、核算和总结,还要能够对具备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管理、财务分配等能力。财务管理的模式必须尽快从单纯的会计管理向会计管理和经营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过渡。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财务理论,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培养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财务人员。
(三)加强监控力度,控制成本,全面预算
财务人员必须真实地记录公司内部的财务情况,消除公司财务中的安全隐患,防止行为地发生,肃清公司财务的不清不明现象。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基本规章制度,执行财务工作。同时,严格控制公司的成本,不断加强公司内部人员的成本意识,降低公司投入成本,最终实现公司最大限度地盈利。另外,全面预算,对公司的业务、财务进行提前规划,公司应以财务为中心,制定合理的发展线路,结合市场发展是规律,达到最优经营。
(四)实行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管理公司的主要模式之一。进出口公司所面临的国际市场变化多端,风险发生的概率更大。强化风险意识,根据国家政策适时调整公司的总体路线,不断创新,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是进出口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结语:公司国际化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而财务管理是公司发展的奠基石。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技术性强、涉及范围光等特点。因此,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是未来公司发展必须注意的方面。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机构不完善、监控力度不够、财务员素质不强、风险意识薄弱等问题,要求公司内部尽快的做出调整。为了保证公司健康良好地发展,公司应定期对公司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完善公司内部财务机构的建设,加强财务人员对风险的意识,构建适合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团体,进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琼.加强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措施.企业导报.2011(6):74.
[2]胡颖.探索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中国市场.2012(13):76-77.
[3]程美英.关于当代财务管理分析与评价的几点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9):88-89.
[4]刘佳佳.现代制度下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河北企业.2011(9):30-30.
[5]谢荣.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控制外贸风险.财经界.2011(10):130-131.
篇3
第二条专项资金从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列支,专项用于资助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共性技术研发项目。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商务部和财政部共同负责管理。商务部负责专项资金的业务管理,包括确定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和使用范围,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专家评审及项目管理、验收等工作。财政部负责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包括拨付资金,提出监管要求,并与商务部共同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开展追踪问效工作。
第四条专项资金使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符合公共财政支出导向及世贸组织相关规定,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择优支持、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专项资金支持的对象及项目类别:
(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汽车等出口基地搭建和完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国际孵化器平台、人员培训平台等。支持在汽车、机床等重点领域建立研发中心、技术标准制定和认证中心、测试验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二)共性技术研发。支持符合产业实际需求的共性技术研究。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开展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关键和核心技术研发,加强节能、环保型产品的研究开发。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支持对象为企业、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汽车出口等各类基地和行业商协会组织。
第七条专项资金实行按比例支持方式,资金支持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的50%.单个企业研发项目的资助总额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汽车出口等各类基地、中介组织申报项目的资助总额原则上不超过2000万元。
第八条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包括:背景、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申请资助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二)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申请单位对附属文件及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九条专项资金使用实行项目管理原则。具体申报程序如下:
(一)商务部会同财政部依据本办法制定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汽车出口等各类基地、地方行业商协会组织及地方企业根据项目申报指南向省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商务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主管部门对地方申请项目审核汇总后上报商务部、财政部。
(三)中央管理企业和全国性行业商协会直接向商务部和财政部提出申请。
第十条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委托专门机构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依据评审意见,审核确定支持项目和资助金额。
第十一条财政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规定拨付资金。地方资助资金由财政部按照预算管理级次拨付到地方。中央管理企业和全国性行业商协会组织资助资金由财政部直接拨付。
专项资金采取部分预拨方式,即项目审核确定后拨付资助资金的60%,项目竣工并验收合格后,办理资金清算拨付。
第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第十三条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中央管理企业、行业商协会应向商务部和财政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单位如不能按计划完成项目,应及时报告情况并说明原因。商务部和财政部视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第十四条资助项目竣工后,商务部和财政部应及时组织专家,或委托地方商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第十五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执行和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并负责向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报送上一年度专项资金的年度使用报告。报告应包括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项目预期效益与实际效益比较等情况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篇4
? 准备工作?
营业助理复查上次该客户当面所交代或离京后来电或来函所应办工作是否已完成,如未完成应速办妥。?
1.营业助理对客户所寄来拟在台仿制的原样品,如需准备(counter sample)或报价、确认样品、印刷盒、纸套、标纸、标头、陈列箱、说明书等资料,应立即准备齐全,如有问题不能解决,应立即向主管经理请示如何处理。?
2.营业助理需准备客户所欲购项目的最新报价,以满足客户再订购的需要。?
3.营业助理应客户所需,代订饭店房间,并于到京前一天应再与饭店联络,不可有误。?
4.营业助理须通知装押助理,最迟于客户来京前一日备妥ool(outstanding order list)。?
5.如需采购部有关科长配合准备工作者,营业助理应即与其联系协调妥善,对大客户来京应预告其到公司日期。?
客户当日工作?
1?如需到机场迎接,营业部助理应向总务科协调安排接机事宜,并应机抵达前2小时与航空公司机场办事处联络班机确定到达时间。必须提早5分钟抵达机场或饭店将客人接来公司。?
2?如客户需赴工厂察看,营业助理应事先与工厂联络,安排行程。?
3?如客户需要游览名胜古迹,营业助理应事先安排观光行程。?
客户来公司当日?
1.赴机场或饭店接客户前,营业助理应将有关资料、档案、样品等置于业务洽谈室。?
2.如客户需要饮料、食品等,营业助理应通知样品室有关人员准备。?
3.如需采购部有关科长备询时,营业助理应事先通知待命。?
客户接洽业务?
1.营业部经理及助理陪客户挑选样品。?
2.经客户挑选的有兴趣产品,营业助理应立即记录详细资料及产品编码、规格、包装明细、材数、最近工厂价格。如有必要,可与有关科长协调报价。如客户系以c&f或cif条件采购者,应即计算所拟报单位数量的运费,如该产品客户前曾购买者,则应记录前次厂价与卖价。?
3.与客户洽谈中,对报价及客户所特别要求的规格、形态、大小、尺寸、厚度、结构材料、颜色、包装、质量、订购数量等营业助理均应详细列入记录,必要时画上该产品草图。?
4.如客户当日未能决定采购,须待数日继续洽谈时,营业助理应将所挑选出来的样品,留条嘱咐样品室有关人员暂保留于业务洽谈室架子内。以免下次洽谈时重复挑选。(保留期限不得超过一星期)。?
5.如客户不予洽谈或已洽商完毕之样品,营业助理应立即嘱咐样品室有关人员归还原处。?
6.客户如有任何询问应即查核答复,如不能即时答复,也应向客户说明原因并告以何时答复。?
7.与客户洽谈中,对客户所交代之工作应于下次洽谈前完成。?
整理o/c或报价单?
1.应客户需要,将洽谈中有兴趣的产品,营业助理与采购有关科长协调整理报价单,经主管经理核阅后打出交给客户。?
2.客户订购产品,营业助理应于客户离公司的当日或限期内将o/c单项总价及全部总价底稿整理妥当,呈主管经理核阅后,按o/c所需份数多加二份。如系c&f或cif时,o/c上之材数不予打出。?
3.营业助理,应立即核对o/c是否与底稿相符,如有错误即自行修改确实无误,然后抽出一份o/c请示经理后,开境内订单,连同境内订单装运联一并交装押助理。?(1)
4.所有寄境外信件,o/c或其他一切文件须由营业助理核对,并在寄出之份上经理签名处旁签名,日期,送交主管经理发出,但报关文件由营业助理于结关前自行核对单价数量,必须在当日内完成。?
开境内订单时?
营业助理应时常查核自存之o/c,并尽快请主管经理会同有关采购科长发出境内订单,并在存档o/c及资料卡或price list上注明承制工厂、厂价、境内订单号码及日期。?
1.订单上唛头可采用下列方式:?
(1)刻章。?
(2)打字。?
(3)由营业助理书写清楚。?
2.如境内订单上数量、价格、包装、规格、唛头有变更时,即发出"订单更改通知",并与原境内订单所留底联装订一起。?
3.如系将境内订单改开给另一工厂,则应于境内订单留底联、验货联、装运联上注明"本订单系原订单××号重开,原订单作废",并于存档o/c联及资料卡或price list上更改境内订单号码、日期、承制厂商名称价格,但在工厂联及签回联上绝对不可注明该订单系重开,并立即将装运联直接交装押助理。?
4.原境内订单如系改开别家工厂时,须用特别编号,举例如下:?
kr-1021 (此为改开订单号码)?
k-1021 (此为原订单号码)?
5.需熏蒸的货,外箱上一定要打洞,应于订单上特别注明,告知工厂。?
6.如系纺织品的订单,亦应于订单上注明需办quota才可出口。?
7.印刷品清款时,务必附上样品才可付款。?
8.订单一个item在us$5000以上,营业部科长在时一定要让科长签字,才能寄出,如科长不在而急于寄出的订单由营业部自行决定此订单是否要由科长签准才寄出,但如未经科长签字的订单,采购科长应协助出货,而催货则由营业部负责。?
篇5
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对贸易便利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世界贸易规则对包括海关在内的政府行政管理提出了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要求,《归类管理规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的,通过明确和细化海关与纳税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并为纳税义务人提供了更加公开、透明、便利的商品归类服务,确保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降低纳税义务人的贸易成本。因此《归类管理规定》的出台是我国履行WTO规则的一个重要体现。
制定《归类管理规定》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关商品归类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探索,商品归类工作的思路日趋成熟,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海关也在总结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归类工作体系、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如根据海关总署第80号令对相对人实施了约束性预归类制度、商品归类决定对外公告制度、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对管理相对人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以及海关开展相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为了确保海关执法的公正、透明和统一,以及进一步为纳税义务人提供便捷通关的服务,需要通过制定《归类管理规定》对各种制度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梳理和定位,设计合理、规范的归类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种海关归类活动的层级,进而实现归类依据公开透明,保证全关境执法统一,促进口岸快速通关,防范违法行为,减少行政争议。因此,《归类管理规定》的出台是在总结上述各项海关商品归类工作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阐明了归类工作制度的法律地位,弥补部分商品归类制度在法规上的缺陷,进而提升了现有归类体系的法律层次。
与现有的各项归类工作制度相比,此次《归类管理规定》有何新举措?
《归类管理规定》作为海关总署对外的部门规章,首先是进一步明确了纳税义务人与海关在涉及进出口商品归类工作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例如,提出了纳税义务人认为商品归类有误情况的处理原则,进一步保证了纳税义务人的权益。此外明确了纳税义务人具有自行确定进出口商品货物的商品编码并正确申报的义务,而海关在商品归类工作中所负的责任是对纳税义务人申报有关商品归类的信息进行审核。虽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海关已经为纳税义务人提供关于进行商品归类的指导,但是进行商品归类审核才是海关应负的职责。
此外,此次的《归类管理规定》为给纳税义务人提供贸易便利化以及降低贸易成本,在吸收海关总署令第80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预归类暂行办法》内容的基础上,对预归类进行了重新的定义,通过设置预归类决定、归类裁定以及归类决定,对商品归类体系以及办理流程进行了重新构建。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预归类暂行办法》相比,《归类管理规定》中关于预归类的规定有何变化?
在《归类管理规定》中设定的预归类决定与原先使用的约束型预归类中最大的区别是效力,预归类决定仅对该决定的申请人和作出决定的直属海关具有效力。《预归类决定书》一旦作出,除非发现存在错误或所依据的规定发生变化导致不再适用的,否则一直有效。同时海关总署不再作出预归类决定。而约束型预归类的效力的规定是,直属海关作出的预归类决定在本关区范围内有效,海关总署作出的预归类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约束性预归类决定书》自海关签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
其次是预归类申请的条件也存在差异。《归类管理规定》中规定,预归类决定书的申请人是在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经营单位,其申请是向货物拟实际进出口所在地的直属海关提出申请。在这个过程别要注意的是,要提供所申请商品将在45日后实际进出口的证明。而原先使用的约束性预归类并没有对上述要求的规定。
第三是可以作出预归类决定书的范围。在《归类管理规定》中规定,直属海关经审核认为申请预归类的商品归类事项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以及海关总署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决定有明确规定的,才在接受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商品预归类决定书》(以下简称《预归类决定书》),并且告知申请人。而对于经审核认为申请预归类的商品归类事项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以及海关总署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决定没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接受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按照规定申请行政裁定。
而原先使用的约束性预归类并不区分是否有明确规定。
在《归类管理规定》中提及的进出口货物的实际状态如何界定?
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归类是按照货物报验时的状态确定的,因此报验状态的认定是正确进行商品归类的前提和基础。《规定》从两个方面对此予以了规范:
一是实际状态。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应当按照收发货人或者其人向海关申报时货物的实际状态确定。以提前申报方式进出口的货物,商品归类应当按照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场所时的实际状态确定。
二是合并归类。由同一运输工具同时运抵同一口岸并且属于同一收货人、使用同一提单的多种进口货物,按照商品归类规则应当归入同一商品编码的,应视为同一报验状态,该收货人或者其人应当将有关商品一并归入该商品编码向海关申报。
此外,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总署规章如对进出口货物的报验状态另有规定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根据《归类管理规定》在海关通关时,对申报要求有何要求?
商品编码是报关单上的必填项目之一,也是直接决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及监管条件的申报内容,因此归类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至关重要。《规定》对归类申报做出了相应要求:
一是如实、准确申报。收发货人或者其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海关要求如实、准确申报其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名称、规格型号等,并且对其申报的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归类,确定相应的商品编码。
二是提供有关资料。收发货人或者其人不得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海关提供资料,如果确实涉及商业秘密的,可通过事前书面申请的方式要求海关予以保密。
三是补充申报。由于报关单本身可填写的申报内容有限,因此,必要时,对一些较为复杂、需要较多资料说明才能满足归类需要的商品,则必须通过补充申报的方式来确保归类申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商品归类行政裁定
《海关法》第43条规定:“海关可以根据对外贸易经营者提出的书面申请,对拟作进口或者出口的货物预先做出商品归类等行政裁定。进口或者出口相同的货物,应当适用相同的商品归类行政裁定。海关对作出的商品归类等行政裁定,应当予以公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裁定管理暂行办法》(海关总署第92号令,以下简称《海关行政裁定管理暂行办法》),海关行政裁定是指海关在货物实际进出口前,应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申请,依据有关海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与实际进出动有关的海关事务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可见,商品归类是海关行政裁定最重要的内容,其程序、效力按照《海关行政裁定管理暂行办法》确定。
商品归类决定是指什么,与预归类决定、归类行政裁定有什么区别?
商品归类决定是《规定》增加的新内容。由于以往海关的商品归类依据除公开的《税则》、《税则注释》、《本国子目注释》外,其他大多为《归类问答书》等内部文件,公开性较弱,法律效力存在瑕疵。《规定》明确将对外公开的商品归类决定作为商品归类的法律依据之一,并对商品归类决定的效力、程序等作了相应规定。
根据《规定》,海关总署可以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对进出口货物作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商品归类决定。
商品归类决定程序的启动。商品归类决定是由海关主动作出并公布的,来源于海关总署及其授权机构在处理海关内部疑难问题或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需要公开统一规范的商品归类问题,或是海关总署转发的中国海关协调制度商品归类技术委员会作出的商品归类意见和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委员会作出的商品归类决定,以及其他海关总署认为需要作出商品归类决定的情形。
商品归类决定的作出。根据《规定》,商品归类决定由海关总署或其授权部门制作,并由海关总署统一对外公布。
商品归类决定的效力。商品归类决定由海关总署对外公布生效。进出口相同货物,应当适用相同的商品归类决定,归类决定具有普遍约束力,属于法律的补充。
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和范围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有计划的处理风险,以获得进出口工业品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风险管理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区别和改变;国外检验检疫机构及媒体的产品质量安全通报、退运、召回等情况;产品自身特性、工厂质量管控、风险控制,企业经营诚信情况等。内部风险主要是指检验检疫关于进出口工业品检验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资源配置、监管模式、通关模式以及处理质量安全事故的能力等。
二、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1.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管理从微观向宏观管理转变的必然选择。
从2013年8月15日以后,质检总局对法检目录进行了大范围的主动调整,取消了大部分出口工业品的出口法定检验,检验检疫监管由微观管理逐步向宏观管理转变,原有的检验监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对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将检验监管从繁琐的批批检验中抽离出来,通过系统的风险分析、科学的风险防控、突出质量安全的重点和难点,将有限的检验检疫资源合理配置到高风险的监管中,彻底打破法检与非法检的界限,逐步提高对进出口工业品检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适应新形势下的进出口工业品监管要求。
2.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是提升检验检疫自身管理能力的客观要求。
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深入、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检验检疫内部监管体制不完善,以及检验检疫人员素质、管理对象的诚信缺失等都会对检验检疫的自身管理带来相应的影响。对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可以解决检验检疫业务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化解执法管理中各类风险,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到管理质量提升、风险可控、高效通关,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
3.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是解决检验检疫管理资源与监管任务不匹配的最有效手段。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多年来高速增长,贸易量稳步攀升,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一,检验检疫业务量也随之大幅增长,其中尤其进出口工业品增幅最大。随着全球贸易风云多变,从政府到外贸企业对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的要求更高、通关速度更快。一边是繁重的业务量和不断提高的要求,一边是严重的人力、财力不足,检验检疫部门虽然出台了大量针对性强的帮扶措施,实施了“5+2”工作制等等,但还是难以满足外贸企业的需求。实施风险管理,通过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和信息化风险管理平台建设,可有效解决人力、财力等管理资源不足问题。
4.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实现“管得住、放得快”的最有效手段。
对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对产品特性、生产工艺、国外通报、质量督查等进行风险分析,及时风险预警,有针对性的对高风险进出口工业品加强检验监管,使监管更加高效、严密,实现检验检疫“管得住”。此外通过风险分析,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低风险的工业品简化检验监管或者免于监管,实施自动放行,提高通关效率,实现检验检疫“放得快”。
5.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是加强检验检疫队伍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制约,这些风险就可能发生廉政问题。实施风险管理,对检验检疫全流程进行监控,可以及时有效避免检验检疫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问题。
三、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
风险管理应用于检验监管,关键是有配套的管理措施,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分级差别化管理,在减低风险的前提下提升效率。
结合辖区进出口工业品的特点,强化风险分析结果的应用,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快速通关。一是结合实际确定不同产品的风险分级,对进出口工业品的风险点进行充分识别。二是确定不同风险等级工业品的检验监管模式。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反欺诈项目的重点敏感高风险品实行批批检验为主,以确保进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其他高风险或较高风险品,实施分类管理;对一般风险的工业品,采用直接放行通关和验证监管模式为主。三是加强总结分析,改进完善。根据进出口形势变化,对风险点实施动态监测、跟踪,针对风险点变化,实施动态控制措施。通过监督检查对进出口业务风险管理措施及时予以修正和调整,使其不断改进并具适宜性。
以广东惠州为例,2015年,惠州检验检疫局按照广东局创新建立“三个模式”、优化构建“三个体系”的总设计,大胆创新,对辖区12家大型企业实施进口工业品风险管理,推进“风险管理+监管后置”的快速核放监管模式。在“管得住”方面,制定《惠州局进口工业品风险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对企业的经营守法情况,质量管理情况,信用情况等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实施企业的有较高的综合质量管理和信用水平。针对实施企业九成以上进口工业品为一般风险出口成品的原材料,大胆采用直接放行通关,在对企业的的后续监督管理中验证及监管货物的质量情况;对进口设备、消费品等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反欺诈项目的高风险产品进行重点集中抽批检验监管。定期对企业进行风险再评估,实现动态监管。在实施过程中,内部管理在工作流程上增加了透明度,在时限要求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既缓解了人力不足的问题,也降低了廉政风险。在“放得快”方面,企业提前通过电子邮件预申报,实行无纸化报检和通关,业务部门根据货物风险情况因素提前制定检验方案,货物进口时免于口岸现场查验,即报即放,完全实现零等待。到厂的一般风险工业品可按企业质量流程实现直接入库上线生产,高风险产品则在检验检疫监管下集中实施检验。最大限度缩短企业通关和生产流程时间,为企业发展赢得主动。在措施收效明显的良好基础上,惠州局逐步推广扩大实施范围,2016年已经评估并实施了对65家大中型企业的进口工业品风险管理。一年来,通过风险管理通关检验的进口工业品有8455批次,货值8.4亿美元,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通关时间和通关成本。
四、做好检验监管风险管理的关键
实行检验监管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是检验检疫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在对风险管理新模式探索中,完善相关要素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关键。
1.建立进出口工业品风险管理专业队伍
风险管理属于新生事物,对检验检疫执法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应当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增强基层执法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理论,建立一支风险管理理论知识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专家队伍,学习最新风险管理理论,结合工作实践组织研讨,促进风险管理人员、风险评估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之间进行风险的建议和信息交流。
2.建立进出口工业品风险管理制度
应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思维,通过对进出口工业品产品风险因素识别、风险数据分析评估和风险控制,建立一整套风险管理制度。对进出口工业品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管控,合理调配检验检疫有限的监管资源,集中精力将工作重点放在行业性、系统性等高风险行业和产品的管理上来。
篇7
8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新的《进出口商品数量、重量检验鉴定管理办法》,对于检验鉴定过程中各方的权责义务、验证中需要进行的数量和重量检验的范围等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与原有《办法》相比,新《办法》具有以下一些新的特点:
新《办法》中涉及具体检验鉴定技术的条款对具体的检验鉴定技术未作详细规定,该部分内容将在今后予以明确规定。
新《办法》不仅明确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与国内收发货人和人的责任,还明确了在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的义务;明确了数量检验和重量检验两者的联系和具体的处理方式方法;明确了在现场检验过程中,为确保检验标准规定的检验技术条件的落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的义务;明确在数量、重量检验鉴定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与其他检验鉴定机构之间的关系;新《办法》第四条明确了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中的各条款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验证中需要进行数量、重量检验的范围。
原《办法》中的一些规定与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不冲突的,且工作中需要的条款仍予以保留。为加强对进出口商品数量、重量检验工作的管理,规范商品数量重量检验鉴定行为,新《办法》中增设了一章“法律责任”。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正确认识和运用该办法在新形势下将更好地开展进出口商品数量、重量检验工作,切实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国内收发货方的合法权益。
保税区外汇管理新规 月实施
最近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国家出台规定以改善海关封闭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外汇管理,便利区内企业贸易投资。新规定自10月1日起实施。
篇8
【关键词】出口贸易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改进
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的经济逐步融入到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我国的出口贸易经营也正在全方面的展开。部分出口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被限制在生产经营管理格局之中,财务管理思想落后僵化,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企业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与国际经济市场的要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出口贸易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我国出口贸易企业来说,其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3985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45%,其中出口2895亿美元增长39%,进口1090亿美元增长29%,出口贸易比重从2011年的15.2%提高到16.7%。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全面恢复,新兴市场出口数量稳定提升,主要贸易伙伴仍为欧盟。我国部分出口贸易企业生产经营机制应变能力强、相对灵活,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也有部分出口贸易企业面对着日趋白热化、激烈的国内、国际宏观环境和日趋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很难适应,特别是财务管理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一些出口贸易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有的出口贸易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表不齐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财务管理深层次更无从谈起。同时,一些出口贸易企业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两本账”的现象,财务核算管理人的不严格和不规范,也导致了企业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出口贸易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
我国的出口贸易企业虽然正处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之中,但是企业长久以来受到旧的财务制度限制,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比较陈旧和滞后。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管理能力和管理思想落后,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者同时也是投资者,在这样的企业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集权现象,并且企业的管理也是家族化模式,管理层基本都是业务出身,比较熟悉业务,因此在日常工作和决策中就会偏重于业务方向。同时,出口贸易企业普遍还存在着轻财务、重业务,轻管理、重融资的状况,形成了企业的效益不是财务管理的结果而不是业务做出来的观念,企业管理有效体系并没有把财务管理纳入其中,缺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思想,大部分出口贸易企业没有建立诸如风险价值、时间价值、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财务管理的概念。
2.筹资方式单一,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出口贸易企业的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企业的自有资金很少,企业经营使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出口贸易企业筹资渠道比较单一,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使得出口贸易企业在价格和商品中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在国内、国际贸易核算中,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付款方式来说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运用商业信用周转的范围越来越小,因为企业原因,不能通过发行股票或债权来融资,只能通过单一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来满足企业的需要。但是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又非常的难,造成了企业越是贷不了款,企业的业务越是进行不下去,业务展开不下去,就不能贷款的恶性循环。而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企业规模小,资信与信用等级偏低,风险也就偏大;二是出口贸易企业属于流通企业,不容易找到贷款的担保的单位,如打包贷款、信用证押汇等非常的困难,更不用说流动资金的一般贷款了,对企业生产经营来说就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形成呆滞。
3.财务控制薄弱,监管问题突出
随着出口贸易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也被企业的经营者所关注,但是对于如何控制管理层仍是盲点和难点。管理层把控制作为对所属员工的管理手段,把自己架设在企业内部控制之上,造成企业的股东和监事会如同虚设。企业缺少有效的监督,企业的决策由管理者自己说了算,缺少科学的监管机制。另外,有些出口贸易公司为了取得收入,增加出口规模,将出口业务按自营出口业务入账,形成“假自营真”,造成企业的收入、成本、库存商品不实,而且企业将出口退税变通转付给被方的处理也是不合法的。这些都是违背会计真实性原则的,这些假自营的出口企业在财务账面上的经济业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因此,企业的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就没有了真正的意义。
4.管理水平受限,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出口贸易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缺乏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有些企业财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化、专门化的财会知识学习,造成无证上岗情况大量存在。会计与财务职责分不清,缺少专职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有的企业甚至出纳、会计、管理由一人兼任,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混乱,职责分工不明确。另外,财务人员只是关注会计核算方面,整天忙于付款、记账等事务性工作,并没有把工作重点从记录账薄转移到财务管理工作上来,在财务预测、预算、决策、分析、控制等方面都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持,不能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
三、出口贸易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环境与内部控制体系
出口贸易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工作进行全力的支持,这样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企业的财务人员都要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中来,全面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在出口贸易企业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企业内部审计规范,监管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保证企业资金的完整与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让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更好地发挥服务与监督的作用,有助于企业的经营者更好的认清企业真正的财务与经营状况。
2.提高出口贸易企业的整体融资能力
首先,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增强企业的内部融资,重视积累内部资金。企业可以与国内、外的客户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充分运用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等融资方式,来改善企业一部分资金周转的紧张问题。其次,出口贸易企业也可能采取借助外部力量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依据银行贷款信用等级要求对企业相关制度进行规范,积极取得银行的高信用等级评定,这样才能更多取得银行贷款的机会。企业也可能与一些规模大、信用好的企业进行合作与联盟,运用大企业的优势来取得银行的贷款机会,争取更多的融资机会。
3.提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法律意识,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仅可以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还有助于帮助财务人员依法向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合理配置会计人员,实行凭证上岗的制度,重视在职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建立和改善激励制度,开展最佳的职业道德培训,依法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会计信息失真、混乱的财务管理是造成企业财务工作基础薄弱的原因,只有科学设置财务机构和人员才能真实准确的打好会计核算的良好基础。应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企业财务人员的行为,做到账账、账证、账表的统一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出口贸易企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是必然的选择,出口贸易企业只有认清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想办法加以改进,才能不断的成长,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第二条在中国境内订户订购进口出版物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进口出版物,是指由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进口的,在外国以及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出版的图书、报纸(含过期报纸)、期刊(含过期期刊)、电子出版物等。
本办法所称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是指依照《出版管理条例》设立的从事出版物进口业务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订户,是指通过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订购进口出版物的国内单位和个人、在华外国机构、外商投资企业和在华长期工作、学习、生活的外籍人士以及港、澳、台人士。
本办法所称订购,是指订户为满足本单位或者本人的阅读需求,向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预订购买进口出版物。
第三条国家对进口出版物的发行实行分类管理,对进口报纸、期刊和限定发行范围的进口图书、电子出版物等实行订户订购、分类供应的发行方式;非限定发行范围的进口图书、电子出版物实行市场销售的发行方式。
进口报纸、期刊分为限定发行范围的和非限定发行范围的两类。
限定发行范围的进口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的种类由新闻出版总署确定。
第四条订户订购进口出版物由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经营。其中,订户订购进口报纸、期刊的业务,须由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经营;订户订购限定发行范围的进口图书、电子出版物的业务,须由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经营。
未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订户订购进口报纸、期刊和限定发行范围的进口图书、电子出版物的经营活动。
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委托非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征订或者配送进口出版物,须事先报新闻出版总署同意。
第五条国内单位订户订购非限定发行范围的进口报纸、期刊,持单位订购申请书,直接到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报纸、期刊进口经营单位办理订购手续。国内个人订户应通过所在单位办理订购手续。
第六条可以订购限定发行范围的进口报纸、期刊、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的国内单位订户由新闻出版总署确定。
第七条国内单位订户订购限定发行范围的进口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中央单位订户由所属中央各部委审批;地方单位订户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后报送同级党委宣传部审批。获得批准的订户持单位订购申请书和有关批准文件,到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办理订购手续。
第八条在华外国机构、外商投资企业和在华长期工作、学习、生活的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订购进口报纸、期刊,应持单位订购申请书或者本人身份证明,到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报纸、期刊进口经营单位办理订购手续。
第九条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负责对订购限定发行范围的进口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的订户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后的订户名单、拟订购进口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报送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依照批准后的订户名单及进口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供应订户。
篇10
[关键词] 输尿管口;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3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171-01
本研究通过采用TURBT治疗方法治疗23例输尿管口附近膀胱肿瘤,术后随访,并进一步探讨TURBT治疗输尿管口附近膀胱肿瘤疗效及优势,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50岁以下3例;50~60岁11例;60~70岁8例;大于70岁1例。术前均做静脉肾盂造影确定无肾盂及输尿管内肿瘤。单发肿瘤21例,多发肿瘤2例。右输尿管口者13例,左输尿管口者10例。肿瘤均在距输尿管口0.5cm内,最大者2.0cm×1.0cm×1.5cm,最小者0.2cm×0.3cm×0.3cm,状有蒂22例,无蒂但肿瘤较小者1例,术后病理均为移型细胞癌Ⅰ~Ⅱ级。23例均行TURBT治疗,术后均定期行丝裂霉素膀胱腔内灌注化疗。
1.2 手术方法
使用器械为沈大汽化电切镜,电切功率为110W,电凝功率为50~60W。膀胱灌洗液为5%葡萄糖水或少量蒸馏水。
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经尿道置电切镜入膀胱,观察膀胱内肿瘤生长位置、大小、浸润程度,是否有蒂、距输尿管口远近、是否侵及输尿管口。对带蒂的小肿瘤可直接将切割电极置于肿瘤基底部切割,对较大肿瘤可从肿瘤一侧逐刀逐层切除。切割时膀胱不应过度充盈防止切穿膀胱壁。输尿管口处尽量少止血,如有出血,用小功率止血,防止术后瘢痕挛缩,管口狭窄。
2 结果
手术切除率100%,术后留置三腔尿管7d,血尿轻者膀胱冲洗一日2次,血尿重者给予持续膀胱冲洗,术后7d后拔除尿管,出院。术后患者常规随访,Ⅱ级者3例术后当年复发,另有5例术后第2年复发,复发率34.8%。输尿管返流者9例(均为Ⅰ度),无一例出现输尿管口狭窄。
3 讨论
在我国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肿瘤以膀胱癌的发病率最高。膀胱癌初诊时70%~75%为表浅膀胱癌,而表浅膀胱癌首选为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经尿道腔内电切,但有40%~80%的病例在术后12个月内复发[1]。膀胱肿瘤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分为浅表性膀胱肿瘤和浸润性膀胱肿瘤,浅表性膀胱肿瘤包括Tis、Ta、T1肿瘤。原则上,浅表性低中风险膀胱肿瘤首选TURBT[2],本组选择病例,均为输尿管口附近浅表肿瘤。对于输尿管口肿瘤尽量避免使用电凝,以免术后形成瘢痕,导致输尿管口狭窄,也不能切除过多,以免术后形成膀胱输尿管返流。一般认为,输尿管口切除长度少于1.0cm不会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3]。浅表性膀胱肿瘤约占膀胱肿瘤的70%~80%,治疗首选TURBT+膀胱灌注,该方法可反复手术而不增加难度,且保留膀胱,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符合“保留器官的局部手术加化疗”这种近年来国际上治疗肿瘤的新趋势。Kisbendeddk等1982年报道经尿道切除位于输尿管口处膀胱肿瘤44例。术中如保留管口有困难,即将管口与肿瘤一并切除。术后输尿管内不放支架导管。随诊发现10例返流,未发现有狭窄者。认为如无尿道感染,返流并无严重后果。经尿道输尿管口附近膀胱肿瘤电切术适合Ta、Tis早期肿瘤。对T1期,有蒂,瘤体较小,为次选。对T2期以上膀胱肿瘤,术中较难切净肿瘤,术后复发率高。
经尿道切除输尿管口附近膀胱肿瘤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通过窥胱辨认出输尿管口与肿瘤的位置及关系;②肿瘤切不净的危险要比以后输尿管发生返流的危险大得多,所以必须选择符合适应证的病例;③紧靠输尿管口的膀胱肿瘤切除时不可避免地要切除部分输尿管口,勿切得过深,而使输尿管壁间段过短,活瓣功能遭到破坏,导致输尿管返流;④输尿管口处止血时,尽量少止血或用低功率以防止发生瘢痕挛缩导致输尿管口狭窄;⑤术中保持膀胱低压灌注,使膀胱保持一定厚度,可避免膀胱壁的穿孔。
[参考文献]
[1] 陈梓甫. 表浅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5):257-258.
[2] 周四维. 浅表性膀胱癌规范化治疗现状与前景[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5,10(6):311-31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进出口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