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建设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7:0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构建设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职能机构;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61
[中图分类号]TP399-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高校信息化即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高校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优化,以便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属于新型的教育方式,已经受到了各个高校的认可和重视。高校信息化职能机构属于实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其需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能力、教学环境和科研水平。
高校教育信息化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持,明确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内涵,就可以让高校把握好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方向,将其纳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中。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重构管理模式,才能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1 现阶段高校信息化职能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信息化职能机构的建设走过了起步发展、系统集成两个阶段,目前已经开始步入应用集成及信息集成阶段。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其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很多高校领导都没有从全局性的角度来看到信息化建设问题,信息化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工作对于教育事业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也将重点放置在了硬件建设上,重视技术,忽视了后续的管理问题。此外,研究还显示,部分高校领导对学校的信息化职能机构缺乏必要的了解,更不会对其进行科学地定位,导致信息化智能机构的设置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不高,大多数的决定都停留在文件与会议上,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却常常忽视。从其他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效来看,信息化不仅仅是提供技术和服务,更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一种有效渠道,要改变现阶段的问题,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
1.2 对信息化建设的角色认识不清晰
由于现阶段高校信息化机构工作人员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存在问题,不了解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分工也不明确,技术部门认为信息化建设工作属于业务部门的职责,而业务部门则认为信息化建设属于技术上的问题,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在投入之后,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维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查显示,大多数的高校已经认可了应用系统、网络系统的建设作用,但是在教学资源、教学平台以及电子资源的推广上,还没有达到100%。这可以看出,各个高校对于信息化建设内容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没有将E-management、E-learnimg等作为整体方案纳入到其中进行分析。
1.3 学校信息化机构体制不完善
1.3.1 机构职能重叠、模糊
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在信息化机构的建设上,都缺乏明确的管理体制和领导体系,信息化机构设置了大量的部门,存在着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职能交叉及多头管理的问题。在机构设置方面,除了设置教育中心和电教中心之外,部分高校还设置了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与信息中心,并成立了信息化管理小组等机构。由于部门和机构众多,导致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职能模糊,信息无法实现通畅地流动,既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也无法充分发挥出相关部门的规划和战略职能。
1.3.2 现行的管理体制混乱
在信息化机构的设置方面,由于目前还缺乏现成的参考模式,一些高校在体制上对信息化机构的级别、职能、性质、归属问题缺乏系统的认识。不少高校忽视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经常随意调整机构的设置,长官意识泛滥。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目前高校信息化机构缺乏独立的建制,将其挂靠在其他的机构下,有些高校干脆将信息化机构挂靠到学校的宣传部和校办中心,更有甚者,将其设置在图书馆、教务处与计算机中心,管理体制非常混乱。
1.3.3 机构人员的地位与处境尴尬
关于高校信息化机构的定位问题,一直都存在较大的争议,就现阶段来看,国家并没有根据此来制定指导性标准。部分高校认为信息化职能机构就是学校的行政机构或者教学辅助机构,教育信息化工作人员沦为了教辅人员。还有部分高校甚至将信息化职能机构作为自己的后勤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对工作人员的认同度不高,这无形中影响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信息化职能机构工作人员职称评定难、待遇不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人才流动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改革现行的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
1.4 信息化资源的配置不科学
一些地方性高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与资源配置方面,还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行政隶属关系上面来分析,这些大学多属于地方政府的附属机构,经费多来自于当地政府的配置与大型企业的支持,因此,其发展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限制。与教育部直属院校比较,他们的资金有限、地理位置偏远,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这也是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因素。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改善措施,但是成效并不大,信息资源的发展无法跟上学校的发展脚步。
2 高校信息化职能机构建设与管理模式的重构
2.1 转变对信息化职能机构建设工作的认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高校的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对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校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化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高校信息化职能建设工作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开始与制度、管理方面相关联,创新管理工作是高校建设信息化职能机构的必然趋势。鉴于此,学校领导需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从高校人才发展角度来把握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方向。高校信息化职能机构不仅肩负着推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还要推进教学工作的改革,提升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高校决策机构需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对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行重新构建,改革传统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与管理制度,让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出混乱的局面。
2.2 科学认识信息化职能机构建设的内涵
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出自身的育人作用,学校领导、信息化机构工作人员必须要科学认识信息化职能机构建设的内涵,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任务,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统筹协调。在未来,需要以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环境建设、组织建设为重点,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正确处理资源、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服务与维护工作的和谐发展。
2.3 优化整合高校信息化机构队伍
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高效重组,必然要求各高校信息化机构做到“名副其实”,不能只“挂牌”而无“授权”,更不应因编制和岗位问题而长期处于“挂靠”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应从优化整合资源配置入手,及时制定出台相应文件、消除部门信息壁垒、改善机构人员的待遇、解决机构挂靠困局,最大限度地化解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 结 语
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在信息化建设中既要重视硬件建设,又要重视软件建设,既要提高运行服务水平,又要进行体制管理创新,努力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使高校信息化机构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大展宏图,再创新绩。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强.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8).
[2]丁青,吉翔.做好高校的CIO――对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12).
[3]刘亚彬,田文馨.信息化校园服务机构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10).
篇2
风险存在于企业内控的各个环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好坏已成为其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我公司是国内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中最早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设计产品质量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又大力推进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本文结合我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对建筑设计企业如何有效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课题进行探讨。
1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保证。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及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公司内控管理机构包括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实施机构和评价机构。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为公司董事会。内控与风险管理实施机构包括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审监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审监部是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归口管理部门。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严谨规范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的环节,往往是该环节无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与防范,或者有制度但制度内容不严谨,或者有严谨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得到有效执行。为规范公司内控管理,近年来公司制定(或修订)各类内控管理制度90多项,内容涉及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并将各类内控管理制度整理印制成《制度汇编》,发放给员工作为管理工具书。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公司从法人治理到经营管理,从宏观战略管理到微观业务管理,从对内业务管理到对外信息管理等,都有了制度规范。
3编制内控业务流程
内控业务流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租赁管理、研发管理、财务报告管理、合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内部审计管理等。企业内控业务流程编制主要按以下程序进行。
3.1梳理内部控制现状
对内控现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3个环节:首先,梳理确定公司内控业务主要业务流程。我公司经过梳理,确定14个主要业务流程,包括: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设计与咨询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研究与开发、业务分包、财务报告管理、全面预算、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其次,对各业务流程按管理活动环节进行流程分解。为便于管理控制,流程分解的环节不宜过长,一般分解到2级或3级,见表1。最后,确定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流程生成的工作记录及文档资料。以合同管理为例,表2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及流程文档。
3.2编制风险控制矩阵
风险控制矩阵就是以表格化形式将企业内控相关流转环节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列示出来。编制风险控制矩阵有利于相关流转环节责任人简洁直观地了解面临的重点风险点,熟悉如何防范和控制重大风险,了解该环节风险管理的制度依据。以合同管理为例,表3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风险控制矩阵。
3.3内控缺陷诊断与完善
内控缺陷是指公司内控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一般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的必须控制,或现存的控制并不合理及未能满足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设计合理及有效的内控,但在运作上没有被正确地执行,包括不恰当的人员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如频率不当等。内控缺陷诊断就是对流程管理的必需的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制度控制规定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控制目标,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等环节进行检查,并标识和记录存在缺陷的控制点(或控制环节),以利于进行补充或纠正,从而完善内控程序。以“合同管理流程”内控缺陷诊断为例(见图1),本次诊断发现3个缺陷,其中2个设计缺陷(即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备、合同管理部门不明确),1个运行缺陷(即合同经办部门进行谈判时未形成“合同谈判记录”)。缺陷完善措施:1)制定《合同管理办法》。2)明确“经营管理部”为合同管理部门。3)合同谈判过程与成果要形成《合同谈判记录》,并由合同谈判人员签字确认。
3.4绘制流程图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将内控流程各环节直观地描述出来,使内控执行者对控制流程、责任部门、流程涉及部门及领导、重大风险点、流程输出文档等控制信息一目了然。绘制流程图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内控各流程环节的差错,从而降低管理风险。以“合同管理流程”为例,图2为“合同履行、变更与纠纷处理流程图”(倒三角标识的是“重大风险点”代码)。
4编制《内控管理手册》
4.1编制《内控管理手册》的必要性
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流程环节复杂,编制《内控管理手册》可以优化流程管控、为推进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公司开展内控工作提供可遵循的标准,同时有效满足外部监管机构要求。《内控管理手册》是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记载,有利于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为合规经营、资产安全和信息真实提供合理保证;可以固化形成内控工作机制,为公司管理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参照和支持;有利于规范加强内控评价工作,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4.2《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内容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1)总则。主要介绍《内控管理手册》编制的目的、原则、依据、手册执行与更新、适用范围与生效。2)组织架构与职责。主要介绍内控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建设及各职能部门(或岗位)的内控职责。3)内控基本架构。主要介绍公司内控环境、内控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控信息与沟通及内控监督。4)内控评价。主要介绍内控评价适用范围、内控评价组织职责、内控自评价方法、内控评价程序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5)业务流程文档。主要包括公司主要内控管理环节的流程分解、流程描述、流程责任管理、流程制度适用及流程图等。
4.3《内控管理手册》的维护与更新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司不断壮大,外部经营环境和外部机构监管要求不断调整变化,公司内部管控模式、组织架构、业务管控活动及工作流程也将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公司内控经验不断累积,信息化水平提升等等。这些因素变化都要求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因此,公司应适时改进和完善《内控管理手册》的具体内容。审监部作为《内控管理手册》管理与维护的归口部门,原则上根据年度内控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一次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更新资料主要来源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及各部门对内控的要求及建议、公司及下属公司的管理实践、年度内控评价结果。持续修订、完善和更新后的《内控手册》作为公司沉淀优秀管理经验,创新标准化管理和实现管理样板性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内控管理手册》维护与更新工作步骤:1)进行内控自评价。2)发现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3)修订制度完善流程。4)更新内控管理手册。
5组织内控评价
首先,公司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进行内控自评价。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穿行测试,对业务流程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填写《穿行测试底稿》。在穿行测试中发现业务流程存在运行缺陷,且属于风险控制点的,评价人员则需对该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扩充样本测试并填写《风险控制措施测试底稿》。其次,评价工作小组通过询问、抽查样本、重新测试等方法,检查各部门自评价过程以及结果,对各部门自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作出独立性评价结论;并对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整理汇总自评价过程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现的公司内控缺陷,并明确缺陷整改责任部门、整改计划等。最后,评价工作小组根据内控自评价的实际范围、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以及评价结果等,编写《内控评价报告》,并报董事会批准。
6重视内控环境建设
6.1进行全方位内控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全员参加的内控基本知识和针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内控人员的内控专题培训。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辅导,可以解决“为什么企业要进行内控体系建设”“哪些人员需要参加内控体系建设”“如何进行内控体系建设”问题,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和基础员工对内控工作的认识,营造有利的内控工作开展的文化环境。
6.2建立内控工作沟通机制
为了保证内控工作的有效推进,公司建立了内控工作沟通机制,实现了内控工作信息的实时传递。首先,建立内控与风险管理例会制度。内控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召开内控工作例会,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在会上汇报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公司协助解决的事项,内控领导小组负责人对相关的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工作指导,会后审监部跟踪所有问题和困难的落实情况。其次,公司建立内控体系的半年工作总结。每半年公司内控管理部门对内控开展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并通报给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第三,建立重大风险项目即时汇报机制。对于公司内控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求及时向内控领导小组和审监部进行汇报,以实时处理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
6.3将内控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为有效发挥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管理者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性,公司将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内控评价结果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中,并与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酬挂钩,从而激励管理层切实关注和推动内控管理工作。
6.4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协助内控体系建设
篇3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医疗机构的档案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需求。为此,加强医疗机构档案资源建设与管理成为医疗机构当前一项紧迫改革的任务。文章探讨了当前医疗机构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医疗机构;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管理;医疗改革;档案事业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实现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医疗机构档案资源管理自动化水平不高,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和漏洞,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医疗服务需求。为此,医疗机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要努力借助互联网优势,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措施,借此从根本上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不高很多医疗机构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只注重本院的经济效益和业务的发展,忽略对档案资源的管理,没有把档案资源管理当成是医院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导致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停滞不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力普及,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也得到了加快。很多医院都已经从过去手动管理逐步转型为计算机管理,并开始创建医院局域网、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等来对档案进行管理。但是由于部分医疗机构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深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较为落后。
1.2缺乏一套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与标准是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更是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从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缺乏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操作流程,导致在开展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归档、立卷、保管和利用这些工作环节的时候无法可依、无据可循,整体管理工作毫无秩序、混乱不堪。在很多医疗机构中,人事管理系统、收费系统等层次与所属的部门实际要求不符,导致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现象。例如:档案管理的数据储存的方式与接口存在着技术问题,导致数据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转换、对接以及共享,这些都给医院档案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阻碍。
1.3缺乏统一的软件应用系统很多医疗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为多部门、分散式共同管理。例如文书档案、基础档案等都是由档案部门来进行保管和储存,健康档案以及财务档案等都是由保健科与财务科来进行保管,这种分散式、多部门的管理方式促使整个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软件系统作为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形式不一,大大降低了档案的信息化水平,最终导致很多文档的缺失。同时很多医疗机构所应用的管理软件还较为落后,部分还依然应用单机版系统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导致系统难以顺利的实现兼容、对接、升级以及更新,给系统维护增加了难度,以至于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1.4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有限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以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医疗机构也不外乎此,加强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投入,是顺利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医疗机构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仅仅依靠当地财政的预算来购置大量的先进设备是远远不够的,资金投入的局限性导致档案管理部门所需的设备无法得到完善,加之现有设备在逐渐老化和陈旧,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实现信息化的绊脚石。
1.5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以及职业素养偏低很多医疗机构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部分医疗机构还采用兼职人员来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导致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都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加之年龄较大,导致他们无法正常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档案管理,这些因素都对档案的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阻碍。此外,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缺乏创新精神,不符合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规定与要求。
2加强医疗机构档案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努力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为了要充分发挥出档案部门的管理作用,应该要努力完善档案部门的基础设施的配置。例如扫描仪、打印机、计算机一级数码相机等这些设备都应该缺一不可,实现档案部门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确保档案部门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同时,还要努力完善影像存贮系统、通讯系统、财务收费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等现代化管理系统,配置完善各种子系统,应用各种现代化新型软件,进一步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在收集、分类、归档、查阅、存储等工作环节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从根本上来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2.2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时保留传统保管方式充分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在档案查询以及存储方面,应该要努力提高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由于当前的电子文档依然不具备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为此还无法完全替代实物文档。所以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除了要努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之外,还应该要适当保留传统档案保管工作方式,把重要的实物档案保管好,确保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同时进行归档保存,方便日后的查找和阅读,充分保证纸质文件自身所具备的凭证以及法律作用。
2.3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性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还应该要重视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档案在网络保管中具有高效的安全性。档案属于一种原始性的文件,应保证文件的完整性,防止文件在途中被恶意篡改。为此,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技术水平,采用利用防火墙、网关等技术来提高档案的安全性,防止档案受到网络的攻击以及黑客的不法侵入。在整个档案的网络中心系统当中,设置出难以破解的密码权限,采用数字签名、实脸认证等高级机密技术,对电子文档实行严密的防护。同时,加强对纸质文件以及实物档案的保管,把其放置在保险箱内,保险箱设置好密码,防止密码的外泄。任何人想要得到查询文件,需要经过有关部门领导的同意签字,方可由档案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此外,对于各种档案数据需进行备份,加强对电子文档的监测以及维护工作,保证档案的安全性。
2.4扩大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的完善离不开强大资金支持。为此,医疗机构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来扩大资金的投入。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于财政的预算,还应该要力促政府的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努力争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加入到专项建设经费当中去,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首先,医疗机构本身应该要努力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创建出一个多元化的档案信息工程系统。例如,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与电子部门的洽谈与协商,争取获得电信部门在网络上的支持,获取他们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其次,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在采购设备的同时,应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合理购买信息设备,确保信息设备具有强大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最后,档案管理部门在对设备进行更新的同时,应该要努力提高对现有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多渠道的努力,争取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5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聘用具有一定知识文化的人员专门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应努力为他们构建各种学习的平台和深造的机会,定期地对他们进行档案管理技术知识的培训,促使他们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促使他们掌握最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技术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得以应用。此外,医院管理部门还应该要采取奖励的机制,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追求更高的职业理想,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求他们秉持高度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中做出应有的贡献。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和管理意识,加强对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确保医院档案各项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与实施。
3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在医疗机构的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高、缺乏一套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缺乏统一的软件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为此,只有在针对这些问题上努力完善管理制度,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档案的保管工作,提高档案保管的安全性,才能够促使医疗机构档案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实现信息化,根本上提高医疗机构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桂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北京档案,2014,18(11).
[2]赵婷.医疗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4,11(2).
[3]吴伟,王春红.医疗机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3,56(3).
篇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民政部门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当前随着白潮的日益临近,特殊群体需求越来越多,社会福利机构建设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推进福利事业发展进程,适度普惠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一、**县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的现状
近些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一定发展,有效地改善了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目前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21所,其中由政府主办的城镇福利院1所,乡镇主办的农村福利院20所。农村福利院床位数2082张,收养人数2082人,城市福利院床位数89张,收养人数69人。
(一)福利机构建设投入不断增加。1985年以来,全县以城乡福利院建设为龙头,大力改建、扩建和新建福利院,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加人员容纳量,扩大福利院社会覆盖面。20xx年,县政府出台“福星工程”优惠政策,各乡镇政府无偿划拨闲置房产,解决配套生产基地。20xx年,全县共利用学校等闲置房产12处,改、扩建福利院17100平方米,划拨生产生活基地387亩,县乡镇累积投入“福星工程”资金352.3万元,全县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1%,肉食、蔬菜等全部实现自给,年创院办经济收入达到120万元,集中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平1200元。据统计,县社会福利院固定资产由1985年的21万元增加到目前的957万元,年供养金由1985年的5万元增加到21万元。农村福利院由1985年的550张床位数发展到现在的2082张,收养人数由345人发展到2082人,集体供养金由9.2万元增加到312万元。
(二)服务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县历来十分注重福利院内部管理,县社会福利院在1995年就达到了省二级标准,1999年第二次被确定为省级二级福利院,之后,省级福利院评定标准升格,从设施设备、内部管理、医疗和康复、组织建设等方面共制定了35项考核标准,考核指标一百多个,许多原已达到一级的福利院按新标准还达不到二级,而县社会福利院20xx年搬迁到新县城后,抓住县城东迁的机遇,狠抓内部管理,对照标准抓完善,于20xx年被评为省级二级福利院,第三次达到省级二级福利事业单位标准,成为全市两个达省二级标准福利院之一。全县乡镇福利院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先后有6所乡镇福利院迁建,目前已有14所乡镇福利院实现了“住房楼房化,环境优美化,设施配套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的标准,达到市级先进标准。茅坪镇第二福利院跨入省“百强福利院”行列,成为全县最高规格的农村福利院。
(三)自主办院的氛围不断浓厚。全县的社会福利院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收养无依无靠、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残人员、无人照顾的孤儿等。多年来,**县采取政府扶持,自主办院的思路鼓励城乡福利院发展农副业生产,增加院办经济收入,弥补供养资金不足,切实改善和提高特殊群体的供养水平。县社会福利院平均每年生产蔬菜一万多斤,出栏狌猪40头,确保了老人每天有肉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村社会福利院在1999年经济创收产值就突破100万元,创纯收入28万元,人平达到780多元。20xx年,农村社会福利院院办经济创收102万元,纯收入31.3万元,仅生猪出栏收入12.6万元。20xx年,全县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达566人,占五保总人数的38%,财政支付的供养金达到67.92万元,人平达122.26元,人平生活费达到千元以上。20xx年,全县五保供养人员经费由财政统一发放,分散供养人员标准提高,提高到人年平800元,集中供养的提高到每人年平1200元。20xx年全县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达到2082人,供养金额达到312多万元,人平比1985年增加1211元,增长4.2倍。
二、**县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县社会福利事业近年来虽然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为老服务的设施设备与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差甚大。
1、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县60岁以上老龄人61946人,占总人口的15.99%,其中65岁以上老龄人40936人,80岁以上老龄人7117人, 90岁以上老龄人751人,100岁以上的6人;空巢和独居老人21299人,占老人数的34.4%。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我县的老年人数量和社会化的养老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城镇老龄人口逐年增加,目前共有60周岁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5600多人,而全县的城镇福利院仅有一所,只能容纳城市鳏寡孤独等“三无”人员70人,预计到20xx年,**县城镇供养、收养、托管老年人将达到近400人,现有福利 院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全,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2. 福利设施档次低。现有的福利设施特别是农村福利设施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修建的,房屋质量、设施水平、功能设置、活动场地等方面有很大缺陷,如住房内未设卫生间,对体弱多病的老人极不方便,缺少医疗康复室和活动场地等,多数只能提供吃、住等简单服务。在消费结构和老年人爱好情趣不断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以前所建的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适应现时社会养老的需要。
3、“社会化” 程度较低。一是从福利机构的办理模式来看,全县的21所社会福利院均由各级人民政府主办,其中城镇福利院由县级人民政府主办,农村福利院由乡镇级人民政府主办。全县没有一家社会办的福利机构,国办福利机构单纯强调政府对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作用,造成政府完全把社会福利包下来,使社会动员严重不足,行业组织、民间组织等中介组织缺失,社会福利的“社会性”完全没有显现出来。二是从服务对象看,国办福利机构仍以城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者抚养人的“三无”老人为主,如县社会福利院收养的老人中80%以上为“三无”公费老人,农村福利院绝大部分都只收养“五保户”。由此可见,全县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化程度较低。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全县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老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当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为目标,加快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1、坚持发展的观念,加大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前进步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此,首先要确定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的发展方向,社会福利社会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福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逐步将政府投资模式变为政府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立足投资主体多元化,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投资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兴办福利事业,整合社会资源,挖掘社会潜力,满足全社会老人多层次的养老、安老需要。一方面要加快国有福利机构的转型步伐。国有社会福利机构要改变过去面对“三无”老人、“五保户”等传统服务对象的观念和运行机制,要从依赖国家包办、包管向依靠市场、面向社会、自主经营的方向转变。二是积极探索社会福利机构“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的新路子。政府扶持社会福利机构,可以抵消养老服务机构的部分经营成本,这样养老机构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改善养老机构的环境条件,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低价高质的福利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福利机构的服务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建设是第一步,管理和服务是长期的任务,福利机构建设要在增强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逐步增强服务功能。按照产业化思路和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善福利机构设施,改善供养条件,增强服务功能。通过改革将国办福利机构办成示范性、窗口式的单位,充分发挥国办福利机构在社会福利事业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二是要提高服务能力。就是在管理理念上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践行“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乡镇人民政府要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加强对福利院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相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他们的供养标准。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奉献爱心,凡社会捐助给福利院的款物,一律不得冲抵财政资金。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福利院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要积极开展对福利院工作人员的业务和综合素质培训,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有爱心,要开展亲情服务,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一样对待福利院的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福利院的孤儿,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切实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要解决好“三孤”人员看病难的问题,继续资助他们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将他们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篇5
结构设计的安全问题是所有从事结构设计与研究的人们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程设计实践,简述了当代建筑师的设计思维对结构设计安全所提出来的挑战,并且,通过一个结构设计师对当今建筑设计潮流的感悟与认识,提出了保障结构设计安全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文章最后,对参与当代中国结构设计实践的结构设计工作者们提出了一些期望。
■前言
一段时间以来,由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2E侯机厅通道部分倒塌事故引起的对结构安全问题的讨论成为业界甚至各种传媒的热门话题,由之引起的对国家大剧院以及各奥运在建项目进行结构安全再认识的声音也不时传起。特别是对正在设计施工中的奥运项目,按照政府决策部门的意见,建设单位组织结构有关专家逐个项目地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结构设计安全评估。
结构设计安全是我们所有从事结构设计与研究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巴黎戴高乐机场事故是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寿命初期(投入运营一年),在常规荷载作用(没有恐怖袭击、没有恶劣的区域突发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发生的,就是说,一定是在结构设计或施工的某个环节给结构留下了致命的内部缺陷才造成的,这一缺陷既可能是结构设计理论方面的,也可能是结构设计构造方面的,既可能是结构材料使用方面的,还可能是建造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等等。无论什么原因,这种结构破坏形态都是结构设计原则所不允许的,引起我们的警觉也是应该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理性地、科学地、全面地分析和把握结构设计的安全问题。其实,追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历史足迹,我们还是有理由对当代结构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感到自豪的。虽然我们现在感觉是越来越累,越来越难,但是在力学和材料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下,我们所从事的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发展还是基本上满足了那些满脑子求新求奇,求高求广的所谓当代建筑师的表达欲望与需求的。
■世界上没有自由的结构设计师,但假如没有我们,也就没有建筑表达的自由
建筑师设计东西,无非表达两种需求,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需求,另外一种就是表达建筑情感,或者说是通过建筑表达情感。这种情感表达方面的需求可能是来自公众的,也可能是来自政府或领导意志的,还可能就是直接来自建筑师的美学修为的。建筑师可以利用建筑特有的元素,比如建筑材料的材质、装饰材料的色彩等进行其建筑情感的表达,但是这种表达的效果和能力是有限的,建筑师更重要的手段则是借助结构的能力完成这一表达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师丰富的想象力既给结构设计提出了课题、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就给结构工程师带来了风险。
国家大剧院超大超深的地下结构体量,椭球抛物面壳体屋顶和围绕壳体的环形水池都是安得鲁实现其剧院功能需求与其情感表达需求的手法和元素。为了在不超越人民大会堂的限定高度内,完成剧场功能对竖向尺度的需求,“深入地下”是其自然的(也许是无奈的)选择;椭球抛物面壳体屋顶罩住其下的三个功能剧场是建筑师进行区域空间整和的一种手段,在这块区域上的建筑物进行这样的整和处理我认为是必要的;建筑师设置环形水池的目的在于其制造区域宁静气氛的需要,这种建筑情感表达上的需求也是必要的。
国家大剧院
同样的,在建的国家体育场(简称“鸟巢”)以及国家游泳中心(简称“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她们不单单是承载着满足举办奥运会各单项体育功能方面的需求,也还要承载着通过其“别样”的建筑形象来表达全国人民百年奥运梦想成真的情感需求,承载着要为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留下最出色的“建筑遗产”的使命。
自然的,建筑师是无法单独承担这样的使命的,必须依靠结构工程师的支持来实现其“特别”的表达需求。或者说,结构工程师在这个时侯是没有选择的自由的,只有绞尽脑汁为建筑师的这种需求寻找“解决方案”,于是,百年之前的理论物理学命题“泡沫理论”被结构师拿来经过有趣的数学变换,最终成了表达建筑师“看似无序的水分子结构”的最好载体。
国家游泳中心总平面图
■建筑结构形式的争议多半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而是“值与不值”的问题
为了满足建筑师们的“浪漫”需求,在传统的结构构成方式无能为力的时候,结构设计师就必须探索新的、非传统的结构构成方式。结构系统的基本形式,可以说已经被我们认识的差不多了,但是,这种说法只是限于基本体系,并不意味着创造新的结构形态可能性的减少,在拥有无限多样的物种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限定结构形态的类型显然是不恰当的。
结构工程师的任务就是在既要保证结构安全同时又要满足建筑美学需求的杠杆上寻找一个平衡点。只是,世界上终究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各种或是张扬的、或是陌生的结构形态出现的时候,在结构材料科学还没有长足的发展的时候,在我们还不得不用传统的结构材料去实现这样一个个“浪漫”的需求的时候,对结构安全的关注也就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引起一端又一端的“争议”。
从一个结构设计与研究工作者的角度看待这些“争议”,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在力学或规范的原则内寻找到这个“平衡点”的,随后的问题是,这会要我们付出多大的“代价”,或者说要我们支付多大的“结构成本”?我认为对这个我们要支付的成本“值与不值”的不同看法是对建筑结构形式“争议”的焦点问题。
其实,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常常是不能判断建筑的形象与情感“效益”与结构实现的“成本”之间到底谁高谁底的,因为前者是很难量化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保证建筑功能与美学需求的诸种可选择的结构实现方式中找到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
国家游泳中心南北剖面图
国家大剧院南北剖面图
例如,在国家大剧院工程结构的第一轮初步设计时,法国ADP公司确定的结构底板的顶面标高为-26.0米,这个标高受到了中国建筑与结构工程师的质疑,如此深的基槽,且不说开挖与降水的成本会很高,结构寿命期内的抗浮设计成本更是一项很大的投入,为此,我们建议在保证其建筑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建筑底面标高,法方在修改后的初步设计中将这一标高提高到了-22.0米。
与上述情形相反,国家游泳中心工程的建筑设计由于采用了ETFE双层充气膜,这种膜材的造价很高,所以,在相对深挖(增加基础开挖与结构抗浮成本)和抬升建筑总高度(增加围护膜材的用量)的比较选择中建筑师完全依赖的就是综合成本最小化的原则。
■结构工程师要给浪漫的建筑师和建筑师的浪漫设定一条底线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结构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远没有达到可以令建筑师们的“浪漫思维”无约无束的境地。在实际结构的建造过程中影响结构安全的因素众多,一方面,建筑结构理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与实际的偏差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建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都会给实际建造完成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能带来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
所以,建筑师们在通过建筑表达其美学或情感需求的时候,结构工程师们还是要给他们设定一条底线。这条底线不仅依赖于当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而且还依赖于现代结构技术与材料科学的发展水平,依赖于结构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允许他们突破某些“规范”条文的底线,但是不能允许他们突破“基本力学准则”的底线。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国外建筑师的时候,这一点做起来很难,譬如在和安德鲁的法国ADP团队合作设计国家大剧院的过程中,我们就经历了多次的“争执与说服”的过程。
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过程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建筑师浪漫的创意和结构的可实现之间还是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的,因此,我们投入很多精力进行了这种新型多面体空间钢框架结构的试验研究,最终才可以保证这种结构的安全、可靠。
钢骨架结构效果
ETFE充气枕结构
■不能认为结构设计安全与结构设计的创造性是永远的矛盾
实际上,对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忧虑往往会束缚住我们结构设计创造性探索的步伐,虽然这种忧虑不是多余的。发生巴黎机场结构倒塌事故后,我们听到的几乎都是对安德鲁主持设计的建筑的一片怀疑之声,结构设计工程师们,尤其是从事重要公共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师们更是增添了更多的谨慎与小心。
我认为,结构设计的任务始终是:按照建筑的功能与美学需求确定安全、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而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有关标准所确定的原则对结构作用效应与结构抗力进行符合结构实际工作条件(性能)的分析;最终应做到在规定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在现行规范规定的各种荷载作用下,所设计的结构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
为了实现这样的使命,对结构设计安全的自始至终的关切无疑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结构设计的创造性不但是当今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结构设计技术自身发展的要求。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以及新中央电视台等建筑在结构设计方面的创造性探索可以为我们跟踪当今世界先进的结构设计理念提供一些线索,也可以让我们检视一下很多经验的、传统的结构设计思维是否还适应现代结构设计发展的要求。
“水立方”内外效果图
篇6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 2015 )02-0052-03
The design and building of Vet LIMS-Case study of building Vet LIMS of Liaoning Province
Zhao Pei et al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significance and building principal of Vet LIMS in actual labmanagement, analyzed the building module and functions of LIMS ii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control center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the Vet LIMS's functions and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Vet lab;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igitization
在当前兽医实验室的业务种类逐年增多、检测任务量日渐加大、信息量成倍增长的背景下,兽医实验室的业务接待、实验室检测以及结果的反馈、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各环节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可追溯性有了更高层次的质量要求,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和纯人工的数据整理方法远远滞后于信息量倍增的兽医实验室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开始构建的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了当前较为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实现了对实验室的全面的、专业的管理,实现实验过程的全程监控,实现对实验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环节的管理,来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兽医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也成为衡量一个实验室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简介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 ment System英文缩写LIMS)于20世纪6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它是由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的,实现以实验室为核心的、整体的全方位管理,能够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收集、分析和报告,它集人员管理、样品管理、事务管理、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报表管理等诸多模块为一体,使实验室的业务流程各步骤环环相扣,是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综合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
近几十年,国际上出台了许多与LIMS相关的标准和技术细则,比如:美国环保局(EPA)制订的有关健康和环境产品的管理规范;欧共体(EEC)颁布的实验室认证指南;国际标准化机构ISO,制订的IS0-9000系列规范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ASTM于1998年公布的色谱分析数据交换协议(AIA)和分析数据交换和信息存储标准( ADISS)等等。我国已于2001年加入了WTO,为了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兽医实验室应该实施国际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关系到将来区域化网络建成后,各实验室之间数据能否交流、信息能否共享。同时,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对LIMS的原理、技术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将LIMS系统的使用纳入了法制化轨道,这也是LIMS系统这项高新技术发展趋向成熟的标志。
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意义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规范兽医实验室的建设,提高网络信息平台数据质量、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而准确的数据资源,推进疫病监测水平,推进实验室认证认可,提高突发动物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是规范实验室操作程序,严格执行体系文件。遵循管理体系要求,将管理要素的人、机、料、法、环、测等有机结合,实现从样品登记、合同评审、任务下达到实验检测、数据采集处理和查询、直至报告生成、信息传递等一系列工作的闭环式流程化管理,这对全面提升兽医实验室的分析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实验室认证认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实验室认证认可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建立一个严格的程序化管理系统,环环相扣,所有操作均实现授权管理、痕迹记忆管理,实现数据追溯,是有效改进和提高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LIMS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室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指挥、控制和协调,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实验室的实况,快速的提供各种数据信息,改变了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为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使实验室管理更具合理化和科学化。
三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质量数据大范围共享的有效平台。通过授予相应的访问权限,终端用户就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浏览相应的分析数据和结果,提高分析数据的综合利用率和时效性。
四是实现过程监控,强化质量监督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管理层授予一定的权限,实施对LIMS系统的关键过程环节的监督,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过程。这无疑是为兽医实验室的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实验室站在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
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构建的原则
一要遵循依据ISO/IEC 17025标准的原则,构建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LIMS系统是对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计算机化,其功能构建不能偏离实验室管理准则,即应该紧紧围绕标准依据、或是围绕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来构建。
二是遵循检测数据和图像等的自动化采集原则,遵循智能化管理原则,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多年来,LIMS的仪器直联一直是实验人的梦想,英国实验室系统公司为主组成的实验室软件开发部门ThermoInformaticsMy Instrument仪器控制标准以来,LIMS参照这一标准,得以与仪器实现联接,例如Nau-tilusLIMS中即可以实现不同厂家、多种型号的色谱仪和光谱仪的联接。
三是遵循人性化管理的原则,有利于实验室人员的友好录入。LIMS的应用虽然为管理人员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为实际操作者带来不可避免的烦恼,即是将原来大量工作通过计算机登录页面操作,必然受使用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限制,所以LIMS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信息录入、提供批量操作功能、一个按钮实现自动采集等为使用者着想的功能。
四是遵循可改进和可拓展的原则,有利于系统的持续发展,有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国内LIMS系统多采用目前先进的B/S结构,由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能实现局域网内不同地点的访问与接入。LIMS系统本身的N层架构技术也保证了系统内部各表达层和数据存取层的独立性,可单独对系统中某个模块进行升级,保证了系统的可升级性和可拓展性,实现对投入资金的持续使用。
辽宁省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框架的构建
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管理系统下设九项子模块,各模块中再细分具体功能模块,同时保留子模块的拓展功能和增加功能。见图l。
样品管理模块
此为LIMS系统的核心模块。下设样品信息采集、样品信息查询、样品保存、样品销毁等功能。检验样品实现二维条形码管理,实现对样品的快捷查询,实现样品的跟踪、记录和责任追溯。
任务管理模块
系统根据检验类别自动生成唯一性任务编号,指定领样人、主要检验人(责任人),将责任落实到人。多年来计算机软件与仪器的联结,一直是众多用户关注的焦点,中心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实现了针对酶标仪等常用仪器数据的自动运算,自动生成检验结论。
报告管理
构建了“报告制定”、“报告发放”和“报告存档”三大功能模块。自动生成检验报告,可对图片格式报告的多级审核,“所见即所得”的出具检验报告。
设备、耗材、试剂管理
通过建立了仪器设备电子档案,准确反应和记录仪器的检测、保养、维修和报废情况。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与检验结果记录一并进行,很好地实现了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与检验记录的吻合。实现试剂和耗材的库存式管理,通过标记单元试剂信息,从而轻松统计出试剂在某一阶段的消耗数量、可满足的检验份数,从而对实验室资源的整体配置进行判断,有效控制实验室运行成本。
质量管理
将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建立电子书,可随意查询章节内容,并直接调阅某章节对应表格或文件等。实现了快速查询功能。
统计分析管理
对检验结果提供多元化分析功能,是管理系统的重中之重,毫不夸张的说,LIMS除了实现全方位的质量管制之外,就是为数据的统计分析服务。此部分简单来说就是具有统计分析和报表查询功能,查询包括QBE(通过例子进行查询)查询和组合查询方式。
系统维护管理
管理LIMS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包括检验项目、基础参数、日志管理、优先提醒等信息的建立,文件资料等数据库的管理和备份等。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必要组成部分。
拓展与展望
未来系统为适应高度专业化、智能化、自动化要求,涉及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甚至是跨学科的。系统功能可以不断拓展与修改。
嵌入全省地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应用,按需求自动绘制各种地理图表,使得检测、监测数据在全省的地理分布及阶段内区域走势清晰可见、一目了然。
篇7
班风是指一个班集体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经过长期的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在全班学生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也可以说是一种不易更改的习惯势力。它通过其群体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诸方面表现出来。它虽是一种摸不着、听不到的精神状态,但人们在班里随时都可以感觉到,而且是一种制约性很强的力量。
班风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确定班风的标准。通常是把这种标准用几个字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它的内含可以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加以解释。这样既可以明确班级奋斗方向,又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班风标准“勤奋,进取,和谐,求实”,它的涵义是:勤劳,勤恳,努力(工作或学习);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团结、帮助,关系融洽;讲求实际,注重效果。②指导学生制定“班级法典”。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它需要一整套科学的全面可行的运行机制。从动态看,班级以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形式体现其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规范)功能。制定“班级法典”,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可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班级就可以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运行规章制度,确保正确班风的形成。③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搞好班风建设,必须依靠全班成员发挥高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人人具有主人翁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良好的班风约束下,引导学生关心“班事、国事、天下事”,从而使学生视野开阔,胸怀大志,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勇于实践,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④将班风的标准分解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在制定“班级法典”时,从实际出发,将这些行为规范逐步提出,逐步实施,时刻检查,定时总结;对待偏离规范的行为,及时开展对事不对人的评价讨论;利用周会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正面教育,以提高认识。
二、纪风建设
纪风是学生在遵守纪律方面的风尚。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制定规章制度,有明确的纪律要求和约束。规章制度就是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古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约束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的必要措施,是学生品学兼优的必要保证。
纪风建设的内容应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制定的对《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校纪校规”的必要补充和更具体的规定。根据班级管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出勤纪律、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纪律、三操(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一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纪律、公物爱护纪律、宿舍纪律、唱歌纪律等。只要是经过班级讨论研究决定的,经过实践检验有助于加强班级建设的班纪班规,作为班主任,必须做到检查落实的专人负责,专人监督,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持到底,公正执行。这样,才能确保班级有严明的纪律,为其它两风的建设奠定基础。
三、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面貌,它是经过长期细致的培养和严格训练,在全班学生中逐步形成的将知识技能纳入自己认知结构中去的一种学习精神。我们知道,纪律严明,只能保障一个班级的存在;而勤奋的学风,才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勤奋的学风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个班级的生命。如何抓好“学风建设”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把好勤问关,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学风。学贵有疑,问是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上课沉闷,无人发言,师生中断交流,教师无法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能力转化的效度,学生主体地位落空,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流程停滞不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把勤问制度化,明确化,规定每一个学生一周内的提问次数,并专人记载,一周一结,陟罚臧否。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勤问老师,形成质疑学风,提高了教学效果,落实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学相长“双促双发”。
其次,把好作业关,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风。为此,我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突出学习委员、课代表、小组长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明确交作业的时间,对早交作业及时封存,杜绝抄袭;三是强化作业个性意识,不随意批评作业做错的同学,并使其认真纠正错误,帮助他进步。
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存在问题 ; 完善措施
一.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现状
(1)现行工程质量检测模式导致检测单位第三方公正性地位得不到保证。主要表现在工程检测费用由被检测单位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1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规定,检测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这将比较有效地改观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对检测机构形成较大的政策支撑。但目前这种局面还没有形成。
(2)部分检测机构基于部门利益形成保护。根据检测行业协会的了解,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检测机构依附于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科研单位、高校、质监机构等,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利益保护群,特别是依附于施工企业的检测机构,其检测结论公正性受到质疑。
(3)工程现场质量与检测责任行为无法直接联系,“仅对来样负责”, 但事实也无法把作为责任主体的检测机构和工程现场质量的责任进行有效的连接。有相当部分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管理者,仅把检测作为资料过关的阶段。
(4)检测试验行为规范得不到保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建设行业的管理者以及工程的其他相关责任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特别是检测市场的全面放开, 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检测机构更看重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行为未得到有效约束和监控。
(5)检测机构小规模现象造成市场恶性竞争。检测机构小规模,市场准入较低,势必产生一哄而上,追求短期效益行为,严重影响检测的规范和质量;同时,产生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不利于检测领域的检测技术创新和发展。
(6)管理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由于人力条件有限,难以对检测机构进行“全天候”的监管,况且大部分的检测属试件破坏检测,很难做到“追本溯源”。
(7)检测机构的淘汰制度、吊销制度、公司信用制度不健全。
二.当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和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用试验和检测结果来反映的。在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时,试验和检测报告是必不可少的质保资料。一旦报告失实,将无法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质量情况,给社会和公众安全带来隐患。但目前,试验和检测机构存在以下几个比较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质量。
(1)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质量管理、经营理念上存在不足
①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管理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真正一线检测人员经验不足,与检测机构申报资质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其原因:一是申报资质技术人员从外单位聘用的;二是作为检测一线的检测人员现场检测经验不足,对一些技术性问题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检测等制度流于形式,只是挂在墙上,应付各种形式的检查,与真正具体执行相差甚远。③缺少有关新规范、标准、图集、资料等,现场检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不足,一些新标准已开展较长时间而没有严格执行。(2) 假报告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检测单位的社会形象,破坏了检测工作的准确、公正、科学性。虚假报告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在检测记录上直接划改,将不合格报告更改为合格报告。②直接收取施工单位的检测费,施工单位不送样品,试验也不做,直接开具虚假的合格报告。③对于群体住宅、小区工程,送一份试样,出具多份合格试验报告,减轻试验负荷,赚取不正当利润。④对于一份有多组试件样品的报告,抽掉不合格的试验数据,只开合格样品的报告,替施工单位开脱责任。⑤为了施工单位的验收需要,在工程验收前补开虚假报告。这种行为,一部分是因为检测单位利益的需要,还有一部分是出于当地上级部门或其他利害关系的需要。⑥为满足检测单位的需要,降低试验标准,将不合格样品开具合格报告,或为检测客户隐瞒不合格情况,不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3)检测单位为了业务需要,向监理、施工、建设单位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行贿,严重影响到检测工作的科学公正性。(4)部分检测员试验时不通过统一的原始记录本记录原始数据,在计算出试验结果后才填写原始记录数据。(5)部分检测项目检测人员不进行试验,而叫一些无试资格的临时工做试验,然后检测员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不能真正地掌握原始数据,影响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6)检测市场收费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一个地区存在几家检测单位,互相竞争检测业务,检测价格竞争时互相压价。②具体某个单位工程时,进行包死价,例如,某一幢6层住宅楼,以4000元价格负责所有检测试验。③在具体某项检测项目时,没有按照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而是采取百分比,例如收到具体检测项目80%或更低。
三.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管理①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从业人员的考核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手册中管理人员和现场一线检测人员必须在位在岗,真正发挥其抓管理,管质量、效益的作用,对于长期外聘人员必须解聘。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年检有标准,一切按制度办事。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提高其业务技能,保证检测工作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③工程质量检测的行业管理部门,在把好检测机构资质审批的同时,做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和动态考核。因为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特殊性,在落实质量责任的同时,要加大省、市两级管理部门的巡查年检力度,通过巡查年检,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甚至停检整顿,直至吊销检测机构的资质,这样才能做到资质标准不降,监督管理到位,检测数据的质量得到保障。(2)对于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不规范的行为,省、市主管部门也一直采取一些管理手段进行监管,此如三级密码管理制度、报告统一格试、报告统一印刷序列号等来监控虚假报告资料流入工程中,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为了规范检测工作,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对策:①样品委托管理 接样室提供给检测客户样品委托单,由客户填写,委托单应标明检测项目的检测参数、标准、价格等详细信息,接样员把委托单内容输入微机并打印;任务单在空余时间集中统一打印,由微机自动生成按项目分类的任务单流水号,同时微机可打印样品标签,方便样品标识;按照三级密码制度,样品编号与委托单编号相互独立,这样检测人员就不能知道样品是哪个检测客户,也不会产生一份样品多个任务书,每个任务书上的检测项目不能随意减少,就不会产生随意抽掉不合格数据,减少了弄虚作假的可能性。②检测数据及原始记录的管理 检测人员领取任务书后,按任务书要求对样品进行检测,应保证两个人参与试验,一个试验,一个记录,互相监督,经两人签字后,交审核人审核签字后,检测数据不能够再修改,检测人员在输入每个任务的检测数据时,微机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编制检测报告。③检测报告编号在检测报告中唯一的,报告经签发后,不得进行更改。(3) 对于不合格检测报告统计,采用微机直接生成不合格统计报表并打印出不合格报告,上报当地质量监督站处理,减少隐瞒不合格报告可能性。(4)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收费的管理,在微机中直接统计各个检测项目,并根据检测价格指导价,管理部门可直接计算出收费具体情况,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处罚,可直接规范行业价格竞争,减少不正当的竞争,规范检测市场。(5)对于一些检测单位乱收费,及个别检测人员不按规范进行检测的违法乱纪行为,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及《广东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建筑法》中的规定,进行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结 语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除在我省的一些地级市还属于事业单位管理外,一般都是中介服务性机构,在检测过程中,除了省、市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定期巡查年检外,机构内部还应加强练“内功”,保证检测工作规范开展,检测报告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使检测工作不受任何形式、任何理由的干预,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对策,加强质量管理,积极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论证,使工程质量中的检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减少工程质量隐患。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多元化;设置;改革
一、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宏观环境中的不适应
理财人员素质的提高有赖于财务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育中仍然存在种种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从宏观上看,一是人才需求的市场化与高校教育中专业设置的非市场化之间的不适应。我国高校专业的设置权限一直控制很严格,就拿财务管理专业来说,改革开放十几年后,教育部1998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才在工商管科下新设立了财务管理专业。这样做虽然降低了高校专业设置中的风险,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我国高校专业建设明显落后与社会需求,也落后于国外大学的事实。二是社会人才需求“实用化”与高校专业教育教条化倾向之间的不适应。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实用化”,希望企业是人才“用武”之地,不希望本企业成为人才的“练武”之地。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高校虽不应该也不可能所有专业都完全适应企业的这种需求,但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的专业应该与其需求相适应,否则教育服务与社会的说法也就成为单纯的口号了。而目前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对于注意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说得多,做得有实际效果的少。
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体系建设中问题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产生是与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机构的发展相联系的。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有关的内容加入到金融的微观中,货币金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成本与效益、资金流量、信息及其等问题,并逐步形成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体系,即以金融市场为基础,注重财务分析、定量分析的新型金融学。这在美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定位上可见一斑。他们要求所培养的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该掌握:(1)企业如何进行财务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单个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经济;(2)企业如何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3)金融市场的运作及其工具的使用;(4)金融组织或机构如何运营,并加以具体,从而能够在大型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政府或非营利机构从事金融与财务工作。由此可见西方财务管理教学表现为两个重点:一是公司财务管理,二是金融市场。公司财务管理部分包括公司财务决策、公司财务分析与诊断、国际财务管理、企业税务等;金融市场部分包括投资学、证券分析、期权与期货、外汇实务、金融法规等,不论作为公司理财人员,还是作为金融界从业人员,都需要同时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
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理财学专业,它是从学科中独立并加以发展形成的一门年轻学科。根据我们对其他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进行考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模式定位不准确。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从会计学、财政学和金融学等专业分离出来的,在培养目标上仍带有相关专业的特点,与这些相关专业相比较,自身特点不明显,不突出。
(2)课程体系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和发展的步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多层次性。课程体系也要具有多层次性。
(3)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由于定位不明,课程体系陈旧,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群之间在内容上互不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
(4)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管理上过于呆板划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将规定性与选择性有机地结合,学分制只是学时制的翻版;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与现时经济生活脱节,文理知识互不兼容;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在教学手段上,教学设备简陋,主要教学手段仍是“黑板加粉笔”,机辅助教学、电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可以说这方面改革和发展差距还很大,任务也很艰巨。
此外,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还存在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校内财务管理实践缺乏,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新的财务管理环节尚待开发,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
三、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知识结构定位
高等学校既然以育人为基本职能,那么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及规格做出规定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成为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在培养目标上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需要。对于财务管理这样一个专业性相对较强而又与工商管理领域的其他多个环节存在广泛联系的学科专业来说,确定其培养目标应突出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专业操作技能与综合管理能力的关系。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中一门综合性很强且关系企业经营全局的管理业务。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既应通晓财务核算的技术、方法和财务管理程序,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更应从战略上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
二是“通才”与“专才”的关系。“通”与“专”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密,隔行如隔山,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能够为各“行”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相关“行”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又十分密切和普遍,这又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能过分单一。正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通才”基础上的具有突出专业特长的“专才”,这也是符合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
与上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应有三大支柱,即扎实的会计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
下面我们从两个角度财务管科与其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一是财务管理与学科的关系,它们都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只是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罢了。二是财务管理与其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三、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构想
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计,本质上取决于该专业学科内容及构成的特征。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及其构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公司财务为基本研究对象。虽然财务管理活动广泛地存在于一切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但其中一切企业财务活动最为典型。在各种形式的企业组织中,又以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最为丰富多彩。所以,尽管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覆盖各类组织的财务活动,但公司财务是其重点。(2)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及营运资金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学通常将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及利润分配决策列为三大财务决策,而营运资金管理亦称日常财务管理则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的一项经常性的财务管理活动。(3)日益增多的派生内容,比较典型的有:企业购并财务、破产与重整财务、通货膨胀财务、跨国公司财务、中小企业财务及集团企业财务等。
根据上述特征,从实践上看,大致有四种设置方式:(1)按管理主体设置;(2)按管理对象设置;(3)按管理环节设置;(4)按多元标准设置。
表1-财务管理专业体系设置表
设置方式 按管理主体设置 按管理对象设置 按管理环节设置 按多元标准设置
主要内容 个人理财
法人理财(事业法人\企业法人) 投资管理
筹资管理
利润分配 财务预测
财务决策
财务预算
财务控制 初级财务管理
中级财务管理
高级财务管理
财务专题研究
优缺点 某一行业或部门的各种财务管理内容、管理环节集于一门课程之中,单门课程内容紧凑。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全日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讲,则因开设这种综合课程而使某些新内容难以充分展开;另外,逐个部门去讲授容易重复,实际上往往只能突出某一行业而难以使学生系统把握各部门财务管理的共性知识。 对于专题教学比较有利。
课程的整体性较差,对有关难以作相互联系的,如预测中的筹资就离不开投资。另外,如此设课,财务管理原理部分的内容也较难安排。 以财务管理循环过程为基础,课程体系层次清楚,系统有序,程序性较强,可以避免课程内容设置上的分离或交叉问题,各分支课程与原理部分不容易重复,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进程。以管理环节为框架,也便于分别吸收和容纳现代财务管理的新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其缺点主要是,各种业务内容逐一罗列,未顾及管理对象是一个整体,没有从管理对象这一整体出发做到各环节知识的有机整合,给人以散乱的印象,不利于从整体上研究解决问题。 如财务管理学原理按环节设置授课内容,中级财务管理按管理对象设置教学内容,高级财务管理按行业或特殊业务设置内容。这样不仅学科体系相对完整,内容上也较丰满。
但是按环节和按对象如何结合,也是一个难题,这主要体现在财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上。从西方(主要是美国)财务学专业课程设置看,他们按管理层次分设财务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三级课程,遇到的问题是第一种和第三种课程的教科书易于解决,而第二种课程无现成理想的教科书可供使用。
适应对象 在职干部培训。 大专和本科在校生 中高级在职干部培训,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本科或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各种设置方式各有利弊,不能要求以一种方式适应所有的需求,因此我们认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原则应该是多层次立体模式,即,低端以管理内容为设置主线,高端教育以问题导向方式设置。具体安排可以考虑大专及本科以管理内容设置,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硕士研究生以管理环节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或按管理层次设置,分财务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
————————————————————————
主要:
[1]袁广达:入世后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会计研究》2003(3)。
[2]姚正海,梁栋桢:论全球化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江苏大学学报》(高等研究版)2002(9)。
[3]赵息,鹿娟: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科学版)2003(9)。
[4]张凤林:新时期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论,《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3(11)。
[5]郭冰,郭泽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管见,《财会月刊》2003(4)。
[6]赵自强,韩绘萍:对学与财务管理专业交叉互补问题的探讨,《经济师》2003(5)。
[7]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1999(3)。
篇10
关键词:医院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架构;设计;构建
引言
医院检验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HLIMS)是基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进行医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的系统[1]。HLIMS系统在实验室信息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医院检验流程自动化,检验信息传输、存储、分析的载体,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医疗深入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今天,HLIMS系统技术更加智能化,功能更加完善,效率更高,极大地、深刻地决定了医院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医学检验大数据中蕴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检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医疗服务,且在疾病的预测、治疗的智能化方面,大数据分析也可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2]。HLIMS是医院业务工作的基础和业务支撑系统,HLIMS承担着医院的门诊、住院的医疗辅助任务。随着医院的规模扩大、患者量增多,HLIMS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HLIMS数据规模也越来越大,HLIMS管理与质量标准越来越严格[3]。在大数据背景下,HLIMS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以高标准建设HLIMS是现代化的实验室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
1大数据对医学检验的应用分析
近些年来,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技术、设备也越来越先进。HLIMS系统实际是一个数据共享平台,数据来源于各种检验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器、血液分析仪器、血凝分析仪器、电解质分析仪器、电泳分析仪器、电发光分析仪器、化学发光分析仪器、全自动酶标仪器、免疫分析仪器、尿液分析仪器、尿沉渣工作站、细菌培养及鉴定仪器等[4]。HLIMS对上述医学检验仪器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存储、数据传递、整理,并为患者提供查询、打印服务,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大数据信息构成了患者的全部信息的六成以上,为疾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而医学科研与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如生物芯片、临床基因检测、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肿瘤的基因诊断、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等都为检验信息提供了海量数据[5-8]。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对疾病的预防、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2HLIMS需求分析
2.1功能分析
HLIMS功能需求须按照医院的检验业务流程制定,功能模块按照不同的用户需求设定。系统按照不同分类用户设定不同的权限。(1)管理人员功能模块:有权登录HLIMS系统的人员应当包括系统管理员、医生、护士、技师、检验科工作人员等。在用户的管理人员模块中[9-12],系统管理员可以实现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管理,如注册、修改、删除等。普通用户如医生、护士、技师、检验科人员,具有管理人员的一般权限,如个人信息维护、查询等。(2)检验数据管理模块:患者检验过程中,检验设备产生大量检验数据,这些数据经分析后,统一汇总至数据库中。检验数据管理模块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管理,以利于用户查询,检验数据管理模块支持用户审核报告并内置审核算法。(3)质量控制管理模块:医院检验仪器数量庞杂且十分精密,需定期进行测试,以防止仪器不精准导致检验数据出现偏差。因此,在HLIMS中设置质量控制管理模块。质量控制管理模块的用户主要是仪器管理技师,技师通过此模块设置测试的范围、阈值标准。仪器设备在长时间处理样本量后,可能触发质量控制模块的危机阈值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质量控制管理模块对医院检验仪器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在仪器阈值报警信号出现后,立即提示仪器管理员进行处理,并按照优先等级提示处理危急情况顺序。
2.2HLIMS系统的运行保障需求
(1)HLIMS运行性能:医院检验数据量极大,一家普通三甲医院的检验样本量可达上万条,HLIMS在处理如此海量的检验数据过程中,必须稳定运行,一旦出现宕机、崩溃,其结果将不堪设想,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因此,HLIMS系统在并发性、内存、响应时间等方面要性能优越,能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问题。(2)可扩展性:医院HLIMS系统按照不同医院等级需要设定不同的级别,但是在医院检验业务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HLIMS支持系统硬件升级、软件升级,提供功能模块扩充,数据容量扩展。(3)系统的可维护性;HLIMS系统的搭建须考虑系统整体架构、接口、功能模块的特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便利性。(4)检验数据的安全性:HILIMS系统存储、处理的数据都是患者的信息,涉及到患者的隐私权和伦理,检验数据的传输、存储、查询、修改等都关系到患者的权利,对检验数据应当采取不同等级权限来保护患者的信息安全。
3HLIMS总体架构设计
HLIMS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是两个系统,HLIMS与HIS保持数据交换、传递。HLIMS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HLIMS在架构设计上采用传统技术架构中的三层,如图1所示。系统分为数据库、支撑层、应用层等。HLIMS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检验设备提供数据,按照系统的预定功能实现数据采集、检验、报告形成、质量控制管理等。
4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4.1HLIMS的数据采集与传递协议
医院的不同检验仪器设备由于厂家不同,可能通讯标准不同,因此,应按照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和交换协议处理。HLIMS本身就是一个数据交换、协同的平台。检验设备的通讯协议采用双向通讯协议,这种双向通讯协议的优点是传呼效率高,错误率低。
4.2HLIMS数据库配置
HLIMS数据库采用SQLServer数据库。这种数据库最大的优点是采用电子连接备份方式,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备份。电子连接备份后的数据能够自动传输到数据中心。SQLServer数据库在镜像故障转移中,可实现多组同时进行,多重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4.3HLIMS与HIS的集成
HIS是由住院系统、门诊系统、HLIMS、Pacs等系统连接而成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HLIMS与HIS实现对接后,HLIMS中的数据可实现共享,医院的工作站可实现对HLIMS中的数据进行查询,输入、自动更新数据、打印等。为确保HIS与HLIMS顺畅连接,在接口设计上应考虑安全性因素,HLIMS与HIS数据共享时,必须基于数据的信息一致性、完整性。并且,HLIMS与HIS的信息传输必须确保实时性。HLIMS与HIS程序接口采用HL7标准,这种标准的优点是HIS与HLIMS信息跨平台传递通畅,系统对接口自动调用,信息传递不存在延时,避免数据库读写操作,增强了信息的一致性与完整性[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