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时间:2023-09-21 17:0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农产品背景

篇1

[关键词]东北经济区;农产品;绿色物流;物流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6.02.020

1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

物流业是运输物品或产品的服务行业,那么绿色物流指的是在物品或产品以及商品运输过程中注重了环境保护问题,将环保理念融合到物流产业当中,在我国,最早提出绿色物流的是《物流术语》一书,其中对绿色物流给予了严格的定义,是在物流各环节中对环境造成的各种污染以及各种危害进行抑制,在最大限度利用物流资源的同时对环境起到净化的作用。在绿色物流的各环节中,在保证正向物流的同时,也要注意供应链下的逆向物流,再对已有的物流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优化整合资源

对现有的资源进行集中利用,不但可以提高利用的效果,而且还能减少浪费和消耗;有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物流设施以及资源当中有一半以上处于空闲状态,如此大的浪费与物流业的发展显然是相悖的,绿色物流根本无从谈起。

1.2节能环保的运输模式

农产品的运输过程必须要有交通工具,无论是哪种交通工具在运输过程中都会造成尾气排放,无形地造成了空气污染,绿色物流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运输任务的合理安排尽可能地降低车辆的空载率。

1.3绿色储存

物流业离不开仓储问题,对于仓储既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针对仓库的位置与配送路线设计出合理的仓储方案,争取做到既要节约运输成本又要避免仓储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危害。

1.4绿色包装

在农产品从生产地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对其进行包装,因农产品的特殊性,会使用大量的编织袋进行包装,大部分的包装材料均为一次性使用,使用结束后,大部分被消费者扔掉,一些塑料包装以及泡沫包装不能在短时间内分解,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绿色包装要求一些物流业务的经营者要对包装进行改造,使用一些环保型的包装材料,对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

1.5逆向物流

所谓的逆向物流就是指参与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相关活动,比如资源回收再利用、资源替代以及资源处置等。实施逆向物流可以使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效果。

2我国东北地区粮食绿色物流的现状

我国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产粮大区,是玉米、大豆、小麦的主要产地,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大都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如此数目众多的粮食在存储和运输等一系列的环节中都存在很多的问题,粮食物流是一个很系统的过程,它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种植、买卖、仓储、运输、加工一直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一般人看来,粮食物流被看作是单一的运输、存储和装卸,只关心产量和收成以及价格的高低,不考虑粮食的流向,因此造成了粮食物流因环节链的脱节而影响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另外在粮食的运送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运输污染

从国内形势来看,近几年利用汽车运输粮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这里要特别指出长途汽车运送所排放的尾气以及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2运输成本

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缺少精加工,经过调查,发现每100吨毛重粮食中经过筛选会产生将近2吨的杂质,这些杂质也就无形地增加了运输的成本。

2.3运输过程中管理不善

各种粮食以及农产品在长途的运输过程中因气候或天气以及人为管理不当等因素造成的腐烂、变质现象比比皆是。

2.4存储不善

粮食存储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差,多数粮食存储仓库害虫肆虐,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2.5化肥农药残留过多

农民在种植经营过程中为避免植物的病虫害,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农药,以确保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殊不知过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粮食以及一些其他农产品的销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3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建议与措施

3.1建立绿色、安全的农产品销售系统

根据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以及安全条例,在东北地区加大对农产品主要是粮食商品市场的硬件投入,打造一个高标准的批发地和周转地,免去农产品经过长途运输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和浪费,对于不合格、不达标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配备专业的农药以及化肥检测仪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

3.2增设农产品绿色通道

在东北地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调度指挥,联合公路、铁路等交通部门,逐渐形成高效率的运输体系,对于路上设置的收费站进行免费直接通行,确保运输过程的快速和运输成本的最大化压缩。改进运输车辆装置,对于高质量要求的粮食或农副产品,尽量使用集装箱,防止变质或腐烂。

3.3加强法制法规建设

卫生防疫部门要及时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等,执法人员要做到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督,对于“问题粮食”“问题农产品”要坚决严厉打击,避免进入批发地或周转地,保证绿色物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粮食的种植受土地、气候、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在一个地区种植不适宜的粮食品种,其产量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农民的收入也会低很多,劣质粮食会对仓库储存造成严重影响,大量的滞销粮食积压在仓库,严重阻碍了物流的正常运营,因此,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对于东北地区发挥优势和保护农民的长久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3.5优化库存管理

仓储在整个物流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仓储在物流过程中具有时间功效和地点功效,它是减少物流成本的关键,粮食的仓储必须保证来年新粮上市之前的供应量,仓库存量过大或存储时间过长都会无形增加管理的费用,进而增加物流成本,在东北地区仓库存量要保证在一年之内周转4次以上。既不能出现粮满为患,也不能让粮库没有粮源。

3.6改进仓库的储存设备

在东北地区,现有的大型仓库都是早些年遗留下来的,我们通过走访发现了,有的仓库设备老化,有的仓库漏雨漏风,没有熏蒸设施,有的仓库没有灭火设备,从根本上说,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和质量,所以,对现有仓库的设备改进刻不容缓,具体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仓库改造技术,建立起具有现代化、多功能的仓库。

总之,绿色物流赋予了物流业新的理念,它着眼于未来,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就农产品来说,除了关系到人们生活的环境之外,还注重安全与健康。在今后的农业经济发展中,绿色物流将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物流会成为整个农产品乃至社会经济的主要潮流,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陈子侠.现代物流学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2

1对绿色贸易壁垒给予正确的认识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真正有效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北省兴隆县农产品贸易的不利影响,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对绿色贸易壁垒给予全面、准确和客观的认识,进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河北省兴隆县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

2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绿色壁垒的标准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大力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逐渐成为打破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为此,河北省兴隆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第一,有力依托国际标准。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河北省兴隆县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不能仅仅参考我国的各项标准,而是应该有力依托国际通用标准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于农产品各项技术和指标的相关规定。只有真正按照国际标准生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才有可能完全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第二,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从河北省兴隆县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主要的经营方式。为此,河北省兴隆县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加强宣传,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而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要想生产出合格的绿色食品,必须转变农民的观念,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同时改变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积极诱导农民与出口企业一道参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

3增加科技投入,优化产品结构

河北省兴隆县的农产品贸易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还必须适当增加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机构。为此,可以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积极研发和培育高产值新品种;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于与农产品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发力度,改进农产品出口的加工工艺和包装,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4实施多元化的市场战略

对于农产口的出口贸易来说,多元化的市场战略是分散对外贸易风险,有效避免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当前,河北省兴隆县农产品对外贸易市场过于集中的特点决定了河北省兴隆县必须尽快实施多元化的市场战略。长期以来,日本、韩国和美国是河北省兴隆县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大约占到出口总额的50%。也就是说,如果日本和美国一旦采取极为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手段,制订严格的标准体系,那么河北省兴隆县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将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河北省兴隆县的农产品对外贸易要想求得更快发展,必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对农产品的出口结构进行调整,在稳定和扩大日、韩、美、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几内亚、冈比亚等新兴市场,努力发展拉美、非洲和大洋洲市场。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河北省兴隆县农产品对外贸易出口额,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因绿色贸易壁垒给河北省兴隆县农产品对外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5结语

篇3

物流管理论文2400字(一):精益物流管理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在农产品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精益物流的管理工作支持。对精益物流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此种全新物流管理模式,主要为降低资源损耗,缩短不必要环节带来的消耗。而农产品作为现代精益物流重要环节,不仅是探索农产品供应链主要环节,更能提升客户满意程度,逐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农产品与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益化与个性化农产品服务。

关键词精益物流;农产品;供应链;应用策略

农产品为大众生活必需品,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销售量,推动国内农业发展。在农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变革中,全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出现。此种全新农产品供应模式,不仅能降低农产品生产盲目性,更能最大限度减低生产所带来的风险,不断提升农户效益空间。国内农产品行业迅速发展,这也意味着,农产品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行业发展能力,应从农产品供应着手,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带来的损耗,实现精益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价值,获得更多利润。

1当前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不足

1.1供应链流程相对复杂

对当前农业供应链结构加以分析,就国内农产品供应链来说,在供应链系统中包含生产、供货、物流与客户等不同环节[1],这些环节之间联系极为紧密,任何农产品供应链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农产品供应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正是这些不同环节要求,导致国内农产品供应相对复杂。再加上,在农产品实际运输过程中,对运输时间、存储以及保鲜技术要求较高。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体农产品运输质量,最终在运输途中增大农产品损失,难以达到农产品客户需求。

1.2以往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较为传统

在以往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多采用传统农产品供应模式,此种模式相对落后、单一,不仅难以满足迅速发展农产品行业,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行业资源整合[2]。对当前农产品供应进行分析,依旧采用分散供应与经营模式,在此种模式中,农产品供应商占据重要位置。但是,传统农产品供应商,整体水准并不高,难以推动农产品供应行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单一、落后农产品供应模式,不仅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大众对农产品需求,更会由于农产品行业资源整合方式不当,导致供应链不同环节出现利益冲突,最终降低农产品质量。

1.3农产品供应链先进技术难以得到应用

对当前农产品供应工作加以分析,由于农产品供应环节相对复杂,供应过程涉及诸多环节,都会增加农产品供应系统复杂程度。其中,在部分农产品供应过程中,需要应用技术方式之处农产品供应,确保农产品供应各大环节工作顺利开展。但是,就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加以分析,这一环节体系并不完善、成熟,很多客户并不了解农产品运输关键信息,信息了解不及时、不全面,极易影响农产品整体销售。这些关键信息不畅通,势必会影响农产品整体供应环节稳定性,导致农产品供应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2农产品供应链应用精益物流管理有效策略

2.1应用标准化农产品精益物流管理工作

对于当前农产品供应工作加以分析,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整体供应能力,降低供应过程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实际农产品供应精益物流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构建标准化、精益化物流管理方式,并以标准化精益物流应用管理为基础,做好精益化管理工作。例如,在精益物流管理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在物流生产企业与客户之间构建标准化物流管理意识。其次,应做好农产品人员培训工作,以精益化、标准化供应链为基础[3],及时检查农产品供应各个环节工作,并考察供应落实程度。最后,在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应培养工作人员标准化管理意识,并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管理标准化体系,进而以更为严格、标准管理方式,最终实现精益化物流管理工作。

2.2应用信息化建设精益化物流管理

在当前农产品供应链运行中,应当以物流管理方式与供应为基础,在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引入先进技术方式,并结合信息技术构建农产品精益物流管理平台,借助平台实时更新农产品最新供应效益。作为农产品生产与供应环节,应结合信息化工作,不断调节农产品生产情况。借助信息化平台,农产品运输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物流信息,并在平台上,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工作。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精益物流管理,不仅能维护农产品稳定运输,更能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

2.3不断简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流程

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越烦琐,所带来的农产品损耗越大。因此,为解决农产品供应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传统农产品供应流程,做好农产品供应流程删减工作。首先,在供应流程删减过程中,应结合先进技术,构建农产品专业平台,并做好农产品资源整合工作,以此删减农产品不必要环节[4],做好农产品资源整合工作。其次,应结合不同城市农产品供应环境,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及时了解不同农产品供应需求,最大限度避免农产品浪费问题出现。而对于农产品供应商来说,为避免供应环节农产品浪费问题,应结合农产品运输要求,做好农产品供应简化工作,最大限度提升供应效率,使精益物流管理工作开展得到充分落实,并为供应企业设置良好形象。

3结束语

对当前农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进行不断研究,要想进一步简化供应环节,降低农户与运输企业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并做好精益物流管理工作,对传统物流供应方式加以优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先进技术,打造专业信息共享平台,使供应链各个环节能够掌握更为精准、时效性信息。只有这样,不断简化供应链流程,以标准化流程体系,开展农产品供应工作,才能实现农产品资源整合与实践,做好农产品物流服务,构建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实现精益物流管理,为农产品行业发展带下坚实基础。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探索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实施途径论文

【摘要】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是提升物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围绕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现状进行阐述,详细分析具体的管理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绿色物流管理先进技术

前言: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较为突出,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注重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其中,使之适应当前绿色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管理者对绿色物流的相关知识掌握不透彻,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只做表面工作,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物品的运输以及包装上,而忽视质量问题。责任意识不强,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积极性较低。第二,技术水平低,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开展绿色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此保证绿色物流链的完善性,针对在物流数据数据采集以及传输的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操作,忽视对绿色物流管理技术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绿色物流管理质量,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物流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涉及方面较多,包括运输、加工以及包装等环节,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有限,经常出现岗位职责不明晰的现象,各部门参与工作积极性较低,不利于保证物流供应链的平稳发展。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一)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需要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以此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第一,定期开展绿色物流相关主题培训大会,邀请社会上优秀的专家学者前来指导,针对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要对绿色物流管理的流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升绿色物流管理质量。第二,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型人才,尤其是在人才招聘的环节中要对应聘者的绿色物流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岗操作,在此之前提供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并由专业人员带领操作,定期对人才的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态度以及能力进行测评,以此为依据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三,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发展原则,物流企业要积极鼓励物流管理人员到优秀的企业开展实践交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则,并将优秀的管理经验应用在自身的管理工作中,以此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完善人才竞争机制,针对在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与一定的奖励,以此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

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是保证低碳环境下绿色物理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此环节中要发挥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大力度研发先进的技术,以此为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积极与先进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完善自身的物流配送技术以及运输技术,尤其是在物流数据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其中,有助于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从整体上提升绿色物流管理效率。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实现绿色物流自动化、绿色物流网络化以及绿色物流信息化,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借助绿色物理信息技术结合物流企业的经营以及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集中优化与升级,在企业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优化物流企业工艺流程,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在此环节中可以将信息监测技术应用其中,实时对绿色物流的运行流程进行监测,并及时收取运行数据信息,针对在监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及降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实施一体化物流管理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开展绿色物流管理要逐步实现一体化绿色物流管理,在此环节中要对绿色物流管理的各个流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尤其是在包装、运输以及装卸上,注重完善绿色物流运行链,对其进行集中管理。第一,从包装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安排工作人员对包装的质量进行检查,质量合格之后方可进入运输环节,保证包装的严密性,以此符合运输的实际需要。第二,从运输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运输环节中,可以将一贯制的运输方式应用其中,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优化配送机制,由物流企业统一调度,以此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第三,从装卸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將机械设备装卸方式应用其中,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坏,也有助于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集中实现绿色物流的一体化管理,将装卸、集装箱装卸和公路汽运等核心业务进行协同规划,实现了商品从高能耗高成本公路运输到低能耗低成本铁路运输的转变,在此环节中加强与生产、物流、贸易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提高提高物流绿色发展水平,为物流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运输选择。

三、结论

篇4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对策

近年来,食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重视食品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为提高食用农产品安全性,绿色农业技术应运而生,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水平,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满足了国家对农业发展提出的需求。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和作用

绿色无污染。农药残留问题是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崇无农药栽培,尽可能地消除农药残留,在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土壤造成污染。经济效益好。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降低了农产品种植对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更受消费者青睐,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绿色农业种植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有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对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宣传,其所具备绿色、环保的生产特点也得到认可。但是对于我国农业大国来讲,传统的耕种思想根深蒂固,绿色农产品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推广还有一定难度。一是技术水平不足,知识体系不完善。绿色农产品种植对于土地、环境、技术等要求相对传统的农耕技术要求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准入门槛较高,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并且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生产水平低,产量缩减,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二是绿色农产品的价位普遍较高,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比依然较小,销路还未完全打开,因此,很多生产基地和农户并不愿意尝试该项技术。总之,在当前阶段,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使用还仅限于小范围内,大规模的生产体系还未形成,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仍旧十分重要。

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创新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新旧事物的更替是必然趋势。在传统的种植技术无法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的时候,研究和推广新技术已经成为必然。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研发出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让农业生产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重视绿色农产品的技术推广是当前重要的工作之一。

3.1扩大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范围

宣传是技术推广的基础。当前绿色技术的推广不容乐观,首先是宣传方式单一,以理论宣讲为主,宣讲内容专业性强、不符合农村现状;其次是意识引导力度不强,思想未实现根本转变。因此在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上应该注重把握关键环节。一是把握宣传目的,宣传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农户充分认识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作用,形成绿色生产的意识,并且充分调动农户学习这一技术的积极性。二是注重宣传方式,根据农民及农村的发展特点,以技术下乡、产品展销会等形式向农户展示绿色农产品及技术,让人们从本质上了解技术是关键。

3.2加大生产扶持,制定惠民机制

在当前阶段,有一部分农户已经开始接触绿色农产品种植,但是对于新技术的不熟悉,导致很多农户不敢大胆尝试,都是小规模生产,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惠民机制、政策,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一是要提供人才技术扶持,安排相应的推广人员为农户讲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等内容;二是要提供资金扶持,结合实际情况,为引入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农户提供一定的补贴和奖励。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2020年4月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产业振兴鼓励政策的通知》,对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的经营主体给予3万元的奖励。

3.3由点及面,建立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作为一种全新的推广渠道,对于拉近与农户之间的交流,提供实际操作参考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广的过程中,各地区可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试验田、观摩点,以示范基地为圆点,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在示范基地可以提供技术指导、试种体验点等,让农户亲感种植,学习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科研中心,为农民提供与科研人员交流探讨的机会,切实解决农户在种植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的实用性和本土化。3.4加大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前期投入技术的推广不仅需要智力支持,还需要资金带动和政策保障,并且需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务必要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前期投入。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缮公路、兴建水库等,保障生产的硬件设施,用来支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普及。

4结语

篇5

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作为食品,首先是要保证其安全,即不得含有毒有害物,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减少其在食物链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此外,还应保证食品应有的营养和色、香、味、型等感官性状,无搀假、伪造,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

农产品是一切食品加工的原料,农产品品质的好坏,是否安全,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健康,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威望,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二恶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比较发达,高效农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是值得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深思探究的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研究。

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三个行动小组,第一行动小组负责采集农产品标本,第二行动小组负责组织实验操作,第三行动小组负责个行动小组之间的协调。

1、第一行动小组在××农贸市场选购了白菜、辣椒、扁豆、冬瓜、大蒜等五种农产品样品,并分头到自己的菜地里选摘了上述五种样品,把这几种样品带回了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

2、第二行动小组对第一行动小组带回来的农产品样品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有: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细菌群落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几个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各行动小组紧密协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对感到怀疑的一些数据,反复进行实验,力求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于农产品品质的简易鉴定,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反复查阅资料,咨询老农,我们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看、二闻、三辧、四尝。

农产品的表面颜色是反映农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观察农产品的外观形状和色泽是判定农产品品质的第一步。二闻就是闻农产品的气味。带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的香味是否纯正,没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是否有异味,如果有异味,那就说明该农产品腐烂变质。三辧,就是用手辧开所选购的农产品,看看是否爽脆,汁水是否正常。四尝,就是用口去尝尝农产品(这主要针对能够生吃的农产品),辨别农产品口感是否正常,是否有其他的异味。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反复实验,发现我乡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数品质较好,但远未达到“绿色”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要实现高效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任重道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乡农产品外观形状、颜色较好,色泽光艳,看上去能引人食欲,营养成分符合标准,但口感不是很好,像白菜,吃起来有点淡。细菌群落超标,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这是我乡农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谢玉剑那里选购来的白菜、大蒜,品质较好,白菜口感好,带点甜,大蒜香味浓郁。

为提高我乡农产品的竞争力,发展我乡的“绿色”农业,针对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广大农户的品牌意识和安全、卫生、“绿色”的产品意识。

篇6

摘 要: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出现的新领域,它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流模式新变化,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在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南京市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现有运作模式的例证分析,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探讨,并从建立和完善相关体系、完善政府提供法制的规范和保障、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平台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实行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进程。然而,由于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起步较晚的原因,导致其技术及管理水平发展缓慢,并且一些农业生产企业往往建立农产品供应链不是以自己的国情为根据,而是盲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最终导致产业链的崩溃,企业的倒闭。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以期构建新的运作模式来实现对已有资源的高效整合。

一、现有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的局限性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的每一环,都涉及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包括农户、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超市和消费者。在对南京农产品物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现状如图1所示。

农产品物流模式通常包括以下环节:农产品产地、农产品生产者、批发零售市场、销售商和消费者。在整个物流链中,初级农产品(未加工)的销售占大多数,导致流通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在时间效率上不能适应鲜活农产品销售的形式,所以相当多的农产品由于价格和数量的不对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农产品物流中发现的几个主要问题如下:

1.发展不完全的批发市场。主要体现在:一、农产品物流设施不完善、物流设备落后,比如冷库的建设;二、由于对农产品的保鲜处理比较落后,农产品又是非标准化的,导致无法公开和公正司法拍卖,只能实现现货交易,贸易方式比较落后;三、由于发展不健全,所以电子商务的信息化水平也相对较低,信息技术有待加强。

2.农产品安全成本高。体现在单个农产品体积小,所以操作上的不规范难以监控,再加上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农产品的安全检测不过关,导致的种种问题将直接造成农产品成本的提高,所以作为主要销售平台的农贸市场更要保障好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3.农业物流处于无序状态。农产品生产者尚未充分参与农产品供应链,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对商品意识的缺乏,缺乏营销观念、不注重信息的传播、不注意货物的包装、不注重品牌的发展,导致一种无序状态农产品物流。

4.供应链节点间的信息流不畅通。中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企业与企业之间供应链上的信息不通畅,对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形成阻碍。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例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1.南京市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现状

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价格控制,供应链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在每年十月和十一月本应是南京城区大部分蔬菜优惠幅度大的月份,秋天蔬菜比较长得快,尤其是南京自己产的叶菜类,这个时间段刚好市场上多见。在十月份,南京本地蔬菜的售价是大约为4.69元/公斤,尽管比九月份的平均售价5元/公斤有所下跌,但十月份的阴雨使得南京本地产的蔬菜售价不断往上涨,矮脚黄青菜曾卖到十四元每公斤。十一月份以后,连绵不断的阵雨和不经意来袭的冷空气,蔬菜的正常生长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根据所观测数据显示,十二月份三十个蔬菜观测的品种售价为5.22元/公斤,其中大约二十二个品种往上爬,大概八个品种往下降。

所有观测的数据表明,南京市r产品供应链在销售过程中对价格的控制不到位,说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加工、配送、储存等增值环节还没有充分完善。另外,从国家层面说,我国的现在实施的宏观调控重点是在工业上而非农业,因为农业的生产情况变化非常大。与此同时,我国对农业生产的调控比较落后,缺乏前瞻性,例如:很多都是对生产中出现的情况问题进行修补。这也正是我国农产品价格涨幅不定的最主要原因。

2.南京市实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就江宁众彩的智慧公共物流市场模式而言,南京周边的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农产品物流基于绿色供应链下,如果要发展,必须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挣脱束缚。通常情况下,物流高效稳定的运转依托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撑,想要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解决后期生产减损的问题,就得多多引进先进的农业供应链产业化技术。大到农业企业小到农村合作社,对他们自主培育品牌的热情要多多支持,这样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挖掘出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农产品供需,增加销售额。在南京高淳、溧水和六合等地区,农村农业信息网还不健全,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朝着智能化网络的发展方向发展,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和农业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不断发展向前。

3.南京市进一步实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郊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生产地要购置农产品加工设施,如果具备加工能力,将大大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其次,要规范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及评定程序,在检测农药残留的同时对农产品的质量定级检测,便于日后更好地管理,也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保障。

(2)加快建设农产品智慧服务“大数据”平台。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在互联网上进行最有效的沟通,生产者、市场和客户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统一的绿色供应链数据管理库,农业信息网络成为了加快信息传递的纽带,为生产者和客户提供交流平台,整顿农产品原材料从采购到销售这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系统进行整理和完善。

(3)推进逆向物流的发展。对农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除了避免资源浪费,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除了秸秆还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废弃物也可以变废为宝,重新进入到生产资料的循环中去。

(4)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构建

为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商的融合,将构建更先进的农业物流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扩大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将建立以农业种植为基础,注重农产品的质量把控、农民收入的提高的运作模式。图2所示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对策分析

1.建立和完善相关体系

首先,我国目前关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规范,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清理,首先得熟悉现在的形势和发展需要,才能完善并规范相关的作业流程以及加工工艺。同时,工商、药检、环保、质检等联合执法,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尤其是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要彻查严查。其次,要将工作主线定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找出并解决当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全面推动农业经济的各项工作。最后,要完善检验检疫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信息统计和监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2.加强政府对法制的规范和保障

国家应对绿色供应链企业的政策实施有所A斜,并制定有关政策进行支持和加强干预,促进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国际上,对外我们应该制定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在进口国外农产品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国家的本土产品,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信社工作队伍,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法。多多宣传政策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渠道建设寻求新的投资,增加农业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加快形成跨境一体化建设,实现双赢局面。

3.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平台

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应当积极建设绿色资源数据库,分析并提供绿色制造、绿色管理技术、绿色交通和其他相关信息资源,为绿色供应链的有效实施提供信息和情报支持,完善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完善软硬件产品的检验和检验体系。推动智能报警、精密生产、精准营销等体系,利用大数据,加速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的建立,质量安全,生产加工,包装,仓储,可追溯系统的分布。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整合环境等信息,实现数据与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张D,马林.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6,(07).

[2]李平荣.浅谈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对策与建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

篇7

关键词:云南 农产品 营销 现状 优化措施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发展态势良好,价格已呈上涨趋势。“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农业现代化成为当下农业发展趋势。追求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在生产上的科学高效,在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都要遵循科学高效的宗旨。而要实现这些,仅仅依托机械化、自动化的硬件是不够的,还要依靠信息化和智能化等软实力,而“互联网+农业”就是一条重要路径,在此之中当然也少不了政策的支持。随着国家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重点则是以云南省为例进行分析,对云南省的农产品的营销现状进行研究,提出问题并借鉴国外的一些国家的农产品营销策略,从而提出完善云南省农产品营销的建议。

1云南省农产品营销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农产品高度重视和扶持,在商务、农业、税务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沟通下,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的便利,同时云南省内企业也加大了农产品的开发程度,合力之下,云南省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保持国内中西部榜首。云南省的松茸、咖啡、茶叶、蘑菇、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一路走俏。但云南省农产品却很难打开高端市场的“高规格”大门,就算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鹿茸也曾被欧盟的新标准挡在门外,所以云南省农产品总体呈现出品种、质量不能完全适销对路,出现低质品种多,优质品种少,普通产品多,特色产品少的现象,产品差异化策略值得提高。

2云南省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有效的市场细分和准确的产品定位

目前农产品市场同类型的产品居多,产品大多为同质产品,多数农产品生产者没有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准确的市场定位,这就导致不能很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主要是农产品市场渠道不够优化,农产品的储存设施及农产品营销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硬件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原有设施设备陈旧以及农产品营销中税收运输优惠不利等,政府营销扶持力度也不够。近年来,虽然政府已在农业生产方面出台了很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对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促销方面还显得力度不够。当前我国虽然建立起农产品质量生产和销售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但是在标准使用建设管理这些方面需要花很多费用,农民承担不起;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也比较偏高。

2.2农产品品牌意识的缺乏

由于云南省农产品生产者缺乏品牌意识,不重视产品包装和产品的附加价值,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农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没有把品牌看作是影响自身长期发展的资源,认为品名、商标、标识等品牌要素是外在形式,是无关大局的东西,不懂得品牌是生产者和产品走向广阔市场和获得消费者广泛认知的通行证,以致诸多名、优、特农产品尚无品牌,在市场上没有“名份”,无名难得有位,更谈不上市场竞争和市场价值。

2.3绿色营销观念落后

由于中国绿色营销理念发展较国外迟缓,云南省很多农户和农业企业对于绿色和环保的概念意识薄弱,对现代绿色农产品的关注度不够,还没有从传统的“产量牌”到现代的“环保牌”的绿色思想转变。农业生产还停留在过去增产量的过程中,还在用激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没有利用现代化的绿色营销理念,在质量安全及消费者的信赖的基础上,提升品质,树立品牌,提升价格,农业生产仍然较多的关注农产品产量的提高,而对质量安全、绿色环保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足够重视。

2.4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薄弱

生产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很难,生产和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上部分生产者素质和自我保护不够,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知如何分析、判断、鉴别,只凭主观判断,往往不能有效进行市场细划和准确的产品定位,造成大路货居多、同质化严重,往往是人家赚钱后跟着学,结果再出来的产品却不被市场接纳。

2.5云南省农产品渠道层次过多,环节过长

云南省农产品的主要渠道形式是以多层中间商销售为主的营销渠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要经过多个环节。多层次的渠道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交易成本过高。流通时间过长,使得交易成本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受限。JNigelD.书中学习到,分销渠道策略方面,一些农产品长期实行统购统销各地现象,造成农产品流通滞后性,农产品生产者与购买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生产流通渠道。

3云南省农产品的营销策略的优化

3.1市场化和差别化营销策略

云南省应该根据自己独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市场和消费群体来确定农产品生产和营销的方案,农产品生产者应根据市场价值的客观规律来掌握价格的淡季、旺季的趋势,种植反季节产品,争取产品上市时间差,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农产品生产者要根据消费者阶层来细划农产品的生产方向,不同的阶层消费的农产品除了自身的基本价值以外所侧重的点不一样,工薪阶层比较倾向的是一般农产品,追求价格实惠。年轻白领和高薪退休阶层消费更加倾向于干净、新鲜的农产品,更加注重视觉的感观。而高薪阶层的成功人士消费要求比较高,更加倾向于高档、独特、保健和欣p价值高的农产品,尤其是能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的农产品更加受其青睐。

3.2农产品营销品牌化策略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它不仅仅体现在产品识别上,更加体现了产品的服务、质量、市场信誉等潜在影响力。云南省有很多特色的农产品,如三七、酸角、普洱等,虽然大众对云南这些当地特色农产品耳熟能详,但是却不能提出一个出众的品牌,体现了云南省农产品品牌化概念欠缺的现象。众所周知,好的品牌能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品牌营销具有维权功能,通过注册专利和商标,品牌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防止他人损害品牌的声誉或非法盗用品牌。云南省农产品生产者应该创立自己的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美化农产品外表,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当然农产品自身的质量也不可忽视,要二者并驾齐驱发展。

3.3农产品绿色的营销策略

虽然我国关于绿色有机食品的销售观念起步晚,但如今消费者更加青睐于绿色健康食品,所以这一领域也是云南省农产品生产者和企业应该发掘的新兴领域,因此,他们要抓住机遇,使用绿色营销的方式推销产品。本文认为云南省产品生产者和企业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首先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物流运输上都要贯彻绿色营销理念,同时要密切注意绿色产品的市场动态,发现和识别消费者“为满足的绿色需求”。二是根据云南省得天独厚的的绿色资源、地理环境以及多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云南省特有的农产品要细心研究、妥善保存以及大力推销,以及农产品可以通过权威部门的质检和认证,使用绿色标志进行绿色营销,会增加消费者对这农产品的认可度。

3.4网络营销策略

云南网络信号全部覆盖,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网络交流却克服了交流问题时交通不便的困难。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现在市场瞬息万变,如果云南省一些优秀农产品不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做营销,就算你质量好、口感佳也只是小众范围知道。同时农产品生产者和企业同时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与分散在各处大山中农民交流分享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产品信息,能够及时的关注我国以及东亚等国的市场动向,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对种植品种方向做出适当的变化。现在云南省农村地区欠缺信息网络,所以政府要改善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使农业信息的受益人由管理阶层向生产者和经营者转变,各个涉及农业部门的纵向信息网也要加强横向交流。

3.5渠道营销策略

农产品营销渠道是否惩ㄒ欢ǔ潭壬暇龆了农产品能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营销渠道的畅通和高效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使我国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平衡。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地势高,交通不便,其农产品运输存在相当的困难,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改造原有的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防止出现积压现象,防止一些无良商家利用市场的漏洞,对云南农产品生产者进行恶意低价收购,损害农民的权益。农产品生产者学习西方的经验走垂直一体化道路,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减少流通成本,寻找新的利润点,同时也能降低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益

随着云南省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连接点,云南省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市场也会随之越来越激烈,云南省农产品的营销地位也显的至关重要。本文以云南省的农产品为背景,以影响农产品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目前农产品的现状,还有在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的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海斌,张汛,王丽平.周内外农产品营悄现状及发展新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09(6): 16-18.

[2]库尔斯.农产品市场营销学[M],北京:[平大学出版社.

[3]戴孝悌.产业链视域中的日本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15-12818.

篇8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观念 营销渠道 创新 对策

随着农产品营销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给我国农产品营销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必然要求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及其系统的创新,使农产品营销能力得到提高。渠道的创新本质上是全体渠道成员对信息、权力、人才、利益、政策、产品的重新认识和分配,进而影响整个渠道系统的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要依据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政府和社会等五者之间的均衡关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系统。

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的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因素。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加剧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促使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革新。中间商和零售商由于更接近消费者,更容易获得市场需求信息。所以在农产品营销活动中地位上升,加速了垂直一体化和多渠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对农产品的需求趋向标准化和多样化,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必然会使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创建和选择更为复杂。多元的营销渠道系统必然会替代单一的传统营销渠道模式。

2.社会政治、文化、法律因素。政治因素体现在不同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以及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不同认识。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农产品流通渠道仅仅是农产品收购和实物分配,是国家计划和执行实物分配的渠道,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渠道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要求,纷纷解体和变革。另一方面,农产品渠道的创新有利于缓解社会失业。以日本为例,日本一直对零售商进行法律保护,主要原因就是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文化因素体现在:消费的个性化、品牌化和环境意识,使大多数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品战略。产生了以生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和品牌等全过程的“绿色”营销活动。形成了新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形式――绿色通道。法律因素体现在中国入世后的法律法规的重新制定。

3.市场与竞争因素。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使农产品竞争更加激烈。由农产品在国际化中呈现标准化,平均价格化和贸易自由化。从前那种依靠市场壁垒获得市场的优势已不存在。绝大多数同质性农产品的营销无法通过价格和品质取得持久优势。而农产品营销的渠道差异是获取优势的重要途径。如国内许多农产品质优价廉,但仍然销售不出去,主要原因是未有良好的渠道通路。我国国内农产品市场具有人为地方分割特点,与之相适应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在完全公开竞争的大市场中将会迅速解体,这就需要创建新的适应市场环境的渠道系统。

4.利益和目标因素。农产品营销的核心是通过交换取得利润。而从社会营销角度看,它是使用一切营销手段,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营销初期,渠道成员与消费者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完成交易后营销活动结束。而随着社会营销观念的产生,越来越多的渠道成员不仅仅考虑如何满足顾客需求,而且还要研究与顾客相关的社会环境,把对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活动看成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责任。因此,这种利益和价值观的变化,必然会产生新的营销渠道形式。利用这种渠道载体使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共同实现。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创新的难点主要表现在渠道内部成员,渠道与顾客,渠道与政府以及渠道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将是渠道创新的关键。

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对策

在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的动因背景下,农产品渠道创新策略的关键是营销观念的创新,无论是现代农业企业还是传统农业生产者,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过程中,首先是营销观念的创新,应树立战略联盟、顾客让渡价值、绿色营销、社会营销等新观念。

1.渠道内部关系:从交易关系到战略联盟。农产品渠道内部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任务,相互间必然会产生某些关系,这些关系中,有的可能是协调的,有的不可能是协调的。如图1:

两个渠道成员间,如果双方目标不一致,其中运作过程相同,则是种误解关系;运作过程也不相同,则双方是一种痛苦关系。如果目标一致,且过程相同,称为和谐关系;过程不同,则是由于管理错误导致的不和谐关系。反过来看,如果要使农产品营销渠道保持效率性,就必须使渠道成员间在共同的目标和相同的运作过程条件下,达到一种互相和谐的关系。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是渠道系统畅通的前提。然而,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和顾客需求的多样性,迫使渠道成员间进行分工合作,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以达到共同获得利益。因此,渠道关系将会从交易关系发展到战略联盟关系。如图2交易关系,指渠道成员在农产品流通中,注意力集中在农产品的价格和自身利益。合作关系是在交易关系基础上,考察多次性的交易目的。伙伴关系是在社会、经济、服务、技术等多方面发生关系。战略联盟,目的在于降低渠道总成本,增加渠道总收益,从而使大家获得共同收益的增加,其着眼于合作后的长远利益。渠道成员的关系发展过程:交易关系合作关系伙伴关系联盟关系。要极力避免“以邻为壑的竞争。”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以传统的营销渠道为主。渠道成员间常常因目标利益不同,产生误解,错误管理和痛苦的关系。因此,实行冲突管理方法,运用密集信息型策略来协调和统一各成员的利益目标,有利于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在渠道关系的发展中,要通过农产品营销渠道系统的创新,使成员间由交易关系向合作和伙伴关系发展,最后达到为长远共同利益而努力的联盟关系。

2.渠道与消费者的关系:树立“顾客让渡价值”观念。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顾客购买农产品时获得的一组利益。顾客总成本是顾客为购买农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支付的货币等。由于顾客在购买农产品时,总希望高素质人员服务以便提供消费指导和服务态度。产品的品牌和信誉使消费者获取精神的满足。顾客价值越大,愿意购买的顾客越多。因此,农产品渠道成员应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顾客价值。主要如下几种方式:(1)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通过产品生产为顾客提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为顾客直接获得更多的产品使用价值。使顾客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2)提高服务水平。服务包括产品消费指导、配送、质量保证和购买的便利等。通过配送和商店选址,使顾客在购买农产品时节约时间,节约体力等,为顾客减少时间和体力成本。(3)加强品牌创建,使顾客获得精神的满足名牌产品本身就是一种质量和服务的集中体现。顾客购买名牌产品,不仅可以获得优质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且通过名牌产品的社会形象,满足顾客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

3.渠道与政府的关系:规范与效率。政府与渠道的关系是我国农产品市场最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着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各个环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应放开渠道成员的自主经营,对渠道成员实施宏观调控,运用法律、制度、税收和金融政策等手段来规范和调控渠道成员的市场行为,以达到渠道的高效和有效性。如果政府运用权力和政策优势参入渠道成员的市场竞争。那将导致市场失灵和不公平竞争。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建立市场规则和制度。

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营销的主要工作任务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严格区分农产品市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禁止管理者从事农产品经营活动,以保证管理的公正性。特别是政府开办的农产品市场及其它渠道组织,应放手参与市场竞争,使这些渠道组织企业化和经营资格独立化。

其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渠道系统创新的调控。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网络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建立合理的、多层次和开放性的渠道网络。尤其是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布局,产地市场建设,销地市场建设,中间商和中介组织的培育等等。

再次,加强农产品市场法律法规建设,使市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这一点前面我们讨论过日本农产品市场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如制定和修善公司法、商法、商业企业组织法、反垄断法,连锁经营法、拍卖行为法、公平竞争法等等。同时加强以民间组织形式,加强农产品市场行业与渠道成员间的公约、职业道德、商业文化等。

最后,加强政府对农产品营销渠道主体的培育,特别是对商、批发商、零售商、专业合作社和综合商社的培育,以及其它中介组织的培育。

4、渠道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渠道成员在执行农产品营销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再把这些资源转变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随后传递消费者,而往往忽视了这些活动所造成的资源枯竭,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甚至利用有害人类和其它生物健康的化学制剂,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绿色营销观念要求从事农产品营销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即从“满足顾客为中心”转向综合考虑渠道成员,消费者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利益关系。要求农产品营销活动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实现从农产品开发、生产、流通、服务及消费的全过程,都要避免对社会环境危害和资源的浪费。使渠道成员在整个营销活动中既满足顾客利益,又实现自身的目标利益,同时维持了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篇9

【关键词】绿色壁垒 农产品出口 农产品竞争力

近几年我国原本“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屡屡遭遇绿色壁垒,多次被拒收、退运甚至销毁,绿色贸易壁垒已日益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缘起及两重性

1、绿色贸易壁垒的缘起。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或技术壁垒,是指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为保护人类、动植物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直接限制甚至禁止某些进出口贸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其具体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标准和法规、成本内在化要求和绿色补贴限制、绿色包装制度、环境标志和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综合来看,绿色贸易壁垒缘起于以下因素:(1)环境因素对世界和各国的压力。这一因素体现了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合理性。生态经济学奠基人赫曼・达利认为,人类经济基于并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体系。然而世界经济尤其是工业的迅速发展,在丰富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要求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WTO的目的和宗旨之一也是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维护环境、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环境因素被纳入国际贸易领域,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各种环保措施来防止越境转移。这是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初衷,这一初衷本质上并不具有贸易保护的特征。(2)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这是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直接原因。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开始抬头。由于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不合理又不合法,西方国家采用了一些新的合理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利益,如劳动标准、知识产权、环保措施等。(3)贸易环境方面的政策存在缺陷。这是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环境条款缺乏有效明确的约束性规范,这使得绿色贸易壁垒被滥用,成为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一些国际组织允许成员建立比国际标准更严格的措施,这些措施一般有利于掌握高科技又有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有的国际公约允许成员采取认为适应的方法实施协议中有关环境条款的规定,这给成员滥用绿色壁垒打开了方便之门。

2、绿色贸易壁垒的两重性。从绿色贸易壁垒的缘起能看出,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两重性。一重是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本来目的的体现;另一重是被一些国家利用,用来限制产品进口,成为贸易保护的手段。

二、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自身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两重性。对于不正当的绿色壁垒,应通过WTO的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而对于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农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才是我国农产品突破绿色壁垒、真正走向国际市场的根本途径,也符合绿色贸易壁垒设立的初衷。

1、农产品存在农药化肥残留物超标现象。农药残留超标是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2004年9月,北京市质量监管局对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及有害金属抽查表明,蔬菜合格率仅为84.6%。其中还查出含有巨毒的甲胺磷、氧化乐果两项农药。化肥残留方面主要表现为农作物硝酸盐含量超标。据对北京、上海、天津等7个城市的调查,123种主要蔬菜品种中,硝酸盐轻度污染以下的仅有34种,占27.6%;中、高和严重污染的占72.4%,其中严重污染、按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不允许食用的蔬菜品种有33个,占26.8%。

2、畜产品存在兽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超标现象。如在猪肉中存在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残留问题,我国部分畜产品中存在铅、汞、镉等重金属超标问题。这使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多次遭遇绿色壁垒的封杀,严重影响了我国畜产品出口。

3、企业加工存在标准落后管理不严等现象。绿色壁垒的推行必然会涉及到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测。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全面运用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中,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由于我国农产品加工相关标准落后、检验手段不完善、管理不严格、企业加工技术落后等原因,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不符合进口国要求,甚至遭受二次污染,因此,农产品加工环节问题的解决也是我国农产品越过绿色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任务。

4、不符合进口国强制性技术标准。发达国家往往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我国许多产品正是由于达不到这些技术标准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如我国冻鸡因不符合欧盟卫生检疫标准,欧盟曾于1996年8月1日起禁止我国冻鸡进入欧盟市场。1998年9月,欧盟兽医专家来华考察后认为我国防疫检疫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仍不符合欧盟要求,继续禁止我国向欧盟出口禽肉。直到2001年,欧盟才恢复对我国冻鸡的进口。日本的“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也曾禁止进口我国大部分蔬菜瓜果类产品。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1、完善卫生安全质量法规。WTO《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确定了其成员在动物卫生、植物卫生、食品安全管理以及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应遵循的规则。我国作为成员国应该遵守《SPS协定》和所有与SPS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法令要求和程序。同时我国应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我国SPS政策,保证我国农产品卫生质量真正有据可依。

2、树立清洁生产观念,生产无公害食品。提高农产品卫生安全质量,产地和中间投入品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应该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产地环境污染,环境因素有被排放的重金属废液或放射性废水、未经处理的含病原体的污水、有害气体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经由生物食物链传递浓缩于产品中。因此,要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力度,严禁工业“三废”等有毒害物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其次,要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应严格监管种子、种畜禽、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并设法加强管理,以避免它们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特别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的农业投入品的行为。

3、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加快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加快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不仅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也是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优质化的规模工程。为了适应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应加快我国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并把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与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4、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搞好认证与食品管理工作。发展绿色产品加工业,加工点也应从原料和产地入手,从加工源头抓起,因此发展绿色产品加工业应该与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结合起来。在整个一体化过程中,要按标准化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防疫和防治工作,提高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藏、和加工业标准化水平。

5、搞好认证与食品管理工作。为了加强对绿色产品的监管工作,还需要搞好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与国际接轨。食品认证是一种特别注重生产过程的自我管理制度,它要求生产人员必须是专业性的,原料要选上等好原料,设备要采用标准厂房与机器设备,方法要按照严格制定的方法操作,以防止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遭受污染或品质劣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加工食品的质量与卫生安全。在食品管理方面,食品安全管理系统(HACCP)是目前世界普遍采用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HACCP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推动食品加工整体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还能够促进食品加工业适应国际竞争环境。我们应该运用HACCP对食品加工业的食品安全做好系统化的管理工作,把加工食品的出口贸易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等级与阶段。

【参考文献】

[1] 程国强:压力还在后头――加入WTO以来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形式[J].经济内参,2003(3).

[2] 翁鸣:中国农产品质量与国际竞争力[J].中国农村经济,2003(4).

[3] 郑国田:我国农产品“走出去”的挑战[J].经济纵横,2003(3).

篇10

记者:陈主任,请您简述一下“三品一标”的发展历程,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陈丛梅:“三品一标”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具体来说,“无公害农产品”是21世纪初,农业部门为适应入世和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推出的,已经受到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推进了生产发展、保障了供给;“绿色食品”是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推出拳头产品,我国农业工作者创造性地提出“绿色食品”概念,如今,“绿色食品”商标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有机食品”是为拓展农产品的市场和增效空间、适应出口和借鉴国际有机农业经验的举措;“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为挖掘培育和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保护各地独特的产地环境、提升独特的农产品品质、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地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和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2008年农业部启动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工作。

“三品一标”之间既各具特色又互有联系。从本质上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经质量认证的安全农产品,它们分别从生产投入品控制、生产过程管控和产品质量安全评定等方面规定了各自的标准和要求,都坚持源头管理、注重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追溯等制度。它们的区别在于,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保障消费安全、满足基本需求”的发展理念,绿色食品强调“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带来强劲生命活力”的高品质生产和消费理念,有机食品注重高端消费和出口。而农产品地理标志则倡导“产自特定区域、彰显独特品质”的农产品文化消费理念。

记者:河南“三品一标”的发展现状如何?

陈丛梅:近年来,河南农业系统坚持立足河南实际、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从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出发,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监管,实现了“三品一标”事业持续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保障城乡居民食用农产品安全消费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总量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13年6月底,河南省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408个,产品1817个,有效持证单位1128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含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企业173家,产品457个;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经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企业8家,产品27个;累计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52个,获证单位52家。获证“三品一标”总面积2209万亩,产品总产量2937万吨。

二是质量安全稳定可靠。由于建立了“三品一标”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实施严格的认证登记制度和有效的证后监管措施,较好地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保证了全省“三品一标”获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2012年,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87%,绿色食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均高出全国平均合格率。

三是品牌影响力增强。河南省已获证的“三品一标”单位,基本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如河南武陟的“菡香米”,以前每公斤2元左右,在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后,价格一路上升到每公斤60元左右,因为有了金字招牌,也带动了农民收入的直线上升。再如固始三高的“固始鸡和笨蛋”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后,鸡的价格由20元/公斤提升到35元/公斤左右、鸡蛋售价由0.6元/枚提升至1.2元/枚左右,鲁山张良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后,单价由9元/公斤提升至25元/公斤左右。此外,辉县山楂、孟津梨、延津胡萝卜、封丘芹菜、香花辣椒、杞县大蒜等获得认证(登记)后,价格和销量也都大幅上升。

四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申报主体中,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已占主导地位,企业化的主体占85%以上。规模化申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70%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登记。获证“三品一标”产品,基本上都有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产业化的经营。在认定的种植业产地中,70%的产地实现连片种植管理、基地化生产,每个获证单位依托基地带动农户平均达1000个以上。

目前,“三品一标”已经成为河南各地依法实施农产品安全监管、科学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并被纳入到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记者:河南在推动“三品一标”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下一步如何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工作?

陈丛梅:在推动“三品一标”发展上,河南农业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目标任务。指令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方式下达计划任务,把新认证登记“三品一标”的目标任务写进了河南省农业厅下达给各省辖市目标任务中,逐级分解,做到“省有总量、市有分量、下有底数”。二是采取政策引导。坚持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农业品牌化进程,着力推进以“三品一标”为核心的“品牌化运作”与“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积极将“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纳入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相关农业项目申报评审的前置条件。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把“中原经济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任务。河南省九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为此,发展“三品一标”已被纳入“十二五”乃至更长期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与地方优势资源开发、支柱产业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一并考虑。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注重政策引导,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托“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创名牌。二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大力宣传“三品一标”国家公共品牌的优秀品质和权威性,使“三品一标”真正成为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追求、消费者的首选三是强化证后监管,逐步把“三品一标”产地产品纳入例行监测范围,加大抽检比例和频率,坚决淘汰不合格的产地和产品。

记者:河南发展“三品一标”产业的前景如何?

陈丛梅:河南的优势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北部、中部、东部平原地区,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明显优势;南部、西南部、西部,淮河两岸、大别山区、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太行山区等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黄淮平原经济区土地质量总体符合绿色食品产地标准,“中原粮仓”是安全粮仓、绿色粮仓。此外,河南是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农耕文化传承悠久,开发浓郁地域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区位优势明显。目前,河南还有许多优势农产品品牌及产品资源待发掘。

今后,要围绕上述资源潜力推进“三品一标”事业发展,同时注意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将全省近4.5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基础和着眼点;二是将建好100个以上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培育100个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抓好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绿色食品发展的着力点;三是将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尚未获得认证的企业,作为推进“三品一标”工作的重点。总之,通过培育一批“三品一标”示范企业、亮点企业,并发挥它们的样板性、带动性,进而凸显“三品一标”的品牌效应,努力实现认定一个产地、带动一片标准化基地建设;认证一个产品、保障一方产品安全;培育一个龙头、推动一片农业增效、促进一方农民增收。

无公害农产品 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绿色食品 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