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09-21 17:0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牧业的前景

篇1

关键词:贫困山区,畜牧生态,发展

 

环境与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以及社会向前发展的物质基础[1]。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为了发展经济,我们必须要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但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又要保护自然环境,避免资源过度的开发、生产和浪费,以致于生态、环境变质恶化。发展和利用是一个矛盾共同体。同样,畜牧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必须依托和消耗大自然资源,既要求畜牧业高效发展又要求自然平衡和谐稳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就必须正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寻求其平衡原则加以缓冲,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生态畜牧成为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1 目前畜牧业的发展落后、不合理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依靠天养,全年的放牧。辽阔的牧场、茂盛的草地是自然的资源,能直接利用固然很好,但是过分的依赖自然环境,将造成资源的供养率不平衡,草地退化严重。在贫困山区由于经济落后,为求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经济,所以常将猪、牛、羊直接赶进山坡、草地或树林进行简单放养。甚至盲目的扩大规模,增加牲畜总数,超出了牧场特定区域内的承载力,加速了草地的劣变;使畜禽和饲料之间形成矛盾,不但降低了畜禽的生产性能,更使宽阔的草坡、山地荒废,严重影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网。

2 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首先,生态畜牧业主要是以养殖畜禽为中心,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地配套相关的无污染、高效的工程体系,将资源的开发同生态的平衡很好的结合起来。

其次,在生态畜牧业的各个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假如其中的某个环节受到了干扰,就会波及整个系统,从而使其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

再次,在生态畜牧业系统中以其“食物链”的形式源源不断的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换、流动,从而保证了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异化与同化作用正常的进行。

最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是生态畜牧业中比较完善的配套,通过这个配套,不仅能减少污物的出现,而且还能实现效益的增加以及环境净化的统一。论文参考网。

3 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措施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高效”的原则,充分的和“以示范服务促推广,加快舍饲转方式,龙头带动扩规模,精深加工增效益”的思路利用资源丰富的“土地、牲畜、草”,结合现代科学的技术,走“立草为业、草畜结合、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现代健康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3.1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饲草作为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纽带和关键,在山区要结合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工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加大人工种草力度。科学种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既满足牲畜需求又提高草场植被覆盖率;增加适合当地生存环境的母畜,引进高产、低耗、节粮的畜种,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保障品质,发展健康畜牧业。

3.2经营方式转变,集约化水平提高

首先,发展生态、优质、高效畜牧业,关键在于饲养方式的转变。论文参考网。从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要把粗放、单一、天然放牧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养殖、舍饲养殖转变,大力推广牲畜舍饲圈养技术,走种草养畜、草畜结合的发展之路。其次,按照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创新机制、科学管理原则,采取政府推动、部门规划指导、群众自愿合作建设、自主经营的方式,建设人畜分离、集约化养殖、若干农户合作建设、饲养和防疫设施完备、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施一致、畜禽生产相对集中或相对封闭的养殖小区。走市场牵小区,小区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再次,按照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实行一村一品,专营专销,杜绝蜂拥而上,增产不增收,货贱伤农,走特色养殖之路。2008年以来都安县实施山羊圈养示范项目结合溶岩山区石漠化治理项目,建立山羊圈养示范户120户,累计圈养山羊6820只,三年累计出栏肉山羊6500只。年产值325万元,纯利润156万元,户均养殖新增收入1.96万元,新增纯利润1.3万元。项目的实施,更是促进了该县养羊业的发展,2009年全县山羊饲养量44.36万只,出栏21.21万只,比2006年分别增长25.7%和39.5%。全县养羊业产值22180万元,纯利润1064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元。圈养舍饲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带来明显的生态效益。该县推广山羊圈养舍饲、品种改良、种草养羊及农作物青贮、氨化喂养技术,同时开展标准化羊舍建设,使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既符合生态要求,又有利于发展规模化生。农户配套种植牧草养羊和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羊,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减少草山的超载压力,有利于草山植被的恢复,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3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生态平衡

推行5种养殖模式:生物垫―堆肥―零排放;生化工程―粪便处理―达标模式;沼气(厌氧)―氧化塘(好氧)―养鱼,沼气(厌氧)―果菜林场浇肥等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循环处理模式;生态有机肥深加工处理模式。不仅有效解决农村养殖污染的难题,还给养殖户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互利双赢。另外在回收利用废弃秸秆方面,大力发展秸秆生物性的饲料,将其加工之后转换成家畜的饲料,不仅能改变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状态,而且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推动“绿色饲料”的推广,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3.4依托科学技术支撑,完善生态平衡

坚持以科学为主,始终把畜牧科技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服务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首先加强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偏远的天峨县有些养殖户大胆从外地取经,引进发酵床养猪技术。现代推广养猪使用的发酵床,通常有较好的吸附性、通透性的材料,如木屑、米糠、草炭等;同时还要选择一些辅助原料,为确保垫料在制作的过程生物发酵的效果和进程,常用的有水、尿素、麦麸、磷酸氢钙等。该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起到环保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猪的肉的品质,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提升经济效益。其次,要在贫困山区大量的吸纳专业的技术人员,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山区开展畜牧业技术培训,改变当地人民落后的思想,从而使传统体力型的畜牧业逐渐向技术性的畜牧业转变。

【参考文献】

[1]丁枫华,吴向东,赵鹂.试论我国生态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区划,2003,24(2):17-20.

篇2

关键词:云南省畜牧业 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30-02

一、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畜牧业稳步持续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产品产量提升迅速。2009年,云南省全年生猪出栏达到2824.5万头,牛出栏达到252.6万头,羊出栏达到687.1万头,家禽出栏达到17953.6万只。云南省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也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2009年云南省生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了103.2%、34%和78.29%。2009年云南肉类总产量为304.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230.8万吨,牛肉产量为28.0万吨,羊肉产量为12.1万吨。

与此同时,云南省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建成了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主要有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蓬勃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已经达到了5583个。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使云南广大农民的分散养殖的产业组织程度提高。龙头企业已经超过200家,逐渐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知名品牌。

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为557.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69%。畜牧业产值的不断提高使畜牧业的发展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对云南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1.畜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自2000年至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总体呈增长的趋势,由2000年的201.4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7.76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也在呈上涨趋势,从2000年的29.59%上升到2009年的32.69%。畜牧业总产值和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相对平稳、持续的增长体现了畜牧业经过的十年的发展,重要性凸显,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在2006年由于猪肉价格不稳定等市场因素,造成畜牧业总产值增长缓慢,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云南省在2009年遭遇了特大旱情,因此畜牧业总产值有所减少,造成所占比重下滑。

2.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1)畜牧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

如图所示,2000年至2009年农村住户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在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中所占比例30.41%至38.40%之间,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例在25.99%至32.70%之间,占期内总收入的19.89%至24.11%之间。畜牧业现金收入在各总量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且总体趋势稳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2)畜牧业发展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回归模型分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云南省1985年至2010年的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数据。

模型基本假设:模型中畜牧业发展总产值用income表示,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用husbandary表示。我们认为畜牧业发展影响农户的纯收入。

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工作文件,创建序列(或变量)并将变量纳入一个组、输入数据。

建立模型输出结果,通过观察大致确定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关系,对数据进行OLS估计:

所得方程表达式为:

Income=280.4798+5.550556Husbandary

(6.522115) (34.80748)

R2=0.98 s.e.=141.2221 D.W=0.842621

F=1211.561 RSS=478648.6

结果及分析:从估计方程来看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是正相关的,这是符合经济事实的。

R2=0.98说明拟合程度高。

异方差的修正:对原模型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最小估计(WLS)得到:根据误差最小建立起来的OLS法,同方差下,将各个样本点提供的残差一视同仁是符合情理的。各个ei提供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但在异方差下,离散程度大的ei对应的回归直线的位置很不精确,拟合直线时理应不太重视它们提供的信息。即Xi对应的ei偏离大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应打折扣,而偏离小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则应于重视。因此采用权数对残差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作一番校正,以提高估计精度。这就是WLS(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思路。

得到加权最小二乘法模型方程为:

Income=275.7709+5.546218Husbandary

(69.33572) (351.9935)

R2=0.999806 D.W=0.463257 F=123899.4

可以看出,Husbandry的参数的t检验统计量的值有了一定的改进。

3.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养殖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畜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正在加大。畜牧业相关产业的迅速崛起也拓宽了农村就业渠道,如饲料生产与加工、畜禽药品、畜产品加工、畜牧机械等产业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由于种植业生产有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农村劳动力工作的时间也具有阶段性,畜牧业的发展为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提出了解决策略,如农户发展家庭养殖。

4.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使种植业中的秸秆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粮草增值,降低农业成本。农业发展中使用了过多的化肥,对土壤造成破坏,如土壤板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改良土壤,实现种植业、养殖业良性循环。

三、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战略建议

1.携手共建畜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云南省畜牧业科学养殖水平。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和畜牧业保险体系,预防和降低由于疫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完善畜牧良种繁育体系,满足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需求。云南省畜牧业品种资源丰富,共有183个品种,是云南畜牧业良种繁殖和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随时掌控市场畜牧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指导畜牧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的生产工作,降低由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给畜牧业生产、发展带来的风险,为畜牧业生产者提供导向。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提高畜牧业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及相关管理岗位的管理水平。建立便利、快捷、高效的农村金融信贷支持。

2.加大对畜牧业投入。云南省畜牧业在“十二五”期间继往开来,就必须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完善并增强畜牧业的服务功能和生产基础。保证畜牧业良种培育、研究科研经费、以及良种的推广经费,健全畜牧业科技站网络建设、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等的投入,为畜牧业产品供求信息网络建设、畜牧业防疫体系和保险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中,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畜牧产品深加工、饲料生产等产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3.坚持不懈地推进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应采取多种生产组织方式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农民和相关单位、组织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多方利益在各自的生产、加工、贸易中得到保障。从而使产业链不断完善,有效地解决生产和市场的衔接,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进云南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解决畜牧业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有利于推动畜牧业迈向现代化,有序地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4.发挥云南特色与优势,打造云南自主品牌。云南省地理、气候、资源、物种的多样性,使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具有特色优势,例如撒坝、大河乌猪、黑山羊、黄山羊、高峰黄牛、西门塔尔牛、短角牛等云南地方特色优良品种。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巩固发展传统品牌,使畜产品朝着品种多样、绿色生态、营养健康、包装精美方向发展。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畜牧产品的品牌价值;根据特色的畜牧业生产制定相应的经营、营销策略。

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为观光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发云南畜牧产品的游客市场。

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难得机遇,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制定云南品牌发展战略。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毗邻,为畜牧产品进入东南亚、南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监督,建立和维护云南省自主品牌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朱胜华,陈汉熙,程刚.畜牧业经济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魏时忠,程清林.关于农区畜牧业经济效益问题的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1982(6)

3.郭泰.发展畜牧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J].探索与求是,1999(9)

篇3

一是畜牧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水平不高,现在基本都是户型养殖,分散经(来源:文秘站 )营,没有形成规模养殖,缺乏辐射作用和竞争力,影响了实用技术的应用,又给疫病防控带来困难。

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畜牧业疫情预测工作缺乏前瞻,饲养技术推广滞后,目前只能做到一些常规的防疫,面对突发的疫情还是防不胜防。供应与服务机制不活畜牧品种质量有待提高。

三是养殖户的成本增高,利润下降。在市场经济带动下,原材料价格上扬,普通饲料价格1.4/公斤人工费涨了近一番,大大增加了畜牧业生产成本,畜产品价格下降,出栏毛猪11.4元/公斤,牛奶2元/公斤,养殖户收入下降,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养殖的积极性。

畜牧业收入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为了增强养殖户对畜牧业养殖的信心,把我县畜牧业生产做大做强,须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树立优先发展畜牧业的观念。从现在起要把畜牧业发展提升到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要充分认识到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农业,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就没有发达的农业,兴农必先兴牧,从而增强优先发展,努力为畜牧业发展服好务。

篇4

1.1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慢我国畜牧业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较慢,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据报道,世界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加工量在畜产品生产总量中的比例为60.00%~70.00%。但我国畜产品加工业产量的比重还不到5.00%。例如,我国主要产细毛羊,而羊毛细度以66~68支毛为主体毛。且羊毛品质不断下降,68支以上羊毛比重下降,与国内纺织企业大量需求的70支以上羊毛不能适应。

1.2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监管手段有待加强由于受到利益驱动,有些养殖户采取不正当的养殖方式和技术手段生产有毒产品。例如,近几年出现的“瘦肉精”、苏丹红、三鹿奶粉等事件频频发生,这给我国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以及消费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监管体制的不健全,疫病控制措施无法有效开展,造成我国畜禽死亡率上升,猪、禽、羊病死率分高达为10.00%、20.00%和8.00%。这就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企业效益。

2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2.1增强监管制度,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加大对牲畜疾病的预防,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合理制定出牲畜疫病防治规划,加强牲畜防疫设施建设,建立起科学的防治标准和办法。在实施标准和办法时,要以一系列法律法规、管理系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作保证。大力推动牲畜免疫标识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加强检疫管理部门办理证、章、标志等手续的严格性。提高畜产品品质、环保、卫生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规范标准。

2.2搞好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发展,提高畜牧业效益按照相关规定提出的“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区域性发展策略。打开市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抓住产品质量,大力推动产业化经济发展。

2.3大力推进畜牧业投入资金坚持国家扶持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采取横向联合,城乡互动的投资战略,鼓励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向牧业投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畜牧业投资环境。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积极动员金融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示范作用大的畜牧养殖户或畜产品加工项目。

3总结与展望

篇5

全省重点县(市)畜牧业发展座谈会以来,我市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制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掀起了促进畜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的新。为加强对各县(市)区尤其是我市三个畜牧业重点县(市)的政策引导、业务指导、信息沟通、督查督办等工作,根据省局有关通知精神,市局决定在全市畜牧系统建立现代畜牧发展分片包区、定点联系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行分片包区、定点联系制度,对于转变工作作风、增强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积极投身于畜牧业发展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对于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推动我市由畜牧业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县(市)区提高认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本通知要求上来,真正把这一制度落实到实处。

二、制定方案,层层包干。全市畜牧系统全面实行市联县,县(市)区包场包区(养殖小区)制度,明确人员,明确责任,加强联系,搞好服务,重点督查,切实做到上下齐抓共管、人人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各县(市)区要在总结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市局方案随文印发(见附件),各县(市)区方案要于9月18日前报市局。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和全省重点县(市)畜牧业发展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选准突破点,强化支撑点,做实着力点,以大力发展养殖小区为重点,解决小区建设中的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产销衔接、机制创新等问题,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进行畜禽补栏、扩大养殖规模、进入小区养殖,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加快奶业发展为重点,认真落实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加快国内外良种奶牛的引进和推广,加大对中低产奶牛的改良力度,提高奶业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调整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做大做强现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起点高、规模大、前景好、机制活的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努力实现畜牧业“养殖富群众、加工富财政”的双重产业目标;以完善服务和监管手段为重点,加快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检疫监督、饲草饲料、监测检验、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依法规范畜牧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全面提高产业素质。

篇6

关键词:新常态;畜牧业;现状;问题;对策;印台区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45-02

根据铜川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问题调研的通知》(铜牧局发[2015]3号)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对新常态下印_区畜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当前印台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区畜牧业按照“稳定生猪、蛋鸡,大力发展肉(奶)牛、肉羊”的发展思路,采取多项扶持措施,实现了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养殖规模水平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区生猪存栏2.244 7万头,出栏3.56万头,较2011年分别提高0.6%和7.7%;肉鸡存栏4.8万只,出栏14.1万只,较2011年分别提高17%和15.6%;蛋鸡存栏110.1万只,较2011年增长9%;肉羊存栏1.464 6万只,出栏1.351 6万只,较2011年分别提高32%和9.9%;奶牛存栏396头,较2011年增长32%。

(2)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在畜禽数量增长的同时,养殖方式也由传统的农户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的规模饲养方式转变,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以来,共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规模养殖场、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场所占比例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

(3)财政资金对畜牧业投资进一步加大。2010年,省级及以上财政扶持畜牧业的资金仅75万元,而2014年,省级及以上财政扶持畜牧业的资金达450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500%,市、区财政资金投入也逐年提高,并有力地带动了社会投资地增长。

(4)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加强。近年来,印台区先后引进了荷斯坦奶牛、秦川牛、布尔山羊、小尾寒羊、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等10多个国内外畜禽良种,使全区规模养殖场(户)的良种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肉牛、肉羊、家禽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70%、65%和95%以上。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264.5万元的印台区种公猪站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70%以上,部分仪器设备采购已到位。

(5)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畜禽疫病防控网络;二是加强了养殖基地畜禽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采取“一对一”监管模式,对27个养殖场进行了日常监管,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强化了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形成了区、镇、村技术推广网络,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都有技术人员进行包抓,切实解决了畜牧养殖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2 印台区应对新常态下畜牧业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积极探索生猪养殖产业联盟。通过构建“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的产业联合体,破解养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联合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盟,以此延伸生猪产业链条,实现规模效应。目前,在区农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瑞民公司正积极与区内哼瑞猪场、睿娟农民养殖合作社、鑫丰塬养殖有限公司就有关合作事宜进行磋商。

(2)政府部门搭台,为企业之间交流、合作服务。区畜牧主管部门通过每季度举办一次畜牧生产形势分析座谈会,促进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共召开了生猪、蛋鸡、肉羊、奶(肉)牛四场专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养殖企业共45家。通过这一平台,一方面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国家扶持畜牧业的相关政策和行业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养殖结构;另一方面,又为养殖企业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深受企业的欢迎。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及时上报有关畜产品供求信息。今年初,印台区生鲜乳生产、销售等出现了一些问题,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相关人员积极深入相关企业和养殖户家中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及时上报了有关数据,为上级机关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

(4)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土地已成为制约印台区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养殖场尽量按照“上山、进沟”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努力缓解畜牧业用地的压力。

3 加快推进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实现由散养向家庭农场、标准化养殖、生态化养殖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生产结构上,加快发展食草动物,突出发展特色养殖;在产品加工上,加快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2)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3)认真贯彻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提高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食草畜牧业,深入推进“粮改饲”试点,总结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养殖方式,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篇7

山地生态畜牧业由于山地牧草稀疏,发展很缓慢,但是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此文就山地生态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

山地生态,畜牧业,牧草种植

畜牧业的发展由于受到牧草和场地的限制,一般都是在草原上畜牧业发展情况较好,然而单单在草原上发展畜牧业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为此,在山地生态环境下的畜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制约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牧草缺乏,要是解决了牧草问题,相信山地生态畜牧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牧草种植技术

1.1选地

牧草种植的第一步就是选择种植地,由于不同品种的牧草适适宜的种植环境不一样,适合种植的土地也有所不同,最佳的种植地一般可以满足牧草生长必需的最低光、热、水、气等条件。

1.2地面处理

种植牧草和种植庄稼一样,需要清理不需要的杂草,在牧草种植前需要先对地里的杂草进行清除,还有一些不利于耕种的大型石块,树根等等都需要清理出去。

1.3苗床准备

在播种前,先要对土地进行耕作,一般要求深耕大约在25c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土壤的透气性,深耕以后要对土壤进行施肥,灌水最后再把地面整理平整,这样有利于牧草的种植,此外还应当流出水渠,以便日后对牧草进行灌溉。

1.4底肥施用

底肥制定是在播种牧草前的施肥,底肥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牧草生长前期所需的养分,底肥最好是选用有机肥,底肥一般是在耕地的时候就通过人工播撒到土地里了。

1.5草种选择

在种植地整理好之后,下一步就是播种了,播种之前还有一步就是草种的选择,草种的选择因地而异,不同地方适合种植的草种不一样,但是选择的标准确是大同小异,在了解的当地的气候环境之后,挑选出比较适宜在当地生长的草种,第一年可以多选几种相对比较适宜的,然后来年观察长势,再将长势不好的草种排除,最终只种植与当地环境最适宜的草种,这样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种植出更多的牧草。

1.6种子预处理

在选择好草种之后,在播种前为了保证种子的成活率,需要浸种,以下是几种不同的牧草对应的不同的浸种方案,如果是豆科牧草种子,浸种时每5kg需要加入温水8kg左右,需要浸泡12h左右;如果是禾本科种子,浸种时每5kg需要加温水6kg,浸泡半天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浸种后要将种子放置阴凉处,每3min翻动一次,一直等到种皮干后即可播种了。

1.7播种

1.7.1收割草地

在这种草地播种,要充分利用上季度的牧草留在土地里的有机物,当做肥料,选择适合的牧草种植,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对牧草种植很有利,可以根据黑麦草和燕麦不同的生长特点,酌情选择一种种植,燕麦最适宜生长的季节是4月上旬至9月上旬,而且可以生长3~5年。

1.7.2放牧草地

结合山地的实际情况,如果当地的在土层薄、土质差,在这样的山地适合种植植放牧型多年生草地,可以将不同的草种混合起来种植,这样就不至于整片土地都长不出牧草,总有一种适合生长的,大多牧草的播种时间都是一样的,每年的2月上旬至9月上旬都可以播种,需要注意的是播种深度播种不宜过深,太深了牧草不容易长出来。在这里,不同种类牧草有各自的最佳播种深度,豆科牧草一般不深于2cm,禾本科牧草不深于5cm,如多土壤比较潮湿时,种植适合注意要比这个数据更浅一些,相反,若果土壤比较干燥,则适当的加深一些,这是因为土地越深水分相对充足,总之,酌情而定。

2牧草种植注意事项

2.1牧草种植牧草的选择很重要,适应性较强、营养价值和产草量高的牧草时优先推选,其次很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选择既可以尽量满足上述要求又适合当地环境的牧草种类。

2.2不同的地有不同种植方式,有不同牧草选择,所以牧草种植要结合当地的土地环境,选取牧草种类和种植方法,举个例子,对于坡耕地和退耕还草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牧草是最好的,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都有很大帮助。

3结束语

篇8

今天上午方县长就我县*年畜牧业发展做了全面的总结,对*年的畜牧业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有关乡镇和部门的同志也作了很好的发言。为进一步分析形势,提高认识,拿出举措,抓好重点,积极提升我县畜牧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下面,我再补充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畜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畜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畜牧业已经发展成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已发展成我县农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主导产业。可以说,*已经成为畜牧养殖的大县,已经具备了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全县畜牧业发展中还有一些有待提高、有待解决的问题。我县畜牧业的规模和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的服务体系和防疫体系还明显滞后,畜牧业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

一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内外的发展实践表明,畜牧业发展水平是农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大的方面看,美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52%,法国、荷兰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55%,德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60%。从小的方面来看,我市畜牧业总产值达23.56亿元,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40%以上,而我县今年畜牧业总产值预计2.65亿元,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34%。这说明,我县畜牧业虽然有丰富的资源发展优势,但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并不高。因此,对畜牧业要有新的定位和认识,不能只满足于出栏了多少猪鸡,增加了多少产值等,必须从做大做强发展畜牧业的角度,切实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进行培育和扶持。

二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把粮草转化为肉类,是我县广大农村特别是二半山以上农村发展生产的不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畜牧业的发展事关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三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畜牧业是目前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畜牧业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发展畜牧业是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水平、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增加农民收入走过的路子和现实来看,主要是三部分,第一是外出务工收入;第二是发展畜牧业收入;第三是种植业收入。

二、抓住关键环节,拓宽畜牧业发展的路子

我们要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原则,既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又要选好抓手,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一)抓机遇。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鹤滩巨型电站建设在即,我县畜牧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好,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有利的机遇,培育发展畜牧产业,满足市场需求,努力做大做强我县的畜牧产业。

(二)抓重点。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将国家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和省级科技扶贫种草养畜项目工程作为我县精品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来抓紧抓好。一要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只许成功出经验,不许失败坏形象;二要做到在组织上坚强有力,抽调作风扎实、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工作队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三要在实施上扎实有效。要紧紧围绕实施方案的既定目标,常住项目实施点,深入到每家每户去宣传发动,按照实施方案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确保取得成效。同时,随着石漠化和种草养畜两大工程的推进,要因地制宜,突出抓好马树、老店市级畜牧生猪养殖示范村建设,突出抓好畜种改良、土鸡、肉牛、生猪等养殖建设,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生产示范点,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二是抓好仔猪基地建设。仔猪在我县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要加快仔猪的繁育体系建设,注重仔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仔猪自给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仔猪养殖规模,努力拓展仔猪的对外销售市场。

(三)抓防疫。“畜牧业发展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做到应报尽报,按时按要求报,加强监测,完善应急体系,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防疫密度和防疫质量。要通过多方努力,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真正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撑起一把遮风避雨的大伞。

(四)抓结合。一是发展畜牧业要与沼气建设结合起来。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搞好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所以,在畜牧业发展过程和沼气发展过程中,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治污。因此,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行“一池五改”,实行“养沼一体化”发展模式,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二是发展畜牧业要与拉长产业链条结合起来。发展畜牧业不能只讲养殖,必须搞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增值空间,彻底改变“原材料”外销的局面。三是发展畜牧业要与发展特色畜牧业结合起来。养鸡、养猪是我县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做法,我们要巩固和拉长这些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同时,结合实际和市场的需要,适时发展特色畜牧业,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互补、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为壮大畜牧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我县畜牧产业的发展,从纵向比,发展是快的,但从横向比,差距还比较大。各乡镇务必要加强对畜牧产业的领导,要有一套领导班子,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和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畜牧专题会议,研究畜牧产业发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

一是要责任到位。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好政策导向,把发展畜牧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真正把加快发展畜牧业摆上重要位置。要层层建立和完善各项畜牧业生产、科技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协同配合支持,齐抓共管,配合农业部门扎扎实实抓好各项畜牧实用技术推广,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要投入到位。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畜牧业服务后劲。一方面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吸引更多的民间和金融机构资金投入畜牧业发展。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督执法和应急储备必要的投入要保障、要到位,这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底线,是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件大事,保证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密度达到100%。

篇9

关键词 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关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91-01

近年来,畜牧业生产不断持续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畜牧业收入约占农民收入的40%,畜牧业也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畜牧业生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畜牧业发展也同步呈现良莠不齐、规模不一、标准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完善、疫病防控形势严峻、抵御风险能力差、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规模养殖与农村散养长期存在、畜禽养殖污染处理能力弱、生态环境影响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逐步解决当前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促进畜禽健康养殖,保障生态环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1-4]。

1 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1 对生态环境影响

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对粪污等废弃物污染处理投入普遍不足,设施设备水平低,更多中小企业与养殖户对粪污直接进行露天堆放或直接排放河流湖泊。依据测算,1头猪日排猪粪2.5 kg、尿4 kg、污水8~10 kg,1个1万头猪场日排粪污约150 t,规模养殖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较大,已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一是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渗入地下后对地下水形成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变,人畜不能饮用及利用;二是粪污堆积发酵后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对空气形成污染,异味难闻,危害健康;三是粪污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疫病流行,引发疫情;四是大量滋生蚊蝇,滋扰人畜,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1.2 对畜禽产品自身的影响

由于我国大部分养殖场企业化程度不高,片面追求养殖数量及经济效益,缺乏生态健康养殖的理念以及科学的养殖技术,加上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与条件,一部分养殖场,乱用兽用生物制剂、添加剂、兽药、防腐剂、抗生素等,甚至使用违禁品,如瘦肉精、激素等,造成畜禽产品有害物质超标,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损害了自身形象,无法出口国外、赢取外汇。

1.3 社会公众印象的影响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居民对食品需求早已更加注重品质,而近年来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其中就包括了曝光的畜牧业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担忧,加之畜禽养殖卫生状况不尽理想,社会公众对畜禽养殖业认同度较低。

2 生态健康养殖概述

2.1 概念

笔者认为,生态健康养殖应该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畜牧生产、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应基于畜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饲养与粪污处理同步,以先进的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进行指导,生产个体健康、无残留的畜禽及其产品,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打造以生态、安全、优质、高效为主要内涵的健康养殖业,实现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综合目标。

2.2 内涵

生态健康养殖概念包涵2个方面重要内涵:一是畜禽养殖应不破坏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得生产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畜禽养殖应该提供卫生、健康、安全的畜禽及其产品。符合这2个基本条件,才可以称之为生态健康养殖。

2.3 有关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研究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安徽省近年也推广了不少实用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笔者接触过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将土著微生物与秸秆、稻壳、锯末等按比例混合成发酵垫床养殖生猪。该技术不仅利用微生物充分分解和转化猪排泄的粪尿,较大程度地解决了粪污污染问题,而且也符合了生猪爱睡、爱拱的生物学特性,利于猪的活动和休息,节省了人力和粪污处理费用。

(2)林网化生态养殖技术。该技术在笔者所在的青阳县区域推广普及率较高,主要技术特点是利用丘陵地区良好的植被,放养当地土鸡品种。土鸡性活泼,善奔走,林间放养符合土鸡特性,土鸡以林间青草、昆虫、果实为食,辅以饲料,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土鸡原有的风味和优良品质。良好的植被为土鸡养殖提供了较好的疫病保护屏障,鸡粪又给林木提供有机肥料,不会污染环境。该技术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3)畜禽—沼—渔—农作物循环利用技术。该技术通过养殖畜禽,产生粪污,进行沼气发酵,产生沼液、沼渣,一部分用于渔业饲料,另一部分用于农作物肥料,农作物收获后可出售,可作畜禽饲料。整个循环过程充分利用了粪污,产生畜禽、沼气、水产、农作物多重经济效益,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4)种草养畜技术。该技术通过栽植优质牧草,饲喂草食畜禽,减少饲料与添加剂的投喂,不仅节省了饲料成本,而且减少了某些残留,保障了畜禽品质,也利用了部分粪污作有机肥,减少粪污污染。

(5)疫病防控技术。通过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疫病防控方案,严格兽用生物制剂、兽药、添加剂使用,拒绝违禁药品,执行停药期,严格检疫与卫生监管等措施,保证出栏畜禽个体健康安全。

3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我国畜牧业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继续地发挥作用,并寄希望于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必然要逐步摆脱当前“小、散、乱”和非健康的状态,走一条生态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适时地调整畜牧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实行农林牧渔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三是走绿色、无公害畜禽产品道路,创立知名品牌;四是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创建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高的龙头企业,走产业化体系发展道路;五是大力进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六是政府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建设,进行宏观指导,适时制定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4 生态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健康养殖满足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目标要求,使养殖业逐步摆脱投入大、产出低、风险高、污染重,发展后劲不足,效益下滑的恶性循环状态。实施生态健康养殖,促使畜牧业不断走向经济效益好、环境保护好、发展前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健康养殖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基石、是保障;反过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必将提高生态健康养殖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5 生态健康养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走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改变自身“脏、乱、差”形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既可发展农林牧渔结合、循环利用的适度规模经济,又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企业,从而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提供安全、放心、无公害的畜产品,有助于创立知名品牌,有助于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升经济效益,促使畜牧业进入发展前景广阔、后劲充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有助于畜牧业完善自身行业管理,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健全法规制度、政策保障体系,以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促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五是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6 参考文献

[1] 吴梅阶,余舒.规模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与控制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0(10):99-100.

[2] 郑强,王维民,刘德敬,等.规模化猪场“猪—沼—渔—作物“处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当代畜牧,2006(6):42-44.

篇10

缅甸是个农业国,农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达60%。近年来,缅甸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畜牧业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国共有牛、羊、猪等牲畜4300多万头( 其中猪约400 万头) 。年产肉37 万吨,年产鸡蛋约12 万吨。年人均对肉类的消费量为7. 6 千克。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工农业发展缓慢。1989年,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贸易。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

现缅甸政府计划加强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开放,广西是“中国—东盟”合作永久举办地,双方在畜牧业研究方面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11年初缅甸联邦驻南宁总领事馆副领事古杰先生,参观广西畜牧所,据缅甸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力促广西畜牧所与缅甸在畜牧业领域开展合作,缅甸畜牧水产部特邀广西畜牧研究所专家赴缅甸考察。广西畜牧研究所专家4 人应邀于2011年赴缅甸进行了技术交流和合作洽谈,途经仰光、内比都等地,先后拜会了缅甸畜牧水产部部长助理MYINT THAN 博士、畜牧兽医局L.Tu Ming Gawng 局长、缅甸养牛企业、缅甸兽医大学Tin Tin Myaing 校长和缅甸华商商会赖松生会长等部门及人员,还到仰光家禽交易市场、昂山市场和一些超市进行了考察。

缅甸农业部希望广西能在乳品加工方面给予投资合作,缅甸政府可以提供土地资源及其他优惠政策。在缅甸兽医大学进行技术交流和双方能合作的领域交谈,并参观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基地。在缅甸华商商会,了解了商会的历史和近况,商会表示愿意为广西到缅甸投资或其他商务活动提供方便,且有1. 2 万公顷土地正在招商引资,并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合作意愿。通过对养殖企业和市场的考察,使我们对缅甸畜牧业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可为将来的合作投资提供帮助。

缅甸的基本情况

地理人文 缅甸位于东经92°10′-101°1′,北纬09°32′-28°31′之间,东北部与中国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相连,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南部海岸线长2655公里。其国土总面积约为6800万公顷。缅甸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伊洛瓦底江全长2150公里,流贯南北。东北部的萨尔温江境内长1660公里。大部分地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27℃。1 月为全年气温最低月份,4 月是最热月,平均气温30℃左右。降雨量因地而异,内陆干燥区500 毫米-1000 毫米,山地和沿海多雨区3000毫米-5000毫米。森林覆盖率约为50%,拥有林地3 412万公顷。盛产柚木、铁力木、藤、竹等,是世界柚木产量第一大国。粮食作物以生产大米为主,还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甘蔗、花生等。

截至2008 年,缅甸人口5700多万。缅甸共有135 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全国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约8%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缅甸语为官方语言。缅甸民间节日也十分丰富。有泼水节、浴榕节、点灯节、敬老节、献袈裟节—光明节、作家节等。缅甸工业落后,特别是重工业,主要的机械及设备依赖进口。

主要城市 内比都( Nay Pyi Taw) 2006 年3 月,缅甸政府将缅甸联邦新的首都命名为“内比都”,人口约90 万人。农业和林业为支柱产业,主要作物有稻米、黄麻、柚木、蔬菜、水果等。

仰光( Yangon) 是原首都,为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852 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输出港之一。缅甸迁都后,拥有500 多万人口的仰光作为直辖市,继续发挥商业之都的经济中心作用。

曼德勒( Mandalay)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著名的故都、旅缅华侨称它为“瓦城”,为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位于缅甸中部偏北的内陆,人口约80 多万,是曼德勒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缅甸农业现状

缅甸农村人口占70%,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劳力的64%,农业占出口创汇的41%,农业对GDP的贡献率是42%。在全部6800万公顷的土地中,1800多万公顷是可耕地。但目前只有900万公顷进行作物耕作,另有一半等待开发。

缅甸外汇收入多半来自农产品的出口。芒果种植面积达7. 6万公顷,既供国内消费,也用于出口。缅甸芒果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其中最受中国市场欢迎的主要是神德龙、瑞亨达、迎桂等三个品种,神德龙每吨的价格约为880 美元。2009年全年,缅甸共出口芒果4. 4万吨,创汇1194. 5万美元。缅甸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各种豆类,前几年豆类出口平均每年在10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到印度。其中2002年缅甸豆类总产量为260 万吨,2005年为350万吨,2006年达到了400多万吨,呈逐年上升趋势。

缅甸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是世界大米主要输出国之一。缅甸政府近期适度放宽了国内大米行业的管制,许可私营出口商出口大米,并允许非国有的大米行业协会和组织向包括农民和面粉厂主在内的从业人员提供融资,供其购买种子、农具和肥料等生产资料。

中国杂交水稻中心( 湖南) 的稻种在缅甸也有推广,因为要年年购种,所以当地人不太喜欢杂交种,以种本地种为主,本地种可以自己留种连年种植,比较受欢迎。

缅甸畜牧业现状

缅甸是个农业国,近年来,随着缅甸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畜牧业受到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主要是鱼类) 、肉鸡(如AA 鸡等快大鸡) 一条龙产业(如泰国正大公司,提供鸡苗、鸡料、治病、回收鸡等) 、肉猪(台湾企业投资合作养猪场年存栏10万头规模)集约化养殖等已具规模。缅甸畜牧业相对落后,正计划大力发展出口前景看好的养羊业,计划羊只的年出口量达100万只,每年可创汇5000万美元。已部署在缅甸的曼德勒省、实阶省和马圭省各选择1000养殖业主开始实施。目前缅甸产冷冻牛羊肉已向马来西亚和中东一些国家出口。1990年至2004年14年间,缅甸畜牧业的增长情况分别为:黄牛1. 8%、水牛1.5%、绵羊山羊1.7%、猪6.1%、鸡8.5%和鸭7%。缅甸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私营企业占到了99%,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已转为充分调动私营企业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为此提供必要的协调和帮助。畜牧水产部下属的政府和合作社企业仅占1%的份额。

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缅甸的第四大经济支柱产业,也是第四大出口创汇行业。缅甸拥有2800多公里的海岸线,同时还拥有沼泽面积50万公顷,缅甸官方预测缅甸水产品持续年均产量在100万吨以上。2006年-2007年财政年度,缅甸水产品出口比上一年度增14%,中国是缅甸水产品最大的进口国。缅甸2006-2007年度水产品出口创汇2.34亿美元。中国进口缅甸水产品101676吨,价值1.02亿多美元,中国已连续8 年成为进口缅甸水产品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泰国,进口量为62041吨,价值5245万美元。2009年-2010年度财政计划水产品出口创汇7亿美元,从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共出口4. 35491亿美元,完成计划的62.21%。

缅甸销量最多的肉类是鸡肉约占50%,其次为猪肉约占30%,最后为牛肉约占20%。奶牛养殖场以养荷斯坦奶牛为主,奶产量较低,日均每头奶牛产奶量为约13千克,缺乏乳品加工技术和加工厂,鲜奶消毒( 巴氏消毒) 后销往超市,每千克售价约13.8元人民币,但销量不大,极大影响奶农的积极性,这与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多为食用炼奶( 加咖啡、茶) ,年需进口牛奶和奶制品40亿美元-50亿美元,主要是从新西兰、中国、泰国等国进口。缅甸奶牛企业员工包吃住后工资每月约为300元人民币,缅甸很希望有外资投资乳品加工及建立销售网络( 主要是出口) ,以带动当地的奶牛养殖业。1976年澳大利亚在缅甸投资乳品加工厂,每天可接收64吨牛奶用于加工,1988年动乱被破坏,就没有了。肉牛资源很丰富,也很希望有外资投资肉牛加工与销售,当地饮食文化很少吃牛肉,但可销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缅甸近年受猪蓝耳病影响比较严重,但猪肉价上涨并不大,因猪肉不是第一消费肉类,第一消费肉类为鸡肉,而且大量养殖快大鸡(45天出栏) 。快大鸡市场售价每千克约24元人民币,本地土鸡市场售价每千克约47元人民币。缅甸当地饮食文化很少吃牛肉决定了肉牛的养殖方式,比较落后,规模不大,主要分散于农户饲养,主要品种为本地肉牛、波罗门、杂种肉牛( 波罗门与本地牛杂交) 及水牛等。越南已有人到缅甸发展养牛。

缅甸光照时间长、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适合植物生长,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缅甸政府给外来合作投资企业30年的土地免费使用契约。缅甸华商商会位于缅甸仰光大金塔路1-5号,已有100年历史,商会储地有1. 3万多公顷,现有华商会员600多人,是中国商人与缅甸交往的民间桥梁。

缅甸畜牧业研究现状

伴随畜牧业的滞后发展,缅甸畜牧业的研究机构少、科学研究成果少,仅能走访缅甸兽医大学,参观了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并进行了学术座谈交流。缅甸全国共有本科毕业的兽医专业医生373人、兽医学博士12人、兽医学硕士88人、在国外留学的兽医学博士12人和兽医学硕士9人。

缅甸兽医大学位于缅甸的内比都,是所畜牧兽医农业大学,设7专业,在校学生1100多人,已毕业学生4000多人。设有动物解剖、生理、营养、饲料、反刍和非反刍动物养殖等实验室,及鸡、猪、牛、羊等试验场。主要研究范围:开发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和农副产品、研究动物营养标准、稻草氨化技术研究、饲料牧草开发研究、银合欢应用技术研究、银合欢脱毒技术等。

缅甸拥有丰富的地方动植物品种,这为缅甸畜牧业研究存贮了多样性的遗传资源。在缅甸,绝大部分研究以应用生产研究为主,研究目的明确,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重视牧草饲料开发研究和本地饲料资源,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也是缅甸畜牧业研究的优势。

缺乏资金投入,实验仪器设备少、陈旧,研究技术水平不高。基础性研究较少,在饲料和动物营养方面研究进展不大。由于食文化和佛文化的影响,缅甸不重视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研究,如:巨蟒、鳄鱼、龟、兔子、蛇等均为野生状态,而且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非常少。

建议

缅甸畜牧工业化起步晚,技术水平落后,外来畜禽品种引进力度不大,因而使得本国的地方畜禽品种受外来高生产力畜禽品种的遗传改良较小,较好的保存了缅甸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原貌,且地方品种贮备非常丰富,如:缅甸黑猪、斗鸡、缅甸本地鸡及一些地方羊、牛、龟、蛇品种等,这为缅甸畜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贮备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广西畜牧研究所在畜禽品种资源的评价、保护、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水平比较成熟,在该领域与缅甸有关单位寻求合作,一是通过引进缅甸优良的地方畜禽品种进行常规开发利用研究,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缅甸优良的畜禽品种的遗传资源进行研究。二是与缅甸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缅甸畜禽地方优良品种的遗传资源,将其优良基因导入我国的畜禽品种,实现畜禽资源共享,扩充广西畜禽遗传资源库,为新品种培育提供更为丰富的育种素材,提高广西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