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21 17:0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培训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池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实践和特点。
循证医学(Evidence一based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由以理论为基础加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使临床医疗人员认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帮助并指导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并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是医院图书馆员的职责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针对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的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临床教学医院的图书馆员较早认识到了图书馆在医院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美国的医院图书馆中开展了基于医院临床的图书馆服务。例如,在克里斯蒂安娜医疗健康系统中,学科馆员通过参加临床查房,开展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的查找,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川;在田纳西州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中,图书馆在指导临床医师及实习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相关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已开始认识到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通过收集、检索多种循证医学资源,将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传递给临床医师等。
从国内外对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的探讨可以看到,医院图书馆员除了帮助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查找循证医学资源外,应让临床医疗人员体会到循证医学资源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能自觉、主动、正确地查找与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这就需要对临床医疗人员开展相关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因此,该院图书馆组织临床学科馆员,开展了针对临床的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2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特色
2.1由临床学科馆员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对口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为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一方面图书馆组织有医学背景的图书馆员作为临床学科馆员深人到临床科室开办循证医学资源的讲座及培训等,根据临床科室的时间、不同层次的需求,结合科室的相关临床病例,讲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查找并运用循证医学资源,开展与临床结合的循证医学资源的培训。另一方面由各个科室选出1一3名临床医师担任科室兼职学科馆员,对这些来自不同科室的兼职学科馆员进行包括循证医学资源在内的常用生物医学资源检索等技能培训,解决各自科室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至今,该院图书馆的临床学科馆员先后开展了近40次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培训。通过这些讲座,临床医师进一步体会到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与图书馆配合,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开展循证医学实践。在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中学科馆员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2不断丰富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组织除了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外,该院还购买了一系列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循证医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临床医疗人员了解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制作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并指导临床医师使用。目前,因特网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网站已有5 000多个,这些网站的内容新颖,且有很多是免费。为了便于临床医师使用,该馆将常用的几十种循证医学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做成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利用。
2.2.2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数据库。该院先后购置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如美国临床医学事实型数据库(MICROMEDEX Healthcare Series ) ,循证医学评论数据库(EBM Reviews )、临床实证全文数据库(Clinical Evidence),MD Consult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许多临床医师却未曾接触过。图书馆临床学科馆员结合不同科室的特点,将这些数据库介绍给临床医师并辅导他们使用。
2.2.3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其他生物医学数据库查找临床研究证据。除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外,从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disc , MEDLINE ,PubMed等中也能直接查找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当从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不到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或临床医师想更多了解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时,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库。将利用这些常用的数据库检索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介绍给临床医师,指导他们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如介绍如何从CBM-disc, MEDLINE等数据库中检索系统综述、实践指南、随机对照试验、对照临床试验、有关诊断、治疗、病因、预后等循证医学证据。
2.3多种教学形式并重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该院图书馆根据需要采取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讲座,深人临床科室教学,举办临床医师短期培训班及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等多种教学与培训形式。
2.3.1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循证医学资源讲座。图书馆定期举办全院生物医学资源的相关讲座,通过讲座对全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宣传及培训。这种形式相对比较固定,参加人数较多。
2.3.2深人临床科室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这是最为灵活,也是应用最多的形式。目前该馆已经25次到临床科室讲课。因为不同临床科室有各自的专业需求及时间安排,该馆根据不同科室的时间科学安排讲课时间和教学重点。在介绍循证医学资源当中,结合不同临床科室所熟悉的病例,让临床医师亲身体验通过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制定。这样教学形式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既让临床医师认识到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又调动了临床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积极性。
2.3.3针对临床医师(含进修医师)举办短期培训班。该院临床医师较多,每年进修的医师也较多,他们大多对生物医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该馆每年分别为本院医师及进修医师举办4期生物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培训。针对参加短期学习班的临床医师,有重点地介绍循证医学相关资源。如进修医师大多来自基层医院,当地数据库资源较少,因此以介绍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中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为主,以便进修医师返回基层医院后,能利用自身的网络条件查找免费循证医学资源。
2.3.4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循证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要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仅靠课堂教学与培训是不够的。因此该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临床医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如临床医师想查找某方面的循证临床证据,该馆会根据其要求,直接指导临床医师先利用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如果对检出结果不满意,再对CBMdisc, MEDLINE,PubMed等进行检索,通过主题词、自由词检索该主题内容,然后结合循证医学筛选临床研究证据的标准,制定进一步的检索策略进行组配,并根据检索出的文献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检索策略,查找出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使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检索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
3在临床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中的发展方向
篇2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急救;全科医师
【中图分类号】R4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6―02
急救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临床技能,是全科医师需要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医学模拟教学法是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场景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临床技能培训中优势突出[1]。本研究旨在分析该教学培训模式在全科医师转岗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年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64名,年龄在25~45岁,男性36名,女性28名。将64名全科医师培训学员随机分为两组,模拟教学组(S组,n=32);传统教学组(C组,n=32)。两组学员的教学均由麻醉学急救培训教师完成,两组教师针对两组学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训内容间无差异。
1.2 实施方法
模拟教学组(S组)采用模拟场景教学法进行培训,将模拟教学组的32人随机分为4个急救小组,每组8人。学员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操作流程和要领的详细讲解,讲解完成后观摩心肺复苏的教学录像,教学录像观看完成后进入医学模拟场景教学阶段。复苏操作在多功能模拟系统上进行,模拟内容包括心跳骤停的判断、心肺复苏急救,在模拟急救中,1组练习时另3组成员在旁观摩,急救中及结束后培训老师对每组成员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总结。
传统教学组(C组)采用传统讲授及练习的教学方式,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操作要领的详细讲解,讲解完成后观摩心肺复苏教学录像,以上内容与模拟教学组相同,最后在多功能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
1.3 培训效果评定
培训成绩:以理论和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在开始培训前、技能操作培训前、技能操作培训后进行考核,每次考核内容相同。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每项50分,满分共100分。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由学员按照授课满意度评定、激发学习兴趣、同学间协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基本操作能力6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满分60分,每项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P
2 结果
模拟教学组(S组)与传统教学组(C组)的考核成绩情况:培训开始前S组(54.16±3.11)与C组(52.24±3.6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S组(91.14±8.33)成绩高于C组(78.45±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全国的全科医师普遍学历偏低,理论与临床技能欠全面,其数量和质量均急待提高[2]。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培养全科医师,提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主要途径。尤其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对于挽救社区心跳骤停病人的生命意义非凡[3]。而急救技术是一项强调理论与操作能力相互结合并综合运用的技能,对医师的急救意识和反应能力要求较高。而全科医师学员在急救技术方面接触较少,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培训方法往往收效甚微。
本研究的模拟场景教学组采用模拟教学培训法,预设病人心肺骤停的急救场景,学员模拟扮演各个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积极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使学员身临其境,通过反复演练,主动参与,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员各种潜能,尤其适用于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技能培训课程。本项研究中,在经过相同的理论讲解后,模拟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学员对于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而经过实践操作训练后,采用模拟场景培训学员成绩升高更明显,且在培训效果的问卷评分上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这说明该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全科医师培训学员对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掌握。
综上,模拟场景教学在全科医师的急救技术培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有利于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提高。在其他全科医师基本临床技能培训中也可考虑采用模拟场景的医学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 Issenberg SB, McGaghie WC, Petrusa ER, Lee Gordon D, Scalese RJ. Features and uses of high-fidelity medical simulations that lead to effective learning: a BEME systematic review [J]. Med Teach 2005; 27: 10-28.
篇3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护理系 2013大专二年级 4 个班的护生 10 名,抽签随机选取 2 个班为观察组,2 个班为对照组,各 5 名,均为女生。 两组年龄、专业基础成绩比较,均为高考统一招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
2.1 教学策略
2.1.1 对照组教学策略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授课,即外显认知的方法进行授课。 具体教学程序如下:(1)理论讲授。 (2)操作示教。(3)护生“回示教”。 (4)分组练习。 (5)操作练习。
2.1.2 观察组教学策略
观察组采用将内隐理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具体教学程序如下:(1)案例导课,建立内隐感观。 在上理论课之前, 先用 5min 左右讲述 1 个因忽略无菌原则而酿成护理事故的临床案例, 潜移默化地增强护生的职业态度和安全意识。 然后指导护生观看一小段无菌技术的教学录像,使护生通过内隐感观,提高护生兴趣。(2)多样化的示教形式,科学地将提问式、任务驱动式、小组竞赛、情境性教学、暗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3)护生操作“回示教”,改用由护生互相点评、教师引导和总结的方式。(4)护生分组自由练习,教师除了对错误操作手法进行纠正以外, 更要给予一定的内隐心理暗示(5)操作练了上课时间和自由练习 1 次以外,还将护理操作碟片分至每个小班,布置班干部组织护生自行观摩护理操作录像。(6)练习期间利用 20 min 时间举行 1 次小型的无菌操作竞赛,由护生进行开放式评价,并根据护生平时表现的积极性作为该学期评优的量性指标。
2.2 评价方法 (1)考核成绩评价。在本课程结束时实行教考分离,任课教师不命题、不阅卷。 技能考核别选用了女患者导尿术、无菌技术、皮试(包括皮试液的配制和注射)、静脉输液 4 种具有比较复杂的理论技能的考核项目。 以护生个人抽签决定考核项目,由 2 名老师监考,严格按统一的评分标准评分,且该教师不知道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分组,以避免教师主观性对成绩的影响。 (2)问卷调查法。 问卷根据教学大纲和护生的认知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课堂的注意力、时间合理性、师生互动性和知识的理解性、 护生沟通能力和专业的兴趣性 6 个闭合性问题,前 5 个问题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5 个等级,分别赋值 5、4、3、2、1 分。专业兴趣性是单独制表,分为“很感兴趣、感兴趣、一般和没兴趣”4 种情况供护生选择,结果按百分比进行统计。 信度检验:前后相关 15 d 对 45 名护生进行
3.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4.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均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二、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内隐、外显学习相互协同的教学效果远远高于传统的外显教学模式。
2.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结果显示:实施了内隐外显结合的教学方法更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符合护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护生对内隐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明显高于外显学习。
3.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对《护理学基础》操作课的教学兴趣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护生对技能教学的学习兴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生对护理技能教学的学习兴趣程度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1.合理运用内隐教学能够提高《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
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在女患者导尿术、无菌技术、皮试和静脉输液 4 项操作的成绩相比较,观察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内隐学习课堂设计对技能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内隐学习模式符合现代护生的心理需求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在护理操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更大的乐趣, 对课堂教学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内隐学习的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护生的心理要求。内隐教学主要是提高了护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情境性教学、 研讨式教学和小组竞赛性教学来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平等、自主、愉快的学习环境,帮助护生在不同的学习体验中提高知识的吸收率, 促进了护生理论向能力的转换, 这种快乐的学习方法是大多数护生乐于接受的。
3.开发内隐学习教学是培养护士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内隐模式的教学,护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教学评分高于传统教学法, 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操作考核中,现场评价的老师一致提出,经过内隐教学后的护生在操作前能有礼貌地问候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操作中能根据操作进程嘱咐配合方法,操作后能交代注意事项,感谢患者的合作。
4.将内隐教学引入护生技能培养环节中的建议
篇4
关键词 教育技术 院本培训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
Build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Model of Medical Teacher
GU Guosong, CHEN Baoming, YE Peiso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Abstract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is one important method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ollege teaches. Nevertheless, several problems exist i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One mode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was constructed and put forward, which include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training, method of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model has features of feedback, stability and loops.
Key words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based training; model
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都使得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执行者,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能力。可以说,没有一支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就没有教育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培训组织、培训模式、培训资源等不够完善,使得培训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构建一种良好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我校医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培训现状①②
(1)目前,我校和其他高校类似,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运行模式,教师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各方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掌握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2)很多教师忽略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没有认识到教育技术理论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关系。因此,在受训后只注重对硬件的技术应用和相关软件的使用
(3)无延续性、无针对性。全国统一的教育技术培训在时间上过于集中和紧凑,在内容上也未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课程的差异与需求。
(4)具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校园等硬件设施,但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课件的开发、研制以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等“软件”方面投入不足,不够重视。对课件的制作和对基于BB网络环境的辅助教学平台的运用并不十分成功。课件制作比较单调,多数采用简单的PPT功能制作课件,将以前的板书转换到投影上而已。
(5)评价机制不够理想。对于培训的评价机制,目前过于单一和粗糙,以受训感想等作为培训效果并不能反映实现培训目标的程度。
2 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的研究
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综合、不断循环的工程,不是单一的技术指导和理论讲解。缺乏有效的培训模式和运行机制,将无法实现培训的真正目的。因此,需要一种稳定、长期的培训模式来支持开展培训工作。
2.1 “校本培训”内涵③④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这是一种描述性定义。这种定义很容易让人理解,但缺点是难于让人抓住“ 校本培训”作为一个概念的核心要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倒是周建平先生的三点意见更接近问题的本质:首先是“为了学校”的培训,意指要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其次是“在学校中”的培训,意指“ 校本培训”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所有培训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再次是“ 基于学校”的培训,意指“ 校本培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各种资源。
校本培训理念包括:校本培训工作以“人文、人本、人和”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学校要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也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方;校本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以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激发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和主动学习的动机。
相应地,我们可以根据培训教师特点以及培训范围,提出“院本培训”的概念,对应的组织者和受训者为本院教师,培训资源主要依靠本院现有的教学资源。
2.2 “院本培训”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是一个复杂的专业化组织,每所高等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它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不能简单地用其他学校的经验说明的,一刀切式的传统培训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各学校的具体要求。并且,高校教师人数众多,学校在人力、财力和工作安排上都很难承受教师外出培训。为此,从“院本培训”的特点和内涵可知,校本培训能够满足高校教师在岗学习的需要,在高校中开展基于“校本”的教育技术培训必然是事半功倍。
2.3 构建基于“院本”的培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循环、分层和交互的工作。因此,构建基于“院本”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为解决目前实际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该模式主要由管理机构、培训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构成。
2.3.1 管理机构
任何改革都需要参与改革者具有良好的积极性和主观意愿性,而顶层设计则是任何改革的基石,顶层设计的工作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在我们的模式中,管理机构由学院高层领导组成并负责顶层设计,主要工作有:
(1)指定培训部门,制定总体方针以指导培训部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听取培训部门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及时研究、制定和调整指导方针,继续推进教学改革。
(2)负责对培训工作的全面支持,如资金支持、人员支持、设备支持、培训平台支持和培训资源支持等。目前在高校开展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多数教师的响应,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校所有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是科研项目,论文级别和课题经费等,而对教师的本质工作――教学,则很少重视,鲜有激励和奖励措施,即使有也是力度很小。为了使得教学水平和质量更上一层,组织者必须要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制定有效的奖励措施来改变目前的状况。
2.3.2 培训部门
(1)负责对本院的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和管理。培训部门唯有管理层面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优秀的培训教师参与到培训组织中,对于培训教师的选择,应考虑各个专业中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教师来担任。
(2)负责培训中的资源建设,主要有课程教学资源,各专业中的优秀资源如精品课程,重点专业课程中的教学资源,以及各专业中教师个人拥有的优秀资源等,都可以整合到培训资源中来。所建立的资源体系,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以便适合资源的不断改进,及时更新;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师和不同需求的教师,用资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来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
2.3.3 构建多样化培训方式
具体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不能按照以前传统的单一化培训方式。具体可以考虑选择以下几种方式:
(1)研究探讨式:如课题研究、案例教学讨论、问题研究和教育专业人员作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报告等。这类培训方式主要目的培养教师更深刻的理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师整合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培训方式。
(2)集中式: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分类集中式:考虑到不同专业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需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教师之间不同的使用信息技术水平,可以选择分类集中式。将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教师分开,产生不同的群体,对同一群体的教师进行集中式的教育技术培训。二是统一集中式:所有培训的教师利用统一的时间,如假期等,进行统一集中的培训,主要内容是通用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以及整合方式等。
(3)订单式培训方式:⑤由于培训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因此,可以建立有培训教师负责本专业受训教师的具体指导和联络工作。这样便于受训教师和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可以根据受训教师对本专业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受训要求,由培训教师和培训部门根据受训教师的要求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3.4 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当前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⑥而确实有效的评价机制不应该是单一性的,应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考察受训教师的培训结果将有效提升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1)诊断性评价,确定受训教师现有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水平,从而形成对教师的某种评价,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需要多次不同的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一种修正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是最困难的一种评价方法;由各专业的培训教师担任对受训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工作,能及时修正受训教师在学习或是实施教育技术过程的问题和方向,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具体和丰富。
(3)总结性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经过拓展总结性评价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使得发挥最核心的作用。例如:对受训教师的个人作品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其在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方面进行评价。在我们的培训模式中,总结性评价也是具有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受训阶段,采用不同的总结性评价内容和原则。
3 总结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的培训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校本”培训模式的讨论,为了下一步培训工作更好的展开,构建了基于“院本”的培训模式,从理论上解决当前培训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该模式具有:指导―组织―实践―反馈―新指导方针……的循环反馈前进的特点,为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供了高效而确实可行的运行模式。
课题项目:嘉兴学院校级教改课题(70110029?)
注释
①陈卫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理论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6(9):50-51.
②王艳清.立足于“校本”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探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1):77-78.
③傅玉蓉.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9):94-97.
④张铁坚.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0(6):75-76.
篇5
很荣幸受科教科邀请参加这次培训会。
一、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分类
继续教育分续教育科目分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和选修科目三类。今天开展的就是专业科目中单位自管项目。
专业科目。根据本行业系统专业领域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开展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侧重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能力。
二、参加人员
按照市、区文件精神,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100%。中心将所有符合学习条件的在职在岗卫生专业技术员工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进行管理。
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各类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之一,对继续医学教学学分不达标的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处罚措施。
四、继教管理及要求。
中心人事科要严格按照《重庆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重庆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要求,认真落实学分授予、考核登记和年度验证等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严格学分登记和审核。
五、其它
篇6
摘要:基于新医改方案实施背景下,住院医师不断强化规范化培训工作,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临床技能,已成为了必然趋势。目前,在规范化培训工作中,于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中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医学史教育,加强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熏陶,规范培训阶段医学教育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引导住院医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医学人文精神,对深化规范化培训内涵、提高规范化培训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立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角度,深入探究医学史教育培训作用、目标及方式,旨在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率,深化其内涵,指导其临床工作。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医学史教育
在国内医师继续教育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应引起足够重视。住院医师在进行规范化培训时,应重视医学教育史学习,通过医学史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并树立科学的职业定位观,全面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进而完善医患关系,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现阶段,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加强医学史教育已成为了关键改革措施,对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来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医学史教育的作用及方式,旨在指导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实现其全面发展。
一、国内医学院中医学史教育缺失现状
现阶段,据有关调查发现,国内大约有33%的西医院设置了医学史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医学教育史未被重视。目前,医学史教育仅为多数医院的选修课程,具有非限制性;而伴随着选修课程的不断增多,多数学生未选择这门课程。此外,于在校学习时期,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水平低下,知识掌握不全,难以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另外,基于教学方式单板、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下,导致医学教育史教学工作不理想。由此可见,必须要加大医学教育史培训力度,住院医师于规范化培训时期重视该课程的开展,可深入其理解,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史教育作用
目前,卫生部颁布了有关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涵盖临床能力、专业外语、医德医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理论及政治思想等,其中实践技能培训已成为了规范化培训中的关键措施,而以全面提升住院医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保证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的医学史教育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医学史属于一门交叉学科,已成为了连接人文科学与医学的桥梁,虽无法提供专业的知识技能,但可为其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与精神支持,具有源源不绝的动力。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提高对医学发展规律的认识,便于理解现实与把握未来
哲学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循,而医学史作为不断总结前人检验教训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可立足于历史角度,纵观医学的发展史,明确其内在发展规律。基于全面掌握医学发展中的失误与成功前提下,可不断总结经验,明确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超越历史,实现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对医学精神的理解,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准则
医学史将所有的医学知识整合成一有机整体,其中既有战胜各类疾病的喜悦,又有失败的体验,掌握医学发展的艰辛历史,理解每个为医学事业而献身的伟人,进而领悟其中的奥秘,可加深对医学事业的感情,对职业道德准则的树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医学史属于医学思想与精神的有机载体,其中注入了诸多献身于医学事业的伟人,他们的崇高的医学精神追求与人道主义精神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思想觉悟,深入其思想意境,帮助其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准则。
3.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知识技能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于专科培训中积极融入医学史教育,从各个专科实际疾病出发,深入分析其发病机制认识历史,并就现有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发展历史进行全面剖析,可提高住院医师对现有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具有推动作用。
4.掌握事件与人物的核心医学思想,树立批判精神与科学的思维方法
医学史的发展注入了前人的创新性思维与批判精神,从本质上来讲,医学史教育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事件与任务,同时要对这些历史事件与任务所传递的医学思想进行系统学习,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并树立批判精神,激发创新精神,深化自身内涵与品质。
5.全面总结医学事业发展史,培养教、医、研能力
在医学史教学过程中,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生动灵活的方式全面总结医学事业发展史,积极培养住院医师教、医、研能力。具体而言,就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而言,可采用自主授课或自主学习等模式进行系统学习,全面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其文献检索能力;积极阅读相关的外语文献,可保证其外语水平;科学制作幻灯片,推行情景教学,可培养住院医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史教学方式
住院医师在接受医学史教育时,可采取教师授课的方式,详细讲解相关医学发展史,并剖析关键历史事件与任务,讲授各个专科疾病的发展史。待住院医师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问题为引导,指导其设计题目并积极寻找资料,经书写教案进行自主授课,同时融入专业探讨、专题展览等内容。此外,还可经问卷调查、座谈、考试等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评估。考虑到医学史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故针对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而言,必须要坚持寓教于乐原则,于潜移默化中促使其接受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进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强化医学史教育,是提升临床医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保证临床工作质量的关键手段,亦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实践工作中,需全面分析医学史教育现状,把握其教育目标,领悟其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作用,进而不断转变教育方式,可全面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素养,对推动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伟力,陈地龙,陈怡婷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41-45
[2]刘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探索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13-16
[3]施萍,何旖旎.导师负责制教学法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33(10):1360-1362
[4]贾文妍,景惠荣,赵桂秋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4,35(9):80-83
[5]段链,陈红,路阳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24-26
[6]王美堂,瞿小英,梅冰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急诊临床能力培训和考核方法的探索[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5):471-472
[7]陈丽芬,王亚军,赵妍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并轨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2-455
[8]戴娟,蒋平.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81-182
篇7
青年教师担负着未来教学的重任,如何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适应现代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以往以大学教育模式进行相关培训,培训中对于已具备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而言内容显得枯燥,在传统的培训中,受训教师仍以学生模式接受教育,而无法独立进行教育实践。这与后续的具体课程实施有明显脱节。因而在青年教师培训中引入研究性学习,以青年教师为主体,重在实践,提高了培训质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在青年教师培训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实践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相关研究课题,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解决相关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1]。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虽然是参与者,但与传统的高等教育不同,他们均已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具备较强的个人学习及思考能力,一味的以传统模式授课,会出现没有生趣,学习没有热情等现象,而培训的目的并不是要以完成相关考试或了解某种知识,青年教师需要的是撑握基本的授课知识,具有开展一般性授课的技能,他们更重要的是能够实践相关内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从问题的确定、研究到最终得出结论,其依靠的主体就是青年教师自己,老师在这一活动中只扮演指导与协助的角色。通过这样给予每个人都有很自由的思考和实践空间,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灵活性,促进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1.1 青年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
在青年教师培训中始终贯穿学员的主体性,首先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研究主题,并主动地进行分组收集知识,集中交流、整理和思考。这活动的主体自始至终都是学员自己,经过高等教育和短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后,青年教师已经具备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这一方式下能够使自己投入学习过程中去,很大程度地发挥和调动了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1.2 研究性学习需要与创新相联系
与以往高等教育侧重认识、重视结果所不同,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与实践共同发展,能够将学习、有效思考与相关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结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每一个人或一组学员可以通过知识的收集、消化与创新得出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性学习需要合作
同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青年教师结成临时性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行成了一个团结、互动的集体,同过协调与配合,最终解决面临的课题。在完成课题的同时,也加强了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培养了合作技能,也与今后的教学工作相适应,在实际的教授活动中,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在个人背课的基础上需要集体背课,集体思考与协作,所以,研究性学习对青年教师加强集体协作能力大有益处。
1.4 研究性学习中应当体现个人素质
当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个人能力的体现,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没有固定答案的研究,这需要每一个青年教师,无论是否以个人或小组模式学习中,都需要发挥自身特长,展示个人学习与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2 青年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一般而言研究性学习主要分四个步骤:(1)问题的设计与提出;(2)对问题的分析与假设;(3)对问题的总结与归纳;(4)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同时设置实际困难的情境以及适当的研究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让学生参考有关文献,寻求可能的答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批评、分析、推论、比较、组织等方法,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1 相关课题设计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相关研究课题,青年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为今后医学高等教育相关课程开展打下基础,进行该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可以围绕当前医学、文化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政结合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在课题的设计中,教师可以指导相关课题的制定,并且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这一学习活动中来[2]。
2.2 对问题的分析与假设
在制定了相关的课题后,学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在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涵盖领域广,内容丰富,已经成为基本的信息源。学员可以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因此,每个人应该具备熟练的利用搜索工具从网络上搜索、整理各种类型的资料的能力,并通过分析、假设、比较、归纳等形成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概念,完成自主学习。
在个人收集相关资料的同时,小组内可以不定时的进行资料的汇总与整理,总结分析资料情况,对研究资料加以取舍,进行相关研究的概括分析,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以利于更好地完成研究学习。通过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开展自由讨论,参与课题中的实践活动,从而初步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2.3 对问题的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之上,青年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学员间、小组间以及学员和教师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青年教师可以在互动交流中,清晰自身的研究思路,认识到自己在这一实践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在学习与讨论中,形成最终的团队意见,并不断完善这一研究内容。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青年教师在初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难免遇到不熟悉的内容,而且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规律的把握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指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使这一学习过程有效顺利的进行下去,学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熟悉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与要点。教学活动重在交流,互动交流有利于学员在思维碰撞中开拓出新视野和新思路,促进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4 学习过程评价
篇8
关键词:机能实验;骨干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机能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属于一种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从世界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看,继续教育的兴盛衰亡是与政府的重视程度分不开的。《教师法》通过国家来制定法律、法规来确立继续教育的地位,并规定用经费来扶持继续教育的发展,为拓宽继续教育渠道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013年度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机能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为期六天。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讲座、集中理论培训、观看实验演示及学员亲自动手操作、学员间的互相交流等多种形式。特别是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颇具影响力。专家讲座对学员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开阔了知识视野,实践教学和研讨让学员增强动手能力,掌握相关专业最先进的技术。通过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学员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培训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前沿知识信息
继续教育学习为教师提供了再次学习、再次提高的机会。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机能实验室具备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聘请国内同行专家来学习班进行专题讲座。
泸州医学院冯自强教授主讲DS-4四腔灌流系统在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中南大学秦晓群教授主讲基于研究型学习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四川大学王树人教授讲授PCR激增技术与生物芯片;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黄武董事长主讲生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原理和应用;徐国标副教授讲授药物实验常用仪器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通过培训,学员可以从国内行业高水平的专家讲座中,了解机能学、生理学及实验室建设在科研与教学中最前沿的知识信息。
(二)直接与专家交流
专家讲座内容结束后,是互动环节,学员可以直接与专家交流。
这个环节比较突出,学员们很活跃,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包括课题申请、课题成员组成烦恼、实验上一些关键技术、学术上的困惑以及生活的苦恼等一系列问题,专家们都一一详细解答,使每个学员获益匪浅。
通过交流,学员学会如何激发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如何正确处理因教学和科研与领导及同事之间的微妙关系,如何获取教学和科研所需要的技术与试剂,如何建设研究学习型的教学实验室等。
(三)学习先进技术
主办方安排学员观看了王树人教授演示心血管病理生理实践操作实验心血管实验技术Langendorff心脏灌流、血管环张力实验、工作心脏实验;徐国标副教授演示大鼠无创血压测定(含常温)、药理学实验技术演示(镇痛、学习记忆、疲劳类);四川大学江从勋等演示生理无线遥测实验技术、大鼠海马神经元放电、大鼠脑片的制备及记录、心肌动作电位记录等先进技术与方法。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主办方又安排专家做了如下演示实验:教学实验动物神经系统实验肌肉兴奋二收缩的时相关系测定、蟾蜍在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记录、麻醉和清醒状态下大鼠脑电的记录;动物心血管系统实验期前收缩一代偿间歇、减压神经放电、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记录、测定;动物呼吸系统实验呼吸运动调节、人体肺功能测试;消化系统实验家兔胃、肠电的记录、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研究;动物泌尿系统实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综合性实验急性失血性休克及其解救(配合微循环观察)、急性高血钾症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药物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等演示实验。
学员还可以动手操作心血管实验技术大鼠左心室测压、血管环张力实验及大鼠脑片的制备,血管环制作及蛙心灌流等。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动手操作,学员可以学习和掌握机能学教学与科研最先进技术及方法。
(四)接触先进仪器设备
学习班由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主办,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在保留川大长期以来的教学优势项目和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之外,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搬到四川大学实验室,供学员们体验使用。
通过培训,学员有机会接触到先进仪器及一些升级版新仪器。
(五)促进同行交流
从事生理、药理、病理生理、毒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工作人员在一起学习,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
通过研讨学习和互动交流,学员互相了解学习彼此的专业特长和本行业的相关知识,同时能够就各自专业盲区和工作失误、工作困难进行探讨,相互提高,相互帮助。研讨互动交流,使学员从专业领域开阔了视野,对于提高专业能力,减少工作失误有一定帮助,同时能起到相互激励,增加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观念陈旧,认识缺位
继续教育在中国历史较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普通教育轻成人教育,重理论教育轻技能教育。社会上的用人单位看中的是人的文凭和学历,忽视人的操作能力和内在素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遇上评估首先想到的是引进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舍得花钱建楼,不舍得出钱培训人才,对继续教育持应付了事的态度。
(二)机制不活,激励不足
继续教育的培训实体习惯于按指令、等政策、要经费,缺乏压力和动力,自主办学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学校办学的自主性不强。教师个人对社会需要的紧迫感不强,压力不大,表现为对继续教育态度漠不关心,申请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些高校还出现有的教师想去参加继续教育而没批准,有的教师心里不愿去而常被派出参加继续教育的现象。
(三)考核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管理措施,继续教育成了部分学员应付晋升职称的敲门砖。有的学员来报到后做别的事情,发毕业文凭再露一下面。这可能也是单位不太愿意主动派教师去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发展方向
骨干教师培训继续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进行规范创新。规范使继续教育进一步完善,创新使继续教育更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更多的教师可以参加培训,学到更新的教育理念,才能让最先进技术和设备仪器服务更广大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 进一步加强规范创新,不断跟踪学习前沿理论知识
通过培训,让学员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教育要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
每一位骨干教师都应该认识到除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之外,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理论之来龙去脉予以了解,养成不放过任何关键点的良好学习习惯,找出这些知识与理论不能“自圆其说”的缺陷所在(即反向思维能力)。
(二) 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作为一名的骨干教师,要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示范教学的展示、观摩教学动手实验操作等环节。要扎扎实实,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提高学习主动性,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态度思考问题,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不断完善自己,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林峰,段淑珍.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转型问题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7,(2).
篇9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校本培训健康和持续发展,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根据教育部、省、市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
1.校本培训是在教师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和指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有效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建设教师基层学习型组织、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中小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体,校本培训贴近学校实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性强,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校本培训的目的要求
1.校本培训要以学校和教师为本。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基地。校本培训要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特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来安排。
2.校本培训要与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要以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坚持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让教师更好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让班主任更好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3.校本培训要与高校、教科研、培训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
4.校本培训既要有规范的要求,又要有灵活的安排。中小学校为校本培训实施工作的主体,学校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式、时间等,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班主任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培训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班主任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班主任专业能力以及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的各项培训。
2.培训项目主要有:⑴新教师培训;⑵青年教师培训;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⑷班主任工作培训;⑸教师学历提高培训;⑹学校中层干部培训;⑺新教材培训;⑻信息技术培训;⑼中老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等。
3.校本培训的形式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好集中培训与教师自我学习、专题培训与系统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考察等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与设计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可采取专题学习、读书自学、案例反思、交流研讨、考察观摩、课题研究、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网上学习、教学行动研究、合作探究等。
四、校本培训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阶段: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及教师的专业化需求作考察调研分析。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制订详细的校本培训学年计划,并上报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备案。
2.评议计划阶段: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要组织人员评议校本培训计划,评议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报学校,并把校本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3.实施计划阶段:各校按计划实施校本培训,学校要抓好校本培训的考勤、记录、考核、书面总结等过程管理工作;并及时收集整理校本培训的计划书、培训记录、学员成果、学员成绩、书面总结等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4.检查反馈阶段: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定期到中小学校检查校本培训的开展情况,了解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中小学学校落实校本培训计划,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五、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
1.教师进修学校应把校本培训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帮助不同类型的学校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组织经验交流,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2.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要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校长的任期目标。中小学校要成立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安排经费,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
六、校本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1.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考核评价制度。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教育评估体系,纳入学校考核的范畴,纳入校长的目标管理。
2.区教育局每学年对各校的校本培训进行考核和专项检查。
3.开展校本培训实验和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发挥校本培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高质量、高效益的校本培训活动。
4.对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不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教育和帮助,
七、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推进校本培训是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各中小学校要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列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
2.完善制度,建立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开展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将校本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校本培训的学时学分管理档案,完善校本培训档案登记制度和工作监管制度。
3.设置专项经费,保证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各校要在教育经费中设立校本培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以保证学校校本培训费用。
4.创设条件,保障实施。各中小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的学习环境建设,为教师学习提供时间、信息和其它资源保障,切实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基层学习型组织。
八、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校本培训的工作重点应是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学校教研组原本以研究教材教法、改进学科教学为目的,在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教师研修实践表现出明显的超学科性质的空泛倾向:一些课改培训模糊学科边界,忽视学科教学的基本性质与任务,仅仅停留在自主、合作、探究等通识理念的讲解上,包括一些名师在内的公开课,数学课不讲逻辑,语文课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小学教科研活动越来越强调以课题为核心,按专门化的科研之路展开,在课题设计、开题论证、中期检查与结题鉴定上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而对教师的日常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个别辅导中的创造性劳动很少关注,考试命题被视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很少纳入正规的教科研活动的视野;等等。
2007年暑假,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组织4500多名中小学在职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素养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课标所规定的知识点、能力点),其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文言文翻译能力不强,与“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的要求有明显差距;数学教师思维方式单一,运算粗心;英语教师词汇量明显偏少;物理教师动手能力差,实验题得分率仅40%。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教师身上普遍暴露出来,两者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近年来师范毕业生素质不高、高等师范院校并没有真正帮助师范学生过好学科素养关有关,也与教师在职研修活动的偏颇有一定的联系。现场独立教学设计测验同样暴露出不少问题。以高中历史为例,让教师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专题进行单元复习课的设计。在45个教师中,约49%的教师没有导入设计;70%的教师虽考虑到复习教学的重点、难点,却没有如何突破的具体方法、措施,没有学生活动的预设与学法指导;约89%的教师有“练习”这一环节的标题,却无针对单元内容的具体的练习设计。工作若干年的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规范要求是清楚的,甚至也能说出教学方式变革的主导理念,但由于平时一味依赖现成的教学参考书、习题集,自身缺乏对学科教学内容的通透理解与把握,因此在独立备课的情况下设计不出具体的学生活动的内容、要求与方式。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不会备课、上课;离开了参考答案,就不会解题;离开了标准化习题集,就不会设计练习、出试卷,其所谓的创造性劳动、研究性实践从何谈起?不能独立教学,又何来专业自主?
学校教研组的活动应当关注哪些问题?
1.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教师要认真学习并深人理解课标理念与学科教学要点,更要进一步关注教科书是如何呈现课程标准的,包括具体的呈现内容与方式,要进行不同教科书呈现内容与方式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校情与学情,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规划、充实与完善,既要走进文本,走进教材,又要超越已有的教材,开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课程。将课标与教材联系起来研读,将不同版的教材进行比较阅读,对呈现内容与方式进行必要的重组,这应当是学科教研组进行备课研讨活动的重要话题。
2.教学内容的深度阐释。对教材的钻研绝不能止于把握它与课标的关联,还要进一步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诠释蕴含在文字、符号、图表中的意义。衡量教师对特定教学内容的钻研是否达到一定的深度,有几个重要指标:一是能否把握特定教学内容在横向与纵向上的结构关联,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二是能否举出日常生活中的恰当的事例对概念、原理、定律的实质作说明;三是是否把握其中所渗透的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论准则,尤其是是否把握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在特定单元、特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的渗透与挖掘。
3.教学任务的分析。侧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陈述学生应当学什么,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这里有一个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并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学生要形成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层次关系。也就是从预期的终结性学习结果开始,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问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要达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需要预先获得哪些必备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必须经历哪几个阶段?关键环节是什么?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会引起怎样的误解?在教学任务分析中,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已有的实践经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好教师总是在关键环节重点)上花力气.在容易误解的地方(难点)下工夫。
4.学习内容的呈现。用什么程序与方式将特定的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师生在教学交往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呈现出的行为模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3类:一是讲授教学。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经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并作必要的举例、阐释、板书,学生主要通过聆听、观察、记录进行接受式学习,整个交往过程主要是由教师直接控制的。二是对话教学。问题引导,双向互动,和而不同,师生在教学交往中平等参与,共同活动。在对话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相当重要,而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三是活动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定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全身心参与的自主性活动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学生成了互动的主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教学交往的内容、进程与方式。教师在进行备课研讨活动时,需从中作出明智的选择与优化组合。
5.课堂教学的组织。包括为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参与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合作,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差异,作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对学生独特感悟与个性化理解的尊重;建立学生导向的课堂教学秩序;等等。
6.学生的练习、测验与评价。这涉及对课标中关于不同学习要求的准确理解把握(如关于认知学习中的知道、辨认、说明、应用;体验学习中的经历、感受、认同、形成等等)围绕不同层级的学习要求设计相应的练习与测验题目(不仅仅是纸笔测验),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进行准确的观察、记录与诊断分析,并据此设计后续的教学活动。
上述每个专题的研究与解决都必须建立在有关学科知识的通透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同时又不同于学科专家的专门探究,而侧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的加工。它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的转化与生成,而不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开展专门化的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具体的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方案、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针对性强的精练题等。尤其不要片面地将编精练题与“应试教育”直接挂钩。试题的研制既要吃透课标、考纲与教材,又要了解学情,善于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取材、设问;要站在能力立意的高度,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给日常教学以正确的导向。学会命题同学会上课一样,同样是教师的真功夫。现在需要的是将原本属于教师的考试命题、学业成绩评定的权利还给教师。
如何组织能够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积累、交流与分享的教师研修活动,这是个难题。现有的学校教研组建设比较重视制度建设,应当说,这对于推动教研组活动步入正常的轨道,改变教师专业发展中孤立无援的状态是有益的。但制度是把双刃剑,它能将组织成员的不规范行为管束起来,也能将其创造性和主动性压抑下去,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制度规定的是最基本的、共性的东西,是应当守住的底线,但制度无法涵盖现实中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规定太多、太死,必然会造成组织的僵化、死板、低效,扼杀教师的创造性。促进学科教学知识增长的教师研修活动要体现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和教师的个人特征。如有的学校组织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大赛,从语言(演讲、朗诵)、书写(粉笔字、钢笔字)、写作(中文、英文、日文写作)、操作(实验能力、解题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艺特长(琴、棋、书、画、歌、舞、摄影或其他绝技)等方面展开,有学科个性,还为教师多方面的才艺展示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
篇10
1教育技术展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要求人才要有高素质、要有创新能力,仅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教育技术教会了学生跨越课堂探索知识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博览到全球各大图书馆、资源库等找到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可见教育技术是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这就无形中跨越了课堂扩展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和生存能力。
2教育技术改革了教学、培训方法
现代教学媒体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它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对话交互方式,而且可以有立即反馈的效果,就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先生作过两个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还能提供交互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应用教育技术手段开发的电力安全生产教育多媒体系统中为使职工感受震撼而受教育,模拟出的事故现场非常逼真,使人身临其境,视觉、听觉感受强烈刺激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边听边看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效果将会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教育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与方式
信息化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之间并不完全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单一的教育模式无法完成教学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主角的“一言堂”方式,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使得教师的讲变为了导,学生的听变为了学。教师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引导,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传统的专家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即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同时学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有更大的主动性,才会有更大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运用学习的技能,独立从书本、教师、互联网、资源库等处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巩固。
4现代教育技术更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