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1 17:0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经济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网络经济;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已经有10多年,在这一发展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消费观念将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发生重大变化,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人们工作压力大,尤其在大城市,许多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在经济上背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寻找简单、实惠、便捷的生活方式,是他们追求。网络给这类人群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在提供便捷的过程中,网络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未来也必将以客户的感知度为努力方向,提供更多精品的网络产品。
二、中国网络经济现状
本文通过SWOT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网络经济的现状,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威胁、外部机遇等四个方面,综合地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网络经济现状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网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同时过分快速的发展也引发了网络经济的潜在危险,加上我国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外部威胁的力度减弱的情况下,我国的网络经济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现状,电商需要谨慎把握与选择。
1.中国网络经济的内部优势
(1)网民人数多,潜在消费群体庞大
根据CNNIC的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普及率达34.2%。[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速,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提高,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也将增多,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网络了解新鲜资讯,在这个过程中,给网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办公交易等便捷渠道,就能够挖掘庞大的消费群起,以保证网络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我国的传统企业对网络营销的注重,也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网民消费能力巨大
艾瑞咨询的《2010-2011中国网络经济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1485.8亿元,同比增长49.9%。2010年中国移动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198.8亿元,增长率仅达16.4%。[1]从上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经济中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种类型的业务都是分庞大,并且80、90后的群体依然成长起来,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能力是巨大的,随着这一群体的经济收入增加,网民的消费能力将会进一步的扩大,成为了新的增长点。
2.中国网络经济的内部劣势
中国网络经济从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保持的惊人的增长速度,尤其以网络购物为主要部分,2009年网络购物增长率为187.0%,2010年网络购物增长率为132.5%,以翻倍的增长速度,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便利。如此快的增长,也带来了诸多的隐患。中国网络经济存在的内部劣势主要有,第一,跟风严重,例如,以团购网站为例,我国的团购网络营销的“千团大战”到后来的兔死狐悲,团购的大起大落,严重扰乱了行业规范,体现了我国的网络经济管制的不足与漏洞;第二,“山寨化”严重,所谓山寨化,及各大电商的互相模仿,利益冲突大,这从360与QQ之间的恶战,是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客户利益关注程度不够的劣势;第三,逐利目的明显,我国的网络经济,从开始的免费下载,到现在的各类网站的资源封锁,需要注册账户等方式才能获取,这与网络使用费用的支出和或许信息的不成正比的现状。综上所述,中国网络经济的不规范,不成体系,不成规模,是其最大的内部劣势。
3.中国网络经济的外部威胁
中国网络经济的外部威胁在于西方网络巨头的钳制,主要是我国的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软硬件与国外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网页制作和网页保护上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伴随网络经济的增长,网络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推广上,受到了国际经济局势,国外新型网站加入中国,例如Groupon团购网,今后我国经济的更加开放,外来网络经济威胁体也将增多。其次,在网络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的同时,网络经济属于经济体的一种,从内在和发展规律上服从经济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人口变动、金融投资环境改变的条件下,网络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了实体经济,一旦实体经济遭到破坏,网络经济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产生了网络经济的泡沫。
4.中国网络经济的外部机遇
中国网络经济的外部机遇在于国家对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愈加重视,例如,2010年相继出台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广播影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1]从2010年内所的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网络经济的投入也必将增多,如何利用好国家政策和自身优势,在支付门槛提高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网络经济再发展的关键环节。总之,我国的网络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策略改革之下,国家相继出台的法律法规和鼓励措施,中国网络经济外部机遇明显。
三、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当前我国的网络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是并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已经完全趋于成熟,优势是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不稳定因素的增多,网络经济领域内仍然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部分。
篇2
中国的网购市场不但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逆势上扬。一些通过互联网推广业务的公司的服装品牌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完全利用网络营销的服装品牌凡客诚品(Vancl);报喜鸟的网络品牌BONO;整合线下和线上立体营销的李宁(Lining)、阿迪达斯(Adidas)和耐克(Nike)等;利用淘宝网开旗舰店的优衣库(Uniqlo)等。
一、我国服装业网购市场的成长空间巨大
1. 从网络用户渗透率分析
网络用户(简称网民)渗透率指标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北美、亚洲的韩国和日本的网民渗透率都在 75% 以上;欧洲网民渗透率超过 50% 以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统计,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已经突破 4 亿人,网购用户规模达到 1.42 亿人,网络用户的渗透率提升至 33.8%。与互联网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国的网络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成长空间巨大。
2. 从服装网购的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的网购用户随着网民数量的基数扩大而增多,2009年我国网购用户规模扩大到 8 788 万人,大约 1/4 网民是网购用户。在欧美和韩国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网民网购比例已经超过 2/3。并且,我国网购用户的客单价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据瑞士银行(简称瑞银)统计,如2008年,美国网购用户平均每人消费额约 447 美元,而我国只有 13.9 美元。即使在现有 4 亿网民的基数上发展,中国网络消费的市场空间也相当可观。
美国网购市场的发展远比我国要成熟。如图 1 所示,我国服装网络市场交易规模和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我国服装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远大于美国。
3. 从传统服装品牌网上经营的普及率分析
2009年调查数据(表 1)显示,我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如下。真正在互联网上推广服装品牌的企业只有 400 家左右,进行网络直销的企业更少。拥有独立网站的约 2.2 万家企业,大部分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和中级阶段。
发达地区网络经济发展较成熟,各种网络商业模式发展较均衡,各个行业的B2C发展都较为繁荣。我国传统服装品牌从2009年开始爆发式地关注电子商务,到2010年前 100 名的服装品牌企业已经有 60% 设立了电子商务部门。传统服装品牌的网上经营还有待进一步普及。
4. 我国服装网购市场未来几年的市场发展趋势
从2007年开始,服饰类超过数码类成为网购交易量最大的商品品类。网购服装消费者约占全部网购消费者数量的 2/3,网购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装的金额占到了全部服装消费额的 1/4,而且随着网民网购服装经验的增加和企业运营的内外环境成熟,网购服装的金额占比也会逐渐提高。
如图 2 所示,我国服装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2008年以来,B2C的服装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尤其快速。
我国网络购物的配套环境,如网络法规、物流配送、在线支付和客户服务等环节都在不断完善中,正在努力缩短和发达国家的距离,且有网购的国内与国外市场相互交叉融合的趋势(如百度和日本乐天的合作、淘宝和日本雅虎的联手合作等)。同时,我国各大网络购物网站致力打造更加简易的购物平台,网购的门槛越来越低,这都为网购市场的快速发展铺平道路。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服装的网络购物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正在逐步向较成熟的市场迈进。
二、我国服装业网购市场的特点
目前服装网购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该市场有如下特点:同一行业中存在许多厂商;每个厂商的产品存在差异;生产要素较易流动;替代竞争激烈。
1. 我国服装网购的主力是年轻白领和大学生
据亚太地区互联网研究同盟(简称APIRA)统计,中国大部分数字化消费来自 35 岁及以下人群,主要是中学生、大学生和年轻白领,占中国网民总数 6% 的年轻白领,互联网渗透率高达 99%,日均上网时间为 4 h,紧随其后的是大学生,网购比例为 39%。2008年据有关统计所示,我国服装网购的主力人群是 20 ~ 30 岁的网民,占比超过 70%; 31 ~ 40 岁,占比 23.8%。
如图 3 所示,在互联网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和中国香港,25 ~ 44 岁的网民数量占比最大,分别占总网民数量的 44.5% 和 46.7%,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旺盛,不仅在实体经济还是网络经济中都是消费购物的主力人群。我国的网民年龄结构也将在未来的 5 ~ 10 年间进一步优化,25 ~ 45 岁的网民将成为网购的主力军。
我国C2C的淘宝、拍拍和易趣分别占据C2C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 82.2%、9.9% 和 7.9%,三分天下。淘宝的消费人群主要是中低收入者;拍拍大部分是无收入、低收入者;易趣的消费人群主要是为分享兴趣爱好为目的的中高收入者。服装企业在选择这些网上交易平台时,要考虑自己服装品牌目标消费者与网站用户是否匹配。
如优衣库之所以在2009年4月进入我国网购市场的初期即获成功,其部分主要原因就是:优衣库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年轻的休闲一族,崇尚优衣库所倡导的“简约、平价、时尚”的品牌形象,而这部分目标消费者和淘宝网的主要活跃用户群(19 ~ 30 岁的网民)相重合,这就促成了优衣库借助开设淘宝网上旗舰店迅速扩大了在我国消费市场的份额和在消费者中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优衣库还成功地借助网上店铺的销售扩大了实体店所不能覆盖的年轻消费者群体。
2. 服装网购市场正从京沪穗三地向全国各大中型城市迅速渗透
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但二三线城市的网购潜力较大。服装网购市场分别是从东部向西部辐射,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辐射。
上海、北京的网购渗透率都已经达到 65% 以上。2009年两个城市的网购金额双双突破 200 亿元,分别为 285 亿元和 229 亿元。这两个城市是我国网购排名前两位的城市。我国一线城市中,互联网宽带普及,白领和大学生消费群体集中,网络配送物流发达和网上支付较方便灵活等等有利于网络购物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使得一线城市成为网购的中心城市。据CNNIC 2008年统计,7 成网络用户分布在二三线城市,随着二三线区域城市的网络普及面扩大,网络用户的渗透率也将逐步提高,这将是网络购物市场未来要依托的呈增长趋势的新市场。
表 2 所示的是京沪穗深四地,大连、天津、青岛、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厦门和佛山等 10 个东部沿海城市,石家庄、郑州、武汉和长沙等 4 个中部省会城市,成都、重庆和西安等 3 个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服装网购情况。京沪穗深网购金额的增幅低于其他被调查的城市,其中武汉、成都、西安等 3 个城市的网购金额增幅高达 115%,几乎是京沪穗深的 2 倍。
如2008年杰克琼斯在淘宝上的直营店正式上线之后,实现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该公司的市场人员经过一段时间后分析发现,这些订单大多数来自于当时杰克琼斯的线下销售网络所没有覆盖的二三线城市,因为消费者很难在线下购买到产品。杰克琼斯随即将网店纳入其在华总体战略之中。
3. 我国服装网购B2C市场增长迅速,远超C2C,且各个模式有相互交叉融合的趋势
我国的C2C服装网购市场进入稳步成长期,B2C服装网购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我国C2C市场仍然是主要的网购交易方式。2008年,我国C2C交易量达 119.5 亿元,而 B2C只有 87 亿元。C2C模式培养了我国大多数的网购消费人群和市场。这个群体的消费者保证了各种商业模式的良性发展。如图 4 所示,B2C的网购市场将在未来几年有较快的增长。如图 5 所示,据预测,未来 3 ~ 5 年内,我国服装 B2C网购市场将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上百家服装品牌公司在淘宝的C2C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其中包括杰克琼斯、李宁、百丽、优衣库、爱慕等,并整合了各个销售其品牌产品的个体网店统一销售,这其实就是B2C和C2C模式的一种融合。服装的代销模式――衣服网,也是B2B与B2C的模式融合。服装网络渠道的长尾效应也造成了B2C和C2C模式的融合。
4. 风投资本青睐服装B2C
2007 ― 2008年,大量男装B2C平台出现。这是因为一方面,以网络运营见长的服装互联网直销企业层出不穷,如在2009年凡客诚品以 28.4% 的市场份额在自主销售式服装B2C网站排名第一,麦考林占据了服装B2C市场 16.6% 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传统服装企业越来越关注互联网市场,纷纷注资建立服装类的购物网站;第三方面,资本市场的持续投入,2008年电子商务领域的投资基本都集中在垂直B2C。如表 3 所示,大量资本的注入从根本上保障了B2C的发展。
网易科技针对红杉、IDG、伊藤忠、SBI等多家知名风司的一份调查《风险投资互联网领域投资趋势报告》显示,有高达 56% 的风投经理人属意网络服装为代表的具有品牌化潜力的电子商务企业。母婴类、特色服饰类、标准化服饰、细分商品类的B2C网站成为投资热点。2010年上半年,共有包括红孩子、梦芭莎、唯友佳品等在内的 9 家企业宣布获得风险投资,总计规模超过 1 亿美元。
此外国外服装企业资本介入,也在抢占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市场。一方面,我国消费者对国际服装的品牌和款式认同感较强,在传统渠道就喜欢购买国际品牌的服饰;另一方面,我国服装行业长期的“国际代工”身份生产出的“外单”、“尾单”也充斥国内批发、零售市场。因此,在我国培养了大批国际品牌的消费者。在此形势下,国际服装品牌、服装邮购公司以及国际资金纷纷进入中国服装电子商务市场。这些公司本身熟练的网络运营经验和较好的产品质量抢占了一定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但由于物流、税金、ICP、支付等问题受到国内政策的制约较多,一般的国际服装企业或网站多采用合作、并购等形式。
5. 制约服装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是产品质量,吸引服装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是价格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78% 的潜在消费者因为担心产品质量而决定不网购服装,80.4% 的网购消费者是因为价格便宜才在网上购买服装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网购网民 75% 以上都是年轻网民,年龄段决定消费力。另一方面,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也自然充斥大量廉价仿冒产品。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品牌进入服装网购市场和我国网购消费者年龄的进一步优化,服装网购市场将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网购价格仍然会较低于实体店中的同类产品。
如成立于2008年的玛萨玛索(Masamaso),在2009年即获得盈利,并迅速占据了我国服装B2C市场的 3.5%。玛萨玛索定位于中高端男装市场,以商务时尚男士作为其目标消费者,产品以较为标准化的男士衬衫切入。玛萨玛索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服装品牌的内功修炼,如品牌运营、产品的设计和质量等。解决了网购消费者最为担心的问题――服装质量,建立了初期较好的口碑,保证了初期持续稳定的发展。玛萨玛索的快速成功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无论是在实体经济还是网络经济中一个不变的商业规律:关注并解决消费者的需求,顺势而为,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6. 从短期看,线下抵制线上渠道;从长期看,线上和线下渠道必将融合
2010年第二季度我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200.6 亿元,占网购整体规模的约 18%,尚不及我国服装零售总额的 3%。所以从目前看,服装市场的传统渠道势力非常强大,网络渠道显得弱不禁风。目前,服装零售线上与线下的比值,在美国是 18%,在韩国是 45%,而我国今年预计达到 3.5% ~ 3.7%。
对于传统服装企业线上与线下的冲突,传统的商家认为,线上是线下的补充。即:线上可以帮助线下消化存货;线上是线下新品试水与调查的渠道;线上渠道销售的商品要区别于线下商品;线上网店协助线下实体店统一营销。
另一方面,许多线上的B2C也开始考虑线下拓展。毕竟大多数人还未上网购物。如玛萨玛索在2009年就开始涉足在高级商务办公楼附近开设实体店铺,但网上货品单一,所以消费者在实体店铺体验的效果并不尽随人意。麦网对线下店铺的经营和发展也做了大胆有益的尝试。所以,线上品牌渠道是否要向线下延伸,如何向线下渠道延伸,还需要继续探索。
服装电子商务的渠道模式,正从B2C为主向B2B、B2B 2C、C2B等多模式发展;从渠道宽度来讲,有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渠道;从渠道深度来讲,可以拓展线上各类型的渠道合作伙伴,可逐步整合线上与线下渠道。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服装线上和线下渠道必将在风雨坎坷中融合。
现阶段,我国网络渠道的流量、有效客户转化率以及它们的成本和效益是否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比实体店的指标要好呢?此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调研和分析。
三、我国服装业网络营销的主要营销方式
我国服装业网络营销的主要方法有:在门户网站上做网络广告;通过对本企业网站做搜索引擎优化或者搜索引擎营销;在供求平台、网络网页、分类广告网站上做网络推广;通过社区活动,如博客营销、病毒营销、口碑营销等方法进行的网络社区营销;通过e-mail的地址数据库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邮件和会员邮件的许可营销;另有和直邮、短信营销等与传统营销方式结合的整体营销等等。
在网络传播方面,杰克琼斯主要采用官方网站+病毒营销+网店的整合传播链条,通过网络式体验的营销模式,杰克琼斯融入了其消费者的网络生活中。同时也整合了在线上原本零散的个体经营网点,进行统一网上营销。
篇3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教育的制度、理念和结构规模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现代网络远程教育具有学生学习自由灵活,师生之间交流较方便,学生之间可通过多种方式交流等优势。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进一步加快,这一切正在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方面的重大变革,当然也深深影响着教育。当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而灵活的、开放的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是现有教育体系中最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式。
1 现代远程教育现状
现代的网络远程教育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的一种现代化的将课程、教学等实时或是在非实时地传送到校外从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人们再学习、在职学习、终身学习等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远程教育形式在早期主要是电大和函授教育。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多媒体课件和软件为主体的通过网络进行远距离授课的教育模式。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正以其独特的模式和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现代的远程网络教育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视频为主的实时的在线远程教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在构建视频会议系统,专业的摄像系统、音响系统、Web服务器和通信网络等,对教师的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现场录制并且通过Internet传播给各地的学习者。当然,如果学习者所处的地方也有一套这样的设备,那么就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情况传递给老师,从而到达了异地课堂的效果。另一种是自助式的远程教学,就是说建立一套网上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库,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通过网络在网上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可以把学习的课程内容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学习。但是这种自主式的学习缺乏在线的监督机制,从而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当前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一些教师仅仅是将课程以大量的文字的形式展现,教授的时候只是对这些文字进行阅读,甚至一些老师只是照抄书本。另外一些老师缺乏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对网络远程教学缺乏重视,不能将课程的讲授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是省略了一些重要的环节,比如说练习等环节。
2)专业设置不合理。现在的网络远程教育还不允许学习者自主地跨学校、跨专业、跨学科地选取课程,从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现在网上对于计算机、法律、经济类等的远程教育很多,但是却缺少对于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
3)缺乏专业的网上教学人才。对于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普通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在线讨论、答疑,以及批改作业、编写在线试题等,这些都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完成,而我国担任远程教育的教师几乎都是在校任教的正规的任课老师,而这些老师缺乏网络教学经验,将会制约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4)缺乏教学管理。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这个新生事物,还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如何对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什么样的标准算是合格等等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2 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网络远程教育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事业中,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以下优势:
1)跨越了时空的限制。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进行通信,那么,只要连上Internet,不管身处何地,都能做到“足不出户,学所欲学”。也不用跟老师处在一个时间、处于同一地点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扩大了教学规模,同时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资源的开放性。
2)实现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化的社会,社会“瞬息万变”,人们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来持续甚至提高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而网络远程教育使这种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3)自主学习。对于网络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者都是明确了学习任务并且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并且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4)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育是基于Internet的,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结合了视频、动画、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的课堂教学。
5)交互式。网络远程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者和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还包括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都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通信手段进行交流和探讨。
3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对于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对于现代化的网络远程教育,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自行支配,这也使得一些忙于工作的人不用进入校园就有再学习的机会,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是遵从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及时沟通反馈。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高科技的手段,在一定的限度内,异地的学习者和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并且可以进行及时的反馈学习,甚至是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授课方式。
3)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性的学习。将学习的课程内容、作业、参考资料和考试试题道行做成课件,使学习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通过网络灵活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4)综合了文本、图像和声音等多媒体技术,网络远程教育一起丰富的表达方式使学习者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减少了传统课堂上的枯燥感和紧张感,从而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可以以各个高校为单位组织教学教学,使得学习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和合理化。同时,通过进行网路远程教育也可以缓解一些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压力,降低了办学成本。
4 现代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
如今,网络远程教育已经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而远程教育的院校合作和国际竞争正在加强。甚至一些著名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行了全球教学,2010年,美国已有80%的高校开展了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远程教育,教育网站遍地开花, 拥有来自世界207个国家的3万多名学生,而且通过网络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
我们也必须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迅速满足数千万人需要的远程教育之路。根据目前我国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将慢慢走向成熟。网络远程教育的布局更合理、结构更完善、管理和评价制度更健全;其课程设置更合理、涵盖的课程也更全面;具有充足的专业网络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各种网络远程教育方法在实践中慢慢涌现;人们也更加熟悉网络远程教育,从而消除对其的偏见。
5 总结
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各种教学方法和措施都将逐渐涌现。通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将朝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锋.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高校远程教育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6):99-100.
[2] 蒋立兵,于凌云.远程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6(1):41-42.
[3] 韩丽.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及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73-74.
[4] 顾侠强.关于我国远程教育的战略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2(2):23-27.
[5] 魏志耕,刘晓林.浅谈网络远程教育[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21-22.
[6] 郑阳梅.浅谈现代远程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
[7] 郭春才.论现代远程教育的新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1).
[8] 杨海燕,王慧书.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在线学习能力[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9] 李朝有,黄小花.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以美国的凤凰城大学和中国的清华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篇4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Study
Wang Honggang
(Computer Science of the 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27316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on the status of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to do further study,on this basis,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Keywords:Network security;Technology;Status;Prospects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但是网络安全的形式却越来越复杂,网络间谍、身份窃取以及僵死网络等各种恶意代码日渐成为最大威胁,网络仿冒以及垃圾邮件等安全事件越来越多。总的来说,网络安全问题整体数量保持明显上升趋势,也表现出动机趋利化,技术复杂化的特点。因此全面的考虑网络安全问题是必要的。
一、网络安全技术相关概念
网络安全主要是保护网络及其服务,阻止任何非授权的修改、泄露以及破坏行为。它的研究内容涵盖了整个系统,从系统外部来说包括法律以及安全管理,站在系统外部看,则包括了系统的实体安全、计算机安全、操作安全以及系统资源安全。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关注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确保数据传输安全。在实际中一种安全机制可以由多种安全技术实现,而多种安全机制则有可能通用一种安全技术。当使用安全技术时要从各个角度分析,发挥其最大功效。
二、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一)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内网与外网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安装防火墙的原则是在内网或者外网的连接处,只要有恶意入侵的可能,就应该安装防火墙。目前常见的防火墙有三大类:1.复合型防火墙。主要将服务与数据包的过滤相结合,一起使用。2.分组过滤型防火墙。主要是数据分组过滤以及包过滤,一般认为这是网络防火墙的基础部分。3.应用型防火墙。是内网与外网的隔离点,监视与隔绝应用层的通信流。防火墙往往是硬件以及软件的结合,由于本身的特定功能的限制,明显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不能防范防火墙以外的攻击行为,不能防止内部攻击与拒绝服务攻击,无法完全阻止感染病毒的文件或者软件。
但是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飞速发展,防火墙技术已走向网络层外的安全层次,既能够承担传统的过滤任务,还要服务于各种网络应用,为其提供高效的安全管理。数据加密技术使得合法访问变得更加安全。一体化设计的采用,推广了network processor的应用。新的IP协议的研究将对防火墙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嵌入式系统的采用使得系统更加安全。还有引入了分布式防火墙将会解决有关分布技术的管理难题,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以及稳定性。智能防火墙的产生使得可以利用统计、概率以及决策的智能方法识别数据,有效应对拒绝服务器攻击、高级应用入侵以及病毒传播等问题。还有其他的产品将会用于防止病毒、确保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以及预防黑客攻击等方向。
(二)加密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数据完整性、数据原发鉴别以及信息的机密性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IBM公司开发出DES私钥密码体制,把信息分成64字节的块,然后进行加密,其中加密与解密拥有同一个密码,是世界上最早的私钥密码体制。1978年RSA出现,是第一个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公开密钥加密与签名的方案,其优点在于整数因子分解的困难。接着另一个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公钥密码ELGamal产生。但是计算机处理能力与传输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DES受到严重的威胁,于是美国政府制定了AES,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处理标准,2004年将Rijndael作为AES标准。Rijndael支持3种长度的密钥:128位、192位以及256位,是一种对称密码体制,具有反馈与非反馈实现模式。同时出于可操作性以及安全性的目的,现在的密码工作人员正研究一种新型的公钥密码体制:椭圆密码公钥体制,是一种基于椭圆曲线以及超椭圆曲线的有理点组成的基础交换群。
现今国际流行的MD5、SHA-1标准,是国际电子签名以及其他密码领域的关键技术,主要应用于证券以及金融领域,但是从理论上讲电子签名是可以被伪造的,因此就要及时选取更加安全的密码标准或添加限制条件,在以后,重点就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三)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新一代的安全保障技术,主动检测与分析网络或者系统中的某些关键点,发现是否存在反安全策略的行为,为内部供给以及外部攻击行为提供实时保护,以达到在受到实质性危害之前拦截入侵行为,是一种积极主动防御技术。1986年,第一个实时入侵检测系统IDES出现,是一种异常检测以及专家系统的混合体,之后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许多的原型系统例如:Discovery。而商业化的入侵检测技术知道80年代后期才出现,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公司有ISS。大致上,当前入侵检测系统一般分为异常检测与特征检测,市场上则较多使用特征检测,因为这类检测技术往往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但是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无法阻止那些未知的或者没有经验知识的攻击行为。而且入侵检测系统一般无法应用于纯交换环境中,而只能在处理过的交换环境中处理数据。再加上随着网络宽带的不断增大,入侵检测系统要分析越来越多的数据包,以致无法确保检测的有效性以及实时性。因此新一代的IDS主要用以解决这些问题,朝着基于负载均衡、基于安全协议、基于以及其它安全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前进。由基于HIDS与NIDS的应用入侵系统能够检测更加细微的异常行为,尤其是检测用户偏离正常行为的滥用。而且出于克服现有系统的缺陷,一些智能方法,例如:神经网络、智能体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等将会大量应用到IDS研究中去。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网络安全涉及到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问题,是一个综合性课题。一般来说新的入侵手段不能攻击那些基于特征的防护措施,因此目前基于行为的防护技术成为一个发展的方向。各种网络安全技术的结合也将为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安全情况带来希望,网络容错、反攻击、陷阱、诱骗等主动防御技术也将进一步得到发展。新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全新的解决方案也将适时而生。
参考文献:
[1]郝文江.基于防火墙技术的网络安全防护[J].通信技术,2007,7
[2]刘岳启.量子密码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07,11
篇5
从06年开始,国内一大批互联网视频网站风生水起,高调诞生, web 2.0时代宣告来临,类似ppstream这样业内领先的网络视频媒介,诞生不到两年来,每季度的用户量几乎都保持了50%的惊人增长速度,1.23亿这一庞大的网络受众大有全民皆视的势头。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受到新媒体冲击,加上节目竞争激烈,收视份额分化,电视业面临着受众资源的挑战。面对不断缩水的市场份额和同业竞争的挤压,电视媒体必须以新的思路去考虑问题。
笔者认为,电视业要摆脱目前发展的瓶颈,开发网络视频不失为明智之举。
电视媒体目前开发网络视频的优势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第一、信息源。尽管网上信息已经到了让人目不暇接的程度,但绝大多数信息第一来源仍是传统媒体。对于视频资源而言,更是掌握在电视媒体手里,他们是视频资源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第二、采集能力。电视媒体拥有一支庞大的训练有素的记者队伍,对于网站而言,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存在着无法承受的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让这支队伍为网站所用。电视媒体的记者队伍意义非同一般。第三、社会的认知度。电视媒体,在社会上和人民大众中是认知程度较高的媒体,在信誉、品牌、权威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网站背靠这样的优势,可以与受众展开良好的交流,而网络的开放性和大容量等特点正好弥补了电视媒体自身的不足。
简而言之,对于电视台来说,开发网络视频不仅克服了电视节目的收视时间限制,也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增强了互动性;对于互联网视频网站而言,借助电视节目不仅填充和丰富了视频内容,网聚人气,而且能够借助传统媒体的地位优势迅速提升知名度。
目前,国内电视业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将传统电视媒体内容平移到视频网站。比如悠视网()已与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广东台、辽宁台、湖南台、江苏台等进行合作,能够向宽频用户提供近百个精彩的正版直播频道。譬如重大赛事、时政新闻的网络视频转播,已经成为受众的重要补充媒介形式。早在06年3月,搜狐就与上海文广集团旗下东方宽频签定排他性协议,成为2006年德国世界杯宽带互联网视频的独家合作门户网站,它的对手新浪却仅拿到一个具象征意义的场外转播权。据搜狐网站透露,世界杯期间其流量节节攀升。保守估计,世界杯期间中国有5000万人通过网络视频关注了世界杯赛况。
此外,象PPLive这类用于互联网上大规模视频直播的共享软件,与YouTube更多地以网友上传和视频分享为主的网站不同,PPlive等与BitTorrent更为接近,其内容直接平移了大量传统电视频道以及由传统机构制作和提供的影视产品,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采用频道化操作。显而易见,这一近乎懒汉式的做法,在创建初期迅速聚揽内容和用户时是部分有效的,但即使是撇除其潜在的政策风险和版权纠纷外,其固有的瓶颈也显而易见。
一些有远见的电视媒体人,已经不甘心在网络上仅仅做电视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要借助电视台在内容上的优势,对网络视频进行深度开发,力求打造品牌效应。例如,光线传媒结合互联网和电视制作的行业经验,为其品牌节目推出网络版E视网。同时在2006年年初,还成立了专门面向互联网制作网络视频节目的专业部门,这些节目只能在网络上收看。目前,每天在E视网上播出的娱乐视频节目已经超过7个小时。为区别于传统电视节目,E视在网友间的互动、网友与节目现场的互动做了创新,并且利用在电视内容制作上丰富的经验,使得E视不仅可以共享光线的制作团队、嘉宾和主持人,也因其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E视寻找合作商降低了门槛,这些都让视频内容的真实成本大幅度下降。可以说光线传媒为电视媒体与网络视频摸索出一个良好的结合点。
盘点06年,随着产业环境产业边界的日益清晰和商业模式的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电视新媒体融合互补。东方卫视率先与视频网站合作的网络视频项目,成了国内较早的互联网、电视深度合作提供全面视频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在的“加油!好男儿”专区里,提供大众化的比赛最新视频、视频花絮,还有个性化的选手视频日志。通过粉丝自助建立的粉丝团俱乐部,还能达到从文字、视频上支持偶像、相互交流感情、共享偶像视频的作用。这样嫁接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利用现有资源,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媒体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实质性互动。重庆卫视也紧随其后,与再次联手,推出“第一次心动”平民选秀节目,实现电视与网络、线上与线下、选手与粉丝的多方位互动。这种“联姻”式的合作不仅是电视台打造个性化节目,吸引原本电视台不能覆盖人群的办法之一,同样也是视频网站想要取得一定规模效益所需要力推的模式。
另外,我们的传统媒体很难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更难做到让草根用户以视频的手段展示自己和自己的创作。虽然网络视频“专业带动业余、精英带动草根”的格局一时难以打破,传统电视台、广播电台及专业内容制作机构的内容在近一段时期依然会是主流,但网民上载的内容已经成为这些专业内容的有效补充。现阶段随着宽带的普及和带宽成本的下降,存储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以及网络视频压缩和处理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业正迎来一个大发展的盛夏时期,私人视频制作技术日趋普及。这种可以称之为网络微视频的作品生命力强大,具有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意性的特点,且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花等,这些短片可以通过网络、手机、DV、DC、摄像头或者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对传统影视机构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优酷网和CETV举办的“中国一日”DV展播活动,就是发动普通人用非专业的视角和手段来记录自己生活的原生态。这个市场机会是激动人心的,电视业界可以考虑与微视频网站进行内容合作,不仅能够遴选有价值的作品,而且可以尝试联合开展互动活动扩大受众影响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视频的拓展开发了一个新的广告市场空间。随着P2P视频点播(流直播)技术的日益完善,随着网络环境的越来越“宽”,随着视频内容服务渐成主流,已经有越来越多传统TVC广告主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对于以千万计的“每天泡在宽带上数个小时”的网络忠诚用户们,打动这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网络视频广告。有人做了如下分析:全国有近6000万宽带用户,如果只是其中2000万用户经常看网络视频,每天看1~3个小时,那其总体影响力就超过也任何一家单独的卫视。世界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网络对电视投放有激活的作用。这两个行业可以在不同侧重的方面做他们的广告,电视加网络―――这样更有商业价值。
正如孙正义预言的:下一个伟大的公司必将出现在视频行业中,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蕴藏着巨大利润。2006年,仅互联网广告的收入就将达到164亿美元,其中视频广告的份额为2.6%。到2010年,互联网广告可能会增长至260亿美元。EMarketer估计,到2010年,11.5%的互联网广告收入将来自视频广告
篇6
关键词: 图书馆 文献保障体系 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图书馆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一次最大的变革。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理论为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各种大型应用数据库的出现,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传统出版物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图书馆工作方式的扩展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完整地收藏各种信息,因此需要建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对宏观文献资源进行协调与共享。为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高一次文献保障率,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图书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图书馆工作,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希望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源的建设,二是文献信息网的建设。有学者认为,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减少文献购置费;书刊不必买复本,印刷型文献可以不买或少买。我们认为,图书馆网络化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文献保障率,为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提供条件,但不是说图书馆就不要丰富馆藏。检索数据库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使广大用户提高了检索效率,但作为文献检索的最终目标,应是一次文献的索得和利用,而目前使用的数据库或光盘减缩却大部分属于书目数据库,用户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找原始文献。有的一次文献已是根本无法找到,由此使得现代文献检索手段的高效被低效的一次文献索取所抵消,检索文献线索容易,索取原始文献难成为图书馆文献保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所以,现阶段,尤其是中小型图书馆,加强丰富的一次文献资源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区性、行业性合作建立和健全了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从而加快了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实现,使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足够的文献成为可能。
二、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障碍。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的“地区保护”观念仍然强于“资源共享”观念,大型图书馆由于馆藏资源及技术力量雄厚,在网络环境下,担心自己的文献资源会被过度利用;小型图书馆馆藏资源较少,各自为政,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些部门担心自己失去对图书馆及其资源的控制。图书馆中部分工作人员担心网络化后文献资源共享会使自己的工作岗位被极少数的网络信息导航员所取代而忧心忡忡。
2.技术障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软件配置的智能化、多功能效用越来越显著。但由于经费有限,软件升级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因此,图书馆网络服务功能还难以全面实现,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还不成熟,图书馆文献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程缓慢。由于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占主导地位,要将馆藏文献资源全部数字化,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预计至少要花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现有的数字化技术难以适应数字资源转化速度快、准确率高、存贮空间小、传递速度快,既能实现全文检索,又有显示原始版式、成本低等制作要求。
3.资源障碍。
一方面,由于现实馆藏资源建设总体上水平不高,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和保障率偏低,外文文献收藏总量明显不足,而且呈现出逐年削减的趋势,其他书刊重复收藏情况严重,入藏文献品种逐年减少,文献资源建设呈现下滑态势。由于用户在因特网上查询的文献资料多数是外文,这就给用户使用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国上网的图书馆不少,然而上网图书馆制作的网页内容简单,有的只是空心的网页,大多数图书馆上网的文献资源只是书目数据库,只有少数图书馆引进国外的一些期刊全文数据库,还有部分图书馆心存侥幸,仅设有一个空心的主页,其目的是利用其他馆已建好的文献资源,缺乏共同合作的诚意。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文献资料数字化技术还不够成熟,文献资料数据库在各个上网图书馆难以形成规模。
4.价格障碍。
在网络环境下,要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全球化共享,必须依靠通信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昂贵的电信资费给许多用户带来了经济困难,很多用户为了节省信息咨询开支,宁愿通过传统的馆藏服务方式来满足查询文献资料的需求,因传统的馆藏服务是无偿的,而网上查询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多是有偿服务。因此,网上电子文献信息传递服务的价格如何定位,势必会影响到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
1.合理调整馆藏结构,注重网上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由于知识的“爆炸”,近年来图书、期刊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政府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增加幅度,按照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的标准,图书馆所能拥有的资源规模和飞速增长的信息总量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树立多种媒体互补的理念,形成印刷型、光盘型、网络型三种信息资源并存的合理馆藏布局。
2.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高文献保障服务能力。
搞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人才是关键。没有合格的队伍一切都无从谈起,现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文献信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随之增强,从而加大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难度。为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其一,针对文献信息人员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其培训方式可分为开展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在职攻读相关的学位和课程,召开学术会议,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等等。其二,应实行严格的信息人员考核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保证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3.建立文献获取运作机制,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文献需求。
文献资源共享可为满足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提供广阔的天地。但其又有局限性,读者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文献。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文献资源共享将很难实现,为读者提供文献保障也将成为空话。为此,图书馆必须建设快捷的文献获取运作方式,为读者远程获取文献资源提供方便。首先,在图书馆建立文献资源共享业务,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协作馆、共享联盟及有业务联系图书馆的馆藏状况,当读者提出文献需求时,能在第一时间内判断出这些文献的收藏地点、文献类型等,便于高效率地进行运作。其次,建立文献获取的运作方式,如馆际互借、文献复印、复制、传递、传送等具体办法,并制定相关的规范,确保快速、准确地获取和递送读者需要的文献。最后,建立高水平的网络传递平台,通过快捷的网络资源使共享变得更加简单。
参考文献:
[1]孙风梅.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浅议[J].图书馆论坛,2006,(3).
[2]吕凤霞.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J].图书馆建设,2002,(2).
[3]孙正东.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2,(2).
[4]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cn,2005,(2).
篇7
Study on the Formation and Situation of Public Opinions From
Network on Campu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SU Honglin
(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Yanche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 the university, the network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opin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opin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network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positive guidance strategies.
Key words new media;university campu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0 引言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校园网络的快速普及,信息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高校校园网络(如校园BBS、校园贴吧、微博、微信等)迅猛发展,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校园网络舆论涉及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反映着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舆论环境,是21世纪赋予高校的一项新的使命。
1 校园网络媒体简介
(1)校园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主要有校园官方网站、校园BBS、校园贴吧、当地社区门户网站,以及师生的个人微博、微信等。校园网络媒体全面展示了老师和学生的的学习环境、工作进展、文娱生活、休闲运动等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校园里辐射范围最广、访问量最大、热度最高的主流媒体之一,是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交流学习、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对师生的工作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校园网络媒体的特点。校园网络媒体与其它传统媒体相比,存在着巨大的传播优势,具有传播快速、传播范围广、内容丰富多样、检索方便、可多媒体传播、互动性强等特点。校园网络媒体成为越来越多师生获取信息、交流学习的重要途径。
(3)校园网络媒体的作用。高校网络媒体贴近师生的工作学习,成为校园舆论传播、新闻速递、宣传教育、互动交流、娱乐休闲的重要途径,成为师生学习、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院网站成为学生查询教务信息、课程成绩、考试报名、提交作业、问卷调查、师生课后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校园BBS是学生讨论校园文娱生活的主阵地,在这里有校园动态、学术讨论、心情物语、影音欣赏、版友求助、跳蚤市场等;个人微博、微信成为越来越多师生朋友圈交流分享的主要媒介。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
(1)舆论环境高度自由与舆论方向难以约束并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是匿名的、自由的、开放的,这就造成舆论环境的高度开放。校园网络舆论的参与者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高校网络舆论内容从国内外时事到师生身边事,无所不包、无所不及,积极与消极并存,真实与虚假并存,理性与偏激并存,内容包罗万象,观点五花八门,舆论的方向难以约束。
(2)舆论主体复杂多元与合理诉求渠道不畅并存。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主体复杂多元,每一个网络参与者既是一个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者也是一个舆论的制造者。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诉求,造成了网络舆论的主体的个性化、多元化和不可预测化。由于学校提供的合理诉求渠道少且不畅,或是学生根本不清楚如何去有关部门诉求,这时校园网络成为他们最好的诉求表达、监督学校行为的信息空间。
(3)舆论客体群体极化与媒介素养教育滞后并存。校园网络舆论的客体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他们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如学习经历、生活环境、价值观念、年龄相仿,因而他们在舆论中会倾向于一致性的结果,易造成群体认同感。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滞后的情况下,看待问题时不全面,极易产生偏激的观点和行为,由于群体的认同感,会使舆论向错误、极端的方向偏移,甚至可能会被一些过于极端化的小团体将舆论激化,从而升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
(4)舆论传播立体交互与校园媒体引导乏力并存。校园舆论立体交互,现代网络媒体的反应快速,覆盖广泛,校园BBS、贴吧、个人微博、微信、QQ等朋友圈迅速传播。目前,校园网络媒体却存在重说教轻宣传、重管控轻引导、重建设轻服务、重管理轻沟通,在面对焦点、热点问题不能积极主动应对,引导乏力。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1)精心构建和谐校园,优化网络舆论环境。学院应首先从自身建设出发,精心构建和谐校园,才能塑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儒雅的学习氛围、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生动形象的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温暖如家的生活服务、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等等都会给舆论客体一个良好的舆论评价。同时要优化网络舆论环境,积极处理网络舆情。对于网络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要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及时反馈处理、跟踪回访,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为一切学生服务。
(2)加强媒介素养培训,提高舆论参与能力。媒介素养教育的滞后是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问题之一,加大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高校应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视野出发,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学生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评估思辨、学习创造的能力,提升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升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的能力。学生媒介素养提高了,自然从源头上减少了校园网络中的非理性言论,让流言止于智者,学生才能在价值多元化、信息繁杂化的网络世界明辨是非,去伪存真。
(3)真诚面对校园网络舆情,重建解决问题的渠道。校园网络是学生与校方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校方应在校园BBS中开辟专门的交流窗口,并安排专门教师负责管理。通过交流窗口,第一时间得知学生的诉求、问题、困难等,并将收集到的这些问题及时反馈到归口本门,并要求相关部门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问题进行响应、解决。让校方真诚地面对校园网络舆情,重建解决问题的渠道,同时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有问题就在校园BBS互动交流窗口反应,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减少了不良情绪的发酵升级造成消极舆论的传播。
(4)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净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校园网络是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来源,是各种舆论滋生的温床,因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是净化网络环境,引导网络舆论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学校要首先制定一套完善的校园网络制度保障体系,从制度上规范校园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比如《XX院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XX院校校园网络信息条例》、《XX板块发帖回帖规则》等。在建立制度的同时,要有一支专门的立体式校园网络管理队伍,包括学院网络管理专职教师、学生校园网络自律会、BBS站长和版主等。这支专门的管理队伍可以渗透到校园网络的各个部分,融入在网络舆论的最基层,可以及时了解网络舆论的情况,构建的高校BBS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实现了从省市信息监控中心、高校、校园网络中心到BBS站长,再到各个讨论区的立体式校园网络监控体系,可以有效地监管和引导校园网络舆论。
篇8
关键词:网络经济;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Internet最初只有数千个站点与之相连接,然而其巨大的潜能却让人不能忽视,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它以指数化的增长趋势向世人展现出它所能带来无法估计的影响与变化,美国政府预见并率先将网络用于商业目的,这也使得全球性贸易出现并发展。
网络经济由此产生,它便是互联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表现,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信息进行汇总和传递,形成信息流,代替了资本原本在经济中起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加速。
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电子商务成为了衡量新世纪国与国之间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战略点。自然,我国的网络业也在不断发展着,中国是最大的信息网络市场,在上网用户和上网计算机总数上占有优势,发展的过程却存在问题和困难,但是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一、网络经济技术的创新研究
(一)网络经济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可谓日新月异,网络技术中最能反映这一点的莫过于“光纤定律”,比如计算机中的芯片每九个月其功能就较为之前强大了不止一倍,如此迅猛的更新速度之下,它的出售价格却成负增长趋势不断下降,这就给网络经济技术创新套上了严苛的时间限制,一旦有所落后,所面临的不是利润的折损,而是直接扼杀了其继续发展的生存空间,而技术创新面临的不止这么一个难题,另一难题则是它创新方向的多样性。创新多样性的可选择途径,使网络经济成为高风险高收入的盈利场,与时俱进又先于时代一步的人往往能够获取到较大的甚至是高额垄断的利润。
(二)网络经济技术创新引发的现象研究
如同核导弹爆炸所引发的一系列深远影响,比如长时间的核辐射对于居民和当地生物的影响一样,在技术创新中,一次基础性的改革创新如同投入小河的巨石总能引发出众多有关应用性的相关创新,连锁反映往往带来的是较为丰厚的利润,前者比后者难度大,但是所带来的利润相比较与后者却也是相当可观的。
(三)网络经济技术引发的经济效应研究
网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带动的产业即前期生产和网络经济获取高额利润即后期消费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而这也造成了它高风险与高收入并存的局面。网络经济在前期发展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数目巨大,例如设备的购买和研发费用以及后期的宣传费用都是所必须的,而时间上苛刻的限制造成它的高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当研发成功投入市场后,它的消费群体规模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因此高利润的局面也是不可改变的。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经济将技术创新市场如同放在了放大镜下一样,高风险和高利润总是相伴而行。
二、我国网络经济技术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用户的规模巨大
网络经济存在的载体必然是上网计算机,消费群体则是上网用户,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和上网计算机和上网用户的数量息息相关。而在我国,上网用户以宽带用户居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宽带用户已达到3.64.亿之多,到2010年7月15日更是达到了4.2亿之多。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网络经济在网络中已初具规模
我国的网络经济在一些行业中已经有了可喜的成绩。如在电信业中已颇具规模并被世界公认的品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等。而国内的各大知名门户网站也在2003年后相继告别了负盈利时代,近几年全面盈利,商业价值节节攀升。而在与之相关联的产业,比如IT服务业、软件、网络金融与投资、电子媒体等行业也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
(三)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的不断加大引来的风险
由于网络经济的市场中商品的投入都是在前期的巨大固定资产投入,这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具有非常巨大的风险的,在投入之后提高生产的方式少之又少,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不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效应,巨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导致生产缩减,但是对于新进用户来说经济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这样就不断加大了网络经济的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同时也加大了其风险程度。
三、网络经济技术的创新拓展性选择研究
(一)企业对于网络经济技术的创新依据选择研究
在网络经济主导经济全球化大的背景下,企业也应当积极调整企业的内部机制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方式、产品消费等各个方面配合网络经济的发展,改变自身传统工业观念,将信息网络技术渗透到现行企业模式中来,从最根本上提高自身实力,增强企业在此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
(二)国家对于网络经济技术的创新依据选择研究
在网络经济高风险和高利润并存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利用网络经济规律的同时,加强其对于传统工业的影响,将网络经济发展的难题着重研究个个击破,积极研发与创新,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与时俱进,增强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我国现在对于网络经济技术的发展研究还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经济的实际规律来加强目前的网络经济技术发展创新程度,推动网络经济的拓展性开发,让我国的网络经济实际效益不断规模化,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网络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网络经济的实际效益,改变目前的网络经济现状,增强国内的网络经济综合水平。希望广大学者可以不断挖掘不断探索,让网络经济技术有更完善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瑶.网络经济的经济特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5).
[2]刘丽.基于集聚经济的网络产业经济的动态竞争分析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01).
[3]肖剑锋.网络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
篇9
【关键词】网络经济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种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更高级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出现了。网络经济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而言,网络经济主要是指以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产业群体。广义而言,网络经济主要是指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网状运行行业构成的产业群体。[1]依艾瑞的观点,网络经济的主要细分行业为: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在线支付,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巨大的生命力和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不断地显露出来。
1.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现状
1.1中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网络应用行业呈快速增长势头。据2011年1月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3.75亿,用户人数年增长9319万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61亿,使用率提升至35.1%;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3.53亿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04亿,较2009年底增长3956万。同时,网络新闻,博客,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都有了大幅的扩大。
1.2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的普及率持续升高。2010年7月15日,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2011年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
1.3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2009年CNNIC报告显示,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最大,同时,旅游预订、网络炒股、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都不同程度的扩大。2011年1月19日,CNNIC指出,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则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而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也以较高年增长率,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
2. 中国网络经济存在的问题
2.1互联网的资源分布并不均匀,农村和西部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据2009年CNNIC报告显示,各省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大城市互联网发展水平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8个省和直辖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就是说,我国互联网的资源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而从全国消费者比例来看,西部和农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等原因,网络经济的农村和西部这两块大市场还未得到有效的开发。
2.2潜在购买力的目标受众面积不大。中国互联网经济存在覆盖面广,但针对性弱的特点。中国网民的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2]而在这个群体中绝大部分是学生,他们消费主要集中在搜索引擎、网络娱乐、交流沟通领域,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去促进商务交易的发展。而电子商务是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的广告宣传没达到理想的投放效果,虽点击率高,但潜在目标受众面积小。
2.3网络经济在技术层面的不安全因素困扰。2011年CNNIC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45.8%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21.8%。一些网络违法犯罪者,特别是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导致服务被暂时阻断,损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盗窃机密资料,给个人、国家及社会的合法利益造成极大的威胁。[3]这是影响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软件阻力,也直接导致了网络消费者对网络经济的不信任。这就需要互联网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来防止这种技术性的网络犯罪,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2.4网络经济在法制层面存在漏洞困扰。由于我国网络经济的法制环境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存在诸多法制漏洞,如:虚假、欺诈、违法网络信息;未经工商部门注册的无照经营店面;博客文章评论中植入的“垃圾广告”;网络版权保护不利;税收征收管理不力;虚拟财产转移及保护缺乏法律保障;网络犯罪。这成为影响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软件阻力。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为网络经济平稳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3.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对策
3.1政策层面的发展策略。网络经济的发展必须获得国家来自宏观层面的指导。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关于网络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明确其地位、职能、规范、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及其方法等。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是网络经济得以发展的刚性保障,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另外,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网络基础建设,缩小东西部、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基础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是发展网络经济的前提和平台。当年美国对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是其网络经济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今天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在东西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财力向西部和农村倾斜,加大西部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广度,大力发展高速宽带网,购置必要的硬件设备,提高这些地区上网的速度,降低上网费用,使全国形成均衡、高效、快捷的网络信息系统。
3.2技术层面的发展策略。国家应加大对信息、网络核心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力度。研发投入已被各国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投入”。而我国是个网络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外国进口的国家,不能提供国产的网络经济所需
要的关键软硬件产品及技术服务,如:计算机布技术中的芯片技术、软件技术中的操作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中的高速传输与交换技术等。而以信息为依托的网络经济对高科技的依赖性更强,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关键性产品,摆脱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性。这样可以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的竞争力,提升网络经济产品、服务的价值,从根本上扭转目前我国网络产业技术落后,处于世界信息产业较低端的现状。另外,要提高技术防控,有效阻止黑客或病毒的袭击。通过提高技术防控来控制网络犯罪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计算机公司应该积极研发对软件进行保护的技术措施,如给软件加密、电子签名、抵御软件分析;对访问者身份进行鉴别的技术,验证访问者是否合法;对网络实施加设密码等。这样可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密,避免一些损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盗窃机密资料等危害个人、国家、社会的合法利益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 3法律层面的发展策略。由于网络经济法制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使我国网络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规范各行业行为,明确其进入、竞争、交易和退出规则,明确信息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使网络经济的运行规范化。网络经济安全体制建设还需对网络基础结构,企业认证标准、商业信用、网络支付、物流配送、交易税收等法律法规加以制定、补充、修改以及完善,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加大对通信网络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钓鱼网站等非法网站以及不良信息的防范、清查和打击力度,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在健全自身网络经济法规的同时,还应结合国际网络经济法则,一方面为我国网络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普遍适用的网络经济框架,为营造一个安全的国际网络经济大环境贡献力量。
3.4国际合作层面的对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每个经济体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所以,我国要积极开展多边的交流与合作。分析网络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在政策、技术、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优劣势,既可以找出一些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方法,也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注意国际网络经济的发展动向,积极开展商务交流与合作,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网路经济,必须融合到国际合作的大潮中,同时也要立足中国国情,综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科研水平以及人口素质结构等现实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经济发展道路,为世界经济交流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朝民主编.网络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第一版.
[2]CNNIC《第二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篇10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经济模式不断产生,网络经济由于其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较表现出的突出优势,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网络消费水平。但是,目前城市人群使用互联网还是占主流地位,而互联网跟贫困地区农民、农村、农业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并且在西部地区的农村应用更加稀少。本文以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来探讨、分析网络经济对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网络经济;农民发展
信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信息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西部地区农村信息较其他地区要落后许多,因此得到的相对资源和人才也比其他地区差,长此以往,西部地区的经济将更加落后。由此可知西部地区发展网络经济势在必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西部农村地区的各级政府人员应高度重视西部农村网络经济的发展,采取趋利避害、积极发展、加强管理和充分利用的方针;要利用各种条件把网络经济作为基础设施来建设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有选择地发展符合西部农村地区状况的信息技术产业,使其成为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发展电子商务,使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相结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找到适合西部地区发展的经济模式;通过西部地区各级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建设新型西部地区农村经济。西部地区人口2.8亿多,占地面积为540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23%和56%,包括了中国三分之一的行政省区市,但其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业。由此可见发展新型经济模式在西部农村发展中势在必行。网络经济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同时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先进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所引起的与传统经济部门、传统产业相比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和飞跃性发展。因此,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纯粹的“虚拟”经济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它实际上是一种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并在传统经济基础上经过现代信息技术升华的高级经济发展形式。因此,在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网络经济能够加快西部地区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1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土地贫瘠,经济基础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比较薄弱,是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商人和企业家很少主动在西部进行投资发展,且西部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贸易和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贫困山区以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来解决生计问题,很少有农民发展其他产业且比较满于现状,不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且其他产业的比例明显低于第一产业,使得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人们的经济头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网络经济带头人和先进思想的传播者,致使西部地区农民故步自封,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式;西部山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未能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具体而言,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及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集中程度均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致使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落后。西部地区大多都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水利设施不足,多坡少平地,交通不发达,电力水利供应不足,可耕地面积少,年降水量少,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地区,人们的抗灾能力弱,靠天吃饭,客观上导致农业经济落后。由此看来,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自改革开放以来,网络经济正逐步走向农村,并且对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网络发展现状
2.1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网络普及现状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区农村的网络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起色,且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经济模式。但是从城乡网络的普及率来看,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率仅为15%,在城镇中的普及率为44.6%,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西部地区的网络普及率更是远远低于城镇的普及率。西部地区网络发展的速度远慢于城镇发展速度,网络的发展在西部地区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拉大。在导致西部地区农村网络增速缓慢的因素中,“西部地区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西部地区农村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西部地区农村网络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西部农村的许多地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较多,并且教育水平落后,西部地区农村网民的结构偏向低学历和年轻化,网民总体的学历水平相比,西部地区农村网民更加趋于低学历。西部地区农村网民商务应用远落后于城镇。对于交流沟通类和商务交易类的网络应用,西部地区农村网民的使用率远低于城镇网民,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网上支付和网上购物这两种典型的商务应用。
2.2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互联网络终端设施建设现状
西部地区农村互联网有三种较为普遍的接入方法分别为移动电话网络、固定电话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分别对应着我国的无线、ADSL和CableModem接入。西部地区农村互联网接入,虽然在理论上具备了一定的环境基础,但是在规模上来说距城市的规模还相差甚远。
3西部地区农村网络经济的发展模式
现阶段,互联网经济在西部地区农村的发展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具备的现实条件,进而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不宜采用“一刀切”的统一发展模式,而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自然条件,发挥各地的优势,创造性地采取最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也许不是最好的,却可能是最适合西部地区农村的相对经济有效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农村可以与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相结合、建立农村信息室或信息点、成立专业农民协会、网络经济与其他媒介相结合等模式。其中西部地区农村传统产业与网络经济融合的形式正在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4网络经济对西部地区农村的影响
西部地区农村网络经济活动不受时间条件所限制,每时每刻都在为西部地区的农民服务,缩短了西部地区农村信息传输的时间,经济活动更少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另外,互联网经济消除了区域界限,使整个世界紧密相连,信息网络把全球变成了“地球村”,使区域间的距离变得无关紧要,网络的经济活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空间因素的制约,不仅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且缩短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使国家与国家之间更加紧密相连,也使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与全国经济紧密相连,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农村的发展,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农民的人均收入,为西部地区农村农民向小康社会迈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5对于西部地区农村网络经济发展的建议
5.1各级政府和有关人员应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农村网络经济体系
西部地区农村网络经济的运行应结合西部地区的节省需求并投入其发展所需要的硬件设施,需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给予相对的奖励,切实为农村网络经济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建立比较完善的局域网,让农民能够通过网络经济学到更多适合农村发展的方法。另外政府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选送一批网络经济带头人到科研机构、高校去深造,学习并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到一种符合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网络经济体系。
5.2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
政府行为是发展西部地区农村网络经济成败的关键。政府应建立专门、有效的领导体系,由各级政党主要领导挂帅,组织科技、财政、教育、农业等部门共同规划农村网络经济发展方案,并科学分工,各司其职。
5.3加强经验交流与总结
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是西部农村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对西部贫困地区学校优秀教师进行网络经济的相关培训,使其在计算机网络经济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想法,并能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和当地农民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网络经济对当地发展的作用。由于农民吸收新技术、新科技喜欢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农村网络经济可通过典型引路、参观其他地区成功的案例等方法,让农民进行观摩和学习,变抽象理论为面对面实践操作。
5.4加大宣传力度
西部地区农村地处内陆,交通不发达,交通成本高,社会开发程度有限,官员系统与外界接触少,相对封闭,观念落后,为了农村网络经济的高效实施,地方政府、管理人员等应大力宣传网络经济的优势,进行一人向多人,一家向多家宣传,并对积极参与者给予一定的鼓励。
6结语
西部地区网络经济是西部地区农民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并与很多其他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网络在发展过程中第一个重要作用是农民可以通过网络经济来调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提供农民的生活水平。在西部地区农村网络经济发展中,各级政府人员和农民应该共同努力,建设西部地区农村网络经济的新模式,使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人口改善生活、创造财富、发展文化;使西部地区农村的文化知识水平、经济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向城镇发达地区靠拢;使西部地区农村逐步向以信息经济为主的经济模式迈进,实现西部地区农民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双面发展,为我国西部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郑小发,杨丽,张孝润.宽带网络经济视角下城市与农村云网络规划需求的短期负载预测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4(2).
[2]邹娜,郝大江.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2).
[3]李晨阳,牛文旭.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