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教育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教育特点

篇1

(一)专业学会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许多阶段,都体现了专业学会的行业重要作用。1931年美国泌尿学会提出成员必须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要求。美国医学会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采取了不少措施用以改进和促进继续医学教育。为了再注册目的,许多州的医学会、全国性医学专科学会以及全国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对会员做出了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并以此作为保持会员资格的规定。美国医学会采取了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认可制度,以及相应的学分授予规定,要求医师每3年应取得的150学分。专科医师资格再认证业需要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二)医师执照再注册规定体现继续医学教育的强制性1971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第一个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生再注册的条件。这使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成为医生必须履行的义务。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有22个州对医疗执业许可证开始设定有效期限,对于许可证的更新,规定执业者有接受职业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的义务。此外,美国的医师执照不是终身有效的,要想继续获得行医执照,必须通过每隔10年的医师资格考试。到80年代末,陆续有22个州和波多黎各的卫生主管当局对医生为再注册目的制定了要求医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法律,有21个州的医学会、13个全国性医学专科学会,以及22个全国性医学专科委员会对会员做出了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保持会员资格的规定。截至2009年,62个委员会再注册时要求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44个州委员会接受美国医学会医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认可制度作为符合再注册的条件,但对学分数要求不同,而且对特定领域,如病人安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学分要求也不尽相同。

(三)明确继续医学教育中商业赞助的规定ACCME在1992年商业赞助标准,2004年进行了修订,20世纪80年代,制药公司开始资助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商业赞助和基金的金额快速增长,在2008年达到峰值14.85亿美元。继续医学教育很容易受到商业赞助的影响,因此美国医学会伦理与司法事务委员会也不断促进州参议会,如果不能杜绝继续医学教育的商业支持,就该对它进行限制。美国医学会伦理与司法事务委员会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提交更新的立场,但每次都被退回要求进一步细化。没有商业赞助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主流。2010年,绝大多数继续医学教育活动80%没有商业赞助,培训了大约80%的医生和非医生的卫生技术人员。有商业赞助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占20%,参加者占到二成。

(四)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呈现多元化根据ACCM2010年度报告的统计,2010年ACCME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有694家,包括学术团体、出版社、医学院、医院、政府、军队、保险公司和培训学校等。这些主办单位共举办了81543项活动,教学总学时为660690小时,参加培训的医师有11433737人,非医生有7855897人。其中,讲授式课程共举办了36374项,占项目总数的44.6%,所占比重最大。纵观1998-2010年的数据,1998年,ACCM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为632家,共举办了48092项。到2007年,认证的主办单位达到最高峰736家,举办113003项活动,之后逐年有所回落,2008年728家,2009年701家,直到2010年694家,项目数量也随之小幅回落,与这个趋势不同的是,医生和非医生参加人数却一直呈增长态势,医生参加人数从1998年的3662701人,2010年则达到11433737人,非医生参加人数也从1998年的1544664人飙升到2010年的7855897人,创历史新高。美国医学院一直是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主要提供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医学院校提供的课程数曾占总数的55%,目前,虽然比重下降,但是医学院仍然积极参与CME,为CME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据ACCME统计,被ACCME认证的医学院,1987年为121所,1998年为115所,2010年为123所。20多年来,虽然认证总数已经增长了近三分一,但认证的医学院数量一直比较稳定。据美国医学院学会的2010年不完全统计,继续医学教育医学院或教学性医院平均每年大约提供130个课程,有7500名医生和2000名非医生参加。平均每年提供定期会议和系列活动58项,吸引了13000人参加。

(五)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和活动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主要指临床医生,其他的对象如护士、药师等参照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要针对医生开办,但也不排斥不是医生的对象。美国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同时大力开展研究,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使其更符合医生的实际需要。针对医生职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有课程、定期系列活动、网络直播活动、使用持久性资料的网络学习、其他持久性资料、期刊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编写、参加审议会、技能培训、网络检索和学习、杂志审稿等等。医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由于学习呈现碎片化,由于手机、IPad等互联终端的普及,医生不再等有大段的空闲时间才开始学习,在病房、在门诊,遇见问题时,利用忙碌后片刻空闲,拿出手机或IPad查找资料,或者使用持久性资料的网络学习、其他持久性资料、期刊继续医学教育等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完全可以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尽管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学者认为非正式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对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大部分工作繁忙的医师来说,通过自我学习与研究、医疗报告会、科研讨论、同行交流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与制药公司及其员工接触来获得必要的信息已成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便捷途径。

二、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评析

(一)政府介入少在美国,从卫生制度和医学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看,都呈现政府介入少的相似的特点,这是美国政权的特点。为防止政府权力滥用,美国宪法明文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宪法未规定的内容联邦政府不能做,所以说美国政府是个权力有限的政府。在医学教育领域,医学院高度自治,政府只是通过拨款或制定政策来调控医学院,各校发展的自由度大,以致他们充满活力,完全按照学校的意愿发展,教育界精英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个性的智慧的想法得到完全体现,一旦取得积极效果,就会被其他医学院积极采纳,而这些过程都不需要行政干预和审批,是完全自主自由的,这也是美国医学教育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世界顶尖水平的原因之一。在继续医学教育领域,政府虽然是有限的介入,但正是由于政府的介入,继续医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制度化。

(二)没有全国统一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相对美国联邦政府来说,州政府的权力更大,手中握有管理本州的实权,州议会可以制定本州的法律,前提不违反美国宪法,导致美国州与州之间的卫生制度、医学教育制度差距很大,很少有全国步调一致的情况。因此,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在各州规定也是不一致的,继续医学教育与医生执照挂钩就是由各州分别规定的,而不是全国性的规定。

(三)医生与医院的关系松散美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由私人医生和医院服务两部分组成。美国绝大多数医生是私人开业。独立于医院之外,向患者提供初级保健或专科服务,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初级保健医生,三分之二为专科医生。病人需要大型设备诊断或住院治疗时,由开业医生将病人推荐给医院,并分别收取费用。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医生与医院的关系并不紧密。在美国,发生医疗纠纷,患者直接去法院主治医生,而不是医院。因此,美国医生可以接受自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四)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是一个混合系统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由专业组织、认证机构、州和地方政府分别的自愿和非自愿的政策规定组成。美国的继续教育制度从医生的自发学习,医学组织制定标准,多家学会联合起来开展认证,到相关制度被州和地方委员会认可,一条自愿到非自愿的完整发展线路,政府的作用通过在州执照委员会介入继续医学教育,医生执照的再注册时要求医生定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并且认可了美国医学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认可系统。非官方的专业组织通过制定标准确保了教学质量,通过创建指标来确定医生接受职业发展的数量和类型,监管部门通过监督医疗服务的质量、有效性、安全以及可支付能力来维护公众的利益。医生的主观努力,专业组织的强制标准和政府的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不断发展,在医生职业能力和责任,病人的最大利益以及公众需要这三方面需求上尽可能的保持均衡。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医学英语 教学改革 措施

引言

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各国间医学科学交流愈渐增加,因此掌握好医学英语对于医学院的学生而言,不仅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国际化专业医疗人才,更可以了解本专业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国际医学科学动态,从而为世界医学进步做出贡献。

一、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医学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中的一种,由于现代医学起源于欧洲,并在美洲得以繁荣发展,因此绝大多数医学最新研究报告多用英语,国际间的医学交流也多使用英语交流,因此医学院的学生只有学好医学专门英语,才能胜任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二、目前高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1.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不畅。在近代医学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许多医学院开始慢慢重视医学英语的教学,例如开展双语教学甚至是全英语教学。但由于受到国内传统教育的限制,例如学生在学习期间往往将关注度放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后面又寄精力于考研与留学方面,对于医学英语兴趣乏乏。许多学生在进入医学专门英语学习阶段时,翻译能力差、阅读速度慢、正确率低,对写英语论文摘要往往束手无策,在语言实际应用中力不从心;而从事医学英语的教师可能在校所学专业并非医学,而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又属于费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工作热情并不高,未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基础英语到医学英语过渡。

2.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在绝大多数医学英语教学课堂上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模式陈旧、单一,主要为老师教授,解释生词,翻译重难点句子,课堂上老师像在唱“独角戏“,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不仅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考,从教法的角度来看,与通用英语教学毫无差别。

3.学生缺乏医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压力。现在大学医学本科生几乎是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英语基础较好,但可能还未认识到医学专门英语和通用英语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再加之医学英语本身学习难度大,词汇复杂难以记忆,句子多是复合句不易理解等因素,致使医学者对专门英语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另外,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生本身专业课学习任务重,课业繁忙,而医学英语在学生学习评价系统中所占比例也不大,导致学生出勤率低,或者是在课堂上自学其他课程,对医学英语学习并未重视起来。

三、优化高校医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侧重点的优化。在我国,医学英语教科书是针对医学知识较为全面的高年级学生而编写的,为了医学者掌握更多的医学英语词汇和表达方法,因此在编写大纲中主要介绍医学专业的构词法和专业术语。但有了词汇量不代表可以无障碍的阅读医学专业文献,准确把握其内涵。所以编写者选择适当的简单易懂的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逐渐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其专业英语水平。

2.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下,教师可以在网上作业,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网上或者现实生活中收集资料,与小组其他成员商定后,通过发电子邮件、QQ等方式发送给教师,这样不仅节约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而且在电脑上图片、视屏等的运用更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积极调动了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热情,提高其学习兴趣。

3.及时与学生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在现代化的教育大趋势下,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指引和辅导的作用。例如课堂时间应该减少教师的个人教授时间,给学生以交流、探讨、自主学习的机会。另外,还可以请一些临床医师、博士研究生、深资教师在学校开办讲座,给学生做好学好医学英语的思想工作。

4.加强医学英语教材的建设。众所周知,教科书的内容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重要工具,但就全国范围内而言,不仅医学英语教学教材匮乏,而已有的教科书却也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因此选用好的教材意义重大。我们应该选用由卫生部教材办组织编写的《医学专业英语》系列教材作为学生用书,并且笔者建议可以在医学英语教材中加入诊断书翻译、药品说明书翻译、网上医学相关文章等内容,以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四、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英语教学在不断地改革中优化,加之英国文化委员在1994~1995进行的一个为“English 2000”的调查活动中,预测未来英语将越来越多的和某一个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人们会更加重视医学英语的学习,也一定可以真正实现通用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家艳萍,常名立.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思考[J].山西医科大大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6(8).

篇3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 英语学习 教学建议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新兴专业的不断开设,学生生源的多样化等,给高职院的公共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公共课改革(如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作为各个院校中的基础课和公共课,外语部教师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改革,尝试使用新方法和新思路,努力使大学英语(我校称为实用英语)课程适应各专业不同生源的需要。

我院从2005年开始招收艺术类学生,以人文艺术系为例:07年该系招收了互动媒体专业和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专业各一个班。08年也招收了互动媒体专业和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专业各一个班。09年招收了互动媒体专业和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专业各一个班,以及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两个班。2010年招收了三个艺术专业共四个艺术班。由此可见,我院招收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艺术类学生与我院以往招收的统招生及单招学生有显著的不同。学生入校英语成绩差别很大,低分学生多。学生思维活跃,性格外向,上课不专注,对新奇的东西敏感度很高,讨厌常规的教学方法,热衷流行的事物和现象,对事物的关注度变化快、稳定性差,喜欢新的刺激,注重个人形象,大部分学生过度关注个人外表,爱秀独特的个性。从英语教学角度来说,教师要充分了解艺术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独特性,结合已有的二语习得理论成果,在尊重学生独特个性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我院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在学习策略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努力找到更加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调查问卷分析

1.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笔者编写的《南京交院10级大一新生英语学期调查问卷》。问卷由22道选择题构成。内容涉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方法,学习中最大的困难,作业完成情况,对老师的要求,对教材的评价等。

2.调查对象。本问卷调查对象为本院107041,107042,107051,103081,101031和104031六个班级,分别是人文艺术系三个班级,运输管理系一个班级,汽车系一个班级,计算机系一个班级,共252名学生。

3.调查的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20世纪90年代,关于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更加深入,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学、建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多种视角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进行多元化研究。例如,“Williams和Burden的模式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动机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对活动的内在兴趣、活动价值、中介意识,掌握程度、自我概念、总的语言学习态度、相关情感因素(如自信心、焦虑和恐惧程度等),年龄和性别。” 还有有研究者把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来自于学习者对某一学习内容或者学习任务的浓厚兴趣,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界影响,如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虽然外在动机有利于外语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较长,是外语学习取得长远成就的重要前提。

通过调查可知,艺术类班级学生与非艺术类班级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很有用,但是在学习目的方面,两类学生的差异较大。67.7%的艺术类学生选择为了通过AB级,80%以上普通班学生选择通过四六级,选择“为了能阅读英文材料”,“为了能跟外国人交流”这两项的艺术类学生不到20%,但是普通班超过40%。由此可见,艺术班级眼中的“有用”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书。艺术类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毅力和持久性,与他们的英语学习目的单一、缺乏内在动机有较大的关系。

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管理方法就是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而采取的行动和步骤。”文秋芳认为,确立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方法的成效和调整学习行为都属于认知活动管理方法;而调动积极情感因素和克服消极情感因素属于情感活动的管理方法。在制定学习计划和确立目标方面,51%的艺术班学生选择“没有制定过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但是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65%以上的普通班学生选择“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但是不能坚持”。 “管理方法使用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方法的成效”,没有合适的管理方法,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而艺术类班级学生毫无管理意识,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仍然延续着自己在小学使用的“按教师要求做”的简单而被动的方法。他们的英语学习自然也很难提高。被试者对于“你上英语课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的回答也有明显差异,40%艺术班学生选择了“没感觉,有机会就做点别的事”。而普通班50%的学生选择了“感到紧张,觉得自己学的不好,害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普通班学生表达了自己一定程度的学习焦虑,艺术班级虽然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更加传达出,因为长期无法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成就感,情感受到较深的伤害,从而采取一种逃避和自暴自弃的态度。不能调动积极的情感对待英语学习,也导致了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

对于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回答,普通班和艺术班出现一些分歧。在艺术班学生中,71.9%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67.7%选择自己的学习态度,60.4%的学生选择老师的教学方法,选择老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只占33%;普通班学生,60%以上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自己的学习态度,选择老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占50%以上,而选择教师教学方法的只有40%。对于如何能提高自己英语成绩的问题,艺术班级和普通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只要掌握好的方法,一定能提高”。两类班级学生都清楚知道,自己内在因素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他们都需要去寻找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针对艺术类班级的教学需要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更为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艺术类班级的学生呢?调查问卷中的两道题目也许可以帮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艺术类学生的需求。对于“你最看重英语老师以下哪种特点”的回答,艺术班63.4%的学生选择了“有幽默感,有激情,能调动课堂气氛”;而普通班50%学生选择“对学生要求严格,批评与表扬并重”。 而“你觉得一下那些教学措施对你的英语学习有较大帮助?”艺术班学生63%选择了“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PPT、音频或视频资料”;而普通班学生50%选择了“提供更多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字的背景资料”。

二、艺术类班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建议

1.教学设计。从课堂教学设计上,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增加教学材料的可视性。不管是静态的图片还是动态的视频资料,尤其是视觉效果突出的,有创意的素材,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比如,一些获奖的商品广告,公益广告,大师的代表作品等。让学生用英文描述图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感,对于提高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课后练习也是需要准备一些能与专业有结合点的内容。比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制作英文报纸;用艺术画的形式表达一个英文词汇,给课文中的某个人物或者场景做一个素描形式的插页等等。这些有创造性的,又能发挥学生特长的作业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艺术类的学生比普通班的学生更加情绪化,他们的情感通常也比较外露,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也愿意跟老师沟通交流,如果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通常都会很积极的进行准备。

2.教学策略。

(1)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不仅能够在语言层面上和学生进行交流,也要能在艺术层面上和学生有一些共鸣。比如,艺术班级的教室里总是挂满了各种绘画练习,桌面上也经常看到各种模型,设计稿。如果教师能在课间适当地点评一下学生的作品,表达自己对他们作品的喜爱,学生对老师的认可程度会提高,也就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并且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

(2)找准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结合点。艺术类学生的设计稿常常要求写英文的说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协助和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说明,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写作水平,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国外获奖的设计作品,让学生为这些作品配上设计说明。笔者还曾经收集了一些国内博物馆的中英文对照的馆藏文物介绍,让学生进行翻译,也有较好的效果。

(3)多一些弹性,少一些框框。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艺术类学生大都洒脱不羁,过于严格地要求他们按照条条框框去做,反而会招致他们的反感。在学习任务完成方面,既要设立底线,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生动有趣的、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氛围。在各个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要特别注意尽量的让时间分配比较有弹性。因为学生有可能因为某个内容情绪很激动,迫切需要与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同时,也可能因为学习内容比较枯燥而转移注意力。这就需要延长或者缩短某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另外,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奖励不仅是给予英语成绩突出的学生的嘉奖,而且奖励也要成为所有学生尤其是基础很薄弱的学生能够获得的一种关爱。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都应该成为他们获得奖励的理由。奖励可以是一次全班同学的掌声,可以是一块巧克力,可以是一次课堂表演的机会。奖励制度的实施,可以营造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鼓励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好办法。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艺术类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体察学生的各方面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从而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教学特点;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92-02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抓好青年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但是,在现有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下,在沉重的学业负担面前,我国高中生的体质急 转直下,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这一群体的健康。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与学生减负,力图确保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长知识有文化,而且拥有强健的体魄。因此,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其功效不仅在于文化学习的配角出现以达到劳逸结合有助学习,更在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和强健的体魄,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而非文弱的书生。本文就从这样一个基点出发,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及方法进行了探索性地分析。

1 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1.1 安全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前提。

安全是生命和健康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在体育教学的重中之中。体育教学离不开运动,而运动往往伴随着对抗,或多或少都蕴涵着危险的种子。须知,高中"体育课已不再是简单传授一些具体的运动知识技术,而是在传授运动知识技术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达一种'健康''运动'的理念"[1]。现在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头的宝贝儿,出点小问题他们就特别的担心。近年来甚至还出现过,高中生在跑步期间猝死事件。这正印证了我国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体育锻炼缺乏造成了他们的体质下降,这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不利的后果,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也变得更容易受伤,崴脚,擦伤,甚至因为运动后的不良习惯,造成腹泻感冒也是比比皆是。体育课的开展是为了强健体魄调节身心,以求更有利于文化课的学习。若因为体育教学让他们因此而或伤或病,则就显得有那么一些得不偿失了。

1.2 趣味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关键。

中学课堂体育课的设置,是结合青少年生理发育的实际情况与强健体魄的客观需求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在现有教育体制内,能够让学生暂时从繁重课业负担的至酷中解脱。以期待达到放松身心和锻炼身体的双重目的。然而,我们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呈上升的趋势。一方面原因在于年级的升高专业知识难度的加大与日益临近的高考的压力,让他们被迫地放弃了体育课出勤而选择在教室自习。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体育课本身趣味性的丧失。与专业的体育训练不同,高中体育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了解掌握专业的体育技能,而是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磨练意志等。因此这也是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课的地方。体育教学不是强调知识上的学习,而是趣味上的获得。而我们的体育教师,往往是科班出身,他们只重视传授运动技术给学生,对学生进行项目考试,而没有很好的重视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和终身体意识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去体验和享受体育运动的过程。

1.3 场地设施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制约因素。

高中体育教学主要以体育课的方式来进行,户外活动必不可少,条件好的学校有场馆,条件差的操场的面积都很拮据。强健体魄最终目标的实现,要运用多种式样的器材。这些体育设施所耗费的资金和占据的面积都超过普通教室。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育教学的成本。现在的学校相比于过去在体育场地和设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总归来说,校园的建设仍是以文化学习为主,相比图书馆和实验室,机房等设施,体育设施仍然相对匮乏。农村地区的学校是受到资金的制约,而城市的学校也受到土地面积的制约。物质匮乏,精神的丰富程度可想而知了,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育锻炼的热情势必大大减少。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学更要因地制宜地开展。以篮球、足球和田径等这些比较容易开展,受场地设施条件制约小的项目为主开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游泳、滑冰、羽毛球、网球等对场馆有要求的项目。

2 高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2.1 引发学生兴趣是首要。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文化课教学中适用,在体育课堂上更是如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2]面对被沉重课业负担压的失去活力的学生们。兴趣就是引发他们自身运动愿望的最好兴奋剂。这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就是千方百计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并予以积极的引导。高中生,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刻,男生女生的生理特质会有所不同,因而他们的兴趣点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男孩子喜欢激烈对抗,女孩喜欢相对温和的运动。因材施教也是必要的。竞技比赛,互动游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 辅助文化学习是功效。

体育教学的开展,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课的开展让学生们能够保持一种持久的精力。目前我国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一个上午往往安排四节课,甚至是五节课。这样的学习强度使得大脑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而每周几次的体育课,学生们可以尽情的放松,这样他们神经就能稍微的松弛。劳逸结合的课程安排让他们精力充沛。与此同时,一个班的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无形当中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体育竞技中的相互配合与学习中的互相帮助也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2.3 培养健康身心是目的。

身心健康是体育教育之本。所谓身心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做详细论述,然而体育对于心理健康的巨大最用则不得不提。心理健康的基石是坚毅的意志品质,这完全是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培养的。竞赛类活动的开展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为了胜利的顽强拼搏精神,就是坚毅意志品质的一个侧面的体现。而且体育活动中规则的遵守是促进学生纪律意识的提高。十分有助于他们自觉性、果断性地养成。而有了在体育活动中养成的良好意志品质,就能较好地克服文化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专业特点 现状分析 分层次教学 创新

目前,我国正处在科教兴国、步入国际化的关键历史时期,社会需要大量的合格的有较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劳动者,这就为旨在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英语教学的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方面

随着普高的扩招,多数初中毕业生应试普通高中,造成中职学校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出现较大的滑坡。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初中阶段学生迫于家长和升学压力,不学也得学。其次,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农村中学由于条件限制,英语教学质量普遍较低,这部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差。

2.教师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职业学校英语教师的一些不足。

(1)基础理论的学习滞后于教学实践活动,影响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大部分学校英语教师只注重教学不注重教研,这样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部分教师认为英语课在中职学校中只是一门基础课,不如专业课受重视,加上近几年学生基础差,英语课时缩减,没有升学的压力等,造成部分教师不思进取,业务水平提高慢,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3.教法方面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以讲授为主的“认知法”和“翻译法”,很少采用“情景教学法”、“听说领先”等现代教学法,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仍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学成了所谓的“哑巴”英语,既听不懂也讲不出,达不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二、中职学校专业特点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为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培养并输送新型的、合格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紧密联系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变化,而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具有灵活的办学机制,甚至应该走在市场的前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处于人力资源市场中有利地位。

三、依据中职学校专业特点,尝试创新英语教学

1.依据不同专业特点,选用专业英语教材

中职学生在学好基础英语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此外,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挑选教材内容,可以适当增删部分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力争做到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不同基础,做到详略得当。

英语教学就是通过一些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活动,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即: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2.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尝试实施英语分层教学

不同层次的教材,辅以相应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教授相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力求最好的教学效果,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分层,即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

英语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由于受教材、进度、课时数、教学任务等多方面的约束,分层教学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前要按照分层教学的要求备好课,上课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分层教学。在设计问题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保尖、促中、补差,确保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3.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发挥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担当起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施对学生分组,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不同,小组持续的时间可以自主控制。

4.多媒体技术与创新型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多媒体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课堂氛围,为探索创新型英语教学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

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表达教学思想可促进多媒体优势与创新型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在制作英语教学课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课件使用的可操作性,界面设计友好。

(2)选择适合多媒体展示的教学内容。

(3)设计的课件要提供有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课件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注重各步骤间的连贯性和梯度。

(5)课件要体现创新特点。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为英语学习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改进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研究,2003,(4).

[2]江爱青.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背景与实验研究[M].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2004,(7).

[3]许余龙.学习策略与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篇6

一、巧,评价语言要机智巧妙,恰到好处

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但他们希望得到老师赞赏与肯定;作为老师则要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支玉恒老师教《走月亮》时:

师:要想走月亮,先要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一读,连课题读读。生读课题(声音响亮,语速较快)

师:这不像走月亮,像走太阳。月亮升起来和太阳升起来有什么不同呀?月亮是这样升起来的(师边说边用手模拟月亮缓缓升起来的样子)谁再来读?

生读:走―月―亮(读得较轻)

师:有点月亮的味道了。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来?(生:晚上)晚上周围环境怎样?(生:很安静)对呀,夜晚特别静,听我读。

师范读:(“走”字低声且拉长;“月亮”读得轻而柔)谁再来读。

学生读:……(老师边用手打拍子)

师:很好,这么多同学想读,一起来一遍。(生齐读)

此时,我不由地佩服老师的教学机智,因为充满激情、巧妙的话语,犹如春风温暖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学生有这样一位和蔼的老师,他们还会害怕吗?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可以说,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二、活,评价语言要灵活,富有生机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充满勃勃生机。如,支玉恒老师《匆匆》一课中评价语言就非常生动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补得很好,接着来。(生继续读)”“真好,真想再听一听,(指另一生)你再来一次”“你很聪明!”“对,你由‘头涔涔’想起一个词‘汗涔涔’,你想到了可能是额头上渗出了汗水,但是不是大汗淋漓呀?”“对!你又启发了我,我从‘泪潸潸’上我又想起了一个成语,说‘潸然泪下’,是不是眼泪横流啊?”……支老师在教学中就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灵活机敏地处理一些生成问题,幽默含蓄地评价语言扭转尴尬局面,所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整个课堂活泼而有序。

三、实,评价语言要实在,实事求是

如,一位老师教《生命生命》时,有这样几段评价:

案例1、一个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老师非常认真地倾听着,读完后,老师说:“这么长一段文字,只有一个字读错了。‘骚’平舌音读成了翘舌音。”

案例2、(师生合作读)师:“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你听到了吗?你都听到什么了?”

生:我听到了对生命和灵魂的呼唤。

生:我听到了生命的宝贵。

生:我听到了生命的追求。

师:你们真了不起。听出了生命的旋律,听出了她自己发自内心的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案例1老师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学生读得不错,又指出了错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案例2学生的回答是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发出内心真情陈述,教师同样回应以精彩真诚的评价,师生之间由此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反之,如果教者单纯以“嗯、不错”来回应,这样的评价语言就相对单一薄弱,学生学习激情的调动也会受影响。

评价语言实事求是使学生端正良好学习态度的需要。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评价,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

案例3、学生简要概括第二、三件事时,一个学生说“瓜子发芽”和“聆听心跳”,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简洁归纳的很恰当,但老师说:“你有自己的创造也很好。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说是“静听心跳”。

我想:老师可能认为学生说的与自己预设的内容不同,于是便生硬地按自己的预设内容写上了“瓜子生长”“静听心跳”。学生是主体,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体验,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有创意的思维、独特的想法应给予鼓励、肯定的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不然学生还以为自己说错了,给学生一个误导,发言必须按书上的说。因此,实事求是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

四、准,评价语言要准确,恰当得体

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例如:前不久,听了一年级一节拼音课,老师运用了很多适合低年级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能再大声读一遍吗?”“哦,你听的多仔细呀,他读错的地方都听出来了。奖你一朵小红花。”“读得真好,你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三遍。”“你还会组爱心这个词,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这个拼音应该怎么读呀,跟老师再读一遍,第三声先下再上。(师用手比划着)”

这位老师认真地听了学生的读,并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这些贴切的评价语言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声音洪亮。也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加上老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学生们读得一次比一次好。

五、新,评价语言要新颖,与众不同

篇7

关键词:特殊群体大学生 心理状况 教育建议

本文系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学院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NSZY1004)阶段性成果之一。

课题项目:“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规划项目(NGJGH2010016)。

一、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贫困生、生理缺陷学生、环境适应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结构复杂的学生及民族预科生和心理问题学生等,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多维度上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他们虽属不同群体,却有其共通性,其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评价较低,高自尊的同时伴有自卑心理。特殊群体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相处中,由于自身的不利境地而产生自卑感,总觉得比别人低一等。大多数特殊群体学生缺乏战胜 挫折的意志,选择自我封闭,顾影自怜。他们想自强自立,但又害怕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陷,害怕别人的鄙夷目光。

同时,特殊群体学生的自尊心比一般大学生强。作为特殊群体学生,对于自身或经济上、或生活上的窘迫讳莫如深,他们想通过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赢得同学 们 的尊重。在这种强烈 自尊意识的作用下,特殊群体学生容易导致自我防御意识过浓,表现为敏感、偏执、易激惹。这种自尊的保护壳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便会走向自卑的一端,使部分特殊群体学生形成自卑与自尊,坚强又脆弱的双重性格。在多次遭遇失败后,很多特殊群体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态度便由焦虑变为冷漠。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自暴自弃,无所事事。

第二,人际关系敏感。由于缺乏自信,许多特殊群体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乐群性低的特点。与同学交流,害怕别人问及让自己自卑的事情,如家庭、学业等,很少向别人敞开心扉,少数特殊群体学生甚 至 因 此造成性格的扭曲。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与其他同学相比,特殊群体学生交往能力和技巧不足。他们常常把自己游离在集体 之外。其实,他们有融入集体生活的愿望,有与他人交往的渴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把他人的关心当作施舍和怜悯。在任何活动中都是躲在人后,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来增强自身的安全感,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有时受到某些同学的歧视、排斥或拒绝,他们会从强装笑脸到自我封闭,甚至用独来独往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从而使自己脱离了集体,切断了与外界的交流。

第三,敏感而又脆弱。由于自卑心理的影响,部分特殊群体学生表现得敏感又脆弱,当别人对其表示关心时,他们会当成是对自己的同情和怜悯;而当别人与其保持距离时,他们又会感觉人情泠漠、内心孤独,这种敏感的心理导致很多特殊群体学生没有朋友。部分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得神经过敏,反应过度。对于他人的言谈举止过于紧张。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脆弱的,很渴望成功与友谊,甚至爱情。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的给予关注爱护、鼓励支持,相信每位特殊群体学生都会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际的善良,这样他们会放下戒备心、虚荣心,摆脱脆弱的灵魂,健康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二、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的建议

第一,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情绪是一种与人格、社会适应、创造能力密切相关的心理状况,是心理健康的窗口。 研究表明,较多的特殊群体学生有不良情绪反映,且不善于调节情绪困扰,如果不及时加以调节,消极情绪作用过长或强度过大,都会对身心造成伤害,甚至导致行为偏差。因此应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情绪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情绪教育,培养其准确理解、表达情绪的能力,善于用积极健康的情绪直面环境,帮助他们消除或合理渲泄各种消极情感,保持愉快平稳的心境。

第二,培养特殊群体大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成长方面的自觉意识,学会自主地确定个人成长的发展方向、成长计划和发展行动,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对特殊群体学生而言,一方面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相信自己能战胜眼前的困难。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目前状况,促进自我成长,避免出现“等、要、靠”的不良思想。

第三,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来说,挫折是暂时的,是在特定时期特殊环境下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改变的境遇。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而言,优越的条件固然促其成才,但逆境也并非毫无意义。挫折既是打击,也为人提供了成长的机会,磨难是人生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许多名人都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但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成为了他们刻苦拼搏的强大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出色的成绩往往是在困境中做出的。正视困难,锁定目标,辛勤努力,必能开拓出成功之路。

第四,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健全的人能正确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保持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协调一致,能积极自我肯定,与外界保持协调一致,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健全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培养特殊群体学生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让他们明白虽无完人,也无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是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能因为自身的某些方面处理弱势,便否定自身的全部,抹杀自己的优势,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不卑不亢。更不能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势作比较。要引导特殊群体学生确立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与对自己的整体评价等同起来。

第五,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是人的全部认识的总称。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尚不成熟,难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影响了他们对对社会、人生和自己的正确看法。因此让特殊群体大学生了解认知的心理过程,调 整认识结构,消除认知偏见,学会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尤其要学会遇到挫折进行正向思维,用积极的视角看待事情,学会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作斗争,树立健康健全的认知系统。这样有助于特殊群体学生保持乐观、开阔的视野和心胸,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第六,培养特殊群体学生健康的人格。人格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格具有稳定性的同时也具有可塑性,健康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的。特殊群体学生在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内外不良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特殊群体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人格发展缺陷,严重的还引起了人格障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也要使特殊群体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各种心理特征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协调、健全和完整的心理结构,使其能够在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中,具备开放的头脑、博大的胸襟、健康的身心和超前的意识,具有自主、创造、和谐的人格特征与素养。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三性特点 教学方法

现阶段语文界中争论比较激烈的便是高中语文教学,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三性特点”作了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内容上的模糊性特点

这种模糊并不专指抽象画等相关文学艺术当中的模糊含义,准确地说是一种模糊的现象。可以说,对于一件事情进行直白的描述,追求到这件事情的比较深层次之后,发现准确其实并无法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模糊的思维方式却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在物理界中有不准确的原理,在微观世界当中有“海森伯测不准原则”等,那么在语文界中也有模糊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课程目标是这样规定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有4个量化的教学目标,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有七个量化的教学目标,六年级、七年级一直到九年级有八个良好教学目标,在高中时期,只拥有两个教学目标。其他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能力培养、巩固、提高等方面都处于模糊状态,并没有准确的规定。

从高考的考试手册可以发现,针对语文的考试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也就是可以相对熟练地对简单浅显的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阅读,拥有一定的理解、评价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等等。能写出具有议论性、说明性和记叙性的文章,等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选题和立意,具备布局等相关能力。可以这样说,高考的考试手册当中针对考试目标的规定是比较准确和清晰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掌握的程度制定具体的标准,从这种角度讲是一种模糊的规定。简单基础的语文知识,高中生已了解,教师可以对之前的基础知识进行不确定性的回顾和传授。高中语文习题当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多种的,也就是具有“模糊性”这一特点。从高中语文范围看,它包括文化艺术、哲学、自然和人文科学等众多不同的知识,无法辨别出哪一个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可以说进一步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模糊性”特点。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

教学目标、内容所具有的模糊性特点和教学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模糊性特点进一步决定了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方法和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开放性特点。

1.教材开发的开放性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决定了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现阶段教育体制进一步改革,出版了全新的语文教材书籍,这些新出版的教材书都拥有全新的特色,体现教材开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特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了解并掌握了一部分教学特点,在相关课程标准方面,基本上处于一种模糊的界定,在实践语文教学中,应当以比较开放的态度对待相关的教学目标,不能只依据规定教学,否则很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但不应当过于随意。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特点。我在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性的教学方法,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会不一样,教学方法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了解自身的特点,了解自己适合哪一种教学方法,了解学生适合哪一种教学方法,从而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强化教学效果。

我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培养、增强学生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习题,同时回顾相关知识点,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例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根据“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的语句,提出全文最后一个“鸡鸣”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段,并通过一个你所学过的古诗反映出这一表现手法的习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并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情况,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证明高中语文的模糊性进一步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3.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特点

所谓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特点,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上海卷对于全国卷当中固定的基础知识选择题进行了取消,增加了一部分立意题目,同时使用苏教版的省份也出台了一部分全新的考试评价命题模式,这便是教学评价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可以运用开放性的评价手段,培养并增强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被考试手册而限制了教学行为,而应当充分发挥能动性,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评价方法,让学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隐形性特点

所谓思想教育中的隐形性特点,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思想教育,但是又不能够从表面上要求学生过于重视思想教育,而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协调语文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时,应当应用这一思想观点,可以说这体现了各个学科的共性和语文学科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朱秀珍.浅议高中语文教学要“五味俱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篇9

关键词: 英语口译;特点;教学方法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大学针对英语专业开设口译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精通汉英两种语言,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流利的进行英汉互译的涉外人才。因此,大学英语口译课程承担着培养这种人才的任务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各种对外交流活动的需要。目前,社会及市场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需求定位也越来越高。口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规格口译人才规范化培养已经迫在眉睫。而很多大学英语口译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英语口译的特点和原则,谈谈自己对口译课堂的一些教学方法的认识。

二 口译的特点

口译是一项很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说其特殊是因为口头翻译工作有以下突出特点。

1、即席压力性。口译是一种不可能预测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口译人员需要在准备有限的情况下,即刻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现场气氛压力大,特别是有的口译场面非常严肃庄重,如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正式场合的严肃气氛会给经验不足的译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紧张的情绪会影响译员的自信。

2、立体综合性。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读、写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译员必须具有观察捕捉说话者的脸部表情、手势体姿、情绪变化等非语言因素的能力;能够耳听会意各种带地方口音以及不同语速的话语的能力;能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流利而达意地表达能力;在口译过程中能进行快速笔记、快速理解的能力。口译属一种立体式、交叉型的信息传播方式。

3、内容的繁杂性。译员的口译范围没有限界,内容可以上至天文,下及地理,无所不涉,无所不包,繁杂无限。口译的服务对象是各界人士,来自各个阶层、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在交际过程中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所熟悉的专业知识表达出来,这是译员无法回避的现实。译员必须是一名通晓百事的杂家。

4、个体操作性。译员属单一的个体工作者,其劳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操作性。口译需要当场、即时完成,译员通常听到的是只讲一次、不再重复的话语,他在正确理解的同时必须立即独立地进行一次性的翻译。通常译员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基本上是孤立无援的。译员必须随时独立处理可能碰到的任何问题。在口译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译员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查询工具书或有关参考资料,不能在现场向任何专家、学者请教,也不能频频打断说话者,要求对方重复自己所讲的内容,解释其中的难点。

5、跨文化交际性。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是从原旬到译旬的译码,而是接收原句后必须经过信息概念转化,才能以译语表达原语的意思。口译的模式由三大块组成,左边是原语输入,右边是译语输出,中间连接左右两边的是信息概念转换。

三 口译的原则和教学方法

口译教学目的为培养具有双语转换能力的合格的译员。鲍川运(2004)认为有四个标准可用来评判译员质量,即意思准确(Meaning)、条理清楚(clarity)、选词恰当(Diction)和表达得体(Presentatlon)。这就要求口译员不但要掌握相关的口译知识和口译技巧,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法国著名口译学家赛莱斯科维奇指出,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刘和平1994)。口译技巧和技能包括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即席反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梅德明(2003)认为一个人的口译能力不完垒等同于语言水平加翻译技巧,而是现代社会跨语言交际活动中译员的双语能力、翻译技巧和个人翻译素质的综合体现。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深谙跨文化交流时应遵守的国际准则和国际惯例。根据以上对口译特点的分析和口译原则的探讨,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针对口译教学方法分述如下。

1、心理承受和即席反应能力训练。

口译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口译的人员除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通过各种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外,场景式的训练则不失为让学生体验在压力下训练口译能力的另一方“良药”,如此刺激使其感知力敏锐、思维括跃、想象丰富,发挥出学生的智力和主观能动性,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切『练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很多学生在有足够笔记的情况下,句子却始终翻译不出来,间或有明显关键词搭配错误的情况,甚是遗憾。去除紧张和欠缺语法知识的因素以外,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出在学员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基于这种考虑,在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做诸如:断词组句、语句转述的训练,以期转换学生固有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思想,鼓励学生一词多译,一句多译,同时让学生养成一种变通难句灵活搭配的习惯,不至于在关键时候“死机”。

2、听力理解和短时记忆能力训练。

由于口译在短时间内经历三个转换过程:从原语的语言符号到内容的转换一一即理解(Comprehension){从内容到记忆的转换——即记忆(Memorizmg)I从记忆到表达的转换一一即用译语表达原语意思(Reformulation),因而在日常的口译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视、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语言操作能力。口译的最初过程是从听开始,然后大脑进行解码。因而第一阶段的听力理解过程至关重要。心理学家研究人的短期记忆只能保持20-30秒,而在口译过程中,译员要翻译长达几秒到十几分钟的内容,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苦练基本功。平时坚持收听收看英语广播、新闻、电影、电视等,注意收听不同英语口音的录音材料,同时课堂上进行短期记忆的训练包括对原语的复述、概括大意、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连锁记忆、描述等;还要训练学生会作笔记以帮助记忆。口译笔记切忌求全,用简单的字、词或符号将讲话的要点用极快的速度记录下来,达到提示翻译的目的;可以使用大量常见的省略语和简单的速记符号。笔记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是模拟临场训练。笔记的课堂教学应避免大段的理论讲解,而应强调模拟临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多做仿真练习。在仿真练习中,教师可穿插讲解并示范口译笔记基本方法,笔记常用的符号、略语和记录格式等。

篇10

一、孤儿的心理特点

孤儿学生在学校较为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善于与长者做有效沟通。和拥有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孤儿缺乏与老师或者长辈沟通的能力,出现任何问题会以自我意识为先,以他们并不完整的世界观去考虑实际问题。

第二,缺乏安全感。孤儿内心的心理层面,尤其是抚养家庭的环境,使他们内心就有“寄人篱下”的感受,因为没有直接的心理依靠,从人格动力学来说,防御机制更加增强,保护自己的意识加重,甚至在某些语言和行为方面会有比较自我的体现。

第三,交往异性的年龄比同龄人早。从某些方面来说,内心渴望亲密的需要,希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是其人格独立的特征。但是幼年时期,尤其是5~8岁失去父母的孤儿,对于尊重、体谅、包括人与人相处中的模式都是陌生的,在青少年时期,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会无法承受。由于目前的多元文化背景,媒体等等宣传使之不能作出之合理的处理方式,从而有过激举动。并且同时也影响到学习,滥交朋友。

第四,难免的内心自卑。早期的童年依赖被破坏,使孤儿无法接受现实,而学校环境中,他们依然是一个及其少数的群体,对比眼前环境以及自己个体的特征,会产生缺失的内心感受,认为自己“并不是完整的”。交流和沟通上的障碍,亦有此方面的原因。

第五,轻微的抑郁。尤其对于学龄儿童,刚刚失去的家庭,使孩子不能接受,在看待事情的观点上,更多的时候是比较低落和负面的。即使适应了新的环境,在孩子独身一人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出这种创伤。

第六,逃避事实。早期弗洛伊德用“压抑”指组织不可接受的思维、情感和冲动进入意识层面的过程1,孤儿有可能将失败归于外部不可控制的因素,以基本归因错误否认现实。面对一件事情的态度,采用逃避,亦使更多时候陷入一个“为何总是这样”的怪圈中。

二、教育方法

(一)对孤儿学生进行单独有效的引导

教育活动本身就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2在学校教育的环节中,教研组可以委派心理咨询教师,对孤儿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以便其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得到缓冲适应。有效的引导应当是在信任基础上,所以对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耐心、爱心,为孤儿未来的心理发展历程负责任的提出相关建议,并能够预测出学生个人认识会导致的问题,对当下的现实问题切实提出解决意见。假如孤儿学生为福利院抚养,可以联系相关的工作人员,关注其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动态。

(二)对孤儿学生进行集中统计注册便于管理

在教研组进行集中统计,关注孤儿群体的成绩、思想品德、行为表现等相关项目,并对比之前的数据进行评测,预估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能力、内心承受力等各项指标,相应的调整教育理念,同时可以从孤儿的生长环境入手,组织班主任与学生监护人对接,对学生前一个阶段的学习能力、与同学交往情况、思想等等的方面进行汇总,以便在完善学生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做到有利于下一环节的切换。

(三)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并解决问题

首先,可以做一部分监护人的工作,使之能够平和告诉孩子现实的变故,让孩子能够理解,同时帮助孩子重新树立新的亲密关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心理依靠,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同时学校中,班主任可以拉动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组,让孤儿学生在集体中能够得到认可和帮助;其次,教育工作者理应用更客观的综合评价方式去评估学生,而非成绩或者其他,孤儿学生的内心需要有人去挖掘其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其自信并获得自尊。另一方面也需要制造一个好的环境,在日常生活包括与学生群体交往的时间里,避免碰触孤儿学生内心的伤痛点,以平常心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在建立沟通关系时,暂时将学习和考试放在一边,这样有助于减轻其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