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师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师教育培训

篇1

【关键词】全科医师教育培训;现状;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对于社区医务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科医师教育培训制度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全科医师教育及培训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全科医师作为我国社区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临床水平的高低和医学人文素质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有直接影响。

1全科医学由来

全科医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在1947年成立了全科医师学会,1953年英国的全科医生也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英国全科医生学会,1957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首先成立全科医学系,成为了首个能够真正专业培养全科医疗队伍的院系[1]。

2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背景及现状

英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医学院校开设社区医学课程,美国于1969年成立全科/家庭医学会[2]。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全科医师培训中心,我国全科医学培训从此拉开了帷幕。2000年12月,召开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全面启动和发展[3]。2004年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全科医学系。2000年,北京、浙江、上海开始了医学生本科毕业后2年~4年全脱产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工作。除了国内逐步开展全科医学教育,部分医院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出国学习,北京复兴医院从2004年起,每年选派2~4名综合素质高、英语口语好的全科医师到美国Wisconsin大学医学院接受培训[4]。

3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全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2739家,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的3.5%,据《2011年中国卫生人力发展报告》,目前我国全科医师不足6万人,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提出的“每万人口居民应配备2~3名全科医师”的标准,我国需12万~18万名全科医师[5]。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大量可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全科医师,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数量充足、业务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另一不可忽视的现实情况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资源面临不断流失,使得符合要求的全科医师数量极度不足。

3.2全科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不够

本科教育方面:全国目前约有近30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本科学历教育[5]。全国目前有上海、广东、北京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本科教育及规范化培训的普及度不断扩大,但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开设全科医学专业还未得到全面推广,许多落后偏远地区也远远没达到普及规范化培训的条件,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任务任重而道远。

3.3全科医师考核大多流于形式

什么样的全科医师是合格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全科医师资格考试后的全科医师的医疗业务水平如何考核,与国际标准有什么差别,目前还没有全国级别的全科医学技能考试考核,无法客观、有效、真实地对全科医师的培训成果加以检验。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科医学培训要求考核形式呆板,造成人财浪费,效用底下。

4未来改进方向和目标

2002年,卫生部等11个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在政策上进一步支持全科医师制度。虽然与美国、英国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全科社区医疗体系相比,我国目前的全科医师质量和社区医疗卫生差距较大,但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投入保障逐步扩大,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获得进展:

4.1增加开设全科医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数目及

全科本科生数量面对全科医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只有加深对其的认识,革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壮大教师队伍,并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从而满足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6]。

4.2提高社区全科医师待遇,吸引更多的全科医师

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如乡镇卫生院及城市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吸引力,使得全科医学生想进来,留得住。卫生部部长陈竺曾于某高校座谈会上指出:“强基层”不但要“强人才”,还要“强政策”、“改观念”,要高高举起全科医学的旗帜,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和地位,这是检验医学教育成败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全科医师的待遇和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全科医疗的队伍中来。

4.3全科医师培养做到规范化、全国化、制度化

前几年我国各个大城市已经陆续开始实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3年的培养包括理论学习(8周)、三级医院的临床轮转(100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32周)和CDC实践(8周)。经过这样的培养,全科医师才能上岗,该模式得到广泛认同。简称为“5+3”模式,培训基地主要建在各个三级医院,后期4个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转。由于制度未真正成熟,带教医生对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培养中待遇非常低下,导致很大一部分培养中的医师纷纷跳出了培养计划,重新选择了专科或者转行,一部分全科医学方向的学生经过3年大医院的轮转,也不愿再到基层工作。所以我国对全国医师规范化培养的政策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加入全科医师队伍的这些人要有足够的重视,且创造更多的晋升和提拔机会。才能使真正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医疗水平。

4.4医学院校、大中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配合参与

全方位深化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政府、医学院校、大中型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合参与,使继续教育能满足全科医师的实际工作需求,不断提高其临床水平、医学人文素质,多管齐下,未来的全科医疗卫生事业将会蓬勃发展,才能造福亿万群众。另外,三级医院办社区,是我国现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些较成功的例子。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必经途径,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锐意改革,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提供方便的医疗场所,才能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祝丽玲.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3):69-70.

[2]汪云利.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80.

[3]王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认识[J].人力资源管理,2010,10(2):141.

[4]杜雪平,钱宁.复兴医院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4):1037-1038.

[5]龙淑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J].医药前沿,2012,2(11):18-19.

篇2

关键词:人文教育 全科医学生 神经外科 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i.issn.1672-8181.2015.03.145

全科医学生在今后要走上临床医疗的道路时,需要独立面对不同种类疾病的患者,独立处理多发的常见的一般急症,对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在全科医学生实习期间就要加强全科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本文对我院68名在神经外科实习的全科医学生进行分组对比实验研究,观察不同教育在全科医学生在神经外科实习中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年度在我院神经外科转科实习的全科医学生68名,男32人,女36人,平均年龄为22.37 +1.43岁,实习前考试成绩平均为82.12±3.41分。将这68名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4人,男17人,女17人,平均年龄为22.42±1.27岁,实习前考试成绩平均为82.18±3.46分;对照组34人,男15人,女19人,平均年龄为22.31±1.47岁,实习前考试成绩平均为82.24±3.36分。根据统计要求,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考试成绩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两组学生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实习前进行常规的人科教育:告知神经外科实习的注意事项,对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进行简单介绍,告知神经外科工作流程等。观察组在常规的人科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人文教育:对观察组实习生给予医学心理学教育、医学行为学教育、医学道德学教育、相关法律教育以及医患沟通教育,两组实习生均实习4周。

1.3 修复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学生的实习效果(出科前组织学生统一出科考试,包括病例书写、常见病的处理,各100分,总成绩取平均分),人文素质(根据我院自身情况制定人文素质调查表,包括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能力、保密工作和团体合作能力,各100分,总成绩取平均分)和带教医师的满意度(根据实习生4周的实现情况,包括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出勤状况进行评价,各100分,总分区平均分)。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实习效果总得分为92.47±2.32分,对照组实习生实习效果总得分为82.34±2.16分,观察组学生的实习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

P

3 讨论

现医患关系的不断紧张,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全科医生的独特性,需要独立面对多种疾病,不同种类疾病的患者,因此对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而全科医学生的实习时间较长,在医院与患者及医护人员相处的时间长,可以从全科医学生实习着手,对全科医学生进行教育培训,使全科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走上临床打下基础。本文对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68名全科医学生进行分组对比使用研究,观察不同教育在全科医学生在神经外科实习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通过人文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人文素质,也提高了带教医师对实习生的满意度。这说明人文教育在全科医学生神经外科实习中的价值,可以通过改进推广到广大的实习生中去,提高整体实习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raining methods of neurosurgery in medical college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are more passive and the training effect is not ideal; medical students and junior physicians lack the operation practice of hand-eye coordination under the operating microscope, the principle of the instrument and the related technical knowledge.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new way of teaching, which can make the medical students and junior doctors operate surgical equipment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and ensure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microneurosurgery.

[Key words] Microsurgery; Surgical equipment; Equipment training;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在跨入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各国的科技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医学的不断进步,当中受益较深的包括神经外科[1]。显微神经外科学以使用手术显微镜为特点,被人们誉为近代神经外科成长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从此神经外科学开始了另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显微神经外科学的成立,也让神经外科在治疗技能上产生了跨时代的飞越,继而全球开始广泛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使神经系统内疾病的外科治疗发生了重要改变,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提升,最大程度减少了并发症和病死率[3]。然而现阶段医学院校的培训模式还比较落后,无法适应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快速发展;所以对医学院校的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器械培训教学在医学院校中的应用与实践,现做如下综述。

1 神经外科手术教学概括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取代了传统的肉眼下手术操作。在显微镜下可将视野放大5~20倍,清晰显现病灶区域,能够更加精确运用各类显微手术器械对病灶进行切除,且尽量完好保留正常的神经组织,最大程度减少医源性手术创伤[4]。虽然有了高科技的设备器械,但如果医师技术不够娴熟,同样会影响效果。所以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器械的使用技术,是成功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术中风险的预防非常重要。因此,术者需要掌握显微神经外科的基本操作技术与解剖神经知识;能在显微镜下手和眼、左手和右手等熟练配合,动作协调等[5]。可是,在我国目前医学上的教育培训方式下,不管是研究生还是住院医师,接触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机会较少,在显微神经外科的设备器械知识上非常欠缺,使用相当不熟练;并且缺少潜伏性医源损伤的基本常识,更无法有效预防此类事件。况且刚完成学业的医学生以及缺乏临床经验的部份医师,缺少针对性和规范性的系统化培训,无法与资历丰富的手术医师进行有效配合,从而使整个手术的效率和质量无法达到最佳,甚至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组织损坏[6]。因而针对在校医学生和神经外科资历浅的医师,打造一套由易到难的规范性、系统化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器械操作技能培训是当前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自身技能和专业水平,为我国神经外科培养出高水平的医务人员。

2 显微神线外科手术临床上所面临的问题

2.1 被动的培养教学方式

通过培训和考核,能让校医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的手术器械及其用途、结构和需注意的事项等,然而关于先进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和器械,在校医学生和在职资历浅的医师却并不了解,使其无法在实践操作中有效配合阅历丰富的手术医师。在当前的医学专业培养教学阶段上,并没开设规范性、系统化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的基础知识讲解课程,更谈不上实践操作,此类知识和技能往往都是医学生结业就职后在临床上边学边用。然而此种培养教学方式在就职后因医师的技能问题,让医患双方都付出了较高代价。因此,医学院校组建一套系统全面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器械培训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2.2 缺少手术显微镜下手眼配合的练习

篇4

【关键词】 教育培训;细节;创新;意义

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能让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目标以及企业的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员工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成为适应企业发展新要求的合格人才,也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更好的胜任目前岗位或完成职业规划,担任企业更高职位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创新思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企业在新时代、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培训相关人才,为实现企业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虽然成大事者必须不拘小节,然而,注重细节在很多时候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相反,很多怀揣着“大志”要想远方高山迈进的“大丈夫”,却往往止步于鞋底的一颗小石头。

在教育培训创新方面,注重教育培训的细节,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将通过简单的分析当前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从而对企业的教育培训创新提出一些建议,同时说明注重教育培训的细节,对于企业教育培训创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教育培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及其意义

员工的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何加强对于员工教育培训的效果,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在企业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具体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注重培训对象的普遍性

员工不论职位的高低,工龄的长短,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培训的权力,这是尊重员工教育权的重要体现。诚然,企业的一部分精英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也是企业的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和代表。但是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员工,都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素质。所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时候,应当注重培训对象的普遍性,在坚持重点培训对象的重点培训的同时,应该兼顾到对企业的其他员工的培训。这不仅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也能为企业培养越来越多的精英人才。任何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其他理由,而不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或只对企业的部分员工进行培训,都是不可取的,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

2、科学、合理的增强培训需求

对于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能够一味盲目的提高其培训需求,要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年度中心工作、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岗位工作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也要针对普及性培训和员工的个人培训的不同,对培训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

3、强调培训内容的适用性

任何培训都有着其目的和作用。企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规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所以,在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内容,应当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实际技能和工作态度等各个方面,以提高员工胜任其岗位或更高职位、适应企业需求为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有预见性、先进性、战略性、长远性的培训内容,从而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综合素质,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4、培训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孔子提出之后,就一直是最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哪怕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理念。针对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素质水平的员工,进行不同的培训方法,是提高员工教育培训效益的做好方式。有道是“教无定法”,在社会文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无疑得到更好的诠释,可以有更多的现代培训方法可供选择。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可以针对照顾到更多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比如一些高级的管理人员,用局域网、录像、模拟和案例培训,可以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对于普通的工作人员,使用学徒、授课、交流工作经验、团队学习的培训方法可能更为妥当。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也应当适当采取不一样的培训方法,比如知识培训可以采用授课、师徒教学的方法、技能培训也可以采用录像、授课等方法,能力培训则采用模拟、案例进行培训也许更有效益等等。

5、对培训效果的准确评估

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意义重大。所以,培训工作的实际工作效果,必须受到企业的重视,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衡量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能够通过了解分析工作岗位、绩效的标准和管理以及各种培训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把培训的效果定性定量的表达出来。

通过了解培训的效果,分析培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使企业的教育培训各种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规划,服务企业的经营战略,为企业发展目标提供更多的动力。

二、对企业教育培训创新的建议

对于企业的教育培训创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为企业创造利益,也有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企业的教育培训,应当积极调动一个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切实有效的合理政策措施和成长机制,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大化的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实现员工的价值。

2、教育培训不仅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员工完成其职业规划,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方法手段。所以,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应该是员工被动、消极的接受,企业要让员工正确认识到教育培训对其自身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作用,引导员工积极、主动、合作的接受企业的培训教育。

3、教育培训要注重对员工岗位技能的培训效果。教育培训的目的是要培养能为企业所用的人才,所以在实际的培训教育过程中,不能只讲一些空泛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注重实际岗位技能的训练,必须有针对性,更加要有其实用性。

4、必须针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实际的培训要求,不断的创新培训管理思路和培训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既能够符合当前企业发展培训需求,又能逐步发展成为更先进有效的培训机制的制度,不断的拓展培训管理的思路,才能使企业的培训管理水平真正得到质的飞跃。

5、培训效益管理的创新

教育培训的效益是企业进行教育培训存在的意义,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效益评估体系,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从而真正推动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三、结束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下还是社会环境下,优胜劣汰都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壮大,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就是提供这种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最好的方式。而如何使教育培训不断改革创新,并真正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关注教育培训的细节,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和切实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徐世雄.关注教育培训细节 实现教育创新培训[J].中国电力教育,2006(3).

[2] 徐世雄.注重教育培训环节 实现教育培训创新[J].湖北电力,2005(5).

篇5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继续教育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提高幼儿教师的教研水平;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开设哪些课程能符合当前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并促进其专业成长;采取哪些有效的继续教育策略让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更加有效,这是本次调查的目的。本调查于2007年7月1日至25日进行。被调查对象是呼和浩特地区新城一幼、回民区五幼、回民一幼、电力幼儿园、呼铁五幼、呼铁二幼、玉泉区幼儿园7所幼儿园的120名教师(由于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故以100人计,其中小教高级35人、小教一级37人、小教中级14人,暂无职称的14人)。本调查根据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观念和态度,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是否适合广大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授课、考评以及教师对参加培训的费用负担等方面编制了问卷。问卷共26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20个题,多选4个题,开放性问题2个题。调查内容和结果如下。

(一)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认同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自2001年新纲要颁布和实施以来有80%的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次数达4次以上。可见,大多数幼儿教师都能按时来参与继续教育。调查也表明: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否有必要”这一观点,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的占50%,“没有必要”的占20%。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继续教育是有必要的,但对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强烈要求并不高。调查统计表明,有53%的教师希望继续参加下一次继续教育,老师对继续教育培训虽然已开始重视,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问到“您是否自愿参加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时,仅有5%的幼儿教师表示“非常愿意”,“比较愿意的”占29%,也有8%的人不愿意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动机程度不是很高。在开放性问题中对“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您认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及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提高教研水平?”这一问题的回答,很多幼儿教师都提到了反思,但也仅仅是说说而已,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也很少落到实处。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费用的负担情况

费用的支出与幼儿教师的利益直接相关,费用问题的顺利解决可以帮助幼儿教师能更好地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减轻教师的压力。此次调查中对“您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由谁来承担”这一问题,“个人承担”的占78%,“幼儿园承担”和“教育部门承担”的分别占12%和6%,只有4%的费用是由三者共同承担。在问到“您认为继续教育的费用应该由谁来承担”时,“财政拨款”的占33%,“幼儿园支付”的占34%,25%的认为“三者共同承担”。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培训经费承担更多的希望是财政拨款、幼儿园支付,或者三者共同负担。

(三)继续教育的师资及教学情况

1.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调查,对“您对继续教育教师的授课水平的评价”这一问题,认为“水平高”和“水平较高”的占69%,“水平一般”和“水平较差”的占26%和5%。从总体上讲,授课教师的水平普遍较高,态度认真,但其中也有一些教师的授课水平令接受培训的幼儿教师不满,原因在于授课教师对幼儿教育实际当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较少,讲授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要。2.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谈到“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哪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系统讲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参观考察”这些授课方式都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有所体现。其中,42%的幼儿教师对“案例分析”和“参观考察”这两种授课方式满意度最高,因为这两种方式和幼儿教师的实际教学最贴近,通过参观考察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实践经验,增加和同行之间的交流,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教学服务。“系统讲授”、“专题讲座”在幼儿教师当中也是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两种方式的学习,幼儿教师可以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四)关于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

1.课程结构的设置。根据调查,对“您对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是否满意”这一问题,认为“比较满意”和“满意”的分别占38%和40%,也有22%的幼儿教师“不太满意”,认为课程的设置不是很符合幼儿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2.课程内容。对于“在今后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希望开设哪些课程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调查表明,幼儿教师更多的希望开设一些“教育心理”、“教学技能”、“教育技术”以及“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这样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了解课程改革的动态,更好地促进新课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对于“师德修养”及“教育政策法规类”的课程,幼儿教师不太注重。这也反映出幼儿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提高,而不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有理论上的提高,而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很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观念的转变比理论知识的掌握要重要得多。

(五)继续教育的考核与管理

继续教育的考核与管理是保证继续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从调查表明:对“您对这次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安排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有53%的教师对于时间的安排不太满意。“您觉得现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考核方式怎么样?”78%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院校的考核方式形式过于单一。对继续教育提供的环境、设施、设备基本上持不太关注的态度。对于为幼儿教师提供的教材及资料,100人里有82人对提供的教材比较满意。72%的幼儿教师对培训学校的考勤工作比较满意。

二、提高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从受训者的角度看

1.提高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认识和动力。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来参加培训,但是积极性不高,在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上,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许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都是迫于上级规定和晋升职称的压力,并没有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培训的意义和价值,导致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浪费时间。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认识。教师教育已不再是“管用一生”的教育,而是“贯穿一生”的教育。要认识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自身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培训方也应从多个方面切实为满足幼儿教师的实际出发,来增强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动力。2.幼儿教师要学会反思。在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当中,反思能力不仅对教学工作而且对教师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思型实践是教师获得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1],教师只有通过参与课程开发,让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景和不断反思中实现角色的转变。对于“参加完继续教育培训后是否会读相关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一问题,有30%的幼儿教师回答“不会”。从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看,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培训结束后若教师不反思可能导致教师按照习惯去教学,而不是按照对幼儿需要的了解以及早期儿童的生长背景去教学。反思将有助于幼儿教师把新的理论和观点整合进教育实践中。

(二)实行继续教育费用“三者分担”的制度,切实减轻幼儿教师的经济负担

国家1999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继续教育经费已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用中专项列出。地方教育费附加应由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继续教育人均基本费用标准。”此外还规定:“继续教育费用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和挪用。”然而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费用都是由老师个人自己承担。这说明我们的幼儿园在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费用方面没有按照规定执行。事实上费用的良好解决是一个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性的动因之一。教师继续教育费用负担的前提是明确承担教育成本的主体[2]。按照教育经济学理论,应“谁受益谁分担”。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受益者主要是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对国家而言,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能提供教师素质,提高幼儿教师质量,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从而使全社会受益,因此,政府应该而且必须分担教育成本;对于幼儿教师所在的幼儿园而言,幼儿教师的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幼儿园也应该承担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对幼儿教师个人而言,通过继续教育获取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思想业务素质也得到提高,也应承担一部分成本。所以,创立教育部门、幼儿园、个人三者共同承担继续教育经费的机制,是比较理想的减轻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费用的途径之一。

(三)从培训者的角度看

1.提高培训教师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满,其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只按照传统的以讲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授课形式,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是比较具体的,他们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提升,更希望能把理论知识用实际工作当中的案例来解释,便于理解。因此,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培训者必须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幼儿教师培训也应确立以幼儿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使幼儿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提高,并使幼儿教师形成自我提高的内在机制,提高幼儿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培训中始终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对幼儿教师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也要使幼儿教师在接受新思想和形成新观念方面有所进展,还要满足教师的个性发展及自我完善的价值需要。培训者只有始终站在新的教育教学最前沿,才能将培训思想和方法贯彻和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才能使参训教师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方法。

2.立足实效实用,改革培训方式内容,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调查表明,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许多幼儿教师对课程的设置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训的内容与幼儿教师的实际结合不紧密,参加完培训后,对解决幼儿教育当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并不是很大。在问到让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时,近80%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内容新颖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最有效的方法。呼和浩特市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普遍较低,但她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如何将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幼儿教师的需求加到培训课程当中,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更好地解决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同时提高她们的理论水平。培训内容要着眼教师个体发展,其内容充分体现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3]。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继续教育课程和内容建构上都努力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教师参与培训课程及内容的确定,并将非常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加以认识,使之能够动用所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自觉地指导教育实践。因此,培训活动之初,就要帮助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过程之中,培训者要与学员进行培训前的充分交流,了解其实际需要,让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首先要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而不能以培训者自己的资料为中心,培训者应针对广大幼儿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案。注重合理运用培训方法,充分强调实践培训和相互培训,多运用讨论的方法解决训练中的问题,开发教师潜在的知识和技能,适时运用实地考察,给老师提供实际经验,以促进他们去分析、运用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培训活动引向深入,从而收到好的培训效果。

篇6

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建议岗位培训是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由于高校自身体制的问题,加之存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教师岗位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发挥应有作用。大学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重要的,新晋外语教师如何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应对自如,完全在于岗位培训模式的实效性和可行性。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中的问题已是各大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应给以足够重视,为高校外语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做出贡献。

一、高校外语教师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课程,对任课教师素质要求必然严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英语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足见师资退伍建设的重要性。目前,高校外语教师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

1.师资类型单一。由于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师资力量不可扩大,新晋的缺乏经验的外语教师不断增多,绝大多数都是应届毕业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年龄结构上趋于同一,难以满足外语教育对任课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2.师范教育缺失。从近几年申请高校教师资格的试讲成绩来看,获得A级别资格证书的人相对较少,获得D级资格证书的人相对较多,且占有绝大比例。从这一现象不难看出来,新晋外语教师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不具备在高等院校任课的能力和水平,难以胜任高校外语教师这一岗位。

3.工作量大。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基本都要设置英语课程,英语专业组中的每位教师每周都有超过5节课时,有时更多。对于初登讲台的教师来说,这样的工作量是繁重的,一时难以准确找到岗位定位。

4.漠视职业发展规划。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任教初期是教师找准职业定位,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碰撞时期。为了实现最终的职业理想,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岗位培训中应重视职业发展规划,但是现实却与之相反,培养出来的教师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二、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反思

由于生源不断增多,加之教学科研需求不断提高,高校每年都要聘请一批外语教师。根据一些机构不完全统计,这些新入职的教师尽管有着博士、硕士等高学历,却没有基本的任课经验。对于新晋英语教师来说,只有经过一定时期岗位培训才能具备任课资质,拥有学识、文化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目前,外语教师岗位培训的方式主要包括开设课程、讲座等,这些方式是高校对新晋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的一种直接灌输。尽管在培养端正思想的教研人员上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其中存在不少弊端,如第一段内容所示。由此可见,培训期间不能一味采用这些方式,除了端正教师思想还要考虑其他方面。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有着两方面目标:一是,帮助教师快速融入大学教学环境,了解任教学校的文化氛围;二是,增强新晋教师自信心,帮助其在讲台上站稳脚跟,面对讲台下的底气十足。由于岗位培训的体制问题,这样的一种岗位培训模式的直接结果就是为了考证而学习,为了得到证书不得不死记硬背,教条主义泛滥。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教师资质证书去各大高校任教时,发现除了一些临时组成的“课程讨论组”以供他们参与、学习外,并没有其他方式可以用来促进自我发展,而且一些讨论也非常形式化。

对于一些新晋外语教师而言,由于刚从专业院校毕业,即使拥有较高的学历、文化,一一掌握了岗位培训重点内容。但是回到学校,站上讲台,对一些教学方法技巧、理论仍然存有疑惑,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与技巧涉猎的少,不够深入,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考虑欠缺。另外,受到学校教学体制的影响,外语教师岗位培训漏洞百出,高校不能为外语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些教师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自身发展。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工作逐渐受到重视,教育机构加大了此方面的投入力度,一些弊端得以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外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弊端。

三、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建议

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策略应针对新晋教师特点和其所处环境来设定,创新与变革培训手段和内容,才能对新入岗位的外语教师进行有效培训,帮助其掌握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技巧,为其答疑解祸。

第一,聘请有资质的教师担任岗位培训的讲师,他们不一定是有学识的资深教授,只要能够胜任讲师这一岗位,将枯燥的培训课弄得生动有趣,摆脱灌输式培训方式即可。

第二,聘请学校内的管理者来授课,能够清楚明白地向学生教授学校的文化、制度和规范,让新来的外语教师快速融入本校教学环境。

第三,聘请学校内的教学先进人士为新晋教师进行培训,和他们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帮助其掌握更多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四,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出于提高外语教师岗位培训交过考虑,要求讲师结合新晋教师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连同自身的实战经验整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举例法、情景再现等方法,使新晋教师在讲师的正确引导和辅助下熟练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五,灵活运用培训方法和内容。由于对新晋外语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对象属于成人,且是高级知识分子,教条主义的培训方式并不是他们所喜爱的,应灵活采用一些授课方法,多多设置一些讨论环节,让他们共同探讨重点及有争议的问题,弥补经验上的不足,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环境。

第六,精心设置培训计划。外语教师岗位培训作为一项人力资源活动,需要精心制定培训计划,计划中要考虑该校的师资力量培养目标、学科建设规划、课程设置及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以此为依据设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以便受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网络化、全球化,外国文化逐渐深入到普通人生活之中,外语学习也成为了高校教学中一门重要学科。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基本现状基础上借钱国外对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的趋势、经验和方法,也可将岗位培训与科研结合起来,寻求形式上的创新,为高校输出更多具有资质的任课教师。

参考文献:

[1]高云峰,李小光.近十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评析[J].外语界,2007,(0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5).

[3]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6.

[4]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4.

篇7

论文摘要: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池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实践和特点。

循证医学(Evidence一based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由以理论为基础加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使临床医疗人员认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帮助并指导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并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是医院图书馆员的职责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针对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的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临床教学医院的图书馆员较早认识到了图书馆在医院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美国的医院图书馆中开展了基于医院临床的图书馆服务。例如,在克里斯蒂安娜医疗健康系统中,学科馆员通过参加临床查房,开展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的查找,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川;在田纳西州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中,图书馆在指导临床医师及实习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相关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已开始认识到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通过收集、检索多种循证医学资源,将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传递给临床医师等。

从国内外对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的探讨可以看到,医院图书馆员除了帮助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查找循证医学资源外,应让临床医疗人员体会到循证医学资源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能自觉、主动、正确地查找与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这就需要对临床医疗人员开展相关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因此,该院图书馆组织临床学科馆员,开展了针对临床的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2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特色

2.1由临床学科馆员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对口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为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一方面图书馆组织有医学背景的图书馆员作为临床学科馆员深人到临床科室开办循证医学资源的讲座及培训等,根据临床科室的时间、不同层次的需求,结合科室的相关临床病例,讲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查找并运用循证医学资源,开展与临床结合的循证医学资源的培训。另一方面由各个科室选出1一3名临床医师担任科室兼职学科馆员,对这些来自不同科室的兼职学科馆员进行包括循证医学资源在内的常用生物医学资源检索等技能培训,解决各自科室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至今,该院图书馆的临床学科馆员先后开展了近40次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培训。通过这些讲座,临床医师进一步体会到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与图书馆配合,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开展循证医学实践。在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中学科馆员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2不断丰富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组织除了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外,该院还购买了一系列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循证医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临床医疗人员了解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制作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并指导临床医师使用。目前,因特网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网站已有5 000多个,这些网站的内容新颖,且有很多是免费。为了便于临床医师使用,该馆将常用的几十种循证医学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做成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利用。

2.2.2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数据库。该院先后购置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如美国临床医学事实型数据库(MICROMEDEX Healthcare Series ) ,循证医学评论数据库(EBM Reviews )、临床实证全文数据库(Clinical Evidence),MD Consult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许多临床医师却未曾接触过。图书馆临床学科馆员结合不同科室的特点,将这些数据库介绍给临床医师并辅导他们使用。

2.2.3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其他生物医学数据库查找临床研究证据。除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外,从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disc , MEDLINE ,PubMed等中也能直接查找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当从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不到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或临床医师想更多了解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时,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库。将利用这些常用的数据库检索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介绍给临床医师,指导他们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如介绍如何从CBM-disc, MEDLINE等数据库中检索系统综述、实践指南、随机对照试验、对照临床试验、有关诊断、治疗、病因、预后等循证医学证据。

2.3多种教学形式并重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该院图书馆根据需要采取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讲座,深人临床科室教学,举办临床医师短期培训班及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等多种教学与培训形式。

2.3.1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循证医学资源讲座。图书馆定期举办全院生物医学资源的相关讲座,通过讲座对全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宣传及培训。这种形式相对比较固定,参加人数较多。

2.3.2深人临床科室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这是最为灵活,也是应用最多的形式。目前该馆已经25次到临床科室讲课。因为不同临床科室有各自的专业需求及时间安排,该馆根据不同科室的时间科学安排讲课时间和教学重点。在介绍循证医学资源当中,结合不同临床科室所熟悉的病例,让临床医师亲身体验通过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制定。这样教学形式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既让临床医师认识到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又调动了临床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积极性。

2.3.3针对临床医师(含进修医师)举办短期培训班。该院临床医师较多,每年进修的医师也较多,他们大多对生物医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该馆每年分别为本院医师及进修医师举办4期生物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培训。针对参加短期学习班的临床医师,有重点地介绍循证医学相关资源。如进修医师大多来自基层医院,当地数据库资源较少,因此以介绍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中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为主,以便进修医师返回基层医院后,能利用自身的网络条件查找免费循证医学资源。

2.3.4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循证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要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仅靠课堂教学与培训是不够的。因此该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临床医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如临床医师想查找某方面的循证临床证据,该馆会根据其要求,直接指导临床医师先利用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如果对检出结果不满意,再对CBMdisc, MEDLINE,PubMed等进行检索,通过主题词、自由词检索该主题内容,然后结合循证医学筛选临床研究证据的标准,制定进一步的检索策略进行组配,并根据检索出的文献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检索策略,查找出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使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检索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

3在临床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中的发展方向

篇8

    首先,英语老师应在第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摸清学生们的基本情况,以便日后能够因材施教,并以此来制定教学方案。老师们可以通过提问、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们的整体英语水平,如果学生们的基础知识较差,那么就不应急着教新课,应带领学生们复习音标及进行简单的会话,这样能够增加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学生们如果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那么学习模式就会从被动转向主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会主动地关注或是注意有关英语的相关文化,无形中就会学习到跨文化知识。

    (二)采取有效措施渗透跨文化知识

    学习英语需要学生们的长期坚持,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要抓好教学重点,还应进行课外辅导和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教学的主要场地是课堂,同时它也是培养和提高跨文化意识的主要场所。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渗透学生们的跨文化能力:一是将中英文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然后再对文化进行讲解,对比能够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从而加强理解和记忆,使他们具备相应的能力。二是设置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完全投入进去,提高学习积极性。三是直接讲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文化,直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提高老师跨文化教学能力

    课本知识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中职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要渠道,所以要想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必须提高老师自身的文化修养。这就要求老师应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重视语言和文化间的联系,认真分析中英文化间的差别,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能够扩大老师们的知识面,从而使得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面也随之扩大了,其成果可想而知。

篇9

乙方:_________

鉴于_________与_________为战略合作伙伴,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现就乙方协助甲方培训英语教师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愿意协助甲方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其培训属于非学历性质的教师继续教育,目的在于提高甲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甲方负责英语教师培训的组织与行政管理,乙方负责选派大学英语教师,并对整个培训的教学过程、教学业务管理负主要责任。

三、乙方为甲方举办的英语教师培训班,每期_________名学员,每个教学班人数为_________人,每期培训期限为_________年,每期培训班的英语教学时数为_________节。

四、乙方承诺:经过_________学时的培训,能使甲方参加培训的大部分学员在英语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对于学员反映强烈、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极差的教师,经甲方提出,乙方应当予以及时更换。

五、甲乙双方同意将日常教学点设在_________,在寒暑假期间将教学点设在_________。

六、甲方同意乙方为甲方学员开设的课程及课时分配计划如下:听力_________节、口语_________节、英语电影视听_________节、英语新闻视听_________节(小学_________节)、语音_________节、交际英语_________节、教学法_________节、高考英语复试辅导_________节(小学教师不参加)。

七、乙方负责组织好培训学员平时的考核、中段考、结业考及水平测试(共三次),对测试合格者颁发学历证明书(结业证书),并负责建立接受培训英语教师的学历档案;甲方将建立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档案,并负责把教师培训成绩纳入业务档案管理。

八、经过甲乙双方协商的培训时间,乙方原则上不得随意改变,如有变更应当至少提前一星期通知甲方。

九、培训费用按照每位学员每学时_________元计算(包含教材费和散页讲义费),每月结算一次,由甲方以支票方式支付给乙方;乙方除收取培训费用外,不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十、学员在培训期间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由甲方自行解决或由学员自理。

十一、甲乙双方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学历教育的可行性,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乙方为甲方举办专科起点的本科学历教育文凭班。

十二、具体操作事宜由甲方指导_________协助乙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篇10

关键词:教师培训;迁移;研究;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36-02

培训迁移,又称培训成果转化,它关注的是培训成果——教师在培训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如何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及经过一段时间后是否仍能保持。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使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但是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却并未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培训资源和培训成果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教师培训迁移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教师培训迁移研究的现状,指出国内教师培训迁移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为我国教师培训迁移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一、国内外教师培训迁移研究的现状及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培训迁移内涵的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上把培训研究包括教师培训研究的焦点放在培训设计和培训实施上,把培训效果简单地定义为培训情境中的学习效果,较少顾及培训后学员的工作行为是否有所变化。然而,有研究发现,培训开支惊人,现实效果却不容乐观。“如果以货币形式来衡量,很多培训项目大约只有10%的培训投入转化为受训者日后的工作行为。”[1]

20世纪80年代初,培训成果的迁移转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Wexley和Latham(1981)较早地提出了“培训迁移”的概念,并把它定义为“接受培训者将在培训的环境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去的程度”[2]。其后,有研究者在定义中加入了“阶段性维持”的因素。Baldwin和Ford(1988)将培训迁移的概念拓展为:“受训者将培训中习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且在一定时期内得以维持。”[3]“培训迁移”概念的提出,表明人们对培训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即关注培训,必须同时关注学习和迁移两个情境。

当前,把教师培训过程理解为参训教师学习与应用过程的统一,已经是一个国际趋势(陈霞,2008)。具体到我国教师培训研究领域,近年也有一些学者(杨炎轩,2006;陈霞,2008)着力引介和阐释“培训迁移”的概念和内蕴的思想。如,陈霞指出,“完整的教师培训活动,不仅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实施过程,还包括培训结束后的后续应用过程。”[4]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学者对教师培训迁移的关注度不够,研究数量不多,“培训迁移”的理念和重要性还远未深入人心。

(二)教师培训迁移效果测评的研究

受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进行了迁移运用?其效果如何?这就涉及到对培训迁移状况的测评。美国培训专家柯克帕特里克(1959)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四级培训评估模型,该模型从四个层次评估培训效果:①反应层,即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②学习层,即学员在培训中的收获。③行为层,即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改进。④结果层,即学员对培训所学的应用给组织带来的影响。其中,后两个层次是对培训迁移效果进行评估。近些年来,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在我国教师培训评估中得到应用,但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依然是培训情境中学习效果的评价。2008年,国内学者陈霞借鉴柯氏模型,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评估教师培训迁移效果,即“受训教师对培训所学的应用程度”、“受训教师对培训所学的应用给组织带来的影响”、“受训教师对培训所学的应用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5]但是,陈霞并未指出各项内容的具体观测纬度和观测指标,因而在实际中还很难得到应用。就我们的视野所及,目前在我国还未见有对某个教师培训项目的迁移效果进行量化测评的成果。

(三)教师培训迁移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关注教师培训迁移效果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培训迁移不是发生在真空中,它还会受到众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教师培训迁移研究的重点转向制约迁移效果的影响因素。Baldwin和Ford(1988)提出了最初的因素模型,把影响培训迁移的因素归结为受训者的个人特征、培训设计、工作环境。后来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不断发现和完善因素模型,其中以Holton于1996年提出的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为典型代表。该模型强调了影响培训迁移的三种因素:迁移动机(即教师应用培训所学新知识、新技能的信心和愿望);迁移气氛(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专业自、组织学习氛围等);迁移设计(即培训课程的实用性)。Holton的模型强调,“只有当影响迁移行为的三个因素均处于适当水平时,学习才会导致个体绩效的改变。”[6]

2002年,我国学者王鹏等以中学教师为被试,研究教师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得出的结论是“管理政策、来自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以及培训内容与工作的相关程度是影响培训迁移的重要原因。”[7]

就目前的整个培训迁移研究而言,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它反映了研究者们这样一种愿望,即通过对培训迁移主客观影响因素的确认,探明培训迁移发生的机制,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教师培训迁移的呢?它们与教师培训迁移之间有着怎样一种数量关系(亲疏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外都还研究得不够。

二、展望:我国教师培训迁移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从上述可知,我国教师培训迁移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不足,离实际应用还一段距离。展望未来,我国教师培训迁移研究还应在如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我国教师培训研究应当向“(培)训后”领域延伸

培训成果转化是培训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外学者比较注重培训迁移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经典的培训迁移理论和模型。然而在我国,教师培训研究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培训设计和实施上,至今仍未对培训后的成果转化问题予以足够重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把教师培训成果转化视作完整培训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广泛借鉴国外理论,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探究中国教师培训迁移的具体问题和优化策略,这不仅可以拓展培训迁移理论的应用范围,而且还有助于推动我国教师培训研究向“(培)训后”延伸。

(二)需要明确教师培训迁移的观测指标和观测方法

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迁移运用了培训所学?效果如何?目前所见的研究尚未深入到这个层面,这样我们就无法科学地说明一个培训项目的效益到底怎样。这就需要我们明确教师培训迁移的观测指标和观测方法。为此,首先要明确培训迁移程度、效果和各个影响因素的观测纬度;其次要设定每一纬度的观测指标;再次要寻找每一指标的适宜的观测方法。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获取教师培训迁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现状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切实探明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迁移的真实现状。

(三)需要探明影响因素与教师培训迁移程度及效果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响教师培训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迁移的效果?已有的研究没有给出答案。所以,在了解了我国教师培训迁移的真实现状后,还要切实探明影响教师培训迁移的关键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事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弄清各个影响因素与教师培训迁移程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具体说明哪些是影响教师培训迁移的关键因素,哪些是障碍因素,从而为相应的改进措施的提出奠定基础。

(四)提出增进教师培训迁移效果的具体策略

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近些年来,我国教师培训成果丰硕,但成果转化率低下却是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教师培训迁移研究严重滞后,不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办法。今后的研究应当面向实践,研究出可以增进教师培训迁移效果的具体策略,为受训教师所在学校建立良好的培训迁移氛围等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为受训教师将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提供具体指导。这样我们的研究才会发挥出它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2]刘雪峰.培训转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管理科学文摘,2003,(12):41.

[3]Baldwin T.T.& For d J.K.Transfer of Training: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Personnel Psychology,1988.41.

[4]陈霞.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0):9.

[5]陈霞.教师培训效果转化的测评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29.

[6]冯明,陶祁.培训迁移的有关理论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2,(3):26.

[7]王鹏.培训迁移效果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