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现状

篇1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 问题 策略

一、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盲目跟风

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是农产品市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农产品结构调整滞后,生产、技术、加工、流通信息不灵,农产品流通的网点、规模、设施等与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需求极不相称,适应农村市场商品流通的体系不健全所致。市场信息的形成机制和信息传播手段的落后,使农户缺少市场信息的指导。这样,生产就很难适应需求的变化,农产品面临严峻的市场问题,也就必然导致农业增产不能增收。

(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薄弱

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装备落后,在大中城市要稍微好些,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包括县乡,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大多简陋陈旧,流通辅助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为储藏条件差、能力低。过去,我国农产品十分短缺,仓储设施的建设较少,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产品出现大量的剩余,这就要通过储藏等方式进行吞吐,调节市场的供应,以缓解农产品的季节性矛盾。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投资以及缺乏引导和管理,我国的农产品储藏设施的建设处于盲目无序的状态。

(三)农产品交易市场不规范,方式单一

农产品流通主体发育缓慢。现在传统的方式主要是一对一式的现货交易,多数企业和农户之间是买断关系,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农民受益有限。农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覆盖率低,一家一户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如同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现代化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不普及,期货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形式更少。这种状况造成交易市场运作的效率很低。

(四)农产品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

我国农民虽然在生产方面已经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在销售方面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关键在于他们还不能走出去,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而是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目前,农民自己的经销组织较少,这样,农民不仅会失去大量的商业利润,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运销成本,使一些在产地价格较低的农产品进入销售地以后价格较高,同时也会发生区域性的供求矛盾。就农产品的营销手段而言,目前是比较落后的。

二、加强农产品流通的有效策略

(一)培育多层次农产品市场,拓宽农产品流通主渠道

目前,我国农产品收购、储藏、运输等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批发市场是我国当前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70%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入零售环节。进一步扩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持范围和规模,培育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势在必行。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建设。鼓励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恒温冷藏保鲜库、低温冷冻冷藏库、气调保鲜库等冷藏贮运设备,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全过程的保鲜冷藏。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和检测、安全监控、信息、结算、废弃物处理中心等准公益性设施项目。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分捡、包装等农产品增值加工设施,以及交易厅棚、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

1.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调查研究和信息的采集发布。建立主销市场农产品需求信息库,加强市场信息的采集发布。积极建设大宗农产品预警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2.积极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和充分利用农产品销售的信息平台、农产品流通协会等,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窗口,扶持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连锁店,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专销区或专柜。

3.积极推动产地与市场对接。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形势,发展订单农业,尤其要推进大宗农产品和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场(市场)地(农产品基地)挂钩”管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降低市场风险,增强市场服务功能。通过培育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切实扩大农产品消费、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

1.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首先要根据产业布局和市场容量,认真做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编制,构建数量适度、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其次要在巩固农产品市场交易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市场的信息功能、价格形成功能、质量安全功能、客商采购功能、物流配送功能、网上虚拟市场功能。要加强市场信息发布,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

2.积极扶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新型、高效农产品营销网络。利用大型流通企业营销网络优势。整合资金,支持一批跨区域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领办、创办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

(四)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

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平台和商务网络平台,发布世界各国和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与供应信息、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农产品主产区的气象信息、主要经销商信息、重要农产品产量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以及预测走向等,强化信息引导生产功能和沟通产销衔接功能,让农民下种时心中有数,产成品适销对路,能够顺利出售,能够卖个好的价格,得到更多的实惠,实现农民的增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已由社会生产中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行业。加快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文松,邬文兵.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架构.科技导报,2004.

[2]孙民罡,曲雪梅,刘永艳.论我国流通政策体系的优化与完善.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0).

篇2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资金;渠道;培养

一、前言

农产品物流是我国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利于带动我国农业发展和我国农村的经济,为农产品实现其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在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产品物流,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的策略方法。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主要体现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物流需求量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1.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首先是成本高,耗资严重;其次,农产品物流增值能力弱。

2.农产品物流需求量大

我国的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产量大也带动了物流需求量大。需求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首先,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矛盾;其次,农产品容易受气候影响产量不稳定;最后,农产品物流必须进行保鲜存储。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农村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多年的农产品物流工作的经验,结合相关的农产品物流方面的资料,总结出如下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渠道单一;设施不够完善;农产品物流技术差。

1.渠道单一

目前,农产品物流渠道单一,渠道混乱是农产品物流发展中遇到的较大的问题。由于渠道单一,出现很多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就坏掉,造成严重的浪费。

2.设施不够完善

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首先,道路设施差,导致运输成本高;其次,物流的各环节协调不好,造成成本过高。基于以上两点,和其他产品比,农产品物流难以满足目前农产品的需求。

3.农产品物流技术差

现在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一般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由于运输成本、运输能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农产品损失巨大。

三、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的措施

针对以上我们农产品物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措施:提升农产品物流意识;增加农产品物流资金的投入;建立统一规划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提升农产品物流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提高效率、增强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增加农产品物流资金的投入

目前急需规划建设优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首先,重点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其次,加快大现代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再次,应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信息平台;最后,,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建立统一规划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建立机制灵活的营销体系,改变目前处于被动由市场供求变化牵着鼻子走的局面。通过统一规划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来统一分配营销。

(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作为政府,要逐步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扶持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产品物流管理,为农产品物流创造好的环境;其次,政府要进行统一领导,从整体上对物流市场进行合理规划;最后,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进行各种投资。

(五)加强农产品物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于内部人员多加强培训。另外,相关研究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物流教育理论的研究,同时,在高校里面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大量熟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运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四、总结

总之,在以后的发展中,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产品物流,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书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18

篇3

关键词:新疆 农产品 品牌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走品牌化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促进农产品品牌快速成长起来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举措。

一、新疆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

新疆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省份,除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具有典型的地域气候特征,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新疆的农产品提供独特的地域特征,然而较好的自然与资源优势并没有转换为农业经济的优势,这与新疆农业发展粗放式生产与经营具有极大的关系,农产品缺乏品牌的支持,难以为农民的收入增加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溢价”效应。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品牌认证。截至2009年,全疆各地(州、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9家,其中国家级23家,自治区级161家,他们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及市场开拓的生力军。如在新疆屯河和新中基两大龙头企业的订单带动下,新疆已经形成了占全国2/3的番茄种植面积,占世界一半的大桶番茄出口量,番茄制品占全国的90%。2010年,中粮屯河推出的屯河牌番茄汁成功迸军国内果汁饮料市场。林果产业依据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已经培育出以地域标志为特征的林果品牌如:哈密瓜,库尔勒香梨,阿克苏糖心苹果,阿克苏红枣等一批林果品牌。

二、新疆农产品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疆农产品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大多农业现代化企业只是注重名牌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在品牌的推销,影响力,保护方面没有做出相应的工作。总之,新疆农产品品牌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农产品生产者观念滞后,品牌意识淡薄

大多数农业生产者习惯性地将农产品看做是产品而不是商品,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建设。新疆一些较知名的农产品牌子往往以地区来命名,大而统,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十分严重。相当多的农民以及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束缚,品牌意识淡薄。农民在采摘农产品时不注重对产品进行分级,分类摘选,通常是把所有产品混合起来,进行销售,这样就对农产品的品牌有很大的影响。许多优质特产因没有注册品牌,导致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不强。

2.农产品品牌规模小且分散

从世界农产品的成功经验看,一般都是先有规模后有品牌,规模支撑着品牌。而新疆农产品除极少部分群体品牌外,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晌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以红枣为例,在阿克苏地区除以地域为商标的农产品品牌外,还有很多的农产品企业在地域标志下各自注册品牌,造成当地品牌混乱,地域标志不清,存在以次充好等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当地农产品的区内外销售。

3.农产品品牌营销手段缺乏

自古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经营理念,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这种被动的营销理念已经不再完全适合市场的需求,一流的品牌也需要一定的推广宣传才能更好的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树立品牌地位。在苹果方面,阿克糖心苏苹果与陕西糖心苹果同样是两个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疆外市场新疆阿克苏苹果远不及陕西苹果的市场占有率高,甚至在疆内一些大型购物超市,水果专卖店的一些市场也受到陕西等外来苹果的冲击。在红枣方面,新疆的红枣品牌与河南的新郑大枣,“好想你”品牌枣都有很大的差距,同样是大枣品牌在知名度上却有着很大的差距,河南的新郑大枣,“好想你”大枣在优质的基础上请专门的设计人员为其设计包装,专卖店有统一的风格设计,在宣传上除传统的促销方式外还加以电视广告,网络宣传等形式,为品牌推广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4.没有依据产品实情进行价格定位

品牌农产品在进行销售时往往依据自身的品牌特性处于市场销售的前沿,然而在销售的构成中存在价格过于固定,不具有灵活性,不能依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价销售,影响了消费者消费心理,容易使消费者对该品牌产生不良印象,由于农产品的价位受新鲜度的影响很大,所以一般的消费者心理应该是产品价格随新鲜度成正相关的关系,然而我区农产品品牌在销售过程中普遍存在新鲜度相差很大的同一品牌同一品种的农产品价位相同,只是在销售柜台的摆放上存在了一些区别的现象。如果这种一成不变的定价机制延续下去,势必会对我区的农产品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我区农产品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

5.缺少对品牌的有效保护机制

新疆的农产品品牌很多是区域品牌,以产地来命名,如,哈密瓜,库尔勒香梨,阿克苏糖心苹果,和田大枣,阿克苏大枣,和田石榴等。这些大的区域牌子实际上是一种地域资源,凡是该地区的该种农产品都符合这一特征,造成了区域内农产品以次充好,大量假冒农产品品牌充斥市场,从而导致该地域品牌价值低,品牌效果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低的结果。

三、新疆农产品品牌发展对策

(一)培养品牌观念,增强品牌竞争力

新疆农产品品牌多以地域标志为主,在生产区域内,基本所有种植户都已其地域标志命名,这样就容易出现地域商标因质量不合格或个别企业信誉不好,导致整个地域品牌受损,竞争力不强,品牌价值下降。这就要求我们当地的农户、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在疆内外努力塑造品牌形象和品牌信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加地域内品牌的竞争力,促进当地农产品的外销。

(二)优化地域品牌,加强主体品牌竞争力

新疆农产品品牌必须努力改变这种地域标志下多个品牌并存的杂乱局面,才能更好的提高在疆内外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地域内建立统一的质量监管体系,优化组合有竞争力的品牌,淘汰一些在地域标志下的小品牌。其次,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加强品牌的同一使用和管理,更有效地指导农户进行生产,使产品在同一地域内质量差别更小,衡量标准更加规范统一。再次,除建立农业组织外,还要依据本地市场建立农产品龙头企业,更好的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巧妙营销,有效宣传

选择适合的广告形式提高投入的有效性。考虑到电视广告的成本较高,大部分农产品可以采用其他一些途径。网络广告,户外广告,店面旗帜,终端促销积分卡销售等形式。网络广告的成本是相当低廉的,而且传递的信息量非常大,多媒体等形式,可以更形象地表述产品的外观,很适合农业的需求。户外店面等形式,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这与农产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性极为相符。积分卡销售,会员制等形式,适合农产品的反复购买性可以提高购买频率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此外可以采取一些隐性广告如在餐馆的餐桌上摆一些本企业产品的空包装造成热卖景象诱使消费者跟随购买等

发挥公共关系强化农业品牌。新疆作为一个旅游也相对发达的省份,在对外宣传中应加入特色的农业因素,使农业贯穿到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之中,这样即产生的经济效应也提升了我区农产品的知名度。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和调价机制

制定农产品价格时,应依据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加工成本,物流成本,经营成本和农产品的供求关系等制定出合理的定价,在后期的营销过程中,依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产品的具体情况,及时准确的调整新疆农产品品牌的销售价格,取代以往只注重企业销售,不考虑消费者心理的定价方式,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提高新疆农产品品牌的疆内外市场竞争力,给消费者树立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五)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农产品品牌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市场的监管部门要依据市场情况制定相应完善关于农产品品牌保护的法律和地方法规,使农产品品牌。在收到不正当侵害时诱发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农产品的经营者要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品牌的保护意识,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的意识。

再次,立法行政机关应依据新疆农产品品牌冒用,以次充好等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武器来更好的维护新疆农产品品牌的健康稳定发展,带动新疆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博亚,品牌战略规划的五大核心,管理世界,2007(5)

[2]张 萍:加快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6

篇4

关键词:物流 农产品 制度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49-02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分支,也遵从着物流的基本定义特征,但又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点,使农产品物流具有与其他产品物流不同的特征:首先,农产品物流中,农产品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巨大。其次,农产品由于是动物性或者植物性产品,对物流要求比较高。第三,农产品物流要求有较高的配套包装、仓储、装卸等服务。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发展滞后。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是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第一,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农产品由于大多都是鲜活产品,这就需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有配套的包装、冷库仓储等,而我国在这方面是严重不足的。冷库库容、冷藏运输能力和农产品的产量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要。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率,公路只有10%~20%,铁路仅有25%,绝大多数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流通损耗居高不下。正是由于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造成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较高,增加了物流企业在运输农产品过程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降低了物流企业的利润,使很多物流企业不愿参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

第二,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相应的信息网络支持。物流虽然是产品的转移,但依靠传统的运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对其各个环节连接的要求,尤其是对农产品这样要求快捷、时效的产品。而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还远远不够,网络设施不健全,这就造成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不畅通,没有形成供求市场的有效资源共享。一方面形成了农产品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物流企业的低效率和低利润。

第三,农产品物流市场的管理也相对落后。针对农产品物流市场,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使农产品物流市场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参与农产品物流运输的车辆、人员等管理混乱,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检测手段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都使农产品物流市场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二、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现状的根本原因还是制度问题,没有建立起规范农产品物流的相关制度。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已经成为阻碍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如果从根源上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物流法律、法规制度,那么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就有法可依,物流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就必须按照其相关规定进行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操作。同时,为了保证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规范,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网络配套设施,提高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农产品物流市场的监管者在对其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也有了制度前提和保证。

因此,制度问题是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现状的深层次原因。

三、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的政策建议

充分认识农产品物流在整个物流领域的重要作用,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理顺各方之间的关系,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规划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新型物流业态,积极引入现代物流方式,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范有序、高效畅通、管理科学”的现代农产品物流新体系。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产品物流中的调节作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加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这是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农产品物流现状的手段之一,就是要在冷链运输环节加强建设,例如建设冷库、添置冷藏车等。而农产品物流虽然是经营性质的,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公益性质,因此,在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的宏观调控。

第二,提高公路、铁路、航空等的冷链运输率。当前,我国鲜活产品的公路、铁路、航空冷链运输率较低,要提高其冷链运输率,就要求政府从农产品物流链条各个环节的利益主体出发,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比如,制定简捷有效的农产品运输检测方式,开通绿色通道、放宽农产品运输的限制性条件等。使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相关环节都有效连接,提高效率。

第三,提升农产品物流参与者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物流具有数量大、成本高等特点,单个的农产品生产者很难承担物流的高成本。因此,应提升农产品物流参与者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农产品合作组织的优势,来降低单位农产品负担的物流成本。

第四,鼓励一网多用,使物流网络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一网多用”,综合经营,充分发挥农产品物流中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相关环节的网络优势,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的物流网络体系。

第五,扶持大型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物流园区的功能齐全:集约、信息交易、集中仓储、配套服务等功能都比较完善。因此,可以全面处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储存、包装、装卸、运输、信息处理等各个流程。大型物流园区在农产品物流中更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没有自己的产品,只是在物流中承担仓储、配送等服务,因此也具有更加专业化的特征。由大型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承担农产品物流,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能提高效率。

第六,出台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农产品物流进行规范,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监测预警机制。

因此,只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农产品物流才能在规范的框架下运行,对农产品物流的管理和监测也有了标准和依据,这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2] 黄勇,陈景旗.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4(11):85-88

[3] 唐步龙.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8(7):2984-2986

[4] 庄晋财,黄群峰.供应链视角下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导向与实现模式.农业经济问题,2009(6):98-103

篇5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的建立,旨在保证消费安全,并且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从1999年开始,农业部门便在全国范围内逐步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活动及工作,相继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然而,2010年先后发生的一系列质量安全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隐患及问题,同时也反映出了安全监测工作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目前的农产品质量要求与安全形势相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有着很大差距。由此可见,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着尤为重要的社会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大体上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但是产品抽样数量与监测品种相当有限。1999年,我国实施了中药物残留监测于动物源性产品中;200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普刊开始实施;2001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启动,主要城市试点为北京、深圳、天津、伤害,开展畜产品“瘦肉精”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监测;200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得以全面推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监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残留监控、兽药及兽药残联监控、农资打假监控、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控计划逐步实施;2004年,水产品安全例行监测实施。截止到目前为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农产品安全例行监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等诸多监测计划初步形成。其中,监督抽查、例行监测、普查针对水产品、畜产品、蔬菜等农产品,在多个省市的超市、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等环节抽样检测,与此同时,其他监测计划针对主要农业投入品,比如化肥、农药、种子、兽药等,在销售与生产环节抽样检测。另外,农业部于2007年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后,共建成不少于500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建成不少于2000家的质检机构,基本上覆盖了主要的农产品检测参数,形成了系统化的检测检验体系,使得农业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得以大大增强。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所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很多地区农检机构因受到专业人才缺乏、监测设备单一、分析时间长和试剂昂贵等因素的制约,造成监测能力和监测项目受限,所以,区县以下的监测机构均局限于兽药中盐酸克伦特诺以及农药残留中氨基尖酸脂类、有机磷的速测。在监测的过程当中,因仪器设备、检测设备的缺乏,导致检测误差的出现,误判现象屡见不鲜。

2.2 监督职能未充分发挥

对于农产品监测结果,农产品检测机构应当严格的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予以执法,保证监测结果能够有效的发挥应有作用,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尚且未明确农业行政执法的程序、机构、权限和队伍等,并且无法有效及时的处理农产品监测中所发现的问题,这便导致“弱监督、强检测”的不良局面出现。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有效措施

3.1 要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详细的来讲,农业综合执法也就是以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将农业行政部门所具备的执法权相对集中起来,改变过去分散、多头的执法状况,以促进执法效率提高的一种组织形式。农业综合执法是规范农业执法主体的重要环节,能够提供组织上和体制上的可靠保障为农业执法,不仅切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且还能够将农产品监督管理问题解决。要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予以组建,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法制工作机构,真正的落实经费、编制和人员,形成层次分明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明确综合执法机构的具体职能,统一调配各级农业执法机构的力量,从整体上提高农业执法实力,促使分散的执法得到全面整合。

3.2 要优化监测抽样,拓展抽样覆盖面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基本上能够凭靠质保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并且与县级质监站建设相结合,逐步将覆盖全国且独立的抽样网络构建起来,不仅有助于抽样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抽样质量的增强。所以,应当将稳定而又持续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起来,适当的拓展抽样数量、抽样范围。与此同时,应当结合实际生产状况、实际消费量、开展评估需要以及以往监测结果等,将每年监测的抽样数量及优先顺序等加以制定,取样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加工企业、农贸市场、生产基地和超市等,将监测的代表性大幅度提高。

4 结语

篇6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调整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虽然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但仍呈现大进大出中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基本格局。农业部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双增长, 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大幅度缩小。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6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出口额为3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进口额为3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农产品贸易逆差由去年11.4亿美元缩小为6.7亿美元,下降41.3%。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农产品进出口继续较快增长。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运营障碍分析

1.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状况

中国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挑战,这种竞争能力涉及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方面。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除少数品种外,基本上不具有竞争优势。这主要表现为:(1)中国的初级农产品因缺乏严格与细致的分级分类而没有足够的多样性,中国加工型农产品的多样化与发达国家相距更远;(2)中国的农产品品质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在种植业与养殖业方面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在加工产品方面实现了功能化,但中国尚未做到;(3)中国农产品在达到国际安全健康标准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2.散漫的农业经营制度

中国农业经营体制与制度,虽已完成由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模式向以家庭承包制为基本内容的经营模式的过渡,但尚未完成向现代市场制度的接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农业经营应完善三个方面的体制与制度建设。(1)农产品生产中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肥、农业机械、技术咨询服务系统;(2)农产品销售中的合作制,如股份合作与契约制;(3)农业经营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如灾害保险及其它类型的经营风险保险。然而现在的中国农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散漫的、随机的、小农式的。

3.初级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业

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从总体看在农产品加工业与整体农业的产值之比方面,中国为0.8比1.0,而发达国家为3—4比1.0;在初级农产品加工的比例方面,中国为20%—30%,而发达国家为90%以上,其中深加工为70%以上;在加工类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例方面,中国小于30%,而发达国家达80%;在加工类产品相对于初级农产品的增加值方面,中国仅为2—3倍,有的甚至为0.5倍,而发达国家平均高达5—7倍;在农产品加工业与初级农产品生产业的劳动力之比方面,中国远远小于1,而发达国家远远大于1。

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1.以贸易农业取代安全农业

中国农业发展,首先需要在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中国长期以来以“ 粮食安全”为主导的农业思想,不仅产生了一个单一的、低质量的、缺乏市场竞争力的“ 安全农业”,而且产生了一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经济效益低下”的错误认识。这一认识既隐含在“农业为基础、工农业为主导”、“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等决策原则中,又实际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乡镇企业实践中。甚至至今仍有一些农业和农村经济研究者认为,“ 从长期发展看,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下降将导致农产品贸易由盈余转为逆差”,并且“ 不可扭转”,因而应“促进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

2.由多样化初级农产品生产结构取代单一型结构

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经济效益竞争优势的多样化的初级农产品生产结构,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条件建立起多样化农业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极具农业资源的多样性以及所形成的鲜明的地区差异。同时,由多样化结构带来的不仅是农产品生产优势,而且还有它的经济优势。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应当包括四个层次:(1)洁净、卫生、安全性加工,即表面处理意义上的加工;(2)强化初级农产品固有生物化学品质意义上的加工,即made of意义上的加工;(3)改变初级农产品固有生物化学性状意义的加工,即made from意义上的加工;第四是复合性加工,即合成意义上的加工,这就是说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实现多物品的功能组合。上述层次表明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断加深,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美)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李 业:品牌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传忠:品牌战略精要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保定

本文为2013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保定市农产品对外贸易问题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301027)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29日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农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始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本文以保定为例,研究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各种制约因素,以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出口,推动农业产业的调整,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保定市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一)农产品出口基本情况。2008~2012年,保定市农产品出口占同期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29%、5.92%、4.21%、5.82%和5.13%,其中2010年为最低。经历了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农产品出口数量虽较前一年有所增长,但远低于同期全市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表1、表2)

(二)农产品出口市场不丰富,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美国、欧洲及亚洲的日韩是保定市农产品的主要贸易伙伴,2008~2012年,这三大市场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69.9%、66.78%、80%、67.3%、70%,表现为较高的依存度。而对非洲、中东及亚洲除日韩以外市场的开发非常缓慢,对售价较高的美国市场更是缺乏竞争力。出口市场的相对集中,使得保定市农产品的出口有较大的依赖性,进口国的需求波动,某一项贸易壁垒的实施,都会导致保定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严重受阻。

(三)出口农产品综合成本居高不下。据调查显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汇率成本的增加及各种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使保定出口农产品成本增长过快,尤其是人民币对外增长对内贬值,大大削弱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当前,我国企业正处在综合成本全面上升的时期,资源性价格上涨使得企业原材料成本大大增加。(表3、表4)

(四)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比例大,质量低,创新能力差,高附加值的产品严重匮乏,缺乏国际竞争力。

二、保定市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出口主体整体素质欠佳,缺乏龙头企业。保定市农产品出口企业目前有70多家,这些企业大多数规模比较小,生产技术和设备装置比较落后,出口的大多数农产品采取的是量大、价低的竞争策略,高附加值产品缺少。

(二)流通方式及加工工艺有待改进。保定的农业生产具有农户数量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生产的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原料种植不成规模,农业化学品使用不规范,致使生产原料存在不确定的安全风险,另外,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卫生意识淡薄,生产加工工艺落后,贮存、包装及运输等环节的处理方式不当,严重影响着保定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保定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政府的支持政策、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与发达国家对农业的巨额补贴相去甚远;对农业的整体投入不足,农民得到的实惠不多,投资效益不高;对重点出口市场缺乏价格、政策等信息的跟踪监测体系,不能及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预警机制薄弱;农产品贸易体制管理机构交叉,多头管理及部门调解不力,管理效率低下。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出口。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化学农药的不当使用也导致耕地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而我国的质量标准严重落后,与发达国家越来越严格的技术标准形成鲜明对比,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对保定市农产品出口的制约日显突出。

三、加快保定市农产品出口的建议

(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培养外向型农业。在目前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条件下,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的程度,以解决农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面对市场,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展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提倡规模化种植;规范农业化学品的使用,降低原料风险,提高原料利用率,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国现行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管理机制与国际不同步,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及贸易大多由一个政府部门统一管理,而在我国,它是由不同职能部门对不同的环节进行管理,这些部门涉及农业部门、质检部门、食药监部门、外经贸、财政和税务等。这种多头管理,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且在相关的管理中,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融资环境、出口信用保险、流通环节中承担的各种税负、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等,都严重制约了保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出口结构。实施多元化的市场格局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途径。保定市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欧盟、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应在稳定现有固定市场的同时,增加出口品种,拓展出口空间,增加对拉美、中东、非洲等国市场,分散经营和贸易的风险,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发展基地,开展跨国经营。

(四)强化出口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食品安全不仅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问题,更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毒胶囊、地沟油、苏丹红,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国外借机抬高进口中国农产品的技术门槛。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力度,出台法规,修订标准,设置机构,加大问责力度,开展专项治理。

为应对日益增多的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应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尤其对农产品原料的检测管理,对原料收购、生产加工、仓储、储运等相关环节的监管,鼓励企业进行与食品安全相关的ISO22000、HACCP、GAP等第三方认证,提升农产品从生产到出口的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五)扩大宣传,创建自己的名牌。发展农产品品牌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农产品品牌化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可以有效地缓解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减轻进入国际市场的压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君.河北省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华北电力大学,2007.

篇8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08-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新疆经济的增长势头迅猛,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农民增收困难。而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迫在眉睫。

一、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而且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然而,现阶段,新疆农产品物流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农产品的瓶颈,农产品不能做到货畅其流,及时高效地进入市场,难以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完成由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进而难以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农民收入难以提高,消费者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其具体表现为:

(一)农产品市场主体多元化,但发育程度低

在销售系统中,农业供应物流和农业销售物流的主体较多,农民理应是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然而,目前农民却很难真正承担起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主体的角色。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大部分中介组织依赖性比较强,流通和信息功能比较弱,面临集中农产品和提升市场力量的问题。同时,在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标准并获得相应的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难题。

(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如棉花这样的不少农产品的分类、分级等大都是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质检、定级、打包、仓储、装卸、销售和配送等诸多节点没有系列化、一体化的严格管理,没有统一标准。这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尤其应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上普遍缺少安全检验检测设备,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成分超标等问题严重。

(三)运输线长,运力滞后

新疆位于亚欧两大洲腹心,远离海岸线,没有海运和江运优势,铁路运力非常紧张。例如,新疆植棉团遍布天山南北,无论是短途集散和长途外运,合计数量在百万吨以上,在棉花外运高峰期,棉商和棉农常因车皮紧张而失去商机。

(四)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首先,农村道路建设滞后。新疆的许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还没有形成一个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不能充分满足农产品的外运。其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仍然落后。再次,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交通运力不足,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过高。

(五)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同工业品物流相比,由于起步较晚,农产品物流的总体信息化程度滞后,农业信息化网络不健全,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无法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资源供销、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不能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的产品市场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无法真正起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使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过高,效果降低。

(六)物流专业技术设备落后

物流专业技术设备落后导致农产品物流仍然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些农产品大多数因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造成腐烂、变质,损失巨大。因此,物流技术落后的薄弱状况造成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浪费。

(七)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主要是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农产品流通费用,提高农产品流动效率,降低损耗,规避一些市场风险。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对农产品物流进行合理规划、设计、管理和有效控制以及成本核算,这些工作的实现最终还需专业的物流人员运用自身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物流实践经验来完成。而新疆目前农产品物流发展较为落后,专业人员还未成长起来,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物流业发展。

二、加快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和信息等行业的综合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但是,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经济效益的提高。下面结合新疆的具体情况,就加快发展新疆农产品物流业提出以下对策:

(一)增强现代农业物流意识

现代农业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农民的根本利益,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提高效率、增强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加工业、流通业相互分离的局面得以改观,从而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相互协调,以寻求最佳的产业效益。

(二)重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培育

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仓储、运输、配送、结算、信息服务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强化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作,提高优势农产品流通效率。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档次。围绕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流通效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和手段,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在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管理方面的协调一致,克服政出多门现象。

(三)制定标准体系,打造绿色农产品物流

现代农业物流的各项建设,应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实施,把农业物流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逐步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实现分级收购、包装、销售,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应逐步实现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通过科学化的物流设计、管理和实施,使农产品运输、包装和分销方案合理化、最优化,运输包装重复利用,销售包装无害、易处理,减少空载,提高效率,降低对农产品污染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大力推进农业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加紧对农业物流用语、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的研究,尽快形成统一的农业物流国家或行业标准,并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

(四)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大的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交通、通讯、道路、储运工具、仓储设施等,在加强农产品开发生产的同时,要重视规划和发展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建设。

(五)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的灵魂是信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把农产品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并及时传递给农民,引导他们按照市场的需求从事生产经营,避免因信息不灵而导致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六)提高农业物流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始终是制约新疆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我们不但要借鉴国外在物流研究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成果,而且要加强国内物流人才的培养,结合新疆实际情况,着力开发和研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以增强农业物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力,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水平。

(七)强化政府对农业物流的调控和服务职能

政府要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既符合现代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优化增量配置的全疆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构建新疆运输大通道,合理设立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约束农业物流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监督运作过程,协调和处理所发生的农业物流纠纷。为农业物流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以减少和避免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

(八)加强对现代农业物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现代农业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行业,科学研究的水平和从业人员的能力对其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新疆各重点院校应密切关注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动态,增设相关课程和专业,加强市场调查,整合教育资源,规范专业要求,重点培养物流技术、物流企业管理、策划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人才,可以运用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新疆物流产业的发展。

(九)培育与壮大第三方农产品物流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关键是提高服务水平。物流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关键要体现“服务”二字。目前,新疆区内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中铁物流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邮政局物流公司等少数几家,大型的专业化配送中心多在建设中。许多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性企业和大型生产企业的物流部门正处于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变的过程中,它们的服务功能还比较单一,难以提供综合的一站式服务。因此,通过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完成农产品在零售商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之间的流通任务,其效果是非常积极的。

三、结论

新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十分重要。要建设新农村,新疆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而发展农产品物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制约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农产品物流人才、农产品信息化程度、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农产品物流技术等因素都是影响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从宏观政策、流通体制等方面入手,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丁俊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06) :19.

[2] 张文松、王树祥.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分析及选择[J].物流技术,2006,(03):37-39.

[3] 张亚.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06,(01):20-23.

[4] 赵敏.农产品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01):20-24.

[5] 杜俊慧.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I].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朱爱武.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新疆棉花竞争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6):100-101.

篇9

【关键词】农产品 供应链 物流

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农产品市场,一边是农户低价亏本贱卖,一边是消费者对当前的高菜价十分不满,高昂的物流成本既让从事种植业的农民苦不堪言,也让大部分消费者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据调查,农产品从收购到批发会加价25%左右,从批发到零售又会加价50%左右,农产品供应链中间环节,使农产品最终消费价格相对农户采购价格甚至翻几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价格巨大鸿沟,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消费的总量有较大提升,同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形成有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并不断优化,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更能带动我国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一)农产品流通层次过多,专业化程度较低

传统农产品从农户生产的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众多,包括产地收购商、农产品运输机构、销地市场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手中多次转运,农产品大多数是已损物资,转运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自然损耗,转运次数越多,这种损失就会越大;另外,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保鲜时间要求较高,需要使用运输条件要求较高的设备在运输中为农产品保鲜,供应链环节的增加无疑会增加运输时间,从而造成农产品因为保存时间过长而腐烂变质最终造成较大的损失。

一般而言,农业企业大多数由于自身资源有限,采用第三方物流是最适合农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模式。然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大部分企业如收购商、生产企业采用自营物流,这种物流模式使农产品生产企业不能专注于核心业务,投资资金分散,从而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采用自营物流时,由于缺少专业性指导,一些农产品需要采用冷链物流却采用普通物流,包装、运输等物流环节和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也不符,这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因人为损坏原因导致的损害。我国现阶段农产品价格的高涨,并不是生产成本过高,流通中的损失率以及各项管理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时导致市场价格持续波动的主要原因。

(二)种植农户分散化,使农产品供应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我国农产品生产者大部分是产地农民,他们分散经营,种植的规模较小,而农产品受自然状况影响很大,而农户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其生产经营技术落后、抗自然灾害的风险低等特征。分散的农业种植、分散的流通加工,再加上各自独立的自营物流,大大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从而使农产品供应链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三)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化水平较低

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是连接供应链中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各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媒介,共享的信息能使其生产的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减少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然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农产品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其二,信息化技g平台在各经营主体之间差距较大,信息化水平不平衡,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这使得农产品生产与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需求信息不能在供应链各环节中有效共享。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信息共享渠道不合理造成了农成品供应链中严重的信息壁垒,这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大幅增加,增加了农产品经营者的市场风险,最终是消费者为这种低度信息化水平导致的高价格买单。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对策分析

(一)大力推动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产品企业大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这种模式物流成本高,运营风险大的特点。而在农产品物流中采用第三方物流,对于提高运营专业化水平、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方物流在农产品运营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在产品经营中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其次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对农产品的加工或者采用专业化的仓储、运输、包装设备,大幅降低农产品各渠道的损耗;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市场地位和专业水平整合流通环节,加强各环节的沟通协调,降低农产品物流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成本,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最终降低产品消费价格,获得市场,实现农产品产、供、销各方共赢。

(二)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

目前,我国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处于发展初期,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低、信息化各环节不均衡是当前农产品信息化的主要特点。一方面,我国政府意识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如南京众彩物流、山东寿光物流园等生产、消费环节信息化平台在政府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经营中信息化水平依然较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信息平台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信息闭环,难以实现信息高效、低成本在各农产品物流平台的转换。所以,目前农产品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问题不是大力新建新的农产品信息化物流平台,而是如何高效利用现有平台。而实现物流平台信息系统一体化是坚决当前矛盾的主要措施。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一体化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各主体的均衡化发展,特别是生产种植环节的农民要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提高农民获取农产品流通、消费环节的信息能力和积极性,从而在一体化过程中提升信息的效用;另一方面,建立以农产品某环节为核心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解决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是建立信息一体化的关键。

篇10

一、农产品贸易额逐年增加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在政府和企业等多方面努力下,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农产品贸易额也随着市场持续开放的过程不断扩大,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2年的304.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219.6亿美元,年均增幅19%,其中出口年均增速为13.4%,进口年均增速为24.7%。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由于贸易进口增速远快于出口增速,使得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从2004起由长期顺差转变为持续的逆差并且逆差额呈逐步扩大趋势,2010年贸易逆差达到231.47亿美元。

二、农产品出口额比重逐年下降

根据历年农产品贸易统计资料显示, 2001 年至 2008 年我国商品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 27.16%,而 2001 年至 2008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仅为 14.12%,远低于商品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如图 1 所示,2001 年至 2008 年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历年增长率均低于商品出口总额历年增长率。农产品贸易额占商品总贸易额的比重下降说明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速度缓慢,相比较我国总体商品贸易的发展速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出口市场现状

入世几年来,虽然农产品的出口总量不断增长,但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仍然相对集中。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仍然以亚洲为主,自2002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是集中在日本、香港、美国、韩国等几个国家和地区,由此来看,中国农产品主要是出口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比例较低。2002年中国十大出口国家或地区是日本、香港、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印尼、德国、俄罗斯、荷兰和英国,对前十个国家的出口额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77.6%。截至到2009年,中国十大出口目的国或地区依然是:日本、美国、香港、韩国、德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尼、越南和荷兰,合计占当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5.2%,随着入世的不断深入,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集中度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出口市场仍然相对集中。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商品的出口市场越多对一个国家越有利。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单一基本上集中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比例较小,这即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拓展,也容易由单一国家采取的贸易制裁遭受严重的损失,从而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贸易结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