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个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农产品的质量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因素,由于农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耗量很大,如果农产品的质量较差,人们在购买一次后,就会知道农产品的实际情况,下次购买时就会选择其他的产品,甚至告诉自己身边的人,不要选择这些质量较差的农产品。农产品营销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农产品企业,虽然市场的空间很大,但是随着加工业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因此农产品市场的供大于求,在这种背景下,农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应对措施。由此可以看出,农产品质量对于营销效果的重要性,只有过硬的农产品质量,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口碑,是企业的农产品形成一种品牌效应,这样消费者在实际的产品选择时,由于多所有的产品都不了解,会优先选择这些大品牌的产品,对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品牌效应
实际的农产品营销中,消费者字选择农产品时,对于农产品的企业,大多没有足够的了解,如果农产品能够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使人们听过这种农产品,那么必然会优先选择该农产品,尤其是随着传媒领域的发展,每个企业都很重视自身的品牌效应,一些企业利用发达的传媒行业,采用广告等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企业的名字,并简单的介绍产品的情况,使得企业的得到一定的品牌效应。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企业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品牌,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期间内,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利用广告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产品的情况,大量的实践表明,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营销情况,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现在每个领域都存在一些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企业。对于农产品企业来说,由于我国的发展的时间较短,而且在特殊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没有大型的企业出现,经过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农产品企业,但是仅限于我国的市场,与一些跨国大型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我国农产品营销品牌的现状
3.1对品牌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受到资金和市场的影响,如何提高实际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企业采取了压缩成本,降低产品的零售价,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短时间内提高产品的销量,但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必然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消费者食用过一次后,就会了解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其他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产品企业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产品的质量作为营销的基础,如果质量存在问题,必然会让消费者记住这个品牌,再次购买相应的产品时,尽量选择其他品牌,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层,对品牌效应缺乏足够的重视,不愿意牺牲眼前的利益,来换取长久的品牌影响力,这样的发展必然是短暂的,无法获得更大的成功。
3.2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国外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始进入我国,这些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具有成熟的生产链和运营模式,其中一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由于我国农产品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没有出现大型的企业,因此国外的这些企业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近些年我国意识到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产品营销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通过税收等方式,限制国外农产品企业在我国的影响,对我国本土的农产品企业,实行了一些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在双重的促使下,我国农产品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一些企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还是比较少。
4、提高我国农产品营销品牌影响力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的一些企业占据,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农产品企业必须完善现有的营销方式,利用各种手段,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可,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品牌影响力对于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性。要想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首先应该重视产品的质量,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借鉴一些先进的生产经验,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然后通过广告等方式,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产品,在这样双重促使下,企业营销品牌必然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可。此外,在实际的农产品推广中,企业应该通过必要的市场调研,对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了解,尽量推出一些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这样在促进品牌建立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结语
篇2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2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立国之本,尤其是在加入WTO后,人们最为担心的就是农业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2011年,入世后近10年,中国农业虽然风平浪静,偶有波澜,但仍需要我们科学分析,权衡利弊,灵活运用相关的世贸规则,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突破农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各种障碍,使农产品贸易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下面就我国农产品在进出口方面的现状和相关对策作一下简要的探讨。
一、我国农产品现状―国内方面
(一)农产品生产缺乏协调和统一。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时间、品种、质量不能统一,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农产品屡屡受制于贸易技术壁垒。以家庭为单位自主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会导致时间上的不同步性。
(二)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建设滞后。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者知识水平低下难以对产品安全和质量进行科学管理,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标准落后。
(三)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对外贸易体系不健全。我国现有农产品出口企业对市场、国际市场信息了解常常滞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整个行业也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从事市场信息的集散,以致很多企业重蹈覆辙。
(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通常做法是,先由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定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加工,包装后再出口到国外。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生产和出口的主体分离,农民和外贸公司的目标利益存在不一致性。
二、我国农产品现状―国际方面
(一)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出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考虑,人们对仪器的安全卫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许多国家标准与规则修改或增删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短期难以适应,甚至因为违反标准与法规而遭到禁运或退货。
(二)各国为保护国内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劳动密集性农产品极低的价格优势,能够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农产品中的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已经得到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WTO各成员国从利用关税手段转向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名正言顺的办法行使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市场,使贸易技术壁垒大大增加。
(三)美、日、欧盟三个贸易技术壁垒发源地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地。我国出口农产品近75%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这三大经济实体是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发源地,他们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优势,不断设置新的技术标准,提高农产品的进口门槛,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不得不直面TBT的威胁。日本经常设置歧视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限制中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口以及中国有关转基因生物进口管理条例引发争端等都值得重视。
(四)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已趋饱和的形势容易引发贸易技术壁垒争端。发达国家率先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并实现了农业规模化机械生产,使全球农产品生产总量迅速增加。我国出口农产品以传统的低附加值类型为主,属于替代型产品,可代替发达国家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容易对进口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形成历史上少见的供大于求阶段,包括棉花在内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已经低于世界市场,急于扩大对外出口,对市场早已饱和的发达国家造成很大的冲击。
三、改善农产品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本国的贸易政策需要调整和改善。农业由于是风险最大的行业,所以对其进行补贴是需要的。但受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农业补贴的空间受到限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支持用在关键的地方,也就是说应当把支持与补贴的政策重点转向农业生产者。西北农村还相当落后,要解决农业发展只有减轻农民负担,使农业生产者免除后顾之忧,让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以更高的积极性发展农业。从这个角度考虑,建议我国农业政策转向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二)应加大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农业协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规定政府可对落后地区的发展、研究与开发农产品、与农业开发有关的环境保护进行补贴与支持。我们应适度执行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促进那里农业科研水平的提高,环境治理和农业发展。要通过专项基金建立农业现代化的科教网络。
(三)要重视环保和产品质量。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国家财政中应建立一笔治理和保护农村环境的专项资金,这也是WTO对中国的要求。积极推进环保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政府应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鼓励环保农业的发展,把环保农业作为提升出口的新增长点,政府还应强化环保执法,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指导,建立起一批外向型农业生态示范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注重品牌经营,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内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农产品出口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是不符合卫生检疫质量标准,许多畜产品农药严重超标,这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及化学农药工业落后而造成的。因此必须要求农民增强环保意识,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打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根本上还要领先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内农产品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农产品质量也应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区别对待。为此,应做好农产品出口基地化、区域化建设,结合无规定疫病区、质量认证体系、质量检测临近体系、质量分级等方面的建设,从整个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动植物卫生检疫工作。中国在出口方面,应加强质量检测,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并强调生产水平的差异,谋求得到差别待遇,减少出口障碍;在进口方面,根据世贸组织要求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检测,确保国内环境和人民健康及动植物的生命不受危害。
(四)充分发掘国内外市场,拓展市场和多元化产品。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如近年来多集中于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1995-1998年期间我国出口至日本、香港的农产品价值占出口总值的70%以上,期间60%的蔬菜都出口到日本,这种出口大量集中于某些国家或地区,使我国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很容易导致这些国家有借口启动特殊保障条款。所以出口市场多元化,特别是向不发达国家开拓低端产品市场,可以缓解出口过于集中遭致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有效地绕开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环境壁垒,并分散出口风险。
扩大农产品出口,就必须拓展销售渠道,多方面进行灵活推广。许多国家的农产品推广方式已经相当成熟。荷兰的农产品销售有非常完整的体系,如世界上最大的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有一系列的标准运作过程,保证了出口花卉的新鲜。我国在一手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另一只手也要加强产品的推广。要建立国际农产品信息机制,协调农业生产企业、加工、流通、出口企业等相关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有效推广,在发展中探索适合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经营模式,形成推广特色。
改进农产品出口策略,拓宽出口地市场范围。企业在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应该考虑有步骤地调整农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将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国家。农产品企业可以采取迂回战略战术,通过合资、投资、并购等手段,进行企业的跨国经营,利用外商的技术、生产标准、品牌和营销渠道,跨越复杂、繁琐的贸易技术壁垒。
(五)提高质量、环保、技术和检疫等各项认证工作的规范性。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工作。一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需要获得“白色通行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获得国外权威机构的产品认证和安全认证,取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证”。
我们也应积极利用《农业协议》中关于市场准入的诸项规则采取措施打入别国市场。在统一的市场准入原则下,灵活地运用关税约束的机制,是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最好方法。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发达国家已经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利益的农产品要提供更多的进入机会和更好的进入条件。所以,中国的农产品进入别国,眼光尤其应该放在大宗创汇农产品上。根据《农业协议》,对那些农产品进口大国的最低进入机会不能少于1986年至1988年三年的年平均进口量。有这样的基础作保证,我国的大宗农产品出口,只要产品过硬,就不怕没有机会。
(六)利用成员国身份,积极争取更多有利的贸易条件。充分行使WTO成员国权利,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农业谈判。要求发达国家履行义务,开放市场,取消技术壁垒,削减补贴,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为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调整和变化将对世界农产品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世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也需要我们今后长期面对。因此,在融入农产品贸易国际一体化的过程中,认清我们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全面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国际贸易环境,积极探求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真正提升我国具有生产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提高世界市场出口份额,并以此实现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我国农业这一产品发展的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晶.贸易保护、市场准入与农产品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2004,(2).
[2]邓小华.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1).
[3]徐薇.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农业安全状况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3).
篇3
(1)农产品资源丰富,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广西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盛产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农产品。近年来农业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1亿元,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增幅14.3%。其中,水果1094.41万吨,增产8.3%,产量居全国第六位;肉类387.77万吨,增产4.5%,水产品275.09万吨,增产5.1%。特色农产品丰富,水果品种非常多,香蕉、芒果、荔枝、龙眼、柑橙、板栗等名优果鲜享有盛名,尤其香蕉是我国主要产地之一。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条件,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有数据显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损失率分别达到20%~30%、12%、15%,而冷链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广西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冷藏条件尤其欠缺,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湘桂、黔桂、枝柳、云桂、南广、等铁路干线和国道、省道线纵横交错。2010年铁路通车营运里程达3200多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00多公里,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的完善也提升了冷链物流的能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如南宁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柳州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桂林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广西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广西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规模较大、有影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截止2010年底,广西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达到37个,年成交额约21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7个和增长85%。
2广西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机遇
(1)广西将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水果集散中心带来的机遇。东盟各国是热带水果之乡,盛产山竹、榴莲、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中国盛产苹果、梨、柑橘等温带水果,两国水果是双方贸易中存在较大的供需潜力,贸易互补性很强。据2011年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进出口水果总量(包括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橘属水果的果皮)635.8万吨,其中东盟占67%,进出口水果总金额62.3亿美元,其中东盟占51%。通过广西进出口的水果贸易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年从广西凭祥口岸进出口东盟国家的水果量达100万吨以上,2011年凭祥口岸对东盟水果进出口总量排名全国第一,已成为中国对东盟水果进出口的最大口岸。目前,广西正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水果集散中心的建设,迫切需要为水果流通提供系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冷链物流服务。(2)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带来的机遇。2011年,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构建稳定的“南菜北运”流通渠道,保障北方冬季蔬菜市场供应,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在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的基础上,将广西、云南列入开展“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范围,将重点支持广西产地集配中心、主销区交易配送专区、产销商流链条、信息服务平台等四项建设。试点的运行,将推动广西冬季瓜菜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同时也给蔬菜瓜果冷链物流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3)国家政策扶持的机遇。近年来,国家为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出台了许多政策。例如,2009年国务院推出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着重强调了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尤其是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将带动达2000亿左右的投资,冷链物流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广西应充分抓住政策机遇,发展与壮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3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广西冷链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1)冷链物流覆盖生鲜农产品的比率低。冷链物流要求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均处于产品所需的低温环境,才能将农产品的损耗降至最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蔬菜水果冷链物流覆盖达95%以上,肉禽冷链物流覆盖达100%。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物流覆盖率仅分别为5%、15%、23%,每年由于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巨大,仅果蔬一类就达1000亿元以上,损耗量居世界首位。广西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投入,农产品冷链物流覆盖率很低,大部分仍在常温下进行运输、储存、销售,农产品损耗率达20%~30%。水果蔬菜尤甚,腐烂变质平均数为35%,广西2010年蔬菜产量2433万吨,水果产量1094.4万吨,如按1元/千克的损失计算,新鲜果蔬每年由于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达100多亿元。(2)冷藏储运能力低,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我国库容量9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沿海一带相对发达地区,人均冷藏库吨位为0.006吨/人,与美国相差33倍,人均冷藏车数量0.2辆/万人,与美国相差40倍。即便是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好的北京地区(冷藏库42万吨,冷藏运输汽车约2700辆)同美国相比也分别相差10倍和5.7倍。广西冷藏储运能力较低,拥有万吨级以上容量的冷库仅有南宁五丰联合食品有限公司、柳州肉联厂、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其他大部分为中小型冷库,总库容有限。大部分冷库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多层土建冷库,技术含量低,温控区间小,相关设施不配套、有的已经陈旧老化,从体制与适用范围上分属于肉类、水产、果蔬企业,企业自运营冷库的效益不高。(3)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在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多由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物流公司来完成,组织化程度高。如在日本,主要通过农协把农民手中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储运、统一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广西的农产品物流中,大部分为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商、个体批发商及个体摊贩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由于规模小,竞争力弱,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经营管理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规模效益。(4)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广西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专门从事冷链物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少,尤其是能独立开展预冷、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更少,大部分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另外,由于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的缺失,导致了冷链物流行业内的从业企业良莠不齐,企业间形成恶性价格竞争,也限制了行业发展。(5)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与一般物流人才不同,冷链物流人员不仅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制冷技术、低温设备管理、食品科学等冷链技术知识。冷链作为新兴的物流细分领域,人才培养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掌握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的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广西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高校是各类人才输出的动力保障。目前,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多,但设置冷链物流专业的高校很少。2010年,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高校开设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北京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院等50多所院校增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在广西高校中,大部分均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缺乏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专业,也没有开设冷链物流课程,冷链物流人才及其匮乏。
4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篇4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资金;渠道;培养
一、前言
农产品物流是我国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利于带动我国农业发展和我国农村的经济,为农产品实现其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在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产品物流,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的策略方法。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主要体现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物流需求量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1.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首先是成本高,耗资严重;其次,农产品物流增值能力弱。
2.农产品物流需求量大
我国的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产量大也带动了物流需求量大。需求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首先,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矛盾;其次,农产品容易受气候影响产量不稳定;最后,农产品物流必须进行保鲜存储。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农村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多年的农产品物流工作的经验,结合相关的农产品物流方面的资料,总结出如下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渠道单一;设施不够完善;农产品物流技术差。
1.渠道单一
目前,农产品物流渠道单一,渠道混乱是农产品物流发展中遇到的较大的问题。由于渠道单一,出现很多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就坏掉,造成严重的浪费。
2.设施不够完善
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首先,道路设施差,导致运输成本高;其次,物流的各环节协调不好,造成成本过高。基于以上两点,和其他产品比,农产品物流难以满足目前农产品的需求。
3.农产品物流技术差
现在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一般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由于运输成本、运输能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农产品损失巨大。
三、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的措施
针对以上我们农产品物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措施:提升农产品物流意识;增加农产品物流资金的投入;建立统一规划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提升农产品物流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提高效率、增强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增加农产品物流资金的投入
目前急需规划建设优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首先,重点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其次,加快大现代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再次,应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信息平台;最后,,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建立统一规划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建立机制灵活的营销体系,改变目前处于被动由市场供求变化牵着鼻子走的局面。通过统一规划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来统一分配营销。
(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作为政府,要逐步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扶持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产品物流管理,为农产品物流创造好的环境;其次,政府要进行统一领导,从整体上对物流市场进行合理规划;最后,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进行各种投资。
(五)加强农产品物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于内部人员多加强培训。另外,相关研究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物流教育理论的研究,同时,在高校里面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大量熟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运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四、总结
总之,在以后的发展中,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产品物流,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书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18
篇5
关键字:农产品产地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农产品产地污染的综合防控目的在于有的放矢,针对不同污染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控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对各种类型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控。我国面临着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控制农产品产地污染的问题,关键在于提高技术适宜性和政策应对性,而其中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加强则是最大的挑战。协调好农业收入、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产业政策,才能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农产品产地污染。
一新疆农产品产地污染存在的问题
1 不合理运用地膜
地膜覆盖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有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残膜回收的有力措施,造成残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1980-2007年,新疆共使用地膜约145万吨。2005年,新疆地膜栽培面积达到175万公顷,约占播种面积的40.3%。农用塑料薄膜用量达到115921吨,其中普通地膜使用量102192吨,大棚膜使用量13729吨。2007年,新疆地膜覆盖面积近227万公顷,约占播种面积的55.25%。农用地膜使用量近15万吨。
(1)农用地膜的使用厚度不同。新疆地区种植的棉花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了解的渠道购买的地膜品牌不同,厚度也就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农户为了降低成本,总会买那些薄的地膜,有的甚至低于国家的标准线。超薄地膜在使用过程中易烂,使得地膜的回收难度加大了。有些农民索性就不回收了,让它藏在地里,待得第二年春天耕地时,翻出多少回收多少。
(2)农用地膜的回收率低。残膜回收基本靠人工捡拾。小农经济模式下农田地膜回收都是采用人工回收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方式。其机械回收无非就是用拖拉机拉着耙子,回收率比较低。单用人工回收虽然回收率高,但是耗时耗力,一般情况下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3)残膜回收后的处理方式不利于残膜的二次利用。在新疆地区残膜回收后的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深埋,企业一般不回收,二次利用率不高。首先,生产地膜的企业回收残膜作为生产地膜的原材料成本高、效益低,企业没有利益可图,一般不会回收残膜。这一情况成为了农田地膜污染的瓶颈。其次,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回收残膜。应采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方式出台相应的强制性残膜回收制度加以制约。
2 不科学使用化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为了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来养活13多亿的人,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品种繁多的化肥农药以确保农产品供给。但是在确保农产品充分供给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肥的施用量。目前,新疆大部分地区对农作物使用化肥主要是按照以前的习惯在特定的时期使用特定的农药化肥,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而具体的使用量也是根据农民们的经验来配比,没有精确地量具,配比度不合理。在农作物生长期间不只是只使用农药和化肥,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下也要使用一定的有机肥。不仅如此化肥的使用量也要根据自家地的肥力状况因地施肥。
农户们有的会根据自家的条件也会使用有机肥,但如果家里没有条件的就不会使用有机肥,就会使用无机肥来代替有机肥从而提高耕地的肥力。与此同时,这些多用的化肥就会对农产品产地安全造成污染,不仅不会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反而还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甚至还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化肥的施用深度。新疆大部分地区化肥的施用方法主要还是撒施。农民把化肥撒到地表,希望通过雨水把化肥渗透到地下以利于农作物吸收。但是一遇到下大雨,化肥就会随地表径流流向低洼处,高处的农作物就没有了养分,农民还得施撒化肥。长期的过量的施用化肥不仅起不到增产的作用,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不仅如此,过多的使用化肥还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
(3)化肥的施用时期。根据作物营养期和化肥的施用时期,可以把化肥的施用时期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3个步骤,然而农民们,没有科学的认识化肥施用时期的具体划分。对化肥的施用时期掌握不确切,使用的化肥种类、深度等都不合格,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对土壤造成污染,降低农产品的质量,起不到化肥施用后的应有的效果。
三 保障阜康市农产品地安全的措施及建议
1 农田地膜污染的综合治理对策
(1)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农民对农田地膜污染的认识,让农户充分了解到残膜滞留在农田里对土壤的污染以及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防治农田地膜污染不仅仅只是农民自己的责任,还要让当地的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的困难性。动员农户们提高回收残膜的自觉意识。特别是要加强农户对地膜的认识,购买合格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地膜。并要求一个队或者一大片耕地的地膜要厚度均匀,以便于快速的回收。还要加强农田地膜新技术,新材料的宣传推广。
(2)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期。据研究测试,棉田头水前揭膜与不揭膜,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差别不大,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最的影响不大,同时头水前揭膜由于地膜尚未老化,韧性好,不易破碎,棉田未灌水,土壤疏松,膜上没有淤泥,较容易将膜揭掉,省工省力。所以头水前揭膜是回收残膜,减轻地膜污染的一项有效措施。如果能做到适时揭膜,认真回收,回收率一般在70%以上。
(3)研发新材料,寻找农用膜替代品。实践证明,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为聚乙烯农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所以应鼓励科研机构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目前,生物农膜强度不够或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生物农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推广和应用。
2 化肥对土壤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新疆地区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农户限于文化素质与经营规模,缺乏自主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与动力。因此,要搞好施肥技术推广就必须切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在工作中,要注意提升培训的高度,要切实加大培训的力度,要不断扩展培训的广度,要良好把握培训的梯度,要努力增加培训的亲和度。
(1)要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施用。单纯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虽都有增产效应,但这两类肥料的效应明显不同。施用有机肥本质上是农业生产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作用。历史资料证实,只施用有机肥料,可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产量,但从总体上很难大幅度提高产量。化肥养分浓度高且有效性也高,能适应高产量高水平农业发展的要求,施用化肥在农业本身养分和能量的循环中,投人了外界新的养分和能量,使作物产量得以迅速地、大幅度地提高。因此,有机肥和化肥相互配合施用,使用地养地相接合。
(2)改善施肥的方法。施肥方法就是将肥料施于土壤中的途径与方式。科学施肥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施于作物根系易于吸收的土层,提高作物对化肥的利用率;选择适当的位置与方式,以减少肥料的固定、挥发和淋失。施肥方法因不同作物、不同施肥时期与肥料的性质而选定。最常用的施肥方法有撒施、条施、穴施、轮施和放射状施肥等。要根据不同作物对肥料的吸收,选择最适合农作物吸收的施肥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也不会对产地造成不良的影响。
(3)在合适的时间施用正确的化肥。作物从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这一整个生长周期内,要经历许多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在这些阶段中,除前期种子营养阶段和后期根部停止吸收养分阶段以外,其他阶段都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整个时期,就叫作物的营养期。作物营养期包括几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对营养条件,如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比例等,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一特性叫做作物营养的阶段性。
研究、掌握作物不同营养阶段的特点,对指导合理施肥意义重大。作物的营养特点是合理施肥最重要的依据,只有了解了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营养条件的要求,才能根据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时期,有效地运用施肥手段调节营养条件,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自立.新疆土地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21(7)
[2]林玉锁.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2007,21(1)
[3]宋启道,方佳,李玉萍等.农业产地环境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探讨[T].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61-6
篇6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贵州;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新一代消费者拥有互联网使用偏好,加上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渐健全,线上农产品销售迎来了巨大机遇。BCG与阿里研究院合作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线上消费占生鲜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增长到15%[1],农产品被誉为中国电商的最后一个蓝海。农产品供应销售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2016年,贵州蔬菜零售价格比昆明、重庆、成都、长沙、南宁周边五个中心城市的平均价格高12.4%[2],但农户并没有从中获得好处,因此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保证优质农产品供应,降低农产品价格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因素。
一、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现状
贵州省网民超过1524万,互联网普及率达43.2%[3],但农户网络运用水平较低,阻碍了农产品上行。除了天猫,京东,苏宁等成熟电商平台,贵州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很少,知名度很低,而且盈利状况堪忧。网络营销B2C平台面向标准化商品,农产品难以标准化,增加了销售宣传难度。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在保鲜,运输包装上的要求比较严格,相应的冷链运输,保鲜技术都不成熟。导致贵州农产品供应链前段大量农产品滞销,终端消费者“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普遍存在。2017年,贵阳乌当区羊昌镇小寨村8万斤原生态红香米滞销。农产品供应中间商利益链长,贵州物价水平持续偏高,而且新社区建设导致大量居民购买农产品非常不便,无法保证质量和新鲜度。
二、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主要问题分析
(一)农户认识不到位,网络运用水平低
受知识水平的限制,贵州农户网络运用水平有限,种植决策大多根据滞后的市场信息,导致供需不匹配,比较被动。传统销售思维根深蒂固,不会利用网络销售产品。另外就是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存在诚信,交易安全,产品质量,退换货沟通等问题。
(二)农产品B2C平台匮乏,运营成本高
除了天猫等成熟综合电商平台,和一亩田,雨润蔬果此类农产品电商平台,贵州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很少,知名度很低。全国超过3万家涉农电商平台大多是在亏本运营,农产品对物流要求较高,相应的配送设施不健全,导致运输成本损耗率高。农产品网络营销客单量小于200元,物流成本和损耗会亏出血本[5]。
(三)网络运营模式不成熟,农产品知名度低
农产品网络营销不同于其他行业从B2B模式,C2C模式逐渐演化成B2C模式,农产品电商直接进入B2C甚至O2O模式,对应的供应链,消费习惯,流量引入都还没有累积,因此平台很难生存发展。此外,消费者知道苹果有山东红富士,大闸蟹有阳澄湖的,但贵州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不多。
三、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优化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产业优势,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依托贵州大数据产业优势,大力推动现代农业。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网络运用水平,了解终端消费者需求,有计划的进行生产。利用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范围。建立贵州特色农产品数据库,大力进行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溯源技术的开发,促进销售。
(二)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鼓励建立农产品交易平台,增加农产品信息传播渠道。开发“农户—企业—消费者”的模式,简化农产品供应链条。贵州很多优质农产品没有“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认证,网络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描述非常看重,因此政府应采取批量检验的方式增加贵州农产品认证数量。出台相关农产品条例,建立完善农产品筛选标准,促进规模化生产。打造“地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构造格局[6],先打造贵州公用农产品品牌,然后大力培育企业主导的市场品牌,利用品牌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
(三)加强农产品仓储和物流体系建设
农产品为需求弹性小,但季节性强,分散程度大,易腐烂变质,对于仓储和物流配送要求比较高。所以农产品仓储和物流可以采用批量储存和配送的方式形成规模效应,压缩成本。提高信息化技术运用水平,增加农产品运输车辆,储存仓库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新鲜程度和农产品价格成正比,良好的保鲜技术能降低损失,提高收益。
(四)强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调控农产品市场运行
贵州农产品大多是“农产品种植基地—本地批发商—贵州当地批发商—农贸市场—经零售商——商超零售商贩”,价格级级抬升,最终施加到终端消费者身上。网络可以优化供应链,促进供应链结构扁平化,要鼓励企业涉足整条农产品供应链,从一个点开始向供应链上下游拓展,实现全程可追溯,利润透明化,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农产品销售。保护耕地面积,鼓励人才转向农村,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保证供给。并为农户种植提供参考意见,利用消费需求反向推动生产,实现供需平衡,从而调控农产品市场价格。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增加社区生鲜超市布点,注重农产品质量监督,使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证券日报•中国资本证券网.BCG联手阿里研究院报告称:线上生鲜消费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占城镇生鲜总消费的15%-25%.2016.09
[2]李阳.贵州建绿色农产品大市场助推大扶贫[N].贵州日报.2017.06
[3]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7.01
[4]黄刚.供应链与物流.中国3000家农产品电商“几乎无一家盈利”,问题在哪里?.2013.12
[5]冯居君.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0:218-221.
[6]滕稳稳.贵州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3:78-79.
[7]魏延安.美农传播.农产品电商:把一切都从头来过?.2015.10
篇7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渠道;对策
1 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呈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产品超市脱颖而出,对城市集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营销业态在近几年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竞争。目前国内的大型超市遍布郊区、乡镇,以连锁方式经营生鲜农产品,其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近两年来大幅上升,发展势头迅猛,对原有农贸市场的经营业绩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农贸市场“唯我独尊”的销售地位正倍受挤压。另一方面,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活跃,各省市都相继出现了一批批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农产品大王,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对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渠道层次过多,环节过长。我国农产品的主要流通形式是以多层中间商销售为主的营销渠道。以蔬菜流通为例,生产者(菜农)——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要经过多个环节。即使是目前的生鲜超市,大多数也只是市场中间商与零售商的合二为一,并没有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多层次的渠道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交易成本过高,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必须获取相应的利润;流通时间过长,而农产品具有保鲜时间短、易腐变质的特征,时间越长损耗越大,使得交易成本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受限。多层次的渠道模式也阻碍了信息的流通,从需求市场反馈回的信息无法快速有效地到达生产者,生产者在缺乏信息或信息被扭曲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生产,造成了资源极大的浪费。
(2)渠道组织过于分散。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无一不是参与者众,缺乏组织和规模。从生产者方面来看,小农户、小规模的小生产方式与现有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产品生产者成为整个营销渠道中最弱势的群体,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成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生产者权益得不到保护,同时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用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中间商方面来看,职能单一、组织分散,基本上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企业集团。整个中间商层面的现状是: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为数众多充斥市场,成分复杂,大多数完全缺乏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对上不关心农产品的质量,对下不关心消费市场需求信息的反馈,使得农产品质量和资源配置失去市场控制。从零售商方面来看,分散化的零售点是符合消费者便利购买农产品的实际情况的,关键是如何解决零售终端的分散与经营规模化、服务规范化的问题。
(3)渠道交易活动传统,缺乏创新。从交易方式看,大多数农产品交易仍沿用传统的现货交易,即买主现场看货,实物交易,增加了物流负担和农产品储运损耗,限制了农产品交易的时间和地域范围,使得交易效率低下。现代交易手段如网上交易、拍卖交易、期货交易方式所占份额仍有待大力提高。从交易对象看,不仅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成交量份额很低,就连关系到所有家庭膳食的只需初加工的净菜产品的消费也未普及。保守估计,农产品垃圾要占到家庭生活垃圾的2/3左右,于是每天大量初始形态的农产品运入城市,与此同时又有大量农产品生活垃圾从城市运出,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在西方国家,只有加工好的农产品才可运入城市直接使用,节省了不少城市资源以及职业女性的家务时间。
3 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对策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培育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当前,要解决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就必须大力培育各类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营销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各级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的生长与发育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对农产品营销主体的成立、运作等给予优惠政策和大力支持;三是政府部门应在市场信息、法律咨询、价格协调、纠纷调解、工商登记等方面为农产品营销主体有效运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四是应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如建立农产品市场的信息、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结算制度等基础设施,为农产品营销主体的成长与发育提供保障;五是各级、各地政府部门间应加强合作,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政区划,以主导农产品为纽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行业协会。
(2)对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集贸市场进行拓展升级,以提高流通效率。
改造升级原有的渠道组织,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进行拓展升级,具体措施有: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加强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组织软硬件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扩大批发市场辐射范围,实现规模经营;批发市场在交易方式、管理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要进行完善和发展,提高流通效率;集贸市场的发展则要继续推进超市化改造,改变过去集贸市场“脏、乱、差”和“食品安全无保障”的状况,促进农产品营销渠道的规范化。
(3)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提升营销渠道绩效。
针对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存在渠道环节多、流通链条过长等问题,必须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进行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渠道环节的减少来提高流通速度、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如美国78.5%的农产品通过“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这一渠道通路完成其分销过程,只有20%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商农贸市场消费者”的传统农产品营销渠道,农民的集贸市场只占1.5%。这种渠道环节少,物流快、成本低、效率高的渠道结构值得我们借鉴。另一方面,渠道结构优化可以通过渠道系统的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渠道集成化来进行。垂直一体化是由生产者和中间商组成的一种合体。水平一体化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渠道成员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拓农产品市场。渠道集成化是指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销渠道通路进入某一细分市场。
(4)加强各行为主体的诚信建设,规范农产品营销渠道行为。
一方面,中国农户是规模非常小的经济个体,大部分农户依靠非常小的土地规模进行简单再生产,多数农户的财富很少,因而其违约成本很低导致其容易选择违约行为;另一方面,工商企业等营销主体的强势地位,使其在选择违约行为时很难受到分散的、弱小的农户的追究,从而更易发生违约行为。各行为主体没有良好的信誉,就必然导致各行为主体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和更多的违约行为,从而势必影响整个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因此,必须加强工商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农户等各营销主体的诚信建设,规范农产品营销渠道行为。如强化合约管理,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以保证正常履约,增强工商企业和农户等营销主体的履约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互诚互信的市场环境,同时强化对合约的规范管理,实现从签约到履约的全程监督。倘若出现违约,要加大对违约方的惩罚力度,如要求其全面赔偿合约对方的一切损失,并在网络上公示违约方违约行为信息,使其承担由于违约所带来的形象和声誉损失,提高违约的机会成本——违约不仅需要赔偿直接的经济损失,还要损害其形象及信誉,严重的会导致其直接破产,由此促使契约双方履约。
篇8
【关键词】湖北省 电子商务 农产品 网络销售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农产品营销的全新手段,它能有效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并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湖北省是有着“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大米、油菜、棉花、柑橘、莲藕等。借力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网络销售能为生鲜农产品销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生鲜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湖北省农产品网络销售现状
(1)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新农村,加大了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区域间存在很大差异,发展不平衡。农村网络设施比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湖北东部一些地区,而湖北省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很少具备上网条件,即便有网络设施,设备也比较落后,直接导致农产品网络销售发展不起来。
(2)农民缺乏网络销售专业技能。 要想做好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农民除了要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需要有搜集和分析农产品市场信息的能力,从而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科学的销售策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民很少接触到网络,网络营销的专业培训机会很少,所以对于农村建立有效的网络营销存在很大的挑战。
(3)传统农产品营销物流操作成本高、效率低。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不宜进行远距离的流通,否则随着时间与距离的逐渐加长,将会给农产品物流带来巨大的损耗。湖北省地域广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然而与庞大的农产品产量相比,相应的配货站、供货中心、配送中心等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匀。目前,湖北省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这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主要表现在配送时间过长,物流覆盖面较窄,运输成本高、效率低下等。
(4)缺乏配套法律法规。网络营销是近年来兴起的商务模式,网络营销所带来的纠纷不可避免。尽管相关部门规定网购7天无理由退换货,但由于农产品与一般的百货日用商品不同,因此必然会引发更多的产品质量、信用安全、隐私保护、法律纠纷等问题。如何界定责任,如何赔付需要有统一的法律标准来规范。
二、湖北省发展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对策
网络营销是在传统营销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它弥补了传统营销模式的缺点,是营销手段的新形式。基于湖北省农产品网络销售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完善网络计算机等基础设备
网络计算机设备是构建网络营销最基础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网络计算机等物质载体,网络营销是根本就无法运行。相关部门应制定网络计算机等设备购买优惠政策,给予农村网络以优惠支持,从而提高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率,为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提供最基本物质保障。
(二)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人才的培养
缺乏农产品网络销售人才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网络销售,因此加强该方面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必要。第一,政府要重视对农民进行网络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技术运用水平以及电子商务水平。第二,还要重视农民网络销售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认识网络销售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网络销售。第三,政府还要监控各地区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情况,对于农民出现的困难要及时的解决同时共同讨论出解决网络销售问题的办法。以下是几种创新的网络销售方式:
(1)网上C2C网店。利用网络信息的交互性、快捷性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扩大消费者的选择权。同时网上C2C网店可为消费者提品的图片、价格、销售情况,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购买到新鲜、低价、质量好的农产品。
(2)网上B2B批发市场。网上B2B批发市场,是将农产品批发市场搬到网上,同时对网络市场进行扩大,分类对所销售的农产品的来源、状况进行登记记录,客户就可以灵活的对所需产品进行选择。
(3)网上B2C商城。网上B2C商城,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将农产品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确定产品的价格,统一服务质量,具有极强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将配货发货联合起来统一到连锁经营当中。
(三)建立健全配货物流机制
首先,政府可出台税收、信贷、用地、水、用电等优惠措施,鼓励、支持大型连锁企业与农村合作社对接。其次,政府或龙头企业可以在鄂东、鄂西、鄂北分别建立地区性、专业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中心,还应该重点扶持一批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建立全国性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最后,针对农产品易腐烂的特点,政府在对农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都进行简单快速高质量的服务,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农产品易腐、易烂,时间性、季节性强的矛盾问题。
(四)政府建立相关的保护制度
农产品的网络销售离不开政府制度的扶持,只有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销售环境,才能够促进它更健康地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对完善和健全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还应该做好网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保障其信息安全和网络维权工作,要有必要的执法监督手段,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网络行为要惩罚,从而为农产品网络销售做好制度上的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杨雪.我国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
篇9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对策;泰安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气候条件良好,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地区内农产品种类繁多,丰富多样。但是,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农户主要以传统的渠道进行农产品营销,对市场的开发存在一定的局限,消费者相对分散,阻碍了泰安市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相比之下,电子商务时效性强,成本低廉的优势弥补了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信息不完整、流通不畅的缺点,为扩大农产品市场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渠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仅能让泰安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步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也能将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新常态,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1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农产品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泰安市的电子商务发展与省内的其他城市相比开始较晚,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在2011年,当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才开始接触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产业,进入2013年以后,电子商务在全市范围内普及开来。一些农户和涉农企业开始尝试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营销,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农户和涉农企业借助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扩大了销售规模,提高了农产品的影响力,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也带动了更多的农户和企业加入到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业中,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市场交易规模逐年扩大。
1.2政府大力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为顺应发展潮流,明确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市政府于2014年专门从财政资金中划拨出200万元,编制了《泰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也成为山东省第一个电子商务方面的专项规划。在2015年泰安市制定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各县区政府也出台了发展本县区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在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中,尤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做了重要规划和部署,力促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跨越发展。
1.3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近几年来,各地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目前,泰安市已经建成了8家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其中岱岳区成为全国首家农村淘宝上线县市区,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农产品种植密集的地区,一批农村生产合作社相继成立,对农产品进行集中地收购、加工和网络销售。另外,像“买卖提”、“杞农云商”、“包来包往”等涉农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线上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渠道,促进了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同时,很多农产品销售企业采用了微信、微博等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对自身的产品进行网络营销,这种方式既扩大了公司产品的宣传力度,也受到了购买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2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目前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赶超位次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薄弱,部分设施存在安全问题
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到地区经济水平的影响,比如:在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较完善,为农户从事农产品网络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反,在东平县、宁阳县等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相对不足,一些想尝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农户因为基础设施的不配套只能转而采取线下销售的方式。另外,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由于网络技术安全性等级较低,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病毒、间谍软件等违法设备盗取交易双方的银行账号和密码,给交易者带来损失,再加上国内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让不法分子更加猖獗,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2农产品质量标准等级制定困难
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网络销售的产品应该是标准化的产品,这既有利于消费者选购自身所需要的农产品,也有利于相关涉农企业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然而,由于农产品本身种类多,品质冗杂,导致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等级制定困难。以肥城桃为例,单是肥城桃就有水蜜桃、佛桃、寿桃、大红桃、套袋桃、岱妃桃、甜桃等十余个种类,而且每个种类中,桃的大小、重量等也不尽相同,这大大增加了制定其质量标准的困难,同时难以让购买者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客观的评价,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行为和结果。
2.3农产品品牌建设缺乏力度,竞争力不足
农产品品牌化是未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团购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泰安市农产品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涌现出了一些知名品牌,比如:“亚奥特牛奶”、“天宝樱桃”、“赵斌糟鱼”、“楼德煎饼”等,但是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屈指可数,大多数品牌只是在较小范围内有知名度。通过网络进行营销时,大部分地方品牌农产品往往采取低价营销的策略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赚取的利润较少,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同时,一些企业不注重自身的农产品品牌维护和建设,导致假冒品牌农产品流入交易市场,使得企业的美誉度不断下降。
2.4农户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互联网思维尚未形成
泰安市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接触时间不长,同时,由于农村网民缺少较高的文化素质,其收入水平也不高,使得农产品的交易局限于传统模式,从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农户较少。据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泰安市农村网民购物的使用率为35.2%,而城镇网民使用率则为68.5%,许多农村网民上网主要为浏览新闻、观看电影等,而非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另外,一些销售农产品的企业主缺乏互联网思维,认为通过电子商务模式销售农产品风险大、投资周期长、服务成本高,因而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农产品的销售。
2.5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稀缺
在泰安市,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尖端人才较少。虽然泰安市是山东省三大教育基地之一,有很好的人才资源,但是,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较少,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也不多,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才更为稀缺,和泰安市发展较快的电子商务行业不相匹配。另外,由于泰安市缺少强有力的风投机构进行风险投资和产业基地投资,一些想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的有志之士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不得不转向其他行业发展。
3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电子商务网络设施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电信运营商加快宽带互联网的建设,特别是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例如:东平县、宁阳县等,更要进行重点的扶持,深入乡镇建设电子商务站点,逐步推进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向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延伸。在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着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供便利的途径,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打破时空限制,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3.2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政府农业部门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产品进行质量等级的评定和分类,制定一个合理的农产品分级标准,建立、健全一套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的信息标准体系,优化农产品品质,方便消费者选购,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成功率。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宣传力度,向农户和涉农企业传达农产品标准化的优势,便于其进行农产品等级化、标准化生产。考虑到农户的实力有限,部分地区可以成立专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如:新泰市成立的“天宝樱桃”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收购、加工和包装。另外,政府的有关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标准化流通的监督,以促进体系的落实到位。
3.3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注重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实现农产品品牌化营销是泰安市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必由之路。为此,政府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对泰安市的一些知名农产品品牌进行广泛宣传,以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力度,为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化意识、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奠定基础;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传统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一些财政优惠和税收减免政策,来促进企业发展;政府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假冒伪劣农产品的打击力度,防止有关假冒产品通过网络途径危害农产品市场,保护农产品商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一些传统品牌企业要依托自身的品牌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部分地区要充分利用泰安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范围广、规模大的优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使用,着力培育一批质量稳定、具有地方特色、广受欢迎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促进相关农产品的网络销售。
3.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优势的宣传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在各乡镇建立电子商务展厅和宣传栏,为农户近距离接触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便利的条件,让其认识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涉农企业管理层要转变思维方式,经常参加有关电子商务的宣讲会、交流会等,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思维,改变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向农产品网络交易模式转变。
3.5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对于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泰安市作为山东省三大教育基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各驻泰高校应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根据电子商务企业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输送相关的人才。涉农企业和高校之间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本企业的优秀员工提供进修学习的便利条件,增强员工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政府可以在各乡镇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为有志于进行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农户提供学习的设施;另外,政府还可以对乡镇的“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展开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让其带领本村农户走向电商发家致富的道路,推动本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作者:孙光宇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百鸣,张明明,肖伟民.黑龙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2(4).
[2]高亚娟.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1(14).
[3]彭碧玉.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J].南方农村,2001(6).
[4]孙百鸣,赵宝芳,郭清兰.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模式探析[J].北方经济,2011(7).
[5]胡桂红.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7).
[6]宋洁,起建凌.云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9).
[7]张胜军,路征,邓翔.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评价及建议[J].农村经济,2011(10).
[8]尹洁.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分析[J].农村经济,2009(12).
篇10
1、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在国家鼓励和市场调节之下,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之中,但面向零售终端(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区域内部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农产品大宗物流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形成有效衔接,或者是发展有限,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
2、农产品流通产业政策
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模式与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有关,目前在我国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的“菜篮子工程”中承担零售环节流通任务的流通主体仍然是传统的农贸市场,每2-3万人设置一处2000-2500平方米的(室内)肉菜市场,每个肉菜市场服务半径为500米。这类市场星罗棋布,虽然购物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但得到部分传统消费观念和购物行为的支撑,特别是农贸市场商贩的低成本包税经营和生鲜流通本身的低层次性,使得他们具有生鲜初级产品价格上的竞争性,与正规纳税的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存在着不公平竞争,这也反映了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进步上,相关流通政策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以明确和突出鼓励的发展方向。
3、农产品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城管与环保:作为生鲜供应链销售终端的城镇农贸市场频繁扩建,会给使城镇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直接造成压力,大中型城市市场用地方面的矛盾也会日益加剧。
无效物流和潜在高成本:据有关资料显示,蔬菜中毛菜和净菜销售的结果比较,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由此可以推算出毛菜进城到农贸市场上销售时存在着一个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如果再加上相关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方面的费用,维持一个农贸市场的正常运作,成本开支将是惊人的。
消费风险:以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个体经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农贸市场,要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严格控制监察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成为令管理部门相当头疼的问题。简陋的销售场所因卫生条件不具备,初级农产品极易腐败变质;农产品价格、品质和交易行为规范性等都不易得到保证,消费者购买风险问题在农贸市场采购中始终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现在加大打击非法市场行为、大力整顿市场秩序的活动,有相当部分是针对这类销售渠道展开的。而连锁超市中购买生鲜商品,由于销售渠道运作规范,顾客消费风险问题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保障,这也是为什么连锁超市生鲜区要始终坚持高标准经营质量的根本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