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环境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经济环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经济环境

篇1

泛金融发展趋势

金融平民化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应用,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具备实力的主体不断参与到金融服务领域中来,这其中除了银行、电商、第三方支付企业、P2P,还包括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移动运营商等等。

IT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必将更多IT服务商引入到金融服务中来,IT技术增加了金融竞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跨界金融使得传统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经营界限日益模糊,分业经营的行业壁垒逐渐被打破,但金融平民化将使客户能够更便捷地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用户至上,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零售业务发展正当其时。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强调客户体验,其实时性、开放性、交互性优势为客户提供了以往任何技术都无可比拟的随时随地的便捷服务。传统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利用客户资金为资金需求者放贷,本身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网络借贷平台模式下,资金供需双方利用开放的网络直接匹配信息,直接提高了金融配置效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成为小微企业融资市场的有益补充。而对零售客户来讲,其对电脑、手机的依赖决定了零售产品的创新前景,微博、微信、手机支付、二维码、NFC等任何技术的应用都会为零售业务带来创新的条件。

财富管理格局变局——内容为王。2012年是我国金融改革元年,券商业、基金、保险行业均颁布了一系列新规,旨在促进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监管部门放宽了各类型理财产品对投资渠道、投资标的和投资规模的限制,形成了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基金等共争财富管理市场的局面。现阶段金融理财产品极大丰富,组合型、跨界型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如收益分级型理财产品、各类艺术品投资理财产品、房地产信托等融资类理财产品,很难再以传统的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产品进行划分,并且理财产品具有同质化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银行、保险、券商等理财产品发行主体更像理财产品供应商,产品陈列在展台供客户挑选。客户运用开放的互联网,更易比较不同金融提供商之间产品差异与价格高低,货比三家后再决定购买谁的产品,银行、公募、私募、信托、券商等产品发行主体概念将被淡化。各类公开的对理财产品的互动点评、产品数据比较等等将影响客户决策,客户更关注产品收益率、风险、期限、信用、费用等金融产品的实质,理财机构的投研能力,风险管理水平被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导致目前的财富管理格局发生变化。专业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或具有高能力的金融理财师将获得青睐,理财平台提供商将获得通道费。

金融“大数据”。“大数据”是现今IT行业最热的词汇,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商业价值的利用逐渐成为行业人士追捧的焦点。“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互联网时代的固定资产不再是“钢筋水泥”,而是“大数据”。传统金融行业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各类数据,如何充分利用挖掘技术,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模式和关系,用数据来决策,靠数据来营销,让数据说话,使金融行业以改革增效的内生式增长代替外延式增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将成为金融业未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金融监管。金融业经营的是风险,监管、风险、创新三者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关系,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金融业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为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金融监管将面临以下课题:一是目前“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与客观上金融平民化混业经营间如何实现统筹的课题;二是创新业务的监管智慧问题,支付工具不断创新、信贷模式多样化,如何在鼓励创新与控制风险中寻求平衡;三是互联网经济环境下虚拟货币(如比特币、Q币)兴起创造体系外的M1、M2的课题,以及类似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借贷的影子银行问题。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传统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选择。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纯电子商务企业与电子商务化的传统企业都在探索适合的模式,重塑商业理念、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等等,商业银行也概莫能外。

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光大银行设立互联网分行、交通银行淘宝开店、招商银行i理财社区网络银行、中信银行成立网络金融部的做法,体现了各家银行对互联网银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运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是银行业转型的方向之一,如何实现线上、线下业务与管理的有效对接,探索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路径,发挥自身优势在转型期抓住机遇,将是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课题。

传统商业银行依靠物理网点建设取得规模扩张,网络经济下的商业银行更侧重轻资产运营。由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金融平民化趋势揭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四个方面:一是金融管制下的牌照优势,目前银行在支付结算、融资融信、投资理财方面的优势正被逐渐瓦解,唯有现金业务是其最大的优势。二是由中央银行、各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积累而形成的架构庞大而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是一切金融产品的载体,产品内容与服务都必须通过账户体现,现代科技技术丰富了账户的应用。三是人才优势。四是风险管理理念。

大数据应用,小微企业金融授信技术的创新。小微企业贷款难从本质上讲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居民企业通过互联网活动行为日益频繁,人类处于“被透明”时代,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有效利用各类数据信息,将有利于降低银行业务风险。

阿里金融通过对数据的量化运用来降低成本,推行以事实为基础的决策方法来提高效率,为银行改变传统授信技术提供了参考。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促进各行业数据开放与共享,在海量数据中通过分析和建模,引入风险偏好参数,设计数据模型与交换模式,由企业的实际经营数据来测算资金需求,将摒弃传统依靠固定资产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的方式,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业务成本和风险,使金融资源按需配置。

加强渠道运营管理与后台体系建设。限于最初的技术架构和产品设计,及产品条线割裂等原因,目前银行产品的应用不能满足客户多渠道一致性的体验。银行应该借鉴电子商务企业经验,通过后台流程再造与优化,融合各类渠道服务,发挥银行柜台线下与线上的协同优势。要达到互联网时代的7X24随时随地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证后台清算体系机制的良好设计与运行,保证后台系统的稳定性和运维的强健性。

篇2

1 互联网环境下对传统会计存在的影响

1.1 互联网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的职能主要是监督与核算。互联网技术的成长,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传统会计对互联网的应用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传统会计进行账务处理时,主要凭借账本,相关会计工作者等的要素来完成会计实务的,会计做账人员承担了其智能化的工作。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工作者可以运用互联网把会计系统中的资料内容与核算职能可在企业内部进行传输与流通,方便会计操作,并且具有安全准确性。会计行为运用网络自动生成会计实务凭证,为此企业的决策就特别重要。会计的监督与核算职能都凭借互联网来完成,企业决策者可依据决策系统来进行判断分析,并做出合理决策方案。

1.2 互联网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影响会计假设的方面主要有:影响会计的主体假设,会计的分期假设,持续经营主体的假设,货币计量的假设影响等。会计假设指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根据会计的理论实践,把不能确定的事项进行合理的假设。比如,设想其收入,支出及资金等在当时环境下的判断。会计的前提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传统会计相比,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传统会计的基本要素也在改变。

1.3 互联网对会计对象的影响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经济环境条件改变巨大,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只需考虑资金的问题,需要进行信息处理的问题非常少。现在信息数据对生活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对网络的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专业会计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会计的专业理认知识,懂得如何运用互联网。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对会计工作做出正确判断与决策。

1.4 互联网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会计确认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确实属于哪种会计要素,能否在会计做账中反映。会计确认是根据相关标准,辨认哪些数据能够输入,何时输入到会计信息系统,怎样进行报告的过程。在进行会计确认时,主要体现在确认会计记录与编制会计报表的确认。会计确认是对会计实务与理论进行研究的根本,也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会计确认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较也在发生改变。

2 互联网的环境背景下,保证会计的有效

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构建互联网的会计系统,对此提出几点可行性方案。

1)营造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发展环境。互联网的出现必定会与传统的会计实务存在冲突。现阶段我国正在推广互联网的使用,各种行业也都在运用互联网,然而当前的互联网产业还有人们的意识与相关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企业对运用互联网的会计实务不重视。提高互联网的建设基础与信息安全保障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互联网的建设基础,就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的产业运用。在推行互联网的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导。

2)加强建设互联网产业,完善会计系统的信息安全功能。互联网会计最大的挑战是信息安全。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计算机都是互联状态,相互的子系统间都能进行访问,具有一定的高效性,然而也存在信息安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受网络黑客的影响,及操作上的不正确,很多企业的数据信息存在被盗的危险,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因此网络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企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提升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可靠保障,确保企业的数据信息安全,使所有系统部门能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有助于企事业单位进行有序安全的发展。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安全性与其发展是分不开的,只有保证其安全性才能更好的推进系统的发展,反过来系统的发展还能提升其安全性能。

3)对会计软件进行改善。在改善会计软件上,要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大型的数据库,符合当代信息量大,数据信息集中的需求。必须对产品软件等进行不断的更新,确保会计软件的安全可靠。

3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对会计的发展影响

互联网克服重重障碍,已趋向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与传统相比,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存在很多优势:①运用电子化的支付方式。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下,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支付方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②及时进行信息传递。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使企业间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③灵活把握财务的管理。公司在运用互联网的条件下,使企业间的财务信息能及时掌握,这有利于企业的财务分析管理及其相关评价;④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使其经营模式更加灵活。互联网能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因此能更加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进而能减少货物的积存,使公司的经营灵活,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篇3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的职能应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会计的处理方式发生巨大转变,互联网的新型经济体系,使会计的处理方式不再单一化,而是将企业数据库转为由互联网中的运营商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利用互联网的网络特性,在互联网中建立新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企业多需求的信息数据服务通过互联网进行会计分析。在互联网环境下,依据互联网的信息储存和以及分析的特性,进行会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本文以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发展方向为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笔者作出了如下论述:

一、互联网环境的会计特点

(一)互联网增强会计数据的处理能力

目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促使了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市场竞争的形式增多,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企业在竞争中对会计的数据信息分析提出了高要求。新形式的竞争模式对企业的决策者的考验是越发严酷,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分析进行企业的市场拓展的决策成为企业在发展的关键。由此,企业对会计的数据分析内容,由原来资本和盈余情况的体现转为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会计对企业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数据的体现成为可能。互联网处理数据能力的提高和数据分析能力速度的加快,为企业针对当今大量数据的处理和甄别,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互联网为个企业之间建立健全的会计处理信息系统

互联网的运营商可以为企业建立统一的会计处理信息系统。互联网使企业进行数据造假成为了不可能为之的事情。真实可靠的信息数据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将其进行对比使用时,使其能更具有可比性。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可以依据企业的不同要求,进行会计处理模式的改变和创新。企业可以为节省自身对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建立和维护的投资费用为前提,将会计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由互联网运营商进行量身定制的设计。高速发展的全球性经济,使经济数据的使用者的类型增加,随之对会计报表的不同要求也相继出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不同形式的会计报表,使其能满足各个行业会计信息数据使用者的要求[1]。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的发展方向

(一)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转变会计的信息数据的处理方式

传统的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主要是进行交易之后处理,会计会根据企业所提供的交易的原始单据进行数据的报表填制,最后通过统一的整合和分析,将数据的整体应用提供给企业的决策者。这种处理方式无法满足当前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的会计数据报表填制的需求。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的交易信息进行适时的记账和报表的填制。互联网根据网络的订单信息,直接根据数据库终端的数据要求,将订单的数据信息根据不同的报表内容进行数据输出,从而节省了会计记账的时间,也提高了企业决策者进行交易工作的决策效率[2]。

(二)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转变会计数据信息的功能

高速发展的企业经济水平,使企业的决策者对会计的要求更集中于会计所提供的数据信息是否能为其作出正确的决策的关键依据。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将原有的数据的单一、僵化的形式进行转变。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将会计数据信息进行不同的分类,企业的决策者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报表,进行科学分析,使其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关键决策。互联网的运营商也可以直接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决策者依据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化分析的数据的相关信息,进行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的决策。

三、完善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的发展的策略

(一)完善互联网环境下数据的标准

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的发展模式是新型的发展形势。新型的事物的兴起和成长的过程,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传统会计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相对于新型的会计形式会显得很不适用。由此,互联网环境下形成标准的会计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标准的数据会使企业在会计数据的使用和会计数据信息处理软件的投入成本降低,也可以解决我国长时间的信息孤立的问题。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对数据标准的建立,要完全以建立数据基础标准、数据处理标准、数据质量标准这四个方面进行数据的信息收集、整合、分析。具体对建立标准数据的过程,首先要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性质定义,确定其数据形式并且依据其形式和各类会计报表的要求进行数据的整合。建立良好数据基础标准,是进行科学合理的互联网应用的前提条件[3]。

(二)完善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安全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企业将其会计数据信息进行上传,利用互联网的运营商进行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使数据的相关信息能够满足企业的各种要求。这种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对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提出了要求。这种高要求的信息安全性,不仅仅是对互联网的运营商的运行软件的安全性的要求,更是对企业在输出和接收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要求。对互联网的运营商的软件安全性的管理和规范,是需要政府部门进行介入,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互联网的运营商得到保护,也使会计数据信息得到安全的运行。企业要提高自身的互联网应用的技术能力,并建立安全的传输系统,需要对传输过程建立密钥验证,从而保证企业信息不被窃取。提高企业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可随意进入不可靠的网站。建立良好的互联网信息安全环境,促使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也使会计系统得到提高[4]。

篇4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发展

一、“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由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新兴行业已经悄然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互联网+金融的余额宝、互联网+交通的滴滴打车、互联网+地图的高德导航等。“互联网+”实际上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应用的发展新形态。而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注重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的学科,自然需要与“互联网+”进行融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优化管理会计价值链管理

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而“互联网+管理会计”的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活动延展至供应商和客户,使企业的价值管理渗透到整个产业链条中。从价值链管理角度来说,管理会计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链条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供应商直接连接客户,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周期及其具体状态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同时缩短了整个产业链条。从供应商选择角度来说,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供应商的商业信用,能够确定稳定持续的长期合作关系。从客户偏好角度来说,通过对客户信用数据的精准分析,可以向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推出信用购物等增值服务,利用这些服务来争取市场份额,例如京东白条、阿里信用住等就是典型的案例。总的来说,“互联网+管理会计”有利于优化企业价值链管理,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实现收益最大化和价值链整体的良性循环。

(二)强化管理会计职能

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它强调价值创造,通过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管理活动,分析企业未来的资金流动状况和财务状况。“互联网+”技术加速了会计信息的传递和集成。企业开始更多地注重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而不是传统单一的事后核算。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企业能够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控制等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全面预算、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方法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提升企业价值。

(三)创新管理

会计技术“互联网+”不但使得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而且使得企业开始运用新的管理会计技术。在产品制造方面,云储存为企业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在货物采购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信息统一安排网络采购,加强了对供应商采购价格、采购货款支付等采购过程的监督;在人力资源方面,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才招聘能够使得企业迅速找到合适的人才,降低了企业人才招聘成本。总之,“互联网+”为企业管理会计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

由于“互联网+管理会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互联网+”技术本身存在隐患加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因此,此种模式下管理会计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进行财务预算决算等活动,就必须将企业的数据资料和文件档案等内部资料传输到大数据与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云计算平台上,因此,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云计算平台也可能遭到病毒和黑客的入侵。本企业客户资料、产品成本定价信息等关键数据的泄露会对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历史虽然并不长,但经由各位学者的深入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宏观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部分企业没有结合市场环境及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管理会计理论和会计体系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得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

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健康发展的前提。而我国部分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企业内部部门设置冗余,职权不清,使得管理会计的推行困难重重;第二,企业部门之间未能做到相互监督和牵制,因此无法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管理会计根据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决策的准确性;第三,企业未能建立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系,因此无法通过分析相关财务指标优化企业的管理决策。

三、“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信息保密工作

管理会计部门在签订相关的技术服务合同之前,要确保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在合同中增加一些保护数据安全的特别条款。如服务商要对不同企业上传的数据资料进行安全分离,服务商不得接触、使用或者复制、备份客户上传的数据资料,余舒浅析“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服务商应维护本企业的数据安全并在数据库遭到入侵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等。企业本身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测评和动态监控识别,针对突发事件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前制订好数据资料在遭受入侵时的解决措施,以维护数据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另外要明确授权管理和查询权限,设计一套严格的接入控制体系,严格控制平台的使用,这样可以保证平台既能够满足管理会计的需要,又不会导致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的泄露。

(二)加强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要鼓励继续进行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研究人员应该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及互联网环境的发展变化,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建立起符合“互联网+”时代需求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第二,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协会,结合“互联网+”经济发展形势,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并定期对企业管理会计进行评估;第三,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的融合,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并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用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互联网+管理会计”模式在企业中的运用,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第一,企业应该精简部门设置,摒弃冗余部门,建立起权责明确的内部部门体系;第二,企业应避免高度集权,使部门之间进行相互牵制和监督,以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三,企业应建立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财务指标定期对部门工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决策。

作者:余舒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光远.浅析“互联网+”视角下的会计新功能[J].财会研究,2016(07).

篇5

一、“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指“互联网加上各个传统行业”,把我们所熟知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但是从更深层面来说,“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把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简单的加在一起,而是要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之上,把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起来,开创全新的发展形态。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发展,就是要把互联网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展现出来,把互联网的优势体现在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经济的发展促使民营、国营企业不断增多,各个领域的企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素质过硬的财会人员。传统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必须要紧密联系“互联网+”的基本内涵,找出目前高校中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准备。

二、“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一)创新理念与专业建设

会计职业是一个与主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职业,高校及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观念,建立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育人理念,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t,遵循“服务需求、明确定位、尊重规律、系统思考、整体设计、系统建设、良好的规划和专业建设”的指导方针,坚持校企合作,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将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到会计专业教学中,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就业指导和培养能力为本位”,确定人才标准,创新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根据培养目标,在不同地区的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对当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地社会调查,明确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高校院校会计专业进行准确地定位,进而能够对高校院校会计人才进行动态的培养;其次,高校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要能够主动适应当地新产业技术的发展要求,同时结合现代会计专业及其职业的情况,突出高科技智能学科的特点,进而能够逐步调整及其优化专业发展方向,满足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会计人才培养特色的快速形成。

(三)创新会计专业教学内容

既然对于高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要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那么首先组要做的就是把互联网带入到课堂中,丰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新课改以来,高校教师已经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再陌生,课堂上使用ppt等已经是很常见的。但是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仅仅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现自己已经准备好的课件内容,没有真正利用到互联网的潜在价值。互联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万事都有利有弊,不能因为一些潜在的威胁而直接放弃互联网巨大的潜力价值。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来掌控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尤其是针对一些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学习一些会计软件的模拟操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局域网的监控功能来实时观察学生的动态,出现问题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四)创新会计专业教学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了多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出现后,人们上网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上,还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这些新媒体对传统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学习者创造了更多地学习环境。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直播课等在教育界越发流行,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安排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直播课等形式来学习。到课堂后,教师更多的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加会计专业学习的实践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融合;新传媒

“互联网+”含义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主要依据,包括一系列智能的硬件,可以穿戴的设备的一个新兴r代。基于全球海量信息没有成本的前提,“互联网+”基本是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形式,其中还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很多层次,向着更高层次的传播形式,影响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相互联系不在仅限于人和人,而更注重人和物,人和系统。系统和物,系统和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性征就是万物都相连。体现出了互联网的一次重大改革,也即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的经济模式,最终将通过这种方式以互联网的形式在用户中开发出全体的智慧力量,并最后作用于人类的各种感官,理解能力和管理能力。

一、“互联网+”环境下媒体的融合发展

随着现代技术的革新,“互联网+”已经不可避免的推动了时代的发展进步,全球一体化的引导下,我们对信息质量和数量的需求量日渐加大,传播形式也是更趋多样化,媒体的传播形式也跟着不断广泛化,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之间也逐渐融合。两种媒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大了媒体融合的产生,电视媒体面临着落后的趋势,但同时也不会因为落后而倒闭。但是新媒体和电视媒体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距,电视媒体的制作时间长需要均衡不同的频道和时间段,档期和编排的顺序也需要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导致电视媒体更新速度进程较慢,不利于信息的传播,很多大事件,比如日本福岛地震,几分钟消息已经传遍世界,电视媒体就要经过编排后播出,这就与新媒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传播速度上就产生了明显的差距,也大大的影响了电视媒体的发展历程。由此可看出,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已经是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环境下媒体融合的现状

由此可见“互联网+”在世界背景下的巨大力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国家间也渐渐的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从我国先进的新媒体融合的情况出发,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微观到相关,宏观到全部媒体,都有很大的上升的空间。

从另一方面看,传统的媒体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更具权威性,相对于新媒体来看,仅仅是通过信息的共享,突破空间限制,通过自媒体的传播也使这一劣势有了明显的提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的必要性被越来越广泛的接受,也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尤其是有“互联网+”的支持,各家提高了媒体融合的可能性。我国的各个地区的媒体之间也开始创新并致力开发出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但是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依赖于广告模式,和互联网传播等方式。

不管是哪种媒体形式,都是需要强大的后续力量支持,包括资金,人员,技术等等。尽管我国的新媒体融合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伴随的是产业之间发展和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存在,要想尽快实现“互联网+”的运用,就必须从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入手改变。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路径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具有重大的意义,影响着我国现代传媒体系和媒体国际化的发展,虽然媒体融合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从世界角度楚大我们还是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来跟上世界的趋势。

(一)技术途径

在媒体融合与“互联网+”的背景下,实际是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程度。传统媒体自身有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互联网+”则是对于时间空间限制的颠覆。由此得出,传统媒体应该学习新媒体的发展方式,大力改造新旧传媒,通过提升深度广度,创建一定的技术数字信息平台,保证其有效技能的发挥。

(二)跨产业的途径

媒体中跨产业的融合完全打破了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针对当今的传媒行业,我们的资源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争取更多的优势的前提下,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已经形成了一种形态,不管是从什么角度来看,单看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还有服务的质量提高,都说明了新媒体融合的好处之多。这这个前提下,跨产业的若干理念也就能在不同行业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当前的媒体市场正在朝着更加明朗的正确的方向发展,媒体间的跨界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 确保资源配置的最大化。

篇7

一、互联网金融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上的优势是传统金融无法企及的,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有机结合后的产品。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服务、组织、产品以及监管体系,并且它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的模式。

(二)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一个过程,企业实行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提升企业应对问题的能力,而内控审计就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造成缺陷原因的客观依据。

(三)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让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工具是计算机和网络,而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被讨论的最多的就是信息安全。在新形势下,企业实行内部控制与审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因信息泄露而造成的风险。另外,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时刻威胁着互联网金融的健康,为了避免企业在进行互联网交易、结算等活动时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各金融行业的企业都应该对内部控制以及内控审计产生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因政府的强制要求才得以实施的,既不是企业的内在需求,也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政府要求企业施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企业的反感,企业并不认为自身需要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因此它们会忽视因被强制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而获得的利益,从而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没有必要。那些企业家不愿承认的是,正因为政府强制要求实行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它们才避免了很多问题和风险,所以企业对内部控制和内控审计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缺乏独立性

为了避免偏见、舞弊、相互勾结等行为,在实施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时一定要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下,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因此,企业内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也会大大降低。缺乏独立性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将难以发挥好它应尽的职责,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出现大量恶性造价事件。如果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具有足够的独立性,那么它一定能先于政府或传媒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控审计人员在专业素质上是不足以适应企业内控审计需要的,他们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以及行业经验不足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企业内控审计的质量。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环境,企业必须加快运作的节奏,如果内部控制跟不上,企业就非常容易遭受损失且难以挽回。

(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过于狭窄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于企业本身的制度并不相适应,因我国的企业内控审计制度是在政府的干预下产生的,所以企业在施行内控和审计时并不会给予相关机构很多的活动空间和权力,因此企业内控审计的范围非常狭窄。而目前,互联网又想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比以前更加复杂,所以,相比之下,企业的内控审计所涉及的范围就比以前更小。

三、如何加强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

(一)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控制环境使企业对控制的认知,企业在这个环境下进行经营活动并履行其职责。一般来说,控制环境包括了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和全责分配等方面,可能还会涉及到企业文化、人事策略等问题,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时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监督,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在逐步提高对内控和审计的重视程度,但它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依然薄弱。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企业在运行时会面临比以往更大的环境变化,包括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企业在这种形势下可能面临整合部门设置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良好的内控和审计环境,企业在进行部门整合时就会产生诸多问题,最终会对企业的改革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建立快速反应的风险评估机制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企业在金融交易方面不仅获得了更多的便利,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风险评估是辨识和评价企业风险的一种手段,它是企业在施行风险管理机制时所能提供的最可靠的依据。目前,市场的机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更多不健康的企业应运而生,市场已经不像之前那样稳定和可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正显著加剧。风险评估需要企业对内外的影响作出适当的应对,可以采取风险识别或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的方法。

(三)加强企业的控制活动

加强企业的控制活动能够有效应对企业可能会遭遇到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关键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庞大的数据量只能通过计算机才能计算,如果在录入数据时产生了任何一点人为的错误(故意或无意)都难以察觉,这就给某些企图损公利己的人提供了便利。如果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活动、不加强企业内控审计的活动,企业就有可能遭受损失,而且难以追查。

(四)完善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

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信息化程度成为决定企业发展与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互联网环境下,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因为互联网使得沟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方便。企业在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模式时一定要加强并完善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与合作伙伴或客户沟通,而这也是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和审计时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五)提高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程度

互联网金融时代,企业会面临比以前更多的问题和困扰,如果还不重视内部控制和审计,势必会被时代抛弃。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做到重视企业内控和内控审计,然后才能自上而下的贯彻内控和审计的意识。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管理层首先要明白这样的挑战会给企业本身带来多大的影响。在管理层贯彻了加强企业内控和审计的意识之后,就应迅速将这种意识传播到广大员工之中,通过宣导的方式将这种思想传递给每一位员工。

(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加强企业内控和审计方面,强化内控和审计团队的建设是最有效的手段。在这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优化内控和审计人员结构、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以及培养优质工作人员三种方式加强内控和审计:在优化人员结构方面,企业应要求审计师具备财务、会计、统计、企业管理、概率、线性规划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应严格要求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在借鉴优秀企业经验方面,可以参考成功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的选拔、考核制度,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在培养优质人才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对内控和审计人员的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企业在加强内控和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时应充分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重点培养他们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以便他们可以高效地完成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

(七)建立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制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来看,政府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权力是平行的,没有高低之分,政府控制审计只是为了完善和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计。为了更好地应对互联网的冲击,企业应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使其充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要求,在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下也能很好地保障企业顺利平稳地运行和发展。

篇8

1.1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内容概述

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应用于商业的信息传播与交易,其在全球的发展主要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加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促进了跨境电商的良性发展,为交易双方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贸易交易中,由于我国外贸企业用来获取利益的资源相对匮乏,而区域限制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始终处于落后的地位。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我国外贸企业的经济贸易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企业通过建立虚拟的营销服务,并利用自建平台来进行产品的展示,以不断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1.2对经济层面产生的影响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我国网络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革新,我国外贸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达到商业化水平,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资源层面还是产品层面,其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而在跨境电商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国家贸易的特点更加倾向于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1.3对空间层面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更加方便和高效,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跨境电商不仅减少了贸易摩擦,同时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由于互联网自身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征,而在此环境下兴起的电子商务,更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为经济贸易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使消费者对企业自身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改变了其对企业资本实力的客观判断。

2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也在逐年攀升,我国国际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结合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可知,我国GDP的大幅提升,与国际贸易市场的开拓有着密切的关系,国际贸易的良好发展,直接带动了我国GDP的增长。现阶段,虽然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势头良好,国际贸易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此情况下,仍然要正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信息网络条件的限制、人力资源匮乏、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等,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改革和调整,使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迈进。

2.1信息网络条件的限制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的国际贸易活动,由于电商虚拟性的特征,贸易双方对彼此的信用状况很难掌握,这就使得一些企业故意制造虚假的商业信息以及产品信息,商业欺诈行为也因此产生。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虽然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完善,但在跨境电商交易费用支付结算领域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技术、管理、消费水平等方面,由于信息网络条件的诸多限制,以及不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等,给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2专业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现阶段,国际贸易行业的准入门槛偏低,而高等院校对人才的教育模式已经与现实发展的需求严重不符,刚步入国际贸易领域的大学生,以为掌握了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知识,便可以胜任相关的工作,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要具有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还要将知识进行熟练应用,这对工作者的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子商务更多的是需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以及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才,而对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2.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国际贸易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同,而贸易双方处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对于电子商务文档信息的真实性、知识产权、网上交易等法律问题,不同国家的法规政策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国际上又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我国现有的法规制度只是针对于传统贸易有效,而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没有严格的法规制度予以保障,相反,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对对外贸易主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

2.4企业缺乏管理、制度的创新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企业也积极地加入到国际贸易中,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缺乏创新性,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地位普遍较低。现阶段,结合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外贸企业的产品品质需要不断提升,仿制品仍旧是我国外贸企业应该坚决杜绝的;另外,有的外贸企业的产品低端化和同质化较为严重,由于产品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轻工业品,而这也是企业打价格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2.5经济发展粗放型较多,集约型较少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在经济的发展上,主要以粗放型为主。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着集约型发展,但是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仍旧以粗放型经济出口方式为主,出口量较大的同时,层次和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竞争力始终无法提升。由于集约型产品的数量少,不具备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所以我国国际贸易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

3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3.1不断优化完善网站和相关基础设施

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与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而言,还与其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竞争力远远不足。所以,要不断完善网站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强信息安全,对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同时推动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

3.2提高企业的门槛,不断深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现阶段,高校中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仍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当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虽然涉及跨境电商的内容,但也仍旧是一些基础知识内容的教授,而对跨境电商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在此种情况下,国际贸易教学内容仅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层面,而学生也只能掌握传统的进出口业务。在互联网环境下,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专业课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因此高校可以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断深化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开设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综合人才。

3.3建立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跨境电商的发展处在探索阶段,发展时间不长,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传统商业立法是以纸质交易为基础的,而由于跨境电商自身的虚拟特性,是非纸质交易活动,因此传统商业立法对其是完全没有约束力的。所以,传统商业立法是完全不适用于网络商业的业务运作,与网络产业的发展是完全背离的。所以在跨境电商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以确保其能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4不断转变管理理念,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对于我国外贸企业而言,要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企业领导更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设施。另外,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结合时展的需求,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和调整,以确保企业能够符合国际贸易的相关标准,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积极更新和转变管理理念,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必要时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以我国国情为根本,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必要的支撑,由此更好地发展电子商务,最终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

3.5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彻底改变我国长期粗放型经济发展的状态,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增强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通过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的升级更新等举措,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提升。彻底改变原先我国国际贸易中粗放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态势,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成功经验,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为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地位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9

一、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会计人才需求结构变化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基础财务核算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会计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整个会计人才需求结构由原来的金字塔型向多边形转变。基础财务核算人才需求大幅度降低,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人才需求增加。如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集团企业,从事基础财务核算人工的人员减少近了90%。实现财务共享后,整个财务系统中,战略管理人才及管理会计人才约占80%,基础财务核算人才占比仅为20%。

(二)会计人才职能变化

传统的会计职能是核算与监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rp系统的广泛应用,会计职能由核算与监督转变为价值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会计应充分发挥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会计职能的转变直接影响会计人才职能的转变,会计人才职能亦由财务核算转向战略规劃、财务管理、财务预测、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

二、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

(一)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其经济业务的核算都将通过财务外包或众包的方式解决。此时,会计核算应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专业的会计工作者应当在具备核算能力的基础上,能够高效地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并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并且,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会计人员应当掌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在财务工作中的运用,这种职业能力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中是应当体现的。因此,笔者认为,中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简述为具有基本核算技能和辅助管理能力的信息化人才。

(二)与学校、政府和企业合作,设置实践交流新平台

企业、政府真实的实践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与掌握。因此,学校方面应与企业加强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系统及财务运行流程。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社会化交互式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为专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高校应深度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以“工具化、示范性、平台化”为原则,建设会计专业数据中心,搭建信息化数据运用平台。通过大力开发与建设会计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构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供社会各界人士就数据和财经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交流与共享,并最终建成一个完全开放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学校需要实现“产销对路”,就必须培养出能为企业所用的人才。因此,校企双方应加强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可参与企业相关财务标准制度建设等工作,还可邀请企业共同探讨、制定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建立“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学习方式,实现社会化交互式学习模式,并为后续资源和系统建设提供相应规范同时,还可借助“校企合作”、互联网教育和数据集成应用”的三位一体平台,实施和完善人才培养中专业课程平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数据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中职院校会计实训课程大部分是手工实训加上机实训,上机实训中多为单项实训,这样的实训内容过于理论化,没有充分体现出技能的训练。因此,中职院校应当提供多种途径,完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1)完善校内实训课程。为使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对真实的岗位工作有基本的认识,应在原有的单项实训基础上加入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项目,如用友的VBSE、网中网的财会商圈或科云的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等虚拟工作平台;(2)参加校外技能训练项目,如财务众包,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企业真实业务的账务处理;(3)开展校企合作,如学校与代账公司合作,设立“校中厂”,接收代账公司的业务对外提供服务,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体验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经济业务。

三、结语

篇10

一、“互联网+”引发教育变革

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已经远远突破了“以教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的教与学也在各方面产生了变化。首先,学生学习资源无限扩大。各种慕课、微课在互联移动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在线教育、指尖课堂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无比丰富的优质资源。其二,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发生改变。传统的“跟着老师学”已渐渐转变为“我要自己学”,学生从接受传统的大锅饭式教育逐步发展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其三,教育工具更加丰富多样。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到“多媒体平台”再到“大平台多接口的数字教室和云端教学”,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电子书包、电子白板、无线网络、数字化教学、平板电脑、APP终端等教育技术和工具广泛应用。其四,教学方式产生变化。线上线下结合、及时交互研讨使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具有个性化、多样性、共享性、灵活性、交互性、拓展性等特点;而课下教学不会因为课时所限而停止,持续性、便捷性、可操作性、及时性的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将教育触手伸得更长更远,最终达到对人的终身教育的目的。

二、“互联网+”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互联网+”把教育品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就给学校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能够得心应手地驾驭互联网教学教育工具,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做一名现代化教师的敲门砖。

首先,对教师的教育技能提出更多要求。面对全球化、碎片化、庞大的资源体系,教师应该具备判断、搜集、选取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全面转化并提升知识结构、基础技能、认知水平、审美素养、思维模式、导演能力;对“智慧校园”等新型教育环境的运用能力等。

其次,对教师跨学科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不仅能够熟练使用各类信息化教育平台,掌握“互联网+教育”的各种教育工具,也要具有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现代的学科之间竖起的围墙已经逐步被大数据、多维度、相关联的信息潮冲垮,广泛通识的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越来越重新构建知识体系,越来越趋于学科大融合,作为教师,引领学生适应新的知识体系的前提就是自身提高多学科综合知识水平和跨专业综合素养。

再次,对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能力。包括对学生新的学习行为的洞察和引导能力;对新型课程(比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的设计能力;在线课程及教育APP的开发能力;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产品)的运用能力等。

三、学校教育采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互联网+”环境引起的教育的转型,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而深度的使用,引发更多对新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思考,也促成了更新的教与学的模式的尝试:在线教育、指尖课堂、反转课堂、云教育等新形式教育和学习平台层出不穷,“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在形式上虽然不拘一格,百花齐放,但对于学校教育,在运用时要注意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学校教育要将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将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不能顾此失彼。一方面,互联网教育无法彻底颠覆传统教育,然而传统教育在互联网冲击下不变则将陷入一潭死水。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传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传统教育为学习真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构、系统的理论支撑、直观真实的教育场景和及时的师生互动,而互联网教育为学习者增添了一个操作简单便利的学习渠道、提供了更多形式的资源补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将两者完美的融合起来,才能最大化“互联网+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只有传统教育才能更突出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教育中,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不仅传授知识,更能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言行表率都有利于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品德塑造,教育以“德育”为先,完全摒弃传统学校教育势必造成德育的弱化。

其次,学校教育要对互联网教育资源和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用、整合和创新。学校教育重视知识的整体性、连贯性和长期性,而互联网教育资源虽然内容丰富,但是零碎、浅层次,有些甚至有纰漏,不利于学习者深度研究,也不利于学习的专注性。作为学校,不能对其照抄原搬,应该发挥专业教育权威的优势,将各种资源及学习方式根据各自学生学习层次进行合理、科学地甄别、选用,甚至创新,再帮助学生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知识关联,建立系统的学习网络。

另外,学校教育要强调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全面育人,终身育人。教学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习者主动的、个性化的、全方面的、可持续的终身学习成为主要特点,学校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作为学生的伙伴、引导者、服务者而参与他们的学习,要注意互联网不良信息及学生的网络沉迷对教育的破坏性影响,也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全面素质的提升和终身教育观念的养成,让“互联网+教育”在学习者身上体现教育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