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情绪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春期情绪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崩漏;青春期功血;补肾调周法
[中图分类号] R71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8-0112-02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12~18岁之间,以无排卵型功血为主。如不及时诊治,易造成不同程度贫血,影响学习和生活,迁延至生育期,可因体内性激素水平长期紊乱,引起月经稀发、闭经、不孕症等[1]。因此,对于青春期功血患者采取积极正确治疗不容忽视,而探索建立规律月经周期方法则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2010年3月~2011年10月予青春期功血患者血止后自拟滋阴汤+助阳汤序贯治疗调整月经周期,并与西药(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进行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1~18岁,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初潮年龄、病程长短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2] 参考2001年《中药新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受试者均为未婚女性),制定青春期无排卵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 ① 经血无周期可循;② 经量或暴下如注,或漏下不止,或两者交替出现。西医诊断标准:① 病史:月经周期紊乱2个月以上;② 基础体温单相;③ B超监测无优势卵泡;④ 血性激素测定孕激素分泌始终处于基础水平。
1.2.2排除标准 所有病例经相关检查排除全身及血液系统疾病、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及妊娠并发症等,且就诊前3个月内接受过激素及其他特殊治疗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 采用中药序贯治疗:月经周期第5天服用自拟滋阴汤加减。黄体期或月经周期第15天改服助黄汤,服至下次月经来潮,连服3个月经周期,然后停药观察3个月经周期。滋阴汤组成:当归、白芍、怀山药、干地黄、紫河车、菟丝子等;助黄汤组成:川断、山萸肉、怀山药、紫石英、羊藿、巴戟天、补骨脂等。
1.3.2对照组 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月经周期第5天补佳乐l mg口服,每日1次,共21 d。服用补佳乐第11天,加服醋酸甲羟孕酮10 mg,共10天,连服3个月经周期,然后停药观察3个月经周期。
1.4 疗效判定
参照2001年《中药新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判定内容,制定青春期功血远期疗效标准[2]:痊愈:停药3个月后,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正常;BBT双相,高温相不少于12 d。显效:停药3个月后,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正常,或经量较前减少1/3,但经期仍较长(8~10 d),BBT双相;有效:停药3个月后,月经周期、经量、经期较治疗前改善;无效:停药3个月后,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无改善或停药后即复发者。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 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药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西药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3.8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无排卵功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对青春期功血的认识和治疗中西医有相似之处。现代医学认为,正常月经周期的建立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功能的正常。青春期少女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卵巢未能建立稳定的周期性调节反应。因此,患者大多属于无排卵功血。而出血仅仅是青春期功血的标象,卵巢不排卵才是疾病的本质。所以,促使卵巢排卵,建立规律月经周期是成功治疗青春期无排卵功血的关键所在。同样根据祖国医学肾主生殖理论,认为青春期少女正值生长发育阶段,肾气由未充转向充盛,天癸初至尚未成熟,冲任未能正常调摄,难以制约经血,导致崩中漏下。正如李东垣所云:“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因此,对于青春期无排卵功血的治疗,祖国医学认为应补肾气、益冲任。
篇2
关注青春期女童教育的公益活动,让护舒宝品牌赢得了更多潜在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培育了众多新兴消费群,增强了护舒宝的品牌力量。
社会效益:
护舒宝将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关爱传递到女童和她们的家庭,护舒宝一直参与其中的“心系女童”活动,已累计向10~18岁青春期女童及家庭免费发放宣教资料700多万份,组织流动课堂5万余场,发放粉红礼包1万份,建立教育实践基地156家,累计已使1200万户女童家庭直接受益,有利于青春期女童成长为更加自信的女性。 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女童在“女生第一课”玫瑰课堂宣读《致青春》。 女童家庭代表将“ 我的青想” 、“ 青春寄语” 、“ 我的18岁女儿” 等信件通过时光机邮寄给18岁的自己。
青春期是男孩、女孩人生很关键的一个时期,无论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相较男孩,女孩发育较早,青春期的到来让她们兴奋、惶恐和烦恼。这个阶段的生理教育和心理教育到底应该谁来做?
据了解,60%的青春期女孩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妈妈来了解的。但当女孩向妈妈求解身体变化的疑问时,不少妈妈不知是否该回答或是怎样回答,有些甚至认为不需要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孩子会慢慢“无师自通”。而学校进行的相关教育,大部分停留在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上,而这远远不能涵盖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
“女孩青春期教育,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副总监郭琬苹在今年5月“放飞中国梦绽放女儿美”――“女生第一课”玫瑰课堂活动上对《商业价值》记者表示:“宝洁公司护舒宝品牌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不懈地为女性提供最贴心的关怀。帮助青春期女童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的关键成长期,是护舒宝近年来在中国的关注重点。护舒宝希望通过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活动,使这一特殊时期的女童得到健康科学的引导,从容应对身体和身心的转换。并通过护舒宝品牌服务和社会责任的力量,将护舒宝关爱、呵护、自信健康的生活态度传递给每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少女。” 关注青春期女童,CSR领域走入细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内外CSR实践越来越成熟和细分,企业所资助开展的CSR项目也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如关注青春期女童、培育体育人才、关注弱视儿童、关心儿童安全出行等更细致和更专业的领域。
青春期是女性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女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极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如独立性增强、情绪波动较大等。当她们遇到不开心的事,并不能妥善的进行自我情绪管理。有调研数据显示:48%的初一女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向父母倾诉;初二,这个比例下降到20%,而初三女生愿意向父母倾诉的比例下降至8%;另有部分学生选择藏在心里、发脾气和摔东西等方式释放不良情绪。
所以,在女童青春期开展适度的教育是必要的,对女童自身的引导,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身心转折的变化,更好地处理自己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对其家庭成员开展教育,指导他们应给予女童适当的关怀,帮助她们平稳地度过这个时期,建立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如若处理不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女童对未来人生规划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关爱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除了依托学校和政府的力量之外,还迫切需要企业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参与。护舒宝选择从关注青春期女童入手,是一项与企业使命和价值观相一致的CSR实践,是一项与其产品和服务协同配合的公益事业。所以开展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活动,成为护舒宝CSR实践的自然之选。女孩及家长会放下顾虑,学校和政府会大力支持,而护舒宝公司里的专家及员工,也更愿意分享他们专业的知识,更有热情去做志愿者。
研究表明,同伴教育是学校青春期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是由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巧的教育形式。青少年常常感到同伴教育者比成年教育者更可信,而且也更愿意参与由同伴教育者主持的相关课程和活动。“我们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女孩们的一个大姐姐, 她们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都比较方便的开口提问。” 郭琬苹说。“另外,我们还会聘请有经验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为女孩们提供讲解和咨询。” 合作搭建关爱女童资源平台
护舒宝在开展关爱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工作时,充分借助了政府和NGO的力量。护舒宝自2009年项目伊始,便以活动协办方的身份,携手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启动“心系女童”青春期家庭教育活动。
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为了更好地关爱青春期女童,关注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促进女童健康成长,自2009年启动了“心系女童”活动,确立了5年规划及教育框架,成立专家委员会,并在全国重点城市建立青春期家庭教育基地,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搭建了一个关爱女童家庭教育的社会资源平台。5年来,组委会坚持面向广大女童及家庭,免费发放《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知识手册,推出女生悄悄话卡和关爱卡,建立青春角,赠送“粉红礼包”,开展全国“美女孩”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既是对青春期家庭教育的促进,又为企业及社会各界支持青春期教育活动搭建了平台。
在合作中,护舒宝为青春期女童提供相关的产品资源和教育服务等内容。他们知道女童需要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跟女童做有效的沟通,并可以在情感关怀方面对女童进行心理教育的辅导。
篇3
关键词: 性教育; 孤残儿童; 小组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5)04000506
20世纪80年代,国外教育界人士来沪访问,与上海的同行们交流时就曾预言,随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有三大青少年问题必定会挑战教育界,即自杀、吸毒和性教育。如今,预言不幸都被言中,而近些年媒体频频曝光的女童遭受害事件,让青少年性教育问题更为引人关注。应该说,随着我国儿童福利和保护政策逐步整体推进,政府和社会日益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发展、参与等问题,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研究的成果在逐渐增多,诸多教育学家、社会学家针对如何开展学校青春期性教育以及青春期性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众多的文献都只是涉及正常且没有障碍性的适龄儿童,对于福利院孤残儿童的相关研究则没有进一步涉及。在社会和学校开始关注女生青春期性教育时,仍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她们便是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女生。本文提出了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小组活动的方式,对孤残女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主张。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正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年龄范围在14~18岁,她们的共同特征为无父无母且长期居住在福利院,大部分人有不同程度的残障。正值青春期,她们面临的生理、心理上的困难要远高于普通女生。青少年健康行为模式与正确观念的形成与否,其重要因素就在于家庭性教育的质量,家庭是性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永恒的课堂,而儿童福利院的女生则由于常年生活在机构这个特殊环境里,在成长的关键时刻缺少家庭教育与关爱,因此很容易忽略自身的发展。研究者于2011年至2013年在上海市E儿童福利院进行了将近3年的专业实习和调研,其中2012年3月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对某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女生进行了3个月的青春期性教育小组活动,并对效果进行了评估,同时反思小组工作方法在孤残儿童青春期性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中针对青春期性教育开展的小组内容,既包含狭义的概念即生理器官的知识教育,还包括广义的性价值观、性别认知以及涉及交际、文化层面的知识教育。
一、研究方法和评估工具
(一)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本文的行动研究就是对小组社会工作在孤残女生性教育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海伦・诺森(Helen Northern)将小组工作定义为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作过程也当作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付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青春期性教育小组依据三个步骤开展活动。第一,制定计划。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组员的需求进行评估、调查和访谈,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小组计划。第二步,实施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调整和补充。整个小组的过程分为8个节次,每次结束后都有简单评估,根据小组进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调整计划。按计划操作的过程中, 要运用观察、问卷、开座谈会等方法, 深入调查, 掌握大量实际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 然后从中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全面总结评估。小组结束后,进行数据评估、总结和反思。根据实施过程中的数据或者详细的记录和观察,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总结。在总结评价时, 充分肯定已取得的成绩, 找出存在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评价计划和实施这两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这有利于制定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为下一步的研究梳理思路。
(二)评估工具:初中女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问卷调查表和团体满意度评估量表
Tolman青春期女性性教育模型根据社会生态学发展理论,提出了四种情境,分别为:生理方面、价值观方面、社会关系方面、文化政治方面。根据该理论模型,研究者自制了女生青春期性教育前后测量表,分别从生理知识、性价值观、性别认知、自我保护、情绪感知与控制、异往、同往七个方面进行测量,以此考察在小组活动前后组员是否有显著差异。
为了获知组员在每次小组活动后是否达到预计目标,采用团体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检测,采取每节小组活动结束后组员打分的形式进行。分值维度从1~10逐次递增。量表围绕小组活动过程共分为九个指标,依次为:表达看法、喜欢活动、学会关怀、自我了解、信心增强、与人分享、活动有意义、坦诚信任、带领方式。
二、小组工作的过程
(一)选择研究对象
上海儿童E福利院是上海市民政局下属的一家事业单位,也是上海市政府举办的一所儿童福利慈善机构,目前在院的18岁以下儿童有700余人,工作人员300余名。该院的社会工作部和家庭寄养部设有专职的社会工作岗位,每年接收上海市重点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也定期向社会招收专业社会工作者。根据对该院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的访谈资料获知,目前院中收住的儿童90%以上都患有先天疾病,有不同程度的残障,或肢障或智障,这也恰恰是被遗弃的主要原因。福利院中的儿童性别比例,目前仍然以女孩居多,但是男女的性别比例近些年有些变化,曾经因为国内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偏远的农村和小城镇B超筛选儿童性别的技术还不普及,女孩生下来后遭遗弃的非常多,因此福利院里的女孩比例一度达到80%以上。随着农村生育观念的变化,近10年来因为性别原因遭到遗弃的女孩比例在下降,病患成为遗弃的主要原因。
关于男女生的管理,上海市儿童福利院虽然实行男女生分层居住,即男生住一个楼层,女生住在另外一个楼层,但是男生、女生经常在熄灯之后互串寝室,这让福利院的社工督导以及众多老师十分担忧。此外,儿童福利院目前并没有为初中学生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这也使得众多初中女生对于青春期女生的生理、心理等变化一无所知。因此,福利院的社工部督导老师极力倡导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为这些女生开展小组工作活动,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性教育。
2011年至2013年期间,在儿童福利院社工部督导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研究人员针对青春期孤残女生进行性教育的小组活动一共开展了两期,不同之处在于组员的构成分别为“明显智障”和“无明显智障”,考虑到性教育活动中“智障群体”和“非智障群体”对于性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方式不同,这两个小组的活动内容在设计时也有非常清晰的区别。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无明显智障”的一组,另外一组 “明显智障”的讨论将另外论述。此次研究对象的选择主要由该儿童福利院社工督导老师推荐,通过需求评估问卷和一对一访谈选择出适合的8名组员。 表1是组员的基本信息。所有组员均处于青春期,15~19岁,8位组员中4位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残障,其他4位中的A虽没有肢体残障,但有白化病,另外3位外表看不出明显的残障。所有这8人在前期访谈中并无明显智障,而且愿意报名参加此类性教育小组活动,并口头承诺愿意配合遵守小组活动期间的纪律和秩序,因此青春期性教育小组的所有参与对象在理解、认知等方面均无重大问题。
(二)开展小组活动
针对孤残女生青春期性教育而展开的“女生我最大”小组从2012年3月开始至2012年6月结束,持续三个月。活动的目标在于:第一,培养福利院青春期女生正确的性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第二,使福利院青春期女生通过小组活动丰富的形式,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了解自身;第三,培养福利院青春期女生自我保护意识,懂得自尊、自怜和自爱。
小组活动共分8次,每两节一个主题。小组第一节为组员见面会,主要通过认识游戏、规章制定等让组员了解小组的整个规划和进程以及让组员明白参加小组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加强组员之间的熟悉度。小组第二、三节为第一板块即生理知识和性价值观,主要介绍女性生理基本特征、女生青春期特点、女生生理方面的自我保护。小组第四、五节为第二板块即青春期情绪倾向、敏感话题的探讨,主要介绍青春期情绪的多样性、如何控制多变的情绪、女生青春期情绪的独特性、如何有效的进行情绪控制等。第六、七节为人际交往沟通板块即主要向组员介绍如何处理同性、异性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为在与异性相处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女生如何进行有技巧的拒绝等。小组第八节为小组毕业会,主要是带领组员回顾前7节小组的主要内容,并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
三、小组工作结果评估
(一)女生青春期性教育量表前后测结果分析及原因
为了考察小组教育活动的效果,研究者自制了女生青春期性教育前后测量表,分别从生理知识、性价值观、性别认知、自我保护、情绪感知与控制、异往、同往等七个方面进行测量,以此考察在小组活动前后组员是否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女生青春期性教育小组在生理知识、自我保护、情绪感知与控制、异往、同往五个方面前后有显著变化,但在性价值观以及性别认知两个模块上小组活动前后无显著差异。
该小组前后测数据经过SPSS170软件PAIRED SAMPLE T-TEST测试后,得到以下结果(见表2)。该表前后测均值为8位组员各模块分数总和的均值。
表2中,生理知识模块sig=0000
性价值观模块sig=0090>005,即前后测得分均值无显著差异。说明组员在8节女生青春期性教育小组活动后,在价值观方面对性的理解还有所欠缺。大部分组员在前测问卷中普遍认为性是神秘且令人感到羞耻的。在经过8节小组活动后有2位组员的后测分数表明,她们越发认为性让人感到不安和羞愧。为什么对性知识的了解越多,有时会适得其反呢?这是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性别认知模块sig=0235>005,即前后测得分均值无显著差异。说明组员在8节女生青春期性教育小组活动后,对于女性身份的认同感并没有增加。相反,在数据统计时,某女生在“我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这一选项上选择不确定。
自我保护模块sig=0010
情绪感知与控制模块sig=0005
异往模块sig=0001
同往模块sig=0005
总体而言,通过女生青春期性教育小组活动,组员在这七个维度上的前后变化还是较为明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实际操作与原设想有所出入的情况。
(二)小组工作结果评估:小组满意度调查表分析
小组满意度量表旨在评估组员对小组活动过程、自我发展过程、团队建设过程等指标的满意程度。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发现:第一,小组过程的满意度呈现波动状态,在第三次小组活动时,组员的满意度有所下降,之后又稳步提高;第二,组员普遍在第一、二节时,满意度较高,之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并且在第三和第四两节中,个别组员的满意度仅维持在3分左右;第三,从整体情况而言,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在中等水平左右,个别组员的满意度在中下水平。
表4团体活动过程的满意度调查结果(2),是8个样本中的每个人对小组五节活动过程的满意度平均值。从表4中的数据发现:第一,小组过程的满意度呈现波动状态,在第三次小组活动时,组员的满意度有所下降,之后又稳步提高;第二,组员普遍在第一、二节时,满意度较高,之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并且在第三和第四两节中,个别组员的满意度仅维持在3分左右;第三,从整体情况而言,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在中等水平左右,个别组员的满意度在中下水平。
四、建议
一般而言,青春期性教育是在学校以讲座或者上课的方式进行,而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达到青春期性教育目的的还较少见。通过这次小组活动,发现运用小组工作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优点在于:第一,通过需求评估充分考虑组员的要求,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各方面、各模块的小组设计;第二,小组可以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并且根据每个组员在小组中的表现,控制小组进程;第三,青春期性教育所涉及的内容、话题都较为敏感,如果人数众多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尴尬或者不舒适,因而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性教育最为合适恰当。
同时,开展小组活动也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在小组过程中,需要对组员进行“情绪控制”,并将“情绪控制”的练习设计到小组活动内容中。由于儿童福利院的特殊的成长环境,福利院的女生较为敏感多疑,甚至一句话也会引起重大矛盾。第一次和第二次小组活动后,组员之间相互熟悉后,进一步的持续相处出现了问题,这直接导致小组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如在第三次小组活动的间隙,组员因为意见的不合而产生矛盾,继而产生口角或者肢体的冲突,甚至动手打倒了小组活动的组织老师,以至于小组暂时中断,无法继续下去,这在小组活动的满意度中也有体现。尽管小组活动组织者也曾提前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对每个组员有接触和了解,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难以控制的意外局面。组员的情绪对青春期性教育小组的顺利开展有直接影响,对于小组活动的完整性、连续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小组活动开展前,对活动参与群体的特殊性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尽可能设想不利的情况。
第二,在对女生进行性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对男生开展小组活动进行性教育。儿童福利院女生自我性别认同感较低。福利院的女生普遍对自己是女性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由于是女孩所以在年幼时遭到父母的抛弃,并且正因为自己是女生,所以在福利院经常受到男生的欺负。因此,对女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同时,也要推进孤残男生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在为女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小组活动时发现,福利院的男生也同样需要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普及,因为男生长期处于一个缺乏自由且相对封闭的环境,很容易导致心理的不健康,而福利院的女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性知识,很容易被男生利用,从而发生严重的后果。因此福利院可以同时开展两项青春期性教育小组活动,并且予以常规化,可以让曾经参加过性教育小组的男生或女生担当社工策划,开展相应的小组活动。
[1]崔彬彬.青春期性教育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9.
[2]冯元,彭华民.近十年流浪儿童救助困境及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1):25―31.
[3]李桂芝.浅谈“行动研究法”[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报,2002(2):60―63.
[4]何洁云.社会工作实践――小组工作[M].香港:香港理工大学,2002:89.
篇4
青春期1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青春期1型糖尿病占大多数,由于遗传易感性、免疫性损伤、药物及化学物等因素,患儿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导致高血糖或呈酮症。临床上起病较急,可有明显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青春期的1型糖尿病患儿体重一般低于标准体重,又正在生长发育期,饮食治疗的原则应该在酌情增加总热量、食物成分中适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比例、规则的餐次安排等措施的基础上,配合胰岛素的治疗,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并予餐前在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使运动时不会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以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反应。治疗以胰岛素替代疗法为主,且胰岛素治疗常是终身性的。近年来提出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明显降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它主要指多成分胰岛素和多次皮下注射,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研究发现,女孩对胰岛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男孩,故在相同的青春期发育阶段,1型糖尿病女孩患者常较男孩需要更多的胰岛素。
青春期1型糖尿病因病情不稳定,治疗中易出现低血糖,尤其发生在剧烈活动、情绪不佳或延误进食时。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可发生抽搐,由此而造成外伤,并可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低血糖对脑组织发育的负面影响是较严重的,有严重低血糖发生的糖尿病患儿中,80%患儿会出现永久性脑电生理异常。因此低血糖的风险必须被充分认识,严密监测血糖,注意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做好饮食配合,随身携带糖果和饼干。当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剂量不足或突然无故停药和饮食失调,则会引发酮症酸中毒,这在青春期1型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多见,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发现患儿有烦渴、脱水、精神萎靡或呼吸有特殊酮味、血压下降、意识不清或昏迷的症状,要尽快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在慢性并发症方面,目前已证实了在青春期开始以后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据研究显示,青春期高血糖所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损害比非青春期严重得多。因此病程5年以上、处于青春期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更应注意肾脏和眼底的筛查,至少每年1次由有丰富经验的眼科专家做眼底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由于1型糖尿病患儿的尿糖与血糖相符率较高,所以可以用监测尿糖的方法来观察病情的变化,但如果糖尿病肾病已经发生则尿糖就不能反映血糖的情况。
青春期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和肥胖儿童增多,青春期2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第65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指出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1.5%,确诊时平均年龄(12.8±3)岁。肥胖在青春期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诊断青春期2型糖尿病时有85%是超重或肥胖者,并且呈典型的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血糖利用障碍和胰岛β细胞损伤,随着病程的进展,最终发生2型糖尿病。此外,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等升糖激素也是青春期胰岛素抵抗形成中重要的参与因素,他们与胰岛素相互拮抗,使胰岛素的作用大打折扣。
青春期2型糖尿病的患儿多数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缺乏或仅有轻微的多尿、烦渴,肥胖患儿起病后体重也会减轻,可同时存在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或伴有黑棘皮病的发生。青春期的2型糖尿病患儿体重一般高于标准体重,虽然也正在生长发育期,但饮食治疗的原则应该严格控制总热量、食物成分中适当提高碳水化物的摄入量而减少蛋白质和脂肪比例、降低胆固醇及脂肪,维持低的血糖水平,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体育锻炼宜根据性别、年龄、运动习惯和爱好等选择合适的运动,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该个体化,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一部分青春期2型糖尿病患儿通过饮食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对新诊断的青春期2型糖尿病患儿仍主张使用胰岛素治疗,据报道有30%~40%的患儿在胰岛素治疗6个月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以明显改善甚至恢复。但也有主张对肥胖的青春期2型糖尿病患儿首选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脏糖异生,减少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增强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氧化,能有效降低总体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没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而且还能减低体重或至少保持体重稳定,并且不影响自身胰岛素分泌,同时还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如二甲双胍单一治疗经过1~3个月仍不能奏效,可联合胰岛素治疗。
初诊时使用胰岛素的患儿,在有效控制高血糖后也可加用二甲双胍以减少胰岛素用量。但应严格注意其禁忌证,当出现血糖控制恶化的趋势以及急、慢性并发症时应立即改为胰岛素治疗。另外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胰岛素抵抗,虽然目前没有在儿童中推荐使用,但已有许多专家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在急性代谢失调、长期高血糖产生高糖毒性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或分型较困难时,胰岛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以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尽快恢复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
青春期2型糖尿病出现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比成年发病者更早,故除了降糖治疗,还应定期检查血压、血脂、眼底,筛查微量白蛋白尿等,对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压。对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在控制体重、改善糖代谢水平的基础上使用降脂药。
篇5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青春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41
1 积极心理学及青春期
积极心理学指的是对人类力量与美德等积极因素运用较为完善而有效的心理学方法与手段来进行研究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在这一思潮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辩证观,使青少年的积极力量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等等。
所谓青春期指的是青少年的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并出现了第二性征的一个阶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10至20岁都属于青春期范围,青少年从10岁到12岁开始出现第二性征,一直到20岁时身体基本成熟。在中国,青春期一般指的是11岁至17岁的青少年。这一时期,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可是心理成长却相对比较缓慢,所以这一时期也是青少年心理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非同步,青少年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所以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是难以避免的,如情绪激动、冲动以及对异性的爱慕等等。在传统研究中,很多心理学家都关注检测与矫正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可是却极少有明显的效果。此时,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从而让我们对青春期能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2 积极心理学对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主旨就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它认为人的本性就追求积极的,在研究人的心理品质时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在解释问题时也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从理论上讲,建立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前提就是假设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积极的人格品质。这一理论认为,人是能够做到自我生成、管理、导向以及适应的一个有机体,在应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坚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心理学家在面对人类潜能时能够使用更开放的欣赏眼光。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一理论中有了更加充分地体现,因此也就真正地担负起了心理学的功能与使命。
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树立辩证观,发挥青春期积极力量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青春期是一个相对比较危险的阶段,这一阶段青少年容易出现各种消极问题,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比较狭隘的,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青春期的青少年。我们不但需要对青少年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研究问题解决的途径,还需要对青少年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一般情绪都比较容易产生波动,这样的情绪虽然会让人无所适从,可是若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说明了他们的情绪情感比较敏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心理教育者,应该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关心,认真而耐心地与之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掌握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方法,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再比如说,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特别容易冲动,经常容易惹事,可是若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说明这些孩子充满了青春活力,勇于作为,对于这种积极的行为表现,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就能够让这些孩子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3.2 开展积极心理素质课设计,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
按照积极心理学理论,教育行为是快乐的,教育者应该对人类的潜能和优势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其中,设计一些可以增强青少年幸福感的课程。幸福课的基础就是积极心理学理论,这一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挖掘人类的优势,帮助人类获得幸福与快乐。现在我国部分心理学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参考了欧美国家的幸福课实践经验,并结合一些学校的心理课活动,共同编写了《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幸福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网络自助、团体心理活动、讲座等等。这些内容为我们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人生的追求目标离不开幸福,教育活动要发挥真正的效果也不能离开幸福。所以说,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对青春期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
3.3 开展积极价值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在对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时,我们需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看到那些所谓问题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青少年有着极大的潜能,他们能够通过努力来进行自我愈合,并获得积极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时要尤其关注开发青少年在这一方面的潜力。实际上,青少年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即使是烦恼、痛苦等看起来比较消极的体验,实际上可以让青少年的阅历更加丰富。
3.4 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创造积极乐观的环境
按照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要形成积极的人格就必须有一个积极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说良好的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能够互相尊重,在遇到问题时民主讨论,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幸福快乐,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反之,家庭中如果经常吵架或者不民主,孩子就会感觉到压抑、恐惧、自卑,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孤僻、悲观的心理特点。第二,良好的学校氛围对青少年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尊重与爱护,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形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第三,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施行有效的政策策略,各个新闻媒体要加强监督与宣传工作,努力创造和谐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就可以积极乐观地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度过一个轻松愉快而健康的青春期。
参考文献:
[1]杨稣,武成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1,(3).
[2]林燕.青少年思维方式教育的实践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方式视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
篇6
关键词 青春期异常反应疏导
一、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特点,把握青春期的各种异常反应
我们这里所说的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年龄在13到16周岁。它的生理反应是性激素的分泌增多,第二性征出现。他的心里反应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孩子心里飘忽不定,难以形成定式,叛逆、盲动、偏激和行为具有攻击性等等。那么青春期孩子到底 有哪些具体的异常反应呢?
1、对家长的叛逆性
当孩子到了13、14岁的年龄,我们会突然发现,孩子特别不听话了。同样的道理,父母嘴里说出来,他就不爱听,看父母就像仇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尤其是当父母对他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时,基本处于不说还好,越说越糟的境地。同样的道理,由别人讲给他听,倒是能听进去一些。很多人对这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就是青春期特有的对亲人的叛逆现象。
2、行为的无理由性
孩子到了青春期,性格有时候会出现突然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以往乖巧听话的孩子会突然犯让人目瞪口呆的错误。有时候孩子犯了错误我们通知家长,家长会异常惊讶!“怎么会?不可能!我们孩子怎么会犯这错误呢?老师,你搞错了吧!”家长的惊异经常让班主任哭笑不得。这就是说,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他的很多行为是没有理由的,冲动和盲从是这个时期孩子很多行为的特点。
3、幼稚的成熟性
青春期是孩子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的过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心里已经从原来的把自己看成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转变到把自己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独立思考问题和辨别行为的时期了。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独立地考、自行选择行为,从而使很多行为荒诞无稽可笑,表现出幼稚的成熟。这个时期,他们会有很多天真的想法,会有很多可笑的举动,在我们大人看来很荒唐的事,他们却很认真,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不让他撞一次南墙他是不会回头的。
4、同伴的倾向性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好处同伴的一种价值取向,他们之间的沟通多了,默契多了,话题多了。平时不怎么有朋友的孩子,这个时候突然朋友度了起来,尤其是对异性,以前从不和异性说话的孩子,这个时候突然有了异性的朋友,而且还神神秘秘的。有时候孩子和家长闹矛盾了。找老师调节不了,找亲戚调节不了,找他个好朋友,一下子就解决了。和同伴的这种亲密我们姑且称之为“同伴倾向性”。
5、反抗行为的激烈性
很多孩子,从来都是父母眼中的乖乖鸟。可到了青春期,一点不大的小事,就反应过度,有的自卑、有的亢奋;有的自闭、有的网瘾;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自残——很多行为让父母叫苦不迭、目瞪口呆。父母和班主任对这种反应都心里准备不足。
二、班主任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让孩子健康的走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生物进化的规律反应。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孩子由人生第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过渡,这个过渡期是痛苦的蜕变,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必须帮助孩子走过人生这脆弱的一个阶段,使他们成为健康的少男少女,成为我们社会的栋梁。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都该采取哪些措施让孩子健康成长呢?
1、建立青春期的预防和反应机制,合理疏导学生的心里和行为障碍。
必须认识青春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必须对学生的青春期反应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必须对学生的青春期行为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必须对青春期学生的行为采取合理的措施。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评估,并采取合理的预防,进行有效的心里干预,让把孩子的青春期反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引导孩子合理释放,健康成长。
2、利用班会、团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里和行为教育
孩子是无辜的,孩子对自己青春期的异常行为是不能控制的。所以我们必须进行适度的青春期特征和行为特征教育。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这个阶段的特殊性,引导孩子自我控制,自我疏导,别让孩子孤独、自闭、狂躁。让他感觉到自己是正常人,树立自信心。
3、建立青春期快乐大本营,让孩子在同伴的快乐生活中得以宣泄,找到自我。
青春期的学生突然迷失了自我,所以就想通过怪异的行为、发饰、衣着来引起别人的注意,真让我们大人看来有些异类,所以就批评、呵斥、谩骂甚至暴打。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让孩子顺从,还经常引来激烈的反抗,甚至出现极端行为。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的优势,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的激情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才能得以展示,学生的情绪就会平和一些,加以合理的心里辅导,会让学生好一些。
4、合理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不要过度要求。
孩子在青春期反应激烈的时候,学习的心思是没有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用学习的压力去压他,用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他,会更加重他的反抗程度。所以在青春期,合理的学习安排会增加学生的青春应激能力,不合理的学习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所以对学习的安排要适度。不要用成绩作为衡量他唯一尺度。
5、建立一个健康的交往圈子,让朋友的健康行为影响他。
篇7
而今,这些“90后”的孩子们天天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不仅吃穿不愁,享受的教育资源也很优厚,娱乐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家长、老师,包括周围的朋友都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用之才,能够在将来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有立足之地,不至于在残酷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于是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优越的教育、生活和娱乐条件。
说到希望,有孩子说,爸爸妈妈就像一对充满希望的鸡,从容不迫地下了个蛋,然后每天守护在鸡蛋旁,把满心的希望注入其中,包括那已经如愿和没有如愿的希望,然后就等着愿望实现。对孩子充满希望是非常正常的,不抱希望的父母还叫父母吗?“没有希望的孩子还有出息吗?我们总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智慧则民族智慧,我们做家长的不努力、不培育希望,这个国家的希望和智慧从哪里来?对孩子充满了希望难道还成了错误、成了罪过?既然注入了希望、家长就有责任尽力培育希望,让希望茁壮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职责内的管理教育,就是所谓的较劲吗?更不要说,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变化迅速的世界,家长们都应接不暇、忙于应对,孩子们就更是眼花缭乱了。在这种环境里,在这个转型期,应对变化是一个不小的课题。再说青春期的孩子还很不成熟,难道家长就只能看着孩子不成熟,任他由着自己的性子,自由闯荡、任性而为?要知道,这时的孩子是最容易“贻误战机”、枉走弯路,甚至踏上斜径小道的。
总有理论说,孩子的成长是在错误的叠加上完成的。根据这个理论,难道我们家长就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犯错误、走弯路、见错不纠?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事实也证明,许多聪明的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明了是非曲直,知晓人生成长的长短优劣,在父母老师的指导下,在青春期很聪慧快速地前行,从而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日后成为社会中最有成效的精英人士!而这个青春期如此重要而关键,时间又非常短暂,真正能够抓住机遇的孩子和家长又能有多少呢?的确不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较劲中,把大好时光荒废了,把良好机遇丧失了,把优越的教育环境放弃了。
篇8
[关键词]家长教育;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4-0121-02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己的关注,尤其是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他们都认识到青少年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在对待青少年成长,帮助青少年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时,要用“青少年意识”来对待他们,而不能把他们当作“小大人”。家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者应了解青少年成长特点、环境及接受教育和家庭等方面的因素,以便与他们融洽相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成人社会。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正在完成从儿童到成年人的过渡,生理、心理上会出现许多令人苦恼的、躁动的和不可预知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海文赫斯特指出,青少年的这些变化都是由于他们在青春期的需要和面对的压力而产生的,青少年在青春期如果能比较顺利地理解并完成以下九个发展任务,就能适应青春期的成长:接受个体的生理和性别角色,建立与异性和同性的新的同伴关系,从情感上独立于父母,获得经济独立的保证,选择职业并为其做准备,发展合格公民所需要的素质和智力技能,获得社会公认的责任行为模式,为婚姻和家庭生活做准备,建立与个体环境相和谐的价值观。
一、青春期的特征
家长、教师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熟悉青少年发展的独特性,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和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正常或非正常情绪、行为方面的知识。
(一)青少年认知特征
1.自我意识高涨
这个阶段青少年的思想表现为强烈地沉迷自我,出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错位。由于二者之间时常出现不统一,导致青少年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信任危机。
2.幻想
此时青少年极富幻想,丰富的幻想源自青少年体验到的强烈冲动和情感。幻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控制情绪、行为冲动的途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满足感。
3.表达的需要
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在家庭、学校和同伴中诉求自我及需要,并表现出为获得独立与父母之间进行种种抗争的冲突情绪和行为。
4.哲学抽象、理论和理想
青少年心中充满了诸如“绝对真理”、“极限真理”等哲学问题,形成他们自己关于世界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常常与权威的既定理论和观点相反。
5.对异性感兴趣
青少年对与性有关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喜欢接近异性,并对之理想化。他们变得非常关注自己的外表和衣着,花大量时间打扮自己。
6.从众
青少年的从众行为和特征经常通过衣着和其他兴趣表现出来。他们喜欢大众文化流行的东西,崇尚歌星、影星和球星等公众人物,与同伴关系密切,有共同喜好和风尚,不论有益或无益,完全沉迷于满足感官的享受,即便引起父母、老师的批评和指责,他们也是我行我素。
7.崇拜时尚
公众人物的穿戴打扮成为青少年追逐的目标,喜欢穿奇装异服,戴五颜六色的首饰,化妆以公众人物的模样为标准,甚至以奇怪的装饰来引起他人的关注。
(二)青少年情绪和行为特征
1.高敏感性
此时青少年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指点和评价,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可能会造成大问题,有时甚至会做出过激反应。
2.情绪波动
快乐和悲伤的情绪反应可能会突然甚至同时发生,情感变化很快,也很强烈。
3.行为冲动
行为冲动常常给青少年和其他人带来麻烦,叛逆现象在这个阶段十分普遍,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4.行为抑制
青少年情绪表现的两极化,往往导致他们可能会出现对自己情绪、行为的过分抑制现象。
(三)青少年社会化特征
1.亲子关系紧张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父母与青少年在独立、权力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进入一个比较动荡、多事的时期。
2.同伴关系密切
进入青春期以后,朋辈交往成为青少年社交的主要途径,它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在这种特有的关系中学习并适应解决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个人与伙伴之间的矛盾,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立场,掌握如何协调关系和处理冲突的办法,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心理和行为基础。
3.师生关系疏离
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再盲目接受一位老师,他们品评老师,挑剔不喜欢的老师。每个中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两位自己最敬佩的老师,也有他们不喜欢的老师。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不喜欢父母和老师控制的逆反状态下,在好奇和探究心理的驱使下,往往会接受外面世界的不良信息,做出错误的事。
二、解决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办法
青少年与成人和儿童有明显的区别。与儿童、成年期的相对静止来讲,青春期是一个充满不可预知的变化阶段。青少年在认知、情感和生理发育等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为自己的身体变化和情绪反应产生困惑,表现出高焦虑和低忍耐的情绪、行为倾向,并努力寻求伙伴、老师和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帮助。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立场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家长要主动参与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系统中来,通过提供各种帮助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个别咨询
心理咨询师向寻求帮助的青少年及父母提供心理帮助,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遭遇的心理困惑,引导他们走出错误的观念世界,客观看待现实,学会爱并接纳他人。
(二)小组辅导
由辅导老师或心理咨询师举办成长性、任务性或探讨性成长小组,由小组辅导者事先确定小组活动主题和目标,通过小组活动掌握例如人际交往、有效沟通、情绪管理等技能。
(三)同伴指导
由掌握一定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的朋辈学生指导其他学生,既可以是同一级的指导,也可以是跨年级的指导。
(四)家庭沟通
通过父母教养技能训练、青少年成长小组和个体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习在家庭中有效沟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增进亲子关系的方法。
(五)课堂讨论
班级学生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活动由辅导老师引导,并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
(六)解决冲突
通过接受过训练的学生辅导员的干预,解决青少年之间的纠纷。
(七)自我促进
青少年采用认识自我,反思自己的情绪、行为来学习如何看待和评价自我意识、自我接纳、信任、责任感、冲突解决、对他人敏感性、应对压力等与自己成长有关的观念及事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理解能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更好地适应环境。
[参考文献]
[1]申荷永.心理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H.T.普劳特.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个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90-01
如今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性发展,张扬的个性体现了青春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班级管理和学生个性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它能够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进行适合学生个性的班级管理,还要在班级管理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高效的班级管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保障[1]。
1.学生个性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影响,个性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1强调自我
如今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也是人的个性塑造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强调自我,一切以我为主,比如喜欢把自己当成大人。青春期是从小孩到成人的过渡期,但是出于青春期的学生通常急切地想要成为大人,在一些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上模仿成人,以求获得长辈的认可。他们会比较偏激,情绪容易波动,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反应会过于强烈。
1.2多种情绪并存
和成人的成熟稳重不同的是,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多种情绪并存的特点,这是由于生理因素决定的[2]。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有时候比较暴躁,但很快他又会展现出友好的一面。有时候比较固执,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但有时候会很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有时候会比较安静,但有时候又会表现得非常高调。这就是青春期的学生多种情绪并存的特点。
1.3叛逆的心理
在青春期的学生往往会比较叛逆。他们自尊心变得非常强烈,无法接受别人的有意或者无意的攻击。他们渴望独立、追求自由,但是父母在这个时候还是会将他们当作孩子来看待,依旧会像以前一样唠叨,事事管着,这和学生的渴望独立相违背,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变得比较激动,会和父母顶嘴,甚至吵架,这就是学生叛逆心理的特点。
2.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班级是学生一起生活的地方,它就像一个家,而班主任就是扮演着家长的角色。班级管理效率往往会影响到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质量。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2.1班主任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落后
班主任承担着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在很多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意识比较落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没有深刻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够重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通常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此来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区别管理,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2管理内容过于片面
很多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取得好成绩,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都可以不管。班主任常常会忽视对学生自主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
2.3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主观
在班主任眼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会受到老师的喜爱。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常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服从管理等作为评价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评价的客观性,也失去了评价意义。
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个性
3.1改善班主任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
对于班主任一些落后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需要进行有效地改善,提高班主任的先进意识,与时俱进,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创造新型的管理方式。班主任要加强现代化班级管理意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以学生为主,担任辅助者的角色。
3.2丰富管理内容
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学生的学习,还要管理好学生的一些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班主任可以开展学生自己组织的班会,以每个小组为单位,一星期轮流一次,并在所有小组都组织过班会后,进行综合评比,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3.3帮助学生展现个性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需要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们展现自己的个性。班主任要认可学生的一些创新思维,并鼓励一些内向的学生尽情展现自我。班主任还要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比如让每个学生写一条座右铭或者个人信条,贴在教室进行展示。
3.4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进行坚持学习的动力,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3]。一个人在自己的兴趣领域更容易取得成功,但在保持兴趣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去努力奋斗。很多名人,比如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他热爱篮球,在篮球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加上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训练,最终成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因此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4.结语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祖国未来的花朵,学生要积极展现个性,在展现个性的过程中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将班级管理进行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化的模式创新,和当代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努力成为适应祖国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军.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173.
篇10
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与家长的交流,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平和的去索其根源,而是一味的打骂;更有家长用眼泪去教育孩子,在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抵触感。所以,我就定期与家长网上交流,讨论如何教育孩子才能更有效?请家长提供与孩子成功的交流经验,成功的教育案例,把这些成功有效的方法进行总结,并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分享,以引起班里所有家长的深思,从而引导家长针对自己孩子开启更好更有效的家庭教育模式。
我曾经反复问我自己:我把学生当成什么?当成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丰富的独立个体?更甚至当成一个朋友?我们用什么评价学生,仅仅是成绩吗?我也问我的家长朋友们,我们把孩子当成什么?是否忽略了孩子们的思考和沉淀,是否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和认知经验?我觉得,与孩子交朋友,去了解孩子们内心的感受,了解他们现有观念的形成过程,才能更好地在教育工作中有的放矢,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更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疏导青春期产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能够合理渲泄,从而使孩子们健康的走过青春期,避免在这个懵懂的年龄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家校双方,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这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经常邀请家长谈及孩子在进步过程中自己思想的变化,让一些家长从把孩子当成一个无知的毛孩子,到尊重孩子个性的独立,所历经的诸多心路历程都分享给大家,以引起许多家长的共鸣。
二、打造优秀班级团队,发挥班集体的凝聚力量
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能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则必须依靠良好的班级管理。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主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主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真正的管理是自主管理。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因此,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班主任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选举产生班干部,进行班干部轮换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委领导班子,并大胆放权给班委,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发挥班委会、团支部的核心力量。这种管理方式,使班级各方面不断呈现新的进步,新的发展。在班干部轮换中,前一任的班干部,都能尽力把新的工作做好,协助新任班干部做好相关的工作,使班级同学团结在一起。
在班干部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班会上,请同学们为班干部提出中肯的批评,班干部就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定期整改,为自己制订短期和长期的工作目标,提高班干部为同学们服务的思想,以同学们为本,真正为班级建设做出贡献。
三、培养正确审美观念,营建文明向上环境
青春期学生,对奇装异服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女孩子开始喜欢长发,男孩子喜欢染发,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就这样一些问题,我一般是和班干部谈一下我的想法,看看班干部是如何认知,也布置一些任务给学生,有计划地开一场到两场班会,通过图像对比及同学们的现身说法,了解在着装和头发等方面,哪些模式更适合学生,更能体现青春的美丽。通过班会,学生基本不需要老师提醒,在着装仪表方面都能够自我检查,严格自我要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学校的各方面硬件条件越来越好,电教设施齐全,教室的整体布局更趋于合理化,那么如何布置班级,打造积极向上的软环境,就是一个班主任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只提出建设性要求:班级整体布置要做到视觉效果舒适,心理感受健康,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发全体成员对班级、对生活、对学习、对国家的热爱。有的学生说,咱们挂一幅中国地图吧,既能了解全国的行政分布,又能让我们时时看一看,互相考一考对方地理知识,强化爱国情感;有的学生说,挂一幅画吧,山水怡人,能放松一下紧张的学习情绪;有的学生说:老师,你的字写得好,写些对我们的期望吧,我们时时激励自己。多好的孩子们啊!有空来我们班坐坐,肯定会让你热血沸腾、流连忘返。
四、注重细节关爱,培养自主管理意识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从一种感性教育模式逐步走入理性教育模式。学生在步入青春期的同时,对自我的认知有所提高,他们要求尊重交流者独立个体的尊严,但又不知道如何树立自我尊重感。
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外现出来的情况,才能设身处地为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我常常在观察学生,平静地看他们的喜怒哀乐,探究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前几天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女同学,情绪波动特别大,持续几天,情绪仍然得不到缓解,然而问题的根源又无从探知。看她和同学们又没有什么矛盾,那问题只能是因家里原因产生。于是一个午后,我找她聊聊家里的情况。
原来,她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过世了,母亲再婚后,和一个打工的男子一起生活。妈妈说,要和继父处好关系。于是,在生活中,她处处笑脸对着继父,可是继父却从来不理她,甚至都不与她说话。这一次更是一个多月都不理她。而母亲好像也不向着她,处处和继父站在同一立场上,批评她,她的泪打湿了我的心。
基于这种情况,我首先和她谈了这种家庭情况下,她应该如何做。向母亲靠拢,对继父敬而不宜过于近,保持适当的距离,理解妈妈在其中可能有的感受。
其后,进行家访,和她母亲有了一次交谈。其实母亲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又觉得要给丈夫面子,所以夹在中间很为难。我也谈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感受,也希望能与她经常就一些问题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