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文化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渔业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渔业文化

篇1

摘要:休闲渔业是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和渔业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本文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对辽宁渔业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从休闲渔业文化景观的运动型、体验型、产业型、观光型和教育文化型等5大类型进行详细解析。这对辽宁渔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1引言

文化景观是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构成某一地域特征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它随人类活动的作用而不断变化、并反映了一个地区外在的或内在的文化特征。渔业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原始的经济活动形态之一,并随着科技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从沿岸渔业逐步拓展到深海渔业。渔业文化景观是渔业活动的劳动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体现,不仅包含产业活动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行为,还包含因产业活动而衍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休闲渔业是指将渔业、旅游和环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健身、科普等活动与渔业有机结合的,实现以一、二、三产业相互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目前,国内外不少相关学者对休闲渔业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外学者侧重于休闲渔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游客的市场细分以及特征、跨学科式地(生物科学人文和经济等)综合研究发展等方面研究。国内学者侧重于休闲渔业的含义和类型、存在问题与对策、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研究;在区域方面中,侧重于山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广东和天津等区域的休闲渔业研究,这些区域把渔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政策来宣传和推广休闲渔业,并提升休闲渔业的品牌度和社会影响力。但是,从文化景观角度研究休闲渔业的相对比较少。

2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分析

海水养殖业是辽宁渔业的主导,这与辽宁气候适宜、水质肥沃,海岸有基岩海岸(港湾型和岛礁型)、淤泥质海岸(平原型和岬湾型)和沙质海岸(岬湾型和堤坝型)等类型多样有很大关系,并且沿岸富含藻类和底栖生物,也是多种鱼虾类繁殖活跃的场所。赶海、打渔是沿海民众赖以生存的技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具有可适应海域的捕捞渔法,以及富有浓厚地方风土人情的渔俗节庆、渔俗文化。捕捞渔法,从古时民间土法到科学捕捞的省时省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海边的渔民从利用简单的手工制作渔具,如用自制弯钩子、自制鱼笼、香味捕鱼、破冰冰河床捕鱼到现在利用科学机械、仪器定位鱼群,在适宜的时间点撒网收鱼使得渔业经济发展有质的飞越。渔俗节庆包括:放海灯、祭龙王、祭海、贴船联等。在民间依然传言渔民吃鱼翻鱼不吉利等特色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渔文化而兴起的节日,如长海县渔民节、钓鱼节、旅顺渔人节,此类节日的兴办发扬地方特色的同时吸引喜爱钓鱼的钓友、喜爱海产的游客,从而加快经济建设发展。各类靠海而建的海鲜市场数目逐渐增加,如大连湾辽鱼水产市场面积14万m2,是大连市政府的民生工程、旅顺海岸桥市场、营口裕兴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都是沿海旅游业吸引游客必备场所。

3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解析

在辽宁省《休闲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关于休闲渔业和文化景观研究,本文将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分为运动型、体验型、产业型、观光型和教育文化型5大类型,也基本涵盖了省“十三五”时期休闲渔业发展的十大方面。

3.1运动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运动型景观包括3点:一为岸上海洋观光活动,如堤钓、垂钓、高空滑索、海岸公园、渔人码头及岩石创意活动。二为海面活动,即在近海处可以体验海钓、水上摩托、水上步行球,深海可包游轮体验。三为海面下活动,即可依据海域情况设有潜水活动、潜艇体验。辽宁海域辽阔,海岸线弯曲绵长,沿海城市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沿海旅游资源丰富,大连地区大黑石海滨浴场可出现罕为人见的荧光海奇景;小平岛一带为海蚀典型地段,营口盖州海蚀则是中国唯一拥有18亿年历史的海蚀景观,形成多种形状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台、海蚀柱、海蚀桥等。合理利用自然的丰富条件为基础建立海岸运动场地,既保留了原有自然风景,又可以增强运动型休闲渔业文化为导向景观的整体美化。

3.2体验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体验型景观重点在于亲自参与。可包括:(1)参与赶海活动,捡拾螺、贝类活动及绿色藻类;(2)参与捕捞作业以及水产加工过程;(3)体验渔村生活、体验渔民劳作、体验民宿。大连甘井子区北部的夏家河海滨浴场位于渤海海峡作为赶海活动的佳地,“钓蝼蛄虾”和“抓海肠子”作为日常娱乐活动,不仅使老一辈市民唤起年轻时的回忆,同时这种靠海吃海的文化也耳濡目染着年轻的一代。浴场周边设施完整,植被葱郁。离岸地区,大连獐子岛海域下生物繁多被誉为“海底银行”,风景美不胜收,如多彩多姿的岛垛岩礁,清澈洁净的港湾沙滩。在体验捕捞作业的同时,可以欣赏自然的魅力。兴城市觉华岛是辽东湾最大的岛屿,有“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之美誉。整体规划为觉华八景区,无论是迎客、怀旧、滨水、文化各区各特色展现都达到一流。

3.3产业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产业型文化景观应该选取能力较强,资源丰富的海域地区加强建设,凸显其特色经济文化,利用科学应用与养护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市场。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由142个岛、垛、礁组成,是闻名中外的海洋岛渔场,也是大连渔业的发展领军地区。近年来,长海县政府应国家号召将“渔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为推进项目改造老旧设施,带动当地渔民成立规范化的渔家旅店,对于废弃船舶进行改造,形成特色消费场所,如水产销售中心、游船海鲜美食大排档、贝壳类工艺品售卖。这为加快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促进当地自营产业的同时,把居住环境也改造了一番,是一种双赢的战略。

3.4观光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以确保交通通畅便捷为前提,根据自然风景设置特色观光路线。由于水是渔业文化的载体,水又环抱岛屿,形成以下3个观光型休闲景观主导项目为:深海环岛游、海滨美食游、观赏渔业游。以沈阳为基点到辽宁境内可供观光的岛屿共25座,其中大连15座,以仙人岛为例,它是一座未经开发的原生态岛屿。白天观赏风力发电厂,游走槐树林,感受兔岛惊涛;黄昏退潮余晖洒落海面如万点金珠。以自然风光为热点,返璞归真为理念的原生态观光是近年来趋势所在。庄河地区观光海岛5座,大王家岛向来以海产丰富新鲜为特色进行观光宣传,依旧以老式的靠海吃海方式进行打捞海产,宣扬当地美食鸡毛菜,清炒杂色蛤。以抹不去的记忆为主题做怀旧体验观光。位于丹东的獐岛则以原始渔业闻名,被称为“万里海疆第一岛”保留原有古渔村,可观光当地渔村渔民的完整生产作业过程。

3.5教育文化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教育文化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包括渔业推广、渔史展示以及渔业教育3点。渔业推广应含有定期举办养殖渔业新技术交流会议、海产品烹饪培训且举办比赛全民参与,进行优秀奖励。渔史展示应对民俗庆典的由来、海岛名称的由来、渔事传说等进行讲解,助于理解海岛文化背景,展示渔村文化。渔业教育应当对渔业海洋生物知识普及,了解海洋珍惜物种、危害性强的海洋生物进行重点教学、设立渔具展示厅、海洋生物分类展示馆等等。祭妈祖、建妈祖庙已经成为以海为生的渔民思想中的一部分。民俗庆典不仅可以吸引投资,而且可增加渔业知名度,如利用长海县钓鱼节、旅顺口渔民节深层加强渔业的文化建设。

4结语

渔业文化景观是特定区域自然环境的变迁、历史的演变、人类活动行为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杰作,因此,渔业文化景观呈现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教育和社会意义。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研究,有助于和服务于辽宁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并对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促进辽宁休闲渔业的蓬勃发展,还可以为其文化景观给予保护开发及改善对策,提升城乡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1):5-6

[2]柴寿升,戴欢丹,王海建,等.休闲渔业资源的分类及其开发评价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7-71

[3]郑岩.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7):80-81

[4]刘勇,赵万民等.城市文化地图与城市文化规划[J].规划广角,2008(8):67-71

[5]王茂军,栾维新,李向诺,等.大连市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设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51-52

篇2

【关键词】语言文化学;英语和维吾尔语;对比

语言文化学是二十世纪新兴的学科。它在借鉴文化人类学理论基础上,将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语言,把语言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的载体,并反映在人的语言思维与表达的方式上。语言文化学视野下的英语和维吾尔语研究就是从语言文化学的观点和视角来研究语言,找到语言中所蕴含的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共性与异性。由于英语与维吾尔语各自拥有不同的语言生态系统,受不同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的影响和制约,呈现出不同方面的差异性。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是主要研究语言词汇中所蕴涵的文化元素及产生的原因。

一、英语和维吾尔语的文化生态学对比

英语发源于欧洲,许多基本词汇来源于古希腊语和、法语和古拉丁语,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法国、斯堪的纳维哑巴、凯尔特和日耳曼等多种文化的影响。随着英国殖民主义的不断向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洲的延伸,英语传入上述地区的有关国家并受到当地文化的不断渗透和侵染,使英语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宗教的和民俗的文化内涵。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古丝绸之路分三线途径广袤的新疆大地,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大动脉,维吾尔族人民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绿洲文化,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交融和汇合,草原文化和绿洲文化的交融和汇合:“草原生态文化”、”塔里木盆地绿洲生态文化”、“吐鲁番-哈密盆地坎儿井灌溉文化”和“旱田农耕文化。新疆的绿洲文化深受中原汉文化和中国满-通古斯文化的影响 。维吾尔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建筑、庭院、舞蹈 、绘画、服饰、说唱、乐器、音乐等民族文化,这些文化都在语言有所体现,这首由维吾尔语所处的语言生态环境决定的。

二、英语与维吾尔族亲属称谓的语言文化学对比

亲属称谓是在一定的亲属制度下所产生的文化符号,它以简单的词汇形式反映复杂的亲属制度。英语亲属称谓简单又笼统,简洁数量少,语义模糊。部分英语称谓只表达一种亲属,如:father(父亲)、mother(母亲)部分英语称谓表达多种亲属关系,如:grandparent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姥姥、姥爷,cousin表示堂哥、堂姐、堂弟、堂妹、表哥、表姐、表弟、表妹,uncle表示伯父,叔父,姨父,舅舅,姑父。这些亲属称谓虽表达多种亲属关系却没有指明具体是何种关系,父系还是母系,长或幼。英语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从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到文艺复兴,西方人一直崇尚独立人格、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主义和提倡自信,强调平等独立。这种注重个性,肯定个人的价值观念使西方人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独立精神。结果之一就是西方社会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家庭从来不以等级身份为核心,提倡人人平等,反映在英语亲属称谓中没有长幼、尊卑之别。维吾尔族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核心家庭,一般包括祖孙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维吾尔族家庭亲属的称谓大同小异,只在祖孙三代的直系血亲之间有明确的称谓,通常都以年龄的长幼分别称呼。维语里除了年龄、性别清楚外,其他关系如父系或者母系,在使用这些称呼时没有严格的区别。例如:维语中同一辈分的,无论是比父亲大的还是小的都称呼为“taha”,祖父母辈分的亲属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都称呼为“qongdada”( 爷爷)或“qongapa”(奶奶),同辈男性无论是哥哥还是表哥或堂哥都称为“aka”,同辈分女性无论是姐姐还是表姐或堂姐都称为“apa”了。

三、英语与维吾尔族禁忌语的语言文化学对比

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从古到今存在于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人们认识水平的低下与征服自然力的小足,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够理解,所产生崇拜、神秘、向往甚至是困惑、恐惧的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敢提及,唯恐有所冒犯 ,不再给人类带来幸福或带来灾难。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或良好的人际关系,尽量避免说些彼此认为不吉利,不能带来好处或损坏彼此特别是对方利益的言语,这就出现了人类语言的禁忌”。

英语中禁忌语反映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信仰基督教,各种宗教词语,如God (上帝),devil(魔鬼),heaven(天堂), hell(地狱),Christ(基督),Jesus(耶稣)等是不能随便使用的。上帝的名字Jehovah(耶和华)更成为英语中最大的禁忌语。 英语中,人们忌言die, dead,而用pass away、 pass out (他离开了),go to a better world(到一个更好的地方了)来代替。另外,英语中,还禁忌说怀孕、上厕所、遭和私生子等。 禁忌语实际就是一种语言的禁忌心理,它以行为联想的方式代替了禁忌本身的原囚分析,当禁忌心理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后,此时的语言便获得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作用。例如,由于维吾尔族过去有“毒眼致厄”的习俗,所以他们 将“bu bala bak qirallik”(你的娃娃真可爱)作为禁忌语。他们担心这样的语言会给孩子、牛羊、庄稼等带来厄运。维吾尔族人忌言缺点和残疾,如一般不说“botak bala”(胖小孩)、“taz”(秃头)、“tokur”(瘸子)、“kor”(瞎子)、“gaqa” (哑巴)。有人生病体质差 身体不好时或病危,禁用语言“kisal kurpisi”(病秧子)、“rak kisili”(癌症)。维吾尔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对自己信奉的宗教和真主不能在言行上有任何的轻慢和不敬,更不允许对其进行衷读、怀疑等,否则就是对伊斯兰教的不敬和冒犯。例如,在信教者面前不能说: (有几个真主), (真主是男的还是女的?) 维吾尔族人在相关的语词(尤其是在餐桌上),禁言“猪”而要用较委婉的语词 (长耳朵的东西)或扇风耳)来代替

四、英语和维吾尔颜色词的比较

在人类的语言中颜色词语拥有极强的表现力,既有颜色词本身的基本意义,又有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引申意义。由于受国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审美观念诸多因素的影响,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通的含义。英语和维吾尔语各自拥有不同的颜色词,这些颜色词所承载的文化也不尽相同。

在英语国家,Red(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red letter day指的就是“纪念日”或“嬉庆日”。因为这样的日子在日历上用红色字体印刷,如圣诞节等。Red(红色)还有夜生活等含义,如a 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 。 在金融、银行的经济领域,red(红色)常指‘负债”或亏损”,因为人们用红笔登欠账、亏损等,于是便有red figure(赤字),red ink(赤字)和in the red (赤字)等。 红色是血与火的颇色。在西方red"(红)也常川作贬义,表示残酷、狂热、灾祸、烦琐、血腥等,如a red battle(血战)、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白色是上帝、天使、美好、纯洁、正义的象征。如:white hands"(公正廉洁的), (下转第141页)

(上接第139页) white knight, Snow White (自雪公主),A white soul (纯洁的心灵),white man(有教养的人)。英语中的green常用来表嫉妒”如green- cued和green- cued monster。 green还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如:He is still green(他依然太幼稚)、green man(新手),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在英语中,blue通常表不快乐、忧郁的情绪。如in a blue mood (隋绪低沉),having the blues(忧郁、沮丧)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等。blue video黄色录像、blue talk(下流的言论)、blue funk(不胜惊恐;情绪低落)、blue joke(猥亵的笑话)、blue law(严酷的法律)、black man (恶魔)、blue-beard(蓝胡子)(比喻凶残的丈夫)。英语中的black (黑色)是禁忌色,表示死亡、凶兆、灾难、邪恶等。维吾尔族人生活在戈壁荒漠包围的绿洲中,艰苦的生活环境,特有的和审美心理,对各种颜色产生不同的联想,使颜色词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ak(白色)、kizil(红色)、Kuk(蓝色)、Kara(黑色)、yixil绿色、 sirik黄色等。对维吾尔族来说,Kuk(蓝色)代表水,kizil(红色)代表火, yixil(绿色)的代表树、生命和希望,Kara(黑色)代表沉着、稳重,ak(白色)代表平安、幸福和纯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艾得莱斯绸裙料,为新僵维吾尔族独创,图案为ak(白色)、kizil(红色)、Kuk(蓝色)、Kara(黑色)、yixil(绿色)相间的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和线条波浪式纹样。而维吾尔族推崇自色,对自色的崇拜到处可见。在维吾尔文化里“aq(白)—是“善良、吉祥、纯洁和正确”的象征,还具有幸福、和睦、积极向上的含义。

五、英语和维吾尔语习语的语言文化学的对比

篇3

①某些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职业培养目标相去甚远,未能体现其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需求脱节。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一般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共同特点,同时又有独自的特色,它需要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部分职业院校一味地复制和模仿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严重脱节,在专业课教学中不能从职业、企业工作环境的角度出发,使得学生在毕业进入后缺乏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加重了企业的二次培训负担。

②某些职业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招生、教学、就业、抓硬件条件建设等常规性工作之中,仅仅在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等管理部门下功夫,却将专业教师和专业建设抛去不谈。这体现了职业院校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目标、意义等认识不够深刻,建设校园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不够深入。

2校企文化对接的方式方法

2.1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同时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二要像企业技术人员那样,有较深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把学生培养为企业所用的实践型人正是职业院校的方向。职业院校在教学中要注重与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重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实用性。而双师型教师正能够满足职业院校的要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首先要走出去,积极地将专业教师送到企业一线锻炼或顶岗实习,增加专业老师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请进来,即从企业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充实到专业教师的队伍中来。学校自己的教师可以通过挂职锻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院校毕业的,对校园文化有着较深的理解,又由于有了企业工作经验,在再次进入校园后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后,会无形中将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态度带入到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来,从而会进一步影响原有的院校办学思想、管理体系等,这种思想还会持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业方向等。

2.2将企业引入到校园

职业院校学生的最关键的竞争力主要在实践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必须引企入校。一要加强学校实训设备建设。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营造出尽可能真实的职业环境;或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促进校企物质文化的融合。二是参照企业需求建设实践课程。各专业在课程实践课程建设中要广泛采纳行业专业和企业专业的建议,课程的编制应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突出实训环节;在教学中要采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法等。要以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为导向,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实时地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到课程中来,让专业设置及课程开发与企业社会零距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深度融合。引企入校,更要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学校和课堂,校企联合办学。定期邀请企业高级管理层或者技术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技术以及规章制度教育,甚至可以外聘一部分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育。学生在校园的课堂中就可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也可以尽早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真正实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紧密结合,营造了全新的校园育人环境,促进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交融和对接。

2.3工学交替加强企业文化认识

近些年来职业院校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其中工学交替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使学生在一定的企业实践中去感悟企业文化。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带着从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对知识的疑惑去企业,企业给了学生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真实的职业环境,缔造了一个完整的职场氛围。学生通过在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锻炼,吸收了企业文化,进一步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消化。职业院校应用工学交替模式,让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培养和熏陶学生,为企业培养直接所用的高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工学交替模式中,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在具体实践中,接受了企业一线人员的的教育和指导,学生通过企业的管理,无形的企业文化渗透,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自身的团队意识。在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每名员工都有自己的分工,从接受任务,到生产过程,到完成任务,所分担的部分都应当保质保量完成。能够保证总目标的顺利完成,是因为从事这项总任务的人都要具有团队意识。学生在工学交替模式中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品质,从而更好地向职业人过渡。

3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

3.1校企文化对接为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而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所以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实施校企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但推行校企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校企合作必然要经过校企文化对接这个过程,没有经过校企文化对接的过程和环节,急功近利而简单搭建的校企合作,没有牢实的根基,只有将校企合作上升到与校企文化对接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3.2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当中激烈的竞争,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专业技能在企业的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能完全从传统教育方法中获得,但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汇融化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因此,让学生在真正的企业文化环境中发展,使学生自身清晰地认识到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总结

篇4

档案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传承历史。企业档案在承载企业历史传承中,自然承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要了解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到底承载些什么,首先要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文化的发展,了解企业文化的载体档案。

1 企业文化

文化是人类活动过程中所生产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它是共性的产物,个性的表现,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某一群体独立于其他群体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是文化在企业中的延伸,是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成果,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我企业区别于他企业的标志。只要是一个团体就会有其独有的团体文化。东风院的文化首先体现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属性,最终表现为东风院的具体个性。自从1973年东风院成立的那天起,它的文化也便产生,它存在与发展的过程便是它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企业文化客观地存在于企业发展之中,无论它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

《企业文化与领导》的作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H・沙恩曾说,人是文化的产物,管理永远要发挥文化的微妙作用,人不可能被技术所控制,控制技术的永远是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管理企业的核心也是人。企业文化理论便是运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于管理之中,用文化力量启发人的内在自觉性,用文化方式改变传统方法,以便提高企业效益,确保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2 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现象和形态却与企业相伴而生是与生俱来的。我国自古就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成果,只是没有把它系统化理论化,没有叫做“企业文化成果”而已。如同仁堂,三百多年历久不衰,靠的是同仁堂的文化。“同修仁德,养生济世”是它的经营文化,它告诉员工看病、卖药、挣钱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看病卖药,医疗患者身心,创造社会财富,修炼社会道德。“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它的职业道德文化。“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是它的质量文化,它告诉生产人员绝不能偷工减料、假冒伪劣。“童叟无欺、一视同仁”是它的销售文化。所以虽历经三百余年,仍是时代名牌产品。今天我们按企业文化理论把它们整理出来,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成果。任何一家企业在自己的管理工作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这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是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东风院在二汽建设初期,“艰苦奋斗”曾激励着老一辈干部员工用双脚去丈量大地山川。“老中青三结合”的职教理念曾解决当时东风院技术人才断层的问题。这些都是东风院在发展工程中形成的企业文化。

3 档案的文化属性决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历史作用

档案是人类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结果的记录,档案的记录过程本身就是文化现象。档案的记录结果是文化成果,档案的文化遗传基因,使之具有文化属性。档案原始的目的在于辅助人类的记忆,如远古社会的结绳、上古社会的策简。随着它的发展,人们发现档案的作用不仅是记忆,还有凭证的价值。今天档案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记忆、凭证的作用还有知识信息的价值。如解放初期,哈尔滨电机厂就是利用解放前美国西屋公司设计的湘潭中央电工厂建厂文件、工艺资料、产品图纸等档案而进行设计的,这就是档案知识信息价值的发挥。档案由开始的实事记录、实事凭证发展到今天档案承载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序知识信息,是档案文化建设的结果。

档案的记忆功能、凭证作用、信息价值决定了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在没有“企业文化”概念的历史时期,自然也没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体系,也不可能有分门别类的“企业文化建设”专题档案,但企业的管理形态、意识形态等企业文化基本要素却是存在的、发展的、有效的。这些客观存在的企业文化要素分散地隐含于企业当时的文件档案、技术质量档案、生产经营档案,存在于各种管理制度档案中。这些是企业的历史、企业的财富、企业的知识、企业的文化。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研究企业文化血脉的延续、历史的传承,要把握好企业的文化发展脉络,才能熟练地掌握企业文化――现代管理方法去管好现代企业。只有通过挖掘沉淀在档案中的文化,才能把握好一个企业的历史,抓好该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我们借用档案的翅膀飞进企业历史天空,对其文化进行梳理、抛光,熠熠生辉的文化成果,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个企业的优秀传统和企业特色。

企业在其历史进程里撒满了企业文化的珍珠,镶嵌于档案的密笈中。在公司档案里细心采撷时就会发现,“为人类社会提供科学、合理、先进的技术服务”是公司积极成长的职业道德文化;“用智慧创造价值,奉献社会回报自己”是公司体现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企业的竞争力在于科技”是公司积极进取的创新文化等。

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建设。物质的文化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如建筑物。而非物质文化建设属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如企业的精神、企业的价值观,不易被接受、保存、传递,它又是企业思想精髓所在,只有通过记录才能转化成物质形式的档案保存并传递。

1 现代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有人说,三流企业拼价格、二流企业拼质量、一流企业拼文化。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它所追求的是文化,它的发展动力也是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灵魂,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为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包含企业的价值观、精神、历史传统、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文化活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新型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通过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才能确立一种为企业员工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行为,使之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东风院虽已导入了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企业历史文化成果的采集力度不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谁拥有文化谁就拥有市场的主动权,谁就会早日建成国际型公司。

2 档案的博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档案的博采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关键。

东风院的设计文件――图纸、工艺资料是我们要记录的档案,东风院发展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规章制度、业务建设、企业信誉等材料,同样是我们要收集的档案。如,东风院经历的三次重大历史转变所产生档案资料,对我们研究企业历史沿革,发展脉络是很有价值的。企业的典型人物是企业楷模,是企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如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汤来苏教授,他的人格魅力对企业能产生深刻的影响,能激励企业一代代员工团结向上、协作创新,成为企业的化身。对于他的档案,已经不再是他个人的记录,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企业的精神、企业的灵魂、企业的文化。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信誉、企业的社会公益活动都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也要建立企业的信誉档案、企业的社会公益档案。博采的档案才能为博大的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长远意义

篇5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本人于2014年6月至7月采取访问法和资料搜集法对广东省东莞市凤冈镇启盈电子厂进行调查。针对该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广东启盈电子厂概况

我厂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竹塘浸校塘工业区内,属珠三角外贸加工经济贸易区是国家定点规划开发电子产业工业区,辟邻清溪镇、塘厦镇地理位置优越,与深圳特区相连,距香港特别行政区仅30公里,交通方便。

该厂为港资企业,最早成立于1979年,主要从事电子游戏机、电子钟、收音机、收放机、CD、MP3、功放、灯饰等电子产品生产和开发产品二十余年,生产规模较大,产品运销欧美日本地区。工厂拥有各种高科技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流水线, 同已有各家要求。花园式厂区环境优美,住宿条件优越.宿舍独立卫生间、生活阳台,太阳能热水设备并特设探访宿舍方便家属探访,食堂实行分制,备有盘并经严格消毒,.厂内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图书室、放映室等娱乐设施;生产车间装有环保空调,工作环境舒适,无毒无害。

舒适的工作环境

二、 企业文化介绍

(一) 以品质为基础

公司逐步健全推行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上坚持"优秀人才、优秀品质、优秀服务"。推行零缺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度。

(二) 以创意为发展

勇于创新,创新是高科技公司的灵魂,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取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永远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

(三) 以成果分享为共同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的分享,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接受批评,改进自我,以优秀的成果造福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对于该企业以上文化的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

三、广东启盈电子厂企业文化管理问题及其原因

(一)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从企业文化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利益与品质的保证较多,相对而言对与员工利益的保证就十分欠缺。比例只用现有的制度,执行起来不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小。由于市场发展迅速,而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完善相应的制度,会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动力,也使得许多员工抱着混口饭吃的态度工作。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在电子厂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虽然在企业文化中也提到了“优秀人才”,但是根据调查很多人都没有受企业任何专业的培训。这也暴露了企业文化体制不能体现企业精神的缺点。

(二) 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很多电子厂员工认为企业文化,那是电子厂高层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也不会想花时间在这上面。更多是考虑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电子厂在企业文化上的宣传力度很欠缺,在调查过程中也有高层说到:现在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去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配合工作,对于如何宣传企业文化感到束手无策。还有些人认为企业只要效率好,企业文化就会自然形成。这也是现在阶段绝大多公司的想法。

(三)在建立企业文化上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

电子厂自身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十分的欠缺,以利益为第一,员工对企业目标缺乏具体的了解,没有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危机感缺乏,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时常表现出持才傲物、工作上由于分工不太合理,出现了互相推诿工作的情况,经常以“很忙”来拒绝参加工厂内的文娱活动,同事间往往只存在工作关系。中层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问题突出,工厂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由专业技术拔尖的员工担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工作压力、工作责任越来越多,管理任务繁忙,对于管理上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导致了企业与员工矛盾重重。

四、完善广东启盈电子厂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议

(一) 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制度

涉及企业本身的利益以及员工的利益,管理制度要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却又不失威信。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取得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追踪全球最新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给予员工不断的培训、深造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广为接纳和储备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形成良好的人才知识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二) 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明确了企业的奋斗目标,就要召集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共同学习,深入的了解企业文化。要不定期询问员工意见,同时创立企业文化特色。如: 人本文化特色、整体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求实文化特色、服务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 建立双向沟通模式,搭建员工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

篇6

1.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又称“职工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价值观、行动目标,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需要全体员工来培养完成的文化形象。它与其他国企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人性化特色。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一切行为的重心,推动着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包含经营之道、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观、企业形象等内容,但是最为核心的还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的全体员工围绕着这个价值观,培养统一的思想,形成主人翁意识,做到“人企合一”,从而达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成为持久的精神推动力。而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手段,它的诞生是与现代企业管理在实践中的产生的,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达到企业管理者的一个管理手段,又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管理文化。

1.2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内涵

企业政治文明建设,是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的工作内容。广义上来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在于让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以党的指导方针为主导方向,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生产行为,为了实现其企业和党的目标,促进企业的进步和整体经济效益而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已经不是国内的自我贸易,而是全球贸易,那么带来的就是经济的多元化,这里会有很多的国外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相互的碰撞和融合,不乏有过激的斗争和不良的行为。在正确向上的思想和错误扭曲的思想中,员工该如何取舍,是一个重要而严肃的考验。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时很关键,要起着正确积极向上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思想,继承优良先进思想,摈弃糟粕,坚持先进性和包容性相结合的思路来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提高思想觉悟。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企业文化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在各自进行的过程中是会有交叉的,而且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而正确向上的政治文明建设能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两者是相互辅助的,但是也有差异。

2.1企业文化与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共同点

首先,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建立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准则的基础上的,来实现民族的强盛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建立,是能让企业的员工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向着一个目标和方向来为企业创造工作价值。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是为了引导员工形成一个正确的创造企业效益的价值观和方向,达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从而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其次,两者的参与者都是一样的,都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比较人性化的,要依据员工的意识,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坚持“以人为本”。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同样是站在员工的立场上,给予主人翁的位置,为员工的未来着想,形成可以利于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两者有着相近的工作内容,第一,就是从规范企业员工的执行行为出发,来促进经济效益,遵纪守法,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第二,在价值观方面,很好的维护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而且照顾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2.2企业文化与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两点,一点就是,出发点不同,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依据企业现有的情况来培养企业精神、文化、形象,带有很多的个性色彩。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出发点在与对企业的员工实行思想上的方针教育,确立正确的统一的思想指导方向。另一点,两者的指导者不同,企业文化的指导者是企业发管理层,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导者是党政府的指导。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共同结合的必要性

3.1双方结合是改进市场经济下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不少企业并不觉得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存在感重要。但是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我们不能顽固守旧,而是要与时俱进。用新的思维、手段来改进新时代下的企业政治文明建设,主要是要具有实际操作性、要以人为本。而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发展具有现代的意义,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结合政治文明建设,两者相互交错中,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员工的参与下,来进行合理的改进,形成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做的到位,文化管理推进有进度,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政治文明建设就必然会进步。

3.2双方结合是企业政治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融合的需要

在企业文化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中,最忌讳“两张皮”,两者完全不搭嘎。两者的结合,必须是相互融合、促进的,要能够解决实际上的问题,和现实中的工作进展有联系,才算是具有实际的效益。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工作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管理员工的精神动力,调动员工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前进和生产。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企业政治文明建设要贴合企业文化,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来开拓员工的思维和视野,让目标更远大,使得工作内容更加的丰富,为企业生产改革提供内动力。

3.3双方结合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21世纪的世界,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脑力工作者越来越多,与传统经济的体力工作者来说,需要更多的精神支撑和内在的动力辅助,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来自企业文化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发挥员工的自我能动力,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是两者必须要做的。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也要适应这些变化,那么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也是要进入市场的,必然的要与国际接轨。而在市场上的表现来说,人们看到一个企业的形象,是看企业文化的,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发言人。企业文化的内涵的丰富与否,跟企业政治文明建设有直接的关系。同样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的调动下也会增强企业政治建设逐步化为物质能量。因此,双方的结合才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文化作为外在企业交流的“通用”语言,加入了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后,能够传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文化语言,同时能吸收其他先进的企业文化,为自己所用。

四、结语

篇7

1、科技创新,突破常规。

2、好人格是成功的基石;读书在于造就完美的人格。

3、你不要一直不满他人,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这样你才能发展、才能进步。

4、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事情的那一刻起并持续累积而成的。

5、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6、工作必须主动去寻求,不应该被指派后才去做。

7、积极从事大的工作,小的工作只能使你的眼界更加狭小。

8、目标应该放在困难的工作上,完成困难的工作才能有所进步。

9、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10、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1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12、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1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1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1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6、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切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忘记昨天、直面今天、迎接明天。

17、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终点。

18、因为有我,所以会更好

19、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20、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有承担更大的责任

21、多一点沟通、少点抱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争执

22、自我提升、良性竞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

23、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24、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您的自觉贡献,()才有公司的辉煌追求客户满意,是你我的责任

25、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26、只有不完美的产品,没有挑剔的顾客

27、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

28、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29、每天进一步踏上上成功路

30、宁可因高目标而脖子硬,也不要为低目标而驼背

31、为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32、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篇8

商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是商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商业企业文化作为商品流通领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括,它不仅渗透于商品流通领域各个过程、各个商品、各个行业,而且融汇在一切商业企业营销活动和管理活动之中。企业文化从思想上指导和控制企业的行为和发展方向,企业管理是对企业业务活动往来和各流程的细节进行管理和控制。两者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达到共同的目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引导,对发展趋势进行控制,都是为了促进企业更好的运作与发展。商业文化的内涵凝聚和贯穿于商业企业管理人才、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及各项管理职能当中,并表现为商业文化发展和商业企业管理进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推动。因此,借由企业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管理效果的实现,是一举两得的举措,推进和实现商业企业管理现代化与商业企业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一、商业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指引职工向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它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和经验。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目标记录了企业在过去生产经营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及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和企业前景。可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导向。卓越的企业文化规定着企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为企业实现目标服务,并会发挥“文化导向”功能,使整个企业和全体成员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指引下保持统一的行动。拙劣的企业文化使企业鼠目寸光,最终会导致企业破产。

国内以“华为事件”、“富士康事件”为代表的跳楼事件,是值得企业反思的因企业文化过于激进而造成的悲剧。在众多讨论中,质疑华为和富士康企业文化的声音最为“响亮”。通过华为事件、富士康事件,类似企业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企业文化,在激发员工生产力的同时,应尽量采用更健康、更人文的管理模式。

本人所服务的企业柳州市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把敬业友善、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工作方针,更多的从关心员工的成长、培养员工忠诚度、提高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操入手,把员工收入的增长作为领导的工作目标,同时给员工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企业内部刊物《百司潮》成为员工展示自我的平台,一年一度的职工同乐会、运动会、书画摄影展,更是把员工凝聚到一起,使员工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已的事业,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自觉努力的工作。员工以成为百司人为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无疑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二、商业企业文化的协调功能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社会和企业协调一致,使企业自觉地为社会服务。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尽可能调整自己,以适应公众情绪,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跟上政府新法规的实施。从文化建设的层面看,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回报社会,无形中给企业带来宣传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柳州市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五星商业大厦通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向灾区捐款捐物,多年来,在贫困地区学校成立“五星班”,帮助山区孩子完成学业,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后,在公众心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优秀的企业形象,从而增强了企业的软实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存在着极其剧烈的竞争关系,企业文化协调功能的一种表现是促使现代企业的竞争走向文明竞争。企业文化是剂,使上下级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保持沟通,减少人为拖延不配合现象的发生,提升企业执行力。

三、商业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文化,是先进积极的工作思想和态度的代表,非常关注内部员工的个人修养和工作态度,是对员工的一种精神支持。企业文化通过其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和支持有积极先进思想和工作能力的企业员工,更加关注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员工在企业内部有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让企业内部员工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荣誉感。积极向上的风气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企业管理的成功,也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精神力量对于企业管理行为的激励作用。

四、商业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有同化作用、约束作用和融合作用,三种作用的综合效果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性作用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自觉形成的内部有序的行为意识规范。企业文化对员工思想及行为的规范性约束,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有效率,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拥有更强的执行力,更有助于实现管理效果与效率。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思想行为的约束作用是推动企业管理执行力实现的重要力量。企业文化中的共同价值观念一旦转变为惯例化的程度,就会产生强制性的约束作用,大大加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同时能够对员工产生极强的融合作用,从而显示出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通过设定目标将企业内部人员紧紧的团结在一起,通过自身精神式的凝聚力量将企业内部形成一股统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具有向心力的企业,工作效率将事半功倍,管理起来也会轻松自如。来自灵魂力量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此外,企业文化还具有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

总结上文,以柳州市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企业文化的功能展示如下图1。

图1 柳州市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功能展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凡的意义,两者的关系可用下图2表示。

图2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商业文化与商业企业管理的组合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在最初阶段,企业管理对文化只是局部认识和利用,文化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在不具备整体文化素质的氛围中,这种选择和运用带有很大的试验性和盲目性。这就要求二者组合起来,而不是简单的结合,这种组合必须是整体的有机组合,不能若即若离,只图眼前利益。这需要在企业文化的整体构筑上下功夫,培养现代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文化素质和人员的文化素质,为文化与管理的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为上升到文化管理的高度而准备好“软件和硬件”支持。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商业企业巨头,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企业文化也在不断的完善,比如沃尔玛,它以其薄利多销原则、日落原则等一系列的理念构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建立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树立人才观念,努力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等等,这些都是文化管理的具体运用,文化的管理是对管理的大发展,然而同时是文化的大发展,也是对人的大发展。从文化的角度讲,它同时上升到管理的文化的高度。

篇9

(一)企业管理阶层缺乏体育文化理念

理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运行前景,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比较晚,大部分企业仍然受到军事化管理方式影响,对企业员工缺乏关爱。在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下,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忽略文化培育的重要作用,更未认识到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也有部分企业管理阶层片面的认为体育活动开展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体育文化建设的效益是一个缓慢、潜在过程,隐性期比较长。

(二)企业缺乏培育体育文化的长效运行机制

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健康运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之所以很多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得不到良好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企业发展运行中,企业缺乏培育体育文化的长效运行机制。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文化制度,在体育文化的开展方面比较随意,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资金支持不到位

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活动的开展均需讲究效益。我国大部分企业着重经济效益的追求。体育文化培育无法在短时间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经费投入减少。大部分企业均不希望在体育文化事业开展中投入过多资金,资金支持不到位,严重影响各项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更何谈体育文化建设。

二、现代企业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对策分析

(一)全面加强企业体育文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企业软文化,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带来经济效益,但其内在影响力不可忽略。新形势下,必须全面加强企业体育文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宣传栏、专题会议等多种宣传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舆论导向,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体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使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全面提高员工身心素质,不仅是企业文明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与此同时,还要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体育运动意识,通过多种体育活动的开展,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指导员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多种创造性的体育活动,积极吸引员工自觉参与体育文化事业的开展中来。在加强企业内部宣传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宣传,真正让企业文化观念深入人心,进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可通过户外广告、大众媒体、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具体操作细节上需关照各项活动开展的名称、口号、器材、服务等因素。

(二)完善企业体育文化制度建设

从整体上来说,体育文化建设事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新形势下,必须加强企业各项制度建设,通过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体育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否则,体育文化只能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运行实际,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而促进企业体育文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文化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需注意,企业体育文化制度建设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站在自身企业运营实际基础上,充分结合未来企业发展目标,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文化制度。

(三)强化资金投入力度

体育文化建设事业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支持。强化资金投入力度,是保障体育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保障。企业需要加强体育设备资源投入力度,加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员工体育运动的经费补贴,进一步激发员工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员工的健康体育消费意识。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人才投入力度,通过专家讲座、集中授课、实训练习等方式,积极培养大量的运动人才与管理人才。

(四)加强政府组织与民间团体的力量支持

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69-01

所谓企业文化即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规范总和。它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说,企业文化不仅涵盖了企业精神、企业愿景、企业宗旨等一系列丰富内容。同时它也以制度形式被员工所遵守,成为企业内部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企业通过树立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核心精神建设,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与集体的凝聚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提高。可以说,这种在团队工作中逐步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凝聚力的象征,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事业单位和企业虽然在经济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其在文化建设上对于精神文化内涵的需求却是一样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事业单位也在尝试着改变管理理念,努力借鉴企业运营中对于企业文化的运用,加大其自身的文化竞争力。从而树立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单位品牌形象。

一、树立核心价值观,重视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其宗旨即是通过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建立,营造出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职工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对企业思想产生认同感,并在其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协调一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在事业单位中开展文化建设,首先需要领导的重视。单位领导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素质。把握文化建设的切实性、有效性。事业单位由于其性质的特点,在人才方面具有优势,职工的个人素质水平也较高。以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儒家文化为出发点,构建企业文化内涵,提炼单位精神,更能为职工所接受,可操作性强。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树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符合单位实际的价值观。积极主动改变观念,在注重塑造外部形象的同时,还应加强内部管理,使文化建紧扣制度建设,进行制度革新。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各级组织的监督、培训作用。党、团,工会组织要明悉工作职责,负责开展文化建设活动,组织职工的理论学习,设置宣传展板、文化专栏,使职工的工作环境,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努力将文化建设的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深入到基层工作中。

二、量化行为管理规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具有作为企业职工在工作中所逐渐形成并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不仅对职工具有约束性,同时也规范着企业的正常运作。这就需要企业各项制度,有一套明确详细的标准,实行各部门管理的量化和规范。在人事制度上,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确立配套的聘任、奖惩制度,职工通过技术考试与业务考评竞聘上岗。

日常工作中,定期举行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实时进行量化考核,并建立与考核结果相一致的奖励机制。改变以往科研专项、成绩均摊、奖励同级的笼统做法。奖惩制度要分级细化,确保制分配的合理性。在管理制度上,建立详密的制度规范。这其中应包涵:财务管理制度、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出差制度、接待制度及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制度。各部门在确定年度、季度工作目标后,要对工作计划进行及时的总结、汇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今后工作的方向。

三、引导激励职工,发掘科技创造力

企业文化是连接企业和职工的纽带。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就是,重视“人”的作用。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首要目的都是增强职工的集体意识,强调自身的归属性,进而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就需要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强调整体观念,为职工构建美好愿景,使职工充分意识到单位发展与个人进步的直接关系。而规章制度既要对职工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又要激励职工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改变职工以往“工作跟着文件走”的固有模式,不断的引导、鼓励职工自发地完成工作,并在工作中,找方法,讲经验。同时,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业务潜力,在单位内部定期开展技术讲座,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交流,并鼓励“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职工的创造性,实现科技创新。为职工提供休闲娱乐的文体活动场所。努力丰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鼓励职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尽可能的为职工开放锻炼场所,午休时间定期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生理保健的视频,使职工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得到提升。使职工在工作之余,更好地放松身心,并得到道德素质上的熏陶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停于表面,它需要一直贯穿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始终。

事业单位只有以思想教育为内涵,以文化管理为纽带,加大制度的约束和奖励机制,不断发掘职工潜力,以个体带动整体的高效发展。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突出全员参与的集体意识,以协同合作、强化管理为目标建设企业文化,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

参考文献:

[1]褚洪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合力效能.现代企业文化,2010(23).

[2]徐洁芝.事业单位加强企业文化的探索.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