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品牌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品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牧业品牌

篇1

一、县畜牧业品牌建设采取的措施

1、依靠畜牧业科技创品牌,与塔里木农业大学产、学、研多次合作,推动畜牧业产业化提档升级。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效、优质畜禽良种,广泛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现代先进养殖技术、信息技术。同时,有重点地培训一批有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青年农民企业家,使他们成为培育畜牧业品牌的骨干力量。

2、通过展销会、宣传媒体助品牌,积极开展各种特色畜禽产品的宣传推介活动,为县畜禽产品进入周边地区牵线搭桥。多年参加地区组织举办的玉石文化旅游节暨手工羊毛地毯节。

3、实行标准化生产,夯实品牌基础。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畜禽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一方面,制定和推广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畜禽产品认证,重点加强肉羊、肉牛、家禽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地区级乃至自治区级优质品牌。

4、加强质量监管,维护品牌信誉。一方面积极帮助重点生产企业、种畜禽良种企业、专业合作协会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启动畜禽标识溯源系统建设,从源头上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对畜禽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测。

二、县畜牧业品牌建设情况

县畜牧业以分散养殖为主,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水平不高,目前为至,还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只有规模较小的鑫牧养殖场和新合种禽场两家企业以及9个乡镇畜牧专业合作社,还没有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导形成的畜牧业品牌,我县畜牧业品牌建设总体滞后。

三、县畜牧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畜牧业快速跃升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县远离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运输成本较高,县为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有食用现宰新鲜牛羊肉产品的传统习惯,且消费量巨大,剩余可用来深加工的牛羊肉产品原料较少,不利用产业化发展。

2、生产融资矛盾突出。畜牧业生产发展融资难度大,金融部门支持力度小,养殖业贷款门槛高、额度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更快更好发展。

3、疫病防治矛盾突出。由于外部环境重大疫情发生趋于频繁,特别是少数养殖户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接受免疫预防注射,增大了预防免疫工作难度。

4、肉牛、肉羊产业缺少上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企业是品牌创建的主力军,但我县畜牧企业较少,且资金不足,规模较小,科技能力较弱,很难创立自己的优质品牌。

5、交叉管理矛盾突出。动物食品安全执法难度较大,如畜禽屠宰销售市场由多个部门管理,增加了执法难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今后,我们将大力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畜牧业品牌建设。

1、坚持实施畜禽产品品牌战略不动摇。要研究制订扶持品牌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畜牧业品牌的积极性;研究制订科学的品牌发展规划,避免创牌工作的盲目性;及时指导各畜牧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畜牧业品牌的创建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整体推进力。

2、要进一步搞好畜禽产品品牌营销活动。要充分利用广告、媒体、会展等形式,大力宣传畜禽产品品牌,挖掘品牌内涵,拓展品牌市场。

3、要加强畜禽产品品牌的开发、整合、管理工作。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畜禽产品行业协会,搭建畜牧业品牌建设的广阔平台;加强对畜禽产品品牌的监管;同时,要加强品牌权益保护,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和仿制产品,理顺经营秩序。

篇2

【关键词】有机;生产;生态

1 前言

“生态立省”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牧民的增收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是新时期青海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之祁连山南麓,青海湖西北,是青海省主要牧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5773.29 km2,占全省面积的3.5%,其中天然草场和宜建人工草场235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05%。2008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农牧厅将青海天峻县梅陇村列为生态畜牧业试点村落,从而开启了有机畜牧业发展之路。2013年,青海天峻县明确指出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为目标,积极开展天峻藏系良种羊、天峻藏系羔羊、野血牦牛、奶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认证,促进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由此可见,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正逐渐成为本县发展品牌。鉴于此,本文对于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给予充分的论述,为今后本地区有机化畜牧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现实意义

2.1 发展有机畜牧业是现阶段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在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峻县畜牧业发展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显著。首先,从畜牧产品的生产来看,多是以传统产品为主,涉及高端类、未来发展主流类产品较为少见。其次,从肥料使用来看,有机肥逐渐减少,化学肥料所占比重增多,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最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是较为严重。就本县而言,大约有30%以上的草地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当中,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养牲畜的数量与日俱增。草地退化也是草原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而草地退化也带来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植株变矮,生产力降低,土壤沙化,为沙尘暴提供沙源等等。发展有机畜牧业可有效调整畜牧产品结构,以绿色产品为导向,满足社会大众对绿色纯天然食品的需求。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充分利用牲畜排除的污物,运用合理技术,经过生态发酵制作出有机肥料,对于控制草原污染有着积极作用。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把牲畜头数适当降下来,让人们集中精力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畜产品的质量,这对于防治草地退化保护生态大有裨益。

2.2 发展有机畜牧业可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提高本地区畜牧产品竞争力

有机畜牧业是一项密集型的劳动产业,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力过剩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发展有机畜牧业,打造畜牧业产品有机品牌,可以在无形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从而为本地区畜牧产品走向国际打好基础。此外,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目前本地区畜牧业粗放发展,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也很有帮助。比如说, 2001年,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海南苗族自治州建成23万多平方米,200多户农牧民的青藏高原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本县的载畜量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畜牧产业也得到升值、牧民收入也得到持续增长基本上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于各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3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对策

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虽然在个别县市已经进行了试点,但是总体来看,还尚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从青海天峻县辽阔的草地资源来看,大部分尚未被污染,基本上具备了发展有机畜产品的天空、土壤与水体。即便对一些农区而言,发展有机畜产品也要通过一段转换期来进行。关键是要有这个观念与认识。

在此,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政策出台的同时,要拟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加以落实。同时,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加强监督和控制,不能将政策流于口号,口号流于形式。其次,在目前大面积推广有机畜牧业生产不现实的现况下,可在本县某个村落先行建立一个生产示范区。在生产区内按照有机产品生产销售的要求成立相对封闭的物质循环生产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源,保证土壤、水体、天空清洁、干净、无污染、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添加剂,完全依靠天然牧草放牧与饲养牛羊,并根据放牧家畜的自然习惯进行饲养管理,生产合格有机畜产品要求的原料牛、羊、骆驼等家畜。示范区试验成功之后,可将经验推广开来,实现大面积的普及。最后,加强宣传和立法监督。有机畜牧对于牧民来说尚且是个新鲜事物,由此政府要加大宣传,让民众知晓有机畜牧的含义、意义和益处,引导大众积极消费有机畜牧产品,进而刺激有机畜牧产品的生产。在有机畜牧产品消费数量增多之后,政府要加强立法,监督市场对于有机畜牧产品的销售买卖,完善有机畜牧产品的品牌认证。推广起初,可以设立有机畜牧产品代销点,制定市场买卖窗口,谨防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

总的来说,有机畜牧业发展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潮流。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国内将形成一个新型的有机农牧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化的格局。同时,这种商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也将迅速攀升,并将获得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丽,程洪杰,李元龙.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08):68-70.

[2] 李冉,董昊.绿色贸易壁垒下的有机畜牧业之路——兼论海南省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J]. 中国农业信息,2005(06):56-57.

[3] 郭映义. 依法民主管理引领牧民群众发展现代畜牧业——河南县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有机畜牧业工作中的独特作用[J].青海草业,2005(02):87.

[4] 王国钟,建原,娜日斯. 青海省门源县有机畜牧业发展优势与对策[J]. 内蒙古草业,2004(03):41-43.

篇3

“十二五”期间,河南县委县政府发展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有机畜牧业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有机农业、生态工程、循环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河南县资源和产业优势,遵循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加快有机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步伐,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使源自青藏高原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畜产品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使牧民群众在发展有机畜牧产业中得到更多实惠,积极打造全国有机畜牧业第一县并建成在全省乃至整个藏区有影响的有机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

园区引领,推进有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坚持规划指导建设。以《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规划》为建设依据,规范和合理设计建设内容,捆绑使用好各类项目和资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企业、合作社、牧户的经营行为,在此三者间建立利益攸关的紧密利益联结体,以“公司+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园区建设成为集畜产品研发、检测、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园区。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已入驻园区的青海佰盈丰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雅可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聚能活力源饮料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基础上,完善制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办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着力引进一批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入驻园区,对有机牛羊肉、乳品进行精深加工,坚决摒弃过去那种低水平、资源消耗型的畜产品加工模式,提升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推进示范区发展主导产业形成核心产业群,以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尽快组建成立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科技引领,推动有机畜牧业科技创新。一是建立较为科学完整的有机畜牧业工作数据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化和共享制,健全牲畜溯源系统和有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有机牛羊佩带耳标,实现从“草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提高有机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二是协调科研单位围绕有机畜牧业发展,开展优质牧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种植、防灾减灾、健康养殖、牦牛藏羊良种繁育、高原家畜寄生虫病综合防控、药物高效低残留、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研究,为有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保护良种,打造有机畜牧业知名品牌。按照“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选育推广藏系欧拉羊、牦牛等优良畜种,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扩大品牌畜种覆盖面,努力提高有机畜产品质量和产出能力,努力把自治县建设成为藏系欧拉羊、雪多牦牛和河曲马优良畜种示范区,扩大品牌影响力,创造品牌效益。

人才引领,提升有机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继续实施有机养殖明白人和经纪人培养计划。依托牧区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雨露计划等,加大对牧民群众有机养殖技术知识培训力度,每户至少培养一名有机养殖明白人,教育群众按照《有机养殖技术规程》的要求,不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产品,使基地生产的牛羊肉、乳等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为标准化经营奠定基础。二是培育壮大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精心指导培育、实施订单牧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草场、牲畜、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养殖大户和养殖能手集中,在企业合作社、牧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和服务契约关系。将草原生态奖补机制、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有机畜牧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提升服务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三是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有机畜牧业。

篇4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007-03

1 积极扩大规模

近些年来,武汉市新洲区畜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9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3.77亿元,占大农业比重1/3,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352元,激活社会投资4.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3万个,生态养殖小区成为全市样板,产业规模化水平居全省之首。种种产业特征标志着新洲区畜禽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立足良好发展基础,面对各级政府重视畜牧业的重大发展机遇,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要想创建“全省畜牧强区”,必须采取以下7项对策。

争创“全省畜牧强区”,优化产业布局是前提,扩大生产规模是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键是要在优化产业布局过程中扩大生产规模,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优化产业布局。

(1)充分利用良种蛋鸡在李集、三店、凤凰等地形成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禽蛋产业板块。按照规划,有计划地扩大种鸡生产规模,全面推行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养殖。

(2)充分利用生猪养殖在邾城、辛冲、仓埠等地形成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板块。重点加强种猪“三群”(核心种群、繁殖种群、生产种群)建设,不断加快生态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步伐,推进适度规模生产。

(3)充分利用徐古、旧街、潘塘等地和“一江三河”成片堤坡草场的草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示范养殖区,建设肉牛板块示范养殖基地。

(4)充分利用西部 “两湖”地区水体资源优势,全面推广渔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集中建设以水禽产业为特色的规模化、标准化板块生产基地。

(5)充分利用阳逻、汪集、三店等地形成的畜产品加工优势,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到2011年,全区家禽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只,其中良种蛋鸡饲养规模过1300万只,禽蛋总产量13万吨,生猪饲养量达到80万头,以生猪为主的肉类总产量8万吨。不断延伸畜牧经济产业链,使畜牧产业化覆盖率达到80%。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50%以上。

2 着力构建品牌

不断巩固 “升阳快乐猪”、“灵星”健康保洁蛋、“酉之味”绿色鸡蛋、“汪集汤食”、“武兴牌”系列蜂产品等十多个已有的畜禽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提升品牌产品的销售率和覆盖率,同时大力发展新的畜禽产品品牌,积极创建名牌,进而全面构建新洲畜禽产品品牌支撑体系。

(1)着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抓紧已有的品牌,积极运用现代畜禽产品市场营销理念,勇挑重担、勇当“龙头”、勇立潮头,在宣传造势、质量保障、包装改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实施由品牌到名牌、由国内向海外发展的战略构想。

(2)切实抓好品牌创建与培植。紧紧围绕一些具有新洲地方特色的畜禽产品,做好品牌文章,充分运用陶河烧鸭、三店牛肉、灵星保洁蛋、明星源肉制品等在武汉地区市场上形成的名气和人气,通过有效的行政介入,策划和引导生产业主组织起来,成立工商组织机构,统一生产规范、统一产品商标注册、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运作,逐步使这些产品走向品牌化。

(3)积极拓展品牌效应。坚持国家颁布实施的农产品产地认证、绿色农产品认证标准,不断发展和挖掘全区品牌畜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全力拓展品牌效应,发挥品牌作用,促进我区畜禽产品走上品牌化、市场化轨道,使产品工厂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率均达到80%以上。

3 有效改善生态

抓住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按照大力发展“两型”农业的要求,创新畜牧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走循环、生态、环保、安全的畜牧经济发展道路。

(1)大力推广生态畜禽养殖小区生产模式。要把建设和发展生态养殖小区,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畜牧经济的一项基本举措,扎实抓好养殖小区与所在地区农业土地、周边环境之间的科学链接工作。重点是要充分利用生态畜禽养殖小区所提供的有机厩肥、沼肥,改善农业土地结构,增加土地有机质含量,抑制土地生态条件恶化。

(2)大力推广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利用畜牧业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改善、改良功能,大力发展“渔鸡结合”、“渔猪结合”、“猪果结合”、“林鸡结合”、“猪菜结合”、“菇鸡结合”等立体式、生态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经济性和环境友好式发展。

(3)大力推广节粮型畜牧经济模式。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农作物蓄积太阳能的全部产物中,约占3/4的产物可通过畜牧业再生利用,转化为对人具有更大作用的高级肉蛋产品。充分利用畜牧业的再生再造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农作物不可利用产物的开发利用。通过大力开发生产秸秆饲料、牧草饲料等途径,促进新洲区节粮型畜牧经济的全面发展。

4 全面提升技术

新洲区现有享受国家和省市级专家补贴及取得高级畜牧兽医技术职称人员18人,有中级畜牧兽医技术职称人员168人,可谓畜牧专业人才济济。全面完善和构建积极的技术支撑体系,要着力在以下四个层面。

(1)进一步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在现行“以钱养事”机制前提下,逐年增加“以钱养事”经费,健全街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技术队伍,维持街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有效运转。

(2)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科技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全区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服务和指导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整体科技水平。

(3)进一步加强现代畜牧兽医高新技术成果的利用与转化。突出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畜禽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技术以及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不断加快推广普及力度。

(4)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载体建设。切实加强畜牧兽医科技网络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和建设一批新型的畜牧兽医专家大院,逐步建立一批畜牧业高新科技企业。

5 切实加强服务

建设完善的畜牧兽医服务保障体系,夯实新洲区创立全省畜牧强区、保障新洲区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1)全面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提高新洲区畜禽自主良种繁育,自主良种供应的能力。要在推广畜禽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形成自我发展的良种推广机制。

(2)全面构建饲料供应体系。在全区大力支持和组建2~4个大型饲料企业,发展新洲区饲料工业。重点加大桔杆饲料、棉菜籽饼等非粮食饲料的开发。逐步将全区低产田区、堤坡丘林地区、东北部山区改造成牧草生产与种植加工基地。

(3)全面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科学制定和实施新洲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逐步实行以街镇为中心的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全面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

(4)全面加强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坚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方向,把发展畜牧产业龙头,培植畜牧社团服务组织作为产业化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要通过组织引导和给以有效的政策支持,在全区组建2至3个省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全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覆盖率和整个产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6 严格依法兴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和我国制订出台的农产品生产标准,针对WTO种种技术壁垒,全面落实动物防疫、产品检疫、品种改良、饲料监测、兽药监管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继续大力推行“防检统一,诊疗放开”的兽医工作机制。紧密联系畜牧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全区种植业结构,坚持以现有的饲料生产场(户)为依托,全面落实饲料的抽查检测制度,大力发展配合饲料,保障饲料质量安全。切实加强对兽药市场的检测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巩固和发展核心种群的品种改良服务体系,依法取缔和严格淘汰伪劣种源,确保产业发展的种源质量。切实加强对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测与监管,确保上市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7 及时配套政策

沿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及时出台和完善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支持畜牧经济的发展。

(1)大力支持畜牧业项目建设。要在项目用地、规费、信贷、电力、交通、安全、保护等方面,制订和落实积极的支持政策,促进畜牧业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健康发展。

(2)积极搭建以政府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方式,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整合社会力量,组织举办和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经贸会、洽谈会、展示会、订货会,为发展畜牧业提供周全的服务。

篇5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拥有大面积的可利用草场面积,面积达1.1亿亩,尤其是东部三县一市为农牧区,再加之草场单位面积畜牧业产值低、草地生产水平及物质基础薄弱等因素,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势在必行。

“扎实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及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海西特点的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以这个目标作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海西,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海西州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奖励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群众参与生态畜牧业建设、合作社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成为引领牧区生产、组织、分配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

“梅陇”破荒畜牧业跨越发展

2008年,在天峻县梅陇村开展的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成功探索出了“以草场承包经营权、牲畜折价入股,劳动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谌〕辏利润按股分红为主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经营模式”的“梅陇模式”涌向潮头,成为该州生态畜牧业建设的主推模式。

至今,在全州牧区15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7个生态畜牧业联合社依然可以看见梅陇模式的身影,初步实现了草地畜牧业资源集约化、资产股份化、生产专业化等向好环境,开创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生共赢”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新局面。

梅陇模式的成功在海西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不断创新和丰富生态畜牧业建设发展的写照。以此模式作为辐射覆盖,在海西各地已经不只是一个梅陇模式,更多的是根据各地鲜明特色而探索出的一个个诸如“转产转业型”“社企联姻型”“三产拉动型”“联合三产型”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新模式的推进,改变了过去合作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足,组织调动了牧民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的积极性,实现了自我发展,加速了国家政策导向的落实。而且,改变了过去项目到户、分散建设的方式,以全新的“支部+合作社”的组建模式,实现了牧区基层组织和生态畜牧业建设相互促进,在提升合作社模式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额外惊喜。

截至目前,该州近82%的牧民已自愿加入合作社,部分牧业村社入社率达100%,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这让更多的牧民群众参与到了生态畜牧业建设当中,共同参与建设、共同致富成为大家一致的目标。

股份“改造” 合作社“如虎添翼”

倾力推进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造是海西自梅陇模式后的又一大重要举措。在推进工作中,海西以提升生产要素整合、优化畜群结构、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行管理等为主要内容,这些工作的一一推进,无疑为当前合作社的发展注入了崭新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该州38个试点合作社扎实推进草场整合划区和畜群重组工作,有序开展数据统计、建档立卡、股权证填写等步骤。经过相关部门统计,该州试点合作社入社牧户已达到1599户,整合草场面积1624万亩,整合牲畜29.3万头(只)。

股份制改造主要通过生产要素资源重组,开展牲畜组群、种公畜集中管理、牲畜鉴定和选种选配,畜种、畜群结构得到优化,草地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利用,打破以往以家庭为主的小而散的生产方式,进而向以合作社为载体的股份制发展方式迈进。目前,该州规范运行股份制经营的合作社能繁母畜比例由前5年的40%左右提升至70%以上。

在积极推进试点单元建设的同时,海西按照“坚持主次兼顾,统筹推进”的原则,积极鼓励非试点合作社在没有列为试点合作社的情况下,主动作为,积极投身于试验区建设。

像都兰县艾里斯台和科学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就率先成为试点外的股份制改造成功样本。艾里斯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已经被查汗西里联合社吸纳为成员社,迈出了联合社由村级联合向跨乡镇联合的第一步;都兰鸿格尔、茫崖行委嘎斯浩特、格尔木明根台吉3个生态畜牧业联合社的24个成员社股份制改造工作正在推进中。

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根深蒂固”

13个试点合作社产业发展项目、21个大学生领办合作社创业基金项目、12个试点合作社发展能力提升项目等一批项目的稳步推进,为海西全面推进生态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政策保障。

重点推进合作社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海西畜牧业资源优势和牦牛、藏牛、茶卡羊、蒙古羊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以打造绿色、有机畜产品特色品牌为目标,加快了天峻县玉舟联合社玉舟藏羊牦牛、格尔木那陵格勒合作社蒙古羊、乌兰巴里河滩合作社茶卡羊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商标建设,实现了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

针对天峻县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建设,完成有机藏羊牦牛认证工作,取得了有机产品活畜认证证书,认证范围覆盖天峻县10个乡镇,认证藏羊28万只、牦牛9.6万头。完成6个有机生态牧场和8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同时,扎实推进高效养殖技术推广项目,从项目实施效果来看,实现了母畜营养均衡、繁殖率稳步提升、幼畜断奶期提前的目标,加快了幼畜出栏,经济效益明显。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老干部领办合作社发挥了“事半功倍”的帮带引领作用。涌现出了以王洛、李科等一批退休老干部帮带合作社的典型,他们中有的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有的担任工作顾问,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特点,破解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贴近了与当地牧民的关系,为合作社在决策、政策、技术、服务支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强联动畜牧业发展“新业态”

“构建生态畜牧业联合社经济实体是破解当前合作社产业发展规模不强,有效带动生产经营能力薄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过程漫长,品牌建设和畜产品附加值不强等诸多问题的有效载体。”在海西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发展研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揭示出发展联合社的必要性。

如果把合作社比作是各村独自发展的“小集市”,那么联合社就是跨入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大超市”。联合社主要通过鼓励和引导,按照“科学管理、统一规划、地位平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原则,自愿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

在2个县级联合社和5个乡级联合社中成员社覆盖面已达到63个,形成了跨村社、跨乡镇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格局。

为了推动联合社规范化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在联合社下面设立滚动发展基金,制定了联合社滚动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扶持联合社成员优势特色产业,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先后投入滚动发展基金963万元,用于联合社饲草料加工厂、规模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及综合大楼、引进优良等级母畜等一二三产建设。

天峻县草希生态畜牧业联合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壮大起来的。在生格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用好、用活草原生态补奖资金,率先开展了联合发展三产建设,筹集1200多万元资金,在县城建设了一处集住宿、民族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生格大酒店,占地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所得收益实行按股分红,实现了“一产”支撑“三产”、“三产”反推“一产”发展的多产融合互动机制模式。

同r,联合社还专门成立了牲畜防疫、剪毛、畜产品及饲料拉运等专业综合服务队,在服务于成员社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专业综合服务队还将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有偿服务,壮大和提升联合社专业化服务水平,有效发挥联合社辐射带动作用,做到有的放矢。

随着生态畜牧业联合社的稳步推进,其影响力和辐射面正在不断向农牧区纵深推进,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凸显。目前,部分非试点合作社积极递交申请,纷纷要求加合社“抱团”经营,都兰县宗加镇12家合作社、格尔木乌图美仁乡9家合作社和茫崖行委3家合作社主动参与成立乡(镇)级生态畜牧业联合社。

服务“加码” 激发新活力

海西州在推进试验区建设中,围绕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建立融资服务机制、夯实产业发展等基础方面,多措并举,创新服务,激发合作社发展活力。

通过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金融服务中心,加快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进程,促进了合作社规范运行和组织化程度提升,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并且以合作社需求建设为导向,建设内容按照合作社理事会提议、社员大会表决、县农牧局审查、州农牧局审核批复、省农牧厅备案等程序确定,推行项目建设资金折股量化,加速合作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生态畜牧业社会化服务和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径。牵头组建成立了以财务管理、技术服务和政策宣传、项目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生态畜牧业购买社会化服务,已在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和组织运行方面取得了实效。

接下来,海西州将把试验区建设单元全部纳入牲畜保险范畴,积极开展合作社牲畜保险工作,强化科技推广和服务,实现对试验区主导产业技术服务的全覆盖,组织开展生态畜牧业发展、合作社管理运行和电子商务技能等培训活动,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更有效、更科学的外部环境。

篇6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发展畜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是一个政治方面的问题。研究畜牧业发展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畜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不管是畜禽的饲养总量,还是畜牧产品的产量都呈现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来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当前我国畜牧业的产值已经占据国家农业总产值的近40%,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也非常多,在畜牧业发展良好的地区,其收入已经占据总收入的40%以上,在进一步保障食品价值和保证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地方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陆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畜牧品牌,为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畜牧业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畜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畜牧业处在一个传统饲养跟现代化饲养相结合的阶段,但是,传统饲养仍占据支配地位,主要是规模不大、品种复杂、人畜混住和粗放式经营。一些地方还存在畜牧投入不是特别充分、畜牧产品加工存在一定隐患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加上畜牧饲养环境质量不是很高,因此动物疫情多发。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基层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限制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农经济逐渐转向商品经济。在家庭养殖不变的情况下,要扩大畜牧的规模,就有可能出现牲畜跟人争夺空间的现象,这造成很多家庭养殖的环境非常差,粪屎满地、蝇虫乱飞、污水肆意排放,给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恶劣影响。

1.2 畜牧诊疗机构比较乱,导致治病难

畜牧诊疗机构的监管工作可以使动物的疾病得到控制和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也可以防止动物疾病传播和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就目前情况来看,畜牧诊疗机构的管理、服务和队伍建设都与这个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保障公共卫生的安全。从执证上岗这一方面看,畜牧诊疗机构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机构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动物诊疗许可证》,甚至什么都没有就开始进行动物疾病诊疗活动;有的机构是具有关营业证件,但是没有根据国家的相应规定进行年审;有的机构的相关证件早已经过期作废;还有一部分机构是租借其他人的证件作为活动开展的依据;有的甚至还存在伪造、涂改证件开展诊疗活动的现象。从从业人员的职称上看,高、中、初级职称的都有,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职称也在开展诊疗活动。从从业资格上看,绝大部分人员都没有任何职业资格,将近一半的人员没有进行注册和登记,在对牲畜进行诊疗的时候,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或知识面不广泛,主要依靠口头的传承或者相应经验的积累进行诊治;还有的是理论水平不低,但实际操作技术比较差,对于疑难病症的操作能力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1.3 畜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因受相关利益的驱使,一些养殖户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养殖,有的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在过去几年,“苏丹红”、“瘦肉精”等事件接连发生,给产品使用人员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影响。然而,由于传统养殖户高度分散,因此难以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2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就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跟种植业相比较,畜牧业可为人类提供更加有营养的产品,在我国具有比较广阔的前景。

2.1 建立现代化的畜牧产业

建立现代化畜牧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任务,可以进行畜牧产品的品牌建设,发展相对优质的品牌畜牧业。对于基层分散养殖户,需要及时做好农村养殖卫生宣传与教育工作,大范围的建立卫生通道,将对牲畜排泄物的管理落实到位。主要可以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村民养殖知识的宣传,对于有互联网覆盖的地方也可以选择互联网作为村民宣传的媒介,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知识讲解,增加宣传教育的效果。

2.2 积极完善畜牧诊疗体系,解决畜牧生病问题

要统一和规范诊疗机构的名称。根据相关规定,诊疗机构的统一名称应该是“畜牧诊所”,而动物医院需要能够实施基本的胸腔、腹腔或开颅手术,要有3名或者3名以上的职业兽医坐诊,而且营业面积也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开展诊疗活动的时候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做保证,诊疗室、手术室以及药房等要与动物食品或者饰品等分隔开来,要具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和消毒设施,还要具备基本的污水处理设施;选择的地址要符合防疫条件,要具备独立的出入口,且出入口不能设立在院内或者居民区,不能跟建筑物的其他用户使用同一个通道,选择的地址离学校、医院、养殖场等都不能少于200m。

2.3 关注畜产品质量问题

相关部门要加大畜产品的监管力度,争取让人们的餐桌上出现放心的畜产品。对于分散的养殖户进行统一监管,充分挖掘农村养殖户的潜力。

3 结语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养殖规模在一步步扩大,养殖场的数量在一步步增加,这是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专业化和规模化,这也是实现小农户跟大市场对接的重要基地。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将不断加大,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过程中,技术因素等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晓敏,冬花,木尼热.对放牧管理及其以草定畜的再思考[J].草食家畜,2012(1).

篇7

1.1畜牧业近年来发展快,但是畜牧业规模小、比较分散,大多数养殖场在农村,以散养为主,存在畜禽混合饲养,卫生环境条件差,畜禽舍简陋,管理技术水平低,主要是以小生活为主,很难形成大规模化养殖,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1.2全州畜牧业的发展和收入还是低于经济作物种植的收入,农民还是以种植经济作物作为主要的生产,畜牧业只是作为副业发展。以畜牧业养殖作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比较少,没有大规模和技术水平高的畜牧企业,在畜牧业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上没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不能调动其他农户发展养殖的积极性。

1.3动物疫病威胁着养殖业的发展。由于畜牧业的发展,流通的频繁,用药的不规范,使得动物疫病的种类增多,治疗也变得很困难。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给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还有一些地区防疫做的不到位,技术人员缺乏,应急预案几乎没有,经费紧张。还有与外国接壤的地方,贸易频繁,也从外地带来了疫病,也对畜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1.4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全州比较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很少,有的地方虽然有,但是服务也跟不上,存在着的牲畜交易有场无市的现象。

2对策及前景规划

2.1加强领导工作,转变发展观念首先要做好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发展畜牧业,加大宣传的力度,推进健康的绿色养殖。加强畜牧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步伐,使养殖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升,向生态化畜牧业养殖发展。

2.2推进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增加对养殖业的资金投入,吸引外资和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畜牧业中,加大政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高科技的龙头企业,建立养殖业产业基地,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发展壮大。通过发展“订单牧业”、“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使企业和养殖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每年启动100多个新农村畜牧养殖示范村建设,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建成仔猪繁殖村、生猪肥育村、肉牛育肥村、肉牛养殖小区、茶花鸡养殖示范村、茶花鸡保种村等,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3做好畜禽品种改良和饲料基地的建设引进畜禽品种,来对地方品种进行改良,提高其生产性能,保留原来优良的特性,规范畜禽生产和经营。尤其是做好对版纳茶花鸡、版纳斗鸡、滇南小耳猪的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好保种区、保种场、基因库。建立婆罗门种牛繁育场,同时加强配种站建设,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良种的覆盖率。做好饲料基地建设工作,根据当地的养殖畜禽数量,确定饲料饲草的种植面积,种植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做到饲草饲料和畜禽的供求平衡。

2.4完善服务体系,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州、县、乡、村的4级服务网络,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功能,尤其是做好市场信息分析和预测、品种改良、防疫和检疫、草地建设、科技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篇8

1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发展中确确实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畜牧业快速发展和资金短缺、土地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畜牧企业融资难、用地难,尤其是平原地区,闲散土地急剧减少,基本农田红线不能逾越,土地流转困难,严重制约了规模养殖的发展,成为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生产结构不够优化。肉牛、奶牛等草食牲畜发展依然相对较慢,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种养结合不密切,循环链条不畅,畜禽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然较少,产业链条短,产销衔接不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奶业出现倒奶现象等都是产销不紧密的直接体现。

3)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国内畜牧业效益低与国外畜产品价格倒挂矛盾日益突出,国外畜产品成本低,我国畜产品成本高,国外玉米、奶粉价格比国内低一半左右,必然导致进口量增加。目前,国外优质低价畜产品对国内畜产品冲击已经显现,导致我国畜产品处于弱势竞争地位,将会引起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

4)养殖粪污治理任务艰巨,大部分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或是根本没有处理设施,不仅造成有机肥资源的浪费,而且给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甚至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5)大型养殖企业扩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无序性,生猪规模场发展表现尤为突出,造成生猪生产过剩,生猪价格低位运行,致使养殖企业亏本经营长时间难以扭转。

2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措施

在今后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中,要结合本地实际,秉承科学发展观,大力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拓展完善产业体系,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深入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畜牧业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把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来抓,利用国家支持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要求,对中等规模以上养殖场(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逐步达到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分离,净道、污道分离,辅助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规范。

2)加强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是增加附加值、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关键环节,是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战略重点,按照“产品精、品牌响、增值高”的要求,加快经营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推广,提升加工层次,丰富加工种类,通过努力,形成不同层次、种类齐全的畜产品加工体系。

3)推进生态养殖工程。加强农牧结合,促进生态发展,指导养殖场户改进畜禽养殖栏舍结构和生产设施,推行生态养殖、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工艺技术。支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沼气池等粪便处理设施,在有条件的大中型养殖场实施沼气发电项目。推广养殖-沼气、种养结合等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4)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带动。首先要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做好现有建设项目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并积极争取国家、省产业政策和项目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其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学习外地招商引资的经验和做法,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系,吸引外地畜牧企业来投资兴业,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5)强化科技支撑。畜牧部门要把干部职工的全员培训和轮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集中轮训、远程教育、网络视频授课等形式,广泛开展培训活动。

篇9

1 畜牧业结构基本现状、特点

目前,全县畜禽出栏达到:牛1.7万头、猪87万头、羊47万只,禽4100万只、兔16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17万t。畜牧业产值实现1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6%,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658元。通过推行规范化管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全县畜牧业呈现出以下情况。

1)养殖规模化。目前,全县已有规模化养殖场6100余个,规模化猪场1660个,规模化肉禽场3240个,规模化蛋禽场500个,规模化肉牛肉羊场280个,规模化兔场200个,规模化特种养殖场120个。

2)生产标准化。养殖场,实行生产标准化。场区内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建有规范的消毒室、消毒池、病畜禽隔离区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区。监管兽医至少每周对养殖场巡查两次,对饲养、免疫、用药、用料、死淘、无害化处理、消毒、疫病防治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管。

3)经营产业化。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龙头带动,加快基地建设,畜牧业形成了经营产业化的格局。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了全县畜牧业经营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4)畜禽良种化。目前,肉鸡、肉鸭、蛋鸡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三元杂交猪普及率达到92%,肉羊、肉牛、奶牛良种覆盖本文由收集整理率分别达到64%、82%、92%。

5)管理科学化。开展基层兽医站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加强乡镇兽医站的管理和建设,完善基层动物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控能力,提高管理现代化畜牧业和为广大养殖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 畜牧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县畜牧行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经济欠发达,投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没有。

2)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受土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数量较少。

3)个别乡镇在贯彻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政策方面还不够到位。

4)个别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不高。有些养殖场建设标准参差不齐、档次较低,粪污无害化处理相对薄弱。

5)创品牌的意识不够强,缺少品牌效应。

6)基层畜牧兽医站体制不完善,自负盈亏。现行的畜牧兽医体制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3 今后畜牧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措施

今后我县做优畜牧业的发展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政策和法规,以标准化建设、自然养猪法等技术推广为契机,围绕生产安全、卫生、优质畜禽产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标准化体系,提升我县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篇10

    1海北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海北州是青海省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农牧资源得天独厚。全州以高寒草甸类草场为主,天然草场面积264.8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32.83万hm2,年平均产草量8.6kg/hm2,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9.07万hm2(平均1500kg),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3万hm2(平均50kg/hm2)。海北州畜牧业生产连续保持了20多年的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底,全州畜牧业实现增加值7.02亿元;存栏各类牲畜335.58万头(只);其中羊存栏280.8万只,牛存栏50.51万头,其它牲畜4.27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165.03万头(只);各类肉类总产量39848t,其中:牛肉12495t、猪肉3298t、羊肉23950t。2010年牲畜出栏率、繁活率、商品率分别达到49.2%,85.12%,43.64%。母率比例为57.83%,其中羊的母畜比率为59.23%。畜牧业各类生产指标,推进季节畜牧业生产方面都走在全省牧区的前列;适龄母畜比例、牲畜出栏率、商品率较青海省平均水平分别高6.67%,12.47和11.72个百分点。

    通过多年的草地建设,已有40万hm2缺水草地基本得到利用,多数牧户已实现了“五配套”建设。全州围栏草场达120.7万hm2,占可利用草场的51.8%,冬季草场全部实现围栏;建设人工草地12.07万hm2,大大提高了抗灾保畜能力。定居牧户数量12175户,全州累计定居房屋面积3744hm2,78%的牧户实现“五配套”;牛羊育肥户数量12610户,年育肥出栏牛羊150.96万头(只)。

    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州共组建各种农牧民的专业协会56个,会员近万人,“企业+协会+牧民”的经营形式和产业链逐步培育形成。全州参与到农牧业经纪人队伍的人数达900多人。建设了“皇城苏吉滩现代化高效草地畜牧业示范区”、“刚察县牧草引种科技示范基地”、“海晏县牛羊育肥基地”等3个州级科技示范区。打造了一批畜产品品牌,海北羔羊、祁连藏系羊、西宁大白毛等知名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海北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2.1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低

    高寒草地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总体上尚未达到主动防御自然灾害和平衡四季草料生产贮备的能力,生产经营仍处在“数量型”、“分散小群型”、“生产原料型”和“季节营地制”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中,靠天养畜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分散,管理粗放,产业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标准低、产品质量差,畜牧业整体效益不佳。

    2.2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劳动者素质低

    在较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体制下,许多实用科学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致使畜牧业科技含量不高。海北州农牧区文盲、半文盲占13.6%,小学文化程度占45.8%,文化水平低,生产第一线科技人员紧缺,科技意识较淡薄,新成果、新技术推广缓慢,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严重制约着海北畜牧业向高层次和可持续发展。

    2.3疫病防控能力弱

    “小而全”的牧户经营方式,造成农牧区大部地区动物防疫体系机构残缺不全,队伍不稳,人才匮乏,经费短缺,疫病诊断及化验设备等基础设施短缺落后,防疫措施难以落实,这些都不适应于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市场经济的需求,缺乏家畜规范化健康养殖技能。

    2.4市场流通不畅

    目前,海北州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形成,商品生产尚不能完全以商品流通为前提,生产与流通之间缺乏联动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协调,其结果初级产品生产者就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3优化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海北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1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较小规模养殖和分散性经营生产模式,绝大部分是粗放式饲养管理经营,导致科技参与不够,存在工艺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高耗低效等问题;在兽医卫生方面基础较薄弱,由此而带来的诸如人畜混居、畜禽混杂,交叉感染、疫病难控,动物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饲养场对大气、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等严重问题。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优化管理配置生产要素,把牲畜、草场、畜棚等以股份等形式联合起来,由合作组织统一组织管理,统一生产、产品统一销售、统一服务、统一制定发展规划,统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走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促进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利用好的现有畜棚等基础设施,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益。要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将畜禽良种工程、畜用暖棚、人种草地种植、畜疫综合防治等畜牧业项目优先向生态畜牧业倾斜,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3.3建立健全牲畜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化水平

    牲畜品种良种化是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核心,引进和培育良种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繁育体系,进一步扩大良种数量,提高良种普及率,利用其杂种优势进行高效牛羊肉生产技术开发,特别是打造具有海北特色品牌的羔羊肉生产技术开发,同时继续搞好海北高原型藏系本品种选育提高和牦牛提纯复壮工作,提高本地当家畜种群体素质和个体生产性能。

    3.4抓好“龙头企业”,搞活畜产品市场流通

    “龙头企业”是联结农牧民和市场的纽带,营销市场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命线,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关系到产业化展的成败,所以在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和贸、工、牧一体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