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御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山洪灾害防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山洪灾害防御

篇1

一、基本情况

(一)编制目的

(二)预案范围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机构

(二)职责分工

三、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

(一)划分标准

(二)划分情况

(三)危险区基本情况

四、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系统

(二)预警级别与标准

(三)预警程序及方式

(四)预警信息处置

(五)山塘水库险情处置

五、转移与安置

(一)转移原则

(二)转移安置方案

六、抢险和救灾

(一)抢险物资储备和调用

(二)救灾程序

七、附图

附图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范围图

附图2**村山洪灾害危险区转移安置方案图

一、基本情况

(一)编制目的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拦洪设施(山塘水库大坝等)溃决等原因,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其中由暴雨引起的山洪最为常见。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乡(镇)地处**流域上游,域内山高坡陡,峡谷众多,多数村庄和居民房屋沿溪谷分布。由于一些小溪流源头短,落差大,洪水易暴涨暴落,山洪灾害防不胜防。为扎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的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山洪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本乡(镇)山洪灾害防御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乡(镇)境内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所有村庄及企事业单位,其中**溪流域的**村和**溪**村为山洪灾害易发区,为本预案确定的重点防御区。本预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山洪防御工作变化要求,每3-5年进行一次修编。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机构

成立乡(镇)、村两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机构,在上级政府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山洪防御工作。

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即防汛防旱指挥部)

指挥由乡(镇)长担任,缺位时由党委书记代替;副指挥由分管副乡(镇)长担任;乡(镇)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转移安置、应急抢险、后勤保障等四个工作组。

2、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由村党支部书记任指导员,村民主任任组长(缺位时由党支部书记代替);下设监测预警、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三个工作队。

(二)职责分工

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1)、制定和完善本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开展预案演练,负责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责任落实、队伍组建、物资储备、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

(2)、掌握全镇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和预警信息。

(3)、督促各村定期对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及山体开裂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

(4)、险情、灾情发生前,及时组织危险区群众安全转移避险;出险出灾后,及时组织抢险救灾,落实灾民安置及做好恢复生产,社会稳定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的各项工作指令。

指挥:负责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有指挥调度、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镇总动员等指挥权。

副指挥: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信息监测组:负责收集与传递县防汛办、气象、国土等部门的各类信息,及时掌握本镇各村反馈的山体开裂、滑坡、溃坝、决堤等灾害迹象,负责本镇区域内暴雨洪水的预警、预报和险情、灾情动态分析,及时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安置组: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负责组织危险区群众按预定的路线转移,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

应急抢险组: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快速、有序地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为工程抢险、群众转移安置提供物资及安全保障等后勤服务工作。

2、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主要职责

(1)、制定和完善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群众参加预案培训演练,落实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

(2)、掌握本村山洪险情动态,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并向村民预警。

(3)、组织巡查人员按规定对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和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点进行监测巡查。

(4)、动员和组织本村群众安全转移避险及参加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稳定全村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防御工程与非工程的建设等工作。

指导员:做好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成员的联络协调,检查督促本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落实情况。

组长:负责全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随时掌握本村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根据乡(镇)指挥部的防御抢险命令和本村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组织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监测预警队:负责本村地质灾害点、危房、危险区、山塘水库的巡查监测工作,及时反馈汛情信息,并按组长的命令预警、报警信号,必要时挨家挨户上门通知。

转移安置队:在收到转移命令后,负责转移本村危险区的人员到指定安全点,转移后做好群众财产的清点保护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工程未出险以前,协同转移队进行群众转移;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抢险救灾。

乡(镇)、村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及责任体系见图。

**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人员及联系方式

乡(镇)防汛防旱指挥部

指挥:副指挥:

成员:

信息监测组

负责人:

成员:

转移安置组

负责人:

成员:

应急抢险组

负责人:

成员:

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

成员:

**乡**村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人员及联系方式

**村山洪防御工作组

组长:指导员:

成员:

监测预警队

队长:

队员:

职责:

负责本村降雨观测、山塘水库及堤防安全巡查并预警信号。

转移安置队

队长:

队员:

职责:

负责转移本村危险区内居民到指定安置点,人员转移后转入参加应急抢险。

抢险救灾队

队长:

队员:

职责:

工程未出险前参加本村危险区内居民转移,工程出险后负责水工程抢险。

三、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

(一)划分标准

根据有关规定,按照受山洪灾害危害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

1、危险区:指在10年一遇以下洪水时,易造成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严重破坏的易受灾的危险区域。

2、警戒区:指在10~20年一遇洪水下,会造成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破坏的区域。

3、安全区:指在20年一遇以上洪水才会有山洪威胁的区域。

(二)划分情况

根据洪水调查及防洪现状分析,并结合各村的地理位置,确定本镇的分区如下:

1、山洪灾害危险(重点防御)区:**村、**村。。。。

2、山洪灾害警戒区:**村、**村。。。

3、其余为安全区

(三)危险区基本情况

行政村全村危险区(易发区)警戒区

户数人口户数人口户数人口

合计

四、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系统

山洪监测系统由县、乡(镇)、村分级组网,自动遥测与人工测报相结合,主要监测内容有降雨情况,水库、河道水位,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信息。各村确定1-2人为本村山洪灾害巡查、监测及预警员。

为及时掌握各种信息,规定各行政村负责人、各村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各山塘水库安全巡查员为突发性暴雨、山洪报汛责任人。各报汛责任人要及时报告,即做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人向村防御山洪工作组和镇防汛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可直接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考虑到短历时局部暴雨具有突发性和局部性,还需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山洪监测工作,做到一有情况,便能及时掌握。

(二)预警级别及标准

1、预警级别

根据暴雨山洪的特点和防御现状,确定三个级别预警指标,分别为三级预警、二级预警和一级预警。

2、预警标准

凡符合下列条款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一般汛情,三级(橙色)预警:

(1)、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达到70~100mm,或3小时降雨量达到50~65mm,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30~45mm,降雨并可能持续;

(2)山塘水库水位在汛限水位以上,且预报未来24小时有大到暴雨。

(3)镇防汛防旱指挥所认为有必要橙色预警的。

凡符合下列条款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较大汛情,二级(黄色)预警:

(1)、气象部门台风黄色预警(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台风影响,平均风力达到7级以上);

(2)、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达到100~150mm,或3小时降雨量达到65~90mm,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45~60mm,降雨并可能持续。

(3)山塘水库或堤防发生险情的;

(4)镇防汛防旱指挥部认为有必要黄色预警的。

凡符合下列条款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重大汛情,一级(红色)预警:

(1)、气象部门台风红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达到10级以上);

(2)、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超过150mm,或3小时降雨量超过90mm,或1小时降雨量超过60mm,降雨并可能持续。

(3)山塘水库或堤防发生重大险情的;

(4)局部区域已成灾,且灾情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或镇防汛防旱指挥部认为有必要进入紧急状态的。

山洪预警标准划分表

警报

等级短历时降雨(mm)警报

标志

1小时3小时24小时

三级

警报30~4550~6570~100橙色

二级

警报45~6065~90100~150黄色

一级

警报≥60≥90≥150红色

(三)预警程序及方式

1、预警程序

按照县防指镇防汛防旱指挥部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具体见图示。

2、山洪预警方式

乡(镇)防汛指挥部用电话直接通知到各村,各行政村到各户的预警信号为铜锣、高音喇叭、电话等方式。如有险情出现,由各村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设置为:

二级预警时:间断性地敲击铜锣或用高音喇叭人工播音,播音三次,每次三分钟,间隔5分钟,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动员全体村民提高警惕,危险区内人员做好撤离准备。

一级预警时:持续急促敲击铜锣或用高音喇叭连续发出警告,表示险情已出现。危险区人员必须立即按预定路线有秩序的转移到安全区域。

(四)预警信息处置

1、三级预警

(1)乡(镇)防汛办在收到县防汛办的预警通知后,信息监测组立即投入工作,并将信息通知到乡(镇)防指全体成员和相关村山洪防御工作组,乡(镇)防指副指挥上岗指挥,其他各应急组集结待命;

(2)村山洪防御工作组在收到县、乡(镇)的预警通知后,指导员、组长及各类责任人进岗,并将信息通知到危险区农户提醒注意安全防范,监测预警队加强对山塘、水库、堤防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

2、二级预警

(1)乡(镇)防汛办在收到县防汛办的预警通知后,信息监测组立即投入工作,并将信息通知到各村山洪防御工作组,乡(镇)防指全体成员进岗,驻村干部第一时间赶赴联系村,转移安置组、应急抢险组进驻重点防御村庄地段,做好人员转移等一切准备工作;

(2)村山洪防御工作组在收到县、乡(镇)的预警通知后,工作组全体成员和所有村干部立即进岗到位,通知危险区、警戒区内的人员进行转移或做好紧急转移的一切准备工作,巡查预警队对山塘、水库、堤防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昼夜巡查;

3、一级预警

(1)乡(镇)防汛办在收到县防汛办的预警通知后,将信息通知到各村、组、户,乡(镇)防指全体成员进岗到位,启动预案,实施全乡总动员,转移安置组、应急抢险组和有关乡镇干部立即赶往重点防御村庄地段,做好群众转移安置,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村山洪防御工作组在收到县、乡(镇)的预警通知后,各应急队和全体村干部挨家挨户到危险区、警戒区内的农户,做好人员的转移安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巡查预警员对对山塘、水库、堤防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昼夜巡查;

4、信息中断时

县、乡(镇)、村信息中断后,乡(镇)政府立即派人赶往相关村,并设法尽快与县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各村山洪防御工作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启动预警程序,组织指挥躲灾、避灾、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山塘水库险情处置程序

1、险情种类

(1)二级险情:大坝出现塌坑;大坝出现小范围纵向裂缝;大坝渗漏浸散,暂不会对山塘水库大坝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

(2)一级险情:水库、山塘水位迅速上涨接近校核洪水位,洪水可能漫坝;大坝迎水坡或背水坡出现大面积滑坡;坝体形成漏水通道且水流浑浊,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溢洪道山体滑坡、塌方,阻塞溢洪道。

2、险情的发现与报告

(1)巡查员按照《水库大坝巡视检查制度》要求,对山塘水库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险情后,立即向村负责人报告;

(2)村负责人接到巡查员的报告后,立即到现场查看,确认险情后立即向乡(镇)防汛指挥部和县防汛办报告。

(3)乡(镇)负责人接到村负责人报告后,根据山塘水库下游人员情况及险情有可能对下游造成影响时,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人员转移、疏散和抢险工作。同时,立即向县防汛指挥部和水利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制定应急抢险方案。

3、预警程序

(1)、当水库、山塘大坝发生重大险情,有可能溃决时,用电话或口头通知下游各村、分片负责人及相关单位责任人,各村及分片负责人逐级通知到每户村民,必要时采用爆竹、打锣、广播等进行预警。

险情为二级时,通知群众做好转移准备,当有关专家分析判断为重大险情并继续发展时,立即组织实施人员转移;险情为一级时,立即组织水库下游人员转移。

(20、解除警报

经过抢险,使大坝转危为安,不至于溃决时,由山塘水库大坝现场抢险指挥解除紧急状态。

五、转移与安置

(一)转移原则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负责转移的责任人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可采取强制转移措施。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并在明白卡上标注。

篇2

(涪陵南沱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400000)

【摘要】南沱镇地势南高北低,南部边缘以山地为主,其余部分为低海拔河谷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明显,以易风化的紫色沙壤土(石谷子)和粘性土为主。由于地貌,地质条件,气候特征,最容易引起山洪暴发,从而发生山洪灾害。因此做好对该镇的山洪灾害的防御关系到该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该镇的长足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山洪;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应急性防御措施;平时性防御措施

On NANTUO town and mountain flood prevention measures

Zheng Jia-hong

(NANTUO town of Fuling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Chongqing400000)

【Abstract】NANTUO town lying South High North, the southern edge to the main mountain, the rest of the hilly area of low elevation valleys, subtropical humid monsoon climate, seasonal precipitation significantly to easily weathered purple sandy loam (Dan Guzai) and clayey soil based. Due to topography, geological conditions, climate, most likely caused by flash floods, which occurred in flood disasters. Therefore, a good for the town´s flood disasters related to the defense of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of the people of the town, on the town´s rapid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Flash floods;Defense;Mountain flood emergency defense measures;Usually of defensive measures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拦洪设施溃决等原因,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在我镇频繁发生严重威胁我镇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做好我镇山洪灾害的防御是极其重要的。

1. 南沱镇地理特点

南沱镇位于涪陵主城区东北长江南岸,西距涪陵主城区24公里,东距丰都县城23公里。幅员面积67.14平方公里。辖11 个村1个居委,74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12245户,37292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45449亩,其中田17068亩,土 28381亩。其地理特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1水系分布。

南沱镇位于主涪陵城区东北长江南岸,西距涪陵主城区24公里,东距丰都县城23公里。幅员面积67.14平方公里。境内溪河流总归长江水系:一是龙驹河,发源于罗云乡境内,龙驹村内径流地10公里,至马颈子注入长江;二是百洞溪,发源于罗云乡境内,流经秀山、金鸡两村,径流4.5公里,至金鸡村百洞溪口入长江;三是大洞溪,发源于土地坡乡境内,流经关东、南沱、坪平3个村,径流5公里,至治坪村大洞溪口注入长江。此外尚有龙驹村河堰沟长约3公里、太阳溪长约2.5公里、连丰村郭家溪长约2公里、睦和村龙望沟长约4公里等。以上溪河均注入长江。镇域内已成的蓄水工程有:小(一)型水库(塞马口水库)一座,山坪塘703口。

1.2气象、水文及暴雨洪水特性。

(1)镇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呈立体分布特征。常年平均降水量1200~1400毫米,主要分布在5、6月,平均降雨最多的月份为6月份。近几年经受最大暴雨强度分别为2010年7月9日、2015年6月1日及2015年6月17日。春、夏两季降雨频繁,降水强度大,降雨量占全年的67~71%,秋、冬两季气候干燥。降雨量占全年的29~33%。4月中旬至7月中旬4个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60~70%。

(2)由于受自然山势对冷暖气流的扰阻,造成低气急流有的利形,形成暴雨频繁,强度大、历时短,溪河道坡度陡,洪水汇流迅速,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及地质滑坡。

(3)本地1小时、6小时、24小时不同频率暴雨特征值(见表1)。

1.3地形地质。

镇域地质构造处于尖山子山北翼,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分布于石栏、瑞龙、燕窝部分地区,其余为浅丘地貌及长江河套地貌发育。石栏山耸东部边缘,西北部为长江南岸浅丘地貌及长江河套地貌。境内土壤主要有水稻土、冲积土、沙泥、黄泥、“石谷子”黄泥等土种。境内最高海拔为红碑村7组人头山,海拔约700米;最低海拔为龙驹村1组三块石,海拔146米;境域大多海拔在160米~450米之间(南沱集镇海拔约200米)。

2. 南沱镇山洪灾害的原因、特点

2.1山洪灾害的致灾原因。

(1)我镇的丘陵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

(2)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我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雨分配不均,常年平均降水量1200~14000毫米。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山洪灾害。

(3)现有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老化是造成抗拒山洪灾害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我镇虽现有小(一)型水库一座、经整治山坪塘703口,蓄水设施良好。但建于六七十年代的排水堰渠20公里和喷灌池,都因年久失修,导致淤堵,排水能力大大下降,反而成为我镇存在的巨大大安全隐患。

(4)由于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溪渠道边任意乱倒、乱建、乱挖,导致溪渠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下降。

2.2我镇山洪灾害特点。

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溪河洪水泛滥造成的我镇人民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我镇山洪灾害一般表现为局部性和地域性的空间特点及骤发性和反复性的时间特点。

(1)季节性强,频率高。主汛期集中在3~6月份,而这段时间也是以洪灾害的多发期,近十年来,在2006、2009、2015年均发生较大洪灾,更为严重的是今年的洪灾,导致省道104涪丰路南沱镇金鸡路段的交通中断。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由于我镇地势南高北低,根据调查分析和指标测算,在东部红碑片和龙驹片,极易发生山洪灾害,而且破坏力也极强。而南部的焦岩片相对来说发生的频率较低,破坏也小得多。

(3)来势凶猛,成灾快。山洪汇流快,主要集中在大洞溪和百洞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下游,往往几个小时成灾受损,令人防不胜防。

(4)破坏性强,危害重。山洪灾害常常瞬间成灾,猝不及防,山洪、泥石流造成渠道垮塌、溪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受淹,民房倒塌等。因突发性强而猛,其危害性、破坏性更大,特别是在人员伤亡等基础设施损坏方面往往大大超过平原地带。

(5)恢复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对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群众几十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许多被山体滑坡、泥石流破坏的果园等基础设施几年甚至几十年难以恢复。

3. 防御措施

防御措施表现在应急防御和平时防御两方面:

3.1在应急性措施中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3.1.1建立山洪灾害预警级别:

(1)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降雨强度及降雨范围和我镇的实际情况,将山洪灾害预警分为3个级别:

当气象部门预报雨强度为暴雨时(24小时降雨量50~100mm)为山洪灾害危险预警,称为三级预警,即(黄色)预警。

当气象部门预报雨强度为大暴雨时(24小时降雨量100~200mm)为山洪灾害中度危险预警,称二级预警。即(黄色)预警。

当气象部门预报雨强度为特大暴雨时(24小时降雨量大于200mm)为山洪灾害高度危险预警,称为一级预警。即(红色)预警。

3.1.2做好预警实施程序。

为让群众及时躲灾、避灾、减少山洪灾害损失,在一般情况下,按镇村(居)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同时根据我镇的设施现状,预警灾害信号发送是:镇防汛指挥部与村居委会、水库、村组用电话发送,一旦发现险情时发送采用电话、无线语音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预警,信号发送者均为单位责任人。在4~6月汛期,镇、村(居)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相互之间均用电话联系。村、组必须明确1~2名责任心强的信号发送责任人,在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严重险情信息后,信号发送人必须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出报警信号。如遇紧急情况(大体积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库、重点山塘、河堤工程的洪水即将漫顶或坝体出现裂缝、管涌、滑坡、有溃坝可能时),村、组可直接通过电话报告值班领导和值班干部。分级预警实施程序如下:

(1) 三级预警实施程序:

接到区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知将有暴雨发生以及的三级(黄色)预警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三级(黄色)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准备。当接到三级(黄色)预警后,名有关人员就迅速上岗到位,注意观察雨情变化,并加强防范。

(2)二级预警实施程序:

接到区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二级(橙色)预警时,或降雨量达到警戒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溪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同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山洪,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同时要加强巡逻,降雨后,每间隔一小时由带队的镇干部向当天镇防汛值班的带班领导报告巡逻情况,并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即使未出现问题,也要定时进行联络,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要立即报告县防汛指挥部。镇领导要迅速赶往该地区,指挥抢险救灾。

(3)一级预警实施程序:

接到区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一级(红色)预警时,或降雨量达到危险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溪河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时,一级(红色)预警,

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镇主要领导根据事前的分包任务,在降雨前到达分包区,靠前指挥,降雨后,每间隔半个小时由巡逻带队的镇干部向分包地区的镇领导报告巡逻情况,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众报警。群众接到警报后,立即向事前指定地点撤离。在报警以后,要立即报告县防汛指挥部。卫生、交通、电力、通讯、民政、公安、预备役等镇防山洪灾害指挥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1.3做好人员的转移安置。

转移安置的原则是: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人员,后警戒区人员。信号发送和转移责任人必须最后离开山洪灾害发生区,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人员安置的方法应本着就近、安全的原则,采取分散、到户、到单位、搭棚等安置方式。

3.2平时性防御措施。

(1)查险处险。

汛前,镇、村(居)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2)宣传教育群众的防灾意识。

镇、村(居)要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设施、会议,即发资料、办宣传栏窗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御山洪灾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体防治措施,防治的范围和地点,防山洪的组织机构和职责、联系方式,紧急避灾的程序、信号、临时转移的安置方案、转移的路线、地点、安置办法等,使区域内的群众掌握简单的察灾防灾知识。

(3)落实工程措施。

进一步加强对水库、重点山塘、防洪渠道工程、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区、桥涵、路坝、有可能影响泄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退耕还林和坡改梯。

森林锐减使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洪灾发生频率大大增加,灾情加重。因此对红碑等坡度较大的山地进行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对连丰村等坡度较小的丘陵实行坡改梯工程以防止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山洪灾害防范与自救手册.

[2]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原则SL 675-2014.

篇3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山洪灾害作为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山洪灾害的防治工作和措施,一直都是相关部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要想全面的发展山洪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设和管理的工作,那么就必须要综合了解山洪灾害的特点和影响,正确的理解非工程防治措施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防御作用和避灾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合理的规划好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完善山洪灾害的防治系统,从而有效的提高山洪灾害防治中的预警功能。

1.非工程措施在山洪灾害防治的作用

1.1、防御作用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主要就是通过检测预警系统,实施的收集当地控制点雨水情和工情等信息,从而有效的达到对雨水的情况变化的掌握,重点区域重点进行监控,开展和完善防御预案、强化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建设,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山丘地区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在极短时间内紧急转移大批的人员和财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一,强化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管理体系,根据山洪灾害防治地区的地质环境和经济条件,建立准确、高效的监测、预警、通信和预报等监控措施,确保在山洪灾害的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和群众疏散工作,将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第二,制定科学的山洪灾害防治预案,为有效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处置保障。第三,有目的的培养群众山洪灾害防治意识,宣传山洪灾害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在山洪灾害中的自救能力,能有效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和管理在山洪灾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能有效提高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将山洪灾害的破坏降到最低。

1.2、避灾方法

山洪灾害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问题,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山洪灾害的治理措施较为困难,为了保障人们的生活,在灾害发生中,一般采取移民搬迁的形式,确保人们在最快的时间里,获得正常的生活质量。在工程措施治理过程中耗费的财力、物力、人力巨大,但防御效果不明显,为了帮助群众避开山洪灾害多发区,最佳的非工程措施是移民搬迁,最大限度的控制山洪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实践得知,只有将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应用到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才能确保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措施的效率。

2.引发山洪灾害的原因

山洪灾害成因主要为降水量集中、持续时间长,加之受灾地区荒山面积大,植被稀疏,保水能力差,每逢普降大雨汇洪成灾,导致山洪暴发。具体分析如下:

2.1、突然降雨。我县地域全部都是山地丘陵,该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并且降雨较集中,当7月和8月份突然降雨时,雨期通常较长,则为山洪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2.2、特殊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沟壑纵横,海拔高程落差大,山峰岩石,表面支离破碎,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源短流急,极易导致山洪暴发,造成山洪灾害。

2.3、沟道阻塞。由于地质结构原因,土壤松散,连续降雨饱合后,易倾泄淤积大量松散物,也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

2.4、人为因素。有些群众房屋选址不合理,一些房子建在沟口、山脚、陡坡下,甚至行洪河道内,还有一些房子通过开挖坡脚、削坡取地修建;不经批准随意开矿、挖窑,随意弃土弃渣,不同程度加剧了泥石流、山洪灾害隐患。

3.山洪灾害防治实施的非工程措施

3.1、确定预警指标

预警指标分为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1)雨量预警指标。降雨是导致山洪灾害的最主要因素,临界雨量是实时山洪灾害预报预警业务中诊断山洪灾害是否可能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关键性指标。临界降雨量是指可能导致山洪灾害发生的一定时段的最小雨量。参照雨量预警指标为参考值,系统建设后需根据雨情、水情、灾情资料积累不断修订,以适应特定区域预警需求。以诱发山洪发生的临界雨量为预警的基本指标,实施预警指令需依据基本指标和流域前期影响雨量(土壤湿润程度)因素综合确定。当小流域不同时段面雨量接近临界暴雨值时,各县山洪预警中心应向流域内居民准备转移的指令。当小流域不同时段面雨量到达临界暴雨值时,各县山洪预警中心应向危险区内居民立即转移的指令。

(2)水位预警指标。水位预警指标分为水库水位预警指标和河道水位预警指标。水库水位预警指标参照各水库的防洪预案执行。河道水位预警指标:山洪灾害危险区小流域内,缺乏实测历史水位资料,目前水位预警指标难以确定。为此在各县小流域选定下游有重要城镇,工矿企事业单位,且人口相对密集的水位预报节点,进行历史洪水位调查,依据各调查点的山洪灾害成灾情况,确定历史成灾水位为立即转移指标;结合当地水利工程在历史成灾水位上适当降低,作为准备转移指标。

3.2、预警内容及方式

(1)预警内容。预警内容主要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2)预警方式。根据监测、预报、调查、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采用多种方式,及时警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报警信号。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预警信号城区可为电视、广播、Internet网络、电话、传真、移动通信、短信;乡(镇)及村级则可采用广播、电话、锣鼓号、报警器、短信等方式通知民众,具体预警信号的形式可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自定。

4.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应用

4.1、提高山灾害防治的技术监控研究

为了全面发展非工程措施在山洪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要提高山洪灾害非工程建设的技术研究,促进山洪灾害防治监控技术的发展。第一,合理划分山洪灾害的区域,根据山洪灾害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气候变化规律,分析山洪灾害可能会发生的地区、程度、类型、影响和范围,正确划分安全区和危险区,进行灾害监控区的重点规划,合理分配监控设备和人员,确保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监控质量;第二,正确调整预警指标,预警措施是为了尽可能第一时间疏散人群,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预警指标的设置,会出现误报或谎报的情况,这样会催生群众的麻痹心理和厌烦情绪,因此,正确调节预警指标,提高对山洪灾害的预测能力和监控技术,是强化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必要手段;第三,加强对山洪灾害的预测研究,提高山洪灾害的准备工作,确保山洪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当前我国的山洪灾害预测技术有待发展和完善。

4.2、规划小流域的山洪灾害监测

为了完善山洪灾害防治管理工作,适当开展不同地区的山洪灾害防御评估,有利于灾害防治工作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还能有效引导山洪灾害防治地区建房设施的质量,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突发性灾害的预防能力、抢救措施和修复工作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讨,促进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和管理的发展。对小规模流域的山洪灾害进行评估,结合地域地形的特点和雨季的变化,加强山洪灾害的预警,为山洪灾害的抢救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尽可能的减小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对于山洪灾害中的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根据地势的情况,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防雨措施,并且提高预警系统。根据2010年编制的《山洪地质灭(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的基础要求,对山洪灾害的防止进行系统化的防治措施,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建立健全长远的防治系统和防治措施,在山洪灾害中全面实施非工程的措施,全面加强山洪灾害防治的建设和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蒲自平.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与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297+322.

[2]孟东勇,秦亚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探讨[J].江西建材,2014,06:82.

篇4

【关键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2528.65km2,总人口26.5万人。境内海拔在1248─2418m之间,年平均气温7.4―8.5℃,年降水量350─550mm,但在区域、时间上分布不均,在区域上主要是南多北少,时间上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1%-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全县有地质灾害险点78处,涉及12个乡镇50个行政村2678人,其重险点19处。有记载造成较大损失的就达70多次,1996年7月27日,彭阳两日降雨量达到135毫米,黑牛沟山体滑坡,造成25人死亡。近年来,范围不等、程度不同的山洪灾害每年都有发生,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一. 系统的建设原则

彭阳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监测及预警系统,按照水利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的要求,结合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实施中根据项目的特点将任务进行分解,其中群测群防体系和预警系统设备安装项目由彭阳县水务局负责实施;采集站点、信息汇集平台、软件部分及预警系统由水利厅信息办结合信息化建设统一实施。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四制”管理。项目建成了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监测站网、监测预警平台、软件以及县、乡(镇)、村三级防御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无缝覆盖”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治区全民防灾避灾意识,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二.系统的主要构成

彭阳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及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在彭阳县水务局及彭阳县境内相关乡、镇、村建设安装的信息采集系统、信息汇集平台、软件部分、预警系统、群测群防、气象部分及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七项内容构成。

1.信息采集系统。建自动遥测雨量站35处,自动遥测水位站10处,简易雨量站27处,人工水位站2处,视频监测站4处;

2.信息汇集平台。设立机房和视频会商室,配套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摄像机等设备。配套视频会议系统1套,IP语音电话系统30套,1台47寸液晶电视、1台80寸液晶显示屏;

3.软件部分。开发并集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系统1套,数据中心数据库1套,三维GIS平台软件1套, Orcale 11g 数据库软件1套, 1:5万DEM数据及矢量图层拟采用数字宁夏平台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4.预警系统:配套1条20MSDH专线,短信预警设备1套、1套电话传真预警设备、13台传真机、乡级、村级无线广播90套、电动防空警报器12套、12台5kw汽油发电机,手摇警报器82套,铜锣232套,

5.群测群防:编制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套,12套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82套村、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预案,发放宣传册、明白卡3.2万份,制作光盘61套,警示牌、宣传牌290块,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844人次。

6.气象部分:配套6要素气象站设备3套,建设及3台台式计算机、1台传真机、1台激光打印机的购置安装及前期站资料共享升级改造;

7.山洪灾害普查及危险区划定:对彭阳县进行普查,划定危险区82个,涉及全县12个乡镇82个行政村232个自然村。危险区内有住户10466户,房屋17332间,人口总数46978人,确定预警指标。

三.系统运行情况

根据项目监测站点建设性质和专业技术力量等因素,自治区水利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宁夏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视频监测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由自治区水文局负责;简易雨量站、人工水位站、会商设备、网络硬件设备及软件、预警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由彭阳县水务局负责;气象部分建设内容由固原市气象局负责。

为检验各系统的运行情况,2013年3月29日,彭阳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彭阳县组织武装、公安、农牧、水利、交通、卫生等22个单位及320名群众,在彭阳县红河乡红河村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应急演练,演练指挥部设在彭阳县水务局视频会商室,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和应急抢险6个小组。同时在红河乡红河村设立临时指挥部。演练活动以红河乡红河村灾害险点为情景,虚拟该险点发生连续强降雨造成山洪险情,监测人员将测报的降雨、水情以电话等方式传递给村预警人员,由村预警人员立即将信息报临时指挥部,临时指挥部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将信息上报到彭阳县指挥部和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县指挥部通过监测预警平台获得的水雨情信息,同时根据监测报告和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资料,综合分析、会商后,确定预警级别及预警范围,然后预警。预警产生后,通过预警平台向相关人员预警信息,并宣布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和应急预案。村预警人员通过手摇报警器、喇叭和锣鼓预警信息,组织群众撤离、抢修道路、搬运物资、救治伤员、安置灾民、开展疫病预防,整个演练过程持续1个多小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各系统得到全面检验。

2013年7月7日20时至15日14时,彭阳县境内普降中到大雨,降雨量均超过140mm,白阳镇24小时降雨量达到134.5mm。灾情严重,县防汛指挥部启动了防汛三级应急预案,通过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及时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加强防范。同时加强水库运行调度,将防汛物资装车,抢险队伍和抢险机具随时待命出发。由于预警信息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存在问题

一是后期维护资金缺乏,难以保证各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是乡村管理使用人员年不固定,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操作不规范,设备的维护与应用跟不上,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篇5

关键词:盘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共享

Abstract: Panxian in 2010 star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mountain torrents disaster prevention of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building pilot projects,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formation and early warning platform,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system to prevent the group, to achieve early warning platform monitoring information County Township, flood control and command system sharing.

Keywords: Panxian; flood disaster;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sharing

中图分类号:P426.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基本情况

盘县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周边与普安县、兴义市和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市接壤。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共辖37个乡镇(其中民族乡12个)、450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20万人,人口密度296人/km2。汇流面积大于10km2河流80条,其中汇流面积大于20km2河流54条。多年平均流量29.77m3/s,枯水流量5.37m3/s,洪峰流量843m3/s。流域主要支流有亦资河、西铺河、鸡场河、大营河等,汇流面积大于10 km2支流24条。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最高达2105.5mm(1965年),最少为791.5mm(1958年)。境内有中型水库4座(响水水库、清底河水库),小一型水库6座(哮天龙水库,木龙水库,许家屯水库,松官水库,长海子水库、洒坝水库),小二型水库24座。山洪易发沟6条,易受山洪灾害及地质灾害影响危险区域33个。地质灾害点涉及37个乡镇,滑坡崩塌易发点172个。盘县2010年开始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试点项目,布设自动雨量站17处、自动水位站5处,布设简易雨量站285处,简易水位站24处;同时在盘县的24个乡镇布设了无线预警系统,在受山洪灾害、地质灾害人口较多的17个行政村布设了村级无线预警系统,布设了309个手摇报警器,其他受山洪灾害影响的人口较少、偏远地区的自然村配备了锣和高音口哨,编制1套县级预案,24套乡(镇)预案,285套村预案。制作警示牌400块、宣传栏、宣传牌共500块。通过信息的收集及处理建设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同时逐步完善群策群防的体制,达到预警平台监测信息县、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共享。

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应用情况

1、切实做好系统的运行管理

做好运行管理,确保正常运行,是发挥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作用的基础。在暴雨洪水监测等野外设施设备管理方面设施设备所在村、组干部负责当地设施设备的看护,安排乡镇水利员对本乡镇范围内的暴雨洪水监测等野外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委托市水文部门对暴雨洪水监测野外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在数据平台管理方面,由盘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系统效益。在网络管理方面,由电信移动部门按照合同负责信道传输管理,由盘县防办负责机房UPS备用电源及柴油机组、预警系统设备管理。

2、明确防御任务,健全组织指挥体系

盘县境内的山洪灾害防御任务既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又包括城镇、乡村居民区和重点堤防、重点蓄水工程重点涉河建设工程等山洪灾害危险区的洪涝灾害防御。盘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编写了落实到村的《山洪灾害防御方案》使各村依照方案建立健全组织指挥体系,完善抢险救灾方案。依照预案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县、乡镇设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行政区域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监测、信息转移、高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抢险转移安置、保障等3个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责任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成立以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并根据任务落实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等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每个危险区域都由行政领导担任防御责任人,同时落实技术责任人。

3、加强雨水情监测分析

一是县、乡镇防办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每小时查看一次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信息重要信息及时向领导报告。二是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需要,相应安排水库、河流的洪水巡查监测人员,以补充信息。县乡镇防办严格执行监测人员报送信息制度严格人员值班纪律。及时监测相关监测信息并做好报告工作。

4、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

一是各危险区根据范围大小的需要,确定了信号发送员人数,规定群众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信号,下发宣传单深入宣传。

二是划定了预警等级。预警等级分为三级。一级预警定为:①、接到暴雨天气山洪灾害预报,②、河流危险区到达加报水位,③、水利工程出现安全隐患。二级预警定为:①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什;②、河流危险区水位到达警戒水位;③、水利工程出现险情,存在溃坝(堤)风险,但抢险成功可能性较大;④、水库接近或超过汛限水位,泄洪未突破下游河道安全行洪值。三级预警定为:①、降雨达到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②、河流危险区水位到达警戒水位,结合上游降雨分析将超过危险区底板进入危险区;③、水利工程溃坝(堤)或出现险情存在溃坝(堤)风险,抢险成功可能性小;④、预测水库漫顶或泄洪突破下游河道行洪安全值,预测洪水将进入危险区;⑤、出现泥石流、滑坡征兆。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乡镇防汛指挥机构指挥长决定,按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遇紧急情况山体滑坡以,堤防工、蓄水工程溃坝等),灾区可直接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同时报告县级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

三是对应预警规定,明确了响应级别。一级响应:各责任人员到岗到位,进入戒备状态;通信设备确保畅通;防汛抢险物资队伍准备到位。二级响应:信息发送员向相关危险区群众发出准备转移信号;乡镇防汛指挥长坐阵指挥;乡镇防办加强监测信息悼收集、分析、报告;乡镇抢险转移安置组一线巡查,处理安全隐患,做好转移群众准备;行政负责人一线督导、协调防汛工作。三级响应:信息发送员向相关危险区群众发出立即转移信号;乡镇抢险转移安置组、保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迅速转移群众,开展抢险救灾;行政负责人一线督导、协调工作。遇降雨达到或超过临界雨量,堤防、蓄水工程即将溃坝等紧急情况,灾区预警人员可先直接向相关危险区群众发出转移信号,然后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应急响应工作。

三、应用成效

1、防汛工作目标更明确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期间,盘县防办进行了山洪灾害历史情况调查,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区,河流洪水威胁区,水库(含重要山塘)、水电站、尾矿库、河堤等各类水利工程运行或溃坝(堤)威胁区。这些调查成果囊括了盘县的防汛工作重点对象,为有的放矢地逐点制定防汛工作措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2、指挥决策更正确

盘县防汛指挥部门在山洪灾害历史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各山洪灾害危险区制定了临界在应用中不断总结修正。盘县山洪灾害防御降雨临界雨量值为:警戒雨量为1小时40mm、6小时60mm、24小时120mm,转移雨量为1小时60mm、6小时80mm、24小时140mm、各水位站60mm.1 .山洪灾害防御临界值的制定和修正为山洪灾害防御预警和响应提供了具体参数,防汛指挥机构的防汛形势和任务分析变得更为准确.

3、洪涝灾害应运对更高效

盘县防汛指挥机构经过调查认证,对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进行管理,对雨量、河道水情、水库实时报汛等情况设置了预警参数,当雨量、河道水位、水库水位等实时监测达到预警参数设定值时,系统将自动报警。盘县的县、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全天候从外网进入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查看雨量、河道水情、水库实时报汛情况,一旦报警就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4、提高了防汛工作效率

盘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成之前,防汛工作的决策依据主要靠天气预报,防汛指挥部门的工作相对盲目。盘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成后,使盘县防汛指挥工作有的放矢,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洪涝灾害面前得到切实保障。

四、应用体会

1、必须做好系统的运行管理和应用

做好管理和应用,确保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发挥减灾作用是系统建设的宗旨。必须高度重视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和应用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强化责任制落实,保障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正常预警和响应。

2、不断做好总结完善工作

山洪灾害防御不仅关系到财产安全,更关系到生命安全。每次暴雨洪水过后,防汛指挥机构应及时全面调查险情、灾情的具体情况,及时对危险区进行高速并对各地山洪灾害预警临界值进行调整,并对各地山洪灾害预警临界值进行必要的修正。县防汛指挥机构要及时发现并向上级部门反映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总是提出解决问题的例题建议。

篇6

【关键词】山洪灾害;特点;成因;对策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界于秦岭,巴山之间,南北宽约192.9公里,东西长约258.6公里,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辖10县1区,总人口372万,耕地面积386.6万亩。境内地形分山地、丘陵和平川三类,呈东西向条状分布。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5.2%,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14.6%,平川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0.2%。在山地和丘陵区,河网密布,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65条。

汉中市属华中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雨由于受大气环流,纬度及地形影响,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800~1300毫米之间,局部年最高降雨量达2300.5毫米(1975年南郑小坝雨量站)。降雨量在年内各月分配极不均匀,6~9月4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汉中是一个暴雨洪水灾害频繁的地区。

汉中汉江平川段的防洪,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防汛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日趋完善。但是在山区山洪造成的灾害,随着经济的发展规模愈来愈大,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突出问题。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关注。2012年汉中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基础资料调查显示,全市需要进行防治的区域有93个,面积 9432平方公里,涉及全市10县1区133个乡镇。防治区内有99.77万人,居住在历年最高洪水位或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下,受到山洪威胁。山洪防御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1 山洪危害和特点

汉中市山洪灾害频繁,建国以来的55年,就有42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损失巨大,比较严重的年份有1949、1951、1952、1956、1962、1970、1981、1984、1990、1998、2002、2003年,2009年、2011年共15次,至于局部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几乎年年都要发生,使汉中市遭受到巨大损失。

从发生的山洪灾害情况看,有三大特点:

(1)山洪突发性强。表现在降雨量大,时间集中,落雨区范围小。如留坝县东沟乡1988年8月9日,暴雨中心龚家院4~5小时内降雨量高达442.0毫米,落雨区面积只有12.7平方公里。暴发的山洪,致使22人死亡,倒塌房屋206间,造成324人无家可归,毁坏农田4500亩,桥梁24座,堰渠50条,长62.7公里,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

(2)山洪破坏性强。在山区坡面陡,河道比降大,暴雨形成洪水汇流速度快,历时短,山洪陡涨陡落,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2002年6月9日,佛坪县境内普降暴雨,在暴雨中心沙坝村,12小时降雨量461.6毫米,暴发的山洪在椒溪河县城段,流量在4小时10分钟内由20立方米每秒上涨到1900立方米每。来势凶猛的洪水,使沿河居民来不及撤离,造成巨大损失。在这次洪水中死亡132人,失踪105人,倒塌房屋10564间,冲毁 108国道和地方道路152公里,乡村道路239公里,铁索桥42座,电站14座,输电线路887杆,通讯线路315杆,广电传输光缆92公里,学校17所,乡镇机关3个;受损企业单位60家;冲走车辆25辆,工程机械7台;水毁河堤122公里,水坝20座,堰渠260条,长1022公里;毁坏农田2.3万亩,农作物受灾4.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

(3)山洪与地质灾害相伴而生危害巨大。暴雨配合地形地势的作用,洪水流速加快,加大了冲刷力、撞击力和破坏力,造成山洪和地质灾害相伴而生,危害严重。如1992年8月12日略阳县观音寺乡纪家沟,4小时降雨量300毫米,流域面积仅12.3平方公里的沟道,泥石流洪峰流量高达1200立方米每秒。山洪泥石流以雷霆万钧之势沿着沟道飞滚而下,形成的冲击波震撼0.5公里之外,整个沟谷雨雾迷漫,数米之外看不清楚。短短30分钟内,使纪家沟面目全非,造成全村49人被山洪泥石流卷走,400多亩良田被毁的惨重灾害。

2 山洪灾害的成因

(1)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一年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且降雨量又多集中在几十天,十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当遭遇短历时大暴雨、特大暴雨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以后,产生的地表径流,迅速经坡面,汇流沟道,形成山洪。同样,长历时、大范围的连续降雨也易形成山洪。如2002年6月9日佛坪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和1981年8月40天的长历时连续降雨,都形成了严重的山洪灾害。因此,造成汉中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集中,暴雨来势凶猛,强度大所致。山洪灾害发生时间也主要集中在6-9月份。

(2)防洪工程抗洪标准偏低。由于资金投入少,山区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和防治区工程治理速度缓慢,已成工程标准偏低。目前,山区县城的防洪工程抗洪能力,均低于国家规定的30年一遇洪水设防标准,其中略阳县城抗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洪水。城防工程设防标准低,农防段防洪能力更低,在防治区内,一些人口居住和农田集中的地段未修建堤防工程,处于未设防状态,稍遇山洪易成灾害,造成频繁受灾的情况。

(3)通讯、报警系统不完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报警手段落后。在遭遇特殊水情和恶劣天气情况下,汛情和撒离信息不能确保传到每家每户,防、抢、撤措施难以实施,造成灾害损失。

(4)部分群众思想麻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山区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住宅,一般都沿河布局,靠山修建。长期居住在山区的群众,多次经历山洪,部分群众易产生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缺少防大汛,抗大洪的心理准备,降雨、沟道涨水不在意不关心,夜间不外出巡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出现大洪水时,特别是夜间发生大洪水时,易酿成灾难。

3 山洪防御对策

(1)积极做好工程治理前期工作,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山洪灾害的防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抢抓机遇,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工程治理前期工作,多方面,多渠道争取筹措资金,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减少山洪造成的损失。

篇7

全县防汛抗灾工作已经进入非常时期。今天,县委、县政府专题召开全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研究我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切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刚才,灵官殿镇介绍了防灾避灾的先进作法和经验,水务、国土部门通报了我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情况,还观摩了灵官殿镇双河口村山洪灾害紧急避灾演练。等会,县委周书记、艾县长还将作重要指示,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精神,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领会省、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

二、正确分析我县目前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山洪地质灾害。应该肯定,全县上下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越来越重视,科学防控,积极应对,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前段时间气象部门几次预报有强降水过程,我县虽然没有大的强降雨,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我们希望风调雨顺,但必须有备无患。如今年6月24日,简家陇、水东江乡及三都、黄家坝水库等地持续一个多小时强降雨,其中简家陇最大三小时降雨96毫米、杨家冲老百姓房子水浸四行土砖高,冲垮了一些山塘,淹没禾苗、西瓜,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幸好只有一阵子,雨就停了,如果时间再长,那么就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到了险情和灾情易发、高发的时候。因我县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不牢,隐患大,所以,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解决。

三、扎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各项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省委坚持一个原则,做到两个确保的总体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不溃一库一坝,杜绝群死群伤的防汛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发动。防汛抗灾工作必须广泛动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要进一步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将防御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宣传到村、组、户,将防灾、避灾、救灾常识送进机关、学校、工厂、矿区等,切实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要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干部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领导干部和党员骨干的应急反应和组织指挥能力。

篇8

关键词:山洪灾害 环境影响 防治对策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受暴雨影响,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溪河洪水泛滥造成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其特点是来势猛、毁灭性强,恢复难度大。山洪灾害的发生属于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受客观环境、气候、地质、天然植被等因素影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也是影响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1、丹东市山洪灾害区域生态环境特点

丹东市山洪灾害易发区受自然地理、人类活动及历史综合因素影响,生态环境现状有较大差异,依据其特点,可划分为二个生态环境区。

1.1 丹东市北部地区山地丘陵生态环境区

丹东市宽甸县、凤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位处长白山余脉的延伸部分。地势较陡峻,最高海拔在1336.1m。区内大小河流800余条,属鸭绿江水系,集流快、流量丰富。

区内山地多,耕地少,主要分布在坡麓和山谷。由于开发与保护失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该区域是主要林木分布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由于管理和保护意识缺乏,森林破坏较为严重。

由于过度采伐,树种单一、结构失调,使天然次生林质量不断下降,外加毁林开荒,矿山开采和不利自然因素的作用,使生态环境功能不断下降。

1.2 丹东市东部生态环境区

本区地势由南向北呈下降趋势,直至鸭绿江沿岸。区内土地面积较大,地势低洼,海拔高度仅为5―7米,本区山植被覆盖少,涵养水源和生态调节功能很低,每遇降水便迅速从地表流失,地下水资源补给功能差。该区内岛屿及临江土地面积较大,由于近几年过度开发加之保护力度不够,导致河道及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水土流失较重。

2、山洪灾害影响分析

由于各区生态环境的不同特点,在山洪灾害的影响上也呈现出程度上和后果上的不同。

从丹东北部山地丘陵生态环境区看,山体相对坡度较大,该区又是省内大到暴雨中心,几乎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坡度大,重力加大,加之水流短促,加重了水土流失,极易造成泥石流和山体崩塌。近年来,较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约60%发生在该区。

丹东东部地区临鸭绿江,地势低洼,植被条件较差,现有的防洪体系年久失修,侵占河道大搞开发之风预演欲烈,加之挖沙和取土等人为破坏活动日益加剧,使得洪涝灾害越发突出。

客观分析,出现持续性特大暴雨、短时降雨强度过大,是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深入分析,这些灾害还受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森林植被结构不尽合理,水土流失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防灾减灾能力,从而使特大暴雨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

近年来,我市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虽然保持着增长势头,但森林质量却没有达到防灾减灾要求。一是天然混交林逐渐减少。据有关资料分析,结构较好的原生森林树冠能截承降雨量的15%~40%,能够降低降雨强度,削弱雨滴对土壤的侵蚀,而天然林地表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丰富,土壤疏松、孔隙多,降雨容易被吸收和渗透,使地表径流大部分转变为地下径流。但由于滥砍乱伐阔叶树木,破坏了林层结构,使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化。二是人工林增加。这类林绝大部分是单纯的针叶树种,针阔混交林少。这种单层林,林冠下少有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物,截滞降雨能力低。再则未成林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一般较弱,保持水土的能力不强。三是薪炭林破坏严重。人们过量砍伐薪炭林,把草本植物都割去当燃料,这加剧了森林植被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降低了森林蓄水保土能力。

现阶段人们在进行各类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是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暴发。由于水土流失区域没有林冠承雨功能,没有水保工程措施拦蓄降雨,雨滴直接击溅地表,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松散,随降雨迅速形成坡面泥沙径流。因而每遇特大暴雨,就出现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灾害,甚至形成泥石流。二是破坏水利,妨碍航运。由于上游泥沙冲击下来,淤积河道,河床逐年抬高,洪水水位也相应涨高,使岁修任务逐年加重,同时使航运受到影响。三是危及到农业乃至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的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也随之流失,植物的立地条件将随之恶化。

综上分析,山洪灾害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冲压植被,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和生存条件;影响工农业生产;淤塞河流,毁坏桥梁,中断交通和通讯;威胁人畜生命安全,引发疫病流行;破坏基础设施和原有地貌,引起自然景观变化。

山洪灾害的发生,由于其强度不同,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影响也不同。程度较轻的山洪仅对草本植被及灌木影响较大,洪水及泥石流会冲刷和淤覆原有草木,造成植被的冲移和掩埋。而较大的山洪灾害则对所有植被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山洪引发山啸、山体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情况下,灌木、乔木等山地植被均会荡然无存,造成野生动物的死亡,严重时可能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存环境。

山洪灾害一般会致使农田被淹被毁,淤塞沟渠,改变河道,破坏农业生产等基础措施,影响农业生产,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对灾区的人民生活和社会治安构成威胁。严重的山洪会彻底改变原有地貌,改变土地的生产质量和利用条件甚至改变其使用性质,也会带来人畜死亡,特别是由于房屋倒塌,水源被毁,食物来源中断,生活条件急剧改变,会引发疫病流行,影响人群健康。

3、山洪灾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山洪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要通过切实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3.1 提高全社会对山洪灾害的认识

各级政府要从稳定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山洪灾害,通过各种媒介和手段对群众进行防御山洪灾害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山洪灾害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3.2 加强防御山洪的工程建设

全面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强化水土保持和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河道管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并按河道管理要求,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并对河道内的各类行洪障碍物坚决清除;加大防御山洪灾害的工程建设力度,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增强防洪能力,集中对影响防洪安全各类水库的枢纽进行除险保安。

3.3 重视落实防御山洪灾害的非工程措施

建立强有力的防御山洪灾害指挥体系。提高防治山洪灾害的整体水平;要对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全面普查,确定山洪灾害的易发区、危险区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的重点地段,调整这些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完善各项避灾措施;建立灾害易发区科学的防灾、减灾预案,并要严格执行预案。

3.4 加大对山洪灾害防治的研究

一是要建立比较完备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防和减灾措施的研究系统。山洪灾害的防治涉及多学科、多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作为一项专门的防灾减灾科学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我市市情的防治对策,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篇9

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防汛工作责任

(一)调整机构、完善预案。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巩固完善成员单位会商协调机制,进一步严肃防汛纪律,坚决杜绝各类、失职渎职行为。及时对《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水务局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进行了修订。同时,向县内水库水电站转发了《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做好2015年水库水电站汛期调度运用方案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县域内水库水电站按要求编制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水库水电站的调度运用方案并报相应防汛指挥部门审批或备案。对正在建设的大岗山水电站按照要求向省防办报批2015年度汛预案。汛期所有水库水电站蓄水均不得超过汛限水位,主汛期要留足防洪库容,严格服从有调度权限的防汛指挥部的调度指令。

(二)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组织召开县防汛抗旱工作会、监测员培训会,安排部署今年防汛防灾相关工作。与各乡镇、相关部门签订地灾防治和防汛抗旱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分级负责制、部门负责制、技术负责制、岗位负责制为支撑的防汛责任制体系,落实部门和乡镇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实各河道主要河段、水库水电站、山洪灾害易发区、城市防洪等重点区域和部位相关责任人。进一步加强了防汛值班力量,完善了汛期24小时值守制度和其它各项规章制度,提升信息报送管理能力,保证汛情、工情、灾情得到及时收集和上报。

二、加大宣传培训,提升防灾避灾意识

(一)充分运用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向广大群众重要天气预报和重大水情、雨情信息,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和气象知识。

(二)召集县山洪危险区监测员、各乡镇分管防洪的领导、水利员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常识、简易雨量报警器、无线预警广播使用和维护,灾情报送注意事项等方面专题培训。

(三)为抓好县汛期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检验县防山洪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抗洪抢险队伍的实战水平,积累防御洪灾的实战经验,同时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于2015月5月28日,县防办、草科乡政府、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县草科乡陈家沟开展了防山洪泥石流灾害联合演练活动。

三、加大排查巡查,加强河道监管力度

(一)开展拉网式排查。结合全县防汛防灾、地灾防治等专项督查活动,会同县政府应急办、县国土资源局、县安监局等部门对各乡镇防汛工作开展了多次拉网式排查,基本做到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同时,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属地原则督促各乡镇和防指成员单位在排查的基础上,对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限期整改、加强巡视检查并准备好应急处置方案。

(二)开展水库电站专项检查。于3月以县防指名义发文,要求各水库水电站按照水库汛期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落实监测、预警、抢险等各类责任人,及时开展汛前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全面落实度汛方案、抢险预案、汛情监测、巡查值守和抢险队伍、物资等各项抢险准备工作,并加强信息上报工作。同时,组织我局人员对县域内水库电站进行了2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水库电站应急预案修编、度汛方案合理性、值班巡查记录以及清库情况等。

(三)开展河道防洪安全专项检查。4-5月,我局连续开展了2次河道防洪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对等主要河流河道内建设项目进行了逐一检查,下发整改通知单2份,要求建设单位对河道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责令限期清除,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同时,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作业,严格控制开采总量、水域,落实河道开采整复责任,严格执行汛期禁采规定,对全县6个合法采砂场,下发了汛期禁止采砂的通知,关停非法采砂场5家。

四、加快工程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一)全力做好防洪工程和水毁重建。根据去年防洪工程受损情况,多方筹措资金1400余万元,完成了田湾河草科乡防洪堤水毁工程、大渡河安顺乡防洪堤应急修复工程以及八牌河堤防工程,新建整治堤防1.4公里。

(二)抓好城市防洪工作。加强与县规建和住房保障局的沟通配合,对城区防洪排涝设施进行了全面维护,疏通了县城排水管网;同时,对城区河道进行了疏浚,加宽了行洪断面,确保城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

(三)加快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目前,已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预警平台网络设备调试和软件完善、全县自动雨量站汛前检修,县2014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部分)项目11个北斗卫星通讯备用信道监测设备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篇10

据气象预测,汛期盆地内有区域性暴雨,可能有洪涝发生,其中盆地东部、南部局部地区偏重。鉴于我乡地形复杂,汛期天气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防汛抗旱工作形势显得更为严峻:一是我乡大部分河流存在防洪标准低、泄流能力不足、防洪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遇到强降雨极易发生洪涝灾害;二是据气象预测,今年部份地方有伏旱和高温热浪天气,将会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旱灾也有可能发生。因此,各村民委员会和乡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防汛保平安,抗旱夺丰收”思想,全面推进防汛抗旱工作“两个转变”,即: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服务于“三农”,努力夺取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二、突出重点,立足防范

各村民委员和乡级各部门要认真开展以水库、山坪塘、河道及山洪灾害险情地段为重点的防汛安全工作大检查,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一)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我乡是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因大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在汛期发生的较多。各村民委员会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抓好工作落实。要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和预报,预先确定安全撤离路线,及时做好预警和人员转移,做到早预报、早预防、早转移、少损失。要加强防御山洪灾害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增强群测群防能力和自救能力。

(二)做好涉河在建工程度汛工作。各村民委员会和乡级相关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各项涉河在建工程的防汛工作进行认真检查,重点检查安全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的建立落实情况。各涉河在建工程业主、工程监理要对在建工程的各项防洪措施进行检查,保证工程排水设施正常运行,水情测报系统完善,值班工作落实到位,防汛物资储备充足,应急抢险预案落实。

(三)做好蓄水抗旱工作。我乡大多为喀斯特地区和油沙坡地带,加之水利设备基础较差,致使抗旱能力不强。各村以及乡级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切实加强蓄水保水工作,积极开辟水源,抓住有利时机蓄水,努力扩大灌溉面积。要严格放水计划,实行水权集中统一调配。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人饮、后灌溉”的原则,突出生活饮水这一重点,充分发挥现有供水和蓄水工程的潜力,制定和落实用水计划和蓄水保水目标责任制,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保证。在饮用水源不足和集中供水水源不足的地方,要提前做好送水、调水和引水方案,必要时采取控制和放弃生产用水供给的方法,千方百计确保人畜饮水。同时,各村要组建抗旱服务队,提前做好抗旱机具的日常检查与维修,合理调度抗旱机具投入,备好备足油料物资,确保抗旱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预警,完善预案

各村要以长期气象水文预报作为参考,以短期气象水文预报和前期水情为依据,及时做好防汛抗洪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各村以及乡级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修订、完善本级防汛抗旱工作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抓好组织、工程、预案、物资、队伍“五大防汛准备”工作,确保防洪抢险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

四、明确责任,搞好配合

防汛抗旱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村、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互通情报,协调配合。乡级有关部门要认真检查水库、水利工程和有关防汛重点部位,制订防汛抢险预案,做好汛期值班工作,当好政府防汛抗旱参谋;国土所要在规划审批涉及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项目和土地时,按有关法规,事先征求水利防汛部门意见;供电所对农排用电要给予优先安排,组织好电力抢险队伍,保证抢险措施落实到位;农机人员要做好抽水抗旱工作;派出所和广大民兵是防汛抗旱抢险的主力军,要积极支持、参与防汛抗旱工作;各部门要分别开展防汛抗旱工作自查,全面落实《防汛总体预案》确定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