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业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专业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专业培训

篇1

近日,市政协十三届常委会召开第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市卫计局关于我市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并进行了协商讨论。常委们认为加强我市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促进我市护理事业的发展及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常委们就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技能培训、行业监管、服务收费、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归纳整理如下,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一、关于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和技能培训问题

建议:明确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准入条件,逐步提高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基础素质;严格岗前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

二、关于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行业监管问题

建议:设立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管理机构负责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日常事务管理。医院或者患者通过医院聘用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由医院设立;劳动中介公司派遣的,劳动中介公司由负责设立。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业务管理统一由医院护理部负责,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具体负责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和质量监督管理。

三、关于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服务收费问题

建议:有关医疗机构按照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分级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并报物价局、卫计局备案。各医疗机构应在医院醒目位置公开非医疗专业护理人员陪护费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备案公示收费标准。

篇2

一、 培训内容

志愿者培训工作包2个内容:通用培训,专业培训。

1、通用培训。主要使志愿者具备志愿服务必需的知识技能,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服务精神和服务能力。

2、专业培训。重点对象是专业志愿者,根据服务岗位的专业要求,实施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一)社区志愿者培训内容: (1)志愿服务理念培训 (2)志愿服务礼仪培训

(3)应急救援、志愿者自护、医疗常识培训 (4)志愿服务心理培训、团队意识培训 (5)文化知识培训 (6)志愿者体能培训

二、培训时间

2xxx年6月9日完成培训计划

二、 培训方式

1、 集中培训。以省志愿者工作部编写的教材为基础,

开展学习培训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优秀志愿者典型作专场报告、讲座,通过视频教学的形式,诠释志愿者的意义和各个岗位志愿者的工作要求。 2、 骨干培训。针对关键岗位的志愿者,以学习营和训练营方式开展培训。

3、 实践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公益实践活动、组织实战演练等方式,提高技能,培养团队精神,营造志愿服务氛围。

4、 测试评估。通过对志愿者素质的测评,评估培训效果,确保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

四、 相关要求

篇3

关键词: 大型放射医疗设备 管理模式 设备维修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60-02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使用需求也在逐步加大?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将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在现代化医院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型放射医疗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较易出现各种故障?针对不同的医疗设备故障,如不能及时有效的加以排除?解决,则将对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甚者将会诱发医患纠纷[1]?基于此,我院针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有效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解决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实际问题,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 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现存问题

1.1专业人才匮乏

专业人才匮乏及储备不足是影响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的首要问题,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地位低,欠缺必需的技术和能力水平,专业人才流失率高等现象,在各级医疗机构均十分普遍?以我院医学工程队伍构成情况为例,如图1所示,高学历和高职称的医学工程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小?

对医院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匮乏的原因加以分析,很多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仅关注临床科室发展,而对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待遇改善及职位晋升等方面均存在“重医轻工”的现象?以致临床医学工程

作者简介:易瑛 (1965年―)男 湖南湘乡人;本科 主管技师 主要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

科出现难以引进高新人才,缺少培训学习机会,科研经费十分有限的局面?

1.2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医疗设备使用与维修管理制度,使得大部分医院针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如很多医院均未设置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部门,即便设有临床医学工程科等机构,但因其权责有限,难以发挥有效的管理职能及管理作用?

1.3维修保养落后

大型放射医疗设备因技术含量较高,内部构造复杂度和精细度均较高,因此维修成本也便相对偏高?加之很多医疗设备生产企业严密的控制着所售产品的软?硬件及核心技术信息,对设备维修实施全面垄断,且维修费用高昂?而医院由于缺乏对医疗设备的相关资金投入,维修和保养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有些医院甚至未配备必要的检测维修设备和维修配件?而传统?落后的医疗设备维修和保养方式,非但不能有效的排除医疗设备故障,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这是摆在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难题?

1.4缺乏继续教育

很多医院虽大量购置大型放射医疗设备,但其仅看到了其为医院所带来经济利益,却严重忽视设备维护与管理,因此呈现出“重使用,轻维护”的管理局面[2]?医院工程技术专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机会,使得从事该工作的技术人员难以实现能力提升,不能及时了解或掌握先进的维修技术与管理方法,因此在复杂多样的大型放射医疗设备故障面前,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此外,即便部分医院会举办相关讲座或培训班,但培训的内容大多为老生常谈的简单设备维修和基本操作,难以有效解决复杂故障和现实问题?

2 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新模式

2.1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组织职责

为规范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管理水平,我院针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引进?保养?维修和报废等环节,均交由专门科室及指定专业人员负责,而各临床科室?放射科及放疗科等,对于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仅具有使用权?按照“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管理模式执行,有助于医疗设备的统一配备和集中使用,能有效避免资源重置及浪费现象?明确医疗器械的管理部门与使用科室的各自职责,合理分工,有利于提升各科室的技术服务水平?此外,我院还专门设立了医疗设备维修中心,负责医疗设备的及时维修,易损配件的购买及储备?

2.2自主维修为主,多种方式并存

结合我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实际情况,我科针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维修,采取以自主维修为主,买保维修?返厂维修及第三方服务合作维修等多种方式并存的管理模式?针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故障,应先由本院医学工程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检测与维修,这既有助于尽快解决故障难题,缩短医疗设备空置时间,又有助于节约维修开支[3]?而针对复杂的大型放射医疗设备,工作人员在现场查看故障后,应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如本院维修人员难以解决问题,应立即查看设备信息,针对处于保修期内的设备,依据购置合同条款,及时与生产厂家或第三方公司进行联系?

2.3重视人才引进,加强专业培训

由于大型放射医疗设备属于高科技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为提高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医院应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并确保医疗设备维修中心,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以有效满足院内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需求?对于院内从事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员,医院应定期开展专门培训,并委派相关人员到其他医院进行学习交流,以打造技术精湛的院内维修工程师队伍?但需值得注意的是,培训学习内容应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接受先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一再老调重弹,将无助于技术提升,徒然浪费时间与精力?

2.4建立巡查制度,定期质控监测

为及时有效的排查大型放射医疗设备故障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我院建立了完善?严格的定期巡检制度?针对近期购进的新设备,医院维修组需每周巡查1次?对于购进超过2年以上的老设备,医院维修组则应每周巡检2次,以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并尽快加以处理解决,消除故障及隐患?此外,为提高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水平,医院除应定期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验收检验和全面常规检验外,还应对放疗设备的剂量?对称性及等中心等项目,进行每周为期1次的一致性检验?对CT等影像设备,依据影像学标准,按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检修?

参考文献

[1] 蒋宇宏,张东友,宋少辉,等. 探讨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流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100-101

篇4

1.1对象选取江西省2所县级综合医院、2所县中医院、1所医院兼办养老院的二级医院呼吸、心血管等老年患者较多的科室及1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共20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护理管理者、养老院的护士,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根据调查目的,在参考相关文献及咨询5名相关专家基础上自行设计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部分内容。①护士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②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状况:是否接受过培训。③培训意愿:有无必要接受培训、有必要接受培训的原因、是否愿意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目的、希望的培训方式、希望的培训师资、希望的培训时间(培训原因、目的、方式、师资可选择多项)。④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包括1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护士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分别以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3个选项进行选择,14个条目培训需求按护士的培训要求以十分需要、比较需要、一般需要、不太需要、不需要5个选项进行选择。问卷内容效度指数和信度系数分别为0.912和0.923。

1.2.2调查方法首先由项目负责人与所选取医院的护理部取得联系,在其协助下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病区的所有护士,征得其知情同意后,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内容及注意事项,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不记名填写,20min后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1.82%。

1.2.3统计学方法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人数、百分率进行描述。

2结果

2.1护士一般资料202名护士中二级医院164名,占81.19%;一级医院38名,占18.81%。被调查者均为女性,年龄19~54(32.01±9.02)岁。工作年限:1~5年的67名,占33.17%;6~10年29名,占14.36%;11~20年60名,占29.70%;20年以上46名,占22.77%。学历:中专69名,占34.16%;大专98名,占48.51%;本科及以上35名,占17.33%。职称:护士92名,占45.54%;护师58名,占28.71%;主管护师及以上52名,占25.74%。

2.2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现状202名护士中,接受过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的49名,占24.26%;从未接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的153名,占75.74%。

2.3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训意愿

2.4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低下,急需加强在职培训本调查结果显示,江西基层医院在职护士接受老年护理专业培训的比例低,75.74%的护士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掌握程度最高,占19.80%,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及方法掌握程度最低,仅为0.99%,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能力仅为10.40%。分析原因,一是我国老年护理长期以来被归入成人护理范畴,老年护理专科教育存在断层[9],导致现在在职的绝大多数基层医院护士在学校未接受老年护理学的正规教育;二是我省护理在职继续教育和临床考核中缺少老年护理方面的内容,导致绝大部分基层医院护士缺乏系统的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理依附于常规缺乏专科性,往往仅凭经验给予老人护理,与当前要求高质量的老年护理需求极不匹配。建议护理院校对在校生加强老年护理学的课程教育和考核,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及资格晋升考试增加老年护理专业内容,管理者尽快制订有效培训制度和方案,并加以推广和实施。

3.2基层医院护士培训意愿强烈,管理部门应积极搭建平台本调查结果显示,94.55%的护士认为有必要接受老年护理专业培训,说明护士培训意愿强烈、需求较高、态度积极。由于老年人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对护理的需求和依赖比其他年龄段强。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老年慢性病、常见病以基层医院治疗护理为主,针对老年人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预见老年人潜在危险因素及问题等,是基层医院护士工作面对的问题,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疗机构对老年专科护士有需求,且需求呈上升趋势。开展并完善老年护理专业的培训是提高基层医院老年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老年护理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护理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将老年护理专业培训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促进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行业和老年护理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能定位,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加强老年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和福利待遇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订,促进老年护理学的发展。医院可以通过建立与岗位任职资格、职业挂钩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有效的学习自觉性。

篇5

一、培训目标

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然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二、培训对象

院校毕业后新进入我院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

三、培训方式、方法

(一)培训方式。

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查房、操作示教、情景模拟、个案护理等培训方法。

四、培训时间

(一)基础培训。

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为2周至1个月。

(二)专业培训。

包括专科轮转培训,培训时间为12个月

五、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规范标准:掌握《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规范标准。

3.规章制度:掌握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如患者出入院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症病人护理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及处置制度、病历书写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制度等。熟悉医院相关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

4.安全管理:掌握患者安全目标、患者风险(压疮、跌倒/坠床、误吸、导管脱落等)的评估观察要点及防范护理措施、特殊药物的管理与应用、各类应急风险预案、护患纠纷预防与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等。

5.护理文书:掌握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清点记录单等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

6.健康教育:掌握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出入院指导、常见疾病康复知识、常用药物作用与注意事项、常见检验检查的准备与配合要点等。

7.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如疼痛自杀、出走、暴力行为、应激反应、焦虑、情感障碍等识别和干预措施,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及特殊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的角色心理和角色适应、护士的工作应激和心理保健等。

8.沟通技巧:掌握沟通的基本原则、方式和技巧,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9.职业素养:熟悉医学伦理、医学人文、医德医风、护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等。

(二)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

1.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2.掌握并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六、考核方式和内容

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与培训结业考核。

(一)培训过程考核。

对培训对象在接受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各种表现的综合考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日常表现,基础培训结束后和专业培训的各专科轮转结束后的考核等。

(二)培训结业考核。

对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实施的专业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篇6

【关键词】院前急救;专职护士;岗位设置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因此,院前急救护士的配备尤其显得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2010年6月成立120急救中心分站。急诊科共有护理人员16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10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8人。

1.2方法

1.2.1院前急救专职护士的培训与考核在急诊科护士中选送8名有两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综合素质相对高的护士到急救中心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救知识及技能、120工作制度、法律意识及沟通技巧。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此后每半年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复合外伤的处理、现场患者搬运术以及各种抢救流程的培训和考核,并定期到急救中心接受轮训[1]。

1.2.2院前急救专职护士的设置与管理每6人一组,采取24小时正、副值班制,减少交接班次数。每日正班3人、副班1人,正班负责物品的交接和准备,保证器材和药品完好率达100%,副班在正班出诊后接替出诊任务。四人协同完成全天院前急救任务。

2结果

统计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设置院前急救专职护士后在院前急救中出车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出诊工作量等,与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进行比较,见表1。

3讨论

3.1院前急救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尚无统一的模式,相当一部分城市的医院由急诊科承担,医护人员为“两栖型”,既要负责院前急救,还要兼顾急诊工作。近年来,部分医院将院前急救队伍从急诊科分离出来,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后专职从事院前急救工作。

3.2专业化的院前急救模式在反应速度方面的优势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能专注于院前急救工作,任何时候都能保证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施救。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急救半径内,专业化的院前急救模式院内反应时间明显短于“两栖型”急救模式,使院前急救工作和院内急诊工作互不干扰,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3.3专职护士的设置可提高院前处置、救治有效率及降低院前死亡率现场处置率和急救技术是保证院前急救成功、降低院前死亡率的基础[2]。“两栖型”院前急救队伍人员不稳定,护理人员未经专业培训上岗,到了急诊科,也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急诊工作,对院前急救工作也只是应付了事,甚至只是简单的搬运而已。而专职护士岗位的设置,使得院前急救队伍相对稳定,且经专业培训后在急救现场能够开展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击除颠、外科止血、包扎、固定和正确的搬运,并且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急救护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急救半径内,专业化的院前急救模式现场处置率明显高于“两栖型”急救模式。正确及时的现场处置,显著提高救治有效率,使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和机会,有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因此设置专职院前急救护士岗位能全面改善院前急救质量,院前急救护理专科化发展是未来发展方向[3]。

参考文献

[1]桑宝珍,戚荟,荣丽娟,等.院前急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护士进修杂志[J].2010,4(2):308-310.

篇7

一、从业人数匮乏

以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心理学专业教师或精神科医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来从事这一服务,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在,出现了大批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可以说心理咨询专业队伍不断扩大。但是,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心理咨询师尚有四十多万的缺口,目前我国取得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人员远远不够。况且,相关资料表明,已经取得国家认证证书的心理咨询师中,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不到10%。

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心理咨询专职人员队伍的壮大,其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迫在眉睫。在这支队伍中有一部分人所学习的专业是心理学、医学或者精神病学,他们接受过较好的专业培训,后来又参加心理咨询的各种培训,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经验丰富,咨询技术纯熟,但是他们在专业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偏低。目前,大量的高校学生和心理学爱好者进入这个行业,他们对心理咨询充满了憧憬,学习热情高涨,可是专业基础不扎实,参加培训的时间短,也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当他们取得职业资格证进入这个行业时,咨询水平良莠不齐,部分人仍需要参加严格细致的专业培训,来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

三、专业化培训模式有待改进

心理咨询师要想在工作中真正为来访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必须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进而推动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进程。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培训班绝大多数是短期的理论培训,缺乏技能培训,当学员拿到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书后,不知道从何入手来进行咨询,只是头脑中有一些空洞的理论,不会应用到实践中。这就像外科的实习医生把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就是没经历过做手术的培训,也不敢动手做一个道理。因此,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应该先开展短期的理论讲授,然后开展长期的技能培训,进行模拟训练以及亲临咨询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将来应该是通过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的研究生教育来更加深入的培养专业人,使其咨询水平逐步向国际水平靠近。

四、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与心理咨询关系比较密切的学术组织有“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等。这些组织的功能主要是发展会员,以及开展学术研讨会和各种培训班,没权利对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论证。当前我国能够让专业人员获得专业资质的授权部门仍然是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开始了“心理咨询师”执业执照制,卫生部开通了“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职称系列,现在人事部与卫生部又正在开设“心理保健师”的行业资质论证体系。在国外,心理治疗师与咨询师通常是由专业学会进行管理的,行业协会要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评定,制订心理治疗与咨询行业服务的具体标准。我国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一步,大概尚需时日。

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的部门进行的执业资格考试不属于狭义的临床心理学范畴,获得资质者只能在社会服务性的机构工作,提供普通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心理咨询”的名义工作,不能在医疗机构工作,不能以“心理治疗”的名义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但是从求助者的角度看,当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求助时并不了解自己的问题是否属于病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此时就有很多重叠,应该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严格要求“心理咨询师”也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能在必要时向医疗机构作出合适的转诊处理,以防误诊误治。虽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开设了“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制度,但该制度对医疗服务部门没有任何约束力,也不能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物价部门、社会保险部门接轨,从业人员不能在医疗机构工作,不能合理收费。此外,这一工作在全国各地实施时商业取向过强,“门槛”太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障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卫生部应尽早把“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咨询员”的资格认定工作也纳入到广义的临床心理学暨医疗保健体系进行管理。

五、心理咨询的收费价格有待规范

篇8

[关键词] 急诊;护理队伍建设;思想教育;专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b)-147-02

护理队伍建设是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急诊护士是急救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在抢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支思想好、医德高、技术精、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护理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多年急诊护理管理实践,谈一下加强急诊护理队伍建设的几点体会。

1选拔优秀人员,奠定良好基础

急救工作复杂多变,急救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成效。著名急诊医学专家王今达教授对急救人员提出4项素质要求,即:①要有狮子样的体能;②要有骆驼样的精神;③要有猴子样的敏捷;④要像黄牛样只工作不索取。要组建一支德高医精的护理队伍,首先要注意选入优秀人员,要从道德修养,业务水平,文化素质,工作能力,身体条件,家庭状况等方面全面衡量。具体讲:要热爱急诊工作,经过专业培训,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对待伤病患者应尽心尽责,全力以赴,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敏捷的思维能力,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情绪稳定性,坚定的意志力,良好的性格,迅速准确的判断力和应急能力,这样才能应付危重患者,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大批伤病患者的抢救[1-2]。要刻苦钻研业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术,敏锐的观察力,能迅速地对伤痛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并正确地进行抢救治疗。能保证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只有选好人,用好人,才能为不断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2 优化人员结构,稳定护理队伍

急诊护士不仅要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要经过相当时间的实际工作锻炼,才能真正胜任本职,所以医护人员相对稳定,以及科学合理配备,是保证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各级领导要真正认识其重要性,在人员的进出,选拔上既要疏通渠道,又要慎重从事,克服随意性,避免频繁调整。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结构,根据在岗人员的技术力量和个人的状态合理搭配人员,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在年龄结构上,要形成梯次,保证人员自然进出的合理比例,如高年资护士较多,会因精力不足,身体不适,家庭负担重等情况需要调整,而低年资护士较多时,会有工作经验不足等情况,还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进入婚育期而休假脱离工作岗位。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相对稳定的人员结构,才能促进急诊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组成一个科学有力的护理急救队伍。

3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要重视医德教育,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是决定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避免医疗纠纷,必须先抓好护士护理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急诊工作平凡而辛苦,急诊患者病情危急,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能促使护士对患者的极端负责,同情和关爱患者,为患者解除病痛和心理压力,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信念指导下,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开展多种形势医德医风教育,不断强化医护人员优质服务的思想,建立医德考核制度及医德档案,使医德医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及护理前辈奉献精神,自觉树立白衣天使美好形象。其次注意思想教育,良好心态和情绪是护理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急诊护士不能带着情绪上岗,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遭受多大打击,都不要因不良情绪影响到患者,任何消极,懈怠,精力不集中,都可能酿成差错事故[3]。由于急诊护士长期以来超负荷工作,待遇相对较低,加上急诊患者普遍不理解,导致护士心态不稳,因此要注意经常性思想教育,随时了解人员的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其端正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职业价值和重要意义。同时要为护士排忧解难,提高工作待遇,在个人遇到困难,职称级别调整,节假日,人员紧张等情况下,注意预防性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个人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在日复一日繁忙而枯燥的护理工作中,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态,保证护理质量,避免差错和护理纠纷。

4 强化专业培训,提升急救护理能力

规范化培训急诊专科护士是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连续性救治,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减轻伤残程度,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4-5]。据调查表明具有2年以上急诊专科工作经历的,仍然存在急诊急救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因此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救护能力。

培训方法和内容:按照成人教育的原理,以科学调研为依据,了解培训需求,按需施教。高年资护士着重在新技术、新业务方面的培训,并选派骨干外出进修学习新的临床技能,新设备仪器的使用,挑选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工作经历丰富,并且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高年资护师讲课,巩固基础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常见危急重症急救处理,做好年轻护士的传、帮、带工作。请专家授课,拓宽知识面。加强专项技能操作训练,做好教学查房,专科知识讲座和病例分析等,挑选护理骨干参加专门机构设立的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并取得资格认证。对低年资护士重点进行专科护士相关知识培训、急诊急救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模拟建立与实际工作相似的抢救场景,突发事件,培训护士应对危重患者,尤其是对突发事件大批病伤者抢救的应急处理能力,选择危急重症案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车辆事故致多处骨折并多脏器损伤的现场急救等,同时加强所涉及的护理操作训练,包括急救技术操作和急救仪器使用。定期组织考核,按照各项操作技能评分标准和情景模拟考核评分依据打分,不合格者需要重新训练,直到合格为止。低年资护士抢救危重患者的经历不多,经验不足,缺乏应对能力,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取抢救的实战经验。情景模拟训练可针对性地进行深层次培训,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提高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使低年资护士产生紧迫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通过强化业务训练和急诊意识的增强,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练就一支过硬的急救护理队伍,真正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参考文献]

[1]谢天麟.急救知识与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2]许素,刘晓为,李桂宝,等.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24.

[3]卢艳飞.护理组长负责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广西医学,2008,30(10):1636-1637.

[4]曾燕.急诊护士护理道德与护理质量的因果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78.

篇9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从业人员;人才建设

随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对参保患者以及医保相关事务的管理,医院与医保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互动更为频繁。医院医保从业人员作为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主体,不仅应有能力去应对与处理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的繁杂事务,同时有责任推进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医院须加快医院医保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本文基于医院医保工作的重点内容,面对目前医院医保管理队伍的现状,提出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才建设与培养措施,旨在为今后医院医保从业人员及团队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1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40年的发展与革新,从试点地区医保制度的探索,到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我国参保人员享受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1]。医院医保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和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联动,加之网络信息化、科技驱动力助推,我国医疗保险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医院临床科室或其他管理部门借调人员建立医疗保险管理团队,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院医保管理的需要[2]。重视医院医疗保险人才建设与培养,则是医院医保管理工作高质、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2医院医保管理人员的工作要点

建立一支怎样的医保管理团队,就必须首先了解医疗保险管理人员的工作要点与内容。我国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具备多重作用,它维系着参保患者、临床诊疗、社会保障机构之间的关系,在“医”“保”“患”各方中起到了桥梁作用[3]。医院医疗管理工作既要满足参保患者的就医诊疗需求,在保障医疗保险基金合理、高效使用的前提下,向医保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既要为患者解决病痛,更要为参保者减轻经济负担。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除日常业务办理工作外,还要做好“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在获取医保政策的同时,将繁多的政策条文进行梳理,将复杂的医保政策以易于理解的表达形式与方式向就诊患者、科室医师进行宣传与普及,与此同时向社保机构反馈医院医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配合社保机构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随着医保网络平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网络移动支付医疗费用,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等工作,给参保患者增加了就医体验感外,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也迈向了另一新纪元。

3医院医保管理队伍的现状

2015年,中国医院协会了《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其中在机构设置内容中指出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应至少按照每100床位匹配1名专(兼)职医保管理人员的标准配置[4]。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医疗保险管理人员配置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医院医保管理人员配置不足,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结构缺乏,职称比例不协调、与岗位不匹配等问题[5-6]。在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建立之初,医保工作人员大多由医院其他部门人员转入而组建,人员构成存在着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问题,虽然调入人员的专业结构多样,但缺乏针对性,使得医院医保人才管理培训的难度加大。19世纪90年代起,全国医学及综合类高校陆续开设医疗保险专业,为医院输送医保管理人才。医疗保险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有专业知识基础,但医保管理工作的实质与理论知识存有一定差别,工作经验的不足导致对医保管理工作的内涵、医保政策的理解和落实不够深入。完善的医保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是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目前,针对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定期而专业的培训较少,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医保从业人员年平均接受培训次数仅为2.9次[7],学科交流机会少,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医保从业人员的培养方向与职业发展规划较为薄弱。我国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机制尚未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加之专业职称聘任存在困难,一方面削弱了医保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限制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空间。

4医院医保管理人才建设与培养的措施

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是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肩负着医院与医保共同发展的重任,关系到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安全与效率,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具有社会效益以及社会影响力[8]。随着我国各项政策制度不断落实与健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地也惠及参保人员诊疗服务的方方面面。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知识信息更新速度快的背景下,领域内外的社会各界对医疗保险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期待越来越高,对医疗保险从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沟通亲和力、解决问题的效率以及综合素质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效果则基于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才的培养与制度建设。学科专业背景强大,专业知识扎实,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具有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则会为医疗保险事业发展以及人才梯队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4.1复合型人才建设

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种崭新的发展元素不断注入医院医疗保险管理过程中,参保人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就医体验感的满意程度和期待也越来越高。医院医保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团队中的的人员配置应覆盖多学科的同时,配置的人才应具备解决医保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专业针对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医保管理团队则对落实医保政策、推进医院医保工作有着积极作用。首先,具有社会保险、卫生事业管理知识背景的人才是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建设的基础,在落实好医保政策的同时能够迅速了解工作性质与内容,较早地适应工作状态。其次,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与临床管理内容相衔接,具有临床知识与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管理的重点,是医院医保管理的切入点。除此之外,医疗保险行业中具有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有医学统计学教育背景、数据分析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样是“复合型”医疗保险管理人才团队中必要的组成成员,从而提高医疗保险领域科研能力和水平。

4.2鼓励继续教育与专业培训

新医改形式下,现代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对医保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医保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岗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仍需要增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利用网络平台、领域交流座谈等途径,加强医院内部医保管理培训,建立医保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9],根据医疗保险工作的特点,不仅要对临床医学知识、医疗保险学等专业知识进行继续教育,培养医保从业人员的政策解读能力、医保知识能力。还应重视如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心理学、医院信息管理、医患沟通等学科的培训,以培养医保从业人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信息管理能力。

4.3建立完善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完善职医疗保险职称管理

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工作,其工作内容与临床诊疗相联系,为临床医疗提供服务,同时面对患者及家属,为其解决医保问题与难题。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建立的考评体系要符合医院医保管理岗位特点,满足医疗保险管理内容的具体要求,职称制度应适应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考评制度和职称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考核与评价标准要在医保管理效益与效果方面的有一定指导作用,落于实处。根据考核评比结果,对学习能力突出、工作业绩优秀的医保从业人员进行激励或表彰,以提高医保人员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困扰现代人的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风湿关节炎、失眠、头痛、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单靠药物治疗无法根治。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亚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中医养生已成为市场热点,社会正在呼唤有良好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人员出现,这就是中医养生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医养生馆,就是针对亚健康人群,各种慢性病人,用刮痧、拔罐、针灸、按摩、食疗等简、便、验、廉的传统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预防,保健,康复的效果。不打针,不吃药,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比开药店更赚钱,比吃药更有效,比打针更安全。

二、项目优势

1、广阔的市场空间。权威资料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达10%,糖悄病人7000多万,血脂异常人达2亿,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达2.8%,各种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病单靠药物是不能根治的,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一个病治成了多个病。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其简单,方便,灵验,廉价的优势,能防治几十种常见病和慢性病,必将迅速走红市场。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养生市场份额将近10000亿元,进入养生行业,永远不会淘汰,没有投资风险。

2,强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务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启动“治未病”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工程”(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中医刮痧师和养生指导师;国务院(2010)5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有一之长人员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执业医生和职业技能人员相结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这个服务提供体系中的职业技能人员,有可能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普通人通过中医药行业培训也能成为职业技能人员,这就为社会大众进入中医养生行业铺平了道路。

3、真实可靠的技能培训。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的养生馆,足疗店,美容院,按摩店,虽然也打着中医养生的牌子,但真正通过正规中医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得不到正统中医技术支持,只能在休闲娱乐行业开展业务。而我们的学员就不一样,鄂州市中医院是国家三甲医院,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养生保健师》教学大纲内容培训,并邀请北京市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养生嘉宾为执教专家组,有专业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和信誉绝对优于普通的培训机构。培训后的学员,我们实行终身远程技术

指导,能100%开店成功。

4、投资少,收益快,零风险。开店初期,有1-2名员工参加《养生保健师》考证班学习,拿到证书即可开业,设备投资就是几张理疗床,刮痧板,拔罐器,再购置一台全自动医用针灸治疗仪,设备投资加员工培训总投入2―3万元。有了技术和设备,对亚健康和疼痛性疾病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开业当月就可盈利,年收入至少十万以上,而且技术熟练效益会逐年上升,生意会越来越红火。

由于店长通过中医专业培训,购置医用设备,有养生行业全国通用证书,采用中医外治疗法,无毒副作用,没有医疗风险,加之有中医院终身技术指导作后盾,这是目前社会上所有的养生馆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投资分析

开一家50平米的中医理疗养生馆,房租1.5万元/年,装修1.5万,购买理疗床,针灸治疗仪,刮痧,拔罐,艾灸用具等共2万元,2名员工技能培训费1万元,共计投资6万元。

四、效益分析

养生馆的服务对象是亚健康人群,需要按疗程长期调理,销售模式以会员卡为主,单次消费68元,会员月卡800元,季卡2000元,年卡6000元;若在1年内累计有100个会员,年主收入60万元,消耗材料,员工工资,水电房租占65%,年纯利20万元左右。

养生馆的另一大收入来自保健品的营销,经营药食两用产品,雇佣5―10名店外销售人员,按销售提成发工资,进行店外销售,每人每月销售5000元,年销量60万,纯利12万元。理疗服务加产品销售,年收入30万元左右。

五、经营建议

选择项目成功的至胜法宝必须有专业技能,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培训才有保障。中医药适宜技术向社会全面开放,为创业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富机会。这是国家政策为我们普通老百姓提供了生财之道,在国家政策没有出台前,中医药适宜技术只是医院的专利,是不会对社会大众公开传授的。

其次,项目要有可操作性,目前社会上纸上谈兵的所谓创业项目成千上万,那只是你想象中的收入,有些根本无法实施。实践己经证明我们的开店计划100%成功可靠,我们的培训学员已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自由创业当老板。

再次,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制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学员开店创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和经营方面的问题,我们长期免费为您远程跟踪技术指导,与您一路相伴,直到成功!

中医养生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行业,是一座挖不完的金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用5―7年的时间,将抗生素的使用量从现在的87%降低到5%,今后大部分医生将转攻中医预防保健。医疗行业将重新洗牌,也就是社会财富重新再分配。下一轮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将在养生行业中产生。不管你是大学生,创业青年,下岗失业人员,还是企业家,如果你有眼光,有悟性,先知先觉抓住机会,你的选择将彻底改变你的人生。

六、培训方案

师资特点: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国家资深专家为执教专家团;鄂州市中医院养生行业资深专家,企业家,职业规划和营销专业讲师执教。

教学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望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中医技能操作(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刮痧师、按摩师、足疗师、针灸师、美容师、心理咨询师八位一体技能培训)。

认证方式:全国统一考试,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全国唯一含金量最高的《养生保健师》岗位能力证书,全国通用。

培训方式:养生知识精华讲解,技能实际操作。

收费标准:5800元/人(含教材费,报名费,培训费,考试测评费,岗位证书费,住宿费等),学期一个月。

报名须知:填写养生指导师考核申请表,身份证、学历复印件,蓝底两寸照片2张,一寸4张。

培训地点:湖北省鄂州市(凭《金点子生意》杂志社介绍信前往培训学习)

推广单位:《金点子生意》杂志社读者服用中心

报名热线:029-33170439 15091063182

13509365088谢老师

汇款方式:培训费可通过指定银行汇款(注:未按指定方式汇款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