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存在问题及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存在问题及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服务基层农村的质量和水平,关联着基层畜牧业人员的增收和创收,也关系着农民群体从事这项养殖工作的信心。本文重点从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畜牧兽医;防疫;基层
随着我国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畜牧业发展随之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最突出的就是动物疫情的控制问题。近几年出现的禽流感、猪瘟等流感疫情给全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对动物防疫特别是一线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畜牧业在农业整个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历年统计数据也可看出,畜牧业的生产总值占据农业生产总值的大头。特别在一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这一比重值更大,可见畜牧业在基层农村农民群体中的不可替代性,但一谈到畜牧业的发展,就避不开畜牧兽医防疫工作这个课题。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非常必要。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其不仅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还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畜牧业发展不好,全国的副食品供应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畜牧业的兴旺标志着农业的兴旺,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不仅仅全面保障了畜牧业生产者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对提高畜牧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二是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疫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预防、降低畜牧疫病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全体公民的身心健康,而公共卫生这一环节,农村的防疫工作又恰恰是薄弱点和短板。
2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组织建设存在问题。随着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现在各级均建立了相应的畜牧兽医管理局,设立了专管部门,也在陆续培养防疫专员,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还存在组织构架单一,有防疫工作体系但不完备,有防疫工作机制但不够健全的现象。二是防疫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措施存在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要求,畜牧兽医的防疫要求有大于等于70%的免疫合格率,检查密度必须达到100%。根据这一指标,基层的畜牧兽医防疫工作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设施老化陈旧、日常工作没法高质量正常展开的问题,免疫质量提高不快。一些基层乡镇虽然也配备了一定的诸如医用冰箱等基础设施,但由于体系不够完善,在高温季节无法保证疫苗的运输储藏,更无法保证疫苗储藏的有效性。三是畜牧兽医人才缺乏。通过笔者的调研,整体来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学历层次不高,包括工作实践能力都相当缺乏,影响到畜牧兽医工作的整体水平。一些疫情的发现、判定、处置不及时、不主动,这些都与兽医专业人才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四是防疫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政策法规比较多,但从实践来看,兽医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限制了基层防疫工作的深入。在调研中也切身感受到,对于防疫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大,一些农民群体只顾着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应,把卫生防疫工作看轻了、看淡了,这也给执法人员规范执法带来一定的难度。
3加强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对策措施
要保障畜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要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举措:一要加强疫情报告。疫情报告必须保持渠道的畅通,也是逐级了解疫病情况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要建立疫情响应机制,这些对疫情的控制和研究疫病的规律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要健全疫情报告机制,保证报告结果的真实有效,包括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气候等不同要素,定期向上级作出详细的汇报,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准确、可靠的措施。二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在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中必须得到贯彻落实,要努力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到其建设中来,比如对于资金缺乏的问题,就可以建立政府主投资,社会积极融资的方式进行,集中各方面人力、财力、物力参与其中。要建立健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督促防疫工作执行的强制化、科学化,必要时要有法律强制力,保证防疫工作得以贯彻实施。三要加强畜牧兽医防疫监督工作。由于当前基层畜牧业多处于分散饲养状态,交易市场也很不规范,造成相关部门实施监督工作很难,防疫效果较差。执法人员要针对这种情况做大量细致性的工作,避免不利局面出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效的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都要从观念、人才、资金、宣传、执法等多角度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建设,促进该行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作者:何琪 黄俊 刘君 单位:句容市华阳畜牧兽医站 句容市郭庄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 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1] 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 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
篇3
[关键词] 动物检疫 监督管理 存在问题 加强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95-01
前言
在我国的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动物检疫工作与人们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利用动物检疫工作来规范畜牧业,促进社会和谐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畜牧业中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于动物产品的安全都有影响,兽药的使用与饲料的使用、生产与运输以及动物疫病的控制都是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动物检疫工作的水平,保障动物产品的性能。本文选择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的分析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动物检疫工作与畜牧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人员素质不足,监督手段不科学等问题仍然影响着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对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在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的许多动物检疫监督管理机构中,特别是基层的动物检疫监督管理机构,其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一些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动物检疫监督专业知识,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动物检疫的水平进行分析与判断,在发现问题之时,也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促进畜牧业相关人员动物检疫意识的提高。因此,加强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其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2动物检疫监督管理手段不尽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科学技术成果在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中的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准确度与规范度。但是,在现在的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当中,许多工作人员仍然当肉眼作为最重要的监督工具,没有将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这就使得现今的动物检疫监督管理手段不科学,监督的结果没有科学性。
二、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对策分析
面对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对策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下面,我们就来对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对策进行分析:
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社会监督力度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畜牧业快速发展,大多数动物养殖者都以粗放式的养殖方式为主,这就使得我国动物养殖的规模较小,但分散极为广泛。许多群众对于动物产品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使得一些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添加剂与兽药被使用。动物养殖的水平不高,使得动物疫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被突显出来,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传播,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势在必行。因此,动物检疫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我国现行的关于动物检疫的相关法律,促进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使其加入到宣传的行列中来,加强社会大众对于动物检疫的监督。动物检疫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呼吁群众重视起动物检疫工作,将检疫合格证明作为其购买相关产品的基础。
2.加强对饲料的投入管理
加强饲料的管理工作,是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饲料的质量,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极为重要。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畜牧业所用饲料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对兽药残留的检测,使其成为饲料检测的重点。另外,动物检疫监督管理部门还要加强饲料安全体系的建立,使饲料行业在这样的刺激之下明确提高管理水平,提高饲料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动物检疫监督管理部门还要加强新型的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管理,促进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高生产者的饲料安全意识。
3.加强对动物屠宰环节的管理
动物的屠宰是动物产品的生产的必要环节,政府部门应当对动物的屠宰场地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合理的布局,一个有利于流通与方便群众的地点比较适宜动物屠宰场地的建立。所谓地加强对动物屠宰环节的管理,就要改变当前屠宰场地过于集中的现状,过多与过滥的动物屠宰场所不利于屠宰质量。对于一些具有集中性屠宰场的区域,当地的政府部门要督促其做好生猪上门收购与鲜肉的配送服务等等。
4.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工具的更新
具有科技含量的动物检疫监督工具对于工作效率与质量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动物监督检疫监督机构应当加强财力的投入,购进最新的动物检疫监督工具,利用科技促进当代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动物检疫监督机构应当加强高新监督工具使用方法的宣传,使每一个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人员都可以接触与正确使用新工具。
三、结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动物检疫工作的配合,而动物检疫工作的提高需要一定的监督。通过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现存问题与对策的分析,希望相关的监督部门重视起动物检疫工作,加强工作力度,呼吁社会大众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意识,共同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海.如何做好动物检疫工作[J].才智.2008(02)
[2]. 仇志丽;何柳萍;刘小青;梁家攀.如何做好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J].兽医导刊.2008(12)
[3]. 康金立;高冲;鲍杰;李艳;吴文鹏.国内航空运输动物及其产品逃避检疫行为的类型及成因[J].中国动物检疫.2006(08)
篇4
关键词:农区畜牧业;存在问题;对策
一、农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是霍林郭勒市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农户的牛羊5月上圈到夏季牧场,10月返回农区进行圈舍饲养,属于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夏季牧场牲畜只有圈没有舍,多是散养。尽管大通县畜牧业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整体来看,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圈舍在大小、采光、保温等方面设计的不科学;饲养管理粗放,饲喂的粗料多精料少;畜禽圈舍环境潮湿、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即使一些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也存在设施不配套、基础设施超期使用、大部分种畜禽场畜舍、饲养设备破损严重的现象。畜牧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市场、技术及政策信息不畅通;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畜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户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多是散养,规模小,大规模专业化养殖较少。现今农户外出打工的很多,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加上从事养殖业效益低,因此农户的总牲畜存栏量逐年下降,导致养殖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
3、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不明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大通县畜牧业经济内部缺乏主导产业,缺乏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各个产业分散发展,发展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近几年,霍林郭勒市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虽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其规模数量仍有限,加工业严重滞后,现有几家畜牧业加工销售企业加工销售能力有限。
4、重大动物疫病潜在隐患大。随着人流、物流的快速移动,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外省市引进,农村规模小、分散饲养的现状,使疫病的传播和发生潜在危险大,加之基层防疫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大。因此,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5、发展资金不足。当前,霍林郭勒市暖棚养畜已显示巨大的增收潜力,畜牧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发展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一般养殖户缺乏资金,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发展壮大。业务部门缺乏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科技培训等资金,因此要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二、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开辟各种融资渠道。为促进霍林郭勒市畜牧业经济的有效发展,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开辟各种融资渠道。不仅要明确大通县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而且要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及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围绕区域特色,优先扶持对区域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的发展,优先考虑对主导产业起较强拉动作用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养殖小区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带和主导产品群。积极争取畜牧业有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多渠道争取畜牧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的方法,扩大畜牧业的投资来源,鼓励农牧民投劳投资。进一步实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积极将动物防疫经费支出纳入常年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投入机制。
2、明确畜牧业主导产业。霍林郭勒市有辽阔的天然草地,环境洁净,土壤、水、牧草均无污染,具有发展高原绿色畜产品的优势。同时,霍林郭勒市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形成独特的自然风情,畜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草原绿色环保牛肉类制品加工和酸奶、液态奶加工业绝对处于主导地位,使这部分产业优先发展起来,并通过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产业产生扩散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饲养业、皮革加工业等畜牧业产业及部门的发展,形成整个大通县畜牧业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3、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经营。霍林郭勒市畜牧业必须充分立足草场面积大的资源优势,以市场对绿色产品需求为导向,以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品,突出发展高原牦牛、奶牛、肉牛、肉羊等产业,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扩大鸡场仔鸡生产规模,以满足大霍林郭勒市及周边地区的需求量。构建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生产供应体系;构建现代畜牧业新经济结构,实现畜牧业从单纯的饲养环节向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环节拓展,实现畜牧业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发展特色畜牧产业为基础,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吸引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来投资兴办产业;以科技为本,进行标准化规模生产,以树立自己的优秀品牌为要求来建设龙头企业。
篇5
【关键词】 畜牧业;养殖;科技;生产
平关镇地处贵州盘县西部,与云南省富源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土地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其中宜林、宜牧地面积为8771亩,具有丰富的农作物桔杆及块根,块茎类饲料,平关镇海拨2060米,年平均气温为14.3摄氏度,气候温和湿润,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平关镇畜牧业基本情况
平关镇现养殖业主要从家庭养殖为主,人们满足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以“养鸡为吃盐、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传统习惯。在生产方式上不能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方式,没有形成生产方式专业化。生产者没有先进的养殖技术,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品种改良,疾病的防治及饲养管理。这就使得生产成本较高,饲养饲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没能争取用尽可能少的饲料,得到尽可能多的肉、奶、蛋高效益的发展畜牧业生产。
养牛以役用、多种牲畜深坑圈混养,全牧饲养为主,在繁殖配种上以野交乱配为目的,不能改变衰老死亡自然淘汰为适龄育肥屠宰肉食或出售。养猪养肥肉型一至二年的大猪,采用“呆架子”方式进行养殖,采用单一饲料饲养。对羊群不采取优胜劣汰方式,对繁殖母羊不加以合理的饲养管理,对春产羊羔在放牧的基础上不补饲精料,强化肥育使之不能当年出栏。不定期给羊群进行预防注射和投药驱虫。在养鸡上专养老品种本地鸡“长寿鸡”,粮食囫囵撒养,不能定期采取预防措施。
二、平关镇畜牧业存在问题
由于平关镇大部分行政村都远离城镇,造成人们生活文化素质的落后,信息不灵、人口增长过速、土地贫脊、栽培、养殖、管理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现实条件下,畜牧养殖必然走向恶性循环。农户把各种家畜深坑圈混养,牛、羊用全放牧、干粗料饲喂,猪以肥肉型、吊架子后催肥为主,这样生产成本相对提高,造成养猪不挣钱,养牛为耕田的意识;各种秸杆内、藤薯类饲料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饲养水平较低,以传统的养殖方法为主,要在科技推广上下功夫,积极认真地推广“四良、四改”三提高。各种淘汰的种猪育肥后都是卖给屠户,进入市场,大部分效益被别人拿走。信息不畅,生产产品不与市场接轨,经济效益差。
三、平关镇畜牧养殖前景分析
虽然平关镇在养殖上存在着诸多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但仍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表现为:政策优势。我县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市场优势。平关镇与云南接壤,平关镇农村养生猪的市场占有率只占35%左右,65%的市场被川猪、云南大河的新品种猪所代替,应通过结构调整,挖掘潜力,提高我镇畜牧业的发展。我镇拥有占年产30万吨的大型煤焦化厂和洗煤厂等各种货场,需求量大,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对外可向云南省出境。资源优势。我镇剩余劳动力多,为发展养殖业提供情了稳定的人力资源,市场竟争优势比较明显。平关镇是农业大镇,具有充足的秸杆、块根、块茎类饲料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四、平关镇畜牧业发展对策
按照盘县提出的把建成贵州省畜牧大县要求,实现年存栏大牲畜35万头匹,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的战略目标,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采用政策优势、资金扶持、技术指导、行政服务等措施,加快我镇畜牧业的发展。
1、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品种改良。
平关镇现具有种牛品改点到为3个,年平均配种新品种黄牛350头左右、猪品改点7个,存栏能繁母猪1049头,年配种率达96%左右、羊品改点4个。我镇现引进新品种,种羊200只、能繁母羊3200只,现配种率达87%左右,现有规模养殖场7个。当前要重视对各场带头人和当地农户的技术培训,着力在推广科学适用技术,指导农户搞畜圈改造,科学饲养、人工管理、防疫等工作上下功夫,让当地农民能掌握对品种的鉴定,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的操作,劣种淘汰等常规技术的运用,使农户真正学到并能规范应用科学养畜配套技术。
2、建立专门从事防疫工作队伍。根据盘党发[2003]28号文件精神,在全县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名村级畜兽医人员,专门从事本村的治疗、疫病防治、统计、疫情监测等工作事项。这样一来,既充实了平关镇村风防疫队伍,又使畜牧部门与村一可以随时联系,便于掌握各村畜禽发展动态,有利于制定有效可行的畜牧发展规划。
3、改变深坑湿圈饲养为“畜、沼、厕”三结合建干平圈饲养。改变一至二年杀大猪为养七、八月杀“小猪”。
平关镇只有畜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才能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将畜牧业打造成为实现全镇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调整目标[J]. 肉品卫生. 2003(06)
[2] 方琳.乡镇如何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5(06)
[3] 杜学勇,刘朝旭.河南畜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5(10)
篇6
关键词 畜牧兽医 人才培养 管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63 文献标识码:A
畜牧兽医业是近年来逐渐形成的行业,并且迅速在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的培养却参差不齐,很多人才结构上存在明显缺陷。他们不仅要面对逐渐发展进步行业内部的专业素质要求,还要满足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同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还应该面临就业等现实问题。因此,加强我国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面对当前人才培养困境,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并通过实践,不断积累自身经验,并总结提出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对策,推进畜牧兽医业的稳定发展。
1我国畜牧兽医人才现状及培养紧迫性
1.1人才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畜牧兽医业发展方向的科研工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效果一直很不理想,我国科研水平比较低,尤其是在基层畜牧兽医业,很多从业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培养,其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达到专业化标准。许多“优质、高效、高产”的畜产品培育技术仍然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学习和付出实践行动。
1.2队伍建设水平低
由于对人才培养的不重视,很多时候地方投入不够,在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明显的资金不足现象。很多专业人才在参加工作之后,便开始消极怠工,工作慵懒,不思进取的现象非常明显。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业的从业人员都是因为兴趣爱好,很多都是半路出家,整体专业操作能力比较低。这些都是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2我国畜牧兽医人才管理的不足
我国畜牧兽医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透过问题看本质,人才培养方面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畜牧兽医业的人才投入到实践中之后,由于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人才投入实践工作之后,对于个人发展方面和专业深造方面的管理非常有限。整个管理体系还有待健全。
2.2人才激励管理制度匮乏
由于人才在工作中不受到重视,长期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工作表现突出也没有相应的奖励和激励等原因,导致工作人员整体工作情绪下降,严重降低工作效率。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国畜牧兽医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作为一名人才培养工作者,应该积极面对问题,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寻求发展。
3我国畜牧兽医人才管理新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3.1加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今天,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势在必行,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来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畜牧业,把传统畜牧业转变为现代畜牧业。要把畜牧业生产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基础上,使畜牧业生产得到高度发展,充分合理利用畜牧业生产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大幅度地增加畜产品产量,提高畜禽产品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建立一个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产系统和良好的生态系统。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在农业产值中比重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畜牧兽医业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人才的后续学习非常重要,在参加工作之后,也应该继续坚持学习,应该加强学生对带有普遍性、基础性的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个人的工作品质和品德。还需要适当拓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培训时,能抓住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专业口径。例如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时,还可以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然后就能快速地使用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3.2注重锻炼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畜牧兽医业的专业人才应该能掌握“望闻问切”等基础的实践操作方法,能通过表面观察初步判断畜牧疾病病症。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到实地进行观察,直接观察小猪、牛羊等品种或病态,让学生自己描述病态特征,然后进行实诊。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分析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和实用的专业人才。最后,建设各种人才奖励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管理,全面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4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畜牧兽医业已经取得稳步的发展,畜牧产品也逐年呈上升趋势,畜牧兽医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畜牧兽医业产值已经占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的30%.由此可见,发展畜牧兽医业对发展农业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针对问题提出了在实践中应该加强人才的全面培养和注重实践能力锻炼等措施,虽然当前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相信最终通过不断的创新,必定能在实践中取得非常理想和满意的效果。从人才培养上改善整体的综合业务水平和素质水平,进而减轻管理难度,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为我国畜牧兽医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许振华,聂纪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面向区域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312.
篇7
关键词 畜牧业;限制因素;对策;哈萨克斯坦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81-03
Survey of Kazakhstan′s Livestock Production
LI Hong-bo YAN Xiang-min DU Wei ZHOU Zhen-yong ZHANG Jin-shan YUAN Li-xing ZHANG Yang *
(Institute of Livestock,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s,Urum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Kazakhstan′s livestock husbandry,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f Kazakhstan′s livestock husbandry in histo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analyzed the reasons which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Kazakhstan′s livestock husbandry in recent years,and proposed the potential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
Key words livestock husbandry;restricting factors;countermeasures;Kazakhstan
1 哈萨克斯坦概况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Republic of Kazakhstan),简称哈萨克斯坦,国名取自其最大民族哈萨克族,人口1 716万人(2014年1月)。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272万km2,其中土地面积2.70亿hm2,内陆水域面积为252万hm2,境内大部分领土为平原和低地。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全国有农牧业用地2.1亿hm2,人均约12 hm2(有的州高达18 hm2)。其中,耕地有2 403.5万hm2,人均1.5 hm2,按农业劳动力计,每个劳动力约负担11 hm2耕地,具有发展农牧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2 哈萨克斯坦农业
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耕作传统的影响,哈萨克斯坦种植业以粮食、棉花为主,其产值达到了农业总产值的49.1%。畜牧业发达,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为50.6%。总体来看,哈萨克斯坦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
哈萨克斯坦大量出口粮食,且近年来出口持续增加。2011年粮食产量增加1倍,出口量超过50%。2011年,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6.7%,畜牧业产值同比减少0.7%,农业生产总值增长26.7%。
3 哈萨克斯坦畜牧业
3.1 独立前畜牧业非常发达
哈萨克斯坦历来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畜牧业非常发达。良好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孕育了辽阔的草原,再加上充足的日照,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萨克斯坦畜产品主要有牛羊肉和皮、毛、奶等产品,在中亚诸国中畜牧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3.2 独立后畜牧业严重倒退
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在经济整体下滑的趋势下,畜牧业也遭受了重创,出现倒退现象。近年来,哈萨克畜牧业存栏量大大减少、产量降低、技术落后等问题突出。
1990―1998年,哈萨克斯坦各种牲畜存栏量减少,除了马和骆驼外,其他牲畜1998年的存栏量比1990年减少了一半以上。虽然在1999年后,逐渐呈现出恢复的趋势,但与1990年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2012年底,大牲畜(主要指牛)的存栏量为569.0万头,较1990年减少了41.7%;羊的存栏量为1 763.3万只,较1990年减少了50.6%;猪的存栏量为103.2万头,较1990年减少了68.0%;家禽的存栏量为3 350万只,较1990年减少了44.1%。与1990年的存栏量相比,马和骆驼存栏量增加了3.7%、15.2%。
1990―2000年,哈萨克斯坦的肉产量降低了60.1%,蛋产量降低了59.6%,奶产量降低了33.9%,毛产量降低了78.8%,皮产量降低了92.9%。2001年,肉、蛋、奶的产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毛和皮的产量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2012年,肉产量为93.4万t,较1990年减少了40.1%;蛋产量为36.7亿枚,较1990年减少了12.2%;奶产量为485.2万t,较1990年减少14.0%;毛产量为3.8万t,较1990年减少64.4%;皮产量为4.4万张,较1990年减少97.6%(表1)。
3.3 由肉制品出口国变为纯进口国
畜牧业是哈萨克斯坦的传统产业,哈萨克斯坦的畜牧业曾非常发达,但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国内市场上肉及肉制品价格高,国产肉产品目前尚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仍是畜牧产品的纯进口国[1]。
根据哈萨克斯坦国家海关统计数据,2007―2011年,哈萨克斯坦肉及肉制品年市场供应规模约为120万~130万t。本国产量约为100万t,进口约为20万~30万t。2007―2011年哈萨克斯坦肉类进口情况见表2。
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哈萨克斯坦的肉及肉制品进口数量远大于出口数量。哈萨克斯坦出口肉不超过2 000 t,而进口鲜肉、冻肉和冷藏的肉及食用杂碎等共计23.54万t,进口香肠和肉罐头6.46万t。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畜牧产品交易不频繁。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2年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的畜产品主要以禽肉及杂碎为主,进口量为496 t。
哈萨克斯坦的畜牧业,为何从曾今的非常发达,大幅倒退到依靠进口来满足自身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自苏联解体后,80%的畜牧养殖业转入个人手中,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二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过早屠宰。哈萨克斯坦目前屠宰的牛的重量平均为305 kg/头,而发达国家为不少于450 kg/头;三是肉类的主导产品为牛肉,而纯肉牛的数量极少,牛肉只是产奶业的附属产品;四是哈萨克斯坦没有专门的肉牛品种。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了部分优良肉牛品种,但由于受到冻精制作、人工授精等技术条件的限制,杂交改良步伐缓慢。
4 哈萨克斯坦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稳定饲料供应基础是制约哈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天然草场,大田饲料生产(割草场)和配合饲料供应是饲料主要供应来源。从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看,很难达到牲口全年放牧的条件。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适宜牧草生长的春夏及秋季大部分时间,畜牧饲料依靠牧场能够满足。寒冷季节,牧草无法生长,只能依靠饲料饲喂。分析哈萨克斯坦牲口放牧和饲料业发展,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1 牲畜放牧用地面积不足。2012年底哈国牧场面积1.88亿hm2。但是其中60%牧场所在地没有水塘,极大降低了可用性。牧场整体状况存在问题,目前大面积牧场出现土壤衰退,导致已经不适宜用于放牧。类似情况在阿特劳阿克纠宾州已经出现。土壤衰退面积超过4 800万hm2,占整个牧场面积的26%。由于缺乏资金,当地植物学研究进展缓慢,对可经营牧场的监测和检查不足。
4.1.2 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不足。近年来,由于谷物市场价格高,谷物在大田轮作中占比达85%,导致饲料作物面积缩减。自然生长和人工播种割草面积大约500万hm2,由于生产饲料的耕地面积约240万hm2。农业企业和农场保障1头牲畜的粗饲料和鲜饲料保障度为6~7 kg,而正常水平应为14~15 kg。
4.1.3 农业生产和储备技术低导致饲料品质不高。饲料生产成本增长,豆类植物和有营养的块根植物及饲料的生产下滑,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的饲料比例下降,复合饲料和配合添加剂保障度不够。粮食作物生产水平相对较高情况下,动物精饲料保障水平仅为需求量的80%,说明饲料作物生产关注度不够,应加强科学化饲料轮作积极性。
4.2 良种率较低
根据最新资料,产肉大牲畜良种率约为2%(11.3万头)。大部分成长中的幼年牲畜每天增重世界标准为1.0~1.5 kg,哈萨克斯坦牲畜平均每天增重为400 g。
2012年,在《发展哈萨克斯坦大牲畜出口潜力项目》框架内进口了10 766头外国良种大牲畜(牛),耗资6 200万美元。至2016年拟进口7.2万头大牲畜。哈萨克斯坦所使用的牲畜线性繁殖法效率不高,根据世界惯例仅有0.2%的使用率。目前所采用育种-选种新技术(人工受精、生物技术、胚胎移植),未展现出显著成效。况且,《发展哈萨克斯坦大牲畜出口潜力项目》规定的第一次飞跃应该出现在2016年前。
4.3 小规模散养经济不利
牲畜集中在小型农庄导致了小商品经济和畜牧业产品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体现了畜牧业的消极发展趋势。78%的大牲畜集中在个体农庄,9%的牲畜集中在农业企业,13%的牲畜集中在农民(农场)手中,这一情况导致难以推广育种技术、高级喂养技术,生产率难以提高。
绝大多数小型个体农庄不具备为饲养场添置相关技术设备的能力,对畜产品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目前,母畜群受到高度关注,牧民有机会获得国家补助,以购买并养活母牲畜。但是只有3~4头牲畜的牧民,因为资金分配效率问题,不符合获得补助金条件,小商品经济条件下,牲畜喂养和繁殖非常艰难。在哈萨克斯坦入世后,仅有大型农牧企业有实力与国外农牧产品供货商竞争。
4.4 兽医服务不到位
根据哈农业部数据,2012年1―9月,出现狂犬病、气肿性炭疽、利斯特氏菌病、口蹄疫、肠毒血症、猪霍乱103、14、3、10、7、3例,巴氏杆菌病疫源数量为4个,在疫源地出现了钩端螺旋体病、羊快疫、结核病、禽类呼吸道支原体和马淋巴管炎。截至2013年1月,尚未进行牲畜核查工作。而牲畜核查工作本身是畜牧学统计、育种工作和预防防疫活动的基础。此外,主要疫病接种难以覆盖所有牲畜。
同时,兽医防疫干部缺乏。兽医学专业在哈萨克斯坦专业教育领域并非有前景的就业方向。哈萨克斯坦国内高水平兽医防疫干部不足,农业畜牧业部门只吸纳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人。
疫畜埋葬场数量不足。病死牲畜的尸体在缺少应有卫生防疫处理情况下,在居民点不远处焚化,造成了感染源可能持续多年。现有屠宰点中的20%已功能不全。
5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投资合作潜力及对策
农业在哈萨克斯坦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主要的支柱产业是矿产业、粮食产业、畜牧业。苏联解体后,能源成为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农业生产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依然是其支柱产业。这种状况既受哈萨克斯坦自然及地理位置的影响,也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2-3]。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在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业等领域,在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体系等方面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哈萨克斯坦开展农业合作有充分的条件和能力。
就种植业而言,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行比较发现,2个国家在农业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单产、人均农业面积、人均播种面积、人均农业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等指标上,差距非常大。就人均耕地面积,中国少于哈萨克斯坦,但中国的人均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却高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企业具有效率优势。
就畜牧业而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草场面积分别为2.62亿、502.3万hm2,中国远远大于哈萨克斯坦。对人均草场、草原面积和人均畜产品产量作比较,哈萨克斯坦具有明显优势,而在单产上中国则具有明显优势。
目前,哈萨克斯坦正在实施“2011―2015年扩大牛肉出口计划”。根据该计划,将建立良种牲畜培育场,并从国外进口7.2万头肉畜。此外,还将建立可产15万头牛的育肥场,以及母畜总数达30万头的农牧场。在农场主的支持下,该计划在2011年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已建成产量达1.77万头牛的5个育肥场,进口了1.35万头,农牧场也购买了5.56万头牛[4-5]。
关于哈萨克引进良种牛的种类,主要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分布较广的海福特牛和安格斯牛,以及来自法国的夏洛莱牛和奥布拉克牛。对于从关税同盟成员国及欧美进口牛,哈国农业部还提供一定的补贴:从欧洲进口1头牛补贴14万坚戈(约合948美元);从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进口1头牛补贴21.4万坚戈(约合1 449美元);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进口1头奶牛补贴10.7万坚戈(约合724美元)。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哈萨克斯坦将发展畜牧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哈国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畜牧工作: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工作。通过进口种畜产品及发展繁育基地等措施,提高畜禽繁育的水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扶持和发展中小型农场和家庭型农业经济。尤其是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种植饲料及安装灌溉系统。三是建立饲料企业,为畜禽提供优质饲料。四是推广使用现代化畜牧业技术,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尤其是推广干旱地区储水技术,保障动物饮水。
近2年,随着国内牛肉价格不断攀升,国内部分企业计划利用国内的肉牛养殖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利用哈国当地的土地资源、天然草地资源和肉牛养殖扶持政策,在哈国建立肉牛养殖场,发展肉牛养殖业,所生产的牛肉部分在当地销售,部分牛肉产品可以通过口岸运回国内销售,赚取相应的利润。
6 参考文献
[1] 卡比努尔・库拉西.新疆与中亚五国农业合作的基础及对策建议[J].北方经贸,2013(3):52-53.
[2] 李豫新,朱新鑫.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农业区域合作机制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1(10):11.
[3] 布娲鹣・阿布拉.中亚五国农业及与中国农业的互补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3):104-109.
篇8
关键词 动物疫病;防控;现状;问题;对策;江西会昌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02-02
针对动物疫病传播和流行现状,全面提高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技术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有效遏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畜牧业发展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疫屏障和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 会昌县畜牧业概况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东南邻福建武平,南接寻乌,西南毗安远,西北连于都,东北交瑞金,地跨北纬25°29′~25°55′,东经115°29′~116°2′,辖19个乡镇,26个居委会,242个行政村。总面积2 722.18 km2。全县总人口5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4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有畲、壮、回、苗、满、侗、傣和高山族等16个少数民族,通行客家方言。生猪饲养量47.703 6万头,牛存栏2.979 2万头,羊饲养量1.584 5万头,家禽饲养量69.502万羽,畜牧业总产值84 924万元,占农业产值43.68%,畜牧业是会昌县的一项主导产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任务相当艰巨。
2 动物疫病防控现状
2.1 防疫意识不强,某些传染病有所抬头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从事养殖业生产,但是大部分的养殖户的文化程度不高,养殖技术落后,防疫意识不强,造成动物疫病的经常发生,致使疫情严重扩散。
2.2 畜禽交易频繁,流通监管难度大
目前,畜禽贩运户及车辆流通十分频繁,畜禽及其产品交易量不断增加,远距离跨区域调动日益频繁,市场流通渠道日益增加。因此,人员、车辆带毒的几率大大增加,使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途径更为广泛。
2.3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村级防疫员的收入处于较低的位置,使得现代年轻的防疫员和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留在农村的防疫员大多都是跟随老防疫员学习再进行动物防疫工作,这种学习方式使得现在农村的动物防疫技术落后,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防疫经费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举步维艰。
3 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污染
动物疫病造成很多的畜禽染病死亡,由于染病的畜禽未能得到有效的处置,极易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甚至导致更多的畜禽染病。特别是一些小型的饲养场及农户,没有良好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再加上饲养人员的防疫意识不够,无害化处理不规范,严重污染环境。
3.2 养殖户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大部分的养殖户仍然认为疫苗的注射可以完全避免畜禽染病,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养殖户在给畜禽注射完疫苗后就不再对其进行免疫,最终造成很多畜禽染病死亡。
3.3 滥用药剂
很多动物防疫人员未能真正掌握防疫原理和技术,很容易造成其在诊断过程中误诊或者是免疫失败。同时,由于其不能科学对动物进行治疗,滥用药剂导致病菌的抗药性增强,最终使药剂的防治效果降低。
4 对策
4.1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综合防控配套措施
会昌县畜牧业要想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动物免疫是关键。因此,针对动物疫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减少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所有从事畜牧养殖的人员要提高其对动物免疫的意识,配合做好动物免疫工作。
4.2 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应急防疫和长效防控的关系。新时期的动物疫病防控要由应急防控为主,转向长效防控为主、应急防控为辅。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管理、运作机制,同时在免疫评估、检疫规范、流通风险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三是加强责任体系建设。特别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动物防疫责任,强化部门、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和畜牧业主体的防疫责任体系,实现群防群控。四是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规范现有的基层兽医队伍,同时吸纳更多的有技术、有知识的人员到基层从事畜牧防疫工作,提高其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
4.3 加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了部分地区的动物防疫水平,但是还有很多地区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较低,制约了动物防疫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应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其防疫水平,适应养殖业的快速、稳定发展[1-5]。
4.4 制定重大动物疫病扑灭方案,建立预警机制
一是强化动物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在目前对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监督的基础上,实施外引动物风险评估制度;二是采取果断措施,对重大动物疫病的畜群实施扑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三是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与追踪,只有通过检测,发现疫病,才能消灭疫源,真正发挥监测评估的预警作用。
4.5 加快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的职责不仅仅是开展春、秋两季防疫,同时还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的措施的落实;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指导、培训;监管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以及与之相关的公共卫生行为;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测、普查、净化、疫情报告、防疫检疫;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各项工作。因此,没有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熟悉、专业化、职业化的专业技术队伍,很难高标准完成当前动物防疫工作。
4.6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兽医执法体系
树立以法制为中心的动物防控观念,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宣传知识,增强全社会依法防疫的意识,实现由政府行为向以法制行为为中心的转变。兽医卫生执法机构要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依法处置,限制流通,坚决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增添检疫检验设施设备,提高检疫水平,严格执行定点屠宰、严禁私屠乱宰,对畜禽肉品严格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动物肉品,绝不留情,一律按有关法律法规作无害化处理。
4.7 努力转变饲养方式
当前最重要的是科学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重视集约化饲养和龙头企业带动。按照会昌县畜牧业“上果园、进基地”的发展目标,在适宜畜禽养殖的山地丘陵重点建设一批畜牧业养殖产业基地,以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载体,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使产业发展与市场相对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畜禽养殖现代化。
4.8 加大动物防疫投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赋予给动物防疫工作的社会功能,动物防疫行政主管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工作要求。为了确保这些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更大、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政府应随着工作要求的提高、工作量的增加、社会物价指数的上涨,增加对动物防疫的经费投入,以保证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1,6-11]。
5 参考文献
[1] 鲍伟华,鲍训典,孙泽祥,等.动物疫病的危害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宁波农业科技,2011(2):19-20.
[2] 苏银柱.浅谈乡级动物疫病防控现状与对策[J].畜禽业,2012(6):54-55.
[3] 张仁美.浅谈动物防疫的社会功能以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索[J].畜牧市场,2004(8):48-50.
[4] 刘世英.宁南县生猪防疫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四川畜牧兽医,2010(2):17-18.
[5] 莫棣华.养殖业遇到的问题与对策(之一)[J].广东饲料,2008(3):15-17.
[6] 张守明.如何发挥动物防疫的社会功能[J].河南畜牧兽医,2008,28(S1):33-34.
[7] 周绪刚.动物防疫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7(6):22-23.
[8] 莫棣华.养殖业需要应对的四大难题——疫病 污染 安全 品质[J].中国禽业导刊,2008(2):3,19-21.
[9] 朱向卿.靖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2(10):13-14.
篇9
关键词:羊肉价格;上涨;新疆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117-02
近年来,新疆的羊肉零售价格呈一路攀升的上扬走势,牛羊肉价格从2006年的42元/公斤上涨到65元/公斤左右,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降低牛羊肉价格,但是羊肉价格仍然在高位上运行。羊肉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食品价格上涨,给新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冲击。重要的是新疆59.9%的人口是少数民族,由于少数民族生活风俗习惯的特殊性,羊肉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肉类产品,羊肉价格的稳定跟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及时查出新疆羊肉价格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的对策建议是极其重要现实问题。
一、羊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一)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全面推行,降低了肉羊饲养量,造成羊源供给减少
2006 年,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畜平衡发展,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禁牧、休牧和轮牧措施。从此后饲草供应明显减少,农牧户多采取降低饲养规模的方式适应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肉羊存栏量明显减少。禁牧、休牧、轮牧措施的全面推行,造成肉羊饲养量的绝对减少,可用于屠宰的羊源也明显减少,这是推动羊肉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羊肉消费需求增长迅速
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羊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羊肉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小于需求量的增速,供需存在缺口。目前新疆人口的59.9%是少数民族人口,因为饮食习惯的特殊性,虽然羊肉价格几年来不断地上涨,也影响不了少数民族消费羊肉的偏好。羊肉的需求量还是那么旺盛,导致供不于求的现象。
(三)养殖成本不断上升
国家实施休牧、禁牧、轮牧等政策措施之后,中国肉羊养殖不断从放养过渡到舍饲,养殖投入会明显增加。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显示,从1990―2011年饲养肉羊的物质费用增长12.9 倍,劳动力成本增长9.88 倍,生产总成本综合上升11.87 倍,但羊肉价格仅上涨5.39 倍,导致饲养肉羊利润下降,使一部分养殖户放弃肉羊饲养。随着经济的发展,棚圈围栏、饲草料、防疫药物、雇佣工人工资等肉羊养殖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价格会在总体上趋于上涨,将进一步提高肉羊养殖成本,进而推高未来羊肉价格(余红,2012)。
(四)传统的散养养殖模式效益低
靠天养畜,四季游牧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不高、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近几年价格连续上涨,羊肉生产量不增反减,价格传导失灵,反映出目前生产方式的增产能力存在问题,同时也反映游牧民的商品意识淡薄,一家一户的散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
(五)外来人口增加,增加了羊肉消费需求
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政策,内地省市援疆政策的落实、迁来新疆上班,做生意,创业及旅游观光等带来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新疆1980 年常驻人口总数为1 283.24 万人,到2010 年增加到2 181.33 万人,较1980 年增加了70%。由于新疆羊肉串的外来人口尤其是商业往来人口、旅游人口其主要消费餐饮品种大多以羊肉为主,2011 年新疆接待旅游数量达3 961 万人次。按照人均消费羊肉2 kg计算,增加消费量7.9 万t,占新疆羊肉产量的17%。
(六)老百姓消费意识不理性
新疆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是穆斯林人口,其伊斯兰教民族风俗习惯是不食猪肉,以新疆饮食习惯的特殊性,羊肉已成人们的主要消费的肉类产品。几十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鸡肉、牛肉产量越来越大,提供了充足的替代羊肉的肉制品。虽然羊肉价格持续不断地上涨,但羊肉仍然是各族人民最喜好的肉品,不愿意以牛肉、鸡肉替代消费。
二、对策建议
为保障国内羊肉供给充分、抑制羊肉价格过高,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抑制物价普遍快速上涨。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疆已经有了畜牧业的品牌优势,要进一步巩固和珍惜这一优势,大力扶持一批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促进畜产品流通,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牲畜交易批发市场。形成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业。继续大力扶持发展畜牧业,保障畜牧业发展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并适当延长畜牧业贴息贷款的期限。
(二)加大政府对肉羊产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要实现养殖业业产业化,政府发挥带动作用引导和扶持农牧民在农区、牧业定居点建立规模养殖场,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政府可以以项目的形式给予支持的形式发展养殖业,提高羊肉生产效率。二是由于羊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入大、市场风险高,应建立牛羊发展风险基金,开展牛羊保险业务,为生产者解除后顾之忧。
(三)提倡老百姓理想消费
是要坚持合理的舆论导向,引导居民理性消费羊肉,稳定社会羊肉价格预期。需求要合理,在经济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少吃羊肉;其实羊肉的替代品也很多,多吃鸡肉牛肉是明智的选择。政府要提高宣传力度,鼓励和提倡百姓理性消费畜产品,促进新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实行宏观调控,加强价格管理,稳住羊肉价格
一是加强羊肉市场价格监管,稳住羊肉价格。及时羊肉价格及相关信息,包括价格行情、价格预测、市场动态和行业动态等,还应切实加强羊肉价格变化深层次原因分析、羊肉价格未来变化趋势的研究和判断等预警工作,为政府出台有效调控措施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二是要针对羊肉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城乡居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居民生活等情况,进一步完善羊肉调控措施,保障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三是建立和规范畜产品交易市场,方便边远地区农牧民交易商品,减少中间环节费用,改变商品交易中生产者收益小、中间商挣钱多的状况,促进牛羊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红,李秉龙.中国羊肉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2).
[2]王贝贝,肖海峰.中国羊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5).
[3]余红,李秉龙.新疆羊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经济分析,2012,(22).
[4]雄秋江.目前新疆肉羊产业面临的问题[Z].2013中国羊业进展,2013.
[5]王士权,李秉龙.近十年来中国羊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Z].2013中国羊业进展,2013.
收稿日期:2014-03-18
篇10
1.1提高了农民素质。专业合作社的人员可以有效的掌握科技、对外交流等,并且进行分工协作、民主决策和组织管理,有利于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1.2加速畜牧科技的推广。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发挥技术、人才的优势,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能够带来有效的经济效益。1.3推进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将养殖业统一组织管理,进行规模性的统销,集中了零散分布的小型生产养殖,有效的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和经营模式产业化。1.4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的提高。分散的养殖模式和传统的畜牧业管理很难进行免疫工作和重大疫病防控,专业合作社的可以制定良好的管理机制,进行主动、全员监督的主动免疫防护工作,高质量的确保动物的疫病控制。
2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完善。合作社成立后缺乏相关的人员管理和资金支持,在内部仅设有资金互助部,没有专业的管理、销售、人事和技术支持等部门,由此合作社内部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也导致效率和成效不高,财务部门的人员意识不强,没有专门的制度制约常造成账目混乱等问题,相关组织机构的不完善制约着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发展。2.2资金筹措困难。畜牧养殖业经销中有强的利润差异,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并且现在的合作社专业性、规范性不高,资金申请或银行贷款都存在难度。2.3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管理部门仅仅在合作社成立的时候进行资金支持,后续并没有进行统销渠道的开拓、税收优惠政策和融资等渠道,缺乏了政府部门一些相关政策扶持,使得合作社经营不佳、发展建设缓慢。2.4缺少专业人才。目前合作社的内部构成基本是农民,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由此也导致社员欠缺相关法规、政策、先进技术等的培训,不利于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3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措施分析
3.1规范农村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对畜牧业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建立有关的市场制度和科学的合作社管理机制,有利于畜牧养殖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让合作社能够在市场上建立渠道开拓、技术推广咨询、权益维护等保障作用,对各养殖户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管理,做好养殖过程中的服务指导。3.2扩展融资渠道。农村专业合作社一般靠政府扶持资金、成员股金或是积累的销售额进行运转,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比较困难,所以要进行融资的举措和开拓渠道,比如加强企业单位的扶持、成员和农民对合作社的贷款额度,合作社内部可进行资金的互助方式。3.3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政府部门要依据惠农政策加强对畜牧养殖、地方企业的扶持,着力解决资金流动问题,进行多方筹资融资和争取信贷资金的投入,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惠利政策和资金支持,缓解其发展的难度。3.4培养专业的人才。引进专业性人才并加强合作社成员培训。针对合作社的人才培养,不仅完善培训体系,并诚邀相关专家等进行经验培训、指导,加强对管理层的专业建设,把握好市场的方向,提高成员的科学养殖水平和规范化管理合作社。3.5促进畜禽加工企业与养殖合作社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加工企业间加强合作关系并构建战略性合作平台,信贷资金链建设为封闭式运行模式。在企业加工、养殖场、养殖户之间形成具有担保制的信誉机制,产业间采取用信誉连接的融资方式;相关的合作企业向合作社驻派兽医实时追踪合作社中的动物养殖状况,通过及时了解有效的动物情况达成长期的生产、销售合作;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向银行进行放贷的推荐,让合作社得到资金支持进行更好的经营,保障合作社的长远发展。3.6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根据畜牧养殖业的特点可以将养殖中遇到的风险分为:社会风险、自然风险、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规避这些风险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农业保险。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保障体系,进行多形式联合的管理模式和多合作社结合的联合社模式,让合作社在有效的管理下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结合,即横向为跨区域的进行合作社联合社,纵向为建立采购、生产、运输、加工、存储和销售一体化的联合社经营,规范其统一的资料采购、生产标准、销售,增强畜牧养殖业的行业竞争力。畜牧养殖业的专业合作社可以对农户的生产、养殖方式进行有效的指引,达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
作者:帕丽达·玉素甫汉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草原工作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