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经济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飞速发展的网络经济需要应对日新月异的商业模式变革。互联网的本质是聚合、交流与分享,正是基于这一本质,网络经济自起步以来就不乏强劲的活力与创新力。在市场作用力的推动下,网络经济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且集中体现出几大特征。
“注意力经济”和“创意经济”是网络经济商业模式变革最重要的两大特征。在当今网络时代,时间和有效用户量是最重要的稀缺资源。如何瞬间吸引更多用户的眼球并“黏住”用户,成为当前网络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从早期的门户、搜索类网站到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微博,再到LBS和团购,技术和商业模式永无止境的创新是网络经济产业的生命线。
在互联网世界,“免费”能够盛行的原因在于:免费客户能带来流量,流量创造价值,从而吸引付费客户加入,由此,“礼品经济”便应运而生。“礼品经济”是将网络广告、免费礼品和营销结合起来,针对特定人群发特定广告,并且配以多元化的用户体验和社区口碑来引导客户购买产品。
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呈现“碎片化”倾向。“微时代”的特征要求互联网从业者处理好如何满足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快餐式消费的需求。另外,“众包”也是网络经济商业模式变革的特征之一,即借助大众的智慧进行协作生产。苹果的开放平台、维基百科、开源软件以及其他众多企业的设计平台等,都是“众包”模式。事实证明,“众包”的确很受网友青睐。2007年,苹果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只有0.3%,自推出开放平台后,2009年其市场占有率一跃至16.6%。
网络经济商业模式变革的另一个特征是“跨界渗透与融合”。信息技术的黏合剂使产业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技术间的相互渗透不仅更加容易,也显得更为必要。例如,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崛起,以及电信运营商向移动支付领域的转型,使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支付领域面临威胁。
篇2
[关键词]网络经济、非摩擦经济、经济学理论、企业竞争策略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何?网络经济下企业的竞争策略是什么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我认为,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费费用的,经济运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一种摩擦经济。只有通过合理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提高经济效率。由此,如果说传统经济是一种摩擦经济的话,那么网络经济就是一种非摩擦经济。
网络经济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没有摩擦的经济,也就是说,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费用要比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低得多,几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获得无限资源,无限地提品、服务及创意,从而使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如同一个虚拟的世界,只要产品低成本制造、廉价销售,就会赢得用户。可见,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以往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
网络经济向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网络经济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机制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企业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是一种“供给支持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它的传导机制是:需求——价格——供给。具体来说,需求下降,引起价格降低,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上升,引起价格升高,再引起供给扩大。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没有什么摩擦,没有相互抵触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费力地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主导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传导机制是:供给——价格——需求。具体来说,供给增长,引起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长;供给增长,又引起价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可见,网络经济中供需平衡的规律颠倒了。
(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打个比方说就是,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对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例如,微软公司的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的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不久,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随之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产品、服务或创意能自身获得动力,从而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三)网络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反馈机制”
这里首先要明确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所谓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时的突然刹车,是阻力、摩擦力。在传统经济学中,负反馈既是阻力,表现为需求阻碍供给;又是摩擦力,表现为制造、分配和销售的正常开支,表现为收益递减。正反馈则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碍市场份额的变化。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客户,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长。这种正反馈机制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迫使产量持续增长,直到市场饱和。因此,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的运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网络经济虽然不同于传统经济,但它仍要受市场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递增利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递减利润就不存在了,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实际上,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
(四)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系统时而会出现紊乱的态势,数学上称之为“混沌”。而非线性则是指人们难以预料的因果关系。例如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买卖、抢夺市场份额向来就是按非线性系统规律进行的。一个混沌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网络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一旦有变化,就不是从一个值均匀地变化到另一个值,而是跳跃式地变化。网络经济内在的非线性特征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种现象只能用“混沌理论”来解释。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混沌态势,它仍会趋于某个均衡点,系统围绕该点上下波动,达到该点时,便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点就是混沌系统的均衡点。运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种股票价格的均衡点;运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内在的数学原理是用数理混沌理论描述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货物的供需以及市场总是从一种状态线性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规律,它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经济所具有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网络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特殊定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尔定律(Moore’Law)
莫尔定律认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变化速度(rateofchange),网络经济是按照“因特网时”(internettime)的速度运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由于这个定律首先是由美国因特尔公司的戈登·莫尔提出并应用的,因此被称为“莫尔定律”。
“因特网时”是网络经济的变化速度,它是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的,这已接近人类能够吸收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的极限。通常7年相当于因特网时中的1年。在因特网时,每3~5年就是一个网络经济时段。一种产品在3~5年里就会达到主流饱和状态。为了更鲜明地理解因特网时,可以将网络经济与农业、工业、后工业等经济时代列表对比如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对比
时代延续时间(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时)环球所需时间
农业经济3~50003~5(人力)3~5(年)
工业经济3~5003~50(马车~汽车)0.3~0.5(月)
后工业经济3~503~500(飞机)0.03~0.05(天)
网络经济3~53~5000(网络)0.003~0.005(小时)
显然,每个时代的长短取决于交通和通讯的速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速度。根据上表,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要短10倍,后工业时代要比工业时代短10倍,而网络经济中每个时代则只有3~5年,极其短暂。
极端的“因特网时”给网络经济的运行强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学习。莫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必须遵循的一种业绩学习曲线(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网络经济是给信息增殖的一种经济模式,增殖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进一步增殖,这种不断循环着的特殊的信息收集过程,被称为学习。学习是运行在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的核心部分,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一般来说,一项新发明、新的电脑程序或新方法问世后,必然会有人对其做出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运用,从而掌握了增殖的奥秘。这促进了更多的革新和改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导致了后代产品的进一步增殖。这个发明、学习和增殖的循环会一直持续到技术枯竭或该技术被其他技术所取代。学习导致了全社会都在追求速度,学习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正反馈机制是网络经济的推动力,因此,控制学习变化速度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达维多定律(Davidow’Law)
达维多定律认为,在网络经济中,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与其作为第二或第三家将新产品打入市场,绝对不如第一家,尽管你的产品那时还并不完美。该定律还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即要自己尽快使产品更新换代,而不要让激烈的竞争把你的产品淘汰掉。这实际上是在“因特网时”中生活的一个必然结果。威廉·达维多在因特尔公司任副总裁时,就注意到了提高产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这一定律。
(三)新兰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对网络经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个人是英国的F.M.兰切斯特(1868~1946),他设计了英国的第一辆汽车,写了《战时飞机:第四代武器的开端》一书,并于1916年创立了“数学理论策略”。他的思想影响了运筹学的创始人伯拉德·库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两人的思想介绍到日本,日本科学院院士申夫田冈博士总结了该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人的消费状况制定了一种新的营销策略,被称之为“新兰切斯特策略”。该策略描述的是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新兰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业时,就成为一整套的指导原则,指点市场部门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具体来说,新兰切斯特策略的运用可以使产品、服务或标准主流化。某个产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锁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户,并给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因此,兰切斯特被许多人视为运筹学之父,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称为网络经济的建筑师,至少也可称为市场交易策略的设计大师。
三、网络经济中的生存原则和竞争策略
商场就是战场。网络经济中的市场营销就象打仗一样。根据以上网络经济的特征以及运行规律,企业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存原则和相应的竞争策略。
(一)产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抢夺市场份额
主流化是网络经济生存竞争的首要原则。为了赢得最大市场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锁定”(lock-in),即通过吸引客户从而占领主要市场份额的过程。一旦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对该产品有了依赖感,考虑到培训费用和其他转换成本,他们就再也逃脱不了;一旦某个产品取得了主流地位,这个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显然,主流化有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锁定了用户,同时还消除了竞争。
免费赠送是实现主流化的具体方式,它通过把自己产品的价格降到冰点,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间升到沸点,从而一跃成为市场霸主。许多网络公司都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著名的“剃须刀和刀片”原理,赠送剃须刀就是为了长期推销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标就是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市场份额的多少与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中白手起家,必须先拥有26.1%的份额,再赢得41.7%的份额,最后达到73.9%的份额。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当一个企业使用高明的计谋达到26.1%的市场份额这一最低目标时,才能成为“竞争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个可参与竞争的企业。若低于26.1%,则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稳定的竞争者”,它的地位可能随时会被竞争者取代。一旦拥有26.1%以上的份额,就开始与其他公司相脱离,处于领导市场产品的地位。获利能力一改变,市场份额也随之改变。(2)弥补缺口来进一步赢得41.7%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样就会成为市场“领导者”。所以市场霸主的目标是猎取超出41.7%的份额,这时,该公司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赢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扩大。在网络经济中取得这一关键地位的捷径常常是兼并和收购(M&A)。(3)通过主流化以赚取73.9%的份额,从而成为“垄断者”。当然,垄断是每个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终目标。但是,但再往上超过73.9%时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其一,很难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会引来与其他产业集团或专业化产品公司的竞争;其三,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两者之间就会错位。因此,虽然拥有90%、95%或100%的市场份额,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在网络经济中不应该是一个聪明企业的目标。
(二)铸造价值链:“黄金定律”
网络经济中,许多高科技产业已构成价值链上的分支。价值链是由基础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终用户共同联结成的价值增殖链条。网络经济通过价值链实现价值增殖,企业从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分支中抽取资金,赚得利润。网络经济决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赢利,而不实现价值链增殖,将难以幸存。
价值链中包含有“黄金”,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价值链上的分支越多,它所获取的“黄金”也越多,这就是“黄金定律”。任何企业意欲挖掘网络经济的潜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由一个甚至多个市场空间构成的价值链。
网络经济下,价值链比各组成部分的总和价值要大。单枪匹马地干无济于事,所以各企业要联合起来,形成“价值链群”才能幸存。随着产品的分解,价值链不断整合。各企业应建立合作关系,发挥联合的作用,竭力从整个价值链上获取利润。
(三)PICN原则:产品个性化
网络经济中产品和服务必须要有个性,即质量和外观以及感觉要对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个性也许很难定义,但是有个性的产品就有市场。一个企业要在网络经济竞争中获胜,必须瞄准个体市场,实现产品、服务和创意的个性化,即遵循PICN原则。
PICN是一个缩略词,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户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大写组成。这里,个人化是指产品恰恰正好符合个人的需要;客户化是指客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项产品;个体化是指某项产品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特定化即指客户是通过单人市场发掘出来的。所有这些,都组成了PICN因素。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代替了效率,个体化代替了大规模生产,客户化代替了客户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规模销售。
显然,PICN原则迫使生产超越了销售的束缚。网络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整体地、大批量地生产出普通呆板的产品,或提供僵硬、没有特色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它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事后能够改进。个人化和个体化使价值乘数达到了最大化。总之,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个体化和个人市场这些新观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这些传统观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个性化了,所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网络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虚拟社区和部落意识
虚拟社区是由有着相同需要的人组成的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与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联结起来,虚拟社区这个概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个人喜好和个人品味,并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必须找出大量的这种类型的潜在客户,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但是要想吸引住这个群体,就得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要创造出一种社区意识。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须迎合他们心灵深处的那种农业时代的部落意识。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适合一个单个的人,同时要能引起整个部落的兴趣。事实上,虚拟社区已超越了社团的范畴,随着网络经济趋于成熟,每个人都将成为某个虚拟社区的一员。这一观念实现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业时代的做法将被过去的农业时代的传统所代替,人们的观念必须领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业产业化
在网络经济中,当市场份额增加到最大值时,该产品就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就能创立完整的产业。企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产品转变为产业的标准,否则该企业就会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发展一个产业与壮大一个公司有天壤之别,区别在于发展一个产业得到的回报比发展一件产品的回报更为丰厚;换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转变为一个产业,其价值就转化为一个“金矿”。例如,微软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苹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软公司的产业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万个第三方开发商、合作伙伴及追随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企业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企业只有密切注视并适应这种变化,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竞争策略,才能在网络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T.G.勒维斯[美],《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卞正东、王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
篇3
【论文摘要】新时期高速公路经济网络模式的构建具有高度的先进性、适应性,因此本文从高速公路经济网络及其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出发,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优势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性及科学的经济网络模式构建策略,对促进高速公路企业构建统一、科学、高效的经济网络发展模式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高速公路经济网络的内涵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各行业产业结构均完成了彻底转型,实现了完善的优化与升级,同时在健康、良好的经济环境与信息化建设环境下我国高速公路事业服务管理水平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因此,全面构建高速公路的经济网络模式理念应运而生。
在高速公路的经济网络建设初期,其沿线的区域由于受到交通优势的积极影响会在公路的两侧形成资源的有效聚集,而随着聚集过程的进一步深入,便会在高速公路形成一定的资源经济带。当高速公路网络建设规模进入主体建设阶段时,其产业资源便会进一步随着综合交错公路网络的延伸在多条路段上形成优势聚集,当各个聚集点完成相互交错连接时,便形成了高速公路的经济网络模式。由此不难看出,高速公路的经济网络模式是一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的辐射效应发展过程。
2.基于经济网络模式特征,强化高速公路经济建设
2.1夯实基础,注重高速公路经济网络模式的全过程建设
当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吸引各产业的集群企业聚集于此地并形成规模各异、职能多方位的联合企业及产业园。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成熟化发展,各个集群化产业节点便会形成一种地理上与空间上的有效联通,并最终实现了一种交织复杂、分布密集的公路经济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会继续随着沿线节点的增多蓄积经济能量,使之经济辐射作用提高显著。由此不难看出高速公路的网络经济模式发展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可有效的缩短地域间的时空阻隔,并使各个经济生产要素的聚集实现大空间、大面积、自由式的转换、连通与集成。另一方面,由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特点决定,在短时间内,仅靠几个经济要素及经济增长点,很难形成密集、健康、涵盖广泛的经济网络结构空间,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树立长期、稳定、注重基础的建设理念,脚踏实地的开展高速公路经济网络模式的全过程建设,不操之过急、不肤浅建设,才能最终使高速公路的经济网络建设更稳固、更具价值性。
2.2优势整合,促进高速公路经济网络模式聚合性建设
由以上高速公路经济网络的形成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其具有高度的跨区域性及集中的聚合趋势特征,必将导致区域间重复建设或雷同的资源进行再次整合以形成扩大化的区域经济空间,因此高速公路的网络经济是一种跨越进程长、区域广泛的高效网络经济模式,我们只有依托这一区域经济的充分优势开展要素突出、避免重复的轴线两侧式地域经济建设,以经济为主体、企业聚集为核心,才能最终使高速公路的经济网络模式构建的更广泛、资源优势更突出,经济产出更高效,并超越其他区域的平均发展水平。
2.3协调发展,强化高速公路经济网络的合理规划布局
高速公路的沿线建设秩序性及节点构建的实效性决定,其对区域经济的激发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呈梯度变化规律。同时,由于高速公路的节点及出入口选择地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因此,在高速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各个生产要素会首先在这些地点实现聚集,而其他的沿线地点则呈现出相对放慢发展的现象。另外,高速公路的时空关系调节变化性决定,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其辐射效能半径会呈现扩大化发展的趋势,而一些原来的交通要地在城镇中的区位优势则被进一步弱化。由此可见高速公路的经济网络构建进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局部性发展特征,并不会沿着高速公路的全网沿线实现同时、同步的开展。基于该特征,我们只有遵循高速公路的经济网络发展规律,采用合理规划、完善布局的思路在培育经济网络建设进程中遵循一定的选择性及重点突出的建设原则,同时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对高速公路沿线经济网络的协调平衡作用,用一部分区域经济先发展从而带动其他经济产业带快速发展的思路进行兼顾公平的优势建设、效率发展,从而最终使我国的高速公路经济网络模式构建实现重点突出、优势集中,注重平衡、完善协调的整体性发展。
3.结语
高速公路建设事业不仅是城市服务水平提升的象征,更是区域运输事业经济良性活跃的纽带,是公路网络经济模式构建的基础节点,同时也是新时期现代化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面对信息化、市场化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环境,我们只有构建牢固、统一、健康、畅通的经济网络发展模式,依靠运输事业的纽带作用拉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才能最终使我国的地域化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周炎,徐建刚.基于GIS的交通经济带空间边界界定方法研究——以沪宁杭高速公路经济带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3 (6).
篇4
Abstract: As a widespread status of network economics, "Net Business" collaboration has various forms. System characteristics-ecology, unique and evolution- of "Net Business" collaborative mode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t Business" eco-development course, and found that "Net Business" collaborative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ly, profoundly, and complexity. Meanwhile, it explored that more content collaboration and greater synergy can realized by "Net Business" collaboration with comparative study to the non-"Net Business" collaboration. Furthermore, the type of "Net Business" collaboration is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namely basic type, expanding type, advantage type and innovative type, and which dynamic evolution are investigated by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2007-2010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aobao "Net Business".
关键词: 网商;协作模式;网商生态;演化
Key words: Net Business;collaborative mode;Net Business ecology;evolution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004-02
0引言
网络经济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在网络经济时代中,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无不依赖信息网络,他们的信息与行为构成了一个互联的动态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经济主体之间的协作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网络经济中的核心主体――“网商”更是如此。“网商”生来就带着“网”与“商”的合作,离开协作,“网商”将无法运行。在协作过程中,如何实现最优协作是网络经济参与者核心关注的问题之一。关于网络协作问题,已有学者做出了探索性的研究成果,如协作平台的实现[1]、平台功能描述[2]、平台下的商业模式[3]、平台安全性[4]以及“网商”个体发展状况[5]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商”之间的协作变的越来越重要,成为网上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现实中涌现出了多种协作模式,如异业合作的典型――魔范团、联合促销和网商联盟等。协作模式的多样性给企业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带来某些困扰,协作同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在分析“网商”生态性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网商”协作的独特性,对“网商”协作模式进行分类,为“网商”协作模式的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1网络经济下的网商生态分析
网商最初专指那些网络服务提供商(接入商、ISP、ICP、应用平台提供商等),比如电讯盈科、TOM、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等。现在,“网商”是指利用Internet互联网作为企业或个人商业经营平台,进行采购、销售、企业产品展示信息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并以此作为企业主要经营手段的企业家或商人。“网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通过集成和整合各种商务服务,超越地理位置的界限,将互联网作为竞争和沟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与商业生态系统类似,构建了一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实现“网商”之间的大规模虚拟协作,共同提升竞争力和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网商”的生态特征直接反映了“网商”协作的程度,甚至可以说,“网商”协作的发展过程就是“网商”生态的演变过程(图1)。
通过对我国网商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本文把网商生态发展分为开拓期、扩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开拓期:大概是1998-2005年间,起初“网商”数量较少,自身各方面条件都不完善,随着“网商”对经济形势及发展需求的认识,“网商”个体不断成熟,数量不断增加;扩展期:2006-2009年间,在“网商”数量增加的基础上,协作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且协作规模不断的增大,随着“网商”的日益分化,协作模式不断深化;成熟期:近两年来,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物流、软件、支付等“网商”服务商不断提升服务,整个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更新、完善的步伐明显加快,为“网商”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育不断走向成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与一般的商业生态系统类似,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同,随着“网商”之间的协作变得频繁,必然会出现一些与非“网商”企业协作不同的协作模式,表现出“网商”协作独有的特征。
2“网商”协作与一般企业协作的区别
企业间的协作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企业自身的能力不足或者功能不足问题[8]。其中,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跨企业协作是为了解决设计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运输能力等的不足,联合其它企业提高这些能力,从而能够快速地满足客户需求;功能不足而产生的跨企业协作主要是因为供应链上各企业职能不同,为了能够将产品快速有效地传递给客户,需要供应链上的各企业进行协作。
在网络经济出现之前,为了解决能力或功能不足,企业一般会采取与其他企业协作的方法,从整体上提高能力或完善功能。根据协作企业的地理位置聚散特点的不同,我们把企业协作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①集中型即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位置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在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企业之间是一种竞合的关系。②分散型是散落在各地区的企业之间的协作,散落是相对于产业集群来讲的,具有地理分散性,特指除产业集群外的企业之间的协作。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企业协作的状况,电子商务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卖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吸引更多的买方访问平台,从而增加商业机会;买方则可以搜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不限于和特定的卖方交易,这使卖方不只在价格上,还在质量、交货时间、定制化等方面竞争。同时,网络平台将交易相关者聚集到一个大平台,可以实现跨越时空的集聚效应,同时兼有集中型和分散型协作的优势。即与非“网商”企业相比,“网商”企业的协作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表1)。
由表1可知,“网商”协作的内容和形式比一般企业协作要丰富,这决定了其协作模式的多样性,而不同的协作模式对协作成本、效益等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效用,为此,本文进一步分析“网商”协作模式。
3“网商”协作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随着网络“物种”日益丰富,关键种群成员间的资源争夺日趋激烈、自组织集群和自我服务现象日益明显,成员的增长速度趋缓,但物种的复杂度明显增加,“网商”从同质化走向异质化,在规模、需求、利益、方向等方面持续分化,“网商”联盟出现,“网商”之间出现了知识分享、组织协作、资金联保等层面上的大规模协作。
根据“网商”协作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我们按照“网商”协作业务范围的扩展程度和“网商”协作的组织集中性两个维度,把协作模式分为基础型、拓展型、优势型和创新型四种类型(图2)。基础型的协作业务范围小、组织集中性弱,类似于一般企业协作中的分散型,为传统协作模式;拓展型在基础型的基础上扩展了协作业务范围,具体表现为代销和联合促销等;优势型协作业务范围广、组织集中性强,为“网商”最突出的协作模式;创新型在基础型的基础上增强了组织集中性,类似于一般企业协作中的集中型。四种协作类型的产生并不是同时的,而是随着“网商”生态的发展,协作模式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2007-2010年淘宝“网商”协作模式为例,对这种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图3)。研究结果表明,淘宝网作为“网商”协作的平台之一,其会员企业的协作具备“网商”协作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可作为“网商”协作的一个缩影。协作模式中,优势型每年均占有最大的比例,基础型在逐年减少,单方面的协作范围扩大和组织集中性增强基础上的协作所占的比例都不是很大。
4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网商”协作模式在多样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网商”生态不断走向复杂,“网商”协作在一般企业协作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优势,产生了一些属于自己独有的协作模式,协作模式以动态演化的状态存在,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4.1 “网商”生态走向复杂“网商”协作与非“网商”企业间的协作存在着不同,“网商”协作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这是条件也是优势,适应此条件和优势的协作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不适应此条件和优势的协作效用会逐渐减少。基础型协作的特性更适用于一般企业的协作,在“网商”协作中其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就决定了基础型协作模式逐年减少,“网商”协作变得越来越复杂,“网商”生态走向复杂。
4.2 “网商”协作具有独特性网络经济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生产信息的能力为基础,导致了生产和资源占有形式的变化。工业文明时代,谁占有矿山、能源和各种动力、传动机,谁就拥有了财富。而网络生产力却决定了谁掌握了信息、知识的生产和分配,谁就拥有了财富。“网商”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至关重要,这也就决定了大范围组织集中性的协作将是“网商”协作的主要形式,优势型协作自然每年都会占有最大的比例。
4.3 “网商”协作模式在不断的演化从上述“网商”协作模式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协作模式在随时间不断的发生变化,“网商”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要适应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不同时间、不同的形式下采取不同的协作模式。
未来商业竞争的态势是竞争与合作共存,商业竞争将会以商圈竞争为主。因而,要通过多种手段,强化“网商”之间的协作,实现“网商”协作的深入化、多样化和持续化发展,推动商业新文明、新规范的形成与完善,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马辉民,王超一,方秩.B2C电子商务网站商品信息搜索系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工程版),2008,30(1):121-123.
[2]仲伟俊,吴金南,梅姝娥.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理论构建于实证检验[J].管理科学学报,2010,13(12):61-75.
[3]张志宏,寇纪淞,陈富赞,李敏强.基于C2B智能商务模式战略分析[J].软科学,2010,24(4):53-59.
[4]陈莉,郭清溥.新的复合型电子商务安全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11):14-17.
[5]胡桂兰,朱永跃.网络经济下“网商”创业发展阶段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10,12(1):84-88.
[6]胡岗岚.平台型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自组织机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7]马强,赵红平.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1):46-47.
[8]Sakakibara M. Heterogeneity of Firm Capabilities and Cooperative Researeh and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Motiv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s1):143-164.
[9]葛泽慧,胡奇英.上下游企业间的研发协作与产销竞争共存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13(4):12-22.
[10]Vanderhaeghen, D.L., Peter. Distributed Model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Cross-enterprise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in Virtual Enterprise Networks[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2007,18(5):553-559.
篇5
1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全新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痼疾。网络教学从教师传授知识的角度看,她是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向学生传送教学信息的过程;从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角度看,她是学生通过新的模式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2 网络教学的特点
2.1 网络教学过程的实时交互性
网络教学是由众多的影像声实时视频和图像组成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将变得更加直观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可以与正在进行网络实时教学的教师沟通交流,而强大的信息传播速度和规模,能够为更多的学生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回答,在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之间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完成了很多传统教学中很难达到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重新认识了学习这一过程也可以变得生动富有生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2.2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上文中我们就提到了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教学资源的共享,互联网就像是一个虚拟的社会,这里富含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无所不包,而且信息是随时进行更新的,了解事物的发展动态也极其容易。学校充分利用这种庞大资源储备,经过分析整理就可以变为学校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分享那些优秀的教学资源,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接受的知识和信息比以前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更加多元化,层出不穷的新奇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愈加丰厚。
2.3 网络教学信息的综合性
融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的互联网教学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2.4 网络教学方式的先进性
网络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组织、调控成为教师的工作目标,以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学生自主选择并决定学习的数量、方式、进度、内容和难易程度。
2.5 网络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网络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满足了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进度、学习起点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实现了在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2.6 网络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教学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即有本校教师编制的课件,也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人士的课件,这些课件将许多真实的情境和五彩缤纷的生活带进了课堂,学生通过课件的比较借鉴,选取那些内容和结构适合自身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 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3.1 集体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根据知识的结构,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将概念、原理、过程等进行讲述,然后根据知识的内容和结构布置任务情景,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利用互联网知识多样性、丰富性、先进性和反馈迅速、及时的特点,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时,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终端监视管理器,选定有相同疑难问题的同学,组成临时特定的学习小组,接受学生的咨询,帮助和指导学生解疑。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互动讨论和学习体会交流。教师还可以利用广播的形式,对学生共性的和典型的问题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引起学生注意,迅速加以纠正。对有创造性见解的,可以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褒奖或肯定,供同学学习和借鉴。
最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教师也能迅速、及时、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出符合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变更和教学方案调整。
3.2 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在服务器终端,可以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和服务器上的大量信息,随时随地和独立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既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把有限设备的最大效率发挥了出来。
4 网络教学的方式
4.1 网上直播视频
?W上直播视频是指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视频适时直播或录像重放而实现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直播,与适时的课堂教学或电视节目没有实质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但这种教学不受地域和学习者人数的限制,只需1.37M的带宽,占用资源小。现多用于名师授课和学术报告会的直播。
4.2 网上点播视频
网上点播视频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存储在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适时点播。视频点播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人数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看,随时都可以重看。
4.3 多媒体课件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教师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进行教材可见的课程软件制作。学生在服务器终端可以直接观看或把课件下载到本机进行观看。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宏观和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无形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等等。这样,就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
4.4 BBS论坛和电子邮件
BBS论坛和电子邮件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习相互间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
4.5 聊天室(教学讨论区)
聊天室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进行交流的平台,聊天室可以实现异地的实时交流。
篇6
一、现阶段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分析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支付方式的改变,例如,微信支付、电子现金支付等。其次,市场范围扩大,以往较为传统的营销模式具备一定的局限性,而企业在对生产产品进行推广时渠道十分单一。而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其市场营销不再受时间、空间等的影响,进而更好地促进市场营销的发展。
二、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营销模式发生了改变
与以往所使用的营销模式对比可知,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商品在市面上流通需要由生产商向批发商进行供货,然后再由批发商销售给用户,然而这种产品的流通方式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而依托于网络而进行的市场营销,只需要在网络上为消费人群提供相应服务就可以达到产品营销的目的。
2.营销环境的变化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在原有市场环境上向着更加新颖的营销环境和模式发展。而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以往较为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完善,并且在实际营销过程中,将产品、产品价值以及营销渠道等作为营销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依据。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整体实力,就需要有技术,减少产品库存数量和市场周期等,进而更好地为企业自身适应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3.营销范围的有效扩大
各企业自身产品的营销范围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而扩大,不再像从前一样被局限在某一个区域,而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以及虚拟性为用户创建较为良好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而使消费者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对产品实际信息进行全面了解,进而有效地对企业营销范围进行拓展。
三、加快企业营销模式转型的有效策略
1.对企业网络营销渠道进行拓展
要想让企业更好地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在此背景下寻求发展,就一定要充分意识到企业对营销模式进行转型的必要性。而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网络渠道进行拓展,不仅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营销水平和能力,还能保证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的良好提升。(1)企业要构建起完善的网络平台。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对企业产品的了解和认知,就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让消费者有效对各地区的产品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流,进而使用户可以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位,进而从众多商品中选择一种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商品。(2)打造更加贴近实际的营销渠道。此种营销渠道能够以更加直接的方式推动企业发展,而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和实体来为相关用户提供服务。所以,有效拓展网络营销渠道,不仅能够让企业更好地适应时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地寻求发展。
2.使用多种营销方式
首先,企业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信息收集,进而从根本上对消费者自身要求进行满足。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必将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所以为了使企业生产出更加适合的产品,就一定要增加产品销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对市场情况以及消费结构进行掌握,明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将用户需求同产品设计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制订较为完善且适应性较强的营销计划,进而使用户对企业产品进行认可和接受。其次,对产品定价进行相应的测试。在企业进行营销期间,一定要重视产品价格,因为产品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营销的好坏,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对产品价格进行测试,进而有效确定用户购买力与库存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为企业营销发展以及经济收益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3.构建竞争关系
篇7
一、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式设计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高职通过与企业的有效合作,获取企业提供的技术、人才、师资、信息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教学资源支持,是目前高校实行开放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理想选择。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
而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高职院校和企业及独立设计公司的合作,受到规模的限制,容纳的学生是有限的。再者,设计开发,原本就是整合各种不同领域、团队的智慧的过程。而且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设计合作,已都采用网络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因此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必须在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教学模式和结合本国高校和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建构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校企结合教学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式设计教学内涵及其三屡次
艺术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设计素质和实践能力。教学力求做到开放、创新,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艺术设计教育的合作,国外已走在了前头,以荷兰设计中心(NetherlandsDesign lnstitute)为例,在欧盟的经贸开放趋势下,1999年即以网络为媒介与意大利Domus设计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共同针对未来情境而研发出一款命名为「Nonnogotchi的电子产品。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式设计教学的内涵不仅仅是基于网络媒介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而应扩展到让所有相关人员都参与整个设计过程。实现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术单位、独立设计公司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专业环境的整合与互动,达到资源的最佳优化组合及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式设计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网络为媒介,将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进行重构、利用;二是利用网络视频将世界最前沿的设计专家带进我们的课堂;三是与企业、学术单位的合作式教学,这也是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拓展的工作重点。这种合作式教学,可以让所有参与者都从中获得满足。换言之,参与者从中学习设计的意义,而设计也因此具备社会教育的功能,帮助大众的设计觉醒。并提供全民终身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所以设计教育变得更加开放。
三、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式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
基于网络的合作式艺术设计课程的质量结构由理论基础、课程目标、实现条件、合作程序、教学流程五个要素构成。
为发挥基于网络的合作式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实现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与现代企业在人力、物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以及在理念、学习、研发等方面的互动运行机制,具体的框架结构如图所示。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则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担起帮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育交往的理论 交往是教育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其重视研究外部世界(社会、教师、集体、环境)与学生发展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表明交往具有教育功能、发展价值。以提出网络教育是“工业化形态”而著名的彼得斯,在论述教育交往从自然形态(人际交流)到技术形态(机械的或电子的“交流。)的变革来划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界限的同时,指出网络媒介使学生的交往、沟通范围扩大了。
课程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而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目标当然也是以培养应用性设计人才为根本任务;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设计专业基础与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职业综合实践技能。
实现条件 基于网络的合作式艺术设计课程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网络媒介使学校(院)与企业双方在人力、物质、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及在理念、学习、研发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互动,以发挥出“1+1>2”的整体效益。网络特点为合作式设计教学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一是超链接结构,超链接结构是关联的、非线性的与分等级的。结构主义者认为,当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形成知识的时候,网络媒介教学即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超链接的理解方式。二是超媒体,用超媒体而不是超文本来描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反映了获得信息的多媒体的本质。各种媒体如图片、动画制作技术,视频与声频,是完成某些学习任务的技术保证。通过视频同步可以把不同地域的职业设计师、设计管理人员和市场策划人员请进我们的课堂。学生可以异地上传自己的作品和浏览他人的作品。三是交流,国际互联网能够提供多种同步交流技术(例如:聊天室、视频会议、即时短信息、白板)与异常交流技术(公告板、可共享的数据库)。根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点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交互方式,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交互、与学生个体之间交互、学习之间交互、学生与专家交互、与企业交互,交互的对象、范围都扩大了。
合作程序国内传统艺术设计学科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活动程序上往往局限于学校(院)的专业理论教学,很少或没有涉及企业的专业技能教学。而基于网络的艺术设计教学既包括学校(院)的专业基础教学,又涉及企业的专业技能教学。国外成功的高职教学模式虽然也同时包括了学校(院)的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的专业技能教学,但是它们侧重于各自为营,没有很好地将两者进行整合。基于网络的合作式艺术设计教学将学校和企业的有机结合,其整个教学活动的合作过程如图所示。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基于网络的合作式艺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如图。
后 记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式设计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不同领域的文化思维和设计方法。透过这样的设计合作,企业、独立设计公司与学校等不同领域的团体进行网络交流,在校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体验到设计在实践中的运营情况;透过网络与国内外设计团体、企业的实质互动,或者邀请各领域专家进行在线交流或评价,均能激荡双方的创意,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让设计活动中的时间、空间与质量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式设计教学通过网络来整合分散的设计资源,将多方智能集中于特定问题之上,除了对设计教学能达到资源分享外,更能弥补设计课程与实践分割的缺陷,加速各自专长特定的优质发展与自身设计能量的蓄积。就设计教学的长远进程来看,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宋旭红.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职业.2000(7)
[2]Thackara,John,Cultural Engineering.New think,ingin Design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96),pp.112—121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国家教委电教办樟木头培训中心.1998(3)
[4]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5]彼得斯.一种虚拟学习空间的教学模式.开放教育研究,2001(3)
篇8
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创设的英语教学具有它的独特性。
一、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
首先我们能充分利用网络达到资源优化组合的目的,使得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集知识、文化和技能综合型的方向转变。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资源是开放的,教学工具是开放的,师生的交流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是开放的。正如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促进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的英语体验提供了可能和空间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际是它的主要功能。英语教学是为交际服务的,同时英语学习也应该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自由地利用一切机会去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监督作用,要求学生用英文进行交流,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交流中,学生能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网络情境中,学生能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不时地分享学习的成果和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是有很大的
可选择性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教学材料和资源。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学习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及通过哪种方式去获得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到大量有关风俗、人物、历史、歌曲、电影、环境、英美文学作品的英文原版材料等。英语教师可以从大量的资源中选取优秀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阅读,也可以在课堂上供学生传阅讨论。网络使英语教和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顺利,教学效果更明显。
四、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运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学生自己动脑筋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网上讨论进行探讨性的学习,一方面教师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而新课标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注重学习过程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创新。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的精神、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以高二英语(牛津版)Module7 Unit 4 Public Transport的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
1. 课前任务
内容: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设计PP课件展示means of transport的发展和区别
过程: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方案并完成课件的制作。其中包括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网络平台交流、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巩固多媒体技术以及学生通过BBS或E-MAIL就专业知识或技术难点向教师请教。
2. 主要教学流程
(1)课前热身(约5分钟)。
①学生代表展示本组设计的课件并用英语做口头描述。②在教师平台监控之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评价工具点评同学的作品,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2)情境创设(约6分钟)。
①教师课前利用网络资源剪接成有关transport和means of transport的视听资料。②直观的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以及意义。③生动形象的情景材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3)问题展示(约3分钟)。
What impresses you the most when you watch the video materials?
Do you think that transport has affected people’s lives?How?
Do you think that transport can affect people’s lives?How?
Wh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What means of transport do people usually use in their daily lives?Why?
(4)自主学习(约8分钟)。
①指导学生在相关网址(http://ace.mmu.ac.uh或http://或http:///等)上搜索与问题有关的信息。②学生复制有用的信息,加以整理加工,思考之后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后发送到电子留言板上。
(5)交流讨论(约8分钟)。
①学生在电子留言板对所提的问题以及答案进行讨论,可以采用pair-work或group-discussion等多种形式。②教师评析,辅助学生共同提炼答案。③师生互动交流,分析解题思路。
(6)习得操练(约7分钟)。
(1)安排学生阅读关于交通的短文,并完成习题库中的理解题。(2)利用在线评价工具,学生和教师可以了解阅读能力的水平,如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归纳表达能力等。
(7)巩固提高(约5分钟)。
指导学生浏览相关网站,结合课本要求,自主学习最终形成这节课的小结。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
7. 课后安排
(1)课堂延伸:学生通过班级论坛或英语学习BBS继续讨论交通工具的话题。
如In your opinion,what means of transport do your choose to travel?Why?
(2)预习作业:布置学生借助网络理解brochure和underground相关知识。
网络环境能大大促进英语教学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有一些问题不可忽视:
1. 在运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要始终以教学大纲为主导,以现有教材为载体。
因此,从网络上搜寻的资料只能作为教学课文内容的辅助材料。
2. 网络上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对网上信息进行精心的选取和编辑,并要注意材料的实用价值和趣味性。
3. 网络辅助教学要求学生的自控性和主动性较强
如果没有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监控,那些好奇心强的学生就会被网上其他的信息所吸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明上网。
4. 学校要重视校园网的建设
创设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应主要以校园网为依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网络。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必要的诊断和咨询;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推荐英语原版的资源和有用的学习网站。
5. 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整个过程进行适当引导,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且问题的难度要层层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篇9
关键词:网络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67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越来越普遍,网络开始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讨也逐渐的被人们所重视,网络如何在课题上被有效和全面的应用,教师如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如何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被网络教学带动起来,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教学急需解决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本文就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型进行相关的探究。
1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
1.1 信息量大。与传统的课本式教学模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也是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信息的涵盖量大,提高了知识深度。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利用网络的资源,其中的动漫,图片和文字等等集中在一起。学生可以真正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没有了以往的找不到相关资源或者因为找到的知识偏差的常见问题。学生不必再局限于一本书或者一门学科的尴尬局面。
1.2 生动形象。随着图片、漫画、视频的引入,知识的习得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生动形象的接受所偏爱的那部分知识。在教室里安放的多媒体等网络拥挤可以很好的展现网络的这部分优点。老师可以通过下载等一些方式,引入本章或本节所涉及的同学们更加有兴趣的知识,提高学生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增加交流。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多媒体等网络工具的多功能性,能够实现教学互动这一历史性难题。网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在不知名的情况下畅所欲言,没有平时的那些顾虑,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现阶段的学习感受。大大减少了那些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改变
2.1 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改变。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存在着开放性的特点,老师不能再照本宣科了。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观点提出,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角度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学生能够通过上网的方式来了解那些不同的观点、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态度对统一知识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不同于传统的课本教学,学生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能对同样的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教学的多样化也就随之产生了,老师可以通过一段视频或者一个动漫的形式讲解一个知识点,老师也可以要求那些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制作一些相关的网络作品,不仅能够使其他同学更有效的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可以使这部分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相关的知识,学习更多内容,拓展自己的思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过程由传统的一教一学的传统过程改变为多情景、多交流的新的教学过程,能够更好的利用网络的大量的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的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2 学生学习的改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电脑操作的相关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要求主动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去构建本次学习的知识点,同学们也可以自发的组织小组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大家分享,一起完成教师所要的作业。同学们也可以进行自己比较喜欢的知识进行学习,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进一步增强了自我学习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2.3 教师角色的改变。随着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的角色不仅仅也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课下做大量的知识查找、学习,对一个知识点或一类知识的重新认识,设定一个始于学生学习的场景,引导学生们自主的学习,给予孩子们自学的建议,同时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作出反应,让孩子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能够更好地改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这类辅助的角色。
3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3.1 探究式学习模式。这类模型更加注重的是体验,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和讲解。以自己现有的知识为基础,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结合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妥善的运用网络教学的优点,可以从网络上生动的观察事件的具体过程,同样学生们不再局限于课本那样枯燥乏味学习过程,喜欢漫画的同学可以通过漫画的讲解来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乐于图片的同学也可以这样学习知识。网络教学是孩子们更加自主的选择学习方式并且可以独立的进行部分知识的研究和学习。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演示模式。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的演示模型是应用最普遍的模型之一,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及时的做出适时的改进,把课本的内容制作成网络课件,再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补充,是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这类知识。网络课件的应用存在着视频、动漫、声音等一系列的优点,教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把知识传播给学生们,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的被带动起来。兴趣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老师教育学生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爱学习,使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3.3 协作式的学习模式。协作式的学习模式是最能体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的部分。现代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学,是教育界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教学应用。网络教学不仅能够是学生们对旧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且也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这类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网络的开放性,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更加灵活的应用知识,做到学能所用。知识的更新换代和信息的越来越开放,网络教育的越来越普及,是孩子们能够体验到美的享受。学生们可以自己的提出观点,通过他们“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来构建他们自己喜欢和更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让他们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是他们真正的做到学习的主人,不在出现厌学和逃课的不良现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主要对教师的要求就是通过营造的多元化学习的学习氛围,教会学生们更好的、更有效的利用网络。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协作式的交流教学方法,更好的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学习任务。网络教学可以更好的满足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形成孩子们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不在像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对孩子们进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硬性教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可以大大的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能过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更加满足不同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要求,网络的应用都会给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改进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网络教学对学生各种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方面有着很好的优势,学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要不断地探究和实践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时国平.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分析[J].大学教育,2012,(10):95-96.
[2]任继涛.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109-110..
篇10
网络环境校本研修培训评价校本培训(school―based in service training)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欧美国家,被称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师资培训的主流。按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界定,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校本培训已逐步与互联网挂钩,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2008年,福建省戴建滨老师曾提出这几种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模式:专题培训模式、教学案例培训模式、教师博客培训模式、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即时聊天培训模式。如今,这些培训模式已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中。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出现,原有的校本培训模式有的已很难适应学校的发展,该如何构建实施新型的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模式呢?
一、校本培训对象的变更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教师[2011]1号)文件。2013年,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要求,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教师[2013]6号)文件。
根据文件精神,大家仿佛约定俗成,习惯于针对本校的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这种培训立足于自身、有益于本校,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这种培训范围的常态化,恰如青蛙“坐井观天”。后来,人们的目光渐远,逐渐把校本培训对象调整为“本校教师+外校教师”。这样,不但扩大了交流范围,也使更多的教师获得成长。
那么,校本培训的对象是不是仅此而已呢?当然不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之间应形成“学习共同体”。因此,我们认为:在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同时,也可把学生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教学相长”,是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
培训对象的变更,促使我们构建校本研修新模式――“师生培训一体化”。通过师生一体化培训,可以实施这样几个转变:培训内容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培训组织形式由“固定地点、集体授课”向“室内外教室、实践”转变;培训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培训目标从教师发展向师生共同发展转变。
1.培训对象一体化
“培训对象一体化”是指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培训,同时学习、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学校可采用自主报名方式,组建教师培训“学术团队”,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纽带,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根据学校实情,合理安排集中培训时间,每月可定性活动2~4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学习。当然,这种网络培训是有时间节点的,周期不宜太长,一般以1~2周为宜。
教师活动主要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三个重点,针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包括“观看教学光盘、课例研讨、课题研究、课件制作、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教育叙事、教育沙龙”等多元化的校本研修活动。
学生活动依然围绕“学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三个重点,主要采取网络学习方式,分为“自主学习”“随堂检测”“课外拓展”三大环节,采用类似“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重点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疑难与困惑开展活动,内容包括“板块学习”、“名师解疑”“专题讨论”“综合练习”“实践探究”等。当然,学生培训的课程科目要依据个人爱好,让他们自主选择。
2.主题培训一体化
“主题培训一体化”是指教师、学生在同一个内容、同一个主题下进行的校本培训。虽然培训内容、培训主题相同,但培训目标不同、培训层次不同、培训手段也会有差异。
创新理念是:把教师培训目标学习内容的形式策划为实施学生培训目标的学习内容,如此设计就可以同时实现显性教师培训目标和隐性学生培训目标。也就是说,把实施教师培训目标的过程策划为实施学生培训目标的学习内容。
例如,教师、学生培训的同一个主题、同一个内容是观看教学光盘。我们就选取同一课教材进行,让教师光看这一课的教学实录,围绕教学视频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诸如评课议课、案例修改,并从中获取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学生则安排观看由教师制作的本课教学微视频(微视频是教师培训应完成的学习任务),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10~15的学习。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对课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诸如新知识点学习、巩固运用、课外拓展等。
这种“主题培训一体化”,融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于培训中,为师生推开一扇崭新的校本培训之门。
3.组织形式一体化
“组织形式一体化”是指教师、学生培训组织形式大致相同,都以网络为载体,提供课程资源、平台支持、专家团队、教学管理、咨询答疑等全方位培训服务。倡导小班化学习,可根据培训者水平差异组班,也可分学科编班或按年级分班。通常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鼓励师生自主选学,在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等方面,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实施过程中,可举行培训启动仪式,师生共同制定个人发展或成长计划及相关的考核细则。统一配备班级辅导教师,负责本班的学科作业批改及评荐,负责编制班级简报,组织本班的辅导答疑及学科教学活动;负责督促本班学员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论坛交流;班级辅导教师要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及时梳理、反馈和点评,收集并整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同时建立相关的学员QQ群,利用QQ群通知,上传学习资料。借助网络完成培训任务,包括学习时限、作业完成、知识检测、学习感言等。最后根据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颁发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校本培训结果的评价
校本培训结果的评价,要注意评价方式一体化。所谓“评价方式一体化”就是在师生培训评价过程中,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
一般情况下,培训考核要注意这几点:学员网络学习与相互研讨相结合、远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培训考核多数采用百分制,以网络平台资源中的五个模块学习情况的累计总分为评分标准,分学习时间、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研修日志和论坛研讨五部分学习内容,累计达到60分作为培训合格的依据。学习时间界定、模块占分比例等,可依据培训目标灵活制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